等人的滋味范文
时间:2023-03-18 10:5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等人的滋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8点10分,我们坐车来到了万里中学,这儿可真大呀!高高的楼房,几乎一望无际。这儿的草是那么绿;天是那么蓝;花是那么香......
我们首先来到了体育馆,这儿的大哥哥大姐姐为我们表演了几个小时的节目,然后又带我们参观了校园,可是我无心去看。为什么?因为哥哥没来找我。哥哥呀,哥哥,你怎么还没来》“啊,好多书呀!”这一个声音把我“惊醒”,抬头一看,来到了909班教室门口。即兴奋又难过:我兴奋是哥哥就在前面的908班;难过是因为他们正在上课。我只好跟着队伍走。
11点,我们来到了餐厅吃饭,看着沈科的姐姐来找他时,我真是又羡慕又生气。吃完饭,我来到餐厅门口,盼望着哥哥的到来。哥哥呀,哥哥,你怎么还不来呀!我真是急死了!如果你不来,看我回家怎么揍你!我心里想着。“同学们,上车了!”我们慢慢地向车走去,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希望哥哥出现。可是,他最终还是没来......
篇2
这种非执于一地而放眼四海的漫游精神,不仅代表着路易威登,也是2018春夏男装系列的灵感来源。在岛屿间尽情遨游,往来于纷繁多样、特色鲜明的地域景观,各地元素交汇融合,全新系列就仿若旅途中,那片星罗棋布的列岛。
岛屿的地理区位特质:四面环海,与世隔绝,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族群提供了繁衍生息的乐土。群岛之州夏威夷蕴藏着无尽的设计灵感。标志性的夏威夷花衬衫,带来了充满异域风情的枝叶印花图纹,以及针织镶嵌图案,这是路易威登对夏威夷风格充满想象力的全新诠释。岛上盛行的极限运动,帆板、攀岩、越野、健行,为本季轮廓与logo诠释提供思路“路易威登”成为了运动队的标语,成为运动衫、T恤以及潜水拉链上的装饰。
本系列的设计面料,轻盈、摩登且具流动感。丝绸、安哥拉山羊毛与泡泡纱、轻薄如纸、配带有氯丁橡胶内衬的“潜水”山羊皮,不畏风雨、经久耐用,足以满足现代游岛的旅人的需求,且展现路易威登的专业工艺传统。Monogram经典色调,搭配卡其布式黄褐色调,与运动霓虹灯风格的鲜亮彩色产生强烈对比,皆在深邃无垠的海蓝色中出现。本季鞋履是木屐与登山靴、原宿与火奴鲁鲁风格的融合。借鉴路易威登旅行硬箱结构、搭配轻质q木与钉头装饰的鞋底设计――历经163年的岁月变迁,依旧时尚摩登。
Takashi Murakami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回顾展
Takashi Murakami近日于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回顾展,Takashi Murakami于2002年和Louis Vuitton合作了Multicolore Monogram系列,这个合作让Takashi Murakami从艺术节迅速攀升到时尚界,也为Louis Vuitton注入了全新的艺术气息和时尚活力。2015年双方突然停止了合作,但Takashi表示未来可能为Louis Vuitton X Supreme合作系列加上全新的花卉设计样式。
BALNEAIRE大秀将于巴黎亮相
拥有近30年制衣经验的范德安BALNEAIRE,2017年夏季将作为唯一获法国内衣泳衣联合会邀请的亚洲品牌,以一场LIVE大秀亮相今夏7月的巴黎,同期,范德安BALNEAIRE也将在Mode City Paris (巴黎国际内衣泳装) 上展示本次大秀的新品。范德安BALNEAIRE本次LIVE大秀将以“B.MYSELF”为主题,最令人期待的品牌旗下高端系列“B.QUEEN”在中国风方面的古韵传承和风尚延续。
JIL SANDER新任创意总监首个系列
Jil Sander呈现新任创意总监Lucie 与Luke Meier共同创作的2018早春度假女装系列以及2018春夏男装系列。这对夫妻档为品牌带来独一无二的全新活力,他们的沟通如同本能般流畅,他们的合作更是持久永恒、历久弥新。他们对廓形、感受、初衷和效果的鉴赏力保持一致。如今,他们利用彼此互补的技巧共同塑造一直以来珍视的品牌,勾勒充满对比的视野,同时实现设计上的绝对纯粹。他们创作的首个系列重新定义了Jil Sander的美学理念。
MCM推出“Live Bold”2017秋冬特辑
近日,MCM推出“Live Bold”主题全新2017秋冬系列广告特辑,完美融合了富有德国风情的朋克精髓之美,为生活带来一缕独特的风格亦融入了当代德国精神和美学。本次大片以柏林街拍为主题,由荷兰摄影师 Viviane Sassen 担纲,德国模特 Lena Hardt 和Max Eicholzt 倾情出镜。此系列广告特辑中,MCM拓展了对于朋克风格的理解,以更为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呈现其独有的创新和风骨,演绎独立又大胆的风格。
篇3
电灯,这个词对于见过太多新奇玩意儿的二十一世纪的新人类,是那是平凡!可在当时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能看上一眼电灯都成了平民百姓心中最大的愿望。《灯光》这一课充分说明了,一位伟大的战士为了实现让人们,孩子用上电灯的愿望,自己却来不及看一看电灯就英勇牺牲了……
本文只要写了“我”在天安门广场上散步,忽然听见身后的人叫到“多好啊”,引起了我的回忆。郝副营长为了大家能用上电灯,而举起燃烧的书,为大家照明了前进的道路,从而打败敌人,但自己也牺牲了。
郝副营长是一个伟大的人,可有着和他一样精神的人,有许多,我最难忘的,便是那一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碧丽斯”风暴吹袭我国。洪水如脱缰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洪水越来越凶,把桥冲垮了,发出令人恐惧的笑声,这时,抗洪部队赶来了。李战士便是其中一位,当冲锋舟超载时,舟不能动,眼看一个大浪要扑来了,李战士跳下水中,用力一推,把大家推上了岸,可他自己却被那凶狠的大浪卷走了……李战士永远被“埋”在水“箱子”里。
为了人民利益而捐躯的勇士们,不就化成了这一道道高高的,友善的光吗?这些“光”,如一盏温茶,加入了香醇的牛奶,唇干口燥的你迫不及待地喝下去,那感受,让人全身温暖,也留下了一份深深浓浓的回忆与沉思……
广州市海珠区江宝路海富小学六年级:张曾炜
篇4
(二) 情字,拆开来看,青心,倾心。青为新梅,入口微涩,入胃清神,入心化为绕指柔。倾为一人,东风沉醉,灯火阑珊,却是一往而深,知悔不愿悔。
(三) 会不会有一场雨,下到我们不期而遇,沿街而行。转角就突然看见你的笑脸,在雨中绽放。
(四) 我于茫茫人海中寻我唯一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是而已。
(五)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
(六) 无止境地等待的同时,是用心的守护,希望自己喜欢的人玩累了、心痛了、悲伤了、寂寞了的时候,会偶然间发现,自己还在原处等待着。 等这一个字,又何止涵盖了千山万水?它又是何等地无情?
(七) 何谓不合时宜:秋天的扇,隆冬的夏衣。还有,当我的心已经淡漠了你才殷勤。
(八) 不是每个人,在蓦然回首时都有机会看见灯火阑珊处等候的那个人。于是,只能在回忆里众里寻她千百度。
(九) 未曾青梅,青梅枯萎,芬芳满地;不见竹马,竹马老去,相思万里。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很像你。
(十)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十一) 感情深与浅,不在于认识时间的长短,只在于相遇的那个瞬间,我心里激荡起的火花有多绚烂。
(十二) 等我,走向你。我会穿着裙子,头发垂到腰间,款款的,走向你。等我,走向你。你会带着我走向未来,走向青春的尽头。你是我余下青春的所有期盼、所有美好、所有梦想。所以,你等我,一步一步的,走向你。
(十三) 青春不过是是淋了一场雨,感冒了,却还想回头再淋一遍。即便我们知道太多事情是徒劳无功,即便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会变成不动声色的大人,知道总有一天我和她的结局不过是分开。
(十四) 青春就是这样吧,谨慎珍惜还是放肆恣意都一样,反正不管怎么度过,最终都会遗憾地明白,这段好时光,到底还是浪费了。
(十五) 不要再去等一个不会有未来的人,就当风没吹过,他没来过,你没爱过。
(十六) 天空瓦蓝瓦蓝,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打在地面上。我于绿荫的光影里,走过一条街,穿过黑白相间的斑马线,穿过大街小巷,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于阳光里,微笑着,路过你的路。
(十七) 我曾路过一片森林,那里花开荼蘼,没有刺人的荆棘,我沿途微笑着走到树林光亮的尽头,深蓝的天空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苍茫的远方倾斜悬浮着一座天空之城,后来梦醒了,我再也没去过那个地方。
(十八) 如果红莲是火焰,而我的血液是红莲,我愿意让我的血液铺满整个大地,焚烧一切,因为你是我的快乐,是我唯一的信仰。
(十九) 像是远山的樵夫遇见了渡河的行者,丢了满捆的柴火。
(二十) 在岁月的河里,当花时间回味和思索,发现人生并不苍白,每一个阶段都摇曳着一抹动人的色彩。轻轻回首,让欢颜留给岁月,让美好留下浅痕。即便不能成为一朵花,我也不会远离灵魂的香气,就像自然的精灵,愿永葆香的本质。
(二十一) 凡世的喧嚣和明亮,世俗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在眼前,汩汩而过,温暖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来,我没有奢望,我只要你快乐,不要哀伤。
(二十二) 第一次看见你嘴角的弧度,就已擅自在脑海里,和你厮守一生。
(二十三) 从未想过,有一种等待,会让琉璃岁月生出禅意的宁静与喜欢。也曾未想过,会把一份缘等到圆满。今夜,隔着一轮月的距离,想像你的模样。若你回眸,菩提花开,何须繁华,何须盛装。不必问你来自何方,不会想你是否和我一样有如此的渴望。我只知道,等到你,已是上天对我最大的眷顾。
(二十四) 未来是什么样的,我想象过无数有他的画面。虽然常常说活在当下,可人们总是忘记感受现在, 对未来抱有过分期待。觉得未来的自己很像一只风筝,总要将自己交予一人手中,希望他能让我看到最蓝的天空。
(二十五) 我讨厌削铅笔,但如果你画画的话,我愿意给你削。我不喜欢学英语,但如果你教我的话,我愿意认真听 。我不善于跑步,但如果跟你一起的话,我会努力的跟上你。我喜欢待在自己的小县城,但如果有你在身边的, 我愿意跟你去任何地方。 我喜欢你,大抵如此。 认真且怂,从一而终。
(二十六) 那天你的样子真的很美好,我看你在操场走来走去。我的目光, 好像一直跟随着你。花儿都开了,树木都嫩嫩的展开了芽儿,多想现在的春天,一瞬成夏。
(二十七) 我也怕以后勉强不来,在候鸟季节变迁,于是躲在字里行间,写下此刻的点点滴滴。
(二十八) 我涉足江北的稻花香里,那一望无际的金黄,是荡漾在心中的清喜。青纱茫茫,蒹葭苍苍,双眸凝望着碧水长空,在水湄边寻觅荷香袅袅。清风临水,荷已开成无色。深情,藏在了藕花深处。
篇5
各区委、县委,市委各部委办,市级国家机关各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市属各总公司、高等院校党委,各区县财政局:
一、根据人发〔1998〕56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自1998年7月1日起,适当调整因瘫痪等原因生活长期完全不能自理离休干部的护理费标准,由51元调整到100元;
二、护理费标准调整后,我市原京组通〔1995〕32号、京组通〔1996〕44号文件规定发放的护理补助费继续执行;
三、调整护理费标准所需费用,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按原渠道开支。
篇6
关键词:愁 辛弃疾 造愁 凝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于1140年,死于1207年,是南宋时期著名词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辛弃疾词作名篇甚多,如《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都是流传千古的脍炙人口之作。
以下,我们就从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入手,通过对《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文本分析,探讨其中所说的“愁”,并就“愁”的两重境界做些探讨。
一、辛弃疾的生平经历
辛弃疾生于金国统治下的历城,受其祖父辛赞的影响,他从小就怀着“驱除鞑虏”的壮志雄心。公元1162年,辛弃疾参加了耿京领导的山东抗金义军,担任了耿京幕府的掌书记,后渡江南下,朝拜宋高宗赵构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受封为承务郎。耿京被害后,辛弃疾带领精锐人马夜闯金军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并将其带到建康斩首示众。此后,辛弃疾任职于南宋,历任滁州知州、江西安抚使兼隆兴知府、大理寺少卿、湖南转运使等。
1181年,辛弃疾因创办飞虎军被政敌以“聚敛”罪名弹劾,惨遭罢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别墅。1192年,辛弃疾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不久升任福建安抚使兼福州知府。两年后,他再次被弹劾、免官,迁居江西铅山。这两次罢免时间很长,扣除他短暂任职福建的一小段时间,前后长达18年之久。正值壮年,满腹经纶,精通韬略的主战派大臣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十八年,这是他的不幸,是南宋的不幸,却可能是词的幸事,中国文学的幸事。期间,闲居无事的辛弃疾写了大量的词章,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清平乐・闲居》等。
1203年,权臣韩胄为获取政治资本,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老臣辛弃疾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及时赴任,尽心准备北伐工作,后转任镇江知府、龙图阁待制、江陵知府等职。韩胄北伐失败后,辛弃疾黯然神伤,只能看着他一生为之奋斗、付出大半生心血的北伐大业付之东流。1207年,辛弃疾以朝议大夫的身份离职归隐江西铅山,不久病逝。
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文本分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写于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上饶带湖别墅之时。全词如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闲游于博山道中,光华景美,他却无心欣赏,一心念着的是国政大事。此时,南宋小朝廷苟延残喘于临安,满足于半壁江山在手的富贵享乐,还要向金国称臣、纳贡。这些状况,辛弃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然而,他只是个手无寸权的罢免官员,纵然想做事也有心无力了,只能徒自感慨、扼腕叹息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词的上阕,词人着重于回忆少年时代不知愁苦却要遵循中华民族的诗词传统强说愁苦的过往。“少年不识愁滋味”是这一部分的核心所在。辛弃疾生长于金国统治下的历城,辛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身为汉人,他们一家遭受到女真族统治者的猜忌和打压,为了生存,辛弃疾的祖父辛赞等人不得不出任金国的官员,然而,在他们心底深处,却有着赵宋正朔的坚实想法。现实与传统的矛盾导致了辛赞等人的困苦,也必然会影响到年少的辛弃疾。辛弃疾年少英豪,见识超群,他亲眼目睹了金国统治者的残暴和当地汉族民众的艰辛,心中积聚了一腔怒火。此种情况下,他想施展救民报国之宏愿,不知道什么是“愁”。然而,为了遵循文学传统,他不得不在作品中掺杂一些“愁”的成分,以符合传承的大道。词人连用了两个“爱上层楼”,既说明了年少的他喜欢游山玩水、登高望远的自在,又写出了他饱读诗书、满腹才情的自律。登高作赋,言说愁苦,这是古人的传统,无愁可叙说的辛弃疾只好“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词的下阕,词人着重于诉说现在愁苦满腹,无处倾洒,无法施展抱负的愁苦和悲痛。“而今识尽愁滋味”,现在的辛弃疾已经在南宋为官多年、阅历渐深,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不知愁苦、想干就干的毛头小伙子了;况且,现在的他被免官在家闲居,空有报国壮志却无处可以施展,此种境况,能不愁吗?这句词中的“尽”字点明了词人的无尽愁苦,“识尽”与“不识”两相对照,让人不禁感叹时间和世事对人的摧残,把一个少年狂傲之人打磨成了一个中年愁苦之人。无官无职无权,这更令想有所作为却报国无门的辛弃疾恼火和困苦,他能不愁吗?然而,愁又有何用呢。词人连用两个“欲说还休”,不仅说出了他在愁苦现实面前的无话可说,还道出了他的嫉妒不甘心却无计可施的困境。在南宋朝廷投降卖国的政治高压下,言说愁苦是要遭受更大的报复和打击的,词人只好用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欲说还休”来暗示自己的愁苦心情了。直面愁苦,词人有着大海一般的包容,他抬头仰望,此时秋高气爽,天空不掺杂一点斑驳,如此美景,词人却无心赏析,他只能用“天凉好个秋”几个淡淡的汉字,以无写有,以本应丰收却处境苍凉的一个“秋”字把自己的愁苦深化了。
该词中,辛弃疾写出了“愁”的两重境界:一是愁的低级境界,少年人“为赋新词强说愁”,此为刻意的造愁;二是愁的高级境界,中年人饱受愁苦后“却道‘天凉好个秋’”,此为不经意的凝愁。两相对照,层层加深,充分写出了词人辛弃疾的苦闷和不平。■
参考文献:
篇7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
)
思考-----(
)
2.下列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对《红楼梦》的理解不一样。
B说明“我”不喜欢《红楼梦》这本书。
C“我”不喜欢贾宝玉和林黛玉,因为他们的性格不好。
3.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观赏
2.思索
篇8
关于高考,很经典的一句形容。不高考,你拿什么拼过富二代。小时候,一颗糖化在嘴里就能甜到心里。长大以后,才发现人是那么不知满足的生物。每分每秒,有人欢喜,有人哭泣。都说这个世界没有童话,那么多欺骗,那么多伤害。能不能,一辈子都像个孩子,懵懵懂懂就这么过一生。
总说成人的世界太多烦忧,总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么你说,你又何尝不是从那个懵懵懂懂的年纪走过,满怀希望的一步步靠近,却越发的感到失望。这个社会,人们以窥探他人隐私为乐,所以那些娱乐八卦节目总是特别火。这个社会,做一件好事就能得到一个最美的某某这样一个称号。这个世界它是什么时候改变了的?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仁爱之心永远都是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会改变的古老旋律。
有那样一种成人,满口金钱利益,从小告诉孩子,有钱就是老大,在这个社会,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情。于是,中国,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度,出现了许许多多从来未曾出现过的名词。叛逆。炫富。拼爹。颓废。诸如此类,形形的形容词被安在了80后90后的身上。那都是成人的世界太多规则,孩子太过懵懂。别说是这个时代变了,为何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只在今日,出现这些让人失望的事情。
那些父母,那些师长。你们就是孩子的镜子,你给她们的是什么样镜子,她们照出来的自己就是什么模样。能不能,别让孩子觉得,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觉得这个世界是那么的陌生。我曾经向往的长大,它不是这样的,谁能告诉我,它去哪了?那个很美好,童话一样的世界哪去了?别嘲笑我还在天真的向往童话,别嘲笑我还在相信世界上有世外桃源。你们有没有反省过,是不是你们的世界太多规则?人其实可以过得很快乐,放下一些,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时候,给我一颗糖我能笑一整天。长大了,给我一个房间我能哭泣一天。长大了,一个我多么不想面对的词,我不想面对那些社会的黑暗面。我不能安慰自己,原来成人世界那么多的不快乐。我不能相信,那些狠狠嘲笑梦想的人,你们是不是真的彻彻底底忘记了,曾经,你们为了明天,也那么执着过?
我还有我的梦想,我还在努力,还在追求。我告诉自己永远不能放弃,成人的世界太多规则,我就执着我的梦想,一直懵懵懂懂的做个孩子,没人会怪我。
那些觉得很成熟的人们,背负着那么多规则,你们累不累呢?能不能,停下你们追逐的脚步,去听听这个社会的另一种声音。那乡村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没有五彩的霓虹,没有可以整夜不回家的酒吧,很多现代的东西,它们统统没有。但是,它们有傍晚的炊烟,有种满油菜花的田间小路,有每天和太阳一起升起的宁静,你可以呼吸青草的味道,欣赏花开的美妙。你可以放下你的规则,你的利益。在那儿,静下一颗忙碌的心,回忆你的青春年少,问问自己,是不是,名,权,利,这三个字就是生命的意义。
未来,我希望孩子永远别失望,别觉得越长大,越陌生。
篇9
一、语文的滋味、意蕴是读出来的、品出来的
有鉴于此,笔者强烈呼吁:还语文学科以本来面目。因为语文的滋味、意蕴是读出来的、品出来的,绝对不是靠哪一位大师、专家一味地“问”出来的、“讲”出来的。
众所周知,伟大导师马克思、列宁、都是世界一流的大学问家;鲁迅、郭沫若、沈从文、莫言等杰出人物亦堪称造诣精深的文学大家。如果将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等所有能用得上的褒奖之词用在他们任何一个伟人或文豪身上,都是名副其实、实至名归、毫不为过的。
如此说来,一个有趣的问题便出来了:这些伟人、文豪的学问是哪来的、怎样获得的?答案虽不雷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绝对不是哪位高明的大师教出来的,而基本是靠他们矢志不渝地阅读所取得的。马克思孜孜不倦地读书、兴趣盎然地品味书中的精髓,每到兴趣所至,他的脚便在地板上来回摩擦一下。久而久之,大英博物馆马克思脚下的地板上留下了一块凹陷的痕迹。这正是这位伟人勤奋读书最有说服力的印证。一生手不释卷: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人文历史书籍和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外文学名著,他几乎是无所不读,而且全部点评!鲁迅先生之所以被同志赞誉为“伟大的文学家”,是因为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
我们都是凡人,既不能与伟人相提并论,也无法与大文豪比肩。但是,我们对“开卷有益”和“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语)这一道理是深信不疑的。所以,今天我们的语文教育也不应该偏离引领学生读书这一主线――注重读,不忘品;吸收精华,为我所用。
二、从多角度品味语文的滋味
那么,如何阅读呢?方式有许许多多:书声琅琅地读、精读、细细地品读、速读、浏览、跳读,等等,这些阅读方式都是我们常用的办法。但是,将阅读作为一种涵泳、咂摸、品味、享受的过程,最适合的方式还是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入境、忘我愉悦式的朗朗读书状态。因为,这种读书方式的特点是:入其境、同其声、动其魄、感其情。学生完全处在一种忘我、陶醉的状态之中。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焕感、解读文本、挖掘意蕴、人文关怀、陶冶情操的历练。在这一呈现的过程中,朗读者应该注意重音、节奏、情感、声调的处理,做到:情喜处,则气扬、气畅;情悲处,则气滞、气沉,甚至哽咽啜泣……这种朗读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群情激越;人人参与,尽享快乐。――读小说、读散文,娓娓道来,仿佛进入美妙的世界;读议论文,情感激越,慷慨激昂,让人感受到一种逻辑的巨大力量;吟诵诗歌、词赋,或沉郁顿挫,或豪情万丈。那真是一种震撼与分享!
三、让书声琅琅回归课堂
课堂上那种快乐的琅琅的读书声似乎很久没有听到了。这一切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今天,又逢“改革春风吹满地”,我们真的应当重温朗读带给我们的快乐与享受了。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人文关怀。让我们一同来分享朗读带给我们的愉悦!
兹以的《囚歌》为例,品味一下朗读带给我们的震撼。
《囚歌》是将军被囚禁在重庆的渣滓洞期间创作的一首白话述志诗。这首诗歌作于1942年。该诗分为上下两节,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犹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
我带领学生课外吟诵这首诗歌时,首先,简介该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然后,让大家自由朗读一遍,找找感觉。第三,设计这首囚歌的朗读基调:悲愤、激昂,视死如归、凛然不可侵犯的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身临其境,找准“感觉”――确立“同时感”,进而擦出火花,进行共鸣似的朗读!方式包括:单个读――学生争相踊跃参与;集体读,大家产生一种悲壮的共鸣,声震山河,可谓惊天地,泣鬼神。那真是一种异乎寻常的震撼!
【附】的《囚歌》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尔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当学生身临其境、找准“感觉”――确立“同时感”,进而擦出火花,产生共鸣的境界全出时,真的无需我们再讲什么。这就是朗读的奇妙与功效。我们真的应该重视朗读,让书声琅琅回归课堂。
篇10
糯米血肠在纳西语中叫做“麻补”,是纳西族的一道风味小吃,也是纳西族人十分喜爱的一道传统美食,其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来到纳西族的游客没有不品尝的。尽管纳西族是古羌人的后裔,但他们崇尚文明,其生活习性跟汉族人较为接近,他们也十分重视过年,每逢年关,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并做一些糯米血肠用以招待亲朋好友,或是储存起来以后慢慢吃。
在纳西族人看来,一道美味的糯米血肠既是对客人热烈的欢迎,也是对客人最大的尊敬。如若有亲人不在身边,家里的人定会给他们捎去一大串糯米血肠,让他们在远方也能尝到家乡的味道。这跟我们汉人的香肠情结极为相似。一节节的糯米血肠不仅代表了对儿女的牵挂与思念,也表达了纳西父老浓浓的爱意。在外工作和生活的纳西人,只要一闻到那熟悉的糯米血肠味道,便会勾起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和亲人的思念,一股淡淡的乡愁油然而生。
根据颜色的不同,纳西族的糯米血肠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黑麻补,即用猪血与糯米混合制作而成,看起来呈黑褐色,故称为黑麻补;另一种是白麻补,是在黑麻补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其做法完全一样,只不过将猪血换作了鸡蛋清,看起来呈白色,故名为白麻补。
糯米血肠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与做香肠类似,首先准备好一定量的糯米及配料,并将糯米提前泡上一夜,再放入锅中蒸至半熟,然后取出置于一个大的容器中,再将新鲜的猪血或蛋清倒入其中,同时加上精盐、花椒、味精、胡椒面、草果面、茴香面等佐料,并搅拌均匀,放在一旁备用。接着,准备一段干净的猪肠,将糯米团紧紧地灌入肠中,并用线绳把口子扎好,不要让里面的东西溢出来,最后将灌好的糯米血肠放到蒸锅里蒸熟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