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语言范文

时间:2023-04-01 17:1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性语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性语言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表达;思维生长;课堂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6A-0076-04

儿童入学后,语文课成为语言专门训练的主课。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仅仅使儿童、青少年学会认字、写字、读书,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例如,听话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些能力都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升学压力、思维定势,让学生们言不由衷地说着大话、假话、空话,或者一味地鹦鹉学舌,属于自己个性的、童真的语言在整齐划一的教条中,渐渐变得单一、成人化。个性飞扬的随性表达、灵动智慧的创意表达、倾诉内心的真情表达严重缺失。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培育语感,发展思维。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与作者、文本,心与心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对话,这种穿越时空的思维碰撞、感情共鸣,会让学生知识内存充实,人格境界提升,思维火花迸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亟须寻找适合儿童语言发展的生长点。

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的独创性、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呢?笔者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让课堂焕发活力

课堂是打开学生思维的窗口,是激发学生个性表达的生发点。同时,教师要能把握课堂的生长点,激励学生不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

(一)角色体验个性

维果茨基指出,教育的影响是通过学生心理特点的“中介”或“折射”而发生作用的。当学生有了真切的内心体验,就能积极主动进入自己向往的角色体验中,充当好“中介”角色,起到文本重新内化的“折射”效应。[1]学生一旦进入角色状态,就能不知不觉地开启生动创造的心扉。角色体验,就是要努力寻求课堂中能激发学生个性表达的切入点。

怎样进行角色体验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读―演”形式,对学习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如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学生充当小天文学家,以“宇宙探秘”为主题,召开记者招待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纷纷质疑,学得既有趣又深入。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以向往角色的身份去体验教材内容:以学者身份给教材中人物写一封信,给他一个忠告;以导演身份给课文内容策划一个打斗动作,一场对白等;设想自己是一个超人,给不同课文中两个人物一次巧遇。如读孟郊《游子吟》,教师可要求学生以作家的身份,给“临行密密缝”,描绘一个场面。教师还可让学生以导演身份给《和他的大黑骡子》中的“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配上几句表现人物丰富情感的画外音。

这种角色效应,渲染了高涨的教学氛围,创设了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创造性表达的内驱力。

(二)意外生成个性

精彩生成在亮点上。课堂上的一些“意外之举”,其中不乏可贵的、积极的、创新的生成因素[2]。课堂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教师必须善于抓住这些意外的生成,用最巧妙的方式利用这种意外的动态生成资源引导教学进程,让教学最优化。

在《云房子》一课中,学生们在品读云房子奇特多变之后,一位学生情不自禁说出自己想变成云朵的愿望,笔者以这个“闪光点”引导学生围绕“假如我是一朵云”,展开丰富的想象,诉说自己的愿望,孩子们诗一般的语言就这样诞生了:

假如我是一朵云,看到小朋友们放风筝时,就把风筝藏在云里,逗他们玩;

假如我是一朵云,我就飘到别人家看我喜欢的动画片,想看哪家就哪家;

假如我是一朵云,早上跑到太阳下面晒太阳,晚上和月亮姐姐玩捉迷藏;

假如我是一朵云,白天我要遮住太阳,让农民伯伯凉爽地在地里干活……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抓住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闪光点,学生的积极性会被唤醒,智慧被点燃,情感被激发,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想象生发个性

教师要在课前精心预设,课中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进行抉择,做学生思想的引导者,为课堂生成的学生智慧引路指航。通过“补叙情节”和“填补空白”等教学的生长点,教师进行多种语言训练,开启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创造活力,收获充满个性色彩而富有创意的学习成果。

教学《望月》这一课,看着学生们沐浴在迷人月色中,沉醉在诗人的诗句中,佩服在小外甥的想象中时,笔者引导学生:“这么有趣的月亮在我们眼里像什么呢?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想一想、说一说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学生们的回答精彩纷呈:月亮像小嘴,生气了就抿着嘴不说话,高兴了就张大嘴巴笑个不停;月亮像调皮的孩子,一会儿爬上树梢,一会儿又滚进草丛中不见了……笔者发现,如果以《月亮像什么》为题,孩子们精彩的表达就能成为一首儿童诗。课已终,意无穷,思无尽!

二、让活动生成精彩

有效生动的课外活动对儿童动手、感觉、表达等各方面能力有积极作用。活动带给孩子的体验是最直观、最深刻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孩子个性化语言是最具促发点的。老师应该主动设计儿童喜爱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表达真实的体验。

(一)跨界诱发个性

创造性的表达,不仅是课堂中一个语言训练、课后一个写话的延伸,它完完全全融合在生活中,所以创造性的表达,适合在任何领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尝试。看,学校举办了科技节活动,一年级就拉开了吹泡泡的比赛。教师激发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观察、探究、描述。活动中学生精彩的表达如下:

泡泡像小蜗牛爬在吸管上,可爱极了!

阳光下的泡泡像包着彩色的糖果一样,真想舔一口。

为什么泡泡飞到了阳光下,就会变得五光十色?

我吹的泡泡就像无数闪亮的珍珠,多想送给妈妈。

阳光下,它越飞越高,好像在调皮地对我说:“嗨,你能追得上我吗?”

我的泡泡越来越大,就像一个巨人,慢慢升高,好像要把我也带到天上去了!

孩子们的观察角度不同,感受不同,表达不同,语言就充满了个性。教师应该拥有敏锐的洞察力,用发散性思维,发现活动将会给学生带来哪些方面的刺激点,搭建起活动与说话的链接点,然后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联想引发个性

小学生是思维最活跃的群体,想象力也是最丰富、最独特,但往往有的学生表达时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脑海中缺乏知识,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处于未开启的蒙昧状态。因此,我们在引导中必须帮助学生找到联想的基点,唤醒想象,允许虚构,并经常进行示范,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富于想象力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平时,笔者经常写一个字、一个词,或画一个图形,读一首小诗,启发学生联想。

我班孩子都拥有一本日本女作家金子美铃写的《向着明亮那方》,书里的每一首诗歌,就像开启孩子们智慧的一把把钥匙。诗人细腻纯真的语言传递生命的乐章,给人带来梦的遐想和心灵的顿悟。孩子们在诵读中,找到了联想的基点:夏天像什么,激起了无限的想象。

儿歌《夏天》是这样描写的:“夏天晚上是夜猫子,早上是大懒虫……”

读完,笔者惊问:“啊呀,这夏天在诗人眼里都成什么了?”小朋友争先恐后说是小懒虫,是夜猫子。继而,笔者追问:“那夏天在你们的眼里是什么呀?”这回炸开锅了,孩子们眼里的夏天是这样的:夏天是重庆火锅,飘满了红红的辣椒,人们吃得大汗淋漓;夏天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朋友,一会下雨,一会天晴;夏天就是个大浴霸,热乎乎的;夏天像爸爸在发火,涨得满脸通红,就像快要爆炸的气球;夏天像刚出炉的热面包,冒着腾腾的热气,人就裹在热面包中。

在联想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我们可以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精彩语言”尽在联想“生成”中。

(三)梦想幻发个性

缪斯带来的灵感也有其神秘的一面,那就是梦的灵感。梦带来了许多创意灵感。梦往往具有个人意义,帮助做梦者获得正在酝酿的问题解决方案。梦还可以呈现影像,吸引创作者完成创作。印度裔数学天才拉马努金说,他的天才思想来源于女神的托梦。英格曼・伯格曼的电影都源自于他的梦境[3]。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笔者鼓励学生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一个梦。其实做梦就是精神的冒险。去春游的车上,孩子们交流昨晚梦的话题:“我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我采到了很多茶叶,泡了很多香香的茶水,老师一喝,嗓子就不疼了!”“我也做梦了……”其实这时,有些孩子就是根据第一个孩子梦的灵感,生发了自己梦的想象,至于梦见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也做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梦。能够带领孩子一起做梦的教师也必定是一个好奇者、一个敢于让课堂中的思考和行动突破常规的创造者、一个用心创设宽松平和“对话”场的艺术者。

总之,表达要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模式,不让学生的思维成为他人践踏的“跑马场”,通过活动,诱导他们侧面思、反面思、局部思、整体思、发散思、聚敛思,最大限度地扩展其有张力的思维空间,让语言精彩纷呈。

三、让生活绽放智慧

走出课堂,走出活动,我们终将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许多创意作品中都充满了源于自然世界的灵感:高山、平原、动物、昆虫等包罗万象。创作者对于自然的赞美溢于言表。科学家试图解决大自然的奥秘,数学家们寻求解决定力和抽象问题的灵感。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大量体现了源于自然的灵感,如华兹华斯、雪莱、拜伦等人的作品[4]。那么对于儿童来说,如何捕捉大自然的灵感呢?

(一)“直觉”触发个性

晨读时,阴沉的天空下起了春雨,一年级孩子的目光全被这沙沙的春雨吸引了,他们情不自禁地向窗外望去,似乎还想跑出去和春雨来个亲密接触。笔者读懂了他们眼睛里闪烁的信息,立刻把话题引向了春雨,让孩子们站到走廊,观察、触摸、感受春雨。孩子们被春雨亲吻了,情绪变得欢快了,灵动的语言诞生了:

春雨悄悄落在我的脸上,就像妈妈抚摸着我,真舒服啊!

春雨好像在跟种子说:“种子们,快快长大吧!外面的世界可精彩了!”

小苗儿探出了脑袋,东瞅瞅,西瞧瞧,喝起了香喷喷的春雨。

“沙沙,沙沙!”谁在唱歌啊?那歌声美妙极了!

这就是大自然带给我们“触发”的灵感。“触发”是由一件事引发感悟,触类旁通。“触发”是需要长期培育与训练的,而这样的训练本质上就是生命开发、提升的过程。面对自然,要常常用“长眼睛的手”“会画画的鼻子”“站在窗口看风景”,持久开发“五官”,感受、发现、倾听、想象大自然,把外在的自然逐渐内化,“捕风捉影”中用文字凝固流动的自然美,达到人与自然两种生命的“感动与交融”。[5]要不然,哪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诞生。

(二)“对话”自现个性

如果说“触发”关注的是自我内在汲取、丰盈和饱满,那么“对话”讲究的是自我对外的表达、展现和承认。关注“倾诉”的方式,将儿童引向乐于“倾诉”,表达成为了一种精神需求,一种一吐为快的幸福。

雷雨过后,他们这样自由对话:

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眼睛说:“柔柔的荷叶是我的摇篮!”

青蛙跳到了荷叶上,呱呱呱地唱着歌:“大大的荷叶是我的舞台!”

蜻蜓高兴地说:“宽宽的荷叶是我的停机场!”

小鱼也来凑热闹了:“绿绿的荷叶是我乘凉的大伞!”

这些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看似很平常,但在发生的那一刻,孩子好奇的心理足够让他们神魂颠倒,真实的身体反应也足够能勾起他们想要诉说的欲望,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表达习惯,肯定、欣赏他们的“童话”。

课程在改革,课堂在变化。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用热情的话语激发学生思考,用宽容的心态来“容忍”学生的“放纵”,语文课堂就会放飞个性的思维,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文强.浅谈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J].教育革新,2013(2).

[2]胡晓春.活力课堂,精彩生成――构建高中地理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月刊,2009(12).

[3][4][美]Ronald A.Beghetto,James C.Kaufman.培养学生的创造力[M].陈菲,周晔晗,李娴,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5.143.

[5]杨艳.写作情趣的“阶梯式涵养”[J].江苏教育,2013(7).

Individualized Language and Thinking Development

HANG Qun-yan

(Yixi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Yixing 214200, China)

篇2

关键词:油画语言;个性化;表现形式;风格

油画个性化语言

艺术语言的形式要素是构成艺术作品形象或物象的具体手段、媒介形式。它的视觉“语言”由绘画的样式构成,包含了形成特定的空间的点、线、面、肌理、色彩等结构性符号要素的构成,而“语言”则源于画家对绘画样式所具有的独特性的符号组合。没有艺术语言,也就没有艺术作品的存在。艺术家头脑中意象,必须寻找恰当的语言表现形式,才能被人们所感知,画家所选择的形式语言,往往体现出当代人的关照特点和选择定势。

20世纪初叶,英国视觉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对油画语言做了这样的界定:“线条、色彩在特殊方式下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他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不久遂成为了西方审美与艺术创作中最为流行的“术语”。事实上,我们在欣赏一件油画作品时,往往是在分析画家对造型、线条、色彩、构图和肌理等视觉元素的形式选择和运用来进行的审美判断,这是因为画家所运用的视觉语言在向观者传递一种独特的“意味”,并试图打动和感染观者。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也是油画艺术语言所具有的重要特征。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油画家,之所以成就卓然,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在探索和运用油画的表现语言方面有着独特的形式。印象派画家莫奈的风景写生《日出,印象》就表现了画家对日出时转瞬即逝的自然景色的鲜明印象,描绘了融化在晨曦和朝雾中的光和色,这种有意味形式语言曾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审美观念的转变。

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的时期油画也不例外,会受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和囿于技法的认识。艺术家创作的油画作品也因之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如具有写实倾向的古典主义绘画,重视表现倾向的现代主义绘画,以及喜用拼贴和挪用的后现代主义绘画艺术等。可以说,油画语言的探索因艺术家的创新而不断的演变,这种演变也自然也成为了许多油画艺术流派革新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美术史上,我们很容易看到每一次重要的艺术语言的转变,几乎都不同程度的丰富了油画艺术的表现空间。因此,对油画语言的研究,也成为了我们不断认识和选择表现方式的重要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讲,画家对油画形式语言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也是带动油画艺术发展和不断延伸的过程。

油画个性化语言的选择和探索

写实风格的油画源自于欧洲的古典传统。作为绘画表现形式之一,几百年来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与趣味的改变,它的精神内涵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它的形式语言以至技术、材质也由此出现了许多革新。它采用的艺术语言既是多元化的又是多样化的,既可以采用古典主义的图像形式,也可以是浪漫主义的表现技巧,甚至是象征主义的隐喻观照。这些是艺术家主观与客观的交融,思想与情感的流露。写实艺术的主题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有含蓄,有直接。各种风格的艺术都可以通过写实主义表达出来。比如浪漫主义艺术偏重对艺术家内在情感的宣泄,表现主体的主观想象和思想感受;现实主义艺术注重对客观现实的描绘,强调对客观世界的再现与真实;吴甲丰在《论西方写实主义绘画》一书中写道:“写实绘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对所表现的对象的结构美、精神之美,内含着一种新的审美特质”。写实主义强调艺术真实的表现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问题,包含着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炙热情感的基本看法。因此,它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照搬再现,而是经过了艺术家的再创造。研究中国写实油画的起步,需要探索西方艺术在传入时依附于多种画种的艺术方法及其艺术精神,注重“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幻化。不仅透露出画家的审美思想和艺术修养。还体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图像文化盛行的今天,写实艺术作为一种表现方法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顽强的生命力,作为艺术家采用的表现方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观念与表现方式的切入以传达出内在的精神实质。

油画个性化语言在绘画中的意义

人之所以有审美的需求,不仅来自于视觉感官的愉悦,而更多的是出自表达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至于采用何种方式来创作艺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这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概念的表达。这样的选择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又含有偶然性,甚至带有一代人独特的造型偏好和精神关照。我们知道,弃旧图新是人类的天性,对艺术形式的转换和自由表现也不例外。画家总是期待艺术表现语言不受束缚,不希望停留在一种样式、一种面貌上。艺术史反复证明,没有形式语言上的创造与相对成熟,内容再好也无用,因此艺术家对绘画语言形式及相应内涵的探索实际上从来没有停止过。康定斯基在关于《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以一个“前进和上升的三角形”作为比喻,断言“人类文明之车”必然从物质走向精神,艺术必然从表现外在的客观物质性走向表现内在的精神性。他认为艺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表现“内在需要”的阶段,这个“内在需要”只有通过“纯粹形式好色彩语言”才能实现。对此,我认为,画家在选择表现形式上更多的倾向于“内在精神的表达”。正因为如此,表现主义对艺术语言的概括更能自由地去体悟内在的生命精神,其内涵正在于对艺术本质上的不断接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获得油画的表现自由和个性化的语言,以此追求艺术本体与自我心理的同一。

表现主义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是一种直觉、想象、情绪和意趣,而不仅是对具体事物或某种关系的记述和描写,不再拘泥于技巧的精湛,更多的是需要重视思想内涵的表现。因此,它比具象绘画语言更具有表现性、多义性和多样性。中国画笔墨审美中的无限意味远远超出了技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纯粹自立的、用心来体验的经验方式,这种经验方式将充分开启我们对视觉内涵的解读与阐释的空间,从而构建出对传统美学的话语表达和解读范式。我们在表达客观对象的同时,自己的心性是否得到显现,这是一个有深度的东西,也是视觉活动最核心的东西。绘画语言正是在这样的方式中显现其语言建构和精神建构的深层意义。在这方面不少艺术家的作品力图表现直觉语言,从而在即兴,甚至在无意识情况下进行创作。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就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概括为“无意识设计”,即“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纯粹的绘画语言同样如此,它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物象的原形似的东西,割断了艺术的大众图式,使画家更多的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寻找和创造一种感情符号的形式语言。这种感情符号的词汇往往带着这一代人独特的造型偏好和精神关照。以我最近创作的油画为例,我在构图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平面的色块做背景与柔和的女生造型形成虚实的对比,使色彩弥漫着朦胧宁静的调子与单纯的空间结构感,想微妙地传达一种都市女孩淡淡的虚无与木讷的气质情绪,这些视觉语言既符合我作品要表达的空间要求又符合传达都市女孩特有的情感目的,而画境的审美取向更靠近唯美。我知道个性语言必不可少的要依赖于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化修养等多方面的不断提升。我相信一个时代、一个文明,会接受与之相符的形象来适应,因为油画语言的个性与表达方式,在每个历史时期始终是艺术家们不断追求和探索的目标,对绘画表现语言的创新精神可以说是油画艺术发展的内驱力。

结语

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是画家自我生命与艺术历程的记录,也是画家自我话语的方式与途径。画语形式的选择成为画家的自我情感与内在心理世界的宣泄。如何获取和融合各种视觉语言演变的信息,包括艺术审美标准的提高和艺术观念的图式转换,都可以成为画家绘画语言的表现空间和舞台。在艺术走向多元化的今天,画家用什么样的绘画语言来阐释与表达,有着完全自由的选择,关键是作品的形式能否把画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联系起来,显露出个性化语言的本体意义和被观者解读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绘画语言个性表现 题材选择 空间形式 气质体现

当今,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使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出现了新旧差异,艺术的综合、观念的分离,已形成了多元格局,绘画的形式与风格多变,品种繁多,杂乱无序,使中国水墨画正处在一个异常复杂、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汇期。很多人在谈到绘画艺术创作时,都把“个性”当做能通向风格的出发点,有个性,绘画语言才会产生有风格面貌的作品,很多从事绘画艺术创作的人多数都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特有的个性表现。绘画艺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绘画语言是艺术家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色彩、形体、光色组成一件作品,作品就能呈现出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表达人内心情感,表现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让精神意识得到升华,因此,把艺术创作的个性与作品相结合,对绘画语言的个性表现的研究就成为追求艺术风格极为重要的工作。

一、情感表现

中国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可分为山水、人物、花卉等画科;有工笔、写意、半工半写等技法形式;又有写实、写意、抽象之分。但事实没有这么简单,俗话说“画如其人”。画家的绘画风格来源于其长期生活中的积累沉淀,形成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绘画方式。从画家的各幅画中能展现出画家的个性、心理状态及个人修养。个人的观念是绘画的灵魂,手法则是躯体。倪瓒的画境常常是一片沙洲,一个风雨缥缈的小亭,几棵败叶低头倔强的冬树,整个画面一片萧条寂寞。山人的画,在他的画笔下所呈现的形态几乎都是变态、畸形的,几个缩头弓背的小鸟,表现自己的心境,具有独特的个性情感。在现代画家中,唐勇力喜欢用敦煌壁画的色彩来表现现实中的人,把非时空上的人和事罗列在一起,加上一些装饰性的因素,如《敦煌——人生行》就是这样,把知识分子、陕北老农、西北人还有喇嘛等传统人与现代人交织、错杂在布局中,喜欢用铁红土黄色调,有着敦煌色彩情结,把头发、身体的重要部位用薄厚不一的白色,用其称之“脱落法”的技法来表现,使形与色相融,画面呈现满而密的风格。充分体现他的情感喜好,每个人从小接触的人类文明文化、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法律人情等的教育与熏陶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个性,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追求。因此,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总是将自己的感受、追求融入到作品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情感表现。

二、题材选择

传统水墨画中的冷、淡、荒、野是表现的主要题材。可以说,我们普遍缺少热和刚性的内容。这一点成为我们的局限。第一个较全面阐明文人画理论的是宋代的苏轼。首先,他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表现出将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画工)分开来的愿望;再次,他倡导诗情画意的文人画风格,反对完全追求形似的画工,开创了“枯木竹石”等文人画题材。以水墨画为代表的元代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绘画美学发展的历史转折点。中国绘画美学由此而实现了由“无我之境”向“有我之境”主观表现的本质性美学境界的跨越。元代的画家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和在野的文人。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的大量出现,表现了画家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而以隐逸的思想为主,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题材较少。不是文人士大夫不想反映现实生活,而是封建文人社会地位太低,稍有不慎都可能危及性命;再者就是没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机会,当然只能隐居。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所接触的事物不一样,对事物的感受也不一样,因此,这些因素就决定了一个画家所画的生活题材。如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可染画牛、黄胄画驴等。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按照自己的观察方法选择熟悉的题材,才能够表现得惟妙惟肖而获得成功。当代水墨画要突破自我,不仅要在思想上有所突破,更要在观念上有所创新,就绘画题材而言要反映生活、反映社会的当代性题材,怎样突破自我、打开思路,怎样表现人类复杂而丰富的情感是我们要思考的。

三、新材运用

新美工材料、新技法运用已经是绘画语言表现的新趋势。人们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如在画面上撒盐、撒洗衣粉等可以使画面呈现另种肌理效果。撒盐法是将水墨中掺入少量碱性的成分,洗衣粉可以发开水墨,出现较为丰富的效果,这种方法很具有装饰性,运用得当会有新颖的感觉。受贵州布艺蜡染美丽的肌理、自然流畅的“冰纹”的启发而产生的蜡染法,是将布艺蜡染的制作原理引进现代水墨画中,使艺术作品的表现更具现代感。现在的中国画除了写意和工笔,还有半工半写的画法,画这一类画时就可以利用到胶矾水。除此以外,还可以把一幅画先拓印出来,然后将自己想要的画面裁剪下来,重新拼贴出来,这种拼贴作画又是对新美工材料运用的体现。这些新美工材料的运用都使得绘画语言变得丰富多彩。石鲁的成功在于他对黄土高坡的感情,用胶墨加“丁头鼠尾描”画黄土高原,达到浑厚朴实、大气磅礴的效果,创西安画派。刘国松把笔墨的内涵扩展到纸上,用自制画纸加上笔墨的新技法表现宇宙感的山水画,新颖而宏观,获得成功。张大千用泼墨、泼彩的手法,表现群山的苍茫,创泼墨山水。于志学意在表现北方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在笔墨应用上先用胶矾,然后用墨点染,创“冰雪山水”的画风。

四、空间形式

空间表现在每幅画中的表达是不一样的。有些作品是根据照片或者某一瞬间的反应,这种反应就符合真实的具象空间。另外一种空间表现是在一个画面上体现几个不同的时空,这就是多时空概念。这种概念对中国画将来的发展确定了新的平台。后现代主义中就有很多反映一些荒诞的情节,把很多时空的东西放在一个画面上,让观者不知作者是想表现什么概念,传达什么思想。传统中国画的空间表现就是所见事物的真实表现,而现代多时空概念的产生改变了这一现状,刘子健《无序的漂浮》《时间之迷》等作品的基调都是在黑色的背景上显现出灰色与白色的抽象构成。黑色背景与朦胧状态中的灰色块形成一个深暗的空间。所有的图像都是从这个空间中浮现出来的。显然,黑的底色和处于黑白色之间的灰色体现出水墨美材特有的表现力。他的作品充分利用现代绘画的设计意识,在一种纯视觉的空间关系中实践了富有韵律感的形式构成,他还运用近似拼贴和集合艺术的手法,充分体现出现代水墨抽象的张力。谷文达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水墨抽象实验,他把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性表达方式与中国现代水墨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哲理意味。他的贡献在于通过对西方观念符号的吸收,提供了水墨抽象话语现代空间转换的突破口。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水墨抽象实验,证实了这种转换的可能性,因此说空间表现是绘画语言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气质体现

绘画风格来源于画家在长期生活中的积累沉淀,形成最能表达自己气质的绘画方式。每个人从小接触的文化、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法律人情等的教育与熏陶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追求,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信仰、气质。因此,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总是将自己的气质追求融入到作品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气质表现实际上与地域文化有关,各个地方文化不仅在于它的山山水水等地理风貌,更体现于人格文化上的独特性,由于北方辽阔的草原、冻土、黑土地带有特殊的气候与自然条件,那里的人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与心理气质以及相对应的文化传统。而苦寒的气候,地广人稀,容易造成粗犷豪迈、阳刚直烈的心理和性格,反映到语言、行为、绘画艺术上就形成一种偏于壮美朴厚的东北画派。这与南方人形成巨大反差。有“南黑北白,南虚北实”的学术观点。黄土画派则是扎根于黄土地、崛起于黄土地、辉煌于黄土地的美术画派,岭南画派生动地再现了南国山川的秀丽多姿。作品多以水墨渲染,墨卷波涛,笔锁云烟,深浅远近,诗意盎然。金陵画派多以江南水乡为表现内容。其作品大多雄伟秀丽,朝阳夕照,风雨晦冥,烟霞云雾之景,表现强烈的人格特征的地域文化形态,这是个性气质表现在地域文化上的典型反映。

笔者认为,一幅作品能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关键在于作品是不是运用了个性化的鲜明绘画语言。在艺术创作实践中,个性化绘画语言无所不在。它像溶于水中的盐,渗透到了创作实践的每一个细微处。一方面,个性化绘画语言决定了画家题材的选择志趣,反映的是画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画家独特的个性化绘画语言,也必然要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渗透进艺术构思中去,从而获得更为突出的表现。在这一过程中,个性化绘画语言又成为画家张扬艺术表现力、对其作品实现人格给予的符号载体。作为画家,首先必须具有笔墨的基础,然后建立绘画语言的个性表现手法,深入生活,发挥个性气质表现优势,研究新材料新技法,选择自我个性空间表现方式,才能获得成功。只有个性化绘画语言呈现多样化局面,中国的绘画艺术才能长盛不衰,千姿百态、日臻繁荣。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7).

篇4

【关键词】个性图武 绘画创作 视觉语言

“图式”一词最早是从德语翻译过来的一个哲学概念,在英语中,“图式”为“schema”,意为概要、略图、图表、图式、模式。“图式”一词早在18世纪康德的哲学理论中,被主要定义为先验的观念构架,即认为在人的经验之先,独立于经验之外,人就已经有了各种图式的概念,先验图式的来源是人自身的想象力。而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其著作《艺术与错觉》中,对“图式”进行了这样的阐述:人们通过教育、环境等经验获得的观念化了的艺术风格样式,这种形象的东西在人们的记忆中存留,成为它向外界作出视觉反应的知识基础。他认为图式是在经验积累上的一种参与知觉活动的潜在经验的心理形态。对造型艺术而言,主要指图形的样式,它是艺术家借以表达情感理念所必须使用的具体而独特的个性符号,是个性化了的、凝固的媒介状态,其演变、发展受时代、民族与地域的制约,它包含了艺术家的情感与精神意图。总而言之,“图式”是一个非常具有学理性的概念,它最初来源于人对自身以及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自身想象力无比丰富;客观世界又无限繁复,我们应当建立起一个范畴去把握它,所以进入绘画领域,我们就把这个范畴称为“个性图式”。

绘画属于二维平面的视觉艺术,而绘画作品的创作就是个性图式的建构和解构的视觉思维过程,以形状、线条、明暗、色彩、质感及立体感等视觉要素组成的个性图式作为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话语特征,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状态的主观阐释。它既是客观现实世界的个人经验反映,又是每位艺术家自身所持观点、理念的表达方式。而个性图式中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由此,笔者为个性图式做出了这样一个定义:艺术家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以个体的独特思想、情感体验以及知识经验为基础,并将以此形成的对客观物象的认知通过思维的提炼、加工从而转构为艺术图形,进而形成具有独特观念意识和审美体验的个性化的图样。

自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术新潮以来,“个性图式”的概念逐渐成为专业绘画人士和评论界谈论的一个热点。个性图式受到艺术家瞩目的原因,大体上有两个:第一,现代绘画的发展要求绘画的“自身界定”;第二,艺术家渴求被自我及他人认同的心态。无论绘画的发展还是艺术家的自身需求,都要求现代绘画作品具备个性化特征,因此个性图式对于艺术家的绘画创作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从现代绘画发展看,传统意义上的图式语言常为画面最终所表现的情节等服务,因而往往画面内容是第一位的,图式只是为构成情节而服务;现代主义绘画所关注的重心已经由画面内容转向绘画独有的形式、材质、表达观念和表现状态等因素,强调个性语言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因此个性图式语言本身成为现代绘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从艺术家的自身需求看,每位艺术家都需要有个人的鲜明的图式语言,因为无论是画作的欣赏者亦或评论家,他们都会倾向于首先认同那些在众多的画作中最独特、最有深度的作品。因此,艺术家必须创造一种独特的个性图式语言来作为充分表达自我的方式和途径。而他的艺术成就和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能否找寻到一个个性图式语言的专属空间,至于能达到怎样的境界和高度,那就要看自身的修养、才华是否充分,是否具有非凡的思想深度和独特的表现力了。

众多因素影响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中运用个性图式。主观上,绘画创作是艺术家构建自我内心世界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艺术家积极地创造和使用其个性语言。图式的演变都是由极具个人特色而又充满内在情感的个性语言所推进的。客观上,正如之前贡布里希所说的,个人生活经历和社会大环境的差异导致了艺术家观念的差异,艺术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特定历史时空的限制,由此产生了迥异的风格流派。所以,翻开美术史,我们既能感受到典型的个人图式语言,又能看到艺术家所具有的鲜明的地域风格和时代风貌。除此以外,艺术家在追求个性图式语言的过程中,会面临认知领域的影响――也就是自识和共识的平衡问题。自识是艺术家对自身心理特征的感悟和认识,共识是可以引起公众判断和认定进而认同的图式语言。艺术家应努力形成和确立的是既会被公众认可而又区别于他人、传达艺术家意图的独特个性图式。

个性图式语言作为艺术家主观个性的视觉表达方式,只有形成外在视觉表现力与内在意识感染力的呼应,才能完成艺术家所欲表述的意愿。也就是说,每幅完整的画作的个性图式语言应该都包括了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最基本的感受层,通过作品中的视觉元素构建的画面所表现出的视觉效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形式感、表现力;第二层是意象的喻指层,这是艺术家通过其个性图式语言所表达的一定的喻指和隐喻,通过视觉语言构建的具象或是抽象图式,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观念传达出去。欣赏者则通过艺术形象或个性图式的视觉感受去追溯或窥测艺术家的表现意图。

尚辉说过:图式个性是指画面整体的结构、造型、空间、视角、色调、氛围、意境上显现的个性区别,它强调视觉感官上的节奏、韵律、张力和错觉。图式个性所呈现的艺术主体的个性往往是隐蔽的,它呈现的是视角与视觉的独特性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审美体验的独特性。因此,个性图式对于艺术家绘画创作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篇5

【关键词】个性化包装;设计语言;特点

引言

在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下,消费者的购买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人们对商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就包含了人们对商品包装的要求,就目前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的商品包装正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下面我们就对此展开深入的探究工作。

1包装设计的概述

所谓包装,就是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提供运输方便、提高销售量,并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在经济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商品的销售越来越注重包装的设计,个性化的包装设计语言成为发展的潮流,下面我们就对包装设计的类型和设计方法等进行阐述。

1.1包装设计的类型

(1)包装装潢的设计。关于包装装潢的设计,它作为商业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商品、美化商品、传达商品的含义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包装装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除此之外包装装潢对包装设计的个性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常情况下,包装装潢的表现手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写实、一种是抽象。写实一般都是采用实际的绘画、照片来表现,使得商品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质感,其制作的过程也很简便,而抽象的表现手法通常是针对那些不太好描述的商品,展现出高质量、现代化的感受。(2)包装造型的设计。在包装造型的设计方面,主要是指各类包装的外观立体形态,包装造型相对于包装装潢,是它的有效载体,一个良好的包装造型可以为包装的视觉设计起到了良好的奠基作用。在包装造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还要考虑到包装的各个组成要素,在外观设计上要与包装装潢相结合,体现包装造型设计的审美性、趣味性以及实用性等。(3)包装设计的方法。在对包装设计的类型有一定的了解后,下面我们就对来讨论一下包装设计的方法,一般的包装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种:(4)系列法。在包装设计的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系列法,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对产品的形态、品名、色彩等方面进行统一的设计,形成一种系列化的状态,在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后,还可以通过系列化的形式,打破单一而单调的包装形式,达到消费者的审美标准。(5)仿生法。仿生法,顾名思义就是将生物所具备的形象、功能、色彩、材料等进行仿照,使得包装设计上具有生动性,与生物的形态等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给消费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激发消费者购买的欲望,提高购买力。(6)仿古法。仿古法就是指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将一些古老的但是仍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充分利用,将其表现在包装的设计中,既表达了对古老事物的怀旧感,同时也是对现实社会的逆反和批判。(7)简化法。由于当今社会的人们,越来越追求简约与时尚,在价值观念、心理需求、生产工艺等方面都越来越追求简单大方的形式,因此在包装设计上运用简约的方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包装设计个性化的含义

就包装设计个性化的含义来看,是指在包装中适当的注入企业文化的思想内涵,展现出企业的形象特点,形成一种提高竞争力的良好战略。而这个性化的包装设计中,可能会借助个性化的标识、整体的规划情况以及设计中的视觉符号,来体现企业的独特性,在体现企业的经营观念、企业文化的良好作用下,提高企业在消费者中的地位,增加消费者对商品对企业的认可度。一个具有一定特点的包装设计中,将实现商品价值与艺术价值的高效统一。

2个性化包装设计语言方面的特点

个性化的商品包装是借助独具特色的产品标示来实现对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在整体规划和具体设计的条件下,形成一种独特的个性化包装设计语言,向消费者有效的传递商品的信息,当代个性化的包装设计语言主要表现在视觉和触觉两个方面,下面我们对个性化包装设计语言进行深入的阐述,分析其特点。

2.1个性化视觉设计语言的特点

(1)文字图形化和图形文字化。在包装版式设计中,最重要的视觉设计语言是文字图形化和图形文字化,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向消费者提供最直接、最便捷的商品信息语言,实现消费者对商品的理解。文字图形化和图形文字化首先要对设计的内容、设计的版式等进行有效的整合,然后再对消费者的心理特征进行把握后,选择合适的文字和语言,充分的展现文字和图形的线条组合张力,体现个性化的设计风格,满足人们在视觉方面的审美要求。在包装设计中,充分的展现灵活性,在一些说明文字具有复杂性时,合理的运用图形进行表达,在展现简约性的同时,更进一步的展示商品的特征。(2)色彩语言的简约时尚。在包装设计的工作中,能够最先引发消费者兴趣的就属色彩语言了,因为人们对色彩的视觉反应具有最敏感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产品包装的质量与好坏,随着社会的发展,简约而时尚成为一种潮流和风向标,能够在包装设计中,运用简约时尚的色彩语言,对发挥产品包装的色彩潜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五粮液的包装设计中,选用水晶鼓瓶的造型,另外在包装设计上选红色作为主色调,并且以中国的元宝形锁和金色的字体作为设计的要素,充分的体现了五粮液返璞归真,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理念,提高了消费者对其的购买欲望。当代个性化的包装设计在色彩语言上,追求自然色另外保留了原包装的色彩,不通过刻意的加工,而是希望以一种最简单最自然的状态展现出对美的追求。(3)肌理质感方面的适宜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单一的视觉感觉进行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与此同时,肌理质感方面的适宜性凸现出来,在包装设计中,注重对视觉和触觉的双向感知具有积极的意义。肌理质感的适宜性可以在体现包装个性化和人文主义精神的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一种真实、可靠、亲切的感觉,通过一种朴实而自然的感受,达到一种与产品自然融合的状态。

2.2个性化触觉设计语言的特点

篇6

水,郑板桥的人文象是瘦石。”缘何大师们的语言都个性闪耀,熠熠生辉呢?个性化语言的生成需要哪些必要条件呢?

一、真情才能真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王诩语)。语言不是箭,却能穿透人心,穿透人心的语言源于情,人的志、意、喜、怒、思、虚、智、谋皆由此门户出入。

我们不妨来回顾以下经典语言。1.“窗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鲁迅表现的是苍凉、寂寞的情绪。2.“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朱自清表现的是欣喜、激赞的情绪。3.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的是一种遁世的闲适。上述三例的字面极其平淡,可由于它蕴涵了创作者当时当地特有的情感,所以能彰显个性,为广大读者所赞赏。

二、出“格”才能出彩

出“格”,即大胆创新,不拘一格。“艺术是靠征服而存在的,它不是以迎合而可怜地活着。”(贾平凹语)要征服就要创造,创作之所以是创作,作是第二位

的,创是第一位的,一切无定式,一切皆“扑腾”,如夜间行走,如湖里荡舟,创造必须自由,“随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秉性是随心所欲。钱钟书就有许多精妙出“格”的比喻句。如:“她的脸黄而胖像刚擦油的黄皮

鞋。”“老头一谈恋爱,就像老房子着了火,烧起来就没有救。”

三、独立才能独创

篇7

《红楼梦》诗词曲赋个性化语言诗如其人各抒胸襟《随园诗话》云:“凡作诗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诗歌能够体现作诗者的个性、气质和风格,许多隐秘的信息从诗中丝丝缕缕透露出来,所以说“诗如其人”。《红楼梦》诗词曲赋的个性化色彩十分强烈,符合每个写诗人的性格特点。作者拟众多人物的口吻来写诗,将个性不同的人物复杂微妙的心态和精神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独到之处。

黛玉《葬花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符合黛玉寄人篱下,忧郁、敏感的心理状态。黛玉有绝世才貌,她与宝玉心心相印,但她的个性和她“离经叛道”的感情为世所不容。在严酷的环境中她感到压抑,对不可知的命运她感到担忧,她希望能随花飞到天尽头,寻找温暖、光明、纯净的爱的天堂。这些诗句仿佛从她的心灵流淌出来,如泣如诉,如杜鹃啼血,字字句句都同黛玉不幸的命运和悲剧性的性格融合在一起,成为独步古今的“黛玉咏叹调”。这就是黛玉诗的典型风格,“潇湘体”情致宛转,清新绝俗,还有一种刻骨的悲哀,如微风过箫,如惊鸿照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过目不忘。

此外,如《秋窗风雨夕》,以“秋花、秋草、秋灯、秋夜、秋窗、秋风、秋雨、秋梦、秋情、秋屏、秋院”等意象,使全诗笼罩着浓浓的悲凉沉闷的气氛。只有那“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又添泪一痕”的黛玉才会谱此哀音,也只有黛玉的诗才会有如此伤春悲秋的苦痛。再如《题帕三绝》中有“泪空垂、抛珠滚玉、面上珠、湘江旧迹”等意象,多愁多泪者如黛玉,才会将点点泪血化为字字珠玑。“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雪芹深刻地理解自己笔下的人物,才会将诗写得如此动人。

与此相对照,宝钗的《柳絮词》则又是一番风味。“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诗风明显迥异于黛玉,她性格温柔敦厚,知书达理,平时不露锋芒,圆融处世,故深得人心。她的诗自然不象黛玉般缠绵悲戚,而是含蓄、浑厚、典雅,甚至有藏也藏不住的春风得意。因为她在那个时代环境中是被认同的,她没有黛玉“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感觉,反而是踌躇满志,游刃有余。她的个性成就了她的“蘅芜体”。她的海棠诗也有“珍重芳姿昼掩门”“淡极始知花更艳”之句,借花自喻,极写豪门闺秀端庄矜持的仪态,故脂批说“宝钗诗全是自写身分”,此语可谓一语中的。

最明显的对比是黛玉魁夺诗,宝钗讽和螃蟹咏。黛玉才思蕴秀,“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写菊,也写自己。菊,花中之隐逸者也。黛玉人淡如菊,清逸出尘,只有独具菊之高情、菊之风神的潇湘子才能写好咏菊诗,这就是人诗合一。而宝钗的螃蟹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中的“皮里春秋”一典似有所指。《晋书・褚裒传》载:桓彝评褚裒的为人有“皮里春秋”,即表面上不露好恶而内心深藏褒贬。宝钗为人心机颇深,善藏愚守拙,若不是深谙人情世故,断不会写出这样的食蟹绝唱。

这些诗,是曹雪芹以书中人物的身份、口吻代为拟写的,精确地切合不同人物的思想志趣、文化素养、性格特征,是作者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和所刻画人物的描述性文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割舍了某些诗词,就会有损于某个形象的完美。反之,红楼十二钗等典型形象的塑造主要依靠描述文字的反复皴染,同时又用诗词曲赋进行勾勒,才共同完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可以说,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性格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各具特色,各抒胸襟,千人千面,绝不雷同,使诗词在小说中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篇8

一、个性化语言有助于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职责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学识,或者说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就无法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也没法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升。衡量一堂语文课是否高效,关键还在于课堂上教师能否让学生的知识得以丰富,能力得以提升,能否促使学生去感悟和思考。对于绝大多数儿童而言,语文课堂是学习语言、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教师个性化的课堂语言能够帮助学生诠释文本,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承载着如此众多责任的语文教师的情感语言务必具备大容量的知识。学生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提升需要吸收不同程度的养分,正如孩子身体的成长需要多种成分均衡的营养,如果一味的偏食,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充分涉猎各科知识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均衡化发展,学生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不断充实。当学生切身感受到变化的时候,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高效课堂就会自然生成。基于此,教师需要对语文专业知识进行不断的深入钻研和吸收,力图把教材钻研透彻,和学生共同提炼文本的知识要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愈加广泛,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涉及很多科学知识,文本信息很容易引起学生们对于跨学科和课外知识的关注。比如《奇妙的克隆》就涉及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石头书》关系到地质学等自然科学信息,《天火之谜》和天文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密切的关联,因此教师平时应该广泛涉猎多方面的知识,确保自己在涉及某个具体问题的时候能够随手拈来。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力求以恰当的言语表达方式,准确而巧妙地进行表达,让学生在教师妙语连珠的表述中感受到教师智慧的光芒,教师在学生面前就能树立光辉的形象,同时也能做出榜样,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的时候能够认真而准确地应对类似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们感觉到在语文课上能够学到不少课外的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使得自己的语文知识愈加丰富和扎实,让丰富的知识通过自己个性化的表达得以展示。

二、个性化表达有助于营造情趣和谐的氛围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教学语言还必须具有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和表达欲望,能够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否则教师口若悬河地唱独角戏,学生却游离在课堂之外,预期的学习效果就会在无形之中减弱。就一堂语文课而言,40分钟虽然不长,但是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因为他们活泼好动,自制力弱,课堂上如果一味地听老师讲授,40分钟仍然是个煎熬。针对这种状况,教师一方面要围绕市教科研中心提出的“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程序,另一方面应该让自己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教学内容变得富有吸引力。语文教学应该是富有诗情画意的,借助幽默丰富的言语来让学生们的审美需求得到丰富,让他们的情感得以飞扬。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程以及学生们的反应,适宜地穿插生动幽默的话语,从而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让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有助于学生们集中注意力,理解所学知识。心理学表明,学生心态越放松,学习效果就越好,过于紧张反而会适得其反。课文所包含的诸多信息中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要富有情感,只有幽默风趣,饱含感情的语言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过程中,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调讲述自己小时候爸爸对自己的关爱,引发学生们内心的共鸣,学生们纷纷诉说父亲对于自己的疼爱细节。又如学习《黄鹤楼送别》,教师可以用真切的语言讲述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充分激发学生的情趣和求知欲望,用个性化的语言形成乐学的氛围。

篇9

广播专栏节目要求主持人带着听众的热门话题和思考进入主题,更直观,更有针对性的把信息、知识、趣味送到听众面前,使节目内容成为主持人与听众交流的桥梁,那么,如何与听众更好的交流,使节目深入到听众的心里呢?这就给节目主持人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语言表达,是广播向听众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所以,广播专栏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是有利于与听众交流和被听众接受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就广播专栏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谈谈自己的认识。

个性,是一个人的独特性格。它是由人的气质、素质和周围环境所决定的。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因而人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为人处世的哲学还有他的文化修养、气质风度也不同。这些不同表现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就形成了这个人与众不同的个性。所以,“个性”也就是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特性。当这种特性表现在语言当中,就形成了语言的个性。

众所周知,形象往往最先作用于人的感觉,感觉又影响到人的兴趣,最后才能被人所接受。而个性化的事物是富于创新的,最具魅力的,它能直接影响到听众的兴趣,所以最易于被接受。

广播专栏节目与听众之间的交流媒介是主持人的语言。主持人语言能否被接受则决定交流能否成功,那么,主任的语言如何易于被听众感兴趣并接受呢?那就要求主持人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

广播专栏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个性,既包涵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色,同时又包含主持人自身的个性。所以,广播专栏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是栏目特色的和主持人自身个性的综合反映。

因此,专栏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栏目的风格与特色,另一方面体现专栏节目主持人的自身个性特征。

首先,广播专栏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体现栏目的风格与特色。

专栏节目主持人,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栏目的化身。因此,专栏节目主持人就应使语言个性从办栏目的宗旨出发,以栏目为基础,与栏目的内容形式相适应,根据需要,将个性与栏目融为一体,通过语言把栏目特色体现出来。这种语言的个性当然不同于日常生活当中的语言个性。

例如:新闻节目要求客观准确。在批评社会不良现象时,语言的感彩要鲜明,有理有据,义正言辞地进行报道。

如:我台每天早上有一档直播的读报节目《台州晨报》,主持人就是把每天最鲜活的国际,国内和本地的新闻资讯用清新明快的方式,行云流水般的诉说给听众,每天的节目中还设有互动话题,可以是轻松的,可以是深刻的,也可以是一天的媒体、网络中点击量最高的。时下最受大家关注的深度新闻在这档节目中同样有所着重体现,而且是用互动话题的方式继续延伸,和听众互动,和网友互动。这档节目就像早餐,每天早晨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档节目的收听率一直是最高的。就像有听众给予的评价说:“每天最温暖的声音”。有专家则说:“她把热情和恬静融为一体。”一般来说,早晨新闻多为动态新闻为主,很少有深度报道。该当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个性和风格,正确体现了早晨说新闻的特点,赢得了众多听众的赞赏。

由此可见,专栏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个性化必须符合栏目的语言,才能在栏目中体现出主持人的个性。脱离栏目,根本谈不上任何主持人的语言个性。

其次,专栏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还体现着主持人的个性特征。

主持人的个性特征,是指自身的思想感情、语言特点、思维方式、气质、修养等等。听众希望与之交流的主持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头脑、有见解的人,这样才能产生亲近感。如果主持人在专栏节目中只说编辑好的话,而丝毫没有自己的观点的话,听众就会认为主持人缺乏独立的思想,感到主持人同听众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主持人不是与听众面对面的交流,而只是一只传声筒,所主持的节目也缺乏吸引力,无个性而言。

举一个大家熟知的例子,原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主持人沈力非常注重在节目中体现鲜明的个性。在遇到编辑得安排与个人的性格不一致的时候,她决不盲从。

她在主持一场“青年历史知识竞赛”的时候,编辑的原稿是:

“主持人:观众朋友,你们好。

历史老师:观众朋友好,今天我们继续进行第二组的历史知识竞赛。哎,沈老师,你怎么忘了,上一次的奖品还没来得及发呢。

主持人:哦,幸亏你提醒了我,要不真的忘了。好,请上一组获一等奖的朋友上来领奖。”

沈力的形象一向以细心认真著称,决不是粗心马虎的,怎么会把上周的事情忘了呢?后来,沈力亲自改写了稿子。

沈力老师在她得文章中提到这件事时说:“我从不忽略看来似乎是很小的事,因为客观对一个人的印象,就是从无数个一次逐渐加深而形成的。”

通过沈力老师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专栏节目的主持人要在栏目中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必须亲自参加节目的编排和制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节目中有自己的见解、思想、意见、态度、情趣和习惯,节目中融入了主持人的个性,节目的生活气息、人情味才会更浓,主持人的个性和节目的特色才能更加鲜明生动。

专栏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也还体现着许多方面的内容,像职业、年龄、文化素养和阅历等等。

单纯强调体现某一方面内容,都是不完全的。既不能不考虑主持人自身个性,一味表现节目形式;又不能不受节目内容和风格的制约,只依照个人意愿“为所欲为”。

篇10

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修养

我现在也是从事电视工作,平时主要负责节目采、编、拍,对于节目主持人语言修养方面体会很深刻,主持人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职业,也是很多年轻的朋友十分羡慕和向往的工作。当前,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让人眼花缭乱,如何才能让节目脱颖而出呢?节目主持人的素质是关键,而对节目主持人来说,语言的表达能力又是重中之重。

一、浅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修养

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效果,并且对受众的语言面貌和水平产生着耳濡目染的影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语言方面对大众应该起着示范、引导、熏陶的作用。

做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仅漂亮就够了吗?答案当然不是,那么具有标准的语音和优美的音色就够了吗?答案也不是。大量的广播电视节目,更需要节目主持人掌握大量、丰富的词汇来准确的表情达意。可是,许多节目主持人修辞知识和手段的贫乏导致词不达意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常可看到在直播节目中,由于节目主持人词汇不够丰富,上半句已出口,下半句还没有组织好,不知用哪个词表达好,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新闻直播的“南澳1号”水下考古工作的一位外景主持人,他是这么说:“现在我们看到水下考古人员已经把瓷器缓缓的向清洁区运来,大家觉得这句话语病在哪里,应该是这么说:“现在我们看到水下的考古人员已经把瓷器运出水面,他们正小心翼翼的把瓷器抬到清洁区进行清理。在举个例子一位综艺主持人:他在采访台上的选手其实他想突出他的演出经验很丰富,结果他说成了你是不是经常跑场子的,站在华丽的舞台上用”用跑场子“一词,显得这个主持人很没水平,虽然说观众都会明白,但是由于用词的不规范,也会影响大众的情绪,结果造成很多的观众在台下大笑起来。

所以说语言修养是一名优秀主持人综合能力的反映,尤其是主持人在节目中,无论是串联、提问、应答,还是报道、采访、评述,都需要主持人的话语脱口而出,容不得半点失误,更不必说还有言语内容、表情达意,以至体态形象方面的要求。

那么对于主持人来说也不仅仅停留在声音外壳的层面上了,而是从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语表现来判断主持人的学识修养和能力。对于广大受众来说,主持人的语言,特别是即兴口语,是洞察主持人“心智的最好窗口”。

二、如何提高主持人语言修养

如何提高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修养,我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修养:

1、提高业主水平,注重知识积累

特别是做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一定要注意多提高文化只是,因为综艺节目主持人常常是临场发挥的比较多,在用词上一定要恰到好处,不能瞎比喻,良好的文化素质是节目主持人智慧的源泉、魅力的根本,是节目主持人职业常驻的秘密所在。节目主持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其位子是断然坐不稳的。

2、丰富人生阅历,增加人生体验

节目主持人不仅需要运用书本知识,还要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渗透其中。丰富的生活阅历是主持人的财富,是知识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增加主持人的真实感、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比如说现在比较红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节目主持人孟非和点评嘉宾乐嘉大家比较熟悉,首先说说孟非,他以前干过印刷工人,摄像、记者、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等等,正因为他有着丰富的阅历,所以他在主持时很轻松自如的驾驭整个舞台,还说说乐嘉老师他是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而且也是一名卓越的演讲者和培训导师,以前在没参加《非诚勿扰》这个时节目时他经常奔跑在各个城市进行演讲,他的经历也很丰富,所以基本上台上的女嘉宾一出口他能断定你是什么性格的女孩,一看就能看穿他想表达的什么意图,而且对于女嘉宾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也能速度的对答出来。

3、规范语言,提升美感

规范,一般人们只局限于字音的准确,而无视它应该作为审美的基础。现在听广播有的主持人喜欢用港台腔,严重影响了普通话的规范性,甚至造成有的年轻的90后还会学习港台腔,还有的主持人家乡方言太重,比如H和F分不是太清楚,或者有的时候有意说出一些方言,用方言主持虽然有个性,带有很浓厚的地域色彩,那只是边缘文化的一隅,不能作为语言的主流形态,不过普通话自身也有规范与否的问题,普通话并不拒绝“取其精华”。

4、形成语言风格,增添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