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人简历范文
时间:2023-04-06 14:5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个人简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生心理 健全人格 班主任工作
一、前言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因一些小事而导致打架斗殴,继而又因哥们义气引发群殴而致人死命。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因学生在校生活时间多,因而学校特别是学生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为此,班主任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既要研究学生的共性,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的个性,才能对症下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二、小学生常见的发展性心理问题
1.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有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老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人际关系失调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小学期间,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淡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3.不良人格问题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系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过度依赖心理。
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在现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当他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时,最先想到是父母,在这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他们就生成了依赖感。
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报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
三、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
1.满足合理需要
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个小学生,作为班级和伙伴中的一员,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闭,或者相反,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
2.提供指导
根据个体心理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如:对于自卑的孩子,他们缺乏的是自信,我们可以为他们创造自信的空间。
(1)心灵的契合,练就胆量
老师和学生进行两人的聊天,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入其他学生一起来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其能够从容面对一切。
(2)创造机会
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使他们用于找到自己的长处,增强他们的进步信心和力量,并提出“全力以赴,不求尽善尽美,但求尽心尽力”的口号。以激励学生放下心里包袱,自信参与活动。
(3)适当奖励,鼓励上进
奖励是前进的动力。对于自卑的孩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他们取得成功时应该及时给予奖励,这不仅是对已取得成绩的肯定,有将是即先进的动力。
首先,挖掘潜能,亮心中的明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那些后进生也有属于自己的长处,就看人生中是否有伯乐来发现、挖掘。因此,老师就要注意发现后进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点亮他们心中的明灯。
其次趁热打铁,唤起学习兴趣。在学习辅导中同样需要这样。你若在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后,就对他们放任不管,等于丢掉了成功的机会,一切将返回起点。因此要继续引导他们在学习上成功,唤起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辅导,安排好学生帮助它,利用好学生自身的优点来感染他,让他能够勇敢迈出学习的第一步,并给予肯定、鼓励,使他能够在自信心的激励下一步步扎实地前进。
3.营造良好班级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
(1)创建良好教室环境,陶冶学生心情
良好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加深和拓宽课堂知识,开发潜能,尤其是对个性心理的充分发展,大有稗益。
(2)营造一个团结向上、和睦共处的人文环境
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学生的行为规范、知识的增长、审美情趣的提高,无不受到优美、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
篇2
随着互联网业的迅速发展,网络用户越来越多,而且用户的年龄结构越来越年轻化,年轻人甚至中小学生成了主要的网络用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日的消息称,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达到了6.18亿,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手机网民增长态势较好,规模达到5亿人,年增长率为19.1%[1]。据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显示,网瘾患者一般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或者表现为一定的人格缺陷,一般表现为抑郁、紧张等,学生一旦患上网瘾就会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精神萎靡不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据相关研究显示,在我国的江苏、安徽等省份,高校学生的网络成瘾率较高,达到了8%左右,而这些学生在心理上和人格特征上或多或少表现出异常[3-4]。基于此,本研究随机选取我市某高校300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UPI),并以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试(16PF)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作为本次研究工具,分析网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发现网瘾学生在性别、年龄上存在差异,在心理健康、家庭环境、家庭结构、经济水平、专业满意度上差异较为明显。现详细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市某高校300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其中男性180名,女性120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3)岁;大一学生120人,大二学生110人,大三学生70人。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对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心理特征及外部环境因素。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率为95%。
1.2 研究工具与方法 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法(UPI),采用编制好的问题对心理健康、家庭环境、家庭结构、经济水平、专业满意度作出检测。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试(16PF),采用刘永和、梅吉瑞修订的卡特尔教授关于人的个性因素成因进行测试,共有187道测题,分成16种因素,对学生的紧张、焦虑、怀疑等心理特征进行调查。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采用陈淑惠教授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本次研究的300名高校学生进行测量。该量表是4级自陈量表,共26题,从“极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值从1到4依次增加,得分为所包含题项分数之和,总分在65分以上的被认为具有网瘾或者网瘾倾向,得分在85分以上的被认为具有严重网瘾,分数越高,表明网络成瘾倾向越高。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测量通过该软件自动生成原始数据,测量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 果
这些高校学生中存在网瘾症状的人不多,共有54名,占整个调查人数的18%,这些学生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上表现较为明显(P
本研究将被调查的有网瘾的54名学生,与没有网瘾的231名学生进行对比,比较两者在心理健康状况、家庭环境、经济水平、家庭结构、专业满意度上的差异(具体数据见表1)。通过比对发现,心理健康、家庭环境和谐、经济水平较好、家庭结构完整、对专业满意的高校学生不容易患上网瘾。
表1 不同网瘾的学生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
同时,对网瘾学生的个性进行检测发现,网瘾学生焦虑、抑郁、怀疑等特征比较明显。而运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对得分在65分以上的学生进行监测发现,这些学生一般表现为内向、不自信、自律性差。
3 结 论
篇3
随着整个社会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加深,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与学校教育有关,同时也与他们生活的家庭环境息息相关。家庭对儿童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所提供的生活保障,更为重要的则是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家庭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产生影响,而这一切都必然会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在所有的相互作用中,父母行为的直接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因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和无法选择性,幸运的孩子可以在父慈母爱﹑和睦温馨的家庭中快乐成长;那些遭遇人格失调﹑品行不良的父母的孩子却被迫在极端压抑痛苦的家庭中艰难成长。在农村大部分家长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意识落后,再加上生活随性对自我不加约束,因而不良人格和不良言行表现比较突出,父母的不良人格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会给孩子造成精神压力,使他们产生自卑、抑郁、怯懦、孤僻、冷漠、悲观、依赖、敏感、多疑、焦虑、暴躁冲动、破坏等消极心理。其结果不仅恶化了亲子关系,而且还会为孩子的成长道路蒙上了一层阴影,使孩子失去自信,形成不良的人格特征。本文就来分析一下农村家长不良人格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1 家长的暴力行为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很多家庭存在家庭暴力。生活在父母争吵互殴恶劣情感环境中的孩子,容易产生不良性格。暴力教育造成孩子缺陷性人格。部分家长封建家长作风严重,家长至尊,不顾孩子的自尊,经常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不理解的规则。有的甚至认为 “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父母打掉的不仅是孩子对父母的感情,还有孩子的安全感与自信心。
2 家长自信心不足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农村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大部分家长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 ,孩子交给学校,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就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义务,是一名好家长。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只要自己子女没有出事,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到学校联系了解情况,为自己的子女作长远打算。
3 家长不良思想的灌输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书,读不好没关系,关键是养几年骨头,混个毕业证,拿证去打工,早点赚大钱。”这是大部分农民思想的突出表现,农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同时他们对现代就业制度不了解,认为大学不分配,上大学没用,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即使几年大学毕业后仍旧找不到工作。这样一种“高投入”与“低产出”的不平衡现象,使得许多讲求“实惠”的农村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降低了培养子女的热情。灌输这种思想于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头脑之中,侵蚀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大大打击了孩子的读书积极性。使孩子从小模糊了是非观念,在错误的人生导向下长大,难免会产生多疑,自卑,悲观等不良人格。
4 家长责任心的缺失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加,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有85%的小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等,甚至让个别学生产生仇视心理。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这部分学生中多数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父母责任心的缺失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5 不良的家庭关系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农村家庭关系复杂,有些家庭关系非常糟糕,例如婆媳间相处不好,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其自己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又与姐妹大打出手……这样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投下阴影,孩子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情感变化大,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成长,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思想道德教育严重缺失,一些孩子甚至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有的家庭表面看似平静,父母双方没有争吵,但他们在心理和情绪上相互敌对,彼此很少说话,也根本不想交谈,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有心理抑郁,这主要是由于家庭内沉闷的气氛造成的。国外一学者研究发现,这种家庭的成员,特别是子女,易出现精神分裂。
6 家长不良言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行为不佳,造成儿童不良性格。俗话说“父母是子女的样子,子女是父母的镜子”。尤其是儿童,其依从性、归属性,模仿性都很强。在农村许多家长素质偏低,思想意识、教育观念落后,不良言行表现较为突出,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对孩子成长负面影响很大。
现实生活中,他们的言行不但没有给孩子以好的示范,反而为孩子的成长道路蒙上了一层阴影。有的家长出言就是秽语,张口便是脏话。有的家长闲时喝酒、搓麻将、打牌,玩彩票。有的家长缺乏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貌,不懂得文明用语,担心说声“谢谢”反而会被笑话。有的家长喜怒无常,高兴时对孩子很亲呢,疼抱,而生气时便拿孩子当出气筒,于是孩子的情绪也喜怒无常,脾气古怪。有的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有的父母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面前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积极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流行软件、网络游戏、QQ及网上冲浪等对中小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几乎找不到不喜欢玩计算机的学生,但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却为数不多。“学生喜欢玩计算机,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成了普遍现象。要真正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去适应社会日益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关键是要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入手,教师应该及时掌握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上来,让学生愉快的学习、轻松的学习、积极的学习,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创设情境,积极学习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因,而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一节课的情境的设计、巧妙引入、精心设疑。创设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例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管理软件中的“广播”功能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教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2 展示自我,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欲望,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诸如计算机绘画、打字比赛、文字编辑排版等比赛活动,让学生有一个小小的奋斗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还应选择适当的时机,通过网络来展示学生的作品,或是利用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课,让所有学生思考作品中的好与不好,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应如何修改,使学生自己动脑筋。通过思考,真正把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同时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奖励,推荐优秀作品在不同的班级之间进行交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例如,在PowerPoint教学过程中,开展让学生自己独自设计个人简历的教学尝试。教师先制作一个非常简单的个人简历展示给学生看,使他们脑海里有一个个人简历的概念,然后提供一些图片等素材,其余的部分均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不设定框架、样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能力,制作出最符合自己性格和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来。经过两节课的设计,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这项任务,有几个学生制作得相当精美,教师利用网络向全班学生进行展示,所有的学生都对那些精美的简历发出了赞美的声音,心中都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想设计出更好的简历来,这样就在“玩”中促使他们去学习、去探索,同时那些受到赞美的学生也就更有学习动力了。
3 变换角色,提高效率
在教学中,积极鼓励众多的学生担任“小老师”。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现状是内容多、课时少,既要讲解又要实际操作。教师在上课前,可以从各班选几名肯于动脑、操作能力强、乐于助人的学生,先给他们“吃小灶”,把下节课的内容首先给他们讲解一遍,让他们先掌握,这样,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让这几个“小老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和指点。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接触,他们相互沟通、互助互学,又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整个班集体更加团结、融洽。这样,不仅有问题的学生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小老师”也能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教师则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地辅导和引导学生学习。可谓三方受益,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这种教与学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
4 即学即用,激发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他们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在教学中,让学生即学即用所学到的知识,充分满足他们的成功欲望,能为以后顺利开展教学提供保证。如学生学会了使用浏览器,就让他们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了发送电子邮件,就让他们用电子邮件和朋友们相互联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充分肯定了学生自身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既可以保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5 因材施教,经常鼓励
对不同的学生也可以采取不同的作业任务,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这一方法,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作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文字作品,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美化排版,不限定范围、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审美能力,自由制作,这样可以使学习好的学生精益求精,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也能够完成,完成后多给些鼓励,少一些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