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假日范文

时间:2023-04-08 23:2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休闲假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休闲假日

篇1

一、当前中学生节假日体育活动还存在以下问题

1、初中生节假日生活的品质亟需提升

现阶段,部分家长总以工作忙为由缺少对学生的关心,以及个别家长又在小孩面前呈现出不良行为习惯,随着科技等迅速发展出现部分学生在假日里无事可做,终日与电视、电子游戏机、网络为伴,甚至还打牌赌博或到处游逛等现象,长期发展下去会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克服初中生在家庭休闲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家长亟需改变生活状况和态度,来提升节假日的生活品质。

2、初中生家庭健身薄弱无序状态亟需扭转

在宁波经济条件中等偏上的家庭,在小学阶段都会培养学生一两门的艺术特长。到初中一般家庭将学生的升学放在第一位,很少有家庭继续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也有家长错误地认为校外体育锻炼可有可无,甚至认为校外体育活动会影响学生的文化成绩,不必要浪费时间在节假日再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不得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作业上和补课上。即使有些学生很想参加体育活动,但由于学业负担太重,使得他们很少或没有时间去参加锻炼。家长且不知家庭休闲体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亟需扭转健身的薄弱和无序的状态。

3、初中生节假日自主体育休闲亟需培养

体育锻炼最主要的是能够持之以恒,许多中学生会对体育锻炼缺乏恒心,经常受到个人心情、场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目前中学生的体育运动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体育意志薄弱,不能长期地、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初中生亟需自觉、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休闲,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学校可从假日前指导、假日中监督、假日后评价进行探索。

二、假日前的休闲体育指导与鼓励

1、休闲体育的内容指导――运动项目参与的创编与应用

学校为了使体育干预手段在改善家庭体育方面取得明显而持久的效果,在家庭体育活动项目的创编原则上做到:运动项目选择因人而异,注重个体兴趣;定时定量,保证锻炼;集体项目为主,多人参与;坚持家庭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休闲体育选择的依据是:与家庭、社区等运动场所、器材相结合;与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相结合;尽可能与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相结合。

2、休闲体育方式的指导――家庭休闲指南的开发与应用

《家庭休闲体育指南》的文本开发与利用:根据休闲体育设置的项目,设计家庭休闲体育锻炼表,将锻炼表装订入《蛟川书院学生成长记录》本里。在初中生成长记录标准栏目内专设休闲体育锻炼评价标准,根据标准在每周成长一栏中记录等级。

《家庭休闲体育指南》的视频开发与利用:根据设置项目,由体育教师示范动作,专业摄像师拍摄视频,后期配上文字说明制作成光盘。将视频放在蛟川书院校园网学校资源视频点播栏目上,供学生观看。

3、休闲体育途径的指导――假日健身电子版研制与应用

学校申请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主要提供信息和咨询。全体教师加入学校微信的订阅号,在开家长会的时候邀家长加入微信。学校实时上传文本和视频到公众平台订阅号,让家长和老师第一时间获取和分享信息。各班级也可创建班级的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供家长关注本班的实时信息。

三、假日体育休闲的监控与督促

1、初中生假日体育的自我督促――假日体育休闲行事历的应用

根据《家庭休闲体育指南》的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或者共同参与下,完成休闲体育项目的锻炼,结合《指南》的等级评价标准和锻炼的事历,记录在《蛟川书院成长记录本》上,家长在每周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总结和评价。

2、初中生假日体育的生生互促――假日小记者在行动

根据学生居住的距离、家庭间的友谊或者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等各种形式,组建学生家庭休闲体育锻炼小组。每个小组在家长的帮助下设计一份休闲体育的计划和运动处方。同时每个小组自设一名组长担任小记者,记录本小组每次活动时间、地点、运动项目、运动量和运动表现等各项锻炼情况,小组间同学们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共同完成任务。

3、初中生假日体育的家校齐促――数字化家校联集的发力

班主任通过家校通、QQ、短信等形式,实时发送学校关于家庭休闲体育的活动,并建立班级微信群,将有微信的家长邀请加入班级群。家长通过拍摄家庭休闲体育锻炼的实时照片、视频并上传到群里,进行分享、交流。学校每年不定期组织对休闲体育的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并要求每位指导教师利用节假日时间每学年完成至少10户家庭访问,并对家庭休闲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记录在家访记录本上。通过家庭间互动、交流,以及教师的家访,最终实现家校多维的督促。

四、假日后的休闲体育的激励与提升

1、在体育专项的设置评比中的激励与提升

学校组织各种活动对节假日家庭休闲体育个体参与度、家庭体育氛围的创设与条件的改善、学生家庭休闲体育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并设置各类奖项。通过假日休闲体育的监督,最终评选出优秀锻炼器材的开发与利用、优秀的团队、优秀家庭休闲体育的班级等奖项颁发证书并进行交流。每年学校文曦社组织关于家庭休闲体育类征文比赛,评选出优秀文章登入《蛟川晨曦》刊物,供学生、家长和老师欣赏阅读。

2、在学业管理统合中的激励与提升

在体育中考考核评分标准上激励与提升:学生日常体育成绩考核内容由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两方面组成,满分10分,其中学习态度4分,学习能力6分。其中学习态度由学生参加体育课、活动课、出勤率和学习表现两部分组成,更改为由参加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出勤率、学校表现和家庭休闲体育表现三部分组成。家庭休闲体育表现每周记录在蛟川书院成长记录本中,其中总体评价90%以上为A为得优秀,85%―94%为B得良好,75%―84%为C得合格,75%以下D得为不合格,其中家庭休闲体育表现占学习态度的2分。

在三好学生评定方面激励与提升:三好学生评定原条件由每学年考试各科成绩达到平均分,体育成绩达到75分及以上,可以初评为三好学生。如上学年体育成绩未达到75分,下一学年初重新进行体育测试经过测试后成绩如达到75分及以上,仍可评选为三好学生;若体育成绩未达到75分者取消三好学生资格。

在平时成绩上激励与提升:平时成绩内容由原先学习态度10分、体育课、活动课和出勤率10分两方面组成,满分为20分;现在改为学习态度10分,体育课、活动课和出勤率5分,家庭休闲体育参与度5分三方面组成,满分为20分。

3、在成果展示交流中的激励与提升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初中生家庭体育角打造活动,让学生把在家进行活动的照片或视频上交进行评比。将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全校学生,并进行推广实践。

摄影成果展示的激励与提升:学校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拍摄学生家庭休闲体育照片。拍摄内容包含开发锻炼的器材、团队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瞬间等各类家庭休闲体育活动,各班级推选出10张照片,学校再进行审核评比并颁发奖状和奖品,最后在学校橱窗进行展示。为提升学生的拍摄水平,学校专门开设摄影选修课,也提高了学生假日进行体育休闲锻炼的热情。

展板展示成果的激励与提升:学年初由学校统一下发一张120厘米*80厘米的展板,各班自行在展板上设计家庭休闲体育活动的照片、海报等,最后在学校广场进行展示。为提升展板的制作水平,可安排部分学生假日自学研究海报的设计、排版等技术。

视频成果展示的激励与提升:放假前学校布置学生拍摄家庭休闲体育锻炼的视频,学期初每班同学上交正副班主任至少10份超过5分钟的视频,后经正副班主任的筛选,由班级中会视频制作的学生对视频后期整合、剪辑,最后放在校园信息网校园栏目上进行展示交流。

篇2

文/邹林

近几年来,德国波恩第三旅游公司所开发的“老年寻婚旅游”办得越来越红火。所谓老年寻婚旅游,就是给失去伴侣的老年人找回新爱情。

具体操作方法是,每年从3月至5月和9月至11月,波恩第三旅游公司会在媒体刊登广告,为孤寡老年人举办寻婚旅游,让幸福再次降临。自愿报名的参加者的年龄,男性在60岁至70岁左右,女性在50岁至65岁左右,身体要健康,要有独立生活能力,还要有寻找伴侣的渴望。考虑到这一人群的经济收入不是很高,每人每次收费700马克,旅游时间安排为7天。

为了让老人们能有一个好的旅游环境,旅游线路和地点选择在靠近巴伐利亚附近的大森林中。当大巴将一位位老人载到这个大氧吧之后,首先由每位老人显示一下自己的特长、自报家门以及自己找配偶的要求,工作人员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相近进行编组。接下来让他们自由活动:伐木、野炊、钓鱼、唱歌、健身等,一旦两位男女擦出爱情火花,便可以共宿一顶帐篷,欢度良宵。

老年寻婚游使孤独的老人含着微笑又能携着新伴侣的手,结伴走向人生的终点。

每次举办这样的寻婚旅游活动,平均的成功率达到65%。一次不行,还可以下次再来。因此很受老年人的欢迎,当然也得到了波恩政府部门的赞赏。

美国医院的医患关系

文/雨晴

在美国生活了多年后,我终于慢慢了解并理解了这个国家医疗系统,越来越喜欢美国医院中那种标准的治疗程序。

第一,美国医院的红包现象不占主流。我的孩子都是在美国出生的。无论是为我接生的妇科医生,还是为我做麻醉的麻醉师,我一分钱的红包都不用给他们。

第二,在美国医院不用担心假药和没必要的花销。我家大宝3岁时,得过一次重症肺炎。当时我的思维极具中国特色:当然是输液消炎来得快呀!所以我几乎求医生道,您能不能给孩子输点儿液呀。美国医生听后对我笑答,你这孩子不用输液,口服抗菌素一定有效。最后的结果证明美国医生的预测完全正确。

第三,美国医院的医患关系相对和谐。我们每次去体检就诊,美国医生的笑脸相迎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就诊者在美国诊所里还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隐私保护。

第四,美国医院先救人后收费。只要填好各种表格,你就进入治疗程序。

日本人的休闲益寿法

文/张贤

日本被称为“长寿之国”。日本人的平均寿命40多年来增长了25岁。日本人长寿的原因不仅在于他们饮食结构的合理性,还在于他们处处注重“放松”意识,学会休闲。

绿色广告处处有 人们每天搭乘地铁会产生烦躁的感觉。为了让乘客在紧张时刻获得松弛,东京近两年在车厢内安装了电视机,不断播放宁静宜人的乡野景观。在城市的围墙上,出现的不是商业广告,而是风景画;路旁广告板如果没被利用也不会空着,绘上了蓝天白云或绿色森林。这些具有静心效果的景观看了令人心旷神怡,暂时忘记了周围的喧扰。

篇3

大家一起来关注——我省假日旅游运行情况

98英语导游(3)班炎炎夏日,酷暑难熬,各大中小学校早已放假。在众多的学生中,他们为了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纷纷去各地、各处游览观光,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拓宽自己的眼界。因此,笔者来到省旅局,对我省假日旅游做了详细的调查:去年以来,新的休假制度形成的春节、“十一”、“五一”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极大地刺激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热情,国内旅游空前火爆,自去年国庆至今年春节、“五一”,接连出现了公众旅游消费热的几个。假日旅游有力推动了我省旅游业及铁道、交通、民航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公众的旅游需求,丰富了节假日生活,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受到全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关注。假日旅游带动假日经济大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一)假日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五一”期间全省共接待中外游客3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人民币,日均近3亿元,比去年国庆增长12。全省各地的热点旅游区再度火爆,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厦门共接待海外游客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6亿;去年刚刚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武夷山市接待游客达到10.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000多万元,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五一”期间,适逢湄洲岛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七天时间上岛人数达12万人次。三明市有卖票的48个景点共接待26.8万人次,较去年比增200,收入5350元人民币,比增215。过去属温冷地区的连城冠豸山接待3万多人次。由于假日旅游的迅速升温,旅行社生意红火,各地宾馆饭店频频告急。(二)假日旅游带动民航交通业的发展。“五一”期间,厦门机场进出港11434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6;飞行航班837次,其中增加航班142次。武夷山机场起降航班达170架次。5月1日,进出福州长乐国际飞机乘飞机出游人数达4900人。从5月1日开始进出福建的各趟旅游专列整天持续高峰,日均到发客流量达4万余人,超过春运,全省增开了30多对旅游专列。福州、厦门、泉州始发的中短程旅游列车趟趟爆满,其中观光游客占80以上。福州至武夷山的“武夷之列”专列在原有基础上又加挂四节车厢,仍超员30。节假日期间,厦门火车站发送旅客7129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7.85。公路客运也不逊色,如厦门特运总公司节日客运量达113065人次。据测算,交通费在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最高可以达到70以上,铁路、民航、公路以及水运已成为假日旅游最大的受益者。(三)假日旅游带动零售业的发展。厦门、泉州等地大型商场销售平均增幅约42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长,其中一半顾客是来闽旅游的外地人。1999年全国的社会零售总额比1998年增长6,但接节假日的销售却增长了70。这就表明,假日旅游带动旅游消费已趋明朗化,消费者正在逐渐形成假日消费的习惯。因此,假日商场的火爆可以说是假日旅游推动零售业追上国际潮流的表现。(四)假日旅游带动餐饮的发展。“五一”到我省旅游的人数320万人次。这么多认得吃喝必然给饮食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假如按40元/人天的标准计算,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无论是“五一”、“十一”,还是元旦春节,许多城市、许多景点,出现人流如潮、、疯狂热卖的火爆场面,不少洒楼、餐馆、快餐店要排队预约。而且,游人在饮食过程中,还可领略全省各地的饮食文化。(五)假日旅游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假日旅游的启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镇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休闲娱乐不仅让游客参与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体验其中的知识与乐趣,而且以休闲娱乐为载体,将休闲文化、体育运动等形式与游乐主题融为一体,使“娱”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调查显示,节假日50的人考虑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64.8参与人休闲娱乐。为了适应这一新的需求,各地兴起了许多休闲娱乐行业,如茶馆、陶吧、酒吧、迪吧、氧吧、健身房、射击、水上运动、网球、高尔夫和跳舞机等,到了节日这些地方都是处处爆满。另外,假日旅游还带动金融业、网络电信业、农牧业和建筑制造业的发展。虽然假日旅游火爆,但是由于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性强,因此,假日旅游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通知放假时间太迟;(2)受到旅游交通的制约;(3)热点旅游区住宿床位供不应求;(4)个别宣传媒体误导消费者。结束此次调查,笔者由衷的希望我省的旅游业能突飞猛进,成为全省不可缺少的经济支柱!成为全省第一经济支柱!旅游业的明天是辉煌的、灿烂的、生机勃勃的!

[1]

在百度搜索:大家一起来关注——我省假日旅游运行情况

篇4

关键词:节假日 观众收视行为 尼尔森

历史数据表明,节假日多数电视观众的闲暇时间增多,花在电视机前的时间也有所增加,假日电视节目的收视表现及观众的收视特征,受到传媒从业者及研究者的关注。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该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008年是休假假期调整后的第一年。本文作者选择了除夕、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6个法定节假日为调查时间点,通过对AGB尼尔森公司提供的广东地区中央电视台群组(CCTV-1、CCTV-12及CCTV-新闻、CCTV-少儿、CCTV-音乐)、广东电视台群组(卫星频道、珠江频道、体育频道、公共频道、新闻频道)、南方电视台群组(经济频道、南方卫视、综艺频道、影视频道、少儿频道)和广东地区境外电视群组(凤凰卫视中文台、华娱卫视、香港翡翠台和香港明珠台等广东地区境外频道)的节目监播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广东地区假期调整后的电视观众收视行为主要有以下变化特征。

一、总体收视变化:观众规模小幅上升,尤以新增传统节假日突出

从表中看出,2008年假期调整后,观众规模小幅上升。例如2007年除夕当日广东地区的收视千人数总和为7794,而这一数字在2008年上升到8102,即收视千人数差异为308;虽然五一、十一假期收视千人数变化不大,但也较2007年同期千人数有小幅提升;而新增传统节假日更为明显,例如端午节期间(2008-06-07-2008-06-09)收视千人数与2007年相比有明显提高,千人数差异高达1133,中秋节期间收视千人数由5715上升到6263。具体分析原因可能在于,首先,此次节假日休假调整后,“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原来的10天增加到11天”,休假的增加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娱乐休闲时间;其次,增幅尤其表现在新增的除夕、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原因在于我国传统节日主张全家团聚,不少居民选择在家看电视的休闲方式,这也就造成了电视观众规模的扩大。

二、频道类别观众占有率变化:本土电视台观众收视率上升。境外频道群组观众占有率及收视率则下降明显

笔者将2008年节假日休假期间观众占有率与2007年同期数据做差,得到观众占有率差异数值。发现以中央电视台群组、南方电视台群组为代表的本土电视台观众占有率差异多为正值,说明节假日休假调整后,本土电视台的观众占有率有所提升;但广东地区的境外频道群组的观众占有率数值全为负值,反映出节假日调整后境外频道的观众占有率下降这一事实。具体分析原因,笔者认为这与本土电视台应对传统节假日的调整节目编排有关。例如,中央电视台每年除夕的特别直播节目“一年又一年”、国庆期间的“国庆七天乐”等专门为节假日量身定做的特别节目,又或者是采取依托“百家讲坛”等品牌栏目以讲述“《红楼梦》的端午节”的方式制作的节目,这些节目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再比如,2008年中秋期间,南方电视台综艺频道(TVS-3)“好戏连台”栏目组和南方生活广播联合主办的“迎中秋贺国庆大型粤曲晚会”,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TVS-1“今日一线”栏目与《新快报》一起合作的“中秋寻亲圆梦行动”也在广州地区引起强烈关注。这些节目适应居民的观赏喜好,也契合了大家追求团圆、愉快、祥和的要求,收视率相应提高。相反,境外频道的节目受节目安排影响,很明显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有“水土不服”之势。

我们知道,各频道在长假中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频道的竞争实力和市场应变能力。这其中节目编排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编排假日节目,不仅能够取得较高的收视率,抢占市场份额,而且能够提高频道和栏目的知名度,提升频道的竞争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节目收视变化:休闲、音乐、娱乐等类型节目每观众收视时间提高,其他类型节目变化不大

每观众收看时长是指观众对一类节目或一个节目的收视分钟数,能反映出观众对一类节目或一个节目的需求程度。从观众收视时长来看,2008年休假时间调整后,休闲、娱乐、体育、音乐等节目类型的观众收视时长有明显上升;而严肃类的节目类型收视时长较之前有所下降,如下表(表二)。

节目类型。通常是指以节目内容的相似性而编排在一类的节目。笔者选择代表性节目类型分析,发现假期节目的制作,从定位到形态都应与平时不同。要以“乐”和“趣”为主,突出节目的喜庆气氛,给人休闲放松的感觉:即使严肃类型节目,此时也可在内容上轻松一点,形态上活泼一点。媒介行业提供的第一种最明显的产品就是内容,不管它是新闻、娱乐、体育,还是数据,媒介行业为一个受众生产了许多内容去消费。因此,假日节目的类型编排要符合受众的欣赏习惯,并起到积极的媒介引导作用。

四、观众构成变化: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观众收视行为略有变化

据AGB尼尔森公司提供的数据。笔者发现,与2007年相比观众构成略有变化。假日期间,男性、青少年和教育程度较高的观众更多地收看电视节目,而女性、老人、中等偏下文化程度的观众看电视时间有减少趋势。笔者分别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三方面对2008年与2007年的观众收视构成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性别。数据显示男性观众构成差异全为正值,说明与2007年相比,2008年节假日期间。更多的男性选择收看电视,而女性则呈相反态势。分析原因,平日工作中男性观众休闲时间较女性观众少,随着节假日的增加,男性休闲时间随之增加,而女性观众往往会选择在假日中做家务,于是观众性别构成有所变化。

年龄。从年龄构成看,广东地区2008年节假日期间,0-14岁的少年收视人数增加,由385人上升到441人;此外,15-24岁和25-34岁的中青年收视人数也有小幅增加,分别上升了5人和9人;而35岁以上的收视年龄构成均有所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节假日调整后,年轻人更多选择电视这一休闲媒介,因此电视台在制作节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情况,安排制作吸引年轻受众的节目。

教育程度。根据数据显示,我们发现观众教育构成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这与电视媒介特性相关;但我们也看到节假日调整后高中及大学以上学

历观众有所增加。尤其是大学或以上教育程度的观众由160上升到187。原因可能在于假日虽然增加,但除了十一仍为长假外,其他节假日均为3天短假,高学历白领阶层出行旅游人数减少,相应在家休闲人数有所回升,于是选择电视媒介休闲的人数也对应增加。

启 示

综上,笔者总结了假期调整后电视观众收视行为的四点变化特征。节假日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精华,它区隔一个生活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集中地展示了各个阶段的含义,并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该民族中最精致、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面。随着我国假日的调整,我国假日电视的发展应引起电视媒介工作者及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希望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地区观众收视情况分析,为我国假日电视的发展提供启示。

抓住假日经济机会,寻求电视行业发展新的突破点。我国假日制度的调整,使得人们的生活形态有所变化。对习惯了一年休息三个长假的居民来说,还需要时间来适应。这必然需要迅速、及时的信息服务和舆论引导,而由于我国报业在节假日多为休刊,因此电视媒介作为主要的大众传媒手段,在假日期间占有绝对的优势。

美国等发达地区早已形成成熟的假日电视传播体制和形态。在每年的感恩节、圣诞节以及元旦等节假日,主要电视网(台)都会在节目的制作和编排上费尽心机,以便尽可能地争取更广大受众的青睐。由此看来,我国电视行业应当抓住节假日机遇,促进电视行业的发展。

各电视台要做出特色,充分发挥议程设置功能。真正负责的传播者不应该把自己与受众的关系建立在仅仅是适应受众偏颇的需要结构上,而是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使之趋于合理。地方台应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制作出符合观众欣赏要求并能正确引导大众休闲方式的节目。中央电视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合理安排假日节目为电视受众的假日休闲提供了较好的指引作用。例如,已形成中国过年新民俗的春晚,据央视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总收视率达34.82%,比2008年提高2.43个百分点。各省级电视台也应积极转变思想,在假日期间制作播出观众真正喜爱的节目,而不能只是盲目重播电视剧,如《西游记》、《家有儿女》、《还珠格格》等高重播率的剧目。目前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的匮乏,急切需要更具价值导向的节目出现。

合理编排节目内容,突出娱乐休闲特点。假日里观众通过收看电视的方式进行放松,观众希望电视节目能够“呼应”受众的观赏习惯变化,电视编排者应适当调整节奏,播出一些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例如音乐、娱乐、体育节目,这样电视台不仅实现了满足观众需求的目标,同时也有效地将节目送达受众个体,以提高节目收视率,创造“双赢”局面。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曾提出传播的娱乐功能。节假日的电视节目中,娱乐、体育节目所占份额明显大于工作日。遇到特殊节日,电视台更是打破播出常规,竞相拿出特别节目以招徕受众。电视媒介应合理编排娱乐节目,突出娱乐休闲特点,但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电视工作者要把握高品位、高素质,而不能一味低级媚俗。

篇5

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休闲活动开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看上去很轻松的休闲其实蕴涵了关于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深刻含义。在这样的时代中,大众媒介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该有一个更加谨慎的态度来对待休闲,来给予休闲更有价值的传播。

关键词:大众媒介;休闲;传播

一、休闲的界定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活重心已经从政治生活转向了经济生活。休闲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包含了人们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里的全部活动。“休闲”作为一个概念,可以从很多的层面对它进行考量。

(一)休闲的各种代表性界定

亚里士多德曾经将“休闲”定义为:“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状态(absence of the necessity of being occupied)”。这种状态也是一种“冥想状态(a mood of contemplation)”1 德国哲学家皮珀对休闲的定义是:“休闲是一种心智上和精神上的态度,它并不只是外在因素的结果,也不是休闲时刻、假日、周末或假期的必然结果。它首先乃是一种心态,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在《社会主义和文化》一文中指出:“休闲可以看成是自由的活动,劳动则可以看成是强迫的活动。休闲是做你喜欢做的事,而劳动是做你必须做的事,做那些对自然本性来说是一种强迫的是,在此范围内你别无其他选择,或者是劳动,或者是挨饿。”

美国休闲研究学者约翰・凯利精辟地指出:“休闲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的存在空间,是人的一生中一个持久、重要的发展舞台。休闲是以存在与“成为”为目标的自由――为了自我,也为了社会。”

著名休闲研究专家杰弗瑞・戈比这样定义休闲:“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喜爱的、本能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

(二)休闲的基本特征

基于各种关于休闲的界定,休闲应当具有那么几个特征:

1.休闲具有一定的可自由选择性

这是因为休闲具有从人类所处的各种各样的义务和约束中解放出来的属性。它还区别于“必须(have to)做点什么”的当为性。当然,如果某次休闲活动是被强迫参与的话,就处于准休闲状态,也就是说休闲行为中包括义务性、目的性、商业性等非休闲因素。在现实情况中,纯粹的休闲不太容易存在,就像其他社会现象一样,休闲的本质不能完全排除义务的概念,休闲在集体或者组织中总要受到一定的社会约束。

2.休闲可以表现自我并创造价值

休闲是身体的、精神的、情绪的自我表现。休闲作为人生中的自我表现,自我解放以及达到自我满足的手段。不同的个体对于休闲的理解是不同的,由于这种不同,休闲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为个体对自我的认识。

另外,休闲不仅仅是一种空闲时间,它也不仅仅代表着一种对日常生活的逃离,人靠休闲得到自我的完善,所以,休闲的价值体现在休闲行动中。它不仅具有培养自由心性的性质,而且能提高个性价值。

3.休闲是生活方式的表达

杜马哲迪尔认为,不能仅仅把休闲看成是社会行为的一个明显类别(category),它是伴随任何生活的行动方式。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存在,休闲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从奴隶制社会开始,到现代社会,休闲从某种角度上说,反映了一种社会关系。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但同时带来严重的分配不公,凡勃伦(Veblen)对当时社会体系和结构分析后认为,历史上被统治阶级的物质生产劳动是辛苦的、无用的,表现在其懦弱性和劣等性之上;相反,统治阶级的精神劳动创造是更有效、更有意义的。由此形成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产生了在休闲领域里展示统治阶级成功的人生,并在被统治阶级中得到认可的倾向。休闲是显示社会身份的经济象征,是区分上流阶级与工人阶级生活方式的象征,是用金钱消费来显示处于优越地位的姿态。“拒绝劳动不仅是体面的,值得称赞的,而且成为保持身份的、礼俗上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我国当下的假日休闲情况及存在的矛盾

在全世界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据测定,20世界80年代中期,我国职工业余时间的自由度约为12%,目前已经上升到了25%左右。更多的休闲时间为大众从事各类自由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而且增加了参与各类休闲活动的自由度。同时,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也为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在逢年过节中,大家同时拥有了空闲的时间,消费的热情和愿望有了一个集中的表达。

然而,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呼声中,假日的休闲消费和休闲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矛盾,这些矛盾包括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到的,还包括我们不太容易察觉的。

矛盾一,抱怨着去“扎堆”。中国城镇居民的休闲需求日渐增长,有钱有闲的时候,选择度假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然而,本来想逃离工作压力的人们出来一看,发现这世界原来有那么多的人。但是,因为拒绝了集中的假日休闲生活,也就意味着拒绝了共同回忆带来的温暖。为了和大家一样,一样的走出家门,一样的揣着钱去旅游去消费。游客不惜在“不知道是看景还是看人”的抱怨声中,依然为“黄金周”贡献着“拥挤系数”,假日旅游让人又爱又怕。

矛盾二,看上去很美的“黄金周”。根据国家有关数据统计,1999年之后的旅游总体收入呈平稳略降的趋势,直观地说明了黄金周制度的引入,并没有对旅游总体收入的增加起到明显促进作用。就是在1999年9月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出台后,2000年的“五一”长假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的旅游热情的背后,也直接造成了近5个月的市场回落。

矛盾三,哪里才是休闲胜地。在2007年的“十一”长假,一系列与旅游、服务业相关的数字被再次刷新,因为消费者的集中出行,景区开发与景区自然、人文环境的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在假日期间,政府为了应对长假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公共管理问题及各种突发事件,需要额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上面的矛盾中,我们可以看到,休闲生活不单是一种可以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联系起来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更应该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常态。休闲生活不是集中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集体行为,也不是单纯的感官享受、消遣娱乐,而是使人能够获得愉悦、快乐和满足的体验,使人走向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三、大众媒介在休闲传播中担负的责任

媒体文化对社会消费进行引导,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首先是通过对具体的、个别的商品的购买和消费;其次是对生活方式消费的组织和引导;最后是开辟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领域。有意或者无意的,媒介都会不同程度的利用传媒强大的渗透作用,对休闲生活进行引导甚至是控制。然而,因为出发点是经济利益,媒介在最终将会失去对休闲价值的判断。

大众媒介在进行休闲传播的时候,因为要考虑到竞争、利润的问题,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很容易将休闲纳入到吸引大众眼球的方式中来,从大众文化的视角出发,让手中消费的不仅是金钱,更是“时间”和“注意力”,这种背景下营造出的媒介休闲文化会具有很大的强制性。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在他的《自由与新闻》中提出了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的问题。他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物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在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由于“拟态环境”的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进行,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7

存在决定意识,当大众将“拟态环境”当作客观世界来看待的时候,“拟态环境”的价值观会对大众产生影响,从而形成的大众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着媒体对“拟态环境”的构建。大众传媒所反映的休闲文化,通常表现为感官快乐、身体的放松,也十分注重通过游玩娱乐的方式来进行休闲。

但是,不能只停留在这种浅层次现象和休闲生活方式的引导上。媒体应该看到,并引导大众一起认识到,休闲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弥补、完善、平衡的功能。只有媒体自身真正理解休闲在个体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才能正确地传播休闲的内涵。而不是简单的将休闲看作是现代紧张生活的一种缓解。

如果将假日休闲的传播局限于消遣性的、娱乐性的活动,甚者是一些低俗的休闲方式上的话。假日就不再具有休闲的意义,而沦为一种消磨时间的代号。假日中的大众媒介扮演的角色无非是消费浪潮的推手。久而久之,大众对于休闲的理解还是那样的浅薄,因为不懂得如何享受休闲生活,即便有再多的空余时间,也只是一片茫然。没有丰富内涵和准确价值观的支撑,年复一年的假日休闲报道将会毫无生机。

四、大众媒介引导休闲传播的思考

(一)大众媒介要认识休闲教育的必要性

根据一项由中国科技部和文化部联合资助的“中国公众闲暇时间文化精神生活状况的调查与研究”表明,目前整个中国社会对闲暇时间的价值缺乏正确认识,休闲教育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虽然近年来公众的闲暇时间整体上有所增加,但是用于学习知识、阅读报纸、书籍的时间却在减少。非在业者的闲暇时间分配往往以闲置形态出现――城市下岗失业者平均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仅占闲暇时间的1.03%,而户外休闲活动约40%的时间用于质量不高的逛商场等活动。

调查还指出,目前状况下,中国公众的休闲时间还处于“放任自流”状态。闲暇时间的利用空间狭小、观念陈旧、休闲情趣单一、技能缺乏,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公众缺乏对闲暇时间科学合理的利用与分配。该研究呼吁,政府应加强国民的休闲生活教育,填补中国休闲教育的空白,让公众更科学地利用闲暇时间,进而对身心健康和生活方式产生积极影响。8

目前,我国的学者进行了很多关于休闲教育的研究,可以说,从人一出生开始,就面临着休闲教育。但是,就学校的系统教育来说,休闲教育是缺位的,从小学到大学,并没有完善的课程教会我们什么是休闲,应该怎么样合理安排自己空闲时间。

笔者认为这不仅是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的问题,还是受社会文化影响的表现。大部分阶层的人还是将工作放在生活的第一位,没有意识到休闲重要性,甚至认为休闲就是空余时间里随便玩玩。这些不正确的休闲观念也为我们进行休闲教育形成了阻碍。

其实,无论是从人作为个体谋求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考虑,休闲的教育十分必要。在这种情况下,大众媒介应该在休闲传播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二)假日休闲传播应该涵盖各个阶层

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价值的体现。虽然在生活方式上,仍然存在不同的阶层分别扮演引导和模仿的现象,但是假日休闲不再只是“有闲阶级”的特权,而是普通大众都能享受到的权力。

目前的中国处在社会转型中,根据社会学界的调查,我国当前社会结构可以划分为管理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员阶层、工人阶层、自雇佣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其他不能确切区分的阶层。9

这些不同的阶层,意味着他们对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利益认同的差异各有特点,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受众对假日休闲文化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无论是从商业竞争的角度还是从扩大假日休闲传播涵盖面的角度考虑,大众媒介都有责任根据自己的定位,对传播的理念、版面设置、报道内容以及传播途径等等进行调整。

(三)处理好“跟在后面”与“跑在前面”的关系

大众媒介为我们传递了信息,即便是在新闻制作的整个过程中,不可能绝对的避免个人价值观等因素的渗透,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另一种角度,它们也是记录社会变化的文本。

在假日报道中,无论是喜庆的节日活动,还是“乐极生悲”的各种事故,新闻总是很快传播开来。由大众媒介组成的对于假日的报道,记下了我们对于长假休闲生活的变迁,2005年后各种矛盾凸现的报道也成为我们进行假日调整的依据。这种视角中的大众媒介,是“跟在后面”,以求成为“麦田的守望者”。

然而,大众媒介的作用不仅仅只是观察与记录,它还应该有引导和塑造观念的功能。格伯纳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现代社会的“故事讲解员”(story-teller),而且是缓和社会各异质部分矛盾与冲突的“熔炉”(melting-pot),在这个意义上它还是维护现存制度的“文化武器”(culture arms)。因此,大众传播在形成现代社会的“共识”方面,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社会中教育和宗教的作用。10

在假日景区拥挤、交通事故率上升、社会资源浪费、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等等问题频发的背后,媒介是否应该反思:面对这些现象,除了客观全面地报道,还能够再做些什么?如果能具备一些“跑在前面”的思想,承担起正确引导的职能,那么部分社会矛盾是否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呢?

(四)不可不担的“社会责任”

在各种节日中,大众媒介呈现出一番热闹欢腾的同时,不断地告知、引导受众的消费。然而,不能因为假日是欢乐的,报纸就变得飘飘然。换掉硬新闻严肃的面孔,穿上大众文化时髦外衣的时候,作为社会公器,大众媒介更要清楚自己身负的责任。

当经济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重心,大众媒介也不断的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如果将大众拥有的空闲时间作为进行经济活动的客观条件,借假日之名无所顾忌的开展各种“营销”,那就很可悲的沦为了市场运作中的一颗棋,完全丧失了自己理性独立的立场。

如同保罗・拉扎斯菲尔德1948年在《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一文中指出:大众媒介是一种为善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来说,如果不加以控制,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则更大。同期的美国在“媒介集中和垄断的加剧使媒介越来越被少数人所控制,而大多数人则越来越失去表达自己意见的手段和机会“的背景下,提出了“社会责任”理论,以期解决私有媒介的传播内容在盈利动机的驱使下,越来越有浅薄化、刺激化、煽情化,严重地危害了健康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带来了不少深刻的社会问题。11

在“休闲”的光环下,我们常常轻松的认为各种娱乐、消费引导的报道可以不像其他新闻有如此严格的硬性要求。久而久之,在这种文化大熔炉里,看似客观报道的假日报纸对休闲生活、休闲方式的引导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倒是为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推波助澜。

休闲,对于人类的发展是一个既轻松又严肃的话题。说它轻松,是因为它让的目的在于让我们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说它严肃,是因为达到这个目的的过程中有太多偏颇和诱惑。假日报纸只有正确认识了休闲的涵义,将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才能在大众文化和经济利益面前保持一个冷静的态度,去引导一种真正解放的休闲文化。

参考文献:

[1][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2][德]约瑟夫・皮珀:《节庆、休闲与文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3][美]莫蒂默・埃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西方思想宝库》,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

[4][美]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5][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6][美]托斯丹・本德・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1981

[7]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调查显示:休闲教育在中国一片空白》载 http: , 2004.3.16

[9]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篇6

“假日电视”是基于假日和“假日经济”的所有电视形态的总称[1]。节假日对于电视业来说是一个大市场。在长假期间,大部分的居民仍选择居家为主要的生活方式,他们是假日电视的主要观众。有调查显示,假日期间总收视率较平时有明显的增加,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而充分利用好节假日,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进行节目的合理编排对电视台来说至关重要。

一、假日电视的编排艺术分析

(一)按受众群进行定位电视依据受众才能生存,没有了受众电视的编排也就失去了意义。假日电视就更需要依据受众进行定位。因为节假日里受众的数量较平时会有明显增加,所以节目的编排就更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要在每一个时间段最大限度地抓住观众,合理编排节目,迎合不同层次观众的口味。只有吸引住广大观众的眼球,假日电视才能在这一基础上继续发展下去。

(二)按时间段进行定位不同的人群作息时间不同,假日电视中不同的受众就决定了假日电视的编排必须按一定的时间段进行。只有按一定的时间段安排电视节目才能恰到好处地抓住观众,一旦错过最佳时机往往会适得其反,哪怕是节目编排得再好也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收视率[2]。针对性不仅仅指不同的人群,更要针对不同的时间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发挥假日电视的最大优势。

二、假日电视节目文化艺术的特点

(一)节目主题主要体现“休闲”和“娱乐”节假日是紧张繁忙的当代人难得的放松时机,绝大多数人都渴望休闲,这就要求节假日期间的节目都必须与“休闲”吻合,以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从而获取较高的收视率。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假日电视的主题都与“休闲”、“娱乐”密切相关。无论是春节联欢晚会等晚会性质的节目还是针对节假日而打造出的“七天乐”系列节目等,都重在轻松、娱乐,让人们在节假日里能充分放松、休闲。

(二)节目种类多样化假日为人们提供了享受多彩生活的机会。有人利用假期外出旅游,有人喜欢逛街购物,有人重视文化消费,而电视机前的观众对节目的选择也是同理。由于个人的喜好不同,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不一样。多彩的生活要求电视也能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节目,所以“多样”应该是假日电视的一大特色。

(三)节目的容量大、传播量大与平时的电视节目相比,假日电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大量的影视剧,还有很多专门针对假日而打造的娱乐性节目,其他各类性质的节目也会纷纷亮相,这使得假日电视的内容较以往丰富很多,并且节目量也非常大,时间相对也较长。同时,假日电视在编排上也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人,这样,其内容也相应要变得丰富。因为要照顾到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所以整体容量和传播量较平时都应有所扩大。

三、假日电视节目编排艺术策略

(一)做好充足的理论准备,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要想在假日里打造出有看点的节目首先必须对市场进行充分的了解,不仅要掌握人们在节假日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而且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访问和调查,确切地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数据和信息,从而根据这些数据和信息对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先从整体上对假日电视进行把握再详细地进行节目的打造和编排[3]。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欢乐英雄》为例,它就是专门为“假日黄金周”量身订做的,节目根据当代人的心理状况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以及分析:首先,参与意识的增强使观众不再愿意单纯被动地接受电视所传送的节目,而是希望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节目当中,成为节目的主人;其次,不同受众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他们不再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类节目上,而是尽可能地通过收看各种类型的节目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再者,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使得观众的可支配时间大大减少,观众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收益的最大化;最后,竞争的加剧导致观众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日益迫切,他们希望能在收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欢乐英雄》在经营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观众收视行为的这些特点,所以节目具有高度的互动性,给观众在“假日黄金周”提供全新的选择,使观众在娱乐中提高自身素质,感受到成长的愉悦。

(二)打造娱乐节目的新亮点首先,博采众长,因地制宜,精心打造节目。单纯地去策划一档节目往往有不少漏洞,所以这要求电视人必须集思广益,在节目的性质和宗旨确定以后,多了解国内外相关节目的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再结合节目本身的定位,将多方面的元素综合起来,这样才能面面俱到,照顾到不同层次的观众。其次,要不断注入新的元素。社会在发展,新的事物层出不穷,这需要电视人对传媒业的发展有高度的洞察力。娱乐类节目集新元素为一体,一旦缺少更新则必将被其他更新的节目所取代。所以在娱乐类节目的编排上必须时时刻刻注意一些新事物的发展,及时将新元素注入其中,真正保持其活力。最后,少模仿,走自己的路。相同类型的节目一旦泛滥就会使观众产生反感情绪,如果再缺少自己的个性特征就很容易被淹没。一档娱乐节目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有风格与个性,要能标新立异,甚至超过别人。比如春晚过后,刘谦和小沈阳就一炮走红,很多电视台争相邀请他们做娱乐节目。刚开始的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随着此类节目的层出不穷,加上缺乏创意和大量模仿,这样的节目收视率一路狂跌。长此以往人们对他们的热度会慢慢减退,而如果电视台一味地继续推出这样的娱乐节目而不去发现新事物,节目必将走向末路。

(三)强化自我意识,实现品牌化运作品牌是媒介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好的品牌代表好的形象,从电视业的角度来说,实现品牌化运作可以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创造佳绩,这就要求栏目或节目无论在质量、形式、市场等方面都要有优异的表现。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可以说是央视的一个重要品牌,创下了不俗的收视率,无形中为中央电视台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品牌栏目在假日中制作的特别节目能够充分拓展原本电视栏目的内容和形式,最大化地吸引不同的收视群体,同时能够增强栏目的竞争力,扩大栏目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强化栏目的品牌。品牌栏目在主题策划中能够充分体现栏目的竞争力,同时更能够通过具有影响力的专题策划扩大栏目的号召力和品牌效应[4]。纵观国内假日电视的实践,品牌节目往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可以积累大量的资源,既包括节目制作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也包括观众资源,更可以在未来挖掘这些资源,造就新的节目形式。拿经济频道的品牌栏目《开心辞典》、《幸运52》来说,虽然它们不是只为长假打造的节目,但是对它们进行精编之后播出同样达到了震撼的效果。作为品牌栏目,它们本身就有一定数量的观众群,加上假日品牌栏目的合力出击,远远胜于节目的单个出击。栏目的集群效应,获得的不仅仅是收视规模,更是影响力;频道的统筹规划,获取的也不仅仅是频道的总体上升,更是栏目品牌的强化。#p#分页标题#e#

(四)多方面引进优秀电视剧,新老剧交替播出好的影视作品自然能为电视台创造更好的效益,所以电视台在引进影视作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受众,还要从节目自身出发。在引进电视剧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不仅要有国内的,也要包括国外的,而且要内容丰富,题材新颖,能适合不同层次的人的观赏需求。在播出新剧的同时也不能彻底忽略老剧,要新老剧交替播出。这样一来,不仅让观众有种重温过去之感,而且可以和现在的电视剧形成一种对比。一些80年代或者90年代初的经典电视剧,就经常在假日期间在各电视台播放,比如《射雕英雄传》、《新白娘子传奇》、《戏说乾隆》等,这些老剧的播出受到很多电视观众的喜爱。同时,一批批新的影视作品也层出不穷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新老剧交替播出不仅可以让观众重温经典,也可以让观众获得新的认知,这样一来就会避免一部电视剧的重复播出导致的观众审美疲劳,可以让假日电视的内容更加丰富。

篇7

一、新的休假制度实行,预示着我国公民休闲度假旅游时代已全面到来

一是休闲度假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最关键的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有钱,有支付能力。第二是有闲,即有旅游的时间。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我国公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大大增加,旅游已成为大家满足了温饱之后的一种新需求。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公民旅游形态开始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化升级。据统计,目前中国主要客源产出地的三大经济区域,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人均GDP均已超过或接近$4000。三区域的33个城市中70%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休闲旅游以上的需求水准,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这些地区居民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

二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休闲度假体系。新的休假制度的实行,标志着制约休闲度假旅游的“有闲”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它不仅使我国节假日的分布更加合理,同时使广大居民得到更多的休息和出游时间,形成了两天双休日、三天小长假、七天黄金周的科学合理、分布均衡的假日体系。从节假日的总天数看,全年增加了1天,达到了115天,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准。尤其是法定的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出台,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强制实行休假制度,会激发更多的工薪阶层加入到休闲旅游队伍中来。

这两条依据充分说明了新的休假制度与当前我国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文明程度的提高基本相适应。这一制度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国民的旅游需求,也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式从“大流量、低效益”向“高流量、高效益”的转变。它标志着一个令人鼓舞的、全面的大众休闲时代已经到来。

二、新的休假制度实施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实行新的休假制度,旅游者消费行为、消费格局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旅游者出游动机渐趋理性化。经过十多年人满为患的黄金周假日旅游的洗礼,特别是近年来出境游的快速发展,广大旅游者在消费理念上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对休闲度假旅游的认知越来越成熟,出游动机也越来越理性。人们出游目的已不再是盲目跟风,不再以“到此一游”为乐,开始由单纯的游山玩水、追求猎奇性向追求舒适型、享受型的方向转变。

二是出游时间和出游方式渐趋分散化。节假日的调整首先使旅游者在选择出游时间上更具自由度,不再集中于黄金周,增加了五个小长假的释放机会。带薪休假的实行,更能催动常年性的客流;旅游者出游方式上也必然发生改变,不再是传统的由旅行社统一组织的在规定时间、规定线路、规定活动范围内的以观光为主的旅游方式,而更多倾向于自我选择、自主决定的自驾游或自助游。

三是休闲旅游活动形式渐趋个性化、多样化。观光旅游在目前虽然还有较大的市场,但已不再是旅游者的唯一选择。赴异国考察、到城市购物、去乡村采摘、至草原跑马、进森林探幽、涉河流溯源、登高山览胜、下海洋捕鱼、入沙漠越野乃至在室内运动健身、野外徒步、坐在草地上发呆等都已成为广大旅游者的休闲方式。旅游者对个性化、多元化、精品化休闲度假产品需求更为迫切。

游客是旅游的主体,是旅游的根本。由于旅游者消费行为和消费格局的改变,也必将对旅游经营单位和旅游管理部门产生较大的冲击,其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

一是对旅行社而言,由于旅游者随机性、自主性增强,对旅行社的依赖度降低,“一窝蜂”式的跟团旅游减少,传统的产品设计及促销规程将被打破,经营风险及压力增大,尤其是门市化的小旅行社将步履维艰。但对于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的旅行社来说不啻是一个趁势发展壮大的机遇。

二是对景区而言,虽说新休假制度的实行均衡了淡旺季的客源分布,减轻了重点核心景区的环境压力,但它催生的多样化的旅游休闲消费方式,会使以旅游团队为主要客源支撑的观光景区减少客流、减少收入。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园、功能齐全的城郊休闲度假地、特色鲜明的人文历史景区将成为新热点。

三是对宾馆酒店而言,新休假制度刺激了自由行和自驾游、家庭游大量增加,也将导致特色化、度假型、经济型宾馆酒店和汽车旅馆、自驾车营地等专业饭店的需求趋于旺盛,而以接待团队为主的传统型宾馆饭店必将受到冲击。同时,宾馆酒店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强度也大大增强,服务理念和经营方式亟需调整。

四是对旅游管理部门而言,从长远来说,涉及到对旅游发展思路的影响,原有的项目规划、产品建设、服务体系等都需要调整和适应;从近期来看,主要面临:一是旅游市场动态难以把握。以往每年三个黄金周呈现的旅游高峰,经过这十多年的磨合,如何应对已了然于胸、心中有底。新的休假制度实行后,由于出行时间和方式的选择更加自由和分散,增加了许多不确定的变数,旅游市场更难预测和把握。二是旅游安全监管的压力加大。一方面,“五一”黄金周取消后,“十一”黄金周由于气候适宜出行,更有可能因游客高度集中形成大的旅游高峰,旅游安全及环境的压力会陡然增大;另一方面,休闲度假方式的多样化,使有吸引力的地方都成为了旅游向往地,游客活动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景区。这种没有统一组织、无边无际如脱缰野马般的旅游方式,给我们的旅游安全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三、适应新的休假制度,加快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发展需要思考和把握的几个重点

新的休假制度的实行,对我国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新机遇,同时也使我们旅游系统面临新的挑战。总体来说,机遇多于挑战。当前需要重点思考和把握的有以下几点:

1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认真分析和研究新的休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加强对休闲经济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休闲度假旅游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适应新的休假制度,用新的视野规划下一轮旅游产业,尤其是休闲产业发展思路,规划建设推出一批旅游项目,积极引导企业对休闲度假旅游的投入和经营,积极引导和培育我国公民未来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确保我国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最近我省旅游部门与省发改委、浙江大学等部门单位一起,正在着手制定《浙江省公民休闲行动纲要》,计划今年正式出台。

2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

要以新的休假制度实行后旅游者需求为出发点,加快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推动城郊旅游发展,规范提升乡村旅游。通过深度挖掘、创新培育,加快开发建设一批满足高端消费的保健康体、温泉养生、邮轮游艇、置业旅游、高尔夫旅游等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快开发一批能适应大众休闲需求的都市休闲、小镇休闲、温泉休闲、海洋湖泊休闲、山地休闲、森林休闲、乡村休闲等系列旅游产品。今后几年,我省将重点建设宁波东钱湖、杭州千岛湖等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积极推进投资10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30多个,总投资达496亿元。

3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品位的提升

为什么要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我的理解是:一方面是为了顺应广大民众的呼声;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传统文化影响力。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充满“洋味”的西方文化也在不断影响我国,如圣诞节、情人节甚至愚人节等欧美节日在我国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目中已成为了时尚,而中国几千年来固有的文化却在逐渐淡化。新的休假制度的实行,对于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理性回归,有效地激发大家的爱乡、爱国热情,积极推进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我们在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把握,加强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努力用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层次,以旅游项目展示文化意蕴,把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文化品位、提供文化服务贯穿于旅游产品要素建设之中。

4适应新旅游方式的服务配套体系的完善

篇8

假日经济给商家提供了机遇与挑战。郑州位于中原要地,商业化建设迅速,2004年在福布斯中国内地最佳商业城市排行中位居第49位。零售业作为其主要行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郑州零售业假日市场形成的背景条件

(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在宏观调控和经济内生动力的推动下,郑州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质量和消费层次进一步提升,有力地刺激了消费需求。据郑州市经济动态统计分析,2005年元月至四月份郑州市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661元,同比增长13.6%;生活消费支出为855元,同比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17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59元,同比增长19.7%;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281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332元,同比增长11.1%。

受“假日经济”的影响,全市消费品市场承接上年良好的发展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元月至四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1.5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8.4亿元,同比增长15.4%;分行业看,餐饮业完成零售额29.9亿元,同比增长30.7%;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165.3亿元,同比增长13.2%。

(二)形成商业圈基地。按照郑州市有关零售网点建设规划,根据“商圈”理论、商业网点的辐射范围,在未来近20年,郑州将形成三大市级商业中心,分别为二七商业中心、龙湖商业中心和碧沙岗商业中心。

二七商业圈最初以百货零售商业为主,几经沉浮后,现在已形成了以北京华联购物中心、金博大购物中心、通利、国美等一批零售商业企业和专业连锁企业为主,包括大型百货、综合超市、品牌专卖、图书批发等几乎所有的零售业态的商业中心。碧沙岗商业圈以商业大厦为中心向外幅射,苏宁电器、五星电器的加入支撑烘托了郑州西区的商业消费和商业气氛。郑东新区开发建设是河南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龙头项目。龙湖商业中心的构筑重心是建设一个以多功能的景观商业街为主轴,集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商业生活街区。其中CBD(中央商务区)商业步行街有多家龙头主舵,汇聚了来自中国内地和台湾、日本、澳大利亚的多元化投资主体,使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多姿多彩。目前商业步行街建设全面展开,其繁华未来触手可及。

二、假日经济中零售商的经营现状

(一)销售额大幅增长。从许多商场的经验来看,双休日的营业额通常比平时大约增加1倍,而春节、国庆节、“五一”等重大节日比双休日的营业额还要高。事实上我国现在占全年1/3天数的节假日所创造的营业额达到全年的1/2左右,假日购物已成为百姓休闲的一种主要方式,同时也是零售商扩大销售的一条重要途径。

2005年4月3日,“2004年中国零售企业前100家销售统计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张榜。在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联合的该统计表中,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以676亿元销售额蝉联第一,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以239亿元销售额名列第二。河南的通利量贩、丹尼斯百货、八方电器、金博大购物中心、双汇商业连锁5家零售业企业榜上有名,其中河南通利以22.78亿元的年销售额排名国内零售业百强的第55位,成为河南排名最靠前的零售企业。

(二)经济效益增加不明显。与销售额步步攀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假日经济中大型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未出现同比增长。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商业企业的经营水平比较低,营销手段落后,往往只能靠打折、送礼等降价手段来刺激销售,看起来是销售额大幅增加,但实际上利润率并没有实质性的增长。另外,为了搞好节日促销,商场要花大力气布置环境,组织文娱活动,进行广告宣传,加之营业时间延长所带来的水电、工资支出,使得大商场经营成本上升。因此,商店生意火爆而效益平平成为假日经济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三)观光效应突出。近年来,随着大商场越来越多,彼此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场的装修也日趋豪华,成为城市中一处处新的景观。在节假日中,许多家庭选择逛商场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商场客流量剧增。商场通过制造“观光效应”,目的是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但是,在喧闹的假日人流中,消费者观光者居多,实际购买的少,商场的营业额与实际客流量严重失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大商场装修豪华,固定资本投入大,商品价格偏高,使得大量低收入消费者难以接受;二是大商场的定位趋同,经营没有特色,基本上是千店一面,难以获取消费者的认同和偏爱;三是除了降价促销外,大商场在节假日缺乏有效的促销手段和特色鲜明的商品,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四)促销误区频现。促销是商家广泛采用的竞争策略。在假日促销中,除名目繁多的品类节日,如空调节、冰箱节、厨卫家电节日等之外,还有众多依据国家法定假日和其他节日而来的联合促销日,如五

一、国庆、春节、元旦假日,以及元宵节、情人节、“3·15”、中秋节等等。名目繁多的促销节日有时让消费者无所适从。促销过频导致效果不佳。商家不仅是在大量浪费资源,而且还是在拿自己的经营模式和品牌形象赌博。

具体促销行为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促销方式较单一。每周周一到周五,商品价格稍高,周

六、周日两天,商品价格偏低。这种促销模式使促销频率过高,使消费者失去信赖感;同时周一到周五,消费量小,商家的运行经费高,周末两天,消费量激增,会导致销售人员短缺与服务缩水,增加投诉和降低成交率;另外,促销中弄虚作假、特价促销现象使消费者与商家的矛盾增多,暴露出郑州市场促销手段的贫乏,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不利于商家的长远发展。

服务意识淡薄是制约商家营销的瓶颈。目前,郑州一些商家的促销,将重点都放在了“能看得见的”商品上,包括商品降价、让利等,而对于“看不见的”服务,则认识不足。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对服务的要求比对商品本身的要求还要高。商家重促销、轻服务的做法,很容易造成顾客的流失。

三、零售商把握假日经济商机的对策

 (一)适应假日经济的要求,及时转变经营观念。假日经济为增长趋缓的零售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要有效利用假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把握住假日经济带来的商机,大商场必须要转变观念,从把假日经济当作短暂的经营机会转变到将其作为长远的发展机遇上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假日会越来越长,假日的消费额会越来越大。在美国,每年仅圣诞节和感恩节两个节日的消费额就占了全年的40%。由此可见,假日经济为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的机遇不是暂时的,而是长远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握。

(二)销售商品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大型零售企业在假日经济中效益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商品的品种、结构过于雷同,很难在竞争中形成优势。因此,大商场只有适时调整产品战略,实现经营商品的多样化和特色化,才能实现假日经济的快速增长。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准确定位,突出经营特色。零售企业应根据城市商业网的布局、居民消费层次、商品供应、消费心理等进行市场定位,深化和细化目标市场,突出经营特色,使商品结构、企业形象与竞争者形成一定差别,实行差别经营。尤其是一些商业老字号是各地方重要的人文历史资源,要在店容、店貌、经营方式上突出自己的传统特色,这样不仅能在当地顾客中保持自己的品牌形象,而且还能有效吸引外地旅游者前来购物。

2.开发自有品牌商品。自有品牌商品是商业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业企业为了突出自身形象、维护竞争地位、充分利用自身的无形资产而采取的一种竞争策略。一般来说,自有品牌商品是独家销售的,系列化的,自有品牌商品能够使大商场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同时,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它从某种意义上也具有“旅游纪念品”的色彩,易于接受。

3.商家应针对假日经济的旅游特点多经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如苏州的丝绸、景德镇的瓷器等,最好是设立专柜。有旅游纪念价值的商品与大型商场货真价实的声誉结合在一起,会刺激外地游客的购买冲动。

(三)赋予假日鲜明的主题,积极营造假日气氛

鲜明的假日主题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引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例如,作为中国的传统佳节,喜庆、吉祥一直是春节期间的主题,大商场也都围绕这一特殊的主题大做文章,在促销手段、商品品种、服务项目、商店装饰上都充分体现了吉祥如意、喜庆佳节的浓郁气氛,迎合了顾客的消费心理。相比较而言,其他一些假日就缺少比较突出的主题,使人们缺乏购物的欲望,销售相对下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娱乐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加上假期延长的推动,“休闲、健康、自然”逐渐会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时尚,商家可以抓住这一趋势作为“五一”、国庆节等节日的主题,通过媒体广告、店内装饰、组织大型节日活动等方式渲染气氛,大力倡导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适时组织运动器械、休闲服装、绿色产品展销,使企业的销售活动与假日主题相吻合,用主题来引导销售和刺激消费。

(四)突破单一购物功能,实现多功能发展

假日经济的到来,标志着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开始注重消费的精神内容和社会价值,这对大商场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仅要满足顾客购物的要求,而且要为顾客提供休闲、娱乐、餐饮、文化等一系列服务。为此,大型零售企业要充分利用商场空间,扩展服务领域,开发休闲、娱乐、餐饮、商务、交际等功能,实现经营的多元化,把传统的百货商场建设成适应假日经济需要的、代表大型零售企业发展趋势的购物中心。

(五)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零售企业的经营业绩关键取决于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对于郑州的消费者来说,由于各商场的零售价格区别相差不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会更偏重于服务质量。因此,大商场平时就必须注意学习国外零售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引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和运营机制,建立适合商业流通特点和零售商业职能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此外,假日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需求特点对零售商业的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商场必须增强经营者和职工的服务意识,启动动力机制,调动职工提高服务质量的积极性,同时加强职工业务素质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层次,这样才能在假日竞争中取得优势。

篇9

关键词:休闲产业 休闲消费 产业链建设

休闲消费与休闲产业

(一)旅游业发展拉动休闲消费

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访古探幽的兴趣高涨,旅游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旅游这种休闲消费把旅游情结、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三者融合在一起,很受各类人士的喜爱。这种休闲消费既使消费者增加了阅历、陶冶了性情,又享受了人生、健全了体魄。随着旅游业发展,休闲产业会更突显其多元趋势。

(二)文化娱乐成休闲消费时尚

近年来,广西各地文化市场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的重点。人们在休闲中追求文化品位、文化享受,感受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熏陶。利用休闲时间进行文化娱乐是人们休闲消费最主要、最普遍的需求。在广西南宁、桂林等城市的市民常常选择在家观看电视、录像、家庭影院,或外出观看电影、观赏节目、听音乐、跳舞。还有的经常以亲朋好友为群体,或切磋棋艺,品尝茶艺,喝咖啡或尽情享受泡吧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乐趣等。这些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仅使人们得到高尚有益的休闲消费,而且还可以得到高雅美好的艺术享受。从文化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报刊、图书,还是电影、音像,近年来广西各地文化市场潜力巨大。

(三)运动休闲消费市场发展势头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愿意把休闲时间和部分收入花在强身健体上,广西各地都市的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跆拳道馆、旱冰场、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中心、台球厅、保龄球馆、瑜珈馆等,已经成为人们节假日或休息时间常去消费的场所。像高尔夫球高消费项目也吸引了不少顾客。至于观看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比赛,更是多得不可胜数。由此可见,运动健身在广西各地都市的市场空间较大,这种休闲消费的市场前景看好。

(四)商业街呈现休闲时特性

现代的商业街里,商场、超市林立,各种专卖店、餐饮店、应有尽有。加之城市及城乡之间交通便利,在广西人们已将“逛街”看成首选的休闲方式,商场也就成为休闲产业最大的窗口之一。从中心城市到县城不少商厦和专卖店十分注重美化购物环境,许多商场引进盆景、鲜花、灯光喷泉、艺术雕塑乃至假山鱼池,使购物环境充满活力,成了温馨世界,让顾客在浏览购物之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南宁、桂林、柳州、梧州、北海等地不少商厦和购物中心特意辟出场地作为顾客的共享空间,实行开架售货、电脑管理,并设立咖啡间、休息厅、展览角、娱乐区等空间。还有更多的时装专卖商场推出流行服饰展览、名师获奖作品展、时装模特表演,让人领略到一种文化氛围,增添不少艺术渲染力,使顾客感觉不是单纯的购物,而是置身于特定的艺术环境中,成为一种享受。

(五)休闲农业受到城市居民青睐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崇尚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因而出现了休闲农业。在南宁等地众多城市居民利用节假日和家人或朋友到近郊的农业园和农村去从事种地、观赏、采摘等活动,亲自感受辛劳,并获得田园情调的休闲度假和轻松、愉快、宁静的精神享受。这种耕作体验、品尝消费、疗养修身型的休闲农业旅游是近年广西城市居民主选项目之一。

广西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业化水平不高。首先,各旅行社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桂林、北海、南宁一些主要的旅游线路上,从促销宣传、人员组织安排及资金的投入上都重点向旅游热线倾斜,导致游客对旅游地点的选择过于集中。由于现有旅游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难免接待质量会出现问题,得不到保证。其次,旅游点营销手段太少,旅游产品品种单调,层次较低,缺乏休闲内涵。再次,各旅游景点在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在旅游信息传输协调等方面还欠缺很多。最后,旅行社无序竞争,使旅游市场竞相压价,旅行社生意火爆利润却平平。

消费者消费不够理性。一是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表现在出外旅游对景点盲目选择,喜欢跟风,人家去什么地方游玩、观赏,自己也跟着去;购物时见商场打折让利就有购买冲动,只顾价格便宜,不管是否需要;休闲娱乐也喜欢随大流,不会寻找新的消费途径。二是消费权益保护意识不成熟,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缺乏正确认识。一方面不了解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当消费利益将遭受损失时,不懂得及时采取措施把未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三是消费观念有待提高。

休闲旅游产业开发不足。目前休闲热仅仅是迈向追求生活质量的新阶段开始。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广大消费者对身体健康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对职业技能的寻求同样有着迫切的要求。这些都是亟待大力开发的领域。在南宁、桂林、柳州、梧州等城市对民众的精神生活和身体健康等行业产品开发较好,但其他城市可供追求的产品仍缺乏。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较长的假日里,旅游胜地固然游人大增,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利用这一良机为自己、为子女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而花钱。在发达国家的城市里,各类图书馆、博物馆为数众多,各具特色,成为市民乃至学生的第二课堂,让人流连忘返,百看不厌。这类场所,吸引的大多是附近居民,很少给假日的交通增添大的负担。由此而见,休闲产业,不仅要满足消费者旅游和购物等基本需求,从长远来看,还要满足人们休闲发展的愿望,丰富假日大餐的内容,真正把消费者在假日的各种消费需求挖掘出来并最大限度地加以满足,政府、企业、行业应予重视。

促进广西休闲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 发挥旅游带动作用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广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了一些现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景区外,许多景区由于长期以来产品开发欠综合考虑,又缺乏高水平的策划包装,加上财力有限,促销乏力,因而不能对国内外市场产生更大吸引力,造成广西旅游资源没能发挥更高效益。只要增加这些景区的基本配套设施投入,加大促销力度,这些景区就能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力,既能分流过热区的部分客源,又可以扩大旅游市场的需求总量。旅游城市要在提高自身承载力上下功夫,改变旅游管理体系中条块分割、职能弱化等弊端,使旅游管理一体化。此外,还应发展城市周边旅游和城郊旅游,以分散游人。引导本市居民在假日到郊外旅游,以便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外地游客。目前区内的旅行社大多处于小散弱差状态,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广西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一方面要扶优扶强,使具有优势的旅行社得以不断地发展扩大,另一方面要鼓励旅行社组建联合体,内部统一步调,规范运作,优势资源互补,推出精品,开辟特色,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强休闲产业链的建设

1.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据调查,长假期间,市民的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占家庭、社会消费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市民花钱观赏文艺表演、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已越来越普遍。随着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应积极发展报刊、图书、电影、音像等传统文化行业,举办书市、花市等富有特色的广场娱乐项目,适当增加文艺演出,开展各种娱乐项目。广西有发展文化娱乐业的良好基础,如有日趋发展的消费群体,良好的市场环境等。因此,要不断增强娱乐性,注重参与性,提升假日的附加值,深化假日的吸引力。并适当增加运动场等青少年乐于参与的娱乐场所,使他们尽情享受娱乐文化的乐趣,在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提高营造能力,用丰富多彩的消费方式来创造消费、引导消费。

2.重视体育健身业,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一是要兴建和改造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二是要正确合理地进行引导。关于前者,据统计,目前广西已拥有350个体育场馆,具有一定规模,但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不足1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兴建一批体育场馆,改造一批体育场馆,是很有必要的。应该看到,我们的体育健身休闲消费起步很晚,消费水平不高,要从现有的实际出发,合理引导这种休闲消费。

3.抓好餐饮零售业, 带动休闲产业发展。首先,餐饮业要把握好以下几种节日服务型经营方式:一是主妇型。即饭店为市民家庭配送半成品节日套餐,饭店只收取少量的加工费。二是包办型。即饭店为市民预订到饭店就餐的节日家宴。餐馆酒店要本着勤俭节约、物美价廉、面向市民、为大众服务的原则,推出特色的个性化菜谱,扩大目标市场。三是系列型。为适应现代人的消费需求,餐馆酒店应推出面向家庭的节日宴席快送、“出租厨师”,向居民开放客房、游艺厅等休闲娱乐设施和场所,以吸引居民到酒店里自娱自乐过假日。同时,餐饮业的经营者,还应在文化品味上做文章,要以饮食文化搭台、在店内推出书面摄影展览、音乐欣赏、杂技魔术表演、名厨教授顾客“绝活菜”等活动,让顾客集食、饮、赏、览、听、玩于一体,吃的同时又得到精神享受。商场要在店内外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除了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等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布置出自家的特色。节假日商家应以真诚回报顾客消费者为宗旨,开展打折销售、买大件赠小件、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促销活动要以“情”字当先,充满浓郁的温情,打动消费者的心。

4.创品牌,积极发展特色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要有推销商品的意识,通过广告宣传向城市居民输灌休闲意识,通过各种农事活动(如花卉展览、民族体育竞赛、民间舞蹈、民间绝技等)吸引游客。主动适应市场,积极争取市场。应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利用最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在为市民提供卫生、洁净、新鲜的农产品同时,为市民创造一个回归大自然的绿色生态环境,广西各地城市在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方面已取得较好成效,势头也好,在这基础上应创出品牌来。

5.重视技艺培训。不少人希望利用假期难得的时间学习汽车驾驶、电脑操作、花卉栽培、投资理财、古董鉴赏、书法篆刻和体育、舞蹈、烹调等一技之长。社会各方面应当提供这些方面的机会,促进这些行业发展,以满足各类培训的需求。

社会发展的现实表明,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正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中,各类休闲活动已成为经济活动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尽管从历史的角度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制造加工业的繁荣,然而,如今城市的经济模式已经开始转向依赖于休闲活动的兴旺发达了。因而,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也越来越依赖于休闲要求的实现,这种休闲产业的发展在广西随处可见,诸如,在都市中河、湖、港口附近区域的商业开发、娱乐设施、餐饮服务、体育竞技,还有旅游观光、名胜古迹的开发利用,以及节假日和各类庆典场合的商业倾销,各类非职业技能培训式的成人教育,众多高雅艺术的蓬勃发展,所有这一切无不反映出经济模式在向以休闲为依托的经济转变。一个地区如果拥有并建设这些条件,那么,对于日后的经济繁荣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地方都把他们的娱乐设施、商业网点、鲜花草坪和休闲服务看作是经济投资的一部分,只要加强休闲消费引导,休闲产业将会迎来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黄金周;旅游体验;假日旅游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黄金周被民众称为“史上最长黄金周”,受超长假期、天气晴好等多种利好因素影响,许多著名旅游景区都出现了井喷的状态,客流量远超最佳接待量。“史上最长黄金周”使得不少景区“崩溃”了,一系列的纠纷事件在本次黄金周内发生。10月2日华山发生大拥堵,鼓浪屿一直人满为患,10月4日上午10点,八达岭长城已经涌入4万多人,各大媒体滚动播报全国热点景区游人如织的盛况,电视画面上是长城拥挤的人群缓缓前行,主持人却说长城景区还没有达到景区饱和状态,游客可以前往各售票窗口排队购票。过量客流导致景点资源破坏,景区清洁工超负荷工作,甘肃敦煌骆驼“过劳死”等直观问题。然而,从旅游体验角度考虑,“史上最长黄金周”是低质量的大众旅游,俨然成为了“双节看人,大人看脑袋,小孩看屁股”的“黄金粥”。因此,提高我国旅游品质、旅游形象,不仅需要景区主动让利来限制客流,而且不能按照最大容量来衡量客流量,而应该用最佳容量来限制客流,同时更需要政策引导,比如调整现行休假制度、打造旅游产业链,还需要不断完善旅游休闲方式、目的地的多元化。

一. 旅游体验的概念

由于旅游者的类型各不相同,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旅游需求又多种多样,因此,旅游体验几乎无所不包,总体来说,旅游体验是一个多层次的身心活动过程,包括身体体验、精神愉悦。从旅游体验的形式来看,旅游者既可以在观赏风景中获得愉悦,也可以在与人交往中品味五彩人生,既可以在模仿他人中寻找和发现自我,也可以在旅游消费中享受世俗之乐。徜徉于山水之间,自称是回归自然,置身于文物古迹之中,则自称是体验历史,往返于都市与乡村之间,又自称是领悟生活①。

旅游者在投身于美的自然和人文物象所进行的旅游活动中,在与所接触的外部世界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中,无论旅游者的出行动机如何不同,不论是山水风光游、文化艺术游、城市购物观光娱乐、健身旅游、仿古旅游、社会旅游、美食旅游,或者是探寻城市生活旅游,他们都能够从那次旅游活动中感受到的一种共性,就是愉悦。这就是我们认为的旅游体验。

二. 影响旅游体验因素分析

(一)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体验差异

旅游景区按资源属性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型: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休闲度假类旅游景区、人文历史遗迹类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

从表1分析来看,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体验差异显著,同时对景区提供的旅游服务要求也不一样,对旅游容量②要求也有差别,从限制游客角度来看,最严格的是休闲度假类旅游景区,其次是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人文历史遗迹类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

(二)不同类型旅游者游客体验差异

旅游者按旅游动机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大众观光旅游者、社会文化旅游者、追求完美旅游者、休闲度假旅游者。

从表2分析来看,不同类型旅游者游客体验差异显著,同时对景区开发规划的期望也不一样,对旅游容量要求也有差别,从游客体验和限制游客角度来看,要求最完美的是追求完美旅游者,其次是社会文化旅游者、休闲度假旅游者、大众观光旅游者。

三. 我国假日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尽管不同类型旅游者游客体验差异显著,但都对景区环境、服务质量以及拥挤度非常敏感。因此,我国制定假日旅游发展政策主要应该从如何规避人流、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如何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以及如何引导游客理性选择旅游目的地等方面考虑。

(一)科学规划节假日放假安排

我国除周末公休外,对元旦等7个节日一共放假11天,同时利用前后周末公休进行调休,目前只有春节、国庆节利用前后两个周末公休进行调休,形成7天假期。笔者认为,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角度考虑,除清明节,其他节日均可前后两个周末公休,形成5天假期。元旦调休成5天有利于缓解春运压力,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正是适合旅游的好时节,极大缓解国庆黄金周旅游行业压力,调节全年旅游接待力量,使全国旅游不出现大起大落。

(二)推行错峰休假

带薪休假,是指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就可以享受一定时间的带薪年假。自2008年起,我国开始施行带薪休假制度。然而,能享受带薪休假的职工,大多集中在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而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个体私企的员工,因无法享受带薪休假,外出旅游计划不得不集中安排在小长假或“黄金周”。笔者认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个体私企,特别是服务行业,完全有必要在国家规定的假期前后休假,一方面可以缓解拥挤,一方面还可能减少出行成本,提高休假质量。

(三)加强行业管理,严格行业规范

节假日期间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应保障假日旅游安全,繁荣假日旅游市场,提升公共服务。同时,严格行业规范,不能因为节假日人流量大,降低行业标准和规范,严格取缔非法旅游经营活动,假冒伪劣商品。为保护景区生态或文物古迹,严禁超过旅游接待容量。尽快使国内旅游业摆脱“门票经济”,打造旅游产业链,价格杠杆仅仅是摆脱“门票经济”的一个手段,长期来看还需打造旅游“全产业链”。 加快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观光经济过渡到度假经济,拉长产业链。同时,通过发展和旅游密切相关的周边服务产业,开发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多种旅游类型。

(四)提倡旅游理性消费

游客的旅游观念也亟待改变。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所长李仲广认为,旅游休闲方式、目的地的多元化是判断一个旅游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识,中国的大众旅游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才发展起来的,到现在不到20年的时间,学习更加现代的旅游方式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游客要更加理性、合理地安排假期。

注释:

① 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视角的探讨.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60~145。

② 本文所指的旅游容量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泛指旅游行业所包含的一系列容量概念,比如本文所提到的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二是特指旅游容量。

参考文献:

[1]黄晓娟.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体验与满意度关系差异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53-61。

[2]李丽娟.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研究——以北京香山公园为例[D].北京林业大学,2012:18-20。

[3]于洁.旅游体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9-12。

[4]谢新丽.中国假日旅游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8: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