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堑长一智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30 02:15: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吃一堑长一智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可是在经历这一切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有所收获,有所领悟。所有的事情,都是吃一堑长一智的,没有人天生就会什么,当然,除了生理和本能。
我们应该看得懂,在以后的日子里,学好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其实是比较重要的。
只不过,在此之前,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和她们相比,总不会在同一个层次上。你难保自己以后,会不会真的懂得那些生意场上的阴险狡诈,可是那些故事的发生,始终都是以这个社会为大背景的。
他们都存在,他们都懂得。
可是他们在那样的世界里,从来都不懂的,那些过程被别人领教之后,我们给自己带来的后路,其实也有那么多。只不过情况不一样,采取的方式也注定不太一样。
篇2
缤纷的世界五彩的生活,使得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总是有着诸多的好奇,总想看个究竟,弄个明白,问个清楚,也正是这种猎奇心理,促使孩子们不断地去模仿。具体表现为不仅用脑去想,用手去触摸,甚至用身体去感觉未知,由于对“未知数”的探求过于急切,幼儿会在缺少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轻举妄动,忽略了身边的隐患而“从容就犯”,导致了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故事。具体有以下几种行为:
1、自伤行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有所增强,自我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断出现,这些意识和行为的出现,使得孩子能够不断地适应生活环境。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不加以注意和引导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幼儿吃饭时,不正确地使用筷子,容易导致筷子戳到喉咙;再如,一些孩子出于热心,会学着大人的模样,主动给周围的小朋友倒热水亦或用水果刀削水果招待小伙伴,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而“祸及自身”。
2、他伤行为。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不仅使孩子们增长智慧增强体能,同时也增进了小朋友间的友谊。但事物的发展总是辨证的,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意外,一些幼儿在相互玩耍追逐奔跑过程中,因未能注意路滑而导致摔倒;也有的由于忘情地游戏致使相互间发生碰伤,结果则是“乐极生悲”。
3、互伤行为。
牙齿和舌头难免有打架的时候。幼儿在嬉戏玩耍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相互间争执玩具或是“舌战”等,为了体现一下自我强大的一面,有时竟升级为“角斗”行为,其结果往往导致“两败俱伤”。其实例就不胜枚举。
上述几种行为,给我们的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即如何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如何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能力,消除安全隐患。笔者以为:
开展寓教于乐活动,实施安全教育的“释疑解难”
孩子们对于身边的事物,总是通过视觉观察、触觉感知、嗅觉体味等去认识,但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周围世界太神秘了,以至于他们会“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去了解,结果是顾此失彼。
针对这一特性,我园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寓安全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对于小班幼儿以“静听”的方法为主,借助于一些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深化其内容,比如:通过讲述“狼外婆”的故事来进一步刻化“安全”在幼小心灵中的概念,告诉幼儿不能同不认识的人走;不要吃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等等;同时,引伸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全行为,教育他们不能随意玩尖物;不要把纽扣等小物件塞进耳朵、鼻子里;更不能玩火、玩电……。中大班则采用“动静相宜”的教学方法,通过认识常用安全标记如交通安全标记、电力安全标记、防火安全标记等,让他们知道其危险性所在,并通过智力竞赛和体育游戏等形式加以巩固,也可通过电视录象资料,制作简单明了的操作卡片,编制朗朗上口的绕口令、编写优美动听的儿歌等,向幼儿讲解和传授一些生活中所必须的安全知识。总之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破解未知数,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达到给孩子“传道授益解惑”的目的。
幼儿的安全意识并非与生俱来,一些安全意识的产生或是安全知识的获得,往往是伴随着孩子们的哭泣声从“实践”中而来,即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无疑会给我们的幼教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和被动。能否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幼儿在娱乐中获得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以及保护他人的能力,这是我们幼教工作中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缤纷的世界五彩的生活,使得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总是有着诸多的好奇,总想看个究竟,弄个明白,问个清楚,也正是这种猎奇心理,促使孩子们不断地去模仿。具体表现为不仅用脑去想,用手去触摸,甚至用身体去感觉未知,由于对“未知数”的探求过于急切,幼儿会在缺少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轻举妄动,忽略了身边的隐患而“从容就犯”,导致了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故事。具体有以下几种行为:
1、自伤行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有所增强,自我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断出现,这些意识和行为的出现,使得孩子能够不断地适应生活环境。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不加以注意和引导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幼儿吃饭时,不正确地使用筷子,容易导致筷子戳到喉咙;再如,一些孩子出于热心,会学着大人的模样,主动给周围的小朋友倒热水亦或用水果刀削水果招待小伙伴,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而“祸及自身”。
2、他伤行为。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不仅使孩子们增长智慧增强体能,同时也增进了小朋友间的友谊。但事物的发展总是辨证的,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意外,一些幼儿在相互玩耍追逐奔跑过程中,因未能注意路滑而导致摔倒;也有的由于忘情地游戏致使相互间发生碰伤,结果则是“乐极生悲”。
3、互伤行为。
牙齿和舌头难免有打架的时候。幼儿在嬉戏玩耍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相互间争执玩具或是“舌战”等,为了体现一下自我强大的一面,有时竟升级为“角斗”行为,其结果往往导致“两败俱伤”。其实例就不胜枚举。
上述几种行为,给我们的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即如何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如何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能力,消除安全隐患。笔者以为:
篇3
1. 有过害怕的经历
小宝宝天性好奇,只要他精神状态良好,总是喜欢东走走西转转,家里的每一个摆设都可能成为他的小玩具,每一寸空间都可能是他的游戏场。不知不觉,他就会遭遇一些危险。推推拉拉柜子的抽屉,却把小手夹了;摸摸爸爸在阳台种植的花,却被刺儿扎痛了;满屋跑跑颠颠也不看路,摔个鼻青脸肿。这些“惨痛”的经历,会让小宝宝吃一堑长一智,不敢那么莽撞了,于是碰见曾经让自己害怕的东西,他便会尽量远离。
怎么办?
恐惧感不是一次就能消失的。不要急于让宝宝立刻接受他害怕的事物,可以一点点地尝试,比如他今天心情很好,妈妈就可以当着他的面,摸摸、抱抱让他害怕的毛绒兔子,并用轻柔的语调告诉他:“宝宝,你看没事。”下一次,可以让宝宝离毛绒兔子更近点。慢慢地,在妈妈的陪伴下,他也敢摸一摸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的接触要有亲人的陪伴,妈妈的怀抱会让宝宝很有安全感。
2. 他生活在限制中
宝宝的健康安危是家庭中的头等大事。小宝宝不知道什么可以动,什么不可以动,经常一眨眼的工夫,小宝宝就闯祸了。于是,宝宝刚要拽衣架,“别动!”妈妈高分贝的声音和惊恐的表情,让宝宝吓了一跳。这也不许,那也不能,安全保护升级成了行为限制。就这样,小宝宝在爸爸妈妈的要求下,成了循规蹈矩的胆小宝宝。
怎么办?
尽量消除家中的危险源,将暖水瓶、药品、刀具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桌子的棱角包上边;电源插口换成安全插口;阳台安装上围栏。家中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宝宝自由探索。他可以翻腾书柜、抽抽纸巾,甚至穿穿爸爸的拖鞋。无论他在哪里,都有成人守在他的身边。只要在监护下,确保安全,很多事都可以让他去尝试。如果他摔倒了、撞头了……只要不严重,父母都可以泰然处之:“宝宝真勇敢,没事。”有时候真正吓着宝宝的是父母夸张的动作、表情与语调。
3. 成人总吓唬他
宝宝活动范围大起来了,也越来越不听话了,有时候吓唬他一下效果很明显:“快把水喝了,再不喝大灰狼来吃你了。”“再不好好吃饭,黑衣叔叔带走你。”“还不闭上眼睛,老妖怪来了。”有时候,大人还故意关了灯,发出可怕的声音,声情并茂地吓唬宝宝。宝宝是听话了,可小小的心灵对很多东西都开始害怕了。
篇4
讲述人:某省联通公司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张天华
现场回放:去年,我所在的公司进行了一场招聘,其间我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几位考官在里面房间挨个面试,候选者在外面等候,一个男生始终在吸烟。当考官叫到他名字时,这名学生叼着烟卷就过来了,走到房门口,才把烟掐掉,随手把烟头扔在地上。结果你可能猜到了,我们当然没有录用他,原因有二:一是他需要靠吸烟来稳定情绪,表现出其心理素质比较脆弱;二是他不尊重考官,不顾及其他考生,不爱护公共卫生。我们对求职者素质的考查,都在不经意的细节间。
失败教训:素质在细节中贬值
专家点评:从一定意义上说,综合素质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招聘单位也都希望得到高素质的人才。但面试时间很短,因此他们就从面试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进行判断。因为一些小事情或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往往会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显现出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上面的故事中,那位男生吸烟和扔烟头的举动虽然不太起眼,但在招聘方心目中,他的综合素质却因此大大贬值了。
故事四:粗枝大叶让优秀生败走麦城
讲述人:某市农业银行分管人事工作的副行长赵镇江
现场回放:今年四月份,我们银行为招聘会计进行了一场面试,参加面试的应聘者多是刚从财会专业毕业的优秀大学生,其中有一个名叫周萌萌的女生:从她的求职简历中可以看出,她在大学里成绩一直优秀,还当过学生会干部,本来凭她的条件完全可以谋到这份工作,但结果却没能如她所愿。面试时,我要看她的实习鉴定材料,她赶紧打开资料袋,由于资料没有分类,她心里一慌,资料散落一地。好不容易找到实习资料,她又在慌乱中将我的水杯碰倒。接着,我旁边的一位同事要验她的毕业证原件,可文件已弄得一团糟,等她找出时已花了一分半钟。这时我的脸色禁不住沉了下来。面试结束后,她竟将毕业证原件和钢笔遗失在我们的桌子上。不一会儿,只见她慌慌张张地跑回来取自己的毕业证,就在她转身离去的一刹那间,我大笔一挥,将她的名字从拟录名单中划掉了。注意细节是会计工作必备的基础,如此大大咧咧、粗心大意的人,谁还敢用?
失败教训:能力在细节中降低
专家点评:小周求职失败不是因为她知识能力不济,而是因为在细节上出了差错,的确十分可惜。在求职面试中,招聘方考查的是应聘者的综合能力,不仅看你的条件是否符合他们的要求,而且你的言谈、举止包括不经意间表现出的细节,他们都尽收眼底。尽管有的细节毫不起眼,但你的能力却往往会因这些细节而被提升或是降低。面对失败,小周可能心有不甘,觉得窝囊,但对于她及其他求职者来说,何尝不是一次“吃一堑长一智”的机会?
篇5
法国公共汽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定时、定点,站牌上清楚标记着周一至周日的首班车和末班车到站时间,一目了然。
法国公车班次不是很多,周六周日更是稀少,当第一辆车赶不上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地等待下辆车。要不,你就大踏步地一路走吧。
我在法国实习的那家医院,离我住宿之地遥不可及。每天我都要先坐城铁,再转公共汽车,才能到达目的地。于是,坐车就成了一件纯属碰运气的事。
有时,在城铁即将入站的一刹那,公车也呼啸进站了,寥寥几位乘客很快各就各位,汽车司机一踩油门上路了。等我气喘吁吁地跑来时,只能“望车兴叹”,闻着一股汽油味,懊丧之极。有时实在等不及,我就开始步行,踏上漫漫征程。当然,步行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等我走到医院时,就能体验到一种云上漫步的感觉――晕乎乎的。
可这怨不得谁,公车班次时刻表已经清清楚楚地广而告之了,谁让自己粗心大意呢。吃一堑长一智,从此,我就把汽车时刻表抄到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这样就能做公车的主人,而不是追着汽车尾巴奔跑的仆人了。
在法国,只要你严格遵守公车时刻,就不会在车站无谓地浪费宝贵时间。这是法国公车的一大亮点。当然,法国空旷的大街小巷,也为公车畅通无阻奠定了基础。
法国公车的车票很贵,一次价格就要1.50欧元,按照国际兑换比值,大约相当于15元人民币。在法国超市,1.50欧元可以买上一兜西红柿或者一长条法式面包。所以,每当我买票时,眼前就会浮现出西红柿、面包的影子。
法国公车上只有一个司机,他只负责开车,其余皆和他无关。你想买票,他就给你票,如果你不主动提出买票,他绝对不闻不问,甚至连随机性抽查都非常少。正因为如此,有时就会出现留学生逃票的事情。
我听说过一个逃票的“悲惨”故事。
一个留学生经常不买票坐车到处溜达,留学几年期间,他因逃票一共被抓了三次。毕业后,他试图在当地公司寻找实习机会。他向许多跨国公司投了资料,可都被拒绝了。一次次失败,让他愤怒了。他想:这些公司一定有种族歧视倾向,如果再不录用我,我就上法院他们。
最后一次,他走进一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办公室,要求经理对于不予录用他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经理如实说出了原由。他一听,顿时傻了。原来,用人公司查看了他的信用记录,发现他有三次乘公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
无论这个留学生如何解释自己的无奈,公司都不予录用。他们列出了“两宗罪”:“第一,你不尊重规则,不仅如此,你擅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第二,你不值得信任,而公司的许多工作,是必须依靠信任才能完成的。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但你逃票的记录,让我们无法信任你。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找不到雇佣你的公司了,因为没有人会冒这个险。”
篇6
[关键词]以说导入 以读促解 自主领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20
语文能力是读者在读悟文字之中产生的与文章感情共鸣的能力。语文课应该为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设。语文课既要完善、丰富和激活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要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语言系统,二者缺一不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在我们的课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各种教学模式的探讨中,我尝试的“一课三读”的模式得到了证实与完善。
一、以说导入,一箭双雕
听说读写能力是动态生成的,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每节新课开始前,可以给学生一个与新课有关的话题,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借助他们的回答,教者再巧妙地将其牵引到新课的教学上。这样的训导,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又能让学生以审判的眼光去对待新学的内容。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我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龟兔赛跑》导入,让他们谈谈对故事中小兔的看法。学生的看法可多了:“这只小兔真坏,怎么挑比自己差劲的人去比呀!”“这只小兔真丢脸,连乌龟都跑不过!”……借助学生的回答,我开始将他们的思绪向课文牵引:“小兔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又跟小乌龟赛跑,中途也没有停下来睡大觉,终于得了冠军,可是它还是没有得到奖品,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的兴趣被挑起,异口同声地说:“想!”没有过多的铺叙,在学生的说话练习中,新课的导入圆满成功。
二、“三读”文章,与文共鸣
1.一读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可是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却因为阅读能力的差异使得课堂呈现出种种不如意。有的学生读书时疙疙瘩瘩,多字、漏字、错字的现象极为严重。课堂中阅读的失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就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巧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这一读中就能解决字词的认读问题。在解决生字词问题的过程中,我经常用小黑板出示不加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个有力的挑战,但如果没有挑战的力度,又怎么能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呢?在读中,我还让学生用不同的数字符号给文章的每个自然段、每一句话标上记号,为以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
2.二读语言,解决疑难问题
读书贵能疑。可是如何做到疑呢?首先要“敢疑”。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敢于提出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深钻细读,先入其中,后出其外,鼓励他们独辟蹊径。我还开展了小组间的质疑、解疑竞赛。小团体之间的竞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质疑与解疑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但又不能随心所欲、胡思乱想,而是要善疑,多疑,疑而有据,疑而有理,疑而有获。
态度决定一切。读书就要全神贯注,做到心静,读一点懂一点,决不为了赶进度而囫囵吞枣。所以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有时候一个小小问题的争论可能会影响新课的进度,但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面前,一切进度都可以放下,在这相互间的争论辩解中,学生们的所得胜过教师声嘶力竭的讲解。
3.三读文章,培养语感能力
解决了字词、疑难等问题后,接下来便是体悟文章,实现文字与情感共鸣的重要阶段了。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学生在语言文字的作用下,产生了积极的精神活动,语言和相应的精神内涵在学生的心灵中产生了共鸣,因此他们对语言文字都会产生清晰、丰富、深刻、敏锐和独特的语感。语感的一头连着语言,另一头连接着精神主体,它是语言和精神共鸣产生的硕果。语感能力强的学生,一听就明,一说就通,一读就懂,一写就顺。缺乏语感素养的学生,说话写文章时会病句连篇。语感增强了,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因此,语感是左右听说读写质量的杠杆。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完善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人语文素养和精神涵养同时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课堂中,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在一遍遍的读中对文章产生层层递进的理解,与语言文字产生共鸣,从而领悟文字精神的奥妙,实现语文教学的主体目标。
篇7
外祖父是一个很可爱的老人,为什么说他可爱,是因为他有着一种孩童般的性格。记得在我读小学时候,周末去外祖父家,因为当时比较天真、比较顽皮,所以出现了下面这件事:玩祖父邻居家养着几条狗,非常高大,也非常凶暴,经常咬人,所以一般人都不敢到他家旁边过,而我,却想出了为大家做一件“好事”,用外祖父农田里用的农药水,拌上一点大米,洒到了那几只狗的周边,心里还乐滋滋的。可是我万万却没想到,大米是鸡最喜欢的食物,而这些鸡正好吃了这些大米掉进了我设的陷阱里了。当时我并不知道,正当我心里还高兴着的时候,有人来敲我外祖父家的门了(是那个邻居),我也没有太注意,但是当我听到他说他家的鸡全部被农药毒死掉了的时候,我心里的高兴劲全没了,甚至心里都凉了、后悔了。真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哪,而我却真的做了亏心事。当然,事情也正如我预料,没一会儿,外祖父把我叫了过去,把事情跟我说了一遍,而我却死也不承认,意外的是,外祖父并没有继续追问,而是把邻居支开了,我心里也郁闷着,想:难道这样就蒙骗过关了。当然不是了,邻居一走,外祖父急忙问我,农药弄嘴里没有,当时我都快蒙了,他怎么知道了,反正当时我一直没说话,而外祖父却一直跟我说:“农药是不能乱动的、弄到嘴里是会毒死人的”等等关心的话,最后,我也没能抵抗的住祖父给我的感动,全部一五一十的招了,祖父听后,反而像孩子一样大笑,说我太傻太天真了,说他小时候也做过这样类似的事情,听后我也大笑起来,当时,屋内都是一片欢快的笑声,一点也没有不愉快的气息。后来我问他怎么就知道是我做的呢?他说;“当然知道了,你看我们家那些农药瓶,全倒到地上了,而且旁边洒的都是农药,瓶内又少那么多农药,不是你还能有谁啊!”当时我不好意思的笑了,心想:坏事还是不能做啊,不然早晚会被抓住,那就有的后悔了。总之人总要吃一堑长一智,我决心以后再也别干这种事了:“害人不利己”。至于这件事情最后是如何解决的,外祖父当然不会让“受害人”家吃亏了,该赔的基本赔了,还郑重的赔礼道歉了,也没给别人留下什么话柄。在村里,不说外祖父做人怎样怎样好了,怎么也算是人见人尊敬的了,光外祖父的这种精神就一直熏陶我到现在,我又怎能忘记呢?
时间流逝,光阴似箭,我渐渐的成长着,而外祖父却年事已慢慢增高,但是却变得越来越可爱了,有时还会跟我们“争东西吃呢”!而我们也喜欢跟他争这争那的,当然这并不是因为老人贪而是老人正在享受着子孙后代所能给他的幸福与快乐,而我们也并不是不尊重老人,是因为我们也
想多给老人一些快乐,而老人在快乐的同时我们做子孙的也同样是很快乐的。
遇到了烦恼、遇到了困难,我都会走到外祖父的身边,听他讲讲故事,听听他的过去,毕竟他的经验比较丰富,虽然有时并能解决我的问题,但是我可以得到轻松的感觉,可以感受到港湾的温馨,可以感受到亲情的力量。我想大家也会和我一样遇到类似的问题,不妨去听听你家老人们的意见。他会告诉你什么是前车之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然,有时,他们说的对于你的问题来说是废话,但是,如果我们用心去听还是能感到温馨,这就是港湾,能避风雨,也能给你温暖。
自古以来古人就说,人过七十古来稀,意思就是说人能过七十岁的就很少了,可是,外祖父已早过古稀之年,就快满八十了,为此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可是,人总有生老病死的,就在09年的春节,这个“意想不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就在我们全家还高高兴兴商量着明年给外祖父过八十大寿,外祖父却带着他的“可爱”一起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外祖父走时,没有留下一句话,只留下了一个眼神,眼神之中,我看到了他的舍不得,舍不得离开、舍不得亲人、舍不得我们,为此,他留下了他人生最后的一滴眼泪,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滴进了我的心中,我感到了辛酸与苦辣,也许,这就是他的一生。外祖父走的很安详,是带着微笑走的,没有一点痛苦表情,这让我感到了一丝的欣慰。
篇8
一、设计精彩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好的精彩的导入,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也为教学过程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为高效的课堂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我会对课堂教学的导入作精心的设计和布局,具体实施如下:1.利用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导入,这种导入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它贴近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2.采用故事导入,听故事是学生最大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用这种方式导入,故事会让学生入迷,从无形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每堂课的导入方法要多样化,我会尽量做到不雷同,而且要注意热点的引入要尽可能及时,使学生感到学思品是很有用的,因为它能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能帮助我们解释身边的事、社会上发生的热点时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一些考试需要回答的知识点。
二、让课堂激情四射
如何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满生机,让课堂激情四射,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做法。
1.面带微笑进课堂
教师是一份极为特殊的职业,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向往未来、充满憧憬的学生,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的一个微笑,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心与他们的心相连。教师带着微笑进课堂,能给学生一种强大的亲和力,而这种亲和力能使教师的魅力倍增,也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课堂质量将可能得到提高。
2.语言要极富感染力
初中生情感丰富,教育家赞可夫就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有时,教师幽默、风趣、对学生充满爱意的情感语言,还可以化解师生间的矛盾,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许多老师都认为他是“双差生”,即思想品德和学习都差的学生,老师们都不愿管他,他也不听老师的话。可我把他和其他学生一样看待,上课时我用鼓励的语言激发他,于是他从来没有和我闹过别扭,也很愿意上我的课。
3.打破课堂的“安静”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活而不乱”,这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理念,同时更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课堂“不乱”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乱”是一种求异过程,更是一种求同过程,课堂“不乱”,势必又回到严而有序的平静状态,学生成为听的个体而存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不乱”到“乱”再到“不乱”,充当了创设这个打破“安静”的角色,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学有所得,使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4.从学生兴趣和爱好出发,选取材料,设计教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将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备课时,围绕教学目标,搜集生动的文学、历史故事,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此来保障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从而达到让学生“愿学”“乐学”的目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然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
三、教师课后反思的必要性
交流出经验,反思长智慧。通过反思,教师可扬长避短,吃一堑长一智,不断提高课堂效率。美国教育学家波斯纳在1989年就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发展=经验+反思”,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对教师的重要作用。反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思成功得意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学生喜欢的教法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它能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反思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做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反思学生见解,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精彩回答、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方法;有效性
一、创设直观或实验情境
对某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直接让学生学习,学生可能不知从何开始,这时教师可提供直观的材料,或通过具体实验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画图、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让学生来研究具体的问题,这样学生探究问题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一开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是。这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否定了他们的答案,从而很直观牢固地学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又如,火车从车头开始通过一座大桥问题,讲解此题往往是“纸上谈兵”,一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不易理解题意,故难点不好突破。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实物,演示这段“火车”过“大桥”的过程,然后要求学生将关键时刻的位置绘制成图形,就能较容易列出正确的方程。例如,在教“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教师先发给学生一张破碎的圆形硬纸片,并说:“机器上的皮带轮碎了,为了制作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请你设法画出皮带轮对应的圆形。”接着让学生用圆规、直尺、量角器比比画画,进行实验,探索问题的解法,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几个圆?当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学习新知识的预备知识,但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不容易被学生发现时,教师若通过设置具体实验或直观的问题情境,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用故事创设情境
讲一个笛卡儿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儿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有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的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的阶段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网不正是说明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使笛卡儿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
三、创设试误式情境,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课堂上,教师可针对学生对某些概念、法则、定理、性质等理解不透彻的情况或在联接中考中的易错易混点,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具有迷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走进迷魂阵,不断碰壁,引导他们走出思维误区,给其指点迷津的过程中,使之吃一堑长一智,错误的思维逐渐弃之,正确的思维得到优化。例如:在教学不等式性质时,让学生观察下列过程:3>-5,两边都乘以-2得:-6>10对吗?学生都知道不对,但问题出在哪里?经过学生的思考,加深了对不等式的性质(3)的认识: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再如:怎样用刻度尺检查一个四边形零件是不是矩形?有的同学错答为“只须用刻度尺量一下对角线长度,如果相等,则是矩形,否则不是。”错误地认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此同学对一些基础理论掌握不到位。
四、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深化感悟
在数学课堂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老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探究性问题,需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操作中尝试,在讨论中释疑。通过动口讨论,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让他们的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画图、测量、搜集信息、剪、折、移、转、制作模型等活动情境,不仅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时,巧妙设计这一问题:现有一块三角形玻璃板打存成如图的所示三块:
问:若到玻璃店配制完全一样的玻璃,三块都带去吗?如果只拿一块去,你看行吗?拿哪一块合适呢?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回答各不相同,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学生动手操作。已知两个角和一条线段,以这两个角为内角,以这条线段为这两个角的夹边,画一个三角形(各组定两角大小,已知线段长度)
2、分组讨论。把你画的三角形与组内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本组所画的三角形都全等吗?(本组自查结果,各组交流结果)
3、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角边角,即“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SA),通过讨论,动手操作实践,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逐步掌握方法和技巧,开发了潜能,深化了教学内容的感悟。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沉浸在探索、思维和发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而且还自然的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
时代在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新课标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探究式学习,成为我研究的方向。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初步研究
1.烘托气氛,温情教育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有恰当的教学方法、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外,微笑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的微笑,能感染学生,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微笑可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可增加师生的情谊,可使学生“爱屋及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多看、多动手、多体会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直观、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物很感兴趣,能在人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通过直观实物来了解、说明数学概念、性质和公式等,不仅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我们在讲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具体实物,然后让学生来观察,触摸、讨论、交流,得出了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测量、分析对比后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增强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度、适当地组织一些竞赛性的小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们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教师及时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单上的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把祖冲之是怎样发明圆周率的;华罗庚是怎样成为著名数学家的;童弟周、阿基米德的童年生活,利用精彩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讲授新课,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树立了光辉榜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又使学生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5.设置陷井法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设“陷井”是针对学生由于对某些数学知识不够理解而表现在判断、推理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失误等现象,有的放矢地编出一些有迷惑性的题目,布设“陷井”,借以考查学生对部分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在“落入”和“走出”误区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得以提高。在数学实践中发现设“陷”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经努力,学生跳出“陷井”获得成功,从成功的喜悦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倍增。他们在欣赏自己的成功过程中无形进行了兴趣的自我们培养。
6.利用作业评语激发学习兴趣
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
7.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教学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