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范文

时间:2023-03-15 02:4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宿新市徐公店》的课后练习

洪欣奕

杨万里是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他的是清新风趣,构思巧妙。

一年春天,杨万里到新市游玩,住在徐公店。一天早晨,杨万里到花园散步。在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落了,而新叶才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田地里开满了油菜花,黄澄澄的非常漂亮。招来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油菜花上翩翩起舞。

篇2

篱落疏疏一径深。

此句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宿新市徐公店二首》,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第一首诗通过写酒楼、柳条上的春光,清明节村歌社舞的乡土风俗,抒写了作者虽客居他乡却依然闲适的心境;第二首诗选取篱落、菜花、儿童、黄蝶等意象,运用细节描写,表明诗人对田园情怀的敏感度。全诗语言清新,形象鲜明,富有情趣。

这组诗当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彼时杨万里正任江东转运副使,任所是在建康(今江苏南京)。诗题中的“新市”,是当时一处城镇,在今浙江德清东北,位于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建康之间。这里水陆环绕,舟车通利,是作者离开临安去建康任所,或从建康返回临安述职的必经之地。作者途经这里,略作停留,短期借宿,见景生情,有感而发,于是赋写这组诗。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14分)

hū huàn ɡǎn ēn xiónɡ wěi cǎi hónɡ

bō lí cōng míng míng shèng ɡǔ jì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并用“ ”划出来。要仔细哟。(5分)

1、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ɡān ɡǎn)。

2、阴房里面钉(dīnɡ dìnɡ)着许多木架子。

3、小林把铁丝缝(fénɡ fènɡ)在雨衣的下沿。

4、人们敲着欢乐(lè yuè)的鼓点,随着乐(lè yuè)曲跳起舞来。

三、比一比再组词,挺容易。(10分)

末( ) 题( ) 蜜( ) 摘( ) 浇( )

未( ) 提( ) 密( ) 滴( ) 绕( )

四、试试看,照样子写出下面词语意思相反的词(8分)

例:胜—败

窄-- 减-- 强-- 内--

五、我会填。(8分)

1、例:明亮的窗子

( )的小路 ( )的小溪 温暖的( ) 繁华的( )

2、例:一串葡萄

一张( ) 一台( ) 一( )先生 一( )小刀

六、积累展示我最棒。(14分)

1、我会连。(4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杜甫 《绝句》

2、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赠人玫瑰,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风一拂_______________,南燕双归_______________。

(3)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中午的时候太阳在( ),( )星永远高挂在北方,沟渠中大雪化得快的一面是( ),大树枝叶稠的一面是( )。

读书郞(13分)

七、阅读短文,看清题目,仔细做。(13分)

青蛙和小草

一只鹅不小心踩到一只青蛙,青蛙认为这是在侮辱他,就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生起气来。

小草见了,说:“鹅只不过是不小心踩到你的脚,你就这样?你应该原谅别人!”青蛙说:“要我原谅他,我可办不到。你要是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呢?”小草微笑着说:“你不就踩在我身上吗?”

青蛙听了小草的话,脸红了。

1、照样子写词语。(4分)

例:红艳艳 绿 白

2、读一读短文,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3分)[来源:Z#xx#k.Com]

应该----

3、短文写了谁和谁的故事?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

①鹅和青蛙 ②鹅和小草 ③青蛙和小草

4、青蛙和小草,你喜欢谁?为什么?(4分)

答:

小作家(20分)

八、看图写话,我能行。(20分)

提示:请仔细观察左边的图,发挥你的想象,把图上内容写具体。

二年级听力材料

众志成城 战无不胜

(语速略慢,读三遍)[来源:Zxxk.Com]

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顺风耳[来源:学科网]

众志成城 战无不胜(每字1分,共8分。要求按田字格正确书写)

小博士

每词2分,共14分

呼唤 感恩 雄伟 彩虹

玻璃 聪明 名胜古迹

二、每小题1分,共5分

1、杆ɡān 2、钉dīnɡ 3、缝fénɡ 4、欢乐lè 乐yuè)曲

三、每词1分,共10分。答案略

四、每词2分,共8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窄—宽 减—加 强—弱 内—外

五、每词1分,共8分。答案略

六、积累展示我最棒。(14分)

1、每连正确一个得1分,共4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杜甫 《绝句》

2、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手有余香(2分) (2)千山绿,万户春(每空2分,共4分)

(3)南边 北极星 北方 南方(每空1分,共4分)

读书郎

1、每词2分,共4分 如:绿油油 白茫茫

2、3分。答案略。符合要求即可。[来源:学科网]

篇4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寒食日即事》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7、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9、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篇5

hū huàn ní nìng yīng gāi huán rào mào shèng

( ) ( ) ( ) ( ) ( )

xióng wěi huī huáng ér qiě fèng huáng dù juān

( ) ( ) ( ) ( ) (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读音打“√”。(4分)

1、用扇子扇(shān shàn )风很费力气,于是人们发明了电风扇(shān shàn)。

2、在优美的音乐(yuè lè)声中,同学们快乐(yuè lè)地跳起舞来了。

三、我会变,变成新字后再组词,要看仔细哦。(9分)

1、加一加,例:夫—(肤)(皮肤)

令—( )( ) 因—( )( ) 乃—( )( )

2、减一减,例:哄—(共)(一共)

涛—( )( ) 沟—( )( ) 蝉—( )( )

3、换一换,例:芬—(纷)(纷飞)

渴—( )( ) 坡—( )( ) 特—( )( )

四、在爱心上写出相同偏旁的字。(9分)

五、照样子,写词语。(6分)

1、例:飞机—(飞机场) 上台—( 台上 )

洒水 — ( ) 开展—( )

( )—( ) ( )—( )

2、例:大小 —(大大小小) 碧绿 —(碧绿碧绿)

许多 —( ) 火红 —( )

( )—( ) ( )—( )

六、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8分)

一( )先生 焕然一新的( )

一( )电扇 风光秀丽的( )

一( )邮票 绚丽多彩的( )

一( )小刀 川流不息的( )

七、填空。(25分)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6分)

( )光( )色 太阳( )( ) ( )( )古迹

光彩( )( ) 灯光( )( ) ( )( )相间

2、按课文内容填空。(4分)

清清的水,( )呀,( )呀!和傣族人民( )哇,( )哇,是那么开心!

3、下面默写古诗。(7分)

宿新市徐公店

作者:杨万里

4、选择恰当的字或词语填空。(8分)

发明 发现

阿切尔( )的邮票打孔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伊琳娜( )金鱼放到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会漫出来。

提 题

朗志万向小朋友们( )出了一个奇怪的问( )。

八、连线。(8分)

宽 富 弯弯的 露珠

穷 贱 蒙蒙的 小路

贵 善 晶莹的 春风

恶 窄 温暖的 细雨

九、读下面的段落,完成后面的练习。(10分)

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 )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

2、这句话中,写葡萄颜色的词语有: 、 、 、 。

篇6

在古代,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是这么懂事,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池上》一诗中,就反映出了孩童的另一面:“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只好划动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却留下了一道清清楚楚的水路,从而暴露了自己的行踪。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偷莲”小孩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虽然诗至此处戛然而止,但我们不难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反映古代孩子童真童趣的诗,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吕岩的《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个“铺”字和一个“弄”字,不仅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而且还彰显出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神地写了出来。更为绝妙的是后两句,作者把牧童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当然,透过全诗,我们也不难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篇7

这篇《小学生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是

一、基础知识。(字、词、句)(61分)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8分) fènɡ huánɡ Wēi xiào shāng diàn mì fēng

chì bǎng mào shèng gē bo huī huáng

2、给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并用“──”画出来。(5分) (1)、旗杆(ɡǎn ɡān )上的旗子在飘着。(2)、放暑假(jià jiǎ)了,小明和爸爸妈妈去旅游。(3)、小林把铁丝缝(fénɡ fènɡ)在雨衣的下沿。(4)、用扇子扇(shān shàn)风很费力气,于是人们发明了电风 扇(shān shàn)。3.会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岭( ) 未( ) 密(   ) 逃( ) 浇(  )铃(   ) 末( ) 蜜(  ) 桃( ) 绕( )4、反义词、近义词难不到我。(6分) (1)、反义词:粗心—( ) 成功—(    ) 批评—( ) (2)、近义词:夸赞—( ) 富裕—(  ) 寻觅—( )5、日积月累。(10分)(1)、( )的小路 ( )的小溪 温暖的( ) 茂密的( )(2)、一张( ) 一台( ) 一( )先生 一( )小刀(3)、夜幕( )( ) ( )( )一新 勤学( )( )千方( )计 众( )成( ) ( )采( )长 万众一( ) 风和( )( )6、我会连。(8分) 白居易 《绝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 杨万里 《望庐山瀑布》 春风吹又生 杜甫 《宿新市徐公店》 两个黄鹂鸣翠柳 李白 《草》 树头花落未成阴 二、阅读。(23分) (一)、按原文填空( 分)(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赠人玫瑰, 。 2、春风一拂 ,南燕双归 。 3、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 , 一片朦胧。(二)照样子,写句子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一 ,就 。 2、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应该 。 3、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一会儿 ,一会儿 。 (三)、我的课外知识很丰富。(5分) 1、我们的国家有( )个民族,我是( )族。 2、我国的四大发明是( )、( )、( )、( )。 ( 四) 、阅读天地。(18分) 雷雨过后 雷雨过后,太阳又露出了笑脸。天边出现了一(道 到)美丽的彩(红 虹)。 家家户户都打开了窗,让清新的空气扑了进来。碧绿的柳枝经过大雨的冲洗,变得更加绿油油的了。柔软的小草也醒过来,点着头淋洒下水滴,感谢阳光的照晒。 荷叶上滚动着几滴水珠,真(像 象)一粒粒珍珠,亮晶晶的。一只青蛙精神抖擞地蹲在荷叶上,使劲儿歌唱。一只蜻蜓张开翅膀,在池塘边飞来飞去,好像在表演舞蹈。蚂蚁连忙来到地面,准备往家里搬东西。蚯蚓(专钻)进稻田里,正在和小虫捉迷藏[cáng zàng]呢。蜘蛛慢慢地从屋顶、门窗上爬下来,趴在摇篮似[shì sì]的网上。一只小猫正在练习滚、扑、咬的动作。 雷雨过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张美丽的图画。 1、划掉文章中( )里不正确的字。(4分) 2、划掉文章中[ ]里不正确的读音。(2分) 3、根据解释,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4分) (1)清爽而新鲜。 ( ) (2)精神振作。 ( ) 4、按短文内容填空。(4分) ( )的图画 ( )的小草 ( )的柳枝 ( )的水珠 5、读短文,填空。(4分)荷叶上滚动着几滴水珠,真 ,亮晶晶的。这一句话把 比作 。 、我是小作家。(15分) 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发挥你的想象,把图上的内容写具体,让我们比比谁写得最生动!

篇8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经指出:“世上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叙陈同 会心集》)确实,我们诵读古诗,感到趣味盎然,觉得灵感顿生。然而,怎样品位诗趣,缘趣而美呢?

一 感受形象,体味情趣美

相传宋代名相寇准,少年时代有一首佳作《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首诗描写了寇准小时候攀登华山,到达山巅之后的感受,形象生动,情意真切。华山巍巍,耸入云天,登上山顶之后,其他山峰没有一座可以与它比肩的,可见华山卓然特立,平时看起来也很高峻的千山万峰,在华山面前只有臣服脚下了!这是一个孩子亲身获得的感受,写得朴实无华,却有逸趣横生。为了进一步显示华山的高出云端,无与伦比,少年诗人又在三四句中作了充分描写:“举头红日近”,本来太阳远离大地,可站在华山之巅,一抬头猛然觉得靠得很近很近了;“回首白云低”,本来白云飘浮天际,高高在上,可是在华山之巅回头一看,白云居然在脚底下徘徊,真是山高人更高啊!这是一个孩子眼中所见,心中所感,多么富有气势,又多么趣味倍添,更是对华山的激情赞美啊!趣美,情更美。

二 把握构思,体会激趣美

优秀诗篇,大多构思新颖。诗人们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特定现象,经过艺术处理,化入诗行之中,我们读来顿觉机趣满纸,也许要会心一笑。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就是这类作品。“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此句描绘了徐公店旁的优美环境,展现了一派农村田园风光;对句接着点明时令,不用“三月”、“四月”这类抽象的概念化的词语,而让时令含藏在“花落”、“未成阴”的形象语言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三四句描写儿童捕蝶嬉戏的情景尤具匠心——蝶黄花黄,黄色的蝴蝶飞入这金黄色的菜花丛里,融成一片,哪里分辨得清,又哪里去寻找呢?诗人抓住蝴蝶和菜花颜色相同的特征巧妙构思,使读者可想象出儿童天真的懊恼情态,又可想象菜花金黄的烂漫景色,你不觉得机趣天成,闪烁着诗人智慧的火花,造成了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机趣美。

三 透过表象,体会理趣美

篇9

关键词:拓展阅读;古诗教学;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意境美;文化现象

古诗教学中的拓展阅读是指根据古诗特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适时、适度、适量地引进相关诗篇,以促进古诗教学的有效性。拓展阅读作为精读和略读的补充,可以拓宽阅读的范围,在知识的相互比较、补充、融合和重新建构中,扩大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思路,便于沟通课内、课外阅读,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所学的知识网络化、立体化、综合化。可以说拓展阅读是古诗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适当拓展,激发学习兴趣

古诗,短短的几行字,寥寥数语,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而这其中的哲理与美韵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知识积淀。但传统教学的三部曲“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让古诗美韵尽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大胆拓展阅读教学,将学习的触角伸向课外,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诗文,受到更多的诗的浸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授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在引导学生感受诗中蕴含的生活乐趣后,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外积累的关于描写儿童的古诗。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选出一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如吕岩的《牧童》、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合作学习、比较交流:同样是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的切入点有什么区别?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生动有趣,刻画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诵读表演,学生容易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拓展同一题材的作品,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加深对课内所学的理解、感悟,也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给予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二、适时拓展,加深情感体验

白居易说过:“诗者,根情苗言。”任何一首诗都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感而发的,渗透着作者真挚的感情。然而由于古诗含蓄凝练,再加上大多数古诗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相差甚远,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存在障碍。以诗教诗,以诗学诗,是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提供知识铺垫,搭建情感桥梁,实现与诗人对话的有效手段。如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秋思》,为了帮助学生感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诗句蕴含的情感,一位老师做了这样的拓展:

“是啊,诗人的行为不仅让行人觉得奇怪,在我们看来,也有点不可理喻。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在另外一首诗中找到答案。”(出示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1)读《归信吟》,初知诗意。

(2)议:你从孟郊的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

(3)想象说话:模拟孟郊与行人的对话。

(4)反复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由于时代的变迁,学生对古代游子的重要精神寄托――家书不甚了解。“恐”字在这里的陌生化使用,再加上“临发又开封”这一行为的怪异,决定了这句诗就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归信吟》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了对家书的感性认识:家书与其说是用泪写的,不如说是诗人用一颗思乡的心,用一份恋家的情写的;家书送出去了,诗人的心也跟着飞回去了……在文本拓展、角色转换、激情引读中,诗人反常的举动便显得合情合理,学生读出了思乡的诗人,读出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深沉的爱。

三、适量拓展,领会意境美

古诗的内容精粹,意境优美,感情真挚。根据表达的需要,诗人把语言高度浓缩、概括,这就使诗中存在许多“留白”。教师应该抓住“留白”,拓展延伸,促使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身入其境。因为只有“入境”,学生才能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古诗词美的内涵,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对诗歌意蕴的体悟方能更加真切而深刻。如在六年级上册《春天组诗》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整合资源,适时拓展,将学生带入春天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比如在“观诗色”环节,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主诗――《横溪堂春晓》(南宋虞似良),感悟春天的“绿”之后,即进行互文拓展:

“春天仅仅是绿色的吗?请大家读读这些诗句,闭上眼睛想象。从这些诗句中,你又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带颜色的春天的诗句。)

(1)引导学生用“从中 ,我看到……”的句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2)小结。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再加上各色鲜艳的花,诗人笔下的春天真是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啊!

(3)引读课件出示的诗句。师:春天是一幅画,画里有什么呢?生: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教师凭借敏锐的语感,信手拈来,灵活运用,将学生的视野带入更为广阔的天地。

四、适度拓展,感受文化现象

古诗词中,一些客观事物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文学意象,由此演化成民族的文化现象。例如,“杨柳”表挽留之意,“流水”喻指情愁,“明月”则是思乡的代名词……小学古诗教学,以一首带多首,通过对几首具有相同意象诗词的学习,初步感受文化现象,符合语文课程总目标提出的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诗经・采薇》(节选),只有短短的十六个字,学生不难理解。对于其间蕴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基因――以柳喻留,教师可进行这样的拓展:

“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啊!生离死别,难免伤情。柳谐音留,表示挽留。诗人这里明写景,暗借柳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你们知道吗?从《诗经・ 采薇》开始,柳便与别离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古人送别时往往折柳相赠,杨柳从此成为了古诗词中离情别绪的意象,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

(1)读读背背,粗知大意。

(2)小结:对于诗歌中出现的“柳”这一意象,不能单纯地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融进历史文化的因素去感悟其中的内涵。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这里无须对所拓展的诗词进行过多的赏析。教师对“折柳”意象的解释意在丰富学生的文学、文化知识积累;而相同意象诗词的拓展则是促进学生对“折柳送别”这一文化现象的直观认识。

朱光潜先生所说:“诗的境界是理想的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的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和情趣中汲取新鲜生命。”

古诗中,凝练优美的语言、深远悠长的意境、博大精深的内涵都值得学生好好去品味。而要让学生更好地品味,就应该有效进行拓展阅读。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程 芳.让古诗文滋养学生的心灵――关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思考与尝试[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8,(9).

篇10

一、“每日一诵”。反复诵读,在韵律中体会意境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的重要性。

教学中,教师可范读,做到声情并茂,边读边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读出节奏和韵味。突出重点容易读错的词。可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腾出三五分钟,七八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古诗,这样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不会增加压力,轻轻松松就能把诗词背诵下来。动员家长,与孩子一起诵读。做到每日一诵,做到全体参与。学生也可把课外自己喜欢的诗词,推荐给大家共赏,共读,共同体味。

就这样,长期积累坚持,至今,学生们已升入六年级,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了,这18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天天读,周周读,月月读,年年读。从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到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孩子们畅游在中华古诗词的海洋里,吟唱着,诵读着。每天那习惯成自然的诵读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创设情境,探讨意境。

教学时,我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背来背去,而是在朗读背诵过程中,用适当的启发,适时的点拨,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生命体验,激发对诗词的通灵感悟,用诗词所蕴含的美好情愫、智慧光芒、理想火花点燃生命的火炬。有时我创设美妙的情境,娓娓动听地描绘诗词中的景象,学生便不知不觉地体验到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美妙意境中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关心。有时我用饱满的激情,凝神静气地表达对“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诗词中闪烁的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敬仰,从中给学生伟大民族不灭的精神和灵魂的积淀,并从崇高的人格美中发现历史透视镜、人生启示录和民族正气歌。有时,我也引导学生用维妙维肖的体态,尽情地、大胆地来表演自己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中对诗意的理解。有时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大胆想象诗的意境,允许有不同的感悟和见解,教师不作定论。由此孩子便大胆想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梅花的多与少,“莲动下鱼舟”中“下”的不同意思,“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天上是否真的有人的思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表现的是登高望远时心胸的舒展还是别的什么思想情怀。就这样,课堂上时常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

教学中我往往运用“移觉”理论,让学生闭眼想象诗的意境、诗的画面,让学生在脑子里“过电影”。在诗教的课堂上,一说“过电影”,孩子便心领神会马上响应。“过电影”有时发散,有时聚合,有时移动,有时定格。例如诵读《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描绘诗意,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概括描绘的是哪一个句子——

师: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幽静的小路伸向远方,看见了吗?

生:看见了!

师:什么样子?

生:“篱落疏疏一径深”。

师:树上的花落了,叶子没长大,还没形成树阴呢?

生:“树头花落未成阴”(学生抢着应声回答)。

师:小朋友们急忙跑过来捉蝴蝶啦!

生:“儿童急走追黄蝶”。

师:抓到没有?

生:“飞入菜花无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