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传统风俗范文
时间:2023-03-23 03:4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清明节的传统风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都会选择踏青、扫墓等,而你是这么过清明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1清明节什么时候几月几日,希望你喜欢。
2021清明节什么时候几月几日2021清明节是2021年4月4日,星期日,辛丑年(牛年)二月廿三。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牵钩、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斗鸡、射柳、插柳、蚕花会、爬桥等一系列活动。
清明节很多地方对吃也有讲究,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与其他节气不同的是,清明还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起源于古代帝王“墓祭”之礼,墓祭是贵族活动,在古代,平民百姓是没有墓的。到了秦汉时期封建等级没有那么森严,老百姓有坟地后才仿效贵族举行祭奠活动以缅怀先人,称之为家祭。到汉代以后,墓祭才逐渐形成风俗。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相传,先秦已有设坛祭墓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化为坟前祭拜。“寒食墓祭”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习俗。据《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但近代相沿,积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节无不祭扫。”鉴于此俗已久,唐玄宗就于开元二十年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墓祭于是作为国家礼俗确定下来,也清明节扫墓原因。
清明节节日起源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篇2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清明节一般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和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清明节的风俗,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
这就是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
五年级:真诚璃茉丶
篇3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春景说;秋景说
近代学者郑振铎确定“清明”为三月三:“时节是清明的时候,也就是春天的三月三日。”i其后又有周宝珠ii及戴立强iii均从不同角度撰文来支持“春景”说。近年来有学者开始质疑“春景”说的真实性。孔宪易撰文从八个不同角度来质疑“春景”iv;邹身城在其基础上,就“秋景”说提出了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v。本文将结合前人的研究以及相应的参考文献,试图从图画本身和清明节应有的风俗两个角度,为“秋景”说试作辩解。
一、选定研究版本
在具体开始阐述“秋景”说的理论论据以前,选择学界公认的真迹作为研究的对像是非常必要的。周锡指出:“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真迹为绢本……以手卷形式,精细劲炼的笔墨,再现了九百年前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清明节之繁华景象。”vi 此外徐邦达vii、日本学者铃木敬viii等都一致认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宝笈三编本是张择端的真迹。所以,下文会以宝笈三编本的内容作为研究评论的对象。
二、具体阐述
(一)清明节应有的风俗
1.清明“插柳”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说道:“清明交三月,节前两日谓之寒食……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 ix清明“插柳”十分普遍。甚至到了民国,民间还保留了清明插柳的风俗。胡朴安在其《江苏・六合县之岁时》中提及:“清明插柳于门上,男女或簪之”x但画卷中几乎没有哪一间房舍表现了这个清明节如此重要的习俗。此外,张安治曾提到:“一些清明节的风俗特征,如上坟,探亲,轿上插柳枝等。”xi 实际上,宋人是把柳枝插在门楣上,与宝笈三编本卷首轿顶装插的柳枝是不同的xii。
2.上坟不只是清明节的风俗特征
“十月朝”即农历十月初一。《东京梦华录》卷九明确记载了:“ 十月一日宰臣己下受衣着锦袄三日。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xiii从前,每逢十月初一,朝廷会赐衣,也就是江南的“烧衣节”,通过给过世的人送去寒衣,慎终追远,来表达怀念追思之意。与清明节一样,“十月朝”的时候,百姓也会去祭祀上坟。根据嘉靖《太仓州志》记载:“是日不问寒燠,富家多炽炭于堂,称为开炉。”xiv图中我们看到只有很少的人上山去扫墓,大部分的人都是去河边赶集或从事其他的一些活动。所以,扫墓、上坟不能成为判定清明节或者春季的必然条件。
3.清明节并非是三月三
学者郑振铎明确地提出“三月三”:“时节是清明的时候,也就是春天的三月三日。”xv实际上,传统阴历三月三指的是上巳节xvi,并非清明节。古代使用阴阳合历,清明节则是阳历的4月5日左右,寒食节后的一天;不同的是魏晋南北朝以后,则将上巳改为三月三,成为定制xvii。这一天人们会到水边嬉戏并且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
(二)从画卷本身来看
1.木炭
画卷一开始我们可以看到有驴子在运10篓木炭。根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也。”xviii尽管戴立强认为木炭或者煤炭是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燃料,不仅仅为冬季所需xix。但是有一点,他可能忽略了。那就是两者成本都较高,宋代百姓日常生活只会使用木材来取火。
2.纸马铺
纸马铺是专门经营冥器的店铺。《东京梦华录》记载:“纸马铺,皆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xx。画卷中虽然“王家纸马”规模较大,门面较多,但一个顾客都没有,异常地冷清。郑振铎甚至以”时间已近黄昏”作为理由xxi,勉强解释。如果张择端有心以清明节作为绘画的时令主题,他就不会选择一个人都没有的黄昏来作画。事实上,纸马铺是城镇常年可见的民间店铺,不一定与清明节或者春季有关。
3.光身
城里有多个半裸上身的小孩。中国传统是很注重养身之道的,尤其重视儿童的健康。如果是春季,就无法解释那么多半裸上身的孩童;相反,如果是秋季的话,正好可以反映其余热未退,印证中国传统的养身思想即春捂秋冻。
4.新酒
卷中有很多酒肆,其中有一家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东京梦华录》中则有这样的记述:“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旆,市人争饮。”xxii周宝珠引大量史料驳斥道,宋人卖新酒的日子特别多,不独秋天才有此物xxiii。宋代秋季要用新谷酿醪酒来庆祝丰收。虽然新酒不独秋天才有,但是以秋季为最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个才是真正的“新酒”。
三、为何命名《清明上河图》
1.政治开明
在《诗经・大雅》中就有“肆伐大商,会朝清明”xxiv,另外《后汉书?班固传》里也提到“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xxv。此处的“清明”都与“清明节”无关,而含有政治开明、人民生活安稳之意。张择端当时身为宫廷画家,也有可能借歌颂北宋政治清明、人民生活丰富多彩来博得皇帝的赏识。
2.清明坊
“清明”也有可能是一个空间概念。根据《宋会要辑稿》记载:“东京外城及郊区,共划分一百三十六个坊,第一坊为清明坊。”xxvi由此我们也可以认为《清明上河图》反映了清明坊到汴河口这一个地理区域的人文以及自然景观。
综上所述,《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不一定指的是“清明节”。它不仅仅可以表示一个时间概念,还可以表示抽象概念(如:“政治开明”)以及空间(如:“清明坊”)概念。
四、总结
《清明上河图》既然为写实风俗画,就不会太偏离“写实”这个意象。上文从两个角度,以宝笈三编本作为对象,针对“秋景”提出了一些理论依据。至于一些细节,如草帽、竹笠(据当时东京的气候,清明节似乎没有必要使用这些御暑用具)因前人提及较多,都没一一阐述。笔者相信,随着对《清明上河图》研究的不断深入,画中的情节、名物将逐渐得以解释,人们将会对这幅千年之遥的不朽写照,得以更加深刻的认识。
注释:
i郑振铎.清明上河图的研究[A].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203.
ii周宝珠写道:“我在同孔先生的商榷中曾提出宋代东京清明节有扑博之俗,并引用宋人吕原明《时杂记》记载:都城寒食大纵扑博,而博扇子者最多。由此可知, 扑博、扇子与清明节之间有着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宋代东京的习俗”(《关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扇子》)
iii戴立强说: “图中的几摊位,以虹桥上的一较为清晰,其中一个桌子上摆放着一些条形块状物,无论如何也难以与瓜类相联系”(《清明上河图所画非“秋景”辨―兼及其画名意义的探讨》)
iv孔宪易认为画卷所描述的是秋景并且率先提出了“清明坊”之说。 (《的“清明”质疑》)
v邹身城认为“清明”一词是指北宋政治开明、人民生活安稳之意,非地名,也非时令。(《的命名》)
vi周锡.历史与空间:《清明上河图》的“双胞胎”疑云[N].香港文汇报,2010-05-31.
vii徐邦达写道: “各地方的公私藏家手中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只有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一幅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的淡设色长卷,才是真迹”(《清明上河图之初步研究》)
viii铃木敬认为:“实际考察过这一图卷的人,只要不管他所的政治、社会地位的话,都会以为北京故宫本是真迹”(《中国绘画史-南宋绘画(十五)》)
ix吴自牧.梦粱录(卷2)[M].北京:中华书局,1957:11().
x胡朴安.江苏?六合县之岁时[A].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150.
xi张安治.张安治美术文集[C].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264-269.
xii许大庆,张冬梅.清明上河图研究文献汇编[M].万卷出版公司,2007:582.
xiii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9)[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156.
xiv清王昶等纂修.嘉庆直隶太仓州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xv郑振铎.清明上河图的研究[A].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203.
xvi宋吴自枚《梦梁录。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南北朝以后才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中国节》)
xvii周善兼:《中国古代风俗之传统节日简介》,2010年8月初稿
xviii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9)[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156.
xix戴立强先生说:“不论木炭或者煤炭,作为一个偌大的都市来说,燃料是一年四季当中不可缺少的,不仅仅为冬季所需”(《清明上河图所画非“秋景”辨―兼及其画名意义的探讨》)
xx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7) [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122.
xxi郑振铎.清明上河图的研究[A].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203.
xxii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9)[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154.
xxiii周宝珠认为宋代卖新酒的时间相当多,他写道: “宋人喝新酒、卖新酒的季节相当多,不要看见一个“新酒”市招就认为只有中秋节才有此物”(《清明上河图绘的是春景而非秋景》)
xxiv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2006:745-927.
xxv萧琼瑞.清明上河图画名意义的再认识[A].中国艺术文物讨论会文集书画(上)[C].北京故宫博物院编辑,1991:111-133.
xxvi萧琼瑞.清明上河图画名意义的再认识[A].中国艺术文物讨论会文集书画(上)[C].北京故宫博物院编辑,1991:111-133.
【参考文献】
[1]刘渊临.清明上河图之综合究[M].台北:艺文印书馆,1969.
[2]辽宁省博物馆.《清明上河图》研究文献汇编[M].沈阳市万卷出版公司,2007.
[3]周宝珠.清明上河图绘的是春景而非秋景[J].美术,1994(8):61-63.
[4]戴立强.清明上河图所画非“秋景”辨―兼及其画名意义的探讨[A].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一辑)[Z].北京:中华书局,2005:126-133.
[5]孔宪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J].美术,1981(2):58-60.
[6]邹身城.清明上河图的命名[J].河南大学学报,1986(4):44-45.
[7]徐邦达.清明上河图之初步研究[A].故宫博物院院刊,1958年第1期, 页35-49.
[8]铃木敬.中国绘画史-南宋绘画(十五)[J].故宫文化月刊,1990(8):37-39.
[9]高木森.落叶柳枯秋意浓――重释清明上河图的画意[J].故宫文化月刊,1984(6):125-133.
[10]萧琼瑞.清明上河图画名意义的再认识[A].中国艺术文物讨论会文集书画(上)[C].北京故宫博物院编辑,1991:111-133.
[11]张安治.《清明上河图》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269-298.
[12]郑振铎.清明上河图的研究[A].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203.
篇4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 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到了春秋时代,晋国公重耳逃亡在外,在饥寒交迫之时,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的随从,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奈只好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带母亲出来,谁知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便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禁火吃冷食。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各地的不同,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称鼠曲草),中草药书上称“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捣柔,馅以糖豆沙或白萝卜丝与春笋,制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来格外有味。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在我印象中,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在一些地方,于清明头一夜,把鸡鸭卵煎熟,染成蓝黄杂色,在卵壳上加以雕镂成画,作为冷食礼品赠送。据说吃画卵,在隋唐时盛行全国。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清明节的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
篇5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copyright xzhufu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祝福】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xzhufu.com
篇6
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篇7
有没有时间讲究清明节当日扫墓还是前后时间均可?越早越好吗?
只要在清明节期间均可,看自己方便。当然,各地都有一些当地的习俗,我们要尊重这些习俗。还有,对于某些习俗来说,给去世一年内的亲人扫墓和给已经去世超过一年以亲人扫墓,时间上也有些差异。提醒朋友们要遵守当地的相关习俗去做。
扫墓当日出发的具体时间越早越好吗?
清明节上坟扫墓应该在早上5-7点(卯时)为最佳,不过现在的人都懒得起大早,好不容易放假休息了,都想赖床。万年历小编建议,最好在下午3点前完成清明上坟扫墓,如若再晚,阳气渐渐退去,若是时运低的人,很容易会招惹阴灵缠身或骚扰。
清明节祭扫的具体日期如何确定
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扫墓注意事项一、孕妇避免扫墓: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二、不可在墓地照相:大家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三、忌穿大红大紫:清明节是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
四、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五、身体不佳,时运不济者避免扫墓: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或者最近运气不佳,诸事不顺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说的难听点就是邪灵上身,因为阴晦之物最喜气运低迷的人,这种人缺乏人气,容易侵犯。
六、坟头长草必需修整: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须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七、发不遮额忌买鞋:事实上,清明节也算是鬼节,当然在发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头发不能遮住额头,额头是人身体的神灯所在,是不可盖住的。同时鞋子也不要在当天购买,因为鞋同邪,有点常识的朋友大多不会在这天购买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八、忌嬉骂,非议先人:扫墓完毕后,有人带着孩子去的,可能刚开始还算肃穆,一结束就开始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了。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坟地毕竟是阴灵沉睡之所,嬉笑怒骂会滋扰阴灵,是大不敬,可能会招致报复,非议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过他人的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即是亵渎的行为,届时麻烦上身就怪不得谁了。
九、清明节扫墓时间:扫墓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即上午9时后到下午时前最好,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动,因为此时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或身体弱的人,在阴气重的傍晚祭祀,可能会影响运势。在清明节前后五天,和清明节当天都可以,但寒食节这天不能扫墓,寒食节即清明节的头一天。
扫墓的由来清明节一个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主要项目是扫墓。清明节的起源,有传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被大众纷纷仿效,在这天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篇8
㈠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㈡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㈢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㈣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9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很多民族,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清明节插柳习俗,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清明节插柳习俗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清明节插柳是为了纪念谁说法一:纪念神农氏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说法二:纪念介子推
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扫墓:清明节扫墓习俗由来已久,每年清明人们都要为先人之墓清理杂草,增添松土,让墓地变得整洁,同时祈祷祖先能够保佑子孙后代富贵吉祥。
踏青:清明节时逢春天,天气明朗,最是适合外出旅游的日子,所以每年春回大地,人们就会在清明这天外出郊游,感受春天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
植树:我国的植树节虽然是每年的3月12日,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植树节的时间是定在清明节时候的,所以清明节也是非常适合植树的时间段,种植树木是我们绿化环境的重要活动,希望全民都能参与进来。
荡秋千:这是古代时候最流行的清明节习俗,放至今日也非常受欢迎。荡秋千能够增进人们的健康,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勇敢精神。
放风筝:每逢清明,各个地方的老老少少都会去到宽阔有风的地方放风筝,这不仅是一种游乐方式,更是一种除病消灾的办法,也就是把风筝放飞之后,剪断牵线,让风筝随风而去,也就代表着疾病随风一起飞走。
蹴鞠:也就是一种皮球的活动,这是古时候人们清明节最爱的一项运动,相当于现在的足球。
南北方的清明节习俗差异主要表现在饮食习惯上,下面一起去看南北方食俗吧。
北方: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喜吃子推馍、子福、蒿子粑粑、枣糕、面花、清明果、大葱和蛋饼等。
篇10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习俗。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
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