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高考学子范文

时间:2023-04-06 12:0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祝高考学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祝高考学子

篇1

1、缘相遇,情相知,心相惜。我永远的好朋友,你一定是最棒的,高考你定会赢!

2、十年寒窗苦读日,只盼金榜题名时,祝你高考拿高分,鲤鱼跳龙门!加油!

3、现在考生们即将步入考场,挑战自己,挑战人生了!

4、既然选择了要走的路,就坚持下去,相信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篇2

2、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赢得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真心地祝贺你,金榜题名!

3、好兄弟! 今年的高考属于你!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祝你在高考中旗开得胜!一鸣惊人!金榜题名!

4、六月一过紫气来,清华北大为你开。高考只是过过场,朋友才气岂寻常。十年寒窗磨一剑,划破苍穹万人羡。亲友恩师齐祝愿,金榜提名做状元!

5、月寒更觉日暖,分别更恋相聚,在这毕业之时,祝愿你--万事如意,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和欢笑快乐地跳吧,世界属于我们!

6、皇城庙的老道说你明眸皓齿沉鱼落雁聪明伶俐学富五车。为了你的伟大梦想能够早日实现我必闻鸡起舞日理万机面北而拜歌经颂佛――哈利路亚。祝:金榜题名。

7、一举夺冠列前茅,金榜题名天下晓。山沟飞出金凤凰,全村欢笑锣鼓敲。高考斟酌志愿报,清华北大学府要。祝你实现理想梦,建设祖国逞英豪。祝前途辉煌!

8、为方便大家及时获取20xx年高考试题、成绩、分数线信息,本站为广大考生整理了《全国20xx年高考试题答案、成绩、分数线专题》考生可直接点击进入以下专题进行信息查询。

篇3

2.挥一挥手,送你先走,我的潇洒微笑,但愿你永远记住。高考如期而至,希望你我高中,相约在理想的学校里再见!

3.有一个学校,有一个班级,有一个团体;后来,有一场考试,就这样散了。那一年,我们觉得世界很小;如今;各奔东西后才知,也许一别就是一世。又是一年高考日,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还好吗?

4.十年寒窗备高考,务必临门来一脚。衣食住行都正好,心平气和不浮躁。考前莫要吃太饱,绝对不喝凉饮料。正常发挥不潦草,金榜提名少不了。祝君金榜提名!

5.登科及第跃龙门,慎重选择再动身,专业前程关系大,把握专业学校查,多得几分把握高,专业选择如踟蹰,把握学校来操度,定了学校选专业,靠前专业优势大。

6.十年寒窗,开出芬芳;十年磨剑,努力未变;十年坚守,成功守候。十年的风雨兼程奋力追逐,让梦想现实的时刻。祝高考顺利,金榜题名。

7.明天就要高考,出门还得趁早。付出就有回报,赶紧睡个好觉。毕竟熬过十年,参加就可骄傲。别想分数高低,放松最为重要

8.努力+拼搏+耐力+自信+冷静=高考高分,高考前夕,弹药已足,就看你最后的枪法,心态决定成败,祝你心情愉快,高考取得喜人的成绩!

9.金榜题名笑颜开,多年梦想得实现。父母双亲忙接待,亲朋好友祝贺来。仔细斟酌报志愿,兴趣专业为首要。愿你进得学府再努力,学成归来报社会。祝前程似锦!

10.“高考顺利”这可是一道神秘的符哦,要藏起来不要被别人看到哦,收到的人一定会高考顺利的,不信你努努力好好再念下书,一定会考到理想的学府的,记得谢谢我哦!

11.放下包袱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好好复习,祝你取得好成绩!

12.高考三字经:进考场,入佳境,先简单,后艰深。考题易,莫大意,我觉易,人觉易。考题难,莫心烦,我觉难,人觉难。出考场,不议题,待明日,再搏击。

13.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14.人生终有许多选择。每一步都要慎重。但是一次选择不能决定一切。不要犹豫,作出选择就不要后悔。只要我们能不屈不挠地奋斗,胜利就在前方。

15.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16.一个人越是有为自己的成功而奋斗的责任感,越是以依靠自己而感到自豪,它的行动就越积极。把不愿意转化为愿意,是人生的一大胜利,把被动转变为主动,是人生的一大策略。

17.忆往昔三年,朝九晚五,埋头在书本之间,奋斗在高考一线;而今,怀揣梦想,坚定信念,成功就在不远前。祝你能够金榜题名,考试高中!

18.月日天,是金色的日子,是成功的开始,因为我问心无愧,胸有成竹;坚信天道酬勤——有付出,必有收获。

篇4

关键词:高中 物理 自主学习 策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关键因素在于自我意识。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会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得出结论,搭建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的知识构架,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探索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及精神。学生所谓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的方面有:第一,学生能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第二,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控自我学习的过程;第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我评价及思考最终的学习成果。从而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

(一)以实验为基础,贴近生活,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好奇心

高中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是以大自然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为研究的核心,然而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和认识物体规律的同时,主要是以观测实验为基础,通过假设、分析及证明,最终得到实验的结果,加以总结。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物理知识基本理论。这种教学的模式,恰恰符合高中生好动的性格及好奇的心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启发他们的大脑,逐渐对学生进行指引,让学生体会到新的物理现象和自己所掌握的物理知识之间产生了差异,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去研究,这便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原因。更可况物理学,不同与其他学科,在实际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物理现象,所以物理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这更是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兴趣的重大因素,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强大的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高中生本身觉悟性比较高

随着学生的成长,自我思想也逐渐趋于成熟,自我学习意识也有所改变,因此把高中生与初中生进行比较,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在:第一,从认识事物发展规律上看,高中生的水平明显高于初中生,自我意识也强于初中生,并且高中生在塑造自我个性方面也逐渐趋于成熟。第二,在对物理现象观察过程中,高中生的分析能力及观察能力明显提高,高中生能够自主的制定学习规划,全身投入实验的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并且能够达到自我监督、自我把控的水平。第三,在思维方面,高中生有非常强的空间及逻辑思维能力,有辩证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第四,在实际学习方面,高中生已经摆脱了教师这个拐杖,能够自行设立研究的课题,自己猜想实验结果,自己想法设法解决困难,从而证明自己的猜想,得出结论。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及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并加强学生自主建立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主要策略

(一)充分利用物理教材加强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该以实验演练为基础,最大限度的运动多媒体软件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对物理教材完全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在有足够时间对物理教材中的内容充分研究、自主思索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集思广益,最终实现学生自主找到解决问题关键,认识其中规律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自己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及思路。

(二)指导学生自主实验,增强学生物理自主学习的能力

物理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对物理学的学习是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要想探究及证明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基本的措施就是通过实验,因而通过对实验的仔细观察,是充分的理解及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学习能力,根本途径在于具有夯实的物理实验技能、很强的实验观测能力及坚强的毅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的思维

通常情况下,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自由学习,不是说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与教师毫无关系。不管学生思想再怎么成熟,都应该建立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学习。首先教师应该把教材所讲的内容进行梳理,与此同时,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再结合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其次教师依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准确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找准最佳时机,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教师要特别注意,在总结时,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逐渐培养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的思维。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动力。

(四)注重课后练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时,只利用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加强练习,若练习的题目只单纯布置书本上的题目,不但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而且严重的限制了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扼杀了学生自我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应该在以课本为基础的条件下,进行知识的扩展及延伸,把封闭性的练习题变换成探究性、开放性的题目。除此之外,在课后练习中,还可以加入实验操作或实验调查报告等元素,丰富课后练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及兴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及理解学生,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学习的传授方式,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建立物理知识的架构。同时学生也应该改变自我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自主思考,提高自己创新思维能力,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宏彬.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探索[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2,30(5):15-16.

篇5

关键词:自学考试;高校自考助学;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265-02

一、背景的提出

有关质量的讨论永远是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自1981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正式在中国建立以来,自学考试就以其广泛的适应性、对象的开放性、投资少效益高等特点,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也因此得到迅猛的发展,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那些无法通过国家考试而进入大学受到全日制教育的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自学考试是一种以国家考试为主导、以个人自学为基础、辅之以社会助学的教育形式。高校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教育资源和优势,让其成为学生报考自考助学班的第一选择。在今天的社会助学力量中,高校已经成了助学的主体、助学的主阵地,其在内部进行自我管理和保障的质量决定着整个自考助学的质量,因此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决定着整个自考的社会声誉和发展前途,高校必须加以重视。

二、高校自考助学问题的凸显

随着自考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自考助学质量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助学招生相对混乱。招生是高校自考助学的第一个环节。招生对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考规模的大小和自考创收的高低。正因为如此,为了能从竞争激烈的生源市场招到学生,很多学校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有的学校为了能让自己更具有吸引力,在招生宣传上大做文章,如片面夸大办学条件,有意模糊计划内全日制普通高校与自考助学的概念,夸大考试通过率以及就业前景等。有些高校为了提高招生率,聘请社会招生人员,承诺给予其较大的招生提成或回扣,以此来诱惑招生人员为了达到目的而向考生承诺一些不实条件。提成、回扣等商业手段的引入,使得自考招生弥漫着浓烈的商业气息,造成了高校自考招生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学校自考助学的正常开展,而这一切所引起的后果无非是要自考生来负担。这种不把助学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学和管理上,而是放在如何才能招到更多考生的高校自考助学,本身就违背了高校自考助学的根本目的,那么高校自考助学的质量又如何得以保障呢?

二是“以考统教”的问题凸显,即以国家考试的权威性作为教育质量的唯一保证。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形式,自学考试是由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三个要素构成的。而国家考试的绝对权威性,是使得自考得以合法存在的条件,脱离了国家考试的形式,自考仿佛脱离了一种与生俱来的保障,其认可度和含金量将不复存在,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绝对捍卫了以考统教的绝对权威性。因此国家考试是自学考试教育存在的前提,是自学考试教育的主导,国家考试机构制定的专业考试计划、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和指定的自学教材及参考资料是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的标准。而当今社会许多高校助学机构则以国家考试为标准、为根本目的,培养的是考生应对考试的能力,而非全面发展的能力,这不但不能充分满足自考生的教育需求,最终反而影响了自学考试的质量。

三是专业设置比较陈旧。据调查,在当前的高校自考助学中,大部分专业的设置并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是根据自考学生的能力水平来开设专业,这样开设专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利于自考生通过考试以提高毕业率。而开设的专业大部分也是文史类,这种专业的实践性不强,动手操作能力要求不高,有些仅凭单纯的死记硬背就能轻松通过国家考试,在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毕业时学到的不是专业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提高,而是一堆陈旧的知识,他们拿到的仅是一张毕业证书而已。而到毕业时,自考生毫无优势而言,到处找工作受挫的现象就更加明显了,因此,对于自考生而言,毕业即失业的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四是考风考纪明显滑坡,诚信危机一度凸显。近年来,自考的考风考纪面临日渐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参加短线自学考试的考生身上。在国家考试中带小抄、互相偷看和对答案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舞弊手段,这种考试时纸条神出鬼没,考生交头接耳,考试完后纸条满天飞的现象,已经成为自学考试现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而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远程考试作弊的手段也在逐步兴起。在这种“考考考国家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现象影响下的学生绞尽脑汁把心思放在如何通过考试上,而不是自我的完善和提高上,怎么能让自己在毕业时获得优势呢?二是由于考试时监考老师监管不力,在考试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学生胡作非为,这种纵容包庇考生的做法不但严重破败坏了考风考纪,也严重损害了自学考试的权威性、公正性。三是高校助学机构为了提高通过率,美其名曰考前划重点,实则为考前泄题,这种间接的舞弊形式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自考的出路究竟在哪?

三、高校自考助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部构建

1.端正助学目的,坚持健康发展。要提高自考助学质量,首先必须改变自考助学过程的功利主义倾向的思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偏离了这个助学目标,自考助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高校要真正把助学的目的和动机摆正,在实践中做到真正为学生服务,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高校要把培养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的宗旨和目的,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只有端正自考助学的目的,自考助学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

2.改变助学观念,明确助学任务。许多高校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定位为一种考试形式,只在乎如何帮助学生通过考试,因此并不注重其教育过程。高校作为填补自学考试所欠缺的育人过程的主力军,其应意识到自考助学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助考,并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如何考试过关,帮助学生尽快地拿到毕业证,而是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能力。自考助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学生的学习底子一般比较薄弱,在成绩上不占优势,内心也更为敏感,因此它不能单一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自考生的特点,要积极探索符合他们特点的助学模式。帮助树立自信心是高校助学的第一个关键,高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提高自我。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以知识,还应教授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和新兴行业人才等多方面的教育需求。

3.要重视学习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建设。高校自考生由于层次低,以及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偏见,因此相对于全日制学生来说,他们一般都比较自卑,比较敏感,他们渴望大学生活,但却很难融入到大学的氛围中来。在学习环境的硬件方面,他们的学习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许多学校在招生时允诺学生学校的教育资源共享,可自考生一到学校,他们就发现学校的图书馆不准进,学校的好公寓不能用,学校的一些多媒体教室不能上课,等等,这种教学条件相对简陋、配套设施相对欠缺的现实,使得他们感到严重地被边缘化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很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在学习环境的软件方面,最明显的是自考生的优秀教师资源的缺乏。自考生一般很少由优秀教师来任课,许多优秀任课教师由于课时费低、讲课吃力也不愿来授课。由于自考队伍的学习基础和综合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对他们的管理相对正规本科生而言难度更大,如果没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职的管理队伍,那么要教会这群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助考高校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硬件环境和和相应的软件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土壤和校园氛围。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高等教育中一种特殊的形式而存在,由于其日益突出的问题得不到改善而受到社会广泛的非议和责难。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不会因此退出历史的舞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这意味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形式而存在和发展。因此作为助学考试主力军的高校要不断自我提高和完善自考助学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自学考试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秋丽.当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人教育,2010,(4).

[2]盛文哲.社会助学与高教自学考试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J].教育与考试,2010,(3).

[3]杨小东,李颖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3).

[4]王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2011,(4).

篇6

关键词: 自主考试 教学改革 评价体系 一试多卷

1.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是中国高等教育急剧改革、快速发展的世纪。[1]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各高校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突出的创新才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主要表现在:①考试功能存在异化现象。由于长期传统考试的不良导向作用,本应“服务”于教学的考试评价机制变为“主宰”教学的魔棒,使学生失去了宽松和谐的发展氛围,背离了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②考试的内容受“知识本位”化的影响,只注重知识本身的检测,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限制了学生理解、思维、运用的空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欲望,致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③考试的形式呆板单一。只重结果,忽视过程,方法机械,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身状况和个性特征。④考试对象处于被动状态。目前的考试不能唤醒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自主意识,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全面推进能力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展示,使其能做到终身学习,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2]

为了解决“考试”这一问题,项目组依托省教育厅教研项目,于2009年7月起进行了自主考试的探索,探索目的旨在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机制,形成课程合理评价体系。

2.自主考试改革探索

2.1确立改革理念及目标。

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突出的创新才能和完美的创新人格。自主考试顺应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考试的弊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项目组以自主考试为载体,确立了初步改革目标:通过考试,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通过考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喜欢自主考试,在考试中充分展示自我;使考试变为一次次的成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满自信地前行;通过考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

2.2建立课程学习目标,构建课程整体评价体系。

目标是人生的清醒剂。项目组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课程发展的需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不同课程的具体特点,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建立了课程培养目标。另外,还跨越课程界限,确立了各课程都要实现的一般性发展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扩充和整合知识;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和创造;形成顽强的意志品格,具备努力进取的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

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在课程学习的各阶段为学生做出具体明确的定位。为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持久,为将课程整体评价目标化、系列化,项目组在实践中实行了全过程评价,全过程评价得分由课程期末考试分、课程平时考查分和课程特长分三项构成。课程期末考试分是指学生期末考试的得分,其权重为0.5,课程平时考查分是指完整课程学习各阶段及各项能力的考查平均分,其权重为0.3;课程特长分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从课程考查项目中选定自己发展最突出的一个项目的得分,也可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和课程具体特点自行增加特长申请考查,特长考查分权重为0.2。学期末,学生的三项分数之和,即为学生的课程最终学习成绩。教师以此成绩填入学生课程成绩单。这种评价方式,变过去的一把尺子为多把尺子,一次测量为多次测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考试评价的单一性、片面性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命制多元化试题,建立课程考试考查试题库。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应是多维的,内容也应是多方面的,因此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考查也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整体评价。为此,项目组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实验对象,命制了多元化的阶段性、专项性考查题和终结性的综合题,并建立了自主考试试题库。

试题的命制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和心理素质,注重对学生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命题方式灵活多样。考试考查的试题有些是教师出的,有些是学生个人出的,有些是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也有的是网上搜索而来的。试题的广泛来源,可保证试题内容的新颖与广泛。以改变过去那种考题是宝,密不可泄的神秘而庄重的气氛。

2.4考试采用一试多卷。

一试多卷意在落实面向每个学生,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3]由于每个学生在各方面具有差异性,为让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项目组在认真分析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基础上,在学期末命出难易相当的多套试题,且每套试题中的重要题目侧重点不同,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套题目参加测试。如感觉成绩不能反映自己的真实水平,还可以另选,进行二次测试。这种一试多卷考试使每个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真实学习水平,获得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功体验,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指明方向。一试多卷变单一性考试为多角度多层面考试,有效地解决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问题。

2.5考试考查采用集中与个别相结合。

根据学期课程考查计划一般集中进行考查。任课老师与学生一起于学期开始时制订出本课程的考查计划。学生若对在集中考查中的成绩不满意,就可申请个别考查,个别考查作为集中考查的补充。

2.6考试考查课内外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为切实做到以考试改革为切入点改革课堂教学,项目组把课程考查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办公自动化》课程中的文档的制作、表格的制作、网页的制作、上网的能力等,C++课程中的思维分析等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在考查成绩表上记分。这种随堂记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检查出了学生平常学习的真实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上好了每一节课,做好了每一次实验,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很多大学生喜欢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为满足学生的这一实际需要,项目组把不少考查项目与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如在课外时间组织制作歌曲FLASH,编写电子报,写一份调查报告,等等。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及时在考查成绩表上记分,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接受考查,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

2.7实行“只鼓励,不批评”的激励原则。

激励是前进道路上的加速器。不论学生在考试考查中取得怎样的成绩,教师都应恰当地进行鼓励,告诉他们即使这门课程学得不好,也不代表所有课程都学不好,这样可使学生鼓起信心,学好后续课程。对学生的评价遵循三个原则:公开表扬,私下指正;个体参照反馈,多作纵向发展评价;只鼓励,不批评。

2.8命制多元化试题,建立课程考试考查试题库。

长期以来,高校计算教师教学工作量通常只按课时计算,导致很多教师把完成课程授课任务为目标,考试一张试卷万事大吉。开展自主考试实验后,教师对课程教学和考试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之前增加较多,项目组认为应该相应调整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不能仅以上课课时作为计算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全力投入到改革中去。

3.自主考试改革总结

3.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考试方法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把考试看得无比神圣,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自主考试改革使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掌握尺于的测量者”,而是推动学生发展和提高的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传统的“被动的被测试者”,而是考试的主体,是考试的主人[4]。

3.2充分发挥考试的多元功能,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自主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了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广大学生不但在课堂上注意学习课程,而且在课余时间也自觉地发展和提高自己。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4.结语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项目组深刻体会到:自主考试是全面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因素。考试方法的改革是促进教学,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实行自主考试是一种新的尝试,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课题组权能有限,只是在考察课程中实践自主考试,能否在所有课程中都推广这种考试方法,能否更多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学生自主考试[5],本专科学生是否都一样适合采用自主考试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铭,丁雨辰,于雷,庄严,黄陈蓉.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VOL5,(2).

[2]黎敏.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分析及德行教育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09,(7).

[3]邱葆珍.自主考试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J].中国成人教,.2009,(22).

[4]胡启亮.高职教育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8,(2).

篇7

关键词: 高考 美术生 自主学习 个性化

近几年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地搞课改,我校也不例外,紧紧围绕“教学合一,全面解放学习力”的理念,突破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运用“积分机制、帽子公司、去海边度假村捡贝壳、省城‘211’高校寻访游”等奖励措施来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对外交流中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扩大影响,全校一盘棋,所有教职工,不分男女老少,一齐上阵。各门学科在教科室、教务处的统筹下,安排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一个也不例外。美术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具体思考如下。

一、美术生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考美术在艺考热一波一波的冲击下,趋向基本稳定。在辅导上没有一个稳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教材。辅导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只是传帮带的关系,每一个辅导老师的习惯不同,所带出来的学生习惯也千差万别。评估考核就是年底的省统一考试,评估考核的形式相对单一。社会、家长、学生评判的标准就是省统考的过关率,至于学生作品本身究竟有多高的水平,有多少价值?则少有人关心。由此可见,在众多的考生中,很多人疲于应对考试,因而忽视了个性发展,脱离了艺术培养的初衷,背离了艺术发展的方向。事实上,美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发展个性前,必须先完成规范化的程式。无论这种形式是否正确适合,都必须经历。在每年的辅导中,最让人心痛的这些富有朝气,想象力还算丰富的学生,经过这一折腾,该想的都不敢想了;先前并不十分美丽的想象翅膀,从此就显得暗淡了许多。再加上美术生的综合知识、文化素养和文化生相比相对薄弱,学起来就会更困难。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辅导的这些学生,原本对绘画并不是人人都感兴趣,而是为了能升学才来的。在短短的几个月高强度的训练下,学生更是苦不堪言。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因为信心足了,这样学生才会有勇气继续学下去。接着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观察研究,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最后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消除心理上障碍。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自己有兴趣了,自主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美术生自主性学习模式分析

高考美术生的学习必须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绘画基础性学习这两部分完美结合,两者兼顾,缺一不可。就学生的绘画学习来讲,老师在辅导时介绍的方法,只是最普遍的方法,不是绝对的。这就要求学生在绘画实践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素描、色彩的绘画技法的把握切实了解。绘画方法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会观察比较。要想学好绘画,就必须先学会观察物体。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并要求学生能说出观察的感受(即正方体在不同角度的透视,看到的面的大小、多少、质地、软硬、粗细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让学生慢慢地找回信心。在教学比较物体时,我带了三组物体(第一组:各种陶罐花瓶;第二组:各种形状的玻璃杯;第三组:四五个苹果),这样便于学生观察研究各个物体的大小、比例、透视和动态等。接下来就是让学生感受物体的内在之美。在教学生感受物体美时,我这样安排:先让学生观察物体,把过去学生画错作业和实物进行比较,看看是否美观,符合不符合要求?学生尽管不会画,但是会看,一眼就能指出画中的不足。这时我再鼓励学生自己努力画准各个物体的比例透视,然后再出示已经画好的符合要求的作业。这也是学习绘画的核心,离开了观察比较,绘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先学会观察比较才能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才有办法将绘画进行到底。

其次,绘画表现。再现事物的形式繁多,通常会运用点、线、面、光、色等元素来表现。无论哪一种形式,都不是一蹴而就,都需要很长时间来练习。若能体现事物的本来面貌、形状、结构、空间就很了不起了,对于初学绘画的学生来说,要处理好形体比例、透视,用笔的轻重、虚实,就更难了。生活中艺术家为了表现的需要,往往糅合多种表现形式,综合运用各种手法,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来充分表现事物的存在形态,最终形成自己个人的独特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个性。而学生要达到如此境界,除了下苦工夫,还要有很强的自主性。针对上述情况,我做了如下尝试。

三、努力奠定扎实的基础,掌握自主性学习的策略

1.引进“五粮课”的神韵,为个性发展提供广阔平台。

所谓“五粮课”就是我校强势打造的一种授课形式――六个小组,四环节,双主体。它把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小组成员相对而坐,便于讨论合作;四环节是学、讲、议、练;双主体,老师是服务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要富含五种元素,即三声(掌声、笑声、惊讶声);三率(抬头率、点头率、举手率);三度(难度、梯度、进度);三量(知识量、思维量、活动量);三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下有情)。我校上上下下都在围绕“五粮课”这种课型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作为学校的一部分,我们画室也义不容辞,担当重要角色。在画室实施“五粮课”能行吗?带着这个问题,我做了这样的尝试:无论成功与否,先把“五粮课”的外形搬来,把画室学员分成五个小组,由小组内专业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任小组长,适时巡查本小组同学的绘画状况,讨论学习在绘画过程中的感受,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监督、提醒、帮助,组长不仅自己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要留出时间帮助其他同学,促进本组整体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各个小组还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小组的目标得以顺利达成,如出现作业不及时完成,上课迟到,缺席早退等问题,自己选择处罚方法,可以是献爱心(即赠送给本小组其他成员一个水果,或者别的什么),也可以“奖励”自己(生吃苦瓜一根或者现喝三个生鸡蛋)。有了这个约定各小组成员的执行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2.点燃竞争意识,树立竞争坐标,使个性在竞争中和谐发展。

做出与小组约定相违背的行为的学生,或者选择献爱心,或者“奖励”自己,这本身就是一个潜在的竞争源,因为所有的小组成员都不愿自己来献这种爱心或者得到什么“奖励”。同时高考的考场也不会因为你的成败而影响落幕。

当然,在小组竞争中表现优秀的,我为他们献上我自己的得意之作――水墨山水、花鸟等作为奖励。对于特别优秀的我会按照他的要求,为他量身定制山水画一幅,且装裱好。学生听得这个消息人人热血沸腾。因为得到老师的作品,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荣耀。学生自己也信心百倍,最后留给自己的是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学生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会不时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有时一个小小的成功可以让他兴奋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有的学生会不骄不躁,更进一步;有的也会为暂时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不思进取。针对这种情况,我帮他们树立竞争坐标,即静态理想和动态理想。所谓静态理想就是这几天绘画水平要求达到同学甲的现阶段水平(这里指画的比自己好的),并与其结为好友,互相帮助,努力尽快达到目标。所谓动态理想,就是当你在追赶同学甲的时候,同学甲并不是在坐着等你,他也在奋力追赶更好的同学。在这场游戏中你是逐渐缩短和同伴的差距还是逐渐拉大跟同伴的差距呢?自己在与同伴追赶的目标又是怎样呢?克服了哪些困难,哪些还要继续努力?在自己的心里建立起一个适合自己的评价标准,以便不断地激励自己,也有利于提高各方面的素养。

3.提炼生活艺术,让个性来放大生活中的真善美。

再高明的艺术,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形。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如生机盎然的校园中,各种树木花草,形态各异的动物。若教师能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美,通过自己的眼睛把身边的这些美放大,形成个性品质,并不时地向学生传递生活中的这些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会不断吸取生活中的艺术美,在接受你传递美时,也就逐渐认识到美的存在。久而久之,当学生自己能从生活中掘到第一桶金,即自己能从写生中发现实实在在的美,且不断地把自己发现的美通过大脑刺激反应,并不断强化,最终定格形成自己的个性,甚至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画室里,我们通常在一个角落摆上一组静物,并在旁边放上一幅和静物差不多的画,引导学生边画边观察,边对照边比较,直到把画画好,以此来提高学生从身边发现美的能力,并逐步形成习惯。

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02-03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牢牢把握“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服务型、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为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高校学生资助育人现存的突出问题

1.制度育人层面的缺失。在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很多高校多依据学生在生源地民政部门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同时为了尽快完成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所以在大一新生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各班级和学院就必须上报贫困生名单,这就造成了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会产生情况了解不全面,为了评定而评定。还有的班级评定会成了声泪俱下的哭诉会,部分学生形容自己的家事极其夸张,使广大同学感受不到资助制度的“暖心”。

2.获助学生感恩意识淡薄。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里,家庭经济学生在面对着繁重学业、生活压力和就业竞争压力,在获取国家、社会及他的资助与关心下,应该要有感恩意识。而目前家庭经济困难这一群体的学生感恩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国家、社会对自己帮助缺乏感恩。总认为国家、社会给予的帮助是理所当然,对他人的帮助不思回报,甚至不愿提起,对国家的助学贷款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按时偿还。二是对教师的教诲缺乏感恩。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师长们对自己的辛勤付出视而不见,对教师缺乏最起码的尊重。三是对父母的养育缺乏感恩的心。有的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不但不抱感激之情,还对自己的出身环境不满,将自己家庭经济的拮据归由于自己的父母没本事。有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攀比心较强,高消费,买名牌衣服、手机、电脑及其他不必要的开支,在大学期间荒废学业,不求上进。以上种种淡薄的感恩意识已经成为各高校德育工作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3.贫困学生诚信缺乏。高校大学贫困生诚信的缺失的主要体现在助学贷款的偿还上,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大概有校园地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无论是那种助学贷款都是信用贷款,在校学生无需担保或抵押,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期还款。目前高校有一部分大学生贷款不守信用,缺乏偿还意识,特别是在毕业后,工作流动性比较大,部分学生由于工作岗位调整以后,离开原来的工作城市后,不主动和银行、学校联系,从而使银行损失巨大。为此,高校应以国家助学贷款为载体,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自信自强的品质。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缺乏科学性。首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依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以学生在校期间月平均消费和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来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档次的做法缺乏科学性。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区域间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也有差异,所以在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也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存在贫困生困难程度的差异。其次,贫困生评定程序缺乏公平性,而且评定操作性不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中家庭情况一般都是靠学生自我陈述,班级学生共同投票,进而导致班级拉票的现象严重;而且,贫困生证明材料由当地民政部门提供,有些民政部门工作的不负责任现象,加之学校每年按照40左右的比例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量大、时间紧等,导致学校无法核实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第三,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不足,提供虚假评审证明材料。一部分非贫困学生在填写家庭经济情况时弄虚作假,凭借关系,开据虚假贫困生证明,从而达到获取资助的目的。而真正家庭困难的学生,因为无能力开具当地相关的贫困生证明,而丧失了减免学费或获取资助的机会。操作层面的空间为学生不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而认定了贫困生资格,后续就会有助学金等补助金额,也会使其他同学产生心理的不平衡。

2.资助体系分散。资助工作过于分散,缺乏统一管理。按国家政策规定,各高校应设置独立的学生资助部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全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但部分高校没有设置独立的学生资助部门或者对资助工作仍缺乏有效管理缺乏优化组合,资助政策交叉重叠。目前资助体系中各项资助政策虽然都指向经济困难学生,但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统一规划,使其在整个体系中应占的份额、应发挥的作用和应处的位置模糊不清,不同资助政策经常孤立地执行,这使现行政策交叉重叠和学生重复受助现象非常突出,资助不足或遗漏现象同时并存,致使资助的育人整合作用没有发挥到最大。

3.高校对贫困生助困教育针对性不强。高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工程中更注重以经济资助工作为主,而对贫困生的精神资助的关注比较少。在资助过程中,高校资助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大部分按部就班,每年都是按照国家的资助政策和高校的相关评定组织开展年度评定工作,下发通知,由班级所谓的民主评议推荐,报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最终报送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通过这一流程把学生资助作为一项普通的学生工作去完成,而对于学生的精神资助关注较少。平时在开展的感恩教育中,因为场地、经费等原因,开展的活动多以大会、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内容的针对性、新颖性缺乏。

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身因素。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除了社会、家庭、高校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的原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身主观因素影响和制约着贫困学生的心理发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每年占全校总人数的40左右,有的少数民族高校地区的比例更高,这么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在校生,由于来自贫穷地区,家庭条件不好,他们在普通的同学和老师的眼里存在自卑、自尊心不强的现象,他们不能摆脱目前家庭经济窘迫的现状,不能对自身进行客观的评价,反而把国家或社会资助给予的帮助看为是一种施舍。因此,他们不想与他人沟通,内心通常是敏感、脆弱的,面对巨大的学习、生活以及毕业就业压力时感到无能为力。

三、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思考

1.树立全新理念,提升学生资助育人水平。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内容,以“提升能力、意识、素养”为核心任务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的新思路。学生资助工作突出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扶贫与励志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以及诚实守信、积极上进的道德情操,寓教于助。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奋发进取意识、自立自强意识、诚实守信意识、勤俭节约意识、感恩奉献意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规范管理,推进学生资助管理育人。各高校必须根据国家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己本校的实际,建立和完善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以确保困难学生困难程度认定的相对准确性。要于每学年初开展每年一度的认定工作,之后才开展各类资助项目的申请与评审工作。对不同系统在学校不同部门设立的奖、助学金,归口到一个部门(如学生助学管理中心或学生工作处)按统一的规定和程序进行申请和评审,这样既可避免资助工作的互相扯皮,又可避免学生重复申请和获助以及出现困难程度与资助额度不一致的现象。同时,开发和建立操作性强的学生助学管理系统,此系统应包括网上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各项资助项目的申请、审核、审批、修改、数据统计和查询等功能,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获助条件对网上申请进行限制,从技术层面上避免学生重复申请和获助,从而使助学工作更加准确、快捷、高效。

针对一年级新生对比其他年级的学生没有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受助机会比较低的情况,各高校可在新生中设立新生奖学金,给予高考成绩优秀的新生奖励,奖励金额可与学校的奖学金持平,亦可高于学校的奖学金;在助学金等级设立中,可向新生倾斜,同时在设立社会助学金时,可与捐赠方协商,设立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助学金,以弥补国家资助政策覆盖面的不足。

3.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感恩自强观念。由于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原属于“发放式”性质,资金少、获资助难度大,因而获助学生基本上是由教师指定的、认为是学业成绩最好或家庭经济最困难的学生,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资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主动申请资助的积极性,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以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因而在目前资助资金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学校要从物质上、思想上和心理上全方位地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建立对自我潜能的积极肯定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性,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根据学校的资助政策,结合自己的困难程度、学业成绩和个人特点来自主选择符合自己的帮困助学措施,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促进自身全面健康的发展。

4.多措并举,主题突出,培育学生资助文化。贫困大学生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支持,更希望得到精神、心灵上的帮助。高校应以培育资助文化为抓手,以感恩、诚信、励志、社会责任感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学习、生活、心理、人际交往等扶助工作,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他助到自助的重要转变。

高校在培育学生资助文化、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要体现出资助育人文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整合校内资源,实现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纲要中,要融入大学生资助文化培育内容,比如校内文化宣传部门、学生资助工作管理部门要统筹校内外文化资源,加强对学生资助文化培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二是通过设立创业型勤工助学实践活动,打造特色助学文化。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勤工助学活动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可以树立劳动观念,培养职业能力。在开展勤工助学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本校特色的资助文化特质,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实现家庭困难学生的自立和自强。三是结合学生自身需求,开展学生资助文化活动。在开展大学生资助工作活动中,要结合家庭困难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以受助对象为主体、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资助文化活动。比如通过举办“校园自强之星”和“勤工助学服务之星”评选以及“助学政策主题征文”等活动,提升在校受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真正实现大学生资助工作文化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黄少玲.论“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25-26.

[2]李岩.建立和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对策探讨[J].理论导刊,2007,(11):48.

篇9

晚上好!

首先我介绍一下,站在我身边的这位:文质彬彬,相貌堂堂,高大英俊,书生气十足的小帅哥,就是本晚宴会的主角——××同学。

俗话说:人生最大喜事莫过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同学经过十二年寒窗苦读,发奋学习,努力进取,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让我们大家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这位才子表示祝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天小树已经长大了,小鸟就离开妈妈的怀抱,此时些刻,小佳冀的心情是非常激动,有许多知心的话要对大家说,下面有请××同学说几句知心话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同学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离不开父母的多年来的精心哺育与栽培,更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谆谆教导与爱心!今天,儿子既将跨入高等学府,面对着多年来一直关心、关爱儿子成长的亲友,同事们,父亲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面让我们以热烈掌声请这位优秀的父亲讲几句肺腑之言

知子莫过母!其实小佳冀能有今天,完全是母亲教导有方的结果,下面为我们听听母亲为大家说点什么呢?

篇10

上海从2009年起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此次主要调整了高三年级语文、数学、外语和思想政治4门科目的考试时间和内容,考试时间提前至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内容限定在课程标准规定的高中前5个学期基础型课程内容范围之内。语文、数学两门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将增加附加题,附加题考试时间各约40分钟。这一调整从2012学年的高一年级开始执行。

在考试成绩认定方面,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笔试科目成绩将采用等第制,分为A、B、C、D、F五个等第,其中F等第为不合格。该项调整从2013学年的高一年级开始执行。

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表示,这一调整主要意在增加学业水平考试的区分度,更精准地辨别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业水平,满足大学人才选拔的需求,让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减少多头备考、疲于应试的压力。

据了解,上海市半年前开始研究改革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各高校都表示支持。不过各校自主招生如何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本校的专业测试、面试结合,仍要由高校自主决定。据悉,复旦和上海交大都表示将积极配合,制定明年自主招生计划和未来深化改革方案,上报教育部获批后,尽快向社会公布。

不过,也有高校认为,学业水平考试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不同高校能否作为自主招生依据,仍值得研究。一些省市学业考试不受重视,甚至出现严重的抄袭、作弊现象,如果将上海的改革放大,应用到更多高校招生中,很难保证其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