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水马龙的意思解释范文
时间:2023-04-02 09:3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车水马龙的意思解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鼎铛玉石 语法辨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2
杜牧《阿房宫赋》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常被译成:①宝鼎被看作铁锅,美玉被看作石头,黄金被看作土块,珍珠被看作石子。(《中学语文备课全书》张必东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②把宝鼎视为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视同土块,把珍珠看成石子。(《教师教学用书》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笔者以为以上两种译文都有待商榷。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究竟是谁“把宝鼎看作饭锅,把美玉看作石头”,而后文已有秦人(秦国贵族统治者)的字眼,前句似乎不宜是秦人,那么,这一句话的主语又应该是谁呢?
其实,笔者以为在原文“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略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一段话里,作者其实说了两层意思:其一是说六国的统治者不断地搜刮民脂民膏,奇珍异宝倚叠如山,结果到最后被秦人全部都抢走了;二是说秦国把六国珍藏起来的珍宝全都运回来归自己所有,珍宝太多了,如同砖块瓦砾一样丢得到处都是,秦国人看到了也不感到惋惜。
如果换一种说法,不把“鼎”和“玉”看作动词,而把“铛”和“石”看作动词,那么,前面提到的问题便得以化解。“鼎铛玉石”可以翻译为:“鼎像铛(一样多),玉像石(一样多),黄金像土块(一样多),珍珠像石子(一样多)。”这样翻译照应了前文的“倚叠如山”,目的只在于夸张奇珍异宝多而且被随意处置的奢靡行为,而并不是说秦人把珍宝看作式不值钱的东西。再从语法结构来分析,一般在文言文当中,两个名词(或一个名词一个代词)放在一起,往往是前一个活用为动词,多属意动用法,如《伤仲永》中“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在文中解释为意动用法“以……为宾客”,《战国策・齐策》中“孟尝君客我”的“客”在文中解释为“把……当作宾客。
如果“鼎”“玉”也是这样的用法的话,原文便可以译成“把铁锅当成宝鼎,把石头当成美玉”,显然同作者的原义背道而驰;笔者以为,前一个名词不变,后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前后名词存在着比喻关系。
篇2
“是凑巧同时发生的意思。”
“请举例说明。”
“我爸爸和妈妈恰巧在同一天结婚。”
加 薪
学校的临时工已经几年没加过薪了,后勤主任最近宣布了一个喜讯:“我们单位的临时工任劳任怨,但待遇一直没有多少改变。为了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从下月起,临时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
几天后,学校又来了一名临时工,据说是校长未过门的外甥媳妇。
人太多
小龙去农村体验生活。夜深了,她打算求宿,便去敲一户人家的门。屋里一个老太太问:“谁呀?”小龙报上自己的英文名:“阿历克谢・马可西・莫里奇・彼什科夫・小龙。”
“来的人太多了,住不下!”
“……”
很 饿
明明一直很讨厌没有道德、加塞儿买东西的人。一天,她排着长队等着付钱。刚排到她,一个人来个飞步到明明前面:“我很急,你看我只买了一个狗罐头很快的,让我先付款吧。”明明平静地说:“既然你饿成这样了,那你就先请吧!”
师傅与悟空
某人上班赶公共汽车,到站台时,汽车已经启动了,于是只好边追边喊:“师傅,等等我!师傅,等等我呀!”
这时一乘客从车窗探出头来冲他喊了一句:“悟空你就别追了。”
牙 疼
父亲带着小女儿到医院拔牙,回家途中问她牙还疼不疼。
女儿答:“我不知道啊!牙齿留在牙医那儿啦。”
来者小心
高速公路上,车水马龙。独有一辆载重卡车后面有长长的一段空白。巡警非常奇怪,急忙驾警车上去查看,只见卡车后面挂着一块显眼的大木牌,上面写着:“本车已与其他车辆相撞20次,成绩:17胜,2平,仅1次稍有损失。请来者多加小心!”
请系好安全带
空姐向乘客广播:“女士们,先生们,请系好安全带。飞机马上就要起飞。”飞机起飞后,喇叭里又传来空姐的声音:“请将安全带系紧一些。我们忘记把今天的午餐装上飞机了。”
原是头驴
一天,很多人围在马路旁,小刚喜欢看热闹,可他怎么也挤不进去,他就站在人群后面大声喊:“让开,让开,里面的人是我哥。”人们听见后,都让开了。小刚往里一看,里面原来是头死驴。
车牌号
有人买车,牌号为00544(动动我试试),大喜。行车于市,忽被撞,大怒。然下车细看,顿觉哑口无言,对方车号:44944(试试就试试)。
关 心
丈夫回到家,看见一家人都盯着电视看,没有人理睬他,于是满腹牢骚地说:“这个家越来越不像话了,没人关心我。”
第二天晚上,他回家时看见妻子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杯提神酒;儿子在门口用喇叭吹欢迎曲;女儿拖着一面大旗走向台阶;最后面的是家里的那只狗,脖子上套了个牌子,上面写着:“欢迎爸爸回家。”
以上两则 张 强 摘
亮牌子
某长的老婆去市场买海鲜,她心想:一亮某长夫人的“牌子”准买便宜货。不料,她语音刚落却遭到小老板不满的询问:“某长究竟有几个老婆?今天说这话的,你已经是第五个了!”
杨雪莲 摘
吹 牛
“我爸爸是工程师,他什么都会做。他连大山都能造,你知道阿尔卑斯山吗?那是我爸爸造的。”
“那算什么,我爸爸是神。你知道死海吗?那是我爸爸打死的。”
难 题
蜈蚣先生向蚯蚓小姐求爱,不料后者却犹豫不决。
“你看你胖得一点儿体形都没有,还挑三拣四呀!”
“……我不会做家务。”
篇3
关键词:课标要求;命题意图;语境分析法;释例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175-02
课标对成语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辨析常用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彩。因此,语词教学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成语考查自然就成了考试中的一个重点。
纵观近几年的成语考试题型,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用词义的成语、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命题者重在考查考生的辨析、运用能力,抗干扰能力,所以所考查到的多为常见的且又容易混淆、误用的成语。
汉语成语浩如烟海,题海战术穷于应付,考生时间弥足珍贵,如何应对这一题型呢?本人对大量成语题型进行充分研究,发现成语的辨析离不开对其本身和语境的分析研究、比较对照,因此,本人试图采用语境分析法对例子进行分析,辨析成语误用类型,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境即言语环境,语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或言谈的上下文。此属内语境。它指语言内部结构中词汇、语句、段落、篇章之间的意义关系。二是语言交际中所包括的某种情景氛围以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在内的社会环境,此属外语境。
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说:"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孤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的结构和意义。"这里所说的"语言片断",可以理解为的语词、语句、语段、篇章;而所说的"意义",应理解为语境中文章语句所蕴含的"真实意义"。成语的使用恰当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我们应把成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虑成语的程度、范围、轻重与语境是否恰当,是否有逻辑矛盾,接下来本人就用释例方式阐述以上观点。
1语境分析法辨析成语误用之前后矛盾
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以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语境分析采用上下文语境的相互影响作用推断语段意义,即把语段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前文所传递的信息附加在后面的话语中,即前一句提供的信息为后一句话的理解提供了基础,前一种联系在后一种联系中得到体现。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信息,依据语境正确使用成语。
例(1):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分析:举重若轻 : 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而语段义指演员角色的地位,前后共两分句,前一句写演员谷志鑫在影片《集结号》中担任重要角色,后一分句阐述对象是其他演员(相对于重要演员)的地位问题。所以,根据上下语境分析,理解上下文逻辑关系和文章深层含义,句中用"举重若轻"不合语境,应为"无足轻重"。
例2: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分析: "偃旗息鼓"的意思是"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停止战斗或停止行动"。而本句表达的意思是几家汽车大厂还没有开始行动,当然就说不上"停止行动",可见不恰当。
例3: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分析:句中的"安步当车",是慢慢行走.就当着坐车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抢险形势甚是紧急,不会有"安步当车"的闲情逸致。因而,成语与语境出现矛盾,"安步当车"的使用,与生活实际情况不相吻合。
例4: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
例5:国庆节我去商场,看到营业员和颜悦色的目光。
分析:"和颜悦色"句中作定语,修饰中心语目光,而它的本义是形容脸色的,它就不能修饰"目光",此搭配导致前后修饰矛盾。
2语境分析法辨析成语误用之曲解词义
成语是定型的语素组合,其构成语素的音、形、义是相当固定的,具有成语具有完整的、特定的含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它的意义不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要误解、曲解、肢解。如果随意解释,就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分析:成语是文言语句在现代汉语中的"活化石",它的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因此,可以借助文言知识来解读成语中的关键语素,进而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
句中的"空巷",属于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即"使……空",是指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而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属于错解关键语义,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分析: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所以,没有搞清楚成语的出处及本义,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例3: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分析: "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 句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4: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分析:"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绝不是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
3语境分析法辨析成语误用之谦敬错位
成语中不少是有明显的倾向性,有些成语带有谦虚意味,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带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他人。谦词和敬词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要正确使用。
例1:你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分析:"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蓬荜生辉"作谦辞,只能用于自己一方,不能用于他人,否则于人不敬。本句是"宽敞明亮"的"新居"要增挂一幅油画,而因为"蓬荜"是用蓬草、荆竹编的门,形容穷人的家,用"蓬荜生辉"显然不当。
例2: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分析:"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谦敬色彩不当。
4语境分析法辨析成语误用之搭配不当
每个成语在语境中承担相应的语法功能,词性不同,用法也不同。不了解成语的词性,在运用时可能就会出现搭配不当,以至结构混乱。
例1: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分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它与前面的主语"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因而,无从搭配。命题者从成语与句子的语法关系上,考查考生对句子主谓搭配知识掌握运用的情况。
例2: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
分析:洗心革面,("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是改变旧的面目。)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句意指刊物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既不是指人,也没有"悔改"之意,无从搭配,显然用得不恰当。
例3: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分析:含英咀华指嘴里含的花朵,品味花的芬芳。后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所包含的精华。它是个动词性短语,句中作谓语成分,而本句中却作了"花蕾"的定语,显然是词性用法错误。
5语境分析法辨析成语误用之对象错位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给考生造成错误判断。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张冠李戴,用词不当。
例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轮":高大,"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例2: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分析: "车水马龙",意即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常用来表示人车往来不绝。本句着重说明人们争购鲜花,其误用类型属使用对象不当。
例3: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分析: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主要与"演唱者"搭配,这与主语"他的剧本"适合范围有出入。
例4: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分析:"慷慨解囊"的意思是资助别人,不是自己花钱买东西,常被人们因使用对象的问题而误用。
6语境分析法辨析成语误用之前后重复
从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造成成分赘余。
例1: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分析:"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发笑,如果不与后面句子相联系就会错用。
例2:朝鲜不顾世界各方坚决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分析:"轩然大波"比喻强烈的反响,与前面的"强烈"重复。
例3:月明星稀, 夜深人静, 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 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分析:"孑然一身"就是指孤零零的一个人, 与"独自"意思重复。
例4:为使广大莘莘学子早日受益, 我公司决定在各县城内设独家连锁推广机构。
分析:"莘莘学子": 莘莘, 众多的样子。泛指众多的读书人。整个词语是指众多的学生, 因此前面不能再用"广大"来修饰。
7语境分析法辨析成语误用之褒贬误用
词语的感彩与语境不合,即在一个句子中对同一事件的看法前后褒贬不一致,造成使用不当。试题分两种:一种是前褒后贬,另一种是前贬后褒。
7.1前褒后贬。
例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分析:"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句中前部分用"救活""积极""狠抓"词语对新上任的领导工作持褒扬态度,后部分"处心积虑"的运用,犯了贬词误用为褒词。
例2: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分析:句中的"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追逐某些东西,是贬义词,用于形容艺术家对齐白石国画的热爱,感彩有失妥当。
例3: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惊叹不已。
分析:"左右逢源",原指知识广博,应付自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有时也用来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含褒义(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贬义(用来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现在以贬义为常见。本句说一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非常熟悉,解说得"头头是道"是可以的,"左右逢源"就显然不对了。
7.2前贬后褒。
例1: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分析:"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主要用于褒义,本句用来形容"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的垃圾食品厂,显然不恰当。
例2: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分析:句中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而不是感叹的意思。
篇4
那是在天天六岁那年的三月,那天,是个周末,我带天天到桂湖公园玩。路上,天天说:“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
我说好。可是不知道怎么的,肚子里故事倒是不少,适合给天天讲的实在太稀缺。《西游记》故事他也很熟悉,《三国演义》的很多我自己都记不清了,讲希腊神话吧,又记不住那些长长的名字,此刻附上心头的只有几首唐诗,于是“敷衍”天天:
“爸爸给你讲一个诗人写诗的故事好吗?”
“好好!”天天倒是兴致勃勃。
可是到底讲什么呢?我抬头四望,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指头新绿初绽,春意盎然,干脆就讲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吧!我开始给天天大声讲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唐朝有一个大诗人叫杜甫……”
我话音未落,天天马上大声插嘴:
“杜甫是诗圣,李白是诗仙!”
“嗯,说得真对!”我从来不放过对孩子表示赞许的机会,更欣赏他在我讲的时候随时插话,因为这说明孩子的小脑袋在跟着我一起转,也许有时会转到别的地方去,但如果没有自由的想象力,孩子怎么会“跑题”呢?
答应了孩子要讲故事,那么必须还是得有故事的样子,我心里想:把诗人写作诗歌时的背景连着诗歌一起介绍,不也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吗? “天天知道,杜甫是中国的大诗人,不过你知道吗,杜甫还在我们成都生活过几年呢!当时,他就住在爸爸带你去过的杜甫草堂。那时候,杜甫有个邻居,叫黄四娘,黄四娘有一个爱好,你知道是什么吗?”天天老老实实回答不知道。
我告诉他:黄四娘最喜欢养花了,她养了很多很多的花,有一年春天,就跟现在一样,她花园里面的花儿都盛开了,杜甫在花园里游玩,欣赏着这美丽的繁花,还有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小鸟在树梢上婉转啼叫,真是一幅美丽的画!
天天听得出神了,握着我的手,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努力想象一千多年前的鲜花。
我继续讲:杜甫心里就想啊,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一定要写一首诗记下来!于是,他就写了这首《江畔独步寻花》。我把诗歌给天天背了一遍,根本用不着多余的解释,天天就完全理解了这首诗。
而这次经历对孩子最重要的影响是,他从此觉得古诗很好玩。又好听,又有故事,一石二鸟,因此就开始经常缠着我要讲诗词故事了。
对很多人来说,古典诗词仿佛是供奉在神坛上的塑像,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些家长更是认为古典诗词距现在过于久远,一些语句连家长自己都不懂,怎么给孩子讲。其实这种观点不一定正确。从语言发展的角度上说,古文与现代文是一脉相承的,阅读古文会有一定难度,但是对大多数经历过正规教育的家长来说,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其次,适合儿童阅读的古诗一般语言都较为简单,没有太多的生僻字词,加之儿童古诗词读本大多有较为准确的注释,父母粗看一遍,理解意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就这样直接给孩子讲,似乎情节性弱了一点,孩子也不会满意,所以,我采取的是背景加释义的方式,在讲一首诗之前,先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再将背景与诗歌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然,有时候也会觉得有些“简陋”,不过这种情节上的简陋往往可以以诗歌的音韵、节奏、内涵之美来弥补,因此,孩子一般来说是比较满意的。
自从那次去游桂湖公园给天天讲了杜甫作诗的故事之后,天天对诗歌故事的兴趣陡然增加,天天睡觉前都要我讲诗词故事,于是,我就用这种方法,给天天讲了很多诗词。比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按照讲故事的要求,我先给天天讲了这首诗写作的背景――
唐朝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原来是个大官,后来因为被人陷害,就被贬到江州当一个小官了……
“江州是什么?”天天是个每个细节都要弄清楚的孩子。
我耐心给他解释:江州是一个小地方,这里也很穷,大家听说大诗人白居易来了,都很高兴,也都很喜欢他,白居易在这里也就交了不少朋友。
有一个冬天,天很冷,马上就要下雪了,白居易坐在家里,想:这么冷的天,干什么好呢?干脆喝酒吧!不过古代的酒跟现在我们喝的白酒啤酒不一样,是用米酿成的,刚酿出来的时候,上面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泛着绿色,跟小蚂蚁一样,好可爱的。而且古代人冬天喝酒的时候要用火炉温一下。
“这样就不会感冒。”天天从医学角度很老练地进行了解释。
我笑了:是啊,可是,一个人喝酒太孤单,白居易想请一个朋友来一起喝,于是他就想到了刘十九。白居易就想写一封信给刘十九,白居易是诗人啊,所以他的信也是用诗来写的:我刚酿好了美味的米酒,小小的泡沫浮在酒面上,就像绿色的小蚂蚁。我温酒用的,是一只小小的红泥的火炉。天晚了,看来要下雪了,我的朋友啊,你可以过来喝一杯吗?
我给天天解释了这首诗,又给天天读了一遍,没想到的是,他的好奇心还没得到满足:“后来呢?”
我楞了一下:白居易诗里面没有讲后来怎么样啊?不过为了不让天天失望,脆就根据诗意杜撰了:
“后来啊,刘十九看到了这首诗,高兴极了,马上跑过来和白居易一起喝酒,两人正在喝酒的时候,天就下起雪来了,外面天寒地冻,里面两个人喝着烫过的热酒,聊着天,真快乐啊!”
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古代,诗歌本来就是诗人们用来记录人生经历、抒发个人感受的工具,从这个角度说,每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蕴含了诗人的一段人生经历,甚至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背影。而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说,也只有了解了诗人的人生经历、思想特点、创作背景,才能够更直观深入地了解一首诗。而在给孩子讲诗歌的时候,将诗歌讲解与背景介绍适当结合,将单纯的意义讲解变成立体的背景、诗人、内容介绍,既比较全面地让孩子了解了诗歌,又更受孩子欢迎,何乐而不为呢?
只要我们注意阅读和积累,就会发觉,很多诗歌背后经常都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比如在讲了《问刘十九》之后不久,我又给孩子讲了《赋得古原草送别》。
那是一个冬日的周末,有成都难得的阳光。“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
我索性让他自己“点菜”:天天说讲什么诗词吧?
他想了一下说:“讲那个白居易的什么古原草……”
我笑着说:“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吧?”
“就是就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天天应该是从他的诗歌碟子里听到这首诗的。不过看样子他对这首诗大致意思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如果我不给他一点新鲜货色,估计是无法让他满意的。因此我决定把与这首诗有关的故事讲给他听:
白居易还是个小朋友的时候,就十分喜欢学习,很爱看书。很小的时候,他还不会说话呢,他的奶妈抱着他,就指着屏风上的一些简单的字念给他听,后来他会说话了,居然那些字就都认识了。他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写诗。等他长大的时候,他的诗就写得很好了,后来他就到了长安去。按照当时的习惯,他要把自己的诗歌给当时最著名的诗人看,所以,他就来到了一个著名的诗人顾况的家里。
“我怎么不知道这个大诗人呢?”
天天觉得自己诗歌“造诣”已经很深了,对现在居然冒出一个自己都不知道的大诗人觉得很奇怪。
我笑了笑,继续讲:“顾况在当时很有名,不过现在不是那么有名了。白居易到了他家门前,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让仆人传进去,把自己的诗歌也托仆人带进去。谁知道啊,顾况看见白居易的名字就哈哈大笑说:“京城米价很高啊!白白居住恐怕不容易啊!”
“什么意思啊?”
六岁的天天一下子很没能明白这个文字幽默。我跟他解释:“白”就是不给钱,“居”就是居住,“易”就是容易,顾况把白居易的名字拆开了,意思就是白白居住很不容易,他在跟白居易开玩笑呢!天天明白了,也跟着咯咯地笑。
可是,当顾况笑过了之后,拿起白居易的诗歌一看,大惊说:“能写这么好的诗歌的人,在京城白白居住也是很容易的啊!”马上派人把白居易请进来,大家一起喝酒聊天。后来,白居易在顾况的推荐下,又结识了很多诗人,他自己后来也成为了一个大诗人。顾况称赞的这首诗,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我们一起背一下好吗?
我知道天天对这首诗已经比较熟悉了,答应得很干脆。于是,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我牵着天天的手,一起大声背诵。我们刚背完,天天就着急地说:这首诗的前面我明白什么意思! “好啊,那你给爸爸讲一下好吗?”我说。
“好!”天天答应:“古原上生长着很多小草,每年会黄一次,枯一次,没有一次。也会生长一次。野外的火烧起来但是无法烧完它们,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又会生长出绿色美丽的小草了!”
“天天解释得真好!后面什么意思呢?”后面四句,天天却不是很明白。
“好的,爸爸来讲。草原上盛开着一些小小的花,这些小花啊,生长得很远,连古代留下的道路上都生长着它们;草原很宽广,草的绿色一直延伸到古代留下的城市里面。现在又要送我的好朋友离开了,这里的王孙就是指作者的好朋友,萋萋满别情就是说,我的心里就像这凄凄的春草,充满了离愁别绪啊!”
“哦,我明白了。”天天点着头说。我没有要求他,他自己又大声地把这首诗背了一遍,古人说,读书切忌太匆忙,涵咏工夫兴味长。天天倒是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这个理念了。
篇5
我手里握着父亲留下的两枚象棋子――红马和黑马。
这两枚象棋子不知道被父亲的手摩挲过多少遍,象棋子的边缘和上面的字迹都模糊了。握着它们,我凝视、沉思良久,仿佛听见远处传来马蹄的声响。
恍惚间,两枚象棋子被我一同抛起,它们竟在空中合二为一,蓦然化作一匹白马。我一点儿也不感到奇怪,而是飞身上马,穿越楼群和街巷,向着故乡的方向飞奔。
我赶回家的时候,已是黄昏,仿佛我是随着霞光一起回来的。年轻的母亲站在村口,笑盈盈地望着我。当她快步走近,想把我从马上接下来时,我早已轻轻一跃,灵巧地跳下了马背。
淡淡的霞光渐渐消失,我和母亲坐在田埂上,望着远方的城市。当年,是父亲把我带到那个城市的,如今父亲怎么还没有回来?从前,父亲每次趟过村子东边的那条小河,再翻过一座山,去城里上班的时候,我和母亲也是这样目送着他的背影慢慢消失。
“我先回家做饭,你去接接你爸吧!他说好今天要回来的,一定是路上遇到啥麻烦了……”母亲用手抹了一下耳际青黑的发缕,嘱咐道。我郑重地点点头,然后跨上白马,准备上路。
“路上小心些,要是没碰见你爸,就赶快返回,说不定他从另一条路回来了……”母亲的身影融进渐浓的暮色里,尽管我的耳畔满是凌乱的马蹄声,但她的声音还是清晰入耳。
“知道了,快进去吧!”我挥鞭驱马,风驰电掣般掠过故乡的村道。
身骑这样一匹白马,是我做梦也不曾想过的,但它现在的的确确就在我身下奔跑。
白马驮着我沿崎岖的羊肠小道一路飞奔。我们跑过平展的打麦场,越过满是棕色麦茬的低洼地,经过崖畔那几株探头探脑的柿子树,穿过我曾无数次进去掏鸟窝、捉迷藏的杨树林……偌大的村庄,转瞬间就被我抛在身后了。白马仰头嘶鸣,我们踏上了那条通往城市的窄小水泥路。这时候,马蹄声更响亮了,宛如从天上落下的水珠,掉进了村子东边那方墨绿色的深潭里。
拐弯处,一个中年男人佝偻着腰,使劲儿蹬一辆自行车,自行车后侧身坐着一个东张西望的小男孩儿。其实车轮已经转得飞快,但那个小男孩儿却还嫌慢,嘴里不停地催促着。我赶上去,和那位使劲儿蹬车的父亲搭讪:“你们也是赶往城里吗?”
“是啊,去城里。”
“见过一个背黄色帆布包的、往回走的人吗?”
“没有啊。”
“爸爸,赶紧走吧,天都快黑了!”这时,那个小男孩儿又开始催促了,看他那样子,如果迟一会儿,他就会错过什么盛会似的。他的目光充满好奇和渴望,他盯着远处的城市,对我身下漂亮的白马视而不见。
“别急呀,你早晚都会赶到的。”我对小男孩儿说。
“这是他第一次去城里。”他的父亲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啊,难怪!”
告别了这对似曾相识的父子,白马把我带到了城市入口。人群熙熙攘攘,我被挟裹着涌入嘈杂的街巷,茫然无措。一个熟悉的影子闯入我的视野,那不正是父亲的背影吗?他扛着一个沉甸甸的硬纸箱,斜挎一个黄帆布包,低头赶路,也正被进城和回家的人流冲来撞去。
我激动地驾马过去,到了跟前,却失望了――扭过来的是一张陌生男人的脸,我所熟悉的只有他那匆匆归家的疲惫表情。
白马奔跑,在车水马龙的城市街巷漫无目的地寻找。曾经熟悉的街景,瞬间变得陌生。犹如一条从小溪被冲到大海的鱼,我晕头转向。
“别发呆,随我来吧!你忘了你父亲住过的那间宿舍吗?”
竟然是白马的声音,它摇晃着脑袋,沙哑的嗓音夹在一串悦耳的脖铃声里,听起来有点儿怪异。不过,它既然这么说,我索性放开缰绳,任它奔驰。
到了,到了!它带我来到童年街幸福巷月光胡同一幢低矮的青砖小楼前。小楼前有三株槐树,其中一株大槐树的树枝伸到了三楼父亲宿舍的窗口。白马在槐树下打着响鼻歇息,我忐忑地走上楼梯,寻思着说不定在楼梯拐角处,就能遇到刚好下楼的父亲呢!
楼道里静悄悄的,我的手指叩击着木板门,没有人来开门。
“你去工厂里找找吧,他可能在加班呢!”隔壁的一位中年妇女说。
我谢过她,跨上白马奔向偌大的厂房。那里摆放着一排排机器,一排排机器中间是低头弯腰忙碌的工人。机器轰鸣,父亲守着的那台机器在哪里?无数机器运转的声音再次让我头晕目眩。我找到一间办公室,进去询问。里面的人说,我的父亲早下班了,说今天要回家,现在大概在市场上买东西。
我又错过了,于是急忙骑着白马来到市场上。番茄摊前一片鲜红,青菜摊前一片碧绿,鸡鸭在笼子里扑腾,盆子里的鱼游来游去,嘴巴一张一合,似乎要说出什么话来……父亲曾无数次来这里采购,然后把东西捎回家,也许他就在附近!可是,我怎么找也找不到。
我又来到大超市里。这里,货物琳琅满目,灯光耀眼。我不知道找了多久,但一无所获,甚至没碰见一张熟悉的面孔。人们大都埋头在货架间精心挑选,根本没工夫抬头。这时,我听到窗外白马焦急的嘶鸣声。
“你还要在这里浪费多少时间?”看到我回来,白马不满地瞟我一眼,示意我赶快离开。
我怏怏不乐地前行,不想说一句话,好像找不到父亲都是白马的错。白马也被我的情绪感染了,长久地沉默。我们一个挨一个,赶往父亲曾经呆过的地方,但仍然一无所获。
在路灯橘黄的光晕下,几个人围着棋摊儿,兴致盎然地下棋,旁边还有一圈观棋者。那个蹲在里圈、半举着一枚象棋子的男人,不就是父亲吗?我惊喜地跑过去,挤进人缝里看。可是,那依然是一张陌生男人的脸,是他酷似父亲的身形让我有了错误的判断。我心灰意冷,牵着白马在街上走,像一个从天边归来的沧桑旅人。
“你是骑士吗?从大草原来吗?为什么牵着马走?”公园的铁栏杆旁,一个小女孩儿笑嘻嘻地问我。
“都不是。我要找一个人回家。”
“城市这么大,你找到他了吗?”
“还没有。”
远处,小女孩儿的母亲唤她快点儿过去,她边走边扭头安慰我:“别伤心,说不定他已经回家了呢!”小女孩儿的话犹如一道电光掠过,点醒了我。母亲不是也这样说过吗?我立即跨上白马,重新向着故乡的方向飞奔。
白马带着我,不过才走了一小会儿,老家的模样竟然大变了。归途中,我找不到进城时经过的那片茂密的杨树林了,找不到崖畔那几株探头探脑的柿子树了,也找不到满是棕色麦茬的低洼地了,更找不到立着几个麦秸垛的打麦场了,那条曲曲弯弯的羊肠小道也看不见了……在淡淡的夜色里,家乡似乎融进一幅云雾缥缈的水墨画里了。
白马了解我的心思,那一串急促的马蹄声就是证明。我们向着熟悉的院子,向着温暖的家奔去。
院子里竟然没人。我大声呼唤着,却没有任何回应。即使父亲没回来,母亲不是一直在家等着吗?锅里的饭还冒着热气,灶台上灯焰跳跃,屋里桌上早已摆好碗筷……可是,人都到哪里去了?
邻居大娘走过来,我急切地跟她打听。
“我碰见她啦,还和她在你家谷子地边上说了一会儿话,她说要去找你们。看看,你都离开家多少年啦……”
来不及多想,我一声唿哨,白马应声而至。片刻,我就赶到了那片谷子地。但是,哪里还有一个人影?
沿着谷子地旁边的路往前走,有三条岔路。我知道,前面每一条岔路又会分岔,分别通往不同的方向。母亲到底是沿哪条路走远的呢?如果我贸然顺一条路追过去,究竟是离她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呢?
我抱着脑袋,理不出个头绪来,一屁股坐在青青的谷子地里。
这次,我乘白马归来,希望能像小时候那样坐在父母身旁,陪他们再吃一次团圆饭,再看一看故乡的夕阳……现在看来,已经是不可能了。我抬头仰望,是幽蓝、无垠、永远保持缄默的神秘星空。
篇6
“哦……江雨霏霏江草齐,六年……”
“什么‘六年’?哪儿来的‘六年’?是‘六朝’!重背。”
“哦……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我的名字叫柳堤,“无情最是台城柳”的“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的“堤”。这的确是一个很美的名字。试想一下,一堤的垂柳,在烟雨朦胧的江南春天,轻软的风一吹,腰肢曼舞,霎时,那条堤就成了一条飘动着的浅绿鹅黄的丝带,不是不醉人的。“十里”是我的小名,比起别的孩子来,实在是与众不同。
妈妈说,南京是我的故乡,我又在台城边上长大,那么这首《台城》就一定要背熟。这不,连大名捎带上小名都深深地留下了这诗的痕迹,台城的痕迹,南京的痕迹。
年不过五,我就在妈妈的要求下一字一句含含混混地背诗词曲赋。当然,背的绝不是“床前明月光”和“春眠不觉晓”这般简单的,妈妈在中学当语文老师,她在课堂里教到哪里,我便要在家里背到哪里。于是在初中的课本里,我见到了许多熟悉的脸孔:《木兰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偷偷一翻高中教材,竟也寻着了老友:《蜀道难》《琵琶行》。
但是十分不幸又十分愚蠢的是,妈妈并没有为我解说诗句的意思,我也没有多问。只是心中存着大串大串的问号:“霏霏”是什么样子的?鸟啼也罢了,为什么是“鸟空啼”?“烟笼十里堤”又是怎样的景象?还有,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呢?韦庄先生真奇怪。
有一次我实在想不明白了,问了妈妈这个关于“无情”的问题。妈妈给的解答我至今记得:“你看,柳树春天抽芽,长成翠绿翠绿的一棵,到秋天枯了,可是第二年它还会抽出新的芽。无论这个世界上发生了什么,战争也好,和平也好,老皇帝死新君立也好,改朝换代也好,它只是不停地青,又不停地枯,仿佛置身于世界之外。喏,这就叫‘无情’。”
这也叫“无情”?我还以为电视节目里报道的“狠心妈妈遗弃先天残疾新生儿”才叫“无情”呢。我确定我没有听懂妈妈对“无情”的解释。
那时我全凭听觉记下了妈妈叫我背的诗篇,她念一句,我跟着重复一句,就这样,一首首诗被我如此含糊地背下来了。如今想想真是可悲,这样将诗背下来,实在是全无韵味,若是有些什么,怕是只有诗人那缕精魂所留下的千百年来不曾消减的残韵吧。
为此,长大后我真心实意地忏悔过。《红楼梦》中宝玉生袭人的气时,曾含沙射影地骂了句“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我这般不求甚解、口内含混地背诗,也真是“没的污染了好词好句”了。还曾经稀里糊涂地梦见过,历代文人一一从我面前庄严肃穆地走过,我一边冲他们鞠躬作揖一边大呼“对不起,我错了”。结果,无钱沽酒的陶潜问我“有酒否”,我的祖先七郎柳永冲我凄然一笑,而我最崇拜的苏轼则很大度地拍拍我的脑瓜,还“不计前嫌”地称我为“小友”……当然,此乃后话。
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变数。在我被塞进小学校门一两年之后,妈妈竟自动离开了光荣的高中语文老师的岗位,转而去和亲朋合伙做生意去了。我曾仰着脑袋问妈妈为什么,“做教师要清贫一辈子的。”回答我的问题时,她付之淡然一笑,有一些我难以名状的悲壮。
不当语文老师的妈妈自然不再要求我背唐诗宋词元曲,我并没有为此庆幸,也没有遗憾,那时的我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不厌恶,但也说不上喜欢。只是觉得,身边有一个与我熟识却不亲密的同伴突然离开了,随着妈妈离开教师岗位。无关痒痛。
但有一天,这位久违的同伴跑回来了,是自己跑回来的,而且,它成为了与我熟识且最亲密的伙伴。我确定我爱上诗词了。
一向不爱朗诵的我,竟开始立在阳台,冲着车水马龙灯火通明的南京夜景高诵着苏轼的“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欧阳修的“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出门旅行坐船,我立在船头,被海风吹了一身咸咸的味道,大声地冲着妈妈笑道:“这就是陶渊明笔下的‘舟遥遥以轻r,风飘飘而吹衣’呵!”灯下,为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解读而费尽心思,为《红楼梦》中黛玉的“花谢花飞花漫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而不觉像宝玉那样痴倒……甚至,明白了什么叫平仄,明白了什么叫五言、七言、绝句、律诗,明白了什么叫起承转合后,再一看《红楼梦》中宝二爷与黛、钗、湘、琴、纨、迎、探、惜、菱、岫、纹、绮甚至是大字不识一斗的凤姐等诸多小姐、少夫人起的“海棠社”与“桃花社”,不觉心痒起来,开始偷写起小令《如梦令》《长相思》来,觉得不过瘾,便开始写《西江月》《江城子》,甚至《水调歌头》《满庭芳》这般长调,又不过瘾,就在班上东拉西扯、东拼西凑地整出一个诗社来,但起了两回社后终究是散了。一方面是老师与家长摆明态度的公开反对或是不动声色的暗中压制,另一方面是内部大部分成员最后也无心继续。那一年我上初二,凭着14岁特有的狂热和偏执,觉得日子过得就像吹风。
但我的这位同伴并没有因为诗社的解散而再次离我而去,反而愈发坚定地紧跟于我――或者说我愈发坚定地追随于它。也许黛玉诗中的“无赖诗魔昏晓侵”不过如此。我自然为“诗魔”的造访而开心,但有人对此不开心,妈妈就是其中一个。她将我的数理化成绩下降归结为对诗词的热爱太深,看见我捧着《诗词鉴赏》就皱眉,更对《红楼梦》咬牙切齿地恨,简直认为这本优秀的小说教“坏”了我,还贼一样地把《红楼梦》及红学研究著作悄悄地不知运到哪里去了。
但我有的是笔,有的是纸,脑海中的灵感也是无法运走的。不让公开写诗,“见缝插针”我总是会的。在去北方海边度假的回程中,半夜赶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但见夜色苍茫中东面的海,西边的山,残月,疏星,免不了暗发诗兴,一首七律一气呵成:
夜别燕赵晓至吴,望乡风残暗香疏。
月悬沧海人声寂,日倚峦嶂我影孤。
琼浆不敌愁千盏,玉液难酬梦一壶。
零丁几处星寥落,疑是病蟾吐碎珠。
面对我的偷作诗,妈妈不会没有察觉。一次我正出神地想着诗,在一边叠衣服的她突然抬头问我:“哎,你怎么会写诗的呢?谁教你的呢?”我吓了一跳,想不到妈妈竟读得透我的心思,于是支吾道:“没……没人教。”又飞快地笑笑,“自学成才。”说罢小心地瞅着她。妈妈又低下头去叠衣服,咕哝道:“难道是受我的遗传?”我又好气又好笑,“哪里有这样恶劣而恶心的遗传!我才不会像你一样,放着好好的老师不当,‘下海’从商!”妈妈正色道:“当教师要清贫一生的。”我不理会,大声背道:“醉中了了梦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是躬耕……”
最终妈妈得出了一个结论:我有文学天赋全仗名字起得好!我乐得向天空拜了三拜:多谢了,可爱的韦庄先生!
回头一望,我真的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许多。我明白了“霏霏”是雨雪飘飞不止的样子,“六朝”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定都南京的朝代,“鸟空啼”其实是韦庄自己对如梦如烟的历史的嗟叹,“烟笼十里堤”又是怎样一番能惹出多愁善感者万千愁绪的诗情画意。但是最大的问题仍然笼罩着我:台城柳为什么“无情”?我想亲自问问韦庄。但我无论怎样努力地做梦,都只梦见台城,还有那柳,还有那堤。韦庄是模糊的,隔着烟般的霏霏江雨,不像陶潜、柳永、苏轼那样明晰,他是看不清的。
“喂?妈妈。什么事?”那个秋天,我又完成了一首诗,在妈妈打来的电话中喜滋滋的,甚至做好了冒着被批得狗血喷头的危险请教请教妈妈的打算。
“是这样的,十里,”妈妈的声音有些不好意思,“韦庄那首《台城》的第二句是什么?”顿了顿,她解释道:“我带着几个外地的朋友在台城这里玩呢。”
我听见自己心中的波澜。定了定神,再定了定神,我仍忍不住咆哮道:“‘六朝如梦鸟空啼’!你忘本啦!”
挂了电话,我久久呆坐。才写好的新诗,正想向妈妈请教,竟不知到底是请教还是炫耀了。
掐指一算,妈妈不当老师,不,妈妈离开诗词曲赋,整整六年了。
“六朝如梦”?呵,妈妈,真的,六年就足够了,足够了。渺远的鸟啼,来自台城,来自历史深处,来自人心深处。六年如梦鸟空啼,无不可。
我突然就明白了。俯身改了改那首新作:
五更秋阴几闻鸡,晓钟隐隐疑仙笛。
愁对露迹月色染,傲向霜痕花气袭。
衰雁难争新葭卧,乐莺不择病枝栖。
篇7
【关键词】龙 中国 日本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077-02
一 前言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在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都有交流和往来,而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中国也向日本传送了很多优秀的物质以及非物质文化,同时,日本也从中国传承了很多优秀的文明。在这其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龙”就是其中一例,那么“龙”这种文化传承到了邻国日本后,有没有发生变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本龙与中国龙是最初的直系亲属关系呢,抑或是演变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另一种文化?本文将就此进行剖析和阐述。
二 中国龙和日本龙的渊源
1.中国龙的起源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具有蛇身、骆驼头、兔子眼、鹿角、牛耳、蜃腹、鲤鱼鳞、鹰爪、虎掌。龙具备了9种兽类的特征,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在早期,古人对大自然的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于是创造出了“龙”这个图腾形象,希望自己的民族能像龙那样拥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
从文字资料看,中国的古书如《诗经》、《周易》、《左传》等都有关于龙的描写。从考古资料看,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来自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在那里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这条龙的发现,把中国人崇拜龙的历史推到了8000年前。据此,可以说,龙的产生应该是在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2.日本龙的起源
日本龙虽然名字被称为日本龙,但是并非由日本自己创造的,而是在东汉年间经由中国传入日本的。日本的龙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大部分带有从中国大陆传去的痕迹。在日本,龙主要被分为三种。一为出现在空中、喷云吐雾的龙,这一形象主要来源于白龙马。为纪念白马驮经,中国在洛阳建造了白马寺。日本则根据小白龙被如来佛祖封为八部天龙的故事建造了白龙寺。二是出现在江河湖海里的龙,这种龙更接近于蛇的形象,即多头大蛇或龙头蛇神。受中国古籍《山海经》和《西游记》的影响,日本各地都有与九头龙有渊源的地名和神社。这样的九头龙被视为水神、祈雨之神。三是在陆地上的龙,这种龙在陆地上会变成小蛇的形状。这种形象主要受中国神话故事《白蛇传》的影响,他们很有人情味,经常和人类结婚生子繁衍后代,一起喝酒吃饭。虽然这三种龙都源于中国,但并不等于说日本龙就是中国龙的翻版,而是加入了大量的日本文化色彩的创作元素,变成人的时候也变成日本人的脸谱和装束,使日本龙的形象不断创新。
三 中国龙和日本龙的比较
1.文字
甲骨文中的“龙”字为兽首蛇身之状,头顶着一个表示刀状器的“辛”字符号。甲骨文“龙”字有形有声,既形象又高度概括。其一,兽以狰狞威猛著称,尤其是长有獠牙巨齿的猛兽;层状闪电照亮云团时呈面状,与兽的面部相似,图中的兽首龙尤其着力刻画出牙齿,给人以苍天发怒的震撼力。其二,蛇的身体呈条形,闪电也呈条形。其三,蛇行走婉转曲折,闪电同样婉转曲折。其四,蛇隐蔽在阴暗的地方,现身突然;条形闪电隐身阴暗浓密的云层之中,现身更加突然。其五,蛇多剧毒,一击便会致人命,非常恐怖;条形闪电同样极具威慑力,闪电过后的雷声更加令人胆战心惊。人们见到猛兽或蛇时无不感到恐惧。甲骨文中用兽和蛇来形容龙,表示它是一种令人恐怖、令人敬畏的神秘力量。在甲古文中,“辛”字符号表示“被驱使”之意。甲骨文“龙”表示这是一种被驱使的力量,驱使它的是天,是古人心目中的最高神灵。有意思的是,在远古的神话传说中,龙确实被人驱使,如帮助大禹治水的应龙。天驱使龙干什么呢,自然就是古人所渴望的“兴云布雨”。所以,甲骨文“龙”表示这样的一个概念:其一,它供天驱使;其二,它的声音是隆隆之声;其三,它的形象是闪电,头像兽类,身躯像蛇,隐身在云团之中;其四,它的工具是云团;其五,它的功能是接受天的旨意播撒雨水。而现在所使用的“”的简体字“龙”,是来源于繁体字的右边象形部分的变形,其代表的意义和使用方法与繁体字的“”并无不同。
而日本则通常以“”这个汉字来表示龙,而“”这个字其实也是从古代中国传过去的。不过中文繁体的“”在日本也有存留。指动物时通常用“”这个汉字,而在人名中出现时则有可能使用“”这个汉字。
例:恐画下り首蛟
今西神田伯井上
2.颜色
从各种龙的故事和传说来看,中国龙的颜色较多:有黄龙、白龙、银白龙、赤龙、赤斑龙、黑龙、青龙、金龙、黑龙白花、五色龙等。从色系上来看,龙的颜色大致可分为三种,蓝色系:从深蓝到银色到珍珠母色。红色系:从红铜色到深红色到红黑色。绿色系:包括绿色、黄色、淡绿色、金色甚至深褐色。一条龙通常都不是单一的颜色,它的鳞片总会有一种色系里的几种颜色,同时又有金属光泽,所以很难辨认。简单地说:中国龙可以分为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其中,青龙主要表现龙的凶猛、威严;赤色传说为神仙所乘,也泛指皇帝、太阳;白色主要指在《西游记》作品中出现的保护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龙宫三太子小白龙,所以主要是正直、纯洁的代表;黑色则给人以邪恶的感觉,通常是恶势力的代表;黄色由于对应易经中所提到的“西东北南中”的中,因此通常是代表皇家的颜色。
在日本,龙也有多种颜色,不过因为融合了日本本国的文化因素,所以龙的颜色取向也会与中国有所不同。日本人一般喜欢白色,因为白色代表了善良、纯洁;而不太喜欢绚丽的颜色,所以在日本出现的龙的颜色大多为白色或粉色、红色、绿色、蓝色等比较传统的颜色。当然如果是表现邪恶势力的时候,也会采用青色、黑色这类的颜色。
3.龙与国家
在中国通常都有龙生九子的说法。龙之一子,好牢狱,主战争;龙之二子,善奔跑,喜食人类;龙之三子,喜欢烟火,一般被装饰在香炉;龙之四子,样子像麒麟,是吉祥的象征;龙之五子,生性好游泳;龙之六子,好爬望;龙之七子,爱争斗厮杀,为凶兽;龙之八子,面目狰狞,好恐吓他人;龙之九子,好财宝,为吉祥物。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指龙恰好生了九个孩子,而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表示极多,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用来描述龙子。而后在中国出现用“九州”代指中国的说法,与龙的九子也有莫大的渊源。
在公元712年出版的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历史书《古事记》和公元720年出版的日本最古老的敕选历史书《日本书记》中,都记载了日本神话中最大最强的八娱大蛇。该蛇八头八尾,身体巨大,活像八个山谷和八座高峰。它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还能变成宝珠、锡杖、水瓶出现在湖面上。很多地方都有祭祀它的神社。它每年都要吃人,还喜爱喝酒。后来被天照大神的弟弟灌醉斩杀,还从蛇尾发现一把神剑,用它创造了州,就是现在的日本。
4.龙与熟语
在中国与龙相关的成语,如:(1)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2)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3)卧虎藏龙:比喻人才多而杰出。(4)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成大器。(5)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声音非常雄壮嘹亮。
在日本主要有:(1)はにい、は虎にう:指必有贤臣帮助天子。(2)のを得る如し:指英雄得到机会施展抱负。(3)のヒゲをがねらう:指不自量力。(4)は一寸にして天のあり:指天生异禀的人从小就与众不同。
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中国或者日本,与“龙”相关的熟语、成语,包括诗词都有很多,而且在使用的时候,也可以看出两国都有相似的地方,主要着眼于龙的威猛以及能量。
5.龙的内涵
龙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和见证物。在古代传说中,龙曾帮助皇帝出征,而且龙本身也是多种动物的融合和自然现象的融合,所以龙的精神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也是与天和谐的精神。神话中的大禹是从父亲腹中蹦出的一条虬龙,他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治水、谋福利,所以龙的精神也是造福人类的精神。龙是水神,又是天神,不管是在水中还是在天上,要行得快,飞得高,都要精神抖擞,奋力开拓,全速前进。因此,龙的精神,就是指奋发开拓的精神。
日本龙的本来面目是栖息于深山大泽,管理着水源的蛇,在土中冬眠和脱皮,代表着死亡和新生,象征着轮回和永恒。它根据中国阴阳五行说,把本地的蛇和中国的龙结合起来,融入神道思想,创造出具有日本特色的龙神,它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农田之神、水神、海神、山神、婚姻神,能呼风唤雨,左右农民生活,多数性格柔和,乐于助人,对人类充满善意,与人友好相处,给人类带来恩惠。但同时它还兼有蛇的性格,会给人带来灾难,甚至变成蛇妖危害人类。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龙和日本龙在本源上可以说大概是一致的,只是在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人又加入了自己文化所特有的元素,比如服饰、装扮、蛇的融合等。这样,就使得中国龙在传入日本后逐渐发生演变,最后变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龙。中国龙基本上是威严、大气、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的精神的代表。而日本龙由于有蛇这个形象的融入,因此是友好、和蔼的代表,也是邪恶、祸害的代表。以后在遇到日本龙和中国龙的概念的时候,需特别留意此点。
参考文献
[1]邢永凤.中国龙与西方龙的比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1~27
篇8
在楼下的酸汤鱼馆,我足足等了一个多钟头,透过玻璃窗,见穆远从出租车上下来,我摆着手示意。随后却见从后门跟下来的安雪,两个人有说有笑地朝我走来,我顿时兴致全无。
还是装出满脸欢喜,与安雪互相拥抱,仿佛好久不见,甚是想念。安雪说:“下课时正碰到他,跟过来蹭饭了。”我亲昵地拉着她的手,说:“一直想见你,总是遇不到。”穆远挠挠头,看着我们笑。
我一招一式拿捏着,为安雪夹菜,给穆远盛汤,极力扮演着女主人的角色,自己反倒吃得很少,本是恰到好处的番茄汤,只觉得酸,再无滋味。
饭后,我邀安雪上去坐坐,她说:“太晚了,宿舍门关得早,下次吧。”接着问:“你回不?”问的是穆远,答道:“回,不回我住哪儿啊?”
路边拦了车,安雪拉着我,说了些亲密的话,同穆远上了车。我笑着摆摆手,见车远去,很郁闷地上了楼。
安雪是我大学的室友,与穆远同时考入了工大的研究生,我奔着穆远而来,于是,很长时间,我们三人形影不离。
直至某天,外出游玩回来时,先送我回家,我下车,见他们双双离去,陡生醋意,才逐渐看出端倪,安雪对穆远是有意的。
2
大二那年同学聚会,我和穆远重逢,高中时蒙的情愫升腾,蔓延,渐渐走到了一起。
我们在不同的城市读书,坐火车需四个半小时,大多时候我去看他。他偶尔来看我,请我的室友们吃过两次饭。安雪说想考他们学校的研究生,穆远帮她买过几本书。
穆远读研后,变得更忙碌。我经常会在下班后,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来看他,然后在夜里等末班车回住处。穆远说总这样跑来跑去太辛苦,我发嗲地说,再苦也抵不过相思苦。穆远揽住我的腰,他的唇附在我耳边厮磨,很爱怜的样子。
穆远过来时,我会花很长的时间,对着菜谱煲一锅营养汤,盛在精致的碗里,捧到他面前,等着他的赞赏:“嗯,行,可以娶过门了。”
我抢他的手机玩些小游戏,不太光明正大地翻看他的收件箱和发件箱,看拨出和打进来的号码。事实上,我并不是无根据,安雪给穆远打进来的电话虽不多,但也不少。
我刻意与安雪疏远,偶尔在校园撞到,安雪跑过来,捶我的头,很是亲热,嚷着为什么来了不找她。我说,穆远说你忙,穆远说不能老打扰你。总之,我的话都成了他的意思。
3
我后来才知,那次一起吃饭,安雪说了谎,并不是下课正碰到。他们院里的调研课题定在贵州和广西,安雪过去找穆远商量,两人都选了去贵州。
我说:“有什么就说什么呗,她怎么这样?”
穆远说:“她怕你多心。”
他倒为她解释,我这才意识到,安雪不再是穆远女朋友的室友,他们成了同学,做了朋友。
那一个月,对我来说,比一年还要漫长。穆远给我打过一次电话,他说站在山顶上手机才有了信号。安雪抢过手机说了很多话,说那里环境很差,阴雨绵绵,两人都快发霉了,言语里听得出她的兴奋。信号很差,中途断了几次,干脆再没打过。我悻悻地扔了电话,脑子里不自觉地蹦出他们登山的画面,想必山花烂漫,溪水潺潺,一片大好春色。
没有穆远的日子,我像是丢了魂,整个人都散架了。经济危机的影响,裁员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公司,然后立竿见影地落实在我身上,我拿到一笔不小的赔偿金,倒是乐得如此,早就想辞职,搬得离穆远近些。
在工大南门找了套小而干净的一居室,只等穆远回来。工作倒不急着找,他们不回来,我即使上班,也无法心安。闲来无事时,就到校园里逛逛。正是漫天飞絮的季节,繁花似锦,春意盎然,很多年轻的情侣从我身边一晃而过,他们或是牵着手,抱着书,偶尔飞过一辆破旧的单车,女生搂着男生的腰,亲密无比。
我心里一阵失落,总觉得我和穆远之间,像是缺了点什么。
这居然产生了强大的蝴蝶效应,连着几个晚上不停地梦到穆远和安雪,他们在一起了,他们见我形同陌路,他们在大山里拥吻,对我视而不见,我哭得喘不上气来,醒来时,居然泪流满面。
4
一个月总算挨过去,他们回来了。
见了安雪,上蹿下跳,很是欢喜。反倒与穆远,连手都没有牵。
他俩像是什么问题在车上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此时还在不停地争执着。我的鞋带开了,低头去系,慢了几步。抬头再看,前面的他们,都瘦了一圈,穿着牛仔裤和球鞋,风尘仆仆,这一刻我不怎么喜欢这双新买的细跟凉鞋了。
穆远的电脑里存了很多在贵州拍的照片。我一张张翻过去,有不少他和安雪的合影,他们在当地人家里,在山上,在野外作业,照片里两张笑容灿烂的脸,真是讽刺,我在这边像王宝钏似的苦苦盼着,他俩却朝夕相处,一路欢歌。我气呼呼地把整个文件夹拖进了回收站。穆远见了,一把拽起我的手,鼠标差点摔到地上,大声地嚷道:“你这是干什么?”
我一愣:“你存她的照片什么意思?”
他松开我的手,很不屑的语调说:“你真是闲的!”
明明是他的不对,却反过来怪我。我开门就走,穆远从身后拉过我的手,低声细语地劝着:“别闹了。”接着说:“你该找份工作,就不会这么胡思乱想了。”我心里一阵悲凉,强忍着,没有落泪,他又怎么会明白,我想要删除的何止是这些照片。
出了他的宿舍,前面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一些人坐在湖边看书,有几对情侣在那儿约会,正是傍晚,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整个校园,一片宁静。
走出校门,看路上车水马龙,正是下班高峰期,装满乘客的公交车在路面上缓慢地爬行,我想,是该找份工作了。
校内校外隔着一堵墙,却是两处风景。
我终于落下了一颗眼泪。安雪早已融入了他的生活里,而我为他人摆了渡,自己却渐渐地游离在他的边缘。
那次之后,我不怎么热衷于往校园里跑了。
5
再次出来找工作,屡屡碰壁,我才意识到,多年的心思全花在了穆远身上,在工作上处处敷衍,没学得一技之长,高不成低不就,找了很久,才在一家看上去不错工资不高的公司上了班。
并没有因为我们距离的拉近关系就变得亲近,穆远仿佛有永远做不完的课题,而我在新的工作上谨小慎微地应对着,比之前忙碌很多。
自上次我们争执后,我心里产生了很大的恐慌感,我甚至开始怀疑,维系我们关系的是哪种感情。工作的不如意抑或有别的原因,于是当穆远决定考博时,我们有了一次很强烈的争吵,我希望他直接参加工作,换句话说,这样,我们的婚姻才有机会提到日程,我已经等了他三年。
穆远很坚定,不容置疑。
此时,我们的母校向安雪发出了邀请,可她并没有回去教书,出乎意料地签了家不大不小的跨国企业,公司总部就在工大附近。所有人都觉得她简直是疯了。
而我,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这时候,一个同学过来出差,我和安雪给她接风。三年不见,她脱胎换骨,跻身女强人之列。
人人都在奔着大好前程,而我却在对穆远的爱里沉沦着,以至于纠缠不清,等回过头来,才发觉自己的生活已是一片荒芜。
在酒吧泡到后半夜,我们都喝了不少,安雪酒后失态,放声大哭,喊着穆远的名字,说着一见钟情的话。
同学怔怔地看我,我扶着喝醉的安雪,默不作声。
安雪喃喃地说着,即使做不了恋人,也要留在他身边,做距离最近的朋友。
那年,穆远要考本校研究生,她跟着考了。穆远读博,她毅然决然地留在这个城市。安雪竟是如此执著的女子,隐忍地留在穆远身边,如影随形。
我后来才明白,爱情也是需要修行的。
而我却一味地陷入怀疑、纠缠、惆怅,走火入魔般,伤了自己,丢了爱情。
6
公司因业务拓展,人员需要外调,我很快地报了名。
我说要离开时,心里隐隐还藏着那么一丁点儿幻想,希望穆远劝我留下来。大概他也早已疲惫,静静地看着我,过了很久,不再说话。临行,他轻拥我的肩,说要照顾好自己。
我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靠工作麻痹自己,人变得勤奋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上终于拨开云雾,看似一番美好前景。大概过了痴心妄想的年纪,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穆远于我,似旧日的伤疤,不去碰,不会疼,时间久了,自动剥落,亦会宛若新生。
篇9
从心灵角度讲,我当然最喜欢敬小晴,她总是喜欢穿浅浅色调的衣服,一头长发披散着,看上去柔弱娴静,很淑女。她喜欢简媜的文字,我最喜欢看她诵读简媜的《相忘于江湖》:无须更多言语,我必与你相忘于江湖。以沧桑为饮,年华果腹,岁月做衣锦华服,于千回百转后,悄然转身,然后,离去。我喜欢她读书时的盈盈浅笑,她是我的初恋,亦是我的最爱。
敬小晴思想保守,我俩从大学开始,距今相恋五年,她依然不肯跟我最亲密接触,好几次我提出想跟她办那事,她都拼命挣扎,她非说等到结婚那晚才能交给我,望着她满脸坚贞的样子,我实在不忍亵渎她的圣洁,硬生生把满腔都憋了回去。为此,我那帮狐朋狗友没少笑话我这个老。
但自从那次在夜店碰到了姬兮兮,我的荷尔蒙终于找到了出口,那天我正巧遇到烦心事去夜店喝闷酒,迷离中,她妖冶地向我袭来,她穿着,一头乱发遮住半张脸,鲜红的嘴唇性感地着我,要命的是她高耸的乳峰在我身侧蹭了一下,我顿时感觉浑身的血都在往上涌,我冲动地环住了她的腰,她不但没反驳,顺势吻上了我的唇。就这样,我了。
姬兮兮说,一看就知道你是个好男人,我们谈恋爱吧!我刚想解释我有女朋友,她就用她的身体缠绕上来,我遏制不了自己的欲望,一次又一次地放纵着自己。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苍井空,这他妈的谁说的。
远在安徽老家的父母来电话一直催我结婚,我当然想结,那样我就可以结束沉溺在姬兮兮肉体中的罪恶,我就可以过上情性合一的美好生活,长期分裂的灵魂,很累,很丑,自己都嫌弃。
可是敬小晴还一次都没带我回家,她隐约说过,她妈要我在京城解决住房问题。京城啊,寸土寸金,解决住房问题谈何容易。敬小晴说,小一点儿也行,我自己也攒了几万块钱了,你若是需要,就都拿去。面对着心爱的女孩儿,我感激涕零,可是,她那几万块钱,估计还不能买一个卫生间。
我的父母只是普通的农民,他们一生的积蓄都给留在农村的弟弟娶了媳妇。父母供我上大学已经很不容易,我跟父母说过,娶媳妇的事不用家里操心。
在北京工作两年,我加班加点节衣缩食也就攒几万块钱,就算我俩的钱放在一起,要在北京买房子也是难于蜀道难啊!
敬小晴是单亲家庭,她母亲拉扯她自然是受尽千辛万苦,我能理解她的要求,可是我们爱情长跑已经历时五年,又怎能因一所房子不让我们修成正果?当然,如果有可能,我也不舍得让心爱的敬小晴跟我住在出租屋里。可是,房子还渺茫在千万里之外。
姬兮兮说,我们结婚吧!正在刷牙的我扑哧一下喷了满镜子的牙膏沫,当我意识到失态时,我赶紧打哈哈,结婚,拿什么结啊,住你这个出租屋还是我那个出租屋?姬兮兮温柔地伏在我的背后,这个嘛,你不用担心,出来这几年我攒了些钱,够交首付的,以后,你上班,我做点儿生意,我们可以有一个温馨的家了。说这话的,真不像平日里的姬兮兮,我才发现,姬兮兮已经好久都没到夜店去上班了,她天天研究菜谱,研究家居布置。我有些恍惚,但很快就冷静下来。我承认,家的诱惑实在很诱人,但这个在灯红酒绿中身经百战的女人绝对不是我家中的,哪怕一个花瓶,更甚至一个垃圾桶。我想我该找个合适的机会甩掉她,我要矢志不渝地去感动敬小晴她妈。
敬小晴说过她妈爱过敏,我在家居商场挑了一条昂贵的竹纤维棉被,专门适合爱过敏人群的,记得敬小晴说她妈血糖高,我又到超市无糖区挑最贵的营养品买了几盒,我欢天喜地去了敬小晴家,我没有通知敬小晴,我知道每个周六她都会在家陪她妈,我也知道她家的地址,敬小晴的身份证上每一个字都刻在我的骨子里。
我转了好几道弯,才终于打听到敬小晴在北京郊区的家。那是一间破旧的房子,院里停着一辆写着煎饼果子的三轮车,我几乎不相信,这就是她的家,那么清纯高雅的敬小晴竟然生活在这样一个近似于贫民窟的地方。
我在门外听到了敬小晴的哭声和一个妇人的声音,你大姨给你介绍那个是多好的人家,人家又喜欢你,你偏偏要跟那穷小子。啥爱情,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你爸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么多年我是咋熬过来的,你应该知道,可是我从不让你受半点委屈,吃好的穿好的,你过着有钱人的日子,你知道你妈吃的啥?你妈天天吃的是卖不了的干油条,喝的是自己烧的白开水,穿的是你姨她们淘汰下来的旧衣服,我图啥,你还说我势利眼贪图荣华富贵,我要是贪图荣华富贵早抛下你自己享福去了!反正,今天我跟你说清楚,他不买房子就别结婚,不然我死给你看!
或许,我的手是因为提着重重的礼品时间太长,麻木了,手里的东西全都稀里哗啦地掉在地上。
敬小晴闻声跑了出来,她妈也跟着出来,她们的眼睛都红红的。我振作了一下,礼貌地叫了声阿姨,阿姨似乎知道来者何人,她沉吟了一下,笃定地站在门口,哼,刚才我们说的话你已经听到了吧?你自己掂量自己的分量,我把闺女养大不容易,我想让她幸福,不想让她再吃苦,今天,你索性给个痛快话儿,进屋谈,还是,不进屋呢?
我知道她的意思,你若买不起房就直接滚蛋算了,我爱敬小晴,可是我不知道我该怎样收拾这样的场面。当然,我很受伤,我毕业后没有回老家工作是因为敬小晴在北京,同龄人的诸多恶习我几乎都没有,我拼死拼活加班兼职也是为了和敬小晴在一起,难道我的付出就是零,难道在房子面前,一切都不顶个屁!
我无法给她答案,转身就走,敬小晴在后面追,再后面是她妈急促的脚步声,我不敢回头。只听得扑通一声,我还是不由自主地回头望去,敬小晴她妈跪了下去,敬小晴哇地哭了,她奔向她妈,我的眼泪唰地下来了。模糊的视线隐约看到很多人围观,大家七嘴八舌地指指点点,我飞速地跑开了,我拼命地告诉自己,坚强!坚强!强大起来!不让任何人看不起自己!忘记敬小晴,忘掉她,对,我有姬兮兮,我还有廖菲雨……
回来后我就到姬兮兮的床上疗伤,我拒绝回忆每一个场景,我只想未来,当然,我盘算的不是和姬兮兮的未来,我盘算着和廖菲雨的未来。廖菲雨是我老总的独生女,她一直喜欢我,娶了廖菲雨就可以飞黄腾达,公司将来的老总之位就是我的,到那时,看看谁还会看不起我。
自从敬小晴家回来,我就像受了刺激一样,对姬兮兮的肉体索取再无罪恶感,而我对金钱的欲望就像曾经对敬小晴情感的渴望和对姬兮兮肉体的索取一样强烈,它们就像体内充斥的荷尔蒙,无法驱散。
尽管我那样盘算,我依然在等待敬小晴的消息,只要她跟我说一句,不管我妈愿不愿意,我都会跟你在一起,我就会打消一切别的念头,可是,一周,一个月,敬小晴都没有消息,我终于憋不住打她手机,关机了。我知道,我们完了,我了解敬小晴,她做不出背叛她妈妈的事,她知道我达不到她妈妈的要求。
忘记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找个人来代替她,这次,我没有去找姬兮兮,我请廖菲雨到上岛咖啡。
我和廖菲雨确立了恋爱关系并很快就要举行婚礼,因为我俩认识已经很久了,彼此间也算了解。
廖菲雨的爸爸,我的老总,为我们在一所高等住宅小区买了一套一百四十多平米的房子,尽管房产证上写的是廖菲雨的名字,我还是心花怒放,只要廖菲雨属于我,还怕房子不属于我吗?廖菲雨她爸看出我的鬼心思似的,他跟我进行了一次男人间的对话。
你真爱我的女儿吗?我不希望你是因为我而爱我的女儿。
爸,我真爱菲雨,我们两个是互相了解彼此信任的,您为我们置办婚房,我已经感激不尽,您放心,您的财产我一分都不指望,我只要菲雨。我没让他继续说下去,拍着胸脯把他的担忧都给封住了。
廖菲雨她爸沉吟了一下,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我不多说什么了。
我要开始新的生活了,我觉得我该跟过去道个别,姬兮兮还好说,甩掉她根本就不需要理由,像她那样轻易跟人上床的女孩,估计也不会很在意被甩,但是敬小晴一直是我心底的痛,我爱她,但也恨她,她妈妈对我的态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耻辱。我想来想去,决定用一种最原始的方式跟她道别,给她写一封信。
我写了很久,从相识写到相爱,写到每一个细节,细致到每一个吻,但是,我写了又撕了,撕了又开始写,直到满地的纸团埋没了我的脚,我也没有写出一句合适的话。最后,我借用了别人说过的话:
小晴,我有房子了,我要结婚了,新娘不是你。
——曾经深爱你的人
我邮了出去,拜拜了,永别了,我的爱!
廖菲雨是个很好的女孩,她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是正经的大家闺秀,我们相处得很融洽。尽管我知道,我对她没有爱。
我们的婚礼如期举行,廖家真是阔绰,我们的婚礼极尽奢华,方方面面都打点得很别致,就连我们的伴郎伴娘都如金童玉女一般惹人注目。花团锦簇,宾客满堂,我有点儿飘飘欲仙的感觉,我就要成为廖家未来的掌门人了。
累了一整天,我终于可以和廖菲雨步入洞房,大红的落账大红的喜字,我抱起廖菲雨在客厅里旋转,我突然觉得恍若隔世,是的,我想到了敬小晴,想到了我们的相忘于江湖……
偏偏这时,电话想了,那端声音嘈杂:One Night In BeiJing,你留下许多情……是姬兮兮在舞厅里唱歌,她又去舞厅了,我一点儿也不奇怪,那里属于她,我挂了她的电话。
我急着拥了廖菲雨在床上,廖菲雨像敬小晴那样挣扎,她说,我想跟你说说爸爸的故事,有些话一直想跟你说都没得机会。说啥啊,我怕她会像敬小晴那样又偷偷溜掉,我才不听她说呢!占有她的身体和灵魂是我目前最大梦想,就想要占有他爸爸的公司一样。她当然不会逃,她已经是我的合法妻子了,她一脸娇羞,深深地扎在我的怀里。
我看到了廖菲雨的处女红,我还是有了点儿莫名的感动,我心满意足地拥着她,听她讲爸爸的故事。
爸爸当年是因为妈妈的家世背景才娶了妈妈,但是他一直不爱妈妈,他在外面有别的女人,在我出生后不久,那个女人也为他生下了一对孪生兄妹。爸爸为了保护他们,让他们移居海外。妈妈在没有爱情的婚姻里抑郁成疾,早早去世了。爸爸一直觉得很对不起妈妈,他怕我会像妈妈那样,碰到一个负心的男人,所以,对我和外面那个妹妹都做了规定,我们和我们的丈夫婚后都不能在公司里工作,当然,咱们的生活会有专款一直供应,咱们也可以在外面自由工作和创业,但不能依靠他。也就是说,廖家的产业将来由弟弟来接管,但会拿出一部分利润供养我和妹妹的生活。现在,我已成家,弟弟妹妹自然要回来了,今天的伴郎伴娘就是我的弟弟妹妹。对了,我弟弟也谈女朋友了,你看,这是他俩合影。廖菲雨打开她的手机,一对俊男靓女跃入眼帘。
篇10
他们13岁相识,18岁相爱,21岁分开。9年后,他们重又相遇,终于明白,原来什么都不曾改变。
策划一场奥斯卡式的婚礼
我跟老公朱雷之间没有求婚的过程,因为没有必要。
我甚至觉得办结婚手续都多余。两个人在一起生活,要向别人申请,要盖章,我觉得别扭,而且,极不浪漫。
可是,我们还是要结婚。
那是2002年6月的一天,我在香港,他在北京,终身大事在长途电话中不到一分钟就定了下来。
我不想惊动太多的人,只把要结婚的事告诉了同学兼同事高雁,她兴奋不已:“你们什么时候办婚礼?婚礼内容我早就策划好了。主持人是文涛和许戈辉,地点在中国大饭店,舞台两侧设两块大屏幕,播放社会各界的贺词还有你们俩面对镜头袒露恋爱经过,初步定20桌,你们的亲朋好友,同事、广告客户……”
“怎么还有广告客户啊?”
“这么大的活动,起码200个来宾,没有广告,费用从哪儿来?”
我忘了这个茬。
在风凰,高雁负责所有娱乐类的节目和大型晚会。她要按照电视晚会的标准来操办我的婚礼。
“我还没说完呢。”高雁两眼放光,像是在竞标春节晚会似的,“大厅里要铺上红地毯,你不是喜欢普京在就职典礼上走过长长的红地毯吗?咱们就铺一条比他还长的,你们俩穿着礼服款款地走上舞台。因为是婚礼,就不安排太多的文艺表演了,但歌手要有一、两个。你喜欢谁?”
“Celine Dion(席琳・迪翁)。”
“请外国歌手有难度,但通过唱片公司也不是没可能,只是费用太高了,不如考虑F4吧,他们可比Celine Dion(席琳・迪翁)红多了。”
“唉,你是在办我的婚礼吗?非弄成F4的歌友会不可。我的终身大事,风头不能让别人抢去。”
“对对对,F4一到,场面不好控制。那请谁呢?”
我被高雁煽呼得也开始认真琢磨起婚礼仪式了:“请羽泉吧,他们唱的《最美》,我们在车上老听,有纪念意义。”
“好,歌手定了,剩下的就是广告了。”高雁一脸轻松。
“广告好卖吗?”我有些担心。
“当然好卖。”高雁斩钉截铁,“光一个冠名权就能卖好几百万呢。”
“那得挑个好名字,我喜欢名表、首饰什么的,所以最好叫卡地亚、蒂芬尼、百达翡力或者江诗丹顿特约之《鲁豫婚礼》。”我竟然开始对这个空中楼阁心驰神往了。
“你先选个日子吧。”高雁这一提醒,我才想起来,我的婚事,八字还没一撇呢。
“你帮我打听打听,在香港结婚该找谁啊?”我说。
“那你的婚礼办不办哪?”高雁不依不饶,“可不能浪费了我这么好的创意。”
“我得和他商量商量。他特别害羞,一见大场面就晕。”
果然,在电话里一听说又是红地毯又是200人的大场面,他就紧张得结结巴巴了:“那,那我走路一定会顺拐的,不如让我扛台摄像机边走边拍吧?!”
他是摄像,习惯于躲在镜头后面。
“不行!”我对着话筒大叫,“从现在开始,你要练习走红地毯。”
声情并茂的宣誓词
高雁很快打听到了在香港登记结婚的程序:“你们俩带着证件去红棉道婚姻注册中心就行了。” 听起来简单,其实很复杂。 首先,要公证我俩的单身证明,然后,远在北京的他要办赴港签证。一切妥当他打了当天第101个电话向我汇报进展。“老婆,都办好了。11月22日到香港。”
2002年11月22日中午,我一做完直播节目《凤凰午间特快》,就急着往家赶。他已经到了。临出化妆室之前,发型师阿Ray随口问了一句:
“今天是星期五了,周末有什么计划?”
“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去结婚而已。)”我咽下了后半句话,可脸还是红了。
气喘吁吁跑回家,老公正聚精会神地看着重播的《午间特快》。
“老婆,今天我们旅行团的人问我来香港看谁,我说看老婆,老婆在电视台工作,他们立刻问,是凤凰卫视吗?”
“他们没问你老婆是谁?”
“问了,我没好意思说是你。”
“这有什么,下次别人再问,你就说是吴小莉呗。”
话还没说完,我的屁股上就挨了一脚:“还不快去卸妆。”
我卸了妆,和老公在楼下的茶餐厅匆匆吃了紫菜墨鱼饭,就坐船直奔中环红棉道。
红棉道礼堂座落在公园中央,而公园夹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间。公园不大,两个人携手逛上一圈用不了15分钟,但公园的宁静却让人能立刻忘掉外面的车水马龙。
我和老公神情严肃地来到公园中央的一座小楼前。楼前正有一对新人和亲朋好友在拍照。新娘一袭婚纱,所有来宾都是盛装出席。我一下子懵了,怯生生地拽了拽老公的衣袖:“来这登记还得穿礼服啊?”我俩面面相觑,他不敢看他的仔裤,我也不敢看我的短裙。
我们低头穿过欢乐的人群,推门进了小楼,楼里一片安静。一位和蔼的中年女士接待了我们。
“我们是来登记的。”老公和我异口同声,然后傻笑看着工作人员。
“这里是行礼的地方,婚姻登记要去金钟大厦。”工作人员善意地提醒。
香港婚姻登记处位于金钟大厦,大约100平米的一个大厅,有二十几个柜台。此时,每个柜台前都坐着人,凝神回答工作人员的提问。
我和老公诚惶诚恐地把一大堆资料交给了工作人员:身份证、护照、单身中文证明、单身英文证明……能想到的我全带来了。
工作人员一边翻看我们的材料,一边指着桌子的日历说:“你们先挑个行礼的日期吧。年底快到了,结婚的人特别多,大会堂和红棉道都快排满了,最近的一天是12月31日,在大会堂,你们要不要?还有一个多月,到时候,你们的结婚申请也就批下来了。”
我必须要解释一下在香港结婚的手续:首先在婚姻登记处登记,然后在结婚申请被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举行婚礼,超过3个月仍未行礼的则需要重新申请。行礼的地点有两处,红棉道和大会堂。新人服装可随意,礼服或便装都行,但必须整洁、得体。观礼人数没有上限,但不得少于两人,因为在结婚证书上需要两位证婚人的签名。
“好啊,”面对穿制服的长官,我从不敢说个不字。可心里直打鼓:“还有1个月5天的时候,筹办婚礼晚会是来不及了。”
我正在犹豫,身后凑过来一对年轻人,手里拿着一叠证件:“姆该(劳驾),我们来登记。”
“不好意思,今天的名额已经满了,下周一再来吧!”工作人员彬彬有礼。
青年男女只得扫兴地离开。
原来结婚还有名额限制呢,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说:“12月31日可以。”生怕
错过了那天就再也嫁不出去了。
工作人员细心地填好所有表格,指了指桌面上镶着的一块铜牌说:“你们两个人谁来宣誓?”
我主动站了起来,并且飞快地扫了一眼铜牌上的字,大意是:我以法律的名义起誓,我所提供的所有资料内容均真实有效。
想必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听过谁如此声情并茂地朗读宣誓词,待我念完,由衷地赞叹到:“北京话真是好听。”我颇有成就感地坐下。
“好了,一旦你们的结婚申请获得批准,我们会电话通知你们的。别忘了12月31日准时来行礼。”
一走出婚姻登记处,我和老公立刻手拉手深情款款地凝望着对方说出了彼此的感受:“我饿了!”
五个人的婚礼
行礼那天,要有至少两个证婚人,找高雁和郭志成吧。我琢磨着。高雁和郭志成是夫妇,他俩是我们的朋友、广院校友,也是我的同事。
我立刻打电话给高雁:“哎,婚礼晚会你先放放,12月31日你和老郭来做证婚人吧。”
“那我得带照相机和DV吧。摄像的事就让郭志成来干了。”高雁的特点是热心、爱张罗、进入角色极快。
12月27日,离31日行礼的日子还有4天,老公再次跟旅行团来到香港。他的行李很简单:一套西服、一双皮鞋、一条领带。这身装束对他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从不西服革履的,万事俱备,只等31日的到来。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9日晚上,我正在家里做面膜,高雁打来了电话,听起来她垂头丧气的:
“怎么办呐?31日我和郭志成都去不了了。我得出差,他在北京也有事。”
“没事没事,我再找人。”我嘴里安慰着她,脑子里飞快地搜寻着合适的人选,可越想越觉得难办。还有两天就是元旦假期,大部分同事、朋友都将休假,剩下的要来值班。我找谁啊?
我放下电话,愁眉苦脸地坐在沙发上,黑糊糊的死海淤泥在脸上显得更加可怕。
“不如,找咱们家的菲佣吧,叫什么来着?哦,奶奶特!”我家的菲佣叫Nanette,老公习惯用北京腔叫她奶奶特。
“找菲佣做证婚人不太合适吧?”我用手摸了摸脸上已经干了的死海泥,突然有了灵感,“嘉耀和晓文怎么样?”
嘉耀是我广院的师弟,他和太太晓文在中学的夏令营里相识,从此再未分开。这种纯真而天长地久的爱情故事是我最欣赏的。
嘉耀是个少年老成的人,办事严谨有条理,在电话里听到我要结婚的消息,他非常冷静地说:“那我们31日早上8:50分在红码头集合,坐9:00那一班船去大会堂。”
证婚人找到了,我和老公如释重负。
31日9:30,我和老公以及嘉耀、晓文就正襟危坐在大会堂的接待室里了。
“陈鲁豫、朱雷!”
我蹭一下就站了起来。老公紧跟在我的身后,我们三步并两步几乎是蹿到了工作人员面前。
长条办公桌前并排摆着4把椅子,我俩和嘉耀夫妇小心坐下。工作人员先收走我们的证件,然后把结婚证书放在了我们的面前。与其说是结婚证书,不如叫结婚纸更贴切,因为那庄严的法律文件就是一张纸,和A4复印纸大小一样,上面有香港特区政府标志图案的水印,结婚证书里的内容十分简单,只列出了我俩的姓名、年龄、职业、住址和双方父母的姓名。
我们4个人依次用婚姻登记处提供的黑色圆珠笔签下了名字。
“好,请你们稍等,登记官马上会为你们完婚。”说这话时工作人员脸上满是由衷的微笑,但她的目光在我们4个人的脸上移来移去,好像不知冲谁笑最合适。显然,她没搞清楚到底谁是新郎新娘。因为嘉耀和朱雷一样西服笔挺,而晓文穿着皮夹克,系着围巾,和我一样的随意。也难怪别人分不清到底是谁结婚。
我们又等了几分钟,就被工作人员领进了大厅旁边的一个小礼堂。
礼堂陈设简单:一张长桌,周围5把椅子,想必是给新郎新娘、证婚人以及登记官坐的。果然,我们4个人被安排在桌旁坐下,我和老公一边,嘉耀、晓文另一边,空出的主座自然是给登记官的。礼堂另一侧是观礼席,大概能坐50人。可惜,今天一个观众都没有。
前一天晚上,我和老公给各自父母打了电话。我的电话很简单:“爸,明天我和朱雷就去登记了。”
“好。”爸打电话和拍电报一样简短。
放下电话,我呆坐了半天。我知道爸心里也许有很多话想说,可当着我的面,他什么也不会说。我也是一样。
我又看了看那空着的50张椅子,心里倒并不遗憾。爸妈知道我终于拥有了我想要的,这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最后时刻
我正在胡思乱想,礼堂一边的小门被打开了,刚才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走过来将我们的证件放在桌上。我看到自己的身份证搁在最上面,伸手就去拿,被工作人员和蔼但坚决地制止了:“现在还不可以。”坐在我对面的晓文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心里埋怨自己举手投足一点都不娴静。
“两位新人请熟悉一下宣誓词吧。”工作人员用手指了指桌面上镶嵌的一块铜牌,转身走了。
我又忘记了娴静,身体哗一下地扑上去,脑袋几乎贴在铜牌上,好奇地边看边念出了声:“我请在座各位见证,我(新人名字)和你(新人名字)结为合法夫妻。”念完我又哗地转头看着老公:“等一下你可千万不能把新人名字这几个字也念出来啊!”
“那,”他刚要说话,被我慌忙挥手打断,因为,登记官进场了。
她是一个斯斯文文的中年女性,中等身材,从头到脚的打扮一丝不苟且不张扬。
“啊,你是陈小姐,我常看你的节目,很高兴能主持你的婚礼。”她客气地说着国语。
我没想到在这里会碰到观众,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登记官抬眼看了看那空无一人的几十把椅子,神情中掠过一丝诧异。我想她从没见过只有5个人的婚礼。
老公先宣誓。他一从椅子上站起来,我就紧张得不行,他可从来没当着这么多的人(4个人)发过言啊。
他好像挺镇定,声调平稳,吐字清晰:“我请在座各位见证,我和你结为合法夫妻。”
我低着头,拼命忍住笑。这个老公,我不让他说“新人名字”这4个字,他倒好,干脆谁的名字都不说。这还行,这不是钻法律的空子嘛。
“朱先生,你要说出你和陈小姐的名字。”
我咬着嘴唇,抬头看老公。他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该不会是太紧张,忘了我们的名字了吧?
再看对面的嘉耀和晓文,两个人脸都憋得通红,还是死扛着不笑出声来。
- 上一篇:别饿坏了那匹马主要内容
- 下一篇:关于清明节手抄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