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作文题目范文
时间:2023-03-15 12:3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保作文题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But, because of a shortage of peop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there are some people throwing garbage everywhere, some pet, or at the side of the road. There are some busy people to go outside to eat fast food, leftovers lost carelessly. There are some people throwing paper everywhere, those paper lying on the road, just like a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of the devil. There are some factories at the thick black smoke, the sky got dark. Some factories discharge wastewater flow into rivers, leading to the river black and stink, lots and lots of fish died. Some people are disorderly cut down trees, land became bare. Without trees, the air quality is affected, many living things disappear from lack of oxygen. There are some people in the river after eating, was thrown into the river, originally the clear river water becomes dirty and smelly ditch, passing all over your nose.
For the sake of our environment, I want to be with those people say: "please don't damage the environment, or natural disaster will befall mankind. If again so continue to destroy, the whole earth will disappear. The end of the world will always be coming.
The earth is my hom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depends on everybody. Let us act together to protect our lovely earth!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对我们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爱护它,自然灾害就会降临到人类。
可是,由于人们环保意识不足,有一些人就随地扔垃圾,一些宠物就在路边随地大小便。有一些工作繁忙的人就到外面吃快餐,剩饭剩菜随手乱丢。有一些人随地扔纸团,那些躺在公路上的纸团,就像一个个破坏环境的魔鬼。还有一些工厂冒着浓浓的黑烟,把天空弄得黑乎乎的。有些工厂里排放出来的污水流进江河里,导致河水变黑、变臭,许许多多的鱼死亡。有些人就乱砍树木,土地变得裸露了。没有了树木,空气质量受到影响,许多生物因为缺氧而消失。有一些人在河边吃完东西,就往河里扔,原本清澈的河水变成了又脏又臭的水沟,路过的人都捂鼻而过。
篇2
关键词:建设项目 竣工 验收监测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216-01
当前,随着生态友好型城市规划建设和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已成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后技术把关环节,也是贯彻执行《环评法》、《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等环保法律法规的重要技术依据,重要性不言而喻。
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科学内涵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即建设项目竣工后,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进行验收监测或现场调查,考核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就其实务操作过程而言,具有以下两方面特征。
第一,系统性。除建设项目环保设施排污状况外,从项目立项、设计、施工直至试生产的全过程也都在环保验收监测的检查范围内。
第二,动态性。验收监测应选择在最不利的参数条件下进行,获取详实、可靠、稳定的监测数据,以准确评估环保设施在变化的多维变量中的运行效率。
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2.1 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验收监测不到位
导致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不到位的主要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企业生产量或处理水量低于设计能力的75%,验收监测所得数据不准确。由于部分工业行业生产存在季节性波动规律,生产淡季时生产量往往低于设计规模的75%,这就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并未经受设计水质、水量的全面考验,验收监测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其运转效果。第二,忽视了验收监测受气温、试运行时间的影响。尤其是对污水处理生化处理过程中水温20~30℃、10℃以下和35℃以上时的净化效果未作区别检验,无法获取稳定、可靠的监测数据。
2.2 环保设施“三同时”执行不到位
目前,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监测仍局限于对环境治理设施末端排放污染物及其浓度的监测,在建设项目环保设施设计、施工和调试运行还存在有监督缺位、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2.3 忽视非工业生产型及区域性建设项目的验收监测
就防治污染与生态保护并重的低碳经济理念而言,非工业生产型性建设项目类型多样,环境影响复杂,工业园区等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因此,验收监测局限于对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环保配套设施的验收,简单地将工业建设项目的验收监测内容、技术要求套用在非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的验收监测工作上,显然是无法满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客观要求的。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若干建议
在新形势下,针对长期验收监测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我们需要创新治理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理念,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落实到验收监测工作中来,构建完善的建设项目环境安全防控体系,为环境管理提供扎实、可靠地技术支撑。
3.1 严把竣工验收监测前置条件
要制定验收监测方案,斟酌竣工验收监测的基本条件,确定主体工程及主体工程配套环保设施应建设及实际完成运行情况,待企业生产负荷必须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后,再进行正式验收。
工艺流程方面,应现场查看检查企业生产工况、生产运行记录,复核建设项目规模、生产工艺、产品等方面与项目批复的设计要求是否相符。污染物处理设施、处理工艺方面,需要对照环评报告及批复,现场监测设施处理量与设计量、运行负荷,确定其是否符合工况要求;查看外排污水中是否有第一类污染物,等。废气测量方面,要从确定设备运行、生产产量及原辅材料使用量等确定生产负荷,结合设备运行电流、风机风量、设备压力等资料综合判断生产工况。
3.2 严格控制竣工验收监测时机
依照验收监测方案确定监测点位、频次后,为确保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在采样、监测时机的选择上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对生化处理设施的验收监测,应尽量选择在最不利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高温工业生产污水采取降温措施,低温污水应采取保温措施,将污水温度控制在20~30℃左右;第二,准确把握采样时间,确保各处理设施单元采样均来自同一水体,准确计算单元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第三,认真抽查治理设施运转情况,在出具验收监测报告前要进行随机抽测,采样检查主要污染物的浓度,确定企业环保设施运转的稳定性和达标的长效性。
3.3 开展区域性建设项目的验收监测和公众参与机制的引进
建设项目环保验收要从新型工业化的高度,从宏观上检查区域规划项目的合理性、环境承载能力的可靠性、污染集中控制及生态修复措施的可操作性等内容。区域性验收监测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复杂,在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就建设项目区界周围是否有学校、医院、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进行走访检查,对照环评报告逐项落实搬迁、防护距离、生态恢复、绿化措施等,确定监测点位,并在验收完成后加强监督监测,使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污染源监督管理得到更好地衔接。对于公众直观的、敏感的环境问题,可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表或企业公示等形式主动征求当地公众的意见,整理公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并在并在监测报告中汇总,反馈给建设单位及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使各项环保验收监测情况更为准确、全面。
4 结语
在当前总量减排的大形势下,要实现达标验收与总量验收并重发展的环境管理目标,加强落实各项环保指标及减排措施,是验收监测工作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因此,监测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研究,通过改进各项监测技术及工作,客观、公正地反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环发(2000)38号文件.关于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Z].北京:国家环保总局,2000.
[2] 张强,商博.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数据在污染源监管中应用的思考[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篇3
自2004年开始,江苏实行高考自主命题,至今已有七个年头。七年一路走来,那披在高考作文题上的神秘面纱正在逐步被揭去,江苏的高考作文命题正在以愈来愈清晰的面目展示在我们面前。
回眸七年的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给人最直接最主要的感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与坚持:
一是从话题作文向命题作文的转变。命题作文已经成为江苏高考作文题的主角。七年的高考作文题,前三年的试题均是话题作文,后四年都转入了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日益成为主角。从话题向命题转变,主要原因:首先,话题作文一度备受宠爱,主要是话题相对比较宽泛,给考生的束缚与限制较少,给考生以较多的写作空间和自由,使考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和个性才情,从而让一部分写作能力强的考生在高考作文中能够脱颖而出。但与此同时,因话题过于宽泛而造成考生的套作与宿构的弊端在话题作文后期日渐凸显,从而影响了作文评分的信度。针对日渐暴露的问题,命题组予以纠正,这是必然。其次,针对话题作文暴露出的套作与宿构问题,命题作文更加突出对考生审题能力的考查,着力考查学生对题意的准确理解和把握程度,考生只有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写作,才能够不偏题,这样能够较好地避免考生用考前精心准备的套作去蒙骗阅卷老师获取高分,从而更有力地保证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第三,命题作文在题目的关键词设置上,不仅考查考生对题目理解的准确程度,同时还着力考查学生对写作对象本身的认识、理解的深刻程度,把握得愈准确,理解得愈深刻,作文才愈可能得到高分。这样使作文评分能体现出较好的区分度。
二是命题从最初追求作文题目本身的大气和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逐步向简明平实、平稳出新转变。首先,表现在题目本身,从“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的虚实结合空灵飘逸,到“好奇心”的平实简明质朴精炼,体现了命题者对优良文风的追求。从追求积淀深厚、文采浮华,逐步向追求严谨朴实、生活气息浓郁的文风转变。那种一度在高考中盛行,并深受阅卷老师青睐的,看似“文采飞扬、学识满腹”的所谓文化散文,正逐渐失去市场。那种“在古人堆里‘讨生活’,在名人典故中‘乱打滚’,到处引用名言警句滥抒情瞎议论”的华而不实的文风必须转变。其次,表现在作文的选材方面,特别是最近三年的作文题,命题者不断向我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高考作文的选材必须贴近自我,贴近生活,关注社会,保持与时代最紧密的联系,强调作文一定要抒写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不要胡编乱造。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必须从生活的源头抓起,作文的素材源于生活,作文教学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炼生活。这进一步凸显了高考作文对整个中学作文教学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三是关注时代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是命题者的不懈追求。从2008年的“好奇心”到2009年的“品味时尚”再到今年的“绿色生活”,连续三年的作文命题,无不紧扣时代和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写作。这期间,尽管也遭到一些人对猜题押题和过于“跟风”的质疑,但命题者坚定不移,不为舆论所动。连续三年高考作文始终紧扣时代热点与焦点话题展开,命题者的用意可谓十分明显。就是要着力引导学生走出书斋,紧跟时代跳动的脉搏,关注社会生活,并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心灵去感悟生活,用思想去思考生活,用行动去创造生活,再用自己手中的笔去记录生活,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四是平实而富有张力是高考作文命题一贯保持的特点。从2008年的“好奇心”开始,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一改前几年作文题虚实结合比较空灵的表现形式,命题显得平实朴素简洁明了,考生在进行作文审题时,不再需要化虚为实,化大为小,考生只要阅读作文题就能够一下子抓到其中的关键词,而且关键词一般都指向明确,清楚明白地告诉考生命题人对作文的要求是什么,考生应该在什么范围内写作,写作的着力点是什么。比如2009年的“品味时尚”,题目中的“时尚”清楚地为考生划定了写作的范围,考生只能在“时尚”的话题内进行写作,超出这个范围即为偏题。“品味”则清楚地告诉考生作文应该在品味、感悟与思考上下工夫。“品味时尚”不是简单地叙写时尚,追求时尚,而是着重考查学生对“时尚”话题认识与理解的深刻程度,使试题既有一定的限制,同时又富有张力,确保作文能够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确保那些平时会思考、多思考和善思考的考生能够在作文中脱颖而出。同样,2010年的“绿色生活”,作文题中的“生活”直接告诉考生作文必须要贴近生活,必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同时,题目中的“绿色”又给考生非常大的想象与自由发挥的空间。考生既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切入,抒写自我对当前全球范围内提倡的“绿色环保”生活理念的思考和认识,做一个关注人类共同家园的21世纪公民。同时,也可以从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采取微观叙事的方法切入,比如写身边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小见大表现人们的绿色环保理念:也可以写自身对自然山水、田园风光的喜爱,在美丽绿色的大自然中获得对生活的启示。对“绿色”的内涵既可以作“自然绿色”的理解,也可以作“人文绿色”的领悟。所有以上这些,无论是从文章的选材立意,还是在表达方式的选用和文体选择上,命题者都给广大考生以非常广阔的空间,让考生能够自由尽情地发挥,以充分展示考生的学识、思想和才情。
展望
为让高考更好地指导中学语文教学,我们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去思考和展望。如果我们能从新课程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对江苏自主高考作文命题进行一个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我们会发现尽管每年的作文题尽在意料之外,但细细想来又都在情理之中。因为命题者透过作文题向我们传递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信息,其实就是在表达命题者始终不变的追求。
一是高考作文虽然是应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考作文却绝不仅仅就是为了应试。高考作文是学生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展示,也是对学生思想感情、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次全面检阅,是生活中“真人”的显现,所谓“文如其人”。所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在全力抓好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与熏陶,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要真正定位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这个目标上。这不仅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社会对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的根本要求。加强语文的人文性,突出语文的育人功能,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二是中学作文教学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淖,回归作文教学的本源。“生活即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的大语文观念,在高考作文中正日益彰显。高考作为中学教学的指挥棒,高考作文其实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引导中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并能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对生活的真实的思想和情感,真正让写作成为我们中学生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这是当前高考作文复习与训练必须正视的问题。以往那种单单瞄准高考应试所做的各种考场作文的技能技巧训练,只能是“末”而不是“本”,高考作文的复习与训练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篇4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一锹挖不出个水井.同样,议论一个道理,也不是一口气就能讲清楚的,这就需一点一点,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进行论证,直到论点阐释清楚,能够使人折服为止.而如何一点点,一步步,一层层地展开,这就是写作时的思路拓展问题.下面四种常见的开拓思路的方法是学生所必须熟悉的。
一、纵向开拓
纵向开拓,就是循着事物的内在联系,将一个道理(论点),分成若干分论点,让思维顺着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特殊到一般,由因到果(或由果到因),由历史到现实等的路子一步步地深入展开说理.在论证上表现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多采用引申,层进,演绎等推理方法。高中语文第三册鲁迅的《灯下漫笔(节选)》就是纵向开拓,层层深入论证的典范。
最近给同学布置过一道老作文题《谈“忍”》。如果要以“要有忍的美德”为论点,论证思路就可以这样开拓:(1)忍是一种美德,能使人得益。因为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不如意的,令人气愤发怒的事;发怒往往会使人失去理智,就会坏事,所以要提倡忍。(2)青少年情绪偏激,好冲动,尤应有忍的美德。(3)但忍是有原则,分对象,有限度的。对坏人坏事决不能“忍”。(4)忍是一种修养,所以应从加强思想修养入手,培养忍的美德。
第一层阐述忍的原因;第二层进一步阐述普遍性中的特殊性;第三层又进一步阐述“忍”与“不忍”辨证的对待;第四层揭示“忍”的实质.这样围绕中心论点逐层深入地展开说理,文章思路自然畅达,论证也就深透了。
掌握这种开拓思路的方法,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逐层深入地提出分论点,并作深入的分析.同时要特别注意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说,纵向开拓的前后顺序是不能随意颠倒的。
二、横向开拓
任何事物都由许多“要素”构成,都有其许多不同的侧面,揭示这些要素或侧面,也就揭示了整个事物。横向开拓,就是从几个角度去分析论证中心论点,即将论点分解成几个“要素”组成分论点,然后逐一加以论述,最后加以归纳,得出结论.课文《反对党八股》就采用的这种方法,将党八股的危害分成八个方面,逐一加以剖析,最后归纳。作文题目《昨天,今天,明天》也可以横向去开拓思路.在提出论点后,可做这样的开拓:
(1)有的人沉溺于昨天不能不能自拔。有的人因为他有辉煌的昨天,居功自傲;有的人则悲伤于昨天的失败或苦难(两者结果都是浑浑噩噩度日,不再有成绩)。(2)有的人老是幻想明天.有的人总幻想有朝一日成为伟人,或成为富豪,却不屑于今天;有些人则把什么都留待明天(两者结果都让时间白白流失)(3)但更多的人则注重今天,珍惜今天,他们终于干出不平凡的事业。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一归纳:昨天要让它成为历史,适当地回顾是必要的,但那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为了今天和明天工作更顺利有成效.明天是希望,是我们追求的方向,目的.不展望未来就会失去失去信心,方向和动力.但未来的美好有赖于今天的努力,所以重要的是抓住今天,珍惜今天的分分秒秒。
三、反向开拓
1、先从论题反面的现象说起,论述其错误或危害,在否定中指出正确的主张,以揭示提倡这种主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很熟悉的《拿来主义》一文,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为了阐述“拿来”的主张,鲁迅先从不“拿来”的现象说起,阐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危害,从而确立了要“拿来”主张。
2、提出论点后,或由正及反,或由反及正,展开说理,构成正反对比,在对比中阐明主张,在比较鉴别中使论点得以论证。如课文《改造我们的学习》,就摆出主观主义与马列主义的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来加以对比,以阐明为什么要改造的道理。
命题作文常可用反向开拓的写法,因为命题人总是针对现实命题的。如作文题视环保》,肯定是因为现实中有不重视环保的人和事存在.再如作文题《谈尊师》,也是因为社会中有不尊师的现象存在,等等。总之,这一类的作文题,都可以运用反向开拓的方法去拓展思路。
四、设喻开拓
设喻开拓,就是运用一些能和论点构成类比或比喻关系的故事,寓言,事物来活跃思路,展开论证的一种开拓方法.这种方法一般作为前面三种思路开拓的辅助,当然通篇使用这种思路的文章也不乏其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以邹忌受妻,妾,客蒙蔽的事来类比说理,生动地阐述了齐王也受蒙蔽的道理.而荀子的《劝学》全篇都采用了比喻来阐明道理。
篇5
关键词:创新;作文教学;个性化
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而最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活动则是个性化的写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要以作文教学为契机,通过不同的途径开启少年儿童想象创新的大门,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构建学生的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写出个性化作文奠定基础。
一、题材选择的创新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多地强调作文的格式、技巧与字数,因此,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想方设法写“假话、空话、大话”,没有了写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学生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创造性选材,拓展习作的题材,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兴趣。
1.为学生想象创造契机
想象作文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是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思路的一种习作方式。如,在一次习作训练中,我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自己最喜爱的作文题目,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想象类型的作文题,比如《未来的东安》《2036年的舜德学校》《神舟×号探险记》。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一旦展开,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想象力便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为交际应用创设情境
交际应用作文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尝试让学生为家乡的特产(如东安鸡、柑橘)写写广告词;给班级创作最佳班级公约;给自己的手工制作记录文字说明;为舜皇山森林公园写导游词。此外,还让学生写招聘启事、环保建议书等。
3.为快乐作文提供平台
快乐作文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自由观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从而在快乐中自主表达个性语言。如我在作文课上开展了一次“逗笑大比拼”活动,将学生分成“逗笑队”与“木偶队”,要求“逗笑队”的队员想方设法逗笑“木偶队”的队员,“木偶队”的队员先笑者取消比赛资格,坚持到底的同学最后会被评选为“擂主”。同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对方的动作、神态、表情,等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在快乐中自由地表达。这样教学,满足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让他们的童真、童心、童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
二、想象能力的创新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1.看图想象
学生的联想都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与具体性,他们想象的内容通常会以某种具体的事物来作为直接依据。比如:观察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一幅图,我先引导学生瞬间看图,大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看到了两个侧面人头和一个杯子。为了让学生深入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我鼓励学生进一步仔细、多方位地观察图画并大胆想象,孩子们的思维被激发起来。有学生将图倒过来看联想到:这是一件美丽的公主裙,白雪公主就是穿着这件裙子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2.听声想象
声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创设特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产生表达欲望。在作文课上,我们可以把“笑声”“水声”“喇叭声”“喝彩声”等这些生活中熟悉的声音进行组合,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自由地展开想象:此时此刻,你来到了哪里?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走出来后,你又会想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学生纷纷说道:听到水声,我仿佛来到了茂密的大森林,看到了潺潺流淌的溪流,尽情畅饮的小鹿;听见汽车喇叭声,我能想象出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车辆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
3.续写想象
思维是无形的作文,作文是有形的思维,许多课文的结尾言尽而意无穷,给予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果学生能够大胆求异、创新思维,接着作者的思路继续写下去,可以拓展学生想象力,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来感受写作的乐趣,如续写《渔夫的故事》《小摄影师》《小英雄雨来》等。
综上所述,让创新成为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永恒主题,以此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突显他们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巧莉.创新作文教学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0.
篇6
关键词:中小学生;半命题作文;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44-02
1.新课程改革之前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进行写作的目的不正确也不明确。不可否认有的学生写作文就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好像作文是给老师写的一样。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也给了写作的时间,如果其他同学按时交上,而自己完不成,恐怕老师不会高兴。于是,便胡乱写上一通,交上应付老师,很难想象这样的写作目的还能写出令人称道的文章。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比较好,对老师布置的作文能认真地去写,但写作到底要朝哪一个方向努力,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心中不明确。他们确实想把文章写好,也下力气去写了,就是因为找不到出路,付出的努力不少,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写作的兴趣也就消失殆尽,最后,干脆得过且过,结果可想而知。
1.2对学生限制太多、压抑其创造性。学生排斥、厌恶写作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现行写作模式让他们失去了写作的快意。这一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牺牲写作个性,不给想像力留下施展的空间。比如说在写作手法上,是在一种完全格式化了的框架中来完成所谓的写作。以叙事性的写作为例:见景入境抒情升华煞尾点题,这是一般中小学作文写作的基本格式。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承续与流传,此格式已成为一般中小学作文写作的唯一格式。还有在写作内容上,是在极其有限的观念之下来确定文章的主题。大千世界的所有一切,都生拉硬扯到这些屈指可数的主题之下,结果既使世界的丰富性无法得到呈示,也使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成为不可能。在这样一种模式之下的写作,当然无法指望能够通过写作而产生快意。
1.3学生写作模式化。在传统作文教学中,老师并没有把精力放在学生观察、思考和基本功的训练上面,而是仅仅盯着前几年的考题作"跟风式"的反复训练,要么是起承转合,要么是雷(锋)陈(景润)孔(繁森)张(海迪)。理论的苍白和方法的杂乱,使学生甚至相信:只要训练好几个"模式",考试作文如探囊取物。我并不是一概反对掌握从范文中归纳一些为文的基本规律,只是不赞成将其泛滥而远离真正的写作教学。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生活的积累,其次是精蕴的探求,最后才是表达的技巧。他的这些关于写作的理论,是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认真反思的。
1.4写作和现实生活相脱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阅读和现实生活作保障,学生写作便没了素材,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到写作学生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缘故。
1.5教师要求过高,打击学生积极性。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用自己的水平去要求学生,把学生的作文改得"体无完肤"、"面目全非"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更怕听到"作文"两个字。作文是用笔"说话",如果一个刚刚说话的孩子,父母每每"精批细改",发现孩子出语不妥,就予以指责。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会因此而少言寡语,最后成为不爱说话的人。这与教师批改一个刚学作文的学生的作文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2.半命题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2.1新课程改革下的半命题作文教学命题策略。半命题作文教学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命题又是重点中的重点。命题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快慢,反映了教师是否起着主导作用。而传统作文教学,大多由教师命题作文。题目是文眼,如果题目命不好,则脱离学生实际,学生自然要面对稿纸,搜索枯肠,最后还是不知所云。如果命题恰好出在学生的心里,自然能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恰如暗夜里茫茫大海上的一盏航标灯,在它的引导下,学生便能驾驶着作文的小舟,驶向成功的彼岸。因此教师命题时要切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做到以下几点:
2.1.1命题要新颖。如果命题时不顾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现实情况的变化,年年岁岁照搬同样的题目,那么,即使有了一个作文命题序列,也不能保证这个序列的生命力。如果满足于一套现成的一成不变的作文序列而不思索如何充实它,那么这个作文序列不久也会变得陈旧,从而影响它的质量。所以,教师命题应注意命题的新颖独特,使其充满活力。这要求教师多观察生活,多捕捉信息,从而多命出些新鲜活泼的题目。如可以捕捉本地本校或国家社会的"焦点""热点""疑点""难点"等问题,从学生敏感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命题,就可保证命题的新鲜活泼。
2.1.2命题要实在。如果命题大而空、虚而浮,那么学生写来,就难以把握立意的角度,难以选用具体材料,难以谋篇构思和驾驭语言。所以,教师命题应命些具体、实在、小巧的题目,避免学生胡乱杜撰,说假话、废话、胡话、混话、梦话、套话。
2.1.3命题要具有针对性。部分教师命题时,动机用意不明确,盲目无主,随意命题,不仅命题时无据可依,而且也无明确功利目的。教师命题应加强命题的针对性,目的明确。教师进行作文命题时,要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命题。如:可以针对某一现实生活命题,达到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目的;也可以针对某课文或课文某单元命题,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还可以针对学生某一写作弱点命题,以达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2.1.4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命题若不顾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一味从成人角度命题或不顾学生水平实际,一味从教师角度命题,那么,所命题目是难以提高质量的。如果命题视点始终未站在学生那边,未考虑所命题目依据学生的学识水平是否能够完成,未考虑所命题是否适合学生现有的观察力、判断力、思维力、联想力等智力因素,或者说所命题目内容只是教师或成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历,所命题目只有教师或成人才能完成,学生即使跳一跳,也难以摘到这只桃子,那么,这样的命题也难以保证质量。教师命题应摆正命题视点,多从学生角度命题,多替学生想想,多命些学生的智力能够完成的题目,即命题范围尽量是学生所见、所闻、所思、所历、所能想象得到的。
篇7
一、引导观察,捕捉独特感受
心有所感,才形之于文。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常常因无内容可说而烦恼,教师也常常为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而着急。其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内容可写是因为缺少发现的眼睛,缺乏对生活的感受认知能力。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生活,才能把多彩的生活转化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做起作文来才会有说不完的话。同样,要想写出新意、富于个性的作文,感受应该特别敏锐,能从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新的事物,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领悟哲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求异创新意识,不落俗套地以独特视角认识生活。
笔者曾要求学生写个人观察日记,做生活的有心人,记下所见所闻所感;写小组循环日记,交流新鲜事、新鲜物以及特别的感受;在班级开展读报活动、每周见闻播报活动等,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认识,以敏锐的观察力给写作提供思维的材料和营养。
二、尝试命题,训练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开展创造性活动,是十分有益和重要的。比较人教版新旧教材作文不难发现,新教材很多作文练习要求题目自拟,这无疑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可以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的命题方式,把命题的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事。
采用半命题方式。如《我尝到 的甜头(苦头)》,学生可选择的材料很多,成功或失败,跟这些体验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写,横线上可以填各式各样的内容,由“甜头(苦头)”这个词生发开去,放手作文,便能条条大路通罗马——最终达到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
给出某个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思考,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路。如一次野炊活动后,我并没有直接命题让学生作文,而是先引导学生回忆和叙述野炊经过,再结合内容自由命题。学生的表现和创造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进入思维状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命题立意,《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嗬!这盘菜真香》《有趣的野炊》《能干的小厨师》《今天我当家》等等,不拘一格、生动活泼的命题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设计载体,培养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金花的源泉。”的确,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而作文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设计一些载体,提供一些材料,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穿越时空尽情翱翔。
利用平时对生活感知的积累,展开想象。如看图作文,可引导学生由定格的画面想象画面以外的无限空间,想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的环境,想象事情的来龙去脉,想象合理的故事情节甚至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丰富作文内容。如续写,根据所给的开头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思路,每个学生循着自己的思路积极思维,充分地发展想象。
引导学生畅想未来,展开想象。如《21世纪生活畅想曲》要求围绕21世纪生活可能发生的新变化(衣、食、住、行、玩、用、环保等方面),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写作,文章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想象力丰富,充满趣味。教学中要利用这些契机或自行设计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练习。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大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四、实施辩论思维法,培养思维的周密性
在作文教学中,我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出一些作文题目,如《我看交笔友》《如何过生日》《我看广告》。组织学生在课上或课下对同一题目各抒己见,展开辩论,具体的做法是:将学生按对立的观点分成两组,可以由一个小组的某一成员提出观点,其他组员不断补充、完善同一结论;还可以由一方不断质疑、反驳,使另一方拿出精确、毫无辩驳的答案。辩论式教学不仅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观点片面的现象得以改观,许多学生能自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冷静地观察和思考问题,大大提高了思维的周密性。
五、赏析习作,发展个性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和工具,作文是学生思维活动等外现形式,在作文教学中的批改和讲评环节中,对闪耀着学生思维火花的可圈可点之外,更要加以激励和表扬,以促进学生个性语言的发展。我的做法是除带领学生评点欣赏之外,专门准备一本记录薄悬挂于教室,收录学生的美言佳句。学生的成就感和作文兴趣得到激发,一旦发现优美词句的批注,就会喜不自禁地抄录下来。“巧克力豆”(指野炊中炒糊的花生米),“豆荚见到了秋姑娘,兴奋得不得了,有的竟笑破了肚皮。”“豆角的藤子紧紧地缠住竹架,使劲儿向上爬,小黄花调皮地点缀绿叶间,格外惹人喜爱。”“只见龙虾的几只小脚在空中乱抓乱挠,两只大钳子拼命探着,可惜它再无回天之力,只能张牙舞爪做做样子罢了。”学生的这些词句设喻精当,巧用拟人,趣味盎然,富有新意。
篇8
写作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文化素养的构成要素,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对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让他们不畏惧作文,打好写作基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动手写,做生活的有心人,会动脑思考努力,丰富自己的语言及时练笔,真正地动笔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关键词】
合作 探究 实践 综合素质 课程改革
写作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文化素养的构成要素,它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对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让他们不畏惧作文,打好写作基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
教学实践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或咬铅笔头,或随意编造,或敷衍了事……尽管极少数学生能得到“优”,但大多数并非真实情感的流露。怎样改变“榨文”状况?我鼓励、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
第一,要学会动手写。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可以说多数是样本,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所用的教材更是篇篇皆为精品。充分利用好时机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可爱的草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描写草塘美景的句式来写自己熟悉的麦田景色;学习《颐和园》后,带领学生参观敬老院,运用游览顺序写真实的参观经历;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后,引导学生收集环保材料,为自己写环保倡议书做准备……此外,让学生把一些课文结尾补写或者把古诗文改写成现代文也是促使他们思考和动笔的好方法。
第二,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参与生活,把活生生的人、事作为写作文的材料记在脑子里。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慧眼,没有积累素材的习惯,怎么可能写出真正的好作文呢?语文教师也该引导、带领学生参加生活实践,和家长共同努力培养他们做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留心世事的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涌现的新鲜事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及变化中的景色自然地记在心里。到写相关的作文时,再把它们从“记忆宝库”中提取出来,有目的地进行挑选,真实而具体地把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所感倾诉出来。只有亲自观察,亲身体验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才能写出“真文”。
第三,要学会动脑思考。瓦特烧水时看见壶盖儿被水蒸气顶起来。如果不思考其中的原因,蒸汽机的诞生不知会等到何年。同理,通过文章的叙述并感悟一定的道理才会使写作更具生命力。我们生存的世界上,有太多耐人寻味的事物,许多思维认识的成果是从这些事物中“悟”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勤于观察,潜心思考,动脑筋的有心人,养成“以事悟理”的好习惯,自然会在生活中得到更为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会凝成他们的思想结晶,写起作文来怎会无话可说?
“世事洞明皆学问”,留心观察,细致思考,形成习惯。从细微处入手,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使自己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就能避免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肤浅的表象水平,同时还会从生活中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问得那渠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路子宽了,何愁没材料可写呢?
第四,要努力丰富语言。丰富而生动的语言,除了通过语文课文学习积累,通过阅读课外书进行《书海采贝》:记录好词好句,用好句中的关键词语写段落。更重要的是教师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我让班级的学生们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一旦发现生活中有谁说了有趣味或者有道理的话语,就及时地记录下来。可以记录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语。每个星期五的下午,我会抽出一节课让他们汇报。把个人成果展示的同时,也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学生们分享着资源,也分享着快乐。这样持之以恒的结果,让学生们养成了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写作文时,他们觉得“言之有物”,且“得来全不费功夫”。
第五,要记住及时练笔。有人怕写文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平时练笔太少。其实,任何技能都是通过训练掌握的,写作也不例外。
多写的好处很多,通过写,才能发现自己掌握知识面的狭窄,从而激励自己主动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便有更多的学问和见识;通过写,对克服困难的体会才能加深,平时学习书本上的范文意识性才能增强,领会才能深刻;通过写,能更好地把握写各类文章的基本思路和常用表达方法;文字铺就的成就感推动我更乐于写作。
自己有这样的感受,在鼓励学生动手写作时,我常常要求他们别手懒,把想写的内容及时记下来,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至于以什么形式写,我不作具体要求。只要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思,我手写我情”,我都会在他们的作文本上认真修改,端端正正地写上评语。以赞赏的语言去表扬他们、鼓励他们,让学生有事而写,有感而写,有情而写。
几年下来,对于写作文,学生不再有精神负担。他们把外界的信息接受和思考,真正地动笔写出自己的东西。在各种作文比赛中,学生们获得奖励,他们写作的欲望也越加强烈。
实践证明:只要每个语文教师不厌其烦,在课堂引导学生把每一类题材的文章学明白;再不辞劳苦在课下督促和鼓励学生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动笔的好习惯。那么,作文时学生“言之有物,辞以情发”就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 云南教育出版社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38-02
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说的是儿童的话,表现的是童心、童情、童趣,所以深受少年儿童喜爱。在小学课文中,选编了不少童话作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训练的方式应当灵活多样。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题材,提出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指导学生自己拟题作文。因此,如果以编写童话故事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一定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言之有物。
一、开展故事会
小学阶段从三年级开始有习作要求,这时候学生已经从各种渠道积累了一定的童话故事。为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笔者经常举行童话故事会,评选每周的“童话故事大王”。这种活动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能促使他们去搜集和阅读经典的童话作品,丰富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所创作的童话故事的知识含量就更高,情节就更吸引人,可读性就更强。大纲要求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课外与课内结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外童话作品,可以让学生对童话的体裁特点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为童话的习作奠定基础。童话创作离不开想象,让儿童多读童话作品,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二、续编童话
在小学课本里有许多童话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他们学完后往往还意犹未尽,老师们可以在拓展的环节里要求学生把故事编下去,抓住学生想表达的机会,适时点拨和启发,轻松达到作文的最佳效果。如《小灰兔和小白兔》,教完后要学生写小灰兔看到小白兔自己动手种的菜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感悟,续编起来就得心应手。又如《七颗钻石》一文,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随着作者丰富的想象而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文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请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象力,帮作者编这段故事。这样,学生大胆想象,使文章更丰满。再如笔者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设计了两个拓展练习题,让学生续编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活着……
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
此时,学生沉浸在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中,续编起来情真意切,情节动人,故事包含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与无私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时机,鼓励学生想象和创造,保护孩子乐于幻想的天性,是非常必要的。
三、提供材料
小学生写作文遇到的两个最难的问题,一是感到无话可写,二是事情写不具体。所以笔者有针对性地通过提供童话素材,引导学生乐写、写具体。
(一)提供故事开头,让学生自由想象,把故事续编完整。如:
森林里,猴子们在尽情地玩乐,小猴子青青爬在高高的树梢上望,为猴子们担任哨兵。这时候它看到小熊黑黑后面跟着一只猎豹正向他们靠近……
这样的故事开头想象空间很大,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互相交流故事情节,进而大胆想象,编出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老师可以提醒学生,故事中的角色可以增加,但材料上提供的角色不能删除。对于童话故事的创编,学生兴趣都比较浓,而且思维不会受到压抑,在童话故事的情节安排上,每个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借鉴看过的一些童话故事或动漫影视。老师一定要及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快乐,尽情去张扬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提供故事梗概,引导学生把细节写具体。如《快乐大使》:
动物王国的狮子国王为了让动物们快乐健康地生活,准备评选快乐大使。乌鸦、小猴、孔雀、喜鹊都来参加竞选,在比赛中进行竞选演说和才艺表演,最后喜鹊因为帮助了跳舞踩不到舞点的猴子,得到大家的赞许,赢得了桂冠,当选为快乐大使。
这种作文,难就难在怎么写具体。老师就要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把主要角色写具体,还要指导学生注意场面的描写,注意点与面的结合,抓住故事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将真善美和假丑恶表现出来,让大家欣赏评价,这样才能推陈出新,练出优秀习作。
(三)提供词语,串编童话。就是提供一组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语,让学生用一个完整故事,把这些词语串起来并运用到作文当中,并且要求运用得恰当、合理,不勉强,不生拉硬扯,不生搬硬套。这种形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通过词语的串联,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如用“麻雀、燕子、沙漠、干涸、河流、污染”编写以环保为主题的作文,指导学生要注意环境的变化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融合环境描写和角色对话,把主题突显出来。
(四)提供图片。也就是指导看图作文。图片必须是适合童话习作的内容。如笔者在指导学生看《小蜜蜂和花蝴蝶》这幅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思考:这是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小蜜蜂在干什么?花蝴蝶呢?他们说了什么话?旁边的梨树爷爷听了他们的对话有什么看法吗?要求注意想象它们说话的内容及表情动作。最后它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是因为勤奋或懒惰的原因吗?让学生不仅根据图中有的景物来写,还可以根据图意,大胆想象,写画中没有的情节。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四、联系生活
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儿童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的,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时候往往比成年人更活跃,更丰富。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善于想象的优势,设计多种训练的形式,引导他们在作文天地无拘无束地创造和想象。如听音乐编童话,看图画编童话等。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积累,所以,联系生活,创编童话,是进行有效作文的重要手段。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然后分析题意,创编童话。如《我是一只小燕子》《骄傲的风筝》《蚂蚁与蜜蜂》《书包里的对话》《玩具的对话》《五官争功》《文具的诉说》等作文题目都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作文指导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明确特点,分析题意,观察思考,然后挖掘主题,通过创设情景、交流讨论、扮演角色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创编各具特色的童话故事。
篇10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北宋时期司马光曾这样告诫人们。正所谓: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因此,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课题。而语文课堂则是实施德育最佳场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好育人工作呢。下面就教学实践谈一谈体会与感受。
一、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德育教育
1、体会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水,名胜古籍的文章,他们优美动人的语言似甘醇的美酒沁人心脾。如山水如画的《三峡》;《与朱元思书》这些文章里的德育因素,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其爱国激情。教学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创设情境拨动学生心弦,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阅读、感悟文本,积聚道德正能量。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越来越注重自我,以自己为中心,缺乏给予与奉献、不懂得感恩、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教材中也不乏这方面的思想内容。如《邓稼先》、综合学习《献给母亲的歌》、《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等。引导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就能在无痕中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品格,懂得感恩、关爱他人的情怀,坚强的意志。
3、崇尚榜样,进行理想教育。如今身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的宠爱,常常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常胸无大志,理想缺失。例如,我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理想。在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感受古人的远大抱负后,引导学生认识到,真正的理想不是个人贪图享受,而是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为人类谋福利。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我引导学生感受鲁迅毅然弃医从文,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救国救民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启发引导,学生增强了理想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4、在总结归纳中进行德育教育。总结归纳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同时也使思想得到升华。如我们在教学生认识生字时,总结归纳汉字的形声、会意等构造特点,既可以突出华夏先祖的聪明智慧,又可在无形中增长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感受方块字独一无二的美,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学习《马说》一课时,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了三个问题,让他们讨论:首先问:“你是否想成为千里马?”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接着又问:“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千里马?”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之后我再问:“如果你无法成为千里马,怎么办?”同学们顿时陷入了沉默,接着一阵交头接耳。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起手,说:“虽然如此,也要面对现实,用自己最佳的状态,积极地学习生活。”他的话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随即总结本文的主题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如何更实际地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教学完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后,我结合本单元的课文给学生总结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
5、利用成语故事进行德育教育。通过典型的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着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比如我用一个故事教育学生要懂得诚信: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一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故事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般的教诲。
二、在书面写作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写作不仅能培养写作技巧、文字功夫,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在选择作文题目时,除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写,我注重选择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文题。例如作文《在路上》,主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中,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成长之路,感恩于一路上的收获、受到的关怀;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求学之路,有困惑有奋进,有泪水有欢笑,写得真实感人。例如话题作文《比较》,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生活中究竟需不需要比,比什么,比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比等。一系列的作文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在作文批语中我常结合学生文章的中心用一些激励性的评语对学生进行道德的宣教。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因此在实践活动我用《我学会了……》为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为了完成这个实践活动,学生需事先动手做,再思考如何介绍,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克服困难的品质,还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如让学生出一期手抄小报,当小导游介绍自己游览过的点,大量的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课内外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审美情趣,诱发了创造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要让学生学习、感悟、体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捉摸透学生,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材中塑造的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讲述的一件件具体的事例,表达一份份情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
- 上一篇:依霖幼儿园
- 下一篇: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