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好是怎样的体验范文
时间:2023-03-20 16:5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好是怎样的体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童趣化;低段小学生;运动;影响
重视学生的体验、重视学生的愉悦情感是我国现行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不同。如何为儿童构造愉快的教学体验是体育教学中较为火热的话题。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更多的是一种锻炼、放松,是一种参与行为。儿童的成长应当是快乐的,体育课堂应当改变过去严肃、单一、刻板的教学氛围,将童趣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其中,为儿童构造愉快的成长环境。
一、体育教师语言的童趣化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虽然身体运动是主要的行为,但是教师的语言行为同样不可忽视。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开发学生的智慧,达成教学目标。对于低学段的小学生体育教师来说,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更为重要。针对小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幽默的课堂氛围更融洽,学生的积极性也更高。幽默的语言并不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逗乐行为,而是将一般化的体育语言转化为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比如,在学习立定跳远的内容时,童趣化的语言在教学中的使用如下:
教师:小朋友们有没有看过动画片啊?
学生:看过。
教师:那动画片里的小动物们是怎样运动的,大家知道吗?大家想学吗?
学生:想。
教师:那咱们今天就和小动物一样运动吧。我问问大家:有一种动物小时候只有腿没有尾巴,还可以吃害虫,而且还会呱呱叫,这是什么动物啊?
学生:青蛙。
教师:青蛙是怎样走路的?
学生主动示范青蛙跳跃的动作。
此时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加以肯定,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身材优势跳得更远。教师借助形象的比喻增强学生对立定跳远的理解,能够使学生感到愉快,有兴趣的活动,学生都会积极参与。与小学生同频率的语言更易于学生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考动物是如何\动的,并自我实践,学生在思考与行动中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方法。
二、体育教师肢体语言童趣化
体育运动中肢体语言较为丰富,并且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大部分都是专业化的体育肢体动作。教师应用肢体语言为学生构建完整的技术动作要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肢体语言不仅是规范学生动作要领的标准,更重要的是透过身体动作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中的肢体动作包括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三种。肢体语言既能够展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又能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童趣化的肢体语言主要是将体育中的肢体动作以学生的视角进行展现。比如,立定跳远可以将兔子的跳法带入其中。教师将手放在头顶上当耳朵,双腿自然弯曲并跳动。对学生来说,童趣化的体育运动不再是一种学习任务而是生活体验,是对自己喜爱的动物的模仿。笔者发现,童趣化的体育运动使学生的参与率、积极程度明显提升。此外,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想象力比较充分。
三、教学设施童趣化
新时代的教育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主观感受体验和情绪。低段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构建童趣化的体育教学设施和校园环境对小学生有重要意义。如果校园基础设施、体育器材等都比较严肃、缺少实际应用的作用,那么小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就比较低。在校园中,管理者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利用校园中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构建富有生活气息、温馨的运动小天地。学校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一些童趣化的运动工具。
四、评价童趣化
传统教师评价大多是好与不好,这种绝对性的话语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幸福度。童趣化的评价可以是:小明,你做的立定跳远比“小兔子”还要优秀呢。某些小学生如果立定跳远不是很好,可以说:“如果不好好地跳,就会被大灰狼抓住当晚餐哦!”童趣化的评价多种多样,根源是教师要有爱护孩子的品德,关注孩子的自尊心。正能量、温柔、鼓励的话语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非常大,教师应当善于并学会利用这种话语。
童趣化教学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只是从教学语言、肢体语言、教学设施、评价四个角度分析童趣化教学的优势。教师通过具体实践,发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快乐、幸福等主观感受有别于前期教学阶段。童趣化的教学是与学生保持同频率的思考方式进行的教学研究,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仅接受教师的引导,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入更多的自我思考,使想象力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篇2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以课标为教学指导思想,体现以学生为本,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本课所学的内容是(立定跳远),根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教学的情景,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去体验各种学习内容。
一、实施过程
情境教学片段――小蝌蚪找妈妈
师: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让我们一起来当这群快活的小蝌蚪好吗?
生:(兴奋地)好:
师:那你们知道小蝌蚪是怎么游的吗?
生:知道,老师你看我把双手当成小蝌蚪长长的尾巴。
生:我把脚尖踮起来轻轻地移动。
师:让我们一起游吧。
(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池塘里快活地游着。)
师出示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的图片并讲解――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别处去找吧。”
师:我们一起来表演小蝌蚪遇到鲤鱼妈妈的情境,你们边表演边思考一个问题――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是怎么游的?
(师扮演鲤鱼妈妈,生扮演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蚌。)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模仿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
生:小蝌蚪虽然长出两条后腿,但我看到图片上的小蝌蚪还甩着尾巴在游,所以我把双手当成小蝌蚪的尾巴。
生:我看到图片上小蝌蚪的两条后腿有的伸、有的缩,我认为那是小蝌蚪在学蹬腿,所以我边蹬边甩尾巴。
师:小朋友们观察真仔细。让我们以六人小组的形式轮流来扮演鲤鱼阿姨和长出了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好吗?
生:好:(在音乐伴奏下学生分六人小组进行表演。)
师出示又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的图片并讲解――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伯伯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乌龟伯伯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我们一起来表演小蝌蚪遇到乌龟伯伯的情境,小朋友们边表演边思考――又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是怎么游的?
生:好!(投入地表演着。)
师:请说说你是怎么模仿又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的?
生:我把双手举在头上当成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
生:因为刚长出的腿比较短,我把手放在身体旁边当小蝌蚪的两条前腿,边蹬边游。
生;我看图片上小蝌蚪的动作很像我学蛙泳的动作,边蹬腿边划手。
师:小朋友们的想像力都很丰富,模仿的动作都各不相同。让我们以六人小组的形式轮流来演乌龟和又长出了两条前腿的小蝌蚪好吗?
生:好!(在音乐伴奏下学生分蛆进行表演。)
师出示小蝌蚪长成小青蛙的图片井讲解――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跟睛。小蝌蚪游过去叫:“妈妈,妈妈尸青蛙妈妈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师:你们知道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吗?
(生用自己的方式跳着。)
师: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好吗?
生:太好了。
师:(边表演边念口诀)一前上摆,二后摆屈膝,三两脚蹬地跳出,四双脚轻落地。
师:老师把这动作取名叫“立定跳远”,小朋友觉得怎样?想学吗?
生:太好了,想!
老师把立定跳远再示范一遭,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一看完成动作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师:轮到你们练习时看谁把动作做得最好,最早跳到青蛙妈妈旁边。
生分四人小组讨论、练习。(在《小青蛙找家》的音乐声中练习。)
师巡视指导并给予一定的帮助。
二、思考
1.创设学习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景之中,用情景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种教学形式效果如何,是否值得探讨。
2.本案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有效。
三、案例分析
1.情境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环境是教学中学生获得体验的载体。创设情境并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让学生入景动情、明理知味,用情景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从而获得最佳的有意注意,引导学生把兴趣指向学习内容,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本课把教材内容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展开,让学生扮演他们喜爱的小动物,通过游戏贯穿课堂。在课堂中紧紧扣住故事发展的情与景,使情景交融,学生的练习处于“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的氛围之中。这节课,学生始终沉浸在角色扮演的良性环境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篇3
一、探究性问题
在教学中,用1-2分钟的时间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探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在上立定跳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们依次提出问题。小兔、袋鼠和青蛙跳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手臂向前向上的摆动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等等
二、激发学生兴趣
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学生必须去服从的形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上用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布置场地摆放器材,事先把器材随意散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主动让学生,去得到它并按规定路线摆放好。这样一来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远比教师一个个分发器材的效果好。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用5-6分钟的时间,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期望——表现——创新”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如在游戏“抗洪救灾”中,我与学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并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资:沙包(海绵垫、球等);救灾物资:粮食(羽毛球、空盒等)。至于先“抗洪”还是先“救灾”;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建议。让学生的全身心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提出怎样利用身体的各部位接触对方的“尾巴”。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三、掌握运动技能
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①用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选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为满足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各显神通。②用1-2分钟的时间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③用6-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相互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④用2-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⑤再用10-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活动并给予纠正指导动作。学生们在虚幻遐想的情境活动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体验运动乐趣
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达到一定要求后,就转入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用3-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升华等丰富的内容。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积极促的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五、自我评价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主体认识实践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只强调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标准,很少考虑学生的体育需要。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单一主体观的影响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往往只注重教师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绊脚石。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1、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1)学生主体自主活动缺乏。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怎样控制课堂、把握教学及怎样讲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在教师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背后,却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
(2)学生主体之间交往缺乏。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就严重缺乏,由于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本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呆板。
(3)良好的课堂气氛缺乏。教师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总以一副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面容出现在学生面前,不能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践
1、教师转变角色,提高主体学习效能。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把体育课看作是自己的健身娱乐课堂,树立学生学好体育的信心。做到:(1)备课时心中有学生;(2)在课堂上眼中有学生。要会创设情景使学生感到积极参与的价值。同时,让学生分享教学的决策权;让学生参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2、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其乐融融;对学习是否积极;学习信心是否增强等。实践告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来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2)充分发扬教学民主;(3)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情绪,并能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学生。(4)要创设条件和契机让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决策。
3、“让学生扮演主角”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习活动形成有机联系,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自主性。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甚至还会悟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内化,并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三、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主体性教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绝不能贬低和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教育所施加因素的影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所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教法手段、运动经验、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解和掌握,都要优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持和主导作用。体育教学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纯粹发现式,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探究式。
四、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学生在体能、技能、爱好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后天的学习上,而且与先天的因素有关。如:一个学生无需付出多大努力100m跑成绩可达14秒,另一个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也只能跑出16秒的成绩。这就是客观差异,这种差异往往是后天难以弥补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就会造成有些学生获益;另一些学生则可能遭受挫折或失败。要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就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把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力求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要给学生创造自由展示的课堂时空
创造性来自个人智慧和潜能的自由发挥,因此,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不能总用硬性的教学安排把学生捆绑住,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个人兴趣,要留时间让学生干一点自己喜欢干的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反之,过分强调有序、强调精细安排,就会僵化、会顾此失彼,无法面对千变万化的学生,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3、要重视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多年来我们体育教师在教法上还是沿用前苏联的三段教学法。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主要是从技术学习的角度把教学设计成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模式。教学的落脚点是知识,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操作上采取由浅入深,从分解到完整的循序渐进方式。这种课堂结构的弊端是重教学内容轻教学对象,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的过程轻学的过程,显然,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实现。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教师从关注教材、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体育课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篇5
而这种习惯了的自我定位在语文教学中导致的后果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让学生学会生存”的当今社会,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已刻不容缓,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一定得打破。
一、发挥教材优势,落实“综合性学习”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中,已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内容。如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一年级下册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的有两处。⑴3月8日是妈妈的节日。自己做一张贺卡,写上一句祝贺的话送给妈妈,带给妈妈一份惊喜。不会写的字可以问老师。⑵收集你喜欢的体育比赛或优秀运动员的图片,在班上搞一个“小小体育窗”展览,同学们自己来做解说员。
第一处“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抓住了3月8日“妇女节”这个特定的教育时机,触及到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中华美德教育、审美教育、口语交际、识字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等以往可能相对独立的教育领域都在这一刻进行了自然的融合,这是最真切的,也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二处“综合性学习”的安排,则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为主。整个活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从图片的收集、小小体育窗的设计和布置、解说词的编写、“客人”的邀请至现场解说,孩子们不仅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合作”意识,丰富了语文教育的内涵,增加了学生的经验积累,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当然,学生的成果也许稚嫩,但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全心身地投入了,心灵激荡了,真切体验了,感情融入了,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学生的个性素质获得了发展。
二、注重多向整合,进行“综合性学习”
开展综合性学习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的有机整合。这些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能明显看出。(详见课程标准)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省教版第六册《海底世界》第3自然段介绍了5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教学时,采用综合性学习,使学生既能了解海底动物的不同方式,又能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活动过程中还能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看一看”录像:⑴大海里的动物很多很多,每种动物的活动方式都很有趣,同学们想知道文中介绍了哪些吗?⑵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录像,看后说一说录像中有哪些动物是你熟悉的,它是怎样活动的,好吗?(创设情境,引起共鸣。)
“读一读”课文:听同学们这么一说,海底世界真是有趣极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是怎样介绍这些动物活动方式的,找出来读一读,你喜欢哪一种就读哪一种,好吗?(想读哪一种就读哪一种,由自己的喜好、兴趣决定,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
“演一演”鱼类:同学们刚才读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代表这几种动物作一个自我介绍。刚才我们看过了录像,介绍的时候可以先把它们的样子说一说,然后把它的活动特点讲清楚,可以边说边演一下动作。老师准备了几个动物头饰,你想表演哪一种动物就挑一个戴上。(由角色扮演切入,凭借教材,贴近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让学生在角色转换中进行语言转化、语言运用的练习,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四、关注学生生活,丰富“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来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生成非常相似,即源于课本,源于生活。只是它较多地从语文的范畴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上面我们已介绍了一些怎样从课本中挖掘“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的做法,其实,从孩子生活中寻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切入点同样重要,不可或缺。这类“综合性学习”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考虑和“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篇6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本文从实现教学民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等方面,提出了体育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
关键词 学生 主体 教学 模式
一、实现教学民主,营造和谐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易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引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欲望。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油然而生。反之,学生对某位教师产生反感,就会对其所教课程会失去兴趣,甚至厌恶。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投入,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学生投入到体育学习活动中去。教学中教师要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同他们交流思想,建立感情,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充实自己,扩大知识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比如“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想的吗?”、“你发现了什么?”等。这种真挚的爱会唤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听其言,遵其嘱,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他们就会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充分展开活动,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学生才会滋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良好的师生情感。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保持积极参与热情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身,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参与的活动,一定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任何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自主、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十分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等,这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如为了发展学生耐久跑能力,教师可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案,如: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追逐跑”;可选择3分钟跳绳练习;还可采用“大捕鱼”、“炸碉堡”等游戏及长跑接力赛等,学生无论采用哪种练习形式,都是积极的、有效的,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地被激活了,主动参与的热情也提高了。
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善于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突发奇想产生的问题要耐心解释,正确引导;对于学生的提问和发言要认真对待,参与他们的讨论,并通过问题解答和分析;要善待学生的每一个新奇的想法,鼓励学生“别出心裁”,使学生有机会展示个性。
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浅能,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学习投篮动作时,教师可设置问题情景:“怎样才能提高投篮命中率?”然后让大家分组练习,得出不同答案。有的说:投篮时出手要高;而有的说:投篮时持球要稳,肘关节不能外展;还有的说:要尽量使球在空中飞行时不后旋,抛物线不能太低……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并根据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改进练习,以此发现规律,找出问题症结,有效地改正错误动作,学生学习效果极好。这种方法,充分发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教师单纯讲解、示范、反复操练教学效果好得多,有效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品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情绪表现、合作精神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等,这样才能使一些身体素质较差,但学习态度较好的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那些先天身体条件好,但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认识到后天努力的重要性。通过评价活动,让学生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评价能帮助教师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改进教师的教学。在评价过程中,以住偏重于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偏重于评价学生学习的水平,而忽视了评价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现在我以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获取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例如:评价伙伴的协作精神,同学的敏捷性、灵活性,学生间的配合意识,以及练习中的意志品质等等,让学生通过练习,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和喜悦。
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优化教学手段
目前,很多学校面临着场地小、器材少,学生多等特点,给体育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的现有资源,精心设计,优化教法。如: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成体育教具,进行一物多“玩”,以此丰富活动内容。为学生创设自然环境与利用环境进行锻炼创造了条件,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新颖的活动中体会到乐趣,并使活动延伸到课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教学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堂体育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篇7
荣获:全国话剧表演“金狮奖”(《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等) ;全军歌剧导演一等奖(《刘胡兰》) ;全国广播剧大赛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奖(《喜剧演员》) ;全国电视散文演播一等奖(《梦中的喀纳斯》) ;全国长篇小说演播政府一等奖(《抉择》) ;“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十大演播艺术家”称号;“受全国听众喜爱的优秀演播艺术家”称号。
用语言感染听众
张家声用他的声音塑造了许多艺术形象,对观众的感染力不亚于舞台上任何一位明星。他的普通话是无数人的标准教材,声音圆润饱满、高亢明亮,充满磁性的魅力,听他的朗诵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而且,他演播的小说还曾帮助很多人度过生死关。
当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他演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后,他收到几百封听众来信,其中二十几封信,分别来自尚未被落实政策者、生活极度困难者、未考上大学者、失恋者、患有不治之症者,等等。他们的年龄、性格、职业、遭遇各异,而相同的是欲绝别于人世。但是,听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痛感原本轻生的念头不对、可耻。其中一封信写道:“你的演播深深打动了我,挽救了我的生命,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我将用我的未来报答您……”
在《故土》播出之后,同样接到上千封听众来信。有一封北京盲人工厂的来信,信中说:“我们是一群盲人,本来什么也看不见,听了您演播的《故土》,我们仿佛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是您给了我们眼睛……”
1999年,长篇小说《抉择》在电台播完后,一个听众费尽周折给他打通电话,这位听众自称一年前双目失明,一时有了轻生的想法。一天他打开收音机听到张家声的小说连播,一下子被吸引。张家声的播音,让他感到生活中未曾有过的美好,唤醒了他重新追求美好的愿望。
充沛的体力是工作的基础
张家声出生于武术之乡河北沧州,从小习武,健美的肌肉显示出男子汉的魅力。高中时代体育、音乐、美术成绩非常好,跳远是当时北京市中学生的记录,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当体育老师。那几年的体育老师生涯为他日后的表演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2007年11月举办的张家声先生从艺五十周年“有声艺术语言”欣赏晚会中,他全然不像72岁的老人,他的声音还是那么健康富于变化,时而奔放,时而委婉;他的神情,时而轻快,时而悲愤;他以精湛的技艺、深厚的修养和饱满的思想激情,将观众带到一个个活生生的场景中。
张家声的发音科学、共鸣饱满、表达清晰、对作品的阐释深邃细腻,令人叹为观止。对此,他认为,声音来源于气息,气息依靠力量控制,话剧演员在舞台上,没有充沛的体力不可能完成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拍电影、拍电视更是夜以继日,身虚体弱,记忆力欠佳,就不能达到角色的要求。感于此,张家声说,体育和人生有直接的关系,健康密切联系着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
投入地工作是他成功的秘诀
张家声的表演会赋予那些经典名作以新的生命力,极富感染力。这是因为每次上舞台表演前,他都要反复读剧本、揣摩角色,对不熟悉的事物还要亲身进行生活体验。他曾应邀朗诵散文《红树礼赞》,以前没有看过红树的他,特意去看红树林;同样,在莎士比亚的戏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他扮演胖爵士福斯塔夫,为了演出醉的状态,他就去酒馆观察别人喝酒。
篇8
人教版数学教材对一年级下册的“统计”一课内容进行了如下安排:例1(见图1)是通过直接数一数各种颜色花的盆数,涂一涂格子,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例2是通过逐一报出花的颜色,让学生初步体验记录收集的方法,并在比较中感悟用画“正”字号容易数出数量,同时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虽然容易理解,但在体验收集数据和画图的过程中是比较费时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把以上内容合并在一个课时中,造成教学过程非常匆促,出现收集数据环节走过场、认识条形统计图表不到位的现象。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对教学内容作了一些处理: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集中在条形统计图的认识;第二课时再去体验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学后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统计
1. 从零乱到整齐,感知雏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有许多小动物要到我们班做客,你们高兴吗?(师投影呈现图2四种小动物零乱的画面)
师:上面有哪些小动物,分别有几只?
(学生逐一数各种小动物的只数)
师:这样数速度比较慢,你们有好的办法吗?
生:让小动物们排一排队吧。
师:好的!小动物们听了同学的话,已经自觉地来排队了。看!它们对齐排队,竖着看,你能一下子看出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吗?
课件演示动画排队的过程,并呈现出如图3的雏形统计图。
生:小兔最多,小猴最少。
师:这样排队能一下子看出谁多谁少,要知道各有几只,数起来也快一些了。
2. 从添格到涂色,感知条形统计图
师:现在我们要给小动物们造一座房子,请它们住进去。看!每只小动物都住一个房间,这样数起来是不是更快了?
(教师出示图4,让学生分别数一数各种动物的只数)
师:这样数还是有点麻烦,如果我们在这个格子图的左边标上数,不用数,能直接说出各种动物的只数吗?(出示图5)
师:小动物一只一只地住在格子里,如果要你画出每只小动物也很麻烦。现在把每一栏涂上颜色,涂一格表示一只小动物。
(教师引导学生在空白的方格上逐一说出:小猪要涂的格数,小兔要涂的格数,小猴要涂的格数,小狗要涂的格数,这样逐步呈现图6)
屏幕上同时呈现图5与图6,教师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图5与图6的相同之处。(学生说出两幅图都表示小猪是6只,小兔是8只,小猴是3只,小狗是7只)
(评析:知识的产生往往从解决问题开始,以需要而呈现。教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经历从比较难以数出各种动物的数量,到容易得到各种动物的数量,再到很快地知道各种动物的数量这一动态的过程,使学生自然地感知条形统计图,并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3. 解读统计图
师:图6是条形统计图,从图6中你能回答出下面的问题吗?
(1) ( )最多,( )最少。
(2) 兔子的只数比小猪多( )只。
(3) 小猪和小狗一共有( )只。
(在反馈中教师特别注意学生看统计图的方法)
师: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呢?
(拓展学生对统计图的解读,并呈现统计表)
(二) 引导操作,巩固认识
教师先出示下面表格和方格图7,并提出:下表是一(2)班同学喜欢这四种小动物的人数统计,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方格中画一画统计图好吗?
学生画图后,教师交流评价,同时让学生注意:颜色要涂在格子内,数量要准确。
接着再让学生针对统计图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评析:教师设计背景相同、只对动物数量作一些改变的素材,目的是让学生独立模仿上一环节画出条形统计图。这样的操作非常及时、必要。因为只有通过亲手画,学生才有可能在脑子里建立条形长度与数量的对应,才能及时加深对统计图的认识。)
(三) 变式解读,加深认识
1. 质疑正误
师:看到这张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第三组画错了。
师:是吗?一定是图画错了吗?
生:可能图是对的,表格里的数写错了。
师:你们说的都有可能吗?(学生表示同意)
师: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两位同学对话的信息(如图9),你觉得是图画错了,还是表格填错了?
生:表格填错了,表格中第三组的红花朵数应该改成“4”。
教师把表格中第三组的红花朵数改为“4”后,又向学生提出:看到第四组得到的红花只有2朵,你想对第四组同学说些什么呢?(学生在交流中提出:要对第四组同学说声“加油”)
(评析:通过变式练习,教师较好地引导学生针对图表的对应数据进行质疑,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画图与填表时注意数据的准确对应。)
2. 看图填数
师(出示图10):这张统计图中的部分数和图被挡住了,你还能看出一(3)班三、四两组最喜欢各种食物的人数吗?请你把看出的数量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记录后,教师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的)
(评析:学生通过对不完整统计图的观察,重新想象出完整的统计图,从而提高了识图能力。)
3. 补充图表
师(出示图11):表格中缺了两栏,你能根据下面两位同学的对话,计算出合唱组和体育组的人数吗?
小莉:虞老师给我们的统计表有两栏空着,统计图也没有全部画好。小红,你知道他们班参加合唱组和体育组分别是几人吗?
小红:我知道参加合唱组的人数比参加舞蹈组的多3人;参加体育组的人数比合唱组的少2人。
学生独立计算解答后,教师组织反馈订正。接着教师又提出:你能根据合唱组和体育组的人数把表格和图填画完整吗?
(评析:教师让学生结合图表与对话,先计算出有关数据,再把图表填画完整。这样训练较好地把统计图表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进一步加深对统计图表认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小结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你们知道统计图表中的这些数据是怎样了解到的吗?
生:向同学了解到的。
师:是一个一个地去问,还是有其他好的了解方法呢?
生:可以每一组同学举手,比如让参加美术组的同学举一下手,我们数一数就好了。
师:是的,这是一个好方法。同学们,了解数据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先不去研究,等下节课再来学习好吗?
(评析:教师考虑到统计图的画法与解读已在教学中逐步得到了深化,所以在小结时没有涉及画统计图的注意点,也没有小结怎样去观察统计图,而是提出如何对统计图表中出现的数据进行收集,从而引发学生对数据收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篇9
一、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乐学的心理因素。采用情节式体育教学法能使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大增,激发学生参与运动。如:我在教一年级学生“立定跳远”动作技术时,先以“小白兔与青蛙”的活动姿势和生活习性为情节融入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体验,进入故事情节,学生身临其境地做模仿动作。在这种欢乐有趣的氛围中,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爱好得到了发展,兴趣得到了培养。
二、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在“情节式体育教学”上运用情节的寓意性,把思想品德教育寄托或隐含在活动的内容、方法、规则之中。有3方面实例。1.寓意于内容中。在教学曲线跑时,采用“绕过小树林”的游戏,在游戏中注入保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等教育因素,学生不仅学练了曲线跑的动作,而且在游戏活动中接受到思想品德教育。2.寓意于方法中。游戏“套花篮”,这是一个能使学生的柔韧和灵敏素质得到锻炼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探讨到了正确的拉手方法,加上老师的适时鼓励和参与游戏,既培养了学生之间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明行为,又增进了学生身体的健康和同伴之间的友谊。3.寓意于规则中。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活泼好动,刚入校不久,对校园的环境很好奇,在上体育课时容易出现乱走乱跑的现象。因此,我就想方设法组织好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确保了活动时的安全性。
三、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例举一节二年级体育课采用情节式教学的案例并作简单的分析。课的主题是《我们都是宇航员》o在课前,先划好活动场地边界和场地内的四个圆圈,象征宇宙中的月球、金星、木星、水星等。在课中,老师扮演一名老宇航员,学生们扮演小宇航员,在老宇航员的引导下组建“飞船”、遨游“太空”。
1.导入:我国自己设计制造并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到达太空后又顺利地返回到地球上,这件事轰动了全世界。飞船上的宇航员叫杨利伟,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我们大家要好好学习,锻炼好身体,长大了去当宇航员,为建设和保卫祖国做好准备,好吗?(学生们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分析:用祖国的大事、英雄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具有号召力。
2.健身操音乐响起,老宇航员喊:“小宇航员们,我们一起来做健身操,准备乘‘飞船’去邀游太空!”小宇航员们欢快地跟着老宇航员一起自由发挥动作(学生情绪高昂、手舞足蹈,在活泼欢快的音乐声中,天性尽释)。分析:音乐是用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的,为使学生有自由发挥动作的空间,教师以牵引动作为主,学生做出自创的动作,他们的表现欲、创造欲被激活,个性得到了发展。
3.老宇航员介绍组建“飞船”的方法并和小宇航员们组建“飞船”的样子,同时启发和鼓励他们组建出新样式的“飞船”(学生们三个一伙儿、五个一群地忙着组建起了“飞船”)。分析:在组建“飞船”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得到培养。
4.飞船起飞。老宇航员向小宇航员们说明“飞船”行走的路线和要求,然后发令:“飞船起飞啦!”分析:学生们互相观赏着对方的“飞船”运行,心情舒畅。
5.老宇航员喊:“登上月球!”“登上金星!”“登上木星!”“登上水星!”小宇航员们在各自的“星球”上(划好的四个圆圈内)做自由发挥的动作,如:走、跑、跳的夸张动作。分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
篇10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心理环境 差异教育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为完成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形式的总称。从活动的主体看,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白”;从活动结果上看,它必然使师生双方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学风格的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对学生的“差异教育”等问题,无疑对实施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就体育课堂教育如何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体育教学风格的形成有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体育教学风格的形成有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
体育教学风格是体育教师能力和个性在教学上的反映,是体育教师教学成熟的标志,是创造性的体育教学学术特点。它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热爱与追求。体育教学风格形成的背后必定有成熟的教学思想,而形成成熟的教学思想就需要体育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有崇高的理想,对教学艺术、体育教学科学有着执着的追求精神。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解决三种力的问题,既动力、能力和精力。”缺乏动力不愿干,缺乏能力不会干,缺乏精力不能干。三者之力,首要的是动力问题。动力就是理想、事业心、对教学艺术的追求,因此做任何工作,没有动力,其他便无从谈起。北京景业学校特级教师马淑珍说过:“只有对教育有了感情,才能把课教好。”她还说:“我离不开孩子,当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青春的活力仿佛又在我身上复苏,学校生活是那么美好、充实,令我陶醉。”这些都说明只有教师产生了强烈的事业心和对学生有赤诚的爱,才能在教学工作上不辞辛劳,孜孜以求,才能在探讨教学艺术上有所创新和收获。艺术的魅力在于以情感人,一个厌恶学生、不喜欢体育学科的教师,难以形成自己的体育教学风格。
2.学习和积累。深厚广博的知识营养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基础。一个教学信息闭塞、知识贫瘠、孤陋寡闻的教师,是不会搞好教学的,更谈不上形成教学风格。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拘一家,博采众长,有所发明和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之目的。
3.实践与创新。体育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要在体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管有没有人听课,总是力求出色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优秀教师正是依靠这种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踏入了教学的艺术殿堂。所以,希望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应像优秀教师那样,在体育教学上走自己的路,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体育教学风格。这样,体育教学的最终效果才能体现在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上。
二、心理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提高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所特有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心理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健康而积极的体育课心理环境能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积极因果。心理学家们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积极时可以发挥80%―95%的才能,反之则只能发挥30%左右。因此,对体育课堂教学来说,只有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形成一种团结进取、协调融洽的心理气氛,才能激起相同的情感体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教师传授的知识才能为学生愉悦地接受和自觉地掌握。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心理环境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都受到心理环境的制约。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体育教学手段的应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师生课堂的交往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各种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和师生人际关系等,课堂体育教学环境的心理因素自始自终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例如:课堂上听不到呵斥声,看不到僵持和苦恼的阴影,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学生在课堂上不是紧张、恐惧、压抑,而感到的是轻松、愉快和满意;教师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讨论问题时敢于让学生大胆质疑,形成畅所欲言、宽松民主的体育教学课堂气氛等。构造如此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对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2.心理环境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结果。实践证明,不同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会将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产生不同的体育教学效果。师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精神风貌、工作和学习热情及其努力程度,在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中,勤奋好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风气,以及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尊敬和爱戴等都是无形的精神力量,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内心世界,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这种热情可以在体育教学工作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对教师教的结果与学生学的结果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保证体育课堂教育活动的良好效果。
三、差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只有从不同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体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实施素质教育,才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应当说,素质教育是在承认个体差异的条件下开展的教育。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只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而素质教育必须是差异教育。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有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人才的共性要求,这个共性要求只有落到千差万别的个性之中,才是真正的落实。没有个性就没有各种类型的人才,没有个性就没有光辉灿烂的世界。从当前教育现状看,一些做法严重地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落实。如只用成绩或达标等级衡量学生,使很多某方面有才华的学生,往往因为成绩或达标等级差而丧失信心的,才华被埋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刀切”,它使超常运动才能被压抑,身体素质较差的因吃不了苦而丧失发展信心,这都严重地干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实践告诉我们:注重差异教育、个性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展“差异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转变教育观念,改变用达标等级或成绩衡量学生的教育思想和对学生要求“一刀切”的旧观念,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观。教师要学做有心人,注意观察学生的语言举止,分析各种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怎样发展进步的?“双差生”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有的“调皮生”在班上具有号召力?为什么有的“差生”在一般能力上的发展并不差?学生的懒散是怎样造成的?为何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教师要善于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体育教学中正确处理全体和个别的关系。教师要把精力放在教学班集体的教学上,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他们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学;正确处理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对于在学习进度中身体素质较弱且接受力较差的学生要注意观察和了解他们,学会适当指导,帮助他们克服理解、接受上的困难,使他们通过理解,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逐步提高身体素质,缩短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异。对于身体素质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引导他们发挥他们的智能、体能潜力,引导他们通过独力思考主动积极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从而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培养他们的灵敏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其身体素质和运动体能。
差异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长善救失”,这不仅能发扬每个学生的长处,而且能抓住个别学生的短处,有针对性地做工作。如对学习上粗心大意,生活上比较懒散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动作要认真细致;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着重锻炼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检查多提问,随时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对运动能力较强,但学习锻炼不勤奋的学生应多教他们难度较大的动作并维持一定的运动量,要求他们勤于锻炼。只有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