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妈妈和我发生的事情范文

时间:2023-03-25 14:4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妈妈和我发生的事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描写妈妈和我发生的事情

篇1

在文中,作者很希望自己专心致志而成的“大作”能得到全家人的赞赏,在妈妈评价是“多么栩栩如生的画”后,小作者盼望爸爸表扬的心情尤为激烈,然而最终得到的却是“我没有见过这么糟糕的画”,“几年过去了”以后,作者从中得到了领悟。作者讲述的这段故事其实也就是一段心路旅程的缩影。从写法上来看,作者采用类似先扬后抑的手法在前面作了大量的铺垫,这些铺垫做足了以后,最后给出一个截然相反的结果,抒情因为生活化而真挚动人,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本文不足之处在于:1、没有点明是什么画,应该简要介绍一下画的内容;2、结尾点明主题前缺少内心感悟的描述,使得“那件事使我走向正确的道路”这个主题游离出了文章主体内容,无论是作文还是文学,最根本的是要有来自生活的材料和真实的感情,因此建议作者在今后的习作中千万别在点明主题时“上纲上线”。当然,我指出的这些不足对这位同学来说是苛刻了,但希望作者能在今后的习作中逐渐领悟得到,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点评人:我是雨欣 在我的生活当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这些就犹如天上的星星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其中,有一颗是最耀眼的,正是因为它使我走向人生正确的道路。 (很好的叙述,但从全篇作文来看,显得有些生硬了。本文是篇生活化的的作文,因此类似的开篇方式不是很贴切,不如不要。)

那是一个烈日当空的下午,我在房间里专心致志地画画,妈妈像神仙似的出现在我的身后,惊奇地叫道:“儿子,这是你画的吗?”只见妈妈使劲地揉着眼睛,说:“多么栩栩如生的画呀!咱们家有个小画家要诞生了!”我听了比吃了蜜还甜,心想:给爸爸看看吧,说不定会拍手叫好呢!于是我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妈妈就像我肚子里的蛔虫,一下子就知道我想干什么:“大约十点吧!” (通过语言、神态与心情描写,反映出了盼望再次受表扬的的心情。好段。)

我还在画的旁边画上边框来装饰自己的“大作”,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通过行为描写进一步强化“大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这段同时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显得有些仓促,而且不流畅,应在前增加过渡语句。)

晚上,我将那幅画特意放在爸爸的座位上。七点、七点半、八点...,突然,门开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第一个投入爸爸眼帘的就是那幅画,只见他拿起那幅画,看了看,皱起眉头说:“谁画的?还放在我的座位上!”“这是你的宝贝儿子画的,怎么样?不错吧!”妈妈回答到(道)。“我没有见过真么糟糕的画!世上没有比这幅画更糟糕的画了!”“他还是个孩子,他需要鼓励!”...

篇2

穿过操场,来到教室门口,看到老班正襟危坐在讲台上。

“报告!”我喊了一遍,老班没应。

“报告!”我又喊了一遍,老班还没应。糟了,该不会是正在发怒吧!我的心底一阵寒战。

“报告!”我几乎要喊破嗓子了。可是,结果仍然很不乐观,而且我终于发现了存在的异常――同窗们也对我视而不见!难道,他们真的全都看不见我吗?我壮了壮胆,冒着有99.9%被批的可能性的危险,默默地,一步步地试探着走进教室。我想象着同窗们用惊异的目光射向我,然后老班充满怒气的声音飘入耳朵:“站住!”

可是没有,一切只是我的想象,一切都没有发生。我平平安安地到达了自己的座位前。而老班和同窗们依然瞟都不往我这边瞟一眼。奇怪!是在做梦么?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幽灵?难道我敬爱的老班和亲爱的同窗都成了幽灵啦?种种疑问悬在心头,我感到一阵阴风灌入外衣。

“报告!”我看见门口出现了一个陌生的男生。“呼……”终于松了口气,总算有个和我同病相怜的人了。我估计老班绝对听不到他说的话,同窗们也看不到他,然后他的感觉会和我的一样,然后……不过,偏偏事实相反,老班对他说:“XX,你进来吧!”同窗们也都把目光投向了他。更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径直向我的座位走来,坐了下去――原来我一直都站着。

老班发话了:“本学期的目标――”

“为进入幽灵高中而奋战。”同窗们齐声答。

等等,什么高中?我怀疑自己听错了,但1秒之后我突然反应过来――刚才我的猜想是正确的,我敬爱的老班,还有我亲爱的同窗,他们,全都成了幽灵!

“啊!”我失声惊叫,正准备夺门而逃,却发现门早已被关上了!不过还好,我在他们眼中是一团空气,我可以光明正大地开门逃跑呀。

怎么办?门其实是虚幻的,根本不存在啊!当我走到“门”前我才无比惊异地发现。接着,墙上的门和窗都慢慢缩为一个个黑点,我周围的同窗和老班的影像也越来越模糊。最终消失不见了。

周围一片漆黑。我听到一阵低沉而充满嘲弄的声音传来:“欢迎来到幽灵城府,精彩的游戏才刚刚开始!哈哈哈……”

“阿姨,小依在家吗?”

“在,你等一下啊!”

“小依!”妈妈在我的房间外大喊,“你的同学找你来了!”

“Coming!”就在门被打开的一刹那,我匆忙扫了一眼书桌,视线被迫停下――书桌中央摆放着两张纸,一张是恐怖电影《外星异种》的宣传海报。另一张是开学通知。

篇3

技巧一: 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春的脚步是又轻又柔的,你听,“沙沙沙”,春踏过了树叶;夏的脚步是又急又快的,你听,“哗哗哗”,夏抚摸了流水;秋的脚步是又重又实的,你听,“咚咚咚”,秋摘下了果实;冬的脚步呢?冬的脚步像是水波扩散,无声无息。而妈妈的脚步,似春,似夏,似秋,又似冬。(选自汕头市中考满分作文《爱的脚步》)

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定会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以什么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回报。(选自贵阳市中考满分作文《诠释回报》)

技巧点拨: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中考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上面两例中,第一例运用拟人、排比手法,第二例运用比喻、排比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亮丽多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头如此不凡,自然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

技巧二: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朋友,当你看见一堆堆垃圾高如小山,一条条溪河恶臭难闻,一股股有害气体毒害人体时,你的感想如何?我那时却是气愤得想大声呼叫:“请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选自广东省中考满分作文《我关注人类生存环境》)

技巧点拨:中考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写作时开门见山,摆明态度,不失为一种普通但又实用的方法。这篇文章的开头采用设问的方式,一问一答,简洁有力,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为下文展开打下了基础。

痛苦的时候,你会回家,用眼泪尽情发泄;心烦的时候,你会回家,让家的温暖驱散心中的乌云。家――融进去的是悲伤,化解出来的是快乐;家――接纳的是难过,释放的是开心。家,真好!(选自云南省中考作文《家,真好》)

技巧点拨:记叙文也能开门见山。你看,这篇文章运用排比的方法将自己对“家”的感受毫无遮掩地表达出来,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技巧三:联想回忆,巧妙叙述

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

小小年纪,孤身一人在异乡奋斗的你,一切还好吗?(选自河南中考满分作文《当我面对“溶溶月色”的时候》)

技巧点拨:中考常有追忆式文题出现,需要考生追忆过去发生的某一件事。此时不妨联想回忆,引发思绪。这篇文章的开头就使用了这一方法。文中先写月色,由溶溶月色引发了“我”的联想,使我回忆起同样在这样一个夜晚发生的故事。这种开头,洋溢着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利于抒感。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歌声在房间的上空回旋着。东子拿着父亲的信,泪水溢满了脸颊。三年了,东子离开家整整三年了,三年来父亲的一封封信已将东子心中的仇恨化为乌有。东子掩卷而思,思绪又回到了三年前。(选自甘肃省中考满分作文《常回家看看》)

技巧点拨:这篇文章从一首流行歌曲入手,引发文中人物的思考,使思绪回到从前,巧妙地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技巧四:突出矛盾,渲染气氛

“你这书记趁早别当了,半点用也没有!”从学校风尘仆仆赶来的我,离家门还有百来米远,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听到了妈妈对爸爸的呵斥声,一种“黑云压城”的感觉猛烈袭上我的心头。妈妈也是多事,爸爸干什么她都要干预一通,搞不好就暴跳如雷。好在爸爸宰相肚里能撑船,每次都是任凭妈妈一阵暴风骤雨过后,才用几句绵里藏针的话收拾残局。今天不知又为了什么。(选自湖北仙桃中考满分作文《“民主墙”的风波》)

技巧点拨:记叙文的写作要善于制造矛盾,在矛盾中展开故事情节才能吸引人。这篇文章在一开头就抖出一个矛盾冲突,目的是要迅速抓住读者的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今年夏天太热了,干脆明天去买空调!”妈妈边吃饭边说。

“买空调,买空调,你只知道享受!应该节约点钱供孩子以后上大学,简直不会打算。”奶奶唠叨着,脸上没有了笑容。

“你这老人,应该享受享受,今年70岁了,还能活多久?”妈妈随口答道。

我心里纳闷着:他们有时说话不投机,但很少闹矛盾,今天的气氛很紧张,人们常说婆媳间没的血缘关系,所以很难相处好。(选自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责任》)

技巧点拨:故事有矛盾才会有吸引力,在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文章的曲折性、可读性会大大加强。这篇文章一开头就将婆媳之间的矛盾展示出来,为故事的进一步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技巧五:设计悬念,吸引读者

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报怨,因为我知道我快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选自陕西省中考满分作文《感受生活之美》)

技巧点拨:这篇文章的开头设计了一个悬念:“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会想,他怎么会快要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后来会怎样?这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把你的目光带到了下文,使你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这种开头方法,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吸引读者阅读,效果很好。

技巧六:描写环境,烘托背景

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选自湖北仙桃中考满分作文《心中筑起一堵墙》)

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现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作文《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失落的我》)

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道余晖,秋霜目送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默默地站着,目光游离在那若即若离的记忆之门上。当许许多多都已凋尽,我们起码还可以对自己说:“别伤心,我已体验过那种感觉,虽然只是曾经拥有。”(选自安徽省中考满分作文《曾经拥有》)

技巧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在文章的开头先进行一段简洁的环境描写,既可以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上面三例开头,第一例写一场急雨的降临,为的是为教室内的考试烘托背景,并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第二例写夕阳西下的情景,主要是为下文写自己的人生感悟打基础,是一个情思的触发点。第三例通过“晚风”“夕阳”“秋霜”的描写衬托出此时人物的心情。三例文字写法简单但很实用,效果也好,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技巧七:广泛引用,突出主题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选自甘肃省中考满分作文《歌声与微笑》)

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获得成功。(选自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拥有自信方能成功》)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篇4

一、考

7月8日,妈妈骑着摩托车去上班,路上被人冒冒失失地撞了一下,车灯掉了。妈妈正欲发火,听见那女孩慌慌张张地说:“对不起呀,阿姨,我要参加高考。”妈妈立刻平息了怒火,还说了一堆鼓励的话,然后笑容满面地放人家走了。

这是我后来听妈妈讲的。妈妈还说我就把她当作是你呀,然后又感慨一番。我低着头盯着报纸,报上尽是有关高考的内容,我硬着头皮往下看,越看越觉得心惊胆战。

爸爸让我给小然打电话问她考得怎么样。小然是爸爸给我树立的众多榜样中的一个,学习很刻苦很刻苦。说实话我真的不想打电话问她,每次我考完试都很怕别人来问我考得怎么样,我担心小然会烦。

但我还是顺从地打了。电话里小然说她很害怕,因为第二天就要估分。我觉得奇怪,原来小然也会害怕呀,她不是一直成绩很好吗t然后我想连小然都怕得要命,那我到时候肯定要痛苦得死掉。

我养了两只狗,妈妈给它们取名叫物理和化学。妈妈知道我是喜欢狗的,她以为从此以后我也会慢慢喜欢课堂上的物理和化学。妈妈真的是很用心良苦。比方说她谈到申奥成功的时候,就会说2008年哩哩都大学毕业了。她总是这样有意无意地刺激我一下,可天知道我能不能考上大学,我的理化成绩一塌糊涂。

班主任夏嬷嬷总是找我谈话。她说你看你的理化成绩如果上去了还不是想上哪个大学就上哪个大学,她说你也学学你同桌嘛

我同桌灯灯的理化很好,再难的题拿到她那儿去都能搞定。我经常问她题,她是我的宰相。我有时觉得奇怪,居然有女生可以把这种我看着就头疼的题做得津津有味。她给我讲题时头头是道,我听得很爽,可一轮到我做我就不爽了,觉得自己很笨。不过我们还是相当默契的,我们曾联手把班里各科第一拿下,她拿理科方面的科目,我拿文科方面的。

高二一年爸爸给我请了三位家教:一位退休的老师,一位在任的老师和一位即将当老师的大学生。不过即使是这样,整个高二我的化学还是没及格过,物理只及格过一次,就那一次也只能算是瞎猫撞上死老鼠罢了。可哪有那么多死老鼠等着我去撞t所以我只能是不及格。爸爸说你的化学要是及格了我请你吃德克士,我于是对德克士也不再抱幻想。

二、读

为了不打扰我的学习,我们家已经有三年没装有线电视了,电视调来调去只有少得可怜的几个频道,图像还不清楚,就连周迅我都是从报纸上认识的。转播世界杯比赛期间,别人家看得热火朝天,我只能眼巴巴地等着我的《大河报》。

但是我并不感到特别懊恼,因为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我觉得三毛是个神奇的魔女,对那些简单的文字施了魔法,使它们散发出迷人的气息。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她与荷西的故事是她编出来的,她只是在描写她的幻想而已。我很生气,那些令人捧腹的情节,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真诚,难道也可以凭空想像?我替她鸣不平。路遥的朴实和自然也一直是我所欣赏的。那次我看他的《在困难的日子里》,那些描写饥饿的片段是那么真实,居然让刚吃完饭的我又有了饥肠辘辘的感觉,翻冰箱的时候被妈妈看到,把我狂K了一顿。

我的偶像不是柏原崇也不是贝克汉姆,而是曹雪芹。我觉得曹雪芹很伟大,如果要我列举他的伟大之处,我举到天亮也举不完。我一直都在骂那个把他后半部《红楼梦》弄丢的人是混蛋,我甚至想带上全世界最好的医生、最先进的医疗设备,穿过时间隧道去把曹雪芹救活,然后让他把后半部补完。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立刻就说,那你以后就上医科大学吧,将来当个医生也挺不错的。妈妈真是想我上大学想疯了,什么事都会被她七拐八拐拐到上大学上来。

三、琴

小慈姐姐来接我到她家玩。小慈是个很漂亮的女孩,20岁,在全市最棒的幼儿园里当老师,弹得一手行云流水般的钢琴。爸爸说你要么像小慈这样有一技之长,要么你就要像小然那样刻苦学习;你的特长你已经放弃了,所以你只剩一条路了。爸爸说的特长是电子琴,我五岁学琴,弹了大概两年时间,学完了一本《拜厄》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我只在小慈家呆两天,爸爸却要求我练会一首曲子。

在小慈家的时候她给我弹钢琴,我看着曾经那么熟悉的琴键,心里涌起一种说不清的滋味。我应该是不后悔的,可我却羡慕小慈,她弹琴的时候我觉得很舒服很舒服,悠扬的琴声像水一样荡漾开来,漫过我的心灵,那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我记得小时候拿布盖住琴我也能准确地指出各个音所在的琴键,可是现在我还可以吗?我不敢试。

小慈给我选了一首挺简单的曲子《送别》,可是我的手指变得很僵硬,不听使唤。我练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它弹熟。

第二天是星期一,小慈带我到她们幼儿园去。有很可爱的孩子跑过来问我是哪个班的老师,还有一个小女孩告诉我她掉了一颗牙齿,他们冲着我甜甜地笑,我很感动很感动,我想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孩子的笑容更灿烂的东西了。他们很乖,早上见到小慈的时候,他们会说:“小慈老师,Goodmorning.”小慈允许他们吃饭的时候,他们就大声喊道:“Thankyouteacher.”声音拖得老长老长。我和他们在一起时食欲很好,我们比赛似的往肚子里灌饭,真香呀!我想我小的时候也是像这样无忧无虑吧。后来我想想,不对,我五岁的时候爸爸正背着琴带我到文化中心去学琴,我们要爬长长的楼梯,很长很长。

四、位子

7月15日就开学了,夏嬷嬷按成绩给我们重新排了座位,我坐到了第一排,同桌是班级第四名。我的周围都是学习不错的女生,她们会做一些我弄不懂的题,可是她们不会给我讲题,我对我的新同桌说:“你的物理笔记抄完了吗?”她居然会问:“你要它干嘛?”

我很失望。

于是我只能不断拿题去问灯灯,跑来跑去,很辛苦。

我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么宝贝笔记,不明白为什么她们不喜欢给别人讲题。灯灯说,因为你们实力相当,当你和别人差距很大时,你不会介意给别人帮助;可如果你们实力相当,你只会接受别人的帮助。

我问灯灯,如果你和我实力相当了,你还会给我讲题吗?

灯灯笑了,当然会了,我是你的宰相嘛。

我也笑了。

五、泪

小然说,哭泣分为两种,一种是心灵的哭泣,一种是理性的哭泣。心灵的哭泣是纯粹的,流掉的是伤心;而理性的哭泣只是在完成一项任务,一个命令,它只是一种被需要的形式而已。

我觉得她的话很有哲理。我有时会自然地流泪,哭完后心里像被掏空了,很轻松;有的时候却需要酝酿感情,然后慢慢落下泪来给别人看。

我突然明白原来每个人都不只是为自己活着,就连哭泣也不是自己随心所欲的事情,它有时是你的权力,有时却是你的义务。

班上有个男生失踪了,整整三天。第三天我在学校里看见他的父母,很焦急的样子。夏嬷嬷叫了许多同学出去问,可是一点收获都没有。

灯灯给我传纸条:“你以为大家真不知道吗?”我大惊:“这么说你知道?”灯灯又写:“其实班里很多人都知道他在木头网吧,但是大家都不说,因为他做了一件我们都不敢做的事情。”

放学后灯灯带我去了木头网吧,在一个七拐八拐的巷子里。推开网吧门的时候,我闻到一股颓废的味道,我有些紧张地握住灯灯的手。这是我第一次来这种地方。

我看见那个男生坐在一个角落里,一手握着鼠标,一手夹着烟,神色麻木而疲倦,地下是一地的垃圾。

我拉着灯灯转身走掉。

我哭了,是心灵的哭泣,我觉得我们都很悲哀,他用出走用吸烟用没日没夜的上网来发泄,可我只会哭。

六、晕

学校又要我们为农村班的同学捐钱了,我有些不乐意,总不会穷得没饭吃吧。

星期一的晨会上,校长正在宣布每班的捐款情况,我旁边的一个女生嘭的一声倒在操场上,扬起一阵灰尘。她的脸蜡黄,下巴很尖,头发分叉分得很厉害。她被送到校医务室,检查的结果居然是饿晕的!

我觉得很不可思议,电视上的事情真的就突然在我身边发生了,那个女孩子蜡黄的脸就像一幅不会褪色的画被固定在我的记忆里。

吃饭的时候我盯着面前的红烧排骨,又想起了那个饿晕的女生。妈妈小心翼翼地问:“不好吃吗?”我摇摇头,突然觉得自己很可恶。

我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可是我的物理化学却只能考少得可怜的分数。

我确实很可恶。

我讲了六个小节,是不加思索就讲出来的,感觉很爽很痛快。

谢谢你们听我把它讲完。

篇5

一、鼓励诵读,重视语言积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有了读的“积累”,就有了写的“库存”,既能开思路又能起到改造不规范的口头语言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既了解客观现实,获得间接经验,又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领悟文学作品的灵性和思想,感受充满魅力的语言美,得到情感的熏陶,并内化为知识。

要让学生作文时“言之有物”,我认为在教学时要紧扣教材,还要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扩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例如,我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通过课堂的齐读、小组读、默读和个人读等形式的渗透,使学生不仅了解到小兴安岭的特点,而且还了解到课文是通过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变化把小兴安岭之美描绘出来,同时也能从中学习积累到“葱葱茏茏、严严实实、飞舞”等优美的词语。我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熟读并背诵下来。在背诵时,我适时地引导他们采用有效的记忆方法,如根据内容分层背诵、抓住重点词语背诵、围绕画面进行背诵等,从中积累了不少佳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创设了良好的朗读氛围,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实践证明了多读及多积累好词佳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素养,重视情感积淀,不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保证作文字顺、句通、意明,而且使文章文辞优美,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巧用教材,加强读写训练

我们一直把课文当作阅读理解的材料,其实课文也是让学生练笔的另一个空间。比如有些课文中有很多空白,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理解与想象进行写作,使课文更完满;有些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恰是学生续写续编的起点,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我在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

(一)以读带写

读书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读是领悟文章主题的重要方式。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美读课文,在读中悟情,以读促写。如教学《搭石》,我充分调动学生读的欲望,重点指导美读“看得见的具体美”这一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是和谐美;“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是尊老美。从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角度地读,感受当时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之美、声音之美、人影映入小溪中的影之美,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同时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了主题的情感美,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马上有学生活学活用,写出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等感受。

又如《地震中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我们读后从中明显地感受到身处逆境中的儿子阿曼达也同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的确和他的父亲一样了不起。我在教学中利用这段文字以《坚强的儿子》为题指导学生课堂小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来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的坚强,以呼应课文后的“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二)以仿促写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不能模仿,因为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如果仿写不是完全的抄袭,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以仿促写就可以一试。正如郭沫若所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这才是我们提倡的仿写。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增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它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习作过渡。如学习《一夜的工作》,我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然后重点指导学生细细品读生活简朴、工作劳苦的片段,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练笔——仿照课文描写工作劳苦的方法,写写自己观察到的熟悉的人(爸爸、妈妈、老师等)认真工作的情景,学生下笔成文,效果很好。实践证明,课堂上的仿写小练笔收效很好,学生爱写、乐写。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以课文为起点进行自由作文,既给了学生创作自由,又可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内化程度得以反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回归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丰富的感性积累才会有精彩的文字空间。这精彩可以来自间接的阅读,但最有意义的该来自生活见闻。所以我认为让学生写实事,说真话,抒真情,才是好的作文。

写实当是作文的基点,如何让学生写实,我认为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实之事,真实之人,真实之情,培养学生养成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良好习惯。从有意义的小事写起。写作的生活源泉可以是校园、家庭、社会生活的剪影,也可是学生动手动脑实践的实录。譬如亲情,不是生死相别才感人,父母给你送衣裳,给你夹菜也是情。如在母亲节的时候,我让学生回忆和妈妈之间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写写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故事,学生在文章中流露出了真情实感,有的写到了帮妈妈做家务,有的学生讲述了妈妈如何教自己学会各种本领,有的深情回忆起妈妈如何因为自己生病而着急……我发现,引导学生从细处写实,从小处着笔,“滴水见太阳”,其内涵同样动人。

除了表达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我还结合生活引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把分析文章所见到的结构美,语言美,内容美,思想美都渗透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要求学生在平时多观察,多思考,有意识的发现美。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如写《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这篇作文时,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物质生活中所欠缺的东西来写,有用神笔画地球,给人类一个美好的新家的;有画森林,让沙漠变成绿洲的;有画人体器官,解除病人的痛苦的;但有一个学生却写要画一颗善心,他认为一个美好的社会最关键的是人们拥有美好的心灵,不然,再好的地球同样会再一次受到破坏。所以,画出一颗“完美”的善心,对这种有创意的作文,我大加赞赏,并作为范例来开启其他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摆脱人云亦云,勇于实践审美创作,突破定势的束缚,变被动守旧为主动创新,结合生活实践,放飞想象,从而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在语文课堂里,我们要以作文教学为载体,实实在在地落实真情教育。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的观察、积累和练笔的积极性,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创设情境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童心妙笔,只要学生乐意动笔,写实事,说真话,让作文流淌真情实感,作文就会因真情而升华。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篇6

文章是讲述鲁迅先生与“阿长”的故事。“阿长”就是“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先生家一哥做工的。文章先是说“‘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认为这是鲁迅先生在评价“长妈妈”的地位,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阿长与山海经阅读笔记,请您阅读。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笔记1几日前,看完了鲁迅的那本《朝花夕拾》,里面说了许多鲁迅儿时的事,可能是因为我对人物描写的文章印象比较深刻吧,现在最记得的就是《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那个跟人“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的阿长,长妈妈。文章中,鲁迅先生似乎对阿长这个保姆没有什么好感,处处都说对她的不满,比如说她睡觉的时候常常摆成“大”字型,弄得小鲁迅没办法翻身;长妈妈经常对小鲁迅说一些迷信的话,使得小鲁迅厌恶;知道长妈妈害死了他的隐鼠之后的憎恨……对她产生敬意的好像也就两处,一处是她像小鲁迅说长毛的事,另一处便是长妈妈不辞劳苦地为小鲁迅买来了《山海经》。鲁迅对长妈妈从憎恶到产生敬意都是这一本《山海经》的缘故,因为长妈妈“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鲁迅先生十分渴慕别人口中的绘图《山海经》,但又没有机会去书店买,一直十分懊恼。偶然跟阿长提起,后来阿长告假回来,竟带回了一套。由这件事,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抵过以前的不满,也更加佩服她了。

鲁迅先生从阿长身上看出,其实周围人对自己的爱时时刻刻都围绕着自己,体现在每个细节。只要用心发现,总能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感动……

在结尾,鲁迅先生写到:“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看来,在鲁迅先生心中,阿长已如他的慈母一般了!以往阿长对他的点点滴滴的爱已经渗透在他的心中并慢慢滋润开来。这让他时时会怀念起阿长——这个当时的下层劳动妇女留给他的最朴素也最真挚的感情。也许,这是鲁迅先生后来一直坚持为普通的劳苦大众而战的原因之一吧!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笔记2“而那过去的,将会成为亲切的怀念”——普希金

无论单片回忆好也罢,坏也罢,都是中年鲁迅用来安慰自己的心灵。当我领略了这一点时,便以另一种眼光来看待此文了。

长妈妈,即阿长,儿时鲁迅的保姆。“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一个人,居然连个名字都没有。其地位之低。可想而知。鲁迅也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声絮说什么事——”这么一个嚼舌妇谁又能接受呢?睡觉时,居然还成“大”字状,逼得小鲁迅无处可睡。而长妈妈,接到批评后再接再厉,不思悔改。一个如此粗俗的人,又有谁能忍受?“但她懂得许多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文中,长妈妈粗俗,但又懂得如此之多的规矩并传给鲁迅。这些也许在今天看来十分可笑,但背景是在旧封建社会,作为一个长辈,长妈妈也只有将这些她一生所知的规矩教给鲁迅。这是对鲁迅的爱。在元旦的福橘事件中,长妈妈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地位。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但在鲁迅祝福长妈妈之后,长妈妈也祝福鲁迅。也就是说长妈妈在期盼自己得到幸福的同时,也希望他人得到幸福。可见其心地之善良。

在长妈妈给“我”讲长毛故事时,说自己有能力让大炮放不出来,甚至炸膛。虽说这是可笑的,愚昧的,但还是能够体验出中急切地想被肯定,被确认自己存在的感觉。

那时,鲁迅却想得到绘图的(山海经)。由于当时鲁迅在大家眼里是个“不重要”失,所以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得到满足。然而长妈妈却留意并记住了。但在文中,长妈妈连这本书的名字都叫错了,能买到实在不容易。体现了长妈妈对鲁迅的关心照顾。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笔记3回到家中,从书架里拿出从未瞅过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对着那个书名发呆。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往归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往摘取,虽然失往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归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离别百草园往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相当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的时候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全部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面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归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瞅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全部感触全部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归味,也学便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瞅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布满激情。

小时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起,当时我时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每次全部玩的相当开心,以至于每次全部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往,每次全部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归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便预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快乐。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而是不停的为学业操劳。每封佳节,也不在出往和伙伴们一起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花",独自享受着…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笔记4我读了鲁迅先生写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作者用简单朴实的语言描述了出一位心地善良,淳朴的劳动妇女。

阿长,是作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平时叫她阿妈,但阿长却经常切切擦擦,指手画脚,当作者知道是他害死了他心爱的隐鼠后{一只老鼠}便有些厌恶他了,自从这件事之后,小作者便改口喊她阿长了。之后,由于阿长经常讲故事给作者听,让故事中的奇妙经常陪伴小作者,年少的作者甚至在阿长的絮叨中感受到了她的某种神力。时间久了,作者也渐渐不讨厌阿长了。

有一次,作者去远房叔叔家做客,无意间,看到一本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只可惜书不小心被弄丢了。大概是他对那本山海经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都来问“山哼经”是怎么一回事。大字不识的阿长休假过后,居然就递给了作者一包书,高兴的说:“哥儿,有画的山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让作者从此对他产生了无比的感激之情。以后,虽然作者也买了许多书,也包括其他版本的山海经,但没有一本能够代替他小时候看的那本山海经。

看似简单的买书一事,其实里面包含着阿长对作者的无比关爱,没有人叫阿长去买《山海经》,阿长掏的是自己口袋里的血汗钱去买的。目不识丁,口中说着“山哼经”的阿长又是怎样费尽周折买到《山海经》的?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你在怀里永安他的灵魂。”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与祝福,让我也不由自主的跟作者产生共鸣,仿佛我也看到了爱讲故事,睡觉摆着大字的长妈妈……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笔记5记忆深处,仍记得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屡次提到的他的保姆—阿长,那个让鲁迅先生又爱又恨的,没什么文化却又善良、朴实、可爱的劳动妇女。

鲁迅先生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同时也是倡导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的作品无不深切地关注着被封建礼教压迫在社会底层的妇女,更有描写中国传统女性悲剧命运的三部曲《明天》、《祝福》、《离婚》,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劳动妇女形象—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便是阿长。

阿长是一个普通的生活在封建旧时期的长工,然而却在我内心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个总是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儿的阿长;那个满是麻烦礼节,且又迷信得阿长;那个心胸开阔,花掉自己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历经困难,只为让小主人得到渴望已久的《山海经》的长妈妈。

然而这样一个阿长,长妈妈,却是一个没有自由,没有民主,更没有平等的,受封建礼教所残害的可怜人儿。最终和那些同样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千千万万的劳动妇女一样,都成为封建礼教,以及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他们最后的结局只能用悲惨来形容······

从原始社会,到母系氏族社会,再到父系氏族社会,及至封建的父权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经历了从女性至上,男女平等,以及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品的变化。在封建制度之下,她们毫无独立地位可言,没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权利,不具备独立的人格。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夫在从夫,夫死从子。”她们的存在是从属与丈夫,一生不具有自己的独立性。

然而,或许正是因为中国女性所遭受的坎坷太多,背负着封建礼教和历史传统的沉重包袱太久,中国妇女在面对各种不顺,各种悲惨命运时,更加的冷静,坚强,她们表现出来的那种忍耐和毅力,不屈和奋斗,往往是同情况下的男性无法比拟的。他们是东方以及世界女性中最伟大的,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尊重和赞美的。

我们应尊重和赞美身边的女性,不管她们年轻与否,美丽与否,不管她们是贫困还是富有,不管她们身上是否有像阿长那样的缺点,我们都应去尊重她们,寄以她们最诚挚的祝福。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笔记6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

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在一个雨天的下午,我读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初读,就是感觉这位长妈妈的形象不同,而后两三遍,慢慢领略到其中的韵味。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讨厌喜欢切切察察,让读者对她有一个初步印象。然而我有一时却对她发生了空前的敬意。这次长妈妈的话语让我出乎意想之外,不能不惊异,并且上文中我对她讨厌的“大字形”睡势,这里有了一个很好的解释,我对她的感情一下提高很多,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显而易见,这是文章主体,上一个敬意因为她谋害隐鼠而完全消失,而这里,谋害隐鼠的怨恨完全消失。

篇7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的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视,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爱的教育读后感,请您阅读。

爱的教育读后感1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安利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读后感2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说它和我差不多年纪,今天我捧在手里细细品味的时候,被书中无数个故事深深的打动了。

这是一部小书,这是一部巨著。意大利的文学在中华的译介。《爱的教育》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后者是亚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据三浦关造的译本来的,对前者是一个合适的补充。

夏先生说:“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

在看《爱的教育》时,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

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教育的整体认识上,作为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学校教育,它永远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儿童为目的的,它首先考虑的是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社会本身的发展,是一代代的儿童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教育不仅仅是自由的,也是强制的。集体教学的形式一经奠定,所谓“因材施教”只能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实,我们也可以挤出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孩子们多听听这些“爱的故事”,感受和体验爱,学习付出爱。我想,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爱的教育读后感3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

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

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校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爱的教育读后感4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意大利作家亚米契的《爱的教育》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从中使人感受到了人类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呀,而这种关心、理解,都离不开一个最核心的东西——爱!

整部小说,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卖菜妇女、卖柴人、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师等等。

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感情的涟漪。尤其是那些讲述同龄人的故事,如“我”的好朋友卡罗内,他不仅品学兼优,而且乐于助人。当一个同学丢失了买笔记本的钱,站在大街上哭时,他就把自己的钱给了他。卡罗内更是个同情弱小、能为朋友敢于牺牲自己生命的人,他常常斥骂甚至动手打那些欺负别人的人。他非常爱他的母亲,他会花几天时间给母亲写一封长达八页纸、四周还画上花边的信,作为生日礼物献给母亲。

这是一个充满着爱心的多么可敬的孩子啊!还有那个年仅11岁的爱国少年,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拒绝施舍(尽管他十分急需那些钱);还有为救最低班的小学生而被车压碎了脚骨头的洛贝谛;还有那个既热爱学习、又热爱劳动,把劳动当作娱乐,善于利用时间的可莱谛,还有……这些平凡而朴素的小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生活充满爱,为他人奉献爱。正因为他们的爱,“我”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

读着《爱的教育》,我思绪万千;合上《爱的教育》,我心潮起伏。书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正站在我的眼前,时时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时,我自己仿佛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看看他们,想想自己,我感到自愧不如。记得有一次,我遇见一个伸手向我乞讨的小孩子,我竟然冷漠地在他面前走过。和卡罗内一比,我感到自己是多么残忍,多么渺小呀!虽然我上前掏尽所有的零钱给他,也挽回不了他那残酷的生活现实,但至少可以给他灰冷的前途送上一丝温暖吧。在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上,我有时也会因为小事而与他们吵架。

中国的大文豪孔子曾说过:“仁者爱人。”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朋友们,让我们学学卡罗内、洛贝谛他们吧,多献出一点爱,用爱的钥匙,去打开人们的心扉,那么阳光将照耀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爱的教育读后感5《爱的教育》这本书的《纳利的保护人》令我最难忘,可怜的驼背纳利,昨天也看了军队的行军。他脸上的表情好像在说:“我永远当不了兵!”他的母亲是一位苗条的金发女人,也穿着黑衣服。母亲很疼爱他,担心他出校门时被学生挤倒,常在放学时来接他。因为纳利驼背,很多孩子嘲笑他。

一天上午,卡罗纳猛跳起来说:“谁敢在动纳利一下,我就狠狠揍谁,打得他转三圈。”

弗兰蒂不相信这话,当真尝了卡罗纳的老拳,一拳打去果然转了三圈。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捉弄纳利了。纳利尤其爱着卡罗纳,他到教室里,一定要看卡罗纳有没有到,回去的时候,没有一次不说:“卡罗纳再会”的。卡罗纳也一样,纳利的钢笔书本掉到地上,卡罗纳不要纳利费力,立刻弯下腰去替他拾起来,还处处帮他的忙。

后来,好像纳利把从前受人捉弄、自己偷偷哭泣、幸亏一个朋友保护的事告诉了母亲。纳利的母亲为了感谢卡罗纳送给他一个项链。

这个故事让我体会到了卡罗纳看到纳利在这种情况下,帮助了纳利,他们两个相互帮助,有一首诗句可以表达互相帮助: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我要向卡罗纳学习,学习他乐于助人的精神。

我感受到了卡罗纳是一个想着别人的人,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亲自出手去帮助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赞扬。

记得有一次,我也发生过一次帮助他人的事情。

篇8

《城南旧事》讲述的是主人公小时候在北京城南发生的一些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中学生城南旧事读后感心得800字作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城南旧事读后感800字1“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是林海音在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后记中的一句话。重读《城南旧事》,重读这句话,我仿佛又看到了善良可爱的英子那圆圆的脸蛋儿,红扑扑的脸颊,尤其是那清亮、水灵的大眼睛,仿佛又看到英子扑闪着大眼睛向我们讲述北京胡同那过去的事情。

小说中原本无忧无虑享受快乐童年的英子不断地观察、思考着周围的一切:失去女儿的“疯子”季贞和孤儿妞儿之间难道有什么联系?和善老实的厚嘴唇叔叔怎么会是小偷?为什么不把和爸爸关系不太“正常”的兰姨娘介绍给德先叔?宋妈的儿子和女儿出了什么事?爸爸走了,我的童年呢?随着英子的不断发问,我们也和英子一起品尝生活的苦辣酸甜,一起感受老北京胡同英子一家以及周围人的生活与命运。

秀贞是个“疯子”,大家都对她避之不及,我常常想,如果是我遇到秀贞,一定会畏惧她,根本不敢和她讲话。但是善良的英子用孩童纯真的眼睛看到了秀贞身上美好的一面。英子把秀贞当作亲切的大姐姐,和秀贞一起玩,听她讲小桂子。小桂子走丢了,英子千方百计想帮秀贞找回小桂子。还把妈妈的金镯子送给秀贞座盘缠。为了秀贞,英子生了一场大病,病好后虽然她记不清之前发生的事情,内心却总是默默地惦记着秀贞母女俩。她偶遇被生活所迫的小偷,听他倾诉心事,也曾为自己不小心的“出卖”而自责。她善意地解决了爸爸和兰姨娘的关系。她帮宋妈写了无数封家书,和宋妈一起奔波在城郊打听女儿的消息。这是一个善良纯真的小姑娘,她用金子般的心灵去关心和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善良不仅给周围人,也给我们读者带来了阳光般的温暖。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一句话道出了英子告别童年的伤感与无奈,我也和英子一起感叹唏嘘曾经的天真和可爱。但在我的心目中,英子永远是那个纯真善良的小姑娘。

虽然,英子长大了。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像英子一样告别童年,但只要我们一直拥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灵,童年就不会离开,世界也会因我们的纯真善良而更加美好!

城南旧事读后感800字2《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影,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惠安馆”、“骆驼队”、“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每一章节都饱含着朴素的气息,感人肺腑。但似乎这些故事的主角最终都离开了英子,他们的离去,让英子坚强了、也长大了。强”。伤离别是人生最为痛苦的一件事,撕心裂肺的痛楚往往让人迷失自我,过了许多年想起来还是伤心。记得一首令人怅惘的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我们也曾经像英子一样唱那首忧郁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我们一直都在离别,和我们的朋友,家人,旧时光里的自己,在哀叹离伤的同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悄悄的长大了。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那飘逸在童年角落让人回味无穷的点点滴滴,或喜或悲。请不要为了那业已消逝的时光而怅惘,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城南旧事读后感800字3《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以其少年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古城的.残片,大柯的几根垂落枝条,瓦隆中存留的枯叶,临街老店被涂盖的字号,半扇院门的的插闩,还有屋顶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墙上的冬雪……这种虽然不华丽的生活,却是我们每个平凡的人都向往的。

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看完此书,我觉得书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骆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英子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动着我。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看《城南旧事》,使我的心头漾起一丝丝温暖,因为现在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得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得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得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城南旧事读后感800字4我读了《城南旧事》,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书中讲了林海音童年时代的生活。

故事主要讲了,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英子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动着我。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看《城南旧事》,使我的心头漾起一丝丝温暖,因为现在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城南旧事读后感800字5童年是一朵美丽芬芳的花朵,增长一岁,花瓣就掉落一片,等花瓣掉光了,我们的童年也就过完了。

《城南旧事》这本书是林海音这位台湾女作家写的一本令人感概的书。以前读起书来我觉得很没有意思,但是今天读起来,使我真正感到了里面的快乐、幸福、悲伤、离别与无助的感觉。

书中那一件件趣事,那一句句言语都深深感染着我,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这本书一共分为8个小故事:《冬阳童年骆驼》、《我们开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但在这些小故事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刻骨铭心,读完了这本书,我还记忆深刻,那就是《惠安馆》。

20世纪20年代末,6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因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相爱并私定终身,后来大学生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不料被火车轧死。

这里面,让我最喜欢的是小说的主人公——英子。她那么善良,那么聪明。她勇敢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美德深深打动了我。他冲破了家庭的重重阻拦,勇敢的与“疯”女人——秀贞接触玩耍,两人最终还成了的好朋友。当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好伙伴妞儿是秀贞的女儿时,英子不仅仅帮助他们母女重逢,还将自己的生日礼物——钻石表和妈妈的金手镯送给了他们。英子的童年之所以活的精彩,是因她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正是因为她有了这颗心,童年才会美妙、才会幸福。

篇9

当大人们拿起DV,童话中的世界会不会被真实地呈现?

技巧篇

儿童DV片拍摄大法

6月到了,儿童节刚刚过去,孩子们的暑假就要来了。不管身为上班族的你是不是在为如何安排孩子的假期而头痛,也不管身为悠闲主妇的你是不是在策划带着宝贝出游,你一定想用手中的DV留下宝宝的这段时光,“等他长大了,跟他算账”,看他是怎么“折磨”他/她的爸爸妈妈的。

拍摄孩子,真实记录下来是首要任务,不过你也一定想拍得更好看,剪得更漂亮,这就需要了解一些小技巧,掌握一些小手段。我们找到了一些儿童题材的电影,现在就跟着我们来学习怎么拍好你的“宝宝电影”吧。

配件大法 用配件渲染视听

在我们拍摄宝宝DV时,可以运用各种DV附件来渲染视听。如果是去参加孩子幼儿园的歌唱比赛,可以带上附加的麦克风,这样能获得更好的声音效果;如果是去参加孩子的运动会,可以带上三脚架和长焦附加镜,拍下远处跑道上紧张的场面;如果是带着孩子去参观海洋馆的海底隧道,由于空间狭窄,可以带上广角镜。

《小鬼当家》系列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创作者充分把握住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完全通过儿童的视角去看待我们熟悉的世界,从而产生出一种巨大的反差,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笑料。在导演丰富多变的镜头语言下,房子成了孩子主宰的世界。在影片中,为了表现孩子在精心布置的各种陷阱中游刃有余,充分运用了各种不同角度的镜头,广角的、长焦的、远景镜头和特写镜头交替,更在其间插入大量移动镜头,画面充满了变化和动感,这也是好莱坞影片的一大特色。

教科书:

《小鬼当家》系列

产地:美国

年代:

1990~2002年

类型:喜剧

当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在1990年推出这部低成本的儿童影片时,或许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它会成为一部经典之作。一个大家庭中最年幼的“小鬼”总是被家人阴差阳错地遗忘,使得他不得不一次次独自面对那些层出不穷的意外,从而爆发出一个人令人捧腹不已的故事。该片的成功催生出了北美电影市场上不计其数的跟风之作,也使“小鬼”一词几乎成为儿童喜剧电影的代名词。

题材大法 独特的视角

在我们的宝宝DV片中,运用一种奇异而统一的视角也会产生奇异的效果。比如你要用一个周末去拍摄宝宝幼儿园的运动比赛,你可以想像这次幼儿园的比赛是宝宝去执行一个解救他的小公主的任务,多么浪漫和富有激情!在比赛过程中,他要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和妖魔鬼怪,最后赢得宝石(其实是他需要翻越假山,跑过花坛,超过和他一同起跑的小朋友,找到藏在游戏室中的一只气球)。在你跟踪拍摄和后期的解说词中,这就成了类似《指环王》的魔幻故事。DV所拍摄的活动影像和照片最大的区别也是它最大的魅力就是它有时间的延续性,是活动的。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镜头,就是要用来在剪辑的过程中,给每个时间、每个场景以不同的画面,这样每个场景就不是一个镜头到底,而是由各种不同的镜头画面组合出来的,有全景,有特写,有俯有仰,有静止,有移动,画面感觉变化多,也就会活跃很多,魔幻的旅程也就形成了。

小飞侠的故事在欧美国家可谓家喻户晓,这类题材自然也成为儿童电影创作者们取之不尽的源泉。这部最新版的作品给人感受最深之处便是那营造得如梦如幻的特效场景,通过这些优美的画面,成年观众也能隐隐回忆起年幼时那些曾感动过自己的梦境,这或许便是一部成功的童话儿童电影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吧!这部影片最独特的地方并不是奇幻的画面,而是最初产生这种画面的想法,也就是一个儿童眼中独特的童话视角:一个奇异鬼魅的世界。

教科书:

《小飞侠》

产地:美国

年代:2003年

类型:魔幻

由美国哥伦比亚三星影业公司拍摄的《小飞侠》堪称近年来儿童影片的佳作。温蒂是个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女孩,她出生在压抑的环境中,童年的快乐和梦想总是被扼杀。一天夜晚,小飞侠来到她的窗前,不仅教会了她飞翔,还将她和小伙伴们带到一个美丽的梦幻岛。而此时,无恶不作的海盗铁钩船长一伙前来大肆破坏,勇敢的小飞侠和他的新朋友们与海盗展开了一场激战。

教科书:

《小鞋子》

产地:伊朗

年代:1997年

类型:剧情

《小鞋子》是伊朗名导马基・麦迪吉1997年的作品,描写了家境贫困的一对兄妹间所发生的感人故事。该片是伊朗电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影片,它以细腻的感情描写和简洁干净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小孩子身上,却更值得大人们去思考的故事。

剪辑大法 新奇的切入点

在编辑宝宝DV片之前,当然要回放一下所拍摄的素材。最好找个小本儿,一边看,一边记下来都拍了哪些素材,发生了什么事儿,这样心里对拍摄的素材有个底,就可以按照时间和事件的顺序,当然也可以不按照时间和事件发展顺序来拼凑素材。是按照今天出游的路线来编织整个影片呢?还是用乘坐游船的过程来串起各个景点呢?还是用他一直向我索要冰淇淋而不得的心情来连接各个事件的情绪呢……这里面的可能性多了去了,这些只有在你看了素材之后,才能有更富创意的想法。

《小鞋子》是伊朗名导马基・麦迪吉1997年的作品,描写了家境贫困的一对兄妹间所发生的感人故事。哥哥在无意中弄丢了妈妈刚为妹妹做好的一双鞋,为了不给家里增添新的负担,兄妹俩决定共用一双鞋。每天妹妹穿着哥哥的旧球鞋去上课,放学后妹妹快速飞奔回家,哥哥换了鞋再跑去上学。学校举行运动会,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运动鞋,为赢得这双鞋,哥哥在比赛中紧跟着前面的选手,但在最后时刻却意外地率先撞线,捧着冠军奖杯,他泪流满面。伊朗儿童剧情片巧妙地利用孩子们的纯真眼神和独特切入点(《小鞋子》中的鞋子),将生活中的点滴故事演化为温情感人的剧情佳片。

音乐大法 音乐烘托气氛

音乐是完全抽象的情感语言,你给孩子拍的DV片,哪些情境需要强化哪些情绪,如果你觉得情绪不够强烈,可以再配上一段合适的音乐,所谓“戏不够,音乐凑”。这当然要找与气氛匹配的音乐,关键是用音乐也要有限度,十几分钟的片子,如果音乐贯穿始终的话,就没有味道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音乐要出现得恰到好处,在情绪最的地方,使劲儿忽悠一把,才最给劲。

真人与动画相结合的表演模式并非由《谁陷害了兔子罗杰》首创,但这部影片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这部由斯皮尔・伯格担任监制,罗伯特・泽梅基斯出任导演的影片中,创作者们以天马行空般的情节构想和精彩纷呈的后期特效处理,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风趣故事展现在大银幕上。由于独特的视角和动画片一般的音乐运用,使这部影片与其说是结合了动画元素的电影,不如说是结合了真人元素的动画片。片中的音乐像是传统的美国动画片音乐,在吸引人注意人物动作的同时,具有奇异的喜剧效果,令人捧腹。

教科书: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产地:美国

年代:1988年

类型:

真人结合动画

影片讲述了私人侦探艾迪受命调查兔子罗杰的妻子杰西卡出轨一案,结果却从中发现一起陷害卡通城明星的阴谋。该片破天荒地将迪斯尼和华纳的众多动画明星汇聚一堂,直到今天都还没有另一部影片能够享受如此高的待遇。米老鼠与兔巴哥手拉手跳伞的镜头是这两位明星至今为止惟一的一次碰面,这几秒钟梦幻般的组合,不仅圆了全世界小朋友心中的一个梦,更在动画电影史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印记。

教科书:

《马达加斯加》

产地:美国

年代:2005年

类型:动画

《马达加斯加》是梦工厂电影公司继《怪物史莱克》之后打造的又一部3D动画长片,讲述了从小生活在纽约中央公园的狮子、斑马、长颈鹿以及河马在一次意外中流落到马达加斯加一个小岛上的故事。影片情节怪诞可笑,对白幽默风趣,角色造型活灵活现,成为2005年全球暑期电影市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后期大法 动画做点缀

在很多民用剪辑软件中,都有各种动画元素可以运用,有的是在标题中添加动画效果,有的是添加具有动画效果的画面边框,还有各种新奇古怪的2D动画特效,运用这些效果,可以让写实的视频画面变得和漫画书或是动画片一样富有梦幻效果。在你的DV片中,可以让孩子想像发生的事情出现在像漫画一样的圆环框框中,可以将宝宝不慎跌倒的效果化作“Bang”的字幕迸发出来,更可以把其他动画片的片段从DVD中截取出来,让你的宝宝和米老鼠、唐老鸭演对手戏,这样一来,你的宝宝DV片便也成了真人动画影片。

儿童离不开动画,儿童电影自然也离不开动画。在成年人的眼中,3D动画在技术上自然与2D动画不属于一个档次,两种方式的动画片在制作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从儿童的审美角度分析,他们或许并不会对3D动画片情有独钟,线条明快的2D动画片反而更能体现出一丝属于儿童的天真感,2D的《狮子王》和3D的《马达加斯加》在儿童眼中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角色大法 动物做配角

有些家庭中,除了宝贝儿子、宝贝闺女,还有另外的宝贝:家里的宠物。在举家出游的时候,拍下宠物和孩子一起玩耍的欢乐场面,结合我们前面说过的种种方法,将宝宝作为主角,宠物当配角(或者是另外一名主角),再把他们用各种手段融合进一个魔幻故事中去:一个年少的使者和他忠实的坐骑,去执行神圣的使命……别忘了各种不同角度的镜头组接和对气氛的音乐渲染,这样,家里的宠物也成了宝宝DV片中的重要角色,宠物本身也成了你家中的一员。

小动物、小宠物总是深受儿童们的喜爱,由真实的动物担当主演的儿童影片也一直受到世界各国导演的追捧。小猪、小狗、小猫、小鸭是此类影片当之无愧的主角,人类角色只在影片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小猪巴比》无论是在动物的训演还是故事的编排,以及画面的调度上,都可以用“舒适”二字来形容。特别难得的是,在电脑特技尚不完善的1995年,该片的创作者们竟能让动物的口型与对白吻合得恰到好处,足见其在前期创作时所下的苦功。

教科书:

《小猪巴比》

产地:澳大利亚

年代:1995年

类型:动物角色

拍摄于1995年的澳大利亚影片《小猪巴比》算得上是该类影片中的佼佼者,曾创下了2亿多美元的票房佳绩。影片讲述了一位农夫在集市上鬼使神差地买回了一只名叫巴比的小猪,孤孤单单的它受到了狗妈妈的悉心照料,逐渐适应了农场的生存法则,并梦想着成为一名牧羊猪。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巴比最终在一年一度的牧羊犬大赛中赢得了冠军。

实战篇

两部儿童做主角的DV短片

我们为大家找到了两位曾拍摄过儿童题材DV片的朋友,向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儿童DV片拍摄的故事。如果你也有兴趣拍摄儿童题材的DV短片,那么就一起来向这两位朋友取取经。

《等待爸爸》,等待下一个快乐

等……

记得小时候,最烦躁的事情就是等待。在宽宽的马路上,等待一同上学的小伙伴;静静地看着电视,等待动画片的播出;在偌大的屋子里,等待爸爸妈妈下班……偶尔也瞧瞧窗外,看着形形的人在街道上穿行,自己总会以一种羡慕的眼神追随。这或许就是我最初的思考,等待长大。

等待……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导演任凭。已经记不得我们是怎样聊出《等待爸爸》这个故事的,只记得当时每个人都说了说从小到大自己最烦躁、最担心的事,很多人提到了“等待、死亡”。当时任凭的高明之处就是把这个小朋友的故事提到了一个主旋律的高度――纪念已故飞行员王伟。

《等待爸爸》讲述的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在家一边画画,一边回忆和爸爸玩耍的情景,就这样无忧无虑地等待着爸爸下班归来,可是他爸爸再也回不来了……

两年前的心境与现在相差甚远,再次翻看短片时,回忆填满了整个大脑。拍摄前,关于小主角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心境的争论、拍摄期间各种大小事宜的困扰等画面都历历在目,如此深刻的印象只缘于这是我参与创作拍摄的第一个短片,于是,有关我的等待影像的故事宣布结束了。

等人……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小孩接触讲戏,美其名曰导演助理,于是我开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搜索适合的小主角。在很多次失败的尝试后,我才恍然大悟,小朋友的世界是没有准则可言的。他们关心的是他们喜爱的事物。接下来的工作比较得心应手,剧组最终敲定的主角是我们学院对面幼儿园大班的卢泰宇。他发尾留着长长的清朝小辫,很漂亮。也许是因为家庭的原因,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了成人的忧伤,这点正是我们想要的。刚刚开始和他接触的时候大家都顺着他,后来他慢慢和我们熟了,就开始捣蛋起来。小孩子的天真无邪被他释放得淋漓尽致,他让我们剧组的每个成员都美美地回忆了一把童年趣事。

拍摄第一天,我们就遇到了那年夏天的第一场暴雨。老天亏待我们还是小问题,大队人马赶往拍摄场地后,才得知外联制片在与场地负责人沟通上出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埋怨是没有用的,补救的办法就是等待场地提供人员,这是剧组惟一的一次集体等待。经过两小时的焦心等待后,我们要找的人终于出现了。

等于……

卢泰宇全力配合+一群年轻人的努力+任凭的领导=《等待爸爸》。

等等……

短片在没开拍之前,自己总觉得拍片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拍摄没有我想像中那么简单,导演任凭的孩子气在片场消失无踪,只剩下严厉;而每天朝夕相处的伙伴不一定是你拍片的合作对象,等等……

一次偶然让我尝到了成长的快乐,我会继续等待,等待下一个快乐的诞生。

《“花药”MM》,不经意的发现

《“花药”MM》是一段很随意的DV片段,其内容是两个小女孩模仿在旅游时看到的老婆婆用花制药的过程。当时拍摄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特别刻意的想法,只是很随意地用DV记录着她们两个玩耍的过程。

可爱的小主角

小一点儿的女孩今年7岁,名字叫心仪,家住丽水云和,是在云和实验幼儿园上大一班的小朋友。大一点儿的女孩名字叫费楚妮,今年10岁,她自己写了个介绍:“我的名字叫费楚妮,个子高高的,头发长长的,皮肤不白不黑。我在浦江二小三(2)班读书,我的业余爱好是跳舞和拉小提琴。我的爸爸妈妈是上班族,喜欢享受生活,因此常带我出去玩。你们可不知道,我还有一个强项:爬山。每次爸妈去旅游都有我的份儿,除非我没空。记得有一次我们去爬黄山,我一次都没让妈妈背过,自己一个劲地走。我走到山顶都不累,那些叔叔阿姨们走到半山腰就气喘吁吁了。我去过的地方还有很多,有象山海边、月亮岛、千岛湖情人谷……我觉得最有趣的要数月亮岛了,虽然我只在那里呆了一个下午,在帐篷里的睡袋中睡了一夜,但我还是觉得挺好玩的,因为那里有美丽的孔雀。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你记住我了吗?”有了这样可爱的小主角,我的片子放在网上后有很高的点击率。一开始放到了我们自己网站(ccdv.cc)的论坛里,当天就有56人观看。同时,该片段被我放到了青娱乐()网站上,当天就有141人观看了这个节目,第二天有363人观看,到今天已经有14946人观看了这个DV小短片。这两个小女孩就这样不经意间在网上被许多人认识了,也许他们很快会出名的。

无意间的创作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这两个小女孩随自己的父母一起参加杭州建德随风户外运动俱乐部举办的周年庆典晚会活动,我也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同时担任晚会全程拍摄工作。晚会结束当天晚上,我也和这两个小女孩及他们的父母一样,露宿在新安江月亮岛上。

第二天,这两个小女孩又随父母一同参加了徒步穿越活动,一共有32人参加了这次活动。为了体验穿越,我对这次活动的过程进行了DV跟拍。

上山的时候,大点儿的小女孩一直走在前面,小点儿的女孩偶尔要妈妈背一下。山不是很险,但对我来说爬起来还真有点吃力,但对两个小女孩来说好像倒挺轻松的。上了山,大家在山上的人家里吃午饭休息了一下。我吃了点东西后,就出来随意地拍些镜头。我看到两个小女孩利用这个时间玩了起来,看着她们认真可爱的样子,我便将她们玩耍的过程拍了下来。原来她们是在旅游时看到一个老婆婆采摘鲜花为贫穷的人制作花药,她们便假装研制了起来,《“花药”MM》就这样在无意中拍了出来。

结语

篇10

用了一个月时间,看了《百年孤独》这本书。现在看完了,回过头来想了想“百年孤独”这个名字。可以把“百年孤独”这个名字拆开来品了一下。“百年”可以表示年代的长久,也就是说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孤独”,造成拉丁美洲孤独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百年孤独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1在拉美文学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都深深的改变了世界文坛。而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则以其对现实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诉说,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而作者也因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刚刚开始阅读《百年孤独》时,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有两处奇怪的地方,其一是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复出现和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尔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里亚诺,而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尔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里亚诺的身上反复的发生着。联系到作者的创作年代和生活环境,我们不难发现这象征了什么。

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尔孔多的乡村中。把布莱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的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里亚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

《百年孤独》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是令人费解。当你读完他,掩卷长思,你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重复。对拉美的孤独百年的思考。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2读了三遍《百年孤独》,并对作者的身世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这种执着探索的精神着实让我敬佩,不由得让我想起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亦是如此,只要你有诚心,也够努力,总会有一定的收获。

《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其实写的就是拉丁美洲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的兴衰。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

“不团结”在我的印象里有很多解释,从片面的角度说,它是自闭的、可怕的、是要反省的、是要摒弃的。其实在职场上也不乏这样的案例,团结协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而实际上我们往往是在本职工作上倾尽了全力,而忽略了其实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性,这也说明越是浅显的.道理,越是难以企及。

偶然吸引到我的文字引导我的这次阅读,也让我感觉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阅读,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可能有时,读着读着,我们会发现它是在写自己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就是正在阅读的自己,这种感觉会拉着我们继续阅读;有时,当发现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出现在眼前时,那种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阅读不乏是个好习惯,它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知识,也能养成价值的判断力,那我们为何不取别人所长,来逐渐提升自己呢?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3单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与以往容易入书入戏的我不同,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良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良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胎之一。

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苔丝的萝莉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000人生命骚乱的阿卡迪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

对于我,则早已习惯了与孤独为伴,未必开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周日的下午让它陪你晒晒太阳,晒晒俱疲的身体与心灵。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也许,我们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别人眼中。奥雷良诺上将死去的时候,我心中一阵痛楚,就是这么想的。

我相信,这本书能给我的,远远不止于此。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4刚刚开始阅读《百年孤独》时,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有两处个性的地方,其一是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复出现和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正因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个性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尔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里亚诺,而家族中各种个性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尔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里亚诺的身上反复的发生着。联系到作者的创作年代和生活环境,我们不难发现这象征了什么。

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礼貌的出现,繁衍与生存,感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尔孔多的乡村中。把布莱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的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里亚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那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以前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

《百年孤独》是一部搞笑的作品,她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是令人费解。当你读完他,掩卷长思,你却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重复。对拉美的孤独百年的思考。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5这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作品,它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它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风风雨雨,同时也叙写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历史兴衰,字里行间你是否也看到了那美洲发展的沧桑?那百年的风雨变幻?克林顿曾赞马尔克斯是所有语言中最伟大的作家,正因为在这里他创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喧嚣纷乱的世界,我们都知道它是虚拟的宇宙,可却又那么生动可信,不禁惹人深思,是否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真的存在这么一个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