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自己生日发的句子范文

时间:2023-03-24 12:1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适合自己生日发的句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适合自己生日发的句子

篇1

2、自己又长大了一岁,希望以后的日子里,眼里是阳光,笑里是坦荡,感谢相遇,感谢陪伴,感谢有你们,祝自己生日快乐。

3、过去已去,未来已来,与时光握手与岁月言和,无鸡汤无语录,祝自己生日快乐!

4、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愿虔诚祈祷给我带来成功的一年,祝自己生日快乐!

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天吹蜡烛的时候该许什么愿呢?

篇2

1. 教师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学生可结合当前主要学习内容,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确定自己应达到的水平,目标应符合学生实际,且有较高要求。在讲问路一课时,我绘制了一张学校周围的示意图,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首先和学生们确定了出发地和目的地,然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进行模拟路线设计。因为学生们多数住在学校附近,都愿意参与到模拟路线设计中,设计出许多路线来。在模拟路线设计后,又带领学生走进场景模拟环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使得整个认知过程情景化、角色化、活动化,学生也比较容易体会到在不同场合下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再如一名学生制订如下目标:能听懂接近正常语段,识别主题,获取主要信息;能根据图片或资料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或他们的经历;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能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能写出简短的文段,如简单的指令、规则等。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实现上述目标,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好基础。

2.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自学新材料时,可结合上下文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新的词汇、语言点、语法等知识作大胆的推测。然后学生可查阅手头已有资料,验证推测的准确性,并得到更多的有关信息。如果学生对资料的解释有疑问或无法查到有关内容,他们可以询问教师。教师自先肯定这种探索精神,然后对问题一一做出答复,直到他们弄懂为止。如初二下学习生词spend的用法,学生可结合课本例句,推测出该词表示某人花费多少时间或金钱做某事,主语是人,它结构为spend some time or money on sth./ (in) doing sth. 然后查阅课文注释或其它课外辅导书,可以验证推测的正确性,并能发现更多的用法。如果对spend与take, cost等词的用法有些混淆,进而可询问教师,直到搞清楚为止。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对新教材进行综合观察,分析思考,判断归纳。这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 教师在编写学习提纲中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在英语学习领域,“探究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的体验,主动获取知识或信息,应用知识或信息去解决问题,完成交际任务,有的情况学生可以自己确定专题。比如语法教学,采用由学生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来处理,取得很好的效果。又如课文教学,首先把课文当成信息的载体,指导学生去获得信息完成交际任务。再如词汇教学,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自己去理解生词的意义,并大胆推测,最后予以确认,并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可以运用的情景,进行交际。总之,教师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教给学习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实践、体验、感悟,去创造,应用。

4.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运用归纳法教英语语言知识时,应先让学生逐步接触、感知包含该语言内容的实例和句子,当时机成熟时,将这些实例和句子集中起来,进行观察和分析,归纳出共同的特征,再抽象成为语言规则,这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能力、由具体到抽象,由具体到一般,由旧到新,学生容易接受和巩固,而且能保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便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归纳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灵活在运用所学过的语言规则进行创造性的语言交际性实践运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学过和语言材料,就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内容为题材或以学过的课文、读过和故事内容为背景,进行交际性的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巩固所学语言知识的目的。

5. 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结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帮助学生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6. 讲究教学艺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篇3

综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笔者发现,命题作文逐渐增多。从命题内容上看,呈现出不断丰富的趋势:或关注考生日常生活和内心情感,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题型特点】

从命题形式上来看,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单纯的“裸命题”形式出现,命题前后没有提示语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障碍很小,给了考生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另一种是以“供材料命题”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在审题和选材上给考生一定的引导。这些导语或提示语对考生选择写作材料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

裸命题作文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命题形式:

1.独词题。即文题仅是一个词语。由于独词题题目中少了修饰限制成分,因而有很大的宽泛性,审题对象集中而明确。但由于提供的审题信息相对较少,因而也使文题具有很强的迷惑性。针对独词题,同学们审题时可在不改变原题题意的前提下,根据自己选材立意的需要,对题意进行适当扩展,缩小题目外延快速破题,确立中心。

2.短语题。即文题以短语形式出现,短语题由于其题目中具有一定的补充限制成分,所以题旨相对明朗。遇到短语题,同学们先要辨别其意思是否完整,是否需要增补其他成分。议论性和说明性的文题,一般不用增补,记叙性的文题则不同,除部分题目如“校园里的记忆”之类外,相当数量的记叙性短语文题都需要先增补必要的成分才能进行审题。这是因为,短语充当题目,外延一般较大,取材范围较广,要写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景,没有一定的限制很难把文章写得充实具体。如果题目是动宾式短语,可补上主语;如果是表示领属关系的偏正式短语,需要补上谓语;如果是修饰性的偏正式短语,多数情况下,既要增补主语,又要增补谓语。

3.句子题。即作文题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由于句子题本身包含着相对完整的意思,同学们只要细心梳理其结构,便可领会题目的大体要求。句子充当题目的情况多出现在记叙性文题中,说明性和议论性的文题中相对少些。对于结构较复杂的长句题,由于句中修饰补充成分较多,需考虑到的因素也多,审题的难度就大些。

【方法指津】

怎样才能写好命题作文呢?审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裸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裸命题作文审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有以下几点:

1.分析题目结构,把握写作重点。审题时同学们要善于分析作文题目的结构,寻找“题眼”,把握写作重点,从而为文章写作确定正确的方向。遇到短语类作文题目,同学们在抓住中心词的基础上,还要留心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如“我眼中的色彩”这一文题,“色彩”是中心词,是选材和立意的关键。同学们审题时要学会从“色彩”的本义出发,探求其比喻义。它常用来比喻一种思想倾向或事物显露出的某种情调。同时,同学们也不要忽略题中的修饰成分――“我眼中”,它提醒同学们,无论什么色彩,都是“我”的所见所感,而不是一个旁观者的叙述带来的间接感受。

2.弄清隐含要求,打开写作思路。遇到题目中带有副词的文题时,同学们要弄清楚其表达的隐含要求。如“最”“也”“还”“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就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体现着一定的要求,有时还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陷阱”,因此同学们一定要予以重视。例如“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这一文题,其中的“总”字,蕴涵着丰富的潜台词,它暗含着你曾有过寻找适合自己的那把“钥匙”的经历。同学们在写作时要体现出一个变化的过程,即从许多“钥匙”中进行挑选,最终在多把“钥匙”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一把。

近年来,各地中考作文题目中出现了不少带有比喻义的词语,如:路(“阳光路上”)、山(“远山的呼唤”)、歌(“我心中的一首歌”)、色彩(“我眼中的色彩”)、明灯(“心中的明灯”)等。如果不认真研究题目的深刻内涵,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就会显得平淡,直白。同学们只有从精神层面上理解这类文题的内涵,扣住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来写,才更合乎命题者的意图。

3.挖掘文题内涵,明确文题含意。遇到“大”题、“宽”题时,同学们应将其变“窄”变“小”。所谓“大”题、“宽”题,就是在词意和句意上包含许多题材、许多素材的题目,内容、意义深广,不好驾驭。由于文题“宽”,似乎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写作文,因此难以出新。同学们必须把题目的外延“浓缩”到一个点之上,使之变“窄”,以便选准材料,顺利成文。如“觉醒”一题(2011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作文题),审题时同学们可以在头脑中给题目加上限制性的成分,如改文题为“我的觉醒”“文明的觉醒”,也可以在题目后面加上副标题,如“觉醒――从冷漠之中发现良知”“觉醒――这样做,值得”。经过这样的“处理”,就比较容易构思了。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阐释“觉醒”的内涵和作用,也可以描摹各种事物的觉醒,来表现相关主题。

二、供材料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供材料命题作文在审题时需要同学们先提炼写作范围,明了选材范围,明确写作中心,确立文体,列出提纲,选定亮点,并考虑好文章开头和结尾之后,再提笔写作。这样,才能保证写出优秀的作文。同学们审题时要按以下几种情况分别对待。

1.看似很熟悉的题目,要审出重点意思。如“让我怦然心动的那句话”(201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作文题),这是一个宽题。可供取材的内容也是不少的。加之文题前还有一段提示材料:“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听到或看到的一句话触动,一句安慰、一句劝告、一句鼓励、一则名言……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按说是没有什么审题障碍了,其实这个题目有一个“迷惑点”,这个“迷惑点”就在那个“怦然心动”上,这是一种情感上的突然变化。若审题不细,考生就会觉得这个文题似曾相识,而忽视对“怦然心动”的关注。若抓不住“怦然心动”,就会从“老师的批评教育”“同学的节日祝愿”“父母的叮咛”“流行的歌词”等方面泛泛而谈,结果就是没有突出如何令人“怦然心动”,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2.看似很浅显的题目,要审出深层含意。如“在我们这个年龄”(2011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是一个宽泛的作文题,谁也不会在取材上有困难,看样子真是浅得不能再浅了,但实际上,此文题的关键在于对“我们这个年龄”的理解。如果考生在审题当中认为“我们这个年龄”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自己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这种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在选材立意上也上就不了档次。如果考生仔细审读文题前面提供的材料:“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你就能受到启发,就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过程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在文中突出“我们这个年龄”的率真、自信、活力与希望,无论成功与失败,欢乐与忧愁,都能从中汲取积极的情感,比如学会理解,学会分享,学会感恩,学会担当等。这样的思考才算是准确把握住了文题的含意。当然,在“我们这个年龄”也会产生一些不够阳光、不够积极的思想感情,考生在写作时也容易流露出对亲情的漠视、以自我为中心等倾向,或者写成记叙性的随笔,空洞无物,形散神也散,这些审题和立意上的失误均会导致得分不高。

3.看似很形象的题目,要转换思考角度。如“雨露”(2011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作文题)这个文题,题目表述仅是一个词语,简明直白,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阳光雨露”或“雨落润心田”,显得有实有虚,虚实结合。尽管题目看似简单,不乏文学色彩,有诗情画意之感,且文题前有一段导语作提示:“‘雨露滋润禾苗壮’,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分滋养,你的生命之树也离不开‘雨露’的滋养,你的‘雨露’也会让其他花朵绽放。”为考生创设了富有诗意的写作情境,但同时也给考生暗设了审题的梯度。此时就需要同学们转换思考角度,弄清楚命题者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在考场上展示出真实生活中的“阳光雨露”这一意图,从这个角度思考,你就会在叙真事、吐真言、抒真情之中彰显个性,抒写独特的生活感悟,获得高分。

素材拾贝

从生活中撷取点滴感悟

的习惯

是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著名统帅。他没有显赫的家世,却成就了辉煌的人生,有人用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来评价其一生。其实,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要归功于他个人的诸多习惯。在生活与学习中,给自己定下了一整套的规矩,而且一辈子都严格遵循这些规矩做事。比如庄重,“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比如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比如读史,“丙申年讲念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运用分析

庄重、早起、读书,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却也足以决定我们将来能否走向成功。一个好习惯的内涵,体现着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比如,庄重教会我们时时刻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早起教会我们时时刻刻不忘时间的宝贵,读书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充实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唯其如此,我们才能一步步迈向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适用话题

好习惯影响人生 规矩 坚持 从小事做起

梅圣俞的锦囊

北宋诗人梅圣俞诗才出众,人们都以为他身上有一种超凡脱俗的“诗魂”。直到有一次乘船,同行的诗友发现他无论吃饭走路,常常若有所思。有时正做着一件事情,他会突然停下来,拿起笔在纸上写点什么,然后放入一只布囊。诗友不免感到好奇,趁他不在时打开那只布囊,吃惊地看到里面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纸条,上面记着他即兴捕捉到的佳句。原来,“诗魂”来自“锦囊”。

运用分析

卓越的才能是勤奋与思考的产物。那些所谓的天才都是依靠后天的勤奋努力,才学有所成的。学习是慢工,没有捷径可循,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去积累。

适用话题

天才也要学习 人生的锦囊 做生活的有心人 专注使人成功

骆伟科的孝顺

《南方日报》2011年6月10日报道:为筹款医治病榻上罹患脑瘤的母亲,广东河源的13岁少年骆伟科做出了惊人之举。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老家步行340公里来到广州。一路上小伟科饿了吃野果,渴了喝河水,晚上就睡树林荒地。他白天在广州大道一家医院附近给人擦鞋,晚上就睡在路边的长凳上。他希望依靠自己的劳动,挽救母亲的生命。此事一经报道,立刻感动了无数读者。

运用分析

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他们如果遭遇了不幸,我们做儿女的最应该挺身而出,为他们遮风挡雨。生活的磨砺让小伟科早早地承担起了一个儿子、一个男人的责任,他感人的孝行出自他对家庭的责任,对母亲的热爱。反观那些为了抢夺家产,虐待老人的无德之人,他们是不是应该自省一下呢?

适用话题

篇4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习惯;方法与效能;评价方式;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140-02

我校从2009年秋期开始开展了《初中英语教研组关于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探究》课题研究,对初中各年级中136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364份,回收1331份,回收率97.6%。我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特别是对自己所教学生情况的分析,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就如何促进农村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了解学情,合理分组,同组合作,异组竞争

我每接管一个新的班级,就通过个人资料、聊天、谈话、观察、巡查寝室和班干部记录等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学一个月后进行一次英语测试,批阅试卷时留意他们的书写,特别关注英语作文的审题和遣词造句。根据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和性别等,将学生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均衡的原则安排座位,前后两排组成4人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成绩较好、组织协调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每组均给自己取了一个独特的名字,给每个成员编了序号。完成学习任务时先自己独立思考给出答案,然后组内成员探讨、团结合作,不同小组之间相互竞争,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拼劲。教师对合作小组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共享。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形成独特的自主学习风格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短、中、长期英语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如:每天识记单词、句子、短文和知识点的数量,每月积累英语名言警句、典型妙句和收集短小有趣英语故事等的数量,每期学习适合自己英语阅读水平的英文小说、英文歌和电影等的数量,每年及初三毕业时应达的英语水平。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学会预习,每天独立拼读5-10个新单词,然后到相关负责人处过关。学习新单词时应注意词缀、合成和派生等,以旧带新。独立翻译新课内容,用不同的符号标出重难点短语和句子,以备上课时在小组学习中有的放矢、主动参与。随着年级的升高,可提出一两个较难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复习,按时完成每天的读背写任务和课外积累任务。长此以往,使学生形成独特的自主学习风格。

三、加强自主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能

1、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

从初一开始我就指导学生做好笔记,用不同的色彩和符号进行标注。比如在教学“表计划、打算等句型的用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在Unit 8 Topic 2 Section A 的1a中去找出含“want/ plan/ wish/ hope/ would like”的句子,在这几个词的下方标注着重符号,将其后面所跟词的动词形式部分画线,学生自己归纳出其用法,即“want/ plan/ wish/ hope/ would like to do sth.”

对于习题,要求学生做完后认真检查,将答错的题用醒目的色彩进行标注,运用遮挡法多去做几遍,如果仍然做错,就将它写入“错题集”,分析错误原因,不断强化巩固。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工具查询所需资料,懂得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提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用耳多听英语录音、广播和英文歌曲等,开口多说多读多背语段和知识点,动手多写作文。指导学生排演小品短剧,开展英语词句接龙比赛,在教室的一角开辟英语专栏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技能的发展。

2、创设自主学习的语言环境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景,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比如在教学“问路”和“指路”时,我制作了了“bank”,“library”和“hospital”等卡片,将它们放置于相应的位置,将书桌横竖间距拉开,把教室变成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展示本镇街道的区位图,让学生就熟悉的地方进行“问路”和“指路”练习。 又如在教学“谈论学校建筑”时,我就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分组在校园内活动,学生间进行问答练习并画出学校各建筑物的布局示意图且标出名称。让学生对观察到的师生正在校园什么建筑物处做什么活动进行对话或写成短文。有条件的同学可拍下或画出那些精彩的瞬间。使英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内。

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与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情、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教学设施设备状况等,精心设计每节英语课。利用直观教具、生活实例和故事等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其思维,激发其求知欲。

注重课程内容与现代化教学设备之间的有效整合,通过图片、视频、音频和幻灯片等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利用教学课件,通过判断正误、填空、单选、多选、问答题、改错等多种形式,力争做到精练习题。

巧设疑问,促使学生主动探知知识。问题难度适当,坡度适中,量度适宜,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提高学困生自主参与度,让他们在逐步释疑中一步一步攻克难题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增添他们对自己才智认可的愉悦感和主动投入学习的自信。引导学生学会问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以课本为“宗”,主动到课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变成多变互动。如在教学“月、日、日期的表达法”时,我让学生将自己的名字、出生日期和地点、最喜欢的读物用英语写在卡片上,师生间、学生间进行问答,通过师生的多变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能。

精心设计“导学案”, 注重作业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笔头作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努力杜绝抄作业的情况。适时布置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的自主学习的作业。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学生间相互设计作业。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

新课标要求“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评价目标的多维化。评价应反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遵循这一原则,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认真设计量规,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比如我在教学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topic 2 Section A时,设计了以下评价表来了解学生掌握运用现在进行时的情况。

写作评价表(优秀 A+ 良好A- 中等B+ 后进B-)

Name Team Class

Unit 5 Topic 2 Section A

评价描述 自评 小组评 教师评

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及字母的大小写

单词拼写正确

能正确运用现在进行时

文句表达准确、得体、符合提示要求

书写规范、清楚、美观

能自改或互改作文,发现错误并自行订正错误

在教学中,我对形成性评价结果及时进行反馈,与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每月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评比本班的“勤奋学习星”、“学习成绩进步星”等,各英语小组进行评比。在终结性评价中,注意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不管是运用哪种评价,我都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影响交际的或非普遍性的错误予以宽容,努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实事求是的予以赞美和表扬,以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激情。给予学生更多的积极心理暗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五、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习课和课余时间等

教师应加强对自习课内容的管理和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校应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将其变为学生喜爱的课内学习的延伸。

总之,在实施英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具有辅,学生起主体作用,具有自主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团结协作,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促进自身自主发展,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参考文献:

篇5

The Theory of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MEI Yuting, WENG Tinghua

(Xuzhou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Institute, Xuzhou, Jiangsu 221008)

Abstract Learning strategy refers to learners in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and purposeful, consciously make complex scheme about the learning process, with initiative and effectiveness of prominent features, process and procedural. Preview, understanding, review the strategy,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and finish machining strategy is able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level of important strategy.

Key word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effective strategy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往往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仅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而且学生更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主意识,积极主动地探寻适合自身实践特点的有效学习策略。

1 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特点

何谓学习策略?目前学术界尚未给出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系统完整的定义。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切实提高自身学习效果和效率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1]简言之,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有目的地影响自我信息加工的过程。由于学习策略主要是依据学习方法的具体特点而制定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既要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区别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学习策略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1 主动性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主动运用学习方法的过程,因而具有主动性的鲜明特征。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不能够熟练运用学习策略,他们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是什么,然后根据自身水平与能力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小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的阶段,以及面对没有接触过的学习任务时,往往并不能迅速决定采用何种学习策略,而是要对学习过程进行主动思考后,才能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

1.2 有效性

学习策略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而存在的,一道题目有多种解法,但总有一种最快速得到答案的方法,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机械化的问题,一味的接受老师的灌输,不去主动思考学习的过程,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诱导学生主动掌握学习策略。

1.3 过程性

学习策略的运用是一个心理过程,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学习策略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个阶段,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在具体学习阶段应该运用哪种学习方法。例如,在记忆背诵英语单词时,通过反复诵读,在一定的时间内也能记住,但如果?用分散记忆或者联想记忆的方法,就能在记住单词的同时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使用学习策略,其自主学习能力会有显著提高。

1.4 程序性

小学生在使用学习策略时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他们在面对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时,需要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但在解决同类型的问题时,则可以运用已经形成的学习策略。例如,PQ4R学习方法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提出问题、阅读、思考、背诵、复习六个步骤,其程序进行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学习材料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由此可见,PQ4R学习方法其实就是学习策略程序化的结果,学生可以在运用此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特点融入其他的学习策略。

2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加强调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如何有效地加以培养是教育届一直在思考探究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究,我们认为,可以运用预习策略、理解策略、复习策略、组织策略以及精加工策略等,来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2.1 预习策略

预习策略是一种提前熟悉课本与知识的一种被普遍采用的学习策略。教师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预先的研究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展开课堂教学导入,从而再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课前预习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之中,一方面是因为它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能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它对学生后期复习能够形成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当然,预习不能盲目地进行,教师要给学生明确提出以下要求:第一,预习什么的问题。预习策略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总体任务,然后根据总体任务目标的指引分化成小任务一个个完成。第二,时间控制的问题。预习与具体学习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属于学习者的自学准备,而后者是老师或者通过其他媒介进行学习,显然后者所花的时间更长。预习就是提前熟悉知识点的过程,要与具体学习区别开来。第三,怎样预习的问题。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预习过程中,要做到眼睛进行观察,脑袋进行思考,手上的笔圈圈画画。唯有把看、做、思三者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2 理解策略

所谓理解策略,是指人们利用语句的一些线索用"走捷径"的方法对句子进行解释。由于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理解水平还未成熟等方面原因,所以想要真正掌握一个知识点就必须学会运用理解策略。理解策略可分为两大类――句法策略和语义策略。[2]所谓句法策略,是指利用句法结构中的线索来理解句子。例如,根据词语的词性来确定后面会出现什么结构,相较于教师生硬地对某一知识点的讲解,该方法能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牢固记忆。所谓语义策略,责任是指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名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当然,语义策略并不是说单单只看词语的意思,而是要结合句子的结构来分析。如果单单看词语的意思,那么理解将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要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做不同的改变。但总体而言,理解策略可以使小学生以比较快的速度来理解句子,因而是其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策略。

2.3 复习策略

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的,但其进程具有不均衡性的特点,往往是先快而后慢。基于此,知识的掌握不仅要靠理解,更要注意及时复习。据调查,目前大多数小学生虽然形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但却没有养成定期复习的习惯。另外,小学生在学习过程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较多,因而他们必须掌握良好的复习策略才能促进自己的学习。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有效复习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分散复习而不是集中复习。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还没有主动复习的意识,因而教师在复习策略中起到了引领者的作用。然而,由于许多教师为了教学进度,平时不带领学生进行复习,而是临近考试时才进行集中复习,虽然这种复习可以很快起作用,但往往更多的是应付考试而已,其效果必然差强人意。而分散复习更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并且能够节省复习时间。因此,在平时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在结束一个单元后就对学生进行复习,以便往后更好的复习。第二,难易学科合理搭配复习。小学生都有自己擅长或者不擅长的学科,对他们而言,科目复习起来有难有易,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将自己的薄弱科目与优势科目列举出来,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安排。如上午复习薄弱项目,感觉疲乏时再复习优势项目。如果一段时间内只复习一门学科,就会很容易影响其复习情绪,降低复习效果。

2.4 组织策略

所谓组织,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将它们密切联系起来。由此,组织策略指的就是整合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有助于自己学习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不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关联,往往导致前后知识的脱节,无法形成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从小学生日常学习实际来看,常见的组织策略主要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概括归纳等四种,其中利用图形和表格对小学生而言是最为行之有效的策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实际,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图表这种形象思维方式,而像列提纲或者概括归纳性的纯理论的方法,则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长期持续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组织策略的指导时,一定要善于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熟悉小学生的“学情”,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组织策略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在高效地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牢记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

2.5 精加工策略

篇6

关键词:汉字教学;特殊性;认读方法;大量练习

一、汉字教学的特殊性

全世界的文字超过5000种,被广泛应用并且被数量巨大的人所说的主流文字亦有几十种之多。那么这几十种文字之中,大部分语言文字都是源自古拉丁语或日耳曼语,在观察的过程中,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这些文字互相之间比较像,读音也不会差异很多,尤其是印欧语系的众多分支。其中唯独汉字和汉语非常特殊,单从外表来看,汉字同其他文字就有很大的差异。汉字是有众多“横竖撇捺”“横折弯钩”等构成,而非字母,尽管汉语拼音与字母非常相似。从含义上来看,则更能表明中国汉字的特殊性。中国的汉字本身具有含义的,汉语本身也是表意的语言。这从汉字的构词法就可见,汉字分为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指示字等,也就是说每一个字都表达着具体的含义或指代具体的事物。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才变成了我们如今学习认识的汉字。但是尽管经历长时间的演变,汉字依旧没有丧失表意的功能。而其他文字则并不具备这种特点。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受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二者的语言都是以汉语为基本经后天改造而成,尽管二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是其语言却都只表音,而不表意。在汉语向东传播的过程中失去了表意的功能,造就了今天的日语和韩语。汉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特点,音调的不同对应不同的字,表达不同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无数个。汉语不像英语读音比较固定,汉语的读音非常不固定,这也是外国人学汉语最困难的地方,因为一句话中不同的音太多,差异过大。这正是汉字的特殊之处。

二、教育学生探索方法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处在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也正是学生智力发育的高峰阶段。因此学习应着重这正是汉字的特殊之处。培养各种能力以及不断探索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扎实学好汉语,为日后的深入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与理解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汉字的时候,要教给学生一些自己记汉字的方法,比如,与说结合去背词组,或者将汉字放入到简短的句子、短文中去记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积累,每天记20个生字,经过一段时间便可以记住很多生僻字。抑或教学生短时间内快速记忆,规定一星期背下来200个生字,高度专注,每天反复看反复背等,这样也许会有一定遗忘,但是经过短时间内高强度地记忆,可以有效保留50%左右,需要做的就是持续的复习。总之,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一定总结学习汉字的方法,经验异常丰富,而且也已经历了多次试错,科学性强。这样的方法可以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试验,自己去选择最符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同学也要学会自己去探索,自己寻找更加符合自身特点的全新的方法。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寻求到符合自己的方法,从而利用更短的时间背诵更多的字、词等。扎实掌握汉字,学习汉语将会事半功倍,对今后的继续学习和个人发展也会大有裨益。

三、注重汉字教学的补充内容

篇7

论文摘要:高职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此,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进行了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文章就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内涵和策略,以及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如何教好这些英语水平各异的学生,促进他们的发展,已成为高职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自2005年以来,我院进行了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概念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英语基础、学习兴趣、态度、动机、学习策略等客观差异,以各专业(或分院)为单位,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有所进步,学生英语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院进行了学生分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分层的教学策略探索。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策略 

学生分层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应把握客观性、促进性、动态性三个原则。 

1.客观性原则。对于学生的差异,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接受与否都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时应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正视这种差异,通过调查、座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参与分层,自愿选择层次,体现出分层的客观性。 

2.促进性原则。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分层教学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为几流、几等,而是为学生搭建适合自己的学习平台,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意愿及发展,自主选择,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发展,体现“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而不是淘汰人”的宗旨。 

3.动态性原则。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的成长过程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不断变化的发展性。学生的分层也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随着生活、学习条件与环境的变化,学生的学情和心理状况也会变化,对教育教学的需求也有所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发展,及时调整层次,满足学生需求。 

学生分层策略对于学生的分层,采用了以下策略。 

1.显性分层,自主选择。分层有显性和隐性之分。隐性分层教学是建立在教学资源无限大化的假设基础上的,而教师资源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存在精力、体力以及时间的局限性,无法关注到每一个人,最终可能导致资源流向某个层次的学生,这实际上是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和浪费。要达到教学的最优效果,应将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把具有相似特征的学生整合起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确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由此,我们进行了显性分层教学。在分层时,采取的是“两个依据+自愿”。以新生高考英语成绩为基本依据。以各分院为单位,将学生初步分为a、b、c层。a层为成绩较好者,b层为中等者,c层为学习困难者;以学情调查为辅助依据。新生入学后,进行学情调查,从英语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依据学生的自主选择决定层次。自主选择能激起学生生命的活力,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使其拥有学习的动力。正如罗杰斯所说:“教师首先需要对人寄予深信。如果我们不相信人,那么,我们就一定会唯恐学生误入歧途,因而填鸭式地把所选择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如果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那么,我们就会允许他选择自己学习方式的机会。”因此在层次的选择上应相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做出选择。 

2.动态管理,适时调整。通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后,会出现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估计不准确,或是过高,或是过低的现象。过高则不能胜任所选层次的学习,达不到学习效果;过低则学习还有潜力,还有追求更高目标的余地,这时可通过调整,让学生重新选择学习层次,获得更好的发展。具体操作是由学生申请,任课教师审批,教研室主任审核备案,坚持以学生志愿为主进行层级流动。 

教学目标的分层各层次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指导,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打好语言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为总体目标。根据学生层次,制定了a、b、c层教学目标。a层学生应到达《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的a级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拓宽其知识面,引导学生思维向广度和深度扩展,让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会不会学习”。b层学生以《基本要求》b级为目标,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运用,关注学生“能不能学”的问题。c层学生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和培养运用能力即可。 

教学内容的分层对于a、b层,采用外研社的高职高专英语精品教材《希望英语》,通过多样的课堂活动,通过教材提供的丰富多彩的单元模块,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c层学生大部分是艺体生、职高生、成教生及少数民族学生,基础比较差,我们使用高教社的《畅通英语》1、2册,降低学习起点,从初中英语知识讲起,边讲边补,查漏补缺,逐步达到高职教学要求。

分层教学的课堂组织 

实施分层教学,课堂组织是关键,课堂中采用任务型教学,通过任务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做中学,学中用”,改变过去英语教学中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学英语和用英语的快乐,感受成功,凸显英语的实用性,而课堂组织的关键就是任务的设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以college 话题为例: 

a层任务:(1)收集你喜欢的大学资料,以图片、幻灯或视频等形式,用英语给学生介绍。(2)比较中学与大学的不同。(3)描述你的大学生活。 

b层任务:(1)列举在大学生活中你所遇到的问题。(2)介绍你的大学。(3)根据课文图片编故事。 

c层任务:(1)说出与college相关的单词或词组。(2)列出新同学见面的问候语。(3)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课文图片。 

a层学生基础较好,任务设计时,多考虑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其想象力,培养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等能力,力求学生多用英语表达意义。b层学生英语基础一般,任务设计多考虑启发学生能用英语表达,能用英语完成任务。c层学生英语基础较差,通过设计适合他们的任务来激发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愿望,培养兴趣,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 

分层教学评价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是评价的主体,通过参与评价,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进行反思。通常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先自己评价,小组根据该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是学生间的评价。教师通过访谈,观察,了解自评、小组评价的真实性,结合该学生的表现,再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中应摒弃以终结性考试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完成作业、小组合作学习等记录。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过程,激励了大批基础差的c层学生,让他们从英语学习中看到了希望,鼓舞着他们坚持学习,从不放弃。终结性评价指学院的期终考试,对于a、b、c层学生,采取分层考试,分层评价。

分层教学的成效 

关注学生,尊重差异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认同的教育理念。学生由于在遗传、环境和教育等方面的不同,他们之间有着千差万别。分层教学关注学生,尊重差异,认为学生富有个性的差异,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学生不同的知识、文化、思维方式等,丰富了学生经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差异共享,使差异成为一种教学资源。 

展示自我,感受成功学生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层次,有了合适的学习定位,自信心、学习兴趣也渐渐增加了。课堂中,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设计适合a、b、c层学生的任务,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展示自我,从中体验学英语,用英语的成功和快乐。 

合作学习,增进互补以往的学习通常是学生孤立和封闭的活动,分层教学采用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在团队中学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面对各种不同的观点,他们要学会厘清、表达,学会聆听、理解,学会相互接纳、欣赏,通过合作,学生互相启发,产生思维的碰撞,生成探索的愿望,形成主动开拓精神。 

主动参与,充满活力“参与意味着介入、投入、卷入、浸入……,是主体对活动的能动性作用过程。”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反映了学生对课堂积极的正向态度,是学生生命力在教学中的体现。在分层教学课堂上,学生通过任务参与课堂,通过展示体验成功,通过合作优化学习方式,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模式。学生的参与使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迸发出激情,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出灵感,课堂里常常出现惊喜,感动着教师,也感动着学生,课堂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分层教学的问题反思 

分层教学给学院英语教学改革注入了生机,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有待讨论和思考的问题。 

学生分层的科学性部分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估计不够,不能正确选择层次,因此,在分层问题上如何将分层标准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意愿等相结合,即能满足学生,又能使分层标准更科学,是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的困惑。 

层与层之间的流动管理分层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了会产生层与层之间的流动,学生的不断流动必然会给班级日常管理带来问题,如何有序地管理班级已成为任课教师关注的问题,由于各层次的教材有所不同,流动学生怎样与流动去向的层次衔接也成为课题组有待思考的问题。 

正确引导学生对分层教学的认识由于我院实施的是显性分层教学,尽管分层尊重了学生的意愿,然而c层的学生难免产生自卑,感觉低人一等。对学生的引导应纳入新生学前教育,让学生对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有思想准备,心理上能接纳,为分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参考文献: 

[1]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8

[关键词]英文电影;英语教学;语言学习

一、电影用于英语教学的优越性

1.培养语感、提高听说能力。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某种天赋,人类天生就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即使不经过学习也可以判断出句子的正误。这就是语感。但是,就我国目前教育现状来看,高校教育资源有限,学生与外教直接交流的机会很少,一般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即使偶尔有与外教见面的机会,因为长期缺乏听说方面的练习,以至于与人当面交流困难,再加上心理紧张,于是,他们很少主动与外国人进行互动对话。越是害怕交流,越会缺乏语感,以至于恶性循环。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听说能力是不现实的,这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由少到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语言只有在使用中才会有生命力,才是一门“活”语言。根据语言习得理论,人类不论学习自己的母语还是其他外语,都是从大量的听到模仿发音直到说出真正的话语。运用英文原声电影在课堂上以视觉效果带动听说训练,使学生在浓厚的英文环境中自主、自发的开口模拟练习,可以达到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逐步提高听说能力的目的。

2.扩充学生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学生在理解某些英语语句的时候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西方人说话喜欢开门见山,而中国人习惯语言含蓄。所以,了解一些西方文化对于英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运用语言是十分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英文原声电影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它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英语民族的文化。通过观看电影,学生可以了解西方的社会现实、历史事件、文化背景、社会风俗、人物的思维方式等各方面,更加有利于理解语言。再加之英文原声电影中,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调,为与外国人更好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3.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来看,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是应付四、六级考试、考研及涉外秘书证等各种考试,而对英语本身的兴趣不高,甚至是迫于压力才学习英语的。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才学习英语,那么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十分理想。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一个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英语听说课堂里,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做题,然后教师讲解。这样的听力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和应试技巧,却不能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致其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此外,由于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的程式化和重复性使学习者缺乏兴趣。没有了兴趣,也就没有了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力。电影以其直观的表现手法、丰富的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为了能理解剧情,学生会积极积累日常用语,由“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

二、电影用于英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如上所述,运用电影教学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必须注意一些问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课前准备。

教师能否在众多的英美原声电影里挑选出优秀的、适合自己学生英语水平的影片将直接决定着电影教学的成败。因此,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挑选出影片。首先,在语言方面坚持由简入难的原则。英语毕竟是门与我们汉语相差很远的西方语言,即使是对于已经学习了十来年英语的大学生来说,能听懂电影中的日常交际用语也绝非容易之事。如果教师不注意控制电影语言的难易程度,选取的电影过多的出现生僻词、俚语和一些中国人难以理解的说话方式,那么学生就会对通过电影学习英语的方式失去兴趣,把课上看电影当作一种轻松的课堂娱乐,听不懂就干脆放弃,靠画面来理解电影情节,如果有中文字幕的话,绝大部分同学会通过阅读字幕来观看电影。其次,在情节方面要尽量简单。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常常利用蒙太奇等艺术手法来表现情节,这就会给观众理解造成障碍。英文电影用于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英语听说的能力,而非是欣赏艺术。所以,要选取情节简单、线索明确、人物不太多的电影来让学生欣赏。

2.课堂组织。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大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对于西方历史缺乏了解,教师在进行电影放映之前,有必要把相关的背景、人物、主线等知识有选择性的给学生做介绍,以利于学生把精力集中于电影的语言而非情节上面。电影对话十分的地道和口语化,其中许多表达和俚语是我们不熟悉的,教师要在放片前把它们事先教授给学生,会很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影片,并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些词汇加以学习和巩固。此外,要精看与泛看结合。泛看影片,使学生更多地感受电影的文化艺术氛围、了解文化背景、适应各种会话人物的语言。精看影片,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对所学语言达到认知与应用同步地上升。

篇9

【关键词】 因材施教 英语氛围 教学点融合 优势互补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智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新英语教学大纲都将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旗帜鲜明地提了出来,这就为我们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指出了明确的目标。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加深,近年来,我校作为一所初级中学有幸也引进了外教作为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这几年与外教的不断合作,我将总结一下自己如何与外教合作,做到优势互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 帮外教划分班级,让教师拥有因材施教的绝对优势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这时刻提醒我们,要教育好学生,就要充分地了解学生,读懂学生,对于新来的外教来说,他们对学生的了解自然远不及我们,因此分班的任务就要我们去完成。

我们要运用对学生的了解,迅速、准确、有效地把握学生的整体情况,以便能从班级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出发,将学生分层次分班,将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外教班,每班不超过20人,这样既有利于外教根据班级学生水平,有的放矢地制定Teaching Plan进行教学,还可以避免外教照顾了这个优秀生却帮助不了那个较落后的学生的状况。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分层次、分阶段地确定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更重要的是,在英语的口语交际中,外教可以根据班级的总体水平给出难度合适的话题 、调整授课内容难易度,让每个孩子都有话可说,让每个孩子都听得懂外教在说什么,从而做到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畅通地交流、学习,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

2. 助外教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纯正的英语氛围

学校引进的外藉教师不仅有专业的教师资格认证,而且这些年青外教还拥有诙谐风趣的教学风格。外教们不仅常用肢体语言帮助孩子去理解课堂知识,还很善于用表情说话让孩子们懂得哪里说的对了,哪里有些不足,所有这些都让他们特别喜欢上外教的课。但大多数外籍教师都是第一次来中国,他们对汉语的学习仅限于短暂的培训或简单的拼音,因此他们大多不会讲中文。因此他们在组织学生、控制课堂以及和学生的交流方面有一定的困难。

结合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在外教班里通过与外教的积极配合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并积极主动地解决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影响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任何事宜。课前和外教交流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预感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做到有备而来。课堂上和外教合演对话、表演课堂游戏操作方法和规则,参与外教组织的师生debate等做好示范教学,不仅让学生感觉到和外国人说话可以很轻松,还增强了学生对自己英语老师的敬佩之情。带着对外教的新鲜感,听着从外教嘴里发出一个个字正腔圆的英语单词,身处浓浓的纯正英语氛围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有要练习说英语的冲动。和外教一起引导学生用英语双人对话或小组讨论,孩子们在纯正的英语氛围中忘我地说着英语。既有效地组织了课堂教学,又提高了孩子们说英语的欲望和交际能力,保证他们最大程度地感受纯正的英语氛围。

3. 与外教融合阶段教学点,让学生体味全新的英语知识

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条件,对孩子们来说,语言环境就语言的组成部分,是形成正确语感的根本。有些英语中的固定搭配,谚语、名言等很有文采,也很简洁,几乎让人过目不忘、爱不释手。但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在国外的语言环境中的人,很难说出某些美妙的句子。这种情况下,中外教师加强交流,掌握对方教学的重难点以便在自身的教学中对重点知识适当加以融合、巩固、拓展、提高。真正做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比如,我在教cat时,仅仅是告诉了学生它是一种动物的名称“猫”的意思。我校外教Stuart在同一周的时间里对我这个看似超级简单的知识是这样拓展的:他补充了a fortune cat(招财猫)和a timid cat(一个腼腆的女人)以及谚语A cat may look at a king(人人平等)和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天正下着倾盆大雨).又如我在教“fire”这个词的时候,介绍了常用的三种意思(火、射击、解雇),还列举了一些例句,让学生在句子的语境中记住单词,而Stuart在教授时,增加了under fire(受批评)“Don’t fire the matter(不要把事情搞大)”等用法。这些看似简单的单词却组成的是全然不同于字面意思的含义,这些知识无疑是缕缕清新空气,让学生耳目一新的同时欣然接受。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和课外知识,为学生日后的口语交际提供了绝好的口语题材,让学生受益匪浅。

4. 邀外教参加课内活动,加强师师交流

流利的口语和丰富生动的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师个人素养的重要体现,不敢开口的英语教师已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势,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外教参加我们的备课活动时,我们提出一个单元的内容,探讨具体授课方法。各抒己见,最后取最佳方式。外教有时临时邀请我们英语老师扮演学生角色,做生动的比喻,示范有效的互动教学法,老师们积极配合,并踊跃提问进行深度探讨,外教们非常乐意展示活跃课堂的秘诀,让英语教师们受益匪浅。通过英语老师与外教的交流与学习,掌握外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把课堂和课程变得生动有趣。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促进了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还使英语教师语言的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提高了专业水平,拓宽了视野,为今后的英语教育教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途径。为逐步提高学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与外教的多次交流学习让我们懂得:一名优秀的教师是充满激情的,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如何回答、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通过提问,以至于引起学生的“恐惧”,教师应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而不是自己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对着学生讲课,这一点对英语课教学十分重要。此外,教师还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开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具备创新精神。

5. 邀外教参加课外延展活动,让师生操练实实在在的情境英语

课堂上的外教尽管是幽默风趣的,但那毕竟是上课,学生仍然是有些拘谨的,且时间相对来说很有限,要想让学生真正放开胆量去说英语,我们还可邀请外教参加课外的一些活动,如圣诞晚会、包饺子馄饨活动、陪外教购物和旅游等。这样本校的师生都多了充分的接触外教们的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锻炼提高自己的机会。

我现在还记得那个周六我邀请外教和我们班部分学生来我家做中国菜、包饺子馄饨的情景。大家围在桌子旁,我做Teacher,教外教和学生们怎么包饺子。我用动作语言一步步教完后,我提议让外教用英语描述一下这些所有的步骤和动作。至今我和我的学生们还熟练记得这些英文步骤:

1. Wash your hands.

2. Keep the hands dry.

3. Put some water around the dumpling skin.

4. Place some meat in the middle of the skin.

5. Fold the skin in half.

6. Pinch the edges.

接着外教突然考我和学生们,让我们用英语把步骤说给他听。我率先说出来了。同学们一个个也都很流利地说出来了。就这样在愉快的活动中我们不断地学习应用着英语。

在08年的圣诞晚会上,我校师生和外教们享用着丰盛的苏州美食,品位着馥郁醇香的美酒,欣赏着学生们自己设计的新颖又富有创意的圣诞树,圣诞灯光及圣诞吊饰,早已让圣诞树美不胜收,所有外教虽身在异国他乡过自己的节日,却丝毫不感到孤独,因为他们早已和学生们一起融入在了一片银装素裹又格外温馨的世界里,在这里有节日的圣诞歌,有精彩的英语话剧表演,有师生们的英语会话聊天伴着晚会的游戏和抽奖,整个学校在那一晚,成了其乐融融的一家人,谁也记不得那晚到底说了多少英语,谁也没考虑到师生是否该保持适当的距离,只是觉得那一晚想说的英语好多,说英语显得那么自然,那么自信,那么富有激情。

中国英语教师能有效组织教学、拥有深厚的语法功底、善于应试教学。外国教师具有口语优势、精通国外时事、善于文化习俗的讲解,课堂丰富生动。两者合作,形成联合教学,相互学习、彼此交流,从最大限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英语需求,丰富了学生的课外英语知识,扩大了学生说英语的范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说的胆量和能力。实践也表明我班那些本来胆子很小,一上台发言就胆怯的孩子们,现在变得自信多了,在我的课上也变得肯说起来。让我们携起手来,让外教资源不再是每个学校的一个摆设,而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让这种中西合璧的教学成为一项长期而不断探索创新的合作,让外教资源散发出更多更美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可爱上进的学英语的孩子们。

【参考文献】

[1] 张洪飞. 纯正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P]. 2004,10.

篇10

关键词:背景知识 图式理论

背景知识在英语课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外语教学普遍存在着语言与背景知识脱节的现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而较少涉及背景知识;偏重语法训练,但忽略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略了与背景知识的联系。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里也许塞满了大量的词汇、语法知识和句型,但语言已被“肢解”得支离破碎。

一、激活背景知识的理论依据是图式理论

激活背景知识的理论是图式理论。英国心理学家巴利特(F Burlett 1932)认为图式是由过去的经验组成的,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融进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 Rumelhart)把图式概念发展为图式理论,即阅读理解产生于文字及文字含义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读者必须具备足够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作者利用文字所表达的确切含义。

背景知识就是指对作者利用文字所表示的具体事例背景的了解,包括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等。文字包含两个部分: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简称SS部分和DS部分。SS部分是指印刷在纸上的文字;DS部分是指印刷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形象化)的含意。读者的背景知识与SS和DS部分的结合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并产生联想的过程,由此产生对文章的理解。

图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修辞图式(rhetorical schemata)。语言图式是指读者也已具备的语言知识,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也称主题图式)是指对文章的内容范畴和文章主题的熟悉程度。修辞图式是指有关各类文章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

二、激活背景知识在课文教学中的意义

图式理论的核心就是强调利用背景知识去激活相应的内容图式,以促进对语篇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尽管读懂了文章中的每一词句,却无法理解全文的意义。图式理论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学生或者未具备有关的内容图式,或者缺乏调动内容图式的能力,因而无法将文章中的信息和大脑中的知识联系起来,于是出现了读后不知所云的现象,可见内容图式的重要性。图式理论认为文章的内容是构成文章难度的一大要素。教师在导入阶段应特别提供上下文提到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各种方法、信息和线索去调用大脑中的语言图式,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更加透彻,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又为其以后的课文背景知识的激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形成良性循环。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激活背景知识的策略

综合英语是一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是我校各专业所设置的重要科目,每周7-8节,课时分配比较重。目前我校主要采用董亚芬主编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其大纲要求是“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这套教材文章内容丰富,体材形式多样,包括议论文、记叙文和科普文章等。每篇文章的讲解,都要涉及其背景知识的介绍,特别是文化背景知识。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很重视背景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把已有的背景知识与所学的课文文字信息建立联系,构建学生的内容图式。下面是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的几种方法:

(一)提问式

图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最常用的方式是采用提问式,利用提问学生过去的经历来激活背景知识,既简单又明了。但是提问要有新意,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如第一册第三课《The Present》讲述了一位英国老太太80岁生日那天所经历的事情及精神上所承受的打击。上课时可以这样提问学生:

1)How did you spend your last birthday party?Did you enjoy it?

2)How did your grandpa/grandma spend his/her last birthday?Did he/she enjoy it? /Why?Did he/she receive a lot of gifts?What are your/your parents’/your relatives’gifts for your grandpa/grandma?

通过这种熟悉的话题,学生回忆了自己爷爷奶奶过生日那种热闹温馨的场面,激活了学生储存在头脑中的中国人热热闹闹过生日的背景知识,接下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故事,对我们血浓于水的亲情和西方社会中老人孤独凄苦的境遇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为学生更好理解主题做好铺垫。

(二)视听法

视听法的一个方面是利用歌曲。歌曲节奏感强,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MTV图片鲜明。通过视觉、听觉,更好地引起共鸣,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例如第一册第十课“Going Home”,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在上课时,我播放了以故事创作的大家熟悉的歌曲《老橡树上的黄丝带》作为背景音乐,向学生讲述了这个凄美的故事。通过悠扬的旋律,老橡树上的黄丝带的鲜明象征,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为课文的理解做好铺垫。

又如另一个保护环境话题,第一册第一课“Is There Life On Earth?”。上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歌曲《太湖美》,听到了“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通过旋律悠扬的歌曲,学生感受到了优美环境的重要,激活了背景知识,为本文所描写的环境受到的污染和人人应该保护环境的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时事新闻导入法

时事是指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这些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第一册第八课“You Go Your Way,I’ll Go Mine”,叙述的是二次大战期间,美国义务送报纸的男孩给一位普通的母亲递送其儿子阵亡消息的电报的事情,道出了战争给千千万万位母亲带来的是不可名状的痛苦。和平年代的学生无法领略战争的危害,只有通过多媒体、报纸新闻收集到的材料,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形成图式。比如说让学生观看伊拉克战争,以巴冲突的新闻材料,让学生说出战争给贫民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为学生更好理解课文中母亲的心情做好铺垫,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

图式理论认为我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由此,我经常找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欣赏有关的网上图片及有关旅游、地理、文化、科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电影电视,制成幻灯片,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

由于多媒体具有形象性、直观性、信息容量大、知识结构新、应用广、效率高、效果突出等特点,通过声音、图像等信息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促使学生感知迅速、记忆牢固、思维灵敏、想象丰富,以此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1.利用电影

预备级第二册第七课《Charles Chaplin》,介绍的是无声电影表演大师卓别林的艺术生涯及贡献。但无声电影离学生太远,学生只是耳闻,没看过,因此,要通过电影,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形成新的图式,为理解课好铺垫。我收集了卓别林的代表作《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剪辑成电影片段,上课前让学生观看,要求学生观看后说出卓别林的形象特点及表演特色,为课文的学习作好准备。通过电影,卓别林的滑稽表演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欣赏,在开怀大笑中完成了卓别林的形象、艺术特点的描述,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在上第十四课《The Sleeping Beauty》时,我剪辑了《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拇指姑娘》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卡通片段,通过电影的再现,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在课堂上,我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了解童话的模式,又利用卡通电影《睡美人》片段,让学生模仿语音语调,创设了模拟语境,产生了视觉共鸣,为学生欣赏、表演童话打下基础。

2.利用Powerpoint课件

针对说明文出现的专有名词较多,学生难理解课文这个情况,就要丰富学生背景知识,使其形成图式,更好地理解课文。如上第一册第九课《The Brain》时,本文回顾了人类为了探索人脑的奥秘从古至今所进行的研究。我们对大脑既熟悉又陌生,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给出图片:婴儿、儿童、成年人、老人的大脑结构,一般人与科学家不同的大脑结构等,让学生通过形象的图片,了解了人的大脑的左右脑结构及掌管大脑的不同功能。

又如保护环境的话题。上第一册第一课“Is There Life On Earth?”前,我布置明确的预习目标,把学生分成6组,每个小组4至5人,由组长负责,分配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照片、宣传资料等途径,搜寻有关环境污染资料,拍摄所居住环境受污染的相片,制成幻灯片,并在课堂上展示作品,以形象的幻灯片导入本课的话题。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形成新的图式,更好地理解了课文。

(五)小组讨论

对于一些主动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前会积极思考,带着问题去看文章,阅读过程中达到人和文章的互动。但是,对于很多学生,阅读还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只会被动地吸收信息。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必须在阅读前通过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图式。

例如上第一册第一课“How to 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时,我要求学生围绕“怎样改进你的学习习惯”这一问题开展讨论。以优等生及普通学生作为代表,总结学习方法;再与课文中介绍的六种具体方法进行比较,归纳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六)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外国文化背景知识是内容图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往往是造成阅读困难的一大因素。学生有时之所以无法理解某些文章的意思是由于文化差异而未能具备相应的内容图式,因而在阅读中无从调用,阻碍了对文章的理解。英语和汉语相比差别很大,国外的文化与中国的文化也大相径庭,很多语言现象和文化背景知识学生根本无法自己建立,这个时候教师可直接传授相关背景知识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刘东明,1998)。

教授一些有关历史题材的内容时,要让学生理解特定环境下发生的事情。如第三册第二课“The Woman Who Would Not Tell”,讲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一名心地善良的南方妇女,不顾危险抢救一名北方联邦政府的受伤军官,并使他回到北方和家人团聚,最终她也因此而使自己的丈夫获释并回到了身边的故事。教学时就要介绍美国南北战争。

(七)综合运用

根据课文内容,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例如“A Fable for Tomorrow”――《明天的预言》是个寓言故事,作者寓指现实,讲述美国中部一个小镇,春日明媚,夏日麦香,秋日硕果,冬日艳丽。鸟兽虫鱼安然相处,一派桃花源式的景象。突然灾难降临,一切都不明不白地消失、死亡。讲课时,我从三个不同方面,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引入本课话题。

1)用电影《无极》摄制组破坏香格里拉生态环境的热点导入课堂教学;2)以一首小诗引出美国环境污染的问题,从而进入主题;3)以世界环境日的话题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别重蹈覆辙。

(八)举办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讲座,开展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活动

不定期地举办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讲座,介绍中国与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与特点。开展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英语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戏剧表演、英语之角、圣诞晚会、英语知识竞答等,寓教于活动之中。

开设了《中英文化差异漫谈》、《英美诗歌欣赏》、《英语俚语、谚语和习语》等讲座,让学生积累更多文化背景知识,为英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图式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其主图式、子图式纵横交错,大小层次各不相同,且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很强的学科色彩,这些图式随着学习者视野的开阔、经验的积累而得到扩展和修正,并不断给学习者提供一种参考,使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联想、制约和理解。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结构,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并融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产生新图式,丰富头脑中图式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依据语篇情景正确理解句子和词汇的含义,才能实现教学既教授语言基础知识,又提高理解能力的双重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提问式、视听法、时事新闻导入法,利用多媒体或图片资料、文化背景介绍、小组讨论、举办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讲座、生活体验等方法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活学生相关知识网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Patricia L.Carrell & Joan C.Eisterhold.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M].

[2]杨丽.现代外语[J].语篇知识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的相关性,1996,(2):46-48.

[3]Rumelhart,D.E.Schemata:Understanding,1984.

[4]张必隐、郭德俊.“图式理论与阅读过程”.心理科学通讯.

[5]余怀松,刘明.“英语阅读教学中激活背景知识的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05.

[6]莫幸华.“谈高中英语课的导入”.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06.

[7]钱希洁.“中学英语课教学导入‘深加工’”.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