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的开头范文

时间:2023-04-06 06:1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好文章的开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好文章的开头

篇1

开头是作文在阅卷老师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它将决定你所写的文章在阅卷老师心中所留下的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好,就意味着有了良好的开端,也就成功了一半。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我们该怎样一提起笔就让自己成功一半呢?

(一)“开门见山”式开头

一般来说,文章的开头应尽量做到“开门见山”,即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引出文章的话题,使人一开始就能了解文章要说明的内容。

1. 对于叙事类的文章,可以在开头把人物、时间、事件和环境交代清楚。如“A Trip to Huangshan(黄山之旅)”的开头可以是:Last month, my family went to Huangshan by train. It took us ten hours to get there. What a long and tiring journey! We were tired but the beautiful scenery excited us.

2. 对于论述性的文章,可以在开头处先阐明自己的观点,接着展开进一步的论述。如“The Time and the Money(时间和金钱)” 的开头可以是:Most people say that mone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ime. But I don’t think so. First, when money is used up, you can earn it back, but……

(二)回忆性开头

在描述事件或游记类的文章中,采用回忆性的开头往往更能吸引人的眼球。这种类型的开头中通常含有描述自己心情或情绪的词汇,如never forget (永远无法忘记), remember (记得),unforgettable (难以忘怀的), exciting(令人激动的),surprising(令人惊讶的), sad (难过的)……如“A Trip to Huangshan(黄山之旅)”的开头还以这样写:I will never forget my first trip to Huangshan. 或It was really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I had.

(三)疑问性开头

在叙事类或论述性的文章中,都可采用疑问型开头,这样既可以吸引阅卷者的注意又容易抓住中心。如“Planting Trees(种树)”的开头可以是:Have you ever planted trees? Don’t you think planting trees is ……

再如“Traveling Abroad(出国之旅)”的开头可以是:If you have an opportunity to travel abroad, why not consider Singapore?

(四)倒叙式开头

在有的文章,特别是叙事类的文章中,可以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先写出事件的结果,再陈述过程。如“Catching Thieves (捉贼)”的开头可以这样写:I lay in bed in the hospital. I smiled at my friends even though my legs hurt.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happened to me? Let me tell you. It’s a … story.

二、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

文章的结尾没有固定的模式,同学们可以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灵活创造。一般情况下,记叙文和说明文经常采用自然结尾的方法;但夹叙夹议和发表观点类的文章则往往有结束语,以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文章结尾的形式也因文章类别和开头的风格而灵活多变。

(一)自然结尾,点明主题

随着文章的结束,文章自然而然地结尾。如“Helping the Policeman(帮助警察)”的结尾可以是:The two children were praised by the police and they felt happy.

再如“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龟兔赛跑)” 的结尾可以是:When the hare got to the tree, the tortoise had already been there。

(二)首尾呼应,升华主题

在文章的结尾可以用含义较深的话点明主题,深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I Love My Hometown(我爱家乡)”的结尾可以是:I love my hometown, and I am proud of it.

(三)反问结尾,引起深思

这种方式的结尾虽然形式是问句,但意义却是肯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强调作用,可引起他人的深思。如 “Learning English can Give us a Lot of Pleasure (学英语能为我们带来许多乐趣)” 的结尾可以是:If we learn English well, we can …Don’t you think learning English is great fun?

(四)表达祝愿,阐述愿望

篇2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有的电影一开头就牢牢地吸引了人,让人迫不及待地往下看,而有的电影刚开头就乏味之极,让人看了昏昏欲睡。自然,看完前者后人们会再三再四地赞叹并悠然神往,看完后者后人们会再三再四地摇头并大呼上当。

这可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因开头不同,结果也就会大不相同。这足以说明,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创作,重视开头并确保开头出彩乃是一种大聪明、大智慧。

写作文也是如此。我们的教学实践就曾再二再三地提醒过我们,对于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头疼的就常常正是这个如何开头的问题,即,面对作文题总觉得无从下笔,他们虽然也知道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可就是手足无措,开不好头。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给作文开头呢?让我们看看古今中外写作大师是怎样论述怎样操作的吧!

元代乔梦符说:“开头要像凤头。”小巧精美。

《文心雕龙 章句》中说:“好的开头如蚕长抽丝,找准了线头,便会长抽不断,源源不绝,否则就会梗塞受阻。”

托尔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第一句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个哲理诗似的开头,为整部作品定下了抑郁悲凉的调子。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就为全文的写景抒情定下了“淡淡的哀愁”的基调。可见,出色的开头在全文中具有特殊的功效。开头定调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它来源于写作者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和对语言的高度概括能力。只要开头引人入胜了,才能让读者爱不释手,迫不及待地看下去。

显然,忽略开头意味着糊涂,轻视开头意味着浮浅,从不钻研开头的技巧,无疑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原谅的重大失误。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开头又快又好呢?

让我们联系我们的语文教材,细品几个最常见的开头技巧吧!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要求写作者对准靶心,这个靶心就是题目或文章的中心。点题、解题均可。此法是文章切题,中心突出,最宜考场作文。如《海滨小城》“我的家乡在广东是海滨的一座小城。”简明精炼印象鲜明、娓娓地叙述,亲切地入题。又如《我的妈妈》“我有一位勤劳善良的妈妈”,阅卷老师看开头便知文章主题是要表现妈妈的勤劳和善良,下文应围绕“勤劳”、“善良”来写。

(二)提出问题、吸引读者

作文一开头就提出一个令读者感兴趣的问题,吸引读者读下去,而问题答案正是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设下悬念,吸引人阅读下去。又如《爸爸戒烟》的开头,有着多年吸烟历史的爸爸,这几天忽然对着香烟毫无兴趣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设悬念的开头一下子切中标题,又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三)说明情况、介绍背景

这种开头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要素”,使读者了解故事的背景,有时还可以交代时代背景、人物出场背景等。如《飞夺泸定桥》“一九五三年五月,北上抗日的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要夺取的泸定桥”。这样开头就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使读者了解了故事的背景。再如《将相和》“战国时期,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仅用一句话,就交代了时代背景。

(四)借用故事、引起下文

就是用一个故事或者用一个传说引起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太阳》“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下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上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作者借用一个古代的神话传说,引出太阳有哪些特色和作用。这种开头落尾就紧扣中心,使读者对作者的写作目的,现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五)描写景物、引出人物

描写自然景物,烘托环境气氛,是为引出人物服务的。如《小英雄雨来》“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小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上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当你读了这清新、优美、明朗如画的开头,若不急着往下看才怪呢!如《少年闰土》、《草原》、《穷人》等课文都属于这一类型的好例文。写作时,描写景色和环境要真实、典型。

总之,作文开头的方法很多,究竟采用何种方法才最出色最有效,要根据文章的主题、题材、风格等诸多因素来选用。

那么,究竟该如何解决好开头难的问题呢?怎样才能引导并帮助学生做到善于开头,精于开头呢?

笔者认为有两个重要的途径。

一是要通过广泛的阅读,细细揣摩并学习天下好文章的开头方法,正如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的开头方法看多了,记多了,写起来自然有的是榜样,有的是参照物,再也不会因无法开头而抓耳挠腮、叫苦不迭了。

二是要有的放矢,精心设计,坚持做好关于开头的单项训练,

方法一:只写开头。写作前先出示作文题,反复强调开头的重要性,然后要求学生写出三至五个不同的开头,并由学生自己为这些不同的开头打分,让学生在比较中辨析这些不同开头的短长与优劣,老师批阅后再择最优者细细点评。如此久而久之,自然会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开头的方法。

方法二:先由老师提供若干不同的开关方法,再让学生根据他的不同理解和不同需求做出选择/。

如写作《回忆》一文时,我就曾出示过如下几个不同的开头样式。

(1)见过大海吗?它蓝得像天,它美的像梦,我的回忆就与大海有关。

(2)知道贝壳吗?它明亮极了,它美丽极了,我的回忆就像这迷人的贝壳。

(3)有件事让我难忘,提起它我总会热泪汪汪。

(4)有过许多难忘的时刻,它们总是那么清晰,想起来总是历历在目。

(5)有人说,儿时的回忆都是甜的。我不信,因为我的回忆就是苦的。

(6)“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我唱起这支歌。总会想起她我有好朋友××。

(7)我的回忆像珍珠,亮晶晶的。信不信?不信,我这就说给你听。

(8)笑是什么?笑是阳光。这是我的真实体验。这体验,是美好的回味告诉我的。

再如写读后感时,我曾提示过一个重要的思路:请认真揣摩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他的意图是什么?理解并认准了这一点,感悟也就基本上“准确”了。然后我出示了以下几个不同的开头:

(1)读完《××》,掩卷深思,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名言:……

(2)是在一个……的时刻,我读完了小说《×××》,我的思绪也随之飞了起来。

(3)“……,……。”这是××说过的一段话,对于这段话,我曾将信将疑过,但看完作品《××》后,我就不再怀疑,因为我找到了答案。

(4)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间题:为什么……?读完小说《××》后,我明白了……

(5)……对吗?如果不对,为什么?我一直回答不好这个问题。

(6)与哲人对话是件极美好的事,可是,茫茫人海,何处有哲人?我的理解是,好作品也是哲人,品读好作品必有美好的收获。

(7)×××是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对此,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究竟谁的理对,小说《××》作出了巧妙的回答。

(8)“好文章是灯,能点亮愚者的双眼,”这话真的对吗?

(9)许多人说,《×××》写的好。我可却偏要说:未必。为什么?请听我的理由。

篇3

采写:本报记者吕海波

干净的文面

文面就像一个人的脸面,干干净净、端端正正,会给人一个初步的好印象。如果是一份字迹模糊难辨、书写乱糟糟的文面,可能一下子就把你的文章打进了“冷宫”。同学们该如何写出一份赏心悦目的答卷呢?仝老师给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用蓝色、蓝黑色的水性笔(或油笔)书写。当然,颜色不可太浅,笔画也不可太粗。考卷上的字和稿纸都是黑色的,因此用这样颜色的字比较鲜明;

其次,丢弃改错字用的修正液、透明胶之类的文具。考卷上不允许使用这些文具,它们有做记号的嫌疑;而且使用过后,也影响卷面的美观。同学们写错字后,可以用一根或两根斜线划掉即可。

第三,要书写工整清楚。如果你写一手好字,固然可贺;如果你的字写得一般,那么只要写得工整、清楚就可以。切忌在作文中,把标点一顿到底;或者把一个错字涂成一个“团团”,把一连的几个别字涂成一“块块”。涂抹的区域就像人脸上的斑点一样,影响卷面的美观。

醒目的标题

题目即文章的眼睛,眼睛美丽、有神,才能引人驻足欣赏,引起人进一步阅读文章的情趣。一般地说,好文章的标题应具备简明、概括、新颖的特点,言简意赅,点明文章的主旨或概括主要内容等。切忌题目太长、语言生硬、文法不通。仝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几种使文章题目新颖、引人的方法:

1、巧用标点,如《你还会浮躁吗?》《吃在中国?在吃中国!》等;

2、一反常理,如《哥哥也要坐船头》《100分,我恨你》;

3、词语的超常搭配,如《美丽的谎言》《惩罚“微笑”》;

4、巧用色彩,突显形象,如《穿红褂的小姑娘》《我心灵的绿洲》;

5、巧用修辞,充分调动读者的生活感受,如《我冲出了“保险箱”》《沐浴在粽子的清香中》等

仝老师说,同学们只要留心,肯动脑筋、下工夫,或借鉴,或创新,给自己的文章拟出一个新颖别致、一目传神、让人眼前一亮的标题,是不难做到的。

亮丽的开头

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仝老师说,好的文章应该有个好的开头,既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又激发了读者的兴趣,还可以自然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江苏2007年中考满分作文《你还会浮躁吗?》,开头写道:江南细雨夜,手捧一壶香茶,听窗外雨声滴滴答答;阅手中万卷诗集,品古今文人墨客,各领。一切都悠悠然地安静下来。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细腻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悠然、宁静的氛围,既展示了文采,又自然点题,更唤起读者对雨夜的品读,这一美好生活时刻的体验,产生阅读的情趣,可谓精彩!

清晰的结构

“文无定法”,在平时的作文学习训练中,同学们尝试过多种文章构思方式———镜头组接式,小标题式,小排段式,问答式,联想式,记者采访式,班会辩论式等。仝老师说,临近中考,同学们要做的是梳理平时自己的习作,选出自己最擅长的两三种形式,重点训练,力争事半功倍,更上一层楼。

值得注意的是:考场作文的结构,宜简明不宜繁杂,有曲折不可??隆H绻?羌切鹞幕蛏⑽模?幸惶跬怀龅南咚魇欠浅1匾?摹H纾?赌慊够岣≡曷穑俊罚?∽髡哂昧巳?鲂∨哦危骸澳慊够岣≡曷穑吭谀谴笞匀坏幕潮е小!??薄澳慊够岣≡曷穑吭谀且只蚯逋褚只蚝缆醯氖?世铩!??薄澳慊够岣≡曷穑吭谀抢?返哪曷掷铩!??卑选澳慊够岣≡曷穑俊弊魑?慷蔚牧炱鹁洌?飨咄怀觯??於琳卟讲浇?胛恼碌拿烂钋榫持校?晌焦顾记逦?⒕?伞T偃纾?007年山东满分作文《跟美丽捉迷藏》开头写道:“路过青春,步入花季,总是感觉身边暗淡乏味,心绪低落,鲜少因为发现美丽而感动、欣喜。美,是否在与我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正在静静地等待我去把她找寻?”正文使用了小标题式的结构:(一)美,在转身处;(二)美,在凝眸处;(三)美,在你身边。紧扣话题,以“寻觅”为线索,通过摄取生活的几个特定的镜头,用剪贴的形式结构成文,可谓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自然的结尾

仝老师说,好文章除了有好的开头,还应该有个好的结尾。结尾贵在自然、有力,又余味无穷;既深化主旨(或点明主旨),又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切忌生拉硬扯,随意拔高。如《你还会浮躁吗?》,结尾写道:为什么不在雨夜中捧一壶清茶?那里,你体会到的不止是纯净。如此结尾既照应了开头第一段,也令人回味。“不止是纯净”还有什么呢?由读者自己去想好了。茶之妙处,在于“可以清心也”。当品茶之时,读诗、读史,读自然万籁,浮躁自会归于平静。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文章之美,更在于此。

再如,《跟美丽捉迷藏》的结尾写道:“我要高声呼唤———美,我找到你了。”自然、简明、形象、有力,既呼应了开头的“寻找”,使结构完整,又让读者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兴奋之情,并且和他一起激动,可谓精彩,值得借鉴。

鲜明的主题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要一目了然。切忌“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读完全文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言。仝老师介绍了几种突出文章主题的方法:

1、让标题点明主题。如江苏去年满分作文《吃在中国?在吃中国!》,标题很有震撼力,言语中透出智慧———前后仅是调换一个字,就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正文的例子也非常典型:吃果子狸吃出“非典”———吃掉生命;某些地区吃得浪费惊人———吃掉美德;放学路上看见买青蛙的———吃掉生态平衡。小作者敏锐的眼光、深邃的思想、忧虑的情怀了然突出。

2、在开头点明主题。如山东2007年满分作文《美就在身边》,题目就是主旨;开头一段“一滴露水就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粒细沙包含着一个多彩的世界;佛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身边的美无处不在。”清新、优美的语言信手拈来,不仅营造了一种诗意,让人拍案叫绝,而且“身边的美无处不在”又一次点明主旨,加深了印象。

3、结尾点明或深化主题。如《美就在身边》这篇文章,结尾写道:“一粒沙里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中看到一座天堂,美就在身边,将无限放在手心,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寥寥数语,可见小作者的概括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功底。

精彩的语言

记叙的语言,具体形象;议论的语言,严谨周密;说明的语言,平实准确;描写的语言,或佳辞丽句,清新优美;或娓娓动听,含蓄隽永;或刚健有力,痛快淋漓……美丽的语言给人以享受,美好的思想需要美丽的语言来表现。仝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几种扮靓语言的方法:

引用名言。恰当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展示自己的积累,扩大文章容量,增强文章的辞采。如: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这样的句子富有诗意。

篇4

我们写文章,通常分三步走:构思准备,写作实践,修改提升。这道理大家都明白,但人们却总容易忽视最后一道工序。感此,有必要再说说这个陈旧而又沉重的话题。

修改作文是培养自信心的有效途径。中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总爱妄自菲薄,认为这也不如意,那也不称心。长此以往,对自己的作文就失去了自信力,改作文就成了老师天经地义的事。殊不知,阅读量的积累,知识面的拓宽,语文素养的提高,使我们的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标准,是可以对自己写出的文章做出修改的。如果有能力而不用,有资源而不发掘,实在是有悖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中学生对自己的否定。缺少自我剖析的勇气和胆识,这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当然我们传统的学生写老师改的教育模式既束缚了老师,有束缚了学生。学生失去了自信心,失去了创新的机会,导致作文教学的尴尬,成了作文教学的“怪圈”,学生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放开雏鹰的翅膀,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给学生自我解剖、自我实验的基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作文教学才会有广阔的天空。

修改作文有助于深化认知水平,提高写作能力。文章是我们认识的外化,要清楚、全面、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有一个循环往复的认识再认识的过程。认识事物如此,写文章亦如此。改文章就是对大脑所反映事物的反复研究、认识,对表现形式的不断揣摩、选择,使文章逐渐接近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统一。修改文章是深化认识的重要过程,是符合我们的认知规律的。在修改文章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同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欣赏,于人于己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呢?

“梅花香自苦寒来”,好文章当是改中出。古今中外,广为流传的好文章大多是经过再三斟酌,千锤百炼而成。“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卓绝千古,震烁诗坛;“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弄”字熠熠生辉,让词人受用无穷;“春风又绿江南岸”,一“绿”字呕心沥血,让诗人永葆青春。这些佳字妙句,自是修改的神功之处。曹雪芹披阅十载,五易其稿,增删多次,让《红楼梦》红遍世界,光耀千秋;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仅开头就改了五次。如此文豪大家尚有知“改”之明,吾辈又岂能小觑“改”呢?

修改文章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的负责;粗制滥造是对他人的亵渎,也是对自己的贬低。在修改文章的过程中,能改出自己的人格,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改文章不仅有助于提高能力,还有助于我们做人。愿同学们多多修改自己的文章,亮出自己,让我们的作文亮起来。

篇5

每每布置作文,总有一些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即便是给课余时间写,不交作文的也还是大有人在。因此,许多老师都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文章?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杜甫有句诗说得极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其中的“神”不就是从“读”中来的吗?所以我想,鼓励学生多读不失为培养学生写作的一种方法。

一、多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好的作品往往是一个创造者思想、心灵、情操、人格的写照,换句话说,一个人思想水平、道德情操的高低决定了他作品的优劣。所谓“文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作家首先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学生写出好文章也需要具备健康、进步、丰富的思想,具备一定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具备高尚、美好、纯洁的道德情感。如何培养呢?渠道之一就是多读书、读好书。文学作品具有教育、认识和审美作用,并且它特定的表现形式也容易让学生接受。读《丰碑》一文,我们会对军需处长舍己救人的精神油然而生敬意;读《妈妈的礼物》一文,我们会感受到一位母亲对女儿的良苦用心;读《蚕妇》一诗,能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制度对人们的残害;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可鼓舞人们面对困难、克服、战胜困难。《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曾激励无数苏联的爱国青年奋不顾身走上卫国的战场;高尔基的《母亲》被列宁称为“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这些都足以说明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力。学生熟悉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丰富思想、陶冶情操、提高识辨能力。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成仓库,那么仓库充实了,需要表达时自然脱口而出,行注笔端。试想一个思想贫乏的人,怎么会写出内容丰富、认识深刻的好文章?因此我提倡多读书、读好书。高尔基说:“爱书吧,它能使你愉快。它教给你尊敬人,也尊敬自己。它鼓舞你的思想感情去爱人类,爱和平。”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能写出好文章的人都是爱读书的人。因为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识辨能力。

二、多读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最近在学完第九册第一单元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后布置了仿写作文:学生自拟题目,写自己熟悉的景物。结果有一位学生写了《游团山》,还有一名学生写了《嫩江游记》,我把两篇作文作为范文在班级大加褒奖。事后常想这两篇文章之所以成功除了语言娴熟、优美、结构成文清晰流畅外,不也与他们独有的生活经历分不开吗?而这却是大多数学生望尘莫及的。世界广大,生活多姿,个人经历、书本知识显然是有限的;尤其是学生大多数是过着“二点一线”的生活,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新鲜活泼,丰富多彩的好文章呢?我还是那句话:多读书、读好书。创作以生活为基础的,作品真实地反映、再现生活。每一位作家都有广博的见闻和丰富的生活经历。学生通过读优秀作品去体验自己无法体验的生活,去感受自己无法看到的景观,去学习书本上读不到的知识……这样,书读多了,生活素材丰富了,视野开阔了,想象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许多学生作文中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讲述寓言故事,描写神话传说不都是从书中“读”来的吗?还有《穷人》、《甜甜的荔枝》这样的课文,课后都有续写结尾的练习题,这除了考察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外,本身就是对学生经历见闻的考察,也可以说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考察。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之所以能写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从前读的书多。我想博览群书,一定会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也一定会有助于学生写出优秀的文章。

三、多读可以从优秀作品中求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艺术,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好书使人手不释卷,是因为里面的好思想、人物使人喜爱。但如果不是语言把这些东西形容出来,读者也就不会因为它废寝忘食了。”可见丰富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是必须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表现的。难怪古人在诗歌创作上强调“炼字”,以致到了“吟安一个字,拈断数颈须”的程度。学生要写出好文章也应占有相当的词汇,刻苦的去追求它,严格的选择它。能够准确而生动地把内容传达出来,这是对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积累词汇的方法多种多样,途径不一而足。而作为学生最易行的是从书本上学习占有词汇,因为优秀的作家都是语言大师。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除课文之外再选择优秀作家的优秀篇章,学习吸收已有的文化,以丰富完善自己。也许你读书不是在有意识地学习某种词语,但影响或许就在无意识之中。譬如小学生喜欢读卡通小说,学生的作文中总会或多或少看出这种小说的语言风格。所以无意识地读书同样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何况有意识的去积累呢?列夫托尔斯泰说:“身边要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优美的地方和语言都把它记下来。”这样从阅读中有意或无意去学习积累好的语言,久而久之,何愁词汇不丰富,语言不生动,表达能力不提高?郭沫若的“胸藏万汇凭吞吐”就不是很难的事了。

四、多读可以从优秀作品中求构思,提高布局谋篇,结构成文的能力

篇6

一、让学生身临其境,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与感染,产生写作的欲望

一定要让学生置身于美景之中,身临其境时,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下如醉如痴,产生无限的遐想,久久不肯离去。回味之时,有拿起笔记录下这优美风光的强烈愿望,并急于让没领略过这种风光的人欣赏。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写出来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才是真情的流露,真实感人,这才不至于抓耳挠腮、闭门造车,无话可写,无话可写。

二、寻找身边的观察点

我们教师领学生去参观,不一定要郑重其事,大张旗鼓,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美景可作为写作素材。我们学校的自然景观一般,但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发现校园的美无处不在,学生笔下的校园如诗如画。提到观察,其实学生并不知道怎样观察,只是泛泛地看,观察之前,老师一定要做观察指导。

三、如何指导学生把看到的写成文章

要把写景作文写好,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按一定顺序去观察描写,例如时间顺序、方位顺序或二者结合顺序。第二,描写景物时要写出特点,将景物的形、声、色、味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特征写出来。第三,要点面结合。写局部景物要精雕细刻,力求惟妙惟肖。第四,描写景物要情景交融,写景目的在于抒情,如果不能做到情景结合,那就是为写景而写景了。第五,描写景物还要讲究文采。要努力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争取写出语言优美动听、意境生动形象的好文章。

四、如何设计好文章的结构,使文章思路清晰,情真意切

1. 标题新颖别致。标题是文章的题眼,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对表现文章主题、增强文章魅力,提升文章品味,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一个平淡乏味的标题,则令人兴味索然,难以给人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注意,拟题要准确、精练、生动、别致。准确,是指内容详实,有分寸;精练,言简意赅;生动,指语言具有形象性;别致,是指表现出不落俗套。

2. 结构巧妙清晰。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建,使文章思路的外观。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完整的结构清楚的开头、发展和结尾,这样才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同时文章要首尾呼应,前后一致。

3. 感情真挚动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到感情真挚,“感情真挚的标准就是既要文字感人肺腑,要想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恰当的选择材料,运用各种抒情方法,让读者既清楚而又真切地感受到你的这种情感。

五、怎样才能把文章语言生动

1. 写好比喻句的方法。

(1)充分展开联想:联想是比喻的基础,几乎每个比喻句都是通过联想来实现的。比如当我们看到天上的白云时,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棉花或者白色的花朵,看到董仍的脸庞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美丽的花朵。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联想,我们可以多加训练,让自己的联想更广,这样造出的比喻句会更生动、传神。

(2)抓住事物的特点,在观察事物时,能够快速抓住事物的特点,从特点入手,寻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会产生很好的特点。

2. 写好拟人句的方法。

(1)把人类的世界驾驭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之上就是让动植物、事物说人的话,做人的动作、具有人的心理状态、符合人的心理习惯。

(2)用你的大脑代替事物思考。当你看到一本躺在桌子上的书,你会想这事属会有什么想法呢,他汇报。

3. 写好排比句的方法。排比句能够增强语句的气势,造成强烈的效果。

篇7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动手能力

我们应该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老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敢疑、善思、能说、会悟、勤积累、勤动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文章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补写开头和结尾。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自觉复习,温故而知新。

二、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注意课外积累,提高阅读能力。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书非借不能读也”,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让每位学生找一本书,则班级就可以成立图书角。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也会把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杂志借给同学们看,让他们做好笔记,让他们关注热点、关注焦点、关注生活。

三、教会学生感悟生活,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知识

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语文成绩的进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掌握写作技巧。初中作文我们会发现很多都是半命题作文,这时我们更应该发挥自己的想象,使作文的立意更高。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还可适当记点周记之类,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一些喜欢听歌的同学常常会记些喜欢的歌词,在写作时用一用,还真不愧为一种好办法,最起码在语言上就占了不少优势。当然,也可以背一些优美的句子,使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四、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篇8

关键词:网络作文;写作素材;内在动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科书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信息技术运用已成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内容。同时信息技术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片天地。高中语文界素有“得作文者,得语文天下”的不争之语,高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引导学生知于作文、善于作文、乐于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使命。本人通过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信息技术主要是网络进行作文教学,下面是本人进行网络作文教学的做法和心得。

一、通过网络阅读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内在动力

当今大多数中学生怕写作,写作只是应付老师,对付考试,口是心非,假话、空话、大话连篇,缺乏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通过与学生谈心了解到了真实情况是:学生生活单调,主要是家与学校两点一线,对当下的社会生活了解甚少;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是上网打游戏,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品读一本书。无事可写,无情可发,无话可说,所以学生的作文只能是课本上的素材,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思想。

对于学生的写作,教师不能只是停留在写作技巧的指导,训练到最后学生厌倦了写作。反反复复的作文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因为这训练的是当下,为了追求分数,作文上也是急功近利,老师学生恨不得通过几篇应试作文就把写作水平提高一个台阶,上升一个档次。当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高考,就是为了考场上多得一些分数,写作一心想的是阅卷老师的喜好,如何附和往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作文教学的模式只是教师出题,学生写作,教师讲评、指导修改,周而复始,作文变成枯燥的机械训练,学生怕写作,老师怕批作文的恶性循环。

在指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同时,我指导学生建立高中作文素材库,下设几个分类文件夹,并将搜集到的资料及时进行归类整理;引导学生通过辩论会、谈天说地、精彩瞬间或佳作赏析等形式将自己所看到和搜集到的知识互相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资源共享,让大家把搜集到的资料共享。这样,学生作文时就再也不会“无米下炊”了。我还指导学生积累高考优秀范文,从高考优秀范文的思路以及写作方法中得到启示。

学生作文提高的瓶颈在拓宽学生的视野――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对于学生上网,我们不能“堵”之,那就“疏”之,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阅读,通过网络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文章来源于生活,学生有了生活也就有了写作的源泉。同时网络阅读以其容量大、内容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使学生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网络学生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发展了认知、提升了思维,这是一个认知结构重组的过程,这更是学生写作的内在动力。认知有了发展,思想境界有了提升,认识水平有了提高,才有可能写出言之有物、思想有深度、情感有感染力的好文章。

二、通过网络作文改变写作方式和修改方式

网络作文由以往的纸与笔的“对话”转变为“人机”对话,传统写作程序,学生必须要按开头―主体―结尾写作,特别是考场作文,一定是意在笔先,也就是先构思好文章的结构思路才能落笔,万事开头难,作文的开头也难,甚至有的学生无从下手,开头进行不下去了,作文也只能是胡编乱造了。网络写作,学生可以打破写作步骤,随意下笔,从自己感受最深刻、最容易入手的地方动笔,最后根据文章格式的需要整理、完善文章结构。

写文章的能力很重要,修改文章的能力同样很重要。陀斯妥耶夫斯基说:“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除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所以作文教学必须帮助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叶圣陶明确地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他认为“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写作修改落实不到位,这也是传统作文写作以纸为媒介的约束,作文修改以牺牲纸面和增加抄写负担为代价,这使得学生不愿意对作文进行深入的和长期的修改,从而严重影响了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的提高。网络条件下作文,计算机对文档的处理功能十分强大,操作十分便捷。作文随时润色,页面十分规范、整洁、清晰,修改方便省力。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技巧 运用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自然是件好事。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的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我认为,写作技巧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为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加强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我在平常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不仅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单一、枯燥的作文教学模式,还改善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自主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本人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作文写作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深化理解

小学生对新事物有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利用这一点使他们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到要学习的内容上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写作时可以采取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兴趣盎然。在情趣的驱使下,适时提出对写作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从中感悟,增强记忆力,拓展想象空间。

二、加强自身朗读水平,重视学生作文基本功练习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内容,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的教师表现方式和方法的局限性,难以达到语文教育资源的信息传递效果。只有加强老师的朗读教学,提高教师的朗读水平,才能恰到好处再现语言、节奏、格调乃至文章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和语调等各方面的示范。

同时,重视练习学生作文的基本功。1.说。在写作文前,让学生先说出自己写的作文内容,然后再写。2.写。让学生抄写要求背诵的课文,做到一举多得,写字工整,写字正确,三是可以训练写作的分段,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四是词类的积累。3.积。积累词汇和佳句。4.改。形成自改、互改的习惯。大家读自己的文章,易于找到错别字,病句,以及文章的不连贯,互改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拓展视野,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

三、注重写作技巧传授

1.审题。(1)审清题目要求的体裁。(2)审清题目中的关键词,即抓住“题眼”。(3)审题方法:a:分析法审题,题目中包含几个词语,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搞清几个词语之间的关系,掌握题目中的关键句;b:比较法审题;c:补充法审题。

2.选材注重一个“新”字。

3.开头。做到:要统领全文,开头要引人入胜、简洁。常见方法:自然式、直接式、抒情式、写景式、引用式、特写式、设问式、设疑式。

4.结尾。做到:收束全篇,完成主体,简洁有力,自然新颖,留有余味,令人深思。常见方法:自然式、点睛式、抒情式、写景式、引用式、鼓动式、照应式。

平时,布置学生对不同类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进行摘抄、揣摩,弄清不同体裁的开头、结尾的规律。

5.过渡。用在:(1)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2)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衔接接触;(3)由叙入议或由议到叙的变换处;(4)倒叙、插叙、分叙的起止点。常见方法:自然过渡;用表示关联、转折的语句过渡;运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6.照应。常见法:开头与标题照应;开头与结尾照应;上下文照应。

四、作文的技巧指导

1.习作先审题,材料在自己过去积累的习作材料中去找,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减少错别字,文字流畅,卷面整洁。

2.给习作拟题目时,做到耳目一新,且简单明了,推测别人拟的题目,尽量不与别人相同。

3.立意新颖,写出个性,教师平时要容忍学生各种想法,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的个性,挖掘题目的内涵,提炼出正确深刻的观点,放飞想象,用灵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4.材料求新,安排巧妙。在写时,尽量不写与别人雷同的材料,尽量写自己的,别人没有写的。文章开头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引述名言,讲寓言故事切入话题。写好中间段和首句末句。结尾要有力。

篇10

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因文体的差异,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但是无论哪种文体,都应该本着两个原则:一是开头要有独特的创意,以新颖别致的形式抓住读者,二是符合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需要,使开头和主体内容成为有机的整体。坚持这两个原则,在动笔时充分调动自己的创造能力,就能为文章开一个好头。下面我们就几种常见的开头方式分别讨论:

1.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开头方法。开篇直戳正题,没有含蓄委婉的影射,也不拐弯抹角地迂回,或者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交作动机;或者就某人某事描写叙述……总之,凡是在开头直接谈及文章主要内容的都属于这种形式。它使用的文体范围较广,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各种文学体裁均可以使用。这种开头看上去似乎平淡无奇,可是细加品味起来,优点突出:平稳、干净、利落,不易离题,好像一个诚实稳重的人,做事朴素务实、直来直去。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是这样的:"我与父亲不相见已十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既回应了题目,又在叙述中融入了父子深情。又如,《故宫博物院》这样开头:"在北京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作为说明文,开头介绍说明对象的座落位置、名称、建筑规模和历史,显得与准确平实的说明文文体特征相符。由于平淡是这种开头的缺点,就显得缺少引人入胜的技巧。所以较多适用于一般的实用文;而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较少使用。

2.写人法

这种开头言简意赅,直接点出文章的主人公,能使写作者在下文的写作中主次分明。例如,涂元季的《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一文的开头:"作为一名严肃的科学家,钱学森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常言说:"听其言,观其行,知其人。"也就是说想了解一个人,就要留心观察他做事过程中的音容笑貌、举止动作,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抓住了他的特点,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写出了文章的主要人物钱学森。作者抓住了钱老的特点,寥寥数语,却恰如其分地使钱学森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作文《宽容》这样开头:"一位理发师正在给总理刮脸,由于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会大发雷霆。想不到,却很抱歉地说:'这不关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不会刮破我的脸了。'这样一句暖人的安慰,我们可以从身上看到可贵的品质――容。"这样由名人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

3.名言警句法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这种开头法也是一般学生容易掌握和便于使用的方法。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例如,《青睐光亮,唯取明镜》的开头:"古有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可见,镜虽方寸之物,却功效无比。"文章开篇引用唐太宗名言,增强了开端的气势,给人以高远之感。《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的开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作者引用席慕蓉的名言、诗句,起到开启、统领全篇的作用,既切题,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味和哲理性,发人深省。

4.妙用修辞格

4.1 排比。如《千年的呼唤》的开头:"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呼唤,它也曾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变的不值一文,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生恪守的行为规范……它就是――诚信。"

该考生很善于运用排比造势。排比使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排比使内容凝练,对比强烈,褒贬鲜明。片言只语中已显示出小作者的文化修养及遣词造句的能力。

4.2 比喻。"人生就是一张答卷,它上面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人生也是一张答卷》湖北一考生)将人生比喻成一张答卷,寥寥数语开篇点题,形象令人深思。又如《生命的本质》的开头:"人的生命就像一枝花。如果说花的本色是白色,那么生命的本质就应该是诚信。"这篇佳作构思灵巧,将人的生命比喻成一枝花,快速切入正题,可谓简洁明了。文章紧承开头一句,分别以"花之芽""花之放""花之谢"为小标题,有力地证明了人的一生中无论哪个阶段,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诚信。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全文清新活泼,新颖别致。

5.博览名篇,学以致用

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借鉴前人的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再如宋代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的"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的。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正如画家齐白石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为了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学习一些名家名作时,多找一些他们的传记来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从他们的生活和创作经历中发现写作并不难;也可以找尝到了写作乐趣的同学谈谈他们的写作经验,从他们成功的经验中吸取营养,取众之长,补己之短。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结合名篇赏析,让学生充分掌握写作技巧,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即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