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新年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04-08 11:0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新年手抄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与文体活动相结合教师应注重在文体活动中训练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在开展某项活动前,结合语文课学过的知识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留心观察并记录活动的过程,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比如:在进行体育越野赛、跳绳赛、踢毽赛、体操、小篮球、乒乓球比赛以及“六·一”、“十·一”和新年文艺演出前,要求各年级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定向观察或机遇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活动后运用已学的某种写作方法练笔。
3与认识社会相结合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把学习语文与认识社会结合起来。小学生进入三年级后,要求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5分钟新闻报告会活动。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学期初排表,学生轮流报告。开展这项活动意义在于激励学生认识社会,在认识社会中学语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收听、收看、记录、讲述新闻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从而使各项能力得到锻炼。
4与创办手抄报相结合义务教育小语大纲明确提出:“适当地组织其他语文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自己动手办报、进行普通话比赛、作文比赛、听说读写综合竞赛、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按照大纲要求,应要求学校在三年级以上班级创办手抄小报,手抄报由学生轮流当编者。小报内容大体以宣传新人新事为主,或摘录谜语趣题,或选登格言警句,每学期组织一次小报展览,在办报中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2
一、 善各项制度,切实抓好少先队常规建设。
成对干部改选工作,对改选出来的对干进行培训要求小干部明确职能。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继续办好少先队广播站,组织队员开展广播评比活动。严格升降国旗制度,抓好班对会,做好对的检查评比工作。 重点抓好大队委员的评比检查工作,丰富队员的活动,继续开展优秀手抄报、板报评比活动。
二、强化队员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队员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小学生求知欲旺、可塑性、模仿性强,是形成良好向行为和品德的最佳时期。结合重大节日开展教育活动,及时纠正队员不规范言行。开展文明办集体、升旗班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指导作用。
三、续组织文艺活动
开展训练活动培养骨干队员,抓好全校队员的整体水平,挤时间编排节目。配合班任抓好六一庆祝活动。
篇3
关键词:改革;布置;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147-01
随着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模式。英语学科改革的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英语课堂是达成目标的主阵地,英语作业则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所以如何布置高效的英语作业对学好这门语言至关重要。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怎样更好地布置英语作业:
一、小学英语作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基本现状:当前英语作业布置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背单词或课文;第二类是抄单词或课文;第三类是做练习题。
2、存在问题:(1)、这三种作业布置方式主要突出了以死记硬背、抄写为目的,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学生对学习英语这门学科兴趣不大。(2)、英语作业布置形式单调、枯燥,很多英语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趣味性。(3)作业量多而质量差。英语作业的布置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没有针对性。
因此,像这样的作业布置只能使学生形成对英语的厌学情绪,降低了作业效果,不利于学生发展。所以,改进英语作业迫在眉睫,改进作业不仅可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作业布置的几种做法
1、布置趣味性、游戏性作业
学习英语需要一定的词汇量,如果让学生死记英语单词,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而记单词又是学生最害怕和头痛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布置作业时把内容趣味化、形象化、游戏化来提高学习兴趣。
如PEP三年级教材中学习face、ear、eye、nose、mouth等器官单词时,可以布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实际练习做“触摸脸)……”等游戏。边做边说“Touch your face、 Touch your ear…”这种具体游戏活动,给学生真实感觉,能体现语言的使用性,又培养学习兴趣,学生也非常乐意做。
2、布置“动口、动手、动脑”性作业
(1)“动口、动脑”性结合作业
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语言的魅力才会显现出来。
如:布置“动口、动脑”性作业,在课堂中学习对话后让小组长负责,把学生分成小组把课文表演出来,这样既可以促进新旧知识的滚动,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个性的平台。还可以要求学生拓展,在表演对话时,学生添加自己认为合理的内容,这样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培养,语言的交流也得到了强化。
(2)“动手、动脑”性结合作业
把所学的知识用不同方式展示出来,是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动手制作无论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可以根据年级特点和所掌握的英语程度,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动手作业。小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英语书写的基本格式,我们在布置写一写作业时,尽量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如:抄写精美的英语句,制作英语手抄报、编歌谣、编对话等。并把学生的作业、作品经常展览,给全校学生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营造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让写得好的学生也能感到成功的喜悦。
篇4
春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搭建居民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平台,增进“邻里情”,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营造出一种团结奋进、文明和谐、喜庆祥和的浓郁氛围,按照区工委办的安排,结合社区实际,制定社区20xx年春节期间文体活动方案。
二、活动安排
1、举办庙会:
设立五个活动区:
一是娱乐区,由社区委居民演唱庐剧、黄梅戏、歌曲及拉二胡等节目为主的文艺演出。
二是宣传区,利用展板宣传反、禁毒、科普、交通安全及民生等相关的政策和事例。
三是送年货进社区,社区委联系区内华泰、统一、可乐等相关企业,引导企业担当社会责任,送相关产品进社区服务千家万户。
四是赠品区,主要发放购物袋、一封信及“福”字等宣传品。
五是写春联区,联系区内学校老师、社区居民中广大书法爱好者为居民义写春联。
2、80分比赛:
由执法中队、各小区委进行预赛,各选出一支代表队参加社区组织的80分复、决赛。
3、象棋比赛:
参赛人员:社区象棋爱好者,男女不限,年龄不限,参赛人员由小区委选送或自愿报名。
4、拔河比赛:
参赛人员为社区居民,由各小区委选送男、女各1—2支队伍(每支队伍成员不超过12人)。
5、顶气球:
以社区居民三口之家为参赛单位(小孩为小学生),每个小区委选送不少于10个参赛家庭。
6、绑腿走比赛:
时间初定在2月6日下午,以社区居民三口之家为参赛单位(小孩为初中生),每个小区委选送不少于10个参赛家庭,名单于2月4日前报社会事业科。
7、露天猜灯谜:
参赛人员为社区居民,自由选择灯谜,猜中者由工作人员发放奖品(每人限得一份奖品)。
8、乒乓球团体比赛:
赛人员为社区乒乓球爱好者,由各小区委选送1—2支队伍。
三、活动资金预算
本着节俭的原则,预计共需活动资金10700元,其中庙会1500元,80分比赛1500元,象棋比赛300元,拔河比赛1500元,顶气球比赛300元,绑腿走比赛300元,露天猜灯谜500元,乒乓球团体比赛900元,文体活动期间设置彩虹门、彩旗、彩气球、横幅、印刷宣传品3900元。
四、活动要求
1、比赛项目原则上只取前三名(猜灯谜除外),将颁发纪念性的奖品。
2、社区委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积极参加上述比赛项目,由各科室负责人汇总本科室工作人员参加的活动项目并报社会事业科。
3、各小区委要安排人员维护比赛现场秩序,参赛队员要服从裁判判决。
4、请各小区委加大宣传,选送相关人员参与比赛。从即日起要做好前期准备和宣传工作,力争把今年的各项节目办好、办精彩、办到位,为社区居民送上精美喜乐的娱乐文化大餐。
5、活动项目若有变化,将另行通知。
春节活动方案
20xx年春节即将来临,为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学院党政对老干部、老教师、老同志及退伍军人和军烈属的关怀和尊重,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祥和、平安的节日,根据中办国办和省教工委、省教厅通知精神,开展“送温暖、办实事、促发展”新年慰问活动,为做好这次慰问活动,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参加慰问活动的领导及工作部门
整个慰问活动由人事处牵头,党委工作部、院工会参与,重要慰问活动邀请学院主要领导参加。
二、慰问的对象
离休干部、县处级及以上退休干部、特级教师、退伍、复员、转业军人、军、烈属及全体离退休人员。
三、慰问活动的形式
1、分别召开座谈会。
2、离休干部、特级教师、县处级及以上退休干部上门慰问。
3、退伍、复员、转业军人、军、烈属分校区慰问。
4、全体离退休人员参加团拜聚餐。
四、慰问活动费用预算
1、离休干部、县处级及以上退休干部、特级教师、退伍、复员、转业军人、军、烈属共xx人,人均xxx元,共xxxx元。
2、离休干部、县处级及以上退休干部、特级教师座谈会,会费及餐费xxxx元。以上费用合计xxxx元,由学院划拨经费开支。
3、全体离退休人员春节团拜聚餐xxx元,在离退休人员活动经费中开支。
4、发放离退休人员春节慰问金xxx元。
春节活动方案
一、精心组织,立足实际
我校领导小组根据文件通知,经过认真商讨和策划,制定出包含感受民俗文化、读书活动、爱心帮扶活动、“美丽*宁”主题实践活动等内容的活动方案,内容包括“节日祝福”、“文化熏陶”、“快乐实践”等大的项目,整合设计成分年级段、内容丰富的《*年“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主题活动寒假德育活动作业》,发放到所有学生手中,引导学生在假期践行活动。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表达祝福与心愿,感受节日氛围。
春节,是中国人喜庆团圆的节日,是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日子。我校组织学生在节日春节、元宵期间设计的节日祝福语,写于“德育作业”中,并在与家人走亲访友拜年时灵活表达节日的祝福,培养了孩子与家人、朋友的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
另外,同学们还通过制作贺卡、画年画等方式表达对亲友的祝福和对节日的喜爱。中高年级学生根据春节、元宵民俗文化等制作“春节、元宵节”节日小报。通过多种表达祝福与愿望的形式,同学们学会感人、学会与人交往,感受了浓重的节日氛围。
2.走近民风民俗,感受民俗文化。
为了让学生感受春节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了让高年级学生更好地绘制内容丰富、画面精美的手抄报。我校“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寒假德育作业要求学生们在假期中至少读一本有关中华传统文化或名家名作的书籍。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创作春节的对联;在春节走亲访友时搜集精彩的春联、春的诗篇,通过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等形式将最喜欢的对联摘录下来,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了春节的文化内蕴。
3.投身假期实践,培养道德情操。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04-02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是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我校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系列的德育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培养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一、认识“我们的节日”,把浓郁的节日文化深植心底
“我们的节日”是指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特有情怀和文化,是美好的、幸福的、希望的节日。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每一个节日都包含着动人的传说、缤纷的故事、丰富的习俗。为了让传统节日达到预期的育人目的,我们努力寻找各个节日蕴涵教育的切入点。首先,学校利用周一晨会“国旗下讲话”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告诉学生节日的来历、古人流传下的习俗、好的活动建议等,在校园内大力营造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全面引发学生的热情与激情。其次,各中队组织学生开展节日民俗文化调查。通过小组分工、收集整理资料,制作一期相关手抄报、黑板报,再将那些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板报张贴在班级文化园地中,使其对学生产生较为持久的感染力,从而收到“耳濡目染”的效果。最后,各班开展中队活动。通过讲一讲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传说,诵一诵有关节日经典诗文,演一演相关节日的歌舞小品节目,让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独具匠心营造节日的氛围,从而把浓郁的节日文化深植心底。
例如,中秋佳节到了,在校园醒目处悬挂标语,教室里、走廊上悬挂着同学们制作的灯笼、灯谜,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举行“月是故乡明”的庆祝中秋节班队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领悟其丰富内涵。元旦到了,教室布置一新,灯笼、窗花、中国结充满过节的喜庆氛围,各中队队员们已经开始酝酿策划迎新年活动――相约春天迎新诗会,喜迎新年的到来。营造浓郁的节日的气氛,犹如绵绵春雨一般,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传统的节日精髓浸润心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传统节日的快乐,学校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系列德育实践活动,让每一位队员都积极参与到各种形式的节日活动中,历练各种技能,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无穷的魅力。
1清明节时节雨纷纷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深化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每年清明,我校都会隆重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祭奠活动,活动地点或在人民公园烈士墓前,或在南湖公园韦拔群像前,或网上祭奠……形式多样。看看我们开展的祭奠活动:讲述革命烈士的感人故事,让孩子们重温那红色经典的震撼魅力;配乐诗朗诵《烈士墓前》,表达了学生祭奠先人、缅怀英烈的情感;有关春天、清明的古诗吟唱,如《寒食》《清明》《春夜喜雨》《赋得古草原送别》……让同学们浸润在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里。班队会课,我们还邀请了年过八旬的老军人张树德爷爷来给同学们讲革命故事,使同学们受到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奋努力学习。
清明不仅仅是追念先人的节日,也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我们组织学生到花花大世界去赏花踏青,去南湖公园野餐,在野外开展踢毽子、放风筝、羽毛球赛等,清明节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较为全面地认识了解了节日的习俗,充分地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五月时节话端午
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节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活动。我们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还让学生探究端午节的来历、讲屈原爱国故事、去南湖观看龙舟赛、做一个“端午香囊”、包一串“端午香粽”、演一回“端午传说”、诵一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激发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从小立下报效祖国的志向。
3中秋明月格外圆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大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为了迎接中秋节的到来,我校各班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佳节话团圆”的班队会活动。各中队充分结合学校打造的书香校园活动,首先布置队员们去了解月圆与团圆之间的象征意义,查阅有关中秋的神话、传说,背一首赏月诗、团圆诗,然后将活动由学校向学生家庭延伸,自己拍一拍举家团圆赏月的照片,最后邀请家人来参加主题班会活动。队会上孩子们着旗袍,猜灯谜,讲中秋节的来历,说中秋节的故事,诵有关中秋的古诗,唱“八月十五月儿圆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家一起分月饼,品月饼。学生在欢乐中过节,在快乐中学知识,感受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4开日叙重阳
九月是一年中的黄金时节,是个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的季节。每年重阳之际,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知识,让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我校都会开展“绿色出行,快乐野餐”秋游活动。
孩子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跟着教师徒步登高,闻着花香,看着风景,像一只只小云雀一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欢呼。每个班级“安营扎寨”后,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始了:胯下传球、跳绳踢毽子比赛、野外“卡拉OK”大赛……临近中午,“野餐聚会”开始了,孩子们拿出自己带来的美味佳肴,和同学一起分享。重阳登高秋游活动,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意志,增进了友情。“秋天”真正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眼里和心里。
重阳节还是敬老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我校各中队开展以“九九重阳日 浓浓敬老情”为主题的中队活动。队员们讲重阳、唱重阳、演重阳,通过小品、故事、敬老三字经宣讲着百善孝为先,当深情的《感恩的心》《最美不过夕阳红》歌声响起,同学们纷纷向前来参加本次活动的爷爷奶奶们赠送礼物和节日贺卡,祝老人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最后,各中队辅导员还布置一道特殊的亲情作业:探望敬老院孤寡老人,给长辈捶捶背、洗洗脚,分担一点家务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就是很好的传统节日教育、感恩教育,赢得了长辈们的交口称赞。
5古诗新歌贺新年
新年到了,为了营造辞旧迎新的校园氛围,我们举行了元旦迎新“相约春天”新年诗会。迎新诗会上以“春天的诗”贯穿节目的始终。学生自创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摄,表演的节目丰富多彩,古诗朗诵、击鼓传花使人耳目一新;相声、小品令人捧腹大笑,歌曲、舞蹈异彩纷呈。从各中队传出的喝彩声、掌声、祝福声此起彼伏,校园内洋溢着一片欢快的节日气氛。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与传统节日文化亲密接触,过了一个个文化内涵节,既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能力,心灵也受到了洗礼。
篇6
一、创设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化
1.利用课内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我们大多数的教室布置是对称结构,给人一种严肃和庄重的气氛。前后各有一块黑板,前后墙对应挂上一些名人名言,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等,以鼓励学生勤奋刻苦,勇攀高峰。而英语国家教室的布置则像个展览会,追求与众不同、别出心裁。于是我借鉴它们的经验,对教室进行特色化布置:有的是手工英语卡片展览,有的是实物布置,有的是英语手抄报展。布置完后,我再让学生互相参观各班的教室。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英语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在课桌摆放方面,小学教室基本上都是按以下左图所示的“传统型”模式摆放,显示了国内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对比之下,英语国家的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在和其他任课教师协商后,我对课桌采取了“u模块型”的摆放。经过“ u 模块型”调整后的座位,教室中间留出了一块“舞台”供学生自由表演和展示。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缩短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多,更方便了。
2.利用课外环境培养跨文化意识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续,相对于有限的课堂学习,课外的学习却是无限的。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于是,我就提议学校在教学楼上张贴图文并茂的英语谚语和格言,宣传栏里张贴英语国家简单有趣的带有解说的图画故事,课前或课间播放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校园里也可感受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促进它们的课余英语学习。我还利用英国家的传统节日,通过讲座、英语剧表演、故事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多途径接触英语文化,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既学到了英语文化方面的知识,也增加了实践的机会,起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二、激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文化内涵
不了解中英文化差异是学生误用、错用英语的重要原因。中英文化差异大量存在于在人们的交流与交谈中,如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为此,英语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结合英语传统,激活英语教材
英语传统在英语教学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教授“星期”时,我先告诉学生“monday”和“sunday”分别表示中文的“星期一”和“星期天”,随后我再有意识地用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一个星期的第一天是那一天吗?最后一天呢?”当我听到学生们不假思索地回答“monday 和sunday”时,我清楚地知道学生们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两个词的英语涵义。
于是我告诉他们,英国人传统上都会在“sunday”这天去教堂祷告祈求一星期的好运,就像我们在“元旦”和“春节”都会祝愿人们新年行好运一样。经过这样的解释,学生们很容易就明白了“sunday”才是星期的第一天,避免了因中英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的混淆和误用。
在中文中,用“星期”加上“一”至“七”等数字,即可表示“星期”的每一天,但是,英语却不一样了。“星期”的每一天都用不同的词来表示,小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针对学生的难点,我又借助英语传统,告诉他们“星期”各词的由来。“星期”源于古巴比伦,后来传到了古罗马,古罗马人就用自己信仰的神的名字来命名,再后来又传到了英国。当地人又用他们自己的神的名字改造了其中的四个名称,由此形成了今天英语“星期”各天。例如刚才提到的“sunday”就是“太阳神之日”,“monday”就是“月神之日”。通过适当引入英语传统,不仅激活了教材,也激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2.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激活英语教材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大量存在。比如,中国人和英国人面对“赞赏”,就有迥然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人受到别人赞赏时一般会很谦虚,并习惯说:“过奖,过奖”或者“哪里,哪里”以示礼貌;而英国人会很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verymuch.”或者“i amglad to hear that.”。所以在教学“thank youvery much.”这一句型时,我会尽量多地介绍它的使用场合。英国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也截然相反,英国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并会当面打开礼物加于称赞,所以在教学present(礼物)这一单词时,我会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通过比较中英文化的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
在教学中,我还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讲解中英方文化对“颜色”的不同运用。如中文里的“黑”与英文里的“black”虽然意思相同,但在用法上却存有差异,中文里的“鼻青脸肿”在英文中是用“you have got a black eye.”来表示的,“红茶”的英文是“black tea”而非“red tea”;“green”在英文里还可以用来表示无经验、不成熟;“blue”一词在“youare blue.”句子中,则表示“伤心、难过”的意思。通过文化比较,可以让学生逐渐减少受中文母语影响造成的语言误用。
三、教授英语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篇7
一、以儿童生活层面为依托,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儿童必需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主题为内容,以儿童生活的时间、空间为线索,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在儿童期建立以“快乐——兴趣”为主色调的情感教育目标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能够为其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结合这一情感教育目标,笔者在品德与生活(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中,通过以下方式展开道德情感教育。
教师给以感情充予。儿童在入学初始会遇到艰巨的身心适应问题,其中与班上的新同学和新老师的关系如何是影响其对学校情感的最重要的因素。借助一年级新生进校上学的具体活动,可有效激发他们对新学校生活的愉快、积极体验。例如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利用上学的具体行为开展师生问好,生生问好,与父母告别,欢迎新同学的活动;带学生参观新学校的建筑楼群、庭院操场、升旗台、食堂、训练馆、专用教室等,尽快熟悉学校环境,认识新同学和新老师……教师尽可能地给以每位新生感情充予,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孤独感和不安的心理,能使其从心灵上愉悦地接受新事物。
进行象征性游戏或角色游戏。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有趣的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既而达到预期的目标。例如在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一主题“上学真快乐”的教学中,可设计击鼓传花、指偶游戏、表演跳找朋友等游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学校生活的愉快,表达自豪与愉快等情感;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不愉快的事情、沮丧的情感和令他们烦恼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
采取多次训练、操作的方式。有计划的训练和操作,能使一些基本的情感品质与能力形成习惯。例如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三主题“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围绕“团结友爱、热爱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体的事情主动做、养成良好习惯适应学校生活”的分主题教育,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感品质与能力训练行为,手把手地教授,最后养成良好习惯。
经过一个学年的教育实践,小朋友越发可爱:待人有礼貌,问候语用得好!一句句温暖的充满稚气的问候暖心田。集体活动、学习活动积极参与,爱班级,爱老师,爱家人……
二、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有着不可分割的一致性,明确情感教育内容、规划情感教育目标是落实道德情感教育的基本前提。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教科书中蕴含大量的情感教育内容,其中有的课体现得较为显著,例如品德与生活(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体现了“爱祖国”这一鲜明的情感教育主题和内容。有些课则潜在教材之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挖掘。例如品德与生活(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春天来了》,主题是热爱大自然,但还渗透着激发学生争做环境保护小卫士的情感教育内容。因此教师在把握每课情感教育内容上必须认真研究每课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充分利用其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同时,还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相关教育内容。
建立情感教育目标连续体。在明确把握情感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站在教育目标的高度上,对每课的情感教育内容作出水平及层次的分类,使之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教育目标体系,也就是布鲁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称之为的“情感目标连续体”。以小学品德与生活(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为例,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的情感教育内容是学校集体生活真愉快、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爱集体、爱学校、有责任感、守时守纪、遵守交规。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的情感教育内容是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的情感教育内容是感受自然的美、热爱保护大自然、过传统佳节的温馨与团圆。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的情感教育内容是爱父母、爱劳动、孝敬老人、待人接物讲文明。第五单元《冬天来了》的情感教育内容是感受冬天生活的快乐、坚持锻炼身体、对新年充满希望和信心。每个单元既有独立又有承上启下的情感教育目标连续体,逐年螺旋上升,既而形成小学生人格品质教育的序列。这应当成为此阶段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主旋律。
三、以活动为载体,由外化向内化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情感教育是个体在教育指导下,情感世界发生变化、人生经验发生改变的过程,它由情动——感受、体验——理解、价值体系化——人格化三个相互联系并相互过渡的过程构成,三者之间是后者包容前者的递升关系。情感教育的过程首先是情动——感受过程,它是情感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活化教学活动创设情感氛围。例如品德与生活(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中的最后一个主题《春天的盛会》,也是本单元活动的总结部分,教师设计以展示汇报的形式进行活动教学。通过开展找春天,说春天,演春天,种春天等活动,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表现,创设自由、宽松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采用诗化语言增进道德情感。情感教育是依赖情感语言和诗意想象的语言以完成人的感受水平上升的。其中包括语言的情感色彩,使用拓展性陈述,讲究语音语调以及发展对话性语言。例如主题《春天的盛会》的第一个环节“诗歌盛会”古诗接龙,寻找诗人赞美春天的诗句,接着小朋友当小诗人,表演式吟诵《春天来了》:春天来到柳树家,柳枝绿了;春天来到小兔家,小兔乐了;春天来到迎春花家,迎春花黄了;春天来到小朋友家,小朋友笑了。这些诗化语言滋润了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情感感受的丰富性。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30-03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语言基础知识,获取言语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发展智力与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因素除了显性课程外,还有隐性课程,而且后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课题通过探讨英语教学过程中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利用,提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一、加强理论学习,做好实验调查
1. 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一方面对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和学习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回顾与梳理,以方便运用;另一方面摸透小学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状况,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确立研究小学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的立论依据及理论基础。
2. 做好实验调查
首先要找准研究重点,选定研究对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实验小学四(1)和四(2)班,共2个班级的学生。四(1)班为课题研究实验班,四(2)班为课题研究对照班。在课题研究的前期和后期,课题组分别进行2次有针对性的调查,分别对四(1)和四(2)、(五)(1)和五(2)班的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前期调查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学生反映的英语教学现状出发,了解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情感态度、动机、策略、情境等隐性因素产生的隐性课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情况。
后期调查是在课题研究过程即将结束时进行的,通过调查,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英语课堂现状,整理、收集数据,分析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策略、能力和发展的改变情况。通过分析两个学年度期末考试的成绩,发现实验班学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隐性课程资源的研究”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英语运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还发现英语教学中依然存在问题,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开发身边的隐性课程资源,为学生今后的语言习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探讨课堂教学,相互听课、评课
我们采取“相互听课,集体评议”的方法。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所制订的研究内容上好实践课,向同组教师展示课题实施进程,其他教师听完后要做出评价,包括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口头评价与上课教师进行切磋以求共同进步,书面评价为课题组积累一定的资料。通过这种互听、互评活动,使组内形成互学并进的良好气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营造学习氛围,着力建设校园英语文化
1. 增加校园英语标牌、标示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在校园里增添了部分英语标牌、标示,走廊上挂放一些中英对照的名人名言,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A well begun is half done.(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草地旁边写上“Keep off the grass,please!”(勿践踏草地),这样的布置可以让学生随时可见,形成双语的视觉效果,更从思想品德教育上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 营造班级英语文化氛围
班级英语文化氛围的营造是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的主阵地。通过班级的英语标示、学习园地、英语角、黑板报、班级教室的布置和“Everyday English”“one new word a day,one sentence a week”等形式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出英语板报是普遍的做法,板报的内容适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可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如一些节日的小知识、外国的著名风景点介绍、谜语等。在班上的英语园地可根据年级和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写一些与教材同步的练习、语法知识,也可以写一些复习词汇的有趣练习,如填字游戏、单词接龙等。
3.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
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径。
四、开发英语课程资源,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题组动员学生挖掘身边的有用资源,开展了丰富的“寻找英语”活动,学生走上街头,寻找商铺店名的英语,寻找广告中的英语;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电器、香烟、化妆品中的英语;学生走进课本书籍里,寻找数学中的英语,科学、音乐课中的英语……只要是对英语学习有用的都可找出来,看一看、认一认、学一学,也可以贡献出来,一起分享;在班上建立“阅读角”“学习角”,通过英语墙报或英语学习园地,介绍课文背景知识、学习方法、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刊登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童话、寓言、谜语、英语游戏等……给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还使学生感受到英语无处不在,学好英语用处大。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1. 合理利用课前5分钟,丰富小学生的英语知识
课题组教师专门为学生开辟了每周一次的课前5分钟语言表达时间,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主题丰富,可介绍英美国家的风俗人情,可自主拓展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单词和句型,也可讲英文小故事,等等。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在教师每天悉心地指导下不断完善。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收集有用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开展英语展示活动,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为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丰富课余生活,课题组举行了“英语情景剧比赛”“英文手抄报比赛”“英文小书签设计比赛”等课外活动,开展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组织学生经常性地编辑英语学习园地或办英语小报。此外,课题组还结合实际组织英语竞赛,如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单词接龙比赛等。活动中,让英语走进生活,走进校园的每个角落,真正体现了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六、潜心解读教材,挖掘文本内涵,打造有效课堂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应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即活化教材。实践证明,照“本”宣科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开发教材的第二生命
PEP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安排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容有趣、富有新意,但部分教学内容应适当调整顺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部分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当每个节日来临之际,教师总是尽量把与该节日相关的知识提前教学,让学生在深切地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对与之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充满了渴求。
另外,在现行教材的使用中,有个别单元涉及月份、星期的教学,若按正常的教学顺序,学生在一堂课输入所有的月份(或星期),根本无法吸收消化。因此,笔者将这些与平时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在低年级教学中加以渗透、铺垫,到五、六年级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已经熟能生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个体智慧的碰撞与梳理,同题异构
此种备课形式类似于沙龙性质,大家可以各抒己见,提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想法,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某一个教学环节,然后进行资源整合,最得出自己的方案。同题异构是指由组内几个教师同时选取同一教材内容,确定同一目标,各人根据自己个性化的思路备课,然后进行一次组内集中性的磨课。最后,集体讨论,取长补短。
3. 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巧用动态的生成性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教师应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要想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单一信息资源转化为积极的、丰富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这取决于教师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教学机智。
七、小主题研究,培养探究意识,展示综合运用风采
组织学生开展小主题研究、探究活动,拓展英语课程资源。开展小主题研究的实践活动是指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的课内专题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探究、掌握知识、体验过程、形成技能。
在组织形式上,小课题研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形式,可以是小组的形式,也可以是亲子的模式在家里完成。在课题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教师提供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小课题供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先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提出一些研究课题,然后教师进行汇总,最后各小组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字母、单词(学校、教室、朋友、家庭、职业、农村、购物等)、语法(时间、颜色、数量、复数、三单形式、建议、请求、命令、介绍、描述等)、节日(妇女节、儿童节、端午节、教师节、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中秋节、新年等)等项目的研究。小主题研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变接受型学习为发现型学习,把课堂教学与课后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逐步构建了“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言语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教师更新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重视情感教学,多角度、多层面、多途径地开展活动。创建人际、心理、文化方面的情境策略:以情感教学为纽带,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以情境体验为核心,调适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极大地开发了隐性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了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光明.关于“隐性课程”研究的迷茫与抉择[J].北京:中国教育学刊,2003,(3).
[3] 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 靳玉乐.潜在课程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篇9
其在教学工作中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以人文数学为研究方向,不断探索以学定教的内涵和途径,创建的“学导式”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被评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扬州市一等奖、省二等奖,正在全县推广。所上《角的度量》《分数的意义》《三角形的认识》《符号探秘》等公开课多次在省市县公开教学中受好评,《百分数的意义》获扬州市有效教学模式展评一等奖,《梯形的面积》获全国说课设计竞赛一等奖。有近百篇论文在国、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主持开展了4项省市级课题实验,参与编写了5本教学专著,多次为省市县教师培训讲座。2002年,随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特级教师讲学团在陕西巡回讲学。2005年,录像讲座《构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扬州教育网站“特级教师在线”上公开展示,2009年、2010年被评为扬州市“优秀省特级教师”,多次在市骨干教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培养了4名省市特级教师。
绿色发展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一所学校,特别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学校,其学校文化经过一代代教育人的言传身教,一定根植于学校的各类教育行为之中,凸显为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以及独特气质。江苏省宝应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悠久历史的老牌实验小学,长期以来,我和我的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广泛的讨论和积极的实践,慢慢厘清学校文化脉络,传承学校文化精髓,不断创新学校绿色文化的新篇章,学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 重塑图腾、挖掘特质、赋予内涵:探寻银杏文化的绿色意蕴
1. 塑造银杏文化的图腾。为什么把银杏文化作为学校的文化?这是因为在老校园里有两棵超过400年的银杏树,在我们的新校园里也有一排年轻的银杏树。百年实小,经历了公办―民办―再回归公办的办学历程,也像银杏一样坚毅,历经自然界的风风雨雨,而今依然挺立在校园里,她象征着一种传承,一种涅,一种追求。我组织动员教师广泛讨论,确立以“翠盖莹果,惠泽千秋”的银杏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价值引领,这是百年老校传承的需要,是学校现实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针对当前的应试教育,我们强调绿色教育更具有目的性。用校园里身边的银杏树作为文化图腾,更为形象直观,也更容易被师生所接受。
2. 银杏文化的精神追求。(1) 弘扬银杏“坚毅”的精神。银杏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顽强生长,靠的就是一种自强坚毅、孜孜不倦的追求。银杏是中国特有的树种,气势雄伟,葱郁庄重,它“坚牢”“庄重”,经千万年霜雪寒风而依然挺立,永不衰息。它象征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风貌。银杏是不平凡的树,其不平凡表现在它的顽强的、独特的生命力所显示出来的神圣。我们学校每一年都取得许多成绩,正是我们实小人奋力前行、追求事业、自强坚毅的结果。
(2) 弘扬银杏“正直”的精神。正直,就是公正无私,直接坦率,不偏斜,不弯曲。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高风亮节,银杏的蓬勃,端直,挺立,坚牢,庄重,嶙峋,洒脱……正是作为一个实验小学教师应有的写照。实小教师应该树立崭新形象,这就要不碰道德底线,自尊、自爱、自律,追求志向高远,精神高洁、情趣高尚的人生境界。
(3) 弘扬银杏“向上”的精神。银杏树树干端直,枝条蓬勃,叶片青翠,生机勃勃,古老而又年轻,表现出她高雅的神韵和气质。银杏是具有伟岸的身躯,具有坚贞的气节。端直、坚牢、庄重代表着他的气质;媚妩、青翠、莹洁、精巧代表着他的魅力;银杏,她直指蓝天,蓬勃向上。实验小学的老师百年传承的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其外在表现就是任何工作都是勇争第一,特别是有强烈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
(4) 弘扬银杏“奉献”的精神。银杏是一位有着高尚品格和伟大奉献精神的仁者。它的果实可以滋养人类,木质可以做坚实的器材,连落叶也是绝好的燃料。盛夏时,它能为屋宇“戴上巍峨的云冠”,为“劳苦人撑出清凉的华盖”。它毫无保留,默默奉献,高德厚恩,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圣者。实验小学的百年校史其实就是一部博爱奉献的历史。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多少实小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
3. 银杏文化的要素解读。(1) 办学宗旨:让每一片叶子都美丽。我们以银杏文化为背景,“让每一片叶子都美丽”,就是要让每一个班级同步发展,每一位老师共同提升,每一名学生幸福成长。美丽,代表着全面、成功,每一个学生在实验小学都要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2) 校训:向上。以“向上”为校训,是借银杏坚忍不拔、昂扬向上的高大形象,塑造自己正直坚毅的品质、文明优雅的气质、创新进取的精神,展现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实小师生形象。
(3) 校风:正直向上,追求卓越。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直指苍穹……正是实验小学师生应有的写照。实小人追求这样的品性:真诚坦率,正直公正,富有爱心;实小人追求这样的状态:追求一流,锐意创新,成效卓越。
(4) 学风:乐学、勤学、会学。银杏在和煦的阳光下快乐地吸收养分,茁壮成长。小学生的学习同样要做到乐学、勤学、会学。“乐学”,就是要能做到:目标明确,动力巨大,兴趣浓厚;“勤学”,就是要能做到:意志坚强,毅力持久,心态健康;“会学”,就是要能做到:方法正确,习惯良好,效果显著。
(5) 教风: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银杏精神要求我们实验小学的教师应该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这是作为实小教师的基本要求。
(6) 办学特色:打造适合儿童成长的绿色课程。
(7) 育人目标:培养阳光向上的学生。
(8) 学生形象:诚实守纪,乐观阳光,文明儒雅,勇争一流。诚实守信、文明守纪是我们每一个实小学子做人的根本。乐观积极,是每个学子具有的旺盛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新时期,每一个实小学子应该是阳光开朗、活泼聪颖的,时刻彰显着我们实小人的蓬勃和朝气,温文儒雅,彬彬有礼。“做最美的叶子,做最好的自己”是我们每一个实小学子永恒的追求。
(9) 教师形象:正直向上,厚德诚信,包容博爱,追求卓越。我们要弘扬银杏“坚毅”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表现出它顽强的、独特的、神圣的生命力,对教育事业不懈追求。我们自尊、自爱、自律,追求志向高远,精神高洁、情趣高尚的人生境界,厚德诚信,包容博爱,默默奉献,高德厚恩,时刻秉承“让每一片叶子都美丽”的办学宗旨,积极向上,务实奋进,永争一流。
(10) 学校形象:拼搏奋进,积极向上,务实争先,不断超越。我们实小人始终追求真、善、美,不断拼搏进取,不断超越自我。“向上”成为我们每一个实小人精神的核心。“向上”蕴含着不断进取的朝气,“向上”蕴含着永不服输的锐气,“向上”蕴含着充满智慧的灵气,我们每一位老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追求卓越,我们每一位学子诚实守纪、乐观阳光、文明儒雅、勇争一流。“向上”让我们的校园更加诗意盎然,永立潮头。
(11) 校树:银杏树。银杏坚毅端直、高大蓬勃的外在形象,象征实小人锐意进取、奋发向上,学校的教育事业生机勃勃、勇立潮头。银杏内凝厚重、质地优良的秉性特质,象征实小历史久远、底蕴丰厚,学校的少年儿童品行优良、学业出众。
(12) 校标。标志全称: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集团。银杏是百年老校的象征,是坚毅、正直、奉献、向上精神的体现。飞舞向上的三片不同颜色叶子象征着班级、老师、学生,双手表示爱,整体表示在银杏精神影响下共同成长。
(13) 银杏娃。经过所有学生参与设计、投票,我们确立了“银杏娃”的卡通形象,这一设计充分体现宝应实小银杏文化,含有“银杏”元素,体现银杏精神:坚毅、正直、向上、奉献,活泼形象,动感时尚,富有童趣和时代感,充分展示新时期每一个实小学子应该乐观阳光、活泼聪颖的形象,时刻彰显着我们实小学子的蓬勃、朝气和魅力。
二、 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全员参与:营造银杏文化的绿色氛围
1. 墙壁文化,凸显银杏精神。学校积极构思环境布置,学校正门印有“向上”的校训,腾飞的雕塑形象寓意积极向上、追求卓越,报告厅正墙醒目地刻着“让每一片叶子都美丽”的办学宗旨,赫然醒目。三幢教学楼的教室墙壁刷上了三种不同的颜色,体现学校新教育实验的理念:学生童年应该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淡绿到天蓝的彩色阶梯,学生生活中这样的环境之中,身心得以舒展。学校多处展牌印有《三字经》《弟子规》等名篇佳作,其中蕴藏着许多孩子成人、成长所需养成的习惯,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
2. 廊道文化,展示银杏课程。走进实小的校园,教室走廊前,学生亲手制作的手抄报、硬笔书法、绘画、读写绘作品。每个楼梯走道旁都有温馨的安全或文明提示语,有的就是学生自己亲自设计和创作的;附属楼走廊有主题诗歌长廊、精品童书导读、优秀书画展览等,整个校园,让孩子浸润的是文化,积淀的是底蕴。
3. 教室文化,张扬银杏个性。学校每个班级前都有一块班级银杏文化展示牌,六个年级,六个主题,形成年级特色;教室的玻璃上都刻有名人名言,激励着每一个孩子求真、向善,让每一面玻璃会说话,教室内部充满着激励学生的励志标语,从而引领学生追求卓越,勇争一流。通过氛围的营造着力打造优美班级、活力班级、实力班级、魅力班级,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
4. 专栏文化,打造银杏特色。学校三幢楼一楼东面均有校级黑板报,上面包含“国旗下讲话”“我们的荣誉”“法制天地”“健康快车”“我们的风采”等栏目。班级的“银杏园地”“银杏之星风采”等都在固定的展示内容。宣传橱窗、戗牌、电子屏等都是展示校园银杏文化的宣传阵地,及时信息,向学生传播正确的道德教育和精神引领。
5. 宣传文化,传播银杏品牌。学校网站及时最新动态和资源,宣传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还创办《银杏树下》校报,开辟了各种专栏。另外学校定期开播“银杏之声”广播台,开辟“新闻袋袋裤”“智慧碰碰车”等栏目,学校还建设“银杏之声”电视台,聘任专业的“银杏娃小记者”。学校网站、家校通都是便捷、高效的宣传平台。
总之,为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片风景都美丽,让校园的一楼一室、一草一木皆育人,学校努力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和宣传平台,通过校园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引领学校银杏文化课程内涵的丰富。
三、 明亮精神、浸润心灵、探究模式:构建银杏文化的绿色课程
(一) 绿色阅读课程――明亮银杏娃的精神底色
我校积极打造书香校园,探索实践晨诵、读写绘、整本书共读等儿童课程,晨诵项目全校推进,读写绘主要在低段一二年级开展,而整本书共读在中高段推进,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与特色,并在全县予以推广。
1. 晨诵,诵出生命的美好与感动。“与黎明共舞”晨诵项目是以适合孩子当下的儿歌、优美的儿童诗及古典诗词为主要内容的复合课程。
2. 读写绘,绘出儿童七彩的童年生活。我校成立读写绘项目组,在低段全部班级开展,除每月两次固定的研讨课外,每个班每周都上一节绘本课。除正常的绘本课教学,我们还将结合传统节日和学生实际开展多种读写绘活动。如:画故事比赛、绘本作品展、绘本剧表演等等。
3. 童书共读,读出童心世界一片新境界。我校逐渐探索出导读、推进阅读、主题探讨等童书阅读模式,积极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将读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有亲子之间的故事,成为我们自己的故事。
(二) 绿色德育课程――浸润银杏娃的美好心灵
1. 文明礼仪教育。我校深入实施小学生“八礼四仪”教育,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学校组织专人编著校本教材《小学生学礼仪》,拍摄微视频。
2. 年级主题教育。我校根据年级特点,开展针对性强、教育效果好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六年级开展励志教育活动,五年级开展安全专题活动,四年级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等。
3. 银杏娃评比。学校根据银杏文化的深入挖掘,根据年级特点评选“银杏娃”,一至六年级分别是:我是阳光健康的银杏娃、我是文明尚礼的银杏娃、我是诚信感恩的银杏娃、我是勤俭自理的银杏娃、我是友好合作的银杏娃、我是担当争先的银杏娃,每个“银杏娃”都有相应的评选标准。
(三) 绿色活动课程――提升银杏娃的全面素养
1. 欢欢喜喜闹元宵。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每年春节后,学校开展的“欢欢喜喜庆佳节,红红火火闹元宵”为主题的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此活动成为江苏省少先队品牌特色活动。
2. 珍藏母爱感恩情。利用三八妇女节,我们在一、二年级开展了“悠悠寸草心,浓浓感恩情”读写绘家长开放活动,在三年级开展10岁生日集体庆典活动,让孩子和母亲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节日。这两项活动演绎了永恒的母爱、师爱之情。
3. 庆六一游园活动。六一趣味文化游园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有多人合作,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有与学科相融合的趣味学科竞赛类的,有考验学生平衡与运动技巧的。所有的游园不仅体现着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校园文化精神,而且也激发了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校园的情感。
4. 唱响校园庆国庆。每年国庆节我校举行“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系列“唱响校园”班级歌咏比赛。既丰富了师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示了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成果,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使广大同学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5. 童声飞扬贺新春。每年的元旦,学校都会举行迎新年“童声飞扬”歌咏比赛活动,每一名学生用歌声唱出成长的喜悦,唱出真诚的祝福,唱出对来年春天的希望;书法较好的同学还会泼墨挥毫,用中国传统的大红春联表达出对新春的向往,其中的优秀作品在学校东门报告厅展出;学校还组织优秀学生来到白田广场,与老师一起在春节前义写春联。
6. 缤纷节日展风采。每学期,我们还会举办科技节、读书节、英语节、体育节、艺术节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们搭建舞台,提供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7. 红领巾寻访家乡。我们经常让学生走出校园,喜看家乡的变化,让红领巾与家长共成长,与家乡的梦想同行。我校每年精心筹划并组织“红领巾寻访家乡梦”,组织学生十多次走进城镇乡村、厂矿企业、科技园区,走近科技精英、企业高管,与先进单位、优秀人物“手拉手”“面对面”。红领巾小记者以独特的视角,用童眼观察,用童心感受,用童语访谈,收获了宝应人在新时期的工作热情与创业热潮。
8. 雏鹰学堂我能行。为丰富社区少年儿童暑期生活,让少年儿童过一个安全、健康、科学、文明、愉快的暑假,学校每年与世纪园社区联合开展“雏鹰学堂”活动。分别开展了“童心向党,争做祖国好少年”活动、“学习雷锋精神,争做四好少年”暨道德讲堂教育活动、“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有征文、书画、贺卡制作、讲故事等主题系列活动。
9. 拓展户外增见闻。我们还组织学生去博物馆、生态园、子婴河、二桥等宝应风景名胜参观踏青,五年级学生每年赴韩国进行青少年文化交流,我们也邀请韩国朋友到我校来作客交流,感受不同国籍的教育文化,形成了我校独特的文化实践课程特色,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锻炼自我管理能力。
(四) 绿色体艺课程――引领银杏娃的个性成长
1. 阳光体育特色化。春天,师生一起放风筝;初夏,伙伴们手拉手跳起集体舞;秋天,孩子们在各类赛场上逞英豪;冬季,迎着寒风去跑操……这是我校实施“每天锻炼1小时”阳光体育的一个缩影。学校根据季节特点,适时安排相应的体育活动,不简单机械。作为阳光体育实施的重要平台――“体育、艺术2+1项目”,我们在上级部门指定项目的基础上,增加自己的特色内容,让学生自己选定内容,实现自主发展。除了每年的校体育运动会之外,我校还定期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大型体育比赛,比如拔河团体赛、棋类大家乐、足球联赛、跳绳团体赛等。特色化的体育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校足球队、乒乓球队、围棋队多次参加省市比赛,成绩斐然,多次应邀组队与日本厚木市GP少年足球队开展友谊比赛。
2. 社团活动全面化。我校社团活动坚持全面抓普及。活动内容分为两级四大类,两级是指校级和班级,四大类分别是:体育类,包括:足球、竹竿舞、跳绳等;艺术类,包括:合唱、国标拉丁舞、各类器乐、鼓号、儿童画、泥塑等;文学类,包括:文学社、演讲、诵读、读写绘等;科技类,包括:电脑爱好者、科学小实验、智力七巧板等。近80种项目,供学生自己选择真正喜欢的,满足了学生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我校社团活动还坚持精品促提高。抓重点做精品,我校在社团参与率100%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学生比较喜欢的、开展比较富有成果的7个大型百人团队,形成学校品牌。
(五) 绿色学科课程――提升银杏娃的学习能力
我们自主研究探索,总结出一个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学导式”教学模式,分“预、展、评、练”四个部分,此项科研较好地提升了能力,提高了质量,并获省市表彰。
1. “预”(有效预习):就是引导学生自学新知识,可以是自学课本,也可以是独立解决新问题。
2. “展”(板块展示):就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示学习的成果,根据具体内容采取口头展示、文本展示、操作展示等形式。通过展示实现个体学习资源向公众学习资源的共享。
3. “评”(评价引领):就是充分利用展示资源,通过激励性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通过学生的相互评、补充评、质疑评、解释评、延伸评等方式,促成展示过程中问题的解决。
篇10
教育得以在这样的城市文化中滋养,势必会形成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多年来,勤勉聪慧的泉州人在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中找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泉眼”,即真正站在“人”的立场,以人的生成和完善为基本出发点,将人的发展作为根本的衡量尺度,战略上明道、发展中取势、管理上优术、文化上树人,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让教育回归自己本来应有的样子。
明道:大道至简,让教育返璞归真
对泉州市教育局郑文伟局长来说,2007年是“不平静”的一年。一个小学生因为担心考试成绩不好拿不到母亲承诺的奖励而跳楼自杀,几位初中生因一点小矛盾打架致使年轻的生命在对方的砖头下画上休止符……诸如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让郑局长震惊,也让他陷入深思: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教育工作者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能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做?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样,“人”之不存,谈何教育?有时候,我们的教育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朴素的工作,确立朴素的教育观是使教育和真理相遇的前提。因此,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返璞归真,要关注人的生命,关心人所生活的世界,关注人之为人的根本诉求。同年10月,泉州在全市教育系统发起了一场生命教育运动。“生命教育始于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最终的落脚点是让生命更精彩。”郑局长质朴的一席话,让各中小学在实际操作层面有了明确的方向。
健康的体魄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要义。早在2010年,培元中学就在全校师生中启动“心育排舞”工作,以时尚排舞部分取代了课间广播体操,吸引师生走到户外自觉、愉快地参加体育锻炼。师生、生生搭档的“课间舞”由此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当然,学校生命教育并不仅仅停留在课间活动,而是把生命安全的理念渗透到校园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之中:从“生命教育中心”的环境创设到班级文化建设;从各教学楼间的宣传栏到“培元时光”书吧;从《一叶秋—生命教育专刊》到学生的漫画作品和手抄报……其中,学校在南音传承方面取得的成果尤为引人注目。南音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音乐之遗韵,被视为“华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杨一彪校长认为,“培元中学作为南音发祥地与集中地—泉州的一所百年名校,历史和文化底蕴决定了我们有义务,更有能力为南音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基于此,学校提出了创建南音特色的基本工作思路,将南音特色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实施了“魅力南音”计划,面向全市招收南音艺术特长生,开发校本教材《南音生南国》,将南音打造成学校的艺术教育品牌。
关怀生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价值。为此,泉州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于2012年10月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陈绍瑜主任向记者介绍,“‘中心’遵循未成年人心理发展规律,聘用大量的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团队,为学校、社区心育队伍提供专业化培训及继续教育机会;为学校、社区、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援助、心理康复等服务;规范指导学校、社区进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室软硬件设施配套建设,是公益性、系统性、专业化、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能机构。”在“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泉州又确立了57个覆盖沿海县市和山区县的心理辅导站和103所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形成上下联动的长效心育机制。作为泉州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在“一峰书院”旧址上建立起来的泉州第一中学,传承“敦学力品”的书院气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全员参与有机结合,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专题性团体心理辅导,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将心理学知识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把许多简单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重在预防的目标,开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取势:好风需借力,携手共成长
凭风借力好。只有打开“围墙”办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融通的交互性、复合化的多元课程资源,延伸学校教育时空,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德育工作方能见实效。为此,泉州市教育局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心理学认为,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影响着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晋光小学创设各种活动搭建亲子交往平台,促进亲子共同成长。在“欢乐童心·美丽家庭—我们和留守流动儿童在一起”主题关爱活动中,来自泉州市各县区的50名留守流动儿童和晋光小学的50个爱心家庭一起抓“乌龟”和解“手链”,制作“梦想快乐家庭”妆糕人,举行木偶趣味拼图比赛和亲子趣味运动会,留守流动儿童在活动中得到了爱心家庭的关爱,安全感、信任感和自信心也慢慢在内心中生长出来。
在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家长进校园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学校的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现场都活跃着家长志愿者们的身影:“六一童年心曲”和“元旦新年新风采”演出,家长志愿者为小演员们化妆更衣;元宵节,家长进校园指导孩子们搓汤圆、赏花灯,共同感受闽南传统文化:开放“新生入队仪式”,家长和孩子们一起重温入队的激动与快乐;校运会比赛,家长志愿者带牌上岗维持秩序;每逢“家长执教日”,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们进入课堂,为学生上课:眼科医生教导孩子们如何保护眼睛,民间艺术家手把手教孩子们草编艺术等手工制作,法官为孩子们进行法制知识讲座,艺校教师教孩子们练拍胸舞……
“知易行难”更需“知行合一”。泉州市先后了建立了七个社会实践基地和七个校外活动中心,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走进石狮校外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大厅,你会看到接送孩子的家长正在认真观看屏幕上的《弟子规》碟片。据卢周瑄主任介绍,“中心在大厅安放大屏幕电视机,定期播放有关防震减灾、道德讲堂、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碟带,目的就是抓住一切机会提高学生家长的育人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中心的育人功能和公益性作用”。在茶乡农村建立起来的安溪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则精心设计以“三农”教育为鲜明特色的社会实践课程,开设茶叶初制、农耕体验、粮蔬种植、动物饲养、淡水养殖、电子金工、厨艺等社会实践课程,实行封闭化管理,让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农村、亲近农民、关心农业。
优术:精细管理,特色铸就品牌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蹉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正如农业讲究“精耕细作”,治国讲究“精兵简政”,学校管理同样也要“精益求精”。
泉州教育系统坚持精细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重细节、重过程,着力打造生态德育、自主育人、养成教育品牌,切实提高了德育实效。
俞平伯有一个教子理论,即“大水养鱼”,主张池子越大,水越多,鱼才能长得越大。学生就像一条条小鱼,给其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释放天性、激发潜力。位于泉州近郊“聚龙小镇”的聚龙外国语学校以生态教育为突破口建造教育的“世外桃源”。学校整合环保教育展览馆、业主开心农场、聚龙湖公园、聚龙山森林公园、生态农业体验园、湿地花海园、水上乐园等十大景点,创办成“泉州市生态教育基地”。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引导学生从蓝天白云、花草树木中感受天然、纯净的生态环境,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享受生命的乐趣;另一方面组织学生编写校本书籍,利用假日和假期为前来观光的游客做义务讲解,在体验中求知,在锻炼中成长。
教育思想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长”,主张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心理发展规律,鼓励学生崇高的精神追求,培养学生丰富的灵魂世界。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愿参加的群体性组织,不仅是继承和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促进学生潜质的发挥。始创于1987年9月的安溪一中“云帆文学社”,秉承着“培养写作新秀 活跃校园文化”的宗旨,坚持“青春·梦想·人文”的办刊导向,挖掘并培养校园里有写作潜质的文学青年,活跃、丰富校园文化。廿六载风雨跋涉,一路春华秋实。如今,“云帆文学社”已出版社刊、社报累计一百八十多期,编辑出版四部诗文集,其中《蓝天鸽哨》《红帆船》已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并获得“全国优秀校园文学报刊”“全国十佳校园文学报刊”“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等多项殊荣。在文学这一清泉活水中,学生们涵养了向善向上的个性,唤醒了内心中“沉睡”的自我。
学校精细管理既要务实,也要求新求变。有“教育树闽疆旗帜,新学开泉郡先河”美誉的百年名校—泉州五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育人模式,“学校搭台,学生唱戏”。由学生自主运作校园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组建“模拟联合国”、武术社等学生社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校长刘殊芳提出,“要用人格力量代替权威力量,用关怀代替训斥,用情感代替手腕”。在民主包容的校风中,五中走上了更高的舞台:学生代表团应邀赴联合国总部进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获得圆满成功;与华侨大学联合创建了“泉州市青少年创新能力开发试验基地”;与美国的学校联合创办“中美课程实验班”;引入澳大利亚教育基金会在泉州台商投资区投资建设“国际教育园区”项目;成立“泉州五中教育集团”……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子江中学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启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系统工程。虽然面临民办学校办学时间短、底蕴积淀少、取得社会认可难的难题,但是子江人创新性地建立了“班风综合评比量化考核管理体系”及“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涵盖班级及学生个人的学习、出勤、纪律、素质拓展、在宿表现等方面。考评结果作为班级和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逐步形成了以“班风综合评比”“五项常规评比”“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子江德育管理特色。
树人:文化浸润,养心启智明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能只看学生的一时,而是要面向学生的一生。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使人成为人”,使“人之初”的人发展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有文化、有精神、有道德、有理想的人。
海纳百川,情融一家。针对每年几十万的外来工子女的就读需求,泉州秉承“平等、融入、成长”的理念,让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晋江市在“德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德育与教育科研相结合、德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理念下,实施“关爱外来工子女”工程和“零门槛”入学,通过慈善一日捐、金秋助学、教师家访、定时发送温馨短信、心理咨询室和班级QQ群等方式,为外来工子女提供物质帮扶和心理支持。在一次由晋江教育系统联合工会等部门组织的外来工子女夏令营活动中,一位来自四川达州,在晋江中和中心小学五年级就读的刘学文同学说:“我在晋江读书两年多了,很少出来玩过。这次参加夏令营,让我对晋江有了更多的了解,我特别希望能够在这里读到初中毕业。”庆幸的是,这样的愿望对于像刘学文一样的很多外来工子女来说,将不再只是个愿望。在晋江,他们可以按就近原则入学,在评优评先、入队入团、社会实践、升学等方面与本地户籍学生一样享受同等待遇。针对外来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晋江市教育局陈建生局长表示,“不仅要让外来工子女有书读,还要让他们读好书,享受与本地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晋江人用行动兑现了“不让一个外来工子女在晋江上不了学”的承诺。
传承闽南文化,增添历史厚重感。泉州依托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将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把茶艺、石雕、陶瓷、南音、木偶等乡土文化元素纳入德育资源,组织编写了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深入开展“乡土文化进校园”“闽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在“南隅小学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立成小学,秉承“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办学思想,打造“经典诵读”“立成礼仪学堂”等特色校园文化主题,结合木偶、陶瓷等闽南文化元素布置会“说话”的走廊文化,把传统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学校的生命力、教师的感召力和学生的创造力之中,形成了“处处是文化,处处皆育人”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童真、书香、健康、有序”的校园中涵养品性。
文化育人堪称教育的最高境界。“办孩子们真正喜欢的理想学校,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奠定基础”“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幸福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和谐发展”。校园文化的质地往往浓缩在一所学校的教育理想和办学宗旨当中,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就是一例。以艺陶情,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努力构建一个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整体优化又富有个性特色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每年都举办全校性校园文化艺术节,至今已是第,内容涵盖大型的广场文化艺术表演、小百灵歌手赛、校园器乐比赛、舞蹈大赛、文艺汇演等,让孩子们在交流与展示中接受艺术的熏陶和感染,也在创造美的同时享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