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生标语范文

时间:2023-03-28 19:3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迎新生标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迎新生标语

篇1

New train - a new start today!

青春列车,今日重新出发;新的起点,我们携手努力!

New trains, today re-starting the new starting point, we work hand in hand!

青春列车——今日重新出发!新的起点——我们携手努力!

New train - a new start today! A new starting point - we work hand in hand!

金秋送爽喜迎八方学子 校庆飘韵共祝美好明天!

Sent to celebrate the cool autumn celebration of P Plus students were floating Yun wish a better tomorrow!

金秋送爽喜迎八方学子 丹桂飘香共祝美好明天!

Sent to celebrate the cool autumn orange osmanthus fragrance of P Plus students wish a better tomorrow!

新学期 新气象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The new semester new head further weather continuing success

迎接新学年,迎接新同学!

The new school year, meet new students!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To all students, to students of all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

Choose your love, love your choice

今日交院学子 ,明日国家栋梁!

Today, students pay hospital, the national pillars of tomorrow!

展开理想翅膀,锻就国家栋梁

Start ideal wings, and forging of national leaders

经世济民做栋梁,海阔天空展雄才!

By the World Bank do pillars of the economy, Seasky exhibition Xiongcai

篇2

1.欢迎新同学!

2.金秋送爽喜迎八方学子 丹桂飘香共祝美好明天!

3.青春列车,今日重新出发;新的起点,我们携手努力!

4. 努力实践 “三个代表”,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切为学生发展着想!

5.做武生院人,铸武生院魂!

6.新生活新希望新辉煌从这里起航

7.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8.迎接新学年,迎接新同学!

9.珍惜新起点,笑迎新生活

10.因为年轻,未来属于我们

11.提升教育质量,建设和谐校园

12.携手武生院 共创辉煌

13.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为我骄傲

14.建设先进文化 打造优良校风

寝室

15.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

16.热烈欢迎x级新同学!

17.我望眼欲穿的等待 , 终于看见你的笑脸!

18.到家了!

19.接过你的行囊,我们就是一家人

20.新学期,新气象,感悟大学,领会精彩

教室

21.新学期 新气象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2.经世济民做栋梁,海阔天空展雄才!

23.今日武生院学子,明日国家栋梁!

24.今朝梦圆挥笔墨 明日驰聘舞乾坤

25.寒窗十年终圆梦 壮志豪情谱新篇

26.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争创佳绩现在开始

27.新校园新同学新观念,新课堂新老师新起点!

28.蛟龙必有腾飞时!

食堂

29.欢迎你,我们的天之骄子!

30.让新生满意,让家长放心

31.美好的大学生活,我们将一起度过!

32.迎新同学,展新风貌

33.荷花映日笑纳新鲜学子 丹桂飘香喜迎远方来客

图 书 馆

34.意气风发求真知 纵横天下绘宏图!

35.知识无涯,生命有限 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36.梦想已久的象牙塔 ——已成现实!

37.享受学习,体验成功

3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9.志存高远,勤奋学习,全面成才

其它

40.青青校园喜迎莘莘学子!

41.海阔凭鱼跃 天空任鸟飞

42.新生从这里进入,人才从这里走出!

43.新起点高目标 迈向新的成功

44.为今天的成功喝彩,为明天的事业奋斗

45.珍惜美好时光 书写精彩生活

⑴、热烈欢迎x级新同学!

⑵、衷心祝愿广大新同学从这里走向成功!

⑶、迎接八九点钟旭日,培育廿一世纪春苗

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⑺、劝君珍惜大学时,鹏程万里奋今朝

⑻、坚持“三个面向”,加强素质教育

⑼、实践“三个代表”,培养“四有”新人

⑽、努力请从今日始!

⑾、不惧书山高千丈,哪怕学海浪万重!

⑿、科教兴国,责无旁贷;奋斗成材,任重道远。

⒀、刻苦学习,不负重托;努力探索,再创佳绩。

⒁、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篇3

但是目前高中阶段有很多“学困生”。他们的书面表达,竟然写不出或写不对一个英语句子。产生学困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低下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㈠、兴趣的缺失。

对英语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他们对书面表达更是选择逃避,失去了学习的动机,学习热情也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二 、自己被忽视,就忽视英语。

目前很多老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眼睛直盯着优等生,为了赶教学进步,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会提问学困生,而学困生本身也会觉得自己是陪衬,即使上课开小差也问题不大,久而久之,学习渐渐掉队。他们被老师忽视,进而他们忽视英语,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即书面表达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吃好正餐“阅读”

阅读对于人来说好比一日三餐。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样这个道理也适合英语的学习,本身英语也属于语言的范畴。广泛的阅读可以增长学生对说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包括政治、文化、 历史、地理等)的了解;也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江量。

二、 别忘零食“背诵”

背诵好比人吃的零食,要想 “胖的快”,自然少不了零食。学习语言最快的技巧莫过于模仿了。背诵也是读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价值的教学手段。一位伟人曾说过:“我想最好的方法,便是背诵,背熟了,要忘记也做不到,读顺口了,写起来自会像样。”

三、写时的张扬个性。

当英语提升到一定水平时候,自然书面表达能力也水涨船高的。但要想在高考当中拿高分,如果只把句子写对是远远不够的。在造句时,既要使句子生动,又要使其简明扼要。

1.使用与他人不同的表达方式,特别是提倡打破汉语句子结构的束缚而重组的句子更受欢迎。

A: There was a strong earthquake in Tangshan in the 1980s.

B: A terrible earthquake hit/struck Tangshan in the 1980s.

大多数学生使用了there be结构,这是对的,但是B句却摒弃了常见句式。另辟蹊径而使用了“主语+谓语+宾语”结构,且使用了terrible, hit/strike这样的词汇,更是难能可贵的。

2.使用一些强势句式,如强调句、感叹句、倒装句等,增强语句的表现力。如:

A: I did not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English well until then.(一般句式)

B: Not until then did I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English well.(强调句式)

A: We were glad to see crops and vegetables growing well.(一般陈述句)

B: How glad we were to see crops and vegetables growing well.(感叹句)

3.句式多样,复杂得体。在写作中应避免使用相同长度的相同句型,而应注意句式的变化,如长短句结合,简单句、并列句与复合句共用,还可使用简化句等;一些较复杂的结构如独立主格,分词结构等也可使用。下面的表达中A句简单句多,而且多处使用there be结构,显得单调、乏味,而B句就有自己的特色。

四、学会用英语思维

篇4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前 言

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课程设置应符合信息时代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和多元化社会的要求。教育部2003年2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求从教学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新《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生活教育三个内涵体现的正是这种学生中心,学生的发展为本,给学生以全面发展与个性的统一的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对于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也必是我们受益终身的。在教学新课程过程中,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对推动教学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课程里就是以生活教育理论为理念,渗透着各个内涵。

一、生活即教育的体现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对它的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明白无疑地阐述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揭示了生活教育的本质特征,与我们现代教育十分吻合。我们的教育必须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融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强化学科课程中的生活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活动,生活背景中选取与之相关的课程内容,这样课程内容就能贴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更能较易地掌握课程内容,且还能通过课程更深一步了解生活。传统英语教学中,教材里那抽象的知识与生活难连接,更谈不上溶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的这种教学不仅是一机械地灌输,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及其他品性。

在新《标准》英语课程中,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教材采用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一体,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目的就是让教学来自生活再走向生活。例如高一第一册下Unit13 Healthy eating 其实目标就是谈论身边的habits和healthy;Practice seeing the doctor and giving advice and making suggestions ; Learn some useful cooking terms etc.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生活。再如Unit14 Festivals 其目标为谈论些节日和风俗习惯;Practice expressing; learn to use the modal verbs; Write an invitation for a festival etc.其他单元也如此,所有这些课程内容无一不是我们生活的呈现。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受教育,再走向生活使之更美好。从新课程教材里每单元设计的Warming up到listening到speaking; 再到pre-reading到reading,post-reading;还有language study,integrating skills 无一不是渗透着身边生活的影子。新课程里体现的语言点或语法点知识都是用我们学生身边的环境,熟悉的氛围,恰合我们学生心理特点来编制的。当然在教学中还要拓宽生活方面的相关教学,尤其是些关于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果只是限于课堂的教学,知识面相当狭窄,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在教学前后进行课后延伸,让学生再把教学内容带出课堂,走向生活,有了来自生活的体验,学生还可挥笔流利地写下他们的真情感受,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都会自然地得到发展。陶行知先生深信生活是教育的指南针,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就是要求我们要把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带领学生融进生活,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获得对生活中诸多问题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做合一的体现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化。陶行知先生认为,“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就是教”。教学做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新课程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就体现着这一思想。如前面说的Unit14 Festivals里的各个教学目标,谈论节日和风俗习惯,锻炼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情态动词到最终学会节日方面的邀请函等等都一一体现着教学做合一思想。其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其实正和陶行知先生所坚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相一致,就是把生活的内容引入教科书,让学生在生活中任务中学会知识,培养能力,成就自我,再回归生活。

教学做合一中,做是中心,也即实际生活。为此,除教学时要体现新课程教材里生活教育思想外,我们更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代生活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实施素质教育,小而言之,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为中华为腾飞打下坚实基础。新课程里虽体现了生活教育思想,但却不一定教学工作者都会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因为,新课程的教学中,同样要以生活教育理论为理念,教学与教材合理相配,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发展。

篇5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学困生;成因分析;转化对策

高中英语新课标下的学生是没有优秀生和后进生之分的,只是相对而言某些学生某方面具有优势或处于劣势。促进学习有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发展不仅是贯彻高中英语新课标中关于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新课标能否在全体学生中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在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学困生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每位英语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如何更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及矫正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客观地分析高中英语学困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并通过行之有效的对策,促进学困生及时脱“困”更是一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在本课题研究中,笔者通过访谈和观察,具体分析、归类学困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所存在的困难及其成因,也结合教学实践的探索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学困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

(一)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

英语学习中的学困生往往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求知欲不强,意志薄弱,学习动力不足。根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学困生往往没有养成积极主动的英语学习习惯,而是习惯于被动地等待、依赖,不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主动接触新知识,也不主动巩固已学知识,只等教师讲授,只完成简单的作业抄写,有针对性、难度大的作业则通过抄袭完成。归根到底,他们大部分都是由于不感兴趣或者信心不足而导致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笔者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在自己所任教的高二年级两个班级调查了26名在英语学习上求知欲不够的学困生,他们中有8人表示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占到30.8%,还有9人表示由于自己学不好英语而渐渐失去了信心,占34.6%,不感兴趣和信心不足已经占到了英语学习动力缺乏的三分之二。由此也可以看出,那些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而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其实都是在“不感兴趣――成绩差――学习困难――更不感兴趣――成绩更差”的轨道上恶性循环的,时间一长就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

(二)学习方法运用不当。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保证,大部分学困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如一部分学困生没有领会语言学习的基本方法,把学习数理化的那一套方法搬到英语学习上来,不懂得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实践才能实现,他们仅仅满足于听懂教师讲解的内容,而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上,无法形成语言技能,结果是基础不扎实,越学越感到困难。还有一部分学困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上课总是默不作声,害羞、胆怯、不敢张嘴,生怕出错丢面子。结果是越不敢张嘴,就越不会读,恶性循环下去,形成“哑巴英语”。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就变成了死记硬背单词、句型的机械式记忆,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融会贯通,不善于归纳,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只能断章取义,照本宣科,不能充分理解听、说、读、写之间的必然联系,结果脑子中只形成了一些零碎孤立的语言信息,而没有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总之,学习方法运用的不当已严重影响了学困生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造成了学困生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

(三)缺少学习英语的氛围。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位于小城镇上的中学,英语教学环境根本无法与城市的学校相比。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很多学生的父母长年在外地经商或打工,疏于对孩子学习应有的关怀和鼓励,根本谈不上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再加上近几年优秀教育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动,生源质量有所下降。这也使得像我们这种位于小城镇的学校英语教学环节变得愈发薄弱,英语学习的氛围愈发缺乏,在这种不利的环境下,学生对英语学习也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总之,小城镇的这种社会和教学氛围是影响学困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教材难度偏高。

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无论在课程内容上,还是在教学要求和思维层次上都发生了突变,总体而言教材的难度有所提高。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初高中教材之间缺乏有机衔接,这也导致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学习,往往前面的目标没完成,又要学习新课程,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单元学习内容容量大,词汇量大,教学要求也高,容易导致学生困惑甚至焦虑。笔者通过访谈,很大一部分学困生都反映他们本来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大的兴趣学习高中英语的,但一接触到新教材就产生了畏惧心理,渐渐就有了厌学情绪。

当然,以上种种原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信心动摇、兴趣衰退,最终发展为反感,学习成绩下降,成为高中英语学科的学困生。

三、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对策

篇6

如何培养适合新时期发展的人才,让学生走得更高更远,是教师在课堂教育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于传统英语教学的一个极大挑战,我们要培养出能说,能写,能听,能读的全面人才,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育上多下功夫。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方面的导向,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为贯彻这一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注重优化英语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自我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把教学过程作为培养学生全面英语能力的最佳园地。

人们掌握语言主要是通过互动或交流。因此,互动是英语课堂教学最根本,最重要的形式,课堂教学能否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互动机会,是教师课堂艺术的关键。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科学地挖掘学生接受知识深层次的潜力。

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培养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力”的观念,尊重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如果我们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教学互动有不同形式:师生互动行为是其中非常重要和常见的一种,师生互动,是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也是彼此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所引起变化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意味着师生双方间的相互承认,意味着师生在互动机会上的均等,权利和道德上平等。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和老师协同动作完成某个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积极思考,掌握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和学的双向活动,正是通过师生的双向合作,以此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参与中完成接受知识的任务。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知识互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之间的平行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会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收放更加自如,表达更加流畅。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的情感基础。生理学研究表明,当师生之间产生融洽、亲密的情感时,这种积极的情感往往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活动的效果,也叫做;亲其师,则信其道。反之,如果师生之间情感冷漠,就会抑制大脑皮层活动的积极性,使得教师机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人的认识活动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情感反过来也能调节人的认识活动。实践证明,积极的情感常常能推动人的积极认知活动,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人的认知活动。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有三个:认知、情感,和教学质量。其中,情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之一,也是影响师生互动效果的因素之一。学生情感的发展不是自发的,它需要关爱,启发,教育,培养,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指出:“学生在课堂上应过着一种积极的、有血有肉的,甚至可以是说是沸腾的生活。否则,学生就会终日处于冷漠、惊恐的环境下,常受到无端的指责与呵斥,他们就不可能正常的发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得益于教师具有亲和力和人格魅力。亲和力是教师在身教、言教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让学生感受到的亲切感和信赖感。教师有亲和力,学生对教师的接纳程度就高,教师的言行就会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生活;学生就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积极响应,主动思考,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师缺乏亲和力,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对立、疏远等负面情绪及不合作态度,阻碍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的亲和力,应该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为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亲和力的高低,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从而影响到互动的质量。反过来说,如果一名教师极具亲和力,他在教学中的互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7

关键词:写作 提高 探索 方法 指导

高中写作在整份试卷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分量,它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目标——写有明确的要求:(1)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2)能根据课文写摘要;(3)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 (4)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对学生书面表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不重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用词、造句等行文还停留在初中水平,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书面表达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高中英语写作等同于初中写作,不知道要用高中所学的语言知识去表达,缺乏训练写作的意识,从思想上不够重视高考作文。

2.能力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量少,对常用词汇的基本用法不了解,不会运用常用动词短语,以至于用词不当的情况屡屡发生。句子结构意识较差,造句能力差。

(2)语言连贯性差,句与句之间缺少衔接,缺乏逻辑关系,甚至出现一连串的雷同句式。

(3)篇章结构差,想一句写一句,缺乏整体的谋篇布局和前后呼应;格式、语气等也有不当之处。

(4)文章立意差,往往对自己要表达什么和怎么表达没有清晰的思维,而想要表达的又词不达意。

(5)选词与句子结构不符合英语习惯,出现大量的中文式英语。

二、解决的对策

1.改变思想认识。

英语写作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长,只有坚持不懈,勤奋练笔,才能水到渠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详读新课标对初、高中英语写作的要求规范,使学生明确初、高中英语写作的不同,才能端正写作思想。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尽量使用高中词汇及语法,用高中所学的语言知识写作,提高作文档次。

2.改变写作方法

(一)多背,多读,打牢基础。背诵课文精彩段落和典型佳句。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英语报刊和杂志,提高鉴赏能力,培养语言意识。这样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从而增加英语写作所需的输入;改变记忆词汇和语法的方法。教师的教学要从词汇入手,指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单词、短语。坚持:音不离形,形不离音原则。掌握它的发音,根据音节记单词能形成长久记忆;词不离句,句不离境原则。单词记忆离不开具体的句子和语境。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在具体语境中学习词汇与短语的好习惯。

(二)加强写作技巧的训练。首先,熟练五种基本句型和其它主要句型结构(如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主要复合句型)。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多种练习形式。如连词造句,改写句子,英汉句子互译等练习。其次,巧用连词,逻辑严密,条理流畅。英语写作不是单纯的句子堆积,用好各种连接词,能使文章上下衔接自然、紧凑,能使文章内容更明确,更清晰,更有条理性。例如,下面是连贯欠佳的文章,要求学生用表示说明、比较、因果或转折等作用的词语润色文章,使其通顺,流畅,脉络分明,层次清楚。

(三)教师及时、恰当的引导

教师要给学生总结写作技巧;例如如何选词,造句,如何写段落,如何审题,如何谋篇布局等;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度,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如句子重组,故事重组,段落排序,看图“写”话,模仿性写作,小组讨论,同学互评等,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语境中准确用词,掌握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改变评改方式。表扬,鼓励比纠错更重要。新课标中对写作的教学环节中有一个要求就是评价。写作评估可由教师评估,也可由学生相互讨论进行,或让学生自评。试想学生的作业满篇都是教师的红笔,不仅使其对写作失去信心,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我在教学中发现,有建设性的,鼓励性的反馈,更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还可安排学生互改作业。批改者对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待互相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更正。若有争议的问题,可当场请教老师。学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心里总是挺高兴的。他们的写作兴趣自然就会提高。为此我专门设计了学生自评和互评习作的标准,以供学生使用,旨在使学生有一个标准可以衡量,做到批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时不盲目,不凌乱。而且也通过这样的简单而易于操作的“标准”,让学生发现亮点,找到错误。

英语写作自评规则(一)

一、基础分18分

二、有亮点句子、单词、词组,用虚线勾画出来 有一处加一分

三、有错误的单词拼写,一处扣一分

英语写作互评规则(二)

亮点句子:(复合句、高级句式等)

高级词汇:(以新学习到的为主)

作文批改完后,教师还应对学生互评后提交的分数进行分析,就被扣分较多的部分再进行强化指导,并将习作中亮点的句子和高级词汇以及书写规范,整洁,内容新颖,结构合理的习作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学习。以达到激励的效果,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教师还应该备好、上好讲评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次习作中能有所获;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的作文采用当面批改的形式,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英语写作是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集中体现,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应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高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更具学生实际优化教学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夯实学生基础和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厚积薄发,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写出佳篇妙作来。

篇8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生;英语;兴趣;激发

《英语课程标准》就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门课程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这门课程学习。因而,作为对学生学习诊断的评价,如果不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状态做出判断,就很可能对学生学习的问题做出“误诊”。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行探讨。

一、情感教育,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是语言的内核。“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应珍爱学生的情感,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和平等的人际关系,帮助每个学生树立起成功的信心。对学生多表扬 、多鼓励 、少批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教师的人格、威信 、爱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学感染力。事实上,为人师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渊博的知识,而且更要有风趣幽默的语言,像块磁铁一样的牢牢的吸引住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建立亲密、和谐、融洽的师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设置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各种情景,用情景来打开学生的“开口关”。在英语教学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往往把“音”和“像”结合起来,使图像和音像融为一体,达到视觉与听觉的统一,有效地渲染气氛,搭设最佳情景平台,增强形象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受到不断训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只有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才能使学生轻松运用语言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如在教八年级Unit9《when was he born?》这一单元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许多名人的图片和他们的生平事迹,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信息,加大课堂的容量,渗透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在学语言的同时学习文化。在介绍Shirley Temple的时候,我播放了一段她的电影《0ur Little Girl》的片段,在使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Shirley Temple以及她的作品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分组讨论可以相互解难释疑,相互启发补充,相互学习,让学生学的主动,学的投入。在分组讨论中,相互争辩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比如在学习Go for it Book III Unit 12 Section B 时,在学生学习了生词后,提出下列问题供小组讨论:

(1) Why was Wang Kun nervous before she arrived in France ?

(2)Why did she have no reason to be nervous?

(3)How has her French improved?

(4)What is one particular challenge she is facing?

(5)What does she find surprising?

通过分组讨论,这样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我再就问题对课文讲解课文,这比单纯的讲解课文,提问问题更容易接受,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取了新知识,同时也让学生记得住,不易忘记。

四、善用资源,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英语的训练”。

因此,我们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采用实物演示和语言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善模仿的特点,我利用实物,简笔画,录音,动作为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耳,口,手,眼交替使用。让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语言游戏,信息交流,扮演角色等双边活动。我要求他们坚持“Daily talk”,“Free talk”,如在讲初一英语Unit 10时,围绕Go shopping,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充当售货员,顾客与朋友,运用课文里的购物用语及如何证明货物好坏,既加强了语言材料的积累,又增加了实践运用的机会,并进行听,写,读,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曾经举办过一学期的英语角。开始时,口语好的同学十分积极踊跃,我多方鼓励口语好的与口语差的学生组成“一帮一”活动小组,一学期下来,他们的语音,语调,语感及实际运用语言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并抽时间给同学们播放一些原版电影片段及一些有声杂志书籍,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感悟英语。

五、面向全体,鼓励学生感受成功

外语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搞好英语教学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提供创造真实的语言交际的情景和运用语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能用语言自由表达思想感情。《英语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所指出,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外语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学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和赞赏,因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潜能,思维活跃,常会产生知识迁移和突发奇想。不论是发散思维,还是直觉思维,或是灵感,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和保护,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体验成功。教师的评价能让学生树立起再进一步的信心。同时,成功的体验会给学生带求愉悦,带来自信,带来进一步学习的愿望。Go for it!每个单元都有对话表演、课后访谈,调查,读写札记等,如能在学生表演对话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感受成功的同时,去创造一个个新的奇迹。

总之,提高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还很多,教师要善于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新课程和科学的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原则。让兴趣成为学好英语的一把金钥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篇9

关键词:英语音标;培养兴趣;以情激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当将激发和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好学生英语的首要任务。那么,该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以下谈谈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学会拼读英语音标,打好语音基础

无论英语教材或英语教学法怎样改,有一样是不能变的,那就是英语音标的学习。换句话说,也就是学习英语音标是学习英语和培养学生英语兴趣的第一步,而且音标是听力和口语提高的前提,是学习英语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工具基础。

(1)让学生学习英语,必须先让学生准确地掌握英语正确的发音,为以后口语学习打好基础。英语48个音标,有20个是元音音标,28个辅音音标。我在教学当中发现,把20个元音音标教会了学生,学生在拼读单词方面就轻松很多。其中28个辅音音标有相当一部分与汉语拼音相似,教师可以把部分辅音音标与汉语拼音联系起来,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了。(2)英语音标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口型、手势、肢体动作来完成,可谓教学模式灵活多样,这样对刚入门的学生来说,不但可以减少学习压力,还可以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3)通过英语音标记单词是快速记背单词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如果学生熟练掌握了英语音标的发音规律,可做到“见其形读其音,听其音写其形”,具备了这种能力,可极大地减少学生在高年级时的英语单词记背任务感。(4)学习英语的最高境界就是语感的形成,学习英语音标可较早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中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因为没有学习英语音标,只能靠记忆学习,有的教师还让学生用拼音,甚至用汉字来标注发音进行记忆。其实,学生也不喜欢用这些不标准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也不明白,为什么一开始学英语就是Good morning!What’s this?What’s that?而不是国际音标呢?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是英语教学的失误,导致一大批学生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因没有打好基础而产生了对英语的厌恶和恐惧心理。如果先学好音标,情况就能大有改观,事半功倍。所以,学会英语音标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二、以情激趣,诱导兴趣

兴趣与人的情感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人从感情上喜欢某件事,做起来就会兴趣盎然,孜孜以求;相反,对不喜欢的事情,做起来就会无精打采。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得好,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1)教师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英语知识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产生肯学的学习情感,使他们认识到,如果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且能更好地胜任以后的工作,必须学习英语并且一定要学好英语。比如说,通过播放一些音乐,通过英文歌曲的优美旋律来吸引那些喜欢唱歌的学生(我班上的许多学生like singing very much),让他们在歌中学英语,在英语中学歌。(2)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要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教师就必须投入情感;以情激发,以教师的情趣激发学生带着感情进入学习过程。为此,我在课堂上不断创设平等、互动、快乐的人际环境,缩短师生间的角色距离,让课堂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交流过程,也是情感的交流过程。比如,在教到第一册Unit 1中的日常问候语时,我采取了模拟课堂教师与学生的问候形式,让学生都来过一把“老师瘾”。那一些平常喜欢表现的学生都纷纷踊跃举手,带动课堂的气氛,一些平常不爱开口的学生在这样热烈的氛围里也受到感染,蠢蠢欲动,这样不但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氛围,还使师生关系亲密而和谐,形成一种“诲人为乐”“学而有趣”的教风和学风。

三、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原则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创设情景,创造愉快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笑中学”。这样才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与深入,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卡通片、图案、图表、图片、简笔画、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及手势语言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把游戏、扮演角色、表演对话、讲故事、演节目、唱歌、猜谜、绕口令等这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课文Shopping(购物)前,我认真分析教材,让学生掌握基本句型后,将教室布置一番,把课文中提到的食物、水果、换成书包、尺子、钢笔、面包等每件物品在黑板上用英语标明名称、价格。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些人民币和硬币,学生看到我准备的情景后,已经有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参与活动。分配好角色和说明了要求后开始了买卖,连我也高兴地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舞。在这场“真实”的买卖中,卖方热情地用英语介绍,买方也用英语询问、挑选、讨价还价……这节课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并在愉悦中充分领悟了课文内容,达到了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我国学者申继亮曾对278名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外语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是0.566,且学习兴趣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因此,学习兴趣对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竞争比赛,激发兴趣

篇10

关键词: 体育舞蹈 大学生 生理指标 心理指标

1.选题依据

大学生属于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肩负着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他们的身心健康,不仅直接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网络、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家庭结构的变化、恋爱、就业和学习压力、考研压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考时期缺乏锻炼和锻炼知识贫乏等原因,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调查显示,当今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近视、精神分裂、颈椎病、肥胖等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1];因心理压力而患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比率为16%―25%;因精神系统疾病致休学退学,分别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22.8%和31.9%[2]。诸多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已成为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弱势群体。如何使得大学生心理生理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很多科研人员共同关注的课题。

有氧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能起到积极的影响已是共识,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体育舞蹈、健身操、慢跑、快走、滑冰、游泳、打太极、骑自行车、跳绳等。

通常体育舞蹈被称为国际标准舞。1924年英国人发起欧美舞蹈界人士广泛研究皇家传统宫廷舞;民间交际舞和拉美的一些土风舞,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地规范和美化加工后,逐步颁布了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维也纳五个舞种,总称摩登舞;伦巴、恰恰、桑巴、牛仔、斗牛五种拉美风格的舞蹈,总称拉丁舞。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作为肢体艺术,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具有健身、竞技、消遣、审美等多种价值,是最时尚、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体育项目之一。它贴近生活,根据人体解剖学特征、生理学特征,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的律动,抒感,展现技艺和人体美,以此达到自娱自乐、锻炼身体或者竞技的目的。因此,体育舞蹈不但符合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比其他有氧运动更易被大学生接受。

2.体育舞蹈在我国大学的开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体育舞蹈被我国正式引进,开始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逐渐兴起。1987年体育舞蹈被列为北京体院教学内容,标志着其开始进入高校。它不但能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以独特的方式将快乐体育融于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审美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而且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开辟了新的途径。这门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深受学生的欢迎。上个世纪末,《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为大学生选课拓宽了空间,促进了体育舞蹈这一时尚体育运动进驻非体育类高校,高校开始出现开展体育舞蹈的。目前,体育舞蹈已成为我国各个高校体育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校际间时有各种体育舞蹈的交流和比赛。调查显示,共61.1%的学生选择“喜欢”和“比较喜欢”,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喜欢这一运动[3]。

3.体育舞蹈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影响的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对于体育舞蹈理论研究相对发达国家来说历史较短,但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些研究涉及广泛,其中不乏对人的心理或生理影响的研究,对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3.1体育舞蹈对生理影响的研究现状

运动强度的测定显示:华尔兹与探戈的能量代谢为7.57METs,高于网球的7.30METs,与羽毛球的8.0METs相近;体育舞蹈的最高心率,女子、男子分别为197次/分钟、210次/分钟[4]。可见体育舞蹈对人体的生理学影响是显著的。科研人员对体育舞蹈的生理学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心肺功能、身体形态、体质等方面。

3.1.1体育舞蹈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心肺功能是反映人的身体生长发育状况、健康水平和体质强弱的重要指标。世界上死亡原因排在首位的是心血管疾病,男女分别占死亡总数的26%―63%和31%―70%,说明心血管机能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人的寿命长短[5]。心肺适能,即有氧能力,指心肺和循环系统在运动中为肌肉提供氧气和养分的能力;也就是人体长时间作中等强度运动的能力,是体适能评价的最重要指标。衡量心肺功能好坏的指标主要有:血压、心率变化、肺活量、最大摄氧量、台阶试验指数等。

有科研人员收集每跳10分钟体育舞蹈呼出的气体,分析得出:每分钟每千克体重的摄氧量,男子为31.2mL,女子为28.1mL,分别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60%与90%;且被测试者心率为135次/min,相当于最高心率的78%。由此推算连续跳三曲体育舞蹈的运动量就相当于长跑(10―12km)、游泳(50―60m)、骑自行车(25―30km)的运动量[6]。可见,体育舞蹈所引起的生理变化,对增强大学生尚未发育完善的心肺功能有利。

通常健身的最佳心率应在120―140次/分之间。实验证明在心率120―140次/分情况下运动,身体代谢状态最好,因为各组织获得的血液供应充分。华尔兹、探戈舞、恰恰舞、牛仔舞的最高平均心率分别是142.8次/分、142.6次/分、145.2次/分、172.8次/分。可见体育舞蹈运动符合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7]。

经过一段时间体育舞蹈训练,学员的心率和肺活量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班[8];练习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晨脉三个生理指标显著改善[9];对台阶试验心血管机能的提高显著[10];锻炼后女大学生的平均安静心率降低约3次/分、肺活量平均提高约310mL,表明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有积极影响[11]。

3.1.2体育舞蹈对身体形态影响

对美与健康的追求,使得健身人群中88%的人为塑身而健身,可95%,不知道具体通过什么样的运动锻炼达到目的[12]。体育舞蹈的塑身作用已成习舞者的共识,查阅关于体育舞蹈对身体形态指标的影响文献可证实此观点,这些指标归纳如下:身高、体重、腰围、胸围、臀围、上臂围、大腿围、皮脂厚度、体脂百分比等。

体育舞蹈要求练习者挺胸、平肩、收腹,立腰、梗头、松膝、夹紧臀部,这种舒展挺拔的运动方式,对改善大学生的很多不良姿势形态有积极作用,如耸肩、含胸、驼背、双肩不平、头颈歪斜、X形腿、O形腿、斜跨八字步、脚尖内扣等,即便大学生的形体基本成型,但加以引导和训练,仍然可以改善,向美的方向迈进[13]。

通过3个月体育舞蹈训练,青年女性身体形态发生了变化。身高高于训练前0.7cm,而体重比训练前减轻了2.33kg,臀围和腰围各减小了3.65mm、25.63mm,差异性均显著(p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1.3体育舞蹈对体质的影响

体质指标主要指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灵敏性、协调性、耐力和速度,这些指标,在已有的体育舞蹈的研究中,多数已经论及。

只有身体各部位协调用力,才能把体育舞蹈的每个动作完美表现出来,而这些变化和表现,对人体肌肉的柔韧性、协调性、关节的灵活性,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受试者的静力性力量和爆发性力量[17];体育舞蹈锻炼能扩大女大学生的膝角度和上肢前伸距离,说明柔韧性显著提高[18];对于提高女大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速度等[18],都有一定数量的实验支持。

3.2体育舞蹈对心理影响的研究现状

身体练习训练了肌肉,更训练了神经中枢。有规律、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预防消极情绪的发生,是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19,20]。运用体育锻炼的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在国外早已开始。1983年,国外就有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60%认为应将体育锻炼的手段运用到焦虑的治疗中,80%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21]。我国体育锻炼心理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已有很多成果呈现,它们有总的探索的:认为体育运动能促进智育的发展、改善情绪、提高自我知觉、消除疲劳、增强社会适应力[22];也有对具体运动项目做针对性研究的,作为体育运动的项目之一,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体育舞蹈对青年学生的人际交往能起矫正作用[23],对于个体维持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平衡有很大帮助[24],对大学生具有悦体、成就、移情、宣泄、交往等积极的心理效应[25]。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对各种神经性疾病可起到预防作用;可有效解除因用脑过度而引起的疲劳,提高对刺激和精神压力的承受能力[26]。练习者在人际关系、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方面比练习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表明体育舞蹈锻炼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确具有良好的效果[27]。

综上所述,体育舞蹈锻炼,可以明显促进大学生的心肺功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因此,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值得在高校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邹国良,高芬.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2):173-174.

[2]曹士云.大学生身心健康需求与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88,(12):114-116.

[3]何秋鸿.对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的分析(M).科技信息,2007,31-36:556-557.

[4]孙中英,孙伟.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2):124-125.

[5]王霆,邓兴国.成年人心肺功能测评软件的设计与开发[J].山西体育科技,2003,23,(3):42-44.

[6]杨彬.论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171-172.

[7]马英.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及普及途经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9):113-115.

[8]刘芳.体育舞蹈中的几个生理指标和生理特点[J].体育科技,1995,16,(1):42-45.

[9]郭建华.体育舞蹈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104-105.

[10]祝伟明等.体育选项课程对广东省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9,16,(2):57-60.

[11]王达盈.高校体育课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27,(5):100-102.

[12]岳海侠.不同运动项目对特定人群体格形态的影响研究[N].陕西师范大学,万方数据,2006,4.

[11]王缉辉,李丹.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形体美的塑造[J].运动(体育教育),2010,12,(16):94-95.

[14]鲁雅红,李中杰.体育舞蹈对青年女性身体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J].科学大众,2009,(8):164-165.

[15]梁莉,凌华.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素质、生理机能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2):89.

[16]张华,单亚萍.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姿态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3):45-47.

[17]郑会娟等.体育舞蹈价值研究[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6,(3):64.

[18]王兵.体育舞蹈选项课对高校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4):77-80.

[19]BANDURA A.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Rev,1977,84:191-215.

[20]NICOLOFF G,SCHWENK T S.Using exercise toward off depression[J].Physician SportsMed,1995,23,(9):54-58.

[21]RYAN A J.Exercise ismedicine [J].The Psysician and SportMedicine,1983,11,(10):226-231.

[22]白光斌等.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干预与影响机制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4,(1):117-121.

[23]左自立.试述体育舞蹈与“8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徽体育科技,2010,2,(31):51-53.

[24]李文伟.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原理和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5,(26):102-103.

[25]庞标深,张永军.论大学生体育舞蹈的心理效应[J].广西大学学报,1998,5,(20):87-89.

[26]彭杰.论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4,(25):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