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表的个人简历范文

时间:2023-04-05 10:2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推荐表的个人简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推荐表的个人简历

篇1

关键词:求职材料 策略

书面求职材料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投石问路”、推荐自己的最常用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快速全面了解毕业生基本情况的重要依据。大学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后要想适时自我推销,精心准备一份理想的自荐材料就至关重要。

一.书面求职材料的种类

毕业生书面求职材料一般包括官方性质的毕业生推荐表和个人制作的求职自荐信和个人简历,有时还要附上个人的获奖证书等各种技能等级证书的复印件和已发表的文章、论文和取得的成果等作为辅助材料。

1.《毕业生推荐表》

《毕业生推荐表》是学校发给每一位毕业生填写的并附有学校意见(鉴定、评价)的书面推荐表格。该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毕业生本人的情况介绍,一般包括毕业生的个人信息;二是毕业生所在院系推荐意见和加盖有学校教务部门的在校期间的课程成绩表;三是毕业生所在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推荐意见。一般来讲,这个表格是学校正式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的书面材料,有学校就业有关部门的公章,代表以组织负责的形式向证实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是用人单位核实毕业生身份的重要依据。由于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还未毕业,没有毕业证及学位证等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毕业生推荐表》就成为了毕业生能否取得毕业证书正常毕业的重要依据,也是毕业生的一种身份证明。《毕业生推荐表》还是在部分特大城市就业落户审批的重要材料之一。因此毕业生必须认真填写,妥善保管。

2.自荐信

自荐信是求职者向用人单位自荐谋求职位的自我介绍书信,格式和一般书信相同,即称呼、正文、结尾、落款。自荐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不知用人单位是否需要聘人的自荐求职;二是在获知用人单位公开招聘职位的自荐求职。不管什么形式,都是为了推销自己,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

自荐信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介绍(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学历、毕业院校、所学专业、特长爱好),其次简述自已对从事此工作感兴趣的原因、愿意到该单位的愿望自已胜任工作的条件和具有的各种资格、资历,最后应该表明自己求职的热切希望和心情,表达希望得到面试的机会。如何在自荐信有限的篇幅内展现出你的才能、潜力,瞬间吸引住用人单位挑剔的眼光,是需要仔细斟酌、认真准备的。

3.求职简历

求职简历是主要是求职者针对应聘的工作,将个人相关的学习、工作、经历、经验、业绩、能力、性格等简要地列举出来,以达到展现优势自我推荐求职的目的。应尽量表达适度,突出个性,用语得体,设计精美,便于阅读,富有吸引力。因此求职简历应该有针对性,要针对求职的具体单位和岗位,相应的突出自己具有单位或岗位所看重的品质、专业、经历和特长等;联系方式应该显明、准确。

二.求职材料准备的策略

1.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真实性是求职材料的生命线,在制作求职材料的过程中,求职者要持有客观真实的态度,真实展现个人情况,不弄虚作假,展现个人诚实守信的品质。诚信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用人单位一旦发现求职材料有假,一般会怀疑毕业生的品质,便会弃之敝履。此外,书面求职材料在文体上本身就属于实用文书写作中的说明文一类,其目标是指向求职就业,因此切不可过分追求文笔超脱、言辞奢华而脱离真实、脱离实际。

2.重点突出,投其所好。求职材料是将个人求职条件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进行适应性匹配的过程,一份好的求职材料首先应该把该求职者所有基本情况以及所有的闪光点都展示给用人单位,除了不有所遗漏关键点之外,还应该做到突出重点,投其所好。所谓的重点就是自己最得意、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展示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书面求职材料的制作应该针对用人单位具体岗位的要求去展现自己的优势与其要求相符合的地方,让用人单位通过审阅书面求职材料得到一个信息:你是不是最好的不知道,但你是最适合的。

因此,书面求职材料的准备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一味地以自己的角度去准备求职材料,而应该提前了解单位情况,用人单位对岗位的条件要求,甚至单位企业文化,而对自己的各项情况有所取舍,重点突出,“针锋相对”、投其所好。

篇2

关键词:中职学生 走好初次就业 探索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一般是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就业。因此,我们大多数学生都是17、18岁就要走上社会,去面对一个全新的、与学校区别极大的陌生环境。由于我们的同学年龄偏小,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在实习就业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高估自己、做事情想当然、时间观念淡薄、缺乏应有的团队意识、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心理挫折承受能力差等,结合本人三年来多次带队组织护送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的经历,和大家就七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和看法,供同学们参考,目的是让同学将来踏上实习就业时少走弯路。

一、做好实习就业出发前的准备

1、准备好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就业推荐表原件及复印件、个人简历、一寸两寸彩照各数张,笔、纸等,用专门的袋子装好,身份证和就业推荐表多印几份以防备用。

2、行李以实用、够用就行,不宜太多,便于行动,根据天气状况准备2-3套衣服。

3、熟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为面试或填写相关表册时做到心中有数。

4、带一些必要的药物,如晕车药、清凉油、感冒药等,以备应急。

5、带足零钱,以备急时所用。

二、填写好相关表册

刚进入企业、企业除要求学生提供个人就业推荐表等除外,还要求学生填写个人简历、入厂登记表等相关表册,目的是了解我们求职者的基本情况、书写情况和表达能力等。用作今后工作安排的依据,同时便于企业人事部备案存档,填表时应做到:看懂表册要求,慎重落笔,如实填写,字迹工整、清洁,切记:书写缭草、错字、别字联篇,表面弄得花里糊捎。

三、认真过好笔试

虽然笔试并不是每个企业在招聘流程中都会涉及到的环节,但也是当今大多数企业用来考察求职者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通过笔试,达到了解求职者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个性特征等,即对求职者的知识、智力、技能、性格等方面进行测试。我们学生在笔试中就应做到:按时间要求提前到达笔试地点,拿到试卷,首先通览一遍,了解卷面题目数量和难易程度,掌握签题的深度和速度,在相应处写上自己的姓名;其次,读懂题目意思和要求,慎重下笔,字迹工整清洁;再次,把握测重点,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答题遵循先易后难原则,遵守考试规则和要求。最后,做完检查再交卷。

四、精心准备,过好面试关。

面试是现代用人单位选聘人才的一种重要方法,是通过考官对应聘者面对面的信息沟通,由表及里测评求职者的知识、能力、经验等有关素质的一种人事测评活动,面试的效果直接影响我们是否被录用,所以面试前要做好精心准备。

1、资料准备:(身份证、个人简历、就业推荐表、获奖证书、照片、笔、纸张等),避免到时手忙脚乱,东找西借。

2、了解应聘企业的情况

应聘者调查了解企业,目的是尽力把自己的长处与企业的需求紧紧地联系起来,向面试官证明你是招聘岗位最合适的人选,弄清楚企业的名称,了解企业的性质和背景,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了解企业的内部结构,了解企业面试的大体流程和要求。

3、礼仪准备

用人单位在面试时,除了要看求职者是否具有专业知识和潜质外,还要看你在别人面前的言谈举止如何,即是看求职者是否有修养,得体的仪表、文雅的举止,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外在表观,不仅能赢得他人的信赖,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还能增强人际吸引人,注重礼仪将会为你顺利通过面试增添筹码。要注意;把握进入面试地点的时机,衣着得体、大方,适合中职生的身份,注意个人卫生,注意体态,使用普通话,谈话时直视对方,学会倾听,态度从容,言谈有度,多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不管面试效果好与否,临别时都要感谢考官。

五、踏实做事,注重长远发展

作为刚刚踏出校门的中职生,就业定位不可过高,因为自身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处事方面都还很薄弱,需要继续学习,虚心请教,刚到企业的我们,不可能马上就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和研发人员,而只能从一线基础岗位工作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践,才逐步掌握相关技术,进而成为技艺精湛的技术人员。所以中职生就业开始不怕起点低,只要你肯学,踏实工作,企业领导会发现你而提拔重用你,这时你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相反,一开始就期望过高,对安排的岗位挑三拣四,这不满意,那不满意,注定是一事无成的。

六、增强安全意识

中职生在整个实习就业过程中,要有安全和防范意识。应做到以下几点:服从带队教师的管理,在企业工作时,严格遵守岗位生产安全操作规程,现金存入银行,保管好自己的存折、银行卡,有防抢心理准备,夜间不要单独到偏僻的地方行走,女生更是如此,乘坐有营运执照的正规车、出租车。要认真识别,不图便宜,慎防诈骗和传销,慎交网友。

七、转变角色,适应职场

历经千辛万苦进入公司,同学们的角色就由学生转变成了企业的员工,意味着我们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朗,容易相处。严肃认真甚至不讲情面的企业领导替代了和蔼可亲的老师,陌生的同事关系替代了夕日亲密的同学关系。在融入企业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碰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克服困难,认真对待,不久就会被企业接纳,适应职场生活。

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中职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就要认真作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意识地重视就业问题,加上平时勤于学习和锻炼自己,当我们正式踏出校门,走向社会,面对就业就不会感到盲然,心中无底了。

参考文献:

篇3

羞答玫瑰不闻香

招聘会、面试场……在多种求职场合,有不少女大学生往往显得太过拘谨,手拿应聘材料却不好意思送出去,说话声音细如蚊声,面对对方的提问,更是未答脸先红,回答问题时甚至都不敢抬起脸来与考官对视。

试想,如此“羞答答”,和那些落落大方的竞争者一比较,则更显得你不够得体,很难给招聘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浓妆艳抹搏出位

女孩子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让自己在应聘中获得“高分”本无可非议,要注意的是,“漂亮”的代名词不是“浓妆艳抹”,在打扮的同时一定要符合大学生的身份。

女生求职,形象装扮当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然而,不少女大学生不惜花血本大搞“形象整改工程”:隆鼻、双眼皮等整容手术开始在校园走俏起来,有的学生干脆把个人简历做成“写真集”,封里封面都是彩色“写真”,可谓“别出心裁”。

这一现象也惹来不少争议:招聘并非选美,求职不是征婚。如此“形象包装”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日前在某高校举行的“公务员面试技巧”讲座上,主讲老师就特别向女大学生灌输这种思想:“应聘公务员的时候,应以端庄得体的打扮亮相,不要抱着‘争夺眼球’的侥幸念头。”

“保镖”相伴来护花

在人才市场上,女友应聘男友护送的、“心肝宝贝”求职老爸老妈相随的有不少。对于女大学生应聘“保镖”相伴的现象,用人单位看在眼里心里作何想法呢

“还是大学生呢,怎么还长不大,这样的人是不是太娇生惯养了 ” 据了解,娇气往往是用人单位拒绝女大学生的一大理由。(胡键 吴爱芳)

篇4

为适应医院医疗业务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院决定招聘一批护士,现通知如下:

一、招聘条件:

(一)2017年或2018年全日制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生。

(二)全日制大专以上护理专业往届毕业生,已取得护士执业证,现在二甲以上综合医院或三级专科医院工作一年以上,年龄30周岁以下(计算时间截止2017年12月31日)。

(三)协调沟通能力好,服务意识强,身体健康。

二、招聘程序

(一)网上报名:请点击此处下载报名表,报名截止时间至2018年元月16日17时。

请将报名表(或个人简历、毕业生推荐表)、往届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和护士注册证书(需复印所有内页)、各类获奖证书扫描件等资料发至[email protected] ,也可将上述资料直接交我院护理部报名。

(二)面试

1、面试时间:2018年元月19日(星期五)上午8:00

2、面试地点:肿瘤中心三楼多功能会议厅、活动中心

3、注意事项:面试时请携带身份证及各类证书原件、近期大一寸彩照1张。

符合应聘条件并已报名者,请按上述时间来院面试,如无变化,不再另行通知。不符合招聘条件者谢绝参加面试。

(三)临床考核:面试入围者另行通知,2018年毕业生及无工作单位的2017年毕业生临床考核时间两周,在职人员临床考核时间一周(需提供在职证明)。

(四)体检:临床考核期满后,合格者进行体检。

联系电话:0751-6913524 联系人:何老师

篇5

为准确掌握20*年全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生源情况,做好2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现就20*年我省师范类普通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采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生源采集范围

国家计划内招收的20*年教育类毕业研究生、师范类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

二、生源采集流程

20*年生源采集、审核工作在“*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以下简称“就业网”)上进行。各学校使用“就业网”本地版软件“*教育厅高校毕业生信息采集系统V1.0”录入和汇总生源信息。

(一)生源信息录入

生源信息录入,可通过教务部门现有学生信息导入和下载“就业网”中本校的招生信息修改后导入两种方式进行。“就业网”已提供了20*-20*年的招生数据信息,学校使用“*教育厅高校毕业生信息采集系统V1.0”提供的“更新代码库和招办数据”功能将“就业网”中本校的招生信息自动下载到本地服务器。

(二)生源信息比对

生源信息录入后,学校利用“基本信息比对审核”功能,在本地进行生源数据审核;审核未通过的,在该生的“比对未通过原因”字段选择注明相应的原因。

(三)生源信息上报

各学校必须使用“*教育厅高校毕业生信息采集系统V1.0”一级菜单“数据交换”栏目下“上报数据”功能报送毕业生生源信息。经“基本信息比对审核”未通过的毕业生生源信息,由学校按规定的时间报送有关证明材料。

三、生源信息采集注意事项

(一)以下字段为必填字段:学校名称、学号、考生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学历、专业、培养方式、生源所在地、学制、入学年份、出生日期、委培定向单位、委培定向单位所在地、备注、主修外语语种、扩展项一。

(二)上报数据具体要求与说明

学号:录入毕业生完整学号,学校学号编排不规范的,可录入物理序号。(学号的顺序将作为派遣时报到证的打印顺序)

考生号:按照《录取新生简明登记表》录入考生号,没有考生号的将准考证号录入该字段。

姓名:按照《录取新生简明登记表》录入,其中姓名为两个字的,录入时中间不留空格。

身份证号:身份证号是毕业生使用信息网的重要信息。没有身份证的毕业生,学校要按照“毕业年份”+“学校代码”+“6位流水号”的原则进行填写,如“20*10445000001”。

专业:严格按照“*教育厅高校毕业生信息采集系统V1.0”的“专业代码库”所列代码录入。国家未批准增设的专业应归并到相近专业中。学校在录入时自行添加的专业代码将不被接收。

生源所在地:严格按照《录取新生简明登记表》录入(其中专升本和对口高职毕业生的生源地以原学校录取时的生源地为准),毕业生生源所在地具体到县(市、区)。

学制:录入阿拉伯数字(如2,3,4,5等)。

入学年份:录入阿拉伯数字(如:20*年录取的学生,该字段录入“20*”)。专升本录取的本科毕业生入学日期录入录取到本科学习的起始时间,学制为2年。分段式3、2连读学生入学日期录入进入专科段学习的起始时间,学制为2年。

委培定向单位:无委培定向单位的可不填。

委培定向单位所在地:无委培定向单位的可不填。

备注:高职毕业生必须在备注栏中录入“高职”字样,除此以外,“备注”栏内不能录入其他任何信息。

主修外语语种:录入毕业生的主修外语语种,如“英语”、“日语”、“德语”等。

扩展项一:为了方便出错信息的人工审核,该字段应录入《录取新生简明登记表》的顺序号,长度共9位,其中年度为4位,所在页码为3位,所在行号为2位。如毕业生“王晓飞”位于编号为“20*”年招生录取新生名册第31页第2行,“扩展项一”字段输入数据为“20**102”,此外不能录入其它任何信息。比对无误不需人工审核的毕业生不录入。

(三)各学校要严格按照生源采集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认真做好师范类毕业生生源信息的采集和初审工作,生源信息要准确无误,不得缺项、漏报、错报。录入采集时,未报到、取消学籍以及计划外招收的无学籍学生不得上报生源信息。生源审核结束后,原则上不再追加新的毕业生生源信息。

(四)生源信息经省教育厅审核后,毕业生基本信息将进入“个人简历”中“个人资料”部分,各学校使用“*教育厅高校毕业生信息采集系统V1.0”在“电子简历”栏目中填写和维护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学习成绩单”,并在“数据交换”栏目下点击“上报数据”到“就业网”。毕业生登陆“就业网”完善“个人简历”中的其他信息后即可向用人单位投递简历。

四、人工审核毕业生生源信息需提供的材料

(一)找不到比对信息以及姓名、性别、生源地变动的,毕业研究生需提供省招生办公室签发的《招收研究生录取名册》;本专科毕业生需提供省招生办公室签发的《录取新生简明登记表》;“专升本”毕业生需出具省教育厅批准入学的录取材料,分段式3、2连读毕业生需出具后2年入学时录取材料。

(二)学籍变动的有关证明材料。凡本校内变动的,需出具学校教务部门证明,并附原始录取材料;凡外校转入的,需出具省教育厅批件和原学校录取材料;提前毕业的,需提供省教育厅批件及入学时录取材料;本科改专科毕业的,需提供省教育厅批件及入学时录取材料。

上述证明材料,均需报送原件一套。

五、生源信息采集上报时间

生源信息采集网上上报时间为20*年*月*日前。人工审核生源信息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篇6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政治面貌

群众

民      族

参加工作 时      间

专业技术 职    称

助理工程师

本人联系电    话

工作单位及职      务

山东迪鑫电力有限公司任项目部总工

个人简历:

2013.07-2014.03山东鲁安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动力项目5#、6#锅炉及发电装置工程(2×260T/H循环流化床锅炉+1×25MW汽轮发电机)担任焊接技术员。

2014.04-2015.02山东鲁安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山西同德铝业有限公司自备电厂锅炉及发电装置工程(4×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2×25MW汽轮发电机)担任焊接技术员。

    2015.03-2016.02山东鲁安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滁州华汇热电有限公司2×90t/h循环流化床锅炉+1×15MW汽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担任焊接技术员兼锅炉技术员。

2016.03-2016.09山东鲁安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宁夏天瑞热能有限公司2×48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安装工程担任焊接技术员。

2016.09-2017.08山东迪鑫电力有限公司;江苏海迅理昂新能源电力有限公司生物质发电厂2×75t/h锅炉+1×15MW机组设备安装工程担任焊接技术员兼管道技术员。

2017.09-2018.05山东迪鑫电力有限公司;阳谷森泉热电有限公司2x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担任项目部总工。

    2018.06至今山东迪鑫电力有限公司;象州理昂农林废弃物热电项目安装工程(1×110t/h锅炉+1×25MW机组)担任项目总工。

年度工作综述:

2018年在紧张和忙碌中过去了,在理昂热电项目部工作的近一年里,我作为一名项目管理者,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改善工作作风,积极配合业主工作,基本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1、工程进度

自6月份进入工地,广西的环境温度高多雨,设备、材料到场不及时,造成锅炉施工进度紧张。在项目部的领导下,本人积极组织自有施工人员施工赶进度,满足了业主的施工进度。

2、工程质量

在质量管理上加强质量责任制的管理,明确责任,强化责任做为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做到公司质量控制的要求,保证了施工各道工序质量合格,同时加大对质量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本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确保每道工序受控。同时加强了施工开工前的技术交底、方案的编制和执行监督工作。施工中严格执行各类标准,加强了过程质量控制。严格要求施工质量,针对设计深度达不到的,及时与业主技术人员协商沟通,把问题解决在交付之前。

 

3、安全管理

针对安全工作每天进行不间断不定时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当场指出及时进行整改,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按照公司要求每天进行站班会着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使每个施工人员都具有安全意识,必要的安全措施及设施满足施工需要确保安全无事故。通过全员安全预控至今无一例轻重伤发生。

4、成本控制

根据业主设备材料到货情况组织施工人员进场,在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后及时撤场,再则根据专业性强的进行包轻工,签订劳务承包方式,明确施工范围和进度要求尽量避免人员窝怠工现象。在辅材采购上,尽可能多的对几家五金店进行比对,确保质优价廉。

5、技术管理

 

作为项目总工,本年度依据公司总部下发的各项通知及公司程序文件等各种规章制度;对本项目主要从项目技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程实体、内业资料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不拖延、处理完成进行反思并研究如何减少甚至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以达到能举一反三。带领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掌握工程特点和难点,正确指导班组施工。督促技术人员及时认真落实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并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及有效性。现场督促质检人员做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检查工作,绝不放过任何的质量问题。以此保证项目做出合格乃至优良的产品。象州理昂农林废弃物热电项目安装工程于2018年06月14日正式开工,安装工期紧,任务重,但部分设备、材料厂家供货不及时或者是不按安装顺序到货,极大的影响了施工进度,本人积极与业主、监理联系,组织各专业专工讨论应对方案,并给业主发放了催货工程联系单及到货计划安排,编制详细可行的施工计划,周密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加班作业,抓住有利时机见缝插针,确保了合同约定的时间节点,保证顺利投产,赢得到了监理、业主的一致赞誉。

获奖情况

江苏海迅理昂生物质发电厂安装工程鲁安杯(申请中)

受过何种处分

单位推荐意见:

 

 

年    月  日  

协会审核意见:                                                                      

     

 

 

 

                                                              年  月  日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期;社会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F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6-0115-03

一般认为,按获得支持的渠道而言,社会支持可分为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两种。正式支持是指从正式社会网络(政府、学校等)获得的支持,非正式支持是指从非正式社会网络(父母、同学、朋友等)获得的支持。按获得支持的内容而言,社会支持可分为工具支持和情感支持。工具支持是指通过财物等硬件向需求者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情感支持是指向需求者提供倾诉、亲情、友情等情感帮助的社会支持。笔者认为,由于大学生求职过程的特殊性,支持内容还应包括信息支持和技能支持。信息支持是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方面的帮助,技能支持是指帮助大学生提高求职技能以及初步适应职业的技能。因此,在内容维度上大学生求职期社会支持系统应该涵盖工具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技能支持等四个方面。

一、工具支持: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期的经济困难

大学生求职需要一定的经济成本。大学生求职成本指毕业生从开始求职到与用人单位签约的过程中所花的费用,主要包括简历制作成本、考证成本、异地求职成本(招聘会门票、通讯费用、交通费用)、个人包装成本及公关成本等。据有关调查表明,如今大学毕业生求职费用一路攀升,现已高达三、四千元,有的甚至超过万元,对于还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的学生而言,这是一项不小的负担,高额求职成本正在成为大学生求职就业的拦路虎。那么,谁应该为大学生的求职成本买单?

我国著名学者在其差序格局理论中指出,中国人传统的社会网络是以血缘、亲缘和地缘为纽带,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人就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一圈的波纹;在这样的网络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仿佛扩散开来的一个个圈子,体现出社会关系的亲疏程度。按照差序格局理论,由内向外可把大学生求职期社会支持系统分为亲属圈、友情圈和义务圈3个层面,如表所示。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的求职成本主要由大学生的亲属圈承担。但我们知道,大学生亲属圈已经为大学生的学习支付了高昂的大学学费,他们是否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为大学生的求职成本买单?尤其是有些贫困大学生家庭,支付大学学费已是一种不能承受之重,他们又哪里有钱来支付他们子女的求职费用。日本的做法可能值得我们思考。在日本,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由主管国民福利和就业问题的厚生劳动省负责,而不是由主管教育的文部科学省负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日本,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单单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以笔者看来,在目前形势下,构建以亲属圈为主、义务圈为辅的工具性支持系统是保证大学生顺利求职的较好途径。具体而言,大学生亲属圈为大学生求职提供工具性支持责无旁贷,但义务圈也必须为大学生求职提供工具性支持作出一定努力,比如商等院校可划拨专项资金按一定形式资助大学生求职,用人单位报销大学生来本单位面试所需旅差赞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求职减轻经济负担。政府有关部门也可尝试设立大学生求职小额贷款援助,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期的经济困难。

二、情感支持:满足大学生求职期的情感需要

大学生的求职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大学生在遭遇不顺心的求职经历甚至是求职挫败时,可能有些人喜欢独自面对,但更多盼大学生需要的是别人提供的理解关怀和精神安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挫折感往往会给自己带来身心疾病或者身心健康的隐患,而家人、同学或朋友雪中送炭的倾听、安慰、鼓励等情感上的支持会有效地帮助个人从挫折中站起来。从时间跨度来看,大学生求职期分为求职前期、求职中期、求职后期3个阶段。求职初期指大学毕业班学生开始正式找工作的准备阶段;求职中期指开始求职的正式实施阶段;求职后期指找到工作正式上班的试用期阶段。在每个阶段大学生都有可能存在心理上的惶惑与不安,都可能需要获得情感上的帮助和支持。

第一,要关注大学生求职前期的憧憬和向往、恐惧和彷徨。求职前期,大学生即将结束学校生活,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但同时在心理上又有种种潜在的恐惧和彷徨。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实施的调查显示,有57.9%的大学毕业生承认自己存在“就业恐慌”,“担心”(50.2%)、“焦虑”(44.7%)是不少大学生对校园生活最后阶段的定义。所以,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最需要的是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审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建立自己明确的求职目标,形成一定的求职技能。

第二,要关注大学生求职中期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在求职中期,很多大学生因为求职碰壁,极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在这个阶段,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条件,正确定位自己的求职策略,否定以往不切实际的想法。但也有人消极懈怠,经受几次打击就认为前途渺茫,开始惧怕求职。也有些大学生求职成功,但因为没有人与他分享成功后的喜悦心情而另生烦恼。

第三,要关注大学生求职后期无所适从的不安感。在求职后期,大学生刚刚从没有着落的求职状态稳定下来,心理上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但由于突然从宽松、悠闲的校园生活过渡到紧张繁忙的职业生活,很多大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下来。很多人因为适应能力差,最终坚持不下来而被企业淘汰。因此,在求职后期,大学生最需要的是能获得技能支持,从而尽快适应职业生活。但这一时期,正是大学生既离开了家庭,又离开了学校,也离开了旧日熟悉的同学和朋友,面对的是职业生涯中的领导和同事,心理上难免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不安感,这种不安感极需要得到帮助和支持。

笔者认为,义务圈中的学校有关部门、教师、辅导员等应在大学生求职前期提供较多的情感支持,友情圈应该在大学生求职中期提供较多的情感支持,而义务圈中的用人单位应该在大学生求职后期提供较多的情感支持。学校有关部门、教师、辅导员等可采取心理训练、专题讲座、模拟面试等方式恰当支持大学生求职前期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同时也通过这些方式排除大学生求职前期因未来具有不可预知性而产生的恐惧和彷徨心理。在提供情感支持方面,友情圈的作用不容忽视,相近的年龄、相似的求职体验,大学生相互之间适当的倾诉与倾听,无疑是分享求职成功的喜悦、分担求职失败的痛苦的最好方式。

另外,为有效向求职期大学生提供情感支持,构建大学生求职期虚拟社会支持系统也十分必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上虚拟社会已经初步形成,它同现实社会

一起,共同作用于我们的社会,成为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的重要因素。在求职期,大学生既离开了家庭又离开了学校,身边也可能没有熟悉的同学和投机的朋友,可以说是身心都“居无定所”。但我们知道,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之一,因此利用互联网向处于求职期的大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应值得关注和尝试。

三、信息支持:帮助大学生获得有效的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是指通过各种媒介传递有关就业方面的消息和情况。大学生获得的就业信息越广泛,求职的视野就越开阔;就业信息运用得越好,求职成功率就越高。所以,对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支持,加大就业信息化建设力度,向大学生及时当前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所制定的政策文件,广泛宣传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及时向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收集、就业供需信息,为大学生和企业搭建相互了解的桥梁,是大学生求职期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一,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宏观就业形势。国家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从而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某一类专业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又直接影响该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有利于毕业生作出合理的就业定位,使其主观期望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能够及时、顺利地择业和就业。

第二,帮助大学生收集具体的就业信息。近年来,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各自的经营发展状况有较大差别,因而造成对不同专业、层次人才的不同的需求。要帮助大学生充分收集各方面的就业信息,对一些具体的用人单位,要了解它的经营状况、文化背景,它的发展前景、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以及它的工作条件、福利状况等。收集的信息越多,大学生选择的余地越大,成功的几率也就越高。

第三,帮助大学生收集就业活动安排的信息。还要帮助大学生收集就业活动安排方面的信息,如什么时候召开企业说明会,什么时候举办人才招聘会,什么时候召开“供需见面会”等。这些信息的及时收集,可以使大学生不错过每一个就业机会。

第四,帮助大学生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鉴别。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就业焦虑也越来越高,求职心情非常迫切。许多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广搜信息,只要是稍有符合自己意愿的招聘信息,就积极行动,绝不放过,但这也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有的不法之徒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巧设名目,设置求职陷阱,给大学生求职蒙上难以抹去的阴影。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帮助大学生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鉴别,从真实性、权威性、时效性和适用性等方面判断就业信息的真伪及适用程度,提高大学生求职的安全性。

四、技能支持:帮助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

求职是一门艺术,有许多技术和技巧。当前,用人单位主要通过自荐、面试、笔试等方式招聘录用人才。现实招聘中,确实有不少人凭着自己的专业才能赢得招聘者的青睐而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但也有很多大学生虽然怀才,但却不善交往和言辞而不能成功求职。因此,向大学生提供技能支持,帮助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对保证求职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帮助大学生掌握自荐的方法和技巧。大学生为顺利求职,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正确地宣传、展示和推销自己。自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能否进一步获得面试的机会,是一次不见面的“面试”。首先要帮助大学生选择恰当的自荐方式。常见的自荐方式有口头自荐,书面自荐等。选择何种自荐方式,对每一位求职者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恰当的自荐方式。对谈吐自如,反应敏捷且具有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求职者,选择口头自荐,较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写一手隽秀的字体和漂亮文章的求职者,选择书面推荐更能显示出求职者的魅力。其次要帮助大学生准备充分的自荐材料。自荐材料包括自荐信、个人简历、证明材料和学校推荐表等。自荐材料应当完整齐全。自荐信主要是进行自我情况的介绍,展示个人的能力和特点;个人简历主要让用人单位了解自己过去的经历;证明材料是个人所取得的成绩;学校推荐表反映学校对自己的认可情况。自荐材料的准备,一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二要突出重点,强调个人的专长和特点;三要文笔流畅,字迹端正;四要措辞谦虚,不用可能引起别人反感的话语。

第二、帮助大学生掌握面试技巧。面试在人才招聘中是一种范围很广、方式灵活、简单易行且技巧性很强的人才选拔手段。一般来讲,学校在组织毕业生参加应聘面试之前,也会通知学生做些必要的准备。但由于有的学生不清楚应做哪些方面的准备,有的过于自信,认为不必要准备;也有的因为激动紧张而准备不足。帮助大学生掌握面试技巧,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掌握应试礼节,面试时不能迟到,着装要合适得体,语言要朴实文明;其次要帮助大学生掌握如何应对面试官的提问,回答问题时要切题、客观、符合逻辑。只有通过面试技巧的指导,才能使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在面试时才能有针对性地辩答和应对。

篇8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大学毕业生 评价体系 监管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之源,然而,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一些毕业生无视诚信原则,在就业过程中弄虚作假、随意毁约,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不利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研究高校毕业生的诚信就业教育问题,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诚实守信习惯,对于维护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中的信誉,促进高校未来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出发,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促进大学生诚信就业的措施等展开研究,希望对改善大学生诚信就业有所帮助。

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就业诚信,是指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包括制作个人简历、面试时的个人展示、签约过程中的态度、入职后的工作表现等环节,大学生的一言一行所展示的个人真实信息、真实风彩,如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担任学生干部经历、参加学科竞赛经历以及所获各类奖励等。然而,在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许多不诚信的行为和现象,破坏了就业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

第一,缺乏科学管理,滋生“注水简历”。简历是叩开职场大门的敲门砖,一份丰富的求职简历,足以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赢得面试机会,为成功签约抢占先机。为了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一些毕业生不惜加大简历的水分,自封学生干部、造假等级证书、伪造奖励荣誉、涂改学习成绩等不诚信行为屡见不鲜。某大学针对本校研究生诚信状况进行的一次专业心理调查显实:至少有1/4的研究生并不抵触在求职中改变自己的履历,进行造假,具有一定造假倾向。

第二,缺乏考评机制,助长“随意违约”。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绝大部分毕业生已经接受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骑驴找马”的故事一再上演,用较小甚至为零的违约成本,换取“更好的工作机会”。当然,如果考上研究生、公务员,或已向签约单位赔付违约金,办理好相关解约手续,则属于规范合理的就业行为,不属于“随意违约”。笔者界定的“随意违约”行为,主要是指毕业生签约某单位后,不去签约单位报到,由于害怕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既不告知签约单位,也不办理相关手续,使得用人单位一时难以应付,并给该校毕业生盖上“不诚信”的帽子,决定不再到该校招聘毕业生。

在签约之际,一方面用人单位为证实签约对象是高校毕业生,多要求学生所在的院系在《推荐表》、《就业协议书》上给予评定,要求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给予推荐并盖章;另一方面毕业生为简化流程,提高签约效率,希望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提前将推荐意见写好并盖章。这样一来,学校很难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就业的真实动态。特别是很多毕业生“这山望着那山高”,随时准备再签“更好的单位”,出于侥幸心理,毕业生即使成功签约也不愿意及时上交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等就业证明材料,用人单位也很难与签约学生所在的学校一一联系反馈,因而学校很难及时准确掌握每一对就业双方的签约动态,无法及时准确编制就业计划,更不能及时将毕业生的违约思想扼杀在摇篮里,进而减少违约事件的发生。①

第三,激励力度不够,导致“频繁跳槽”。据调查,近几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前3年跳槽率达到70%,跳槽现象频发,是由大学毕业生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自我要求和需求的双重缺位直接造成的。②当然,对于可以吸纳75%就业大军的中小企业来说,企业未能留住人才也有着一定自身的原因,但是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位,如诚信缺失、奉献精神不够等,是跳槽频发现象的内在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高,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在工作岗位上“安不下心”,无法敬业爱岗,应是跳槽频发现象的又一重要原因。

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信行为的影响因素

就业不诚信的思想和行为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客观原因,又有个人主观原因;既受社会诚信大环境的影响,又有学校就业管理的原因,还与用人单位的选人机制和大学生自身诚信意识欠缺有关。

第一,诚信意志不坚定。高校毕业生不能正确处理趋利心理与个人价值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毕业生一味追求高薪,而不注重个人价值实现和个人长远发展,使得毕业生的道德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日益背离。然而,毕业生要想获得长期收益,前提必须是最大化社会价值。毕业生不能正确处理趋利心理与个人发展间矛盾,使得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行为十分突出。

大学生还处于青春年少期,其心理发展还处于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还很难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诚信”、“敬业”等品质与个人长远发展的关系,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对“诚信”、“敬业”等品质的理解和践行还远远不够,如一些毕业生面对外界环境的影响,意志不坚定,不能诚信自律,进而给个人和社会造成较大损失。

第二,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构与信用管理直接相关的法律、制度,信用管理体系建设、诚信法律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为失信者的通行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这也是致使大学生的就业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的原因之一。此外,社会上也广泛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等诚信缺失现象,大学生在签完就业协议又违约后,高校的态度多数是,只要企业不追究责任,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少企业也是考虑到想追究毕业生违约责任,需要付出较大的时间成本而放弃追究;毕业生在整个就业失信过程中,没有相关法律约束、惩治,也没有太大的经济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就业诚信缺失行为。

第三,高校诚信就业管理不到位。高校在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管理方面不到位,如沿用传统的重灌输、轻引导的教育方式使得诚信就业教育效果不明显、诚信失范的惩处制度不严格,以及在就业过程中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不及时、监督不到位等因素,导致毕业生诚信意识淡化、不诚信行为频频发生。特别是一些高校在足够重视培养大学生就业诚信的自觉时,却忽视了对他们的诚信管理和监督,这种管理上的缺位一定程度上庇护了毕业生的就业不诚信行为;再者,面对层层目标考核,部分高校片面追求高就业率,对毕业生的不诚信行为采取了默许态度,更难以为大学生的诚信就业起到积极作用。

第四,用人单位招聘行为不规范。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不规范的招聘行为,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不诚信行为的隐性推动者。如只认“学历”、“证书”,不认“能力”的择人标准,滋长了虚假简历的风气;招聘条件不能因岗定需(专科水平的岗位要求,用本科水平资格来招聘;普通本科的岗位要求,用重点本科的水平资格来招聘;一些岗位只要相关专业毕业生即可,却要求是学生干部),也成为毕业生随意违约、频繁跳槽的催化剂。此外,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宣传时提供虚假信息和承诺,也容易导致违约行为的发生。

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在促进诚信就业中的具体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强调,为实现组织目标,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维护正常的就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可应用“三螺旋”理论,集合高校、企业和政府的力量,共同促进诚信就业。“三螺旋”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威兹(Henry Etzkowit)提出,用来解释在共同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学―产业―政府三者之间相互合作、协同创新的“三重螺旋”新关系。2003年,罗伊特・雷德斯多夫教授对“三螺旋”概念做了进一步补充并构建了“三螺旋”理论。在该理论模型中,大学、产业、政府三者的边界和界限逐渐被打破,它们不断磨合、相互渗透,最终形成一种个体独立、相互支持、跨界发展的“三螺旋”协同发展结构,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诚信就业工作中,政府、高校和企业是利益共同体,理应各尽其职,积极推进诚信就业。

第一,政府建立监督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学生就业市场中违规现象经常发生,除了与一部分毕业生诚实守信观念淡薄、就业期望值偏高有关,还与用人单位片面强调用人自,而普遍忽视了毕业生就业权利保障有关。高校负责处理毕业生的违约行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承担起监管用人单位不诚信行为的责任。

用监管制度来丰富信用体系,用信用体系来浓厚诚信氛围。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诚信是首要品质,讲诚信、守信用是基本要求。没有诚实守信行为,社会难以和谐稳定;没有信用监管制度,市场经济难以健康发展。我国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信用监管制度的完善,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确定为“十二五”工作目标之一,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进而促进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

建立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首先要在全社会营造“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提升全民讲诚信的意识;其次要建立完善诚信监管、失信惩戒等相关的法律制度,使得诚信监管有法可依,做到诚信监管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例如,针对即将进入市场的企业或大学生,可通过实行组织或个人诚信资格准入制,凡未取得各级人社局或相关部门出具的企业诚信证明的,企业不得进行经营活动,大学生未获得高校相关部门开具的诚信档案材料的,不得进入就业市场;针对失信于社会公众的企业或个人,加大处罚力度,从功利角度遏制其失信动机;这些信用制度同样适用于企事业单位,也适用于毕业生本人,对约束集体和个人遵守诚信,践行诚信有很大的帮助。

设置诚信就业行为的评价工具,并及时干预不诚信就业行为。就业行为是否诚信难以鉴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愈演愈烈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因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研讨制定相关制度,来规范毕业生诚信就业行为,还应该针对社会各领域的诚信问题出台相关的鉴定规则,使行为诚信评价有一定的依据,使不诚信行为的干预处理有一定的依据。

第二,高校应运用流程再造理论,加强就业诚信监管。来自美国的管理学教授MichaelHammer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强调要把工作任务从始至终组合到工作流程中去,促进成本、质量、效率的改善。大学毕业生从找工作、签约、派遣到报到的整个就业过程,高校可以借鉴流程再造的思想,重新设计诚信就业管理流程,使诚信就业工作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深化诚信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无疑是实现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的基本前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协议管理力度,是对就业过程中的毕业生群体、招聘企业、高校的保护,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诚信道德意识。要从根本上减少、解除就业不诚信的隐患,高校既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还需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实践教育。借助“两课”教育、“晚点名”主题班会等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等,一方面帮助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荣辱意识,并在各类党团活动、志愿实践活动中体会诚信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诚信道德意识,理解诚信,在就业过程中践行诚信。

完善对就业材料、就业行为的监管制度。对就业材料的监管,主要是学生所在的院系对《毕业生推荐表》等就业推荐材料严格审查,既要对学习成绩严格审核,也要对荣誉证书、专业技术能力证书严格认证,确保就业推荐信息真实准确。首先要利用“互联网+管理”的便利性,要求毕业生所在高校将学生的成长记录通过互联网上传到特定的教育管理平台,并通过授权账号等形式提供查询功能,使就业过程中的主客体都能高效、便利地辨认用人单位、求职学生信息的准确性;其次,在线下还应实行毕业生就业协议登记、鉴证制度,要求用人单位在审查毕业生就业材料时要向高校索要授权账号密码在规定平台上进行信息核查,毕业生与企业签完协议后,需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进行系统注册登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劳动雇佣关系才算生效,通过以上种种制约,激励毕业生签约后能及时上交就业材料;再者可以通过建立诚信奖惩机制,激励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讲诚信,约束毕业生不诚信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促进高校对毕业生诚信就业的监督。对于毕业生的不诚信行为,可以试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处分等不同程度的惩戒,让他们承担不诚信的责任和代价。

第三,企业运用双因素理论,灵活选人标准、用人机制。美国行为学家Fredrick Herzberg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指出,要激发并保持员工的工作热情,主要依靠两个因素,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员工的不满意感首先要靠保健因素来消除,继而,再用激励因素给员工带来满意感。这给我们诚信就业工作带来的启示即,要减少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之间的违约现象,除应加强毕业生的诚信品德教育外,企业应灵活选人标准、用人机制,转变用人意识也是关键。企业选聘人才,要注重考察毕业生对某一岗位的胜任能力,而不是机械地考察毕业学校、学历、证书等;特别是对录用的人才,企业要为他们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如薪酬待遇、学习培训、岗位晋升等,激励毕业生安心为单位效力,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综上,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失信问题,政府要建立监督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高校要深化诚信道德教育,加强诚信就业监管;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机制,政府、高校、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形成三种力量交叉影响、螺旋上升的“三螺旋”关系,是解决大学生诚信就业的充分条件,更是保证大学生诚信就业制度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对于大学生主体来说,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敬业、诚信的品质时时指导自身的行动。

(作者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y055)

【注释】

①夏业领,靳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生会发展新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

篇9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摘要:本文依据模块化教学的优点及模块化教学的原则,结合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实践经验,根据模块化教学的要求及教学目的,构建了高校就业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指导模块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就业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指导模块化教学的构建,力图提高就业困难学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就业困难;就业指导;模块化教学;高校大学生

DOI:10.16083/j. cnki. 22-1296/g4. 2015. 08. 0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8-0008-03

一、模块化教学的基本概念

所谓模块就是指围绕特定的主题或者特定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组合,也就是一个模块是一个内容上及时间上自成一体、带有学分、可以测评、具有限定内容的教学单元,它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活动组合而成。模块的内容可以包括单一的课程,也可以是若干相关课程知识点的组合,是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或实习的组合、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组合,围绕特定的主题或内容的教学单元。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目前,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最具代表性。MES(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职业岗位的任务为依据来确定教学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职业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又称为任务模块。CBE(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是以执行能力为依据来确定教学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又称为能力模块。这两种教育模式的共同点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职业能力:区别在于CBE是从职业的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点是职业所需要的基础通用能力;而MES是从某种职业具体的职业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点是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

二、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结构比较灵活

模块化教学结构组合灵活的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高校利用模块化教学安排的灵活性,既能更好地分配有限的就业指导资源,发挥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又能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二)教学组织有效、合理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按照某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性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系统学习,而忽略了学生喜欢分专题学习知识的认知规律。按照模块化组织教学,可以把某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按照专题划分为不同的专题教学模块,分专题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现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模块化教学能够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可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学习模块。对内容庞大的课程进行分解、组合,构建成较小的、彼此相互联系的模块,更方便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通过不断的累积学习,最终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任务,这一过程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三、模块化教学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模块化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构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子模块时,要准确把握就业指导课程的学科内容体系。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由于受帕森斯就业指导模式的影响,比较注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程序、应聘技巧的教学,而忽视了人的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锻炼累积的过程。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则强调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能只关注一时的人职匹配,而应该关注个体职业全程的职业生涯发展。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既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能力的提升、应聘技巧的学习与指导,又包括就业实践指导、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创业教育等内容模块。

(二)实践性原则

高校设置就业指导课程,其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缩小自身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与一般的理论课程、实务课程有一定的区别,需要安排较多的实践环节,采取实践、实训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指导的效果。实践性原则是由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就业指导课程的性质决定的,在构建就业指导教学模块时要体现其实践性。

(三)主体性原则

“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是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最好体现。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自主选择职业,是以学生为本的具体体现,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构建就业指导课程模块时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四、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状况

就业困难的学生由于其形成就业困难的原因不同、就业状况不同,其在就业方面的表现也不同。

家庭经济困难型的毕业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生活费用得不到保证。这些毕业生大多来自农村或城镇低保家庭,他们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成就动机,因此其择业期望值较高。他们希望能在大城市里找到收入较高、社会地位较高、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但他们缺乏可靠的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就业信息等方面往往处于弱势,多数会迫于现实表现出就业更为务实的特点。

自身条件困难型的毕业生是指那些由于自身原因而导致在学习、就业等方面处于弱势的毕业生。这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差,专业实践技能弱,不能很好地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的要求。有的毕业生因为身体残疾、健康欠佳或形象较差,在部分用人单位客观上对身体缺陷毕业生存在排斥和偏见的情况下,处在就业竞争的边缘地位。

教育背景困难型毕业生是指那些毕业生所在的学校知名度不高、学历结构层次较低或所学专业社会需求较小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学历高消费”现象使高校中教育背景困难的毕业生的就业更为困难。此外,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上对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平衡,导致一些所谓的冷门专业的毕业生由于适用面窄、社会需求量小而形成就业困难群体。

五、就业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指导教学模块的构建

对于上述就业困难的学生来说,需要学校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就业帮扶指导,构建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指导模块,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引导困难大学生提升自身潜能,唤醒困难学生的“自助”就业意识。具体而言,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指导模块应包括以下五个子模块:

(一)素质拓展训练模块

训练目的: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激发困难学生的潜能,使其增强自信心,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改进自我形象;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应对挫折的承受力,克服心理惰性;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关心他人,积极融入集体。

训练方法:组队到野外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或到素质拓展训练基地进行素质拓展训练。

训练方案:一是介绍拓展训练的概念;二是进行破冰游戏;三是训练分组,起队名.定口号;四是正式训练。训练的项目主要有:蜈蚣列阵、地雷阵、抓间谍、飞越激流、信任背摔、神秘的正方形、风雨同舟、拓展训练总结等。

(二)职业目标探索模块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职业目标进行探索,了解本专业可能的职业方向、职业领域;结合职业兴趣,确定职业目标,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按照规划锻炼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职业访谈等。

教学内容:一是自我价值观澄清。价值观在人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有时甚至超过了兴趣和性格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二是职业访谈,对职业进行深度了解。职业访谈应涵盖入职基本条件,如所需教育程度、从业资格、工作经历或经验等;了解职业基本情况,如行业发展趋势、岗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从业者的薪资水平、职业发展路径及升职空间等:了解职业核心知识结构和胜任职业的必备技能。三是核心竞争力的梳理。介绍能力及技能的分类、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得方法与途径,重点介绍可迁移技能的分类与培养、自身优势技能的识别方法等。四是职业目标的确定。根据对自我的分析、所学专业的分析、社会职业岗位的分析等,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五是做好两大规划:学业规划、职业准备规划。

(三)简历制作模块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指导及案例分析,教会学生撰写求职自荐材料,重点指导学生写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有自我特色的求职简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简历制作比赛等。

教学内容:一是讲解自荐材料写作方法,必要的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英语、计算机等各类技能等级证书)、学校教务部门提供的学习成绩表及学校推荐表的准备等。二是通过实例分析,介绍自荐信、个人简历的内容、写作方法、写作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三是介绍自荐的方法与技巧:介绍英文简历、电子简历的制作方法、技巧及应注意的问题。四是介绍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求职应聘。五是组织开展简历制作大赛,通过大赛提高学生的简历写作水平。

(四)面试模拟模块

教学目的:通过面试综合考察应聘者的业务水平、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通过学习指导,使学生掌握面试的技巧,提升面试能力,锻炼面试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模拟面试等。

教学内容:一是介绍面试的基本礼仪,使学生面试时有礼貌、举止得体,展示个人风采。二是重点讲解面试的方法与技巧,包括面试的语言技巧、面试常见问题的应答策略与技巧等。三是组织模拟面试,可通过为就业困难毕业生安排模拟面试现场、模拟面试流程,让学生亲身感受招聘面试的全过程。

(五)职业心理调适及团体心理训练模块

教学目的:为了帮助就业困难的学生顺利就业,需要对他们进行团体心理训练,以克服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其心理调适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团体心理训练等。

篇10

关键词: 女大学生;就业难;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DF 47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目的

就业不仅是大学生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影响到大学生毕业后的发展,也影响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定位,还影响到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尽管大学生在中国仍属受过良好教育的少数群体,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不足10%,但是,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失宠”却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如何?其就业难究竟难在何处?如何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和障碍?为求获得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笔者特意设计了调查问卷,旨在通过对西南政法大学2005届女大学毕业生(以下简称“本届女毕业生”)的随机取样调查,了解她们的就业现状和就业价值取向,深入剖析她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制约当代女大学生就业的一些带普遍性的主客观因素,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的选取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问卷调查加个别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涉及西南政法大学2005届全校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各个专业的研究生和本、专科学生,共发出问卷700份,收回问卷672份,回收问卷率为96%;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女生58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7%,男生8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3%。

(二)问卷的编制

为收集到必要的相关信息,本研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的客观实际,特意设计了包括择业价值取向、择业影响因素、理想职业的标准及择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等因素选项在内的调查问卷。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届毕业生共有2 972人;其中,女生1 42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8%。总体来看,本届女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被调查者中,学习成绩优良者占79%;在毕业前一学期,已获得了英语四、六级证书的占89%,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占70%,获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的占15%,还有19%的学生获得驾驶执照等各类技能证书。在校学习期间,她们在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有48%的学生担任过学生干部;35%的学生加入过社团组织;45%的学生参加过社团活动;59%的学生参与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二) 本届女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1.就业现状(毕业离校前1个月) 在被调查者中,“已签约”的占31%,“有意向,待签”的占28%,无着落者占41%。

2.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感知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本届女毕业生已经意识到就业形势严峻,她们中的82%认为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和比较严峻;其中,有38%的人认为,女生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由此可见,多数女生能够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若能据之调整其就业期望值,合理确定就业目标,就可能切实把握就业机会。

3.未就业原因

在对目前未就业的原因的分析中,有38.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自己“目标定位不准”(占第一位的原因);36%认为是自己“缺乏应试技巧”;21.4%认为是自己“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3.8%认为是自己“形象气质不佳”。

能从自身主观方面找原因,表明女大学生就业心态和人格特征日趋成熟。若就业目标定位不准,求职者往往会走不少冤枉路,甚至会南辕北辙;但只要认清了问题之所在,解决起来就相对容易;若没有目标,则无法调整方向;至于缺乏求职技巧和职业技能,通过相应的培训就能弥补。

实际上,女大学生在进入就业市场之前,应该先问一下自己: “我的专长和爱好是什么?”“什么样的工作能给我带来最大的满足?” “为什么要选择这家单位?”等等,以便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进行理性定位;同时,也有必要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一个中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如果仅以薪水高、名气大作为出发点,日后就可能出现无法适应工作的窘境。其次才是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和具体的工作部门。

4.对暂未就业的态度

当被问及“假如离校前仍未找到工作,你将用何种心态对待”时,多数被调查者选择的是“不气馁,继续努力寻找就业机会”。其中,有46.5%的被调查者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即尽量调整就业期望值,无论工作是否理想,先争取一切机会,努力实现就业。这表明学生较以往更加务实,就业心态更加成熟。

但是,也有20.5%的被调查者选择“工作不理想就不就业”,这说明部分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太高,过于理想化,不能理智面对客观现实,试图一步登天,只考虑我要做什么,没有考虑我能做什么、社会需要我做什么。实际上,在社会生活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一次就业定终身的陈腐观念早就应当革除,随着毕业生社会阅历的增长和人格的成熟,重新找寻适合自身的工作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另外,还有28%的被调查者选择“暂缓就业”以“充电”、考研等。尽管考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暂时缓解就业压力,但对于大多数毕业生而言,以增加就业砝码为目的的深造正在变味,面对研究生的扩招,高学历人才的就业竞争压力也正日益加剧。因此,较为现实的选择应当是先就业,再有针对性地“充电”、考研。

(三)本届女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取向

综合本届女毕业生就业期望值的各项因素,分析其就业价值取向,尽管总体上趋于客观、合理,但相关调查数据也显示出她们在某些方面的期望值偏高。

1.对工作环境条件的期望

42%的被调查者把“工作稳定”排在“收入高、发展空间大”和“能否发挥专业特长”等选项之前;有36%的被调查者将“高收入”排在首位;另有30%和19%的被调查者将“能否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的对口岗位”放在首位;只有13%的被调查者表示青睐富有挑战性的职位。

由此可见,女性在求职中更关注工作的稳定性和收入高低,而对专业优势的发挥和今后的发展空间等问题考虑不多。

2.对就业单位的期望值

或许与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及社会需求的针对性有关,有75%的被调查者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作为首选单位,而首选各类企业的仅占25%,其中选择私营企业者占9%。

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作为首选单位, 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单位的社会地位较高,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相对较好,物质待遇也不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工作的稳定性是很多学生尤其是女生在求职时的首选(与前一结论正好吻合)。而有25%的被调查者将各类企业作为首选,则表明这部分学生在择业时已开始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以主动适应不断发展的客观现实。

3.对就业地区的期望值

有4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经济发达地区,而愿意到边远地区就业的仅有3%,愿意到中小城市或回家乡就业的皆不足30%。可见,本届女毕业生对就业地区的期望值较高。通过访谈还了解到,她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尽管明知就业形势严峻,也明知自己的家乡可能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但认为,自己好不容易才考上大学,若再回到地处边远、经济不发达的家乡,大学就白念了;因此,她们宁愿在大城市找个条件稍差的工作岗位也不打算回家乡就业,以至于造成求职者与招聘单位的错位:一方面是一些地区和单位求贤若渴,却难以招收到合适的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是毕业生和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为大学生就业难而深感压力。

4.对工资的期望值

或许是受到周边地区劳动工资现状的影响,有71%的被调查者选择的月薪在1 500-2 500元之间,只有29%的被调查者选择的月薪为800-1 500元之间或2 500元以上。由此可见,女生们对工资的期望值较为客观。

5.对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态度 有超过40%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尝试”;23%的人认为“有一定的可行性”;12%认为“非常可行”;而认为“条件不成熟,暂不可行”的占25%。

这或许是女大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严酷就业环境所做的积极应对,是当代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最好印证,也是对国家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信贷支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的积极回应。但创业毕竟不是闹着玩儿的,需要具备相当的条件,如社会资源、行业经验、资金等等,缺少哪一样都不行,而大学生在这些方面一般都很欠缺。套用一句俗语:“创业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大学生创业,尤其是女大学生创业需仔细思量,认真衡量自身条件后再做决定,不可只图一时之快,轻率决定。

(三) 求职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1.对就业困难的自我认知 对“就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把就业困境归结为性别歧视、就业信息不灵等客观不利因素,而没有从主观上找原因;这表明女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客观现实(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包括社会实践能力、交际能力、专业知识储备以及诚实信用、勇于承担责任的职业道德素养等难以满足岗位需求,亟待改进和提高)有一定的差距。

也有5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身实力的不足(如求职技巧、职业技能缺乏)是遭遇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这表明女大学生们历经市场的洗礼,已经开始直面现实,反思自我。

2.对于决定求职成败的因素的主观认识在对女性获得理想职业的主要因素的调查中,有58%的被调查者认为知识、技能和综合实力是求职成功的主要因素,因此刻苦学习,积极参加社团组织和社会实践活动,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但也有49%的被调查者认为外貌、气质是女性成功求职的关键,以至在求职过程中一些女生不惜血本购买高档化妆品和名牌服装,甚至拍写真集等。还有28%的被调查者认为,关系、门路在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有人甚至认为,学习好不如有个好爸爸,工作找得好,不如嫁得好,如果嫁得好,可以大大缩短自己辛苦奋斗的时间。因此,有关系可依靠的,不用为就业操心,缺乏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动力;而没有关系可依靠的,则认为自己无论做出多少努力都是白费功夫,因此丧失信心,感到前途渺茫。其实,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才流动频繁的当今社会,职场人际关系网的铺就主要靠当事人自己,女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求职、假期实习(见习)、课余兼职等,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条件。另有13%的被调查者认为,国家有关政策是制约女性获得理想职业的主要因素。

3.双项选择的就业政策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有62.5%的被调查者认为“政策有利,但结果不利”;有9%的被调查者认为“它使女生就业更困难”;21.5%认为更有利;还有7%选择了其他。

通过访谈得知,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政策本身是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只是各种传统观念和某些社会因素限制了女大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因此,关键还在于女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使自己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4.恋爱对就业的影响 当前,大学校园中女大学生谈恋爱的比例较高。调查表明,“男朋友”已经成为对女大学生就业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有87%的被调查者认为,女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男朋友”的影响。其中,有26%的人认为,“男朋友”对女大学毕业生的影响较大甚至很大;只有14%的女大学生认为“男朋友”对自己择业没什么影响。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当前女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男朋友”是影响她们择业、就业的重要因素。在求职择业时,她们多半会考虑与其“男朋友”在择业区域、择业方向甚至工作类型上保持一致。

由此可见,女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影响因素中,除了个人能力素质、社会需求情况、相关政策法律之外,“男朋友”的作用也不可小视。实际上,恋爱中的女大学毕业生往往会把“男朋友”的工作去向或就业建议作为自己求职就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这从某种意义上增加了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限制因素,增大了她们就业的难度。

但是,当爱情与自己喜爱的工作不可能兼得时,勇于果断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的女大学生是坚定选择爱情者的5倍多,分别为47%和9%。另有44%的被调查者选择的是“视情况而定”。这表明,经历市场的洗礼之后,女大学生社会人格更加成熟,心态更加理智――与其死抱虚幻的爱情理想,不如先脚踏实地求得经济独立,后再创造条件成就爱情。实际上,人们置身不同社会环境、处于人生不同阶段,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追求是各不相同的,学生时代的浪漫爱情与步入社会之后的家庭婚姻本身就不是一回事,故女大学生们在处理爱情理想与就业现实的冲突时,以就业现实为导向也就不足为奇了。

5.性别歧视――不公平的就业环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9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歧视;在同等条件下,招聘单位会优先考虑男生。在被调查者中,认为这一现象“普遍存在”的占53%;认为“局部存在”的占40.7%,认为“不明显”的占5%;认为不存在的仅占1%。

这也许与她们所青睐的就业单位直接相关:有75%的同学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作为首选单位,而这些单位又是目前高校毕业生竞争最为激烈的目标单位――它们掌握了市场准入的话语权。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些单位实行“男性优先”甚至“不要女性”自有其经济理性根源――背负沉重的“企业办社会”负担,却需精简机构、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其理性的市场选择结果当然是预期劳动产出高而成本低的男性。因为至少从表面看来,雇佣男性不用直接负担女性特有的生育成本和家务劳动成本。

在问及是“哪些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时,有70%的被调查者首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而认为在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存在性别歧视的被调查者比例分别是28%、24%、17% (上述两项结论正好相互吻合)。

这与人们心目中企业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排斥女性的经济理性预期并不完全吻合。实际上,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不健全,本该为促进社会和谐领风气之先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却成了实行就业性别歧视的“领头羊”。面对这令人无奈的客观现实,女大学生们除了呼吁法制的完善和社会的关爱之外,避开这些不利的藩篱,找寻那些女生有就业优势的行业、职业,恐怕才是明智之举。而现实生活中有些职位也的确比较适合女性,如文秘、教师、服装设计等,女生们择业时应尽量往这些相关职位上靠,在客观环境不能改变时,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本次调查显示,本届女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主观不足:

1.对就业相关信息关注不够 在被调查者中,约有76%不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有63%不清楚用人单位的要求,更有63%不知道与自己就业直接相关的国家就业政策。不熟悉就业政策就好比不懂比赛规则而上场一样,若再加上不了解对手的情况,就业胜算能有几分?

2.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 有58%的女大学生不了解求职所需技巧,不清楚自荐材料应当包括哪些内容,一般只想到自荐信、个人简历、学校推荐表、各种获奖证书及相关证明材料,而忽视了在校期间所做的有价值的调查研究、论文等实际成果。有人甚至不知道面试的基本礼仪――从着装到言谈举止,无一不感迷茫。

四、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学校和社会没有对女大学生提供足够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使其缺乏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女大学生对于自身和社会认知的偏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其就业难的程度。

为了尽快缓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解决供需结构矛盾,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应齐携手共努力,积极创造条件,促使毕业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为此,根据本次调研的统计结果,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学校的责任和义务

1.加强校企联系,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应根据社会对于人才的现实需求,设置具有社会适应性的先进课程,甚至安排企业专业人员担任课程教师,或邀请相关企业开设短期培训课程,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产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形式,为企业和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另外,学校还应当结合女大学毕业生的特点,为其开设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辅导课和就业技能培训课程,为她们顺利实现就业创造条件。针对女大学生保守和求稳的特点,学校要更加重视对她们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使她们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提高就业质量。

2.尽快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学校应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与各地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建立广泛联系,创建大学生就业信息库,整合各类就业信息;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咨询、应聘指南、招聘协议磋商、签约指导等系列服务。

同时,学校应当为女大学生提供连贯的、长期的、个性化的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针对她们所急需提高的自我职业生涯设计能力、了解自己(尤其是自身职业倾向)的能力等方面开展指导,改变高校目前的职业教育活动只在毕业班开展,缺乏针对性,以至于造成女大学生不能及时进行准确的求职定位和系统的职业规划的不利局面[1]。

3.强化女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在求职过程中,多数女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已深刻认识到社会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求职取胜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在日常教学和就业指导中应注意对她们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她们走出校门,多与社会接触,尽可能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多交流,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调整心态,锻炼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就业取胜的信心和实力。

4.针对女大学生的特殊需求,实行差别教育 所谓差别教育,就是指高校以承认、重视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为前提,针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专门进行的特色教育。差别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

由于性别的原因,女大学生在学习、就业过程中,生理、心理、思想认识上会碰到一些特殊问题,迫切需要通过高等教育中的差别教育来加以解决。比如,应当如何正确处理事业与爱情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在生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等,是当前女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可是,我国高等教育在这方面却很薄弱,对女大学生所面临的角色困惑知之不多,引导更少。目前,各高校都实行“无差别教育”,即男生和女生一起接受完全相同的教育,这对女大学生的发展很不利。

学校通过针对女大学生们普遍存在的职业角色、社会性别角色困扰进行积极引导,可帮助她们对自己将要充任的社会角色和随之而来的社会责任形成较为清楚的认识,有助于强化其自我开发的主体意识,发掘自身性别优势,树立自信心、增强竞争力。

(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对国家而言,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前提。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加大教育投资,建立公共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改革人才引进制度,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针对当代人才结构矛盾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实施大学生见习计划,为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创造条件,扩展就业机会;引导大学生到中西部落后地区、到基层、到社区就业,要求国家机关招募公务员应当优先甚至必须从有基层实践经验者中择优录用[2];优化就业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利用法律武器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使女性在就业中的公平地位得到有效保障;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规范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预防和减少形形就业陷阱对女大学生的伤害;对有特殊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特殊关怀。

实际上,围绕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制度保障。例如,在自主择业方面,破除了一切部门限制和地区限制,毕业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在自主创业方面,免除了创办企业的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并可提供小额贷款资助;在鼓励下基层方面,除给予一定的生活保障外,在落户、职称、考研、考公务员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在就业服务方面,不仅学校而且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都为高校毕业生服务提供多种公益(如为见习生免费提供人事等);在择业期限方面,不局限于毕业前,毕业后两年内仍可双向选择;在困难救助方面,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者可以登记失业,享受失业人员优惠政策,[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实行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综[2006]7号,以下简称《通知》)指出: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见习高校毕业生提供基本生活补助;要为见习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协调解决见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对见习生的考核鉴定和表彰通报制度;今后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要为见习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人事等服务;见习期满仍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由政府所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继续进行就业指导和推荐就业。]特别困难的还可以申请临时救助,可获得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司法救助等方面的支持。可以说,现有政策涵盖了毕业生就业的各个方面,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框架体系[3]。

其次,企事业单位应自觉规范自身的招聘行为,遵纪守法,不实行就业歧视,[注:法律上的就业歧视,是指条件相等或相近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或受雇者在就业时由于某些与个人工作能力无关的因素不能够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以及工资、配置、升迁、培训机会等就业安全保障的平等待遇,从而其平等就业权受到损害的现象。]不任意提高进入门槛。坚决杜绝不法之徒利用大学毕业生求职心切、防范意识淡漠、维权成本高等不利现实因素,假借招聘之名义制造招聘陷阱骗财骗色、低成本甚至免费使用大学生优质劳动力的恶劣行径。

同时,企事业单位应该尽量避免盲目提高招聘标准,过度追求人才高消费,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企业应当加强职业分析和岗位工作分析,根据职位特点和需要选拔匹配的适格应聘者。

另外,企事业单位可与高校结成对子,以方便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使毕业生就业时能很快进入角色。有条件的单位可提前对毕业生开展招聘实习、假期见习,让学生尽早介入工作岗位,及时掌握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若双方满意,等学生一毕业就可签约。

(三)女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诚信职业形象 回应用人单位近年来对大学生专业理论不扎实、实践能力缺乏的呼声,女大学生应注重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实践操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促进自我素质的提高,力争把自己塑造成为能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要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结合人生目标,优化自我定位。实际上,规范的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发展方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和良好品质的人才将得到用人方的青睐。女大学生要以这种认识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自己处于不断学习的积极状态,以便迅速适应社会、适应职场需求,努力保持和提高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优势。

同时,女大学生还应重视职业道德培养,努力塑造诚信形象,力争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实践中,求职者是否具有勤勉踏实的工作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几乎是所有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外企选拔人才时最重要的标准之一。用人单位通常认为,任何工作技能都可通过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来培养,但认真负责、吃苦耐劳、诚实信用的人格特征却难以通过短期的职业培训养成。而近年来由于“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已逐渐被广大毕业生所接受,一旦对所在单位、行业、职业不满意,他们就会选择“跳槽”另谋发展,导致

一些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开发培养

最终变成“为他人做嫁衣”;许多用人单位对此深感不满。因此,为适应社会需求,女大学生应当加强自身人格修养,重视职业道德培养,塑造诚信形象。

2.调整过高的就业期望,革新就业观念 目前,女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势普遍缺乏客观的了解和认识,就业观念陈旧保守。她们往往把求职的首要条件定位为给自己找一个稳定的着落,认为只有到政府机关、国营企事业单位才算就业,并过分看重“初次就业”,片面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因而不愿主动调整择业期望值,不愿到真正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就业,就业渠道狭窄,从而错失了许多就业机会[4]。对于新兴的就业途径如员工派遣、人才租赁等没有人愿意去尝试。而由于人才派遣具有能够帮助企业优化人才结构、规范用工行为、规避用人风险等好处,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通过人才派遣的方式录用毕业生,人才派遣正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另外,毕业生择业时普遍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并且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都有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期望;而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如中西部地区),即使用人单位开出较好的待遇条件,毕业生也不愿意去选择。这些问题势必限制毕业生求职的选择面,从而影响其就业。因此,毕业生应适当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不要高不成低不就,否则会一事无成。

其实,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女大学生应当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在科技日新月异、人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今天,具有高附加值人力资本的高校毕业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一时的“完美”,完全可以先就业,然后在职业发展中选择从事的专业,进而在不断积累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先落实一个单位,然后再根据情况伺机而动。当然,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处理好自己与已签约单位之间的关系。

3. 做好职业规划,掌握主动权 女大学生就业难,自己也要承担很大的责任。本次调查显示,学生们普遍缺乏职业规划的意识,很多同学只是在临近毕业时,才去关注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以至于有76%的被调查者直到求职时还不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有63%不清楚用人单位的要求;更有63%不知道与自己就业直接相关的国家就业政策。以这样的态度找工作,不要说满意的工作,可能连就业机会都没有。

实际上,如果不尽早做职业规划,很多重要的事情(如实践能力的培养、证书的考取)会来不及准备。而要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首先必须学会搜集、保存与分析职业信息,详细了解典型职业的工作内容与任职要求、行业的特点;其次要加强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优势能力与知识、喜欢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等;再次要运用职业信息与自我了解,确认从事的职业、行业、公司类型等,并针对目标职业、行业、公司的要求制定行动计划;最后要掌握简历制作、争取面试机会和应对面试的技巧。

女大学生只有多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优势、喜欢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多了解职业、行业、公司的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准备,才能避免出现盲目择业、抉择困难、选择错位等情况。同时,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女大学生应注意扬长避短,自觉选择女性具有性别优势的行业,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研究表明,女性运用语言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普遍比男性强,具有温和、善解人意的特点,因此,女性从事文字整理、编辑、翻译以及宣传教育工作、接待洽谈工作(如商品推销、签订合同、对外联络等)更能发挥其性别特长,在艺术创作、艺术表演、服装设计等方面也较有优势。

总之,目前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并非是她们缺乏就业机会,而是难以找到与她们最初的期望值相当的职业,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与学生就业期望值之间存在差距。其实,只要女大学生们能够顺应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顺利实现就业并不难。当然,学校和社会也应当为女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经济、法制环境,力争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防范和化解女大学生的就业风险。

参考文献:

[1] 史雯婷.上海市女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报告[J]. 教育发展研究,2005(3):6-10.

[2] 大学毕业生任本市“村官”满3年可获公务员身份[N].北京日报,2006-01-20.

[3] 破解就业难题之策:理性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N].中国教育报,2006-04-04.

[4] 余展洪.女性需要社会的理解与关爱――女大学生就业难哲学剖析[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78-81.

An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ZHANG Yan

(School of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ongqing 40003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