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飞越太平洋范文

时间:2023-03-31 15:1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鸟飞越太平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鸟飞越太平洋

篇1

生活是一只小鸟,信念就是它的翅膀,有了翅膀就可以飞上高空,有了信念生,活才会勇往直前。

有一种体积很小的鸟,每当冬天来临,便要非越太平洋。面对广阔无边的海洋,它唯一的依靠就是口中含着的一根小木棒。当他飞累了,便把木棒丢到水中,站在上面休息。当它饿了,就站在木棒上捕捉水中浮游的小鱼。小鸟靠着这小小的木棒和娇小的身躯战胜了广阔的太平洋。而我们生活所要面对的,是比海洋更为汹涌的波涛。我们必须有达到彼岸的信念,有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勇气。生活,一旦起飞就不能停止,就象这只小鸟,如果在中途退缩了,那么它的信念就会消失,没有了信念,生活就失去了意义。

生活与要梦想,一只小鸟,如果不知道它将要飞往何处,是永远也不可能到达目的地的。生活的梦想是指引我们飞翔的目标。就想歌曲中唱的“梦想替我撑腰,没有翅膀也能飞翔!“生活常常会陷入迷茫,找不到出路。梦想就是一盏明灯,只要你不放弃它,再微弱的光芒也能照亮前方的方向。勇敢地煽动翅膀,终有一天,会飞上晴朗的饿高空。

小鸟在飞越太平洋的过程中,会经历狂风暴雨,一旦被打败,就会坠入浩瀚的海洋。生活的路程是比这更为艰难的。经受不住生活的磨难,就会被打败。在狂风暴雨之中,我们要勇敢地抬起头,挺起胸膛,迎接没一次生活的挑战!

生活就象一只小鸟,要勇敢地飞翔,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小鸟是在飞越中成长起来的,生活,只有拥有信念和梦想才能越飞越高。但愿我们的生活能像这只小鸟一样,带着希望勇敢地飞越太平洋。

篇2

根据上述材料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立刻石化了。

我很想抽人!很想狠狠地抽命题老师一巴掌――代表我的物理老师。让一只鸟,叼着树枝飞太平洋――什么样的极品智商才能编出这样的故事呢?

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却让我不得不怀疑一些东西。我不跟你计较,一个叼着树枝的鸟,如何跟同伴打情骂俏;我不跟你计较,一个不会游泳的鸟,如何踩着树枝捕鱼;也不跟你计较,太平洋的海浪会不会打翻树枝。我只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究竟多大的一根树枝,才可以让一只鸟浮在水面上?铁丝一样粗的?筷子那样粗的?

找抽的命题老师,请允许我教给你一个关于浮力的公式,如果你想让一块木头能载动一只鸟,那么需要符合如下条件(出于对您智商的尊重,我不使用各种字母):木头产生的浮力≥木头本身的重力+鸟的重力。

为了能让木头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假设木头恰好被完全踩到水面以下。那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的密度×木头的体积×重力加速度)木头的密度×木头的体积×重力加速度+鸟的重量×重力加速度。

合并同类项并简化之,得出:木头的体积×(水的密度-木头的密度)-鸟的重量≥0。

水的密度约为1000千克/立方米,而木头的密度在400―750千克立方米之间,我们权且当这个鸟很聪明,找了比较轻的一种,木头的密度按500千克/立方米算。可得出:鸟的重量/木头的体积≤500千克/立方米。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结论:如果鸟是1公斤重,那么,木头的体积≥1/500立方米=0.002立方米=2立方分米。

2立方分米什么概念呢?我们常见的砖头,大约两块!

一公斤重的鸟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普通的母鸡一般三四斤重,一公斤重的,也就是只小雏鸡。

一只小鸡那样大小的鸟,衔得动两块砖头大小的木块或者说是一个胳膊粗细的木棒吗?就算可以,风对木块的阻力,也会让鸟儿飞到大西洋,而不是太平洋的。

命题老师可能会说他提供的鸟大,鸟大分量也重啊!那可能要衔的就不是胳膊粗的木棒了,而是一根柱子了。

篇3

老鹰准备了四件东西:有一仑大包裹,里面装满半个月的口粮;有一个大水壶,里面装满水;有一个小木筏,是用来休息的;有一个急救包,里面装有各种药品,用于不时之需。老鹰对这些东西很满意,它觉得这样飞越太平洋会万无一失。

当它背起这些东西试飞的时候,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这些东西压得它气喘吁吁,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了。老鹰想扔掉一些东西。但在它看来,哪一件东西都非常重要,非带不可。而带着这些东西却飞不起来,它陷入一种深深的矛盾中不能自拔,心情烦躁,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小鸟却早已上路了,它只带了一件物品,那就是一根小树枝。飞得累了,它就把树枝放在海面上,站在上面休息;饿了,就放下树枝站在上面去捉鱼;困了,就放下树枝站在上面睡觉。半个月过去了,小鸟如愿以偿地飞到了太平洋西岸,那里的大好风景尽收眼底,它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一片新天地。简单让小鸟获得了成功,而老鹰却不懂得这个道理,它永远在东岸患得患失,想得越多离成功越远。

我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生活中值得关注的东西很多,让我们放不下的东西也很多,但是,正是它们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复杂而沉重。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身上所负荷的东西太沉重了,使我们不能轻松前进。要取得事业的成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我们自己简单一点,专心一点。该放下的放下,该舍弃的舍弃,简单往往有效。

偷酒

凯特买了一大桶好酒放在户外。

不巧的是,第二天他就发现酒少了四分之一,他很是生气,便在酒桶上贴了一个纸条,“不许偷酒”。

第三天,酒又少了四分之一,他很是生气,于是便又写了一个纸条:“偷酒者杀”。

第四天,他发现酒又被偷,只剩下了不到四分之一,他气得咬牙切齿,却又无能为力!

这天下午,他和朋友说起此事时,仍然义愤填膺。朋友却笑着说道:“你太笨了,你如果在酒桶上写上‘尿桶’二字,看谁还敢偷。”

他觉得朋友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就如此照做了。

第五天,他一觉到明,当他掀开酒桶的盖子时,立刻大吃一惊:“桶满了……”

拾捡与抓挠

一位禅师问他的徒弟:“这个房间里你最喜欢什么?”

机灵的徒弟指指酒杯,它是以黄金和大理石制成的,肯定价值不菲。

“那好,拿走它吧。”禅师说。

徒弟不等吩咐第二遍,立刻用右手紧紧抓住了那个酒杯。

“你不想放开它吧?”禅师接着问道,“没有别的你喜欢的了吗?”徒弟承认,桌上那个胀鼓鼓的钱袋,也不惹他讨厌。

“没关系,你也拿去吧。”禅师说道。

于是小徒弟又用左手欣喜地夺过钱袋。“现在呢,”他有点儿紧张地问禅师。

篇4

在报刊中读到几则故事,联想到我们的学校管理,很有启发。

故事1:

有一种鸟,它能够飞行几万里,飞越太平洋,在飞行中,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那节树枝上捕鱼。困了,就站在那节树枝上睡觉。谁能想到,小鸟成功地飞越太平洋,靠的仅是一小节树枝!如果小鸟衔的不是树枝,而是把鸟窝、食物等旅途中所需要的用品一股脑儿全带在身上,那小鸟还飞得起来吗?

感悟:

小鸟成功飞越太平洋,靠的仅是一小节树枝,而学校管理的第一要务是育人,育什么样的人呢?应是小鸟这样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人。因此,学校育人应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近几年来我在学校工作中大力倡导“习惯教育”,就是想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好的习惯会有助于一个人的成功,坏的习惯则阻碍一个人的发展,比如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我们将学习习惯分为课前学习习惯、课上学习习惯、课后学习习惯。根据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基本学习习惯和拓展性学习习惯。学校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就能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我们提出“以礼育人”,就是“以中国优秀的礼仪文化,熏陶人、塑造人”,从而实现“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人”的目标,进而“成就学生幸福、成功、快乐的人生”。

故事2: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谈到工作热情时,曾讲到一个关于石匠雕石像的故事。同样都是石匠在雕石像,面对“你在做什么”的问题,一个人说:“我正在凿石头,凿完这个我就可以回家了。”——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惩罚,在他嘴里最常抱怨的一个字就是“累”;另一个人说:“我正在做雕像,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报酬很高。毕竟我有家和孩子,他们需要温饱。”——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负担,在他脑子里最常想的一句话就是“养家糊口”;第三个人放下锤子,骄傲地指着石雕说:“你看到了吗?我正在创造一件艺术品。”——这种人永远以工作为乐,在他心里最常流露的一个声音就是“很有意思”。作为一名教师,工作并不仅仅是辛苦的,更是神圣的,充满乐趣的。

感悟:

现在的教师工作压力都很大,缺乏职业的归宿感与幸福感,而没有教师方面“幸福地教”,也就无法实现学生“幸福地学”。因此,学校管理以教师为主应重点体现在关注教师幸福上。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应努力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制定人文科学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同时,应强调,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生活本身。作为知识分子中的特殊群体,教师更需要在工作中获得尊重和实现自我。在教师激励政策上,学校应坚持多元激励,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鼓励、感受成功。让所有教师都在追求自我成长、感受自我成长中享受成长的幸福。

故事3:

某校在教师评优、考核、晋级等方面都制定了量化积分办法,每学期都根据教师的积分对教师进行量化评价。评分的内容包括:教师的出勤、工作量、教学成绩、教研成果等,但每次评价终了后,许多老教师的积分都相应地非常靠后,于是,出现了一些老教师在工作中出工不出力的情况,甚至“破罐子破摔”,只盼着退休那一天早点到来。

感悟:

明明是“公平”的制度,却为何没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看关键还是出在“量化积分办法”上。乍一看,量化积分办法非常公正,但细一分析,它还有失公平。原因在于老教师相对于青年教师,有许多先天的劣势,即使开足马力,积分也不可能排在青年教师的前面。因此,学校管理激励制度的建设应因人而异。针对上述问题,学校领导首先应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要想方设法调动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然后把全体教师按年龄分为老、中、青三组,并按各组人数所占比例,分配优秀指标。再就是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量化计分办法,从而充分调动老教师在教学、教研方面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传、带、帮”的作用,让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只有“夕阳无限好”,学校工作才能“齐步走”,出现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故事4: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小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天,他放学回家经过一个工地,看到一个老板模样的人正在那儿指挥工人盖一栋摩天大楼。卡耐基走上前问:“我长大后怎样才能成为像您这样的人呢?”“第一要勤奋……”“这我早就知道了,第二呢?”“买件红衣服穿。”卡耐基满腹狐疑地问道:“这与成功有关吗?”老板模样的人指着前面的工人说:“你看他们都穿着清一色的蓝衣服,所以我一个都不认识。”说完,他又指着旁边一个工人说:“你看那个穿红衣服的,就是因为他穿得跟旁人不同,这才引起了我的注意,让我认识了他,发现了他的才能,这几天我会安排给他一个职位。”

感悟:

篇5

退役后的赵蕊蕊发了一条微博:“收拾行装的时候也在收拾自己的心情,命运似乎在冥冥中注定好了,如果时光倒流,我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梦想就在正前方,我愿意用心去追!”这一条微博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热议,对于赵蕊蕊所说的“梦想”,有球迷认为赵蕊蕊有可能会复出打球,有网友说赵蕊蕊会去做排球助理教练,甚至有人说她会去中央电视台做少儿频道的主持人。

时隔几个月之后,赵蕊蕊用实际行动解答了亿万球迷心中的疑惑。20万字的原创小说《末世唤醒》由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海天出版社出版,作者名叫“赵蕊蕊”。翻开书,人们吃惊地发现,此“赵蕊蕊”即彼中国女排第一高“赵蕊蕊”也!赵蕊蕊以一个体育明星的身份创作长篇动漫小说,这在中国体坛还是第一人。

原来,赵蕊蕊从小喜欢读小说、看漫画,还做过服装设计师的梦想。她看完漫画后喜欢动手临摹,最喜欢画的是花仙子。成为专业运动员后,她在紧张的训练和比赛之余,一直保持着画画的爱好。她曾参加北京海洋馆举办的环保作品比赛,获得过二等奖,她还曾为动漫小说《香巴拉神谕》配插画。

2009年年初,做完双膝关节手术后回家静养,赵蕊蕊在一位好友的鼓励和支持下,开始转向小说创作。写作是一件特别辛苦和费脑筋的事,有好几次赵蕊蕊都想放弃,但无意中看到的一则小故事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力量。故事中说有一种体形很小的海鸟,它飞行的时候,把一根树枝叼在嘴里。累了,它就把树枝放在水里,站在上面休息一小会儿;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食。凭借这根小小的树枝,它创造了其他许多大鸟甚至巨鸟也无法完成的奇迹,那就是成功飞越浩瀚凶险的太平洋。

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这只矢志不渝的文学小鸟终于抵达成功的彼岸。《末世唤醒》是一部长篇动漫小说,讲述的是一段梦幻传奇:恶魔再次降临人间,文明世界的真善美正在日渐消逝。小精灵莱西和达蒙肩负起唤醒守护天使、守护人类纯洁心灵的使命。他们巧遇两位传梦天使,并组成唤醒天使的四人小组,随后逐一唤醒守护天使。大家经过艰苦较量,终结了恶魔的阴谋。

该书责任编辑蒋鸿雁说,赵蕊蕊的语言干净流利,故事构思精巧,《末世唤醒》是一部很有艺术特色的作品。前国家女排主教练和、郎平及赵蕊蕊的队友冯坤、张娜、刘亚男、周苏红、杨昊分别为《末世唤醒》题词祝贺。和说:“真没想到,我不仅培养出了奥运冠军,还培养出了大作家。”郎平说:“恭贺蕊蕊第一部原创小说的出版。她曾经在排坛上拥有奥运金牌,今天的蕊蕊内心则装着球场以外五彩缤纷的世界,真是太神奇了。”

篇6

[关键词] 自由;希望;救赎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3.026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凭着坚毅的信念,执着、坚强地追求着自由,无论是狱中恶劣的生活环境,还是孤独难耐的精神折磨,时间的流逝都未曾让他放弃追求自由的信念,监狱长曾对他说:“把你的信念交给圣经,把你的贱命交给我”,而安迪把信念交给了圣经,把生命交给了自己,从精神层面展示出一种恩泽万物的救赎,用一把别人眼里要凿600年的锤子,凿通了整堵墙面,挖出了通向自由的隧道。

没有任何辩驳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检察长把安迪的生命交给了肖申克漫长的岁月,被冤枉的银行家不会甘于命运,然而肖申克并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监狱长的训词非常露骨,他的意思无非是“在这里,你们没有自由,必须无条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属于上帝的”,于是,一场关于尊严和人性的斗争就此开场,不过在这场斗争中,救赎主不是上帝,而是两个词——“希望”和“自由”。

一、希望的主题

希望,是整部影片的主题。在安迪来肖申克之前,监狱里的话题除了变态、打架就是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混乱、肮脏、恐惧、绝望共同织就了这里恶劣的环境,犯人没有任何人权可言,为监狱长无偿出卖他们廉价的劳动力。在安迪入狱之后,这个不甘现状的银行家尽管依然无力改变犯人受压迫、受的事实,但他却至少带来了希望,一种不曾有过的渴望自由生命的气息。这种渴望不同于监狱长口头上说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会有黑暗”,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监狱长教育囚犯“不许亵渎上帝”,其实他正是把自己当作上帝,骨子里,残暴地禀性却是要让囚犯们屈服于“纪律和圣经”,甚至于“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暗无天日的折磨最终把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制度化了,导致了老布的死亡,导致了瑞德出狱后仍带上了毫无人权的“请示”烙印,失去了希望,就始终无法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的生活,而监狱长的所作所为,正是要彻底磨灭肖申克犯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影片中的监狱是社会的象征,实际上是要把犯人彻底磨灭成没有力量,没有欲求,没有希望,没有灵魂的人。它象征着虚伪的秩序,罪恶的掠取,残酷的压迫。就像监狱长所说的“石头都要榨出血来”,反映了当时美国监狱的腐败和黑暗。

安迪是注定要与暴力的制度对抗,他带来了希望。希望在于对恶势力(三姐妹)的坚决反抗,在于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于不畏凶险,为大家赢得那坐牢以来唯一一次由海利请客的啤酒,在于他当着监狱长的面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美妙音乐,在于他执着地带领大家修建全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馆,在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暗挖地洞逃生。安迪是一个被导演诗化了的英雄。导演对这个人物的塑造通过贯穿剧中的几个“希望”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观众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于瑞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安迪和他的约定,瑞德是否会像老布一样,因为被长期制度化而无法适应社会,最终只能在长期的压迫之后,回到自由社会却只能“到此一游”,而瑞德因为约定却坚持了下来,找到了“希望”的终点——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这是安迪用自己的行动对瑞德的救赎。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来自汤米,这个目不识丁的年轻人,居然在他的感化下考上了高中,在那个安迪努力建立起的图书馆里,人们暂时忘记了压迫、暴力、恐慌,自由平静的生活乐趣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了希望。片中的安迪俨然是一个现代版的耶稣,他的受难,始终昭示着耶和华的那句预言:“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亡”,而导演似乎也的确要把他塑造成一个耶稣式的人物,从他逃出肖申克之后的仰天长啸,到监狱长自杀之前墙壁上的那一行字:“主的审判很快降临”,好象都在诠释着这一点。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一种自由人对于命运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在心灵上得到解放的人,任何实质的牢笼都束缚不了他。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人,他的肉体虽受磨难,却并未消亡,而是用实际的行动来抗争。而老布,放飞了杰克,却囚禁了自己,这就和安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告诉人们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在心里还有最后一点希望,那就活着,否则,安于麻木的现实,也就同死亡没什么区别了。 是希望救赎了自由,这是重新构建的现代文明里的救赎,除了自己,我们没法依赖虚幻的救主。曼德拉说过:“心,是一个人最强壮的部分”,假若我们的心不停息,希望就始终存在。

二、构图和色彩的强烈对比

影片开始,随着警报的响起,镜头从犯人中拉起至高空,以一个俯拍的运动画面来介绍一个全封闭式的监狱,强调出一种牢笼感。摄影机的运动是规则的,快速的,这种运动风格正符合监狱的特征,遵守秩序与制度化。在影片的最后,安迪与瑞德在海边重聚,一个大远景的开放式构图,这种开放式构图是对自由的写意和象征,可以说这是自由之海,希望之海,也是救赎之海,此镜头与影片开始前监狱的封闭式构图形成巨大反差,自由令人神往,我们无法抗拒。

导演在影片的色调上以黑白灰三种冷色调为主,而在通向监狱的门口却设有一块绿色的草坪,绿色代表着希望,影片中,安迪在进行一周一信的活动时,画面色彩发生了变化,画面中开始出现红色的光线,整体的光线也渐渐变得柔和,这些正是安迪内心的变化。在影片的结尾,色彩变成了明调,太平洋海天一色,一片蔚蓝,与影片开始时黑白灰冷色调的运用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是希望之色,自由之色,也是梦想之色。

三、理想主义的人物

安迪是理想主义者,始终生活在诗意而美好的精神世界里。他虽身处物化的世界,内心却很超然。他真诚、睿智、坚韧、目光深邃、略带忧郁,即便身着囚服,仍显示出一种威仪高贵的气质。每每放风时,他总是独自散步,俨然漫步于公园,从容自若、步态悠然。他热爱生活,喜欢福斯特的诗和莫扎特的音乐、喜欢象棋的谋略、更喜欢用石头雕刻一些小物件,包括他亲手刻制的经常与瑞德对弈的那副象棋。安迪精通数字和理财,但只是把此技能作为安身立命的工具,真正渴望的是一个充满想象和希望的自由世界,这种理想对他来说更为迫切,这是安迪实现自我救赎、奔向希望与光明的根本所在。监狱长发现安迪精通税务,将他调入相对清闲的图书馆,让他为全体警员填写个人税务账单,直到后来为监狱长贪污的巨款洗钱。这些足以证明安迪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

四、典型的细节

安迪在旧书堆里,意外地发现一张唱片,趁播音警员在洗手间,他将唱片放在唱机上,用钥匙将洗手间反锁,插上播音室的门,将播音器的所有开关打开。于是,莫扎特《今宵微风吹拂》那优美曼妙,荡涤心灵的音乐,飞出播音室,在监狱的上空飞旋……此时此刻所有的囚徒都立于广场,像敞开心扉的孩子,仰望高悬的扩音器,静穆庄严的聆听,此刻他们的心灵已随着音乐获得自由和飞翔,飞越高墙、飞越万里晴空……正如瑞德所说:“歌声有种难以言传的美,美得令你心碎,歌声直冲云端,超越失意囚徒的梦想,宛如小鸟飞进牢房,使石墙消失无踪,就在这一瞬间,肖申克监狱众囚徒仿佛重获自由。”安迪在播音室里,正无比惬意地躺靠在椅子上,双手枕于头下,双脚平伸于桌子上,阳光透过百叶窗温暖柔和地洒在身上,映在那张因音乐而倍感陶醉的脸上……当监狱长隔着玻璃狂吼,责令其关掉音乐时,安迪微笑的目光,柔和而坚定地直视监狱长,将音量开关旋转至最大,在暴力与权威面前,安迪坚韧和无畏的目光,使监狱长吃惊和退缩,此刻,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他心中的音乐,关不住他对希望和自由的渴望。 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心怀希望,就永远会有希望,既然看到了希望,便只顾风雨兼程……

总之,《肖申克的救赎》主题处处透露出的人性的光辉,安迪对未来抱有不灭的希望,他播种希望,救赎大众;在技巧层面的表现上,独具匠心,无论从故事悬念的设计、人物形象的塑造、矛盾冲突的展开都曲折惊险,不落俗套;另外该片道具的设计、音响的处理、流畅的镜头、剪辑的技巧、成功的表演都令观众满意。安迪的人物形象塑造有些完美化,与普通大众心中的英雄形象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但无论如何,《肖申克的救赎》都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