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黄静范文
时间:2023-03-28 00:4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湖南黄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云南黄素馨;盆景制作;盆景养护
云南黄素馨,别名云南黄馨、野迎春、云南迎春、南迎春、大花迎春、迎春柳。 拉丁名Jasminum mesnyi,为木犀科素馨属常绿灌木。喜温暖湿润和充足阳光,怕严寒和积水,稍耐阴,以排水良好、肥沃的酸性沙壤土最好。生性粗放,适应性强,易于栽培,抗性强,容易繁殖,耐修剪。花明黄色,早春盛开,碧叶黄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美丽植物。
1 盆景制作
云南黄素馨盆景造型以修剪为主,也可采用借物绑缚式造型。
1.1 修剪造型
制作云南黄素馨盆景的材料,主要是人工培育和在野外挖掘粗壮的老桩。采用重剪的方法在植株长到0.3m左右或一定的设计要求后,剪去顶芽,培育一定的树冠;或通过一定的整形修剪,随时除去根部的基芽,促其多分枝开花。
野外挖掘要以保根为主,尽量保持完整的根系,除去伤残、枯死根系,将根系理顺,深栽于盆中,并逐渐施行提根。
可根据自己的设计要求,按照疏密相间、上密下疏、聚散相宜、上下呼应、长短有别的原则,在云南黄素馨桩上选留枝条,适当蟠扎,个别枝条可用铜、铝条矫正。在蟠扎造型的同时,对重叠枝、交叉枝、腋下枝等进行剪截,形成并保持枝条自然,层次清晰的造型效果。枝条要进行重剪,除选择的保留枝条外,其余枝条要全部去掉。保留枝条也要进行短截,根据云南黄素馨的生长特点,可以培养成悬崖式、半悬崖式盆景。
在制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每一枝条的营养分配不均,有的徒长,有的纤弱,有的出现死枝缺空。可采取养护管理方式来逐渐弥补。具体方法如下:每年夏季注意观察枝条生长情况,徒长的将嫩至顶尖剪去,并在发新枝的上年老枝一段按45°角横切1刀至木质部,刀口宽为枝条的1/3或1/2,以减少营养供应,1个月后可自行愈合;纤弱的枝条任其生长,并在新条的上年老枝一段,纵切1刀至木质部,使老皮裂开,新皮增生,扩大营养供应路线,1个月后新皮增生明显,调整2、3年之后各枝条可达到营养供应均衡,树冠丰满,枝繁叶茂。
1.2 借物绑缚式造型
选取现用枯死树桩材料,根据树桩形状,设计好造型,可用铁丝预先整理出形状。选取事先上盆栽种好,且枝繁叶茂、生长良好的云南黄素馨,所选用云南黄素馨的分枝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造型所需的枝条数。在树桩背面开凿槽沟,槽沟尺寸以能容纳所有枝条为准。利用铁钉等物顺槽沟走向固定住所有枝条,根据设计,将适合的枝条理顺至预先留好的形状处,轻轻按铁丝形状绑缚即可。之后进入正常的养护管理。如果有与设计不符的枝条萌生时,进行适当修剪造型。
2 盆景养护
云南黄素馨的管理比较粗放。春、夏、秋3季生长期要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空气干燥时应向植株喷水。冬季减少浇水,维持3~5℃的温度,初春即可开花。
栽培用土最好配制透水透气性好的腐叶土或园土加1/3的腐熟有机肥,但要加温灭虫。每月施一次腐熟的肥料,薄肥勤施。成型的云南黄素馨用盆,最好选用透气性好的紫砂盆,不过要以和树形搭配合适为主。栽植时将盆底眼用瓦片盖好,上面放1~2cm粗砾以利排水,再根据用盆高度添加配制土即可栽植,并结合提根造型。
平时放在阳光充足处养护,不能过于荫蔽,否则花朵小而稀少。
因其萌发力强,在生长期间要经常摘心,剪除或剪短某些枝条,才能保持树形。花凋后应把枝条剪短,一般仅留2~3个芽,主枝可适当多留几个芽,新枝生出后,如养护得当,花蕾丛生。
参考文献
篇2
杨嘉芮是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的一名学生,学的是园林技术专业。在参加比赛之前,她从没接触过手工制茶。但是,在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后,她成了一名制茶能手,并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虽然只是“偶然”参加比赛,但是杨嘉芮的成功却并非偶然。她是如何从制茶“白丁”转变为制茶能手的呢?且让我们来听听她的奋斗故事吧!
出生于花木之乡
今年16岁的杨嘉芮,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跳马乡。跳马乡属丘陵地带,多山多树,植被良好,那里有花卉苗木生产市场,素有“中国花木之乡”的美称。也许是由于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她对植物的种植和养护特别有感情。
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的杨嘉芮,选择了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并就读该校的精品专业——园林技术专业。杨嘉芮认为一草一木皆有情,她喜欢摆弄这些花花草草。
杨嘉芮把自己的专业学习看成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繁育栽培植物,看着它们慢慢长大,变得枝繁叶茂,让她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养护和管理植物,细心呵护它们,看它们健康成长,让她体会到生命的美丽。
“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杨嘉芮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2年3月5日“学雷锋日”那天,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组合盆栽义卖活动。通过制作和义卖组合盆栽,为敬老院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系统的专业学习,不仅让杨嘉芮提高了专业技能,也培养了她养护植物的能力,这些都为她日后参加制茶比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偶然结缘手工制茶
读初中时,杨嘉芮是一个有些腼腆的普通女生,班级和学校举行的活动,她一向很少参加。进入长沙县职业中专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她渐渐活泼开朗起来,不仅成了校广播台播音员,还主持了学校举办的国庆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
在长沙县职业中专学习的日子,杨嘉芮成长得很快,变得越来越自信。有一次,专业课老师黄静在课堂上放了一段关于制茶的视频,杨嘉芮对此很感兴趣,心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制作出茶叶,那该有多好!当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手工制茶比赛开赛后,杨嘉芮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杨嘉芮坦言,在参加比赛之前,她从没接触过手工制茶。
当时距离比赛的时间很短,为了能取得好的成绩,学校采取了停课两个月进行集中训练的方法。杨嘉芮的爸爸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马上打电话给她,让她不要参加比赛,说这样耽误学习。可是杨嘉芮并没有放弃,她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参加手工制茶培训,两边都没落下。
高温炒茶炼就“铁砂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手工制茶是按照“鲜叶—摊晾—杀青—揉捻—干燥”的工艺流程进行的,要顺利走完这些流程炒出好茶,先要过“高温关”。炒茶时,锅内的温度通常是200℃以上,杨嘉芮的手上经常会被烫起一个个泡,可她还是戴着手套坚持训练。
另外,手工制茶训练时,需要大量的新鲜茶叶。为了搜集到更多的新鲜茶叶,学校老师可是花了不少力气。他们带着学生找遍了学校附近能够采到新鲜茶叶的地方,还和当地茶农联系,请他们为学生提供新鲜的茶叶。杨嘉芮告诉笔者:“为了这次比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付出了不少心血,不仅请来了手工制茶方面的专家来教我们,还积极为我们寻找新鲜茶叶,就连加班训练,他们也会陪着我们。”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的刻苦训练,杨嘉芮的制茶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黄静老师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杨嘉芮是一个很有灵性的女孩,手工制茶对人的手感要求很高,可她每次都能把握得很好。另外,她学习起来特别勤奋刻苦,暑假期间,其他同学都放假回家了,她却留在学校坚持训练。”
汗水浇灌出的大赛黑马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手工制茶技能大赛在贵州最美的茶乡——贵定县云雾镇举行。作为“空降兵”(杨嘉芮没有参加省赛,而是直接参加了国赛)的杨嘉芮,选择了卷曲形绿茶比赛项目。当时参加此项目的还有很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面对高手如云的比赛,杨嘉芮抱着“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心态,轻松上阵。
比赛时,杨嘉芮的一双手在加热的铁锅里熟练地翻炒着茶叶,蒸发出的水汽将她的脸烫得红扑扑的,不断加热的铁锅不时把她的手烫出水泡,但她咬牙坚持着。两个小时后,她终于完成了卷曲形绿茶的制作。在交作品的时候,杨嘉芮心里没有底气,她小声地问工作人员:“你觉得我做的茶叶怎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主持人宣布杨嘉芮获得一等奖时,她当场就哭了,那是喜悦的泪水。杨嘉芮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当主持人宣布我获奖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因为参加此次比赛的有很多专业的选手,而我只是业余的,所以能获奖我觉得挺不容易。我真心感谢那些一直陪伴着我的老师和同学,特别是黄静老师,因为他们的付出,我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梦想上大学
这次杨嘉芮获得全国手工制茶比赛一等奖,最高兴的莫过于她的爸爸。以前他反对杨嘉芮读职校,反对她参加技能比赛,担心她因为参加比赛而耽误学习,可是现在杨嘉芮得了奖,他比谁都高兴。杨嘉芮笑着告诉笔者:“爸爸有次去外婆家的时候,就很高兴地告诉外婆说我得奖了,其他亲戚那里他也去说。”
作为指导老师黄静,也为杨嘉芮能够在本次比赛中获奖感到高兴。他告诉笔者:“希望杨嘉芮同学在获得一等奖后,要谦虚,不要骄傲,继续踏实地学好理论知识,为以后的技能训练打下更好的基础。”
篇3
摘 要 攀岩作为一种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时尚休闲运动,它集技巧和健身于一体,使参与者获得挑战自然和战胜自我的征服感觉,是高校体育课的拓展型运动项目之一,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等方法并结合我国高校攀岩运动发展的趋向,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湖南省开展攀岩运动的优势、外部环境等方面,得出的结论是湖南省高校开展攀岩运动是可行的。
关键词 湖南 高校 攀岩运动 可行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攀岩运动以其独有的登临高处的征服感吸引了无数爱好者。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来的新项目,也是登山运动中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它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既要求运动员具有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拼搏进取精神,又需要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节奏感及攀岩技巧,这样才能娴熟地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陡峭岩壁上轻松、准确地完成身体的跳跃、引体等惊险动作,给人以优美、刺激、力量的感受[1]。我国引进攀岩运动到今年已经进入27个年头,这项运动在国内已经生根发芽,正在蓬勃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攀岩运动影响力的扩大,许多学校意识到攀岩运动对学校教育带来积极的推进作用,把攀岩运动作为高校体育拓展型运动项目之一,正在积极地开展这项运动。然而,攀岩运动是否能在我国高校广泛开展,目前暂无人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此,本文对攀岩运动在我国高校开展进行研究,以湖南省高校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攀岩运动开展的可行性,为推动攀岩运动在我国高校的广泛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大学、长沙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商学院8所高校的部分学生和高校攀岩教师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阅读大量的有关攀岩运动的书籍及攀岩运动期刊、文献、书籍等了解国内外攀岩运动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情况,这些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问卷调查法
对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大学、长沙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商学院8所高校的部分学生和高校攀岩教师发放攀岩的相关问卷调查200份,共计发放问卷调查200份,回收问卷183份,占问卷的91.5%。
(三)实地考察法
笔者实地考察了2013年湖南省攀岩锦标赛的比赛情况和观摩湖南师范大学攀岩队的训练。
(四)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利用计算机进行归类整理并做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高校开展攀岩运动的情况
惊险刺激是攀岩运动最根本的特点,并能充分满足人们要求回归自然、寻求刺激、从中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欲望,这是它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源[2]。攀岩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1987年攀岩运动真正才开始走进中国,但经过27年的发展,整体水平有很大的进步,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从攀岩运动进入我国开始,高校就作为攀岩运动发展的一块沃土,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由于高等院校本身有着教育资源的优势,而且对于年轻学子而言,攀岩是一项新兴的充满刺激和挑战的运动,这对于广泛开展攀岩运动打下了良好的群体基础。国内最早建立攀岩队伍的学校仅限于地质矿产部直属的几所学校,因为这几所大学的地质矿产部门开展的活动多,找矿与登山、攀岩有着天然的联系,攀岩就先在地质类大学中发展起来,并慢慢在高校普及、推广。
现在这些原隶属于地矿部的地质院校依然引领着我国高校攀岩运动的发展,在他们的影响下国内许多非地质院校也开始在各自的学校推广攀岩运动,把攀岩运动设置为一门体育课,并配有专业的攀岩教师进行科学地、系统地授课。在这种发展形式下我国开展攀岩运动的学校己经从原来的几所高校发展到现在几十所高校。为了更好地在大学生中普及和推广攀岩运动,2003年11月6日,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成立了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在全国各大校园内普及和推广攀岩运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交心、交友的运动场所,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参与这项运动,使攀岩运动成为一种时尚、高雅的校园体育文化。同时,加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国家培养后备力量,输送优秀攀岩运动员。
(二)湖南省高校开展攀岩运动的情况
湖南是教育大省,“湖南人会读书”是自古以来流传的美谈,目前有31所本科院校,根据笔者调查,目前湖南省还没有一所高校建有标准的人工岩壁或可供攀登的岩面,与这种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连长沙市烈士公园、体育馆都建起了人工岩壁,供攀岩爱好者练习,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体育管理者对攀岩运动认识不足导致的。2007年7月湖南师范大学成立了攀岩运动队,并开始组织训练。同年7月份在湖南师范大学还成功在承办了由攀岩分会主办的全国高校教练员培训班,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湖南师范大学攀岩运动的影响,也提高了湖南师范大学攀岩竞技水平,近年来湖南师范大学在全国攀岩比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社会影响力还不够,训练也没有专门的攀岩场地和装备。湖南省攀岩开展的情况是社会群体热爱,高校开展低靡,很多大学生参加攀岩运动都是由户外俱乐部来组织训练。不难看出湖南省高校开展攀岩运动局面不容乐观,应快速改变这种局面。
(三)湖南省高校开展攀岩运动的优势
1.具有自然地理环境优势
湖南位于我国东南腹地,长江中游,是连接东部沿海省与西部内陆省的桥梁地带。幅原辽阔有着丰富旅游资源,很多出名的景点都有开发自然岩壁的条件[3]:如,湖南莨山 “蜡烛峰”东面陡崖脚下有一条巨大天然缝隙,长100米,深50米,宽0.4--1.8米,上下岩石如刀削一样平整林家寨海拔525米,是国家攀岩训练基地;张家界天门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它经历海相沉积上升为陆相沉积,形成高山,并经受亿万年风雨剥蚀,尤以三叠纪燕山运动为最甚。白垩纪末,大规模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使天门山进一步抬升,分别被两条断层峡谷切为孤山,使高山与谷地拉开极大高差,几公里之内高差达1300多米,从而造就了天门山孤峰高耸、临空独尊的雄伟气势,2007年由中国登山协会等承办的第三届亚洲杯攀岩赛就是在张家界举行的[4]。这些都为高校开展户外攀岩项目课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
2.体育旅游业推动攀岩运动的发展
“十一五”时期,湖南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首先是旅游总收入跨上了千亿台阶,成为“千亿产业”。2009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99.47亿元,成为湖南第七个产值过千亿的产业,在湖南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25.8亿元。二是旅游总收入连年赶超,“跻身全国十强”。2010年,湖南旅游总收入在全国排名由2008年的12位上升到第10位。三是湖南旅游成为“产业大省”[5]。体育旅游在湖南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如猛洞河国际漂流节、南岳国际高空走钢丝大赛、汨罗江龙舟赛、湘西溶洞探险、张家界飞机穿越南天门表演赛、法国蜘蛛人在湖南琅山的攀岩表演赛等都是湖南体育旅游的成功之作。因此,湖南省高校普及推广攀岩运动,重视和开设攀岩项目课程安排,将有助于推进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
3.高校开展攀岩运动有广泛的学生基础
攀岩运动具有“墙上芭蕾”的美誉,它通过在岩壁上完成攀爬、腾挪、窜跃等技术动作,提高攀爬者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磨练其意志品质,在惊险和刺激中得到美的享受,是一项很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6],通过调查大部分大学生喜欢或想尝试参与攀岩运动。大学生思想活跃,勇于挑战性,超越自我,挑战大自然,是他们的一种天性。从事这项活动不但具有一般体育运动的意义,还能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和丰富生活,对提高大学生的野外生存生活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而且还能培养人们对大自然的审美与观察力,一旦做过这种尝试,就有走向山野的强烈欲望. 攀岩运动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体育活动,从事这项活动不仅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丰富社会知识
(四)湖南省高校推广普及攀岩运动的外部环境
1.国家政策引导
攀岩运动是休闲体育中一项列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拓展型运动项目,根据纲要精神,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馆设施,合理布局,合理地使用有限的物力和财力,开发体育设施资源,做好现有的运动项目的深化和提高,同时,加速对新兴的、条件成熟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和利用。湖南省应加快攀岩运动走进高校课程的步伐。这就是湖南省高校课程改革的政策动力。
2.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旅游和冒险运动。攀岩作为一项新兴的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极限运动,对湖南省推广全民健身、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及推动休闲体育产业市场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的人工岩场建成后,除了供学生们日常的体育教学与运动队训练外,节假日和晚上还可以进行对外进行有偿经营,既可以满足教学要求,又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为社会攀岩爱好者提供活动场地。
3.国内高校开展攀岩运动的热潮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攀岩运动开展的比较成功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厦门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长春大学等高校,学生的参与人数较多,积极性很高。我国每年都会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攀岩攀冰部的组织领导下举办全国攀岩锦标赛和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这样一系列的赛事,给热爱攀岩运动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相互学习的。除此之外,国内已有不少学校的攀岩教师和教练正在积极投入攀岩运动的教学训练与科学研究工作当中,为攀岩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结论
(一)湖南省境内岩壁资源丰富,自然条件独特,为湖南省高校开展攀岩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二)高校开展攀岩活动,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野外生活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需求都为湖南省高校开展攀岩运动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湖南省高校开展攀岩运动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周静.高校攀岩体育课程安全保障刍议[J].体育科技.2011(02).
[2] 黄静,熊昌进.攀岩运动[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10-14.
[3] 李继承,甘宁,刁军辉.攀岩运动在广西高职院校开展趋势初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4] 张小青.攀岩在高校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7).
[5] 沙鹏.陕西省普通高校开设攀岩运动的优势与阻力研究[J].价值工程.2011(20).
[6] 中国攀岩网.攀岩历史[ED/OL].2006.
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科书 插图
一、小学《语文》S版中课文插图的基本情况
笔者统计的插图来源是新课标小学《语文》S版中的课文插图(含拼音和识字课文),不包括选读课文,一年级上册中不包括入学教育的部分。插图总数是统计小学《语文》S版课文插图的总数量(1-6年级)。从每一册教科书中课文插图的总数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教科书中课文插图的变化。在插图总数的变化上可以反映出小学《语文》S版的插图编排者对插图的分布以及插图的使用数量的设计意图。《语文》S版整套教材一共有393篇课文、790幅插图,平均每篇课文配有的插图数是2.01幅。
此外,插图的基本情况还包括插图的位置和是否为背景图等信息。插图位置主要分为文前、文中、文后。文前和文后是指插图与课文相连的相关插图,中间没有其他的助学文字。文中则包含两种,一种是插图前后都有文字,另一种是课文的背景图。文前的插图可以看出文前图对读者的导读作用;文中的插图则是辅助课文的文字说明;文后的插图是为了弥补课文文字表达的不足。而背景图指的是出现在课文中,占了一整页篇幅的课文的插图,并且插图上必须附有文字。其他没有占整页篇幅而且没有文字附在上面的插图都属于非背景D。背景图是图文同步的表现,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去看文字,在文字上面铺染一种环境的衬托。从背景图和非背景图的分布差异和分布的比例可以看出在课文插图中背景图在各个年级中的需求。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二、小学《语文》S版课文插图设计存在的问题
1.插图位置分布不太合理
图文之间的位置对课文知识的学习以及插图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插图的位置可以分为文前、文中和文后。《语文》S版中关于插图位置的特点十分突出,文中的插图数明显要高于文前和文后。第一册教材中文前插图数量是最高的,第八册和第九册当中没有文前的插图,所有教材中文前的插图数都低于10幅,可见文前的插图数在整个《语文》S版中的数量都很少;第一册、第二册和第七册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最高,《语文》S版整套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都是在30到75幅之间,可见整套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最多;而文后的插图数确实很少,最高的也只有14幅,在第四册中出现,第十册教材中文后的插图为0幅,显然和文前插图相比,文后的插图又多一些,但两者与文中的插图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
2.插图与课文契合度有待提高
插图与课文契合度越高,插图的效果越明显,读者学习的效率也更高。插图与课文的契合度不高可以表现为插图的内容不精准、插图的内容缺失、插图的内容多余、插图没有表现课文等。插图的内容不准确也就是插图错误的表达了课文的内容,例如:六年级下册的第21课《青花》,插图中父亲仍然拿着青花瓷瓶,两鬓并没有斑白的痕迹,而且眼睛没有看着作者,并不是文章中所描述的场景,在这里插图错误地表达了课文内容;又比如有些插图没有表现课文内容,一年级下册第五课《世界多美呀》开头有一幅画,画着两只黄色的小鸟,可是文章全文都在讲述母鸡和小鸡的故事,没有任何文字在讲述小鸟,此图明显的是多余的,而且这幅插图还是文前的插图,在读者还没开始读文章的时候,看到这张图片会误认为是在讲述小鸟,插图与课文的契合度明显不够。
3.插图中人物的性别失衡
我们可以将人物插图分为男性图片和女性图片。对男、女性出现数量对比可以看出,男性图片出现数量明显要高于女性图片。
从表3能够看出,男性在人物图中出现的次数呈现波浪趋势。所有年级的教材中男性人物图出现次数为89幅。其中在第七册教材中男性出现的次数最高,为22幅。只有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和第八册男性图片出现的次数都是10幅以上,其他册数的出现数量均在10幅以下。即三、四年级的教材中男性图片出现的次数最多,要高于其他年级。而在十二册教科书中,只有第五册教科书中女性图片出现的数量要高于男性图片。在课文中,不管是课文内容需要的人物,还是泡泡语的小人,这些人物在比例上都是男性图片要多于女性图片。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13课《我站在祖国地图前》,不管是课文内容的主图,还是泡泡语的小人都是以男性的角度出现的。
4.漫画图数量整体偏少
按插图的呈现形式可以分为实物图和非实物图。实物图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写照、照片、作家作品等等。非实物图可以分为漫画图和手绘图。漫画图和手绘图存在显著差距,手绘图明显要高于漫画图,漫画图在低年级的册数中比较多,而手绘图在所有的册数中都有很大数量。从图1可以看出,漫画图的数量随着年级的上升在不断地减少。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课文插图中非实物图中的漫画图都是50幅,到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时候很明显在减少,到第七册时漫画图的幅数有小幅度增加,第八册的漫画幅数为0,最后几册中漫画图的数量都在10幅上下波动。在语文S版中除了第八册和第十册之外,其他册数中的漫画图几乎都是在10幅以上。
而关于手绘图的柱形图明显地反映出,手绘图的幅数要高于漫画图的幅数,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和第八册中手绘图的数量均在50幅以上,第一册的手绘图将近50幅,其他的几乎都在40幅以下。由此可以看出《语文》S版的三年级和四年级中的手绘图最多。
漫画图都是采用各种夸张、比喻的手法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因而一般我们认为低年级的教材中应该多一些漫画,高年级就不需要了。《语文》S版一年级教材中的漫画图有50幅,而高年级的却只有10幅,甚至没有漫画图的出现,而手绘图几乎都在20幅以上。其实高年级的学生仍然处于儿童期,他在内心仍然对漫画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并不是高年级就不需要漫画图。
三、改进插图设计的建议
1.合理地安排插图位置,构建平衡统一的意境
插图的位置要注意与课文的主题结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视觉习惯和阅读习惯还比较简单、单纯,在设计插图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方便学生的阅读,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插图,并进一步理解课文。插图是在文前、文中还是文后,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文前的插图能够引导和影响学生的阅读心向,阅读心向是每一位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愿望以及阅读兴趣及意向的准备状态。积极的阅读心向能够引导读者迅速融入文章,感受文章的情境;文中的插图可以及时补充知识信息,再现文章的情境,将文章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文后的插图则能够帮助学生深化自己对阅读内容的记忆,甚至可以弥补文字的差距[1]。每一个位置的插图都有不同的意义,插图的位置不同决定着其在n文中发挥的作用。合理的插图位置为课文构建了统一的、平衡的意境。插图的作用又在于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课文,插图在传递知识和信息上要比文字更加直接,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合理的位置搭配能够避免学生阅读理解错误的存在,避免错误的干扰,帮助学生巧妙地走进课文。
2.完善插图的内容,达到图文一致
插图是一种视觉媒介,它的生动直观是文字不能代替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抽象能力差,比较善于依靠直觉性来学习的小学生来说[2]。因而插图与文字一定要做到紧密结合才会真正发挥插图本身的效果。当然在依赖文本的情况下,插图的内容也要适当地作创作与想象。教材插图的内容一定要有侧重点,不能盲目选图,要学会有选择性地来设计插图的内容,使插图的内容更加完美,更加贴近课文。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先理解课文的内容,真正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文字表达不到位的地方要适当地插入插图,利用插图来完善文字不能表达的意思。插图的内容设计一定符合课文的思想,从而达到图文一致的效果。
3.丰富女性图片,使学生获得完整的性别认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要体现时展的的特点以及现代的意识[3]。而语文教材的建设要树立一定的社会意识,其中性别意识就是社会意识的一方面。教材中男女主人公出现的比例、插图的性别比重以及对男女的描写等等都会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中两性的职责,从而实现男女平等的教育。从性别的角度来看,真正理想的教材应该是公平的、多元的[4]。公平也就是不再总是以某一种固定的性别模式来界定男性或者女性应该做什么,应该做到两性平等。所以教材的编排者必须要注意到性别的刻板映像,教科书中的课文插图要注意两性平等,通过插图中的人物来唤醒老师、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只有在课文中不断地丰富女性插图,才会使教科书更加生动灵活。
4.平衡漫画图与手绘图数量,发挥插图的功效
学生是教科书的使用人,因而插图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要求的插图,以促进其进一步的学习[5]。所以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尤其是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与发展特点。另一方面须注意小学高年级插图的使用,高年级的学生同样也处于儿童期,因此,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到这些,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年龄来适当地调整漫画图在各册教科书中的比例,以便发挥插图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淼.语文教材插图效应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05(11).
[2] 李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内容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3] 杨洁,吕改莲.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直接映射――对小学语文教材人物的性别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4] 刘霞.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偏见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篇5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网页设计;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页已成为各界人士获取信息、开展社交的重要媒介,网页能够将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用最为便捷的速度实现网站和客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精致的网页设计不但可以让阅读网页的客户在极短的时间内接受网页上所登载的信息,并且精美的页面设计能让访问者心情愉悦,从而提升客户对网站的信任度,最终实现网站所设定的目标;反之,倘若客户对网站的初步印象不是很好,甚至放弃访问网页,这就意味着网站的彻底失败。所以,网页设计的好坏直接关乎网站的访问量。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访问者对网页设计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所以网页设计也越发引起各行各业的关注,高质量的网页设计已成为各大网站追求的最终目标。那么,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页设计将朝着何种趋势发展,现笔者着手探究这一问题。
一、网页布局应遵循简洁清晰的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页设计在布局上应遵循简洁清晰的原则。在切实保障网页各项功能的目标下,应最大限度让网页设计的布局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简洁清晰的网页布局能明显体现出对访问者的尊重与关心。网页设计师必须把自己视为网页的阅读者,从访问者的视角出发,最大限度按照绝大部分客户浏览网页的习惯和程序来进行设计。相当一部分的客户在访问网页时,绝对不会认真阅读,更不会绞尽脑汁地去进行思考,甚至一些访问者仅是走马观花式地看一下。客户的这一特点就要求广大网页设计者在布局网页时应遵循简洁清晰的原则。布局繁杂的网页会让阅读者产生视觉疲劳,进而产生厌烦心理。尽管一些商务网站需要登载大量的信息,可是在网页设计的布局上还是应该简洁清晰。要达成这一目的就必须对网站上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并将每个类别的名称以简易的方式呈现给阅读者,让他们通过简易的信息分类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不要给访问者在浏览网页时提供太多的选择,操作的方式越简单越好。最佳的网页设计布局就是让客户能用最短的时间在网页上找寻到所需要的信息,不需要运用任何工具就能够十分便捷地完成网页访问的工作。
二、网页的导航设置应简明醒目
对于任何一个网站而言,导航功能是尤为重要的,网站导航设置得是否科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访问者访问网页的速度。简明醒目的导航设置能让网页阅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各类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访问者不管在何种状态下都能清晰地知道自己访问网页所处的位置,而不会迷失方向。首先,网页中导航栏目在设置上和颜色的配置上必须醒目,便于发现。根据人们通常情况下浏览网页的习惯,应在网页的左边或者上方设置导航栏目。对于比较长的网页而言,完全可以设置一个随着网页不断浮动的导航栏目。其次,网页导航栏目中的文字陈述一定要简洁,对某一内容的概括务必凝练、准确。导航栏目倘若表述不够清晰,则会让人费解,最终很难实现导航的既定功能。所以必须最大限度避免使用具有歧义的词汇,倘若所运用的文字对所要陈述的内容归纳得不是很全面,完全可以设计一些简要的提示性信息对相关文字进行更为详细的阐释,让阅读者的鼠标放到导航栏目时,与之相应的解释也就会随之出现。最后,当用户进入目标网页时,不要让其点击次数超过三次,因为过于频繁的点击会让访问者认为该网页的访问十分繁琐。当用户进入一个网页的界面时,必须让他们清晰地知道怎样返回上一个界面,并且要在网页设计中让其明白采取何种方式去搜寻所需要的东西。
三、网页广告的设置应科学合理
倘若一个网站中的广告设置得太多或者广告的设置不够合理,就会对访问者的心情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如何让用户在访问网页时既能产生舒适的体验,又能从中获取丰厚的广告利润呢?这就需要从二者之间寻找到一个相互支撑的平衡点。首先,要尽可能遴选在设计上十分精致的广告,设计粗线条的广告不但会让用户反感,而且还会让网页的点击率很低,随之造成收益也相当低。其次,网页中的广告必须与网站设计的主体思想相吻合,这样的广告更符合网站访问者的身份特点,广告效果会相对较好。再次,网页广告设计的尺寸与位置必须恰当,不但要与网页中其它相关的元素相互搭配,而且不能遮盖住访问者访问的内容,否则就会引起访问者的厌恶情绪。最后,网页设计中主页的广告绝对不能过多,虽然网站主页中的广告会拥有更多的浏览机会,可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访问主页的用户通常都在非常急切地搜索需要的信息,倘若设置的广告太多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在某个具体内容的页面可以适当放置较多的广告,可是也不能对用户的正常阅读造成影响。总而言之,网页中的广告设置和访问者的满意度并非是完全冲突的。倘若网页中广告设计得合理雅致,充分体现出价值性和欣赏性,不仅不会影响网站的正常浏览,并且还会从某种程度上增加网站的点击率,访问者的体验将会更好。
四、结束语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页设计的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必须坚持人本主义原则,从感情层面不断满足网页访问者的需求,并且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网页设计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能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改善,将会设计出高质量的网页,从而有效增加网站的点击率。
作者简介:王南英(1980-),女(汉族),湖南宁乡。学士,助教,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郑望平.网页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专业英语;衔接
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需要认真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不仅要考虑社会对这方面的需求,还要考虑这门语言学科具有哪些特点,并将在改革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到。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现状进行分析,试图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相衔接,以此来改革高职公共英语课程。
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不一,层次低的学生占很大的一部分。有的学生层次高、理解力强,经过学习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测试,有的学生理解力稍差些,能够达到英语三级的程度,在英语方面最差的学生对于讲授的内容难以理解。教师在给学生讲公共英语时,一方面要讲课本上所规定的内容,a另一方面还要讲以前英语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尽管很多学生都明白英语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地影响,也能够努力地学习英语。可是,因为对英语的理解力太差,经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并没有取得进步,所以有可能产生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加之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不当,对老师当天的讲课内容不能完全吸收,时间一长,就与其他英语层次高的学生拉大了距离,从而使其对学好英语的信心逐渐减弱。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现状,迫切的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2.学生的需求与公共英语教学的脱节
学生在高职院校需要经过三年的学习,前两年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最后一年是在校外实习。一些学校所规定的实习时间要大于一年,这样一来,就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时间更缩短了。学生普遍希望在缩短的课堂英语学习中,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能够与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联系。专业英语课程在第二年在开始教授,且每七天讲一次,只讲一学期,其学习的时间远低于公共英语课程。全校的所有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对学校各科的全部学生都是一样的内容,有不少内容几乎与高中英语的内容一致,教学方式也不灵活,教师在课堂一味地要学生死记一些单词。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不能专心学习英语。而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的方式也和高考如出一辙,对于学生来说,英语的实用技能并没有得到提高,高中时期的哑巴英语在大学还是同样的延续了下来。
二、如何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的衔接
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主要强调对基础知识的完善。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早在没有上大学之前就开始了,并经过了多年的学习。而专业英语教学却是在大学的二年级才开始接触的,因为基础英语学习的时间很长,且没有取得较好地进步,学生对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与信心会逐渐减弱。针对以上提到问题,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把两种英语课程在教学上结合起来,将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即在课堂上同步进行两种英语的教学,在保证公共英语教学效果的前提下,缩小它们的教学时间差距。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在教学上进行彻底地改革,尤其改革目前的教学方法,才能处理好两种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
1.教学方法的改革
适合地教学方法对学好英语有很大地帮助,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些有效地教学方法。例如有层次教学法、译文教学法、沟通教学法、讲练教学法、作业教学法等等。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上,笔者觉得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会更有效果。改革后的英语教学中,仍然要重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讲练教学法、译文教学法等,来讲授词汇语法句型。在讲授与专业英语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作业教学法、沟通教学法比较适合,这样可增加双方的互动性,使学生能多做英语交流,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2.改革教学大纲
改革目前大纲的内容对完成公共与专业两种英语课程的衔接有着很大地作用,只有先健全大纲的内容,才能顺利地衔接。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应用水平是实现衔接的一个主要任务。大纲的新内容应以学生为中心,分析学生的现实需求,重新制定教师的教学计划。这样一来,对学生的英语应用技巧需做新的规定,英语教学的目标也该调整。目前的大纲对英语应用方面的教学规定较少,新的目标应多增加些如何提高学生在各个场合,特别工作场合下英语应用能力的内容。而且,新的大纲要具有高度地灵活性,要给教学者一定的选择权力,并允许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适当地做些改变。因为,对于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有时很难固化和量化。大纲的制定应该以基础英语知识学习为主,但同时也应对某些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技能作出弹性的规定。
3.改革教材内容
教材是联系教与学之间的纽带,教学大纲的实施离不开教材,好的教材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为衔接好公共与专业两种英语课程,教材的内容不应太单一,内容要涉及到各个专业,但要学生以本专业的内容为主来进行基础英语的教学,公共英语的内容里要涵盖本专业的英语语言,以使学生专业知识增强。而现行教材对各专业没有很 好地做出区分,其内容多为一些较短的文学作品,与学生的专业缺乏必要地联系,对学生今后将从事的工作帮助较少,不是学生希望学习到的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全面改革的新形势下,其英语课程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应引起高职院校管理者的重视。尤其要改革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课程,以实现新的教学目标。不要将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当作两个完全独立的部分,要将它们看作是一个整体,使它们能很好地衔接起来,这是目前高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
[1]杨建慧.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6):12-14.
篇7
关键词:南京地铁;主题站;传播效果
引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地铁作为一种融合快速、便捷、运载量较大、地下与地上轨道结合等多方面特色的交通运输设施应运而生。南京地铁自2005年1号线正式通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实现了由1号线、2号线、3号线、10号线以及S1号线连接而成的“地铁网”。
作为集江苏省省会、六朝古都、特大城市、旅游城市等多重定位为一体的现代化都市,南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日益重视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南京地铁作为南京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运输设施之一,逐步发展为一种移动的传播媒介。在固定空间、高密度人群内,南京地铁为人们的互动交流提供机会的同时,也为文化的传播创造着条件。
一、南京地铁主题站的建设现状
为了更好地体现南京城市的文化特色,南京地铁将地铁空间的设计与文化主题相结合,打造了1号线上9个不同的主题站和10号线上2个不同主题的车站,以“节日”为共同主题的2号线上的11个车站和以“红楼梦”为共同主题的3号线上的9个车站。
这31个车站的主题选择,有的与地上文化相呼应,如鼓楼清风车站;有的与车站名称相呼应,如集庆门大街中秋车站;有的与车站发生过的有意义事件相呼应,如珠江路糖果车站;有的与历史文化相呼应,如大行宫红楼车站;还有的与时展与变迁相呼应,如奥体中心十运之光车站。
虽然31个车站的主题不同,但在设计上都以艺术墙为主要设施。这些艺术墙服务于车站主题,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同时,为乘客提供了良好的视觉体验。部分主题站还建设了特色石凳、艺术天顶、雕塑、壁画、墙贴、音乐阶梯等设施,营造了符合主题的文化氛围。
二、南京地铁主题站的文化传播效果的调查
针对当前南京地铁主题站的建设现状,为了解南京地铁主题站的文化传播效果,笔者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一方面了解到南京地铁乘客对主题站的知晓程度,另一方面探求了南京地铁乘客对主题站文化建设与传播的意见。
在正式调查之前,笔者阅读了地铁文化研究文献,并与地铁乘客进行了访谈,发出预调研问卷100份。经过对预调研问卷的分析,修订出一份正式调研的问卷。正式调研问卷包括三部分,其中个人信息2题,主题站知晓程度测量2题,主题站文化建设与传播效果测量3题。发放正式调研问卷100份,回收率100%。
本次调查从31个主题站中,随机选取了9个主题站,分别是鼓楼清风车站、南京南博爱车站、珠江路糖果车站、苜蓿园七夕车站、莫愁湖端午车站、大行宫红楼车站、夫子庙红楼车站、元通元宵车站、中胜云锦车站。
(一)南京地铁乘客对主题站的知晓程度
首先分析南京地铁乘客对主题站的知晓程度,为了方便表述,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
为判断乘客知晓某个主题是否与出行频次和生活时间相关,笔者采用SPSS20.0对其做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
通过图1、表2、表3可以看出,乘客对于莫愁湖站、元通站、中胜站的知晓程度较低,对于珠江路站、苜蓿园站、大行宫站的知晓程度较高。知晓程度与出行频次相关的车站有鼓楼站、珠江路站、苜蓿园站、大行宫站、夫子庙站。知晓程度与生活时间相关的为莫愁湖站。
通过对原始数据的进一步分析,笔者发现,知晓程度与生活时间相关的莫愁湖站,是由于单个样本的极值造成。因此可以判断,乘客是否知晓某一主题站,与乘客的出行频次可能有关,而与生活时间无关。
其次,分析乘客对自己所知晓的主题站内的设施的了解情况,如图4所示。
第三,分析乘客对某一主题站不知晓的原因,如表5所示。
(二)南京地铁乘客对主题站文化建设与传播的意见
首先调查了南京地铁乘客对主题站文化建设的满意程度,结果如图6所示。
其次,调查了主题站文化传播具有的优点和问题,如表7、表8所示。
三、对于调查结果的讨论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乘客不知晓某一主题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去过相关车站,那么,是否可以将这部分乘客不知晓某一主题站的原因全部归因于个人行为?很明显,答案并非如此,这可以从南京地铁文化传播具有的问题中找到原因。100个调查样本中,有42个乘客认为,地铁官方与乘客间的互动较少。如果地铁官方能利用线上、线下媒体,如微博、网络新闻、纸质报刊、广播等,与乘客展开积极的互动,向乘客宣传主题站的相关信息,达到“足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效果,那么没有去过某一主题站,乘客也未必一定不知晓这一主题站。
第二,知晓程度较高的三个车站,即珠江路站、苜蓿园站、大行宫站,乘客对这三个站中的设施的知晓程度也较高,如珠江路站的糖果车站广播、糖果故事墙贴,苜蓿园站的音乐阶梯,以及大行宫站的金陵十二钗艺术墙。而知晓程度较低的莫愁湖站,乘客对这一站内的水纹粽子石凳的知晓程度也非常之低(在19位知晓莫愁湖端午车站的乘客中,只有4人知晓水纹粽子石凳)。由此得出,主题站的设施建设,不仅要符合主题站的主题需求,还要兼顾空间的整体效果,调动乘客的多感官需求,统整视觉、听觉与触觉等,避免主题站设计碎片化的问题。
第三,对于人流量较大的南京南站和大行宫站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个车站都是换乘站,乘客在站内停留时间短暂,而知晓大行宫红楼车站的人数多于南京南博爱车站。这是因为南京南站的乘客更加匆忙吗?答案不仅仅是这一个。南京南站的博爱雕塑与爱语艺术墙,与大行宫站的金陵十二钗艺术墙相比,更加抽象,并且没有任何解释说明的信息,令人难以在短时间内观察出其中的文化元素。因此,为了提高乘客对主题站的知晓程度,尤其是对于人流量较大的主题站,在主题站的设计方面,应考虑到大众的普遍审美情况以及乘客的实际出行情况,适当地增加相关的解释和说明。
第四,与2011年关于南京地铁艺术墙的调查资料(39%的受访者认为很好,39%的受访者认为一般,有10%的人表示不怎么样和较差,没感觉的占12%)相比,本次调查的100个样本,对南京地铁当下的主题站建设,所显示出的满意度以比较满意为主,不满意为零。这表明南京地铁主题站自建设以来,逐步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五,调查数据显示,样本中45%的乘客认为,南京地铁的站内商业广告比重过大。现代都市,商业广告作为地铁站收入的重要来源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处理好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的比例、规划好商业广告与地铁站整体视觉效果的搭配、选择好商业广告投放的内容与介质显得尤为重要。地铁站内,除了灯箱等常规的覆盖类媒体,还可以适当投放冲击类媒体,例如通过内包车、实物展示等模式与乘客进行互动。
四、 结语
地铁主题站的建设不只是简单的空间装饰,还是一个城市与大众之间交流的桥梁。南京地铁在利用主题站唤起人们对城市文化关注的道路上,已经探索了十余年。本次调研发现,这十余年来,南京地铁主题站的文化建设从2005年仅有的1号线上10面艺术墙,逐步发展为建设同一主题的地铁线路,在主题选择上也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考量。但不能忽视的是,地铁主题站的建设仍在探索的道路上,还存在部分主题站宣传单一、设计碎片化和抽象化、商业广告比重大等问题。
因此,南京地铁主题站的文化建设与传播,是打造南京城市特有“名片”有效途径,承载了在固定的地铁空间内延伸南京城市文化的任务。为了实现这一任务,南京地铁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当下存在的问题,发扬已有优势,把握正确发展方向,为南京地铁主题站的文化建设与传播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①刘宗红,南京地铁艺术墙的文化解析与传播效果调查[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06).
②黄静怡、周渝、周文晓,主题文化在我国城市地铁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5(11).
篇8
[关键词]柑橘;储藏保鲜;果实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028-02
1 我国是柑橘的原产地和生产大国,柑橘种植面积居世界第1位
2007年全国柑橘栽培面积达2912.1万亩,总产量2058.3万吨,2008年增加到2331.3万吨。无论在栽培总面积上,还是在总产量上,中国已经超过巴西成为世界柑橘第一生产大国。我国柑橘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柑橘自从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已经成为我国南方主产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特别是品种成熟期集中,基本上在9月~12月期间成熟,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储藏设施和技术不匹配,导致卖果难的问题出现。
根据国外的经验,需要储藏果品年产量的30%~40%调节市场,否则会造成低价销售或果品腐烂,减少果农收入。据报道,发达国家有10%~30%的新鲜果品损失于采后的腐烂,在缺乏贮运冷藏设备的发展中国家,其腐烂损失率高达40%~50%。随着人们对柑橘果品采后处理的重视,更加显现出我国无公害储藏保鲜柑橘在柑橘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态势。
2 影响柑橘储藏的主要因素
2.1 储藏温度
柑橘果实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果实的呼吸强度越小,呼吸消耗越少,果实越耐储藏。因此在储藏期维持适当的低温,可延长储藏期。但温度过低易发生水肿病。温度过高也不利于储藏,当温度达到18~26℃时,有利于青绿霉菌繁殖和传染。柑橘果实储藏的适宜温度,与不同的原产地环境、品种以及栽培条件、采收程度和储藏期的长短有关。贵州柑橘研究所杨再英等(2000年)的试验表明,纽荷尔脐橙在年均温19.16℃的罗甸试点表现的耐贮性好于年均温16.12℃的大柱试点。据美国农业部(Lutz&Harderburg,1977)推荐,橙类在温度3.5~9℃,能储藏8~12周。西北农业大学王贵元(2007年)的试验表明,红肉脐橙从食用品质来说,短期储藏(1个月左右),6℃恒温低温冷藏处理有利于风味品质的提高;若要长期储藏(1个半月以上),则室温储藏有利于果实甜度的提高。另有试验表明,脐橙在5℃和-7℃处理2小时后,对脐橙皮均没有影响,当脐橙暴露在-20℃时,会导致橙汁结冰而发生脐橙冷害。
2.2 空气湿度
采后果实不能再从树上获得水分供给,在长期储藏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当果实干耗(重量损失)超过5%时,就会出现萎蔫,且以后也很难恢复原状。储藏环境内的相对湿度直接影响脐橙果实的保鲜效果。日本温州蜜柑在常温下储藏,采用80%~85%的相对湿度。美国佛罗里达州,推荐储藏柠檬的相对湿度为85%~90%。橙类适宜在较高的湿度下储藏,在冷藏条件下,推荐橙类储藏相对湿度为85%~90%。目前脐橙储藏中,控制湿度的办法主要有:当湿度过低,果实水分蒸发快,失重大,保鲜度差,果皮皱缩时,可在鼓风机前配合自动喷雾器,随风将水雾送入库房空气中,加湿空气。没有自动喷雾器,也可在地面上洒些清洁的水,或将湿的草席盖在包装容器上,来增加冷藏间的相对湿度;但如果湿度过高,果面过于潮湿,容易腐烂发病,这时可在库内放些干石灰、无水氯化钙或干燥的木炭吸潮保持相对湿度的稳定,不能有较大幅度波动,否则会刺激果实的呼吸作用,增加消耗。
2.3 储藏气体成分
柑橘果实属于非呼吸跃变性果实,它的成熟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没有呼吸高峰出现。一般认为柑橘类果实对气体成分和乙烯不敏感,但储藏环境中的乙烯积累过多,也会影响气调效果,导致腐烂和异味的加重。有试验表明:柑橘类果实对CO2较敏感,当超过10%易导致CO2损伤和不良风味变化(Rygg&wells,1962)。但适当提高CO2浓度(2.5%~5%),降低CO2浓度(10%~15%),可获得良好的储藏效果(Wild等,1977)。杜玉宽(2004年)等对橙类、柑类、柚类采用脱乙烯白发气调储藏技术,明显延缓了脐橙的衰老进程,储藏120天后,其果实的外观与风味都与鲜果相差甚少。
2.4 果实采后病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柑橘病害有近100余种,其中柑橘果实采后病害有20多种,主要分为病理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病理性病害主要是由真菌侵染所引起的病害,如青绿霉病等;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于储藏条件长期不适宜而引起果实生理机能失调。
3 柑橘储藏保鲜主要方式与技术
我国柑橘主要采用储藏保鲜方式为简易储藏保鲜、冷藏保鲜、气调保鲜、留树保鲜、生物技术保鲜和天然保鲜剂保鲜等。一般的储藏工艺是:选择储藏品种―确定采收期―采前处理―采收―运输―选果、分级、包装―顶冷散热―防腐处理―沥干―入库。
3.1 简易储藏保鲜
简易储藏法主要是利用天然环境低温来保存果实,包括埋藏、沟藏、井藏、窖藏、堆藏、通风库储藏等。如我国四川南充地区用地窖储藏甜橙;湖北秭归用山洞储藏柑橘;湖南用地下库储藏柑橘等。近年来,我国还研究出不同产地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和生产经营方式的节能储藏方法,主要有改良通风储藏库、简易节能库、柑橘控温通风库等。此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结构简单,适用于少量脐橙储藏或供家庭食用的储藏。由于不能人为控制储藏温度,储藏场所的温度总是随着季节的更替和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在使用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3.2 冷藏保鲜
冷藏保鲜又叫控温储藏。自19世纪中叶人工制冷技术获得成功以来,冷藏在美国和其他国家有了迅速的发展。这种储藏方式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能较好地降低病原菌的发生率和果实腐烂率,还可降低果品的呼吸代谢,阻止组织老化,延长储藏期。根据用途,冷库可分为高温库、低温库、速冻库和冰库等,用于园艺产品储藏保鲜的冷库多属于高温性冷库。进入冷库的产品应适当包装,合理堆垛,避免散贮方式。此法需要在有良好隔热效能的库房中装置制冷设备,通过机械制冷,控制储藏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使用的水果储藏保鲜方法。因耗能较大,储藏成本较高,广泛推广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3.3 气调保鲜
气调保鲜包括CA储藏(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和改良气调储藏(Modified Atmosphere Storage)。一般来说,气调保鲜是以冷藏为基础,将果品置于密闭库中,同时控制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因素。气调保鲜常用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有时会使用二氧化硫等气体。目前,气调库主要用于肴呼吸跃变性果实的储藏,如苹果、猕猴桃、梨、枣和核桃等的储藏。柑橘类果实属于无呼吸跃变性果实,在柑橘气调储藏应用较少。但孙玉清(1998年)文章指出,哈姆林甜橙、血橙等经气调储藏后柑橘果实显著地保持了风味和香气。杜玉宽(2004年)对橙类、柑类、柚类采用高温催化方法,将储藏环境中释放的乙烯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为CO2和H2O,消除了乙烯对果实的催熟作用,明显延缓了脐橙的衰老进程,储藏120天后,其果实的外观和风味都与鲜果相差甚少。
3.4 留树保鲜
柑橘类果实不易形成离层,即使达到充分成熟阶段仍不脱落。因此可通过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其他生物制品等措施,将成熟的果实留树,达到延迟采收和保鲜的目的,即留树保鲜,也称自然保鲜法。此法需把握好选择品种、树体和园地的前提,施用好植物生长调节剂,抓好果实和树体管理。有试验表明,喷洒24-D可有效减少留树储藏果实的脱落,且对次年春梢长度和叶片数无显著影响,在留树储藏期间,柑橘品质也能得到改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0.9%~2.0%,含酸量降低0.37%~0.55%,固酸比提高9.58~13.00,类胡萝卜素的合成积累约为冷藏的1.5倍,果皮呈现鲜艳的橙色,此法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脐橙鲜果的市场竞争力。虽留树保鲜目前正在我国柑橘产区大力推广,对延长市场供应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果园护果成本增加,因施用生物调节剂带来的残留增加、果实品质变化以及对树体来年结果与生长等问题均值得进一步研究。
3.5 生物技术保鲜
生物防治是采用微生物菌株或抗菌素类物质,通过喷洒或浸渍果品处理,以降低或防治果品采后腐烂损失的保鲜方法。目前典型的应用主要有生物防治和遗传基因控制等。我国近几年来,范青、田世平、王永兴、郑小东和龙超安等人研究了拮抗菌对柑橘防腐的效果,同国外多种酵母菌、丝状真菌等微生物的防治效果几乎一致。但这方面的研究除少数几种作物已获得生产应用之外,大多数还在试验阶段,且其抑菌谱窄、拮抗菌也可能存在毒性、拮抗菌的生产工艺优化研究存在难度、成本高等原因限制了拮抗菌的商业化应用。即使将来能获得大范围推广使用的可能,如某些转基因食品,也需要公众的认可。近几年,生物技术保鲜的研究较多,一些乳酸菌类、抗菌肽类、光合菌生物保鲜剂等,通过这些物质,可有效抑制有害菌类在果蔬、食品上生长,从而达到保鲜目的。有试验表明,用酶类物质处理脐橙后,能显著提高脐橙的果汁含量,营养物质和感官品质。生物技术保鲜最受关注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
3.6 天然保鲜剂保鲜
近年来,天然生物保鲜剂主要包括植物源、动物源和微生物源的保鲜剂,主要是一些茶多酚、蜂胶提取物、橘皮提取物、魔芋甘露聚糖、鱼精蛋白、连翘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植酸、花生壳中的木犀草素、壳聚糖、生物碱等,都已有在食品和果蔬方面取得良好保鲜效果的报道。有试验结果表明:3%壳聚糖浓度涂膜可明显延缓富川脐橙酸含量、总糖含量、Vc含量的降低,延长储藏寿命。苦参总碱质量分数大于0.05%时,具有抑制脐橙果实腐烂的作用,使烂果率降低3倍,能较好地抑制脐橙的呼吸强度。因此,天然保鲜剂的开发和应用有极好的前景。
除上述几种保鲜方式外还有一些方式也适用于柑橘保鲜:贮前热处理能明显抑制柑橘病菌的发生、降低果实的腐烂率,同时也能较好地保持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低浓度的1-MCP能抑制柑橘的腐烂:许多果蔬上的研究表明,钙处理可以降低软化和减少腐烂。田间叶面喷施CaCl2可延迟果实成熟和减少果实采后腐烂,钙处理延缓细胞壁的降解,减轻病菌对组织的攻击。浸钙处理保持果实较高的离子结合性果胶含量,但有的研究表明CaCl2处理对果实灰霉病的发生无任何影响,采后1%CaCl2浸蘸有效控制果实腐烂和保持硬度。
参考文献:
[1]陈杰.美国纽荷尔脐橙优质高产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2]杨再英,黄静,李金强.环境条件对脐橙果实储藏前后理化性状影响研究[J].广西园艺,2000(3):6.
[3]李富军,张新华.果蔬采后生理与衰老控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4]王贵元,夏仁学,曾祥国,等.不同温度储藏红肉脐橙果肉主要色素和糖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3):180-183.
[5]曹前,曹玉健.部分水果和蔬菜的储藏温度[J].中国农业信息,2010(3).
[6]李莉杰.冷库储藏水果蔬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农业科技通讯,2001(5).
[7]冯双庆.果蔬贮运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8]邓秀新.国内外柑橘产业发展趋势与柑橘优势区域规划[J].广西园艺,2004,15(4):6-10.
[9]赖传雅.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天柱文书 清水江文明 文书学 乡土社会
中国分类号:K8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4)01-88-93
我国民间契约文书的使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性积累,不仅涵盖的区域人群极为广泛,而且遗存的数量规模亦颇为庞大,已成为较有代表性特征的一大典型性史料文献,是见证传统中国社会变迁发展的重要文本依据。然而由于晚近以来剧烈的政治震荡和社会变动,各地契约文书大多受到人为性破坏而遗失殆尽。幸有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等部分区域性民间契约得以完整保存,遂使今人能够如实了解固有传统法律文书或私家档案的整体全貌。徽州文书的整理出版成绩已极为可观,清水江文书的公布发行则刚起步。本书凡二十二册六十八卷,所著录者均为清水江流域天柱县民间私藏文书,由于数量繁复杂多,遂分辑陆续公布出版。仅就首次公布之第一辑文书看,则不仅史料价值极为可观,即系统性、完整性特征亦极为突出。为方便读者稽核取用,特述相关情况如下。
一、清水江文明与清水江文书
清水江又称清江,乃是黔省仅次于乌江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都匀、贵定之间的斗篷山,流经黔、湘两省,为沅江之上游,最终注入洞庭湖,乃长江的一大重要河流支系与极为重要的古航道,亦为可与藏彝通道媲美的又一文化走廊,或可径将其称为“苗疆走廊”。
清水江流域有悠久灿烂的文明,仅从当地考古发掘所涉及的时段看,即涵盖了新旧石器时代、商周、战国秦汉、宋元明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反映远在7000年以前,清水江流域便有了人类的活动,以后则绵延不断地发展,形成了灿烂的清水江地域文明。
清水江地区向来以农林混作经济而著称,水道则为其提供了发展的交通便利。以木材的输出经销为例,当地自明代中叶以来,便逐渐形成了一个集种植、培育、养护、砍伐、运输、贸易为一体的木材经济文化贸易圈,而地方社会亦逐渐成为一个以自然村落和社区族群(宗族)为基本单位的具有契约交往关系的多元复杂社会。至于地方物产之流通,经济文化之开发,大小传统之互动,社区群体之交往,之传播,民族情感之融合,虽依赖社会生存环境的条件甚多,但交通的畅阻亦为一大关键。特别是明清两代随着清水江河道运输能力的加强,更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从国家宏观视域观察,清水江地区的战略地位亦极为重要,乃是明清两代中央王朝经略开发的重点。特别是入清以来,国家欲开辟苗疆,便不能不控制清水江。而开辟苗疆与控制清水江,则可以确保整个西南地区的稳定,形成西南与西北相互呼应的连环边疆战略体系。故雍正年间清水江航道遂凭借国家力量彻底浚通,苗疆则经过武力开辟而纳入王朝行政管理体系,原先“梗隔三省,遂成化外”,即中央王朝长期失控,国家政令无从推行,军事进退无险可据的局面,亦因此得以彻底改变。清水江作为苗疆地区的重要文化走廊,则从“民道”一跃而具有了“官道”的战略意义,更多地发挥了联结汉文化与非汉文化区域,促进中原、江南与西南腹地往来交流的重要作用。
清水江两岸庋藏契约文书的众多自然村落,恰好分布于黔湘毗邻的广袤苗侗文化区,显然乃是久远文明不断积累和发展的结果,既暗藏着大量多民族交流融合的信息,也折射出国家与地方复杂互动的关系。而广涉千家万户村民,涵盖众多自然村落,数量极为丰盛,类型颇为齐全的地方民间文书,亦都以文化活态实物的方式,见证了清水江文明的长久存在与绵延。
清水江文书乃是继徽州文书之后,目前所见第二大民间契约文书系统。其数量之繁多、保存之完整、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来源之清晰、价值之突出,衡以世界各国或地区,较之字内各民族或团体,均堪称侗、苗、汉各族人民世代累积的文化瑰宝,民间档案文献的巨擘大宗,世界级的珍贵文化记忆遗产。为摸清当地文书庋藏家底,我们曾沿清水江流经地域进行调查,仅据截至2011年10月各县档案馆人藏数统计,即为黎平县24320件、锦屏县36482件、天柱县14000件、三穗县19542件、剑河县8000件、台江县1212件,合计总数达103556件,可见已经征集入藏的数量已颇为令人吃惊,然若与散落于广大民间社会各自然村落者相较,则仍有可能仅为蕴藏总量的极小部分。即如果我们以五倍于档案部门人藏数字的保守统计方法,客观评估散落于清水江流域两岸地区的民间契约文书,则其总数至少当在50万件以上。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人类记忆文化遗产,值得作为系统工程陆续整理、编纂、公布和出版。
清水江文书的史料研究价值乃是多方面的,约略论之可有以下四点:
(一)整体再现乡土中国社会的全息图景。中国社会已有数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积累,文化扎根的土壤在农村,社会结构的重心在农村,政治稳定的基础在农村。中国弥久弥新的传统之所以能对世界作出巨大贡献,显然离不开以农耕文明为依托所发展出来的一整套秩序与思想。因此,必须深入了解乡土中国或农民中国,才能深入了解文化中国和政治中国。而大量类型及内容均不尽相同的清水江文书,均直接来自民间乡土社会,透露出大量乡民生活交往的信息,与官方史乘有着取舍倾向上的明显差异,更多地反映了地方社会的原始习俗风气和世态面相,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乡土社会自然、生态、气候、土地、物产、生产、劳作、交往、礼俗、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为深入了解中国乡土社会全息历史图景提供了必要的素材依据。
(二)真实反映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清水江文书是在长达600年的土地开辟、木材贸易和移民迁徙过程中,以混农林经济为基本生产形态,不断积累留存下来的原始文书史料。文书的类型尽管名目繁多,然仍以契约为其内容构成之主体。而契约除锦屏一县林业契约显得较多外,其地各县土地契约均占很大比重,适足以反映当地地权转移、土地买卖规模,以及田赋地价变动和阶层结构分化等多方面的情况,而无论生活、生产、交往、经营或投资,亦都可以透过相关的文书,看到资产或财富的运动方式或转移过程,了解地方经济生活的构成模式与活跃程度,从而更加全面地检讨传统中国以经济生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的全貌。
(三)丰富历史叙事学的地缘文化内容。清水江流域乃是苗、侗民族聚居区,历来皆被视为“苗疆腹地”或“化外生界”,较少进入官方文献的叙事学视野。而历代学者或受制于原始材料的匮乏,或囿于文献系统的零碎,不仅缺载失收的现象极为普遍,即误读错解的问题也颇为突出。然而地域固然是当地民众建构生活秩序的重要参与因素,区域与区域之间必然受制于地理环境的区隔而形成差序格局,但清水江水运所提供的便利及其与陆路驿道连结所形成的交通延伸,也使当地成为通达四方的重要战略区域,形成了多种地缘族群往返迁徙和交流融突的走廊文化圈。因此,从整体上看,当地历来都是历史事件错综多变、民族融合现象频繁、文化发展多元的一大核心要地,其治乱兴衰或荣瘁休戚,无论任何时候都与西南乃至全国的形势息息相关。而清水江文书的发现与面世,将有裨于我们重新在苗疆发现历史,触及区域社会变迁演进的节律脉动,揭示苗、侗、汉文化交流与互动的真实状况,再现民族文化变迁转型的历史。更直接地说,数量繁多的清水江文书,仅就目前已知的内容看,从民间礼俗到,举凡社会生活的各个复杂层面,均无不有相关材料涉及,倘若善加利用,则适足以改变地方族群长期“失语”的状态,弥补传统史家轻视或缺乏民间知识记忆的不足,扭转既有史书轻民间重官方的历史叙事学倾向,撰写严格意义上的多民族共生、共存、共荣的民族关系发展史。
(四)提供了研究包括民事法权关系在内的中华法系的重要资料。任何社会都有为一定的文化共同体所认同或遵守的规范,规范的存在乃是维系社会稳定或和谐的基础。民间契约既是对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一种规范,当然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体现了民事法权关系的习惯法。清水江文书涉及财产关系、身分关系的很多,举凡析产分家、继嗣承养、婚嫁娶离,都有相应的契约的订立和约束,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民事规范的法权意义,乃是传统中国民事法秩序不可轻易忽视的重要构成内容。清水江文书由于规模数量较大,故与徽州文书一样,亦以多种多样的契约规范形式,一方面反映了地方礼法社会秩序运作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大量地方民事法文化的活态经验,一方面也丰富了中国民事法权关系的实证个案或典型事例,扩大了中国法系研究的具体文本依据,既可获取“礼失而求诸野”的认知乐趣,也能强化对中国民间社会自治机制的理解深度。
以上四条,虽不足以概括清水江文书的全部价值意义,但以管窥豹,已可知其整理公布意义之巨大。一旦有计划、大规模地系统编纂结集出版,必能结出大量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的学术成果。
二、天柱文书分布度藏概况
天柱县位于清水江下游西面,东邻湖南会同、芷江两县,南接黔省锦屏县及湖南靖州县,西连省内三穗县,北靠湖南新晃县。南齐时曾设东新市、南新市二县,属东牂牁郡。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设屯溪后溪千户所,隶湖广都司;二十五年置天柱守御千户所,属湖广靖州。万历二十五年(1597)置天柱县,与守御千户所同治,并析绥宁、会同二县地益之。县之得名,乃因柱石山一峰直峙,宛如擎天柱石,遂迳以称之。雍正五年(1727)改隶贵州黎平府;十一年,改属镇远府。乾隆元年(1736),置远口巡检司,归隶天柱县,在县东六十里。民国三年(1914),改远口巡检司为远口分县。二十五年(1946),省远口分县入天柱县。
今天柱县所辖乡镇,主要有风城镇、邦洞镇、坪地镇、蓝田镇、瓮洞镇、远口镇、坌处镇、高酿镇、石洞镇、白市镇、社学乡、浪马乡、竹林乡、江东乡、注溪乡、地湖乡。而此次首批推出的天柱文书,则主要涉及瓮洞、江东、白市、高酿、石洞、竹林、坌处、渡马、兰田、远口等十个乡镇,涵盖黄巡、岑板、克寨、瓮洞、大段、大坪、对江、地样、新舟、优洞、勒洞、地良、春花、上花、地坝、木杉、甘洞、邦寨、丰保、摆洞、冲敏、南头、竹林、梅花、力木、高坡、大山、共和、地锁、远洞等三十个村寨。稍须强调者,则为自然村落的地理区位秩序乃是历史形成的结果,均与清水江航运所提供的便利大有关系,亦为学术研究不可不注意的重要文化信息来源。
从整体上看,天柱文书的征集工作目前尚在进行,与截至2011年11月已入藏于当地档案馆的14000件文书相较,总体数字仍在逐年增多。此次首批出版的近7000件文书,均为2009年9月以前征集人档的。时间则上起顺治年问,下迄20世纪50年代。而2009年9月以后则征集到明代成化二年(1466)、万历二十四年(1596)、崇祯十六年(1643)的田契、诉辞、合同,或可说明当地文书产生的年代,至迟当在13至14世纪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契约文书的征集工作,地方政府是本着自愿原则,以代为保管的方式,与乡民协商登记,始编号入馆存档的。自愿原则的出发点乃是尊重乡民应该享有的权益,但也说明未能征集入档者数量依然很多。
本书著录的各种类型的天柱文书,若分析其固有来源地,如白市、江东、渡马、远口、邦洞、瓮洞、蓝田、清浪、坌处等,虽市场规模大小各有不同,地区差序格局仍很明显,然大体均为清水江往返水道贸易运输的重要孔道,实乃多族群文化互动交流的核心区域,故契约文书的遗存数量也显得极为可观,形成了与地缘经济政治格局颇为契合的文化对应关系,具见无论社会结构的复杂,抑或交往活动的扩大,都决定了人们必须以文书作为相互协议认可的法权文本依据,从而更好地规约当事人双(多)方合理性的物权或债权,说明其应当享有的权利与义务,从而维护所有权制度秩序的稳定,确保社会交往机制的正常运转。
天柱文书绝大多数来源地均极为清晰,考虑到每一文书背后都有可能隐藏着一段活态的历史,因此著录时均尽可能地注明来源地及原持有人,以此提供必要的村落或农户收藏信息。而文书来源地与归户性之所以重要,则为任何历史性的研究都不能轻易忽视时间与空间的准确定位,即如严耕望先生所言:“历史是由时间空间与人类三项因素组成的,换言之,历史就是人类在纵的时间上与横的空间中活动的总体。”而来源地或归户性的准确判定与著录,除了关注时间的清晰性衔接链条之外,更重视空间上的密切照应关系,以求提供更多的家族(庭)、村落、区域变迁发展的信息,同时也方便学者展开定位准确的田野调查。读者手此一编,即可一窥当地文书系统性与完整性所表征或暗示的地域面相与族群归属,获取可靠来源地和归户性所隐喻或折射的地域空间文化内涵,从而更准确地摸清族群运动的规律,把握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脉络,了解百姓日常生计状况和心态状况,弥补宏观史学难以涉及民众生活细节或家庭变迁个案的不足,丰富观察乡土中国不可或缺的村落族群生存与生活的具体经验,积累更多的以第一手原始资料为支撑的微观或中观的学术研究成果。
三、天柱文书的地域特色
分析《天柱文书》(第一辑)所收的近7000件文书,若与其他省区的类似文书相较,尽管彼此之间的共同点甚多,但地域性的特征也颇为突出。简单加以概括,亦有三端可说:
首先,欲透过契约文书研究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最值得注意者即为汉语记苗音、侗音及其相互混用的特殊书写情况。具体概括又可分为三类:(一)汉字记苗音或侗音;(二)半汉半苗或半汉半侗意译与记音混用;(三)汉语径译苗语或侗语。凡此均反映了当地多元化的语言文化生态现象,透显出侗、苗、汉民族聚居融合的特点,值得采取侗语、苗语、汉语多重语言互证的方法,展开可靠而准确的释读工作,避免释义歧异可能导致的错误理解,影响研究成果的妥适与允当。
其次,从整体全貌看,清水江文书地契与林契兼有,亦构成了文书系统的一大特色。但具体就区域内部言,与锦屏文书林契多而地契少明显不同,天柱文书则为地契多而林契少,适可说明当地固然亦多采用混农林生产经营模式,但农业仍在其中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早期则白契多而红契少,愈往后则红契愈多而白契愈少,揆诸当地社会变迁发展的实际,亦与不断内地化的整体历史进程对应一致。而土地买卖契约、土地租佃契约、账簿、税单、家产清单、纳粮执照、诉状、判辞、官府告示、算命书、风水书、清白书、分关书、婚书、休书、过继契约、陪嫁资契、保结书、碑铭、日记、教材稿本,种类纷纭,名目繁多,更与社会秩序的复杂结构密合暗应,折射出林林总总的世俗生活事相。为反映文书收藏地域分布的自然秩序状态,便于学者结合田野调查展开研究工作,全书分卷列目,均一概按照乡镇村寨编次排列。
再次,解读天柱县各自然村落层累积淀的文书,尚不能不注意者即为当地的习惯法。如土地买卖契约文书,牵联产权归属,涉及四至划定,均必须获得当事人极为清晰准确的认可,乃至形成“埋岩为界”习俗,而多见于当地的契约文书。所谓“埋岩为界”云云,即于可能存在争议的土地界线上,埋入双方共同认可的符号性“界岩”,以作为产权归属与区分的法权凭据。而“埋石”事涉重大,固然不能不礼请中人以作凭证,但更重要的是时有相应的仪式活动,即所谓“宰款合榔”,或称“埋岩会议”,亦可概括为“苗俗”、“苗例”,实即民间习惯法。目的则是突出行为事宜的合法性,强化族群内部的认可度。而“休书”(离婚书)既有男休女,亦有女休男,与汉族婚俗明显存在差异,亦应结合当地“不落夫家”礼俗来详加考察,看到处理婚恋情感的另一方式,了解家族双方交往沟通的运作机制。“不落夫家”其实乃是结婚与家庭生活的一种过渡,与汉族严格意义上的“出嫁”不尽相同,故所谓“休书”只是固有婚约的放弃或解除,而非家庭的解体或破裂,显然也就难以全都意味着情感天地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冲突或危机,未必就会引发双方及背后族群联系纽带的震荡或断裂。足证习惯法既为族群内部人人认同遵循的约束力量,当然就是地方秩序稳定的一大文化构成因素,一般均会融入涵盖风物、民俗、伦理、人情、信仰的传统世界之中,转化为包括订立契约在内的民间日常生活的交往行为,不能不随时随处反映在本身即是习惯法显现的契约文书之中,构成极为突出的区域性特征或民族性特点。
清水江文书的整理与研究工作,近年来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本着“抢救是根本,整理是关键,公布是核心,研究是归宿”的宗旨原则,一再强调大量濒危的纸质民间契约文书,如果不有步骤、有计划地及时加以抢救,便很有可能会毁损消失于天壤之间,造成人类记忆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但抢救之后的契约文书则不能变成躺在档案馆的“死”材料,必须通过整理将其转化为社会公共资源,以求扩大我们对传统中国社会的理解与认识。所以整理之后必须以开放的态度迅速向学术界公布,只有公布才能真正实现化私藏资源为公共资源的目的。而无论抢救、整理或公布,最终的目的都是方便学者的研究利用,通过研究才能最大化地实现契约文书内涵的史料价值或学术研究价值,使无生命的“死”材料变成有生命的“活”材料。当然,在做好抢救、整理、公布和研究工作的同时,也有必要同时兼顾乡民、政府、学界三方面的利益,最好能做到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地域学的方式包容一切可以包容的官方与民间的力量,庶几不辜负社会各界渴望早日看到文书的心理愿望。
整理编纂和公布出版清水江文书,自始自终得到贵州省政府相关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得到贵州省档案局的指导和帮助。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曾组织专家组赴清水江流域展开为期一周的调查,为我们摸清文书庋藏家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黔东南州档案局局长杨通永亲自陪同全程考察,介绍了不少地方档案馆文书人藏情况。时任贵州大学党委书记的龙超云和校长陈叔平,以及时任省文化厅副厅长的邓健与文物局局长侯天佑,均曾亲临现场,与我们一起考察文书征集情况。时任副省长的谢庆生多次过问整理工作,一再指示有困难即找政府。现任副省长何力则亲自主持会议,制定了编纂整理的具体规划和方案。省档案局局长王传福及副局长曾健、归然、梁贵钢曾多次与课题组成员协商座谈,提出了极为重要的整理工作建议。
具体到《天柱文书》的整理出版,则主要由天柱县档案局(馆)和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具体负责。天柱方主要负责搜集、入档、修复、裱糊工作,贵州大学方则承担拍照、扫描、复印及整理工作。离开了天柱县人民政府的睿智和远见,缺少了天柱县档案局(馆)工作人员的辛勤劳作,便很难设想书稿的完成与出版。而天柱县副县长李腾刚、王兴友、李斌曾数十次往返天柱与贵阳之间,多方面联络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档案局(馆)龙集霄、唐才玉、龙小桃、黄静平总是在工作最困难的时候予以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均确保了书稿的质量和完成。
犹忆项目启动之初,在经费人力均感匮乏的情况下,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便出于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本着无私援助的原则,视他人之事为自己分内之事,给予大量财力人力的支持。无论南京、贵阳、天柱,往返行程数万里,都留下他们不断劳碌奔波,展开调查、了解、协商、鼓励、支持工作的足迹或身影,感人的场景奚止十百。若论帮助书稿顺利出版之功臣,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当居第一。不遑一一列举姓名,然皆可视为终生之善友。
整理编纂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陈祖武、栾成显、阿风,以及吉首大学杨庭硕、贵州民族大学王天海诸先生,做了大量学术把关工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卓识过人,五年前即将此书纳入出版规划。清稿交付后,复蒙府建明副总编、唐爱萍编审、戴宁宁副编审悉心编辑,倾力披辨,纠缪改错,一毫不苟,厥功甚伟,令人感佩。整理编目工作之繁难,非亲历者则难知之。仅编号一项,稍一不慎,即须满盘重来,助我者有林东杰、谢开键、倪宁、肖耀、李士祥诸人,均为甘愿以文书研究为职志的年青人。众缘合和,厥事乃成,无以申谢,均并致敬意。
篇10
【论文摘要】:目前,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已经在企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是由于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激励机制不能照搬企业的做法,这样注定不会有好的效果。文章从非营利组织的人员的种类及激励特性出发,结合员工的不同的偏好、需求及差异对员工进行了很好的激励,从而努力达到激励效果的最大化。
21世纪,组织竞争的主体已经从过去的实物资源与市场开始向实力与创新思想转移,智力与人力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才能激励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疑成了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非常关键的一环。与营利组织不同,非营利组织是基于共同利益、愿望、价值观或使命而自愿结成的团队,它不是以获取最大投资回报率为最终目标,而是以实现其社会使命和共同愿望为宗旨。同时,由于非营利组织的成员个人与组织之间缺乏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在对其人力资源进行激励的过程中,只有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行为采取恰当激励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激励效用的最大化。
一、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构成
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构成一般有三种,分别是理事、专职管理人员和志愿者。他们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一)董事会
董事会成员一般包括出资人、社区居民代表、政治家和社会工作者。董事会是非营利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为组织制定方案、确立目标和招聘成员等。
(二)公职管理人员
公职管理人员包括执行总裁和付薪职员。执行总裁由董事会任免。其工作的职责是执行董事会的制定的方案、管理机构资源、开发服务项目、拓展外界联系、争取社会募捐、考核和评估雇用人员。付薪职员,如同在营利组织中的职员一样,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其主要职责是协助总裁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开展人员培训,对志愿者进行评价和监督等。
(三)志愿者
志愿者是指出于自由意志而非基于个人义务或法律责任,秉承以知识、体能、能力、经验、技术、时间等贡献社会的宗旨,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各项辅助的人员。志愿者也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的人力资源,非营利组织的很多活动都是依靠志愿者来完成的。但是这部分人力资源相对不固定,往往是根据具体的组织或活动而临时招募的。值得说明的事,由于理事会成员并不拿报酬,具有志愿性,有人认为,理事会成员应归于志愿者,这样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构成便可分为两部分,即有酬员工和志愿者。相应的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该涵盖这两类人员。
二、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激励的特性
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组织,它除了具有一般的人力资源的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有:
(一)在人力资源激励上更强调价值体系和使命感的作用
非营利组织的原动力来源于它的价值体系,它更强调一种公益性、慈善性和志愿性,强调对整个人类的关怀。同时,理想主义和使命感在非营利组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感,它是这个机构的凝聚力之所在,能赋予这个机构以明确的目标,激励其工作人员,并能为其活动争取到财务和公共的支持。在非营利组织中,虽然报酬与工作条件在激励上也很重要,但人们不仅仅关注这些,对其工作计划和社会目标的献身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日常的人力资源激励中,特别强调价值体系和使命感对员工的激励和凝聚作用。
(二)强调人力资源激励上的责信度
责信度的伦理守则为:无私的社会承诺、遵守法令规章道德承诺、公益使命优先、尊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包括社会的多元性并维护社会公平、开诚布公的做法、慎用社会资源等。责信度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讲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有助于员工将工作与使命、满足社会期待结合起来,提高员工的容忍力,而且有利于在一个组织内形成彼此信任和负责的组织文化。因此,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激励一定要与组织责信度密切结合起来。
三、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激励具体举措
(一)人性理论——对非营利组织中人员激励的主要方向的确定
在人性理论中,经常提到的是经济人这个理论,假设人都是有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但是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质,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它应该讲求诚信、讲求对社会的承诺与责任,讲求对社会的责信度,这样就要求非营利组织的员工在追求自己正当的经济利益之外,更应该努力去追求对社会的道德,获取社会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非营利组织的使命与目标,才能满足非营利组织中员工的需求。所以非营利组织的人不仅仅是经济人,而且更是道德人,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
在非营利组织中这种人性理论就要求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考虑到员工的偏好、需求及每个员工的差异性,看他们是侧重于哪个方面,是侧重于经济人呢还是侧重于道德人,根据他们差异化的需求,合理地设计激励机制,才能使非营利组织中员工的激励效用最大化。侧重于经济人的设计好薪酬机制,侧重于道德人的注重柔性管理。
(二)差异理论——正确分析非营利组织中不同人员的差异化需求
在组织中,不同类型员工的个体差异,是激励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在非营利组织中,是由我们前面提到的三部分员工构成的,由于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而在设计激励模式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首先分析每类员工的具体需求。比如对于执行总裁他们更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的事务,因而对他们应采用名誉的激励,高弹性的薪酬模式,给予他们良好的文化氛围,广阔的发展机会,富有魅力的工作环境,这些都可以对执行总裁形成良好的激励绩效;而对于付薪职员应满足他们的经济需求,并且要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员工进行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上的改革,给予他们稳定的生活保障,从而防止人员的频繁流动;而对于志愿者,不能仅仅看到他们志愿积极的一面,而应该去分析他们的需求,比如一些志愿者在志愿后想得到一些社会的赞同与理解,而且这类志愿者并不少见,如果不给予他们一种回馈的反应,会减弱他们的志愿的积极性,所以应具体分析不同人员的需求,给予一定的满足与回馈,这样才能使激励更有效。
(三)需求理论——对侧重于“经济人”的员工进行合理的薪酬设计
如果对非营利组织中人员的分析,认为他侧重于“经济人”的,根据激励理论,薪酬分配只有满足了员工的需求,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机制。那就要设计符合他们的薪酬机制。薪酬机制的设计并不意味着仅仅是金钱的多少,而是首先必须了解员工的需求。在非营利组织中,员工即使是侧重于经济人的,但也不意味着员工的需求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需求,他们能选择非营利组织,那么他们就还具有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在设计薪酬时一定也要关注到员工的心理层面上的需求,要注意外在薪酬与内在薪酬合理的比例。一般来说外在薪酬由基薪、绩效工资、激励工资(奖金、股权)、津贴和保险福利服务等组成;内在薪酬指雇佣关系中隐含的个人地位、安全感、晋升机会、成就感等员工社会心理需求的满足。薪酬构成形式组合,一定要考虑到外在薪酬与内在薪酬的合理比例。一般来说这两者的搭配具有四种组合。首先是外在薪酬与内在薪酬水平都很高的组合,该组织使员工对组织具有坚定的信任和高度的责任感,甚至是狂热地投入工作;其次是外在薪酬高与内在薪酬低的组合,该组合错误地把金钱看成了使员工与组织之间全部的关系,认为“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忽视对员工社会心理需求的满足;再次就是外在薪酬与内在薪酬水平都很低的组合,该组合中员工被视为纯粹的商品,对组织缺乏信任和责任感,通常是组织对临时工所采用的薪酬组合方式;最后是外在薪酬低、内在薪酬高的组合,该组合试图形成一种家庭式管理的氛围,从而充分调动了员工的自主意识。
由于非营利组织员工的特性,即使他们侧重于经济人,但由于他的特性决定他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比营利性的组织的员工追求一种自我的实现,一种成就感与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因而应采取最后一种组合方式,即外在薪酬低但内在薪酬比较高的薪酬组合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员工的要求,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四)偏好理论——对侧重于“道德人”的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柔性管理”
对非营利组织中侧重于“道德人”的员工,非营利组织应采取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针对刚性管理而提出的,它强调的不是服从与惩罚,而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的方式,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观、精神氛围进行人格管理,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变成人们自觉地行动,它体现的是一种“以人为本”、“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它以潜在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持久的影响,从而把组织的目标变为人们的自觉地行动。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目标本是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但两者是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在非营利组织中,由于组织的特殊性决定了是否把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相结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柔性管理与组织文化的影响下,才能使非营利组织中侧重于“道德人”的员工形成对组织的价值观的认同,认识到自己是组织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并采取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立场,因而必将更加具有奉献精神,只有这样非营利组织才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唐俊辉,唐重振.试析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J].人才开发,2005,(4).
[2]李炳秀,陈晓春.内部人控制与非营利组织智力结构探讨[J].云梦学刊,2005,(3).
[3]陈晓春,王小艳.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激励方式[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
[4]魏青松,张玉肖.政府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体[J].行政论坛,2002,(11).
[5]陈思明.现代薪酬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6]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