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辽宁高考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10:2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2013辽宁高考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考作文是对高考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测试,但同时,作为一种主观表达意愿和空间非常大的考题,更是对考生高考后无论是走向社会还是到大学深造,所要具备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态度和能力的一次引导。
相比于此前“仰望星空”“手握一滴水”“两条鱼在河里游”等虚幻、抽象、宏大的题目,2013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明显“亲民化”了不少,“接地气”了不少,大多题目言之有物,让考生有话可说,联系实际,饱含哲理,具有人生启迪与引导意义。
比如直击学生时代、青春等问题,紧扣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让其在作文中反思和受到启发。像江西高考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围绕“中学时代,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周树人,但有些学生喜欢对前面的‘两怕’”发表看法;如浙江卷的作文题目分别引述了中国、英国、美国三位作家的一句有关青春的话,让学生就“青春”发表看法,让正值青春岁月的高考生,有很多话要话。比如全国卷高考作文(大纲版)的“同学关系”,更是直接:“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
比如引导学生思考、关注实际。像安徽卷作文题目以萧伯纳的名言为题,让考生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和从未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不能这样”发表看法。很明显,此题目的亮点在于,引导学生思考事物存在及其原因,引导学生用辩证与发展的观念看待问题。如四川省作文题目“过一个平衡的生活”。什么是平衡的生活,如何来过一个平衡的生活,想象空间很大,但却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如全国卷新课标版作文题“经验与勇气”,切开一颗珍珠,除了经验还需要过人的勇气,这样的命题可谓引人深思。
比如关注时事热点、文化现象等。像全国卷“爱心传递”,广东卷围绕“富翁捐款给三人,得到接受、犹豫着接受表示会还以及拒绝三种不同态度”的作文,均将目标和焦点对准了慈善和爱心,这在红会等慈善机构事件不断的当下,更具有现实意义。像山东高考作文,更是直接将焦点对准了该省高密市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让考生根据“《咬文嚼字》杂志让读者给莫言等一系列知名作家挑错误,莫言等获知后非常感谢杂志和给他挑错误的读者”这一材料写作。
篇2
一 题型:“两卷”转型,主打新材料作文
18道文题中,有17道采用了“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的新材料作文题型,只有天津卷采用了半命题作文题型。17/8的比例凸显出新材料作文的绝对主打地位,而转型的天津卷(2012年为新材料作文)、江苏卷(2012年为命题作文)则体现了高考作文对不同题型考查的覆盖面。2013年18道文题的内容及类型如下:
命题专家2013年实施了“面上兼顾,重点聚焦”的命题策略,笔者认为主要基于如下三点考虑:
1.各类题型,不可偏废。各类作文题型有着各自不同的考查功能和考查优势,而在现今的社会背景下,高考对中学教学的引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为此,高考作文在命题时必须注意到考查的覆盖面,断不可“存此废彼”。
2.适时转型,全面发展。在全国及各省(市、区)的《考试说明》中,均有各类作文的“题型示例”,命题形式的适时转型既维护了高考《考试说明》的权威性和公信度,也推进了考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3.材料作文,优势独特。新材料作文可以让考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可以让考生“避生就熟,避弱就强”,尤其在防范考生套写和宿构问题上优势独特。为此,这一命题形式受到了广大命题专家的一致青睐。备考启示
2014届高三作文的指导与训练,要实施“三个调控”:①在面上,各种题型应全面备战,不留盲区。②在点上,新材料作文要重点抓,切块细化。③在线上,通用技能应梳理整合,逐项落实。
二 材料:体现“三性”,传递发展正能量
18道文题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体现出现实性、启发性、引领性三大特色,不仅“接地气”,而且向广大考生传递出发展的“正能量”。
1.现实性。18道文题中有10道选取了源自真实生活的场景或情景作为命题材料,其中有3道就直接选取了校园中真实发生的事件。这些现实的材料不仅激发起了考生临场的写作灵感,而且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构思成文。
全国新课标卷Ⅱ“关于同学关系的调查”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处理好同学关系是每一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改善同学关系也是每一个学生心中的强烈愿望,联想到前段时间的研究生室友投毒事件、同门相残事件,合理地处理同学关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如此切身的校园问题容易引起考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思考,有助于他们将平时的困惑和纠结在考场这一特定场合中提炼提升,写出有真情实感的考场作文。
北京卷关于“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的对话,取材于2013年5月1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北京大学展开的一场名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两位诺奖得主谈到了“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的问题。紧扣时代脉搏的文题,不仅透射出命题者灵光一闪的命题智慧,而且更能激发起考生的构思灵光,让他们充分展开联想,畅达阐述看法。
2.启发性。许多文题选取了富有暗示性与启发性、较为弹性的材料,既为考生预留了较为宽广的空间,便于考生多角度打开思路和多样化立意,又能让高者得其高、低者得其低,使不同层次的考生发挥出各自应有水平,从而很好地体现高考的区分和选拔功能。
天津卷命题材料化自经典而立足当下。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让考生谈对多元求知途径的感受,他们尽可以联系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切入点,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思维过程入手,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入手,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入手,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
山东卷命题材料“铁凝、莫言被‘咬”’,考生既可以从杂志社角度切入,谈“敢于指出错误”,也可以从作家角度出发,谈“勇于承认错误”。但“高者”可臻至“敢于正视现实,直面错误,是人类成熟的标志”的人性高度,也可探及“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措施已凸显出这样那样的错误,急需修正”的现实深度。
3.引领性。许多文题向考生传递了发展的“正能量”,有利于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对于每个人渴望的成功或是考生正经历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今年有3道文题在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上尤其值得关注。
辽宁卷作文材料“沙子与珍珠”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社会的认可,就必须拒绝平庸(沙子),完善自我,壮大自我,超越自我,让人生在高标奋进中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珍珠)。
广东卷命题材料“富豪捐助”的故事能引领考生对财富进行理性思考,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真诚地表达谢意,对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必要的援助,这就完成了“爱心接力”。
广西卷命题材料“捡还手机”更是向考生传递了一种“正能量”――出租车司机正是在尚先生捐助芦山地震灾区的“正能量”的感召下,见利不忘义,交还手机,拒绝酬谢。
备考启示
2014届高三作文的指导与训练,要做到“三个关注”:①关注主流媒体。媒体高扬的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②关注草根声音。它反映的是芸芸众生的基本诉求。③关注校园生活。它跳动的是莘莘学子的青春脉膊。
三 能力:考量“三力”,突出理性思考力
高考作文固然要考量“内容”和“表达”,但其背后的真正推手是“思想”。有“思想”的驱遣,“内容”才能更加厚重;有“思想”的导引,“表达”才能更加酣畅。“若将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在写作过程中只有把这个“理”思量通透了,才能凸显出高中生作文的思想特质。18道文题主要考量了考生三大理性思考力:
1.观照力。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叫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才叫眼光。在高考作文中,观照力主要指审视文题的眼光和眼界。有眼光,才有审视的长度;有眼界,才有审视的宽度。安徽卷要求考生放远眼光,不仅能看到现实中“已经发生的事情”,追问“为什么会这样”,而且能看到一些现实中“从未发生的事情”,拷问“为什么不能这样”。上海卷则要求考生打开眼界,不仅能立足“小我”,看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而且能放眼“大我”,看到“世界上更重要的事”。
2.开掘力。角度决定观念,“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在高考中,开掘力主要指开掘的角度和深度。展开多角度开掘,才能整体把握,从片面走向全面;展开深度开掘,才能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江苏卷要求考生展开多角度开掘:从“探险者”人手,可以开掘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从“蝴蝶”人手,可以开掘出“要善于自我保护”;从“蜡烛”人手,可以开掘出“不要忽略细节、小事、小人物”。考生只有展开多角度开掘,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探险”事件。重庆卷则要求考生展开深度开掘,透过“豆腐”这一家常食品的前世今生,小中见大,开掘出“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改变命运”“变通带来新生”等深邃道理。
3.思辨力。“理性思辨代表思维的最佳视角,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考作文等次的高低。”在高考作文中,思辨力主要指统筹考虑、辩证分析的能力。只有统筹考虑,才能把握事物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只有辩证分析,才能把握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全国新课标卷Ⅰ要求考生思辨的是,切割价值连城的钻石,经验、技术是基础,勇气是在此基础上的关键因素。切不可脱离基础,孤立地谈“牛犊之勇”。湖北卷要求考生思辨的是,“方”和“网”应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因势而异,只有像水一样随圆就方,才能泰然自若,无往不胜。福建卷要求考生思辨的是,人要不变成“流星”,就必须“扎根地层”,脚踏实地。浙江卷要求考生思辨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必定会发育得越来越成熟,但只要我们捍卫人性的家园,回归生命的本真,就可以延缓和阻止心灵的硬化和老化。
备考启示
篇3
一、“新材料”“新”在何处?
顾名思义,“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新材料作文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新材料作文可有多个可展开的立意角度。
为区别原来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将2006年高考以来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它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让考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可以让考生“避生就熟,避弱就强”,尤其在防范考生套写和宿构问题方面优势独特。为此,这一命题形式受到了广大命题专家的一致青睐。
二、“新材料”“材料”有何特色?
2013年18道文题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体现出接地气、引导力、启示性三大特色,不仅直击社会热点,引导价值取向,而且向广大考生传递出发展的“正能量”。
1.接地气 18道文题中有10道选取了源自真实生活场景或情景的命题材料,其中有3道直接选取了校园中真实发生的事件。这些现实的材料不仅激发起了考生临场的写作灵感,而且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构思成文。
全国新课标卷Ⅱ“关于同学关系的调查”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处理好同学关系是每一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改善同学关系也是每一个学生心中的强烈愿望。联想到前段时间的研究生室友投毒事件、同门相残事件,我们必须正视:合理地处理同学关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如此切身的校园问题容易引起考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思考,有助于他们将平时的困惑和纠结在考场这一特定场合中提炼提升,写出有真情实感的考场作文。
浙江卷的作文材料是丰子恺、赫胥黎、菲尔丁关于青春的三句话,极具有人生现实价值的思考,贴近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实际,容易让考生联想到美好的童真世界,涉及到人文关怀、文化传承、成长励志等方面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个性化表述。
北京卷关于“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的对话,取材于5月1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北京大学展开的一场名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两位诺奖得主谈到了“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的问题。
2.引导力 许多文题向考生传递了发展的“正能量”,有利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对考生正经历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今年有3道文题在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上尤其值得关注。
辽宁卷命题材料“沙子与珍珠”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社会的认可,就必须拒绝平庸(沙子),壮大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让人生在高标奋进中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珍珠)。广东卷命题材料“富豪捐助”能引领考生对财富进行理性思考,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真诚地表达谢意,对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必要的援助,这就完成了“爱心接力”。
广西卷作文题“捡到手机之后”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和深思,现在社会物欲横流,捡到财物又有几个人能够原地等待失主呢?广西卷的作文题目也是为即将进入大学这个小社会的莘莘学子们上了一堂政治课。捡到手机之后看到的内容是思想的升华、道德提高的一个契机,也体现了爱的感召力。
3.启示性 许多文题选取了富于暗示性与启发性的材料,既为考生预留了较为宽广的空间,便于考生多角度打开思路,多样化立意,又能让高者得其高,低者得其低,使不同层次考生发挥出各自应有水平。
山东卷命题材料“铁凝、莫言被‘咬’后的态度”,考生既可以从杂志社角度切入,谈“敢于指出错误”,也可以从作家角度出发,谈“勇于承认错误”。但“高者”可臻至“敢于正视现实,直面错误,是人类成熟的标志”的人性高度。
上海卷命题被认为是开放性的题目,给了考生很大发挥空间。首先要明确自己认为的“重要事情”是什么,人各有别;而世界上似乎有“更重要的事情”,考生也要明确哪些是更重要的事情,如责任与担当、诚信与忠诚、付出与献身、爱家与爱国、信念与理想、环保与行动等,不胜枚举。题中的提示语“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暗示了考生可以写不同的观点,这样选择余地就很大。
三、有的放矢,从容备考“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已成为现在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形式,亦是主要命题形式。因此,让学生熟悉这一命题特点并展开合理的训练,有的放矢,可在步入高三后从容应考。
关键词一:积累
作文要学会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篇4
话题志
高考作文二三十年的变迁中,折射出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缩影。通过梳理2003年至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最直观的结论是:“励志小故事”在整个高考阅读理解和作文命题范围中占有65%的高比例。这对应着我们每一个人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如何去选择和规划未来的生活道路,怎样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高中生大多都会感受到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压力以及解决它们的迫切需求。在已经或即将离开父母的庇护而参与到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时,对一个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理智的成熟和精神的独立。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不断的历练中,保持自己的方向,面对各种情况时都可以妥当应对,从而稳步地走到他要到达的地方。
关于成长、成功的思考,对高中生的现实生活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进而这也成为高考作文一个永恒的话题。2013年新课标卷的“经验与勇气”,“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辽宁卷中“沙与珍珠”,浙江卷的“三句话看青春”,甚至大纲卷的“捡到手机之后”都可划在成长话题的范围内。
在本期中,我们着重从“励志时代”“自我与世界”等方面来讨论。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些讨论不在于为大家提供可以直接用于作文的主题,而是促使同学们开阔和挖深自己的思考,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从源头处让自己的作文更为充实和深刻。
对话
对话三峡大学副教授刘波老师
新作文:欢迎您参与本期的话题。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关于成长,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刘波:关于成长,我最先想到的是一幅画面:一个孩子站在一条长长的曲折之路的起点,那是他的人生真正成长的开始。每个人的成长之路并不一样,由于先天的基础不同,有的人长,有的人短,但少有捷径可走。
新作文:我记得陈凯歌说过,成长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刘波:陈凯歌这话可能是有语境的,变化的发生或许就是一瞬间,但这一瞬间的变化需要长时间积累,是所谓“从量变到质变”。前期的成长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促成了后来成长的迅速变化。所以成长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个过程,很可能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新作文:我在高中岁月里有很多迷茫,常会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将自我封闭起来。您呢?能大致谈谈您的高中生活吗?
刘波:高中阶段我过的是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与外界接触并不多,这是事实。是将自己向内封闭,还是向外开放,这可能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当然,也与环境有一定关系。我的高中生活就是按部就班地交替学习和玩乐,中间穿插着很多人都有过的写作理想和文学梦,以及为了考大学的那种焦虑、艰辛和最后转瞬即逝的成就感。
新作文:每一个人都面临过成长的困局,都在“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中挣扎过,您也有过这样的挣扎吧?
刘波:相较于很多同龄人来说,我比较晚熟,高中阶段基本属于围观别人谈恋爱的那类“沉默的小伙伴”,不受人关注,但知道自己需要去读书。比如说坚持每个月省一些生活费,花了一年时间陆陆续续去书店将“三言二拍”这套书买齐了。成长过程中的困境在高三开始时短暂出现过,是否要由一个理科生转成文科生,确实挺挣扎,很纠结,甚至想放弃。
新作文:那您又是如何突破这种困局的呢?
刘波:困局的最终突破是你必须快速作抉择。我最终选择读文科,现在看来,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从性情上来说我也还是适合这个。我通过大量的阅读文学、历史和其他人文类书籍,让内心变得强大了,它可以促使我不断地去寻找自我的出路。
新作文:找寻自我,需要一个过程。您这个过程很长吗?
刘波:我这个过程其实是从高中阶段开始的,就是由阅读和写作构成,当然,现在仍在进行中。我相信自己逐渐找到了自我,因为这些年,我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情,虽然中间也有过其他工作经历,但我最后还是回到了文学上。如今,我有幸将文学阅读的经验和学生们来分享,更觉得找到了自我实现的价值。
新作文:遇到挫折就需要动力。您是如何解决这个“动力”问题的呢?
刘波:我的成长还是在于一种坚持,而这坚持的动力,就是通过阅读大量经典作品,从别人那儿不断获取人生经验,然后进行转化,最后“为我所用”,写出属于我自己的作品。当你有了一定积累后,回过头来再看那些挫折、迷茫,心里就会释然了,它们才是你成长的“动力”。
新作文:对于随处可见的“心灵鸡汤”语句和励志小故事,您怎么看?
刘波:这种东西不能当作绝对律令。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性格不一样,所以不可能完全去照搬、模仿。最主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条路,坚持不懈地往前走,努力,再努力,最后你也可以成为一则励志故事。
新作文:从成长及如何突破自我的角度出发,您对现在的高中生有哪些建议?
刘波:从阅读中突破自我,我相信对很多高中生来说是有用的。将阅读变成一种人生的自觉,除了教科书之外,还可多读些其他的书,多作拓展思考。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涉猎一些经典读物,这样你在精神上会走在很多人的前面。有了好的基础,一旦到了大学,迎接你的将会是另一片精彩的天地。
(刘波,1978年生,湖北荆门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观点一
与自我的博弈
成 空
成长,就是一场盛大而永无止境的新与旧之博弈。这不仅仅指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思想提升,事实上,很久以前我曾在一本科普杂志上看到过,人体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更替中,而每过若干年,人体的细胞就会完全彻底更换一次――仅从唯物论的角度来讲,对自我的否定与再认识也是我们每天见到第一缕阳光后的题中之义。
这些年来,作为一名资深“科黑”,我常常感到困惑。从当初的不被看好到当今的NBA联盟第一人,科比背后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当年名气比他大的球员有,天赋比他好的球员有,但如今他们早已沦落至联盟的边缘无人问津,唯有科比仍十年如一日屹立在联盟巅峰。我不喜欢科比,是由于他张狂、偏执;但是,拿着数千万美元的收入,每天凌晨4点还准时起来训练,每每在危急之刻挽救球队于水火的科比,实在让人不能不钦佩。
所以生活不是黑白分明的童话故事,即使在不喜欢的人身上,也有很多优点让你必须直视。
在网上常常看到诸如此类的新闻:卖煎饼的月入过万,十年攒钱买了一套房;做木工的五年买房;卖切糕的一年买房,三年为所欲为……然而,在艳羡中,你也明白:每天星月相伴,满身油烟,风吹雨打,冷眼对世情,也是这种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让你换,你愿意吗?
所以生活不是简单的加减题,得失之间的分明,需要在漫长的岁月中去仔细梳理。
我每天坐公交车,常常赶上前面的车却遇上长长的红灯,反倒被后面的赶上;或者由于人太多,前面的公交车必须让后面的空车先行;或者明知道这趟车会绕一段,但由于摸不清楚后来直达的车会不会到而上了这趟,结果不多时便看到后面的直达车在缓缓前进……最终,只能在费尽心力的公交车上看后来者轻巧地超越。
所以,赶早与赶巧同样重要。当然,如果你选择不起运气,还是用赶早来弥补一切吧。
在这些冠之以成长之名的感悟下,每个人小时候瑰丽的梦想,长大后也许都会慢慢褪色。是在沙滩上始终两手空空苦苦追寻最大的宝石,还是让眼前的美好都不遗落?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梦想与现实,选择与放弃,是成长中最大的博弈,但无须与任何人比较,作出最后选择的,肯定是最真实的你。
观点二
为信念找个支撑点
许 锋
励志,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信念。
这是曾发生在我家乡的一个真实故事,与信念有关,是的,确实有关。
在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眼里,灾难是遥远的,或者我们认为它是遥远的。可是,灾难常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时候悄然降临,它如狂风横扫落叶,如海浪击打船舷,如熊熊的烈火焚烧美丽的家园。
那个日子成为我的乡亲们的梦魇。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5日20时41分和48分,甘肃民乐、山丹两县之间先后发生6.1级和5.8级地震,地震造成9人死亡,49人受伤,1.4万余间房屋倒塌。
灾难面前注定有人要流血,有人要失去生命。可是,有时,坚强的信念却能支撑着人活下去。这或许是奇迹,有人还说那是生命的本能。也许吧,但我宁愿相信,信念有时能成为一种坚强的力量。
有3个乡亲在地震来临时正在羊圈旁的窑洞里守卫着羊群。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他们在发出惊叫之后,离门口最近的那个农民最先向外面逃生,然后是第二个,然后是第三个。但是,当第二个农民被轰然倒塌的黄土压倒时,第三个农民也没能跑出去,而是连同厚厚的黄土同时压在了第一个外逃农民的身上。
最后的那个农民是幸运的,靠洞子里稀薄的空气,他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但是,那点空气显然不够他维持呼吸,他在死亡的边缘挣扎。这时,有一种坚强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那就是他以为第一个农民一定成功逃生了,并且会很快喊来救援人员。
他终于被人们用手挖了出来。在被挖出的那一刻,他彻底失去了知觉。但他终于成功地活了下来。
医生说,在那样的空气中,能够存活半个小时就已是奇迹。
人们问起他时,他说,他以为第一个农民已逃生了,他相信逃生的农民一定会来救他――实际上,第一个和第二个农民都死了。
如果不是靠着信念支撑,第三个农民一定不会坚持那么久;如果他放弃了希望,他可能早就被死亡的魔鬼拽走了。很多时候,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支撑我们生命的力量。
其实,每个人活着,每天、每时、每刻,不都是靠一种信念或类似信念的东西在支撑吗?努力地学习,勤恳地工作,无私地付出,默默地奉献,也许很苦,也许很累,但很多人选择了积极面对。
我在兰州生活时,每天路过的菜市场有一个卖鸡蛋的老人,冬去春来,他都在不停地摆弄那些鸡蛋。在这个菜市场他已待了20年。20年是什么概念?如果每天卖掉100个鸡蛋,20年,从他手里卖出去的鸡蛋大约会铺满整条马路。他的手,已不能完全伸直;他的脸,已像刀疤一样满是沟沟壑壑。难道不是改变生活和命运的信念在坚强地支撑着他?可能是他和老伴儿的生活,也可能是孩子们的生活。
成长需要励志精神,或者说需要信念――别人在你的信念中活着,你在别人的信念中活着,然后,为了共同的信念走到一起,或携手并进。由此,生活才有那么多的阳光,生命才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结语:收集尘土中的金粉
“励志”二字,字典上的解释是:唤醒一个人内心的创造力,是人们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途径。平淡生活冲淡不了心底的一些渴望,一旦这种渴望变成为长久的心灵期盼,就会指引你继续行动。少年、青年时期,每个人都受动荡的内心和日新月异的环境的双重影响,塑造着自我的性格、人格。我们需要有励志精神,而不是像老人一样的平静。我们要披荆斩棘,带着信念,带着对前方的渴望上路。我们迎着风,迎着尘土,挥动着双臂,想要一路狂奔。但总有一个瞬间,我们如受伤的小鸟一般第一次见识了世间的残酷,继而收集了一种叫作经验的东西,继续行走。这一次,我们的步履会稳健很多。
- 上一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 下一篇:新年搞笑短信
热门标签
2009年春运计划 2006年工作总结 2008奥运会 2008工作总结 20世纪 2009年新年贺词 2007年个人年终总结 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 2009年的工作计划 2008年终总结 远程教育站 远程教育论文 远程机械设计 远程控制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2015年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