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课件范文

时间:2023-03-23 21:2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芦花荡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芦花荡课件

篇1

关键词:科技成果 档案管理 程序化 思路构建

科技成果档案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技储备的一种形式,是重要的信息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科技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科技成果档案的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档案程序化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发挥出信息资源对增加竞争筹码的积极作用,以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为科技事业单位的持续化发展创造条件。

1 科技成果档案管理要求及其程序化管理意义

1.1 科技成果档案管理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在对科技成果档案进行管理时应做到以下要求:其一真实,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将客观实践成果真实、详尽地记录下来,避免不尽、不实、不详内容进入信息数据库;其二价值,管理者必须确保记录在案的科技成果具备一定的价值性,能有效将生产资料转化为客观生产力,为科技事业单位乃至国家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其三应用,将静态的资料投入实际使用是档案管理的核心内容,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重视档案的应用工作,使其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发挥其价值最大化;其四扩充,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及时增加档案储备,扩充档案积累量,为科技事业单位增设无形的财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1.2 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的意义

在科技事业单位科技成果档案管理中使用程序化管理方法,能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与质量,减轻其工作量,缩短工作时间,为进一步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做好铺垫。不仅如此,程序化管理模式还能有效规范管理秩序,营造和谐、有序、科学、合理的管理氛围,为科技事业单位调动、查询、共享档案信息数据提供便利。

2 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的“三同步”原则

科技事业单位的科技工作应与归档工作同时进行。要想落实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就必须遵循“三同步”原则,处理好科研与建档两者间的关系,为科技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确保科研任务与科研材料归档要求同时提出,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不仅如此,相关负责人还要对科技计划的开展情况与进展程度进行调查,观察其是否与科技文件的记录状态一致,若进度不同则需及时调整,做好记录工作,保障科技材料具备一定的时效性;除此之外,科技成果通过验收后,需立刻记录于科技档案中,配备验收合格报告,详细标注内容、时间及成果,为后续查阅、应用做好铺垫。

3 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思路的构建

3.1 收集阶段的档案程序化管理

收集阶段是科技事业单位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的初始阶段,也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环节中,管理人员要判断各科技成果数据信心的价值,选择有价值的档案收录于信息管理库中,确保档案的完整、真实、有效,为程序化管理的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3.1.1 建立相对健全的科技成果档案收集管理制度

在收集阶段,科技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起相对健全的科技成果档案收集管理制度,规范档案收集程序,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以此提高档案收集效率与质量,以便收集到更多有价值的科技材料。

3.1.2 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档案保存制度

各科技事业单位也要分工合作,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档案保存制度,各部门要从细节着手,做好本职工作,就方案设计、科技研发等环节进行探讨,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科技事业单位内有价值的科技创新、生产研发活动能通过项目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专业审评建议报告、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等形式完整、真实地记录在案,为后续档案程序化管理创造条件,为进一步减轻管理人员工作量、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奠定坚实的基础。

3.1.3 建立科学合理的沟通机制

档案收集工作不仅离不开管理人员的辛勤劳动,还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科技事业单位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沟通机制,为科技成果档案管理人员资料收集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使各部门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积极投身于档案收集工作中,主动为科技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增加做出贡献。

3.2 整理阶段的档案程序化管理

科技成果档案管理人员在完成有价值的资料收集工作后,应即刻对其进行筛选、分类、整合,全面进入档案程序化管理的整理阶段。在此过程中,管理者需将原始资料按照内容、种类、特点进行详细分类,接着采用系统排列的方式,把分类完成后档案资料归入不同等级的数据库中,便于检索与查阅。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应当准确、真实地标注档案类型、录入时间、涉及内容与获取渠道等基本信息,将科技成果档案不断具体化、系统化、规范化,由传统的单一性分类法逐渐向先进的复合型分类法过渡。

篇2

可是,近些年不断出现的怪事应引起教育工作者心灵的震动,如2008年范美忠汶川地震中逃跑,药家鑫驾车撞人后杀人,留日学生汪某用刀捅母,件件触目惊心。如果我们培养出来学生都这么自私自利,冷漠无情,道德沦丧,甚至泯灭人性,将来他们如何能担当起国家重任,我们民族振兴的希望何在?作为教师,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感和审美体验,有效地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让语文课堂成为人文教育的主阵地。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我认为人文精神主要指以人为本,民为帮本,天人合一,贵和持中,舍生取义,正直道行,自强不息,遂好和平,反对分裂等。纵观新教材,体现这些人文精神精华的课文比比皆是,课文中给我们提供了众多的人格榜样。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渗透思想教育,体现人文精神呢?

我认为新课程理念是以“敬畏自然,珍惜生命”为逻辑起点的,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为中心,以引导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为要义,其核心是:教育要直面自然,直面生命。地震、山崩、雪崩、泥石流等这些自然灾害会随时吞噬掉成千上万的人,我们中学生要学会保护自己,树立“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的意识。利用多媒体课件,我们为地震中埋在废墟里长达176个小时的生命感动,我们也为日本的核泄漏担忧,学生明白了,人类可以凭着智慧战胜自然改造自然,但在自然灾难面前,人类多渺小,自己的生命多珍贵,自己身边的爱有多博大,自己身上的责任就有多重要。

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格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做出善行的内在品质,包括爱国情感,集体荣誉感,公共事物的义务感和是非善恶感,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我让学生课外搜集爱国思乡名言及古今诗词名句,课堂展示,从中体验到汉语的美,体验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诗经》里的《鹿风载驰》、屈原的《国殃》、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淹仲淹《渔家傲・寨下和来风景异》等等,课堂上我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让学生想象战马嘶鸣、军旗飘飘,军人牺牲的悲壮场面,体验“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凄苦心境,听当代流行歌《说句心里话》,体味当代军人的幸福欢乐。多角度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魅力,熏陶学生的人文情操,应成为语文教师首要任务。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要旨之一,就要培养学生善良、无畏、正义、平等等优良品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战争题材,通过学习可以很好地树立同学们对战争正确的价值观;对正义战争支持,对非正义战争抨击,明白侵略是错误的,树立和平意识。雨果作为法国作家,他能站在正义立场,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里》痛斥侵略者行径,值得称颂。《蜡烛》里的“老妇人”、《芦花荡》里的“老头子”他们都是普通而平凡的人,但在战争中他们表现出来的勇敢、无畏、善良,让人赞叹。课堂上我向学生介绍中央电视台评选出来的年度正义人物事迹,让学生明白:正直、善良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要力争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篇3

一、画面展示法

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所讲的课文内容进行构思,如果课文内容中有画面影像,就应当积极思考,寻找与之相关的影视画面,再配上课文朗读播放,这样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中。画面展示法,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直观、形象。笔者在教学《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时,就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沁园春・雪》描写的是北国壮丽的雪景,抒发了一代伟人的理想和抱负,气势宏伟、大气磅礴。教学时笔者就选择了和课文内容相关的画面“陕北高原雪景图”,并配上了作者画像以及作品朗读磁带,学生一边看画面、图像,一边听朗诵,很快进入本课的学习和理解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鲁迅的《故乡》时,同样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展示了“瓜田月下”“少年闰土”的美好画面,让学生通过视觉迁移法走进课文、理解课文,感知作者对少年闰土的依恋之情。《斑羚飞渡》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教师依据课文情节设计了几个画面,尤其是“飞渡”场景,通过播放动画片,引导学生体会老斑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勇救小斑羚的壮举和伟大。

二、多媒体展示法

多媒体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多下一些功夫,结合课文内容下载编辑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视频资料,用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使学生看得更清楚,感受得更真切。笔者在教学《黄河颂》一课时就运用的是这种方法。课文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颂之情,这对于从来没到过黄河边,对不甚了解的学生来说是困难的。这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实景,介绍历史背景。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即使没有见过真的黄河,但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黄河的魅力,激发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其他课文诸如《青纱帐――甘蔗林》《香菱学诗》《芦花荡》等,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综合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感官刺激,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这样便提供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平台,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缺失,起到了感官引导、思维感知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材中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的课文很多,网上资料也是多不胜数。因此,教师在选择时要多一些思考,这样就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三、故事引路法

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在备课时若能选择和课文内容相似的情节,或者把课文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就会联系教师所讲的故事,很有兴致地学习该课文。笔者在教学《范进中举》《孔乙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时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的。除了编故事、讲故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笔者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课时,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水浒”人物并编成小故事,课前进行“水浒人物故事打擂台”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同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种方法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故事的表现予以评价,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四、表演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表演法创设情境。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将课文内容表现出来,从而调动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为了表演好角色,课前就会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可以将课文背下来。这种方法如何操作呢?教师在教学课文前,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角色,找台词、记台词、说台词。表演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典型引路的作用。现行教材内容丰富,有很多课文都很适合表演,如《金色花》《纸船》《皇帝的新装》《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威尼斯商人》等课文,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学生通过表演短剧、表演朗读等形式,既训练了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