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三范文
时间:2023-03-21 13:1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历正月十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节俭、大气、群众自娱自乐、体现群众参与”的原则,突出“全体机关干部下村接地气”等创新形式,以健康活跃、丰富多彩的方式,在城区、各村全面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展示全社区干部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鼓舞人民群众干事创业、建设“两富两美”新__的豪情壮志,为进一步优化环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新跨越做出更大贡献。
为了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决定成立2016年春节文化活动领导小组:
(一)城区活动
1、春联义写
时间:2月3日—6日(农历腊月25—28日),在机关、街道,邀请__内外曾获省市书画赛大奖的省市书协会员的李国峰等为群众义写春联。
2、街景美化亮化
时间:2月5日—2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七日至正月十六)。
(1)按照节俭、统一、整齐、美观、新颖的要求,以贯彻县委十五届九次全会精神,展示__人民建设“两富两美”新__精神风貌为内容,在机关大门两侧制作喷绘,悬挂灯笼,进行祥和、喜庆装饰。
(2)在城区动员驻镇单位,各商住户,在沿街各门面、各单位门口悬挂灯笼、彩饰,进行节俭装饰。
3、电影晚会
时间:2月15日—17日(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初十),在机关门前广场举办3场优秀红色经典电影播放。
4、精神文明表彰和春节文化活动展演。
时间:2月20日(农历正月十三),在社区城区广场,举办2016年全社区好孝子、好媳妇、好公婆和星级文明户标兵表彰活动,进行全社区各界锣鼓、秧歌、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展演,机关组成干部职工秧歌队,参与演出,与群众同庆同乐。活动邀请县相关部门、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代表等各界人士参加,并进行评比。
5、秦腔戏迷大家乐
时间:2月20日(农历正月十三),在城区广场,由文化站两个自乐班以及各村自乐班进行汇演。
6、灯谜游乐活动
时间:2月21日—22日(农历正月十四至正月十五)晚7时在城区广场组织灯谜游园活动。
(二)农村文化活动
1、春节喜庆氛围营造
时间:2月6日—2月23日(农历腊月三十至正月十六),动员各群众户门口悬挂灯笼、彩饰,进行节俭装饰。
2、文化活动安排
时间:2月17日—2月20日(农历正月初十至正月十三),按照“社区组织协调、群众广泛参与、体现自娱自乐”的原则,由各办公室按照包抓村,组织群众在村委会或主要街道进行文化表演活动,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包抓村,突出“热闹、节俭、大气、喜庆”,指导群众开展活动,并和“4411”帮扶户,困难群众户进行联谊活动。
3、组织数字电影播放
时间:2月17日—2月20日(农历正月初十至正月十三),协调数字电影播放员,在全中心10个已建成的新农村示范村、重点村巡回进行放映。
为了确保活动正常开展,顺利进行,筹备组下设三个工作组:
1、组织协调组: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党政办、计生办全体同志
包抓贾晁、北晁、__村、李家村春节文化活动的筹备、组织、实施。
工作任务:负责全申请春节文化活动的总体安排,春联义写、集中展演的协调、现场指挥和组织评比,精神文明表彰、秦腔戏迷大家乐活动筹备实施,利用网站进行宣传报导等。
2、治安保卫组: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综治办、__派出所、司法所全体同志
包抓:许家、景庄、韩坡春节文化活动的筹备、组织、实施。
工作任务:负责正月十三春节文化活动集中展演比赛场地秩序维持、线路指挥、治安防范、交通引导及突发事件处置等,组织好许家村群众文化活动,为县级领导产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3、
后勤保障组:组 长:副组长:
成 员:社会事务办全体同志
包抓:大寨、牛寨、邵寨村春节文化活动的筹备、组织、实施。
工作任务:负责春节文化活动展演、精神文明表彰所需费用、物资提供、会场舞台、音响租用、县上参与领导接待、招待,组织好大寨村群众文化活动,为县级领导产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4、会场会务组:组 长:
副组长:王
成 员:农业办全体同志
包抓:南留、仁义、小王村春节文化活动筹备、组织、实施。
工作任务:负责春节文化活动场地选择划分、舞台拆装、接用电协调、进出场引导和新农村示范村数字电影播放联络工作。
1、加强领导。各村都要组成专门机构,由主要干部负责,切实筹备组织好各村春节文化活动。
2、迅速行动。春节将至,各村要提前动手,社区包抓领导、办公室主任、包村同志从现在开始入村,周密安排,广泛宣传,充分挖掘民间特色,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篇2
1、2020年小寒时间:1月6日,05:29:59,农历2019年十二月(大)十三。
2、2020年大寒时间:1月20日,22:54:33,农历2019年十二月(大)廿七。
3、2020年立春时间:2月4日,17:03:12,农历2020年正月(小)十一。
4、2020年雨水时间:2月19日,12:56:53,农历2020年正月(小)廿六。。
5、2020年惊蛰时间:3月5日,10:56:44,农历2020年二月(大)十二。
6、2020年春分时间:3月20日,11:49:29,农历2020年二月(大)廿七。
7、2020年清明时间:4月4日,15:38:02,农历2020年三月(大)十二。
8、2020年谷雨时间:4月19日,22:45:21,农历2020年三月(大)廿七。
9、2020年立夏时间:5月5日,08:51:16,农历2020年四月(大)十三。
10、2020年小满时间:5月20日,21:49:09,农历2020年四月(大)廿八。
11、2020年芒种时间:6月5日,12:58:18,农历2020年四月(大)十四。
12、2020年夏至时间:6月21日,05:43:33,农历2020年四月(大)三十。
13、2020年小暑时间:7月6日,23:14:20,农历2020年五月(小)十五。
14、2020年大暑时间:7月22日16:36:44,农历2020年六月(小)初二。
15、2020年立秋时间:8月7日,09:06:03,农历2020年六月(小)十八。
16、2020年处暑时间:8月22日,23:44:48,农历2020年七月(大)初四。
17、2020年白露时间:9月7日,12:07:54,农历2020年七月(大)二十。
18、2020年秋分时间:9月22日,21:30:32,农历2020年八月(小)初五。
19、2020年寒露时间:10月8日,03:55:07,农历2020年八月(小)廿一。
20、2020年霜降时间:10月23日,06:59:25,农历2020年九月(大)初七。
21、2020年立冬时间:11月7日,07:13:46,农历2020年九月(大)廿二。
22、2020年小雪时间:11月22日,04:39:38,农历2020年十月(小)初七。
23、2020年大雪时间:12月7日,00:09:21,农历2020年十月(小)廿二。
篇3
公司全体员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2019年春节放假安排如下:
1月24日(星期五、农历除夕)至1月30日(星期四)放假调休,共7天。1月31日(星期五)上班。
节假日期间,各单位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防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要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公司人事部
2020年01月20日
2020春节学校放假通知范文
亲爱的各位学员及家长:
值此新春到来之际,学校全体员工祝愿您及其家人新春愉快,阖家欢乐!
为了保证学员的上课连续性,现将春节期间放假时间安排如下:
1.
2020年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至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五)为统一放假时间,这段期间所有课程停课。
2.
月日((农历正月初六)各分校前台陆续上班,所有校区咨询电话均恢复正常。
3.
月日((农历正月初七)所有班级正常开课,各校区前台恢复正常上班,手续均可办理。
4.
家长如遇特殊情况,请详询*******
学校:*******
2020
年
月
日
什么是春节
春节,是我国一年一度普天同庆的最大节日,也被称为年节。其特定日期就是延续两千多年的传统大年—农历元旦。古代的年节性日期是多次变化的。比如夏代以建寅为正,就是以一月为正月。商代以建丑为正,就是把十二月做正月。到周朝时以建子为岁首,就是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改服色、变历法的政策,以建亥为正,就是十月为正月。汉朝初年仍然沿用秦制,到武帝时,颁行太初历才将年确定为现在的正月初一。虽然中间有所变动,但大体延用到了今天。关于岁首,各朝代都认定是正月第一天。由于日期和岁首称呼多变,年的一些新称呼不断出现,元旦、正旦、正日、元日、上日、新正、新年、三元、三朔等,这与各朝代历法计算方法不同也有关系。所谓元,就是开始、第一。旦,就是早晨,旦字上面有个日字,就含有日出之意。朔日,即按月亮出没,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朔望二字相连就指从初一到十五这半月时间。
篇4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代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春节”这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特指。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24-01
满族是一勤劳勇敢的民族,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过重大贡献。它也有自己的民族节日;还有些传统节日虽然与汉族相一致,但满汉节日习俗不同。
一、满族的节日习俗
添仓节:农历正月二十五是满族农民祝愿粮食丰收的节日,煮一盆黏高粱米饭,用秫秸做成小马,插在饭盆上,然后把饭盆放进仓房,表示马往家中驮粮食了,丰衣足食。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太阳日:(满族人称太阳为“日头”)农历二月初一。满族人认为这一天是“太阳的生日”。用面做糕上放用黏米面掐成各色的花小鸡。以喻金鸡报晓,迎日出。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要“引龙回家”,即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或河边。灰道弯曲如龙.以示请龙到家,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要吃猪头,还要给男孩理发,是“龙抬头”的日子,希望男孩变得聪明、学业进步。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以防伤龙目。
虫王节:农历六月初六。过去,每逢此日,每户出A去谒虫王庙,并杀猪以祈虫王,祈求虫王管住虫害。后来深知虫害靠防治而不靠祈神。如今不过虫王节祭祀活动了,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防止虫咬。
马王节: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满族祖先狩猎征战,多靠骑马射箭。就是出门远行也多骑马,故多敬重马王。供马王爷时,用烧羊肉一方、鲤鱼一尾、推鸡一只,还有白酒,行三叩首礼。供后全家饱餐一顿。
结缘日: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要“普结善缘”,用煮熟的一碟盐水豆,彼此互敬互吃对方两颗“结缘豆”,表示“普结善缘,天下一家”。结缘都是先敬长辈长者,长者再从自己碟内掐两颗给晚辈吃,表示不分长幼尊卑,团结友善。
二、满汉共有的节日(满族习俗)
过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满族人称春节为“过年”,而且更重视“除夕”之夜,并迎接五更过后的第二年的开始。民间有“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打扫尘土(或做豆腐)、二十六杀年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贴对友、三十粳米干饭胖头鱼”之说,腊月二十三也称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要做黏豆包、豆面卷子等黏食。除夕下午把不常打开的祖宗龛,祭祖。年三十中午打开。把擦得锃亮的锡供器摆上五件,主食摆上两摞馒头,一摞五个,猪头摆在正中间,还有干饭五碗。供菜更有特点:有煮熟的“猪肉方子”过油鲤鱼;炸粉花;素菜大葱;豆腐方块。满族人祭祖用的祭品.祭祀之后由家人分吃。除夕半夜子时,家家吃饺子,还要把几枚铜钱暗放饺子中,吃到者则“终岁大吉’,然后接神、辞岁要燃放鞭炮。家家院内竖灯笼竿,高挑红灯。
大年初一,人家皆早起,穿戴新衣帽,互相拜年,恭贺新春。不过,过去满族妇女要等到初六,才可以出门拜年。
灯节(又称上元节、汉族称元宵节)正月十五满族人家在这一天里要挂彩灯、制作冰灯。农村有“蒸面灯”预测来年旱涝、冷暖之俗。东北地区还有做冰灯与闹冰灯的习俗。正月十四至十六要举行灯会,并有踩高跷、跑早船、闹秧歌、演灯官戏等各种表演。此外,元宵节,满族也有吃元宵的习俗。
五月节(汉族称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满族传说,古时有一年的五月初五,有一老头卖油,说:“一个葫芦两斤,两个葫芦三斤。”一些人见老头不会算账,就很快把油抢买光了。有一个老玛珐(爷爷)不占便宜,还提醒卖油翁:“你算错账了,你这样卖不是要赔本吗?”卖油翁对诚实的玛珐讲:“我是天母阿布卡赫赫派下来的天神,今夜要降瘟疫,你赶快回家在门上插上艾蒿,可免此劫。”老玛珐不忍心乡亲们遭难,马上回去通知各家各户都插上了艾蒿,免除了瘟疫。所以,满族的五月节意在避瘟防疫,歌颂诚实善良,不是为了纪念屈原。满族入关后,敬重屈原,也包粽子,但仍保留了插艾蒿、扎五彩线、带荷包之俗。
七月节(鬼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超度亡魂烧纸钱、烧法船、放河灯。
八月节(汉族称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盛行做(或买)“兔儿爷”玩具,是用黄泥捏成的,兔面人身,面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官或将,穿衣挂甲,有首《兔儿爷》诗写道:“八月中秋月分明,领宴归来夜色清。不供嫦娥冷兔影,为侬捣药祝长生。”反映了人们健康长寿的愿望。据说此玩具源于满族。这一天是团圆佳节,要吃月饼。有的还要把大月饼留到除夕,全家“咬圆”。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满族素有尊老敬老之习俗。古时重阳节的习俗较多,主要有登高游玩、赏菊饮酒、擦茱萸、吃重阳糕等,因此,“茱萸节”、“节”、“登高节”。虽然称谓不同,但平安和谐,生命长久和健康长寿的核心文化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重阳节以新的文化内涵,由于“九”与“久”谐音,是长寿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祝福。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节日。
腊八节: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流行吃“腊八粥”,腊八粥源于佛教,又称佛粥,满族接受此俗较早,后来才传给其他民族。以高粱米、黄米、江米、小豆、绿豆、大豆、枣、栗子等合熬为粥,合家聚食,以祈丰收。东北满族百姓说:“东北高寒,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巴粥黏糊,吃了免得冻掉下巴!”可见是东北满族的节日。
满族过“腊八节”还要制作腊八醋。腊月初八开始制作。除夕之日打开食用。醋香袭人,是美味作料。
三、满族节日旅游开发的价值
1、开发满族节日旅游是对保留满族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传承满族节日的需要。满族先世不仅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民族节日,具有丰厚的文化蕴涵,开发满族节日旅游产品发挥也是发展地方民族文化经济作用,同时又能够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实现多元化发展,开辟文化传承的新思路;加强宣传力度与管理力度,结合创新思维,打造旅赫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利用文化遗产开发当代文化产品的同时要注意与文化遗产加以区分,以开发出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当代旅游产品。
3、开发要与保护同时进行,在开发中注意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这样就能很好地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永续开发,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满族节日旅游开发的建议
篇6
2、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3、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4、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篇7
1、北京过年有段谚语:“(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廿三(日)糖瓜儿粘;廿四(日)扫房日;廿五(日)糊窗户;廿六(日)炖大肉;廿七(日)杀公鸡;廿八(日)把面发;廿九(日)蒸馒头;三十(日)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春节期间,北京人爱逛庙会,大钟寺庙可以敲永乐大钟,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厂甸庙会可饱览古玩、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等稀奇玩意儿和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等花会表演。
2、台湾称除夕为“二九暝”、“三十暝”,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暝”即岁暮之意。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橘、甜米果(年糕)、“春饭(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压岁钱”等。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3、澳门年俗别有风情。“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除夕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橘,花开富贵,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春节(大年初一)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以示吉利。“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要吃“开年”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怒江贡山县的独龙族,将每年11月12日之间第一次大雪封地为岁首,因无固定时间,由族长择日而定,一般3到5天。节日期间,各家各户互相邀请,友好往来,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出征应战,临行时留下话,他们哪天还乡,新的生活就从哪天开始。战争结束后,因征途遥远,直到新年初六日他们才回家。家乡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过年时,他们杀猪宰羊,跳大鼓舞,以此庆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勒墨人(白族的称谓)——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碧江县,他们有自己的推算节令的方法,春节日期也有差异。如桃花发苞时称三月,漆树发叶到五寸左右称五月,这样的推算结果,一年是十三个月,三月称三月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时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男女青年们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篇9
“腊八节”。腊月初八,户户以五谷杂蔬煮腊八粥,人称“吃了腊八粥,就把年来办。”吃后盛一碗,让小孩拿着砍刀,将房前屋后的果树隔上一道口子,喂进腊八粥,边喂边念:“今年喂腊八,明年结的鼓爪爪。”以示来年果树丰收。也有的地方留一碗到除夕日给当家人吃。
“过小年”。过小年时,是腊月二十三日晚,每家都烙饼祭祀东厨司命。晚餐后洗净锅灶,点燃蜡烛,焚香烧纸,叩拜灶君,禀其回天宫后,向玉皇大帝多讲人间善事,来年以降吉祥,常称“司命爷上天,好话多说。”除此之外,人们还买了很多好吃的,高高兴兴的先庆祝一番。过了二十三,大家把鱼,肉,鸡,青菜,年糕……都预备充足,为新年做好打算,而且还要进行一次全方面的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春节”。也称除夕,农历腊月三十日。中午全家老老少少欢聚一堂,热热闹闹的吃“团圆饭”。门外张贴红对联,以示红红火火,还要贴“福”,“福”还要倒着贴,寓意福到了。还要穿新衣,燃放鞭炮以示庆祝。马路上,玩的玩船,舞的舞狮子,热闹极了。晚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生火取暖守岁通宵。在晚间12点整时,在外面点燃以经预备好的烟花炮竹,来庆贺新一年的到来。春节是郧西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关着门,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大约到8点钟,全家人一起出去给老辈拜年,这是小孩最喜欢的了,因为拜年不仅可以再大饱口福一次,还可以领到老辈们给的红包。拜完年后,则在老辈家吃上一顿饭,并互相祝福。我们小孩子就凑在一起玩游戏,放鞭炮。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有元宵闹花灯的习俗。在此期间,全县各地举办各种文艺节目,玩艺儿以示庆祝。也是过年期间人们主要的集体活动,有很多节目:舞狮子,玩龙灯,玩采莲船,竹马,蚌壳,凤凰,高跷等等。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元宵,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吃完元宵,一家人一起出来猜灯谜,猜对了,就送一个吉祥娃娃,别提有多热闹了!
篇10
内蒙古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内蒙古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这天是送火神爷的“年火”之日。除清扫环境外,还要合家团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饭,并把牛羊肉、糖块、面饼、奶食品供奉在神龛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热闹非凡。
大年,也就是春节。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晓,男女老幼便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积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着,开始拜年。
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共进全羊酒宴。每逢节日期间,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各族群众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
中国传统节日的节日时间介绍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小年
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一家之主。
大年
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直到正月三十或二月初二(龙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