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医学院范文
时间:2023-03-25 03:3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科医学院,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桂林医学院专科的专业有临床医学包括全科,口腔,麻醉等,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药剂专业,国护,护理,公共管理,生物技术,医药市场营销等。
桂林医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坐落在桂林,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35年的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1958年更名为桂林高等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本科建制的桂林医学院,学校分为三个校区即乐群校区,东城校区和临桂新校区。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继续教育;助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24-02
从20世纪80年代末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便全方位全系统地学习外国全科医学相关理论,然而当时在我国全科医疗以及社区相关卫生服务也已经客观存在了,在我国对于卫生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多数是侧重要普及到人民群众,要求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并且中医相辅,通过科技共同发展。实际在我国城乡三级卫生保健网的最基层一级以及农村医生、相关基层保健站、三级医院中普通综合门诊等都是一种全科医疗服务系统。对于我国而言,卫生相关服务即也是预防治疗疾病、增进健康进而促进康复。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大众生活不断提升,老龄化不断加剧、医学不断转变、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提升,进而需要也是不断增多,这便导致上涨的医疗费用成为目前整个国家的重担,故以往的医疗体制需要重新调适、改革来适应现在的形式。在我国三级医院中不管是综合还是专科医院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向专科为主的医疗机构靠拢。数据显示,患者到三级医院就诊一半左右是需要由专科医生进行会诊,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的基本健康问题是能够通过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为主的社区卫生所来诊治。所以,卫生制度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进而不断提升我国高卫生服务的标准及质量,使得百姓能够更加方便、合理地享受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目前,我国基层的卫生相关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满足百姓对于基本的健康保障需求,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人才往大医院的竞相涌入,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形成了不良循环。为此,2011年7月份我国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此次直到2020年,我国会初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全科医生制度,构建一个基本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及“首诊在基层”的相关服务模式,同时全科医生也会和城乡人民进入一个融洽的相处服务关系中,能够基本实现对于城乡中每一万人当中就有两到三个合格的全科医生,同时相关服务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完善,进而满足相关群众对于医疗服务的基本需求。通过相关意见建议规范的相关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把全科医生逐渐培养成为“5+3”的相关模式,这要求全科医生先通过学习5年的相关临床医学(包含中医学)本科教育,然后学习3年有关规范性的教育培训。同时对于到贫困地区工作3年制医学专科毕业生来说,可以在由国家认定的规范培养基地通过培训2年的临床技能及相关公共卫生培训合格,同时取得了职业助理医师资格后方可以注册成为助理全科医师。后一种培养模式我们简称为“3+2”模式[1]。我们缺少的不是医学毕业生,而是缺少毕业后能进入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学毕业生;再就是缺少毕业后具有一定临床技术水准、能胜任临床工作的“全科医生”。
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现阶段,可以采取“3+2”模式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培养全科医学生,解决目前基层卫生人才的紧张状况
1.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现有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的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大学扩招前都曾举办过面向城乡基层的临床医学专业,具有完善的临床医学教育各种软、硬件设施,办学经验丰富,只是近几年专业建设萎缩了,有的甚至取消了。完全可以利用现有办学条件,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面向欠发达农村地区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城乡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助理全科医师。
2.完善我国的分层次的医学教育。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生毕业后的定位基本上是专科的考本科,非211高校本科生考985或211高校的研究生,毕业后都想进入二、三级医院,基本上是入学起就有一个高的期望值,很少有愿意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卫生机构。应该完善我国的分层次医学教育,对于高等职业教学培养人才来说是比较重视学校与社会及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相关衔接,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把产学、医学相结合、育人与技能培训及实践相结合,同样目的更是能够为当地居民所服务,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采取委托培养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使医学生入学起就有一个现实的就业预期。对于高等职业教学培养人才来说是比较重视学校与社会及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相关衔接,开展院校结合,以委托培养的形式招收面向欠发达农村地区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农村急需,而且留得住的全科医生,解决农村基层健康问题。
二、“3+2”模式的全科医学教育,并不意味着全科医师门槛的降低和质量的下降,所以,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规范助理全科医师资格法律法规,完善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标准,保证具有资格的医师的准入质量。
2.抓好在国家认定的培养基地经2年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培训制度的实施。我们的高职教育教学中,特别是临床医学的教学,过分地强调了理论的教学。而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有所疏忽,学生在临床基地的实习时间太短,各科室间轮转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忽视了学生技能操作和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因此加强临床培养基地经2年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培训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实践技能的不足,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
3.抓好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各种医学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处于边远落后、信息闭塞的乡村全科医生,更应该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完善毕业后医学继续教育相关制度,对于基层相关全科医师尤为重要。由于要不断跟上社会医学的发展步伐,全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不断地增加新的知识及思维教学技能。同样对于继续教育相关的研究包含其对于继续教育有什么样的需要、相关形式及效果等,这些相关内容对于以后的继续教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目前来说,相关研究还是比较少的。
4.岗位培训。有关岗位培训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于岗位培训的现状及问题。在对各省近两年参加岗位培训的学员对于相关培训课程及方法等的相关调查来看,此项培训不仅普及了相关全科医学理论,也突出反映了我国基层相关医务人员较低的学历及职称水平,所以这项改善并不是短期的培训可以全面完善提升的,需要长期有效地对其进行相关素质及技能培训。现阶段我国许多经济欠发达农村医疗水平低下、全科医师人才缺乏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培养合格的助理全科医师上将大有可为,为提高落后地区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解决人民身体健康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3
【关键词】 双语教学;医学专科学校;调查
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跨世纪人才”成为学校的根本目标。以双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电脑信息处理运用能力、现代交际能力和其它必要的生存常识,也成为当今的热点。在全国许多医学院校、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今天,医学专科学校的情况又如何?以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为例,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我院三年制专科学生(共500人)和教师(50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要求不记名真实填写。
2.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进行调查及分析。共发放教师问卷50份,学生问卷500份,学生问卷采用随机抽取300份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1.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从随机抽取的300份学生调查问卷中,可看出学生认为专科生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的占70%,认为没必要或无所谓的占30%。在50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则有62%的人认为没必要或无所谓。在回答“是否希望在我校开展双语教学”时,有14%的学生不希望,教师则有36%选择了不希望。
2.对双语教学作用的评价。在300份随机抽取的学生调查问卷中,有57%的人认为双语教学会增加学习负担,50位教师中有68%的人持相同的观点。在“双语教学能否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这个问题上,参与调查的300位同学中71%持明确的肯定态度,被调查的教师也有72%同意这样的观点。在回答“双语教学能否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时,86%的被调查同学肯定了这样的说法,教师则只有48%的人表示同意。
3.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调查问卷中,有43%的被调查学生和60%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双语教学效率不高,更有28%的学生和36%的教师认为双语教学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当被问及“在我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时,老师和同学们的观点并不一致,同学们大多认为是因为没有语言环境和氛围,教师的意见则比较倾向于同学们的英语基础薄弱。
三、讨论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受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处理方式网络化的影响,双语教学受到高度重视。但在部分地区,在双语教学的理解上还有许多误区。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双语”定义是: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的定义则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简言之,“双语”和“双语教学”的界定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两种语言,有利于学生理解、吸纳除本民族文化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可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思维,增加适应不同民族、国家要求的能力。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和升级,人们已经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还是思维的工具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它可以改变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对学生的素质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双语教学无论按手段还是按目标来定义都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双语教学的理念――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务工作者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站在生命科学的前沿。在三年制的医学专科学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学制短、师资不足、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但社会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已经让双语教学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只有让师生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长远观点理解和接受双语教学,才能更好地在医学专科院校中实施双语教学。
2.以点带面,拓宽渠道,加大双语教学的师资培训。双语教学由来已久,全国各地许多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实践,可惜效益不明显。其原因除了对双语教学科学认识不足外,主要是缺乏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师资。中国目前培养的教师因为知识单一,外语语言能力不强,一般不具备用外语进行各种学科教学的能力。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国情下,英语教师容易将学科教学视作语言教学,学科教师常因英语功底不深,造成师生交流上的困难。针对这种师资状态,必须依托高校,聘请高校教师和外籍教师,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法对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强化培训。实行教师专、兼职结合,校际流动,盘活教师资源。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在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利用远程模式培训也不失为在短期内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将青年骨干教师放在双语教学的第一线去锻炼成长。
3.合理选用,科学设置,建立有效的双语教学激励机制。在学生英语听说水平较差的专科学校,因根据三年制医学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首先确定某些学科双语教学的内容,采用从渗透式英语教学模式开始逐渐过渡的方式开展双语教学活动。可在课件中、板书上采用英文,在讲解中使用中文,丰富同学们的专业词汇,提高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课前,要求同学进行预习,并由老师提供本节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词汇。在课后,由老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同学结合专业特点去寻找相关的、重要的英语资料,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双语学习能力的目的。其次逐步增加考试内容中专业英语所占的比例,着手建立专业考试英语题库。再次在双语教学考评过程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生评、他评、自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对于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应在职称评定、课时津贴计算、进修学习中予以优惠政策,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4.打造环境,营造氛围,调动师生参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语言是讲环境的,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通过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英语大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营造出讲英语、写英语的教学情景,预习完某一章节内容后,让同学用英语试讲;鼓励同学用英语与老师进行探讨交流;用英语回答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强化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双语教学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更好地在医学专科院校中开展双语教学非常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只有通过深入地学习,认真分析,统一认识,理清思路,确定目标,才能将双语教学的探索顺利成功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医疗保险;培养模式;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266-03
医学院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培养方面,主要侧重于医疗保险方向,但由于师资队伍短缺和医学知识的复杂性和跨学科等问题,导致医学院校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尚未达到实际人才需求,根据人才培养中的瓶颈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采取积极改进措施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的竞争问题严峻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身已经有110余所高校在招生培养,涉及到财经、政法、师范、理工、(中)医药和各类综合院校,一些民族院校和自学考试也相应开设了该专业。在院校(包括自考依托)层次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遍布于民办院校(包括独立学院)到地方院校、211院校和985院校。从理论上,不同的高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方向上应该充分体现自己的特色,学生就业方向也应有所差异,但事实上,大多数高校的专业方向和特色并不明显,在四年制在校培养时间和公共基础课程较多的限制下,真正能够体现出院校特色的情况还比较少,由此导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生源和就业上形成较大的直接竞争。再加上公共管理学、保险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的竞争,导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专业人才培养的竞争,还加大了师资人才的竞争,当前设有医疗保险方向的相关医学院校已经近20所,对于大部分医学院校来讲,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部分高校用医疗保险专业)处于人才紧缺状态,尤其在吸引数量较少的保险精算、保险方向的金融相关专业人才和社会保障高层次人才方面,缺乏明显的优势。高层次师资人才队伍的瓶颈问题,又加剧了医学院校在医疗保险方向上的人才培养的师资紧缺问题。
(二)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征明显
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层面,包括了劳动方向和社会保障两个基本的方向。而社会保障方向有包括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与救助、住房保障等方面,根据中国的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又包括社会养老、社会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以及在基本保险基础上的社会补充保险,各类保险还有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的商业性保险,如商业健康保险等。因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非常明显,这为突出本科层次的培养特色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的同时,也为各院校建立自己的专业方向特色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但在现实上,大部分高校还仅局限在劳动与社会保障的通识学科知识的教学阶段,即使是医学特色明显的医学院校,拥有在医学背景基础上的进一步专业方向分化理论可行性,但在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毕业就业所需要的指定选修课程以外,已经没有充足的时间安排特色课程的系统教学,这也导致了医学院校专业方向特色的凸显难度。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的多元化,也为本科学生的教学培养增加了难度,从广东医学院 [1]、江苏大学 [2]、东南大学[3]和郧阳医学院[4]等院校医疗保险方向学生的就业看,就业方向包括了社保部门、保险公司、医药机构、各类企业以及国家机关和考研等,满足不同就业方向的知识培养需求,其综合统筹协调的难度也很大。
(三)人才理论需求与实际就业问题矛盾突出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专业,培养方向也是门类众多,即使是医疗保险方向,又分别侧重于社会医疗保险、健康保险和保险精算、保险营销等多个方面。随着中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从理论上医疗保险方向将会形成巨大的需求空间。但在实际就业上,当前的大部分毕业生并未走向理想的社会保险机构、政府机关和医疗机构,而是面向企业或保险公司,即使在保险等金融机构,多数从事低端的保险营销业务和前台业务。人才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甚至就业难问题,也影响了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培养问题。
尽管医疗保险方向具有理想的就业方向和人才需求空间,但医疗保险本科人才庞大的理论需求与现实的就业难的矛盾,已经在逐渐挫伤着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整体就业形势不景气的环境下,必将会进一步加剧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问题,当然也为医学院校积极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形成了较大的推动力。
二、影响人才培养的制约瓶颈及形成原因
(一)医学专业知识的复杂性和在校培养学制冲突原因
由于医疗保险涉及到医疗诊疗方案和费用结算的多个方面问题,要求医疗保险方向建立在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基础之上,但是医学知识的系统培养,即使达到专科层次,也至少需要三年的在校培养和临床见习,而当前各医学院校的医疗保险方向只设置了四年的在校培养时间,这必然会导致医学知识教学与学制之间的严重冲突。这个原因是相对客观的,即使学校提供了充足的师资和教学资源,也难以在完成基础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完成学科门类和知识范围较大的医学知识课程。
自1985年开始招收卫生管理专业以来,医学院校特别强调医学知识的培养,在该专业的招生培养早期也是按照五年制安排的,后来国家在专业调整和学制改革后,将医学院校的管理和人文专业调整为四年,而医疗保险方向尽管比卫生管理等专业多出保险学和精算学课程,但并没有适度调整在校培养的时间,由此造成了学习课程数量增加与实际学年制的冲突,进而导致了学生医学知识结构的欠缺。
(二)高校内部院系之间的体制性独立制约了人才的联合培养
随着地区范围内的院校重组,特别是医科院校与综合院校之间的兼并,为实现医疗保险方向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师资整合优势。原国家卫生部部属和著名的省属医科院校基本与地方著名综合院校进行了合并,这几乎为医疗保险方向优秀人才的培养理论上扫除了师资短缺的障碍,但在事实上是大部分高校内部的院系之间按照相对独立的体制进行运作,师资的院系津贴差距较大,教学任务之间也是相对独立,医疗保险方向需求的师资问题并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即使在独立的医科大学内部,高校的管理层和决策者的战略意识不到位,医疗保险所在的人文或管理学科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不仅使医学师资没有得到加强,经济类和精算类的师资仍然处于事实上的紧缺状态。加上医疗保险方向招生规模较小,在较重的教学课时与科研任务压力下,大院系师资也不愿意承担医疗保险方向的教学任务。这进而又逼迫劳动与社会保障承办院系加大本院系师资所能承担的课程,除了简单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概论课程以外,医学院校仍然无法明显实现提高学生医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三)医疗保险相关部门的用人机制制约了学生的就业
尽管中国医疗保险事业进入了较快的时期,全民医保局面基本形成,国家医保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以及商业保险公司、金融理财部门都急需医疗保险的专业人才,但政府部门和国家企事业单位受限于编制问题,在其他相关专业的竞争下,真正医疗保险方向的专业人才并没有得到对口利用,相反当前很多从事医疗保险工作的人员,要么来自于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要么来自于医疗卫生等专业,甚至一些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并不相干。这既有医疗保险岗位对医学知识的特色要求,也有国家和单位的用人体制机制问题,加大了理论就业空间与实际就业岗位之间的冲突,为高校医疗保险方向的高素质生源的招生和人才培养增加了难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自己被迫转到专业非直接相关的工作岗位。
三、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一)将在校培养由现在的四年制调整为五年制,突出医学背景特色
由现在的四年制调整为五年制,既是医疗保险方向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也是突出医学背景的必然要求。安徽医科大学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上通过五年制的重新回归,加大医学知识技能的培养力度,成功实现了提高学生素质和就业竞争、满足就业岗位需求的培养目标。当前还没有医学院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上实施五年制教学改革,学生在校期间的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什么都了解了一点,什么也没有学会”,这必然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将现在的培养时间调整为五年,既可以与其他医药学等专业同步,也有助于加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医学知识培训。在具体课程设计上,前三年可以按照全科医生的基本要求安排教学计划,并安排半年的临床实习。后两年安排专业课学习,并安排半年的专业课实习,主要是社保部门、保险公司和机关事业单位轮换。潍坊医学院在早期的管理专业上就是按照这一模式进行安排的,当时的学生培养效果非常明显。医疗保险方向也应该积极借鉴安徽医科大学和潍坊医学院的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调整,加大医学背景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医药知识水平,毕竟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时刻与医学知识密不可分。
(二)加大医学背景师资队伍的在职培养力度
由于医学院校的医疗保险方向对师资队伍的需求,要求具有以医学知识为背景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这在实际的考研过程中,难以通过考生自发的专业方向选择达到该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而医学院校要结合自身师资队伍的医学背景特点,从医疗保险方向人才培养需求角度,鼓励具有医学基础知识的教师选择相关方向进行深造。当前在研究生层次,尤其是博士以上的层次上,仅有少数高校具有培养医疗保险专业的博士点和博士后工作站,有针对性的鼓励教师考取跨学科的研究生或进入博士后工作站,能够有助于解决本校师资的短缺问题,也能够减少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成本。
另外,对于已经是高层次人才的学科单一型师资,要采取进修和国外学术访问的途径,积极推动教师完善医疗保险方向本科人才培养需求的知识。在师资队伍专业型与复合型上实现结构的合理调整,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学科体系结构。
(三)增设医疗保险相关课程的公共选修课
针对院系之间体制相对独立问题,鼓励教师开设公共跨学科选修课,激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就业方向,有选择的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这也是在四年制实际培养模式下的一个可行途径。国家在教学模式改革上,已经由原来的固定课程设置转变为学分制,并鼓励推出供学生选修的跨学科选修课。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公共选修课方面,发展速度还相对滞后,指定选修课和必修课的规定范围太窄,已经影响了学生对各种学科知识的需求。医学院校,特别是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高校,在医疗保险方向的培养方面,应该加大相关课程的公共选修课,鼓励教师开设跨学科公选课程,激励学生选修其他院系相关课程的选修。这对于解决高校内部院系之间相对独立的体制问题、满足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诉求,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四)从专业发展战略角度,统筹规划相关教学培养资源
医学院校或并入综合高校的医学院校普遍存在重视医药学科、轻视人文管理的现象,这可能与科研压力、师资队伍和学生招生规模以及办学经费压力等问题有关。因而就要求医学院校,甚至是并入的综合高校的高层决策者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医疗保险人才培养的角度,统筹规划教学培养资源,进一步重视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急需的医疗保险人才的培养,推动中国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事业所需人才的素质。在具体措施方面,一是鼓励本校其他院系相关教师积极参与医疗保险方向的人才培养,鼓励跨学科科学研究,从教学和科研上支持医疗保险方向的人才培养;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经费倾斜,改善医疗保险人才培养的师资素质和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三是加大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教学手段和支持平台。同时,医学院校还要通过各种社会资源,积极推动各相关机构高素质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或者做客座教授举办学术讲座,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与技能。医疗保险事业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做好国家的医疗保险事业首先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是医学院校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医疗保险方向人才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医学院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上,既有其人才特色优势,也面临这众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进行统筹规模,并从师资培养、年制改革和课程设置等具体角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够真正实现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为中国医疗保险事业建设输送优秀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晟,覃伟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医疗保险方向)毕业生就业状况浅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3):331-332.
[2] 詹长春,周绿林,王忠.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完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6).
[3] 曹乾,张晓,翟成凯.中国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缺陷与改进路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10-12.
[4] 胡忠培,李向荣.公管(医保)专业毕业生灵活就业趋升的影响因素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4):286.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Major Training for
Undergraduate in Medical College
WU Chuan-jian,DING Yuan-lin
(Post-Doctoral Workstation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Dongguan 523808,China)
篇5
【关键词】卫生保健改革;医院,私营;医院管理;专科建设;学科建设;策略分析
宿迁在江苏省属经济欠发达、财政落后的地级市,于苏中、苏南地区存在财政支付能力弱,卫生资源匮乏,医疗服务水平起点低等状况。2000~2003年,宿迁对全市124所乡镇卫生院和10所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把单一的公立医院改造为合伙制、股份制、独资等多种医疗主体,打破了“管办不分”局面。历经10年发展,宿迁卫生资源持续增长且发展速度明显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和苏北其他地市,列入全国百强民营医院[1],但同时也出现因过度市场化导致人才队伍缺乏稳定性,以及难以平衡投资者利益与医疗服务公益性之间的关系等[2],引领性的学科/专科发展缓慢。SWOT分析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的策略分析方法,主要是发挥优势因素(strengths)、寻找劣势因素(weaknesses)、把握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认清威胁因素(threats),并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寻求最佳的发展策略。本文利用SWOT探讨分析医改后民营医院学科/专科建设情况。
1宿迁医改后专科/学科建设基本情况
专科/学科是构成医院的基本单位,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有机结合点,学科建设的水映出医院的水平及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因此,在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该把专科/学科建设作为重点,通过专科/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凝聚和形成优秀人才梯队,进而促进医院建设与发展。2013年江苏省各市重点专科/学科情况显示,其分布主要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苏南地区,宿迁地区排名靠后,同时也反映出卫生资源分布的特点及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常常聚集在经济发达的地方[3]。本院为公立改制的民营医院,与传统投资新建民营医院不同之处在于有着较久的历史口碑及人才技术基础,具有一定的学科建设基础及经验[4],但改制后的最大困境在于人才队伍的不稳定、对领军人才缺乏吸引力及政府在专科学科建设投入的缺失,如在人才储备和培养、学术科研等各方面都不能享受政府部门的优惠政策,也得不到卫生主管部门的重视[5]。但较改制前也有民营化的优势,如决策机制灵活,医院可制订多层次人才聘用政策、依托省人医的技术结盟并加强医疗服务等。
3结论
重点专科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以人才为基础,以专科/学科带动发展,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方面。本院目前有宿迁市重点专科11个,重点学科3个,就本院实际情况,亟待在以下方面重点改进。
3.1确立医院的定位、发展思路及重点专科学科发展
方向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就必须坚持医、教、研并举的发展策略,同时要发展自己特色的重点专科和学科,首先要评估本院内各专科学科的发展状况和水平,也要综合分析医院目前所处的环境,立足本区域的疾病特点及百姓健康需求,制订适合自己医院的专科学科发展方向。
3.2完善学科建设制度
要完善和落实专科学科建设的一系列制度和具体措施,本院目前已制定出一般专科和重点专科的管理办法,并对各专科/学科签署每年度的发展目标责任书,同时对于专科和学科发展好的科室,医院每年给以5~10万的经费鼓励,并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设备投入、科研立项、新技术引进等方面给以倾斜帮扶,为今后申报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做准备。但重点学科在医院的示范引领作用仍待评估,可能不同学科的人才梯队及领军人才发展层次的参差不齐,以及学科/专科建设考核导向的氛围未引起科室负责人的重视。
3.3加强交流,提高专科学科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医院鼓励学术及医疗技术的交流,已制订医技人员外出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交流的政策及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鼓励措施。每个周末均有联盟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专家来本院进行坐诊、手术及教学查房等活动交流,但诊疗活动需要一个过程,短暂的一次周末诊疗,有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医院科室必须借助上级医院专家的带动,加强自身的专科能力建设,真正提升自身能力,树立在本地的地位、品牌和影响力。
3.4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领导作用,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医疗的核心就是医疗人才,专科学科建设的核心同样是领军人才及人才队伍[6-7],无论公立还是民营医院,凡是领军人才及队伍强的学科,都会是重点学科,如北京同仁医院、三博脑科医院,更是体现出领军人才在学科建设重的决定性作用。医院改制10年来,可以说80%以上改制前的科室领头人选择离开医院去创办新的民营医院,好在医学是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更新的实践学科,医院在人才引进及培养上耗费了不少的力气,尤其在引进领军人才上需下大力气,一个高素质的带头人可以引领并带动专科发展。因此,医院既要抓学科带头人的建设,也要重视中青年人才梯队的构建,保证学科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要给重点学科一定的经费、人才、进修培训等支持,也要对其提出一定的要求,要在任期内切实提升学科的医、教、研综合实力。同时鼓励学科间的交叉和互连,带动医院整体科研水平和能力的上升。
3.5加强医院的公共关系管理
医院的公共关系管理包括医院的服务质量、品牌管理、患者与员工的人文关怀、危机事件的社会公关等管理[8-9]。医院虽设置有公共关系与宣传部门,但从事的主要是一些具体事务的对接联系和广告宣传,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管理。对外的营销宣传仅是公关关系管理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员工对医院文化价值的认同度、危机事件管理。医院发生的危机事件主要是一些突发事件,会让医院处于社会舆论压力之下,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口碑。因此需要全面关注患者、员工、社会之间的沟通,只有这样医院才可以在一个和谐关系中发展壮大。综上所述,宿迁市自医疗体制改革以来,虽然地区医疗卫生资源显著提升,改善了群众的就医条件,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但老百姓还是更愿意到南京、上海大医院看病,因此如何提升本地区的医疗专科学科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力,让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仍然是卫生主管部门及医疗主体需面对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严卓然,王婵,刘剑文.2012年中国民营医院百强医院发展特点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6):12-14.
[2]乙军,黄晓光,周业庭,等.宿迁市医疗改革10年卫生资源状况[J].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15-2718.
[3]乙军,周业庭,马小波.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区性差异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7):146-148.
[4]王德礼,王心如,李树宁,等.民营医院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困难及实践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148-149.
[5]史新叶,杜新宇,郑京晶.如何推进新医改政策下的民营医院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医药,2011,6(4):487-488.
[6]邹燕琴,黄辉,王薇,等.加大青年人才培养,促进学科持续发展[J].现代医院,2013,13(4):105-106.
[7]周生来.民营医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要常抓不懈[J].医院院长论坛,2013(1):18-20.
[8]叶飞跃,简希尧.医院快速发展时期的公共关系管理[J].黑龙江医学,2013,37(10):1032-1033.
篇6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专科医院;学科建设;应用
精细化管理是体现管理流程的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的一种管理方法,服务的焦点是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以获得更高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与竞争力[1]。精细化管理理念源于日本企业,应用于生产领域的组织发展战略、运营管理、执行落地等管理提升体系,通过把实战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化梳理和细化处理,达到组织管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协调发展、精准匹配与高效运行,最终完成组织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2]。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管理文化,同样植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精细化管理是精细文化与管理体系的完美结合,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与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的现代管理理念相一致[3]。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产业、文化为一体的中医骨伤三级甲等专科医院[4]。以平乐郭氏正骨为基础,传承和发扬中医传统优势,融合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以“五化”(国际化、品牌化、专科化、特色化、一体化)为发展目标,学科建设为抓手,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通过对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管理组织间进行协调,以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为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1专科医院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开展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1.1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受到各行各业的认可并被广泛使用和推广。其本质就是将抽象笼统的管理进行明确的表达,借助量化的标准尺度,衡量管理效果,使管理措施变得更加直观、明确、具体、便于操作。这种管理理念体现管理者必须具备严谨、科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与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进步过程中对专业分工的精细化要求相匹配。精细化管理也可以说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较,更能适应时展的步伐,优越性比较突出。精细化管理模式被广泛引入企事业单位以及医院管理中,为企事业以及医院的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明确划分责任及管理责任的落实,为企事业和医院各项的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较为客观、有效的依据。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医院进行管理,能够使医院的战略规划得到落实,各部门之间职责明确、协调合作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及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和服务水准,确保医院朝着既定的目标稳定向前发展,使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带动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1.2专科医院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开展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无论是医院改革,还是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的共同点就是医院管理走向科学化、专业化与精细化,医院管理是一种综合性工作,涉及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人、财、物、信息等内容,精细化管理是助推医院发展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5]精细化管理,可以促进医院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管理转变,专科医院亦不例外,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把满足患者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上。学科建设是医院的核心和灵魂,在医院发展中占据主导和引领作用[6]。专科医院以学科为架构,精细化管理不仅对组织架构有相当明确的要求,而且架构内部具有科学合理的分工衔接,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推动学科稳步健康朝既定目标向前的发展,进而带动医院以学科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精细化管理在专科医院学科建设中的应用
2.1构建专科医院学科建设精细化管理文化理念
专科医院构建学科建设精细化管理体系,需要完善服务机制与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学科建设中所有细节[7]。全方位学习和培养精细化文化管理意识,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使精细化管理文化成功植入到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依据规范工作,开展人性化服务,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2.2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精细化与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息息相关,因此,医院在修订和完善各项有关医院学科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时,以精细化作理念作为指导,学科建设为核心,处处彰显人文文化,使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潜移默化的滋养和熏陶,以保证精细化文化管理制度顺利实施。同时,定期对医院全体员工进行精细化文化培训,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互相交流学习的心得和体会,确保大家彻底明白精细化文化的内涵和要旨,了解精细文化与医院学科建设的关系以及在医院学科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管理层发自内心愿意学习和运用精细化管理这种管理的方法,被管理者理解运用精细化管理的意义,与管理者达成共识,形成和谐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以保障精细文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施。
2.2.1构建完善的专科医院学科建设绩效管理方式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是专科医院学科建设开展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绩效管理是医院管理人员首先确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围绕实现管理目标的具体环节制定有效措施并进行评价。合理的绩效管理模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主动性,有效带动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8]。通过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医院在安排各项具体工作时,可以依据岗位性质和业务范围的不同制定相对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灵活科学的考核方法,从而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高质量完成学科建设目标任务,成为促进专科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2.2.2完善专科医院学科建设精细化管理激励机制要实现专科医院学科建设的精细化管理目标,首先明确,精细化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规范人的某些行为,但是其本质应该是激发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修订和完善各项制度时,综合考虑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彰显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形成员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精细化文化氛围[9]。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估、汇总、分析,对执行规范成绩显著的员工,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同时,对所有影响管理效果的问题进行汇总、归类并深入研究,针对共性问题,组织专家进一步论证管理制度和流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发现制度问题及时进行完善。经过2~3次完善,确保非制度性问题的前提下,对于成绩连续考核落后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处罚。通过以上措施,不仅能激励员工调动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激发日常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精细文化的引导作用,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
2.3打造专科医院学科建设的精细化管理团队
专科医院学科建设精细化管理中,管理团队各个环节之间包括分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整个管理体系的效果与每一个环节的顺利实施都密切相关,因此,医院必须着力打造精细化管理团队的道德素质、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树立牢固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团结一心、相互协作、建立一套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体系。并且要兼顾各系统之间纵向、横向联系以及信息交流的流畅性和精准性。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决策层要求更高,不仅要对精细化管理文化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学习和研究,更要融会贯通掌握精细化管理的主旨与精髓,结合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加强管理体系的硬件设施配备与完善,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修订现有规范,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全方位多渠道对学科带头人、有关部门负责人等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专项培训,使其掌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文化,明确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意义,最终落实到工作实践中,从而提高专科医院学科建设的质量。
2.4临床和科研两手抓,多渠道加强医院学科建设
专科医院学科建设过程中,优化工作流程是目前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优化流程可以确保学科团队成员在保质保量完成日常诊疗任务的前提下,能够有时间从事科研工作,并提供有利于科研的硬件设施、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医院通过转变服务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医院整体运行效率。
2.4.1注重学科培养该院分别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申报成功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和临床中药学[4]。其中,医院其他学科都是中医骨伤科学的分支学科,有根据临床职能(矫形、康复等)的不同或者人体部位(脊柱、骨盆等)划分为若干学科。临床中药学,研究内容包括传统中药、现代药物等知识,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平乐郭氏正骨方药系统整理并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挖掘,为平乐郭氏正骨的发扬光大提供科学依据。医院还通过甄选,在院内选拔出7个重点培育学科:中医康复学、中医护理学、中医文化学、中医药信息学、医学影像学、重症医学和骨健康管理学[4]。通过一定周期对这些学科的培养,有利于发现更多优秀的临床、科研和管理方面的人才。
2.4.2注重基地建设该医院被确定为河南省中医骨科临床研究基地,主要包括四个优势病种:原发性骨质疏松、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增生性脊柱炎及类风湿关节炎[4],围绕每个病种组建核心团队,参照学科建设的构架进行培养,培育重点病种的目的,在于以优势病种带动其他病种的发展的良好态势。
2.4.3全方位多渠道培养人才医院学科建设由人、财、物三元素组成,其中,人才是医院学科建设的最重要元素同时也是核心资源,该院通过多种渠道申报成功多方面人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河南省中医临床学科领军人才、河南省中医药拔尖人才、河南省中医药青苗人才、河南省中医学科(专科)学术带头人,医院参照省人才选拔标准自主组织,并选拔一批院级人才(院领军人才、医院青年优秀人才)进行培养等。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建设而言,是学科建设的灵魂人物,对学科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学科带头人的学识、眼界、格局直接影响着学科未来发展的高度,医院尤其重视对学科带人的选拔和培养。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流程异常严格,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临床专业能力与突出的科学研究能力,而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领导能力。此外,学科带头人要具备“四会能力”(会看病、会教学、会科研、会带教)。为了更好培养一批中青年人才,经医院领导层决定,特意为河南省中医学科(专科)学术带头人与河南省中医药青苗人才,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根据中医的特点充分发挥中医名师的传统带教方法(传、帮、带)的优势,激发中青年医师学习中医的兴趣,调动学习中医的热情、积极性,促进中青年医师的临床业务水平、科研能力、道德修养和管理团队能力同步发展,旨在很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医特色。另外,积极配合省中医处选拔“仲景国医传人”,参加省中医系统组织的“精英班”进行系统培训学习,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张仲景经方治病防病的名师面对面指导并答疑解惑,加深对传统经典的认识,更有利于做好经典的传承和发扬。同时,该院为了“读经典、跟名师、作临床”定期举行“仲景学堂”学术讲座,进一步促进该院科学的建设的良性发展。
篇7
我校2016年拟在广西、湖南、湖北、广东、河南、江西、山东、江苏、山西、河北、安徽、甘肃、浙江、重庆、福建、黑龙江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设置考点组织专业校考,报考我校的考生请按以下办法报名参加考试:
一、以上16个设考点省份的考生,只能选择本省考点报名考试,在其它考点考试的成绩无效。如本省考点不设考的专业,可选择我校设考的甘肃省考点(时间安排在春节前)或南宁考点(时间安排在春节后)报考,其余省份不受理报考。
二、不设考点省份的考生,只能选择我校设考的甘肃省考点(时间安排在春节前)或南宁考点(时间安排在春节后)报考,其余省份不受理报考。
三、广西考生网上报名缴费、考试时间、地点安排:
(一)网上报名缴费时间:2016年元月1日— 7日。(考生请登录我校招生资讯网,按照报名操作提示要求进行网上报名及网上缴费,缴费前务必认真核对报考信息,因信息填写错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自负)
(二)受理网报未成功事宜时间:2016年元月8日。
(三)现场确认、领取准考证时间及地点:2016年元月15日,我校南湖校区(广西南宁市教育路7号)。
(四)考试时间:2016年元月17日—22日。
(五)考试地点:美术类考试在我校南湖校区、相思湖校区、南宁市第五中学(具体详见我校发放的《专业考试准考证》上的安排);非美类考试在我校南湖校区。
四、考生必须按照考点的规定报名参加考试。
五、各省对报考专业有统考(联考)达标要求的,按该省的规定执行。
六、考生按照考试类别(考试科目相同)报名参加考试,其考试成绩可以兼报同类别的所有专业。
七、我校2016年演奏类各专业招录的乐器种类为:
(一)音乐表演[演奏(管弦)]: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贝司)、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萨克斯管、小号、圆号、长号、大号、中音号、小鼓、定音鼓、架子鼓、马林巴琴、木琴。
(二)音乐表演[演奏(键盘)] : 钢琴、手风琴。
(三)音乐表演[演奏(民乐)] : 竹笛、唢呐、笙、扬琴、琵琶、古筝、柳琴、中阮、三弦、二胡、民族打击乐。
(四)流行音乐(演奏): 电吉它、电贝司、双排键电子琴、合成器、爵士鼓、萨克斯。
(五)音乐学(中美3+1项目演奏为主): 钢琴。
(六)音乐教育(演奏为主)、艺术教育(演奏为主): 钢琴、电子琴、双排键电子琴、手风琴、古筝。
(七)音乐学(文化艺术管理演奏为主):以上乐种均可报考。
篇8
[关键词]网络平台;医学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众对医疗卫生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近年来在医药行业、就医看病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如因手术不精、不专业造成的医疗纠纷;个别从医人员道德败坏,出售假冒伪劣药品、乱开药、多收钱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突出了加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
1新时期加强医学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必要性
医学院校是为社会输送医疗卫生人才的主阵地,而随着社会对医疗卫生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层出不穷的医患纠纷,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的思政专题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1.1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医者德行的赞美,医护人员不同于其他的社会工作者,他们在工作中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并利用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减轻患者病痛,减轻家属的精神负担,医德的提升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思政专题教育就是希望通过系统的思想教育,提高医学院学生对工作、患者的责任感。
1.2有利于提高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
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要求,已经不再仅限于教学成绩的保证,而是拓展到人文理念的输出,医学院校通过思想专题课程可以及时了解国家社会医疗卫生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有效改善学校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活动,进而通过改善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社会影响力。
1.3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近年来,医患纠纷屡屡见诸报纸、网络,这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也会让民众对社会的医疗服务失去信心,而医学院通过强化思政教育,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在其走上工作岗位后,正确处理工作中的纠纷,为改善社会医疗卫生贡献力量,更好的满足民众的需求,促进社会和谐。
1.4有利于丰富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通过思政专题教育,医学院校不仅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够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实际以及医学院特殊的职业要求,增添更多的理论内容,从而不断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开展。
2网络教学平台背景下医学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特征
所谓思政课专题教学,就是教师从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出发,整合课程的重难点,结合社会实例、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主题,从而突破常规教学中,按章节推进进度的模式,实现集中教学。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网络教学与专题教学的结合,使医学院的思政教学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2.1重点突出,内容系统
在专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主题为线索,将章节的知识进行分析、提炼、整合,从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学生通过这一教学系统的学习,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思政教学脉络,还可以从细节入手,理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强化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2.2突破限制,注重探索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在思政专题教学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资源实现自主学习,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进度,这不仅扩大了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力,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3风格多样,形式活泼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专题教学基本上还延续着教师一个人教授全部教学内容的情况,而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加强与其他专业教师的合作,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课堂教学插入不同风格的讲授方式,这不仅丰富了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内容,更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4主题深化,提升学术
医学院校不仅要开展教育实践,还需要开展临床研究。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丰富学生的医学理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更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思政课专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网络教育资源,提出问题,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开展互动交流,集思广益,强化学术研究的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3网络教学平台下提升医学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3.1提供资料,布置任务
在医学院思政课专题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学生的客观条件,设计专题内容,并结合专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问题设置时,要坚持启发性原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间;然后,教师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些辅助教学的参考资料网站,让学生能够通过查询网络资源,主动丰富专题内容,深化对专题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应该利用专题讨论群,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案例,如某一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医疗纠纷,并通过图片视频等信息的上传,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以避免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错误导向。
3.2运用资源,自主学习
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优化医学院思政课专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设置教学任务,并通过问题的引导,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索兴趣。在实践中,教师安排好任务后,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收集、问题思索、方案优化的时间,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通常情况下,医学院校思政课程的人数比较多,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并让小组长展示合作讨论结果,其他组员可以进行适当补充,最后在每个小组发言后,教师还要鼓励其他小组对此进行讨论,从而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3知识总结,网上拓展
在完成课上互动讨论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在总结中,教师一方面要结合教学目标,对思政专题中的重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明晰学生的学习思路;另一方面要重视对专题的理论深化,如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讨论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深化思想。此外,在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交流优势,在论坛中提出与主题相关的教学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不仅可以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还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沟通。
3.4网上检测,教学反思
在思政专题教学结束后,教师应通过教学验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并收集教学反馈意见,进而做出教学反思,推动教学模式的调整。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调取不同的检测题目,这样的教学考核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不应将目光仅限于问题的解答或论文的内容,而应该从学习过程入手,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进行评价,从而实现思政课专题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4结语
医学院校的思政课内容丰富、涵盖领域广泛、指导性强,要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指导中,相关人员就必须要认识到思政专题教学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将课堂上的专题教学和课后的网络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实效性,进而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医学理论和医学技能的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谷炜江,汝秀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优化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效果[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9).
[2]杨延琼.新时期医学院校思政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4).
篇9
关键词:色彩课 动漫专业 教学 培养
当今,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中等职业学校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开设了与其相关的动漫设计与制作等课程。其中,色彩课作为动漫教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特别重视。目前,中职学校的美术类课程包括平面设计、素描、平面构成、服装设计等,色彩课作为美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却方向不明朗,还和动漫专业中的色彩课混为一谈,没有对不同的专业进行周密的考虑,缺乏针对性。动漫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此,在色彩课的教学方法上应大胆创新,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也应改变传统的以绘画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过去的色彩课教学,根本没有考虑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色彩课的需求不同,基本上一本教材就应付所有专业,这样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非常不利,应该针对色彩课学习的特点与难点编写教学,独自开辟新的设计专业模式。下面,笔者根据色彩课教学现状,对动漫专业中色彩课的色彩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与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为动漫专业服务的色彩教学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职业型与实用型的综合类素质人才,一般为中初级技术人才,主要功能为能够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专门人才。该教学目标体现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从客观来讲,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底子薄弱,无法接受高深的专业课程学习。那么,针对这一特点,就要把教学目标转变为培养专门服务于动漫产业,并且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这也符合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升学压力大,学习负担重,导致艺术类课程不受重视,或者干脆中断了艺术类课程的学习,致使学生艺术理论和绘画水平低下,而中职学校的色彩课课时较短,没有充足的时间为绘画技巧进行基础训练。如果在中职学校的色彩课教学中,过于侧重绘画性,比如色彩的对比遵循冷暖法则,而忽略了色彩在动漫专业的应用效果,就会导致学生在实物训练的时候得心应手,一旦为动漫设计场景则感到没有头绪。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基础训练与专业方向转换,鉴于此种情况,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动漫专业中色彩教学方向,并结合就业岗位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
二、整合教学内容编写与动漫专业配套的色彩教学方案
目前,中职学校的色彩课教材还没有根据动漫专业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编写,而传统的色彩课教材主要围绕绘画与临摹进行,对动漫专业的色彩知识内容很少,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胜任工作岗位。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设备资源,培养出来的学生却与社会脱节,因此必须对色彩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根据动漫专业的实际需要编写教材。
三、优化教学方法实施对动漫专业有效的色彩教学策略
对动漫专业色彩课教学进行了精准的定位之后,就要根据目标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完善与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教学模式上大胆创新,从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培养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和专项训练,通过科学的课程安排与设计,把企业的工作氛围带入课堂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笔者觉得色彩能力的专项培养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基于绘画的色彩基础能力培养
着重色彩原理的理解与形体的概括。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结构,培养三维的观察与思维方式,为日后从事三维动画建模和渲染打基础。主要知识点为:色彩三要素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物体固有色、环境色和光源色的成因及其应用;色调的形成与表现等。
学生刚学美术,固有的观察和思维惯性会妨碍其对色彩原理的认知。表现为:学生看不出物体除固有色之外的色彩,不理解物体的结构,找不出细微的色彩变化。要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色彩知识,可以设计具有难易梯度的专项练习,用系统的训练不断地渗透色彩知识,提升学生的色彩绘画能力。
(二)基于动漫专业的色彩表现能力培养
着重动漫角色与场景等题材的色彩综合表现能力培养。在前阶段积累的基础绘画能力上,学习按照动漫专业的用色要求上色。锁定色彩教学的专业化方向,紧扣动漫职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主要知识点为:动漫作品绘制的基本要求;不同质感物体的手绘表现技法;手绘综合表现技法的应用等。
三、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在色彩课教学中,创造力同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创造性学习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追求者,不但能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善于主动探索,勇于创新,通过分析不同作品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推陈出新,在其基础上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动漫专业的学生要想获得不断的灵感与创意,首先必须有较深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修养,这些东西要通过提升学生的艺术兴趣与鉴赏能力才能不断积累。
色彩不单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反应心理效应的重要手段,在动漫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色彩应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出奇制胜的重要“法宝”。总之,动漫产业如果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对色彩课的重视程度,合理选择和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才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英]莉斯﹒费伯,[美]海伦·奥尔著.动画无极限[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2]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
[4]昕,冯菁.中国动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9,07
篇10
根据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我院从1月下旬开始,认真组织开展了第二阶段即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院党组自觉围绕“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攀登基本现代化新高峰”这个主题,紧密联系法院工作实际,全面回顾总结近年来法院建设情况,深入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了进一步推进法院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共识。
一、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找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院采取走访基层、问卷调查、个别谈心、集中座谈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共发放调查问卷220份,召开各种座谈会15个,参与评议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干警代表共300余人,收集各类意见建议79条。归纳起来,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不相适应”和“三个有待提升”。
“三个不相适应”:一是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法院的司法能力和水平与之还不相适应。二是在社会转型期间,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断涌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日益艰巨,法院及时、有效应对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与之还不相适应。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进入诉讼渠道,案件数量急剧增多,去年我院共受理各类案件8128件,一线法官人均办案达200余件,法院有限的审判力量与之不相适应。
“三个有待提升”:一是依法服务大局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少数法官在思想上还存在着单纯业务观点和机械办案倾向,导致司法审判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贴得还不够紧,办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没有得到充分显现。二是干警队伍的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些法官虽然学历层次较高,但讲学习、重实践、钻业务的进取精神还不足,学习型、知识型、专家型法官还不多。三是审判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案件审理周期过长,“执行难”的问题尚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充分认清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理清为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思路与对策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越来越明显,部分企业陷入阶段性困难,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人民法院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责任更加重大。我院及时研究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着力采取十大“暖企举措”,帮助企业应对“经济寒冬”。一是扎实开展“机关服务年”活动,组织“百名法官进百企”。在企业设立联系点,帮助企业提升防范风险能力,减轻债权债务压力。二是为涉诉企业提供便捷迅速的诉讼服务。建立“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坚持“优先立案、优先审判、优先执行”。三是公正高效审理每一起涉企案件。强化平等保护意识,依法维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四是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涉企案件慎重审理,建立立案、审理、执行各环节的调解机制,确保案件审判和社会效果“双赢”。五是积极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对相关企业发生突发性事件、弃企避债等情况,及时会同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妥善处置,确保社会稳定。六是采取合理保全措施。对于生产经营暂时困难但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慎重采取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措施。七是建立大案要案报告制度和集中诉讼制度。对于众多债权人向同一债务企业集中提起的系列诉讼案件、企业破产清算案件、集团诉讼案件、群体性案件,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法院报告,并做到集中协调,妥善处理。八是加强司法建议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剖析原因,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帮助企业消除风险隐患,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九是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维护诚实信用的市场秩序,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十是建立健全保增长、促发展的司法工作机制。深入分析研究新类型案件、疑难复杂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及时制定相关司法应对措施,确保审判工作公正高效地开展。
三、切实履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神圣职责,不断推进法院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法院工作要继续创新发展,就必须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四个着眼”,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首先,要着眼于促进发展,在服务大局上狠下功夫。积极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拓展司法服务渠道,进一步明确为经济发展服务,依法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
其次,要着眼于又好又快,在提升审判质效上狠下功夫。严抓审判质量和效率,真正做到及时立案、正确审理、公正判决,切实提高案件审结率、执结率和服判息诉率。不断创新审判工作新机制,积极应对“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的挑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