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咏柳范文
时间:2023-03-22 03:0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唐诗咏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平等 交流 分享 参与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3-043-01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可目前高考的指挥棒还没有明确,教学评价也没有跟上教学发展的步伐,许多老师还有顾虑,不敢贸然地按新课程要求进行授课。于是教学模式大体出现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高挂应试的教学旗帜,中心目标是完成的"课标要求"。课堂上老师“不放权”,不相信学生有什么探究能力,仍然是包办代替,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很低。结果是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缺少学习兴趣,体验到的只是沉闷无趣、身心疲惫。此种做法相信还普遍存在,老师们实在应把它摒弃。另外较常出现的情况是有其“表”而无其“里”:交流是有了,探究也进行了,但往往只停留在课堂问答的层面。无非是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通过一些问题展示给学生,且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指向性强,学生的思考余地很小。上学期听了这样一节历史公开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充满整节课,课堂气氛热闹得很。但仔细一听,所问答得题目非常简单,思维含量太低。诸如新航路开辟在哪一年人物是谁等等。至于需要认真探究剖析的“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等深层次问题却一带而过了。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热闹之外能给学生多少启发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独特理解和独特感悟无从谈起,课堂提问的过程也就成了“传话”过程。还有的课堂交流就是为了气氛热烈,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有的在一节课就安排多次讨论,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匆忙且零乱,老师的引导作用也体现不出来。上完课后学生对课标问题还是不理解,甚至对本节课讲了些什么都模模糊糊,这样的课应该说是不成功的。
交流互动式课堂教学应当突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而不再是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地、积极的、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参与应该成为课堂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和老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双主体,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探究的激动、创造的兴奋、成功的快乐和自信心的增加;在增加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
篇2
一、在问题提出后留白――点燃学生探究热情
1.课前留白――预习介入,引发关注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课前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若教师课前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己选择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思考并提前实践,课始时留5分钟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秀一秀,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和认识上的难点,有的放矢地都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执教《千克的认识》时,教师可课前提问:1.你知道1千克有多重?2.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是1千克?课始,老师问:课前提的问题你们都思考了吗?学生都说思考过了。于是教师留出5分钟时间,请不同层次的学生上来谈谈对1千克的认识。老师就在一旁静静地倾听:两瓶矿泉水重约1千克;两袋500克的盐是1千克;20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1千克就是1000克,是两斤……
仅靠课堂短短40分钟的学习,学生对1千克的认识和感受是不深刻的,可见在新课前预习介入留出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问题到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去实践、去探索、去感悟,积累感性的生活经验,为新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生活基础。
2.课始留白――问题导学,点燃学习热情
课的导入就如乐曲的前奏,好的前奏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课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精心设计,课始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在提问后微笑着等一等,留出片刻的白,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与激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执教《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时,导入环节我这样设计: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个成语,你知道他们是数学中的什么吗?接着课件出示成语:有始有终、有头无尾、无始无终。这时每个学生的眼睛都盯着屏幕,教室出现从未有的安静,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状态,1分钟后马上有学生回答,并且表达得非常清楚:有始有终是线段,有头无尾是射线,无始无终是直线。“真是太精彩了!”我即时表扬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通过导入环节提问后的等待,我把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学生思维进入积极思考状态,为后续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在探究规律时留白――激活思维求异创新
1.在独立思考时留白――激活思维火花
独立思考时留白,就是留一定时间,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思维方式自由地去探究、发现、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尽量创造条件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从而真正体验到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
执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揭示课题后,我请学生用自己需要的工具来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把发现填在报告单里,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同桌讨论,也可以自己看书。结果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自主探究中绽放:孩子报告单上赫然写着“用直尺上的直角和长方形的直角比较,发现长方形有4个直角”“通过度量和折一折,发现长方形有四条边,上下和左右两条对边相等”“长方形长的边叫长,短的边叫宽”……总结找到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
教师并没有规定学生用什么方法、用什么工具去研究,而是留足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长方形的特征。当教师发现学生已发现长方形所有特征后,再请学生交流发现,展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整个过程做到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让学生独立思考时留白,可以激活和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在质疑、争辩处留白――激发探究激情
“疑”是打开学习之门的钥匙,是增长智慧的阶梯,是创新思维的启蒙。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时,我先让学生尝试计算502-315,学生有两种答案,教师把答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197和187),有的认为197正确,有的认为187正确,老师做了一个停止手势说:“到底谁正确?我给你们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巡视各组讨论情况,有些借助计数器帮助理解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一,十位是0要向百位借一,百位是1表示1个百就是10个十,10个十被个位借走1就剩9个十,个位2加上借来的10就是12,所以是187。有的孩子根据上一节课连续退位减法的方法利用知识迁移直接说出算法。
两种思路在学生的相互补充甚至适当争辩后脱颖而出,而老师在让学生充分表达、思维碰撞后再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孩子理解每一步竖式的含义。在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后,老师给足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起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3.在困境中留白――挖掘思维潜能
困境中留白就是教师设计思维层次较高的问题,稍等片刻学生思考不出来,教师不急着讲解,而是再给学生时间,让学生静静思考,直至得出结论或想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样的留白设计主要针对学习能力强、思维水平高,但又不肯深入思考的学生。笔者认为,深入思考是现在大部分学生所欠缺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思维层次高的问题,让学生先碰壁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很有必要。
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我先请学生独立思考,1分钟以后马上有学生叫出来:“老师,这道题做不来。”“真的不能做吗?请不要急,老师再给你们一点时间。”于是学生都静下来,进入深思状态,有些在观察数据特点,有些先确定三角形三个角上的数,再算出一条边上的积,逐个进行尝试。2分钟以后有学生欣喜地叫出来:“张老师,我做出来了!”“噢,你做出了一种,再想想看,还有别的做法吗?”学生再次进入思考状态,教师继续巡视,发现有部分学生两种都做出来,于是我请学生停下来,暗自高兴地说:“刚才说做不出,现在又说能做,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妙?”学生跃跃欲试,小手高高举起,从学生的回答情况看,很多孩子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
现在的学生稍作思考觉得题目做不出,第一反应就是不会,不肯深入思考,智慧的教师要摸透学生的心理,请学生再看一看、想一想,多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潜能就会被挖掘出来。
三、在评价时留白,拓展学生发散思维
1.在即时性评价时留白――启迪思维畅所欲言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数学学习上的发展必然存在差异,尤其是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听觉思维能力强、反应敏捷的学生马上就会举手回答问题,这时老师千万不能急着评价,不然中下游学生就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当潜力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他,把热情的鼓励送给他,给他以充足的时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思维过程,教师若能每节课都做到这一点,每一位学生都会变得大胆、自信,勤于思考、敢于表达、精于分析、巧于解决问题。
2.在作业评价时留白――自由选择放飞想象
篇3
首先是思想交流。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实现相互沟通。有的教师不认真研究新时期学生的思想特征,把他们的特点当弱点,把优点当缺点;有的学生思想活跃,爱提意见往往被认为不守规矩,不尊重教师。彼此之间认识不一致,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大受影响。如果变成一种交流,让大家敞开思想,把心中的问题说出来,教师及时引导,效果会更好。
其次是感情交流。教师应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在教学内容中始终把学生的实例贯穿进去。彼此之间有问有答,形成感情共振,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反之,不注重情理结合,总是板着面孔,即使知识讲得再多,也难以打动人。
再次是知识的交流。讲台是传播知识的舞台。随着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强,学生更加渴望获得知识、增长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多一些知识的含金量,让学生听了解渴。有的教师讲课学生爱听,不知不觉就过了一节课;有的教师讲课学生不爱听,听一会儿就显得不耐烦。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知识的含金量的差别,讲课富有知识,就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在给予与渴望之间产生交流。
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62―01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中要表现的基本形式。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掌握知识、寻求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它涉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等的互动过程。
一、英语课堂“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
1. 立足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互动”教学模式仍然不能脱离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比传统教学模式更灵活,更注重于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师生互动,以设计问题和交流讨论等形式来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分类、比较、分析的思维,将掌握知识点的方法变传统机械记忆为思考理解记忆,变教师单一灌输讲授知识为师生探究交流知识。
2. 发挥自学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交流―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学习时,学生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先用较快的速度浏览课文,了解此节课的结构及段落,明确重、难点;然后仔细阅读,准确完整地理解内容;最后重点阅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
3. 强调团结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由于“交流―互动”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评价学生的行为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评价,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活动,既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又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二、“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
1. 精心准备,教师开动“ 交流 ― 互动 ”引擎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 探究问题,学生充分发掘自学潜力。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丰富多彩的任务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迅速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新的问题就像头脑风暴一样,激发学生的思维、产生新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抛出本课的重点,并亲自示范,让学生对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所感悟,此时学生就可以模仿教师所举例子给出他们对上述问题的见解。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在课本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为小组合作做好准备。
3. 小组合作,飚起“ 交流 ― 互动 ”风暴。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的目的主要是交流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并记录组内成员的优秀想法和观点,以便在接下来的分别交流阶段能解决这些问题,并向其他组呈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优秀学习成果。
篇5
关键词:初中音乐;流行音乐;应用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初中音乐教学虽然获得了较大进步,但是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多种问题,给学生的音乐学习带来了不利影响。在大多数音乐教材中,主要内容都是一些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属于古典乐曲或者民族歌曲,内容较为复杂,而流行音乐却占比较小。基于音乐教材内容自身特性,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不愿进行音乐学习。一些传统音乐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具有一定复杂性,而很多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只是在照本宣科,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大都以民族音乐专业为主,而且受年龄以及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对流行音乐没有较好的认知度,认为流行音乐不具有艺术性、规范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忽视了对流行音乐的引入,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方法
1.合理筛选,理性引入
随着音乐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各类流行音乐不断涌现,丰富了音乐市场,也给初中音乐教学带来了便利。但是流行音乐中也存在一些粗俗作品,如果教师将这类音乐引入音乐教学中,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应对流行音乐进行合理筛选,引入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这样才能更好保障音乐教学质量。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主题,如励志方面,教师则可引入《爱拼才会赢》《海阔天空》《梦的怒放》等流行音乐,这些歌曲在歌词、旋律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励志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被较好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可通过视频让学生跟唱,并指导学生了解歌词含义,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更好保证音乐教学效果。
2.明确目标,巧妙引入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引入并非只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从音乐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教师在引入流行音乐时,必须明确引入目标,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引入《最初的梦想》这首歌时,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引入目标。首先,应引导学生根据歌词欣赏歌曲,明确歌曲的内容及情感表现。其次,让学生根据音频进行跟唱,并指导学生了解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包括旋律、结构等内容,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歌曲信息。最后,让学生领悟歌曲所蕴含的精神,以更好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3.丰富形式,多样引入
流行音乐有多种音乐形式,各有特色,所以教师可以对多种形式的音乐进行引入,以丰富音乐课堂,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保障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合理应用,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形式的音乐进行引入,包括电子音乐、说唱音乐等形式,这样能够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拓展学生视野,从而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流行音乐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属于一种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大多数人都乐于听流行音乐。目前,我国初中音乐教材中大都以传统古典音乐为主,缺少流行音乐,而学生大都不愿意听古典音乐,认为其晦涩难懂。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教师必须明确音乐发展形势,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引入流行音乐,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更好保障音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三环六步” 英语课堂 实效性
我校推出“三环六步”教学法以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三环”,即“课前、课上、课后”;“六步”,即“预习新知一出示目标一自学教材一探究研讨一达成目标一跟踪辅导”,简称“预习、示标、习标、研标、达标、跟踪”。下面就是笔者在英语课堂上实施“三环六步”教学法的一些具体做法。
第一环节:课前,即预习
预习环节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制定学案既要体现新课标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又能结合学生实际水平,难易适中。学生在课前以导学案为指导,自主完成简单习题,为课上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做好前期准备,使课堂学习能有的放矢,并升华到另一种层次上去。
第二环节:课上,其分为四个步骤
课上环节分为四个步骤:
1.示标。根据课题知识点,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在上课时出示给学生,强化学生预习时的印象。
2.习标。在本阶段,学生以学案上的提示、习题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托,以学习小组自学讨论为手段,积极复习巩固旧知识,学习掌握新知识,在交流汇报与教师质疑的基础上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学生自读,自主寻求答案,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3.研标。这一环节是整个课堂的关键环节和主体环节,通过学生学习小组讨论完成探究问题,然后每小组派出一至两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展示和讲解。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锻炼了表达能力,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锻炼了口语能力,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可对小组合作的捆绑评价方案进行完善。这样可以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把个人竞争变成小组竞争,促进优生带动学困生。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预习、词汇、句型、课堂表现及作业情况五大类。这些情况的统计以打分的形式为主,老师每节课结算小组总分。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谁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小组的分数有所提高,增强学生荣誉感。
4.达标。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编好练习题,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强化记忆,巩固知识。
教师课前要把握教材,对教材的相关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教师通过一些提高性的讨论题、思考题,来强化教学的重点、难点,对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讲评时要重点解决,查缺补漏,以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老师所讲内容和讲授思路,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拓展视野,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环节:课后,即跟踪
课后作业不只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追加,而且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深化,是学生对知识的温习和应用以及学生能力提高的手段和途径。因此,作业的布置应当要遵循几个原则:
1.及时性。课后作业的重要功效就是及时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同时为下节课学习新知识做铺垫,使课后作业能真正起到及时巩固、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三环六步”教学模式中,我们依然提倡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先进行同伴讨论,然后再独立完成;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探讨。
2.针对性。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要能检查教学薄弱环节,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作业的布置既要有计划性,使教学内容有机地结成一个整体,针对性。
篇7
俗话说“原汤化原食”,意即吃淀粉类食物时,应同时食用煮这些食物的水。从营养角度看这样做是非常健康的,尤其适宜脾胃功能较弱的老年人。
煮面条、饺子等淀粉类食物时,食物表面的淀粉会散落到汤中,当加热到100℃时,淀粉颗粒会分解成糊精,能帮助消化食物。而且,面汤中还含有消化酶,在煮的过程中不会被破坏,也可以帮助消化食物,所以老年人喝些原汤可以帮助减少积食。
在米、面中,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这些维生素对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煮饺子、面条和做捞饭时,米、面的一部分维生素就溶在汤里,喝汤能弥补面食在烹饪过程中流失的维生素,因此我们不要将煮饺子、面条的原汤丢弃。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是原汤才能化原食。原汤就是指煮这些淀粉类食物的水,例如煮饺子、面条、馄饨、汤圆的汤,还有米汤等。火锅的汤不是原汤,因为涮肉时会有很多油脂溶解出来,造成火锅汤中油脂的含量太高,长期食用会对健康不利。同理,羊肉泡馍的汤也不是助消化的原汤。羊肉泡馍用的是炖羊肉的汤,然后把馍泡进去,这个汤就不是馍的原汤。原汤最好在吃原食前喝,这可以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来分析。先喝几口原汤,不仅有利于食物的通过,防止硬块食物刺激食道黏膜,而且还可促进胃肠的蠕动和各种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丁柏林)
牛奶饮用五大禁忌
牛奶中的蛋白质80%为酪蛋白,牛奶的酸碱度在4.6以下时,大量的酪蛋白便会发生凝集、沉淀,难以消化吸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所以牛奶中不宜添加果汁等酸性饮料。
橘子 在喝牛奶前后1小时左右,不宜吃橘子。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一旦与橘子中的果酸相遇,就会发生凝固,从而影响牛奶的消化与吸收,在这个时间段里也不宜进食其他酸性水果。
果汁牛奶中的蛋白质80%为酪蛋白,牛奶的酸碱度在4.6以下时,大量的酪蛋白便会发生凝集、沉淀,难以消化吸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所以牛奶中不宜添加果汁等酸性饮料。
糖牛奶中含有的赖氨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果糖反应,生成有毒的果糖基赖氨酸,有害于人体。鲜牛奶在煮沸时不要加糖,煮好牛奶等稍凉些后再加糖不迟。
巧克力牛奶含有丰富蛋白质和钙,而巧克力含有草酸,两者同食会结合成不溶性草酸钙,极大影响钙的吸收,甚至会出现头发干枯、腹泻、生长缓慢等现象。
药由于牛奶容易在药物表面形成一个覆盖膜,使奶中的钙、镁等矿物质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非水溶性物质,从而影响药效的释放及吸收,因此在服药前后1小时不宜喝奶。(韩青)
六种“坏”食物的好搭档
面对美食的诱惑,难免为饱一时口腹之欲,吃下一些不利健康的食物。美国一本杂志指出,找到健康搭档,很多对身体的伤害是可以避免的。
高脂食物配葡萄 吃下油腻的肥肉,体内的甘油三酯会增多,引起血脂异常。这时吃一小串葡萄,其富含的抗氧化成分将大大减少脂肪对身体造成的损害。
高盐饮食配黑巧克力 刚吃完一顿“有滋有味”的大餐?吃几块可可脂含量在60%以上的黑巧克力,你的血压至少在两个小时内不会有很大波动。
淀粉类食品配点醋 吃下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在菜肴里加上一勺醋,可以很好地防止血糖瞬间达到峰值。
西式快餐配樱桃 西式快餐可能会导致自由基像洪流一样在体内扩散,会对体内细胞造成极大损害。吃些樱桃、猕猴桃可加速抗氧化剂进入体内抵抗这些损伤。
篇8
关键词:二轮复习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自学质疑关键词交流展示叙述法构建结构多角度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三一轮复习已经通过专题的方式进行了基础知识的梳理,但专题复习最大的问题是肢解历史,把原来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密不可分、有机互动的历史史实,硬是分割开来,学生缺乏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历史的时间观念差,史实的时序感差。二轮复习如何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实现历史应用能力的转化,弥补学生一轮复习的缺陷,优化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最终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解决的方法
针对高考的命题特点、命题趋势以及《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既要与一轮复习接轨,又不要成为一轮复习的重复或压缩。要把二轮复习看成是一轮的深化与提升,突出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具体做法是:把通史和专题结合起来,适当的打乱专题的结构和书本的顺序,以通史为线索,以历史阶段为依托,把书本中的考点按时间顺序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归纳本阶段内的专题。体现历史史实的时序性、综合性和内在的联系性。笔者以复习“14――18世纪的近代史”为例,运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既能“温故”,更能“知新”,既巩固了基础知识,也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解题能力。
三、教学实践
首先,要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阶段特征。按时间顺序进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古代史以中国历史发展情况为主要线索,近代史、现代史以世界历史史实为线索。例如近代史:分成3个阶段(14―18世纪;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其次,由宏观到微观,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找出相关史实,并进行东西方的对比。同一性质不同地域的对比、同一地域不同性质事件的前后联系等等,深入拓宽、纵横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分析辨别能力。具体一堂课的流程是三个环节、六个模块:
1.自学质疑关键词交流展示叙述法
如对于本节内容的第一环节,根据导学案,理清14――18世纪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要求学生看书:必修1第7专题第一节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政治),必修2第5专题第一、第二节(经济),必修三第六专题二、三、四节,第七专题第一节(思想与文化),写出关键词: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1832年议会改革;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并用叙述法交流展示(根据时间可以全班展示,也可以组内展示)。
写出关键词,通过书写重要知识点的关键词,能锻炼学生的归纳综合和提炼知识要点的能力,所以这一环节的重要之处就是写下关键词。
交流展示叙述法,这是一种相对轻松、却行之有效的方法,自学之后,同学之间根据关键词互相叙述,可以补充漏点,澄清疑点,打破错误思维定势,避免阅读复习的弊端:即翻开书什么都知道,合上书脑子空空如也或模糊不清。
2.课堂建构多角度课堂点拨要精讲
仍以14――18世纪的近代史为例,中国在近代落伍了,很多事情的发生变化受到世界大环境的影响,所以知识结构的构建以西方为主,师生共同构建西方为主的知识结构。并扼要点拨学生注意纵横联系:同一性质:这一时间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出现进行联系;同一时间段:如14――18世纪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对比联系;引导学生注意同一时间段内中国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化。提问学生易混点、盲点。
3.纠正反馈要精选迁移运用练能力
每堂课结合教学内容,精选一组经典史料,既选择“小切口,深分析”的题目,也要就历史知识的“线”或“面”设计“大跨度,高概括”的材料。侧重知识的综合应用与拓展应用,以提升能力;挖掘例题的辐射功能和习题的强化功能。
在近代史第一阶段(14――18世纪)我选用了反应中国工商业发展而出现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材料:16世纪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明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则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引导学生注意:①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②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③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这样由分析中国近代思想、经济和政治的内在联系来辐射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和政治,通过东西方对比,学生对经济与政治、思想文化的内在关系理解会更深刻。赏析材料,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解决问题――深化基础。
四、思考延伸
经过近2个月的教学实践,我得到了一些深刻的体会:
(1)六模块建构式不一定每节课都是3个环节的流程,可以是自学质疑关键词加交流展示叙述法,也可以是交流展示叙述法加知识构建网络化,还可以构建结构加史料分析。根据复习内容的特点自由组合。但让学生看书夯实基础,形成知识网络这两个环节,一定要做实,做到位。
篇9
一、自学质疑环节
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学习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例如在讲授《天生我才必有用》时,我让学生阅读书本,思考银幕上打出的几个问题:1、书本中的“小强的烦恼”一则材料,他的烦恼体现在哪些方面?2、他为什么觉得不如别人?他真的什么都不行吗?完成书中的表格——“给自己画个像”,完成对自己的评价。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基本上能明确本节课将要探讨的内容,从而增加课堂的时效性。
二、交流展示环节
学生交流解决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共享学习成果;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样是《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一课,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到了小强的烦恼体现在哪些方面,互相交流后就会发现,他们的答案有些方面是不一致的,对于不一致的答案再进行交流,讨论。交流展示这一环节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互动探究环节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大胆质疑,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讲授《做人从知耻开始》时,我设计了一个辩论赛环节,针对是否赞成学校设立免监考考场进行辩论。我把班级学生按照自己所持的观点分成了两个小组:一组学生赞成学校设立免监考考场,另一组学生不赞成学校设立免监考考场。辩论赛进行中,正方反方的争论异常激烈,经过这次辩论赛活动,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免监考考场给我们带来的利和弊,从而明白了羞耻之心的意义所在。
四、精讲点拨环节
教师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教学《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时,我将画面分解成若干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了讨论:
1、当你到火车站买票,有人在你前面插队时; 转贴于
2、当你被叽叽喳喳的议论声扰得无法看演出时;
3、当你在公交车上有人在你旁边吸烟时。
此时你对看到、听到的情景,有什么看法?怎么做?通过讨论,教师精讲点拨,使学生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道理,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
五、矫正反馈环节
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教学。为了实现教学减负任务,我会在课堂中完成练习的矫正和反馈,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明白更多的道理。这一环节我通常是让学生自己分组学习,找出本组的问题所在,再由组长把问题汇总,我适当做出点拨,再找一两个相关资料进行巩固反馈,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越发具有成就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更有信心了。
六、迁移应用环节
完成精选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形成相关技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一环节是“六模块”构建式课堂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课堂效果如何就看经过上面五个环节的学习后,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其他问题,达到能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讲授《学会尊重别人》这一课时,教材中给我们提供了两则材料:
1、“新来的同学”:新同学刚从农村转过来,穿得比较土,小杨同学就瞧不起他。
2、“一根冰棍”:大同学C因为自己是高年级学生就抢低年级同学D的冰棍吃,还得意洋洋地说:“这是孝敬老子的。”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四环六步双向 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37-01
1 概述
“四环、六步、双向”课堂教学模式是依据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理念,借鉴杜郎口“预习-展示-反馈”和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种新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新型课堂教学结构,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思维和管理方式。
“四环、六步、双向”具体来说包含四个环节,共六个步骤,从两个方向去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个方向是“课内”部分,以抓教学环节入手;另一个方向是“课外”部分,以抓管理机制入手。
1.1 “课内”部分
简单的说,一节课的安排如下所示。
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拨领悟训练反馈。
“四环”即: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拨领悟、训练反馈。其中,“交流展示”环节可跟据实际情况分成“交流”(交流形式包括: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师生交流)和“展示”(展示形式包括:小组展示、小组互评、学生更正、学生互评)两个步骤,“点拨领悟”分成“点拨”和“领悟”两个步骤,加上其他两个环节,一共六个步骤。
1.2 “课外”部分
课外部分以抓管理机制入手,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课堂评价班级文化激励机制综合素质保障措施管理提升。
2 具体办法
“四环、六步、双向”具体来说包含四个环节,共六个步骤,从两个方向去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四环、六步、双向”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提前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接着,教师跟据学生的学情做必要的点拨讲解,学生整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最后,当堂训练,提倡课内完成作业。其核心思想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精讲精练,完成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提倡课堂内高效学习,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四环、六步、双向”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内教学环节有:
2.1 自主学习(N+10分钟,N为课前的自主学习时间)
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各个环节。
自主学习任务具体表现在“预习案”上,预习案上应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和后面“交流展示”环节需落实的问题或自学自测题。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纸质的预习案发给学生,也可在计算机上下发预习案的电子文档。如果需要,还应准备好预习所需的相关素材资源供学生使用。对于某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就可能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课,教师也可跟据实际情况,将自主学习安排在当堂课的前段进行。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不管采用何种的方式,教师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都应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案,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以利于后面的分层教学。
2.2 交流展示(10分钟)
交流展示分为问答交流和学生展示两个步骤。教师根据前面检查和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灵活的安排交流展示的具体形式和内容。
对于一些简单知识点的落实,可以使用问答交流的形式,节约时间,注重效率。问答交流的形式可以有组组问答、生生问答、师生问答等。
对于一些简单的内容,学生一看就会的内容或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需安排展示。安排展示的内容应该是重点问题,难点、有争议、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换句话说,应该是选取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展示。学生展示的形式可以有:小组展示、小组互评、学生更正、学生互评。
应该制定一套可行的奖评机制,对交流展示情况进行评分记录,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精力流失率。
教师在交流展示环节应特别注重去发现、收集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难以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容易出错的,以利于下一环节进行必要的精讲。
2.3 点拨领悟(10~15分钟 )
点拨领悟可分为教师点拨和学生领悟两个步骤。
在本环节中,教师应跟据前两个环节发现的学情有针对性的进行必要的讲解,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其中亦可结合师生问答和学生更正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内容,实现精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接着,教师小结本课所学知识,学生浏览回顾本课所学知识,静下心来,进行必要的识记和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师则巡视,做必要的辅导。
对于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归纳总结,有些问题亦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以备在今后集体备课中提出来讨论。
2.4 训练反馈(5~10分钟)
在训练反馈环节,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A、B、C)布置不同难度级别(A、B、C)的分级作业(或任务)。要求学生当堂训练,当堂完成,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对于作业布置,可以要求成绩较好的A类层次的学生只需做难度较高的A类题(或任务);要求B类层次的学生完成难度中等的B类题(或任务)和难度较高的A类题(或任务);要求C类层次的学生完成难度较低的C类题(或任务)和难度中等的B类题(或任务)。这样,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作业,有时间去帮助其他同学,自己也会对知识进一步理解;让中等生和潜能生不但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空间,还会让他们容易找到学习乐趣和自信。
3 结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看教学的效果。名校课改的经验有理由让我们相信,我们现在推行的这套模式是有效的、可行的。只要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讲究实效,就一定能获得远远超过课堂上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的效果,一定能够达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