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名句范文
时间:2023-03-15 02:2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生哲理名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唐)白居易格言
2、生活若剥去了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3、光荣的路是狭窄的,一个人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所以你应该继续在这一条狭路上迈步前进,因为无数竞争的人都在你背后,一个紧随着一个。——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4、事业是栏杆,我们扶着它在深渊的边沿上走路。——高尔基《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
5、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
6、劳动是一种创作。——高尔基《苏联的文学》
7、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戏剧集》
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真的。
9、名气就像某些特别的鲜艳的花儿一样含有毒性物质。——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
10、一个人光溜溜的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的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上他多得你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邹韬奋
1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13、人类的真正区别是这样的:光明中人和黑暗中人。——雨果《悲惨世界》
14、全人类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个的头颅里,全世界要是都萃集于一个人的脑子里,那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就会是文明的末日。——雨果《悲惨世界》
15、人生有情泪沾衣,江水江花岂终极。——(唐)杜甫格言
16、说慌是美妙的。在人类的一切发明中,最美妙的发明是善良的上帝!——罗曼·罗兰《母与子》
17、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公供尔良独难。——(宋)苏舜钦格言
18、明天的希望会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19、享受着爱和荣誉的人,才会感到生存的乐趣。——莎士比亚《查理二世》
20、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21、弓弦越拉得紧,生命之箭射得越远。——罗曼·罗兰《母与子》
2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23、奶奶发明了妖怪来吓唬小孩,也发明了耶和华来吓唬大人。——雨果《悲惨世界》
24、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25、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6、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27、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巴尔扎克《高老头》
28、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义,死的有价值。
29、一个人,快乐舒畅地作了今天的工作,同时快乐舒畅地迎接明天的工作,是应该受到人们的赞扬和鼓励的。——狄更斯《游美札记》
30、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宋)榭枋得格言
3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苏格拉底
篇2
不,不是的。
由方至圆,方和圆虽然看起来不一样,但本质相同,他们都只有一个中心点,而面积的大小由半径决定。无论是去掉四角还是将四角补上,也许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
宋朝诗人辛弃疾,一腔报国豪情,在年轻时写下热血的千古名句,而最后只在一声悠悠的“可怜白发生”中度过余生。他淡薄人间功名,放下名利纷争,以圆润处事。
鲁智深,听到这个名字,印象里他是一个有些鲁莽的武士,然而他的忠义,他的淡泊名利,他的舍生忘死,让我领悟到一种豁达。他可以放弃一切,委屈自己只为报效国家。
由方至圆,到底是应该磨平四角,还是填补空缺?
篇3
一、名言励志法,充满正能量
政治课堂教学,利用大量名人名言、人生格言等名句,充满人生哲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上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祝福青春》时,主席的话历历在目:“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七年级上册第三课《让生命之花绽放》运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通过这样的情感教育,学生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寓教育于课堂教学当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二、音乐陶冶法,培养高性情
如果学生不理解政治课的知识,死记硬背,过后就忘,甚至根本就没有记在脑里。通过音乐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多种视觉、多层次、多渠道地体会世间百态、甜酸苦辣、人生哲理;学生在歌乐声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陶冶性情,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如,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学生对学校、同学、老师、课程,甚至离家住校等都感觉是新的,学生产生惘然,不知如何面对。通过一首《明天会更好》的歌曲,让学生懂得时间会改变一切,由不熟识到熟识,由不会到会,由不习惯到习惯,对未来充满信心,真心换回真情,期待明天会更好。
三、随堂感悟法,领会人生真谛
政治课的功能,其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二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政治课的结尾要给学生以振奋人心,积极向上,持之以恒,努力拼搏,团结友爱,关心集体,报效祖国的精神面貌,需要教师以精炼的语言概括,深情表述来收尾,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上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的课堂结尾,老师说:“太阳每天升起,开始崭新的一天。同学们,明天的你又将是一个全新的你。 在这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生下来你是什么,这是世界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世界的礼物。”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追寻高雅生活》,最后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四、任务拓展法,践行合一性
篇4
郑州十四中 卫素敏
连续五年来,高考作文评分采用“基础等级”“发展等级”评分法。考生作文平平,就只能在“基础等级”中评分;若能达到“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则要给“发展等级”分。如何做到“有文采”,要学会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在表情达意方面有其独特的功效。
一、精彩的比喻句能为全文增色,它有助于说理和描写,而且可以增加情趣、增添文采。例如以“和大自然的对话”为话题的《和樱花树的对话》优秀习作,“樱花总是一脸无所谓的样子,悠悠然从枝头飘落,在无风的江南早春里 ,很轻,很缓,很优美。每次,我总是刻意地从她身边走过,沐一身花雨,嗅到芬芳的气息。
樱花树像一个优雅的江南女子,恬静地立在温暖的阳光下,轻轻抖动裙裾,溢出醉人的芳香,毫不吝惜地挥洒片片飞红。我像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仰视她被阳光穿透的玲珑的躯体。
樱花树的绿叶迫不及待地从枝上涌出,迎接阳光的拥抱,推开阵阵花波。落花像流水,从枝头泻下,从女子温婉的指间漫出。我的眼睛被落花打湿,怜爱着这妖娆春光的心隐隐作痛。”
一棵普普通通的樱花树,在作者的眼里,成了一位婀娜多姿美丽异常的江南女子。不但如此,作者还要赋予这女子以人生哲理的意味。让樱花早谢变为美丽女子青春的凋零,而且这种凋零还是樱花仙子的无悔的选择,是一种主动献身,这就使读者受到感情的激荡。不但如此,结尾的议论可以说是文章主题最亮丽的一笔:“青春并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深度。总也挽不住的春光只是生命的前奏,的伏笔,大戏的序幕。”至此,我们才理解了作者独出机杼的匠心。与文章立意相辉映的,是那充盈着灵感、灵气、灵性的文字,那种细腻灵秀之美,和樱花树的艺术形象一起,沁人心脾。你会觉得,这样别具新意的情思,是非这副灵动的文字不能承载的。
二、 用排比句气势充沛,文情并茂。无论哪种文体,恰当运用排比句,可以使文势增强,读来酣畅淋漓。近几年不少高考佳作,都注意用好排比句,有的更是全文缀满排比,给人一种风卷残云、力扛千均之感。例如2003年高考佳作《心中的天平》:“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林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因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因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文章以一组排比句一气呵出,非常雄辩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能以感情否定任何一个方面的美。紧密扣题。这样的文笔,先声夺人,闪烁着作者智慧的光彩。
篇5
一、 主旨情感型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 )形象或景物,写出了( )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见,或离情别恨。
例 (2011年・滨州)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思念故乡
二、 表现手法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找出全篇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 )的手法,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例 (2011年・四川)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题。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
参考答案 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三、 想象描述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主要提问方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例 (2011年・兰州)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题。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问:“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参考答案 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4. 品味炼字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某”词?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字?请赏析。
例 (2011年・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参考答案 “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五、 名句赏析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常见提问方式: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名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话在现在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例 (2011年・江苏)阅读古诗《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问:“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参考答案 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篇6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
语文课前进行三分钟演讲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老师进行引导教育的一个良好契机。学生无论是评述身边小事、社会热点,还是介绍作家作品、名人轶事,一定会涉及许多有关人生、理想、价值观的问题。老师要抓住时机,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论、阐述启发,并由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有学生介绍了著名建筑师、诗人林徽因与丈夫的琐事及她致力于建筑事业的故事。在学生点评后,教师可以从更深层次上进行补充、引导。如再介绍一下抗战时期颠沛流离下肺病复发的她仍坚持在病榻上阅读资料,为写《中国建筑史》经常工作到深夜等片段。这在潜移默化中就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做事持之以恒等教育。这样的德育渗透教育能真正起到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介绍作者及分析人物形象
在向学生介绍课文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时也可以进行德育渗透。如:《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二十岁上下就双腿瘫痪,历经多次自杀和思想斗争后选择了努力活下去,让学生明白生命诚可贵,要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他残疾后找寻不到人生出路时的彷徨与自暴自弃,让学生明白在困难和逆境面前的正确选择应该是不放弃不低头;他几经挫折后终于找寻到写作这条路,让学生明白只要努力,终究会有一条通往幸福的大道在等着自己;他在文学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让学生明白当你真正用心去做事时,就一定会有所成就;他的母亲在儿子遭遇不幸后的默默付出,让学生感受到平凡却又深沉的母爱,并对亲情有了更真实、更深刻的认识。
在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时,也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如:《五人墓碑记》中五人的精神境界,《〈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忠贞不渝;《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老贝尔曼的人性的光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伽西莫多的心灵美等。这些都能让学生学会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三、课文内容的分析探讨
高中语文课文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都是很好的德育材料。这一点也是语文三维学习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要求的。如: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要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学习《游褒禅山记》,要让学生理解“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学习《拿来主义》,要启迪学生懂得用批判的眼光继承古今中外文化遗产等等。
四、课内外诗句、名言警句的理解和体会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名言名句。如:学习《离骚》时,要让学生铭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理解屈原“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体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理解屈原为解决人民的疾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学习《石钟山记》时,要让学生感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箴言;学习《伶官传序》时,要让学生牢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品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五、课外阅读教学及批阅随笔、读书笔记、作文
语文课外阅读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熏陶。教师要加强阅读指导,教育学生在阅读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掌握其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把语文能力训练与自身品德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篇7
正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我们所学的教材就是一部生活的浓缩品,它蕴涵了人世间的七情六欲,涵盖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紧随时代的步伐,把我们带入到五彩缤纷、奇花异葩的境地。在领略境地美景的同时,我们也应把余香带到世间的各个角落,让教材的内容在作文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把教材的芳香洒向作文的角角落落。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借用这些教材呢?在此大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历史名人。
可以说,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作家,历史教材中出现的历史名人,政治教材中出现的哲人,无论是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还是外国的科学家、音乐家,他们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们的性格、思想倾向,同时也给予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而他们送给我们许多人生的启迪,指引着我们寻找人生的方向。比如司马迁为了理想含垢忍辱,不屈不挠;李白为了自由蔑视权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陶潜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于是为我们构建了一处桃花园,无君、无压迫,人人平等,和睦相处。贝多芬甩开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殿堂里尽情歌唱,居里夫人抛弃世俗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里迈出了更坚定的步伐。如高考满分作文《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的片段: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两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和梭罗。我注意到他们的诗文中,似乎特别强调农耕之乐,强调自给自足,用自己的双手去盖房子、种粮食果蔬、蓄养家禽家畜。而他们的伟大之处则正在于此:他们超越了单纯的懒汉闲夫式的隐士情结,而构建了一套更为纯朴,更为谦逊真诚的与大自然亲近的人生哲学。因而陶渊明摆脱了魏晋名士张狂不羁、折磨肉身、痛饮狂歌,最终服药而死的悲惨结局。而梭罗则没有像他的后辈那样,或充满“迷惘”,或身心“垮掉”,最终在仇恨、与郁郁寡欢中被粗砺的现实吞没。
根据文章的需要,我们可以选取不同的作者和历史名人的相关事迹,来充实自己作文的内容,或作为论据来论证作文的观点,其说服力会更强。
二、名言名句的恰当选用
名言名句之所以能流传千古,长唱不衰,除文笔优美外,更多的是它们代表了作者的心声,思想深刻,对人生有借鉴和启迪作用。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写到: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告诉我们,要时刻睁开那双慧眼,及时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鼓励我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才是生活的本色,这样的生活就不会显得枯燥乏味。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在仕途失意,自我调解的旷达后,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一个落魄文人的感伤,更让我们体会到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
写作时,若能准确引用或化用一些名言名句,能使文章语言富有文采,显得典雅凝练,同时也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如高考满分作文《季节》中的片段:
秋,这个季节,南方还是多雨的,绵绵细雨,一个害羞的女子。听到“疏雨滴梧桐”,这一“滴”字,不仅滴到了梧桐叶上,更滴进每个有心人的心田。因为凄凉,所以李清照写出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因为离愁别绪,让这位“女中豪杰”产生了愁心、愁意。
当然,除引用化用名言名句外,还可以借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他们也能作为典型的事例来充实文章的内容,起到增加文采的作用。
三、自然景观的合理运用
可能我们不曾踏出故乡一步,可能未曾“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对现实中的山川美景不曾涉足。但并不是任何事物都需要亲身实践才能得以体会的。牛顿不是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才得以成功的吗。所以我们也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上,借助读物上出现的自然景观,充分发挥想象,跟随作者去游一次山,玩一次水,领略欣赏奇珍异宝,感悟自然的神奇和独特。当我们兴尽而归,岂不是也能将它描述!像《雨中登泰山》,让我们体会到雨中泰山的清新明净;《神奇的极光》,让我们了解,原来自然界中还有如此幻妙的奇景;《游褒禅山记》使我们感受到褒禅山的险、奇、特,并且明白一个道理,越是险要地势,越是无人问津之地,越是有异样的奇景。《庄子・秋水》篇幅短小,却也让我们知道涧水涨溢,流向黄河,黄河一望无际的博大让人欣慰。由此可见,我们的视野应当广阔,不能坐井观天,否则将贻笑大方。
投身自然,放飞闲情,掬一泓清泉,吻一束鲜花,欣赏“明月松间照”,聆听“清泉石上流”;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壮气势;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雅趣;静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形胜之地;品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北国风光。站在橘子洲头,放眼天地,俯视鱼翔浅底,仰观鹰击长空,去感悟自然,感悟人生,感悟自然界中蕴涵着的人生哲理,自然寄寓着的人生真谛。如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的片段:
篇8
具体写作中,要注意区别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即不仅要区别物种的差别,还要注意地域和时令的不同。正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具有朦胧之美,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是清、静而悲凉的,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优美的……
此外,要突出感情倾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和艺术境界永远是写景文的追求。清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郑板桥在赠给一位巡抚的《风竹图》上题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风景只因有了人的参与才能成为景物。
范文导航:
太姥山(节选)
黄文山
在天地之间,太姥山是寂寞的。满山的石头,寂寞得听得到彼此的心跳。
一亿年前,当这群石头从海底缓缓升起,就注定了它们一生的命运。它们甚至来不及转动一下身躯,变更一下姿势,就这么被永久地留在世间,用它们的背脊,造型成一座万古不变的山峰。
不变的只是太姥山的石头。对它们来说,每一声悦耳的鸟叫,每一朵多彩的行云,每一棵萌发的草芽,每一个兴奋的游人,都是新鲜的。
太姥山的石头是寂寞的。它们望着山谷里的野花,开得那样热烈,那样绚丽,绿烟红雾,揽尽了一山风流。然而,不过几夕秋声,就凋零殆尽。其实,热闹也罢,辉煌也罢,都是短暂的,只有寂寞如石头才能这样持久。
太姥山的石头是寂寞的。它们望着远方的海,海也是寂寞的。听不到涛声,看不见帆影。晴天,闪几道透明的蓝光;阴天,升一层迷蒙的海气。山,越来越高,海越来越远。除了寂寞,还有什么能填补这无尽想望的每一寸空间?偶尔,一颗孤单的种子落到石头的心窝,它们便会用自己的每一滴血液滋养着它,那岩隙间虬曲多姿的小树,则是石头的又一种生命形式,是它们潜藏的热情,诱发的希望。当小树终于枯萎,它们便重归宁静,默默地等待另一颗种子的降临。
和石头一样寂寞的还有山南山北那一座座或兴或废的寺院。国兴寺,是一座建于晚唐而毁于宋的古刹,即便是废墟,也美得让人怦然心动。尽管早失去翘脊飞檐的宏伟气势,也不复有描龙绘凤的天花藻井,但一行行紧密无间的玄晶础石,依然执著地把亭亭玉柱举向天穹,去拥抱那本属于它的一份蓝天白云。对它来说,灿烂的日子实在太过短暂了,而磨难却漫漫无期。它的每一根石柱都在风雨中站了整整八百年,它的每一道横梁也都在泥土中躺了整整八百年。不知道,后人为什么不愿意再修复这座曾是太姥山三十六座寺院中规模最大的庙宇?为什么留一座美丽的废墟给历史,留一段隽永的寂寞在人间?如同殿前侵阶的野草,带着萋萋的雨意,蔓延到游人的心头。
在天地之间,太姥山是寂寞的。寂寞使它的石头生命永恒。
(选自《旅枕无尘》,有删改)
技法借鉴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太姥山的,文中的风景清静淡远,很好地写出了太姥山的特点。文章有以下几点可供我们写作时借鉴:
1.文章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由远及近,层层渲染了太姥山石头的特点。
2.文章情景交融。“太姥山的石头是寂寞的”,既是写景,又是在写人生,形象从容地诉说着作者的人生感悟。
3.文章写景虚实结合,既有真实的景物,也有作者的联想和想象中的虚景。
4.文章抓住太姥山寂寞的特点,从多个角度进行描绘,很好地写出了太姥山的特点。
学生走笔:
梅
王 敏
漫步在庭院中,明月的清辉洒在大地上。那透着银光的清辉,湿润而干净,给了天地一份恬静之美。
庭外,几朵梅花傲然屹立在低垂的枝头。北风吹来,我不禁抖了抖身子。望向那几朵梅,北风愈烈,花瓣愈翘,好似与北风杠上了一般,不愿屈服在这强风之下。
都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是不错的。在这个雪花纷飞、北风刺骨的冬夜,没有春季的百花争艳,没有夏季的昆虫躁鸣,没有秋季的稻谷报喜,有的只是满眼的白,满身的冷,满心的悲。唯有枝头那几朵寒梅为冬日增添了几分姿色与活力。试想,若是世间没有了生机与活力,那景象是多么的可怕啊!想来,掌管自然的仙人恐怕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在这沉寂的冬日投下几朵冬日的使者――梅,让它们默默地在这个季节御风散香,让冬日生出几分活力来。
深呼一口气,湿冷的泥土带着雪的味道中又夹杂着几缕清香,不浓不淡,足以沁人心脾,可谓真正地体会到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情境了。
抚摩花瓣,冰凉柔软却有股韧劲,一如它坚强刚劲的冲劲儿,给人以启迪:顽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夜晚是恍惚的,冬日的夜晚更显朦胧。屋舍零星的灯光通过窗口洒到屋外。照亮了梅清健挺拔的身姿,也照亮了我的眼眸。梅无需比雪的美丽,它在北风中的刚韧就丝毫不逊于雪。
这个冬日有花未眠,给了我们美的启迪。
相似对比
篇9
一、群文阅读是充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1.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达成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都是以之为基础的。群文阅读教学是基于文本集群的教学,它利用文本集群间的内在有机联系,来指导学生展开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这要比单篇教学具有更大的优势。例如教读《阿房宫赋》,为了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赋体文“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特点,教师增选王粲《登楼赋》、苏辙《墨竹赋》、欧阳修《秋声赋》等与之构成文本集群,通过“精读+略读”的导读模式,围绕赋体文体式章法、语言修辞等层面来指导学生阅读、欣赏,并开展名句活用、好句赏析、佳句改写、辞格运用仿写等多样化的读写结合训练,以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的。
2.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基于单元结构的教学,文本集群教学要比单一文本的零敲碎打更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群文阅读教学更强调文本的“互文”关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广度的拓展,思维深度的提升。
教读《跑警报》时,教师选编了一个文本集群——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其中包含有《五味》《手把肉》《故乡的食物》《昆明食菌》《四方食事》等,组织学生阅读,围绕“汪曾祺美食散文的文化价值是什么”来展开研读探究。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获得如下认知:汪氏美食散文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风俗人情、知识考据、人生哲理三方面,而汪氏美食散文的人生哲理又表现为对和谐、宽容、宁静的诗意生活的崇尚。在群文比较阅读中求得共性,即规律性知识的认知,这是训练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可行途径。
3.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相较于单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依托文本集群的内在有机关联,更集中地落实审美鉴赏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例如教读高适《塞上听吹笛》一诗,教师针对该诗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选择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杜甫《吹笛》等诗歌构建文本集群。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杜甫的“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高适的“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些都运用了通感手法,化实为虚,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诗人把笛曲名(如《关山月》《梅花落》等)拆分,提取曲题中的名词,诸如“关山”“月”“梅花”等,将之转化为意象,与其它实在意象相融,构成虚拟的场景,生动地传达了听曲的体会。这三首诗都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而侧重点各有不同:李诗表达的是去国怀乡的悲愁;杜诗传达的是羁旅漂泊、感时伤世、怀念故园之愁;高诗抒发的是战士的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
4.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依据其高度聚合力的单元结构优势,在围绕某一共同点的基础上,经由文本纵横比较阅读与探究的实践活动,来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例如教读李密的《陈情表》,围绕如何正确认识晋武帝的“圣朝以孝治天下”的主张,展开探究。将其与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以及《晋书·孝友传·李密传》构成文本集群展开比较阅读,探讨两文忠孝思想的内涵。通过开展课堂即兴辩论、课后随笔写作等方式来理解《陈情表》的陈情艺术,认识《出师表》中诸葛亮的良苦用心。
二、读写共生是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
只读不写,只写不读,都无法真正夯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必然要贯穿读写共生的实践过程。读与写是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双翼。“读写共生”实践,意味着写作话题源自阅读活动,因读而生写,因写而促读。读一个文本集群,写作对象可以是针对多个文本之间相互联系而衍生的规律性知识,也可以是针对某一文本区别于其它文本的特色。
“读写共生”实践活动中的“写”,要写些什么?可以是篇章写作,如基于文本内容的扩写、缩写、改写、续写、读后感、文学短评、专题研究论文等;也可以是片段写作,如基于语言积累的句段仿写、赏析、评点等。
“读写共生”,强调读与写的相辅相成,若就活动侧重点而言,又可细分为读而写之写作,和为写而读之写作。前者指向深化和细化阅读的写作,后者是指向写作技能的阅读能力训练。教读《阿房宫赋》,为解决知人论世的问题,教师引入互文本《唐才子传·杜牧传》供学生阅读,设计一道读写结合的训练题,阅读《唐才子传·杜牧传》后,试用80 字左右,以“杜牧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简要概括;再引入两首咏史怀古诗——唐代胡曾的《阿房宫》、清代丁尧臣的《咏阿房宫》,让学生以书面文字简要评析两诗主旨的异同;又让学生扩展阅读《上知己文章启》,让学生以“简要分析本文主旨”的论述题来写一段阅读体会,进一步明确杜牧写作《阿房宫赋》的意图。这样的群文阅读,于读中写,以写促读,其交互并进的活动过程涵盖了信息性阅读、鉴赏性阅读与评价性阅读等实践活动,这一系列的“读中写”,是偏向于对主文本《阿房宫赋》的深度理解的。而若基于《阿房宫赋》的“借古讽今”的史论笔法,让学生学习借鉴这种讽喻性构思来写作议论文,则是主要指向写作技能的写的训练。
篇10
很多人在有了孩子之后,就把重心放到了培养孩子上。然而,我们更需要重视的是自身的成长。对孩子真正重要的,不是父母表面上做了什么,而是父母是怎样的人。育儿也是育己,只有不断的自我觉察、学习和实践,我们才会多一点淡定,少一点焦虑,多一些力量,少一些犹豫。
一、吃――吃苦吃亏
做家长一定要多吃两样东西:一是吃苦,二是吃亏。
人这一辈子,要活得有意义,有所成就,那必须先学会吃苦。
一个不懂得吃苦,怕吃苦的人,往往与成功失之交臂。
吃亏,谁都不想,但有些亏还是要吃的。
郑板桥以“吃亏是福”“难得糊涂”为最高处世哲学,并身体力行。这两句饱含人生哲理、代表他毕生智慧的名句,虽历经三百多年,却依然脍炙人口。
郑板桥在跋语中写道:“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是矣。”可见,郑板桥吃亏不是为获得报酬。自己受损失,有利他人,他人不嫉妒,自然对我心平气和;我没因为获得私利去损害别人,所以也心安理得。平安,就是福。
在古代民间,百姓家的楹联有“能守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的句子,这和郑板桥的“吃亏是福”“聪明难、糊涂更难”是相吻合的。
在吃苦与吃亏的过程中,磨炼的是自己的毅力,坚定的是自己的信念,树立的是自己的信心。
请好好珍惜周围抛过来的苦与亏,千万不要放它们走!
因为,只要你学会品尝,学会吞咽,那么你就能成为一个幸运者,一个后福人,一个成功者!
二、喝――喝彩赞美
在同伴里,常有这样的人:自己有了成绩、荣誉,就欢呼雀跃,神采飞扬;别人有了进步,却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挖苦、嫉妒、冷嘲热讽,很少真正从心底里为他人喝彩。
为别人喝彩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只有胸襟开阔、气度恢宏的人,才能容纳百川,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吸引力,更好地成就事业。
学会真正为别人喝彩,说到底是一种人格修养,对于自己逐渐走向成熟和完美有着直接的影响。西班牙学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写到:“一个人总能在某一处胜过别人,而在这一处上又总会有更强的人胜过他。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智者尊重每个人,因为他知道各有其长,也明白成事不易。”由此可见,为别人的成绩而喝彩还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其实就是做人的智慧,对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发展能力的增强和提高,都大有裨益。
三、拉――团结拉拢
电视剧《大浴女》中一位父亲在女儿走入社会时,给女儿送了四句话,听后颇有感受。
他说:在你走入社会时,要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是要把别人当自己;二是要把自己当别人;三是要把自己当自己;四是要把别人当别人。这四句话看似简单,也有点绕口,但细细琢磨,蕴含着深刻的做人学问和人生道理,真要做到确实不简单。
这四句话真可谓做人的格言。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成功不是一个人的成功,拉拢是与人为善团结友爱,拉拢能获得人心获得友谊,拉拢是最终获得成功的基础。
刘备从桃园三结义,拉拢了关羽、张飞,再到三顾茅庐拉拢了卧龙孔明,最终使得蜀国成为三国鼎立的一员;刘邦从一个小亭长,拉拢了一帮为他卖命的流氓混子,慢慢发展到拉拢萧何、张良,再到拉拢了英布、彭越、韩信,最终夺取了天下。
我所说的拉拢,就是有团结他人的能力,不是贬义上的拉帮结派。
四、撒――张扬个性
我所说的撒就是张扬个性。个性就是展现自我的风采,展现自我的才华,展现自我的见解。个性张扬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我所提倡的“个性张扬”必须是针对自我的内在和潜能。只有真诚,诚实地秀出自我,才能张扬个性。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个性,张扬着爱国之心;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个性,张扬着纯洁正直清白之心。
失去了个性不仅仅是失去了走向成功的钥匙,更是失去了自己鲜活的人格。个性给予我们更大的自由空间,让我们去发现,创造,感悟。
在教会翻云覆雨的时代,地球中心说已根深蒂固,但布鲁诺不畏强权,坚定地竖起哥白尼的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大旗。八年的牢狱生活没有使他屈服,临刑前还大声疾呼:“地球是围绕太阳运动的。”你会看到他身上散发出追求真理的个性。
个性不是固执己见,在张扬自己个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友人的想法和集体的利益,要学会让步和听取意见,只有在张扬个性与顾及集体和他人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为集体带来利益,为自己成就独具特色的美好人生。
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著地栽培自己。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