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4-07 11:2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宋濂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鼓膜穿刺;地塞米松;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
分泌性中耳炎在耳鼻喉科属于多发病、常见病,其多发生在冬春两季,也是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1]。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听力下降、鼓室积液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耳痛、耳鸣等症状,是一种非化脓性耳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2]。如果该病经常反复发作,严重者可能造成耳聋。目前临床上,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单纯鼓膜穿刺、抗生素、置管及静脉使用激素等。有文献报道,鼓膜穿刺配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冲洗对于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3],本研究旨在探讨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共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纳入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提前排除感染性中耳炎,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肺等严重疾病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为25~67岁,平均(49.8±5.6)岁,试验组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为27~70岁,平均为(50.4±5.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差异、年龄大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单纯鼓膜穿刺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常规队患者耳旁进行消毒,然后消毒棉签蘸少许麻醉剂,对患者鼓膜进行局部表面麻醉,当麻醉起效后使用5号针头和注射针管进行鼓膜穿刺,穿刺部位为鼓膜后下方,向鼓室内注入少量空气,抽吸鼓室内积液,部分患者可以进行重复鼓膜穿刺,间隔3 d左右穿刺一次。
1.2.2试验组 鼓膜穿刺方法同对照组,在抽取积液完成后,使用5 ml的地塞米松进行鼓室冲洗,每次大约冲洗3次,然后使用0.5 ml左右进行保留。
所有患者在操作治疗后,均给予抗组胺药物及抗生素口服,同时叮嘱患者平时注意,勿让治疗侧耳朵进水。
1.3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听力水平,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有效及无效三种情况。总有效为治愈与有效总例数之和,二次复发为治疗有效的患者再次复发。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3%(P0.05),见表2。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又叫做浆液性中耳炎或者卡他性中耳炎,是耳鼻喉临床上常见的非化脓性中耳炎,其致病因素多为呼吸道炎症、不良的挖耳习惯、耳内进水、扁桃体反复炎症造成咽鼓管堵塞等引起。当咽鼓管黏膜血管扩张后,细胞黏液增加,渗出增多,造成鼓室大量积液。在临床上,多表现为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及耳闷等[4]。该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处理,长期反复发作,严重者可能造成耳聋,及时治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及手术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表面活性物|、盐酸氨溴索等药物治疗以及耳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鼓膜穿刺抽液、腺样体切除等手术治疗手段[5]。鼓膜穿刺能够将鼓室积液吸出,改善患者病情。地塞米松同时拥有抗免疫和抗炎作用,能够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水肿及耳室积液渗出,减少患者体内白细胞吞噬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单纯鼓室穿刺疗效更好[6]。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注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的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佳丽.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8):103-105.
[2]曹凯峰.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加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6,6(01):115-116.
[3]顾红.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5,35(z1):57.
[4]游绍雄,何婧,卢荣明.鼓膜穿刺加地塞米松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03):55-57.
[5]吴钢锋,郑立荣.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4,(24):47-48.
[6]梁容芳.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1934-1934.
篇2
关键词:古诗词朗诵 口语训练 教学策略
引言
古诗词朗诵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精华的重要体现方式,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特别是对语文口语训练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古诗词朗诵对口语训练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语言交流过程中,主体对词语表达的直觉判断或主观感受。具体包括语言感、语义感、语法感以及语用感等方面,分别是对口头言语、词语内在含义与情感、语法现象以及词语在既定语境中的使用敏感度。感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创造性、情感性、个体差异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1]不少现代语言教育家都将语感培养置于较高地位。人们在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时,单纯依赖词语理性含义及相关句法规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语感。从本质上讲,语感对语言活动质量及效率都具有决定性影响,是语言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与保障。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古诗词朗诵是一项重要内容。古诗词朗诵与语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具体体现在:第一,通过朗诵古诗词,学生可以对古诗词当中的规范语言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在脑海中留下系统、条理且连贯的印象,以便大脑做出更加及时且准确的反应,这和语感直觉性特征相一致;第二,古诗词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诗词本身有个更加全面而整体的认识,与语感整体性相一致;第三,学生在古诗词朗诵的同时还会对其中的内涵有所领悟,同时借助某种技巧加以展示,这与语感创造性相一致;[2]最后,在古诗词朗诵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并且融合自身情感展示出来,这就是其情感性的体现。鉴于此,古诗词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项极其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二)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诵读本身要求使用标准普通话,即依据北方话发展起来、严格采用现代白话文著作语法规范,并且具备标准语音及准确语法的言语。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朗诵要注重声、韵、调以及轻重格式等。
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经常指导学生开展古诗词朗诵,有助于养成吐字清晰、音量适宜的良好语言习惯,并且还有助于提升学生讲话的感染力,养成古诗词朗诵习惯,脑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对诗词当中的优美句子留下深刻印象,还可以将其灵活转化为口语,进而提升口语表现能力。由此可见,古诗词朗诵是培养初中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有意识的主体生存在社会当中所必须具备的精神追求。最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一项基本目标就是培养、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及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发展。
古诗词之中融入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学生在朗诵古诗词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其中所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古诗词朗诵教学,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并融入传统文化精华的机会,培养学生树立审美观念,提升审美能力。
二、基于古诗词朗诵的口语训练教学策略优化
(一)扭转传统观念,树立正确口语观
正确的思想与观念可以为行为提供准确指引,结合目前我国初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实际情况,基于古诗词朗诵优化口语训练教学策略,需要从思想观念着手,扭转传统观念,树立正确口语观。
首先,要对初中语文教学口语训练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口语训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照书念字,其中需要融入一定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会其意。从一定意义上讲,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口语训练的主旨就是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文本语言前提之下,切身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并将其熟练表达出来,口语训练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探究和创造的过程。[3]
其次,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口语训练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学的主旨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口语训练有助于学生准确使用语言表达内心情感,强化语感,提高交流与交际能力。总之,初中语文口语训练是学生语文素养养成的一大关键内容。
(二)引导学生把握认知规律
严格意义上讲,初中语文口语训练也是遵循知、情、意、行规律的一种心理活动。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口语训练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避免口语训练成为纯粹技巧性表演问题的出现,确保口语训练意义的切实实现。
学生要准确把握口语训练对象。口语训练对象主要涉及语音及语义两个层面,其中前者主要从字、词及句的角度切入。[4]开展古诗词朗诵活动,必然涉及到很多现如今不经常使用或者彻底不用的生僻字,还有就是与现代读音不一致的古代汉字,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把握汉字的准确读音。[5]此外,古诗词通常都是有节奏的,在进行古诗词朗读时需要依据句法节奏进行,并且遵循韵与仄的要求,古诗词朗诵具有音韵和谐之美;后者主要是要求在进行古诗词训练与口语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词、句以及段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文本转化为意境,从而进一步强化口语训练效果。
除此之外,在基于古诗词朗诵的初中语文口语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带着真实情感去深入分析并细细体会朗读对象,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内心感受、情感体会表达出来。
(三)设置多种形式的口语训练活动
基于古诗词朗诵的初中语文口语训练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组织多种形式且富有趣味性的口语训练活动,具体主要涉及语文课内的口语训练形式及课外口语训练形式两方面内容。
在课内口语训练层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示范作用,既可以是教师本人进行示范,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播放名家录音。口语训练的一个常见形式就是角色扮演,通过划分小组、分配角色进行口语对话练习,这样不但可以创设一个更加轻松愉悦的练习氛围,更重要的是,角色扮演形式的口语训练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空间,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锻炼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实现口语训练的真正目的。
在课外口语训练层面,主要是组织班级与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口语练习。一方面可以丰富口语训练形式,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与生人交流与沟通的机会,提升口语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校园广播营造良好浓厚的口语训练氛围,培养学生随时随地口语练习的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朗诵是一项重要内容。古诗词朗诵,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及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依托于古诗词朗诵活动,扭转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口语观,引导学生把握认知规律。设置多种形式的口语训练活动,对于促进初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程勇.职业院校古诗词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07).
[2]赵岚昕.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思考与探索――以攀枝花市十五中学诗词教学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3(04).
[3]蒯舒.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出路[D].华中师范大学,2014(05).
篇3
前天学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后,我想了很多,作者余濂是明初的散文家,他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可谁想到这样一个伟人背后却有那么多的心酸事,年轻的他为了求学,不惜在冬天雪地里穿着破鞋去上门请教老师,为了能学到知识他面对老师的责骂却是“礼愈至,色愈恭”,满腹经论让他觉的自己很富有,他不与别的富家子弟比吃穿,只想多学知识,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
而后文所说的“太学生”不是与现在的我们一样吗?从小出生在父母的呵护中,像一朵温室之花,不用担心
衣,食,住,行,照理来说我们比宋廉幸运的多了,我们更应该好好读书,有远大的抱负,但像宋濂一样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又有多少呢?大多数的学生整天只和别人比吃,穿,对于自己的成绩却不消一顾,每逢考试都只想多抄几道题目,却不肯自己好好用功,可悲呀!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含辛路苦,只希望儿女都能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可是反而弄巧成拙,这能怪谁,只能怪我们自己,光口头说说长大想要一份好的工作,能出人头地,可是做的却与说的相反,天上不会掉下黄金的,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600字(二)
《送东阳马生序》中说的是作者宋濂自己的求学故事。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书中描写了作者艰苦的求学历程。书中的作者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首先,作者小时家里很穷,没有书读,就去借书,之后拿来抄写。其次,成年后,又跑到百里以外去请教先生。最后,在冬天,又不得不冒着风雪去求学。他这种不畏艰辛,知难而进,好学上进,乐观向上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文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自己求学的艰辛经历,从而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文中通过,自己的衣食住行与同舍生的比较,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也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与毅力。
这篇文章也勉励我,要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告诫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600字(三)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包括家长)对学生灌输的是一种功利的东西。为了工作,为了生存,为了离开农村,为了过上幸福(物质上)的生活……
教育应该是为学生的成长奠基,为学生有质量的生命奠基。读书能够带来很多功利性的东西,但这并不是读书的目的和结果。
在教《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的读书经历应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在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在宋濂看来并没有把读书当作解决自己生存的手段,他说“以中有足乐而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乐”是一种读书之乐,是一种精神之乐,是一种收获之乐。
宋濂开篇即说“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即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是怎么读书的?借别人的书,无论天多寒冷,都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宋濂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一些成大事者必有的素质:好学上进,讲信用,积极主动,能吃苦,能坚持。
再来看我们的说教,学生始终处在重压如同面临几座大山,哪来的愉悦之感,哪来的读书之趣?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还是停留用读书对学生进行物质利诱上,那么我们的观念已经严重停滞在以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中长期发展纲要都要求我们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对学生说实在的话,对学生的精神引导,让学生处在正确的价值观中去学习,不仅对现在,对将来也是很有必要的。
篇4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是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是指说话、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能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守信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大家一定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吧?故事中的小男孩由于两次撒谎骗人,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最终导致了被狼吃掉的悲剧。听了这个故事,难道我们不应该从中吸取一点儿教训吗?一个不具备诚实素质的人,最终只会落得个害人害己的下场。
曾子是个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小儿子哭喊着也要去。她对孩子说:“你好好在家等娘,娘回来叫你爹杀猪娃给你吃。”孩子不闹了。当她从集市回来,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她急忙对曾子说;“猪娃不能杀,我是哄孩子玩的。”曾子说:“大人怎能对孩子无信呢?母亲不守信用,孩子便会失信于人,答应孩子的事是不能反悔的。”曾子的妻子点头称是,和曾子一起杀了猪娃。
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北宋时期着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的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
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着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孔子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这个人就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更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事。
世界上没有哪样东西比得上“诚实”,诚实,使我们的心地纯洁,品德美好,比起这些,再与那些为了逃避挨打,为了得到一点小利与赞赏而说谎的事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做人,就要做诚实的人,清清白白,受人尊敬。否则,就会失去最宝贵的信誉,到头来,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不诚实的代价,还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失去信誉,也就失去了一切。
篇5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0―0122―01
在历史教学中,笔者常常利用小故事来进行教学。故事虽小,但作用不小,恰到好处的应用小故事,不仅会给历史课平添乐子,而且还能化大道理于小事之中,亦能传正能量于无意之中。小故事,开启了历史教学的大课堂。然而,选择什么样的故事,如何选取故事以及怎样呈现故事才能使历史课堂效果更好、更精彩呢?
一、运用故事进行历史教学的作用
1.利于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运用故事教学说理,形象生动,增加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亲切、自然、愉快的情境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教材内容。
2.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故事得到理论,再用理论剖析故事,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
3.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讲议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故事中蕴涵的厚重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精神力量等,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故事选取的原则
1.目标原则。小故事的选取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直指目标。可见选取典型的“小故事”要与历史教材的内容息息相关,为教学重点服务。如,我在讲商鞅变法时选取“立木为信“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既可以让学生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2.价值观原则。历史课有一个更高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小故事的选择要能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向思维。如,在讲述“戚继光抗倭”时,插入一段戚继光亲自参战的动人故事,学生听了这个“小故事”必然会对民族英雄戚继光无比敬佩,从而对他的英雄事迹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达到无意识记的目的。这个小故事的选用不仅达到了教学要求,而且还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简洁原则。小故事要精心选取,一定要注意简短、真实而典型,切不可虚假乱造、冗长。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4.趣味性与真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还要注意故事的真实性。如,在讲“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吃了些什么菜?喝了些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得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时的详细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这个真实的故事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明朝皇权高度集中的这一史实。
三、运用小故事进行历史教学的方法
1.讲,就是讲故事。方法有很多,如教师讲,学生讲,学生观看多媒体,师生共同讲述等,其实质是运用“生动直观”的故事创设适当情境,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感悟出课本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2.问,指提出问题。要求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将故事与历史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为了让故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们可以直接就故事提出设问,如,故事中的人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结果怎样?等等,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展开讨论。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路 突出主线法 立体发散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千文有千面,教材中的文章体裁、结构、风格呈现不同的特点,学生的兴奋点、动情点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文章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中的提问不宜太多太散,要拎准教学点,大胆删繁就简,使教学重点显露突出,目标集中。
一、突出主线法
一位教师是这样上《陌上桑》的:在朗读课文、翻译课文之后,她提了这么一些问题:①罗敷的身份、年龄?②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罗敷是个怎样的人?③书上怎样刻画她的美?④使君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问得都比较直白、平淡,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想,既然罗敷是个古代美女,肯定很受学生们欢迎,何不用“美女”作为一条线索来讲课文?
①导课,提问:“你喜欢美女吗,喜欢什么样的美女?”(这个问题很吊胃口,此环节重在激趣。)
②读美女故事。(介绍一下《汉乐府》,要求读得流利正确,过好朗读关,此一环节重在“读”字。)
③讲美女故事。(用现代文讲,涵盖翻译、口语训练等多种训练功能,此环节重在“讲”字。)
④议美女之美。(问题很开放,需要动脑子解决,此环节重在“议”字。)
⑤评如何表现美女之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等手法不都在里面?此环节重在“评”字。)
按这条线索上课,交流多了,活动多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到位了,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好。
二、立体发散法
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有一种开放意识,思维应辐射发散开去。树立大语文教学的观念,立足于课本,面向生活,向生活开掘丰富的课程资源,或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或巧借其他学科资源,或用形象化语言创设环境,驰骋万里,纵横古今,使课堂教学多维、立体呈现,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多层次和开放化。
我是这样上《送东阳马生序》的:
例如,疏通文义之后,我表扬了学生们预习很充分。课前偶尔听到一个学生说他翻译课文忙到昨晚十点多钟,当时是初三,学生即将迎接中考,学习任务很重。我关切地问他们:“读书苦不苦?这段时间过得还好吗?”
学生来劲了,有机会倒苦水了嘛。叽里呱啦说了一通之后,我马上打住,问:“你们读了本文之后,觉得作者宋濂青年时求学之路苦不苦?”学生齐答:“苦!”教师表示肯定,板书“苦”字。我接着问:“哪里见得宋濂求学之路十分艰苦呢?找到答案后,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看谁说得绘声绘色,生动形象。”
因为有前面的这一问,学生感到被关心了,个个读得都很专心,古人读书的事和自己的体验联系起来了,感觉到书中的事就像是发生在身边一样。大多数学生都讲得很出色。
我表扬他们用心读书,又问:“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写这篇序是不是只向同乡黄生诉苦呢?”学生齐答:“不是。”我也表示同意,说:“刚才同学们讲故事的时候,不仅讲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之苦,更谈到了读书之乐。(板书‘乐’)那同学们说出作者读书的快乐让大家分享一下。”这个问题书上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学生反复阅读,体验思考。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答得都不错。
教师接着点拨:“宋濂在这篇序里不光是叙述了求学之苦,更多的谈了读书之乐,看来,读书之苦与读书之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读书之苦转化为读书之乐的,作者又为什么能化苦为乐?”这个问题涉及到作者求学的态度,求学的动机目的,要动脑筋想的。学生各抒己见,十分活跃。
讨论完后,再联系当前的学习,请学生谈读后的体会。我说:“同学们,我们的新课即将上完,马上就要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了,可是目前同学们的精神状态还不够理想,看来,不少同学是被学习之‘苦’压塌了。同学们,读了这篇《送东阳马生序》之后,你有什么启发?你准备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怎样复习,怎样化复习之苦为复习之乐?”学生受古人勤学精神的鼓舞,个个面露兴奋之色,纷纷表达了一番自己的决心,然后,我再次趁热打铁,让学生读读背背,争取当堂背诵好第二段。
篇7
西刘桥实验学校八年级2班任凤宁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题记
人生,就是一节在铁路上飞驰的列车,而我,则是那个怀里抱着书本的乘客,瞳孔里纷飞着黑玫瑰般的铅字,望着窗外那飞舞的人生,不停地转动的时光,我陷入了深思……
经典,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翻开书本,一切的烦恼忧愁,都离我而去。在我的脑海中,只剩下那壮阔浩瀚的故事,一次次冲击着我的心房。
明初的文学家宋濂,幼时十分好学。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记日以还”到“从乡之先达持经叩问”,宋濂的一生的确如他所说“自少至老,未曾一日去书卷。生命就是范仲淹在岳阳楼里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生命就是李白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信念,生命就是龚自珍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生命就是坡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生命还是.......
篇8
我懂得了历史美德的知识,又使我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苦练,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只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勤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篇9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多少诚信故事摆在我们面前:古代有孙膑,一诺千金;宋濂,连夜抄书;现代,又有邓颖超,冒雨赴约;,按时归还图书。这么多的事例,这么多的榜样。他们是历史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是人们心中永不泯灭的灯光。可是,时代进步到今天,又有多少人真真正正做到“诚信”?在社会上,小商小贩贪小便宜,缺斤少两;小偷小摸,不劳而获,偷取别人财物;虚假广告,谋财害命;有段时间,安徽的“劣质奶粉”就害了多少无辜的幼儿。在学校里,有些同学作业抄袭,考试作弊,以虚假成绩,蒙骗父母老师;同学之间不守诺言,答应人家却又随意改变。
古人曾说过许多关于诚信的格言,难道古人的话还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吗?
记得去年的一天,我去买笔,回来时,发现营业员阿姨多找给我1元钱。我十分犹豫;到底还不还呢?还,怕阿姨误解;不还,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当我把钱还给阿姨时,阿姨冲我竖起了大拇指,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诚信真好,让我交上了朋友。
从此,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诚信是一把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只有真诚待人,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
篇10
诚信是一种美德,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关于诚信的故事。古代有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于是他发给每个孩子一粒花种,约好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将被选为未来的国王。当评选时间到来时,绝大多数孩子都端着美丽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叫杨平的孩子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最后他却被选中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孩子们得到的花种都已经被蒸过,根本不会发芽。这次国王测试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想要看谁是最诚实的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大程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中国是一个以信为本的国家,明代知识渊博的宋濂,自小好学,却因为家里贫困,只得借书自习,为了能保留好书,又不误书期,哪怕时值隆冬他也会连夜抄记,为了遵守与老师的约定,即使是鹅毛大雪,他也会奔走上路,只因为信是处事之本。
关于诚信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相信同学们在许多有关人物书上也看到不少,一位经济界的知名人士曾经这样说过:“我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识,学会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学会了借东西一定要还,学会了把自己拥有的分享给他人,学会了真诚以对,学会了诚信。”
一个人只有诚信做人,诚信地对待学习,工作,家人,和社会公众,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提升自我,从而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一个社会只有诚信待事,在这个飞速变化发展的时代,才可以脚踏实地的稳步建设,才可以实现现代化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