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主题曲范文
时间:2023-03-27 09:3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年级主题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电影版《恋空》主题曲:mr.children-旅立ちの。电视版《恋空》主题曲:福井舞-アイのうた。
2、《恋空》是今井夏木执导,渡边睦月、美嘉担任编剧,新垣结衣、三浦春马主演的爱情伤感电影。电影根据同名手机小说改编而成。该片讲述了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美嘉与帅气的同级生弘树偶然相识,两人由此坠入了爱河。之后围绕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一件件事情,失而复得,得而复失。让这两个相爱的人阴阳相隔。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文化意识;绘画表达;精神内涵
文化艺术浩如烟海,人类文化中文学、音乐、戏剧、建筑等与美术交相辉映。历来有诗、书、画同源之说,三者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如大画家、大文豪苏轼评价唐代的诗、书、画大家王维:“观摩诘画,画中有诗;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达・芬奇说:“画是哑巴诗,诗是盲人画”。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提高自身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能力,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全面提高学生的情感、人格等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会从美的角度看世界。
一、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更完整的美术观念
我在美术教学中时常考虑将文化意识与绘画表达及美术欣赏结合起来。首先在美术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更完整的美术观念。不再认为美术仅仅是“画画”,而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之一,是在课堂上融绘画技巧、思想情感表达为一体从不同角度欣赏、品评、了解人类文明发展,感触文化的广义的审美教育。例如,在讲一年级美术《我们身边的线条》这一课时,我在导入课题部分引用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咏柳》,从诗歌中的文学语言描绘的线导入绘画中的线条,在儿童的潜意识中播下文学的美与绘画的美相通的认识。在寻找周围世界中的线条时,我引入建筑、舞蹈、音乐中的线,训练学生将不同艺术领域中的线在头脑中转化为绘画中的线的能力,在寻找建筑中的线时,学生看到蜿蜒的长城,胸中那种雄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观看舞蹈《春江花月夜》时找到变化无穷的线,感受线条的形态多变;在观赏京剧脸谱时感受不同的线条表示不同的性格;在听音乐中的线时,我引用《小鸭子主题曲》《四季 春》两支表达不同情绪的乐曲,学生在用绘画中的线条表达乐曲中的线时,认识到不同的线条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通过一系列的转化认识从而扩大“美”在儿童意识中的领域。
二、美术课的内容应该充分突出美感教学
美术课的内容应该充分突出美感教学,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美感的内容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美,进而主动选择美。丰子恺说:“美术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术跟到哪里。”在当前的教学中,美术课的任务是让学生自觉运用美来塑造自己以后的人生。要实现这个任务,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上感受到的“美”,然后将美的意识联系生活,将“美”带到自己的生活中,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美和生活的美。在欣赏一年级美术课本中的美术作品――吴冠中的《春如线》时,考虑到这幅作品很抽象,一年级学生理解力、感悟力有限,我先让学生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然后请学生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印象、春天里有什么,随后我在柔和而又欢快的乐曲中用快乐的声音朗诵改编自朱自清的《春》的一段文字,创设美的环境,让孩子沉浸在美的感觉中欣赏《春如线》,这个时候再让学生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春天大自然变化的好奇心,并有意识地主动从中发现美、感悟美!
三、注重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创造美术作品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人们认识世界,需要多方位、多角度,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运用不同的手段。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语、文字所无法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去触摸。如,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画中通过描绘几个在田野中弯着背拾稻穗的老妇人的形象,使用大地般静止深重的构图,使画面肃穆而高尚,反映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与同情,令观者也瞬间肃然起敬。所受的震撼是用言语无法达到的。所以深层次欣赏美术作品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感悟生活,逐渐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与修养。如,在欣赏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时,先出示照片:在碧澄平静江面上身穿现代时尚户外运动服的垂钓图,然后再出示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请学生讲讲不同的垂钓图带来的不同感受,再借助古诗词“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精神内涵。通过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创造美术作品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其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能力。
艺术学科兼具“认知性学习”与“情感性学习”的双重功能,因此,艺术在人类的世世代代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正是由于它善于凝聚人们,使学生也能更好地体会深邃的事物与原理的缘
故。美术教师应好好地运用课堂教学的各种方式,为学生的人生播下美的种子。
篇3
其一,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从小学起到现在,音乐课都是在教室里上的。似乎在我的潜意识里觉得音乐课就该在室内上,(自己给孩子们上课也一直是在室内)。
其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可能认为音乐课堂内缺少像体育课那样与自然、与生活、与阳光接触的机会。现在教改的春风吹了又吹,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应该借此机会在《音乐新课标》的指引下大胆尝试,为今后的教学寻找大量新鲜的材料,能动的方式,及更好引发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于是我尝试着将生活带入课堂,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在生活的阳光下感受音乐、学习音乐、了解音乐。
一、打开“窗户”,引进生活的阳光
在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唱的都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稻草人和小精灵。这些都是在我读小学时学生们喜爱的动画人物。可离现在的学生似乎很远了。现在的小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是樱桃小丸子和叮当猫,孙悟空和哪吒。于是,我先把小朋友们在家里电视上看到的动画片引进课堂:观看动画片《西游记》、《哪吒传奇》、《樱桃小丸子》等动画片的片段及其主题曲。不知哪个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奇迹就在你身边,只是你没去发现!当进行了这一环节我才了解,在这些动画片的主题曲小朋友们都会唱,尤其是《西游记》和《哪吒》这两部片子的主题曲小朋友们能一字不差,一音不错的唱下来,使我非常吃惊!在此我借着学生高涨的热情,引导他们听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并提问:在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人物呢?再次听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画人物呢?为什么?你能把歌曲中的童话人物改成你喜欢的动画人物吗?如此一来,将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改成了《永远住在动画里》,使陌生的歌曲变成熟悉的歌曲,陌生的内容变成了熟悉的内容,单一的听赏课变成了生活气息浓郁的综合课。
二、走进生活,感受七彩的阳光
当生活的阳光从四面八方射入课堂时,学生不但身上被晒的暖暖,心里更是暖暖的,就像冬眠的动物准备出洞似的蠢蠢欲动。为了让学生能理解音乐中表达的真正情绪和深刻意境。我觉得让学生亲自去室外走走,去大自然中看看,感受一下有生命的东西,比在课堂中单纯的说教更来的有效。
比如:在教歌曲《春来了》前,我带学生去校园里走走,去校园门口的田边看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春天:田边的小草发芽了,桃花开了,农民伯伯把盖在菜上的保暖膜掀掉了,青蛙和蛇结束了冬眠出洞了,河面上的薄冰也化了,冻僵的泥土变松软了,校园里的柳树姑娘象大病初欲似的开始恢复活力,芭蕉树长出了新的嫩绿色的头发,小朋友的衣服穿少了,可怕的寒风变成了温柔的暖风……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不但看到了春天,更感受了春天的变化。在教唱歌曲时,他们高高抬起的小脸上露出了微笑,我知道,他们不但眼中有一幅活的初春图,心中更有一幅美好的生活图!
又如:有一天在上音乐时室外下起了小雨,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小雨引到了室外。脆让他们去教室外的走廊上——看雨。一哄而出,没有次序,叽叽喳喳,乱成一团。我有点儿怀疑自己的决定,可看见学生们嘴角上翘、一脸兴奋的样子,我怀疑的心有了些安慰。进教室后,我让学生谈谈看雨的感受。“雨是圆的;雨是一头尖一头圆的;雨落在地上就化了;落在小池塘里池水会起波纹;小雨很软能被风吹着走;雨给我的感觉是凉凉的;雨水有一点淡淡的咸味……”是啊,水、雨、冰、雪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特殊礼物!而在此,我怀疑的心思全消,取而代之的是欣慰、欣赏。欣慰学生出去后没有因贪玩而忘了观察,欣赏学生能说出这么多出乎意了的话语。而当我们一起复习歌曲《小雨沙沙》和《大雨和小雨》,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都受着雨的滋润,生活的感染。
三、提高生活品位,培养审美情操
审美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中最具备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则是音乐。音乐教学中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及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能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记得有这样一节课令我影响深刻,就是我让一年级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有几个可爱的孩子神情严肃,非常端正的站了起来,紧接着班里的其他学生也跟着站了起来。当我问他们为何这样时,而他们的回答更是真挚:“因为这是每周一在操场升国旗时放的曲子!”为什么礼拜一升国旗时要放这个曲子呢?因为这首歌曲是我们中国的国歌,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曲中描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 敌人战斗的情。而后我又以诗朗诵的形式(即朗诵《国歌》的词,以《国歌》曲伴奏)让学生在那雄壮的旋律,那有力的节奏,那铿锵的“起来!起来!起来!”呼唤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篇4
一、让学生亲近音乐
异域风情、历史事件等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光靠教师的讲解介绍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就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例如二年级上册的艺术教材第十单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一部分是关于新疆的内容。对于新疆,小朋友并不了解甚至很陌生,要唱好新疆歌曲《娃哈哈》,演绎好新疆舞蹈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们“走进新疆”,使学生对新疆的风土人情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这时POWERPOINT幻灯片教学就能轻松完成此项任务。在教室的大屏幕上出现了第一组图片:“新疆风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秀丽的天山……学生们不禁发出“哇,哇”的欢呼声,眼睛里都发射出了光芒。接着是第二组图片:“新疆特产”――诱人的葡萄、甜甜的哈密瓜,还有那喷香的羊肉串……孩子们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最后一组图片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穿着漂亮的新疆民族服饰的男女老少,打起手鼓,欢快地舞蹈,头上戴着四楞小花帽,女孩子们梳着十几条发辫……在整个欣赏图片的过程中一直反复播放着《娃哈哈》这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学生们通过这一系列新疆风情图片的欣赏,对新疆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美丽的景色与服饰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背景音乐的欣赏,他们对《娃哈哈》这首歌曲的节奏、旋律已有所熟悉,对接下来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这种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新疆的音乐、风情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比起老师用语言描绘新疆更形象、更直观、更有效。
二、让学生理解音乐
学习乐理一直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死记硬背不仅效果不好,还很有可能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来进行演示,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分音符、四分音符的形状和时值。先出示一个二分音符,配上声音作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音符妈妈,我叫二分音符,我比较长,要唱2拍,请大家跟我一起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接着动画演示二分音符分裂出两个四分音符,这时又出现了一个声音:“音符妈妈生了一对双胞胎,每个音符宝宝各唱1拍,叫四分音符,请大家跟我一起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四分音符。原本学习音符时值的时候,学生们就按照书上所写的硬记,也不会分析,更不会联系起来去记,即使老师讲解后,有很多学生也并不是掌握得很牢固,容易遗忘。但是用动画演示的方式,学生们会觉得很生动很有趣,再加上声音,使这些音符宛如有了生命,就像学生们的朋友一样,很真实很亲切。于是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地听音符朋友的自我介绍,乐理知识在无形中已被学生牢牢地记在了脑海中,真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让学生感受音乐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器乐欣赏的内容,要准确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光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的经历是有限的,有许多事情他们不知道不明白,很难引起共鸣,必须融听觉、视觉及感受为一体。投影、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会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五年级欣赏《潜海姑娘》,很多同学没有见过海,没有见过海洋生物,更不懂得潜海。如果只是听几遍录音的话,同学们很难体会到用电吉他所表现出来那潜入深海的意境,这时得请多媒体来帮忙。教师先播放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以及海鸥的叫声,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引导他们想象自己来到大海边;接着用幻灯播放各种海洋生物:海龟、海藻、海星、珊瑚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教师简单地介绍本首曲子是同名记录片的主题曲,并播放记录片《潜海姑娘》。当学生们看到浩瀚蔚蓝的大海,漂浮不定的海藻,憨态可拘的海龟以及美丽可爱的潜海姑娘在大海中灵活、优美的身姿,他们仿佛身临其境,被优美的旋律和新奇的景象所打动。看完录像后,教师出示电吉他图片,让学生了解刚才那优美旋律源于这样的一件乐器。最后,再一次播放录音,音乐响起后,学生们脑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刚才所见的情景……通过这一系列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学生们一定更全面准确地理解了这首乐曲。
四、化解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一很大的特点就是直观。人们看到的比其他方式的接触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据了解,人们获得知识、掌握知识的数据表明:视觉要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这些数据说明: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视觉,其次是听觉。记得曾经观摩过一位年轻教师的艺术课,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教师制作的课件用巧妙的方法把本课的难点轻松而又自然地解决了。教材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的《小孔雀告诉你》。歌曲中有两处附点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是整首歌曲的难点。用以往传统的方式,念节奏或师唱生模的方法总不能彻底的解决,总有少数学生唱成两个八分音符。而这位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个难点。她出示的歌曲中把唱附点八分音符的那个字用红色并且比别的字都大一些,而后面唱十六分音符的那个字就小一些。这个方法真是灵!一年级的小朋友看到字比较大,很自然地就唱得长一些,看到字小一点,就唱短一些,全班同学的声音非常整齐,没有人出错。用不着教师多说,学生很自然地把这难点克服了。怪不得在场所有的听课老师都暗自点头,称赞这方法的巧妙。如果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就需要教师或者提前抄写在黑板上,或者抄写在一张大纸上,费事费力,而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既形象、生动,色彩又鲜艳,还可以配上声音和音乐,学生一下就接受了,更激发了学习的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为教学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人类创造了音乐,多媒体信息技术又为音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篇5
关键词:小学英语;拓展任务;有效设计;存在问题;对策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拓展环节,应该力求设计合理、可行的拓展任务,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运用,学会用英语做事情。但是,深入分析教师精心设计的拓展任务不难发现,大多数任务的设计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所以,分析低效任务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对提高拓展任务设计的有效性,告别“爱你不容易的现状”,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造成拓展任务设计低效的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医学讲究“对症下药”的疗效。这种观点的确符合科学规律。众病只有找到它的根源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根治。这种观点普遍适用于任何一事物。换言之,教师只有正视造成课堂教学中拓展任务①设计的低效、无效原因,才能去克服、去避免,并努力找到有效设计的途径,才能真正踏上引领学生在任务中提升语用能力的光明大道。笔者通过对大量的课例观察和自身的教学实践的深入分析,发现造成拓展任务设计低效的原因有三:
1.教师缺乏拓展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有的教师缺乏对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意识,导致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没有任何的拓展环节,只是就文本而教学,未能充分利用文本资源,以文本为载体设计相应的拓展任务引领学生运用所学内容,提升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运用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外研版《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Module 7,Unit 1 Shenzhou V flew into space.一课时,在听猜游戏中引出Yang Liwei时顺势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内容,先用了5分钟左右分段听,解决相关问题,再用了10几分钟进行课文的跟读训练、小组朗读展示,接着完成课文理解的5道判断题,再进行课文的挖空填空,再对课文中的“and”句型进行提炼、反复操练,最后给出关键词让学生复述课文。40分钟的课堂中学生在教师叠加的设计中机械朗读课文,运用能力未能得到锻炼。该教师若有较强的拓展意识,利用课前给出的思维导图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Yang Liwei?设计Talk about Yang Liwei的拓展任务,势必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所学,提升语用能力,教学效果将会大相径庭。
2.学生水平制约拓展
在观课中发现,有的教师本身素质很不错,具有较强的语用能力培养意识,但考虑到学生基础薄弱,认知水平有限,家庭教育跟不上等诸多原因,在课堂教学上选择保底教育,即只追求在课堂上让学生大量听,反复机械模仿跟读,只考虑保证让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基本朗读课文。殊不知长此以往的教学,固然能让大部分学生尤其是中下生在课堂上解决“读”的问题,让他们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但同时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尤其是中等以上的学生长期“吃不饱”而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语用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3.拓展内容把握不当
与无拓展意识相反的是教师具有较强的语用能力培养意识,教学设计中用重笔墨设计拓展任务,但由于对拓展内容程度水平把握不当,要么偏离主题,要么程度太低,要么要求太高,导致任务设计低效,甚至是无效。拓展内容偏离主题时,使其不能有效围绕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和运用。例如,一教师在执教外研版《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五册Module 6,Unit 2 I can’t do it at all.时,设计了Make a survey:Can you...?的拓展任务,完成班级Christmas Party的节目代表的评选。此任务虽然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紧密关联,也扣紧了即将到来的圣诞节主旋律,学生兴致盎然,但细究后发现,此任务虽结合can谈能力,但却偏离了主题,本课时应该围绕can’t,谈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拓展内容程度偏低时,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外研版《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Module 7,Unit 2 He spent about 21 hours in space.学习了 Shenzhou V 和Yang Liwei后,进行Shenzhou X和Wang Yaping的拓展学习,此任务可谓是紧密联系主题,但训练水平设计偏低,课内训练围绕五个“wh-”疑问词进行问答,课外拓展则采用了听音圈动词的正确形式,如fly/flew,其实这样的形式不听都能选出正确答案,因为动词全部用的是过去式,进而阅读选择题目的设计也偏易,只要短文里面会找即可,这样的拓展训练未能真正提升语用能力,只是练习的叠加训练而已。相反的,拓展内容程度偏高时,学生无从下手,不易开展,将会失去训练的意义。
二、提高拓展任务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如何提高拓展任务设计的有效性呢?教师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攀登高峰。因此,教师要树立拓展意识,努力在教学中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合理的拓展任务,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学习和实践语言,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笔者从学生立场出发,提出了提高拓展任务设计有效性的三个策略。
1.营造轻松和谐氛围,让学生在拓展任务活动中“敢运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思维活跃,想象和创新力表现超强,相反,人在紧张、压抑的氛围中思维受到抑制,想象和创新力表现较差。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和蔼的笑容,优美的语音语调,恰当的体态语言,让学生喜欢自己、亲近自己、信任自己,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在自然的交流中示范任务活动,感染他们参与活动,并适时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信心和热情,使他们“敢运用”拓展任务。例如,笔者在执教外研版《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 6, Unit 2时设计了“结合所学体态特征fat,thin,tall,short,big,small(little)和已学颜色词汇,运用所学句型Are they...?猜动物”的拓展任务。任务刚宣布时,没有学生敢举手发言。为了消除一年级小朋友的紧张情绪,我像下课时和他们聊天一样手舞足蹈,就像大姐姐似的,俏皮地对他们说,“Miss Chen很想知道谁是我最好最好的朋友,谁和我心灵相通,谁能想的和我想的一样,谁能一下子猜出我想的动物 。”话音刚落,就有五个学生迅速地举手,其中一位发言如下:
S1:Are they tall?
T:Yes, they are.
S1: Are they yellow?
T: Yes, they are.
S1: Are they giraffes?
T: Yes, they are.
在前面学生的带动下,大家非常积极,笔者也借助这一契机,将五、六两模块所学动物全过了一遍,又引导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竞猜,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自然地复习了所学内容,又激发了学习兴趣,更提升了运用能力。
2.关注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在拓展任务活动中“乐运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教师要做学生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喜好,了解学生爱看的书,喜爱的明星、老师和同学,喜欢的音乐等,在拓展任务的设计中尽量取材于他们所熟知和喜欢的元素,贴近他们的生活,这样的拓展活动开展起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一教师在执教外研版《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四册Module 4, Unit 2 It’s very old.时,在学习了课文主干内容后,巧妙地将学生现如今非常熟悉且喜欢的《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旋律拿来套用,将课文的主要内容编排进去,配上可爱的动作,学生那种喜爱无以言表,他们对课文内容更是熟记于心,效果远超反复听读训练。歌曲改编如图:
3.把握内容程度水平,让学生在拓展任务活动中“会运用”
好厨师能否烹饪出好菜肴,关键在于选料和火候的把握。同样道理,课堂拓展活动开展的成效取决于任务的设计和学生的参与,而任务设计关键在教师,教师能否准确把握拓展内容的程度水平是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在设计拓展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制订出适合相应年级学生的任务活动,切忌要求太高或程度偏低。例如,一教师在执教外研版《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四册Module 4, Unit 2 It’s very old.时,设计“制作厦门景点的poster”。该教师非常了解四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在活动时将厦门各景点词汇和描述的形容词汇给出,扫清了活动障碍,收获预期的活动成效。(如图)
又如,同主题学习后,依据学生水平,不同年级设计不同任务。如,在同是学习can主题的拓展任务设计中,四年级设计运动能力的调查,而六年级则设计“求职,招聘”的拓展任务。
总之,为了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教师应充分认识拓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中以话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有效的拓展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敢运用,乐运用,会运用,变“爱你不容易”为“爱你很容易”,与学生共同演绎精彩的课堂,最终达成提升语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鲁子问.小学英语教育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何玉霞.给小学语法教学加点调料.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07).
篇6
――邹琳(小灵狐)
她不喜欢乖乖地写老师布置的作文,因为作文都是那些套路。但一年级时,她看到了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从此对金庸佩服得五体投地。
2001年寒假时,她已读完金庸全部的武侠小说。后来,没书看了,怎么办?又听说金庸早就封笔了,那就自己写吧,写给自己看也好。于是,她自己开始写武侠,还把小说邮给了金庸,金庸竟然回信说已经看了她的小说,觉得她的语言比较流畅,人物描写比较好,还送了书签给她。
在金庸的鼓励下,2002年年底,她的长篇武侠小说《踏莎行》和《少年英侠》在香港明报出版有限公司明窗出版社出版。
2003年暑假,四位作者受明报出版社邀请参加第14届香港书展,并且得以与金庸面对面。她是其中之一。“我终于可以拜见金大侠了。”她的声音把整幢楼都给震了。
在会议室里等待金庸的15分钟里,她看到同行的记者都拿了一沓稿纸在背,一问才知道他们准备了好多的问题,而她一点准备都没有。“要不要现在打退堂鼓?”她问自己。“怕什么,我是女侠。”她坚定地对自己说。
谁曾想金庸在众人的注视下坐好之后,开口第一句话竟然是:“哪一位是邹琳?”她声音洪亮地举手回答:“我就是。”金庸的目光看定她,很慈祥地笑了:“哈,女孩子呀!难得!我看过你的小说《踏莎行》,很有新意,很不错。里面有一个人物叫‘葆蕾’是不是啊?能召唤鸟儿、和动物做朋友,你很有想象力啊。”
这一下她胆大了,她像个小记者一样,把曾经梦想过要当面问金庸的问题提了出来:“金庸伯伯,应该怎样衡量一个真正的侠者?因为我从您的书中看到侠者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她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中国小说里的武侠,‘侠’是中心精神,‘武’则是一种修饰,是一种工具。”金庸眼睛一亮:“有见解,说得很对,所以西方的骑士精神比较重,中国的武侠精神比较深一些。”
经过这次挑战,她更加崇拜金庸了,她当时的目标是两年之内写完十部武侠小说。对此,金庸语重心长地告诫她:“你的想法很好,但不能急,要一部一部地写,一部比一部更好。写一部就要不断修改,修改几次,写出精品,急于写就会精力分散。”她答应着,决心要写精彩的武侠小说,她要用文字挑战金庸。
她的最新小说《我是侠》,开创了武侠与校园小说并存的先河,被金庸评论为“小说有新意,人物有仙气”。对武侠一向颇有研究的北大教授孔庆东认为这一小说是“以琼瑶入金庸也”。她还自己填词作曲,担纲演唱同名主题曲《我是侠》。
她说:“这是一个偶像的时代,如果你有一点特点,又长得还不错,哪怕你长得并不好看,但是有自己的特点,也不妨就包装一下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偶像!”
生活中的她有一颗侠义心肠。看着老师冤枉了同学,她会跟老师据理力争,甚至把化学竞赛的名额让给她认为更优秀的同学。当看到父母或者朋友特别担心她,考虑怎么能给她更好的生活时,她就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来宠着他们。邹琳,果然不负“侠女”之名!
小灵狐
本名邹琳,一条在1989年尾杀来尘世的小蛇,现就读于北京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曾获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
星座:属于占卜和测试中非常“工作狂+现实”的魔羯座……但觉得自己又懒又爱幻想,完全这星座外的人!
未来志愿:大学老师,记者,或者一些工作轻松受人尊敬又不会饿死的职业。
兴趣爱好:看书、写文、唱歌、发呆、看动漫、下围棋、学日语、听歌曲、写歌曲、玩娃娃、跳舞、画画……(省略一百字)
爱吃的食物:基本上,巧克力和肉类等易胖的东西我都喜欢。
缺点:懒,不会自理,怕困难,没恒心
优点:比较花痴,喜欢快乐,所以容易享受幸福。
最爱的人:妈妈
最挚爱的小说人物:沈浪
最崇拜的作者:金庸
最骄傲的事:我是妈妈的女儿,是藤萍的FANS,是日本动漫和声优的死忠……是楚澈皇融龙乃缨八卦飞刀丁颜林又武的作者!!
最白日梦的白日梦:永远睡在床上一张开眼就看到天花板上有我爱看的动漫在播,看累了就闭上眼做一个美丽的梦,醒了继续看,看了继续梦,不用吃饭不用动……
最满足的事: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会记得今天灵魂深处又为某本好书或某个动漫情节感动过。
愿望:做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注释:嫁自己喜欢的人)……
篇7
最早动念想时,是写十二封长长的信,给女儿长大之后读。
那时候,她才三岁多,当然不可能懂得我写了什么。像是放进玻璃瓶子里掷入海中的“瓶中书”,经过多年波涛浮沉,才到达初识岁月之岸的女儿手中,展读发现在她小时候,爸爸曾经如此想象、期待过她的人生。
没有多久我就失去了继续写这些信的动力,因为现实生活中和女儿的互动愈来愈多。女儿三年级,进入了很爱发问的时期,而且抱持一种坚持要得到答案的态度。常常她问了一个问题,我自然地反应:“啊,这你不会懂啦!”她会说:“你讲啊,我不懂也没关系。”
她问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关系生活的意义。被她问多了,我也就慢慢养成习惯,即使她没有问,遇到了有感触的事,我会对她解释起来,真的不管她听得懂听不懂。
当然她不会马上就懂,于是我就提笔将这些有的对她说过、有的只在心中转过的念头记录下来。我自己回头读了一次文字,发现里面所谈的,其实仍然不外是早先十二封信中的那些主题:文字、阅读、音乐、壮游、古典、自然……但在形式上,从原本的独白,变成了互动记录,添加了许多我一个人写作不会有的趣味。
这是女儿的贡献,也是女儿给我带来的巨大影响。原来,在这些年,成长的不只是女儿……
别错过窗外流动的风景
你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轻微的近视迹象,只好带你去看眼科。谢医师提醒:“叫爸爸周末带你去郊外玩。”我尴尬地解释:“可是我们家就住山上,她的小桌子旁边是一扇大窗,窗外远远看得到大屯山和七星山啊!”而且我从来没有把你关在家里啊!
担心你的眼睛,我开始注意你的习惯。我发现不管是一般出门、回家的车程,还是滨海公路上的旅途,你很少真正抬头看窗外流动的风光。你的习惯,我不能想象,更不能接受,你竟然无法感受大自然壮丽的美。那一段日子里,我用尽方法吸引你注意山、海和天空。
车子一从蝙蝠洞旁的隧道出来,整片海亮在眼前,我会要你回头看基隆屿,看海每次不一样的色泽,观察海如何细腻地反映天空的阴晴状态。我会指着不断拍上岩崖的海浪,为她分解一个海浪的前后波动线条。
我们在鼻头角的栏杆前,感受海浪细沫飞扬在空气间的冷凉和潮润。我们下到钓场站两个小时,一边看被困在坑里的小草小鱼,还看过大约拳头大的小章鱼,一边等待潮水涨退。车在公路上跑时,我们比赛谁能看出远方礁石长得像什么动物。还曾经特别跑到新竹南寮海滨,看一轮大大的太阳沉落入海中。
说老实话,我不晓得这样的努力,到底能否让你多感受大自然。不过我确定一件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自己用了更耐心、更细心的方式,重新认识了自然。许多已经视为理所当然的景致,有了不同的、新鲜的意义。我让自己回到童稚的眼光再看一次自然,得到了许多悸动与感动。
小孩带着我,抗拒了时光,再度感染童年的新奇。
坚持将事情做对的精神
班上的圣诞同乐会,你跟其他四位同学合作五重奏,一起演奏当红电影《海角七号》的主题曲《一九四五那年》。只有短暂几次练习的机会,整体成果还不错,只是结束的时候让人觉得有些突兀。
我知道出了什么问题——你们没有照谱把曲子全部演奏完。事后我问你:“为什么没有了那段钢琴独奏?”你回答:“他们叫我不要弹,因为那一段只有钢琴,他们都没事了,他们不想站在台上听我一个人弹。”
我笑了:“所以你就同意了?”你有点委屈地说:“是啊,你自己教我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们不喜欢我弹那段结尾,我考虑他们的感受,所以就不弹了。”
你考虑了合作同学的感受,但没有考虑到台下听众的感受。“从音乐上看,钢琴独奏应该是不能省略的吧?”你点点头,大概猜到了我接下来要说什么,立刻又重复讲了一次:“可是他们叫我不要弹。”
我明白。人生当中,我们经常要面对不同甚至冲突的原则。音乐虽然重要,朋友也很重要,再加上不想太突显自己。我尊重你的权衡考虑,却不能不提醒你,在这过程中,你其实是放弃了自我选择。在你心底,你不可能相信如此有头没尾的音乐是对的。
我希望你对自己认为对的事,可以稍微多一点坚持,别那么轻易让步。我希望你能多想一点,能邀请同学们多想一点。能用欣赏的心情留住那段钢琴独奏吗?不然,可以让其他乐器在模仿风铃的声音过后,加进来一起带着主题演奏到最后吗?
不管有多少考虑,有多少阻碍,总是该坚持将事情做对。这个方法不行,换个方法,但是带给大家对的、好的音乐的前提不该被牺牲掉,要不然也就失去演出的意义了,不是吗?
挑战一下自我极限吧
老师告诉你有一个机会,可以让你上台替一位临时取消回台演出的钢琴家,演奏肖邦的轮旋曲。你断然拒绝了。
我完全理解你的想法,说老实话,也很高兴你会有那么明确的想法,不再是以前习惯的反应:“不晓得。”“都好啦!”……你真的长大了。而且,我也当然要尊重你的想法,因为那是你对待音乐的基本态度,虽然老师说临时代打,看谱弹奏也没关系,你却坚持正式演出一定要背谱,觉得带谱上台“很丢脸”。
“我都不能睡觉,不能吃饭,一直练一直练吗?”激动起来,你说出这样夸张的话。听到这样的表达,我决定不再多说什么。
等你心情平复了,我希望你能听听我的解释。妈妈和我,其实只有一个很简单的想法,不是因为那场演出可以带来多大的光彩。我们想的是:在如此特殊的情境下,也许你会有兴趣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
我是个喜欢试验自己极限的人。成长过程中,我享受过许多这种挑战带来的乐趣,也借由挑战让自己多一些原本不以为自己可以拥有的能力。小时候参加即兴演讲比赛,逼自己从抽出题目的那一刻才开始想,十分钟后上台。那十分钟多么可怕!感觉脑袋一片空白,只剩下“怎么讲、怎么讲”的焦虑问题连续反复出现,但是十分钟后,我强迫自己开口了。从此之后,我知道自己有能力可以一边想一边讲,还能讲出有条理、有内容的话。
所以,绝对没有要你草率,更不可能要让你上台出糗。我要的,只是或许你会想想这个庞大挑战,感受一种小小日常英雄的兴奋:“哇,也许我有机会做到这样的事呢!”或许你会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评估自己:“啊,原来我也可以用另外这种方式练琴、背谱!”或许你会在完成这件事时,呼一口气,对自己说:“嗯,这当然不是最好的,但我尽了。”
你能了解我这样的想法吗?
(作者杨照,本名李明骏,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东亚史硕士,集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主持人于一身。现任《新新闻周刊》副社长兼总主笔。)
《我想遇见你的人生》
篇8
学生豆豆,男生,10岁,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二年级。之前曾经上过两年的幼儿园和两年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再加上一年级,五年的时间里上集体课时他总是坐不下来,上课时的小动作很多,身体前后转动,推桌子,在书本乱画,咬铅笔,碰一碰旁边的同学,上课总是不能专心听课,做作业也不能安静,一会儿跑到老师这边弄弄教具,一会儿看看同学们写字,注意力很不集中,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课堂上极易受其他事情吸引,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容易发脾气,有时候老师叫他,他也没有什么反应。有时还总是笑,一笑就停不下来。上音乐类的课更是没有约束力了,有时他会在教室里地上打滚,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大大的干扰老师的教学秩序,极大的影响了其他学生上课的效率。老师对他也是束手无策。每次批评过后,他仍然故伎重演。我发现很多时候他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在2011年他被诊断为“多动症”。该生同时还伴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只会说简单的字和词,很多时候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个案研究及成效
基于学生以上基本情况,我对该生每天进行一定量的感统训练,训练项目有:滑板、触觉球、平衡步道、平衡台、海洋池、平衡圆、跳蹦床、羊角球、大笼球、吊缆。其中滑板和吊缆是每次必做的两个项目,其余的项目穿插在其中,量也逐步加大,以提高训练的效果。
下面我就谈谈感统训练之后的成效:
1.确定项目,有利于帮助孩子的缺陷补偿
在确定项目之前,我首先给该生做了感统方面的评估,发现他存在以下的感觉统合失调:前庭平衡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触觉防御障碍、情绪等方面的障碍。根据学生情况我设计了以上的项目,其中滑板与滑梯结合起来进行,因为滑梯的功能是维持身体姿势的稳定;维持高度的平衡感觉;促进身体保护伸展反应的成熟;促进脑干体系的活跃化。而在滑梯运动中利用滑板逆上滑梯可以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有力改善学生的行为表现,可增强学生手臂的力量,有助于提高学生写字的力度。吊缆是每次训练都必须要做的,因为各类吊缆有助于强化儿童的前庭感觉;纠正儿童的触觉系统;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有意注意力,吊缆还有助于调节学生的情绪问题,同时也能起到放松的功能。
事实证明,学生的缺陷得了一定的补偿:
进行感统训练之前进行感统训练之后
语言表现该生说话声音小,发音声音也小,说的字和词也少说话的声音大了很多,他的发音多了,说的字和词也多了,有时还会组词,有时也会说出句子。
写字表现该生的手臂力度不足,写字的力度也不足,笔迹很淡,也不能独立写字。他的手臂力量足了,写字的力度够了,他的写字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他的模仿能力也被大大的激发了出来。现在他不光会描写很多字,也能跟写很多字。他爱上写字了。
行为表现见上述基本情况现在的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走来走去了,他能安静下来了,也知道上课应该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了。虽然他还有很多小动作,但是他不再去影响其他学生,不去干扰老师了。上课时他也能认真听讲了,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了。他的多动行为少了,老师给予的肯定就多了,他也就自信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高了。
认知表现原先他从不看电视,更不看动画片,在家中总是无所事事,无事可做就在家中捣乱。喜欢看《大耳朵图图》,每天都要家里看。看时他会还跟着主题曲一起唱,虽然唱得很不好,但是他有跟唱的意识了。有时家长问他图图是他哪里来,他知道说妈妈。这是他从动画片中看到的,并不是家长告诉他的。他真的进步了。他的认知能力提高了,他的注意力也提高了。
2.项目量足,确保孩子的缺陷得到最大的补偿
感觉综合训练方法类似于游戏,但又不等同于游戏。感觉统合训练中的大部分器材对学生的多动性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这在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中用的最频繁的训练项目了。而要想达到最佳的效果,每个项目设定了相应的量和时间,只有达到足够的量和时间,学生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学生的缺陷也才能得最大的补偿。但是学生个体在一开始接触感觉统合训练时并不太适应,一开始的训练强度也要适可而止,为此每个项目在每个阶段我设定了不同的量,量由少至多,每天训练的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以便该生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下表是训练项目的量度及时间度:
项目滑板触觉球平衡步道平衡台海洋池平衡圆跳蹦床羊角球大笼球吊缆
次数/时间20-50100-4002-4根来回5-10次上起下蹲100次15分钟以上逆时针、顺时针各10圈200-400个100-150来回50次15分钟以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该生的发育状况也有了改善,他长高了,他的睡眠好了,饮食也相对好了。
3.游戏引导,激发孩子做感觉统合训练的积极性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他们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因此在感统训练中我加入了游戏的元素,以提高该生训练的效果。如在逆上滑梯训练中,我设计了“老虎来了”的游戏,我扮成老虎在他身边追,让他往上爬得快些,或扮成老虎的我藏起来,让他尽快来找我,该生很感兴趣,在训练中做得开心,训练的效果也很好。
4.语言渗透,提高孩子的说话能力
篇9
整理/恋蔷薇薇
狮子座的潘玮柏出生于美国,就读于美国,虽然是地道的ABC,但除了口音外,狮子座的潘玮柏可是认真务实,不耍酷,很贴心,凡事充满感激……和他在一起,总是会感觉到狮子座男孩特有的阳光、热情、自信和责任感。
我的祖籍在上海,爸爸是上海人,很早就去了美国,所以我和弟弟都在美国出生。因为在家里和父母是用中文沟通,到了幼儿园,各式人种都有,他们到底在说什么,我一句都听不懂!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明明两点半才放学,我一点半就趴在窗边,痴痴等老妈来接我,脸上还挂着两行眼泪。黑人修女终于受不了,狂喊“Wilber,sit down!”(玮柏,坐下)
当时的我,连这句英文都听不懂,反正她喊她的,我趴我的。等到老妈终于来接我了,问了一句:“小柏,今天学了什么?”我只好学修女一样大叫“Wiltnr,sitdown!”老妈差点没晕倒,这个小孩一整天什么都没学到。不过这可是我人生学到的第一句英文。
后来爸爸念完书回台湾,我就进了台湾的小学。刚进小学一年级时,我是班上有名的“大嘴巴”,吵闹到极点。老师后来受不了,硬把我调到角落的位置。害我这个孝顺的儿子为了避免老爸伤心,每天上学都要先跑到教室中央假装和左右同学聊天,等老爸走了才回到自己的座位。戏演了很久,直到有一天老爸很体贴地说:“小柏,不用装了,你们老师已经告诉我因为你太爱讲话,她把你调到边上的位置了!”
在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读大众传播学的一个暑假,我正利用假期在电台打工,电台老板帮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当地华人举办的歌唱比赛。没想到一路误打误撞,闯进最后的8人总决赛。决赛那天,没有经验的我一上台就跌倒了,又由于起音太高而使整首歌找不到方向。虽然惨遭淘汰,但我的表现引起了星探的注意。
我踌躇满志地去香港录音时,才发现原来我那在KTV练就的歌喉根本无法达到录音要求,走音、唱破嗓……问题出了一箩筐,录出来的小样简直“不堪入耳”。这都是因为狮子座的臭毛病――观众太少而兴奋不起来,在黑洞洞的录音棚里我怎么也找不到感觉。公司对我失去信心,本来做好的唱片企划就此尘封。
在美国出生,国小回到台湾,再从台湾到美国读大学,然后又跑回来投入演艺事业,潘玮柏好像空中飞人一般。另看潘玮柏号称“多栖动物”,最令他自豪的其实还是他的音乐。狮子座的争强好胜和不甘落后曾使他低并没有向张学友学发声,向王力宏学吉他,他执着地追求只为让自己做得更好。
在我准备离开香港时,正好ChannelIV招聘音乐节目主持人,我觉得与其这样灰溜溜地回台湾,不如再去试试,做音乐节目主持人也是不错的工作,没准以后还能转回去再唱歌。
主持“拍拍走”节目的前6个月,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收视率平平,我有点沮丧,不过狮子座的我不怕挫折,我告诫自己,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没人记得我一定是因为我的表现还不够好,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定有成功的一天!
做节目主持人看上去风风光光,其实背后也有许多辛苦。比如,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如果不够细致,难免在现场出现纰漏。为了做好节目,我想了各种办法。比如做王菲的访谈节目,我知道菲不喜欢说话,怎样才能“撬”开她的嘴让她多说话呢?后来打听到王菲喜欢做测试题,我就花了几天工夫,找来无数测试题,并且归纳分类,只等做节目时来“拷问”菲。结果,那期的节目做得相当精彩。
主持节目的同时,经纪人为我接了偶像剧《麻辣鲜师》。这部戏一上档收视率就极高,不过当时我还不是很清楚状况,有一天照常到西门町出“拍拍走”的外景,结果有一群fans(影迷)疯狂地冲过来,拼命抓住我,对我表达极尽的“爱慕之意”,我被吓得腿软,抓住旁边的人,脸色发青,10多分钟回不了神,而旁边的人早笑弯了腰。这是我第一次尝到走红的滋味,我觉得我真的很逊,还被影迷吓倒。当然,这也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托《麻辣鲜师》的福,我得到在电视原声带中演唱主题曲《温柔女孩》的机会。终于有机会体验当歌手的感觉,也让我重新燃起出专辑的梦想。在发掘小虎队的经纪人苗姐的栽培下,我加入了“环球”大家族。
作为一名歌手,当时对我来说最困难的就是配合发片的舞蹈。发第二张专辑时,主打歌《我的麦克风》节奏比上一张的《壁虎漫步》更快,更有POWER(力量)。蓝波老师毫不客气地把看家本领拿出来,扎扎实实地以专业舞蹈角度编出复杂的舞蹈。老师示范时大家都觉得这个舞蹈很好看,兴奋不已,但是回家冷静一想:对啊,这舞是给潘玮柏跳的耶,上一个壁虎舞已经练得很勉强了,这次这个会不会太难?第二天便主动跟老师讲是不是可以简单一点,结果老师断然拒绝,只有他一人认为潘玮柏一定做得到。
只有五天时间,我带着忐忑的心情练舞。头两天情况真的如预料般惨不忍睹,由于节奏太快,动作复杂,没人看得出我在跳什么,而我本人更是一头雾水,在休息的时候一直嘟哝:怎么办?我完全感觉不到老师要教我的东西,好难啊。
汗已经像瀑布一样飙个不停,双脚不听使唤,我还是一直“督促”老师,要他赶快教我。虽然当时心情很糟,但我第二天还是坚持去练,结果就忽然开窍了!有时候意志真的很重要,如果我当时放弃了,那么我之前的汗水可能就白费了。
洋化外表,开朗个性的潘玮柏实际上有着一颗传统的心,他私下里十分体贴,孝顺,心肠软,重承诺,喜欢照顾别人,不仅出国读书的弟弟一直是他供养,甚至出道几年后的今天他仍和爸妈同住在一处。
记得我到美国念书时,第一次要买车,爸爸特别从台湾飞来帮我。老爸是个很节俭的人,因为从小家庭不是很宽裕,一路念书都是靠自己。当初他一个人到美国念书时,身上只带了几百块美金,完全是靠自己双手打工赚钱,付学费,养家庭。自己有经济能力了以后,还是一样省,从来没开过新车。这样一路过来的爸爸,却最舍不得自己的小孩吃苦。
那时候的我,很想买一台欧洲车,可是算一算那要两万四千多美金,蛮贵的。和老爸看来看去,最后挑了一辆雅阁。我知道老爸从来没开过新车,也许心里也觉得,才小孩子开什么新车?不过他还是了解小孩子的心态,一句话也没说。从车场领了车开往美国姑姑家,我跟爸爸说:“爸,你没开过新车,你来开吧!”爸爸摇摇头。
到了姑姑家,姑丈第一句就说“哇!你们买雅阁啊,这是全美国失窃率最高的车耶!”不说还好,一说老爸的气就来了,开始念了起来:“你看吧,你说要买二手车最后还是买新车,而还买了最容易被偷的车,你……”
他话还没说完,我就冲进房间,晚饭也没吃,自己就气哭了。一方面气姑丈大嘴巴乱讲话,一方面觉得爸爸耳根软,别人说什么他都听,一下子转头就来骂我。心里也觉得很难过,因为知道老爸一向节省,自己舍不得花的都给了儿子。当时我就下了一个决心,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一定要把这部车还给爸爸!隔天早上,老爸就来拍拍我的肩膀,说:“没事了!”害我差点眼泪又要掉下来。
后来我进演艺圈的那一年,Channel[V]给的薪水还不错,我的钱存了又存,第一件事就是买车给妈妈。还记得那年过年,我第一次给爸妈红包。在年夜饭的桌上,老爸说:“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没有领过红包,也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还会拿到。没想到今天儿子会给我红包……”
篇10
众所周知,“器乐进课堂”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对于近一年才开始实施的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来说,应该算是比较新的器乐教学的一种尝试。参加了音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选择了“课堂小乐器――竖笛”为研究课题,并对此展开了深入调查研究,通过他们主动地学习及探索,最后不仅写出了质量较高的研究论文,还制作并展示演讲了精美而实用的课件,对竖笛这种课堂小乐器的起源、发展、普及程度、演奏手法、研究意义及推广方向都做了详尽的描述,而,且还用小型音乐演奏会的形式表演了竖笛曲目,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器乐与声乐是音乐的两大门类,器乐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具有声乐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作为指导老师,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小学器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素质教育,而不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学习演奏乐器为目的,以系统的专业技术训练为学习方式的专业音乐教育。而且,适合中小学课堂学习的乐器,应该是既有音乐上的要求,又适合全体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技术上要求简单、易学的乐器,这种乐器,就以竖笛尤为适宜,因为它能吹奏简易旋律,清洁方便、携带方便,还能齐奏、合奏。现在高中的学生有一部分在小学阶段是学过竖笛的,有一定的兴趣基础,但他们在初中阶段却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继续学习竖笛,对竖笛演奏的许多基本知识也不甚了解。因此,趁着新课程改革的契机,让高中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主动地探究一下适合课堂演奏的小乐器――竖笛,是非常可行的。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强调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中,研究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的目的。我校在高中学生中开展了音乐研究性学习,选题多样,根据这一届高中学生思维较活跃,而且普遍喜爱音乐的特点,我们选择了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课题,例如:1.广东音乐2.粤曲的现状调查3.街舞流行的原因4.港台流行歌曲与大陆民歌的关系5.广州流行什么音乐?6.最流行的通俗音乐7.黄霜和他的音乐作品8.课堂小乐器――竖笛……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给了学生们非常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仅高一上学期就有11个小组,60余人报名参加了音乐研究性学习,结题汇报的时候,音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载歌载舞,还举办了一个小型的音乐会,特别是课堂小乐器――竖笛(戏剧篇)的研究小组,他们不仅用详尽的史实介绍了竖笛的起源、发展、结构、品种及功能,还用竖笛为主奏乐器为大家表演,有中国著名民歌《茉莉花》;有《爱情白皮书》中的《启程》;有《风云》中的《永远永远》;还有《大长今》中的《希望》,听得同学们如痴如醉,这些音乐同学们太熟悉不过了,有的还是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的主题曲,非常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欣赏口味,而且她们还在课件及论文中提出了不少可行的建议。
下面是我校高一(4)班其中一个音乐研究性学习小组“课堂小乐器――竖笛”课题的研究成果,组长:姚韵玲,组员:霍英慧、关凌、何致颖。她们在结题报告中这样写到:
研究背景:现代的教育主张多方面发展,我们应该学习多方面的文化,例如竖笛。近几年来竖笛在各中小学被广泛使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对其进行推广,希望大家能够欣赏与喜爱它。
研究步骤:
1.选定要研究的主题
2.收集资料
3.相互研究
4.制作powerpoint课件
5.修改powerpoint课件
6.排练节目
7.写论文、体会
8.完善研究工作
竖笛的起源:现存最早期竖笛(Recorder)的初型制造于13世纪中期:当时的竖笛中空管部分较狭窄,整支笛没有任何驳口。直至14世纪,出现了另一式样的竖笛――长256毫米,由两部分组成,有七个指孔(最低一个有两个小孔)和一个拇指孔;笛的底部较阔,形状像一个小钟,声音柔美。这一时期,最高音竖笛及中音竖笛已经被制造出来,亦有乐器制造者试图制造低音竖笛。
竖笛的发展:直至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家们为仿效人声合唱,纷纷制造各类型的乐器家族,例如提琴家族、琉特琴家族等,竖笛家族亦因此开始形成。不同大小的竖笛应运而生,大大地方便了15至17世纪初期的作曲家,可以将器乐和声乐灵活结合,并尝试创作和表演福音音乐。
17世纪后期,巴罗克时期的竖笛已发展成为一件独奏乐器:音域较广,声音穿透力和表达力亦表现出色,十分适合在室内乐和协奏曲中使用。为了获得较准确的音准,乐器制造者将竖笛分为三部分,与我们今天所吹奏的直笛结构相似。
竖笛的三个常见名称:
(一)Recorder(英文):
英国人按乐器音色如鸟鸣般的动人而定名,又名鸟鸣笛。Recorder源于拉丁文的Recordari,意思是记忆或回想。竖笛是最能让人想起鸟儿歌唱的乐器。Recorder这词是指如鸟般地唱。因此我们了解Recorder是指令人回想起如夜莺唱歌般的笛子。
(二)Blockflote(德文):
德国人按发声原理而定名,又名木栓笛。竖笛结构圆,由于木栓的特殊设计,使得竖笛非常容易发声,而在德文中Block为木栓,flote为笛子之意,所以因此定名。
(三)Flauto diretto(意大利文):
意大利人按持笛方式而定名,又名直笛。意文中Flauto为笛子,diretto为直式之意。
竖笛的家族:竖笛又名牧童笛,而竖笛家族到目前为止,有八种长短不同的笛子,其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是高音笛。①Klein Sopranino(最高音竖笛/短超高音竖笛川、超高音竖笛)约16cm;②Sopranino(超高音竖笛)约24cm;③Soprano(高音竖笛)约31cm;④Alto(中音竖笛)约47cm;⑤Tenor(次中音竖笛)约64cm;⑥Bass(低音竖笛)约96cm;⑦Great Bass(大低音竖笛)约125cm;⑧Contra Bass倍低音竖笛约200cm。
学习竖笛益处多1
(1)学习竖笛这一种乐器,可以使我们的肺功能更强,呼吸系统更健康;
(2)学习竖笛有利于培养我们的耐性。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已成为一名吹奏竖笛的高手了,那时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耐性有了相当大的提升。因为,无论你学习哪一门技术,都
是需要耐心的,而学习竖笛尤其体现这一点。
(3)学习竖笛,可以挖掘你的音乐才能,提高你的音乐感,最终使你的音乐素质达到一种境界。
当你很好地掌握竖笛这一种乐器时,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吹奏自己喜欢的流行曲目或戏剧曲目,这样一来,你的音乐感就会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而且,你也能沉醉在一个属于自己的音乐海洋中。
(4)能学好竖笛不但可以提高你的音乐素质,还可以锻炼你做事情的专注能力。
学吹笛子,需要的是我们的心――用心,只有用心研究,用心感觉,全身心地投入,我们才能吹好笛子。
学习竖笛益处多2
(1)具有美感。
体积小的竖笛很方便存放,我们不需要把它放在一个很专业的盒子里,只要用一个笛套把它套起,放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合适的位置就可以了。
竖笛的结构简单,一般我们接触竖笛没多久,就能熟悉它的所有构成。
结构简单的竖笛,自然清洗起来也很方便。
它体积小,可并不代表它并没有体积大的钢琴、琵琶那么美,竖笛看起来可是很素美的。
(2)简单易学。
“万事开头难”是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本领都会遇到的难题,可是也不代表说,竖笛是非常难学的一种乐器,只要我们够耐性,有恒心,用心地学的话,一旦入门,竖笛其实是一种很好学的乐器。它会带给你很多的乐趣!很大的好处。近几年,竖笛这种乐器已在很多小学被广泛应用,一些中学也在学习竖笛,因为它不像学习电子琴那样,学校要耗费一笔很大的资金,而且这一乐器易学,只要有耐心、有信心,就会很快入门,而掌握后的应用机会也很多,不会是学会了它,随后又很快地荒废了。竖笛易学又应用较广,这一点比难学而又耗费资金的电子琴优越得多,值得学习与推广。
前几年,已有许多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学习竖笛,它不但能使学生从小就多掌握一种本领,而且,学竖笛迎合了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这几年,竖笛在各学校,以至社会上的声望不断提高。可见,竖笛在学校推广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我们的学校,你们能见到竖笛的身影吗?现在,就让我们把它以及它美妙的声音带到你的身边,让大家共同享受这美妙如鸟鸣般动听的声音吧!
竖笛曲:
《茉莉花》――中国民歌
《启程》――《爱情白皮书》选曲
《永远永远》――《风云》选曲
《希望》――《大长今》选曲
这些乐曲由我们竖笛小组的成员吹奏。希望大家会喜欢。
有的同学在参加了音乐研究性学习竖笛课题研究后,写下这样的感想:“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肯用心、肯投入,就会事半功倍。同样,演奏乐器也需要投入,从双手接触到乐器那一刻开始,乐器就是你身体的一部分,演奏出什么样的乐曲,质量如何,就在于你是否用心投入。要知道,精纯的乐律,只会从有心人手中流淌出来,把身心与乐器沟通起来,才是演奏的关键所在。一个演奏者,无论对乐器的认识有多深,演奏有多娴熟,如果只是单纯地把一段音乐奏出,而不加任何感情的话,让听众感受到的,就只会是一堆毫不连贯的一个个断裂的音符,这样就会失去音乐传递感情的作用。这一方面,在我们研究性学习音乐会表演时,就让我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还有同学这样写:“在这次音乐研究性学习中,我亲身学习了竖笛,通过老师的教学与我们的实践,我学会了正确的演奏姿势:身体保持正直,眼睛平视,肩部放松且自然下垂。笛口处放入口中不要太深,使笛口不要顶住牙齿为好。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的拇指封堵竖笛的背孔。就这样,我也可以算是学会了一点点的竖笛了,也会演奏一些简单的小曲,我很开心。”
有同学说:“在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中,我深深地感到,对于集体的演出,不单单是要有实力、有演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合作精神,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会有好的成绩出来。”
开展音乐研究性学习,我们的经验是:注重“学习”而不是“研究”,我们把具体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自己不够熟悉的任务”这一层次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探索性,对“学习”的要求更基本、更系统、更广泛,强调学生学习“做事”的基本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合作,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训练“基本功”的过程中也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