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星球范文

时间:2023-04-08 08:0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类星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类星球

篇1

事实上,人类要是在外星球种活蔬菜,还要历尽周折。想要让来自地球的蔬菜和粮食家族心甘情愿地在外星球安家,可需要漫长的时间哟。

做出“星际头盘菜”要分几步?

被誉为“20世纪三大最伟大科幻小说家”的阿瑟・克拉克在《遥远地球之歌》一书中这样描述人类在外星球安家落户的历程。

第一步:制造出氧气

由于外星球表面“50%以上覆盖冰层,厚度约3千米,那里藏着所有需要的氧气”,飞船会启动量子引擎的部分马力融化冰层,将水蒸气分解成氧和氢。十年时间过去,外星球上的氧气浓度会达到10%。

第二步:去毒

由于外星球充满了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人类将投放特别培养的细菌或者植物来吸收转化这些毒气。

第三步:调温

由于行星各处气温基本低于冰点,人类将启动全部量子引擎,让行星朝恒星的方向靠近,以获得更宜人的气候。这次“调温行动”将持续55年。

第四步:种植

接下来,依靠生物科技的改造将持续千年。人类培育出很多动植物,并设计出适宜的生态平衡,改良原有生物,使它们更加美味可口。

通过上千年的环境改造和生物培育,人类终于如愿以偿,像《银河帝国》里畅想的那样:“大嚼烤鱼、母星芋,大口饮用葡萄汁。”

天差地别的星际食品

“粉红色丸子包着辛辣鱼浆,黄色丸子的馅是清淡干酪,绿色的是什锦蔬菜,甜点是热杏仁派……”主人一边给客人介绍,一边展示着用餐时需要戴上的透明手套。

在科幻文学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一书中,人类已经遍布2500万颗星,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宇宙帝国,而在银河帝国的首都川陀,最美味的食物来自“微生农场”。这里有着各种美味的微生物食品:酵母菌、藻类、细菌、多细胞真菌,人们能从这些微生物食品中品出各种味道。

“这碗汤里,你能认出里面的蔬菜吗?”

“这肉片又是什么?让我想起锡纳的羔羊肉,但我认为它并不是肉片。”

“这些面包可能加入了某种微生衍生物,带着爽脆的硬度和亲切的香味。”

微生物可以模拟任何食材,外来者只能在这些食品前不断发出赞叹。

当然,并不是所有星球都是如此。在贫瘠、寒冷的不毛星球,在脏乱的贫民区,食物是紧缺而且难以下咽的。下面就是一个贫瘠星球上一家农户的生活场景。

“请他吃上星期的玉米饼吗?”

罗珊星球上的农妇听说丈夫要招待外星访客,不高兴地甩出这句话。罗珊星球上的阳光是那样稀少,9个月的寒冬让这里的作物产量有限。这里的三蹄山羊靠积雪下的小草为生。面包和乳品并不充沛,偶尔杀掉一头羊,才有肉吃。

银河系各个星球上的饭菜质量有差别,饮食习惯也天壤之别:“我认不出这配菜,又苦又咸;桃子味的苹果还不错;热饮太苦……”

“这是一种海鲜,我买的时候还以为是甘蓝菜。”

难以接受和满目迷茫是跨星球饕餮们的常态,如果有档《星球美食大侦探》的栏目,主持人一定不只有“鲜香可口”之类的台词,而是会展现出讶异、痛苦、享受、流泪、想吐等不同“表情包”。

星际迁移的路上,人类怎么吃

如果说星际迁移后定居各个星球的人类形成了各自的饮食特色,那么他们的祖先在星际迁移路上,又是如何饱腹的呢? 一切都仰仗于强大的飞船。

飞船的平衡循环系统在波尔・安德森的《宇宙过河卒》中尽数展现―数条物质循环渠道将生物体产生的废物重新化为空气、饮用水、食物和可利用的纤维。

篇2

前苏联的月球车1号

前苏联的“火星2号”和“火星3号”

美国的“阿波罗”月球车

前苏联的“月球车1号”

发射时间:1970年11月10日

登陆时间:1970年11月17日

前苏联的“月球车1号”是第一个可以在其他星球上行进的无人驾驶漫游车。1970年11月17日,它随母船“月球17号”探测车 在月球“雨海”(Mare Imbrium)软着陆。它在月球上运行了近1年,行进距离超过10千米,传回两万多张图片。

前苏联的“火星2号”和“火星3号”

“火星2号”发射时间:1971年5月19日

“火星2号”登陆时间:1971年11月27日

“火星3号”发射时间:1971年5月28日

“火星3号”登陆时间:1971年12月2日

“火星2号”和“火星3号”探测器都是前苏联“Marsnik”计划的组成部分,它们都成功抵达火星轨道,并给这颗红色行星拍摄了大量照片。最终,这两个火星车都与母船失去了联系。“火星2号”坠毁在火星上,而“火星3号”在软着陆20秒后便停止了工作。它们的前辈――“火星1号”在前往火星的途中就失败了。

美国的“阿波罗”月球车

第一次使用时间:1971年7月31日

最后一次使用时间:1972年12月14日

最后三次“阿波罗”任务都携带一部月球车,航天员驾驶着它们在月球表面进行科学研究。航天员借助探月车可以在月球表面行进,收集样本,进行地质分析。这些月球车跟其他月球车不一样,它们不是机器人,而是有人驾驶的车辆。

前苏联的“月球车2号”

发射时间:1973年1月8日

登陆时间:1973年1月15日

虽然前苏联登陆火星的努力多以失败告终,但是该国的月球登陆器一直表现良好。他们的探测器“月船21号”成功地把第二个月球车――“月球车2号”送上地球的这颗卫星。它在月球表面运行了大约4个月,行程37千米,拍摄了86张全景照片,8万帧电视画面。

美国“索杰纳”火星车

发射时间:1996年12月4日

登陆时间:1997年7月4日

“索杰纳”火星车的研究结果显示,火星上的岩石比人们认为的更像地球上的岩石,这表明火星在过去的地质活动中非常活跃,而且拥有海洋。

1997年9月底,“索杰纳”火星车的电池失灵,迫使它只能依靠太阳能继续运行。几天后,火星“探路者”探测器(负责把“索杰纳”火星车收集的数据传输给地球)停止传输信息,导致“索杰纳”火星车下落不明。

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

“勇气”号发射时间:2003年6月10日

“勇气”号登陆时间:2004年1月4日

“机遇”号发射时间:2003年7月7日

“机遇”号登陆时间:2004年1月25日

美国航天局的这两个火星车取得的成功,现在几乎已经成为传奇。尽管这两个火星车都曾出现过一系列问题,但是至今它们仍在正常运转。登陆火星以后,这两个火星车已经收集了大量可以证明这颗红色行星表面曾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

美国“好奇”号火星车

发射时间:2011年11月26日

“好奇”这个名字,是由12岁的华裔小女生马天琪所起,她在美国航天局举办的为火星车命名作文比赛中,从9200多个提名中脱颖而出获得冠军。“好奇”号比“勇气”号和“机遇”号的目标更为远大,它是美国第四个火星探测器,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

“好奇”号火星车预计今年8月在火星着陆。它将对火星进行为期一个火星年(约686个地球日)的探测。

未来的漫游车

美国航天局已经研制出一种被称作ATHLETE的巨型六腿机器人原型,这是一种新型月球车,可以负着月球基地前进。

还有很多漫游车目前正处于计划研制阶段。作为“嫦娥3号”任务的一部分,我国计划在2013年让月球车在月球表面登陆。

前苏联的“月球车2号”

美国“索杰纳”火星车

美国的“勇气”号火星车.

篇3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实践;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063-03

引言

自1985年率先开设外事管理专业(先后更名为国际企业管理、工商管理专业)以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走过了1/4个世纪。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关关系学三个本科专业。秉承外语院校特色和优势,多年来,学院一直立足于培养既精通外语又通晓国际商务惯例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专业的课程均覆盖国内外该专业的全部核心课程;学生英语水平要求达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水平(即专业英语八级)。上外复合型管理类毕业生以工作层面会英语、交流层面懂专业、合作层面通文化,多年来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在211三期建设中,为掌握社会需求第一手资料,以便总结经验和不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于2009年7―11月对企事业单位展开了问卷调查。通过上外校友会管理分会、在校生实习单位和教师的社会关系等共发放问卷950份,回收有效问卷295份,其中,85%的问卷来自于上海地区,此外来自江浙豫鲁等省份。“社会需求问卷”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对上外校复合型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对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和对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建议等四个部分。调查的结果和分析如下。

一、主要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的行业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政府机关、金融业、会计审计业、管理咨询业、制造业、IT行业、媒体广告、非营利性组织、贸易行业、教育行业等。用人单位的性质也呈现出多样化,其中,近半数是涉外企业,1/3是国企和行政事业单位。单位规模主要以大中型为主。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调查

1.复合型专业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乐观,尤其是大中型单位需求

此次随机发放并回收的295份社会需求问卷中,占总数62%的182家单位明确表示对上外复合型(外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有需求,仅有9.2%明确无需求,还有26%表明不确定。相关统计分析显示,不同单位性质与对复合型专业毕业生需求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也许说明,随着国际化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外语基础好,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不只局限于涉外单位对这些学生感兴趣。近年,学生毕业去向多元化也说明了这点。同时,我们发现单位规模和用人需求之间呈显著相关(P值为0.002),不同规模的用人单位在对复合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中型用人单位相对于小型用人单位来说,更加需要复合型专业的毕业生。

2.关于毕业生从事的岗位

此项调查旨在了解毕业生工作与大学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仅就调查对象聘用的相关专业毕业生而言,不仅局限于上外生源。调查得知,目前社会上聘用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多从事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文秘类和财务审计类等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多从事与计算机有关的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网络管理与维护、信息资源管理等工作。公关关系专业多从事公关策划、行政或文秘、市场营销、媒体管理等工作。从柱状图可看出这三个专业和岗位的匹配都比较分散,但也基本体现专业特点。

同时,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对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否需要对口并不十分注重。68%的单位认为“一般需要”,只有14%的单位认为“很需要”,还有18%的认为“不需要”。笔者认为这也许和专业所属学科有关。相对而言,偏文科的专业就业更分散些,如公共关系专业从事的工种相对更多,不同工种比例差别也不大。就这三个专业而言,都没有比例超过50%的工种,超过30%的工种都达到三个或以上。另从毕业生调查问卷得知,上外复合型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之间相关度总体看也不高,只有19.3%的毕业生认为二者相关程度高。可见,我校倡导的“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本科教育理念符合实际。

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所有制单位对人才专业对口看法显著不同。外商独资企业相对认为不需要对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相对认为较需要专业对口。需要说明的是,统计结果显现的专业对口要求不高,除复合型人才特点外,可能与本问卷调查对象中涉外单位比重较大也有一定关系。

3.用人单位选人最看重丰富的课外及实习经验

如果用人单位对专业对口不是很看重,那么,他们选人时最看重什么呢?多项选择中,有超过一半单位表示最注重“丰富的课外及实习经验”,外语水平、专业对口、学校知名度也是比较重要的指标,在校大学生非常关注的“总评绩点”反而是最不被看重的。

对问卷来源较多的外商独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析如下:

如图5、图6所示,外商独资企业选人时最看重的依次为:丰富的课外及实习经验、外语水平、学校知名度等。专业对口的支持率不足1/5。国企选人指标有所不同,依次看重:丰富的课外及实习经验、学校知名度、专业对口、外语水平等。除二者都表示最看重实践经验外,外企更强调外语水平,而国企更强调学校知名度和专业对口,对外语相对不是很看重。对待在校总评绩点上,国企比外商独资企业偏强一点,但总体都不看重。

管理重在实践,知行合一。用人单位对实践经验的格外重视是否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听过的会忘记,见过的会记得,只有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在校期间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在就业中就能胜出一筹也为多数学生认同。课程结构影响学生知识结构。提到理论课和实践课的配置,67.8%的单位认为二者应相当。更有27%的单位主张“实践课应多于理论课”,几乎没有人认为理论课应多于实践课。虽然对实践与理论课的划分没有清晰界限,问卷中我们也没有提示,强调实践课程重要性可见一斑。

(三)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1.对专业能力重要性排序

在“对专业能力的重要性提出意见”的调查中,数值1表示“不重要”;2表示“一般重要”;3表示“非常重要”。统计结果表明,用人单位认为沟通协作能力、快速学习和领悟能力最重要,外语听说能力比外语读写译能力更重要。

表1显示,上述能力都重要。相对而言,沟通协作能力、快速学习与领悟能力、应变及解决冲突的能力、外语听说能力最重要,高居2.7分以上。组织协调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也很重要。相比之下,用人单位认为动手操作能力等几方面就没那么重要。同时,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外语听说能力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外语读写译。这和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一致。62.3%的毕业生反映,如果用外语,现在更强调“口头交流的能力”,只有21.1%的更强调书面表达能力。可见,在人才培养中,我们要格外注重对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时要着重考虑最重要的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2.工作中所需专业技能更适合在专业实习中培养

有近70%单位认为“专业实习”是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最主要的环节。其次,有近一半的单位认为“工作前单位培训”和“专业实践课”也是主要途径。39%的单位表示大学生参加各种赛事,如创业大赛、案例分析大赛等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只有不到30%的比例认为要靠“工作后熟悉”。访谈中,有不少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招人就想来了就能用,要肯干、上手快的。”

这项对课程的建议和选人时最看重丰富的课外及实习经验等调查结果综合分析,使我们更加意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意识到建立学校和社会各方广泛联系开放式办学的重要性。一方面,企业作为用人单位,认真履行社会职责,如接收和指导实习生、对毕业生上岗前培训、谋求与高校合作形式的多样化等;另一方面,高校的课程设置考虑学生就业能力要求,重能力培养,重智慧培育,重过程设计,重形成性评价,摆脱填鸭式教学,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平台建设等。归根结底,大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思辨能力的“完整人”,而不是具有工具理性的“知识人”。

3.大学最需要加强人际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和品德修养的培养

“在大学教学中,您认为哪一方面需要加强”的多选中,61.4%的用人单位认为“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最需要加强。“品德修养”尤为重要。相对而言,外语技能、专业理论素养、计算机技能等就显得次要很多了。可见,要先做人后做事。

我们身处一个平坦的世界,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几乎没有哪家企业可以在脱离合作伙伴、脱离市场或是脱离产业环境的情况下独自发展。要想在21世纪取得成功,就必须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相关企业、社团乃至政府机构开展密切的合作,这种全球化合作离不开出色的交流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所谓素质教育,多指对心理素质的培育。“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前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谈到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时,也格外强调智商(IQ)、情商(EQ)、灵商(SQ)的均衡发展。“高智商不但代表着聪明才智,也代表着有创意,善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情商是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参与团队合作等相关的个人能力的总称。在高级管理者中,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重要性的9倍。高灵商代表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分辨是非、甄别真伪。那些没有正确价值观指引、无法分辨是非黑白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强,对他人的危害也就越大。”21世纪需要的是“高情商的合作者”,而不是孤僻、自傲的“天才”。德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灵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二、总结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取得较大收获,对复合型管理类人才培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目前,许多教学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这一方式,在今后工作中,可以在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上有所拓展,如可以对在校生、针对毕业生的用人单位、针对学生实习的单位等进行走访或问卷调研,也可以就某一门课程或某一个专业灵活进行。教学研究可从理论研究入手,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也可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入手,讨论教材、教法、评估与测试;还可从学习者入手,研究学习效果、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等。重视教研是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要求。

根据问卷反馈意见和日常工作体会,笔者认为,未来工作中应着力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处理好育人和服务的关系;处理好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的关系;处理好专业广度和深度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关系;处理好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等。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4卷[C].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

[2]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

Analysis of the social needs of the English and administration compound talent

ZHENG Xiao-wei,FU Jun-he,DU Jua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Shanghai 200083,China)

篇4

论文分析了当前信息领域人才需求和现状,结合广西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实际情况提出面向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实现途径,对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了进行了分析和对策研究。

关键词:

市场需求;实践教学;项目驱动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通信行业进入3G、4G时代,不仅引发了整个IT业格局的嬗变,同时也颠覆着传统IT和信息类人才的界限,传统软件工程师需求减小,而传统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结合起来的新型软件人才正在成为IT人才市场的新方向。高速发展的数字通信产业,渴求大量掌握最新技术的可用之才,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很多高校通信专业学生却依然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1,2],主要表现在:就业方向不明确、自身能力达不到用人方需求、缺乏实践经验、职场适应能力差等方面,导致了近年来人才市场出现的“纺锤形”结构失衡假象。

二、培养方式及实现途径

1.培养学生专业气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朱开轩指出:“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事实上气质是素质的外在体现,实践教学中往往容易把素质教育局限于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就造成了整个培养过程重专业知识培养、轻人文素质培养;重学习能力培养,轻个人思想品质教育的局面,教育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意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工作中往往只求做完、不求做好,甚至也不知道怎样做好。如何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心理健康、道德标准等方面的培养是专业气质培养的最终目标。素质是内功修炼,气质是外在表现,二者并重才是高校学生培养的理想状态。信息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制造、运营维护、管理等操作性较强的工作,除了要具有合格的专业知识外,团队协作能力、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设计开发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都必不可少。在产品的设计细节方面:不同的学生团队设计出的作品风格各异,有界面简洁内容丰富的PC机监测软件,有操作容易硬件可兼容与升级的监测节点,这些都体现出学生的专业气质。

2.项目驱动的逆向思维实践模式。项目驱动是近年来教改领域的一个热点词汇,以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广泛的适应性被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可。以项目实施为主线组织教学,项目主要来源于企业需求和教师科研课题,突出项目设计的完整性,引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年度通过调研企业需求抛出“冷链物流监控系统开发”的项目设计,设计从基本的单片机最小系统开始到单片机与传感器、定位模块和通信模块的连接再到远程监控网络的组建,是一个逐步学习的过程,涉及诸多课程的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学生工程架构,如表1所示。实训具体实施如下:第1阶段:设计单片机最小电路系统,通过仿真软件测试电路电气特性和设计功能及原理。通过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学习到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控制系统设计的有关方法及常用的开发软件。第2阶段:对前期作品功能进一步的充实,加入传感器、定位器等一些的功能模块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自学能力。第3阶段:为建立完整的系统,再加入无线数据回传功能,学生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蓝牙、WIFI、GPRS等多种无线传输手段,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建立起无线通信的系统模型。第4阶段:为系统添加数据管理功能,开发系统服务器软件负责接收物流信息数据,客户端软件则可通过网络访问或查询物流状态。至此一个完整的实践项目结束,整个过程需要2—3个学期的时间,课程涉及单片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网络程序设计等。作为课程群实训项目我们在这些课程前期先下发实训任务,学生接到题目后可根据指导要求分阶段完成项目内容,各个阶段指导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考核;待课程群授课结束后学生可对设计作品综合调试,指导老师根据预期的考核指标给予考核。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了教与学的双向过程,相比于过去上完一门课做一个课程设计的作品单一性和知识独立性或仅仅在毕业设计环节通过一个设计题目来巩固前期知识的滞后性,这样的实践教学更加及时有效。这些实践性课题对学生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将为其日后走入职场、加入设计团队打下坚实的基础。

3.转变教师角色。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具有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动控制权,学生基本处于老师的控制和监督下,长期以来抹杀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激情、限制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空间,容易造成以下后果:认为老师说的就是权威、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内容就是好学生。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市场对于应用型、探索型人才的需求已经表明人才的价值在于其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主张在老师之间形成共识,通过学习、进修、开展教学研讨会等方式首先改进老师们的教学理念,使教师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主要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的任务是在传授知识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从而主动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走进学生,特别注重课堂和课后的一体化教学。有的教师通过开通课程博客,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共享课程资源、交流课程学习问题等;有的老师将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入自己的科研团队,为他们提供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机会,这些学生被称为是精英式培养;教学团队通过定期召开学术沙龙,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状态;教学团队还制定相关制度,安排对口老师对学生实验室进行定期巡查和答疑,及时了解学生课外活动中的问题,尽可能给予解决和疏导。通过多样化的师生互动途径,学生对老师的看法有了明显不同,认为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而是一起学习和成长的伙伴;不再是什么都懂的权威,而是一起探索共同进步的同路人。教师能够交给学生的知识往往受到课时、教师个人知识面、精力等因素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的一些网络资源的推荐、导学显得尤为必要,教师可引入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重新调整课内课外的资源分配,将传统意义上的课前预习变为学生通过视频自主学习、教师在线辅导的双向信息传递,而将有限的课堂教学作为知识吸收内化的重要途径,以老师为主导的师生课堂交流、同学间讨论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企业导师、优秀毕业生引入教师指导团队。这一做法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中有着良好的效果。目前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主办的大学生科研立项、电子竞赛以及行业学会主办的各类竞赛。优秀毕业生以其过来人的身份更能够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其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此外通过这种密切的接触与合作,在校大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到本行业职场的一些能力需求,为其步入职场作好铺垫。

三、问题与对策

教学改革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各课程群任课教师、企业导师共同努力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实践最终建立专业架构,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如下:部分教师难以进入走进学生的工作状态,原因之一是缺乏主观认同,对教学改革不够重视,认为走进学生会丧失或弱化教师权威,这样教学工作开展会遇到阻力;自己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需要亲力亲为付出较多的精力,而对个人职称晋升科研工作开展帮助不大。原因之二是缺乏客观条件,目前高校在政策上对于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没有行之有效的支持,实践教学改革工作缺乏成长土壤,教师开展教改工作主要出于个人爱好、职业情节。针对上述问题渴望建立有效的教师培养长效机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定期对专业教师开展职业培训,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高专业技能、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建立有明确导向的教师考核机制,将实践教学改革成果切实纳入到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考核中来,而不再落于表面或可有可无的境况。实践教学选题要有针对性,从企业发掘寻找课题一般会存在系统性较强、设计工作量大等问题,如果简单照搬发给学生去作会缺乏针对性。因此指导教师需要对系统相对复杂的工程进行裁剪以方便学生入手;对于一些特殊课题会由于学校缺乏必要的软硬件开发环境而难以开展,指导教师需要与企业协调或有条件的可使用校企合作实验平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蔡咏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2009,(32).

[2]章东飞.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M].华中科技大学,2012,(05).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标本来自院普通外科,患者杨×× ,女,62岁,临床诊断:直肠癌,消化道出血;现Hb:53g/L;曾有3次输血史,共5~6单位,最近一次输血为2个多月前。

1.2试剂 抗-A、抗-B血清(批号:20130509)、IgM抗D(批号:20130325)、反定型ABO红细胞(批号:20145325)、IgM抗C(批号:20123003)、IgM抗E(批号:20133201)、IgM抗c(批号:20133102)、IgM抗e(批号:20123304)多特异性抗人球蛋白试剂(批号:20130904)、聚凝胺试剂(批号:20131113)、筛选细胞(批号:20145614)鉴定细胞(批号:20145703)均来自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酸放散试剂PeliStrip kit(批号:8000202877)来自Sanquin。

1.3方法 ABO正反定型(试管法)、RH分型(试管法)、抗体筛查和鉴定(盐水:IS,抗人球蛋白法:IAT,聚凝胺法:Poly),放散实验(酸放散)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及本室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2结果

2.1患者ABO血型及RhD结果检测 试管法结果为A型,RhD阳性。

2.2患者血清抗体筛查 患者血清聚凝胺法与抗人球蛋白法结果均为与Ⅰ,Ⅲ谱细胞出现凝集,根据图谱初步判定可能含有抗-E和/或抗-c抗体,且自身对照结果阳性。

2.3患者红细胞Coombs实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

2.4患者血清抗体鉴定 根据谱细胞图谱分析可鉴定患者血清中含有不规则抗-E抗体(见表1的IS与IAT)。

2.5患者Rh血型分型 试管法结果显示患者Rh分型为Ccee

2.6患者红细胞酸放散后放散液的抗体鉴定 上述结果初步得出结论为检出不规则抗-E抗体,由于患者直抗实验阳性,所以对患者红细胞做了酸放散试验,并用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放散液IS与放散液IAT):显示放散液与含有E抗原和/或c抗原的谱细胞有强凝集反应,而与其他抗原均为弱反应。根据谱细胞格局怀疑患者红细胞放散液中含有类抗-Ec抗体,见表1。

2.7聚凝胺法复查患者血清的抗体鉴定 放散液中含有类抗-Ec抗体,但在患者血清中却只检出抗-E抗体,鉴于聚凝胺方法对Rh系统具有更高的敏感型,我们又用聚凝胺方法进行一次抗体鉴定复查,凝聚胺法中患者血清与含Ec抗原的谱细胞会有强凝集反应。通过聚凝胺法抗体鉴定证实患者血清中含有抗-Ec抗体,见表2。

2.8患者红细胞放散液用Rh分型为CCee红细胞吸收后再放散的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 上述实验已初步鉴定患者血清中含有抗-Ec抗体,而患者c抗原阳性,所以该抗体应为类抗体性质的不规则抗体,为了进一步证实该结论,我们用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即CCee)去吸收该抗体以确定其类抗体性质,该抗-Ec抗体能被CCee红细胞吸收并放散下来,所以可以确定该抗-Ec抗体为类抗体,见表3。

3讨论

有一类抗体本身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同时又能被"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全部吸收,显示出一种广谱的特异性,Lssitt[1]将这些显示出特异性的抗体成为"类抗体",有报道认为,Rh抗原是温自身抗体最常见的靶抗原,在自身溶血性贫血患者,抗-e自身抗体最常见,其次抗-c,-E,-D,-C也有发生[2-4]。本文实验结果表明检出一例类抗-Ec抗体,本案例的特别之处在于用抗人球蛋白法只检测出患者血清中有抗-E抗体而未能检测出有类抗体性质的抗体,如果不是后续加做的凝聚胺法复查及酸放散液抗体鉴定则有可能漏检类抗-c性质的类抗体,由于患者Rh分型不存在E抗原,而在放散液中能检测出抗-E抗体,再结合其输血史,可初步判定抗-E抗体应同为类抗体性质。如果在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 则可使用不含该特异性(抗体所对应抗原)的红细胞进行吸收放散试验, 以鉴别该抗体为同种抗体还是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我们将患者红细胞放散液用CCee红细胞进行吸收后再进行酸放散,再用相应细胞对抗体进行鉴定,进一步证实了检出的抗体为类抗-Ec抗体见表3。在一些情况下, 患者体内的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所具有的"特异性", 可以针对患者自身红细胞上的抗原。此时可不必考虑输注的血液要与患者的红细胞抗原类型相同,而要选择避开类抗体特异性的红细胞输注[5]。有报道显示, 避开类抗体特异性的红细胞可以明显延长体内存活时间[6]。

很多医院输血科在日常工作中当发现患者血浆中含有不规则抗体时,由于试剂不全的原因在交叉配血时可能都选择盲配,并且随着自动化仪器的日益普及,抗人球蛋白法配血日渐成为各医院的主流。从本案例看来,抗人球蛋白法对Rh系统的某些抗体敏感性不如聚凝胺法,甚至有漏检的可能性,即使采用Rh同型输注的方法,也不能避免类同种抗体的影响,所以输血科日常工作的交叉配血中聚凝胺法仍然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英)杰夫.丹尼尔.人类血型[M].朱自严,主译.第2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92.

[2]Garratty G. Specificity of autoantibodies reacting optimally at 37℃[J]. Immunohematology, 1999,9(15):24-40.

[3]Bell CA,Zwicker H,Sacks HJ.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routine serologic evaluation in a general hospital population.Am J Clin Pathol 1973,60:903-911.

[4]Issutt PD,Pavone BG,Goldfinger D,et al.Anti-Wrb ,and other Autoantibodies responsible for positive direct antiglobulin tests in 150 individuals.Br J Haematol 1976,34:5~18.

篇6

未来的我,十一名宇航员。我要飞翔太空,去探索人类没去过的星球,为人类寻找一个新的家园。

2020年,由于大气污染,地球上氧气稀少,人类只能靠近有的养起来维持生命。为了不让地球人灭绝,我们中国的宇航公司开始探索人类的新的家园。

这天,我们宇航公司太空小住的全体成员乘座“中国宇航号”宇宙飞船,准备来势为期一年半的探索。我们经过了30多天的飞行,到达了海王星星球。这里没有大气层没有氧气,人类无法生存。我们又来到了天王星星球上,但天王星上温度太低,人类也无法生存。我们满怀这希望飞出了太阳系,可这个星球上全市冰川,没有陆地。我们只好在一次是失望地开。

这时,我们收到了从地球上发来的信号。原来,我发明的制氧机通过了验收,可因为造价太高,无法大量生产。正在这时,我们发现了一个类似太阳的大火球。我们判断在这个大火球周围可能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不久我们发现了一个和地球生态环境非常相似的星球,就兴奋地返回了地球,地球上的人类都搬到了那个星球上生活。与以往不同的是:人类懂得了保护环境。

篇7

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看《阿凡达》有感

放假的第二个星期,我看了阿凡达,让我受用不尽,它的大意是:在2152年,地球将无法生存。人类在天文望远境下观察到了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潘多拉星球。然后人类就赶到这个有生命的星球,潘多拉星球进行“阿凡达”计划,但人类很贪婪,就开始星球大战,但是团结就是力量,主角杰克带领纳威人寻找更多的纳威人来对付贪婪的人类,结果人类还是败在纳威人的手里。

看完电影后,我的第一感想就是人类是贪婪的,是可恶的,也是浪费的!人类不仅毁灭了地球,还想毁灭潘多拉(星球),因此表明人类是贪婪、可恶的。

前一阵子,上海上的地铁上有一名乘客吸烟,乱扔烟头,导致车箱内所有乘客教育这位青年,还导致网上议论最多的新闻。这证明人类是可以变的,如果人类一致把污染不当回事,那么500年后的地球,将会变成第二个金星。

篇8

公元2590年,当时科学家本来估计地球还有51亿年的寿命,但在照这样下去,地球的寿命已经剩下不到一千万年了。

可悲的是,生活于这个世纪的人类,已经看不到地球美丽的四季了,有的只是除了坚固的高楼外一望无际的荒漠,布满乌云的天空,和那些令人作呕的酸雨。没有植物和动物,只剩下人类在孤独的存活着,人们只有看一下那些经典的老电影来了解前几个世纪的人生活环境曾是多么美好。现在的人类在抱怨着,抱怨前几世纪的人没有好好珍惜资源,抱怨他们没有好好保护环境才造成了今天的结果。

现在人类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离开,离开这个曾经是一颗蓝色宝石,但现在却布满灰色瑕疵的星球,航天局已派出多艘飞船,在银河系外探索适合人类生活和居住的星球,人类是自私的,他们为了生存甘愿离开这个曾经在这生活了三百多万年但最后却因为人类自己而走向灭亡的星球,挥一挥衣袖,不用负一点责任。

钛磺沙尘暴又来了,又来袭击这座固若金汤但却毫无生气的城市,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吧,哼,自然,天知道现在还存在自然吗。

航天局刚刚传来消息,正在天海系里的F—121探索型飞船发现了一颗绿色行星,这座星球含有大气层、臭氧层。有河流、以及净化空气的植物。很适合人类居住,具体情况现在开始调查……

篇9

犹如地球的救生衣,

在保护地球的生物——————-

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免遭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如今,臭氧层的消耗和破坏在威胁人类的生存!

破坏臭氧层是人类走向自取灭亡的灾难之一!

其实太阳紫外线已经穿过臭氧层的漏洞入侵到人类的星球上了【指南极的臭氧层产生的漏洞,目前仍没有得到完整的修补,似乎有些听天由命】

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已经尝到了苦头【特别指离南极洲较近的智利南端海伦岬角的居民】

地球的地狱之门已经被人类自己打开了!

太阳紫外线将会更加残酷无情的对地球上一切生命【包括人类】残忍的侵害!

地球在逐渐的失去自我保护的天然功能!

如果没有臭氧层那么人类和其它各种生命绝对不可能在太阳系中这颗蓝色的星球里存在延续和发展!

南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

北半球天空的臭氧层已经越来越稀薄……。。。

全球臭氧层破坏的程度已经超出人类自己的想象!

地球已越来越脏乱,

像裹着破棉袄的流浪汉!

愿人类能够停止对大气污染的糟蹋和臭氧层的破坏!

人类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的星球和爱护臭氧层;

如果没有臭氧层挡住太阳紫外线的辐射;

也不会有今天的人类和地球上一切的生命!

如果人类再不拯救自己和自己星球的内忧外患;

恐怕有一天,人类无法向宇宙中任何一颗外星球里大逃亡————————寻求外星避难所!

在浩瀚的宇宙无数的星系中;

只有太阳系中这颗蓝色的行星才是人类目前或者永久居住的摇篮!

虽然太阳只是银河系银盘里一颗普通的恒星,

篇10

那是公元4869年,我不记得自己活了多长时间了,只是记得,很久以前,人们研制出了一种可以把人体大脑移植到另一个生物体中,并延续自己的记忆,从而抽象意义般的活着,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用这种方法活着,可以说,这个世界再也不会有人类死亡了,而更多的则是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的污染,土地再也不够人类居住了,所以,国家就派人去别的星球找寻可以生存的场所。

我很幸运,我是这批人中的一个,因为我终于可以摆脱那个肮脏拥挤星球的一切,于是我踏上了寻找第2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的道路,忘记过了多少年,飞行了多长光年,终于寻找到了一个可以令我们生存的星球,于是,我们返航了,返航了,自从我们出来就再也没回去过一次,凭心而论,还是有点怀念那儿。

飞了许久,越来越接近那个养育我们的星球了,尽管那的空气是那样的是不清新

的,我的心快速的跳动了起来,在导航的显示器上显示着我们已经到了,可是,在哪呢?那个蓝色的水的星球呢?我十分惶恐得找着,不久,我发现了它,只不过是褪了色的它,已经不是蓝色的,而是灰色的了。

于是我们降落了,可是,人呢?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