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小结范文

时间:2023-04-01 12:0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小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社会实践小结

篇1

风和日丽,年月清晨。光阳明媚。管理系专业的64位同学在张主任和廖主任等系领导的极力联系和带领下来到市县镇的各个村进行了分小组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两个半小时路途就到达目的地,下车后受到县领导助理,镇长,村委书记,等有关领导的热烈欢迎,还对当地的情况作了一些简单的介绍。

市南端。一个地广山多人少、自然资源丰富,县地处粤北部。宜林、宜牧、宜采的具开发性的山区县;气候温和,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该县25℃以下可开发的坡地60万亩,特别是有众多海拔400-600米的高山小盆地,山青水绿,空气清新、无污染源、昼夜温差大,这么好的环境资源条件下,该县人民开发山区资源,不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的加强品牌建设,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丰绿”牌蔬菜商标。该县先后被省批准为“广东省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和“广东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其中奶白菜、佛手瓜、四季肉豆角和尖椒四种蔬菜经国家认证为绿色食品。小正镇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是奶白菜。

让我感受到很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短短的10实习生活中。这里也是美丽的家乡。乡亲们都十分善良,勤劳、纯朴、真诚、处充满了客家人好客的风俗。三三两两的分配到生活条件和沟通能力较好的各个村的农户家去,跟他共同生活、共同劳动、感受他艰辛,使我解民情,对蔬菜知识有了一定收获。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很多自己的感悟和深思。

二、采割:

割菜时那些脱落的鲜嫩的绿叶片都是扔在田地里由它发霉,奶白菜在采割方面我觉得有些浪费。腐烂的而不收集回来晒干、腌酸菜,喂鱼、喂牛猪牛等用。

三、包装和销售:

而不分等级包装,认为在包装和销售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的打包装比较随意。把优品和次品分开。应充分的利用当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设一个绿色食品包装厂,把蔬菜分好等级,打好小包装。最好有包装标志和统一规格,同时产品还要有质量标准认证。利用该县交通方便的优势(105国道纵贯县境,距广州150公里,距深圳180公里,其中小正镇就在国道旁边,离这从化广州一带最)可设立绿色食品专买市场,进行订单,再有目的送货上门,而不要盲目性的大量的运往广州越秀市场、江南市场和东莞长坪,然后整车批发给经销商的销售渠道太单一化了这样成品高费用大,可是销售中价格又会低很多。

都喜欢选择最好的最有利于身体健康。所以绿色食品的可持续发展必需要大力宣传发展绿色营销,这里的绿色食品营销方式还是比较跟一般蔬菜营销方式没什么两样的过于传统。可是当今绿色食品的发展趋势告诉我绿色食品最终面对的消费者。推广绿色包装。绿色营销”基于绿色需求、绿色消费而产生的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绿色营销”则突出其消费过程的绿色化”传统营销强调采用各种手段达到营销目标,但忽视了营销手段的负面影响,而“绿色营销”管理上强调营销手段必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与协调,利于环境的良性发展。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也将逐步增长,应用绿色营销来适应绿色需求,推广绿色消费,拓展市场空间已时不我待。因此应该大量投资在销售上,逐步的向绿色营销这条好的渠道发展。

四、信息传递:

信息的传达还是比较落后的还是令人值得深思的虽然他都会尽量的想点子,由于这里的人民生活水平和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动脑筋,订了些南方农村农民报,看电视的农业新闻中得到一些的有用信息,但这些信息的渠道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从而导致他对市场需求还不是很了解,告诉我蔬菜价格有时候波动的很大,有时候本钱都挣不回来的有一阵都没有心情去打理了所以我觉得农业部门应多为农民提供一些有用的完整的市场农业信息,改变农民的农业信息弱势。这样绿色食品的发展才会得到更快的提高。还有农村对小孩的教育方面做得不够好,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更应该花多些心思把他教育好,提高他文化素质。

篇2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修养课;实效性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以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际、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从而提高其全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载体。因而,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环节,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教育理论实效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与社会实践的互动关系。

1、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要通过社会实践这一环节提升教学效果,充分实现育人功能

大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是通过理论引导和灌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修养性和实践性是这门课程的本质特征。社会实践来源于现实的社会和生活,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灵活的教育方式,能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其效果自然也要大于课堂上书本的教授。因而,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才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实效性。

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思想政治理论的引导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真正目的是要通过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作用于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效果。哲学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导向作用。所以,没有理论指导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盲目的,只能算作无主观意识的一般人类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只有以正确的理论来引导,才能使学生真正发挥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1]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不断丰富,实践领域也不断扩大,取得的成效也越来越显著,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随着时展,各种新形势、新变化应运而生,给社会实践的实施造成了各种困难和压力,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应与课堂教育有效结合,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仅作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第二课堂活动来实施,缺乏有力的管理和指导,社会实践的指导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指导相脱节。

2.考评机制不够科学完善

目前,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力量主要放在团队的精英实践上,而绝大多数学生的实践,以学生自主分散进行,仅要求开学后上交一份实践报告,缺乏一定的指导和保障措施,导致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直接抄袭或下载论文报告,容易流于形式,不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实效性的发挥。

3.基地化建设难以推行

社会给学生提供的社会实践岗位有限,特别是面对就业压力下,各企事业单位能提供一定的岗位共学生实践的很少。[2]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局限于公益服务、支教扶贫、参观访问、文艺演出、社会调查等,缺乏与所学专业的结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社会的实际需求的结合,也影响了长效稳定的基地建设。

三、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强化育人功能。

把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思想到得修养课的教学环节,是高校两课中的重要改革,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能够更有效的围绕理论教学实现育人功能。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需要领导高度重视,把相关的职能部门,如:学生处、团委、教务处、两课教研室等共同组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机构,并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机构要根据学校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针对不同学程的教学安排,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与课程教育内容和目标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同时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理论丰富又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和考核办法上也应给予奖励激励措施提升教师参与指导的积极性。

2、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和引导

目前高校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启动和宣传仅在寒暑假前下发文件或通知,这样不利于学生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各阶段的教育主题相结合,会影响到学生参与实践的目的性和态度。应把社会实践的宣传纳入到新生入学教育,让刚刚跨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们,对社会实践有一个认识和了解,对于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扩大领域和渠道,让学生多了解和认识社会实践,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

3、加强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

结合专业所学建立一批稳定、长期的社会实践基地,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又能使学校和社会合作共建、双向受益。在社会实践基地的选择和巩固上还需要高校相关部门多下功夫。

总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同时,加强社会实践这一重要环节,把空洞的理论知识演变为了易于接受的现实经验,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们思想道德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实效性。(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203181。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实践教学;社会实践;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6-0101-03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及原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点是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代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着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的倾向,他们关注的重点不是社会,更多的是关注自己方方面面的得失。主要表现:(1)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重视个人价值与利益实现,轻视集体与社会价值利益。(2)在个人理想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轻理想追求,重物质实惠,个人成才意识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比如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首先看工资待遇高低,再看地理位置好坏 (偏爱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还要看单位知名度和岗位好坏,较少考虑自己能力胜任情况和特长发挥,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3)由于大学生个人意识增强,以个人意识取代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对国家责任、社会责任持“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态度。

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的原因是深层次、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家庭教育来说,当代大学生作为95后一代,基本上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明确而强烈的责任意识,而且这种责任意识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逐渐强化,但是这种责任意识并没有随着进入大学而得到深化和扩展,并转化为社会责任意识,没有实现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

第二,从社会教育来说,社会和时展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一方面,社会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但在同时它又使大学生产生利己主义、个人本位和金钱万能等思想,特别是在今天,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一些错误的价值观、责任观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行其道,腐蚀着人的思想,误导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第三,从学校教育来说,高校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上做了不少工作,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上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到位的地方,比如思想意识不到位、导向有偏差以及教育方法简单等等。

二、社会实践是培养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基本途径

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履行社会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它的本质特征告V我们,其获得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能培养和深化对个人社会责任的认识。通过服务和贡献社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可以从中体验到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崇高感,从而更加坚定履行社会责任意志,实现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意识。从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社会实践对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提供了有效渠道。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就需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如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科技文艺卫生三下乡、社会调查研究、岗前实习实训等,这些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理论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提供了不竭动力。通过社会实践,一方面,大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社会服务,创造出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总结和反思,可以习得新知识,提高了自己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能力,加深了对国家、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亲身获得了履行社会责任带给自己的崇高感和愉悦感,从而更加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

第三,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改造,更快地实现社会化。大学生社会责任增强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能使学生在更加准确地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一方面,大学生希望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贡献社会,服务社会;但在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的理想、知识储备与能力储备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差距,在实践中通过磨练提高,取长补短,大学生可以更快地缩小这些差距,更好地实现自我的社会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今学校和老师组织社会实践的形式越来越灵活,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总体来讲挺高,而且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功能的认知也较为全面。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因为社会实践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学校或者老师的教学安排就能解决好所有的问题,而且有些社会实践本身也缺乏系统设计与研究,所以存在着社会实践走走过场的情况,学生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中没有明确的角色,没有合适的任务,从而产生无责任的体验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再就是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实质认识不够清晰、全面,对社会责任重视不够。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依次为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岗前预演、勤工助学和服务社会,服务社会所占比重最低,只有20%。很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是为了服务社会,有的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图个新鲜”、“觉得好玩”,有的甚至是“大家参加也跟着凑数”。

三、充分挖掘和实现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中的价值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越来越重要,其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学校和教师应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充分挖掘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中的价值,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其重点有三:

第一,做好社会实践教学的整体设计,将社会实践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规划之中,做到系统设计,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有针对性的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之中。具体要求是实践教学目标明确,选择载体可靠,学生责任清晰,实践过程可控。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担当合适的角色,完成一定的任务,承担明确的责任。比如在顶岗实习中,学生的身份不再是学生,而是企业或者公司员工,他必须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他必须对他的岗位、工作和产品负责,他必须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等等。要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既能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又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第二,创新载体,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领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三下乡、进社区、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顶岗实习(实践)、认知实习(实践)等等。要保证社会实践的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和应景之作,关键是实践载体的选择。载体选择的第一原则是就近原则,比如社区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时空限制相对较少,体验性和学习性也很强,涵盖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社区帮扶、社区文化、医疗、卫生、科技、法律等方方面面,可以结合社区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系统性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巩固和提高,所以社区志愿服务是高校应当高度重视的领域。

第三,加强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社会实践固然有利于学生积累经验,增长技能,但服务社会理念更要贯穿始终。有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大多是慈善公益行为,是爱心奉献,理应得到社会赞许和褒扬。这实际上是学生对自我公民角色和责任认知不清导致的片面看法,它与当代大学生公民主体性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弱化有关。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履行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奉献个人力量,解决社会问题,最终实现的是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这是一种双赢的公共利益,它从来不是大学生单方面的奉献与付出,所以社会实践在本质上又是在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小结

马卡连柯说,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关乎学生自身成长成才,也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在心灵深处蕴含着较强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心,社实践就是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一把钥匙。大学生本身也对社会实践具有很高的参与积极性,所以只要高校和老师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科学设计,认真组织,不断丰富其内涵,挖掘其社会责任价值,就能够使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平台。

篇4

据了解,大学生暑期参加的社会实践主要分为学校组织和学生自发组织两种,而现在,许多大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也进入了总结阶段。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学生并未重视这一环节,只是简单地将它作为一项作业,草草勾勒,马虎了事。殊不知,实结也可以表现创意,而且还可以为大四的就业加分。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怎样玩创意?

人物型:老总执笔增加分量

大三学生英子暑假在一家it公司实习,公司不大,人也不多,但名声在外。英子平时帮公司同事做一些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虽然琐碎,但却是锻炼的好机会。由于好学上进,英子深受公司上下的喜欢。眼看实习快要结束了,可实习鉴定让谁来写呢?英子想起了公司的总经理,刚开始时她还有点忐忑不安,但总经理的爽快出乎她意料。于是,她独立设计了一页纸交给总经理,希望总经理的话不仅是对自己几个月的工作的小结,说不定还可以作为推荐信备用,在大四投递简历时派上用场。

点评:实习鉴定一般由实习单位填写,知名公司可能有一套流程,

但许多小公司却有发挥的空间。英子的想法虽然大胆,又何尝不可以呢?这样的实习鉴定附在简历后,定能为她增色不少。

图表型:

图表案例让报告鲜活

在大多数人眼里,实习报告只不过是一叠打印着铅字的纸而已,文科生在这些铅字里书写着体会心得,理科生罗列着数据公式。但细心的同学可能会想到,白纸也可以装帧得漂亮且富有创意。有一位经济学科的学生,由于实结里堆放着大量的数据,为了反映这些数据变化,他把那些数据一一输入电脑,绘成精美的走势图表。原来死板的内容瞬间“活”了。

点评:实习报告,不仅要注意内容,也要注重形式,这种形式可能体现在大小标题的摆列和制作,也可能体现在排版的细致整齐。好的形式总会有夺人眼球的效果。

时尚型:

博文展播以细节取胜

刚刚在深圳某报工作的小宇,就是利用博客把自己推销出去的。实习期间,小宇用博客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还写下了不少实践经历。虽然小宇写在博客上的实习报告并不是学校认可的有效报告,但这并不妨碍小宇钟情于博客这个平台,而这个写作实习报告的平台,也为他就业添了分。小宇说,他的简历封面上明显的博客地址引起了面试官的好奇。面试官通过浏览小

宇博客里的文章,发现了他在简历里无法呈现的才华与勤奋。于是,面试完的第二天早上,小宇收到了该报社的录用通知。

点评:博客用作实习和求职的工具,小宇并不是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人。这种集文字、图片、视频于一炉的媒介,可以充分地表现你自己,也给应聘者一个观察你的窗口。当然,到底能否加分,关键点还在于博客的精彩,在于面试官的耐心。

记者 邓仲谋 通讯员王雯倩

暑期社会实践两极分化

在这个暑期即将收尾的时候,记者采访了一些大学生,想了解他们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到底收获了些什么,得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一部分学生认为“大有收获”,而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暑期实践成了“走过场”,太过形式化、功利化。

据中山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透露,每所学校都有上交实习鉴定报告的规定,这也是学生综合测评、评优的依据之一,“实习鉴定表上一般会记录学生实践、实习活动的内容、心得、感受,实践、实习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据悉,高校对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非常重视,每年社会实践结束后,各高校都要进行相关的评比,媒体报道成为评优重要标准,有的高校还作出硬性规定,没有见报的项目

,就不能参加优秀项目评比。优秀团队不仅能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其队长和队员还能在奖学金、评选优秀干部等方面获得加分。

篇5

【关键词】自我教育法;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

加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则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自我教育法在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性

1.自我教育法是当代大学生选择正确人生价值取向所必须采取的方法

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自我意识趋于完善,能够发表独立见解,通过人们的行为动机和做事取得的效果这两条标准来评价自己和别人,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每一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等多方面不断修养和完善的过程以及选择正确人生价值取向和正确控制自己行为所必须采取的方法是自我教育方法。

2.自我教育是当代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教育的内在要求

“教育和自我教育两者是辩证统一、缺一不可的,教育者把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规范传授给广大群众,并且需要人们通过自我教育,达到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同样,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毅然也是如此。

二、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动摇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带来了不良影响。近年来,“公务员热”的现象仍然存在,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都已成为多数高校毕业生准备战斗的首选阵地。

(二)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导致大学生产生极端的功利性思想而忽视了自身的道德品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其所具有的双面性给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带来了更为强烈的冲击。一方面,市场经济的价格信号和竞争机制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叫人偷懒,在这样的市场制度下,懒人是没法活的,因此会逼着大家去竞争,这教会当代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2.内在因素的影响

其内部因素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考上大学是他们读书生涯中最重要的目标,所以当他们以幸运获奖者的姿态进入大学后,很多人就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认为从此未来有了保障,可以松一口气,不再努力学习。此外,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具有独生子女所固有的缺陷,如由于家长的溺爱让他们只讲索取、专业意识薄弱、贪图享受、害怕艰苦、不愿奉献、好逸恶劳、学习松弛、不肯付出、追求高消费、爱慕虚荣等使人生价值观教育与社会需求所背离。

三、用自我教育法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对策

1.大学生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反省能力,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主体,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反省能力,抵御不良诱惑和不良思潮的侵蚀,不断的认识和完善自我。如采用自我小结、自我鉴定的方法,对某一阶段或某项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采用自我检讨自我反省的方法,对自己犯的错进行对照检查并及时纠正错误;采用自我认识、自我交流的方法来提高自己思想境界;采用自我参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可以让自己在政治活动、社会活动和工作实际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大學生要加强自我改造,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社会实践是进行自我改造的基础,是推动自我改造的动力,也是检查自我改造成效的标准。”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大学校园中,没有足够的了解社会,要想让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得到锻炼,就要通过社会实践这一环节深刻地认识和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牢牢把握并为自己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有助于自己成长成才,从而使自己的三观符合社会政府的预期。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关的配套教育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比较典型的就是大学教育。大学生的数量在增加,相应的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问题也就变得很重要了。在大学阶段的各种教育中,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随着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数量的增多,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放到和专业课、文化课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一、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进行有效结合的背景及意义

1、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进行结合的背景

在大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专业课和文化课程的教学,更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意识、思想道德培养等各方面的教育。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现些年来,大学生的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个人素质整体感觉下降,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也不如以前高。这与很多大学生在校没有接受完整、系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很大关系,这会使得这部分学生法制意识淡薄、道德素质不高,很难在社会上适应激烈的竞争。专业知识是大学生区别于一般劳动力的极大优势,但是大学生如果没有很强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再强的专业知识也得不到发挥。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的基础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将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对发展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意义重大,因为二者都是以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育目的的。

2、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有效结合的意义

对于大学中的教育者来说,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能将教育时间缩短,同时还能够提升教育效率。对很多高校来讲,这两者都是大学中思修课和德育课的重要内容,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能将老师的授课时间进行缩短,还能将教学功能和效率进行提升,让学生尽快对相关理论和知识进行掌握,从而达到理解和认知法制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的目的。两者的有效结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思想品质,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二、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有效结合的方法

1、在授课中进行课程创新,将两者进行互相穿插、有效结合

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课程和授课内容,将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结合,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法律的重要性及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老师可以发放给学生一些学校编制的带有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宣传册,让学生将读后的感悟和体会写出来或是说出来。这种方式能让学生积极地进行参与,同时教学的方式灵活,便于激发学生兴趣。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互相融合,还能让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综合的学习,同时教学的实效性也更突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一些实时新闻和法律事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使得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教师在开展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对于两者的结合要做到适度得法,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基础,进行法制教育的开展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但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并不能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等现象的发生。人们的生活中除了要将法律作为行动的约束力,还需要有道德规范的引导。分析一些大学生的犯罪案例可以发现,他们在犯罪的时候对这些行为的违法性是很了解的,但是缺乏清晰的人生价值观,没有道德底线。所以,有效将两者进行结合很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这也是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行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以培养四有新人有目标,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3、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发展可以用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带动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进行良好地推动,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思想道德管理和法律意识对大学生日后的行为和思维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成为大学生走向成熟不可或缺的力量。各大高校可以经常邀请一些社会知名法律专家或法律宣传人员到学校来参加法律讲座活动,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让大学生充分感知法律的重要性和巨大力量。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中,开展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即可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又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这些活动都是将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完善结合的好方法,可以有效地在实践教学中应用。大学生的思想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能够更上一个台阶,同时也对他们的法律意识进行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更好地提升。

三、小结

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进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而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各高校应积极进行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方法探索,寻找合理的教学思路,将两者的整体质量进行有效提升,从而促进我国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春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5).

[2]单玉龙.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途径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2,(01).

篇7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究其含义,可以理解为进行从事各项事业策划、开办、拓展的教育,探索、冒险、创造精神与技能的教育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1991年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具体到高等教育领域内,创业教育是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其宗旨在于提高的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自我创业的意识,形成创业初步能力,掌握创业基本技能[1]。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挖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的创业潜力,而且对于改革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另外,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还是我国大学校园创业热潮的呼唤以及顺应国际潮流的必然选择。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增加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2009年中国内地高校毕业生数将达到610万,大学生毕业数量的剧增带来了就业形势严峻,自主创业必将成为今后大学生就业的现实选择。目前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复杂性和生命科学的严肃性,导致医学教育在创业教育方面显得十分薄弱,课堂教学方式呆板、教学内容陈旧、对学生评价标准过于单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医学生的就业面更加狭窄。因此,将创业教育融入医学生的系统教育中,无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是高等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时代,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高等医学院校如何开展的创业教育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该从以下几环节着手。

一、高等医学院校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首先需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将创业学纳入课程设计,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可聘请社会知名企业家作为高校兼职教师,开设创业讲堂、论坛、现场模拟会等等,形成权威的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和教育体系,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由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人文社会知识进入学生课堂,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知识结构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以说医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创业所需的主要知识,只要在此基础上对所有课程的内容、结构及课程之间的构架进行合理的规划,把教学重心从过去的知识传授提升到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度上来,必将极大地提高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高等医学院校除了增加课堂知识的培训,同时应拓展实践教学的内容,多与当地知名企业进行沟通,形成创业教学基地,使学生能够现场学习。

二、转变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定位

“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仅是针对大学生本身,还包括高等医学院校、整个社会、学生家长。传统观念中,多数家长和学生都觉得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目的只有一个,即找到一个工资高、地位稳定的职业。从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看,绝大多数人在选择就业去向时主要是沿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或者能挣到大钱的地方,或争过“公务员”这座独木桥。而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的情态不允许人人都当公务员或到理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这就需要大学毕业生经历一个就业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扩大就业的要求。医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式进医院、考研,很少人能够创造新的工作岗位。通过创业教育,使这种观念逐步打破,自主创业成了众多学生未来走向的重要选项。

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定位是医学院校创业教育的首当其冲的内容。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应贯穿与人的一生。学生应学会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的自由性,充分认识个人利益与个人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勇敢地到最能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地方创造自己的事业。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全面解决大学生的价值困惑问题,使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创业,积极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建设、国家发展做出更大地贡献。

三、激发学生创业意识,点燃创业热情

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时期接受的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培养,在人格特征上有明显的依附性,缺乏自主意识。因此,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是创业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内容。新生入校后,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等方式,使他们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以及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唤醒其创业意识,点燃其创业热情,引导他们既注重挖掘自身潜能,同时做好自我谋职、自主创业的精神准备,转变传统择业、就业观念,树立自立创业同样可创造辉煌人生价值的观念,积极地学习求职就业,学习开拓创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鼓励他们进行科技创新,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给予一定的创业项目指导。比如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利用所学的知识,可供选择的创业项目范围如开办养老机构、开办家庭护理服务中心、开办月嫂服务中心、开办健康咨询网站、开办培训班,口腔专业学生可以已开设自己的口腔诊所为目标进行“创业型就业”[2],通过此类引导激发医学生的创业意识。

四、根本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

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具有较高的情商也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可开展自我意识、自我激励、学会控制情绪等方面的培训,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在学校的指导下从事兼职以获得更多的社会阅历,有意识培养自身的领导、组织、应变等各方面能力。

(二)注重逆商培养

逆商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学生由于缺乏挫折承受准备,稍遇失败就心灰意冷,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承担风险,这容易使人半途而废。因此,医学院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逆商培养作为着力点,使其在逆境面前形成良好的思维反应方式,增强意志力和摆脱困境的能力,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三)培养责任意识

勇于承担责任是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唯有具有责任心,才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根据调查研究发现,“80后”大学生个体展现出了较强的责任意识,他们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表现较为积极,但对家庭的责任、对自我的责任尚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与此同时,他们对本群体责任意识的评价相对较低[3]。高校应对这一问题,需要从改革课程体系、完善实践环节、营造责任教育氛围、建立激励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

(四)培养全局意识,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创业是向社会展示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因此要具备打长期持久战的准备,为了事业的长远发展常常需要牺牲眼前的小利,创业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及运筹帷握的大局观。医学院校可以通过组织创业设计比赛来激发护生的创业热情,从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力。笔者所在院校每年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项目很广如英护输出培训班、孝子贤孙办公室、寿光蔬输出公司等等。学生通过参加此类比赛,可以有效的激发创业热情,提高创业能力,从创业项目选择、融资到如何经营、管理都需要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还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是成功就业和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

(五)利用校园文化营造创业氛围,宣传国家和政府给予的创业优惠和扶持政策

校园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它对于塑造学生的性格、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及健全的心理等方面都起到了独到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高等医科院校应该努力创设一种先进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新学生中存在的关于创业观念的一些陈腐看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要大力宣传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对在校大学生创业应大力倡导,宣传典型,褒扬敢于创业、主动投身经济建设的奋斗精神,为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积极宣传政府各部门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其他创业群体的优惠政策也可供大学生创业时享受。创业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资金,一方面是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还不到位,没能真正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帮助和扶持;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政策还不够了解,不知道如何获得政策给予的优惠。因此,在各界不断提供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同时,学校应配合宣传,对学生进行指导,争取和利用好各方面的优惠和扶持政策。而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时,也应该主动地寻求政策的支持,减轻创业的阻力,减少创业的困难。

(六)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高校的学生走出校园,在校园外更广阔的会环境中获取并掌握新知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使其德、智、体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4]。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新世纪医学院校学生工作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高等医科院校应结合自身学校的特色,开展适合本校学生参加的有个性的实践活动,开展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以三支一扶、服务西部、服务农村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深入推进“课题型”社会实践[5],培养创新精神。拓宽渠道,增加投入,多与医院和医药企业合作,开展义诊和送医送药活动,应该积极与中国移动等企业合作,争取资助。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智力及专业优势,找准项目,要切实把建立实践基地,优化实践环境,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多方共赢。对有能力、有意愿创业的在校生,学校除了应该容许其休学创业外,还应给予鼓励、引导和适当的帮助,甚至是适当地参与学生的创业,以便帮助他们在创业实践中逐步成长。

(七)小结

高校的创业教育关键的是唤醒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树立创业人格,以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目标,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渠道。所以,高等医学院校应重视对医学生实施有效的创业教育,强化医学生专业知识,扩展知识宽度,锻炼动手能力,增强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积累成功经验和社会阅历,充实提高大学生学习生活品质。同时将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医学教育不仅可以避免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化及人力资本的流失浪费,而且对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解决人才供需矛盾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袁亮.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和浅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9,6

[2]杨敏,蒋之炜.创业教育新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创业教育平台[J].科技信息,2007,13

[3]王凯旋,李纪岩.“8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调查与分析――以山东师范大学“80后”大学生为例[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篇8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就快要结束了,这期间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四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学习上,努力学习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所必需的技能,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玩美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积极参加学生科协及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各项活动。

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在大学生活中是我人生美好的回忆,我迈步向前的时候不会忘记回首凝望曾经的岁月。

篇9

四年的大学美好生活就快拉下尾幕,这期间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四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学习上,我系统全面地掌握了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所必需的技能,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玩美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积极参加学生科协及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各项活动。

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我迈步向前的时候不会忘记回首凝望曾经的岁月。

篇10

关键词: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综述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顺利有效地进行,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中国政治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我们分析整理21世纪以来近年我国学者对当代新时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成果,吸收可借鉴之处,发现其不足,以供同仁参考。

一、政治社会化研究方法

定性和定量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综观21世纪以来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大多数学者侧重于定性研究,基本上集中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涵义、内容、特点、影响因素、途径和解决方法等方面。定性研究是必要的,能够加深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全面了解,也为定量研究提供研究基础。但仅有定性研究是不够的。可是从笔者所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定量研究不多,基本上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内容集中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状况研究和影响因素研究上,如华正学通过对浙江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归纳了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1],张光等所做的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得出网络确实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2]印证了一些学者从理论上的推论结果。可见,定量研究能够弥补定性研究的一些缺憾,能够更深入地剖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实证研究在当前的研究中并不多见,这使得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政治社会化研究内容

1.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和内容研究

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涵义研究,学界众说纷纭,较具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从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政治态度、理想信念等方面采用已确立的政治标准来衡量、约束自己,使自己达到内化并和社会保持统一,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模式,扮演该政治体系所需要的政治角色。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内容的研究,很少学者涉及,其中孙爱军的分析较有代表性,他将政治社会化分为三个层面:认知层面(政治知识和政治理论);心理层面(政治情感、价值取向、政治态度、政治理想);参与层面(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3]

2.政治社会化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

李艳萍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式的系统性教育;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条件的群体凝聚性;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途径的立体多样性[4]。向发意等把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分为三点:系统性,组织性,时代性[5]。而张雪梅进一步细分为:系统性,时代性,教育性,可塑性[6]。可见学者们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研究方向把握大致一致,基本上能反映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固有的特性。

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张雪梅认为社会转型是当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学者们大多认为在诸多因素中,互联网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认为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张光通过调查发现,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随上网频率不同而不同。黄晓晔则从戈夫曼角色表演前台、后台理论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模式的影响[7]。

此外,姚宏建,刘莉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传播媒介是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8]。而闵绪国则认为学校存在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因素[9]。赵青则从正面阐述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10]。胡伟却认为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学校和家庭,只有充分发挥传媒的优势,加强网络管理,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良性发展,才能加快其政治社会化进程[11]。

3.政治社会化途径与对策研究

学界基本上认同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社会、同辈群体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五大途径。孙景福从学校大环境出发,认为高校基层党团组织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12]孙爱军认为还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归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宋建新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途径进一步深化:确立合理的政治社会化目标,构建高校政治观教育新模式,改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效果的方法,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环境[13]。实际上,学者们基本上还是从学校这条途径来进行分析的。但其他的途径也很重要,应加大力度进行研究。

闵绪国着重从优化校园环境入手,阐述了如下对策: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正确认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心理特点,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引导,加强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引导,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孟静雅等提出:丰富、优化网络信息资源,构筑网上思想教育阵地,建设和塑造青年大学生高尚品格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的政治心理调适,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能力,引导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法治网”、“以技治网”,为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洪曼丽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困境的角度提出了对策:指导大学生矫正思维方法和建立理论支撑点,注重学校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作用,要唤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大力提倡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促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有效途径[14]。

三、小结

从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的相关文献来看,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研究方法上,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倾向、影响因素、途径、意义等的分析上,大部分学者研究多停留在理论探讨上,即定性研究。虽然也有少数学者采用了实证研究,但研究面较窄,仅仅停留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内容、影响因素上,且分析得较简单,仅用简单百分比来进行分析。其次是研究内容上过于宽泛。纵观各学者的研究,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内容、途径、影响因素、对策到意义,都有所涉及,但真正就某个角度深入研究的不多,重点还不够突出。第三是缺乏纵向研究。大学只是一个阶段,研究其政治社会化进行得如何,还应与小学、中学和融入社会各阶段作比较,以便能改进我国学校的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等。因此,此课题还有诸多需要探讨的领域和问题,并值得通过实证调查分析,来增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最终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政治社会化,塑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政治人”。基于此,拟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性研究。第二,加大对多种媒介的研究力度,综合考虑各种媒介的作用。第三,应大力改进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华正学.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浙江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1:31-33.

[2]张光.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实证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7-42.

[3]孙爱军.政治社会化:大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点[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6:6-9.

[4]李艳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殊性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37-141.

[5]向发意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统战理论与实践,2007,2:115-117.

[6] 张雪梅.谈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16-120.

[7]黄晓晔.从一元主导到二元对等――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模式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2005,6:74-76.

[8]姚宏建等.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9-120.

[9]闵绪国.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学校消极因素及其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46-48.

[10]赵青.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1,3:21.

[11]胡伟.大众传媒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4,2:91-93.

[12]孙景福.高校基层党团组织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18-19.

[13] 宋建新.论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6,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