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资料范文
时间:2023-04-06 12:1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防传染病资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春天气温多变,气候变化无常,冷暖不稳定且多风,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便会乘机肆虐,易造成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如流感、水痘、风疹等等;同时不稳定的气候往往会使人情绪波动,影响到人的内分泌及生物钟,导致心血管及精神病的发生。另外,春暖花开,空气中飘浮各种花粉、颗粒、尘埃、尘螨,对过敏性体质者易诱发变态反应引起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麻疹等。
我们应及时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1.过敏体质的人不要过多地晒太阳,可用防晒霜保护。外出游玩要随身带风油精,抹后防虫。桃花等花类观赏就好,不要用手接触花粉,以免过敏。
2.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毛巾、被褥要常晒太阳,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和B,少吃辛辣刺激的东西。加强营养,加强运动,提高人体免疫力。儿童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充实生活。保证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可打乱生物钟。如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找专科医生咨询。
4.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少参加剧烈和刺激的运动,控制饮食。根据天气变化适当保暖,平时生活要有一定规律。老年人如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要经常测量血压、血脂,不可以参加激烈的运动。肉少吃,多吃蔬菜水果,提倡低脂、低钠、低糖饮食。
流感的预防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名称有相似之处,因而很多人认为流感就是感冒,只不过是“流行”起来的感冒而已,没什么了不起。其实流感和普通感冒有很大的不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发热典型,可以高达38.8摄氏度,持续3—4天,头痛明显,全身疼痛,并且疼痛的很严重,全身极度乏力,有时鼻塞、流鼻涕、咽喉疼痛、咳嗽,还可能并发为肺炎、支气管炎、心包炎、脑炎、急性心肌炎等,可能会威胁生命,常发生局部甚至大范围暴发流行。而普通感冒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也不会引起大流行,一般只是流鼻涕、咳嗽等,不会出现发高烧、全身无力等症状。由此可见,流感和普通感冒完全不同,它不是普通感冒的流行,而是一种比普通感冒严重得多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需要特别加以预防。
主要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2.保持1米的距离。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那些带病毒的唾液可以溅到约70厘米远,因此当你发现有人要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马上退到这个距离之外,如果在楼梯或公共汽车上遇到这种情况,可马上转过身去,因为你的眼睛和鼻子是最易传染的。
3.常洗手。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过的地方存活3个小时,所以你应经常洗手。
4.小心封闭的空间,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水痘的预防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幼儿园、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
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17天。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麻疹
、风疹的预防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麻疹传染性非常强,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感染,间接传播很少。但患过麻疹后可获得免疫力。
麻疹潜伏期为10—14天,发病时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急起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眼睑浮肿。出疹期:于第4病日左右开始出疹,持续3—5天。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躯干与四肢,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达40℃,精神萎靡、嗜睡;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中毒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约1—2日降至正常。皮疹1—2周退净。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两季是多发季节,其传染性强,在幼儿园及小学可成批儿童患病。病毒一般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由患者的口、鼻、眼的分泌物直接传染。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症状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和眼发红等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在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24小时蔓延全身。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患者饮食如常。风疹并发症很少,一旦发生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治疗。
防治措施:因两种病都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病,应及时隔离防止传播。麻、风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麻疹和风疹最有效的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对两至十五岁的儿童威胁严重,常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流行。
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起病较急。该病潜伏期一般为十六至十八天,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展,充塞于下颌骨和乳突之间,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并有轻度触痛,局部皮肤肿胀发亮,表面发热,但不发红,不会化脓,张嘴、吞咽和吃东西时疼痛,吃酸性食物时局部更疼。一般是一侧腮腺先肿,一至四天后另一侧相继肿胀,
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因受累而肿大。严重的还可见到下颌部、颈部甚至胸部前肿胀,这是由于舌下腺、颌下腺也受累的缘故。患儿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严重者伴有发冷、恶心、呕吐、嗜睡、颈部发硬、昏迷或抽筋等。肿胀在三至四天可达高峰,再持续四至五天后逐渐消退,六至七天后体温逐渐下降,经治疗,症状十天左右即可消失,并获得终身免疫。
一旦发现孩子得了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及时就医,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暴晒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病人要注意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不给过硬、
篇2
【关键词】 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69-02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其身体各器官尚未完善发育,其免疫力较差,极易受到细菌以及病菌的影响。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下,患儿极易出现各种疾病的感染。儿童传染病具有流行性以及传染性等特点,儿童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为研究儿童传染病流行的特点,本文根据Excel软件对2012年收治的我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选取的资料为2012年我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的确诊的传染病监测信息,以及相关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
1.2 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研究。
2 结 果
2.1 发病情况 2012年我市报告15岁以下儿童传染病共20种共25034例,死亡10例,约占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数的63.12%,主要病种为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要病种,分别占15岁以下儿童发病总数的9.57%、72.34%、14.23%。
2.2 地区分布 全市各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市辖县报告病例9900例,占39.5%;市区报告病例15134例,占总人数的60.5%。市区与市辖区儿童发病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2.3 人群分布
2.3.1 年龄 儿童病例资料表明,患儿的年龄主要为0-5岁,其中1岁组发病率最高,且随着患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发病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散居儿童。3-7岁幼托儿童多发生猩红热,3岁以上的幼托儿童和学生多发生流行性腮腺炎。
2.3.2 性别 女童发病人数为9534例,发病率为38.1%,男童发病人数为15500例,发病率为61.9%,可见男童发病率显著高于女童,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2.3.3 职业 主要为散居儿童,患儿发病15727例,约占总人数的62.8%,幼托儿童6946例,约占总人数的27.7%,学生2361例,约占总人数的9.4%。
2.4 时间分布 所选取的患者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但高发时期为4-7月,其中肺结核、肝炎、痢疾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集中发生于4-7月,其他感染性腹泻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1月份发病率最高。
3 讨 论
传染病所包含的种类较多,影响着青少年以及儿童的身体健康。儿童因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一些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相较于成年人,其机体免疫力以及抵抗力较差,极易受到外界感染细菌因素的影响,受到侵袭,变现为儿童传染病[1]。儿童传染病具有传染快、流行性等特点,做好必要的儿童感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可有效保证儿童以及其他人群的身体健康[2]。为做好相应的预防控制工作,临床首先应对儿童传染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
从本次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儿童传染病的发病人群主要为0-5岁散居儿童,主要是手足口病发病年龄段集中于0-5岁,最高发病率为小于1岁儿童,且随着患儿的年龄不断增长,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与沈潘紫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从传染病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本次研究中,市辖区的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为39.5%,市区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为60.5%,其中市区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市辖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通过调查分析15岁以下儿童传染病流行情况,针对传染病的发生情况,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有效减少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梁海,李汝新,屈锦秀.宾阳县2008年手足口病发病与控制情况分析[J].内科,2010,73(1):126-127.
篇3
[关键词]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效果 评价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21-02
Effect Evaluation of Diseases Reporting lnformation System in Zhoukou City
Zhang LixiaZhang ShugongLuo Hongwei
(Xihua County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Xihua,Henan 466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process of Diseases Reporting lnformation System (DRIS)construct an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system during 2004-2009 in Zhoukou City.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teract-based information quality of infectious disease of Zhoukou from 2006 to 2009,and support scientific bas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in the next work. Methods The case investigation data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ases reported by 10 county(city,district)through DRIS were analyzed for performance indicators calculation. Data was consulted from the Disease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Report and Management System. Results The average rat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Zhoukouwith timely report failure,timely checking failure,repeated report and no report during 2006-2009 were 1.03%,0.52%,0.01% and 0.00%.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creased steadily. Conclusion In general,the quality of direel detwerk yeporting system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of Zhoukou from 2006 to 2009 shows to be good,acquired markedly social benefits.
[Keywords] Diseases Reporting lnformation System; Effect; Evaluation
我国于2004年1月1日启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网络直报系统)进行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周口市自2004年初建设和运行网络直报系统运行以来,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有了根本保证,信息报告质量逐年稳步提高。为使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及时有效,现对2004-2009年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疾病监测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资料来源于现场督查和网络审核资料;传染病数据资料来源于周口市各医疗卫生机构2004-2009年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
1.2 方法 对全市所有乡级及以上医疗单位和疾控单位的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和网络审核,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网络直报系统运行评价指标: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制订的评价指标:直报用户网络直报率。凡年度各月有1例及以上传染病个案病例信息网络报告卡者既视为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评价指标及统计规则》(2006版) 修订的质量评价指标,运用综合指数(率)对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指数(率)=(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县区零缺报率)/4。综合指数(率)越小,说明该地区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越高。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质量统计模块中“质量综合评价”中的相关数据,采用Excel电子表格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情况 通过对现场督查资料和网络审核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全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于2004年1月开始,截止2006年10月底,全市232家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包括37家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195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在2004-2009年的运行中,网络直报单位不断增加,网络直报传染病病例逐年提升。见表1。
表1周口市 2004~2010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情况
2.2 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类型构成 2004年1月1日0时-2009年12月31日24时,全市各级卫生医疗机构共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卡205410张,其中有36.17%来自县级以上综合医院,29.05%来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68%来自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者共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5.90%,8.55%来自专科防治院,2.51%来自妇幼保健院, 3.04%来自其他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系统运行以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卡逐年减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报告逐年增多(表1)。
2.3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效果
2.3.1 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 在2004年之前的传统的报告模式中,从医院发现传染病例到县级卫生防疫站收到疫情报告,平均5天时间。在2004-2009年的网络直报模式中,传染病发病诊断平均0.66天,诊断报告平均0.45天,录入审核平均0.02天。从医院发现传染病例到县、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疫情报告,平均为0.45天时间。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提高了10.11倍。
2.3.2 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 实行网络直报前6年,全市共报告甲类传染病1种4例,乙类传染病16种84589例,丙类传染病未报告。总传染病报告发病为2类17种84593例,年均发病率为161.82/十万;实行网络直报后6年,全市共报告甲类传染病0种0例,乙类传染病15种178434例,丙类传染病6种26976例,总传染病报告发病为2类21种205410例,年均发病率为294.06/十万。实行网络直报前后6年的年均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55.8,P
2.3.3 传染病报告的完整性 我市1953年建立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病种为13种。1989年颁布《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我市报告病种为甲、乙2类共17种。2004年修订《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7种,我市报告病种病种为甲、乙、丙三类共21种。全市于2004-2009年所发生的法定传染病甲、乙、丙三类传染病全部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了网络直报。实行网络直报后2004-2009年中,全市共报告甲类传染病0例,乙、丙类传染病21种205410例。
2.4 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 自2006年以来运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评价指标及统计规则》(2006版)进行报告信息质量的综合评价。
2.4.1 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 2006-2009年,150696张传染病报告卡,从诊断到网络报告平均间隔时间为11小时。未及时报告的传染病卡片1558张,平均未及时报告率1.03%,全市大部分县(市、区)每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报告卡未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情况,但逐年减少(表2)。
2.4.2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的及时性 2006-2009年,150696张传染病报告卡,从报告到审核平均间隔时间为47分钟。未及时审核卡片790张,平均未及时审核率0.52%,全市部分县(市、区)每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络报告卡未及时审核情况,但逐年减少(表2)。
2.4.3 重卡和县区零缺报的情况 2006-2009年,周口市的10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及时删除重复传染病报告卡共3736张,主要是肺结核和乙肝。2006-2007年周口市的个别县(市、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网络报告卡未及时进行删除,重卡率分别为0.04%、0.02%,2008-2009年无重卡现象;2006-2009年周口市的10个县(市、区)均有传染病报告,无县区零缺报现象(表2)。
2.4.4 信息质量综合评价 2006 2009年,全市平均综合指数0.39%。各年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1.15%、0.39%、0.14%、0.06%。2006-2009年的网络直报质量评价综合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427.42,P
表2周口市2006~2009年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综合评价
3 讨论 利用现代通信手段,依托互联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建立起了基于网络模式下的“在线、个案、直报”的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建立起了统一、高效、快速、准确、贯通上级疾控机构与本地医疗机构、触角延伸乡村基层卫生单位的互联互通的传染病管理网络,形成构建了一个适合形势发展的疾病监测工作体制。成功实现了传染病由传统报表格式向个案实时报告的根本性改变,带来了疾病监测控制工作质的飞跃,与既往研究[1-6]一致。
周口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6年来的实际应用,有效保障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全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逐年提高。高质量的疫情监测数据、及时准确的疫情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动态快速统计分析与疾病爆发信息的早期监测预警,为重大疫情控制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情报服务,为决策科学化与管理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并经过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最好也最恰当的体现了公共卫生的成本―效益。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应用效益表现在为管理现代化和决策科学化做出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这在实际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2009年入春以来,周口市的手足口病开始迅速蔓延,疫情快速传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面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闻媒体高度关注、社会公众广泛关心的状态,我们及时启动应急工作机制,努力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和对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进一步强化疫情监测工作,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时监视全市疫情,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情报。编发了全市手足口病疫情日、周、月不同时段的疫情动态分析238期,科学分析研判疫情,准确预测预报发展趋势,提出合适的工作建议,为领导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做到了情况明、信息灵,数据准、分析透,预测准、建议正,措施硬、效果好,保障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科学规范,及时高效。2009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608例,报告发病率为76.31/十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2.54/十万),未出现社区水平的集中暴发局面,全市的疫情控制在了平稳状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参考文献
[1] 马家奇,戚晓鹏,施小明,等.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J].疾病监测,2006,21(11):600-603.
[2] 王丽萍,郭岩,郭青,等.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评价[J].疾病监测,2007,22(6):412-414.
[3] 陆小军.南京市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J].疾病监测,2007(3):210-212.
[4] 朱正平,李建平,苏晶晶.南京市2006年传染病网络直质量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61-263.
篇4
关键词:城镇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与控制
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传染性强,易暴发和流行,是一种危害很大的传染病[1],在某种情况下可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下降, 但有些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因此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显的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0~2012年的本地区所发生的呼吸道传染病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流感46起,655例;水痘40起,706例;肺结核35起,300例。流行性腮炎20例,125起;12起,75例。
1.2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Excel 201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流感、水痘以及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是城镇最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占吸道传染病总数的35%,水痘占38%,肺结核占16%。它们感染人数最多,主要由空气传播和飞沫、尘埃等传播所致。
2.2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的人群涉及广泛,所有人群都存在易感,尤其是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都为容易感染的人群。儿童易被感染,在城镇最容易出现暴发。据统计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有1340例,占感染人群的72%。
2.3冬春季节为城镇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季节。据统计冬春季节感染人数有1284例,占总感染人群的69%。流感、水痘等传染病大部分都是在冬春季节。
2.4与患者离得越近,被感染的概率也就越高。城镇的环境越差、居住密度越高,感染的几率就越高。
3讨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和身体健康。经呼吸系统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复杂,种类繁多,包括细菌, 病毒,衣原体等[2],在呼吸道感染方面,一般由病毒所引起的感染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和细菌联合感染的为下呼吸道感染[3]。该种疾病由空气传播和飞沫、尘埃等传播所致。飞沫传播只有在近距离接触时才会有感染的风险,而细菌等则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是最为广泛的传播方式。流感、水痘以及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是城镇最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感染人群广泛,存在易感人群。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4]。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
通过不断完善城镇的疾病防治设施配套,做好城镇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5]。包括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设施,让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提高城镇环境卫生,改善城镇居住环境。城镇的环境越差、居住密度越高,感染的几率就越高。本城镇人口密集,对于城镇的卫生环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这一方面我们以后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改善生活环境。
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包括隔离治疗患者, 因为传染病患者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最主要传染源[6]。 隔离治疗患者是控制流行的有效措施。同时追踪密切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有效的观察。我们要做好对易感人群的保护,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等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的保护。秋冬季节前对易发呼吸道传染病进行疫苗接种。如有疾病暴发,对少年儿童和老人开展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开展和加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远离患者或可能染疫动物。根据可能污染来源以及污染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环境进行消毒[7]。
本文通过以本城镇居民的呼吸道传染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发现,做好城镇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通过不断完善城镇的疾病防治设施配套,解决城镇的环境卫生问题,对于感染患者的隔离,同时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季节前进行疫苗接种,以及做好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宣传等,从多方面、深层次入手,科学有效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够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几率,提高居民的健康环境,使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甲型 H1N1 流感诊疗方案( 2009年试行版第1版)[S] . 北京: 2009:5(8):1.
[2]王学会.广西武鸣县 2005~2010 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66-1667.
[3]田生科.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与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13.
[4]肖雷,王凤双,吴殚,等.2010 年北京市顺义区某中学风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1,27(16):1879-1880.
[5]杨小兵,赵鑫,贺圆圆,等.三峡库区湖北宜昌段蓄水前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3):62-64.
篇5
1.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的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2)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2.技能目标:(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会传染病的预防手段;(2)通过学习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1)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这部分知识是由具体事例抽象出来的规律性内容,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是对传染病进行预防的理论依据。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还有两个,即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难点
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列举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是本课的两个教学难点。因为本课知识环环相扣,由感性上升为理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讨论、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传染病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传染病是怎样流行的却不甚了解,所以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经历过一些常见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另外,在经历了“非典”后,学生对传染病已经相当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如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五、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讨论、辩论、小组内质疑、交流等多种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只以点拨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本教学设计的另一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将课堂知识带入生活,将生活中问题交给学生去分析解决。
六、教学过程
1.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我国开展爱国卫生远动的相关资料和防治非典型性肺炎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回忆叙述自己从小到大得过的疾病、症状及是否具有传染病,然后挑选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疾病让学生找出哪些是传染病、哪些病不传染。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区分。
2.展示图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传染病的特点。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各组听取学生观点,及时引导。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这一节重点,在课堂上教师扮演一个引导者和启发者角色,主要让学生自主分析、归纳这三个环节。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的两段有关流感和肝炎的资料,然后讨论“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孩子容易患流感?”“为什么要将肝炎患者使用的餐具与家人分开?”让学生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有感性的认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4.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提出问题: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如何预防?是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哪个环节?组织学生对讨论结果分组表达交流,对易错问题进行辩论。课件展示得出的结论:深埋患有传染病的动物和消毒、灭蝇属于控制传染源;吐痰入盂、生吃瓜果要洗净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积极锻炼身体和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以上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在传染病流行的过程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之间的关系。
[体会: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策划。在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每位教师都希望课堂上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授”而是“促学”,即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学习。]
七、布置实践活动内容
篇6
[关键词] 传染病;疫情;综合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 R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0-0006-02
在传染病监督管理中疫情报告是一项最基本的重要内容,每个医生都应该向疾病控制中心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这不仅能够避免传染病暴发,还使疫情蔓延速度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型综合性医院感染科及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均有首诊传染病患者的机会,但是由于医务人员具有较大的诊疗范围,往往具有相对较为薄弱的疫情报告意识,导致传染病漏登、漏报现象的存在[1,2]。现就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2008~2012年期间所接诊的法定传染病首诊患者11 592例次进行回顾性分析,疫情数据资料的来源为本院的传染病报告卡及医院的网络系统,对几年间传染病患者发病及死亡情况、前5位传染病的分布情况、传染病病例分类情况进行分析。
1.2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传染病患者发病及死亡的具体分布情况
2008~2012年本院报告法定传染病11 592例次,甲类、乙类及丙类传染病分别为0、7 379、3 482例。见表1。
2.2 前5位传染病的分布情况
本院在2008~2012年期间共存在法定传染病30种,其中最多的为乙肝,其次为肺结核,其后依次为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在总报告数中以上5种传染病所占的比例超过50%,是传染病中比较主要的防治病种,乙肝患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见表2。
2.3各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比较
按照传播的途径将传染病进行分类,并将不同途径间的构成比进行比较,其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与其他传染病的构成比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5,P < 0.05),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再次为肠道传染病。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
3讨论
本院的传染病病种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占有30种,全院各科室均有分布,医生在接诊时如果没有提高警惕性就会加大医院发生感染的可能,导致传染病漏报现象的发生[3]。笔者认为医院的传染病疫情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的措施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管理班子要进一步地健全和完善,使相关的规章制度更为健全,其中投入相应的硬件设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医护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其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没有设立传染科病房的综合医院领导及全体医务人员没有形成较强的传染病疫情管理意识,表现为其对治疗较为重视而对预防较为轻视,另一方面,个别医务人员没有形成强烈的法制观念,一旦有传染病患者就诊就将其转入专科诊治,这样就能够使专科来实施疫情报告工作[4,5]。针对以上存在的现象,我们应该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这样就能够早期发现、诊断传染病,及早地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再次,对已经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及时地审核,对其检查的力度要加强,以避免发生错报、漏报等现象;最后,收集、整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出解决办法,对于工作方法及流程要不断进行改进及完善,以达到持续提高传染病管理工作质量的目的[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类传染病中血源性及性传播疾病发生率最高,乙肝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结果说明对患者进行常规疫苗接种非常重要,但是乙肝医院感染发生的预防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很多患者均属于病毒携带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给医院的传染源的管理造成一定的难度,切断传播途径为预防工作的重点,一些医疗器械包括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及采血针等的普遍使用为预防感染工作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此外,预防措施还包括经过高压蒸汽消毒后再使用医疗器械,输血和血制品等措施要在患者的病情必要时采取,避免患者在输血后发生肝炎[7]。接触患者后洗手时要使用肥皂及流动水。
在各类传染病中呼吸道传染病位居第二,其中发生率最高的疾病为肺结核。如果人口具有较高的增长率或者较大的流动性,不健全的卫生服务等均可能导致肺结核的发生,而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在肺结核疾病的预防控制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8]。所以,本院作为一所综合医院,对于肺结核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及处理,转诊工作要按照相关的要求做好,以使患者所得到的治疗具有及时性,达到能够使肺结核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在各类传染病中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仅次于呼吸道传染病,位居第三位,其他感染性腹泻也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传播的途径主要为饮食、水源及生活接触,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包括饮食习惯以及免疫能力等。近几年自然灾害在各省均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生率,我们更应该重视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对防治宣传工作提高重视程度。
2008~2012年期间我院具有不断升高的法定传染病就诊数,推测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本院也具有较高的救治水平,并且随着医疗相关知识的普及,人们也具有较高的就医意识,医疗机构对于越来越高的传染病就诊量应该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对于人群的健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亚娥,杨雅婷. 综合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统计分析及管理[J]. 护理研究,2012,26(10):2660-2661.
[2] 霍云艳,姚林燕. 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5):515-516.
[3] 付芳. 医院传染病的漏报调查与报卡质量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13-14.
[4] 李霞.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吉林医学,2011,32(21):4385.
[5] 杨坚,吴志清,刘亚林,等. 计算机在医院感染监测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7):171.
[6] 樊克玉.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78.
[7] 林方梅,茹鲜古丽·买合苏提. 综合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医院,2008,12(7):26-27.
篇7
[关键词]社区公共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社区(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搜集的123例城市社区居民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和123例农村社区居民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中有80例男、43例女;平均年龄为(49.39±1.14)岁;学历水平:30例本科以及本科以上、42例大专以及高中、51例高中以及高中以下。对照组中有82例男、41例女;平均年龄为(48.10±2.25)岁;学历水平:10例本科以及本科以上、43例大专以及高中、70例高中以及高中以下。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村社区居民予以传染病相关知识的调查。主要内容包括:①传染病的具体传播途径;②传染病的基础特征;③常见的传染病类型;④传染病的具体表现内容。详细记录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村社区居民的传染病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社区居民对相关免疫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临床表现等)的了解度以及一年来传染病(乙类疾病、丙类疾病)疫情发生率。
2结果
2.1两组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村社区居民的传染病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乙类疾病、丙类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村社区居民对相关免疫知识的了解度比较
实验组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临床表现等相关免疫知识的了解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篇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国家传染病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承担着传染病病例报告、统计等工作,在疫情突况下,及时报告疫情是社区防止疫情扩散,控制疫情蔓延的前沿任务,同时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个案病例调查、重点传染病检测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对如何能做好这项工作有五点体会。
1体会一、高度重视,从思想上把社区传染病防治摆到重要位置
我社区服务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将传染病防治工作列为社区重点工作之一,从思想上把传染病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从社区领导到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体会二、健全机构,分化责任,发挥作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健全传染病防控组织。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社区主管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传染病监测、医疗救治、应急处理、消毒隔离、后勤保障等职能小组,各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体会三、完善制度,做细做实各项规章制度,靠制度管人
一是社区服务中心明确医生首诊负责制和传染病首诊报告责任制。二是各相关单位做好疫情报告管理登记、自检自查等工作,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要上墙。三是社区医务人员、服务站和村医都通过培训掌握传染病报告的病种、时限,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是社区服务中心制定具有极强操作性控制应急预案,做到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防患于未然。
4体会四、科学培训,抓好从事传染病工作人员,多层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每年都详细地做好全年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计划体现层次性,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分三个层次,即社区医务人员、服务站和村医。应急培训列入培训计划中,发现新的传染病就立即启动应急培训计划,请有经验的专家给予指导,重点放在传染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上,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一是定期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及测试,通过专业试题测试,使医务人员掌握和增强对传染病工作的能力和自觉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二是对新进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相关方面的业务培训。合格上岗,不合格者淘汰,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管理知识、传染病报告管理、职业防护、消毒隔离等。
三是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目标分级管理要求,对从事者进行制度培训。通过培训让大家明白和掌握社区服务中心肩负着本辖区内传染病预防、报告、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流行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责任。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规范》规定每位首诊医生是法定传染病报告第一责任人,负责相关传染病的报告制度、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信息登记制度、职业防护制度及职业暴露处置流程等相关知识及各类人员职责。使大家行有规范、做有准则,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分量和意义。
四是做好疫情发生过程中的培训。采取多元化、多层次对参入应急工作的医生的培训,使他们尽快了解和掌握传染病及职业防护等知识,增强共同参与传染病报告管理意识,避免传染病迟报、漏报而引起疫情播散、流行,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坚定一个信念:传染病不可怕。只有正确认识,防范措施得当,就能有效地控制、避免引起大面积流行播散,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转诊、早救治就会有效控制并完全治愈疾病。
5体会五、强化宣传,提高社区居民传染病预防能力和配合预防工作能力
社区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十分重要。一是利用给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健康教育讲座,对居民进行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二是根据季节的变化,收治病种不同,结合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特点,流行规律、预防措施,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三是利用预防接种日给儿童家长发放宣传单。特别是在传染病容易流行的季节进行积极的传染病防治宣传。四是利用横幅、标语、墙报和宣传板等形式宣传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五是通过走访、上门服务对居民宣讲科学生活方式,改变居民的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6体会六、严格程序,全面强化对传染病的质量控制保证无遗漏
6.1每日对报告的所有传染病进行“六对照”核对,即核对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纸质卡)、传染病接收登记本和传染病报告卡(电子卡),以确保无误。
6.2定期到相关科室查漏补缺,查看各科室工作日志、病人登记本,询问医生,逐一核实,确认无误后填写报告卡及各种登记本,进行系统编码、网络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迟报漏报发生,发现漏报传染病例,及时与科室主管医生联系,确认后及时补报。
6.3重大疫情或特殊传染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联系疾控中心相关人员,到病区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掌握充分资料和可靠线索,确定传染源或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暴发或流行。
7体会七、重点监测,认真应对各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7.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以及关怀和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艾滋病防治的社区环境。免费提供艾滋病相关知识信息,发放宣传资料,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帮助人们消除恐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篇9
传染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内容繁多的系统工程,包括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的控制,传染病病人的医疗救治,以及贯穿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等。其中,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疫情信息的不准确和渠道的不通畅直接影响着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和控制[1]。2003年的“非典”疫情暴露出我们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疫情及报告信息渠道不畅,也反映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文昌市疫情报告管理监督现状,探索科学有效的疫情管理监督执法模式,我们于2005~2006年抽样调查了辖区中51家医疗卫生单位的疫情报告及监管现状并进行了汇总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文昌市辖区314家医疗机构中抽查51家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学校(幼儿园)校医室。调查抽样单位在2005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日期间的传染病疫情管理情况、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等。
1.2 方法
按照海南省卫生监督总队设计的表格和培训要求到抽查单位进行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和现场指导。
2 调查结果
2.1 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及运行情况,见表1。表1 文昌市疫情报告管理状况(略)
2.2 疫情报告与核查情况
51家医疗机构及5家学校(幼儿园)校医室在2005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日期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例数为1 400例、疑似病例9例,其中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疫情报告例数分别为917、433、占95.8%,其他部门仅报告59例,占4.2%;检查16家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中,有传染病报告登记的仅有3家(18.75%)。随机分别抽查二级、一级医疗机构和其他单位传染病登记20例、200例和20例与文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对疫情报告,复核符合率为100%、97%和80%。
2.3 传染病知识培训与考核情况
在调查的10家一级医疗机构、5家学校(幼儿园)中都有传染病疫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宣传方式有宣传栏、广播、讲座、宣传画等。
在5家学校卫生兼职管理人员与在校学生接受传染病疫情相关知识培训的3家,共培训5 959人次;传染病知识考核结果为优秀2家,良好3家。
2.4 存在问题
2.4.1 医疗机构疫情报告内部制度建设不完善
文昌市人民医院和一级医疗机构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以及奖罚制度不落实。大多数一级医疗机构都没有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未建立与责任报告人的报告卡交接记录。门诊部(除庆龄妇幼保健院外)、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都未能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2.4.2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不善及运行不畅
文昌市人民医院和一级医疗机构均有统一格式的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簿、传染病报告登记卡,基本上配备疫情报告电脑网络,实现了疫情报告个案管理,但部分医疗机构门诊日志书写不规范,诊断未按照标准命名,漏、错项较多,书写潦草等。虽然已配备直报电脑,但人员素质偏低,上网操作不熟练;部分电脑未能专报专用。
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的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普遍较差,大部分没有门诊日志、没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没有传染病报告卡、没有了解疫情电话、也没有参加传染病疫情培训。2005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日这段期间,有81.25%的单位从未报告过传染病。
2.4.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有专门的疫情报告机构和人员,网络直报运行通畅,记录完整,每月有疫情分析报告,但对一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维护指导较少,且几乎没有开展对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学校(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治业务指导。
2.4.4 学校(幼儿园)
在抽查的5家学校(幼儿园),均在文昌市的文城镇,可算是上等档次。但5家单位均无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2家没有晨检制度,3家没有缺课登记管理制度,2家没有熟知疫情报告电话,4家无传染病登记记录、也没有返校证明,2家专兼职的校医没有接受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培训。
3 对策与建议
3.1 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医疗机构负责人和执业的医务人员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尤其对相关的 疫情管理人员及疫情报告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试,持证上岗,推动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3.2 针对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卫生室普遍存在传染疫情报告“盲区”的现状,卫生行政部门应将这类医疗机构执业过程中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好坏与执业年审挂钩,以真正做到许可与监管衔接[2]。
3.3 卫生监督机构要充分利用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职责,依法加大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监督检查的力度,重点加强对农村卫生室、学校(幼儿园)、个体诊所、社区服务站等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对瞒报、漏报或迟报现象进行检查并追究法律责任[3]。
3.4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基层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定期开展传染病的漏报调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信息网络的维护与管理,定期维护和检查,24h维护应达到100%。
3.5 医疗机构应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各项制度,要加强医务人员加强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报告传染病疫情意识与传染病疫情的敏感性。
3.6 学校(幼儿园)除了自身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以外,还要积极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如学生缺课登记、返校健康证明、家访等。
【参考文献】
[1]陈永祥,徐克明.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监督与对策研究项目总结,卫生部《2005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监督与对策项目资料汇编》[m].2006,6:24~25.
篇10
【摘要】 目的 掌握夏季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调查2010年5月1日至9月30日我社区小学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性腹泻15例、细菌性痢疾11例和伤寒+副伤寒3例,6~8月为高发月份。结论 应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加强学校食堂及校外无证摊贩的饮食卫生管理,以预防控制学校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关键词】夏季;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学校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传播快,社会影响大,如不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将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及师生的身体健康,加重家长及社会的经济负担。我们于2010年5月1日至9月30日间调查我社区小学肠道传染病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0年5月1日~9月30日间调查我社区小学305人,男148人,女157人。
1.2 肠道传染病的诊断 参照《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6001-1995),《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6002-1995),《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10-199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12-1997) 进行。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界定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进行。
1.3 资料统计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本组共发生传染病患者29例,男生16例,女生13例,其中发生感染性腹泻15例、细菌性痢疾11例和伤寒+副伤寒3例,6~8月为高发月份共发生21例(72.4%),符合夏季肠道传染病高发的特征。因水源受到污染而引起暴发的12起(41.4%),因食物受到污染而引起暴发的10起(34.5%),因生活密切接触传染源而引起暴发的7起(24.1%)。
3 讨论
肠道传染病是一种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其主要类型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肝炎等。这类疾病一旦发作,患者就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如下:如果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以及洗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及销售过程中,很容易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这类疾病局部流行或暴发流行。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
肠道传染病的首要病因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因此预防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即使对于盐腌过的食品,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致病性嗜盐菌就可能在盐腌的食品中繁殖。凉拌菜宜少吃,吃时应洗净,并用冷开水冲洗。瓜果宜洗净去皮再吃。夏季饭菜应现做现吃,如有剩余,第二天应煮透再吃。要特别注意的是,即使煮透的食物,有些细菌的毒素仍不能被破坏,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在煮沸后30分钟内仍保存其致病性。因此,食物不应储存过久。烹调时,炊具要注意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厨师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剪指甲勤换衣服,餐具应严格消毒。还要适当吃些大蒜和醋。苍蝇与蟑螂等害虫是肠道传染病的媒介,因此消灭苍蝇与蟑螂也是预防措施之一。此外,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有助于增强体质,也有利于抵御肠道传染病。
夏季传染病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管理工作人员应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为了适应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的需要,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领会法律精神,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加强传染病防治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防治人员的政治、法律、业务素质,增强控制夏季传染病管理执法监督的能力,做好控制夏季传染病管理工作。加强了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控制传染病的扩散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他们。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有: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饭前、便后洗手。②注意饮用水、食品的卫生,饮用水要煮沸后饮用,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③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开展灭蝇、灭蟑等工作。④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特别是不要共用餐饮用具吃、喝。⑤饮食服务行业等工作人员要定期体检,发现有可疑或带菌者时要调离工作岗位。
从传染病防治大局出发,把执法监督工作纳入传染病管理的总体计划,增强控制夏季传染病管理的针对性,根据传染病防治重点和夏季传染病管理监督执法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医院和当地传染病流行状况及控制夏季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实际,加强重点环节和重点防治措施的监督检查。
参考文献
[1] 吴川生,陈少娥,邢文佳. 基层儿童保健发热门诊患儿家长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海南医学,2010,21(18):71-72.
[2] 周清喜,秦友燕,廖艳.2000-2005年桂林市寄宿学校肠道传染病疫情分析职业与健康,2007,23(20):1856-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