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03-20 21:5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教育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教育的作用

篇1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家长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虎妈狼爸的例子足可以说明中国的家长还是深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注重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得高分,是否能够成才;教师则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成才,所以教师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起到了策划和引导的作用。首先,教师要为学校的教学任务及进度进行策划,帮助学校教学的顺利发展;其次,教师要鼓励家长用心培养自己的孩子,提出新理念,创造新方法;除此之外,教师在家校合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的合作使得家庭与学校变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使家庭与学校变成两张皮,甚至使家庭与学校成为对立面。教师这个职业具有神圣的作用,既要在学校尽全力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格,除此之外,也要勤与家长沟通,把学生的情况及时汇报给家长,所以教师应该在家校合作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打通家校合作的壁垒,化解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二、家长的角色———互动与合作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家长就要给老师足够的空间来管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与老师、学校互动合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关怀,家长要权利配合学校组织的活动,比如家长会,通过这样的活动,才能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中学生不愿意向自己的父母吐露心事,相反,他们更愿意向老师寻求帮助,所以家长应该经常与老师联系,多询问学生的情况。家庭教育是学生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的前提,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管理子女的教育,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知道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该如何培养孩子;其次,家长要足够了解自己的子女,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子女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教育;最后,家长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有了教育孩子的信念加上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1.充分发挥家长会作用

召开家长会是沟通家与学校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在家长会中,家长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学校先进的教学及管理理念,还可以针对这些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老师与家长的相互沟通,家长和教师都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使学校教育能够朝着有利于学生的方向改善,正是这种信息的双向交换过程才能使得学校教育更加便利,总之家长会是沟通学校与家庭、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密切联系、协调一致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是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定期进行家访或电访

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深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父母的文化水平以及学习环境等基本情况,针对这些了解,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情况,包括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家长了解之后可以及时督促孩子学习;每次家访之前,教师都要做到与家长沟通好时间,在双方都便利的条件下进行家访,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家访之前有针对性地提出学生的几点问题,这样会节省时间,推动家校合作的健康发展。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话家访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它的优点就是更加便捷更加直接,作为在家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模式,电访是家访的重要补充,对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有重要作用。

3.鼓励家长与学生的互相沟通

篇2

关键词: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共同心愿。为了孩子成才,不少父母不惜省吃俭用,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他们要求孩子积极上进,学有所成,但是很多家长们在重视对孩子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孩子的素质教育。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指导家长进行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

1转变家长教育观念,遵循家庭教育规律

1.1很多家长并不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一样重要,教师和家长都应该重视。但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令人堪忧,不少家长思想认识不够,希望孩子成才的同时,又用老旧、陈腐甚至错误的观念教育孩子。一些家长姑息溺爱,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盲目迁就,这些行为既伤害了孩子,又影响他们的成长,使得子女逐渐养成自私、蛮横、虚荣等不良习气。而有些家长又过分地依赖学校,认为孩子的教育只是学校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的教育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成绩好,就是教育得好等等。这些都是家庭教育观念的缺失。

1.2通过沟通完善家长缺失的家庭教育观

很多家长对如何教育孩子一片茫然,社会上也缺少正确引导家长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的机构。这时,班主任就要从观念入手,多和家长沟通,正确引导家长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理念,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1.3鼓励家长以身作则,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一些家长希望班主任针对自己的子女提出立竿见影的家庭教育方法,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根据孩子自身所涉及到的问题,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运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分析症结所在,循序渐进对孩子进行引导。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处在模仿认知阶段的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用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去感染孩子。

2多观察、多了解,要全面地、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

2.1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才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许多家长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不够,错误认知根深蒂固,总是凭借老的经验教训教育孩子,思维空间局限,教育理念落后。而一些不注重品德养成,持有“成绩第一”思想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就容易有负面影响。比如很受媒体关注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孩子已经铸下大错,而家长却仍然没有认识到错误的根源,竟然还为孩子做无罪辩护。再如17岁考进中科院的神童和他妈妈的故事,这就是典型的“成绩第一”的家长,完全不注重孩子的生活能力,导致年轻的神童被中科院退学,而作为母亲却一度认为孩子退学丢人,这是怎样的教育误区。如果这位神童的历任班主任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对这位母亲进行及时的纠正引导,这位神童也不会艰难地去适应生活。

2.2针对不同家庭情况,制定不同的家庭教育方案

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气质性格、职业、年龄等都各有异同,这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基本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对家长进行普遍性家庭教育理念灌输的同时,结合每个家庭特点,分类、分层次进行指导。比如:对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家长,班主任可以从教育理论方面和家长共同探讨,让家长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纠正自己在理解家庭教育上的偏差;而对于那些对孩子失去信心放弃孩子的家长,班主任要把孩子的进步及时反馈给家长,告诉家长适当地鼓励孩子,才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跟偏袒溺爱孩子的家长交流时,要进行单独谈话,并明确指出家庭教育的失误之处;对于那些动辄打骂孩子的家长,则先要告诉他们与孩子平等的沟通才是关键;对于文化水平略欠缺的家长,班主任可以从实际着手,运用一些生动的教育案例,跟家长共同探讨,这样家长更加容易理解家庭教育的真正内涵。

3通过各种形式与家长密切沟通,相互学习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联系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班主任和家长也可以随时进行沟通,以对学生的关爱为基础,客观的阐述各自对孩子了解的信息,讨论出合理的解决办法,避免老师和家长之间出现矛盾。由于教师和家长分属不同社会角色,知识、思想、经验、认知可以互补,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的有利因素。

4结束语

班主任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纽带,家庭教育指导是新形势下班主任的职责,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不断探索、学习、与时俱进,组成教育同盟,家庭教育效果才能有所提升,才能逐步完善和改进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宗标.浅谈班主任应如何指导家庭教育[J].科技信息,2011,(5):696.

[2]任茜.与心灵对话——浅谈班主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知识窗(教师版),2013,(3):56-57.

篇3

1.忽视整体素质培养,过度重视成绩。近年来,父母及教师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未注意到孩子健康成长,用自身理念去衡量和束缚孩子,让他们按照所铺垫的道路前进,却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青少年出现逆反心理。

2.忽视榜样作用,重视物质利益。青少年成长期间,父母未做好榜样作用,在教育孩子时多是口头上进行,却没有重视行动教育。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并没有按照正确的原则处理问题和看待问题,使孩子逐渐忽视行动,而口头上教育并没有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另外,父母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习,采用物质手段去束缚孩子的成长,并没有与孩子进行良好的精神交流,导致青少年认为父母重视的只是成绩和金钱。

3.父母错误的心理状态影响着青少年健康成长。我国所有父母普遍都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理念,极其重视孩子的学习,并且部分父母存在着严重的攀比心理,极易影响孩子信心,并导致家庭矛盾的产生;同时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可以取得更好成绩,多让孩子参加培训班,上名校,从而父母这些心理导致青少年对学习态度逐渐向坏的方向发展,改变了他们的学习目的。

4.过分保护。近年来,独身子女是越来越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安全成长,过分保护孩子,从小时候父母就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在成长期间过分依赖父母,缺乏独立,并且懦弱无能。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青少年心理健康主要包括:身体健康、认知正常、人格健全、感情成熟、行为稳定以及人际关系和谐。据相关资料显示,全世界各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地青少年心理问题都超过10%。而通过相关调查得出,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基础条件是良好的家庭环境,正确的家庭教育。青少年时期,正是孩子成长关键时期,周围环境会严重影响着孩子成长,尤其是与父母关系,矛盾逐渐升华,一旦没有很好处理就会造成孩子出现抱怨、易怒等情绪,在这个时期青少年认为父母无法理解自己,并且不会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出现越来越大的矛盾,因此,家庭健康教育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关系不可忽视。

三、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升青少年健康心理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父母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息息相关。因此,父母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学习期间,父母不能够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要多聆听孩子心声,关心孩子的兴趣爱好,积极沟通交流,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品质,使孩子可全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父母要对孩子的期望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青少年身心发展正处于不稳定时期,生理和心理都未成熟,情绪易受到外界因素而出现波动。因此,父母需适对孩子的期望要适中,不可太过。

2.重视榜样作用。托乐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因此,父母必须要重视自身作用,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实际行动去带领孩子和教育孩子。这就要求着父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保持正确的行为,重视榜样作用,影响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同时父母不可过分溺爱孩子,过度保护,使孩子逐渐丧失了独立自主特性。因此,父母应让孩子学会自理,可独自完成一些事情,从小培养独立自主的理念,使孩子可健康成长。

3.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能够使孩子情绪稳定,自信开朗,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的产生与发展。比如鲁迅先生说过“:倘有人作一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下。”因此,这就要求着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能够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父母要关心孩子成长,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与孩子进行精神层次交流,尊重孩子隐私,了解孩子兴趣爱好,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促进其健康成长。

4.创建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家庭健康教育根本条件是良好的成员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夫妻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使孩子时刻沐浴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在充满爱的环境下,使青少年懂得爱,积极向上,建立完善的人际关系。

四、总结

篇4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初中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1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孩子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学到基本的社会规范,还可以从父母、长辈那里学到基本的生活技能。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未来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初中生面临中考及其他各种考试的压力,每天的任务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几乎为零,他们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增强,对外界事物敏感,存在要求独立与不能完全独立的矛盾。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及个体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家庭教育中的误区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意义深远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要素。然而当前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

1、家长重智育轻德育

家长很舍得教育投资。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上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除了正常在校学习之外,家长还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特长班,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以后就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自己为人父母的任务就完成了。在他们看来,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智力教育。而这样做完全忽视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使孩子觉得学习不快乐,生活没意思,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和对父母的逆反心理,甚至逃离家庭,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2、家长多言传少身教

有些家长对孩子说教不断,整天对孩子唠叨做人的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不厌其烦。而他们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按不同的原则处理问题。如此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经常使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人做事和立足社会。

3、家长重物质轻精神

家长普遍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家长大都有求必应。如果孩子学习进步,成绩提高了,家长更乐于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当孩子情绪低落时,家长很少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负面情绪,多表现平淡,只一味督促孩子不要胡思乱想,好好学习,否则会影响成绩。虽然丰衣足食,但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理解、关心和爱护,觉得孤独无助。在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有效交流很少,这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情商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长期以来,家长只重视青少年身体的健康、知识的进步,严重忽视了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忽视了要教给孩子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合作,如何为人处世……而这些才是让青少年受益终生的。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关系的研究及解决途径

家庭教育是家长在与子女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利用家庭的环境氛围,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子女施以影响的活动。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他们的个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和睦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主要指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气氛。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这里只讨论夫妻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夫妻感情是否和睦时刻感染着孩子,夫妻关系是否融洽对孩子成长有重大意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乐园。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2、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家长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关键作用。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心理学家班杜拉曾做过攻击反应试验,结果发现孩子倾向于模仿成人动作。这一实验向人们证明了榜样行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品德修养,一言一行,甚至神态表情,动作细节,无不对青少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示范行为会起到重要的榜样作用。

3、父母应该和初中生一起成长

篇5

一、 家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忽视整体素质培养,过度重视成绩。近年来,父母及教师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未注意到孩子健康成长,用自身理念去衡量和束缚孩子,让他们按照所铺垫的道路前进,却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青少年出现逆反心理。

2.忽视榜样作用,重视物质利益。青少年成长期间,父母未做好榜样作用,在教育孩子时多是口头上进行,却没有重视行动教育。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并没有按照正确的原则处理问题和看待问题,使孩子逐渐忽视行动,而口头上教育并没有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另外,父母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习,采用物质手段去束缚孩子的成长,并没有与孩子进行良好的精神交流,导致青少年认为父母重视的只是成绩和金钱。

3.父母错误的心理状态影响着青少年健康成长。我国所有父母普遍都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理念,极其重视孩子的学习,并且部分父母存在着严重的攀比心理,极易影响孩子信心,并导致家庭矛盾的产生;同时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可以取得更好成绩,多让孩子参加培训班,上名校,从而父母这些心理导致青少年对学习态度逐渐向坏的方向发展,改变了他们的学习目的。

4.过分保护。近年来,独身子女是越来越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安全成长,过分保护孩子,从小时候父母就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在成长期间过分依赖父母,缺乏独立,并且懦弱无能。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青少年心理健康主要包括:身体健康、认知正常、人格健全、感情成熟、行为稳定以及人际关系和谐。据相关资料显示,全世界各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地青少年心理问题都超过10%。而通过相关调查得出,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基础条件是良好的家庭环境,正确的家庭教育。青少年时期,正是孩子成长关键时期,周围环境会严重影响着孩子成长,尤其是与父母关系,矛盾逐渐升华,一旦没有很好处理就会造成孩子出现抱怨、易怒等情绪,在这个时期青少年认为父母无法理解自己,并且不会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出现越来越大的矛盾,因此,家庭健康教育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关系不可忽视。

三、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升青少年健康心理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父母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息息相关。因此,父母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学习期间,父母不能够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要多聆听孩子心声,关心孩子的兴趣爱好,积极沟通交流,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品质,使孩子可全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父母要对孩子的期望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青少年身心发展正处于不稳定时期,生理和心理都未成熟,情绪易受到外界因素而出现波动。因此,父母需适对孩子的期望要适中,不可太过。

2.重视榜样作用。托乐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因此,父母必须要重视自身作用,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实际行动去带领孩子和教育孩子。这就要求着父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保持正确的行为,重视榜样作用,影响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同时父母不可过分溺爱孩子,过度保护,使孩子逐渐丧失了独立自主特性。因此,父母应让孩子学会自理,可独自完成一些事情,从小培养独立自主的理念,使孩子可健康成长。

3.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能够使孩子情绪稳定,自信开朗,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的产生与发展。比如鲁迅先生说过:“倘有人作一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下。”因此,这就要求着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能够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父母要关心孩子成长,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与孩子进行精神层次交流,尊重孩子隐私,了解孩子兴趣爱好,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促进其健康成长。

4.创建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家庭健康教育根本条件是良好的成员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夫妻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使孩子时刻沐浴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在充满爱的环境下,使青少年懂得爱,积极向上,建立完善的人际关系。

总结

篇6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到成为栋梁,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素质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其他形式的教育等等。这诸多形式的教育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缺少哪种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损失,或者是增加很大的负担和成长中的困难,有的甚至会影响一生。从前我们的父母长辈没有良好的条件读书,失去了在学校学习文化的大好机会,只能靠卖苦力来维持生计,生活贫穷落后。家穷则国穷,家富则国富。随着国民的努力和奋斗,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随着“嫦娥二号”的升空,我们实现奔月的梦想也指日可待。

但在这诸多种教育之中,家庭教育尤为显得重要,它是一切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摇蓝,它是持续性最为长久的一种教育。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影响与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 。 有一个叫小强的孩子非常聪明,上小学时成绩各科成绩都很好,但后来他爸爸妈妈迷上了麻将,农闲时间天天在家和邻居搓麻,有时连饭也不做,谁赢钱谁请客,又吃又喝的,很少过问小强的学习。于是小强的学习一落千丈,还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作业不按时完成,逃课,和老师撒谎等等,甚至了学会了麻将,没人时还能和爹妈配手。直到老师家访时,家长才了醒悟,是家庭环境影响了孩子,及时改正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小强的成绩才慢慢提高。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至为重要。

那么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呢?: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需要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中外家教专家的研究表明,科学的教育方法中有四大关键需要把握。这就是:第一,父母要不断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让孩子树立起远大理想和目标,并为此奋发进取 ;第二,父母要发现和挖掘孩子大脑巨大的潜能,激发孩子的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孩子的天赋;第三,父母要有意让孩子接受挫折、逆境、苦难的磨练,培养孩子坚韧的意志品质;第四,家长切忌急功近利,过分重视孩子学习上的考分,而要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另外还要在一些细节方面注意

首先,父母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团结合作……这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自己的言传身教,亲身示范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要孩子做到什么,首先自己先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分享家务,热爱读书,按时作息,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如果让孩子在屋里写作业,而家长在外面看电视,打麻将,或者进行其他的娱乐活动,孩子能安心学习吗?

    再次,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表达自己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独立做事的能力。做为父母,对孩子的一切好奇心不可咨意地打击与抹杀,有想象力才有创造力,保持孩子的那分天真与浪漫。满足孩子表现自己的愿望,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父母要经常和孩子拥抱、沟通交流,搞好亲子关系,好的关系胜过一切教育。经常和老师联系,

篇7

1让家长认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事实上,家长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学兼优,办事能力强,更希望他们出色成才。这些想法是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目标一致的,学校只要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们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为了让家长认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了解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利用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使家长明确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点,使家长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达成共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还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把对子女的爱以正确的方式融入到对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

2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多渠道实施素质教育

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调动家长们积极参与和协助的重要性,要正确地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

2.1请家长走进校园,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同感,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具有巨大的优势,不仅时间充裕,“师资”力量雄厚,而且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定向培养。但家庭教育也有“双重性”,父母的不良习惯和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

2.1.1请家长到校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们在观看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育人的责任感。通过比较,使家长找到差距,懂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世界的竞争很激烈”和“山外有山”的道理,认识到必须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独立的能力,增加适应社会的本领与机遇。

2.1.2教师与家长彼此之间的接触,有利于在教育方法上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借活动机会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从中相互沟通,共同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成功创造条件。

2.2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走入家庭,体现素质教育的互动性。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孩子的命运与未来。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继续,而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都是以家庭教育为背景进行的。家庭教育具有终身意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而且伴随孩子的一生。教师的定期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8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8―0030―01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学校和家庭相互支持配合,就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而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开发人的固有潜力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国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保证。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力量,理所当然地应该携手共建素质教育平台。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密切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的规律反映在若干方面,真正做到是不容易的。家长应该具有“科学教子”的意识,注重学习,尽自己的努力去做,经常反思总结,避免出现失误。

一、努力创建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家长学校在家庭、社会、学校、班级、学生之间建立一项长期的、有效的沟通渠道。是研究学生、培养学生的信息库,是培养学生自主成才的主要场所,我们务必抓好、办好家长学校。要充分利用闲暇时间给家长充电。可以给他们宣讲党的教育政策,讲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果,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关系,再结合家长各自特点进行适用技术的培训。在此过程中,巧妙地进行对孩子教育方法的指导。定期召开家长会,是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通报学生在校表现和进步程度,主要是学业和行为方面,倾听家长对孩子的评论。学校要尽量讲学生的爱好、特长,对于不太严重的问题,一般应避而不谈。学校要经常性地和学生家长沟通,倡导家长和学生一起听课,这样才能把家长、学生、教师联系得更紧。还应建立学生成长的“档案袋”,对学生的健康、爱好、书写的作业本、练习题、周测、月考及一学期中的两次大考,还有校内外的表现进行记载。学校、家长共同给学生一段评语,写成简短的文字,形成档案。这样的日积月累、共同研究,会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隐藏的天赋及可挖掘的潜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化、特长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

二、尊重孩子,还给孩子自由

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对待,打骂一顿了事。家长对孩子讲话能心平气和,多一些耐心,特别是不要在孩子面前骂脏话。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相比,而是要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也不强迫孩子做不想做的事,不要把孩子休息的时间排满。不要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什么就也要学什么,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习。双休日主要是休息,家长不要使孩子负担加重。从成人的角度看,家长的认识与孩子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也许,作为一个家长考虑更多的是怎样要求孩子,更加关注教育的结果,而孩子需要的更多是平等、自主和宽容,更加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另外,作为家长要时刻记住与孩子平视,既不要对孩子有太高的期望,也不能放任不管孩子,既要培养孩子学习好,更要培养孩子怎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既要适当地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也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不能凡事由家长来包办。

三、让孩子学会竞争

篇9

一、家庭教育缺失的表现

(一)过度地溺爱和纵容,导致性格缺陷。

目前,我国在校高职生年龄约为18―22岁,以独生子女为主,娇生惯养。即使进入大学以后,家长还继续娇宠和溺爱他们,甚至无视学校有关规定,满足其很多不合理的要求。这样做无疑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二)片面追求智育发展,导致人格缺陷。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只是片面地追求智育成果,对学生学习成绩表现出了一种不理智的关注和要求。忽视了对学生良好习惯、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得高职生在这些方面存在许多的缺陷,甚至出现高职生犯罪、自杀和自残事件。

(三)过分地失望与冷漠,导致偏执自我。

高职生大多是高考失利,一些家长在惋惜之余,往往产生不良情绪,并把它转嫁到孩子身上,要么对孩子或者愤怒,或者冷漠。这都于孩子都是一种极大的伤害,也是对家庭教育的完全放弃。

二、家庭教育缺失中高校的原因

(一)缺乏对家庭教育价值的认识。

家庭教育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高校教育的强大助力。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和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才增多,但仍有许多高校没有重视家庭教育问题,没有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体系,没有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价值。甚至放弃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没有要求学生家庭参与、辅助高校教育意识,更没有高校教育依赖、依靠家庭教育的支持的意识。

(二)缺少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

有些高校几乎没有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而且有些高校学生家庭的沟通交流几乎都是被动的,有时是迫不得已的。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不找家长,只有在高校教育无效或学生出现严重问题时才心急火燎地找家长。因此,没有意识,没有制度保障,高校与家庭的教育几乎是脱节的。

(三)疏忽对学生正确对待家庭教育的引导。

据调查,68%的在高职生遇到困难时首先联系是父母,但又有55%的学生不愿继续接受家庭教育。他们寻求平等,争取民主,家庭教育观念发生较大改变。高职生应有怎样的家庭观念,怎样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环境,怎样正确在对待养育自己的父母,高校既没有这方面的讲座,更没有这方面的研讨的氛围。

三、高校应对家庭教育缺失的措施

(一)转变家庭教育理念,营造重视家庭教育氛围。

高校应充分肯定和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努力形成社会教育、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高校要切实重视家庭教育工作,确立“高职生仍需要家庭教育”的观念,认识到高职生家庭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有益补充。高校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加强高职生家庭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家长提供和高校沟通交流的环境,促进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更好结合,更有力地促进高职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构建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的机制,畅通家长与高校沟通。

高校要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构建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机制,搭建家长与高校沟通交流的平台,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服务。高校可建立如“高职生家庭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实施对高校高职生家庭教育工作领导与引领。可利用网络资源建立“高职生家长聊天室”、“家校QQ群”等等,让他们与高校,与老师,与班主任辅导员能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及时地了解高校的教育情况,了解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

(三)引导高职生正视家庭教育,尝试高职生反哺家庭教育。

高校可以通过校园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借助校园文化活动的市场,大力渲染我国优良的家庭伦理道德,积极营造尊重家庭,尊敬父母的氛围,引导学生正视家庭环境,正确对待家长的态度,客观地认识家长的能力与水平,扬弃地接受家庭的教育。高校还可尝试指导和鼓励一些有能力的高职生,用自己已具有的学识和沟通能力,以及现代的理念和人生态度去影响家长,改变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篇10

关键词:父亲 家庭教育 儿童

自2013年暑假开始,综艺频道热播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引发了收视热潮,性格迥异的孩子,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也使观众们在笑过之后开始反思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之前备受非议的“80后”一代逐渐组建家庭并为人父母,他们能否胜任“爸爸”“妈妈”这一新的角色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节目热播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的一系列思考:长久以来的父爱缺失成为中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原因何在?怎样的家教方式是科学的?父亲是否应该参与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来等等都成为人们热议的教育话题。

一、父爱缺失――中国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在第一期“爸爸去哪儿”的第一站,我们印象最深的画面就是孩子们离开妈妈后大哭大闹的场景,面对孩子们的嚎啕大哭,爸爸们绞尽脑汁,但依然手足无措,一脸茫然与无奈,不知道怎样去照顾孩子。这就折射出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父爱缺失:与孩子沟通少,不了解、不会照顾孩子,因此,当孩子走出家门,远离母亲之后,问题频发。五位星爸一开始的表现也反映了在中国家庭教育中,父爱缺失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多数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外出挣钱养家,在家的时间比较少,教育孩子自然而然就成了妈妈的责任。或许正是在我国这种传统思想和观念的作用下,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参与得越来越少,甚至渐渐淡出了家庭教育,对自己的孩子知之甚少,对育儿更是一无所知。

二、不可或缺――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

在传统家庭教育观念长期影响之下,我国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相对于母亲而言,总显得不如母亲那么重要,孩子也总是更依恋、亲近母亲。然而,越来越多探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研究表明,父亲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与母亲不同的独特作用。土耳其阿狄家庭教育暨康复中心心理研究人员加利斯撰文称,从出生到入学前是子女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包括心智、情绪、及适应周边环境的能力都在这一时期养成,而父亲在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他还指出,以协助子女人格成长而言,包括子女在智力、情绪表达和适应社会能力方面的成长,一位尽责父亲对子女的照顾较母亲对子女的照顾可增加25%―30%的正面成效。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现代家庭的父亲既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要责任,又要扮演好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角色。

我认为,在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孩子成长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二者同样重要。母亲情感细腻,在生活上可以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在亲子游戏中,母亲更倾向于和孩子玩较传统的、带有语言和教导性色彩的、非剧烈性活动的游戏,因为出于安全和健康的需要,母亲往往过多地限制孩子的活动。从母亲那里,孩子学会了同情、善良、关心他人等方面的情感体验;父亲则倾向于与孩子展开形式各异的不同类型的游戏,游戏形式更多变,更具刺激性。另外,父亲往往偏于理性,从父亲身上,孩子们可以形成独立思考、果断、自信等品质。由此可见,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截然不同。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没有父爱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常表现出自卑的情感素质和性格特征,这类儿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抑郁、孤独、任性与依赖行为等较为普遍,有些心理学家将其称为“缺乏父爱综合征”。这一点,在“爸爸去哪儿”节目第一期中林志颖儿子小kimi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一离开父亲就会大哭,做什么事情都要父亲陪同,直到在第一期节目快要结束时,小kimi过分依恋的行为才有所好转,能够离开父亲,跟小伙伴一起去完成任务了。

我认为,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不容忽视,对于女孩来讲,父亲参与到家庭教育可以为女儿提供一个最初的与异往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以致影响到她以后的婚恋观。许多研究证实,5岁前失去父亲的女性,难以了解男性如何生活及其与女性的区别,并且在青春期与男往时,常常会表现出焦虑、羞怯、无所适从。而对于男孩来说,父亲可以为其提供男性的榜样,通过观察、模仿父亲的语言和行为,逐步树立做个“男子汉”的价值观。相反,从小父爱缺失的男孩往往缺乏攻击性,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的表现――过分依赖、喜欢非刺激性的活动等。这也是许多学者建议加大力度培养幼儿园男教师,弥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男性缺位造成的性格缺失的主要原因。

三、父爱回归――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事实上,“爸爸去哪儿”这一节目热播之后,公众呼声最高的就是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父爱回归,众多网友大呼,父亲们理应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确,通过节目的播出,人们认识到了我国家庭教育中父爱缺失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爸爸们的表现和孩子在一期期节目中的成长变化,我们也看到了爸爸们可喜的成长:他们越来越了解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会照顾孩子,爸爸们相互取经,对育儿越来越感兴趣。我走访调查后也发现,许多“80后”的爸爸在看完节目后,纷纷表示自己之前做得不够,以后一定多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去,因为节目让他们发现育儿也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事实证明,只要用心,每个父亲都会是一个合格的好爸爸,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也是不容撼动的。我也走访了几个家庭,爸爸们都表示看完节目之后意识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失职,纷纷表示努力改正,这或许就是“爸爸去哪儿”节目的教育意义所在。

鉴于此,笔者呼吁家庭教育中父亲们的积极补位和归位,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需要,与孩子共同成长,做合格的好父亲。

参考文献:

[1]陈亚鹏.家庭教育要想好,父亲作用少不了[J].青年教师,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