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云端范文

时间:2023-04-12 03:5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在云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云端教学正在成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个阶段:计算机教育突出了技能操作和程序设计(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中小学启动了计算机教育。1992年以后,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2000年底,全国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校近6万所,建网学校5700所,计算机拥有量205万台,专兼职教师11.5万名,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3500万名。

计算机教育成为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计算机在影视界、出版印刷界、国防部门、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广泛应用引起了各个领域的重大变革。但起初在教育领域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应用,仅仅是把计算机本身的操作知识与技能培养作为计算机教育的中心内容。

后来,国外一些学校开始重视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问题。在我国,教育部于1998年11月出台了《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发展与实施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这标志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开始由计算机教育阶段向信息技术教育转变。

2.第二阶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初步整合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2000年至2010年)

随着计算机硬、软件装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进入课堂,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单一的计算机很快发展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享。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同时,“计算机教育”概念也完全被信息技术教育概念所取代。

自2000年起,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迈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教育部于2000年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程”,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同年10月25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此后,全国掀起了教育信息化的热潮,校园网建设、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信息技术教材建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各项工作都有了实质性的发展。

2003年,国家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3.第三阶段:云端教学开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快速推进(2010年以后)

2010年以后,信息技术进入了云计算阶段。计算机、互联网、电子白板、电子书包、无线传输等信息科技将新兴的数字终端设备与数字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推动云端教学变革。云教育使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数字化,平板电脑带动电子书包多元化,电子教科书代替文本教科书,云端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数字教室代替传统教室,云端书库代替传统书库,数字图书馆代替传统文本图书馆,使传统教育开始转变为以云端教学为特征的数字化学习的新时代。

云端教学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网络,在网络里建立一个如教室情境般的教学及学习空间,使用者只需输入个人账号信息,即可透过个人计算机从远端登录一个虚拟的计算机世界,透过网络连线方式,随时随地连接云端教室,进入该系统自主学习和办公。在云端教学环境下的数字教室里,黑板变为电子白板,教师的讲桌上放置了计算机和触控屏幕,室外有服务器、配备笔电保护充电车,保证笔电通畅,教室里每位学生使用一个平板电脑经无线网络连接系统进行学习,配合文本教材,电子书包变成学生上课的辅助工具;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可依据学生的状况、行动装置的功能对学生开展个别化辅导,提供各样的测验、评量、学习历程记录,达到随时随地存取各种教学资源的目的。

云端教学促进了课堂学习活动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完全整合。云计算与学校内可控制的无线传输、平板电脑的产生和应用,为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字化学习创造了现实的物质条件,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环境保障。

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云端教学发展情况

近年来,云端教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动以计算机/电子白板/电子书包为载体的正规教育科技化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因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产生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且单向式的吸收知识,也期望藉由让学生通过信息科技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美国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形成了以“课程、学习管理系统”与“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与培训”为两翼的发展态势。在“课程学习管理系统”建设上,以“交流、共享、集体智能”为核心功能,实现从教师主控走向学生主控,从孤立系统走向与其他系统的融合转变;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以“提升学生学习”与“提升教师自身能力”为目标,应用科技手段来融合教学资源,达到优质教学的目的。信息技术的极速发展解决了传统学习的诸多限制,云端运用从网络传播走向知识的转移,从开放思维发展到共创智慧,进而关注信息化与具体学科课程的结合,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日本于2009年进行了学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升级与采购。2010年提出云端教育计划,并在2015年在全日本中小学实现每位学生配备一台平板计算机,中小学教科书采用两种方式全面实现数字化,创建符合21世纪的学习方式与学校教育。

韩国为了强化整体国家竞争力,大力推进云端教学。韩国教育部及总统信息策略委员会主席向时任总统李明博提出推进“智慧教育”,重点加强电子教科书开发及应用,发展在线教学应用,建置在线学习诊断机制。韩国于2009年完成校内宽带网络速率升级,从2010年起提供IPTV之教学服务,2011年推动义务教育使用电子教科书,2013年所有中小学生都应用平板电脑。

我国台湾地区从2009年开始实施云教育的政府计划。台湾教育主管部门2009年提出电子书包实验教学计划,2013年全面推行云端教学。台北市教育局在推进云端教学的同时,在教育体系上求新求变,调整一成不变的课程结构,进而引导并培养学生高层次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实践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分析、认知能力,让教师能够利用信息化提升教学品质,让学生能利用信息化提升学习与生活能力,打造新一代云端学校,全面提升教育竞争力。

另外,法国于2011年全面实施电子教科书;葡萄牙在2010年达到了100万名学生每人一台平板电脑;加拿大预计在2014年前将所有课程数字化;土耳其将在2015导入1500万台电子书包;墨西哥已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科技化教室建置。

云端教学将带来教育领域一场全新的革命性变革

1.云端教学发展适应了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21世纪是各个国家激烈竞争的新时代。经济的竞争取决于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的竞争。各国的科技、教育竞争都把对未来人才的培养摆在了战略规划的首要位置。

韩国:未来人才除了具备数字原住民基本能力外,同时应具备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想象力、探索力、独创性、世界公民意识、ICT应用能力、适应能力等核心能力。

美国:未来人才须具备创新思维、沟通及协同作业、搜寻与资料的查核、批判性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数字公民责任、信息科技操作及基本概念。

日本:未来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包含自主性、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

2.云端教学系统先进的设计理念

遵循创新教育思路,充分体现教育新思想、新方法,通过云端,让教师和学生的想法得以实现,为师生提供一个新的教学环境、一个创新平台;云端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性,使师生充分体现其灵活性、方便性,索取资源就像看有线电视一样,一键即得;师生及家长交流就像面对面聊天,随时沟通;低碳节能,为学校节省资金,采取注册收费方式,即插卡送电模式;使学生在非云端教室也能享受到云端教学;整体结构设计为大平台多接口模式,功能模块可随时接入系统,便于今后的扩展。云端教学就是让师生通过云端平台能方便地交流学习,拉近师生的距离,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均衡学习资源,提升学习效率,轻松营造学习环境;创新教育得到较大的提高;云端教学能寻找出更多资源,让教学变得更丰富多彩。云端教室又可使学生丢掉沉重的书包;云端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又一提升;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出发,通过技术手段为广大教师、学生、家长搭建更个性化的应用服务平台。

3.云端教学将带来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

云端教学将会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云端教学建置高互动的教育教学体系、教学环境,辅之以适当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让学生透过云端学习系统,开启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并用资讯及线上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云端教学带来了一系列变革:由传统的孤立的人为的学习环境转变为融入科技的真实的学习环境;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由单一媒体单一感官刺激转变为多重媒体多元感官刺激;由被动性的反应转变为为了了解而做的反应;由单一的学习进程转变为多元的学习进程;由孤立的学习转变为合作的学习;由资讯的传输转变为信息的交换;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由以事实和知识为主的学习转变为以批判思考与作出决策的学习;学生由被动且单向式的吸收知识转变为主动建构自有学习知识结构。

推进云端教学的关键在于建设连结云端运算的数字教室

数字教室也称为智慧教室,是指根据教学需求,设置各项通讯(ICT)设备,达到兼具便利、智能与效能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是一个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微格教室、校园电视台等多种环境为一体的新形式教学环境,其中使用了包括电子白板、数字笔、电视(显示)墙、无线网络、数字摄像在内的多种技术,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便利,体验到利用新技术进行学习的快乐。

数字教室可以根据这个蓝图与经费多寡,逐年、分阶段逐步建设完成。根据IT辅助教学设备进教室的趋势来看,电子白板、实物投影机、IRS实时反馈系统是最优先进入教室的教学辅具。每个设备都有一套独立的应用软件,应教学现场的实用需求,需研发三合一教学软件,将电子白板、实物投影机与IRS系统这三项主要辅具整合在一套软件上操作, 实物投影机取得纸本画面立即用IRS互动并使用电子白板功能讲解。这将成为数字教室的最大特色之一。在此基础上,如有充足的预算,在智能教室导入电子书包便可以顺利地开展云端教学了。

数字教室把学生带到一个与计算机有关的未来世界。学生可以用平板电脑扫描二维码,经无线网络连接系统进行学习;电子书包包含了硬件行动载具、软件云端平台的整合规划,分阶段导入教学软件、内容与云端书柜机制。通过适性化的补救教学流程更可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数字教室里,学生可以通过如环幕电影一样的电视墙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可以通过计算机与千万里以外的朋友进行沟通交流;可以用手中的数字笔记录下自己的梦想,并可与任何人分享;可以对着摄像机发表自己的想法,成为一个电视台的小主持人。数字教室为学生创造了无数的梦想。

数字教室具有很强的评价功能。数字教室内建了学习诊断分析的界面,可以与云端运算技术的实时诊断与分析系统结合,将运算数据上传并取得诊断分析报告。这份报告除了一般的成绩统计、排行、答对率等图表之外,也包括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可视化图表,实时帮助教师针对个别学生做适性化的辅导;而试题的诊断分析图表,则帮助教师找出异质试题,作为后续命题参考。

数字教室使师生间的互动十分便捷。教师透过答案卡读卡系统、网络阅卷系统或IRS实时反馈系统的作答数据,就可以获得学生的诊断报告,依不同的对象需求可提供多种报告。透过教室端教学辅具与云端服务的自动化结合,数字教室的智能功能就在师生课堂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很具体地呈现出来。

篇2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a)-163-01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平板运动试验、TET)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并可以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预后评价及康复指导,因其具有无创性,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对比了85例患者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结果,进一步评价该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85例患者中男56例,女29例,年龄31~69岁,平均(49.4±7.3)岁。有典型心绞痛37例,不典型胸痛、胸闷48例。所有患者均在8周内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检查,且无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心包炎、心房纤颤、预激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临床情况,停用洋地黄及抗心绞痛药物(尤其β受体阻滞剂)2 d以上。

TET采用Bruce方案,采用极量或亚极量(85%最大心率)运动。运动前描记12导联心电图,记录血压、心率,运动中持续监护12导联心电图,运动试验后每2分钟记录1次12导联心电图及血压,至运动后6 min。阳性标准:运动中或运动后12导联心电图以R波为主的导联,①心电图J点后80 ms ST段水平或下垂性压低≥0.1 mV,持续2 min以上;② ST段呈损伤型抬高≥0.2 mV。

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多透照,评价冠状动脉三个主要分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及其直径≥2.0 mm的次要分支,病变血管段较正常对照血管直径有≥50%狭窄即认为阳性。

2结果

85例患者中平板运动试验阳性46例,阴性39例;冠脉造影阳性36例,阴性49例,其中单支病变15例,双支或多支病变21例。

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见表1。

由表1得出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6.1%,特异性69.4%,假阳性率32.6%,假阴性率12.8%,阳性预测值67.4%,阴性预测值87.2%。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36例病人中双支/多支病变患者与单支病变患者运动试验结果对比见表2。

由表2得出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双支/多支病变与单支病变中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5.2%与73.3%。

3讨论

平板运动试验具有简便、无创、经济、相对安全等特点,因而仍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冠心病诊断初筛检查之一。资料显示,其平均敏感性为68%(23%~100%),平均特异性为77%(17%~100%)[1],然而受到诸多因素如: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冠状动脉支配心肌范围、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心血管活性药物等的影响使其具有一定的假阴性率;也可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其他原发基础病所致的ST-T改变、心脏微血管病变、病人体质等影响而出现假阳性[2-4]。

本组病人以冠状动脉造影狭窄≥50%作为冠心病诊断标准,对比得出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6.1%,特异性69.4%,假阳性率32.6%,假阴性率12.8%,阳性预测值67.4%,阴性预测值87.2%。提示该试验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及稍低的阳性预测值,该试验阴性可作为排除冠心病的重要依据,相反,如为阳性,则可靠性下降,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危险因素及有无导致假阳性的上述原因综合分析,必要时应行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由表2得出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双支/多支病变与单支病变中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5.2%与73.3%(因病例数较少,未显示出有统计学差异),即冠状动脉病变越重,敏感性越高,与文献报道相似[4,5]。

平板运动试验虽有一定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但仍可作为对冠心病诊断的一种重要筛查手段,尤其是尽量避免在上述一些影响结果可靠性的不利情况下应用时,其可靠性将进一步提高,对冠心病多支病变者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胡大一.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0-42.

[2]陈海坚,魏芝宝,朱秀龙,等.46例平板运动试验假阴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J].中原医刊,2007,34(1):53-54.

[3]李建国,秦永文,谢明萱.46例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和假阴性原因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0,17(6):371-372.

[4]李牧蔚,高传玉,黄克钧,等.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临床相关性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9):7-8.

[5]张娟赢,沈卫峰,陈菊芳,等.65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1994,3(3):103-105.

篇3

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不可或缺的新型事物,将人类带入到了信息化的社会。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科技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里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地进行着改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也加强了对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视,教育部也要求全国中小学都要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用信息化带动教育。虽然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开始对信息技术教育进行重视,但是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仍然处在摸索的阶段,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让信息技术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现代教育之所以区别于传统教育,除了教育理论、观念等的根本不同外,教育手段的更新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方面。而令人欣慰的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紧跟时代潮流,把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

一、培养学习兴趣,以兴趣带动学习

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愿意去学习的动力。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多数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但因目的性、指导性不强,使得真正去预习的学生很少,还有在教师上课的时候主要是用语言文字来进行表达所学的内容但是所学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些问题又十分复杂,就算是口才再好的教师有时也无法用语言很清楚的进行讲述;也有的教师运用挂图,但它是静止的,同样也有不足。但假如把多媒体引入教学,以上不足便可迎刃而解。如果在课前教师利用网络技术把下节课所学的内容简单的做一方案放到学生可以看到的网上,让学生有针对的去预习所学的内容在网上找不理解不会的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课上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课上讲解,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集文字、声音、动画、图象等多种信息、功能于一体,做到图文声并茂,视听相结合,再现各种事物、原理、结构、现象、情景及其组合等的应用,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再现在课堂上,使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知识的诱惑力,消除了抽象、想象、语言表达的障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因为这些素材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之在课上学生能更快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和知识。

二、抓住学生心理,加强情感交流

在学习中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是学习气氛。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只是单一的去讲所学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就从最开始的有兴趣到最后不想听,听不进去。在以住的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形式为师生间的单向交流,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当今社会的学生性格比较开放,好动,这样在教学模式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这样具有灵活性的交流可以是全班、小组或是个别人之间交流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认识的发展,并且能够让学生的交流和情感得到提高和交流。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先确定一个研究题目,然后和学生一起确定研究提纲,把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承担相应的任务,接下来让学生到网上搜集和查找有关材料,并在组内展开讨论、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形成有效结论。随后,小组间进行交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至此,这一过程并未结束,还可以指导学生就研究学习的问题制作网页,在网上。很明显,采取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认识所学的内容,而这样的知识是难以忘记的,并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和学习的正确方法,让他们终身受益。

三、视听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篇4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手段 运用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验证新教材,已成为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尝试和摸索课改的精髓所在。基于此,我认为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通过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地设计、巧妙地运用整合点,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是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下面谈谈在实际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

一、传统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育观念与教育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完善和普及,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在数学教学领域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逐渐发展,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开发和应用已成必然趋势。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实在很难让学生对数学有透彻的理解,不仅教学效率低,而且削弱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其一,教学方法单一陈旧。虽然现在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数学学科教学却一如既往,对教材、教法及现代学生心理特点缺乏研究,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上个世纪,难以适应学生的要求。

其二,教学手段简单落后。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得极少,教师语言缺乏感染力,单调乏味,课堂效率低。

其三,数学教师专业及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教材的正确把握与深入挖掘的能力缺乏,对先进教学设备的使用能力不够,阻碍着数学学科教学独特育人作用的发挥。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如何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如何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面对的课题。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明的动态视觉,运用适时、恰当,不但能迅速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如在讲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选取了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瓷器,以及现代的丝绸、织锦、剪纸、京剧脸谱、工艺品等图案,在课堂上播放,一下子就把学生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了。学生很快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情境之中,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常规的教学手段给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带来一定的困难。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或动画模拟,能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先在屏幕上放映一组动态画面: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来求;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求。在观察画面以后,让学生明确,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转化的思想,化陌生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思想方法,然后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在转化思想的启发下,学生想出了多种求梯形的面积的方法:1.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2.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3.把梯形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4.把梯形分成平行四边形。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在屏幕上放映梯形割补的转化过程。这一动态演示过程与多数学生自己猜测的思维过程完全吻合,学生都为自己的成功高兴。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考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可见,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为我们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突出矛盾,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而且,反馈越及时,就越有利于学习。运用多媒体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评价。通过反馈,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促使学生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为数学课堂教学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不但在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而且能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力求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追求的目标。

三、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其解决策略

近几年来,现代教育意识得到普遍的增强,认识到只有开展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育,才能在未来教育中处于领先地位。各地教育部门加大了教师多媒体技术培训的力度,加强了对教师电教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如举办多媒体技术知识、技能培训班,开展多媒体技术能手大奖赛等。有的地方把教师培训与开展多媒体教育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篇5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为公共艺术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公共艺术教学在新形势背景之下学生的成长需求方面出现了一定的滞后性,借助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引用有助于提高关于公共艺术课程的时效性。本文就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公共艺术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公共艺术教学;应用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促使教育各领域中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极大转变,信息化教学手段为高校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较之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课堂创新性、高效性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打破。时代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创新性,教育信息化手段是实现这一要求,进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途径。

1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公共艺术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较之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信息化教学手段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在公共艺术课堂中带来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中拥有数量庞大的艺术资源,包括图像、视频、音频等为教学资源带来丰富的艺术展现形式。在课堂中充分运用网络平台搜集信息资料,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开拓视野,培养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信息化教学手段下的学习方式灵活性更强,学生可以教师的引导带动下利用网络平台获取需要的学习资料,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在公共艺术音乐学科的创作性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联系,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再局限于课堂、学校甚至时间,为学生和教师之间搭建了良好的信息沟通交流桥梁。通过校园人人网、微博、QQ、微信以及电子邮箱等全方位的沟通交流,增强了师生间关于艺术的探讨、学习。教师的身份在新教学方法的引用中得到转换,除了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教育者之外,更是学习道路中的引导者,密切联系了师生间的关系[1]。

2公共艺术教学发展的现状

现阶段关于公共艺术教学发展的现状中,关于音乐学科的学习多注重于专业理论课程和公共课程的方式进行展开,未能形成系统性的音乐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未充分利用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资源优势,教学模式单一化。在相关音乐教学中多以教材为主,有关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也仅限于影像、音频资料的展示,并没有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作用。信息化时代中,学生普遍掌握最新的网络运用技术,关于一些手机软件、网站等都能即时性地获取新鲜的资讯和资源,传统的艺术教学方式已不再满足于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学校开设的音乐相关课程已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统的公共艺术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的冲击下已被逐渐淘汰,但是相关教师队伍关于这一模式的转变思想较为滞后性,绝大数学校对于信息化教学只是形式上的运用[2]。

3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公共艺术教学中的运用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校在公共艺术教学模式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打破传统公共艺术教学单一化模式,实现公共艺术教学的创新。

3.1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

关于公共艺术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课件、影像资料、音频、图片利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当下音乐领域最新的资讯,将音乐学习从枯燥的理论学习和单一歌曲教学模式中转换为实时性的音乐教学。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例如:最近热播的《中国新生代》,自节目推出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主要面向14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关于中国孩子没有合适的歌曲演唱困境,对一些经典曲目的改编,向社会倡导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音乐表达。节目以合唱、竞唱等表演赛制,深度挖掘孩子的音乐才华,寻找最美童声,通过这一节目向社会展现了中国音乐的未来。教师可以借鉴在节目中的演唱歌曲,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通过播放相关歌舞视频,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进一步认识。

3.2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增强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积极建立起信息化教学资源库,通过微信、QQ、微博等可以在手机移动端进行便捷获取资讯的客户端成立自己的“小组群”如:QQ群、微信群等,为教学资源的即时性沟通交流创立平台。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主动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共享关于教材备案,教学体会、教学经验等交流资料,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加快公共艺术的交流[3]。

4结论

关于公共艺术课程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相关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技术,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发挥教师合作的优势,推进公共艺术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志燕.浅谈信息化资源与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J].音乐天地,2016(10):31-34.

[2]张链.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9):72-73.

篇6

心理激励 军事体能训练 心理暗示 从众心理

一、心理激励的内涵

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心理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通过满足被激励者的需求和愿望,以调动被激励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其主动而自发地把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以满足或超过激励者的期望的行为。

心理激励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涉及人的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人的行为发生是由内在的需要所引起的,并在外部因素的诱导下,将需要转化为动机,动机推动行为,行为指向目标,通过努力达到目标,满足人的需要,又在新的需要驱使下开始新的行为周期,由此循环反复不断。

心理激励的内涵包括人行为的动因、行为的方向或目标,以及如何保持这种行为等三个基本因素。在考虑采用心理激励手段时,首先要意识到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动因即内驱力,使人按照某一特定方向或方式行动,或使之与外在环境动力相结合产生某种行为。其次,要认识到每个人的行为都具有导向性,并且每个人都具有导向系统即内驱力与环境力量的结合,综合判断人的行为方向或通过反馈,调整行为目标。因此,只有正确分析人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才能真正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运用心理激励手段的必要性

首先,从世界范围来看,近年来各国军事体能训练的原则已经由原来比较侧重技巧性,转换为更为全面的素质性训练,以此适应现代高技术战争对军人体能素质多方面的需求。

现代高技术战争对军人从身体到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军人的抗疲劳能力、野战生存能力和高负荷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现代战争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现代军事体能训练内容既包含了生理学因素,又包含了心理学因素。在军事体能训练中运用心理激励手段,本身就成为训练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军事体能训练中十分有必要运用心理激励手段。

其次,通过运用心理激励手段,能够有效地激发受训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训练质量。

激励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过程。有的受训者面对紧张的训练生活,一时难以适应,尤其是对训练伤病和一些难度较大的训练课目存在畏难情绪,从而影响训练质量。而通过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采取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的心理激励原则去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就能极大地调动受训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训练效果的目的。此外,心理激励的原则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官通过总结归纳训练规律,大胆创新,不断推出军事体能训练的新策略和新方法,就能够把艰苦的体能训练变得丰富多彩。

三、具体策略

1.灵活运用各种心理激励手段

心理激励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信任激励、评价激励、参与式激励和谅解性激励等。

(1)信任激励

就是教官用自己的信任、尊重、支持、肯定、关怀的情感对学员进行激励。教官对学员的信任和期望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是学员上进心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官在训练中通过运用信任激励,减少对优生的偏爱,克服对差生的厌弃,对于学员的成功和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有助于提高学员的自信心。

(2)评价激励

这是调动学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好方法。学员完成训练科目,最想得到教官的积极性评价,训练中对于素质差的学员及时给予积极性评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3)参与式激励

教官发扬民主,组织受训者参与训练计划的制定,以调动学员进行训练的积极性,增强训练的主动性,激发其内在潜力。为此,要充分发扬我军善于开展群众性练兵运动的优良传统,广泛地开展“互教、互学、互帮”、“小竞赛、小评比”、“我为军事体能训练献一计”等活动,激发官兵的创造潜能和自主意识,为军事训练提供持久不衰的动力。值得指出的是,教官在训练前就要倾听学员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要求,收集建议,集思广益。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4)谅解性激励

教官对于学员的过失和错误,给予宽容和谅解,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严格管理中的宽容和谅解显示教官对学员的理解和尊重,有时比一味的训斥更起作用,但要掌握好分寸。

2.创造良好的心理激励环境

良好的心理激励环境是运用心理激励手段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应加强心理激励环境的建设。具体应做好心理暗示工作,利用好从众心理,施训者以身作则。

心理暗示是最常见的心理现象,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换而言之,是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由于当代青年官兵的自主意识强,一般不愿受他人控制和干涉,对别人有意识的说服往往带有戒备或抵触心理。而心理暗示具有含蓄、间接的优势,能影响人的观念、情感、意志、信念等,因而能使官兵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转变思想。

教官根据训练目标和受训学员军事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学员思想品德培育的需要,精心设计和规划出实战化、高难度、挑战性的环境或氛围,从而对学员实施心理暗示。

从众行为是指群体成员的行为跟从群体的倾向。军事体能训练是集体实践活动,受训官兵都是围绕既定的任务和目标进行训练,所以从事的训练内容大体相似,心理状态也很相似。部队是具有强烈集体意识的集体,凝聚力比其他任何社会组织都要高。因此,部队官兵的个体更倾向于与集体保持行动一致。如果充分把握和利用积极的从众心理,适时转化消极的从众心理,就能创造良好的心理激励环境,促进军事体能训练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心理激励手段在军事体能训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施训者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思想素质、不同性格特点的受训官兵进行分类指导,通过运用各种心理激励手段,激发受训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军事体能训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2000.

[2]孙学川.论现代军事体能训练――训练原则、模式及基础体能训练[J].体育学院学报,2001,(2).

[3]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韩秋风.心理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

篇7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大学生就业;实际运用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各大高校应该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有效的就业信息,将信息化手段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紧密的结合,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一、我国信息化手段应用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现状

目前,信息化手段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和便利,信息化手段存在很大的优势和发展空间。然而,信息化手段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实际运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我们对以下几个突出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工作中,信息化手段投入不足

高校就业工作人员一直在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但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还是停滞不前,效果不明显,各大学校在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工作的建设中,缺乏有经验有魄力的人才,资金上的缺乏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专业人才和硬件设备的引进工作也得不到有效的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效率,制约了信息化手段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发展。

(二)信息化手段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应用体制不健全

因为大学生就业工作信息化的建设得不到提高,所以信息化手段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体制也得不到完善。大学生就业工作人员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没有完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团队,相应的规章体制也不健全,部分工作人员还无法熟练的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这些问题都大大的降低了大学生就业工作效率。

(三)大学生就业信息网不完善

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的功能包含很多方面,比如对求职信息的展示、对招聘信息的采集、对就业新闻的宣传、对就业政策的解读等等。毕竟大学生就业工作人员有限,有时候对信息的更新可能不够及时,还有一些学校在信息网站上设立了就业问题的咨询模块,尽管设立了咨询服务,但是大部分都是简单笼统的回复,并不能真正的解决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所以信息网的访问也在逐渐减少。还有部分信息网站,对各种招聘信息没有进行整理分类,信息杂乱无章,大学生无从下手,大学生信息网站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和效果。

(四)就业信息夸大其词,难辨真伪

很多时候,大学生就业工作人员只注意对招聘信息的采集工作,但是忽略了对信息的考证,信息真伪难辨,信息化手段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大量的招聘信息,五花八门,大学生们看花了眼,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还有很多的就业信息都是不同的渠道转发而来,大学生就业工作人员也不能一一的去考证,去询问,所以很多的信息其实都是在夸大其词,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这当中也隐藏着很多的就业陷阱,信息化手段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还是存在一定弊端的,我们要利用其优势优化其弊端,使信息化手段更好的为大学生所用。

(五)当代大学生应用信息化手段求职意识淡薄

大学生在生活中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化手段的普及使得求职变得更加便利,学生不再将时间浪费在求职路途中,也不需要再将简历递送到单位,这些事情在校园求职网络中都能做到,信息化手段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但是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化手段就业意识相对比较淡薄,信息化手段被他们应用在了游戏,社交上,浪费了宝贵了就业资源,也缩小了就业面和就业机会。提高大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就业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二、提高信息化手段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质量

信息化手段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是很好的辅助平台。信息化手段已经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提高信息化手段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保证就业信息的准确性

大学生就业信息的准确性是很重要的。然而在这个信息快速运转的时代,夸大其词的信息有很多,这些不真实的就业信息给学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校园信息网站一定要注意就业信息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在信息之前,要对信息进行审核,和用人单位进行必要的沟通,保证大学生就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二)做好大学生就业信息咨询工作

大学生在就业期间,就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比如QQ视频或者是在线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期间遇到的问题。避免大学生在求职中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的情况出现,从真正意义上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弥补单项交流的不足,为大学生就业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成本还有精力。

(三)就业求职信息及时更新

掌握第一手信息资讯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信息网络上的招聘内容应该及时有效,就业工作人员今早将就业信息传递给大学生们。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数据库,保证数据库中的用人单位质量,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用人单位有用人需求的时候,工作人员就能立即将这种信息传递到大学生手中,大学生及时有效的掌握了就业信息,有效的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率。

(四)提高大学生应用信息化手段就业意识

要想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就应该从加强大学生应用信息化手段就业意识方面入手,让信息化手段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深入进学生内心,大学生本身有强烈的求职欲望,正确的应用信息化手段,不再沉迷于游戏和各种社交网络,让信息化手段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尽早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

信息化手段也是服务手段,注重的是实用性,充分利用就业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高校就业工作人员能够切实了解到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就业方案,建立完整的就业平台,进行就业信息的传播和宣传,使信息化手段的实用性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结语

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手段就是为大学生们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换平台,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帮助用人单位解决用人需求,避免大学生在就业道路上走弯路,信息化手段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更好的服务了大学生、服务了社会。

参考文献:

[1]覃宪儒,罗诚,严壮锋.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5,11:196-199.

篇8

一、电影片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当前,英语教学模式在不断完善与革新,基于新时期背景下,互联网的运用在各个学校中算是较为普及的教学方法,为学习英语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为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初中生还处于一个年龄不大的阶段,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有着好奇的心理,非常容易受其感染。对于把电影片段融入英语教学之中,不单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还会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

初中生通过观看电影可以将自己融入电影的场景之中,为他们提供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基于此种学习环境,使英语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同时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增加文化情怀等。除此之外,看电影片段可以使学生增加英语词汇量,进而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增加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电影片段教学时需注意的因素

(一)选择电影片段时的注意事项

选取有价值的电影片段对于英语教学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可以将英语教学提到一个新高度,选取优秀的电影片段,对于英语教学而言是基础条件。选择时要注意音质、画面、时间等,要充分考虑选择的影片是否满足学生需要以及是否适应英语教学,防止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一定要选择真实情感比较突出的,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使英语教学中与其相结合更加容易的影片,以此来推动英语教学,还要选择发音比较准的,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参考,在发音速度的选择上一定要适中,使学生能仔细地听到人物的发音与速度,使学生可以有一个优秀的参照物进行学习。除了?Z速、语音外,最为关键的是画面,不能选择太长的,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也不能过于短,会使学生没有融进影片中,这样就会失去影片运用的意义价值,也不会有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影片选择时务必要选择贴切学生实际生活的,使学生的兴趣激增,这样才会使学生加大对影片的研究力度,以便更好地学习初中英语。通过播放电影片段的方式来教育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手段,是当前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新时期对学生与学校的要求都有所提高,只有追上时展的步伐,才会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二)英语教学时间与观看影片片段时间进行合理分配

若想通过播放电影片段的方式来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首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观看影片的时间与对学生教学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只有将其划分到合理,才会起到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作用。在对初中生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要使学生既能学到英语新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积极性。当学生对英语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时,才会在看电影中较为顺利,因此,课堂教学的时间一定不能低于播放电影的时间,这样学生就会深陷影片之中,所以在播放电影之前,要先对英语知识进行讲解,之后再让学生通过看电影巩固知识,这样学生在看电影中就会有一定方向,这样更有利于初中英语的教学。除此之外,在学生看完电影之后,要留出一部分时间,让他们对影片中包含的英语知识进行总结,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他们的口语、单词储备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对于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基于影片与课堂科学合理的结合运用,才会将引用影片的教学方法带来的作用发挥到

最大。

篇9

【关键词】信息教育手段;初中;物理课堂;运用

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最初叫做电化教学,《教育大辞典》上对教育技术的定义为“人类在教育活动中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的总和,包括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的技术两大类。”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现在所谓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取得了飞跃的发展,投影、电影、网络资源等资源都属于现代教育技术中的重要资源。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单调的教学模式,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而逐渐被重视。笔者多年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现将具体方法归纳如下。

一、备好课做好教学准备

备课是老师的基本功,台上四十分钟,台下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进行筹划。这不仅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来编写教案,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设计的环节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备课。物理的教学在初中阶段从初二才开始接触,学生对物理充满了好奇。但是,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那么再好的教案也只是一纸空文。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每一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意义特点等必须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研读教材,研读课程标准,研读参考资料甚至于要研读练习题。当做到对教材胸有成竹之后再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是14岁左右的青春前期,他们对物理知识既好奇又可能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如何在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教学中,要解决这个困惑只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依靠幽默的语言和简单的教学手段结合解决。在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之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多媒体的教学非常接受,不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显得特别轻松。于是,我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在课件的设计上加上一些可爱的图标。比如在课题的首页展示中把QQ聊天中的搞笑图标放在某个角落里,自然很轻松的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特殊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音乐等来调节气氛。比如在设计液体压强的课件中,先讲清楚原理,然后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便放上一小段钢琴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效果很好。

二、上好课提高学习效率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容量大是多媒体的首要特点。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但是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而进行课件的取舍甚至是再创造。教学中的情况是以动态的形式出现,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反应、接受程度等等都是影响课件正常运用的因素。因此,教师切忌多媒体教学教师放课件这一错误观点。很多老师的课件做得很美,新颖独特,知识点完备。但是往往容易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热闹,教学效果很差的情况。追其原因,就是教师在运用课件的过程中过分依赖课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课件的精彩美观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学习造成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拿到课件之后,首先应该自己演示几遍。看看是否出现错别字病句等低级错误,知识点是否囊括,重难点是否可以通过教学手段达成等等。当这些都没有问题的时候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知识点的教学。比如在教学“并联”的时候,学生掌握起来总是和“串联”混淆。当看到有的学生在掌握有困难的时候,我当场用一张空白幻灯片来进行作图演示。然后把我演示的内容删掉,重新让学生上台作图演示,下边的同学找问题。结果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都没能掌握好。于是马上停止后面知识点的教学,当天只解决这一重要问题。直到把串联和并联的区别弄清楚之后才进行下一个教学步骤。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过程中,不能放课件,更不能赶进度。尤其是初二的学生,他们对物理的接触尽管在生活中有很多,但是作为一门学科的学习才刚开始。因此,特别是在初二上学期,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两个月之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做到了,在后面的教学中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后作业布置要结合生活

现代信息教学手段不仅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也可以运用。课后作业的布置,还要强调对物理答题技巧的训练。答题技巧有很多,比如关键词的划分,格式的书写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反复强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有效的方法进行解答,否则就是做无用功,作业重做。比如我在教学杠杆结束之后,课后的作业布置中我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物理现象,并做好记录。我每周有一次通过发电子邮件给学生的作业布置,效果不错。我让学生把发现的物理现象能解释的自己解释,不能解释的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我,我们一起解决。最初学生留给我的问题很多,我耐心解决的同时我建议孩子们自己到网络或者图书馆收集资料进行解决。另外,还要加强同学之间的联络,让大家一起在课外讨论物理现象。这样的方式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同,他们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而且自己解决问题之后他们会有成就感。这比老师和家长的鼓励更幸福。但是,这种方式也不宜太多,如果每天都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容易让学生打着学习物理、查找资料的幌子上网做其他事情。因此,这种作业最好布置在周末。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已经成为一个教室的基本能力。从教学效果来看,经常利用多媒体的班级比传统教育的孩子所接触到的知识更多,内容更丰富,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多媒体的使用,网络上丰富多彩的课件也让不少老师变得惰性。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形成适合自己学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智慧的使用教学手段,从而增长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所以说,现代信息教育手段进入课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手段得以更新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黎加厚,郭振江,张中涛,叶建文.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1999-07-18

[2]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J].东北师范大学,2003-08-01

篇10

Zimdesk线操作系统最大的特色是集成了云服务,这个服务类似于苹果的iCloud服务,可以让你在PC端和移动设备端让你的音乐、视频、图片等文件进行同步,你也可以在你的云端进行搜索并分享你的新鲜事,通过分享可以与你的朋友、家人等进行很好的互动。这款在线云OS在进行注册之后,我们就可以看见整个系统的的背景是天空中的一大片云,让用户在视觉上有种操作在云端的感觉,桌面的图标则更像是大家熟悉的Win系统界面。

Zimdesk云OS官网登陆界面

这款基于云端的操作系统不需要你做硬件或者软件的维护,只需能上网就可以在浏览器中进行登录,可以从任何的DDE网络连接到用户的设备上,并且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备份和更新等功能,而Zimdesk不只是一款云端软件,也是一个开发工具,自带的XML再结合复杂的API编码就可以设置基本输入和属性的GUI,也让访问变得更简单。首先我们注册一个ID用来登陆云端OS,无需邮件的回执信息,只要注册即可使用,非常的方便和快捷。

注册界面

这款云OS界面干净整洁,简约的风格和Mac OS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在功能的处理上并没有传统的PC端操作系统强大,只能满足普通的文本编辑和影音播放等功能,云OS最大的特点就是让你在不同的设备上都可以实现资源的同步更新。让你充分享受到云端工作的乐趣所在,在云端办公可以实现简单的文本编辑和音频播放功能,也可以在云端下载应用程序在进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