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珠玑范文

时间:2023-03-20 04:2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字字珠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那个时代的上流社会应该是怎样的?“金钱污秽和鲜血汇为流”(马克思)无论在上流社会还是在社会底层,金钱像一只巨掌,牵着无数木偶,在社会舞台上各尽其能地进行着丑恶的表演,遮盖了一切道德原则,而那些堕落的上流人物在其中过着花天酒地锦衣玉食的生活,内心早已泯灭了人性。这以外表华丽高贵来掩饰内在丑陋虚伪的上流社会,又吸引多少在社会中下层生活的人们,所有的人们都在虚荣的沼泽中挣扎。

而那串赝品,外表是华美、光芒四射的,代表的是身份,象征着金钱,预示着虚荣和地位;内在的质地呢,不就是不能见光的丑陋吗?当它出现在舞会上时,女人们羡慕这华丽的外表,男人们被这耀眼的光泽折服。有谁关心它的内在,真正了解他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路瓦栽夫人的美貌只不过是它的陪衬,可怜的她在沉醉在欢乐里,她满意于自己的容貌的胜利,满意于自己的成绩的光荣;满意于那一切阿谀赞叹和那场使得女性认为异常完备而且甜美的凯歌,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它的内在的虚假与丑陋。

真正的“钻石”生活应该在那里?它就是路瓦栽夫人的十年奋斗生活,它不为人所知,甚至没有漂亮的外表,却能够显出英雄气概,显示人的价值,当路瓦栽夫人由幸福的云端跌入到地狱时,当赝品项链无情的毁掉了她的梦想时,她却一下显示出英雄气概,决然恪守做人的道义和信用。丝毫没有冒出不良的念头,如赖着不还,还个假的或逃之夭夭。由此我们感受到主人公勇敢的另一面,以追求上流社会的投入来实现她的下一个人生目标:还掉债务。面对着残酷的贫困,精神的折磨,“她懂得了穷人的艰难生活”。毅然辞退女仆,迁移住所,十年如一日地担起“家里一切粗笨的活儿和厨房里讨厌的杂事”,“她开始脚踏实地了”。此时,路瓦栽夫人显示出她的善良勇敢坚强和个人奋斗,这样的生活使她将以前幻想抛开,只是偶尔将之视作美好的回忆。这样的生活不就是像那串真正的钻石项链吗,它的光彩来于内在的价值,不需要虚华的外表来掩饰。

作者对这种个人奋斗式生活持一种肯定的态度。这种生活有自己的专一的目标,脚踏实地去追求,摈弃虚幻的影响,不需要漂亮的外表,靠的是个人脚踏实地的拼搏,这不就是正在上升的新兴资产阶级精神吗?另一个美丽勇敢的文学形象——斯佳丽体现出这一点,当战争夺去她的财富时,她可以不顾一切去赚钱,勇敢挑起家庭重担,振兴家族,这种个人奋斗精神也是正在上升的美国精神,而思想先进的莫泊桑已在小说中有意无意的肯定和否定了某些东西。

篇2

该公告的公布,意味着此次A股冲击MSCI宣告失败。

三连败的事实让充满“傲慢”和“信心满满”的人们顿时跌入谷底,跟国际资本市场的玩法、玩家比起来,A股还太嫩。

MSCI称,A股存以下问题:QFII每月资本赎回不超上年净资产20%的额度限制尚存;中国交易所对涉及A股的金融产品预先审批的限制未解决;QFII额度分配、资本流动限制进展、交易所停牌新规仍需时间观察。

字字珠玑,句句到位,A股还上不了天。

反应不一

又被拒绝了,证监会不怒?

对此,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就MSCI明晟公司宣布延迟将A股纳入MSCI指数回应称,此次MSCI明晟公司延迟纳入的决定,不会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建设长期稳定健康的资本市场是我们自身的需要。同时,证监会表示,A股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任何没有中国A股的国际指数都是不完整的。

不露声色的官方表态可挡不住如潮的外部“非议”。

《纽约时报》就称,这不但让中国的散户们感到沮丧,多年来一直希望达到这一目标的中国政府也会感到失望。中国希望能够在全球金融市场拥有更加重要的位置,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特别提款权就是他们近期取得的成果。去年,中国似乎一度接近获得MSCI的批准,后者剩下的担心只有外国投资者买卖中国股票的一些具体困难。

可是,不久后,中国股市就崩盘了,政府对股市的控制也陡然强化,于是双方的距离又拉开了。目前,虽然政府进行了大力干预,但中国股市在过去12个月当中的跌幅还是达到了40%。如果能够进入新兴市场国际指标,显然A股市场就将获得急需的新投资。

《纽约时报》还称,除政府的干预之外,外国投资者对于中国监管工作的品质和企业的会计问题也表示担心。

更多的情绪是失望。

市场态度最明显,MSCI宣布延迟将中国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离岸人民币(CNH)兑美元跌幅扩大逾100点,CNH报6.6150元,触及逾4个月新低。德银X-trackers嘉实沪深300中国A股ETF(ASHR)盘后下跌超2%,此前一天收涨1.3%。

此前更有消息称,被喻为“国际赌场”的新加坡富时中国A50期指交易中,已经出现了索罗斯的身影。据报道,新加坡A50期指未平仓合约于5月30日暴增至逾50万张,并持续涨至上周的逾57万张,总值逾418亿元。据对冲基金消息,流入的资金,就包括索罗斯驻港基金。这些资金忧虑A股冲关不成导致急跌,希望借A50期指对冲风险。

闯关MSCI是A股国际化的大考,更是国际对冲基金与风险对冲为名的绝好赌局。此番MSCI推迟纳入A股,宣告了索罗斯们的押注胜出。

国际投行的反映则普遍谨慎,麦格理(Macquarie)公司分管ETF销售及策略的副总裁克里斯-约翰逊(Chris Johnson)表示:“A股监管虽然已经有了改变,不过这些变化看起来似乎才刚刚发生。”花旗分析师Jason Sun报告称,对MSCI三拒A股感到失望,尽管此前对纳入预期有很高的不确定性。

当然也有认为影响不大的,毕竟此前市场已经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如果A股未获纳入MSCI,短期对市场有负面心理影响,但指数下跌的空间并不大。中金公司王汉峰认为,A股未被纳入MSCI并非完全意外。考虑到并不高的预期以及即使纳入可能带来的潜在资金规模及时间点,实际影响有限,这样的消息对A股市场情绪有短期负面影响。瑞银财富管理新兴市场策略师Lucy Qiu表示:“总而言之,这是件好事,因为它给了中国继续推进改革的动力。”

为何期待

为什么A股如此钟情MSCI?

因为MSCI牵一发动全身。

首先是钱,毕竟MSCI如果将5%的中国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则A股在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将在1.1%左右,这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将有200亿-300亿美元资金从主动型和被动型资产管理公司流入A股。

而“新的资金流入有助于抵消企业去外债杠杆、直接对外投资和家庭资产多元化造成的外流压力。”法国兴业银行亚洲外汇策略主管Jason Daw认为,假设纳入比例为5%-10%,那么将有180亿-360亿美元来自被动和主动基金的资金流入。根据当前市值和以MSCI指数为基准的资产推算,到100%纳入时,累计资金流入总额可能达到3100亿美元。

曾担任MSCI中国区研究总裁,负责领导A股指数纳入研究咨询工作的王崎表示,未来几年内外资可能进入A股的资金量在4万亿人民币左右,MSCI贡献约2万亿。

有了钱,A股就有了希望,A股一旦加入MSCI,有机构分析,根据MSCI4月公告,符合纳入条件的A股成分股约421只,具有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较大、流动性较高等特征。从行业分布来看,可能受益的是金融行业(MSCI市值占比最高),其次则为工业和可选消费。也就是说,若MSCI纳入A股,部分大盘蓝筹标的有望成为套利对象。

此前,国内主流券商大多认为,若按5%初始比例纳入MSCI,A股有望迎来1000余亿元人民币增量资金。其中,金融股具备体量大、流动性强、估值低等特点,尤其符合境外资金偏好,预计首次纳入将引流超过500亿元人民币进入A股金融板块。

再比较土耳其、韩国、匈牙利等13个新兴市场加入MSCI后市场走势结果看,这13个市场宣布加入MSCI指数后的5个交易日内新兴市场股市平均约有2%―5%的上涨,但后续并不持续。但纳入MSCI指数后半年和一年后,股市上涨的概率高达77%和69%,平均上涨的幅度为8%和27%。

篇3

让他选择,是让他独立

“孩子的选择不一定正确,因为他们毕竟还小呀!”是的,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能保证孩子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正确的,这就要求家长们在尊重孩子选择权利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孩子“辨别”的能力。不过“辨别”的能力也只有在“选择”的实践中培养,所以,最好的培养还是多为子女提供“自作主张”的机会,因为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还得靠孩子自己亲历亲为。在这些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很多跟头,走许多弯路,但“选择”的能力却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得以提高。这时,家长千万不要立刻“慷慨解囊”,告诉孩子一些我们白认为简单直白的答案,更不能包办代替,否则就是用我们成人的思维定势来遏制孩子巨大的思维潜能。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去摸索。孩子才能从中获得自我发展的各种能力,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将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尊重不等于遵从

尊重孩子的选择与让孩子尊重家长的选择是不矛盾的。在充满民主气氛的家庭中,尊重是相互的。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充分理解并善于听取孩子的合理主张,这实际上是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尊重他人意见的榜样。在这样的家庭里,每个人都能发表不同观点。并作出自己的选择,同时每个人也有尊重他人、服从正确观点的义务。权威不属于年龄和辈分,只属于真理。这样的家庭所培养出的孩子,将来很容易成长为善于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自尊与尊他等对立统一关系的现代公民。

然而,孩子是不会一下子就变得积极主动的,在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家长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该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化成对孩子的建议。只有在孩子碰到困难和困惑时,才给他们提建议,进行沟通,加以指导,但不要把自己的某种愿望强加给孩子。当然,宽松的环境也不是说要放任孩子,不履行适当的约束权,而是要尽量正确地加以引导。

从日常生活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教宝宝养成“自己想办法”的好习惯。从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事务,让他们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别人替他们收拾残局是不可能的。家长需要让他们经过失败的考验之后,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而不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帮孩子完成任务。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反省,可以告诉他们遇事时要怎么做,以便帮助他们提高判断力,但不要帮过了头。

要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虽然你很明白什么事该怎么做,但是你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学习独立做决定。他从自己的失败、错误中学的东西要比你给他的正确指导学的东西多得多,印象深刻得多。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可以提意见,但最后决定权还在于自己,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这样做决定的事会越来越多。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不要事事指使孩子,要有沟通,征得孩子的同意。当孩子自己承诺的事没有做到时,要让他知道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了也没关系。

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

给孩子权利的禁忌

家长在给孩子权利的同时,应尽量不要做以下的事情:

不要用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自己有一片可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可以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例如,孩子正在玩玩具,可是,他喜欢的电视儿童节目开始了,他把玩具一扔,坐下来就看电视,这时你不能说“不准看”,而是应该告诉他,如果你把玩具收拾好了才可以看。这样就把每一个“否定”变成了“机会”,把自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不但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且还能促使孩子为了自己的兴趣而更加努力去做那些“必须做”的事。

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要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坚强。

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叛逆,或不信任你。

生活上不要凡事都包办代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这除了可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之外,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的选择权。不要觉得自己为孩子指引的都是通向成功的最直接的道路,不要什么事情都说“不”,应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去尝试、体验和提高。

小孙女怎么这么笨?

甜甜3岁了,喜欢搭积术。每每在桌子上搭出一大片时,妈妈总是在旁边表扬:“搭得真漂亮,以后一定能当建筑设计师。”有时还会说:“给妈妈讲讲,这是什么?”这时,甜甜会很高兴地告诉妈妈:“这是国王的城堡,这问是公主的房间,这间是国王的办公室……”小女孩用小手搭建心里的王国。

篇4

2、该成语的意思为: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有时也延伸指说话或写文章言简意深,凝炼有力;

3、该成语的用法为:作谓语、宾语;

4、该成语的近义词为:一字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掷地有声: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生花妙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

篇5

文雪的文字,越来越精炼,字字珠玑!

这又让我想起曾经在白云飘飘网的“化叶念恩”,当初的他好像也是高中生,写了几年的文章,文章也总是那么字字珠玑,每一个字都足以表达他当时的感情,坐在电脑前的我可以感受到他的心情,哪怕她的文章总是不到三百字!但是他可以把故事的细节说的清楚,现在再怎么找,也找不到他的文章!我记得最后一次看她的文章是他说重本录取书到来,家里人含泪轻搂刚踏进门的她!

也记得当时刚进来白云飘飘网认识文雪的文字,当时他很擅长讲故事,我也在他的影响下,喜欢发长篇大论。或许吧,人学的越多,越是精炼,越是简单地轰轰烈烈!

文雪也开始提到,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讲故事!前天我在床上看错过文雪的那些文章,然后不断地向妹妹赞叹说:“文雪的文字真的好好!”很赞,我说不出其他任何赞美的话来,但是就是,很喜欢,我很贪婪地享受文雪文字带来的那些感受。他总是可以表达出我们经历过但表达不出的细节!

就像他说的,终有一天我们会笑着说出自己的伤口。这种感情,是真的有,但是我不会描写,不会描写的那么精准!若是故事和这些感悟一起,那会更棒吧!

篇6

窗外,竹子沙沙作响。我循声望去,一棵棵竹子犹如一个个受阅的士兵一样挺拔,他们意气风发的对着竹林唱响“竹林之歌”。我的思绪随着歌声飘回了以前……

那时候,妈妈从姥爷家挖来了一节竹鞭,种在了我家的“花之家”里。我每天都会蹲在看着那一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地,默默地等着小竹子发芽,可是小竹子似乎听不到我的祈祷,依旧待在它那温暖的泥土里睡大觉。

终于,它在春雨姑娘的呼唤下,好奇地探出了它那嫩嫩的黄黄的小脑袋。我兴奋得不知所以,叫来不远的好朋友淑兰,让她和我一起分享这喜悦。她显得比我还要兴奋,眼睛里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喜悦,她不停地给它浇水,施肥,盼望着它快快长大。就这样过了四五天,小竹笋不仅没有长大,反而渐渐枯黄,凋谢了。我哭了,在我眼里,它就是一个绿色的小精灵。看着它仿佛一个虚弱的病人一样,我十分生气,心里不由得怨恨起淑兰来:还不都是她弄的!看的出她也很难过,鼻子一抽一抽的,眼眶也有些红。但,处在怒气中的我根本没有发现她的异常,反而大骂了她一场。她哭着跑开了。我也一头扎进了被窝,哭了个昏天黑地。

就这样过了几天,我在摆弄“月季”时,忽然听见淑兰正欢欣的叫我。我余愤未消,怎么都不吭声。妈妈一边说我,一边开了门。淑兰跳着来了我面前,兴奋不已的说:“你看!”我固执地扭过头去。“你看,你看嘛… …我拗不过她,回头一看,是一小节竹子!它那腰肢是那样细,翠绿的叶子闪出诱人的光泽!我无比欢欣的叫了一声,和她一起把这一节竹子种在了小竹子旁边… …

事实上,小竹子并没有死,而且越发繁茂了。当初的两棵竹子已发展成一片小小的竹林了。它们挺拔健壮的伫立在那一方土地上,每当微风吹来,便会沙沙作响。

时隔几年,我来到了南通,与淑兰的联系也渐渐少了。一天,她打来电话:“有空回来看看那一片竹子吧!”我答应着,鼻子陡然酸了一下。

篇7

一般来说,可以称之为具有成熟品格的艺术都应该是具有一定程式特征的,否则它就没有面目,就不能建立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认同关系。张江舟的艺术品格在于:他对中国画的笔墨思考和探索,都是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和有明确指向的。他既看到了传统文人笔墨表现现代人的局限,又看到了传统文人笔墨的不可企及性。张江舟创作的一系列有关“人”为主题性的作品,都是通过对都市人生命状态的表现,将人还原成生命的人和情感的人。找到了艺术与文化的对应关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维度,很好的解决了水墨艺术的表现性和当下性,成为当代中国画坛具有广泛影响的代表性人物。

地点:张江舟工作室

受访人:张江舟

采访人:付京生

笔墨的诱惑

张江舟:我始终感觉,谈论当前中国画创作的现状也好,谈论中国画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好,有一样东西不能忽视,那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全部积累和我们现在面对的文化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不能丢弃。这很重要,如果抽离开这个东西,可能会流于空谈,中国画也不可能称其为具有文化属性的东西,尤其我们这一代人,整个学习、积累的过程,阅读的范围是很庞杂的,既有马克思、列宁的书,又有的理论,我们对传统的认识是以批判的方式开始的,后来又读了大量西方现代的著作。我们对中国画的学习,是从已经异化了的传统进入的,也就是从我们称之为新传统的“徐蒋体系”。目前的主要精力又在对民族经典的再认识上。我们这一代画家,已经是一个具有多重素质的综合庞杂体。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能将我们自身所具备的各种资源盘活。我一直在考虑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将自己所具备的东西整合出一种样式,一种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审美理想的样式。知识结构的庞杂并非坏事,这恰恰暗含了成就一个当代艺术家所应具备的多重潜质。

付京生:这实际上是一个比笔墨还重要的问题,笔墨的问题争论了很长时间,至今没有一个理想的学术结果。笔墨实际上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东西,同时,笔墨中又含有一定的精神气息,但是笔墨与现代人的文化精神的关系问题,仅仅靠争论笔墨问题是无济于事的。

张江舟:笔墨中的精神气息无所不在,这也是中国笔墨的高超之处。用笔的快慢、光涩,用线的长短、方圆,用墨的干湿、浓淡等等都能传递不同的审美感觉。但精神气息不仅仅存在于笔墨当中,章法布局的传承开合,设色的艳素、轻重等因素同样也能传递出不同的精神信息。西方绘画的笔痕、笔触、色彩等形式语言之中,也含有大量的精神信息,以印象派的作品为例,它的那些笔痕(笔触)、色彩语言中有没有精神信息?无疑也有大量的精神含量。我们看凡・高的画,有炽烈的情感在流淌,有声嘶力竭的精神呐喊,其中扭动的笔触、对比强烈的色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付京生:中国的笔墨与精神意象有关,西方绘画作品中没有笔墨,但也有精神意象,譬如夏凡纳的《贫苦的渔夫》、里勒的《晚钟》,都有能够久久萦回于人心的意象魅力。人类文化中有许多共同的东西,不然就没法通过艺术进行情感和心灵的交流,有人说艺术是和平的使者,这是因为艺术中蕴涵着可以无障碍交流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愿望,如果仅仅的形式手法趣味(即技能高超与否)的交流,那么,这样的交流的意义就是有限的。

张江舟:西方不讲笔墨,而讲笔痕、笔触。包括抽象绘画,都有大量的精神含量,这更能说明问题。当然,笔墨非常重要,其承载的精神性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画没有笔墨,就什么都没有了,但精神含量不是笔墨所独有的。笔墨中包含着极强的技术含量也是笔墨的又一重要特点,西方绘画的材料本身可以反复修改,但是中国画的宣纸和笔墨点上去就没办法涂改,记录人的作画过程及其在这个过程中的情感、情绪变化是非常敏感的。而且笔墨因书法用笔的介入,其本身就有很高的质量要求,如力透纸背、锥划沙、屋漏痕等等都是对用笔的质量要求。

在中国画中,手腕在宣纸上的各种不同动作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里面有极强的技术含量。你能想到平和的感觉应该用怎样的笔墨样式表现,但当你把它诉诸笔墨,却有很高的技术难度。这可能是中国画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技术含量太高,所以很多老先生说,年轻人别着急,笔墨是一辈子的事,非一日之功,就是这个道理。

付京生:笔墨问题不仅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它和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是相为表里的。譬如,笔墨到最后的极境是“灿烂之极、复归平淡",而复归于平淡,是为了便于程式化,但这种程式化却是与人的人生态度、思想情感,与人对社会、对自然的理解,是息息相关的。它不是僵死的,看到生动的现实景观,画家将其在心里简化(抽象化或曰符号化),并形成笔墨,而这种程式化的笔墨形式最终要通约于一种精神境界,它是与人们经过自我修为而对人的处世态度乃至心性品格的理解和认知是联系在一起的。

张江舟:笔墨样式的程式化是高度成熟的表现。

付京生:笔墨“点”上去就不能改,必须“下笔不惑”,从现实生活中生动可感的形象中提升出一种意象,把这种意象皈依于中国人心灵中的天理人道,然后再将其在神韵、气息、品格的参透中书写化、秩序化、情绪化,最终才能形成笔墨。所以,对画家而言,一方面,每一次创作都应该是一个程式锤炼的过程,而另一方面,笔墨实际上是和中国文化的特有的思维方式是有关系的,即每一个新程式的建立,都是既有的程式被重塑而赋予新的灵魂和新鲜血液且使之成为有新的生命的过程。

张江舟:程式有临界点,如果说笔墨作为中国画的一种语言方式,到了高度程式化的时候,已经到了临界点,长此下去,笔墨将失去鲜活的感觉,生命力也将日趋枯竭。作为一个画者,我感觉一旦形成一套高度成熟、高度个性化的语言方式的时候,这是其语言完善的一种终极意义,如果长此下去,对他本人来说是非常好的,但他在这个层次上的锤炼,对他人没有一点意义,意义只能存在于程式建立的过程之中。

在绘画实践中,我发现笔墨这个东西对画家诱惑性极强,是国画家不可能绕开的诱惑。在中国文人写意画这个体系中,目前的这种表现形态是最耐看的,也是最具诱惑力的笔墨形态。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文人笔墨的书写性、氤氲感是对中国画材料性能美感的最大开发。对绘画材质本身美感的开发,是绘画语言建设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由中国画材质美感派生出的文人笔墨,又能很好地记录绘画者的心绪,因此也具有很高的精神意蕴,所以这种笔墨形态就不仅是笔墨本身了,而成为精神、情感的载体。

作为画家,这一辈子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前人的笔墨样式上稍稍注入些自己的感受,这就很不错了。想形成西方绘画史那种断裂式的发展模式可能性不大,因为有中国画材料本身的限制,除非抛开笔墨,但抛开它就不是中国画了。这是材料本身限定了很多东西,即与材料本身关联的笔墨的魅力决定了水墨写意不可能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太大的变化,我感觉也没必要变化太大。中国画几千年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和中国人的处事行为也有关系,说起来还是儒家思想的影响,讲究不偏不倚、中正平和,不要求西方式的那种超功利、超现实的东西,不走极致。

付京生:问题的关键是:具有极强同化异质文化能力的中国文化传统,相对于传统绘画而言,如何能将我们自身所具备的各种西方资源盘活,使它融汇到中国画的笔墨传统之中,使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与现代人的精神向往与心理空间融合无间,这仍然是一个饶不过去的大问题。

程式构建与感受

付京生:笔墨问题可以分开来从两方面看:一个,是怎么看待笔墨问题?刚才已经讲了,笔墨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概念。另外一个,就是笔墨背后深层的文化精神。为什么我们刚才会谈到程式?那是因为画家肯定要经过程式建构以后才能进行创作,这个时候你可以不看客观对象,完全默写,整个创作过程依靠一种一次性的创作方法,我特别提倡创作时的这种一次性的程式建构方法。像齐白石的螃蟹,从30岁到逝世前,他画的螃蟹,局外人看似乎都一样,实际上,我们还能看到它是有微妙变化的,齐白石画螃蟹画到最后,他在不断观察、思考、揣摩,他的技术“炼”到最后,会让人感觉不到发生什么变化,但是画家自己能感觉出来。别人模仿就会把整个程式重新建构(新的思想、理念、情绪的植入)的过程削减掉,或者,根本就没有包含着这种程式建构(新的思想、理念、情绪的植入)的过程。

张江舟:你举的这个例子,也正说明了临摹的意义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临摹是学程式,就是学前人高度概括的程式方法和那方法背后的艺术思维过程。中国画这种材料,技术性就体现在程式里面,不按这个程式做,预期的效果就出不来。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更珍贵的,是画家希望在这个程式之中内蕴有更多鲜活的感受。这种感受和程式本身并不矛盾。画家如果过多地考虑程式,很容易被程式束缚住。这个时候,最珍贵的就是作画过程,最令我们兴奋的还是程式以外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成为画家的兴奋点,尤其是我在画都市题材那批作品时,我的这种感觉最强烈。

那时候,我用传统的程式去画现在的题材感觉很别扭,用中国书写性的长线条画现代都市的时装,怎么画都感觉别扭,怎么画都感觉那线条就应该是画古装的,或者画少数民族长袍的,所以画那批画的时候,我想有意抛弃固有的一套程式,建立一种所谓新的程式,在这个过程中,我有许多新鲜感觉,就是类似当初画油画的感觉,油画没有那么高度程式的东西,更多是当时的感受,作画过程是一个反复塑造的过程,而中国画在这一点上完全不一样。

付京生:画油画也有一个步骤,如果不按这个步骤走,作画成功率极低,所有的画家都按照普遍适用的油画规则去写生、创作,成功率就比较高,这种步骤是不是可以和程式相比较?是不是对我们理解重建具有鲜活生活感受的中国画的“新程式”有所补益?

张江舟:好像有相通的地方,好像可以引发我们重新认识你说的这个“新程式”。

付京生:既然油画的步骤和中国画的程式有一种“形而上”意义上的共通的东西,假如我们能找到契合点,就能解决一个大问题。

张江舟: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就比较大了,一方面,会涉及到多少年来中国画为什么始终不偏不倚,不会跑得太远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就是不同绘画材料的选择与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及其文化精神乃至人生信念都有一定的切割不断的关系。

付京生:实际上这个现象是一个思考中国画当展的新的视点,中国在古典时期长期超稳定发展,汉代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到明清,文化都是超稳定状态下的,但它在超稳定下仍然没有停止多元互补性发展,最后,在明清时期出现了受魏晋玄学、明清心学影响的写意画,不过,总体上看,中国画是在超稳定状态下不断向高峰发展,这种影响,今后也会是持久的。

张江舟:不仅仅是中国,在整个国际范围内都是那样,那时候信息闭塞,不像现在这么快捷方便。

付京生:这一百年变化之所以如此之快,重要的原因就在于20世纪初我们选择了,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都是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精英思想的结晶。从本世纪初,我们的文化开始承载西方,在20世纪80年代又接受西方现代主义,但是西方和西方现代主义背后的文化思想,许多画家可以说是不求甚解,这就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以我的经验,如果重视西方现代文化中的智性因素,然后融会贯通,就很容易找到西方现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古典文化的联接点。譬如,刚才谈到的油画的步骤和中国画的程式之间有共通之处。假如把西方绘画那种步骤、体面关系、结构方法,融合到中国写意水墨的表现形态里面去,你说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你对中国古代的经典绘画和西方现代绘画都很了解,你最有发言权。

张江舟:实际上,这一百年里,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物画创作者一直在做这件事,当下的许多人物画家考虑更多的也是这个问题。人物画创作者始终在考虑怎样把西方相对严谨的造型融入明清笔墨文化,找到一种结合,但是大家都觉得很累。中国画的笔墨样式,最大的长处就是很少受到形的制约,大家之所以对笔墨这么玩味,这么喜欢,是因为笔墨中含着大量的抽象因素和偶然中的必然因素。我们看明清花鸟画,具象形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完全符号化了,这种几乎抽象的笔墨形式,所透出人的情绪及承载人的精神是大家更多关注的东西。而实际上文人画笔墨这种形态和西方抽象绘画,从审美感觉和样式上已经非常接近了,就类似我们去看西方抽象绘画的感觉,这就是一种抽象的形式因素在中间起作用,这种形式因素透出大量的精神信息,大家感到非常值得玩味,并会感到笔墨如何高级和富有精神含量。

20世纪以来的这一百年来,人物画创作者都在探索相对严谨的造型和相对恣意的笔墨怎么融在一块儿,有时候感觉有笔墨没形,有形没笔墨,大家反复在做,到底这条路能不能走通,应该怎么走,该不该走,这倒是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付京生:该不该走?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认为艺术家应该悲天悯人,认为艺术应该负担起人文建设和教化功能,一个艺术家要有历史责仟感、社会责任感,那么,这种结合还是有必要的。

张江舟:从内心主观认识看,我更喜欢那种不需要承担教化功能的东西,走向一种极致,完全是一种形式语言的作品,我感到那种语言更纯粹。这就是说,它是靠它自己纯粹的形式因素,自身的语言,来发散一种情绪,营造一种感觉,或者承载一种精神。抽象绘画也有教化功能,比如说一幅抽象绘画塑造出了非常宁静的气息,你到那里了,凝视这幅画的时候就会使人沉静下来,在当前这个浮躁的物欲时代,这就是一种教化作用,就是功利作用,它是附带的。

我始终认为教化功能肯定不是第一位的,当然,我也不愿意扔掉它。我们在坚持教化功能的同时,会想尽可能怎么让这张画更有艺术价值,怎么使教化能够摆脱说教,摆脱对概念的图解,而是更多通过绘画自身的因素,使教化功能隐含在审美体验当中,这是我们需要追求的东西,这可以找到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林风眠的启示

《国家画廊》:林风眠在国外留学,接受了很多西方现代派的绘画技法,构图、线条高度简化,样式上与传统的中国画差别很大,但他的作品仍然被美术界所承认为中国画,并被奉为经典。两位老师是如何看待林风眠在中国画史中的位置的?

张江舟:这是一个现象,一个画家能不能得到艺术圈的认可,他的艺术实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做人,人格、人品在成就一个画家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林风眠生活、艺术上都有过许多艰难的境遇,而在如此艰难的境遇中造就的高尚人格,成就了一个非常优秀的艺术家。我认为林风眠的创作完全是西方化的,我非常喜欢他的风格,他留学期间毕加索、波洛克等人在西方是最盛行的时期,所以他接受了大量西方现代绘画的东西。他的花鸟作品是西方的静物,其所谓山水画绝对不是中国的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的境界、感觉、“三远”等他都没有,是典型西方风景画的造型。包括他的绘画过程,线条就是西方的一种硬笔线条,不是瓷器线条,瓷器线条能画出那种印,但是那不是中国画追求的,恰恰是中国文人画要避讳的。他的那种硬笔线条没有毛笔的书写性,没必要硬和中国元素贴在一起,他对绘画语言的本体意义的认识很深刻,在他那一代画家里根本找不到。

《国家画廊》:确实是这样,我觉得林风眠的创作形式受西方影响非常大,而他恰恰是用中国的绘画材料、工具来创作,我想林风眠这个现象对咱们现在想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会有一些启发。

张江舟:林风眠的绘画中含有大量的形式因素,他完全把人物符号化,弧线、直线以及各种几何形的组合和各种色阶反复的变换关系,实际上他在大量地追求一种抽象形式,在玩味一种抽象的形式。我感觉他的这种样式是离绘画本体语言最近的,是个非常了不起的画家。

付京生:黄宾虹有一个观点,他认为多少年以后中国画和西洋绘画的画种会有一个趋同。吴作人也认为中国画和西洋绘画到高级阶段就是一样的,许多大师级的画家都有这样的看法,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观点的?

张江舟:我觉得他们所指的趋同,实际上不是说样式的趋同,而是一种语言方式在更高层次上的趋同。实际上这个趋同我们已经看到了,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性和中国写意绘画的许多东西是趋同的。

付京生:既有趋同又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这就是指既需要有独特性,又具有可以交流的通约性。

张江舟:其实现在有很多人认为画中国画没必要让外国人看懂,我们也不必参与这种观念争论,一争论就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好像我们又在谈中国画的转型,而实际上任何民族的艺术,在高层次上有一个共同的要求,这种要求一定是人类共通的东西,比如梵高的绘画我们能用中国人的心理去理解。

明清写意画里面形式的因素已经非常强烈了,笔墨就是一种形式,就是靠这种笔墨来传达意绪,这种形式和西方现代绘画在审美方式上已经很接近了。中央美院的邹跃进老师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习西方实际上就是一个“再东方”的过程,他就认为西方现代绘画实际上和整个东方的感觉很接近,而且也能找到大量受东方绘画影响的例证,像毕加索临齐白石,印象派参照日本浮世绘等就是一种学习东方的过程,而我们学习西方现代绘画就是一个“再东方"的过程,所以各种绘画应该可以找到共同点。

付京生:对,而且也会有一种碰撞,在碰撞过程中,蹭出艺术感觉的火花,如果不碰撞的话,可能就寂静而趋于平淡,就会没有生命力。

清爽源于自我

付京生:在看了你那批都市题材的作品后,我们都感觉非常好、非常振奋,但是会不会有人说它不是中国画?

张江舟:有,呵呵!那批作品我现在回过头去看还不够成熟,那条路子能否走得通我自己也持怀疑态度,但怀疑更多的不是来源于我自身,而是来自周边的环境,因为它和中国人多少年来形成审美的惯性偏离远了,就会看着不舒服,包括自己也感觉很陌生。但是这批画给我带来的新鲜感受令我愉快。

付京生:其实,这是社会转型期的问题,看着不舒服、别扭的是社会现实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而现实中确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你希望绘画符合中国人多少年来形成的审美惯性,但同时又让一个关心社会人文文化变化的画家怎么办?

《国家画廊》:许多同行和评论家都认为,在你表现都市题材的那批作品画面中鲜亮的光感透露出一种特殊的清爽、酣畅感,令人心胸豁然开朗,同时作品中也洋溢着一种贵族气质。

张江舟:清爽也是一种审美形态,是我近期比较喜欢的一种形态。我也有意识的在画画过程中突出这种东西,这和我整个的审美观念的调整都有关系。我欣赏这种清爽、平淡、和静的因素有许多,一个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看法越来越趋于平淡;另外就是和大环境有关,一些当代文化的症结、弊端以及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烦心事令人疲倦,作为一个画家你唯一能不受制约的就是手中的笔、墨和纸了,以表达一下自己喜欢、向往的境界、感觉。在目前的笔墨形态上,我的淡墨、灰墨很多,重墨始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只在画面中起到一种提神、醒画的作用,湿墨也相对比北方画家用得多些,因为湿墨会有一种很润畅的感觉,使自己的作品清润起来。

付京生:实际上我们谈贵族、高雅气质,和中国文化崇尚的“大我”意识是密切相关的。一个画家只有具有博大的胸怀,才会有这种“大我”的意识,不会纠缠于蝇营狗苟的事情。进而言之,没有怀的人,也绝对宁静不下来,这是一个与对人、对社会现象、对艺术所进行的价值评估和审美判断有关的一个大问题。

篇8

释义:

1、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如:竹子、竹叶、竹笋。

2、指竹制管乐器。如:金石丝竹。

3、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篇9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上汽通用五菱了自主品牌“宝骏”,东风日产在北京了自主品牌“启辰”,而广汽本田的自主品牌新车理念S1则率先于今年4月17日在全国正式上市。此外,北京现代、东风本田、长安PSA、一汽大众、长安福特等合资车企,也纷纷表示要开发自主品牌。合资汽车企业推出自主品牌,似乎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除了上述确定已经“上路”的合资自主品牌,还有为数众多的合资企业,在没有公布明确的产品、没有成型品牌规划甚至在品牌名称都未透露的情况下,依然对推出合资自主品牌表现出强烈的热情。

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去年就曾经表示,在未来的长安PSA合资公司中,肯定会有自主品牌;今年更是传出消息,PSA计划将该品牌打造成标致和雪铁龙品牌之外的第三大品牌,主打新兴市场。

广汽丰田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广丰自主品牌项目已经拟定了初步的时间表,预计最快将于2012年推出首款自主车型。此前业界盛传的另一个消息是,广丰已向丰田总部提出申请,希望引进一个悬挂新品牌的廉价小型车,该品牌所有权归属于合资公司。

那么,合资企业推出的这些自主品牌,究竟是外资品牌的衍生品还是自主创新的品牌?它们的扎堆亮相,究竟是新产业政策下的必然,还是市场规律下的使然?我们对合资企业“市场换技术”近三十年的期望,最终换来的是一场失望。那么,通过合资自主品牌,我们真的能“拿来”梦寐以求的技术吗?

自主创新疑云

梳理合资公司推出的自主品牌,绝大多数并非顺应全球技术趋势,将纯电动、混合动力、生物燃料等新能源车作为主攻方向,而是仍集中于传统汽车领域;也并非将对技术创新和品牌形象要求较高的中高级车型作为切入口,而是选择了已被本土自主品牌证明是“利润贫瘠”的中级车或小型车。

第一种模式是以上海大众朗逸和北京现代名驭为代表。与“合资企业-自主品牌”模式相比,它们同样是合资企业基于“自主研发”的新车型,当然,身上也同样难以抹去合资品牌原型车的影子。不过,厂商也确实为新车型取了新名字或新品牌,尽管车前悬挂的大众或现代的LOGO鲜明地宣示着它们与合资品牌的血缘关系。

第二种模式则更加保守,以上海通用新赛欧和上海大众帕萨特NMS为代表。这两款车型都是合资企业自主开发的车型,但并未采取新的产品命名,悬挂的仍是雪佛兰和大众的LOGO。

显然,在合资企业推出自主品牌或自主车型时,更多借助的是外方技术、品牌及原有的渠道资源,更有利于增加生存和成长的几率。遗憾的是,盘点所有的合资自主品牌或自主开发车型,我们只看到了一汽丰田有基于威驰平台打造自主品牌纯电动车的计划。当所谓的“新品牌”仍潜心于在传统汽车领域分一杯羹,它能否呈现出非同质化的性格,能否创造出不同于合资国际品牌和本土自主品牌的体验和价值,进而能否最终让公众记住一张特点鲜明的面孔,确实要打一个问号。

除了合资自主品牌的差异化定位,另一个激起更多争议的话题是:合资企业推出自主品牌,一方面是作为中方的大型汽车集团在搪塞或推卸自主创新的责任,另一方面则是迎合了作为外方的国际巨头将淘汰车型经过改头换面以低价推向市场,从而打压本土自主品牌的目的。

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就曾旗帜鲜明地表示:“合资自主是个伪命题。从技术来源看,合资企业多少年来的技术都是外资的。所谓自主品牌,就是自主的研发能力、自主的技术归属于中方。所以,在自主品牌的定义问题上,还得有明确的规定。”

知名汽车行业分析师莫言清风的评论则更显失望和无奈,他在博客中写道:“汽车行业自主创新应该成为国家、行业、汽车人的普遍共识,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必须把自主创新当做首要任务,而不是再搞什么合资伪自主给自己抹黑或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合资企业在既得优厚利益下不要乐不思蜀,也不要干等着外方品牌输入新车这个奶酪不放!”

而从合资自主品牌目前亮相的几款车型来看,也确实很难杜绝外界对其“自主创新”能力和诚意的质疑。比如,广汽本田的理念S1,就是以被本田锋范垂直替换的思迪作为原型车的,尽管经过自主改造,但仍难免有“思迪变脸复活”的争议;再如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很多业内人士就认为这是基于老凯越平台而打造的。

对于上述质疑,来自支持者或践行者一方的回应同样掷地有声。

东风日产总经理任勇表示,合资自主是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他认为,在制造、销售等价值链后端,中国汽车已经很强了,但在开发、品牌等价值链前端,我们还不算汽车强国。因此“无论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我们需要的是整个产业的同频共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国力量。”

而对于合资企业推出自主品牌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压自主品牌的说法,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进行了有力驳斥:“如果不做自主品牌,就用本田品牌的LOGO来推出一款车,价格降低一些,这样不是冲击更大吗?伤害更多吗?何苦要投几十亿来建立自己的研发基地,重新进行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呢?”

姚一鸣还从“建立真正面向市场的全价值链竞争力”的高度,阐释了合资企业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推出自主品牌的重要意义,他说:“合资企业没有自主品牌,就永远不可能从制造走向创造,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是在中国注册的,它属于中国。”

对于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血统”,广汽本田坦承理念S1确实是基于思迪打造的,但姚一鸣也表示,由于合资企业的中方没有自有技术,先期投入的产品肯定是依赖外方旧有的技术,但总有一天会甩掉这个拐杖。

谁的权宜之计

可以借助外方成熟的技术平台培植自主创新能力,可以渗透到本土自主品牌传统领域而不损及合资品牌的高端形象,可以从单纯的制造工厂转型为真正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企业,可以不必再向外方股东支付巨额品牌使用费,甚至还有望在政府采购中获得以前只有本土自主品牌才能享受的优惠政策??合资企业似乎没有理由不推出自主品牌。

但是,并非所有的合资企业在这方面都热情主动。一些合资企业之所以也加入到自主阵营,与其说是迎合潮流,毋宁说是出于无奈。

今年2月,马自达(中国)董事长兼CEO山田宪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之前马自达和长安汽车递交的成立合资公司的方案,遭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否决,而经过修改后于去年年底进行了重新提交,“这次应该问题不大了”。

尽管长安马自达方面并没有明确透露合资方案被否的原因,但是业内人士仍通过多方了解到:方案里没有体现推出自主品牌和成立研发中心的内容,是国家发改委予以否决的关键。

同样的遭遇,长安马自达并非孤例。2010年6月,一汽大众曾就其南方工厂建设一事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但同样一审未能通过。

将长安马自达、一汽大众扩张产能的申请拒之门外,进而不得不计划推出自主品牌的原因,可能是2006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中的一条规定:所有新建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现有企业跨产品类别的生产投资项目,除满足产业政策要求外,还要满足自主品牌、自主开发产品的条件。

显然,催生众多合资自主品牌竞相破土而出的,与其说是基于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如说是源于政府那只“看不见的手”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由此可见,合资自主品牌的涌现就更多了几分“应试教育”的权宜,少了几分“素质提升”的耐心。

当然,相关部门提高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初衷,是可以理解和必须支持的。毕竟走了近三十年的“市场换技术”之路,被证明是一场错误,谁都不希望中国市场继续沦为合资品牌的赛车场。但是,在通过产能审批限制简单化、强制性地提升自主品牌份额的同时,培育真正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市场机制,才是“看得见的手”最应发挥作用的地方。

当南方很多制造工厂没有将辛辛苦苦赚取的第一桶金用于技术升级,而是投向了房地产;当奇瑞全年的造车利润,尚不及一座90万吨的煤矿;当所有的经济激励都指向垄断、能源等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合资自主品牌集体亮相,不能不让人感到几分悲壮。

篇10

美国饮食金宇塔:主要是按人体每日需要营养量来设计的。1992年,美国农业部设计出健康饮食金字塔形的结构图表,综合了各种食品对人体影响的重要性,将其推荐给两岁以上人群作参考。这一结构把食物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处在一个特定的层次上。每一层次又细分为几个部分,它们代表着每日食谱中这个层次食物份额的数量,这样,越是在底层的食物,在食谱中占的数量越多。这个食谱在总体上是按平衡、营养和健康的要求来设计的,如果将美国的食物金字塔的每日数量之和确定为20个份额,那么,各层次所含内容及所占的份额是:第一层(底层)是提供碳水化合物及其他基本营养素的玉米、面包、面条等,占6~11个份额;第二层由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组成,主要是蔬菜和水果,前者占3-5个份额,后者占2~4个份额;第三层食物含有矿物质,如钙、铁、蛋白质等,主要是牛奶及其他奶制品、家禽肉、猪牛羊肉和鸡蛋等,占2-3个份额;第四层(最上层)食物味道不错,但营养价值不大,且热量高,主要为甜食、奶油、各种食用油和脂肪等,所占份额为1或更少。这个结构图表多年来被传授给在校学生并印刷在面包的标签上。

亚洲饮食金宇塔:主要是按某一定时期可食用次数来设计。科学家发现,中国、日本、朝鲜、泰国和印度患心血管病的人不多,肥胖人数也比欧美国家少得多。这与亚洲饮食结构有关,这种饮食结构是自然形成的,它与传统的农耕社会和较不发达的经济水平相适应,它并不强调某种食物的每次进食量,也较少考虑其对人体具体的健康影响。通过一张饮食结构单可以看出:每日食用:米饭及面包、馒头、面条、玉米等(最好不经过精加工)粮食制品,和蔬菜、水果、豆制品、瓜子、植物油;一周数次食用:鱼及其他海产品、奶制品和甜食等;一月一次(或者数次,但每次量很少)食用:猪羊牛肉。

被营养学家同样推崇的还有与亚洲式相似的地中海沿岸饮食金字塔,其食物结构对心脏非常有益。在美国,造成男性死亡的罪魁祸首是心脏病,占死亡总数的46%,而在希腊的克里特岛,死于此病的只占4%。地中海饮食能将心血管病发病率降低到70%以下,并不逊于医生常向心血管病患者推荐的全素饮食。地中海饮食的标准菜单如下:每日食用:面包、通心粉(粗磨为佳)、米、玉米粥、土豆和多种谷物,蔬菜、水果、豆类和核桃,橄榄油,果味酸奶和低脂奶酪;每周数次食用:鱼、飞禽、鸡蛋和甜食;一月数次(或次数很多但数量较少):猪牛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