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范文
时间:2023-03-23 11:5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独坐敬亭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前言】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注释】
⑴尽:没有了。
⑵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⑶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⑷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翻译】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赏析】
《独坐敬亭山》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篇2
1、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2、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3、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4、“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共节选李白6首古诗,分别是《静夜思》(一年级上册)、《赠汪伦》(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二年级下册)、《望天门山》(三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年级上册)、《独坐敬亭山》(四年级下册)。这六首古诗是李白人生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深长。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让小学生寻觅李白的足迹,走进李白的内心,感受古诗的优美?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认为小学古诗词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重点,区别对待
关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到: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不同年级段古诗教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任课教师一定要把握重点、区别对待。
二、巧妙设计,课堂诗意
1.激趣导入,了解背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题目是一首古诗的眼睛,如何破题?如教学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应紧紧抓住题眼“独”,连问几个独,为什么要独坐?独坐时有什么感受?顺势配乐借助地图推出此诗时代背景:《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年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的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尝尽世态炎凉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2.细读文本,理解语句
(1)抓诗眼
例如《静夜思》,只要抓住一个“思”字,就知道当时的李白离开家乡一年多了,客居在扬州旅舍的思乡之情。
(2)抓词语
重点词语往往是古诗的点睛之笔,《望庐山瀑布》只要抓住了 “遥”、“挂”、“飞”、“三千尺”等重点词,反复揣摩、反复推敲,就能领会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
(3)抓诗句
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了名句。《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赠汪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堂教学可以从这些重点词句入手展开教学。
(4)抓诗题
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黄鹤楼送老朋友孟浩然到广陵赴任,望着滔滔的长江水,看着远去的朋友,诗人思绪万千,借景抒情,同时也送上了无限的祝福。
3.反复吟诵,悟意明理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我常常让学生扮演诗人诵读古诗,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感悟诗意。如,在教学《赠汪伦》时,我让学生边看桃花潭风景,手舞足蹈地感受踏歌声,漫步吟诗,并配上悠扬的古筝伴奏,使学生融入诗境,殷殷离别之情跃然其中。
4.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每一首古诗词几乎都有一段浓缩的历史。如何在诵读、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还原历史,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到诗词的美感呢?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应抓住时机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如,学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还知道李白的其他诗作吗?以便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沧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篇4
今天我和阿姨他们去了敬亭山,一进大门就可以看见一架飞机,我也不知道这架飞机是怎么来的!我立马爬到驾驶舱。我假装飞行员开飞机,飞机上有很多跟我同龄的小朋友,我们争先恐后的抢着玩,都快把我挤成肉饼了。
后来阿姨把我叫了回去,我们就开始奔向敬亭山的山顶,刚开始爬的时候没有一人喊累,过了一会儿大家都累的气喘吁吁,大家休息了一会儿,便继续向前进。转了一个弯,向前走了一小节,便看见了诗人李白的雕像,我想起了李白写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便在此留诗一首,表达自己此时内心的孤独感。我们继续前进,便看见了玉真公主的雕像,这就是李白曾今恋过的爱人。玉真公主真的很漂亮!看了几眼我们就走了。我们没有爬上山顶,后来还是放弃了,之后我们就回家了。
这次的敬亭山一日游真很值。
河北小学五年级:胥方乐
篇5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篇6
释义: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代高适《别董大》
释义:漫天的黄沙把阳光遮得一片昏暗,天阴沉沉的,寒冷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代王之涣《凉州词》
释义: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
释义: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唐代李白《独坐敬亭山》
篇7
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网络对话。
鱼和水的距离不可谓不近,但若失了心灵的交融和亲近,却也只是咫尺天涯。弱柳扶风,相接的是对春的感悟;渔舟棹晚,传递的是对父的依恋。刻意的举动并不能让两颗心靠近,更不能让两颗心产生共鸣。只有那不经意间的于细微处共同感知到生命的本真,纯粹的颤栗,心灵的距离才会缩短。
如同中年人不经意流露出的对草坪的爱意让他与老太太缩短了心灵的距离。
人是敏感而多情的,我们因不经意的感动而敞开心灵。那个世间最高贵的女人——克里奥巴特拉承受了恺撒大帝所有的宠爱,整个罗马都为之匍匐。然而她何曾真心地笑过了。恺撒的专制和皇权成为了埃及历史延伸的筹码。艳后的心,却为安东尼奥而开放。这个勇士以他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心跳俘虏了这朵野玫瑰,仅仅以爱的名义。
徐志摩对日本女郎的赞美也是在不经意间。“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娇羞”,低眉俯首的瞬间,诗人与少女共同感知了那份亲切自然的美,国界的距离消失了,心灵的距离也缩短了。
篇8
关键词: 诗意素描 课件渲染 诗歌拓展 再现意境 原创练习
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诗意素描则是一种新型的作文形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指导唐诗素描的关键是欣赏诵读唐诗,领悟诗情诗意,引导学生想象,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巧妙指导,形之成文。
一、诗意素描内涵
关于“素描”,《现代汉语词典》如此定义:(1)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某种毛笔画等。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2)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诗意素描是指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用优美的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把每一首唐诗描绘成一幅精致的写意画的作文形式。诗意素描的文字清新可爱,以全新的阐述方式给人一种远离尘世、返朴归真的美。诗意素描这种全新的写作方式已经引起人们尤其是教师们越来越多的兴趣和关注。
二、课件渲染,未成曲调先有情
几乎所有中小学阶段的唐诗、宋词都能找到优美的课件,当课件中的美丽风光和悠扬音乐骤然在课堂响起,学生很容易陶醉其中,由于有兴趣,很容易展开灵动的思维、想象的双翼。图画与声音的完美配合,使学生感觉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音的完美配合,有声有色、古香古色,氤氲这唐诗宋词的美感。多媒体音乐与画面的渲染,为学生学习古诗及诗意素描进行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地进入了诗情画意的境地。这些优美的文字中以作家曾冬的作品居多、唯美,如笔者用著名作家曾冬的素描《独坐敬亭山》配合优美的音乐范读导入:
寂静无声。几只流浪的鸟,飞出了守望的视线,不见踪迹。天空是深不可测的海吗?铺开蓝色的陷阱,诱捕了所有的翅膀。
一朵闲逛的白云,慢悠悠地踱着方步,在一块岩石上坐了坐,又走了。最后,不知是跑进了哪个湖里洗澡去了,还是被蹑手蹑脚的风收回了家中?
这个下午,寥廓的长空空旷得只剩下了孤独的阳光。比阳光更孤独的,是山峰;比山峰更孤独的,是独坐的诗人;比诗人更孤独的,是一颗心,沉默的灵魂……
三、诗歌拓展,轻拢慢捻抹复挑
当学生在诗歌较好的气氛中以各种方式诵读唐诗之后,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诗歌意境时,教师可以顺势进行诗歌拓展,以一些精美的唐诗素描的文字配上意境优美的动画,让学生进入想象拓展的画面。
如笔者的学生素描《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一句:窗外月色迷茫,透着微弱的光线。那片世界在飘着朦胧的寒烟。抬头寻月,星辰稀依,月儿阴缺。岁月是命运齿轮上的流水,一朝踏入红尘,便从那头走入了这头。是月亮忘了我,或是我骗了世人,那是一个恍若隔世的梦,是一个改朝换代的梦,梦醒时亦是碎时。月儿低眉,微风亲抚。月光柔柔地洒满大地,花儿淡淡地开在枝头,人儿静静地立于月下。这花前月下,怎能不美。物还在,景依旧,心却未暖,已无言,影婆裟,独上西楼。投望眼,才觉清秋。那些风雪,已然不再。我只是被黑夜笼罩,永远看不见双眼,那些繁花似锦的往事被风吹落,折断了翼,枯黄了叶,无影无踪。
在这样美的文字和意境里,唐诗素描的文字变得更感人,诗意优美。这些唐诗素描的作品既可以让学生读,又可以由教师配乐范读。
四、低吟浅唱,大珠小珠落玉盘
作品无非是个例子,笔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现代作家能把唐诗素描得这么美丽空灵而深刻。笔者和学生思索、讨论后归纳:源于理解意境,进行多角度联想和想象。在素描中要注意:
1.明确诗歌要素,进行合理想象。如《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句中有山,那么与山有关的景点就可以联想到山林、山花、鸟、僧人、樵夫等,让他们合理出现在素描的作文中。
2.抓住诗句或词句中景点的特点,丰富意象。如《竹里馆》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为竹林,那么晚上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色,这样的夜晚可以出现哪些事物?鸟?花?琴者?树影?学生的联想就不会混乱而不着边际,就能丰富作品中可能出现的意象。
3.定好感情基调,再现意境。作文时应“情动而辞发”。如素描马致远的《秋思》,“断肠人在天涯”,感情基调应该为悲凉。当感情基调定好后,古道上的一棵树、一片叶子、一阵秋风、一匹马,凡此种种,无不渗透着悲凉感伤的情怀。
五、原创练习,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学生有了对诗歌的初步了解,对于作品也有一种很想表达的愿望时,笔者就顺势选取才上完的诗歌,布置学生练习唐诗素描。
一次学完《竹里馆》及介绍一些诗意素描作品后,某位学生的课后习作如下:
诗意素描《竹里馆》
别了尘世的几许繁华,迷上了眼、离醉、朦胧……两相望,泪断肠,淡了伊人妆。花开若相惜,花谢莫相离,西风古道,扯开了梦里思绪,清冷的月光……
辗转了几湾淙淙流水,是一帘幽远的竹林。苍劲的枝条随风飘扬,干枯的竹叶撒落了一地尘埃,松软而刷刷作响。你好像化为其中一枝,临风摇曳,散入云际,探人心海,偶尔成为那飞倦的鹭鸶鸟的栖身之所。
夜已把你笼罩。风悄悄乘行在指间。忧伤漫过星星夜,黑夜漫过了你独坐一时的黑境。几声鸟虫的窃窃私语,几转夹着寂静的瑟瑟风声,却未显荒凉、虚无……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人,你那略显淡泊的身影,陶醉了我。
看着这样优美而充满灵性的作品,怎不让人陶醉?学生的作品虽然稚嫩,但诗情、诗性却不逊于诗人,而且作品清新,读来令人爱不释手。由此可见,诗意素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又能增强他们对唐诗宋词和现代文的转化能力,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提高欣赏水平和文字能力。
诗意素描虽然只是一朵淡然绽放的小花,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形式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乐意尝试,希望它能成为语文教育和文坛上的一朵灿烂艳丽的花朵。
诗意素描,快乐作文。
篇9
1、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7、“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
8、“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
9、“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2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3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2、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4、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篇10
但只要你慢慢地,仔细的聆听,却也能从哭声中听到别的声音。
“星空真美啊,你看那是仙女星座吧。”
“其实想想看,宇宙真广大啊!烦恼的时候,痛苦的时候,只要仰望星空,就会觉得什么痛苦啊,烦恼啊都是多么渺小。”
人啊!还真是一种难以琢磨的动物。
没有参悟到人生的本质的我也就在此零零碎碎,不成文章。
总觉得很矛盾,看着电影院的海报栏里那些光怪陆离的海报无不吹古着“本年度又一恋情大作”,“直面人性的泪水”,“第二部《我们兄弟姐妹》”。时我很别扭,怕痛苦与悲伤,喜热闹与欢乐的我们干吗非得跑到电影院去声泪俱下地为不相干的事哭得死去活来?总不能说我们笑腻了,我们更愿意让痛苦常伴左右来证明我们还活着?
在苦恼,痛苦中无法自拔的我们,遭遇挫折不知所措的我们,突然回过头去一瞥,却发现在澎湖湾的沙滩上没能留下一串脚印,那些悲伤,痛苦真的存在过吗?我的笔下画出了一长串问号。
如果你非要把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感情解释为大脑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电位变化和化学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那么我也没辙了。不过,喜欢在华夏激素刺激还没完之前扯着嗓子全世界地喊:“谁比我惨啊”的人倒是哪儿都有。
正所谓
“你们哪知道我的不幸,你们根本无法理解只有知道。”
“人根本只是想要把自己陷入不幸之中,沉浸在不幸的感觉里自怨自艾,自我同情,自我安慰,自我安慰,自我安慰,自我掩饰。要不然你干嘛不逃离不幸?没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幸,他们无法相比,只有一条。没有不经过努力就得来的幸福。”
是啊!不幸啊,幸福啊都是一种感觉,不管是社会的变故还是人生的挫折,就算天塌下来,只要自己觉得幸福就够了。
于是就有了
一杯清茶,袅袅百烟,几许鸟鸣,旷静幽怨,低吟浅唱中一首《独坐敬亭山》却也相看不厌: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于是也有一叶扁舟,几阵猿啼,热闹非凡,豪情万丈中一首《早发白帝城》已然气震苍天: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