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范文
时间:2023-03-17 07:4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典诵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何谓“经典”?《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者也,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典,即册。经典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些经典就像明珠,绚丽了历史的长河。站在小学六年、甚至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到当前的教育现状,我认为在小学阶段的必读经典是:论语、老子和唐诗。论语是儒家之本,是民族文化之根本命脉所在;老子是道家之源,它以智者之姿,站在天地之间把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告诉给他的每一个族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活得更好,更长久,如何才能不被别人,被自己灭亡;唐诗是公认的文学之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当前的教育环境,如果在小学阶段没有让孩子接触这三本重要而基本的经典,孩子的人文素养也就不过如此。
如何“诵读”? 我们知道人有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两种能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准确地说,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0岁开始,1-3岁既有显著的发展,3-6岁其进展更为迅速,6—13岁,即小学阶段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后便有减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0岁开始酝酿,1-13岁总是缓慢上升,13岁以后方有长足的进步,18随后渐渐成熟,以后印经验及思考力的提升而一直有所进步。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也认为不理解文意的死记硬背,是“填鸭”式教育。其实,在儿童理解力不发达的年龄,该“死背”就得“死背”,不需要理解,以后慢慢去体会,去理解,这才是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教育。何谓“填鸭”?是鸭子胃小,吃不下硬填,填了消化不了。而现在,我们知道儿童的记忆力很强,就像一头牛有四个胃,此时不填,长大了。他用什么来“反刍”呢?就像电脑一样,只有资料库存储了足够的资料,所有的程序设计才能应用。所以我认为在儿童期不给他背诵,是在浪费他的时光;在儿童期就要求他理解,是在遏制他的成长。因此小学阶段就应该是“填牛”式的诵读。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班就开设了经典诵读课,我们二年级的诵读内容是《道德经》。教学方法也很简单:我念一句,学生跟着我念一句。念完一章,再带一次或两次甚至多次。然后请学生自念,小组内依次小老师教读,最后全班齐念……,总之,就是反复再反复的多念,直至熟读成诵。由于初学,怕孩子们提不起兴趣,有畏难情绪。我的做法是“无压力朗读”,每天回家把学过的内容读三遍,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背下来。有部分孩子兴趣很浓,还没有教,他就会了,那他就是我的助手,以后上诵读课,我就可以请他帮我上。为了有效利用零碎时间,我们班的语文课取消了静息,铃声响,书声起,琅琅声中等小朋友走进教室,使教室的气氛静下来。以后在排队集合等待的时候,我们也将充分享受这种读书之乐。当然,人要有所长进,多多少少都要付出代价。我一直相信没有一番寒彻骨,不得梅花扑鼻香。在速食时代,激素时代一样如此。
篇2
【关键词】经典诗文;诵读;举措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强小学生经典诗文的诵读训练,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举措。古诗文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千锤百炼的美文,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全面认识的兴趣,又要扩大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时刻在一种热情中学习、探索,也让我们在感动里不断发现、前进!和学生一起在经典诵读中成长!
一、学习古诗词,品读中受到启迪
阅读古典诗词,与作者相逢于案前灯下,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对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或发问,或共鸣,或陶醉,可以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学生作文水平不好,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古诗词阅读量太少,语言积累不多。诵读大量古典诗文,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文学知识,既能启迪思维,培养灵感,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审美情趣,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在朗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学会凡事都要从多角度观察;通过经典诗词诵读,可以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不断更新观念,拓展视野,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从诗人的精妙语言中受到熏陶感染,欣赏能力、语言积累和写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也必将有利于我们传承中华文化。
二、课内外结合,扩大诗词阅读量
常言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还有那如水的宋词,让人们徜徉在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中,留连而忘返。诗人用寥寥数语,把自己的思想,美妙的情境,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能耳闻目睹一般,刻骨铭心。从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来看,大都选用了经典名篇,不论是寓理于事的,还是意境优美的,或是含蓄隽永的,都堪称学生语言积累的典范。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自然不成问题,但数量太少,因此要收集一些相关的诗词,或是诗人(词人)的其他名篇,让学生熟读成诵。还要选取每学期年级配备的《古诗词背诵》,切实把扩大古诗词背诵量落到实处,真正达到课标所要求的背诵量。
然而光有老师的宣传教育,诵读诗词会显得较为力单势薄。 而学校这块育人乐土,为孩子们营造了书香校园的大环境,让他们融入浓郁的诵读氛围当中,每个人都会深受感染。在开学初,每个年级制定了适合本年级的经典诵读的大概范围,利用每周五的校本课时间开展各项诵读活动。在每学期临近结束时所举行的知识竞赛中,便会以此为考核内容,从而更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背诵古诗词的信心,为学生诵读赢得了时间的保证。
三、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读、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传统意义上的古诗词背诵,让学生会像老夫子那样,记忆起来非常干瘪,总显得枯燥无味。因此采用灵活的方法,会让学生兴趣大增。
(1)唱中学。我喜欢音乐,我会时刻留心,把音乐带进课堂,古诗教学也不例外。小学范围内五言诗比较多见,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旋律去唱诗,孩子们兴致很高。如果他们找不到恰当的,唱起来绕口的话,我会及时提醒他们,用哪一首更合适些。一节课下来,笑意全写在孩子们的脸上,我知道他们在开心中学到了,也理解了这首古诗。词就更不必说,因为它本身就是配乐吟唱的。
(2)“骗”中学。有专家称,教师实际上就是做好骗子。事实也正如此,采用故事“哄骗术”便是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每次周末,我会根据其他作业的多少,给孩子们布置一、两首精心挑选的诗或词,要他们保证,每个人都能背会,星期一就奖励他们一个动人的故事。我再次声明:我会言而有信的。孩子们听出了弦外之音,谁也不想做一个不讲信用的人,况且还有故事吸引着他们呢。
(3)课上学。充分利用每周的校本课时间,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朗诵会或是赛诗会:如《读你》——宋词,《唐诗知多少》,让学生由课内所学得延伸到课外,认识了更多的词牌,了解了更多的诗词,感受到了更深刻的文化魅力。在课上,他们展示的有课内学习的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陆游的《卜算子》,李清照的诗《夏日绝句》,还有在课外积累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水龙吟》,李清照的《声声慢》、《如梦令》(2首),辛弃疾的《菩萨蛮》、欧阳修的《浪淘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等等。这些颇受孩子们欢迎的诵读方式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背诵经典诗词的兴趣愈来愈浓,逐渐养成了习惯。
(4)课外学。每个假期来到之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经典诗词,在担心它们因为没有资料的情况下,精挑细选十首非常有名的诗词,印发到每个人手里,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六首进行背诵。这样的做法,既做到了尊重孩子的选择,还要家长签字,老师开学抽查,他们没有理由也不会不完成,在假期里作为完成其他作业后的调味剂,何乐而不为呢!
篇3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你们看过吗?这部电影精选中华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所积淀下来的经典中的精美华章,这里有最美的古典诗词。
唐诗是必不可少的。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让人流年忘返,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唐代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唐代着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言绝句,后代称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他的七绝与李白的诗并称为"双璧"。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他的闺怨,宫怨诗也有很多佳作。现存王昌龄的诗180多首。其中,五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一首《芙蓉楼送辛渐》深切的感受到王昌龄的决心保持清廉正直的品格。“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明月还是秦时的明月,关塞还是汉时的关塞,去出征的将士们至今还没有回来,只要李广将军现在还在,就一定不会让胡人的兵马度过阴山。王昌龄这种忧国忧民的做法是我难以做到的,如果是我早就不管了,就在家里吃喝玩乐。读了王昌龄的诗懂得了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诵读这些古诗,犹如穿越时空隧道,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话,了解历史与文化的走向,感受人性的关怀与生命的尊严,传承文明,接续未来,以便于我们走向更加丰盈优雅的人生。
经典诵读观后感500字(二)
昨天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经典诵读比赛,场面可热闹了!
随着老师的号召下,我们来到了四楼会议室,只见里面人山人海,我们按老师的安排坐在五。二班指定的区域,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第一个上场的是五。四班,五。四班的同学个个生龙活虎、神采奕奕,他们背诵的是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叫、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他们背诵的非常有感情,不停地微笑,仿佛是正在唱歌的仙女,不一会儿,他们便背诵完了。随着一阵掌声之后,五一班上场了,随着一阵阵美妙的旋律,他们开始背诵三字经了,在背诵的时候,他们边跳、边流利地背着,还有许多优美的动作、动人的情节。大约过了十分钟以后,他们便胜利归来。在掌声的“拥抱”下,五三班上场了, 他们开始背诵了,背得抑扬顿挫,表情非常丰富,时间在飞逝,不一会儿,他们背诵完了。下一个出场的是我们五二班,我们背诵得那是相当的好!我们满面微笑,紧张就抛在脑后去了,我们背诵完了以后,掌声簇拥着我们。各个班级都背诵完了,校领导宣布我们班得了三等奖,我们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这次比赛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比赛应该重在参与,而不是为了拿第一。
经典诵读观后感500字(三)
以千年文明为伴,与中华经典同行。诵读经典,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语句中的精华。
篇4
一、诵读经典,增强爱国情感
对青少年来说,爱国是最起码的要求和责任。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始终是学校德育的核心,也是学校德育的关键。一直以来,僵化的说教、空洞的理论对小学思想教育的作用微乎其微。让青少年熟读中国的经典诗文,诵读朗朗上口的经典名句,熟知生动感人的爱国故事,可以增强他们对民族历史的了解,丰富他们的民族情感,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语句启迪青少年要关心祖国、民族的命运,要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位卑未敢忘国忧”教育青少年在国家、民族利益受到侵害时,要自觉地维护。“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学生从小发愤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经典中无数凝重的充满爱国情怀的精辟语句一旦为青少年所掌握,必然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从小树立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成为一个有中华魂的中国人。
二、诵读经典,学会仁爱感恩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青少年普遍缺少感恩意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我们的教育难辞其咎。我们要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以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首先从“孝”入手教育学生,“首孝悌,次谨信”,“父母教,须敬听”,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孩子自然会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尊敬教师,才能聆听教诲,才能热爱校园生活,才能成为热爱祖国、学业有成、事业有成之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语句教学生学会反哺,学会感恩。
所谓“仁爱”,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理解他人,善待他人,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检点自己的行为。虚伪、顽固、嫉妒、猜疑、冷漠是很多学生的共同特点,他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总是要求别人尽善尽美,没有责任感。“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些语录要求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对待他人不能求全责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与人相处必须做到克己内省,不断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进行思想监督,不断地进行反省。与别人发生矛盾后,首先要反躬自问,寻找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吾日三省吾身”、“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克制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言论符合“仁”。对别人要有同情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攻其恶,不攻人之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会仁爱,才能构建和谐校园,才能创造和谐社会。
三、诵读经典,健全人格
某些媒体的不良影响,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使现在的一些青少年崇尚暴力,缺乏爱心,心智不健全。而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童年、少年时期,尽早让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有利于保持他们纯净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诵读经典就是要从小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格操守。
诵读经典,做诚实守信之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要求把德育放在首位,注重个人品行的修养,把自己塑造成儒雅博学、通情达理,具有良好的体魄和豁达从容的心胸的人。“君子以厚德载物”、“人无信不立”,凡事要讲诚信,做到以诚待人。做事要有雅量,要襟怀坦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诵读经典,做有理想、意志坚强之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教育学生立志要有恒,要确立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并将它们当做人生努力的方向。人的一生难免经历困难挫折,只有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磨难有时是一种机遇,善待这种机遇,善于承受这种机遇,人生之路一定能越走越宽广。
诵读经典,做珍惜时间、谦虚好学之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戚”,这些语录告诫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珍惜时光。诵读经典,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做时间的主人,惜时如金,自觉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熟背中华经典诗文,能陶冶情操,使心灵趋善,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人格健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处处学,时时学,把学习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谦虚好学,才能学到真才实学。
四、诵读经典,获得人生启迪
为了使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精选出适合他们诵读的话语,讲解充分反映这些话语的主题思想的故事,配以活泼有趣的插图,并设计深受他们喜爱的实践活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熏陶方式,它不仅能增加他们阅读的兴趣,增长他们的知识,还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人生启迪。诵读“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由此懂得节俭,懂得惜物、惜时、惜人; 诵读“毋贪口腹,而瓮杀牲禽”,学会保护自然生态,不能因贪嘴而无休止地残杀动物,不能人为地破坏生态平衡,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诵读“人无信不立”,体会诚信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作用;诵读关于亲情、友情、乡情的经典诗文,懂得感激与回报之情……诵读经典,学生体悟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获得了人生启迪。
篇5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文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引导学生学古诗、读古诗、背古诗,正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正是这一原因促使我校选择了“经典诵读”这一校本课程。
我们学校的校本教材是《经典润泽童年》,它是在德州市教研室提出的240首必背诗词的基础上,组织老师又精心挑选了120首。全书共12册,每学期一册。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一二年级每学期20首,三四年级每学期30首,五六年级每学期40首。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诗词积累量达到了360首。
二、 学习主题
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诗人及著名的诗句。
2.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所学古诗词并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深意。 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
3.通过古诗词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三、活动安排
1.诵读时间
(1)每日一读,每天上午和下午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每周一课,每周安排在周一下午,进行集体诵读,老师给学生下载音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正音断句,务求语音正确流利,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3)利用每天上午大课间的时间,师生随音乐节奏共同吟诵古诗词,做古诗韵律操,在背诵的同时达到肢体运动的效果。
2.在诵读诗文的进程中,学校将举行古诗文诵读阶段性活动。
本学期具体安排如下:
年级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策划
一—六年级第四周诗配画展示纪莹莹
三—六年级第八周诗词中的节日手抄报比赛张维
四—六年级第十二周古诗韵律操展演李建敏
一—六年级第十七周诗词诵读比赛各班主任
四、教学进度
每一学期开始,各年级根据教材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四年级上册共30首,每周计划学习两首,十一周是《诗词中的春天》,对学过的诗词进行梳理总结。第十七周学校举行诵读比赛,第十八周老师对本班级在这一学期校本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
周次
(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第一周杂诗十二首(之一)与诸子登岘山反复诵读、配乐吟唱
第二周过故人庄送元二使安西反复诵读、品读解意
第三周古朗月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四周关山月 赠花卿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五周月夜忆舍弟 黄鹤楼背诵积累、深化感受
第六周滁州西涧 登科后配乐吟唱、积淀语言
第七周钱塘湖春行鸟配乐吟唱、积淀语言
第八周泊秦淮过华清宫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九周夜雨寄北 送春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第十周题西林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配乐吟唱、积淀语言
第十一周诗词中的春天反复诵读、品读解意
第十二周游山西村 示儿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十三周梅花绝词(其一) 观书有感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十四周雪梅(其一) 江上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第十五周初秋行圃花影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第十六周戏答元珍海棠联系实际、积淀语言
第十七周诵读比赛诵读比赛
第十八周总结汇报总结汇报
五、教学内容
一二年级:每学期20首。三四年级:每学期30首。五六年级:每学期40首 。
在进一步做好古诗词诵读任务的同时,我们还会补充相应的其它任务,以扩大经典诵读的影响和成效。
六、实施要求
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经典文学诵读的教学向课外延伸,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好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1.开设古诗诵读课,纳入校本课程表。
2.学科整合。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开展古诗校本课程教学和学生诵读兴趣的培养:语文老师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音乐老师选择其中古诗词配曲教学生演唱,美术教师选其中的古诗词进行诗配画,让学科之间因古诗词而融合,让经典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3.围绕古诗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七、评价活动
1.每个学生一本《笔尖上的诗词》随时填写自己的背诵记录和感悟,学期末每班选五本进行评比。
2.把诗词诵读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传统节日到来时,我们都会让学生吟诵诗词中的节日,并画成手抄报进行展示。同时举行演讲比赛,唱古诗,我为古诗来配画,根据图画猜古诗,飞花令比赛等等。
3.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班级诗词诵读比赛,对各班在背诵古诗词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背诵古诗词的数量和质量;对班级、教师,也要进行表彰。
4.节目展演,每班编排一个古诗词有关的节目,期末进行展演。
八、成果
从学校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以来,我们自编校本教材,举办各种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1.校报《花雨》在今年的六月份创刊了,名字的含义是教育如花,诗词如雨。主要介绍学校诗词诵读的情况,推荐学生积累背诵诗词名句。
2.学校每学期结合传统节日举行教师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上学期是“寄情端午 诵读华章”诗文诵读大赛。本学期是“同心邀明月”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
3.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把举行的活动,反思记录下来,发表在《宁津县教学研究通讯》上。
4.我在17年3月份作为主讲嘉宾在宁津县阶梯成长交流群进行交流讲座。向全县老师介绍我校在诗词诵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全县老师的一致好评,并在全县进行推广。
篇6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刻骨铭心地记在我的脑海里,从此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决心把我培养成一个绝顶天才,既背唐诗宋词,又读名言警句的,可我就是不喜欢读,就不肯。当我发现在爸爸身后的书柜里,有几本书,书上写着《论语》、《弟子规》、《大学》……我一听到《论语》这两个字我就感觉耳目一新,我不停地想着:“‘论’的到底是什么‘语’呢?”我赶紧丢下手中的《唐诗三百首》,急忙把《论语》给揪了出来,连忙翻开一看──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时而不学则殆。”虽然我不懂这表示什么意思,但是我一听就感觉非常浓厚,犹如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在教导我。当我翻开《弟子规》时,看见了“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我读完这句话,就望了望爸爸,爸爸正用慈祥的目光轻轻地看着我,我开始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第一颗被感动的眼泪,我一下子仿佛懂得了许多……
原来的我就是不明白,现在的我们为什么要读古人说的话,而且还是那么难懂的话。但今天。我终于知道了那些话就是经典,诵读了经典就与智慧搭肩,诵读经典就与快乐同行。
为什么我会爱上经典?又能够如此的快乐?那是因为:
经典,它短小,但蕴含着哲理却是巨大的,看了会使人茅塞顿开,并会运用书上的知识去通过人生的道路,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素质,自己的心灵,就犹如见到了清晨的第一束阳光,多么璀璨,多么强大,发挥最强的光亮,去帮助别人,完善自我。
“孔融让梨”让我学会了与人相处时的谦让带给我的快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我掌握了学习的好方法;”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加深了我对孝敬的理解……不知不觉中,我在经典诵读中收获多多,我快乐的成长着。
特别是在我们老师的引领鼓励下,我们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经典诵读活动,使我们班每个同学都爱上了经典诵读。现在,我们班形成了“你追我赶背经典,大家一起读国学”的热潮。所有的人都被经典诵读的热潮冲击的不亦悦乎。
举不胜举的名言警句时刻提醒激励着我,同学们的读书热潮冲击着我,我相信,经典诵读会成为我学习生活中最亮丽的一笔,快乐伴我每一天!因经典是我们的营养品;经典是我们的快乐;经典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篇7
经典诵读比赛观后感
昨天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经典诵读比赛,场面可热闹了!
随着老师的号召下,我们来到了四楼会议室,只见里面人山人海,我们按老师的安排坐在五。二班指定的区域,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第一个上场的是五。四班,五。四班的同学个个生龙活虎、神采奕奕,他们背诵的是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叫、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他们背诵的非常有感情,不停地微笑,仿佛是正在唱歌的仙女,不一会儿,他们便背诵完了。随着一阵掌声之后,五一班上场了,随着一阵阵美妙的旋律,他们开始背诵三字经了,在背诵的时候,他们边跳、边流利地背着,还有许多优美的动作、动人的情节。大约过了十分钟以后,他们便胜利归来。在掌声的“拥抱”下,五三班上场了, 他们开始背诵了,背得抑扬顿挫,表情非常丰富,时间在飞逝,不一会儿,他们背诵完了。下一个出场的是我们五二班,我们背诵得那是相当的好!我们满面微笑,紧张就抛在脑后去了,我们背诵完了以后,掌声簇拥着我们。。。。。。各个班级都背诵完了, 校领导宣布我们班得了三等奖,我们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这次比赛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比赛应该重在参与,而不是为了拿第一。
篇8
梁一前 四(2)班
某个周末的傍晚,我吃过晚饭以后,和往常一样,坐在窗边细细体会着读书的乐趣,这一次我所读的书本是《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经典”无疑是一个蕴含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一个民族的经典是这个民族的印记,是构建民族精神的基本元素。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中国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对于传统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莫大的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慢慢品味,文明才能悟出其中的妙处。
例如刘禹锡的《秋词》,诗中的“自古”与“我言”两词将作者的独见完全体现出来,整首诗立意新奇,蕴含着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让我读完后感到舒畅不已。又例如温庭筠的《过分水岭》,一个“似”字用得十分恰当,语意灵动轻妙,与全诗平淡中见真情的风格相统一,而诗人丰富曲折的联想和自然平易的表达,将自己对溪水源源不断的深情全都投入到诗中,真是妙不可言。
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灿烂的篇章和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
“庭院深深深几许”,我们虽然无法通过《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有限的篇章尽览伟大传统的幽深风景,但我们希望充当一个尽职合格的小导游,由此可以走进传统文化的家园,进而自己去寻幽探胜。
作为一个中国人,古典和国学是我们的精神产业,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所说:“在读书之余,我们要把最高的敬意归给历代作者,是他们把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记录了下来。是他们,用精粹简练的语言替众生说出了种种感受。也是他们,给了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诵读这些篇章,犹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感受人性的关怀与尊严,传承文明,持续未来。
篇9
一、增强记忆力
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与低,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的高与低。儿童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实践证明:让孩子在儿童时期诵读大量经典古诗文,是增强记忆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课题组遵循儿童智力发育的规律,将“诵读为本,不求甚解”作为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活动的指导思想。大量的语言文字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印进了儿童的大脑,为他们智力的发展提供了锻炼的平台,记忆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而孩子一旦获得这种记忆能力,不管学哪一门学科都会感觉很轻松。教给孩子受用一生的东西,这正是教育所追求的。
二、开发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语言宝藏,许多经典诗词语言简练、形象,一两句诗词就能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实践证明:诵读经典能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提高理解力、想象力,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当学生诵读到“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等时,头脑中描摹的是一幅幅四季花卉图;诵读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时,脑海中浮现出一群群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的情景;诵读到“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时,仿佛置身于白雪飘飘的北国,寒气中阵阵梅香扑鼻而来。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垂柳随风摇曳的样子,流露出自己在春风、春雨中的真实感受,这得益于他经常诵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等经典诗文,丰富了想象力,厚积而薄发。
三、养成读书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这句话道出了学校教育的根本。要学好语文,只读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博览群书。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经典诵读活动,为语文教育打开了一扇窗,开启了一道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魅力无穷的世界。课题组根据古诗文朗朗上口、韵味十足的特点,注重激发兴趣,不求整齐划一:在内容选择和技巧的指导上,遵循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在活动形式上将常规教学与比赛、诵读、表演结合起来,采取个人朗读、集体诵读、情景游戏等多种诵读类型,融入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增强诵读作品的感染力,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赋予经典诵读活动更广泛的内涵和影响力。学生自觉诵读,并把这份诵读热情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学生们在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过程中,渐渐爱上了其他的书籍,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是教育的又一个收获。两年过去了,我们惊奇地发现,到图书馆、书店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四、健全人格
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中华经典诗文承载着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与之相应的道德传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习惯,造就高尚的人格。我们在校道、楼道增添了以中华经典诗文为内容的对话牌,并配上充满人文色彩的插图;开辟了中华经典专栏,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受到经典的熏陶。“读经典美文,做时代君子”的警句让学生们每天都沉浸在浓厚的书香之中,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们手捧经典古诗文集的影子,随处可听到学生们的读书声。读了“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学生们明白了恒心的可贵;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学生们学会了谦逊;读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们更团结了;读了“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学生们对“善”的意义了解得更深了;读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生们尊重长辈的事例一天比一天多了;读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学生们更珍惜时光了。中华经典的魅力丰富了学生们的内心,净化了学生们的灵魂,提升了学生们的境界。我看到学生们每天遨游于中华经典的海洋中,享受着有所收获的快乐,我也在学生的快乐中快乐着。
篇10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小学生理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丰富人的心灵,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各地试点经验也能充分彰显了这项活动的实际价值,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对诵读者的身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种良苦的用心执著的尝试,比空口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要强得多,因为毕竟在扎扎实实地诵读,诵读的意义在于诵读的过程,而不在于诵读的结果。如果对诵读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那是极为可笑而幼稚的。
高尚未必就是时尚,高尚需要时间来检验;时尚未必就不是高尚,关键在于时尚是否经久不衰。经典诵读绝不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时髦,一切不动脑筋地照抄照搬,原封不动地拿来套用灌输。学校要把它作为办学理念的一个组成部分,长期坚持并力求在系列化的诵读之后,能自然而然地积淀生发,不求效果而效果自现,通过诵读比赛、知识抢答、对号入座等形式予以巩固和体认,在模糊的整体感知中化为自己的心得,不知不觉间强化其兴趣,把形式的成分变成内容的成分,丰富其内涵价值。
教师要给予合理的正确的深入浅出的导读,做出符合本义的具有时代气息的解读。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挖掘教材,实现“法”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教学中老师们还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兴趣。
2.引导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1)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2)据时背。是根据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让学生吟着经典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3)入情入境地背诵。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3.开展活动,实现“趣”的激发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动之以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致盎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了学生的班训;“温故而知新”成为学生学习的座右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成为了学生们做人追求的目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为了学生们的人生态度……
此外,对经典教材要注意全面的观照,因为很多经典教材所收入的经典是从封建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套伦理规范,即是对生活中来的东西上升到了理论高度,正因为有多方面的局限性,我们今天就应该扬弃,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随意曲解,既不能抱残守缺,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把有益的成分运用到日常生活,规范自己的行为,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家庭成员和周边人员。这种切合实际的认识就在于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因此教师的层面也就决定了诵读的层面,尽管诵读和阅读都是个性化的行为,但在个性化体验形成过程中,教师的影响是无形的,不着痕迹而处处显示教师的痕迹。
多元的时代产生多元的价值观,时代的流变思想的流变,旧有的模式和崇拜的偶像发生了动摇,经典中的思想内容与现实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严重矛盾,这一点万万不可忽视,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析矛盾,认真分析信义与利益的关系,如何在目前以利益为调节中心的社会,传承仁爱礼义人本的思想,讲清诸如沿袭至今的“义利之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等待人接物的诚信原则,将“推己及人”的人文关怀,自觉运用到社会生活中,从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培养厚德载物的宽容情怀,培养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自强不息;此外,在利欲世界中,我们还要养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态,消解急功近利利欲熏心的功利意识,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坚守信念,从诵读带来的人文氛围取熏陶濡染幼小的心灵,从而影响家庭和社会,小手牵大手,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光源,向四周辐射光波。这就是经典诵 读带来的理所当然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