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范文

时间:2023-04-08 20:5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青树下的小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青树下的小学

篇1

要:打造高效课堂是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诱发自主参与学习、激活学生思维灵性、注重数学学习评价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效课堂;自主参与;思维;学习评价

让教育教学充满成长的气息,倾心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与重点. 当下的教育工作者理应满怀谦虚谨慎的务实态度,广泛吸取教育“前沿”的思想精华,大胆实践,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长期发展奠基. 高效数学课堂是充满“磁力”与“活力”的,它致力于教师教得高效,学生学得高效,师生配合得高效,三者融为一体. 高效课堂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是学生智慧涌动、活力迸发的舞台.

■诱发自主参与学习——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倡导数学教学能有效的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在教学内容上能有效切入并切实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能够让学生自主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能够给学生构建足够自主的时空,能够真正凸显“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从而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基础.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学生的好奇心来自于未知,但求知的规律往往是由现象到本质. 教师可以根据纸胶带教学内容,或选择实物带入课堂,或选择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并且在此之前还可以渲染一下气氛,创造“神秘感”,从而引领高中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将本来要教的内容变革为学生主动去探究自己所应该学的东西的过程. 因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数学知识的有效建构与数学能力的和谐发展终究要凭借自身的主观努力才得以实现,因而必须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文本)的实际特征设计成需要学生自主参与性的操作活动,构建生动活泼的现实活动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掌握数学知识,探寻数学问题的最佳答案. 教师既要为学生架设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引领学生有效理解新知识,又要丰富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将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局面“把脉”. 例如,执教“奠定轨迹”时,一位教师凭借几何画板软件的动画功能,设计程序引领学生自主上机操作,追踪点的变化过程,从而探求点的轨迹,学生很容易地把握了数学知识的关键,探寻到了数学问题的本质. 又如,在“立体几何”入门教学时,教师借助问题“用六根长度相等的小棒搭正三角形,请同学们试试最多能搭几个正三角形?”引领学生自主参与,但由于受平面思维定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是在桌面上摆出两个正三角形,还余下一根小棒. 此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启发、引领、点拨学生最多搭出4个正三角形,强烈的好奇心一定会诱发学生积极探究、主动探究、合作探究,当学生们深层体验不仅仅局限于桌面摆放时,也就探寻到在空间中可以搭出四个正三角形的惊喜,然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正四面体骨架模型. 教师有效的引领学生思维由平面向空间延伸拓展,有效建构空间观念,引入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与目的,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奠定了基础.

■激“活”学生思维“灵性”——高效数学课堂的核心

1. 借助一题多解有效激“活”

教师应引领、点拨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对同一数学问题探寻不同的解决策略,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敏捷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借助多题一解激“活”

比如,抛物线C:x2=-2py(p≥0)上的动点M到直线l:3x+4y-12=0的最短距离为l,求抛物线C的方程. 本题可这样分析:设抛物线C上任意一点M(x0,y0)到直线l的距离为d,有d=■,如何确定3x0+4y0-12=0的符号呢?常规的方法是分类讨论. 为了避免分类讨论,从题中不难发现抛物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个“显性”的条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抛物线都在直线的左侧,所以3x0+4y0-12<0,从视而不见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中,破译出二元一次线性表达式的符号,从而避免了分类讨论. 因此d=■=■·x■-■·x0+■,x0∈R,当x0=■时,d取得最小值,即dmin=■+■=1,解得p=■,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x2=■y.

从上述例子中,根据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得到相应不等式,其中“数”“形”之间的转化都是借助了线性规划的知识点.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注重利用一个知识点或者一种方法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知识迁移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

篇2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早晨(chén)

绒(róng)球花

粗(cū)壮

荒(huāng)野

放假(jià)

衣裳(shang)

双臂(bì)

背诵(sòng)

照例(lì)

挨(ái)打

二、易写错的字

晨:上边是扁“日”,下边不要少写一横。

装:上半部分右边是“士”,不是“土”。

落:上下结构,部首是草字头。

荒: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多写一点。

服:右边第一笔是横折钩,不是横折。

三、会写词语

早晨

绒球花

汉族

鲜艳

服装

打扮

朗读

安静

停在

粗壮

穿戴

敬爱

国旗

敬礼

教室

树枝

好奇

招引

古老

枝干

影子

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处罚

放假

互相

所有

能够

猜想

扬起

双臂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穿戴—穿着

敬爱—尊敬

鲜艳—艳丽(鲜亮)

好奇—新奇

打扮—装扮

飘扬—飘荡

安静—宁静(寂静)

洁白—雪白

轰响—轰鸣

荒野—荒原(旷野)

觉得—感觉

如果—假如

湿润—潮湿

突然—忽然(猛然)

照例—按例

流利—流畅

七、反义词

安静—热闹(吵闹)

招引—驱赶

好奇—漠然(冷漠)

粗壮—纤细(瘦弱)

湿润—干燥

荒野—闹市

罚—奖

扬起—放下

急急忙忙—慢慢腾腾(磨磨蹭蹭)

详细—简要

流利—生疏

八、词语搭配

1.动词搭配

(扬起)双臂

(走过)荒野

(吹着)口笛

(拍着)大手

(收起)戒尺

2.形容词搭配

(鲜艳)的服装

(敬爱)的老师

(绚丽多彩)的学校

(可爱)的小学

(古老)的铜钟

(粗壮)的枝干

(湿润)的东风

(洁白)的粉墙

3.

量词搭配

一(间)教室

一(所)学校

几(只)猴子

一(条)小路

九、词语归类

1.AABB

式词语:

急急忙忙

迷迷糊糊

认认真真

仔仔细细

马马虎虎

2.

数量词语:

一群一群

一把一把

一阵一阵

3.“一×

不×”式词语:

一字不漏

一声不响

一文不值

一言不发

一窍不通

十、句子积累

1.

拟人句::(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2)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2.

反问句: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十一、考点提示

1.

背诵:“日积月累”里的古诗《所见》。

2.

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学校里有不同民族的学生,大家穿戴不同。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一起做游戏,非常快乐。

3.

仿写句子: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清风一吹,他们便跳起欢快的舞蹈;蝴蝶一来,他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招呼。

4.

识记含有身体器官名称的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篇3

一、给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机会就让学生想像,只有在学生经常想像的环境下,一但让学生展开想象,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比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学生想出了民族小学的学生在大青树下做游戏的场面并做画《校园一角》,展现出了民族小学学生的丰富的课外活动。在教学完《风筝》一课后,学生展开想象或绘图画,或小组谈话的方式把自己溶入课文之中,与课文中的孩子一起让心在原野上奔跑,跟他们一起高兴,一起疯狂、一起懊丧、一起希望。有了前面的随时培养,在后面的教学,学生展开想象就好像家常便饭,在教学《美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一想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孩子们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其它一些书上没有的画面;比如:青蛙呱呱的叫着,蛇懒洋洋地爬着,黑熊在春天跑步,东北虎在森林中咆哮;人们在秋天采摘着山葡萄、木耳;挖参的人群在深山中寻找着宝贵的人参。小朋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等一些天真烂漫的画面从而加深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渲染,让小读者更加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通过图文对照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看图学文由图画和短文组成,是将事物的形象和文字描述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课文类型。图画是短文的形象表现,短文是图画的文字叙述。在小学看图学文的教学中,要注意从看图入手,将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起来。

小学五年制语文第七册《卢沟桥的狮子》一课中有一幅大图是卢沟桥一侧的全景,从图中可以看到卢沟桥的栏杆间有许多的柱子,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这是总体画面。然后,引导学生再看部分画面,即两幅小图是两根柱子上狮子的特写,有大狮子也有小狮子,要求学生按先总后分观察景物。接着教师问:“还可用什么方法观察景物?”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路,知道可用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方法观察。教学本课,还应使学生知道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可引导学生一边观察图画,一边想:卢沟桥的狮子与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狮子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对比中初知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教师应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卢沟桥狮子的数量的词语,这些词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学生会说“数不清”出现了三次,“数不清”和“很难数清”说明狮子多,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早就数清了”、“485只”,说明文物工作者不怕困难,工作认真、细致。

三、用神话、童话培训学生想象力

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导大纲》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指导小学生编写童话,可以放开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小学生处在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期,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在成年人看来无生命的事物,在小学生眼里,大部是活的、有意识的,因此,指导小学生写童话想象作文,正是顺着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这必将促进他们心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步发展。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课外读过或听过的童话中领悟写法。如:同学们在课外读过或听过不少有关童话的故事,想一想这些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在引导学生归纳童话的规律时教师要揣摩小学生的心理,切记用生硬抽象的概念化的语言,而应当采用生动形象的描述性语言,让学生从中领悟其规律,即童话的三大特点:一是采用夸张的手法,二是采用拟人的手法,三是童话里的事物都有象征意义,在小学生心灵世界里存在着“物我一体,精神现实”这一特殊的现象,在小学生的眼里,夸张拟人,象征不是什么修辞手法,而是他们语文的表达方式。因此,在引导学生领会童话构思表达规律时,教师应作这样的提示:同学们听过或读过一个个脍炙人口的童话,为什么都那么生动有趣,并能给人以某种启迪呢?其中奥秘在于:一是童话里的事物(包括动物、植物、非生物、自然现象等)都具有和人一样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语言能力,让人读了感到特别亲切;二是作者为了强调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常常通过想象把童话中的事物有意扩大或缩小,甚至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变得离奇古怪,让人读了产生新奇有趣的感觉;三是童话事物常常暗示它能代表生活中的某种人或某种现象,让人读了能从中受到某种启迪。

篇4

关键词:想象 能力 效率

我认为想象是一个有效途径,也许有老师会认不想象不见得真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那么你不防试试我用过的方法:

一、合理引导,剌激想象。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天地》时,我让学生观察头顶天,脚蹬地的图画,想象当时战天斗地的情形,而没有引导学生该从哪方面展开想象。于是有同学想到了要穿多大的衣服;有同学想到了当时的想法:一定要把天地分开;还有的同学想到了睡在那里不吃不喝,他为什么还那么健壮?等一些与主题不符的,表面的东西。后来,我说:“同学们,开天地中也有许多故事,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西天取经所遇到的困难相似。”于是同学们惊“哦”一声,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到了只手空拳打败南疆欲神;一口气把前来阻止分分开天地的灵火神雀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从此再也不敢来捣乱;一脚踩死了引诱他的青蛙怪兽;还割下大腿上的肉喂快要锇死了的小狗,等一系列对强恶决不手软;对弱小舍身相救的想象思维的训练,要有理有据,思维的训练要凭借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服从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推想要有理有据,要合情合理,决不能离开教材,凭空想象。

例如,学生想象“扬科在今天的社会里会成为音乐家”,理由是:扬科酷爱音乐,又加上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所以,扬科在今天的社会里一定会成为音乐家的。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教育因素是多方面的。

再如: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启发学生的创造想象等等要根据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等实际,确定有所“取”和有所“舍”,但对于教学之中的“舍”教师只要略加指导,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就行了,这样,每次思维想象训练,就能达到精而深。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以上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得到了更多培养想象力的机会,激起了想象的兴趣,也发展了思维,使学生遨游在想象天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美的熏陶,扩展想象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篇5

老柳树下终日站着一位老太太。她像老柳树一样苍老,手中持着一根长竿。背驼了,腰弯了,面部肌肉枯萎了,两只眼睛昏花了。但她穿得很干净,满头银发也梳理得整齐。只是那目光却呆呆的、直直的,如木刻泥塑的偶像。她就那么一动不动地站着,望着茫茫的南阳湖,口里念叨着:“小亭亭,还不来。还不来小亭亭……”

远远的水天相接处有汽船开来了,隐隐的马达声震荡着水面。她侧起耳朵细听着,呆直的目光变得有了精彩。汽船越来越近了,她面部枯萎的肌肉也活跃起来。汽船终于靠岸了,她伸长脖子望着,见乘客们争先恐后地跳上岸来,一一从她面前走过。她展展昏花的眼睛,挨个儿审视着人们的面孔。乘客们走尽了,她终于失望了,叹了口气,重又把目光投向远方……

太阳落下去了,湖面上腾起一层薄雾。一切都模糊不清了,老太太还一动不动地站在树下。

暮色里,南阳湖风拂浪翻。浪涛“唿哗唿哗”地撞击着堤岸,是那样深沉。老柳树在湖风里也发出“呜呜呼呼”的声响,是那样悲切。它们似乎一齐向人们诉说着一个悲伤动人的故事……

古运河流经南阳湖地段,河水汇入了波光浩淼的南阳湖。在高高的运河岸边,座落着一个百十户人家的村庄――雁儿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里有一位青年参加了湖西支队,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家中抛闪了新婚不久的妻子。

女人的父亲是位乡村塾师。他讲三纲、五常、忠、孝、节、义,对于女人要求极严。这女人也是一位痴情女,她不相信自己活生生的丈夫会一去不回。一直守着,盼着,等待着。解放了,政府送来了丈夫为国殉难的烈士证书,她才相信丈夫真的死了,回不来了。她双手捧着烈士证书,浑身颤抖,眼前一黑晕倒在地上。她一连三天没有出门,哭啊,哭啊,直哭得湖水涨高了,古运河的蛙儿都不叫了!

夜里,起风了。她静静地躺在床上,听着南阳湖里奔腾呼啸的浪涛声。涛声使她的心沉静,肃然。她的眼前似乎展现了丈夫驰骋疆场的壮烈场面。她看过古戏,也听父亲讲过古书,她曾多次为历史上的爱国英雄们的壮烈故事感动得流泪,丈夫是一条英勇的男子汉。她要对得起丈夫,为死去的丈夫保持贞洁,终生不再嫁人!

烈士的遗属自然受人们的尊敬,在生活上,政府也给了她很好的照顾。但她守寡决不是为了这些,她是为了死难的丈夫。

意志可以束缚一个女人如潮的春情,却无法控制一个女人滋生的强烈的母爱。

一九五三年,这里成立起了小学。学校就设在离她家门不远的古运河堤下。孩子们像一群快活的小鸟,在那里蹦着、跳着、唱着。她望着孩子们活泼的身影。听着孩子们银铃似的读书声,不由得走神了。自从这里成立起了学校,她时常呆呆地站在门前望,忘记了种地,忘记了做饭,忘记了一切。她太喜欢孩子了,她羡慕那些有孩子的女人。

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有了一个孩子。她抚摸着孩子白嫩嫩的小手,白嫩嫩的小腿,疯狂地亲吻着。孩子在她的怀里蹦着、跳着,“咯咯”地笑着。孩子用莲藕般的胳膊搂住她的脖子娇嫩嫩地叫:“妈――妈”。她心里真甜,像是一口气喝下了一罐子蜂蜜。那孩子突然用头拱她的怀,她蓦然意识到这不应该――她是寡妇。她忙用手推开了孩子的头可是孩子尖利的小手抓破了她的前胸,一阵热辣辣的疼使她醒来。原来是她喂养的一只狸猫钻进了被窝。她并不恼怒,并不把猫赶下床去,却用手轻轻地抚弄着它,闭着眼睛回味刚才的梦境。

在这河堤下,她种了一片青葱的菜园。菜园里长着各种鲜菜,还有几棵甜瓜。甜瓜熟透了,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儿。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她流着汗在菜园里拔草。

“婶婶,那瓜熟了吗?”

她抬起头,望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孩子扒着篱笆正眼巴巴地望着那甜瓜。

“熟了,孩子!”她心里一喜,脆生生地答道。她把孩子抱进菜园,顺手摘下一只甜瓜,用手帕擦净了,“啪叽”打开,递给孩子。那孩子贪婪地吃起来,甜汁儿沿着他白生生的肚皮,顺着小流下来。这是学校林老师家的孩子,她认识。

“你叫小亭亭,对不?”

“婶婶,你咋知道?”

“我会算!”

孩子笑了:“你听我妈叫过我。

这孩子真聪明。他不过四五岁,两只眼睛黑漆漆的,小胳膊小腿白生生的,就像她梦见的孩子那么可爱,不由得抱起来连连亲了几口。

小亭亭“咯咯”地笑着:“婶婶,你种的瓜真甜!”

“甜吗?等会我再给你摘几个拿着。”

孩子越发高兴了。

小亭亭常到她家里去玩。孩子的吵闹与欢笑给她孤寂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她常留小亭亭吃饭,睡觉。给他讲故事,教他唱歌。

别看小亭亭是老师家的孩子,可在家里远没有在她这里好。小亭亭的爸爸工资不高,妈妈跟着爸爸吃闲饭,生了三个孩子,数小亭亭最大。小亭亭的妈妈很累,无力照顾小亭亭。小亭亭乐得到这里来。

夏夜里,常刮东南风。风里带着湖的腥味儿。大堤里面发出“唿哗唿哗”的浪涛声,那么深沉,那么有力,那么震撼人心!他们拉领芦席铺在门前空地上,席面凉凉的,躺在上面静静地听那浪涛声。不知为什么,每当此时,她总不愿说话,闭着眼睛听涛声,她的心便沉入一种特殊的境界。

“婶婶,你睡着了?”小亭亭捅捅她。

“唔,没有。”

“婶婶,你讲故事吧。”

“嗯――好。”堤里面的芦苇丛里有水鸟叫:“追,追……呱,呱!”于是她讲:“从前,有两个人在湖里打渔。船被什么撞破了,漏了水。一个叫:‘追,追!’另一个说:‘刮,刮!’他们叫着,嚷着,船里灌满了水,沉了。他们淹死后就变成了水鸟,至今还叫‘追,追!’‘呱,呱!’。”

小亭亭瞪着两只眼睛,望着深沉的夜幕,听着那鸟刺耳的絮叫,半天没吱声。后来,他生气地说:“这熊鸟,不好!婶婶,你再讲一个好鸟。”

她沉思良久,缓缓地讲道:“咱们这里叫雁儿屯,从前没有村子时,这里落大雁。大雁可是好鸟,像人一样有情,也像人一样有苦有难!”她叹了口气,停了停又讲:“什么鸟儿都成对成双,有一只死了,另一只还要找对――乱配!大雁可不是,一只死了,另一只就成了孤雁了,一辈子也不找对儿了。咱们这里打大雁的人都懂,他们不打孤雁……

小亭亭肃然起敬,坐起来用力点头。

“你听过孤雁打更的故事吗?”

“没有。婶婶,你讲吧。”

“大雁成群地飞来,夜里睡觉一落就是一大片。为了不被人捉去,雁群就派孤雁打更。打大雁的人瞅准了大雁睡觉的地方,躲在暗影里故意弄出点响声。孤雁听见就嘎地一声叫起来,雁群醒了。咕啊咕啊地乱叫。打雁的人就不动了。群雁见没响动,就一齐凶狠地啄那孤雁。孤雁只悲惨地叫,不敢还嘴。群雁出了气又去睡,孤雁还是打更。等群雁入睡后,打雁的人又弄出点响声。孤雁又嗄地一声叫起来,打雁的人又不动了。群雁更凶狠地啄那孤雁。过一段时间,打雁的人再弄出响声后,孤雁就不再叫了,翅楞就飞了。打雁的人就活捉了睡熟的群雁。”

小亭亭感动得半天没吱声。

冬夜里,小亭亭躺在温暖的被窝里,脱下的衣服有许多地方都磨破了。她在灯下为小亭亭细细地缝。小亭亭躺在被窝里,忽闪着大眼睛望着她,忽然伸出手,搂住她的脖子感激地说:“婶婶,你真好!”

“我好吗?你干脆认我做干娘吧!”

“干娘!”乖巧的孩子毫不害臊地喊了一声。

“哎!”她脆生生甜滋滋地应了一声,搂住小亭亭一阵狂吻。

第二天,她到学校找了小亭亭的妈,把这事说透了。小亭亭的妈很高兴,当场就认了干亲。她一个人过日子,又有政府的照顾,生活较宽裕。她为小亭亭做了新衣服,打了银手镯,买了花篮子。做了多年的寡妇,初次尝到了做母亲的欢乐。她好像换了一个人,连走路都比从前轻快得多。她逢人就说,见人就讲,极力宣扬这件喜事,向人们夸耀小亭亭聪明。从此,在她孤寂的生活里加入了小亭亭的欢笑和为小亭亭无休止的操劳。早春,菜园里的韭菜刚冒出新芽儿,她割了先为小亭亭包顿水饺;初夏,门前的杏儿熟了,她用长竿儿敲下来让小亭亭尝鲜;入秋,鲜嫩的玉米刚长成,她毫不心疼地掰下来,给小亭亭煮了吃。

隆冬,她又将收藏在地窖里的甘蔗扒出来,亲自一节节破好,递到小亭亭的手里――这就是她的欢乐,这就是她的希望。她不指望将来享小亭亭的福,她只要小亭亭坐在她面前,接受她的,接受她的照顾,她就满足了。多年积蓄在她心中的母爱,如夏天的暴雨般倾泻在小亭亭的身上……

娘家的侄儿要结婚了,给她这做姑姑的送来了喜讯儿。她心里乐滋滋的,庆幸有了向亲友们炫耀自己的干儿子的机会。她开始精心地为小亭亭设计一身新衣服。她亲自领了小亭亭到商店去,让小亭亭挑花布,挑爱玩的玩具。娘儿俩买回了许多东西,几乎花去了她半年的吃用。她不心疼,她乐意,她高兴!她要把小亭亭打扮成一朵鲜花儿,让所有的人赞赏,让所有的人羡慕,让所有的亲友为她有了这么一个漂亮的干儿子庆贺!那时她站在人群中是多么荣耀啊!她连夜为小亭亭缝制新衣、新帽。眼睛都熬红了,但她是幸福的。

小亭亭穿上了新衣服真漂亮!白底兰花的小褂衬得他白嫩嫩的小脸更加娇艳,天兰色的小裤裁得是那么可体,穿在身上显得两腿更加修长。特别是新缝制的八角小帽下那双大眼睛,明亮亮的透着精神,透着伶俐……人们一定会夸这孩子,一定会说我有福气的!

她紧紧地搂住孩子,心儿突突直跳,脸上也一阵发烧。她捧起小亭亭的脸又细细地瞧了一会,猛地搂住“吱”地一声吻,然后推开了他:“去给你妈说一声,我要带你去走亲戚。”

小亭亭蹦蹦跳跳地走了。她开始打扮起了自己,换上了多年没有穿过的好衣服,对着镜子梳理起她那满头柔长的黑发。镜子里的那个人儿,眼里闪动着喜悦,脸上笼着一层红晕,笑微微地像一朵娇艳的花,她是谁?是自己吗?她突然捂住了脸,不好意思再看下去。一个寡妇人家要这么好看干啥?给谁看呢?她又脱下了那身衣服,换上了旧装。她心里有点凄然。

天色不早了,该上路了,可小亭亭还没来。她焦急地到门外看过几回,一直不见小亭亭的影子。她忽然想到还该给小亭亭带着包糖块,让他路上吃。亲戚那里自然有糖,不如让他先吃足了,免得到了那里露出馋相,让亲友们笑话。她到村西杂货铺子里买回了一包冰糖,抬头望见小亭亭正眼泪汪汪地站在门前等她:

“干娘,我不能去了。我们老家来人了,说我爷爷想我,接我回家呢!”

“小亭亭,你说啥?你爷爷想你啦?唉,真是的,也真……”她很失望,但她明白小亭亭不是她亲生的孩子,要绝对服从他们家里人的意志。她心里酸楚楚的,把糖块塞到小亭亭的口袋里,伏下身子又为小亭亭整理了一回衣服。笑笑说:“小亭亭,你去吧,去看你爷爷吧。”她笑得很勉强,泪珠儿“扑嗽扑嗽”地落下来。

小亭亭留恋地望了她一眼,低着头,不情愿地走了。

望着孩子的背影,她哭了。

小亭亭走了几天了?有半个月了吧?她为小亭亭种的甜瓜都熟透了,自动落蒂了,但她不敢动,拿了把青草严严地盖上了。一场大雨瓜烂了,只留下一片白色的瓜子。

小亭亭大概走了一个月了吧?自小亭亭走后,她每天都在计算着的。留在筐里的大脆梨都搁得焦黄了,隔着筐都闻着喷喷香了,她不敢翻动,怕手一触摸容易坏。几天以后,那梨发黑了,只好扔掉。

小亭亭走了整整三个月了。小亭亭爱吃柿子,他最爱吃烘了的柿子。前些天回娘家,专门从那里的柿子树上摘了十几个大青柿子,用线拴了挂在床头上。柿子在墙上自动烘了,连皮都变得通红了。她不敢动,怕一动柿子会脱盖掉下来。但它到底还是脱盖掉下来了,打在褥子上,粘乎乎地湿了一大片,她拆洗了褥子。

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怎么一去不再回来了呢?筐里的鸡蛋也留了有二百了。

天气渐渐冷起来,满地都是霜冻了。她为小亭亭做好了小棉鞋,小棉袜。她想叫小亭亭的爸爸捎回去,可是她从来也没给那个林老师说过话,她怕他,更怕众人说闲说。唉,留着吧,留到小亭亭回来的时候再穿吧。

小亭亭走了整整一年半了,她为小亭亭准备的衣物整整一大包袱了。有棉、有单、有鞋也有袜。放在箱里盛不下,放在外面又怕老鼠咬,就放在床头上。她枕着这只包袱,彻夜想念小亭亭。从春到秋,从冬到夏,不知流下了多少思念的泪水。唉,一个女人的心,一个做干妈妈的寡妇的心呀!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在一个明媚的好天气里,小亭亭回来了。

那天,她正在麦田里锄草,碧油油的麦苗儿在春阳下闪着一片光波。

“干娘,干――娘!”

她猛抬头,看见一位俊秀的少年朝她跑来。嗬,是小亭亭,她扔了锄头,急走几步拉住了小亭亭的手。这孩子长高了,几乎就到她的肩头了。她高兴得心儿突突直跳。

“我的儿,怎么回事儿?你咋就在家里住那么长时间?想得我真苦哇!”她说着,泪水劈哩啪啦掉下来。

“干娘,我在家里上学哩!”小亭亭兴奋地说。

“那好,想我吗?”

“想。”

“叫我妈妈。”

“妈――妈。”

嘁,这孩子长大了反倒不如小时候会叫了,叫一声就红了脸。她觉得就是这样地叫上一声也抵销了她一年多的思念之苦了。她甜甜地笑了,“吱”地吻了孩子一下。那孩子脸色越发红了,就像庙里的关帝爷。

“走,咱回家,干娘给你做好吃的。”她一手荷锄,一手牵了小亭亭的手走回来。

她为小亭亭杀了鸡,炒了鸡蛋,还特意跑到羊肉铺子里割了羊肉。

“你在这里上学吧?”

“我爸不让,他说他不会照管我。”

“我照顾你,你就在我这里吃,在我这里住,不用你爸爸管你一点事。”

她说得干脆,利落。说完,眼巴巴地望着小亭亭,生怕他说出不愿意的话来。

这孩子细细地嚼着,慢慢地咽着,转动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半天没说话。

“小亭亭!”

“哎。”

“行不行?”

孩子忽地笑了:“干娘,我都对我爸说过了,我爸说那样不好,拖累你。”

“哼,什么话?当初他就不愿答应你认我做干娘!”她真生气了,忿忿地说。

“干娘,我再问问我爸爸。”看样子这孩子愿意住到这里来。

“问什么?就这样了,你住在我这里,我照顾你。”

她真高兴呀,猛然间又得到了小亭亭。夜里,小亭亭睡熟了,躺在她的身边,她一次又一次地伸出手抚摸他,从头到脚,又从脚到头,似乎在摸这孩子究竟长高了多少,又似乎不相信有一个孩子躺在身边,一遍遍地证实这是真的。

小亭亭自从在这里上学,个子天天见长,脸色更加红润了。他像一只吃足了鲜草的牛犊儿,连骨加肉地长起来。以往的衣服都不合体了,干娘又为他做了新的,以往的鞋袜不合脚了,干娘又为他做了新的。在这里上了六年学,个子长了足足有一尺。一日三餐,哪一餐不是干娘单为他加菜?冬棉夏单,哪一件不是干娘细针密线地缝起?

小亭亭考入了中学,要到县城去上学了,干娘高兴,但干娘也担忧,孩子离开了娘会自己照顾自己吗?衣服脏了会洗吗?鞋袜破了谁给缝缝?县城离这里好远啊,足有四十里,以后再见小亭亭就不那么容易了!

她把小亭亭的衣服浆洗了一遍,把穿不着的替换衣服叠得板板正正,一层层放好,压在枕头底下。被褥全拆洗了,是用过滤的草木灰水洗净的。

夜深了,月儿升上来,透过窗棂照在小亭亭平静的脸上,一缕头发遮住了他的额头,干娘用手轻轻地撩开,伏在他的脸上仔仔细细地端详着。孩子微蹙着眉,是舍不得离开干娘吗?“叭嗒”一滴热泪掉在小亭亭的脸上。

小亭亭一下睁开了眼睛:

“干娘,您还没睡?”

“我……不困。”她呜咽着扭过脸去。

“干娘,您别哭,我会来看您的。”孩子劝慰她。

“那么远,不容易。不要分了心。”

“嗯,我记住了。”

小亭亭上中学的时候,正是自然灾害严重的那几年。在学校里吃不饱,饿得他团团转。干娘省吃俭用,常给他捎去干粮;没有钱花,干娘夜里纺线赚了钱补贴他,生怕他受了委屈。

干娘也和大家一样吃野菜,啃树皮,饿得脸都肿起来。

小亭亭没有忘记干娘。虽然有四十多里路,他几乎是每个星期天都来。他像是永远也吃不饱,见什么吃什么,只要能够下咽的东西。干娘看了真心酸。那些年,地里不长庄稼,只长野菜。靠国家供给点地瓜干,一个人一天才能分几两。每当小亭亭来时,干娘就煮上一锅野菜,把所有的地瓜干都放进去。她把地瓜干都盛给了小亭亭,自己捞点野菜。虽然是这样,她还是盼着小亭亭来。小亭亭在她面前不管什么能装满肚子,她心里就感到踏实,哪一个星期如果不来,她心里就不安。

小亭亭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他考上大学了!干娘真高兴,望着比自己高出一大截的干儿子,心中悲喜交集。孩子不容易,这些年吃了多少苦哇!如今上大学了,听说是去上海,那可是个大地方,可不能让大地方的人笑话。她卖掉了母鸡,又变卖了一些衣物,操办了五十元钱交给小亭亭。

“孩子,带着吧,你到大地方去读书,买身好点的衣服穿,别让人家笑话咱。”

“干娘,您留着用吧,我有助学金,什么都不用家里管。”

“拿着!在家千般好,出门事事难啊……”

她把小亭亭送上运河大堤,就在那棵老柳树下,眼巴巴地望着小亭亭坐上汽船走了。她呆呆地,一动不动地站着,湖风吹拂着她半白的长发,秋叶“扑楞楞”落在她的脚下,见那汽船载着她的小亭亭“突突”地远去了,远去了,最后只剩下水天茫茫的一片。

深秋的傍晚,太阳沉没下去,天气已经很凉了,她闭着眼睛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老大娘,回家吧,不要让风吹病喽。”一位青年很亲切地呼唤她,那甜甜的嗓音多长像她的小亭亭啊!凑近前细看,不是。她不由得重重地叹了口气转身回家去了。

她大概是老了吧,夜里常失眠,躺在床上胡思乱想。

她做了一个恶梦,看见小亭亭坐的船翻了,一船人都沉到了湖底。不一会儿,许多人都上来了,惟独没有她的小亭亭。她绝望地大哭起来,哭着哭着就醒了,枕头湿了一大片,出了一身冷汗。

春节前夕,小亭亭来信了,信上问她老人家好,并说寒假里要回来看看她。她简直喜疯了,拿着小亭亭寄来的信一天几遍地找人念给她听。那封信从头到尾地都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了,回到家又掏出信细细地端详。她不识字,但看着小亭亭写的信就像看见了小亭亭。这字写得龙飞凤舞,真好看,真有精神。

眼看就要过年了,小亭亭还没来。她每天冒着寒气登上那高高运河大堤,站在那棵老柳树下遥望湖面。湖面上已结了很厚的一层冰,在毫无热气的冬阳下闪着冷漠的光。衰败的芦苇瑟瑟地抖动着。望着眼前的景象她心里一阵悲凉,小亭亭来不了啦,那汽船能破得开这么厚的冰吗?

在一个很冷的天气里,小亭亭来了,还带来一位大姑娘。听人们说那就是小亭亭的对象。她真乐坏了,小亭亭的对象不用说就是她的干儿媳妇了。

她擦着泪滋巴花的眼睛细细地看干儿媳。呀,多么俊,多么水灵的姑娘呀,就像细瓷儿做的一般。小亭亭忙对她说,这是他的同学,跟着玩的。

她忙做饭,那姑娘一使眼色,小亭亭拦住了她,说他们还要到别的亲戚家去,时间很紧,不能吃饭了。说完放下点心,两个人就匆匆地走了。

她很后悔,她不该先做饭,该先烧茶,大冷的天他们连口热水也没喝。她很惋惜,盼小亭亭想小亭亭,小亭亭来了却没能细看看小亭亭,也没能和小亭亭多说几句话――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他们会走得这样急!也真是的,要不是那个姑娘跟着,她才不管小亭亭怎样忙,一定要留他住几天,好好地看他,和他说说满肚子的话。小亭亭来了又去了,急如星火,走马灯似的。

人去屋空,望着专为小亭亭准备的菜,她哭了。她不怪小亭亭,这是没办法的事。

小亭亭他们走后,她病了,病得很重。

小亭亭,你为什么要长大呢?孩子一长大就得干事了,就要离开妈妈了,就要把妈妈的心儿牵走了!这颗心永远跟着孩子游游荡荡,老没有着实的时候,真难受呵!

“老奶奶,您病了吧?”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她睁开眼,看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孩子站在她的床前,跷着脚伸着小手摸她的额。

“小亭亭……”

“老奶奶,我不是小亭亭,是柱子!”那孩子奶声奶气地说。

噢,对了,这是她邻居家的孩子。她伸出枯瘦的手抚摸着小柱子的头说:“好孩子,老奶奶没病,是累了,想睡觉。”

“老奶奶,您累了,想睡觉了,是吧?我给您盖好被子,盖得厚厚的,暖暖的。”孩子用小手扯好她撩起的被子,又掖紧了被角:“老奶奶,您睡吧!”

她被小柱子感动得哭了,哭了许久。小孩子太招人爱了!

她还思念小亭亭,思念得颠颠倒倒,心神不安。小亭亭虽然常给她来信,但她的心里还是空落得难受。

小亭亭大学毕业了,分配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小亭亭从那很远很远的地方为她寄来了钱。她不需要钱,她要钱干啥?她只想念小亭亭。小亭亭离得太远了,也太忙了,他也会想干娘的,只是没有法儿罢了,每想到这些,她就叹气,为亭亭,为自己。

她真的老了,头发已全白,脸上的肌肉枯萎了,满是皱纹。脑子由于过多的思念变得日渐迟沌、昏噩。

小亭亭从那很远很远的地方寄来了照片,可是她看着不像,不像她从小养大的小亭亭。你看那满嘴的胡茬子,一脸庄重的神色能是小亭亭吗?小亭亭可不是这个样子啦,他长得很俊,两只大眼睛水灵灵的……这个人肯定不是,他怎么会是呢?他会喊妈妈吗?小亭亭可喊得很好听的!

她的小亭亭是从这古运河堤上走去的,活跳跳的,嫩鲜鲜的。她的小亭亭还一定会从这古运河堤上走来。

古运河堤上走来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年,也像小亭亭那么活跳跳的,嫩鲜鲜的。老太太站在老柳树下,呆直的目光一下死死盯住了他。他惶惑地侧着身子从老太太身边走过。

“小亭亭!”老太太突然伸出手抓住了他,他一急,挣脱了老太太的手撒腿就跑。

“小亭亭,我是你妈妈!”老太太苍老的声音震荡着湖水,播向广阔的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