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25 20:1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电影《小英雄雨来》观后感400字左右
今天,我看了一部十分搞笑的抗日题材的电影。主要讲了河北白洋淀地区的少年英雄雨来利用熟悉的水乡环境与当时的日本鬼子之间展开了斗争并最终战胜了鬼子的故事。
小英雄雨来是一个十分调皮的孩子,有一次雨来同学给老师捉了两条大鱼送去,老师让他把鱼放在厨房里,他跑到厨房后,就在锅里放了一只蛤蟆,当老师去做饭时打开锅盖,蛤蟆跳了出来,把老师吓得叫了起来,雨来和他的同学们躲在厨房后面偷偷地笑了起来。后来经过老师的一番批评教育后,雨来认识到了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向老师承认了错误;雨来也是个十分聪明、勇敢的孩子,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去保护李大叔,而且他非常机智,把敌人骗了过去。
看完《小英雄雨来》,我要学习他的爱国行为。在学习条件上,我们学校的教室又明亮又宽敞,可有的同学却不好好学习,可雨来同学在豆腐房里上夜校,那里又旧又破,但雨来学习却很认真。
雨来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到:要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好好学习,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电影《小英雄雨来》观后感400字左右
星期五,老师在班级里给我们看了一部革命影片,名字叫《小英雄雨来》,这也让我们重温了红色历史,感受到了雨来机智勇敢、保家卫国的高尚品质。
到了下了第一节课,老师将电脑打开,开启了电影之旅,我完全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只见雨来和他的朋友们为了救出老师,冒着生命危险,想要把敌人打败。不过,最厉害的还是雨来了,将鬼子都淹死在了河里,成了村子里的小英雄,让同伴们很佩服他,也让老师对于雨来充满了感激之情。
这部电影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战争再可怕,只要你能够勇敢地向前迈进一步,我相信战争一定会烟消云散一样很快消失。我们也想让雨来那样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学得好,什么都不会缺失。
看了这部电影,不仅让我知道了小英雄——雨来的勇敢,也让我知道了和平和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电影《小英雄雨来》观后感400字左右
今天下午,我在电脑上认真地观看了《小英雄雨来》这部电影,我被小主人公雨来勇敢机智的精神打动了。
这部电影很好看,它主要讲述了在时期小雨来很熟悉水性,但是他很淘气。上课总爱戏弄老师,有一次他捉了几只青蛙,故意说是送鱼给老师,当老师揭开锅盖的时候,老师被吓得跳了起来。
篇2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关于雨来的故事,他可真是个小英雄啊。本篇课文通过记叙小雨来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当我读到小雨来掩护李大叔不向日寇屈服时,我真的很佩服小雨来的机智勇敢;可又当日本军官伸出两只像鹰爪一样的大手扭着雨来的耳朵,打了两巴掌时,我立刻哭了.我为雨来有这样的遭遇感到心痛,也为雨来生到这样的时代而感到不幸。但是雨来意志坚强,没有向日寇屈服保护了李大叔。当读到后面乡亲们都说小雨来牺牲了时,我的心顿时揪了一下,可最后雨来并没有死,我也放心的舒了一口气。
和小雨来相比我们幸运多了:我们没有生在战乱时代、我们有可口的食物、还有美丽的玩具,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父母的关心与爱护。
篇3
今天,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这则抗日小故事,课文写了雨来掩护革命战士并且与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雨来从小受到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爱国教育,所以会有后来的抗日英雄事迹。
文中“把鬼子领进地雷阵”“巧计护送八路军”“夜送鸡毛信”使我深受感动。年纪幼小的雨来可以为了国家,人民冒着死的危险,他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小雨来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世人心中。
然而,在那个烽火冲天,硝烟弥漫的时代,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国家,人民,使爱国志士死伤无数,他们多么可恶,可恨啊!同样在一片蓝天下,同样的一片沃土上,同样受着相同的教育,怎么有这么大的差别。
篇4
今天下午,老师给我们看了《小英雄雨来》的电影,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名叫雨来的小男孩和他的小伙伴们机智、巧妙地救出老师,消灭日本鬼子的故事。
电影中的雨来,是一个聪明、调皮的小男孩,经常在上课时间偷偷溜出去玩,游泳、捉鱼......这是一个多么快乐的童年啊!可是,童年也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于是,雨来的老师给同学们讲了许多道理,雨来这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当雨来下定决心认真学习的时候,他们的老师却被日本鬼子抓了起来,同学们都牢牢记住了老师被抓前说的话:“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看到这里,我被深深的感动了,在那个被侵略者屈辱的年代,我们的同胞依然英勇无畏,热爱祖国,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篇5
一、注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需要从一滴一滴做起。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基础的基础。入园、离园、盥洗、饮水、吃饭都包含自理能力的培养。起居定时,不挑食,不剩饭,不浪费物品;不抢食,一起动筷,共同分享,文明用餐。这些方面的培养,老师、家长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要教育好孩子,大人首先要提高认识。比如不浪费东西,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物质方面不缺什么,但是从环保方面考虑,一粒米、一张纸都来之不易,尤其农村孩子更能感受烈日炎炎下劳作的农民的辛苦,再说浪费也会造成周边环境的日益恶化,我们没有理由放纵自己,家长、老师的认识提高了,就会自觉引导教育孩子,也就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形成爱护公物、尊重他人的品质。生活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刚入园的有些幼儿连简单的穿衣、系鞋带、擦屁股、盥洗、剥鸡蛋都不会,因为大人总是包办代替,让小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以为这是小事,但是不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习惯成自然。我们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发现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许多孩子7天左右就可以学会自己盥洗、如厕、系携带、吃饭(饭吃得不剩一粒米),自己穿衣服,10天就养成了老师要求的各种习惯。这些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受益终身。
二、注重诚实品德的培养
诚实是做人的本分。家长和老师应把教育孩子不说谎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一些小事例,及时表扬诚实说实话的孩子,对敢于承认错误的小朋友更应及时着重表扬,并鼓励他及时改正。实时指出说谎的坏处。老师实时跟家长沟通,如果家长、老师自己有错应当着幼儿的面主动认错。老师、家长勇于认错,对孩子的“诚实”教育是不言而喻的,幼儿会感到你对他的尊重,同时是培养孩子自信的一个方面。强调只有勇于承认错误、失败的人,勇于承认错误、失败的人,才能具有自信,才能及时改正错误,才能获得成功。
三、注重社会公德的培养
老师、家长要注重自身形象,带头遵守公共秩序。如不闯红灯,公园、马路上不随便乱认垃圾,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脏话、狠话,不吸烟、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不折花,不折树枝,不捕捉损伤小动物,不浪费水。这些小事、小细节能反映一个人的社会素养,所以幼儿一日生活皆教育。小事养成大习惯,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
四、用真实事例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篇6
童年时的夏天,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全家就坐在枣树下乘凉。一轮金黄的明月升上天空,幽蓝的夜空中已聚集了许多亮光闪闪的星星,它们若隐若现,像在寻觅什么。清风阵阵,花香脉脉,一切都在编织着夏夜的梦……这时候,大人们在欢快地聊天,我们小孩子则在树下做游戏。每每玩得正酣的时候,就会听到爷爷高喝一声:“讲故事喽!”我们迅速地围到他的身边,托起下巴,静静地听着。爷爷捋动着长长的胡子,故事便开始了。故事无非是一些“除暴安良、扬善除恶”的内容,我们却听得津津有味。
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喜欢收藏一些书,有《山海经》、《聊斋》、《三国演义》等。书很旧,但保存完好。闲暇的时候,他“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拿起书认真地看着。那时,年幼的我总会好奇地去问:“爷爷,上面写了什么啊?”爷爷摸摸我的脸蛋,乐呵呵地说:“傻小子,写着好多字呢,今天晚上我给你们讲精彩的故事。”从这以后,我便知道爷爷讲的故事是从书中看来的,小小的书里住着许多神奇的故事。我明白了:书籍就像一个多彩的世界,能让我们了解许多丰富的知识和广博的见闻。这大大激发了我对阅读的向往。
上学后,第一次接触到的读物是小人书。我非常喜欢读小人书,凡是同学有的小人书,都设法借来阅读。那时候,邻居家一个小伙伴有许多小人书,为了能借到,我就设法讨好她。知道她喜欢踢毽子,我就把自家的大公鸡捉住,拔下它的毛,做了毽子送给她。为此,还挨了妈妈的打。
渐渐地,小人书已经满足不了我的阅读需求。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知道我爱看书,便从朋友那里借了《小英雄雨来》和《西游记》两本书,我如获至宝。那时候,山里的孩子还要帮家里干些农活。我家养了四只羊,星期天的时候,我就带上书上山放羊。天那么蓝,连一丝浮絮都没有,像被过滤了一切杂色,瑰丽地熠熠发光。羊儿吃着嫩嫩的草,而我坐在软软的草地上,沐浴在阳光中尽情享受着温暖,拿出书静静地阅读,完全陶醉在文字的海洋里。直到夕阳向大地洒下金辉,远处山峦披上晚霞的彩衣,我才牵着羊儿回家。
在以后的日子里,接触到的书越来越多,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在阅读的时候,我完全融入到书本中去,自己仿佛在和作者对话,真正走入了作者的内心深处。当读到《小兵张嘎》时,我由衷敬佩小英雄的聪明勇敢;读到《三国演义》时,我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看到《岳飞传》时,我被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完全感染……
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学校有图书馆。一有空闲,我就来到图书馆,深深扎进其中。高兴时,读欢快的文字;有些飘飘然了,读一些能把心沉下来的书;认识欠缺了,就读不太深的哲学书……不同的心境,选择不同的书来读。因为有了文字的陪伴,我不寂寞。正如高尔基说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忠实的伴侣,最真挚的朋友。”对我来说,书是良师益友。到现在我还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
书籍,把我带到了一个广阔多彩的世界,我就如一滴柔弱的小水珠,汇集了许多晶莹的水滴和露珠,逐渐地丰满起来。
篇7
一、创设情景,呈现一个生活的课堂
生活是教材,活动是生命。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源于真实的生活,注重学生丰富的体验,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从儿童的生活中寻找新的课程生长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情景,更重要的是提供生活的场景,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实现课程内容与儿童经验的整合,促进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增进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生动性。如:在教学《餐桌上》时,上课伊始,我播放餐厅的画面:儿童喜欢吃的汉堡包、鸡腿、馒头、豆腐、青菜、米饭、肉、鱼、土豆等食物小图片,亲切地与学生交流:“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到五星级餐厅,亲自下厨招待你们。”学生顿时情绪高涨,我请学生点最喜欢吃的两种菜,学生情趣高涨。“哗啦”一下,小手都举了起来。大多数学生不约而同点了汉堡包、可乐,少数学生点了水果和米饭,都没有点蔬菜。“哦,这么多小朋友点了汉堡包,让我们来听听它们的自述吧!”这时,耳边传来“营养师”的声音:“小朋友,你们的身体状况、口味都不一样,配餐也不同,有的学生较胖,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吃素菜;有的学生经常感冒,应该多吃大蒜等食物。”最后小组合作配一份适合他们年龄的午餐,一份能满足生长需要的晚餐。由此学生懂得要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的饮食习惯。
这堂课教师运用生动鲜活的活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营造的不是学习的情景,而是生活的场景,引发了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儿童学习非常投入,活动情趣盎然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从而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理解”。让生活融入孩子们美好的心灵中,品德课才能发挥它的独特魅力!
二、体验生活,呈现一个智慧的课堂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情景,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生活的场景,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提供最本真、最有利于儿童主体参与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带着需求、兴趣等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挑战自我。教师要用教学智慧,将教材变成一种“活性因子”,去激活学生的生命,使教学成为生命涌动的过程。如:教学《走进聪明屋》一课时,教师营造了一个生动连贯的教学情景——聪明屋。打开聪明屋的大门,呈现出富有童趣的卡通人物组成的水晶门、彩虹门、月亮门三扇大门,而打开大门的钥匙则在伴随儿童成长的卡通人物乐乐猴的手上,学生通过第一道“名人故事”关——感受聪明人的智慧来自遇事勤动脑、善思考的习惯,来自坚持不懈、专心的态度;第二道“奇思妙想”关——感悟聪明来自于敢想、会想,从而提升自己的智慧;第三道“聪明才智”关——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尝试改变现在的生活,创造未来的生活,享受创造带来的快乐。闯过了这三道关,才能得到“多想、会想才能聪明,合作使我们更聪明,聪明让生活更美好”这三把钥匙。教师正是用这一把把钥匙引领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打开聪明之门,逐步走进聪明屋。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课堂不是知识的交易场,而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因此,只有当我们的课堂是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实践,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的时候,才能反映儿童的需要,激发起儿童的兴趣,引起儿童的共鸣,成为儿童的课堂,从而让儿童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三、树立榜样,呈现一个情感的课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榜样的力量也是无价的,其影响无法估量。
执教《过去的故事》一课时,课初引导孩子们讲一讲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孩子们滔滔不绝: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王二小……接着播放《闪闪的红星》《鸡毛信》等影片,孩子们看得兴致勃勃,对小英雄敬佩不已。有一 孩子问:“老师,怎么影片中的敌人都是日本人呢?”我联系最近有关的事件问学生: “你们知道最近有关日本与中国的事件吗?”有一位同学忽地站起来说:“日本人说是他们的。”我心里一阵窃喜。“事件”就是日本人想抢我们中国的。一孩子小脸涨得通红,站起来说:“是呀,半个世纪前,日本人就欺负我们中国人,结果被我们的英雄们赶走了。但现在,小日本人为什么敢抢呢?这时,很多孩子都坐不住了,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长大了要当军人,去保卫我们的祖国,把坏人打跑。有的说要努力学习,回报祖国……本堂课就在孩子们精彩响亮的声音中结束了。可见,孩子们感受到了榜样的无限魅力。故事不仅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课程和生活的距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动情的故事,使情感的火花在课堂四溅,使思想的星光随之闪烁。
四、渲染气氛,呈现一个情境的课堂
篇8
——教科书里的“童年之美”
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林润生
教科书里有很多童年题材课文,深入分析课文里的“童年之美”,才有可能在教学中自觉引导学生体验“童年之美”,从而丰富、拓展和升华儿童的童年体验。
一、教科书里的“童年之美”
(一)童稚之美
童稚,儿童的幼稚。童年,在每个人身上的发生都是第一次。儿童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来感知和熟悉世界,由于他们经验的缺乏或不足,这种感知和熟悉的方式便打上了儿童的特征,在成人看来,这就是一种稚气。笨拙、稚拙是儿童的可爱之处。
【案例1】《冬阳·童年·骆驼队》(人教版国标教材五下册第6课)
[课文片段]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恬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课文解读]
骆驼的长相是缺乏美感的,吃相也不美,但在儿童看来,骆驼是美的,它的吃相也是美的,以致看骆驼咀嚼的时候,“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试问,有哪个成年人会有这样的心得?这就是童稚,这就是童稚的可爱之处。
【案例2】
《小摄影师》(人教版国标教材三上册第6课)
[课文片段]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预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忽然,小男孩往地下一坐,哭了起来。
“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课文解读]
课文里的小男孩,用扔纸团的方式要求采访高尔基,只有小孩才会采取这种形式,要是成人绝不会这么做,他们会认为这是对高尔基的不尊重;小男孩采访高尔基的目的仅在于给他照一张相,回去贴在墙报上,对他来说,这是大事。为了照好这张相,高尔基很配合他,他自己也慎重其事,把相机摆弄了很久才说:“一切预备停当”,然而,他却忽然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他把胶卷忘在家里了。只有小孩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也只有小孩才这么直接表白自己的错误。
【案例3】《小英雄雨来》(人教版国标教材四下册14课)
[课文片段]
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往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
[课文解读]
雨来救了交通员李大叔自己却被日本鬼子抓了去。他知道鬼子的残暴,却不知道鬼子的狡猾,一看到敌人把手伸到皮包里,唯一想到的是掏小刀挖小孩的眼睛。这么一个幼稚的小孩,却在敌人面前表现得无比坚强和机智。
(二)童趣之美
童趣,即儿童的情趣。其主要特征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儿童一般都有童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深厚,人变得成熟、稳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计了,童趣也就慢慢地消失了。所以,童趣是儿童的宝贵财富。
1、活泼美
【案例4】《桂花雨》(人教版国标教材五上册第7课)
[课文片段]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课文解读]
抱住桂花树使劲摇,是花力气的事,对大人来说,也可能是苦差事。但对小孩来说,却是美事,盼着早天到来。真的开始摇花了,就别提有多快乐!这,就是儿童的活泼美!长大以后,就是进入老年,回忆起童年的摇花乐,还会有一番莫名的感动。
2、率性美
【案例5】《小英雄雨来》(人教版国标教材四下册第14课)
[课文片段]
“……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到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课文解读]
雨来喜欢游泳,妈妈却不让他耍水,怕出危险。有一次,看到雨来耍水回来,妈妈气得抓起笤帚要打他。雨来在小伙伴的暗示下往河沿跑,还跳到了河里——“妈妈,你不是怕我出危险吗?我偏偏要让你找不着,让你担心。”雨来,就是这样在用男孩的方式气妈妈。读到这里,你绝不会责怪小雨来的无法无天,而会为他的天真和率性而会心一笑。
3、创意美
【案例6】《风筝》(人教版国标教材三上册第10课)
[课文片段]
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布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课文解读]
做风筝,做得什么都不像了。却依然快活,只有孩子才会有这样的快活。对什么都不像的风筝却还命名为“幸福鸟”,也只要孩子才会有这样的创意。
(三)童幻之美
想象成为儿童的翅膀,以成人的角度看,儿童因为知识乏用而被蒙昧,因为儿童无法独立而被认为天地狭小。然而,上帝何其公平,在这个贫乏而受限制的儿童的天地里,却被赋予最丰富的想象力,最强烈的好奇心,最自由的思维方式,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1、奇幻美
【案例7《我想》(人教版国标教材五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
[课文片段]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课文解读]
儿童的想象是奇异的,自己的手会有魔法,伸到桃枝,就能使春回大地、天空放晴、桃花开放。
2、体验美
【案例8】《荷花》(人教版国标教材三下册第3课)
[课文片段]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课文解读]
看荷花,在沉醉中自己也变成了荷花。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体验美,也只有儿童才轻易进入这样的境界。成人以后俗务繁杂,能进入如此美妙境界的人会被誉为有一颗童心。保持童心,就保持了创新的灵感和动力。叶圣陶老先生,就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
3、诗意美
【案例9】《麦哨》(人教版国标教材四下册24课)
[课文片段]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刺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如同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课文解读]
在儿童眼里,麦田是那么富有诗意。麦田既是是色彩斑斓的,麦田还是弥漫着美妙的音乐的——那麦穗,就是一个个跳动地音符!
(四)童心之美
童心就是稚气,就是天真无邪。童心中的那些本性之美,是人性中最质朴、最重要而且是最永恒的美和善。
在童心世界里,只有纯洁,没有虚伪;只有天真,没有诡诈;只有清洁,没有污秽;只有老实,没有欺骗;只有单纯,没有世俗;只有简单,没有机心;只有善良,没有险恶;只有同情,没有凶残;只有信任,没有猜忌;只有公平,没有成见;总之,童心的世界是幸福的仁爱,是和平的世界。
1、纯真之美
【案例10】《冬阳·童年·骆驼队》(人教版国标教材五下册第6课)
[课文片段]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布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课文解读]
在童心世界里,是最不讲功利的。给骆驼带上铃铛,只是为了增加行路的情趣。在那漫旅途中,一阵铃声,多么富有诗意!
2、善良之美
【案例11】顺境中的善良《掌声》(人教版国标教材三上册第29课)
[课文片段](人教版国标教材三上册)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眼泪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静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课文解读]
顺境中的行善,也许只是一声赞许,一阵掌声,甚至只是一个眼神。但是,它却经常被成人忽略了。而孩子们记住了,这是童心中的善的自然流露。
【案例12】逆境中的善良
[课文片段]《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国标教材六下册第14课)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四周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暖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漂亮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课文解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还没有含苞的花蕾就要凋萎。可是,她没有恨天恨地,有的只是对亲情的温馨的回忆。童心的本质就是人类的善良本性,即使面临死亡,也在流露本原的善良。
3、童心之境
【案例13】《触摸春天》(人教版国标教材四下册第17课)
[课文片段]
恬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恬静的脸上布满了惊奇。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恬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
在春天的深处,恬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恬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恬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漂亮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美丽的曲线,述说着翱翔的概念。
[课文解读]
恬静是个盲童,但是,在她的世界里,却在时时为生命感动,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蝴蝶,也能给她带来心灵上的巨大的震撼。
篇9
一、丰富表象,开阔想象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想象的水平依赖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头脑中储备的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深刻,而丰富的表象来自于对直接和间接生活的大量接触、认真观察。因此,要努力扩大生活领域,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多看―看图片、电影、电视,看人、事、景、物,看大自然的绚丽多姿,看社会的蓬勃发展示;(二)多听―听电视新闻,英雄的报告,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叙谈;(三)多问―采访先进人物,寻找名胜古迹;(四)多动手―做家务,搞小实验,小制作,种花、养鸟;(五)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报杂志。
二、培养情感,激发想象
想象是在一定情感的诱发下产生的,情感是想象的动力和翅膀,如何培养情感呢?
1、丰富见识,提高认识。教学中要通过不同形式、多种途径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识,使他们逐步提高认识,及早树立是非观念,能够鉴别事物的好坏、美丑、善恶,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起相互的爱憎、好恶的情感。
2、创设情境,激感。教学中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现场表演,生活展现和媒体播放等手段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处在感知、动情、想象的美感氛围中,从而达到培养情感,激发想象的目的。
3、参加实践,发展情感。通过开展“学雷锋、做好事”、“学科学、动动手”,“绿化校园、种花植树”以及各种作文实践活动,可以逐步培养起学生的义务感、荣誉感,爱科学、爱作文等情感。
三、加强训练,强化想象
学生想象的翅膀能够搏击风浪,“思接于载、视通万里“,教学中必须进行多种多样的训练。
1、讲说图意。图画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想象的直观表象,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外的彩图、插图来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的想象,构思故事展现景物,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然后借助语言文字再现出画面的蕴含。
2、合理延续。有的课文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以继续或有新的发展。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延续的起点,并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来想象新的局面,构思新的情节,使它合理延续下去。教学《穷人》的结尾,可通过设问来引发想象:桑娜拉开账子后,渔夫会怎么做或说?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现在怎么样了?他俩会商量些什么?然后以《桑娜拉开账子后》为题,进行续写。
3、拟人遐想。拟人就是把动植物或非生物想象成有思想、有感情、能言行的人的;遐想就是凭借现实实物的刺激,自由的思索,尽情地想象。训练时注意寻找事物间相同之处,构想出具有双重性的新事物―既具有现实物的特征、功能;又具有其本来的属性。如教学标点符号以《标点符号的自述》、《标点家里吵吵闹闹》等为题,让学生自编童话。
4、角色表演。选择适合表演的课文,深入领会,组合或分解情节场面;确定扮演角色,准备简单的道具,孕育临场台词、动作和神情,练习角色表演。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小英雄雨来》等课文,可以引导学生一试,让他们在实际表演中受到感染,加深认识,发展想象,锻炼才干。
四、积累词汇,活跃想象
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才能准确地描绘不同的形象。具有同样想象力的学生,由于词汇的掌握和运用不用,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其想象的表达时有丰富生动与枯燥乏味之分,不论是字词、阅读和作文教学,都要充分重视语言因素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描绘各种形象的词汇,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学生的想象。
教师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想象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如果用正确、清晰、生动的语言来形象化的描绘新事物,有助于使教师的内容有学生头脑是形成鲜明、生动的形象,活跃学生的想象。如果教师语言呆板,概念化,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难以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想象,所以为了活跃学生的想象,教师首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
篇10
一、开头点题,顺藤摸瓜
开头用简明扼要的词句直接点出题意,这种方法在课文中很常见。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的开头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点出题目:“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纵观全文,“呼风唤雨”一词用得极好,在文中起着纲的作用,是文章的魂。接着,文章介绍了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由于文章的开头要言不烦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学起来就有了依托,分析课文有了思路,从而唤起了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又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忘不了的笑声》中,文章一开头就直指题目:“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六年小学生活中,我最难忘的是小伙伴们的笑。”这样的文章一开头就点出题目,也就是道出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分析课文时,可以根据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顺藤摸瓜。这样,学生的思路清晰了,与作者产生共鸣,易于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设计悬念,先抑后扬
这种方法常常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与文章的内容紧密相关的事物,却不急于回答或用欲扬先抑的方法设计悬念,在文章的部分或结尾松开悬念。如巴金的《鸟的天堂》,文章的开头不急于告诉读者想要知道的问题: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鸟的天堂?而是写傍晚时分作者和朋友划船去玩,路过一株大榕树的事,接着不紧不慢地写大榕树的美、大、充满生机,没有一个字提到“鸟的天堂”,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介绍第二天早晨再次路过大榕树看到的景象,这次大伙儿看到了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读者也不由得和作者一样发出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通过这种匠心独运的开头,让读者对大榕树的喜爱,对鸟儿的羡慕之情油然而发。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的美好感情也终于得到了抒发。
三、引起回忆,导出故事
这种开头方式在小学课文中也常用。文章开头用一两句简短的话语引出过去的事情。如《16年前的回忆》,文章开头用“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引出对父亲被捕前到被捕后的这段时间的回忆,展示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之情。王愿坚的《灯光》用看到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的宏伟建筑,听到有人说“多好啊”,于是陷入深深的回忆,接着就写郝副营长为了孩子能在灯下看书,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从而深化文章主题。这类文章的开头,学生易于模仿。
四、引用名言,增强说服力
引用法开头就是文章开头直接引用俗语、名言、歇后语等。这种开头方式在小学课文中为数不少。如六年级下册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文章一开头就这么引用:“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作者接着用事实证明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溯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从而论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这一论点。《桂林山水》以金武祥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为文章的中心句,而后分写桂林山奇、秀、险的美和桂林水清、静、绿的美,最后引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诗结束课文,中心突出,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