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大全范文

时间:2023-03-27 10:0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俗语大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俗语大全

篇1

   关于感恩的诗句俗语

   1、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2、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3、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4、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5、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6、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7、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8、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9、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10、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11、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12、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13、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皮日休《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14、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15、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16、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17、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一一日本谚语

   18、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一一《劝孝歌》

   19、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一一《小儿语》

   20、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一一徐熙《劝孝歌》

   21、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2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一诸葛亮《后出师表》

   23、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24、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5、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一一日本谚语

   2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27、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28、未知天地恩何报,翻对江山思莫开。一一李建勋《离阙下日感恩》

   29、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一一魏徵《述怀》

   30、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一一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31、圣主恩深何力报,时从天末望修门。一一陆游《行至严州寿昌县界得请许免入奏仍除外官感恩》

篇2

无论世俗怎样繁杂,光阴怎样飞逝,语文素养依旧是那样不可或缺。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是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对生活最细腻最深挚的感悟。

诚然,我们可以在课堂中领略语文的魅力,跟随老师的脚步,去追随上古的悠悠和风中那氤氲着水雾的《蒹葭》,去探访那崎岖盘旋令人生畏的蜀道。也可以亲手触摸生活来感知语文,在春日感受“淡烟疏柳媚晴滩”的清丽,在雪中欣赏“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淡雅。而我认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更得益于阅读,那些缓缓路过心头的文字,无论意气风发还是愁肠百结,都令人诗意满怀。

于阅读中获得素养,你会得到历史文化丰厚的底蕴。因为,素养是眩目的先秦繁星,是浩渺的汉宫秋月;素养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素养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根须;素养也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

于阅读中获得素养,你会感知文学大师的傲岸情怀。因为,素养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受过宫刑的《史记》;素养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素养是朱自清眼中的背影,是徐志摩康桥的微波;素养也是闻一多最后的演讲,是鲁迅先生悲愤的呐喊……

于阅读中获得素养,你会感知历代先贤的独特哲思。因为,素养是儒家之礼,道家之空,佛家之善;素养是“无”与“物”的神秘,是“礼”与“利”的深奥,是充满玄机的善恶轮回;素养是参禅之壁,是入世之门;素养也是普渡众生之舟,是叩问天国之磬……

篇3

研究表明,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他们利用大众媒介进行人际交往、了解社会、学习知识及娱乐等方面比其他群体要高得多;他们往往习惯了依照媒介所构建的不断扩大的“拟态环境”来形成对真实社会的认知、理解,并据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随着媒介化社会的到来,对大学生群体优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认识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变迁,并有序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其重要的历史使命。依照陆晔等在相关研究中的划分,媒介素养的理念和教育实践从肇始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三个范式,即19世纪30年代开始于英国源自精英文化脉络、强调保护公众免受不良媒介信息侵害的免疫范式,逐步转移到强调对媒介的质疑和批判性思考的范式,并进一步拓展到以公众媒介参与为核心的范式〔2〕。其中,第三个范式也可以称为媒介素养教育的“赋权”范式。从免疫范式到质疑批判范式再到赋权范式,媒介使用者完成了对大众媒体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到思考辨识者和主动利用媒介生产信息参与者的变迁。在赋权范式阶段,强调的是提升媒介使用者的自,鼓励他们主动使用媒介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诉求,在完善自我的同时参与社会建构发展。

媒介素养教育的赋权范式有着鲜明的引导媒介使用者通过积极参与生产媒介信息增加自身权力和能力,并不断完善自我和参与社会发展的特征,与激发权能理论有诸多契合点。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主要局限在校园,接触社会较少,他们缺乏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在社会和政治层面表达和追求利益的机会和能力相对较弱;同时,他们由于缺乏参与社会交换的机会,其争取自我发展的资源和机会的能力也很弱。这与大学生群体作为媒介化社会语境中中国民主社会建构力量的未来角色极不相称。而激发权能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内部努力和外部的干预、帮助来增强个人的能力和对权利的认识,以此来减少或消除无权感的过程,最终目的是指向获取权力的社会行动及其导致社会改变的结果〔3〕。基于这一点,赋权范式的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作为目前媒介化社会中激发大学生权能的一种新的视角和尝试。高校可以通过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他们的自我意识以及个人的权力感,培育其批判性思维,有意识控制的理念和技巧,提高自我效能,并在此基础上持续不断地提升他们的权力和能力,让他们积极地完善自我和参与社会建构。

二、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激发大学生权能的模式和途径

(一)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激发大学生权能的模式

媒介化社会中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一种以学校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权能。具体如下图所示:以学校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育模式是对理想的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系统的简单反映,它跳出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从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重点探讨如何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去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提升,通过主动使用媒介自觉积极地参与社会决策,不断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进而参与社会建构。该模式以大学生(大学生和大学生之间在人际交往基础上产生相互学习和相互教育)为中心,在整体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影响下,以学校为内部环境,政府、新闻媒体、非盈利组织组成媒介素养教育的外部参与者。学校的角色是组织者和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外部参与者的角色是组织者和辅助者。整个教育过程是一个共同认识、确定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的双向、动态合力过程。在理想的教育模式中,学校环境和整体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环境构成了教育的基本条件和背景,学校、外部参与者与大学生之间共同合作,促成媒介素养教育的巨大合力,他们共同发挥作用,共同促进大学生权能的激发。

(二)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激发大学生权能的途径

1.政府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方面

政府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激发权能为目标,制定权威的政策性文件对媒介素养教育作出规范和指导,并为媒介素养教育的“赋权”实践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的保障和支持,在此基础上设计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以及课程框架(包括模式、课程实施的具体安排、课程评价体系、测试标准),并进行持续化和常规化的教师专业化培训〔4〕。

2.非盈利组织方面

由于非盈利组织自身的特殊定位,在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较好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它是政府、高校及媒体之外对大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以激发其权能的重要场域,并且相较于政府、高校和媒体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比如,非盈利组织可以积极争取行政部门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委托专案,积极贯彻赋权范式的媒介素养教育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推行富有弹性的实施方式;还可以举办各种层次的论坛、国际研讨会、合作项目、媒介素养教育成果演讲交流和推广等活动,并通过与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以及一些民间组织结成联盟,借助资源的共享与增加对话的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提高自我效能和建构社会能力的平台。

3.新闻媒体方面

新闻媒体是数字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激发大学生权能的重要支撑者和助推者。比如,BBC曾和学校合作做过一个名为“新闻校园报道”的项目,他们为校园报道专门设立了网站,提供与新闻报道相关的大量教学及学习材料,还设计了参与互动性的网上课堂,邀请专家进行辅导,为大学生提供真实状态下的新闻报道机会。同时,进行全国校园报道的网络链接要进行交流和共享,由此来激发大学生关注周围的世界,并对新闻报道产生兴趣。在支持大学生掌握一定报道技能的同时,还要增强与之相关的批判反思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及社会责任。

4.学校方面

学校是大学生系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第一课堂。学校教育特有的制度化以及良好的持续性可以保证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得到比较稳定的贯彻。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参与式教学模式,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建知识。参与式教学是国际上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经验,与同伴合作、交流,一起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5〕。因此,教师要“重视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合作、探寻、重述、质疑、互动和创新的作用,加强大学生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6〕,要关注大学生所处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当前社会环境的变迁,经常针对特定属性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访谈等,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使用情况、媒介素养知识及媒体分析能力和媒介素养教育的要求,主动邀请大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参与到媒介素养内容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和大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如何使用和使用何种交流手段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式。同时,在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使其不脱离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二是将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看作是一种行动教育,让理论和实践形成回应和互动,采用多种实践方式在大学生媒介使用中赋予大学生自身的权力和能力。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需要让他们广泛地接触社会,在社会的真实情景中充分了解自身和相关社会群体的实际需要和特殊经验,形成自我发展和建构社会的基础。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成为空中楼阁,而要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给大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走出校园之后,能够具备良好的建构民主社会的公民所需的媒介素养。三是重视校园资源,尤其是校园媒介资源。目前,各高校基本上都有包括广播、电视、校报、校园新闻网在内的一整套校园媒体。高校可以通过制作互动类节目等为大学生参与校园媒体节目制作和传播提供实践平台。条件允许的高校还可以把校园媒体作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验室,制作个性化媒介产品,开展课题研究等。同时,要建立与媒体及其他社会团体的互动网络,邀请传媒人士和公共知识分子走进高校,通过举办讲座、开展活动等形式和大学生零距离接触。这样做可以让大学生得到来自媒体和社会的第一手讯息资料,了解实实在在的媒体和社会状况,增加对媒介和社会的认识和思辨。

高校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可以通过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媒介素养教育来激发学生权能,如举办网络媒介素养论坛,就大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完善自己和参与社会建构,或针对大学生感兴趣及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校园和社会问题的参与方式和解决方式展开讨论等。另外,可以进行学校“公共新闻”报道,让大学生记者把目前学校或社会存在的问题或与此有紧密关联的内容作为报道主题,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提供全面的背景。同时,要在大学生中进行民意测验,再以民意调查的数据分析为依据,讨论哪些是大学生群体最为关注的问题,然后,向大学生受众解释问题的根源,分析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为解决这些问题出谋划策,并建设相关网站,提供常规化、持续化的平台,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考的习惯和有意识控制的意识和技巧,从而提高自我效能。四是进行数字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新学术资源开发。现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超越了源自精英意识使青少年避免大众文化侵害的免疫范式,而变为一种公众在批判和建构过程中的参与行动,因此,不能再采用传统的传播学资源来发展媒介素养教育,而应该开发新的学术资源、建设新的学科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媒介素养教育的变化。研究者和教师要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理论、霸权理论、符号学、传播政治经济学和媒介生态学等研究领域,开拓新的学术资源,形成比较系统的、适应大学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分析、推理、传播和自我表达技能,达成新时期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高校管理;安全防范措施

学生安全素质是指学生在遇有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时的应急、应变自我保护技能和遇到人身财产受到侵害时避免侵害的安全防卫能力以及抵御违法犯罪与之斗争的知识、能力。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素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其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法制教育,而不重视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法制教育与安全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安全素质教育依靠法律知识而且离不开法律知识,法律知识通过安全素质教育得以巩固和加强。可是两者也是有区别的。法律知识是基础,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安全素质教育是技能,主要教授学生如何防范,如,遇到火灾、事故怎样逃生,遇到盗窃、抢劫如何应付怎么处理等。进行安全素质教育,首先要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向学生讲清道理,这是必要的。但由于安全素质教育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贯彻还不够彻底,安全素质教育往往偏重于相关法律知识和遵纪守法教育,未能针对各种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方法,因而在实践中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目前,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在各高校已经规范化、制度化,法制教育已纳入高校的教学日程,但对如何预防火灾、盗窃及各种自然灾害事故,如何防止或减少人身、财产损失这些属于安全素质教育范畴的内容却没作任何要求。

2.安全素质教学体系不健全,对学生缺乏深入性、系统性教育。许多高校对法制教育抓得很紧,而对安全素质教育问题重视不足,大多流于形式,力度不够,既没有设立专门的安全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日程,也没有专职教师,更没有系统的安全素质教育的正式教材,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安全素质教育工作还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表层,往往概念模糊,实践性不强,缺少鲜活的案例,大多是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的发案特点或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大学生对安全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处于无人问津、任其发展的地步。因此,整合各部门的资源,挖掘各方面经验,加强安全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提高安全素质教育层次,是我们当务之急。

3.教育手段陈旧、落后,停留于传统的说教和宣传方式。目前,许多高校安全素质教育内容实践性不强,特别是谈自身安全不够,讲应付对策不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素质教育课程的兴趣。事实上,安全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安全素质教育的内容应该全面具体,特别是要着眼于维护学生自身的正当权益,着眼于现实问题,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也才能学会必要的技巧和能力。如果大学生被盗、被骗、被抢、被侵害成为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仅告诉他们怎样律己,并不能阻止侵害,还应告诉他们应该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和防卫,怎样帮助同学和他人。如果增加实践课,将每一位同学都拉进一种模拟的环境中,大学生们都会积极思考,寓教于乐,教育效果也就明显了。

4.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安全管理主体,管理措施不得力。部分高校安全素质教育的理念仍处于旧的体制之中,认识不到教育的安全功能,特别是在治安管理对象的问题上,许多高校一直都把学生作为治安管理工作的对象,没有真正地把他们当做治安管理工作的主人。没有学生的参与,治安保卫工作难以获得好的效果。有的高校想通过强硬的行政措施来加强安全管理,但又有所顾虑,所以现在安全管理工作普遍采取的还是劝告方式,但这种方式效果往往不理想。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安全素质教学制度,尽可能地将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列入必修课。学生安全意识高低、安全知识多少和自我防范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日常安全。因此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安全素质教育,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增长防范知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自觉地“从自我做起,构筑起自我保护屏障”,形成最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是否开展安全素质教育,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是否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否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是衡量一个大学生素质是否全面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应将安全素质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之中,并在学分制度中进行具体规定。

2.加强学生纪律教育。违法乱纪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安全问题,而且安全事件大都与违犯纪律和破坏秩序相关联。因此,纪律教育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明白,遵守纪律和秩序,是保障自己成长安全和他人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降低个人成长风险和社会安全成本。

3.强化阵地,拓宽途径。加强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首先要强化教育的阵地,拓宽教育的途径,更新教育的手段。一是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作用,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素质教育,二是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三是要发挥计算机网络教育的优势,在高校网络上安全素质教育的信息,分析典型案例,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四是发挥心理咨询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把安全素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

4.把提高思想认识作为搞好安全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把严肃对待事故隐患当作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安全教育,消除侥幸心理,去掉麻痹思想,通过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工作是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主要内容和体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一方面,需要高校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和教育的安全功能,为社会培养素质全面的建设者;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高校的安全素质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学生公寓安全工作管理体系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按照工作岗位责任制的分工,层层明确安全责任,切实增强安全防范的自觉意识;要认真贯彻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楼栋长、管理员和学生自律委员会的职能作用,真正形成一个安全管理网络;要严格考核督导,奖优罚劣,抓好制度落实。

5.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开展安全素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又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是教育的内容以防人身伤害、防财物受损、防心理失常、防违法犯罪等为重点。二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开展不同内容的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三是加强节假日期间和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等重点时期的安全素质教育。

篇5

于一所学校而言,办学特色不仅是学校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胜利街小学在“特色”教育之路上且歌且行,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题记

今年正值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周年,六十年风雨兼程,在中原大地崛起了一座座有影响、有魅力的育人殿堂。而在平顶山下,湛河水旁,就坐落着这样一所闻名全省的学校。她以优美的环境,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先进的办学理念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许多家长都以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这所学校学习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她就是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胜利街小学(平煤集团原第一小学)。

胜利街小学始建于1957年。是筹备原平顶山矿务局时建立的第一所矿工子弟小学。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祖国建设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学校始终以教学质量高,管理规范著称,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

1994年初,学校大胆承担了市级“减负实验校”的素质教育改革实验,提出了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艺术特长”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课题 。力求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使其成为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

让艺术教育作为特色教育的突破口

艺术对一个人的成长、修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校长吴越认为,艺术教育具有通过形象生动、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使人产生思考、产生联想、产生体验、产生激情、产生共鸣、产生情感,最终达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的作用。在青少年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能够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为了搞好艺术教育,学校采取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艺术教育方法。在普及艺术教育方面,学校除了开齐、开足规定的美术、音乐、书法等艺术课程外,还对每个班级提出了具体的艺术教育任务。经过13年的发展,学校艺术特长教育办学特色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学校被上级推荐为河南省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学校连续三次参加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演出。2006年2月,童声合唱《手拉手,祖国更美丽》还赴香港参加了内地与香港儿童文艺交流活动,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2004年六一期间,学校第十届大型少儿书画展“童心看世界”在河南省声达艺术馆举办,引起了省会新闻界和参观者的极大兴趣。2005年六一期间,学校第十一届大型少儿书画展“ 美丽中原我的家”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 ,参观者被孩子们一幅幅带有河南风土人情、生动有趣的画面深深吸引。

几年来,学校涌现出众多艺术特长生。该校学生刘然、赵真真、吴昊、王亚琪等分别考入省艺校、北京舞蹈学校、北京音乐学院附中等学校,成了舞蹈、音乐方面的人才。学校每年都有像董冰心、宛越、魏艺琼、李婧、韩顺奇、安跃这样的小画家荣获国际儿童书画比赛金、银、铜奖。少艺团组织学生书画作品140幅,仅参加第八届世界和平书画大奖,就有61幅获奖,其别金奖2枚,金奖14枚。银奖20枚,铜奖20枚,优秀奖5枚。

艺术教育成果不仅仅体现在舞台上的绚丽、画廊里的多姿上,艺术教育的魅力也启迪着学生智慧和心灵,激发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充满自信的品质。学校里学生活泼可爱、文明守纪、学风浓厚,诚实向上;校园外学生遵章守纪、知书晓礼、尊老爱幼、热心服务,涌现出许多勤奋学习、志趣广泛、自尊自强、拾金不昧的好少年。他们有:出席全国少代会代表的刘毅,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小标兵刘珩,全国百名优秀少先队员、省十佳好少年安然;省优秀少先队员叶静文、蔺梦娜,省文明少年江瑞、孙延博;有勤奋学习最终考入北大、清华的李亚男、彭磊;有勇救落水儿童的党书洋,拾金不昧的刘燕、李宝刚,勇斗歹徒的严凯群体等等。学校也连续多年保持省文明单位称号,少先大队两次荣获全国少先大队荣誉称号,学校连续多年夺得公司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并被评为市示范性学校。这些都充分体现出艺术教育是打开儿童心灵之窗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发展、健全人格、人文修养的强有力的举措。

以课程改革为主线提升校本教研的文化含量

艺术教育的开展势必会占用教学的有限时间,开始时许多人抱着观望的态度审视学校的教育行为,有的家长也产生了害怕教学质量下降会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情绪,更多的老师面对新的改革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吴越说,思想上的顾虑她也有过,但是面对家长一双双期望成功的眼睛,学校班子没有退步,而是进行了更慎重、更细致、更认真地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以力求实验的成功。

学校在教师中开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活动中提出“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的口号,严格控制家庭作业的题量,给学生积极参加课外艺术活动提供充裕的时间。通过这些活动,使教师看到教学质量的保持不是靠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机械重复的练习取得的,而是通过提高课堂效益,提高授课的艺术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来的。在此基础上,学校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实验的系列方案。学校于1999年9月大胆提出改革课程设置的思路,通过此项改革,使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目的。

新的课程设置打破了原来旧的课程设置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慢节奏、低效率、重复老套的弊端,使教学工作更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新的课程设置较好地解决了以往重语、数、外学科,轻其他学科的现象,确保了部颁标准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不仅学到牢固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学到了许多有益终身的知识和本领。如创维课的开设,使学生智力更聪慧,头脑更灵活,创新思维更敏锐;再如心理健康课的开设,使学生懂得了良好心态的培养、顽强毅力的锻炼是人生必不可缺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对"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战胜困难"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系列课的研究、改革,使教师课堂上更注重精讲精练,学生更注重学练结合。教师多从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考虑课程的安排,设计新颖有效的讲、练方案,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境地解放出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性调动起来,当堂完成任务。减轻了学习负担后,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教师、学生素质的同时提高,也为学校艺术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通过提升校本教研的文化含量,教师观念得到转变,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日前,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在一次专题研讨会上指出,多年来,胜利街小学各方面均衡发展,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在各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以教师素质作为教育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所高质量的学校源于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胜利街小学先进的精神文化表现为教师高尚的师德、职业激情和责任感。成为永保高质量教育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吴越校长有着三十多年的从教经历。她在治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注重研究21世纪经济转型期教师的精神、心理的变化和发展需求,引导教师深刻反思教育的本质,引领教师重新发现自我,感悟教育的神圣责任,发现师生生命的价值,并以此作为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学校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影响力。如请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科研权威进校,对教师进行培训、交流,共同研究课题。同时定期送教师外出学习、充电。学校还建立了系统的校本培训机制,定期进行研究课评比、展示,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开展了"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的大讨论,使教师逐步树立三种观念,实现三个统一。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发展观;把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相统一,把群体培养目标和个体发展目标相统一,把重视教育结果同重视教育过程相统一,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中,学校提出了“高密度、大容量、高效率”的原则。 “高密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始终处于生动活泼的情境之中,以主人翁姿态学习着,紧张而不疲劳,学得多,用得好;“大容量”就是在单位时间里(一节课)学生获取的知识要多。这个知识首先是指方法的知识、思维的知识、创造的知识、活的知识、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再去获取人类积累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都有用的基础知识,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基本技能;“高效率”就是当堂圆满完成教与学的任务,使教师和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都能在自己先前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又得到发展,以此激发教师、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此外,每学年学校都要进行一次教育科研成果汇报会或展示会,对于优秀者给予表扬与奖励。 同时学校还把有无教科研成果作为评选骨干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些激励的措施,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以超前思维和科学发展为动力创造辉煌

校长吴越知道,在现代化学校建设中,硬件的升级不难,而涉及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软件环境的变化非一日之功。胜利街小学以新思维、新理念,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与发展环境,其核心之核心就是为师生的共同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正像教育权威领导所说,教育要以学生为主,办学要以人才为主,要发挥不同层面的积极性。而胜利街小学的教育与办学正是发挥了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形成了教职工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学校强劲的发展势头。

回顾学校多年来 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学校这一届领导班子非常欣慰,因为在这十几年的改革历程中,他们把自己的智慧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他们把自己青春献给了可爱的矿区的孩子们,他们感到自己能和教师们同在改革探索中不断进步、成长,是一种幸福和快乐。同时,他们还感到 学校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主要是得益于学校十几年坚持落实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正是有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思想,学校才有了一系列成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法,才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特长腾出更多的时间。

篇6

1.1苦练内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不能固步自封,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虚怀若谷,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仅要向自己身边的教师学习,更要向其他院校的老师学习。每一所高校都有值得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多年以来我系不断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学习,显著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扩展了教师视野。

1.2做好科研工作,实现科研、教学相互促进

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重视、加强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做好科研工作。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要素,而教学内容是否丰富、前沿知识的引入是否合理,都源于深厚的科研实践功底。教师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汲取新知识、积累科研成果、掌握科研发展的前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将科技前沿的发展动向、自己或者别人的科研工作、科研方法、科研经验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当中,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投身科研工作的兴趣。科学研究不是知识量的增加和累积,而是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思维活动和实验技能的体现,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诸多方面经验总结。也许一个做科研工作的人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将得到什么结果是不明确的,并且很多惊人的实验结果都是偶然发现的,但这些并不能说明科研活动是毫无章法、无迹可寻的。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会在课堂上得以体现,只要观念明确、方法得当,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就能够让学生获得科研工作方面的知识和思维模式,从而自觉地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从事创新活动。科学研究方法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思维,也可使研究过程严谨,得出科学性强、有说服力的结果。所以尽早地让本科生了解、熟悉科研方法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1.3建设有凝聚力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做好大学物理教学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有素质、有凝聚力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山东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物理系的全体教师十分重视教学团队自身的素质建设,通过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共同剖析学生难理解的重点和难点,交流、分享各自的教学心得体会,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彼此提意见,相互交流经验的基础正是团队精神的体现。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实施特色分专业教学。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根据学生的高中物理基础,有针对性地做好高中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衔接和过渡。让学生从高中的知其然到大学的知其所以然,从高中的知道现象到大学的对本质和内涵的理解,让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原理有更深入而全面的理解。我系教师响应学校、学院关于加强网络宣传和网站建设、推进网络课程建设步伐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适应未来全方位网络教学的要求,也为了物理系的学科发展和扩大社会影响力,物理系各位老师共同努力,集中力量构建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网络平台的制作需要广大教师的忘我奉献精神,为了加速网络课堂的资源整合,尽快实现网络课堂的开放,物理系的教师自发地来到办公室加班,致力于网络课堂建设。由于各位教师的教学安排不同,平时很难集中起来,然而网络平台建设却是一个纷繁复杂、需要相互协调的过程,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的休息时间共同讨论资料的选取和网站的建设。在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过程中,通过教学经验的相互交流提高了各位老师对教学的理解和处理教学中各类问题的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网站的制作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努力,各位教师通力协作,整个过程是对知识凝练和对知识进一步整合的过程,也是增强集体凝聚力和整体素质的过程。物理学网络课堂建成的短短几个月就有超过9万的点击量,体现了广大师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也是广大师生对物理学网络平台建设的肯定。物理系在教学和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整个教学团队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体现。正是这样一个团结、奋进的团体,通过以老带新、教学经验交流、国内外进修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良好的课堂教学和课堂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看似枯燥的理论和实验知识传授给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赢得了各届学生的一致赞誉。

2、整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根据青年学生思想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青年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思想变化,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大学生经过几年艰苦、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冲过独木桥,踏进大学校门,面对全新的大学校园,丰富的课余生活,让初入大学的大学生目不暇接,不能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大学物理为例,在绪论课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引入物理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大学物理是学好本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进一步用相关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物理的理解,比如对车辆工程专业,可以引入发动机输出功率一定时,随着挡位的逐渐升高输出力逐渐减小而速度逐渐升高,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物理知识对本专业学科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带着学习兴趣到物理课堂,在课堂上更要不断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理原理表现出的物理现象,方便理解物理原理。为学生播放视频影像,演示微观和不方便实物演示的物理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物理学史和物理发明小故事,提升学生对物理学发展的兴趣,让学生感觉科研创造就在身边,对物理产生亲切感,不畏惧复杂的物理概念和公式,进而有勇气和兴趣投身于科研事业。

2.2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辅助教学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影像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进入了教学领域,并有逐渐取代传统教学模式的趋势,这是教学方式由静到动、由平面式到立体式的进步和飞跃。幻灯片、图像、视频和声音等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枯燥、单调的困境。例如波动光学中的干涉、衍射现象,电磁学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相对论中的时间延缓和长度缩短效应等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而通过视频、Flash等多媒体课件可以非常清晰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物理的了解不仅仅是公式和概念而是形象的物理图像,这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多媒体技术传递的信息量大,如何更好地选择、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拓展丰富的教学手段,建立教学网络平台和师生互动平台,实现教学手段的全方位立体化,给学生创造广阔的学校空间和学习资源。我系已建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和师生互动平台。在网站的建设过程中,各位教师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历总结了教学经验和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令课程网站更具灵魂和思想。充分利用网络课堂辅助教学,实现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这将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物理学习、互动平台。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经验,能够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并能从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凝练出简单的物理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能够对具体问题应用适当的物理原理去解释。虽然学生对有些问题的理解只是简单的物理框架,但这将为学生深入理解和解决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3、培养师生相互尊重的平等意识,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3.1加强师生交流,建立相互尊重的平等意识

教师和学生是教和学的关系,是平等而不是相互对立的。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点,在课间或课下和学生多交流,和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只有人们对接触到某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才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尊其师、学其道[9]。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外的重要责任是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这将体现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恰恰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取得骄人的成绩。

3.2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物理的整体理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只有让学生同时学好理论和实验课程,才能让学生对物理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习兴趣更高。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一般来说是独立设课,各有不同的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却要将两门课程当做一个整体来对待。在做好大学物理理论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实验教学工作,让学生对物理理论和实验融会贯通。大学物理实验开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学习物理理论、对物理理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学习实验思维方式,掌握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为未来的科研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实验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教师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做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更要考察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比如电表改装实验中电压表或者电流表无读数时如何检测出断路的连线;牛顿环实验中鼓论显微镜的鼓轮读数指零时,而毫米指针不在整毫米处的处理办法;密立根油滴实验中观察不到油滴的可能原因和解决办法。同时要注意学生在处理数据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比如有效数字的保留、绝对误差是否为正值、相对误差是否表示为百分数的形式等。同时,重视仿真实验对物理实验的辅助、补充作用。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顺利地完成实验,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也为了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适合在课堂操作的实验,可以通过网络辅助平台开展仿真实验。

3.3建立、健全多种考核机制,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篇7

1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摆脱“应试教育”倾向,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其次实施素质教育是科学技术挑战的需要,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就要求每个人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打好基础,学会学习,不断调整、提高和发展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再次实施素质教育又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潜在危机的需要。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科技犯罪,因此呼唤人类对道德规范的重新审视和关注,都呼唤人们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做人,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完成的任务。

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需要,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我国正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要使每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反映了义务教育的这一本质要求。

2 素质教育的特点

2.1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一方面必须是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2.2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在“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围绕学生”的思想指导下,在学科教学方面,重视语言和数理化等所谓主要学科,忽视音体美劳等学科,在教育目标方面,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智能,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而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全面的。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的素质结构得到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

2.3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意味着素质教育对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高度重视,教师要创造性各种条件,引发学生的这种无限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展示并发展自己的才能。

2.4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教会学生学习,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 素质教育的本质

素质教育是追求全面质量和高质量的教育,全面质量是基础,高质量是核心,个体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必然有个人特点的发展,是个性的形成过程,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使他们都得到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

篇8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调查

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以及社会生产、工作生活安全,包括国防安全、环境安全、社会福利保障和免受犯罪侵害等多个方面。[1]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是大学生为了防范和应对可能危及身心健康和学业生活的社会风险因素,通过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而具备的知识、技能、意识的组织结构和质量水平。大学生作为当代的有识青年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公共安全素质水平对于保持教育系统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课题组分别在北京市、上海市、福建省、青海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和辽宁省等8个地区选取16所高校,在每所高校抽取50名在校大学生。本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60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756份,有效回收率94.5%,符合科学调查的基本要求。其中,男女分别为342人、412人,2人未注明性别;一、二、三、四年级分别为112人、232人、318人、92人,2人未注明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分布情况:富裕的52人、一般的614人、贫困的86人,4人未注明家庭经济状况。在生源地分布中,来自城市地区的大学生为478人,来自农村地区的大学生为274人,4人未注明生源地。

2.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大学生的公共安全素质状况。本问卷共有60道题,主要包括公共安全意识、公共安全知识、公共安全技能三个方面内容,每道题按照“赞成”、“不清楚”、“反对”三个选项统计结果。受访者按照自愿的原则完成问卷,完成一份问卷的平均时间大约为15分钟。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有较强的公共安全意识,并体现出“自保”与“利他”并举倾向

大学生对潜在的安全风险有一定的预判意识、防范意识。83%的大学生“能够及时发现生活中潜在的危险”;76%的大学生相信“与10年前相比,我国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更加频繁”。80%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办理了人身意外保险”;75%的大学生“从不相信销售考试答案等野广告”;只有32%的大学生“面对陌生人的求助,会不加考虑地给予帮助”。

大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94%的大学生认为“生命属于自己,还属于家人、朋友和社会”。82%的大学生认为“人很脆弱,平时要处处注意安全”;79%的大学生认为“发生危险时,要最大程度地降低自身损伤”。

大学生在自保的基础上,对他人和社会安全问题体现出责任意识。当个人利益可能受到侵害时,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出现折扣。只有48%的大学生表示“紧急状态下敢于牺牲自己以保护公共利益”;只有38%的大学生“遇人落水时,会奋不顾身地下水救人”。同时,大学生也表现出较强的利他倾向。84%的大学生认为“发现安全隐患时,会及时地提醒周围人”;90%的大学生“非常关注地震等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70%的大学生认为“在突发事件中,会优先救治重伤者、老人、儿童”;88%的大学生“会及时与晚归的室友联系,以确定其安全”。

2.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公共安全知识,但深度与广度有待加强

大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安全常识,但受生活习惯和思维定势的影响,部分常识缺乏科学依据。81%的大学生“去人员密集场所,常常留意安全通道的位置”;74%的大学生“在网吧上网结束后,会检查所登录过的网站已关闭”;93%的大学生“当储蓄输入密码时,常常用身体或其他物品遮挡”。但是,大学生的安全常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71%的大学生“习惯找个单独的卡册存放银行卡、身份证”,没有做到卡、证分离;36%的大学生认为“豆角、豆浆等食品不会引起中毒”,没有意识到如果烹饪不当,豆制品容易引起中毒。

大学生熟知一些与公共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掌握的不透彻。86%的大学生认为“在使用互联网时,不允许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92%的大学生认为“消防车赶赴火场的时候,其他车辆和人员必须避让”;81%的大学生认为“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同样给予处罚”;90%的大学生认为“课外活动,须经学校同意”。但是,还有31%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在学校可以参与宗教活动”;37%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人,确诊前不需要隔离治疗”。

大学生对防灾知识有一些了解,但存在着“盲点”。94%的大学生认为“遇险时,可以通过火光、浓烟、反光等信号求救”;79%的大学生认为“在雷雨天应该远离铁塔20米以外”;86%的大学生知道“大雾红色预警信号时,会进行交通管制”;83%的大学生认为“液化气、汽油、甲醇等化学品均可对人造成伤害”。但是,部分大学生的防灾知识还存在着不足。只有46%的大学生确认“防空的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只有44%的大学生知道“122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还有30%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天然气泄漏时,可在现场拨打电话救援”。

3.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公共安全技能,但急救技能比较欠缺

多数的大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减灾技能降低灾害损失。93%的大学生认为“油锅着火,应该切断火源、盖上锅盖”;89%的大学生认为“高温时,要尽量避免午后的户外活动”;91%的大学生认为“发现宿舍被盗后,应立即向保卫处报告,保护现场”;84%的大学生认为“发现人员燃气中毒时,应立即打开房间门窗”。

当发生灾难时,多数大学生具备正确的逃生技能。92%的大学生认为“火场逃生时,要用湿手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88%的学生认为“公交车失火,可用铁锤或鞋跟打碎车窗,疏散逃生”;84%的学生认为“电梯急剧下降时应身体贴紧电梯壁,保持膝盖弯曲”;86%的学生认为“受到海啸威胁,应该有组织地向高地转移”。

遇到身体伤害事件时,大学生的急救能力尚有不足。只有63%的大学生认为“食物中毒时,可用手指刺激咽部催吐”,这与相关调查结论一致。同时,大学生的一些急救措施存在着不当之处。64%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应该“将溺水者朝上置于腿上,按压其腹部将吸入物排出”;50%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当酒精中毒时,应将患者置于稳定性仰卧位”;47%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在扭伤发生的24小时之内,尽量用热水袋热敷”。

三、对策

1.拓宽公共安全知识的传授途径

以往高校常常以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大学生公共安全知识的学习活动。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高校常常采用“逐层传递式”,即只针对班团干部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再由班团干部向普通同学传达讲解的教育形式。讲授式在过去的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也将占据重要的地位。但讲授式注重介绍讲解性的内容,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一种“满堂灌”的教育模式,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因为公共安全知识涉及各行各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具有宽泛性、变化性,教师的讲授很难涵盖公共安全知识的全部内容;另外,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猎奇的心理特点和较强的独立意识。这些因素都促使大学生的公共安全知识学习途径要拓宽。现在的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正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演进,即从向学生被动传授安全知识模式向学生主动需求安全知识、技能和素养模式转变。

除了教师的讲授,同学间的“同辈学习”和“网络学习”也是重要的公共安全知识学习途径。“同辈学习”是指大学生向学长、同学学习公共安全知识。大学生虽然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差异,但他们的成长经历、社会活动和人生发展存在着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常常会遇到类似的公共安全问题。因此,大学生间公共安全知识的“共享”是大学生公共安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学习”是指大学生通过公共安全网站等平台,进行公共安全知识的学习。公共安全网站提供了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平台,使大学生可以自我决定学习时间和地点。“同辈学习”和“网络学习”虽然能够发挥大学生公共安全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但却离不开教师必要的指导。例如,大学新生入学时,教师需要将公共安全知识条理化,通过新生接待员“口口相传”进行公共安全知识的教育。[5]各种最新的公共安全知识和信息,只有经过教师的分析、整理和加工,才能通过公共安全网站呈现,作为教学资源。只有教师必要的指导,才能保证“同辈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导向性与实效性。

2.构建公共安全技能的训练模式

大学生公共安全技能是指大学生经过训练而获得的面临危机事件时的完善化、自动化的应对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减灾技能、逃生技能和急救技能等。大学生公共安全技能训练可以促进大学生对公共安全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内化过程,可以使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感受诸如火灾、地震等安全问题,增强广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和防灾避险的能力。[6]大学生公共安全技能训练不是简单地、机械地重复,也不能随机地、片面地展开,而是有目的、有步骤、系统的教育活动。

首先,需要科学安排公共安全技能训练科目。在减灾技能、逃生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更要突出急救技能的训练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把比较复杂的技能划分为若干简单的、局部的部分,练习、掌握了之后,再过渡到统一、完整的行为。

其次,合理配置公共安全技能训练的师资队伍。大学生公共安全技能训练不能只依靠辅导员,也不能只依靠保卫部门管理人员、校医院医务人员等校内人员,还要依靠以跨领域的警校合作和校外“安全教育基地”等形式参与的社会力量。

3.突出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重点

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是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中对安全的认识,包括防范意识、生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传授公共安全知识的目的是让大学生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公共安全技能训练的目的则是让大学生面对危险时知道该怎么去做,从而使损失最小化;培养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目的则在于让大学生最大程度的避免伤害。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以大学生的公共安全知识和公共安全技能为基础,是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更高层次。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要突出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安全第一”。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各类社会矛盾和风险有所增加,社会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和出现。基于此的危机意识是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培养的首要任务。二是“生命第一”。大学生虽是成年人,但学生身份决定了他们要保证自身健康、全面成长。他们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产生维护生命安全的自觉行为。他们也要有保护他人的他律意识,学会为他人的人身安全负责。三是“预防第一”。经常查找、发现不安全因素及各种事故隐患,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工作,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这是培养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法。

篇9

拥有如此庞大的员工队伍,欧洲专利局自然会努力尽可能地优化和精简其工作,同时保证不损害其服务质量。

实际上,2012年的一项年度知识产权基准调查让欧洲专利局引以自豪,调查以700位私人执业或行业内的专利律师为样本,68%的私人执业者表示欧洲专利局的工作质量“非常好”或“非常优秀”,92%的行业从业者选择了“好”、“非常好”或“非常优秀”,调查的反馈结果非常正面。

欧洲专利局表示,其专利质量政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高度熟练的审查员、国家级的检索、全面的手续和审查过程,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则是质量控制,以及不断改善质量的承诺。

与此同时,欧洲专利局仍在努力优化和精简其工作流程,例如,避免潜在的、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从其他专利局已经完成的工作中收益等。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全球五大知识产权局(IP5)最近宣布,五大局已同意从2014年1月起共同启动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试点项目。除了欧洲专利局,五大局还包括日本特许厅(JPO)、韩国特许厅(KIPO)、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以及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

根据欧洲专利局提供的信息,该项目将同时使用PCT和国家专利工作成果。其既定目标是加速处理专利申请。事实上,根据官方公告,这个试点项目被认为是五大局之间已经实施的快速专利审查程序的补充,以便让申请人更快、更有效地获取专利。

众所周知,五大知识产权局之间已经在开展PPH的相关工作。在公告中,欧洲专利局指出,这些PPH安排将被集成在新的整体项目里。然而,根据新的项目计划,若专利申请已被任意其中一个知识产权局通过,申请人可以要求五大局中的其他知识产权局加快对同一专利申请的审查。此外,在可行的限度下,其他知识产权局也可从已有的工作成果中受益。根据新的项目计划,申请人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知识产权局提交PPH专利处理申请。

篇10

目前,我省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获得科学技术发展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哪些?2007年10月至12月,省科协和省统计局对全省18至69岁年龄段的1970名公民进行了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入户问卷调查。

公民科学素质

提高0.49个百分点

“现在的孩子,很喜欢看科普书籍。”贵阳市新华书店收银员徐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调查结果看,2007年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10%,比2005年的0.61%提高了0.49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5%。

省统计局副局长刘带春介绍,我省不同分类群体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存在差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人群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7.5%;城镇劳动人口次之,为2.1%;农民相对较低,仅为0.5%。“想学习科学文化,村里没有什么科普实施,不知道怎么办!” 这几年在外打工的大方县六龙镇农民李韬如是说。

另外,我省公民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城乡群体之间科学素质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男性为1.5%,女性为0.7%;18至29岁年龄段公民科学素质最高,为2.2%;学生及待升学人员为13.1%,专业技术人员为9.7%;城镇人口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3%,而农村人口这一数字为0.4%。

调查显示,我省部分公民对常见的五种迷信形式持相信态度的比例是:相信求签的公民占21%、相信相面的占18.7%、相信星座预测的占4.3%、相信周公解梦的有16.8%、相信电脑算命的为3.7%。

“与2005年相比,我省公民不相信迷信的比例达61.3%,该数据也比全国平均水平的59.4%高出1.9个百分点,其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刘带春说。

一位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介绍,公民回答没有去过科普场所的原因中主要是“本地没有、不知道、没参加过”,这说明我省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还需要大力发展。

九成公民

从电视获取科技信息

我省公民都是从哪些渠道获取科学技术发展信息的?调查显示,有90.6%的公民认为,电视是最主要的渠道。通过与人交谈和从报刊上获得科技信息的比例分列第二、三位,分别为55.9%和40.7%。

在利用科普设施方面,有36.8%的公民首选动物园、水族馆和植物园;其次是科普画廊或宣传栏,占35.5%;图书阅览室列第三,占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