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范文

时间:2023-03-15 09:4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习习惯

篇1

从学校现有教育看,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初中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但成效并不理想。教学失去有效性,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也不能适应与时俱进的社会,终将被社会所淘汰,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必须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由于不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非常不利,从我们实际教育工作看,尽管不少老师任劳任怨,辛勤耕耘,可是没有培养起下一代良好的个体素质,学生只会“死学”。学生有了知识没有实践,或者不会实践,甚至有的学生只有在老师督促下才能学,自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会学。心理学家奥托说:“我们所有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质要求是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学会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当今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他成为习惯。好的态度才能处处表现,好的方法才能时时应用,好象出自本能,用之不尽。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2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爱比克泰德有这样一句名言:“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学生的成绩不是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阻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只要学生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

2.1培养预习习惯。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2培养阅读习惯。上新课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八年级数学《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时,可出示阅读题:①请学生回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②请学生用折纸的方法讲解角平分线和中线,折纸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③请学生任意作一个三角形,并做出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和一条中线。三个要求层层深入了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的“阅读”成为“悦读”。

2.3培养钻研习惯。要学好知识,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探索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为此,教师就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勇于钻研,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

2.4培养质疑习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许多文人学士对质疑的重要性也进行过很多的阐述。教师在课堂上或课外随时都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埋在心里的想法、引申出的知识点等向师生提出,或在课堂上专门留一定空间让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找出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能提出疑问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勤思多问的习惯。

2.5培养听课习惯。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课堂。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课堂完成,课堂一分钟胜于课下十分钟。如果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那么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针对那些活跃发言的学生,提醒他们要静心多思,培养其思的习惯;针对少数不太愿意发言的学生,教师应主动邀请,积极鼓励,降低问题难度,为其发言铺设阶梯,培养其说的习惯;针对个别分散注意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改变语速、语调、节奏或用突作停顿的方法,暗示或直接提醒的方法,让学生思维回归正题,表扬注意力集中的学生,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听课的习惯。通过这样分别对待,在课堂上形成专注听讲,积极发言,争相参与又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听课习惯,这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并且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十分重要。

2.6培养复习习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人的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要求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

2.7培养合作习惯。现在孩子多独生子女培养合作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必须唤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的学生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在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思想教育,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地听,不嘲笑同学的错误等。

2.8培养自信心。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如在讲完一个几何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数学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对他们耐心细致地疏导,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再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知识重要,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学习方法更加重要。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教师一定要从小、从严、从点滴小事抓,要抓住现在这个初中阶段的最佳期,使我们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四卷<教书育人>》.

[3]《教学与管理》2006年.第二期.

[4]《论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途径》.教育评论.1996.(2).

[5]《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5年04期.

篇2

外语课应该培养哪些学习习惯,因教学所依据的教学 理论之不同而有不同。以课堂教学为例,传统课堂教学理论要求 学生具备跟着教师走以形成默契的习惯;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理论则重视在学生之间开展活动的习惯。以教学法体系为例,听 说法重视师生之间的对话,重视遵循控制的习惯;而功能法却重 视在交际情景中的相互交谈,鼓励学生养成彼此交谈、即景说 话、不墨守规则程序的习惯。

四川省首批特级外语教师、南开中学的喻拥文同志总结数十 年教初中英语的经验,认为应培养八种学习习惯。摘引于下,供作参考。

(l)上课的习惯。上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东西如教科扎练 习本、笔、纸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预备铃响就安静下来,小想 收心;最好唱唱英文歌,造成英文气氛。学生在课堂上怎样站, 怎样坐,都应作要求。因为这些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

(2)严守纪律,专心 讲的习惯。为此,教师要使学生个个 处于紧张的思维当中;让学生个个有事做,不给予调皮的机会。

(3)服从指挥的习惯。教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该听的时候 就静静地听,该说的时候就大声地说;提问时不能争先恐后,搞 乱秩序,要举手发言;做游戏时于兴高采烈之际也要听指挥。

(4)文明礼貌、尊重别人的习惯。静听别人读、说,不嘲笑 错误,敬重学习的好成绩。

(5)主动积极,大胆开口,正确朗读的习惯。

(6)良好的书写习惯。首先要求卷面整洁、不潦草、不涂抹;再要求规范、工整、美观。这两点在初一上必须解决,迟了就麻烦 了。

篇3

一、做好第一步―――在预习中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说明了你不管去做任何事,都要事先有很好的准备。这种准备在我们的学习中就是“预习”。那么怎样算是预习了呢?在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

例如:我在放学的时候,我给了学生一个任务,就是回家预习“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这一内容。下一天,对昨天留给学生的任务进行统计,一节课下来,我发现预习的学生在课上听课时感到轻松,把精力放在理解和思考问题上。我反复强调的有关内容,预习的学生做得也主动,反之,没有预习的学生只学到基础的知识,对于深入的知识就有点力不从心了。同时可以节省了我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好的习惯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而预习正是一种学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预习能增强求知欲望,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就能启动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做好第二步―――在兴趣中学习

学生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我在《面积的含义》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面积的含义》的教学中,我用3分钟的时间创设情景,创设了最近热播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画面情景,美羊羊出示2个题目要考考大家,一个题目是学生熟悉的周长知识,求镜框的边框有多长?一个是今天所要学习的面积知识,要求镜框的大小。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的合作、交流,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二)优化资源,获取新知识的探究空间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于是,"读懂教材,优化教学资源"无疑成了学生乐学的第一步。

探究过程应该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探究过程中,我创设具有探索性的教学情境,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尝试―――观察―――猜想―――验证”。

《面积的含义》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资源,通过树叶的面,黑板的面,课桌的面等物体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认识到手掌面和找生活中物体的面,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进行物体面的大小比较,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用眼可以直接看得出的);第二个内容是用眼无法观察得出的,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在这里我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我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使用了重叠、量一量等方法,这样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与合作意识,在学生的交流总结中得到纠正、充实和提高。

(三)引入机制,练习反馈知识情况当学生领悟了一些东西以后,通过具体的问题情景,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和补充,以便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较深的数学模型。

《面积的含义》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情景题目,第一题是: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比一比它们的面积,接着我又鼓励学生从地图上再找一找一些省份来比一比;第二题目是,四个平面的图形,让学生描一描,通过学生描图形的边线和涂图形的面积,让学生体会周长与面积含义的区别;第三题是四个图形的面积,要求是比一比,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这里用到了学生刚才探究的方法,数格子的方法,这样这道题目就可以解决了。

(四)作业自测,兴趣中巩固新知

课末的自测性练习很重要,主要是要测定全班的目标达成度,是不是完成课本课知识的任务,同时要关注中哪些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存在一些什么问题,相应地对这些学生问题相应的对策。例如:通过填空练习,比一比,赛一赛等活动反映学生对整节课学习的知识情况。

三、做好第三步―――在创造中学习

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

例如我精心准备课件,课件创设了学生喜欢看的电视剧“喜洋洋和灰太狼”的电视剧画面情景,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美洋洋出示2个题目要考考学生,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构成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因素。例如:我在新授面积的含义新知识的时候,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资源,通过用眼可以直接看得出的物体面有大有小,进行物体面的大小比较,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的物体,观察物体的面的大小。通过学生的观察得出新的知识,学生这样学的非常的开心。创造能力的起点在于观察能力,就不会有很强的创造能力,观察是“源”,创造是“流”;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

篇4

        一、培养学生在应用中学习数学的习惯

        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也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因此,数学应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数学的价值不是体现在那张百分答卷上,而是体现在平凡的生活中,很多学生不明白数学的价值,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多以一些生活实例做例题,课后安排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生活化的课外习题,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切入点,培养点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开发智力,养成从生活的角度学习数学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

        世界是属于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的。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学生能不能有问题意识,能否大胆提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设开放、宽松的课堂氛围,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快乐。这样,学生就会敢提问,原提问、乐思考、爱学习了。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习惯

        现代教育已由知识的传播变成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毕意是有局限性的,单凭课堂教学远无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所以,学生主动地探索求知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从课堂教学出发,经常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发现其中蕴含的知识和道理。问题提出后,我不会轻易告诉学生现在的答案,而是让学生明白从哪里入手,再由学生自己寻求结论。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或经过教师的适当指导,或经过讨论辨析,或经过观察思考,学生在得出答案的过程中,经历了探索、思考的艰难困苦,体味到其中的乐趣,对知识获得最深刻的理解,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由等待答案变成探索答案了。有了这样的习惯,学生便有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而不再是感到茫然失措了。

篇5

一、预习、复习的习惯。

高效课堂,是我们不懈的追求,那怎样才能促进课堂效益的提升呢?我想除了教师的努力,也离不开学生的努力,尤其是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看书、去发现问题,让他们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他们课前去做。如我们马上就要学习的统计表,家长就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调查好一些相关数据。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二、质疑的习惯。

孔子云,疑,思之始,学之端,就是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思维便应运而生。只有让学生多想,才能点燃学生心灵中存放着的求知火种,产生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智力。这里的“想”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针对一个问题,不断地追问,至少追问三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完成他们的思考;另一种是学生针对自己出现的不惑,提出他们的疑问,再追究这种疑问的解决方法。比如:常见的教师询问,这道题对吗?不对,那错在哪里呢?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再比如,六年级《比例的应用》,每吨水的单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那么方程为 =。如果这样列方程行吗?为什么?=或=呢?不断的追问或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坚持下去,就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三、阅读的习惯。

数学只需要思考,不需要阅读,这是一个认知错误。学生到了中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进行数学学习,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的阅读,能不能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会读了,理解了,就能思考这个知识系统中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了,做题目就轻而易举了。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出现学业落后,没有学生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也就容易了。当然,我们的养成阅读习惯还包括养成课外阅读习惯,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与课内知识相辅相成,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得到质的飞跃,数学学习才能持续发展。

四、自我反思习惯

“千金难买回头看”,学生也需要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方式方法,反思自己的每一个细节,反思能促使人不断进步和提高。习题完成后,检查一下,反思一下,做对了吗?还有其他解法吗?这是现在学生最缺失的一环。其实,只有面对错误,反思错误,才能成长。题目错了,错在哪里,是数字读写错了,是计算过程错了,还是题目理解错了,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吸取经验,改进;数字读写错了,下次要看得更清楚;计算过程错了,下次更仔细,更用心地计算;题目理解错了,我该怎样来阅读理解这一类型题目呢……持续下去,学生的学业就不会存在那些不该错的全错的现象,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会得到提升。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光是简单的四个方面,应当是多层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学生。好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也离不开家长的帮助。作为教师,将好习惯培养的理念及方法告知家长,与家长取得共识后,工作才会开展的很顺利,让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的共同目标,让我们从好习惯的培养起步吧。

篇6

关键词: 英语学习学习习惯养成

一、良好的听的习惯

要求: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

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老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可采用“手势暗示法”,即老师随着示范发音打手势“一、二”,这时学生边听老师发音,边看老师嘴形,注意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明、听清,当手势打“三”时,全班齐声模仿。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学生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句重音、停顿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步提出听的具体要求:头不抬,口不开,做笔记。这样的要求除能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之外,更有利于在答题考试中得高分。

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其间,他们有很多听英语的机会。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较弱,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明专心听同学发言的好处外,在教学上要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要避免枯燥操练,开“定向长火车”,要多用“有意点叫”、个别提问,对活动与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如,老师问某生:“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Is your mother a teacher?”随即转用第三人称问其他学生:“How old is he?Where is his...from?Is his mother a teacher?”又如,请一名学生用英语自述,然后让听的学生按此内容相互问答。还可请学生指出发言者哪儿讲错了,该如何纠正,等等,以此引导学生用心听他人说英语。

二、良好的说的习惯

要求:大胆开口说英语、音量适度、仪表大方。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这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

首先,教师应十分注意发挥“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

要做到人人大胆开口说英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因各人的气质、性格不同,参与开口讲英语的程度也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那些存在怕说、缺乏自信心的学生。着名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一个人学习成功的次数越多,他的学习自信心就越强。学习成功是建立在学习自信心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要帮助这些学生克服思想和心理障碍,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肯定其点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进行个别耐心具体的辅导,设个坡度,扶着前进,不要急于一步到位,让他们在口语训练中有所得,感受到成功和欢乐,以增强其说英语的自信心,激起其说英语的内心欲望。最好别去打断,应允许学生暂时存在某些语言错误,待讲完后,教师再指出并纠正。这样做,不干扰学生说话的思路、意念表达,不挫伤其说话积极性,又能帮助其提高言语水平。在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讲话音量适度、仪表大方。要提醒学生注意,说话时不要低着头,或眼望天花板,或视窗外,要面对听者,举止要自然,不拘束,从小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

三、良好的读的习惯

朗读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之一。“说”英语与“读”英语有相通之处,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学生朗读英语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示范。这是给学生“先入为主”的朗读音调印象。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重范读和领读。授课前,教师最好先自身整音,尽量与标准音带取得一致。在自身(或音带)范读、领读时,可配以手势以示升调、降调、重读等,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后还可指导学生在课文上标音调符号。一般来说,新课之时,不宜请学生领读课文,以免一个错,错一片,给纠正增添麻烦。在朗读语言材料时,须要求学生切勿操之过急,拿来便朗读,要先通阅,了解内容,理解含义,揣摩音调,然后再朗读,这样,朗读效果好。

有些学生觉得这些句都已能讲能背了,在朗读时漫不经心,不是看着一句句朗读,而是滑句,一股脑儿读完,存在“假读”现象。有的朗读时语速、节奏掌握不好,过慢、拖沓,一字字顿着读,或是过快,发音不到位,无停顿,混着读。特别在集体朗读时,伴有拖音明显、节奏较差、语速偏慢等现象。为此,教师要对症下药,变换教法,随时纠正学生朗读的不良倾向,刻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四、良好的写的习惯

“写”对学生来说,主要是指“书写”。要求:书写姿势、方法正确,斜体行书规范书写,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英书写时及时纠正,不能放任自流。要让学生明白书写坐姿、握笔方法不正确会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书写质量与速度,对今后学习不利。启发学生加强自我督促意识,保持正确坐姿,握笔方法。特别要向学生指出,书写英文时,纸稍向左斜放,纸的下边与桌面边缘成10°角,不要正放。提出太多的语言要求,学生可能很难把握。可以给学生编几个字的顺口溜,容易记住且便于操作,即大小写(该大写的基于大写其余则小写)、空格(单词与单词之间的间隔一个字母为宜)、标点符号(什么句就用什么符号)。

中国学生由于写汉字的习惯,竖直横平,有棱有角,四方端正。因此,在书写英文时,常出现直、方、角现象。对此教师要运用“比较法”教学,及时指正。随着学习的进展,教师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单词、句子、段、篇的书写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切实做到英文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总之,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会自然生成,而是经有意识培养形成的。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历来如此。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开端。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刘显国主编.反馈教学艺术.中小学教师教学艺术从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8.

篇7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树立形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2.从小开始培养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五个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点多钟就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时间,不带她到幼儿园,她就又哭又闹,无论你怎样哄她她都不买你的帐,但你把她带到幼儿园,她就立即转哭为笑。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3.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4.校内外相轨并行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5.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孔子就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篇8

【关键词】中学英语 学习习惯 培养途径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英语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进行该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学习到丰富多彩的外国文化,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个人精神世界。而引导和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现阶段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更可以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受益终身。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陌生性,但英语本身作为一种正在广泛使用的语言,又包含着很多复杂的句法和文法,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因此中学英语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该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和鼓励积极的进行英语课程学习,使学生在进行英语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英语课程的魅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向学生讲授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对英语这门课程有一个更为科学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改进自身对英语课程的认知和定位,更新自身的英语课程教学理念。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它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外国文化的集合和体现,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课程的教学时,一方面应该向学生讲授英语单词、英语语法等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则要带领学生挖掘和探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增进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在看似枯燥乏味的单词和语法中体会英语文化的深厚内涵。可以说,增进英语教师对于英语课程的认识,对英语课程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学科定位,对于任课教师更好的进行学科教学,有着极强的辅助作用和积极影响。

在教学理念方面,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很多中学英语的任课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往往将教学目标单纯地设定为对于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对于学生英语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只关注学生能否对单词进行记忆,能不能正确的运用英语句法,能不能在英语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种应试教育目标的设定,虽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但是却容易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只能每天沉浸在单词和句法的海洋里,没有时间和机会去体会英语课程中包含的语言精神和内核。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学生在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时产生厌倦、疲惫甚至是排斥情绪,导致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针对这种状况,中学英语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将英语知识和英语趣味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倾听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感受。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使学生能够和教师自由的反映自身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能够爱上英语学习,主动的进行英语学习,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其次,在进行中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有所收获,在收获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材施教”是课程教学中应该遵循的重要教学法则,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知识接受能力和理解消化水平来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进行中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通过谈心等形式,倾听学生对于英语课程学习的看法和意见,准确全面的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从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应该从全班学生英语学习的整体情况出发,采取一种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进行英语教学。从英语课程本身来看,英语单词的学习难度较低,继而便是英语词组,英语特殊句式等。而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应该在一堂课上设置多种类型的英语知识,通过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既能使英语学习程度较高的同学的英语水平有所提升,又可以使学习程度较差的同学有所收获。

除了这种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应该在英语读与写教学中,加入英语听说教学,使英语的听、说、读、练四个方面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英语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更能够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扩展和提升,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体会各种英语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全面发展,弥补学生英语学习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改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展开英语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更加的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的接受和审美需要,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适合学生观看的英语电影和英语短片,在纠正学生英语发音的同时,使学生看到英语世界的广袤和奇妙,使学生主动进行英语学习,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篇9

一、小学生应当有以下多种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

1.预习的习惯

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2.课前准备的习惯

课前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课本、大演草、学具盒、最好还要备有铅笔、草稿本、作业本、练习册,课前还要 调整好上课的状态。

3.勇于举手发言的习惯

举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常见的行为,目的是希望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是老师进行教学反馈的手段之一,提醒自己注意,创造展示自我们的机会,调动上课的积极性。

4.能用完整的话发言的习惯

发言是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汇报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单独发言和集体发言两种形式,同学们在集体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必高声回答,只要能说给自己听到即可,但必须简洁明了。对于学生的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贯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

5.勤于动手的习惯

勤于动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动手训练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周密性和严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强。

6.反思的习惯

小学生粗心马虎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也是很正常的,粗心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点有关,与学生的阅历和生活习惯有关,与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有密切的联系,不但是小学生有粗心马虎的现象,大人也有。其实粗心大意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自我们安慰的一个借口,一般情况下,学生表现粗心的地方,大都是问题当中要求细密的地方,有意识地让学生对那些细密之处和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有利于引起对细微之处的注意。经常反思的人,一定更加细心,思维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考虑问题一定更加周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会渐渐丰富。

7.质疑的习惯

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喜欢问问题,而越大就越不喜欢提问题了呢?其实好奇、好问是每个小孩的天性,质疑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基础,善于质疑的人,善于发现问题。

8.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

注意力集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是对外部事物的有效的关注,是一种良好的感知状态,注视者两眼炯炯有神,精神抖擞。学生应当注视着老师的眼睛和动作,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学生应该看着黑板,当某同学在发言或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应当仔细听。课堂上发呆、走神、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等,不能经受一点点干扰,身边稍有动静便思想分散。数学课与数字、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定理紧密相连,有的是计算和推理,规则性比较强。

9.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阅读例题和习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学生发生了错误,引导学生从课本的概念中去找根子,从而领悟到认真看书的必要性,对课本感兴趣,逐步愿意并喜欢阅读课本,把老师指出的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关键处,都是你们自学的思考提纲,帮助你们自己学习,自主探索。每个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本本,指导做记录和摘录整理所学知识,便于随时阅读。如对各种法则,定律,概念,公式,进率等基础知识的整理摘录,养成自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10.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

要科学安排学习、劳动、娱乐、锻炼、交往等活动。要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包括每天的阶段性安排、每周的较大活动安排、考试复习和双休日、寒暑假的专题安排等。做到该学学、该玩玩,该学习时不用别人督促主动学习,该活动时快快乐乐去活动。

11.n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12.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方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我们教师应做好以下的工作

1.教师要以身作则,起榜样表率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学习习惯许多是受教师行为习惯影响形成的。如有的教师板书时常潦草、不规范;做题、计算马虎不认真,日久天长,学生模仿老师也就养成了不良习惯。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潜移默化,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强化培养和训练

篇10

【关键词】小学科学 集中精力 兴趣激发 学习习惯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21

内容丰富多彩的课程不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成为国家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与科学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科学文化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指导;反过来,科技则是科学文化的产物。现在国际形式日趋复杂,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武装和经济方面,科技和人才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也成了学校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意在从娃娃抓起,培养更多利于国家发展的科学人才。

既然科学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这一学科的教学?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这类学生用直观、具体、形象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多媒体,采用直观,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要注意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更关键的是老师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多彩课堂,集中精力

《科学》一般都是三年级开始学习,针对此阶段8、9岁的孩子,这是他们的一个情感转折期,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但是自我约束能力还是很弱的,具体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事物大多都是三分的热度。

在了解学生这些特征后,接下来老师要做的就是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一问题,老师应该思考的是学生不专心的原因是什么。是听不懂、不感兴趣还是老师讲的东西枯燥乏味?其次,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接下来就是制定解决方案。对于前面提出的问题,我主要采用丰富课堂的方法:

第一,课堂内容贴近生活,这里我们列举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中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取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看见的,比较熟悉的植物作为教学的研究对象。其目的主要是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思考和发言。

第二,教学方式多样化。由于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有限,因此在学生精力集中的时候给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在学生开始走神的时候不要责怪学生,这时候老师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此时可以用多媒体,结合本堂课内容采用视频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进行学习。

第三,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视频教学法开始之初先给学生留下问题,问题不能太难,但要细致。例如:动画中一共有几种植物、最早开花的植物是什么等。让学生带问题观看视频,这样有助于其注意力的集中。

第四,学会总结。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说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并说明理由。这样一来,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课堂集中精力的时间,增强学习效果。

二、兴趣与习惯并存

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可是学习兴趣和习惯却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对于该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这也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前面提到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本章节教学开始前让学生做相关的准备工作,给学生提供几种教学中涉及到的种子,让学生课后自己将种子进行培育,对种子生根、发芽等过程进行仔细观察。这对大多的学生而言不乏是一件有趣的事,而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要对自己培育的植物进行讲解,学生的兴趣自然提高了。另外,在有兴趣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在兴趣激发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涉及到了习惯的养成,分别是: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这还不够,最后还要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进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自主探究、培养科学精神

我们结束了一个章节的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就结束了对相关知识的探究,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从种子到幼苗是一个比较快的阶段,但是到它开花结果却很漫长。因此我们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观察。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麻烦。例如:

其一,在培育过程中幼苗死亡;其二,没有种植经验;其三,没有耐心。这些都是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最终得不到预想的结果。这时候老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让学生种植培育的时候老师自己也要参与进来,在学生失败后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同时引导学生总结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得到的收获。虽然他们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但是他们养成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最后提出他们需要进步的地方,做事要有耐心。以老师的成功作为依据,让学生更有信服力。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明白科学的严谨、信心和耐心。

四、学习习惯的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