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得更高范文

时间:2023-04-07 10:4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飞得更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汪峰以王者之势,站上北京工人体育场的舞台时,4万多名观众的呐喊声扑面而来,所有曾经出现的疑虑和阴霾,迅速一扫而净。

这场名为“存在”的演唱会,距离《鲍家街43号》专辑上市,整整15年。

当15年前的“小鸟”再度起飞,在音乐的结尾处,汪峰故意将“生来自由”4个字一字一顿地延长着唱出,引得现场观众集体欢呼。这无需辞藻的欢呼,以最直接的方式证明了:15年来,100多首音乐成品,没有一个音符被真正用心的听者忽略和遗忘。每个人都如汪峰所言:“这首歌给我力量和激情,感觉到自己依然热血。”

整场演唱会,30多首歌曲――《上千个黎明》《怒放的生命》《存在》《再见青春》《春天里》《当我想你的时候》《在雨中》《北京,北京》……几乎每一首都能让人心潮澎湃。满满当当的3个小时,足够4万多热爱音乐的人们欢腾得透彻。

著名媒体人杨澜在微博上说:汪峰的歌让人忍不住驻足回望,看看走过的路,想想当年的初衷,再端详一下镜子中的自己,是否还认得出?这份自省,太难得了。

著名演员李晨则写道:今夜的歌声,一字字一句句,铿锵有力:今夜的“工体”,凝聚了一股力量,不可忽视――它,永远存在。

著名导演赵宝刚,在之前接受采访时,不但对汪峰的创作及其此次在“工体”开唱赞赏有加,更坦诚地表示:汪峰的音乐是他的灵感源泉。

所以,汪峰个人在舞台上的存在,工人体育场的震撼和辉煌,既是这位被公认为最勤奋的天才创作人,用十几年不断积累的音符铸就自己的灿烂舞台,也是这位站在今日中国摇滚乐和流行乐顶峰的人,一扫行业常见的哀怨和自暴自弃,在展现这个行业的骄傲、自豪和光荣。回荡在工人体育场内外的众声合唱和齐声欢呼,则是对这位时代领军人最好的认同和回报。

搜索一下“汪峰演唱会”,微博条数30多万。

“意犹未尽”“绕梁三日”……对演唱会最好的注解莫过于此。

有歌迷描述:“跟着喊呀叫啊,不停的3个小时啊,激动啊,流泪啊,这精神头……”

有未买到票的歌迷在场外聆听许久:“下次一定买张内场第一排的VIP票!”

还有带着学龄前儿子到场的歌迷,担心散场人太多而少听两首歌离场:“车都快开到长虹桥了,还能听到那4万多人震天的大合唱啊一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齐聚在汪峰的音乐里?这个问题,似乎在近年汪峰的每张新专辑发行之前,或者每次个人演唱会之前,都会被提及。

这一次演唱会的空前规模,更让人思索。

有媒体评说:听汪峰的歌,不但给人以思考,同时给人以力量。从出道至今,汪峰以钟爱的摇滚音乐形式唱出百姓甚至社会底层人们的心声,使得摇滚这一本来带有偏激、边缘色彩的音乐形式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

对于自己的作品一直受到的关注,汪峰则说,摇滚乐最重要的是文化和思想的实质,摇滚乐的第一位并不是娱乐性,它的人文性是最重要的。

汪峰在接受采访时说:“所以我的作品里面,尤其是最近几年接触到的和去探讨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环境和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一些困惑。我觉得这是良性的。可能随着时代的不同,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这样的作品更能被记在心里。”

不同阶层的人,会因同一个人的歌唱而产生共鸣,这是因为他的歌直击人心。每个人心底最深处的挣扎和困惑,每个人奋斗与抗争路上的迷惘与坚持,每个人在爱中的欢笑与哭泣,都被他的歌凝聚成一种巨大的文化力量,这些歌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路标。所以,当一位歌迷看完演出后,发出的微博标题是“有一种信仰叫汪峰”。对此,我们并不诧异,因为摇滚乐的力量和文化偶像的力量,成为人们心灵的灯塔,这并不是第一次。

当然,作为一场成功的演唱会,现场各项技术指标、节目内容编排,都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汪峰曾多次表示:“如果能做好这一场,就能让很多投身于摇滚乐的年轻人看到真正的希望,我们的音乐也可以在工人体育场这样的场馆里演出,这个意义耍比我个人的成功大得多。”

为此,汪峰的制作团队不惜巨资,舞美、灯光、音响等硬件设施的水准都刷新了内地演唱会新纪录。斥资千万打造辉煌夺目的超大舞台;场内配备24米的超高升降台;从巨型“变形金刚”中走出来的出场方式令人惊艳;在生活里不太注重修饰的汪峰,却在舞台上更换了多套华丽的演出服……这些让在中国比较边缘化的摇滚乐显现殿堂之美。让更大数量的老百姓认可摇滚乐的力量,这也是汪峰一直以来的理想吧。

篇2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每当这首耳熟能详的歌回响在我耳边时,总会情不自禁的陶醉其中,又想“仰望星空”,“发现星并不远,梦并不远,只要你踮起脚尖。”,我多么希望拥有像张韶涵所唱的“隐形的翅膀”,带我飞上蓝天,去触碰那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

从小我就很机灵,聪明却又骄傲,才上幼儿园字就认得不少,上了小学成绩更是遥遥领先,年年都领着各式各样的奖状、大红喜报回家。我总认为这是我应得的,我付出的汗水并不比别人少,也知道作为一个好学生,认真学习是有多么重要,身上自然也寄托着母校的老师、同学们更大的期望。

小学和初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姐姐小学时的成绩同样也令人眼红,可到了在初中、高中,也只是中不溜的水平,但我相信机会总会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命运会眷顾他们。妈妈对我抱有很大的期望,所以把我从长乐送到了福州时代中学学习,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的是高材生,虽然我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强,但在强烈自尊心的驱使下,逼着我在这六、七百人中,博得一番天地,更是在心里暗暗觊觎红榜生的荣耀,可现在的我,成绩实在是令人失望。我最好的数学总停留在平均分水平,最有胜算的英语也屡屡擦边,在平均分下边。这次半期考,我的成绩还是不不错的,我的语文成绩离全班第一只差零点五分,可我的英语成绩却把平均分给拉到了谷底。所以我只是年段的二百多名,离母亲的期待差了十万八千里,我的目标也没有达到。所以我想飞得更高,我想做得更好。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期待着我下一次的飞跃,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前进,终会得到回报,不折不扣,做得更好!

初一:李文

篇3

窗外,阳光依旧是那样刺眼,那样炙热。不禁又想起了那难忘的军训时光,炙热的天气、豆大的汗珠、矫健的身影,都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四天的军训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道理。

军训,教会我们团结

90后,或许曾是温室里的花朵,或许曾是一枝独秀。但是,军训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烈日下,教官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口令,做着示范,同学们也一遍又一遍的做着动作。第一天,或许是零零落落的,但第二、第三天,却是那样整齐有力!是的,训练过后,我们的步伐齐了,动作齐了,心更齐了。看哪,那统一整洁的军装,豪迈整齐的步伐,一排排,一列列,是那样赏心悦目,振奋士气。一个人,你可以是矮小的、是瘦弱的,,但你绝对不能没有精神;一个集体,你可以不是最优秀、不是学习最好的,但你绝对不能失去团结的力量!军训,教会我们团结!

军训,教会我们坚持

烈日当空,太阳就犹如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个地方都像是火镜的焦点,一切就要燃烧起来。还真有一番“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情形。“挺胸,抬头,收腹,双手贴紧裤缝,两肩往后张,双脚分开六十度!”教官一声令下。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汗水浸湿了衣服。这,正是军训中最艰苦的一课——站军姿。每天开始训练前,教官都要让我们站军姿。可怜的我们,汗在流着,腰在疼着,脚在麻着。但,谁都不会倒下!日头正顶,教官在陪我们站着,同学们那流汗却神采奕奕的脸,疲惫不堪却依然纹丝不动的双腿,让我有着无穷的信念站下去。坚持,坚持,再坚持!军训,教会我们坚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教官的带领下,三天的艰苦训练结束了。骄阳下,我们接受着最后的检阅。虽然已汗流浃背,但所有的同学都腰杆笔直,胸膛挺起,士气昂扬,骄傲的走过主席台,赢得了阵阵掌声……

篇4

2013年初,喜讯传来,祁剧《梦蝶》荣登“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榜单,并获得50万元的国家资助经费。3月7日,湖南省文化厅、邵阳市政府、邵阳市文广新局、湖南省艺术研究所、湖南祁剧保护传承中心联合在湖南省艺术研究所举行了祁剧《梦蝶》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协调研讨会。会上,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雷鸣强、巡视员周祥辉和相关学者、省艺术研究所专家,邵阳市政府、文广新局负责人以及祁剧《梦蝶》主创人员等,就如何修改、提升《梦蝶》质量、进行了研究讨论。

湖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魏俭介绍了湘剧《李贞回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历程和经验,并强调:“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戏排好,一出好戏才是成功的基础,灯光舞美和服装设计、演员们的表演等都一定要精细,做好每一处小细节。作为湖南省唯一的省级艺术研究机构,一定会协助和支持《梦蝶》创排。”

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雷鸣强在研讨会上表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代表的是国家舞台艺术的最高水准,历来竞争激烈。《梦蝶》破茧成蝶的过程是痛苦而有价值的,只有大家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拿出精心、做出巧心,才能把《梦蝶》的潜力挖掘出来,才能有一部好的作品彰显湖南人的精神。

湖南祁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刘登雄表态:“《梦蝶》凝聚了每一位演职人员的心血,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但能入围的剧目都很优秀,要想冲刺最后10台精品工程剧目,我们还需努力,对《梦蝶》进一步打磨加工。”

3月8日,《梦蝶》剧组召集主创人员继续消化研讨会专家们的修改意见,统一了认识,确定了各主创门类、环节的具体修改方案。

3月28 -31日,邵阳市文广新局、湖南祁剧保护传承中心再次召集《梦蝶》剧组主创汇聚邵阳,共商、落实《梦蝶》修改方案,为后续的《梦蝶》重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的《梦蝶》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它有着极富特色的凄婉柔美故事,为传统祁剧注入感人至深的哲理与思辨。几位主演均为湖南祁剧界中青年翘楚,梅花奖演员肖笑波扮演庄妻田氏,温婉大度,字正腔圆;庄周的扮演者江中华,表演“稳中带飘”,唱腔戏味醇厚,白口字字铿锵。

《梦蝶》的舞美设计,以背景转台为中心表演区。在导演的创意下,打造出不同情景,整个舞台都弥漫着梦幻的色彩,在梦幻中涌动着浪漫情愫。演员的每一套服装都与情节进行了很好结合。《梦蝶》的服装和传统服装不尽相同,宽袖大袍,却像现代时装,看起来简单素雅,但实际上暗藏玄机,与各人物的心理活动紧密相扣。

篇5

时而宁静时而疯狂

现实就像一把枷锁

把我捆住无法挣脱

这谜一样的生活锋利如刀

一次次将我重伤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狂风一样舞蹈 挣脱怀抱

我要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翅膀卷起风暴 心生呼啸

飞得更高

一直在飞一直在找

可我发现无法找到

若真想要是一次解放

要先剪碎这诱惑的网

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

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狂风一样舞蹈 挣脱怀抱

我要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翅膀卷起风暴 心生呼啸

我要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狂风一样舞蹈 挣脱怀抱

我要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狂风一样舞蹈 挣脱怀抱

我要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翅膀卷起风暴 心生呼啸

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篇6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化学教学;动机;情感;兴趣;意志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生的成就至多有20%归诸于智商,80%则受情商(包括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信心等)影响。学习不能简单地认为聪明就能学好,学业有成是智商(智力因素)和情商(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商出众的人未必一定成才,智商和成才不是因果关系,如科学家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在童年时就被视作“笨人”,但他们自信乐观、勤奋坚韧,终成大器。由此可见,重视开发非智力因素,挖掘学生潜在优势,是化学教学中不应忽视的问题。

一、动机的激发

“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也就是说,动机是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因素,学生学习的动机越明确,学习的兴趣就越持久,学习的效果就越明显。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要做好两个方面。

1.因材施教,赏识学生,有效激活动机

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传递正能量,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而后者的作用恰恰相反。经常用激励性的话语表扬学生,并不是一味地夸学生如何聪明,而是更多地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行动,表扬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针对性地赞赏,借此传达成功的信息,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鼓励,创设适当的情境让他们也能感受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2.明确目的,使学生将学习化学与未来需要相联系,进而产生自觉学习的动机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教师应结合这一特点,

在教材中挖掘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实际、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知识宝藏,将生活生产素材引进课堂,把课本的化学知识生活化、情境化,让学生从生活中走进化学,再从化学中走向社会,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当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作用与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学习化学的需要。

二、情感的培养

夏D尊先生曾这样感慨:“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是智力开发的催化剂,是教育成功的剂。许多例子都表明:一个人学业成就的大小,智力因素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其他诸如情感、意志这样的心理品质也不容忽视,尤其在智商相当的情况下,情感因素将成为关键因素。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调查发现,积极的师生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维系师生情感的重要纽带。积极的情感是一种精神力量,教师对学生尊重信任、热情友善、理解包容、欣赏鼓励,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喜悦、自信等情感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的激情。因此,在强调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教师要注重运用教学艺术,善于寓情于教,加强师生互动,形成教与学的“合力”。有人说:“学生喜爱某一学科,还不如说更喜欢这一科的教师。”这句话生动地体现了积极的师生情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

三、兴趣的提高

俗话说:“有志定有趣,有趣必有志,趣从志生,志能生趣。”缺乏兴趣,就谈不上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持久力的加油机,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实验上下工夫,首先要将课堂演示实验做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再做些趣味性实验。这样更易激发学生亲自动手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良好的作用。

强烈的好奇心能驱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成为积极的科学探求者。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化学家的故事和化学常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让所教知识与现行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如介绍“氯气的物理性质”时,可简略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人类的第一次毒气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讲原电池知识,可从一起医学病例入手:身体健康的格林太太,一次车祸后出现了头痛、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病因难查,几经波折终于发现病根居然是她的假牙。学生听得有味,自然就产生解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化学有兴趣并且立志于在化学这方面有所作为,则必将有来自内心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学习化学,这将有利于我们的化学教学。

四、意志的培养

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厦,那么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就是大厦的柱石。有人曾对日本一百多名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与一般人比较,这些人都具有共同的特质:有韧劲、有恒心,认定目标就坚持到底,甚至在逆境中仍不轻言放弃。显然,诸如坚强的意志这样的非智力因素,在他们的发明创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帮助求知的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铸就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

决心大而行动小,有信心而没有恒心,这是学生的通病,这就需要教师苦口婆心地去引导。意志培养要因人而异,重在引导。例如对拘谨胆小的学生,常打气多鼓励;对浮躁激进的学生要用“欲速则不达”的体验,培养耐心细致的品质;对于能力突出的学生,要着重使他们在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过程中磨炼意志,提高耐挫能力;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耐心引导,设定适合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坚韧精神,遇到困难不轻易

退缩。

翅膀坚实有力,才能搏击长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成才的一双翅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更应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能忽视任何一个能促进学生成长的机会,采取不同的措施克服学生知识和心理两方面的障碍。只有努力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让他们真正成长起来。愿未来的主人翁们展开双翼,飞得又高又远!

参考文献:

[1]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篇7

初二级部八班 王雪琳

广阔而辽远的天空中有一只自由飞翔的鸟儿,成长的过程使它的羽翼逐步强健,它想要飞得更高

——题记

在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我尝试了嚎啕大哭;在生辰满年的那一刻,我尝试了言语表达;在年过半十的那一刻,我尝试了生离死别……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成长旅途中的步步脚印,每一步都充满着离奇的艰辛!

十一岁那年,我心血来潮想自己挣钱买本盼望已久的书,前思后想,最终我决定去卖报。原本以为卖报莫过于世上最容易的事了,但当我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摞报纸站在广场上的时候,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面对眼前匆匆路过的行人和正在玩耍的一组组家庭,我的第一声“卖报”的吆喝怎么也出不了口,我这才知晓了卖报的不易。听着行人急促的脚步声,我心里开始暗暗着急,心想:总不能无功而返,打道回府吧!那多没面子呀,有损我“一世英名”!

我开始像蚊子般地哼哼“卖报,卖报”,没成想路过的行人竟发现了这不足以二分贝的声音,都一个个向我投来质疑的目光。说实话,当时我呀,羞得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我看着手表的指针不停地跳动,这才意识到时间已经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但我仍未卖出一份报纸。我的大脑潜意识中发出一种声音“回去吧,别在这丢人现眼了!”可正当这时我的脑海中呈现出那本书的封面宣传画。我终于鼓起勇气走到行人的面前,介绍报纸的内容,吹嘘报纸的发行率高质量好……我用并不熟练的行话说着。“多少钱一份啊?”“2元”“小小年纪怎么就出来卖报啊?家里很穷吗?……”我轻松而又自豪地回答说:“勤工俭学!”第一份报纸卖出去了。接着广场上的人们都注意到了我的存在,都过来买报。不一会儿我被压酸了的胳膊终于得以解放了。我想戏弄一下妈妈,于是我掏出手机,拨上号码,电话接通了,我用低沉的情绪说道:“妈,累死我了!”“怎么样,‘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吧!”我用近十二分贝的声音喊着:“我全部都卖出去了,我可以买到自己心仪的那本书了” ……随后我又打电话给了小姨、姑姑、姐夫……真的,当时的我像疯了似的,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成功”了!!!

……

……

篇8

张翔:我是1990年加入国家队,1992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选拔,当时各方面都不成熟所以没有特别的感受;1996年的亚洲选拔赛,我个人的状态好得多,但是整体实力要比日韩两个队差一些,最后韩国代表亚洲参加奥运会;1999年底的亚洲选拔赛在上海举行,又输给了韩国。新:参加九运会后,你宣布退役并选择去了四川大学,当时是如何打算未来的?

张:我打算退役后回四川男排当教练,所以大学里学的是行政管理。新:可后来你又在邸安和教练的说服下,参加了2004年的国家队集训。

张:邸指导找到我,希望我能为中国男排再出把力,我犹豫了没多久就来了。新:为什么犹豫?

张:我是很愿意来的,因为奥运会是每个运动员最大的梦想。但当时我爱人已经怀孕了,心里放不下。后来她也看出了我的顾虑,她说你想去就去,家里没有问题。

新:2004年在日本举行的奥运选拔赛,应该是中国男排距离奥运梦想最近的一次。你的队友郑亮曾说,他这辈子只高兴过八天——就是战胜韩国、日本队后,输给澳大利亚队的前八天。

张:我倒不觉得,因为比赛还要一场一场地打,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

新:有媒体评价与澳大利亚的那场关键之战中,中国男排“集体失态”,你是场上唯一发挥正常的队员。

张:可能真的比较关键吧,有些年轻队员心理负担会重一些,技术上没有发挥出来。而我参加这样的比赛很多次了,经历的失败也比较多(笑),所以对胜负看得不是太重。只要我把应有的水平完完全全地发挥出来,输了是因为水平不够,不用懊悔。水平不够,就回来好好练。

新:你的心态很好。

张:这种改变跟年龄。家庭都有关系,也包括我的队友朱刚。他去世后,我比以前成熟了很多,对胜负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会觉得比赛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

新:可能回忆起来会很难过,但不知道朱刚在你心中是怎样的一个人?

张:我和他不仅是队友,也是同住一个房间的室友。从刚进四川队到他30岁,吃饭、训练、睡觉……我们都是在一起,是并肩战斗的兄弟(眼眶泛红)。朱刚很幽默,经常开玩笑,任何事情都看得很开,正好和我相反,我是不太爱说话的一个人。朱刚非常刻苦,现在我们还会举他的例子。因为他个子高,所以力量、灵活性相对差一些.平常我们练完都去吃饭、洗澡了,他就会独自加练.不论是在地方队还是国家队都是如此。他是非常敬业的运动员。出事那天(2001年1月3日),我们正在绵阳备战联赛。练到一半,他突然觉得不舒服。我记得朱刚是自己走上了120救护车的,但是上车后就再也没能见到他(眼眶再次泛红,声音哽咽)。

新:和周建安、张利明这些老队员在一起时,你们会提起朱刚吗?

张:当时朱刚和我们三个还被称为“四大金刚”。(神情仿佛陷入了回忆中)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不太愿意触及这个话题。

新:我们换个话题。女儿一岁多了吧?叫什么名字?

张:一岁九个月。我和爱人(冯静)的名字都是两个字,比较容易重名,所以起个三个字的。当时想了很多名字,用了各种方法。最后,毛毛(女儿的小名)出生一个月后,名字才定了下来——张紫晗。

新:现在很想女儿吧。

张:是啊,很想她们,基本上一两天就通一次电话。有时候我父母把小孩叫过来,她对着电话喊一句“爸爸”然后就跑开了,接着去玩。一听到她的声音,心里特别高兴,本来很累的,一下子就不觉得了。毛毛的照片我随身带着,累了就看一眼。现在女儿和妻子都由父母照顾着,这次复出家庭给予了我充分的支持。新:看来是没有后顾之忧了。得知你再次入选国家队时,有些人很惊讶,甚至很怀疑。你自己怎么看?

张:我现在跳不到以前那么高,体力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就不能打了。再次回归,我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我现在基本上海场比赛都能打完,身体状况也恢复了九成。虽然无法和20多岁时比,但35岁这个年龄我的状态是不错的。

新:作为队里的“老大哥”,有没有受到特别照顾?

张:周指导对我各方面都比较了解,我也会及时向他反映我的身体情况。有时候他会根据伤病对我的训练进行一些调整,比如扣球练习少做一组,但这种情况很少。

新: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张:我的伤病主要是腰和膝关节。最初高负荷的训练后,这两个部位的反应很强烈,只能通过每晚半小时的按摩,稍微缓解一下疼痛,但现在可以说完全适应了国家队的节奏。

新:跟年轻队员们交流得多吗?

张:因为都是“排球出身”,我们沟通得很好,他们也会经常问我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新:面对他们,会不会有压力?

张:在国内,“主攻”这个位置,我还是能占一席之地的,这方面我很自信。我希望年轻的运动员能超越我,但我也是不怕挑战。

新:其他三名主攻手,你比较欣赏哪一位?

张:他们都非常年轻,身体素质好、很有发展潜力。从气质上来说,沈琼、胡松和我比较像——就是打球时那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在他们身上,我好像看到了从前的自己。

新: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认为自己能走多远?

张:其实我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思忖片刻)说不清楚,一年两年后的事情想不了那么远。我有可能不以主力身份在球场上冲锋陷阵,如果有队员发挥失常,让我补充上去做一个后盾。我想教练可能是这样打算的。

新:你愿意做这个“后盾”?

篇9

关键词:职高考生;懂得选择;提高质量;推进素质

一、成长缩影再现

学生A:X老师,我明年想去征兵试试。我是真不知道以后读书出来了能去干嘛……我家也没什么背景,也没能力帮我打基础……以后只能靠我自己。当兵回来,还是可以去考大学的。

学生B:X老师,我一些初中毕业跟家里人做生意的同学现在都开着车了,所以我也想跟父母去做生意了,反正毕业出来极有可能还是跟父母做生意;但都说不经历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也想至少参加好高考,这也是我妈对我的一个期望……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这 “紧张有序”的高考备战中,私底下学生向自以为替学生“保驾护航”的我袒露心声,又让我感受到隐藏其中的压力和看到学生严重的逃避思想厌学情绪,这不得不让我思考一个问题:“能不能在既定高考方针下,走出一条既完成高考任务,又能少花时间提高考生学习积极性和效率性的教育之路?

二、内因症结剖析

经抽样调查我校职高三年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小结后发现,学生总体有这几类明显的思想症状:

A、学生的想法不定时和不稳定。

学生“想要”做的很多,而且常常是提出了一个要求以后不久又会有另一个新的想法。如学生B同时提出好几个“我想要”,并且不知道该先想要哪个。

B、学生缺乏“时间有限”的观念

常常说“我再下一盘象棋再去老师那订正作业”,常常拖到考试前一周才开始紧张复习。

C、学生依赖教师做选择

问教师“这节自修课我们要做什么”,当教师出差学生就又会迷茫,因这节课可以聊天或者只好发呆。

D、学生能合理地选择

个别学生能优先做好“应该要”做的事情,然后做一二件“想要”做的事情,即使教师不在,学生也能较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学习。

原来,学生的一些看似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往往都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做出选择:什么是“想要做的”,什么是“应该做的”。那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育管理者该如何引导好职教高考生的这一思想状态呢?

三、策略良方摸索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应该要”通常是指理性思考后的选择,“想要”则更多的是情感的选择。孩子要做好选择,就要懂得理性地思考,并做好自我控制。所以教育工作者从德育的角度来尝试摸索下出路:

1、明白“投资成本”的含义。

学生很多想要的东西,常常只看到“收益”,而看不到“成本”,导致学生不定时变更要求。“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术语,简单来说就是购买一样东西以其他东西作为代价。比如考生说“我想要去当兵了”,那就问问学生“你当兵两年会付出什么”来引导孩子明白,青春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当兵两年,前面十几年寒窗的投资就打水漂。如果此刻教师只要“有意义”就“不惜成本”满足学生,即使高三学生也只从“我为什么想做这件事情”来说明“意义”,这就很容易导致考生认为“我想要做的”就是“我应该做的”。

2、理解“时间有限”的紧迫。

学生说“打一会篮球马上就去晚自修。”这是严重缺乏“时间是一个有限成本”的典型表现。教师要引导孩子用“时间成本”去分辨什么事情是“想要做的”,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比如花一个小时打篮球,就没有了一个小时巩固梳理知识的时间,让高三学生更有时间的紧迫感,从而“有时间限度”地去做“想要做的”事。但是,教师也绝不能忽略学生“想要”的事情,比如规定学生不参加已经做生意同学的聚会,这会让学生产生厌恶甚至敌对的情绪。要注意在保证“应该要”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学生“想要的”事情。

3、发现“被需求”的价值。

人在找缺点上,总比发现优点来的容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也如此,尤其面对职教学生。但职高生也有他的长处,只是教师经常忽视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并做出更有效的选择。例如:不懂微课制作的教师要请电脑水平较好的学生协助,教师就要能蹲下身来隆重邀请学生的帮助,这比指责他事情做的不好的效果好得多。因为学生在被隆重邀请的方式下会感到很有优越感,从而决定成为一个该对别人有用的人。这种“被需求”的动力,“被需求”的价值,让他知道该去怎么选择――无论是学业还是今后的事业上。

4、培养“从小自己选”的独立。

教师习惯性发号施令“去做这个”、“不能做那个”,这看似帮助学生选择,实亦阻断学生独立思辨“为什么要这样做”的能力,让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或者赞同这样的选择。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多讲解后果而非结果。比如学生晨跑穿拖鞋,告诉学生“不穿运动鞋,你可能会崴到脚或者摔跤”,而不是告诉孩子“你必须穿运动鞋晨跑,不然你会崴脚”。这样,让学生自己独立选择,并学会承担后果。然而,教师经常会“无意中剥夺”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有些教师虽采用“说后果”的教育方法,但当学生做出不符合教师期望的选择时,教师就会面露愠色甚至责备学生,导致学生丧失独立思辨做出自己选择的能力。

职高考生中“我想要”“我应该要”的这种迷惘和痛苦严重危及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但如今却刚好有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职业教育必须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一半本科教育转型职业教育”这种种“革命性”的政策护航,无疑更刺激职高考生:懂得选择,方能让自己的人生飞得更高。所以,作为一名职教教育工作者,应如卡耐基所坚持的帮助考生:放下多余负担,理性迎接阳光!

参考文献:

[1] 戴尔・卡耐基.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J].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4)

篇10

关键词:信息网络;语文课程;激发兴趣;激活课堂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特别是对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应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说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语文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的东风让语文飞得更高。

一、信息与网络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就要从养成学生预习的习惯入手,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先学后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践证明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上七上《古诗四首》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一道预习题:“‘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一诗中所谈到的诗人是谁,为什么他的诗歌会‘童子能吟’‘胡儿能唱’?你还知道他的哪些小故事?”通过这样的细化,学生再也不能从参考书中找到答案了,从而认真地去求助网络媒体,既激发了认真做好预习的兴趣,同时也开阔了视野。

二、信息网络丰富了课前活动的内容

在每节语文课堂用5—10分钟的时间开展课前活动(一天一个学生轮流上台进行说话训练,内容一个阶段指定一个范围,都要与语文有关),是展示学生个人才华的舞台,也是进行说话训练的一个平台,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

白居易十五岁那年,到长安游学,按照当时的惯例,他带着自己的文稿到著名学者顾况的府上拜访求教。顾况是名冠天下的学者,看到白居易文稿上的名字时,才开口说道:“京城长安米贵。居之不易啊!”当顾况看到开篇第一首诗歌《芳草》时,不由肃然,他信口读出声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将白居易呈上的文稿看完,不由赞叹道:“长安虽然米贵,但你居之甚易!”这是学生收集的《长安米贵》的故事。

信息与网络的运用丰富了课前活动的内容,指导了学生做好课外笔记,也让一些学生通过活动战胜了自己,找到了学习语文的自信。

信息与网络激活了语文课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信息网络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等因素直接对学生进行感观上的刺激。我们可以利用孩子对图、文、声、乐、像感觉灵敏、兴趣浓厚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我从互联网上、学校资源库中搜集了各种大自然现象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并以多媒体网页课件的形式贯穿在各教学环节当中。这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一下子就被学生所接受,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也逐渐提高。

2、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已经可以与互联网相链接,使得我们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充实。我们可以把与教学相关的大量课外知识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之余,拓宽知识面。如在教《秋天》一文,我用基于Wed方式的学习资料库,调看有关秋天的学生习作、秋天的诗歌、秋天的动植物以有描写秋天的优美句子和词语,使学生在读书时,获取与学习主题相关、对阅读理解起促进和深化作用的学习材料,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

3、调动多感官,积淀深感情。音乐、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情境,借助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教《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配合着王菲略带忧伤、凄美的声音,屏幕上出现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的照着人间,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超然物外的才情与达观的个性,展现无遗。法国作家雨果认为:“开启人类智慧的有三把钥匙,一是文字,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符。”所以音乐配合图片,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4、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我们知道引入课本中的作家作品,除了文本本身含着真善美的一些东西而外,许多作家的人格魅力也是值得我们学习仿效的。在教学中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把其中的一些相关内容引入课堂,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如在学习白居易的诗歌时,可引入“白居易写‘检讨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