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音乐范文
时间:2023-04-11 10:4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婚礼音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引言
婚礼作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仪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婚礼的形式和内容,也随着文化环境和习俗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是地方文化特色的表现。而在婚礼之中,音乐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起到烘托气氛、展现情感的作用。但是随着中西文化和习俗的不同,婚礼音乐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二、中西婚礼音乐的差异性
(一)中国婚礼音乐欢快,西方婚礼音乐庄重、浪漫
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之中,常用的音乐是《喜乐年华》《喜洋洋》《步步高》《金蛇狂舞》《百鸟朝凤》《好日子》等,音乐风格热烈欢腾中透着祥和,营造出一片热烈欢庆的气氛。而在都市人的婚礼之中,流行歌曲也在婚礼中备受喜爱,例如《今天你要嫁给我》《恋爱达人》《明天我要嫁给你啦》等轻松、欢快的曲目。
虽然如今的年轻人收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普遍偏爱西式婚礼,白色婚纱和交换戒指的礼节在如今的城市人婚礼市场中占领超过80%的份额 ,但是及即使是在西式婚礼之中,仪式开始前常用的铺垫音乐也是《喜洋洋》等欢快、喜庆的音乐,这也是中国婚礼音乐受传统根深蒂固的习惯影响的表现。
而西方婚礼则不同,西方婚礼展现的是庄严、神圣和浪漫,在婚礼之中,常用的音乐曲目是《At Last》《What a Wonderful World》《I Only Have Eyes for You》等,这些曲目的共同特点是悠扬、浪漫,富有情调,营造出浪漫、舒缓的气氛,西方婚礼中常用蓝调风格的曲目,也是为了创造出这样的婚礼现场环境。而《婚礼进行曲》更是西方婚礼的经典曲目,如今已被世界各地人们所接受并喜爱,开头的四个管风琴重音,能够起到震慑全场的庄严效果,表现出婚礼的庄重和圣洁。而西方婚礼中另外一类倍受欢迎的曲目则是交响乐,这也是西方婚礼偏爱庄严、肃穆、隆重风格的音乐特点。
(二)偏向各自不同的民族乐器
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民族乐器,这些乐器各有各的特点,而中西方人群对于不同音乐偏好也反映在婚礼音乐的乐器选择上。以西方婚礼音乐为例,一些悠扬、深沉的萨克斯曲目就常被用作婚礼音乐,如《爱的协奏曲》《Right here waiting》等,萨克斯独特的音色符合西方人对婚礼浪漫的喜好。而一些交响乐也常被用作西方婚礼的音乐,如《Run Free》《费加罗的婚礼》等,这也反映出西方人深受西方古典音乐影响,偏爱能够表现出庄严、肃穆、大气磅礴音乐风格的乐器演奏。交响乐团之中的管风琴、大提琴、小提琴、长号等能够塑造出深沉、庄重、震撼人心的演奏效果,因此也被婚礼策划者所钟爱,被广为采用。
中国的民族乐器也有许多,在民间传统的中式婚礼中应用较多,如鼓、锣、唢呐等。在我国北方,许多农村嫁娶的乐队的主要乐器就是锣、鼓及唢呐,这几种民族乐器能够营造出响亮、热闹、喧嚣的演奏效果,在嘈杂的环境中也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能够吸引人注意,符合中国人结婚时希望越多人知道越好、越热闹越好的心态,因此流传至今。
三、差异性成因分析
(一)中西婚礼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对人生五礼的分类,婚礼(古称昏礼)是继冠、筓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传统对重大礼仪、节庆的庆祝方法就是吹吹打打、觥筹交错,人气越旺越好,这是中国人传统文化中喜爱热闹的本性决定的。因此在中式婚礼上,“中国红”是主旨的颜色,新郎、新娘的礼服、张贴的大红喜字、新娘的红盖头等,都是红色的。即使如今的年轻人偏爱西式婚礼,也常常身着西式的白婚纱,新郎胸前佩戴的花也必然是红色。这都表现出中国人对婚礼的文化心理就是喜庆,这也是中国婚礼中音乐常常是欢快的节奏、也常用民间的喇叭、锣鼓、笙等进行表现。
而西式婚礼则不同,西式婚礼无论从气氛、仪式、婚礼音乐等表现出来的都是圣洁和庄重。西式婚礼在教堂中,通过牧师对新婚夫妻彼此的带领宣誓,一切都是在神前进行,表现出新郎新娘对彼此庄严的承诺和一生的约定。西方人认为,在神的认知和庇护下,才能求得永恒 。因此婚礼虽然也是一件喜事,但是仍表现出庄严、神圣的特点。新娘身着白色婚纱、头戴白纱、手戴白手套都是为了表现新娘的纯洁。因此在这样的婚礼主旨下,音乐也呈现出相应的特色——偏向庄重和圣洁。
(二)中西婚礼仪式不同
篇2
一、阿炳音乐之魂
阿炳音乐的灵魂在哪里?我的思考和认知便是:
阿炳音乐的灵魂在传统。
阿炳的传统音乐底气厚足,他是一位技艺全面的传统音乐行家里手。他不仅精通道家音乐和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演奏,更是熟悉苏南地区的民间戏曲、说唱以及江南丝竹和各类民歌。可以说,在他宽广的音乐记忆和包容性的胸怀中,有一个储存地方传统音乐万象的音响宝库。他的说唱以及器乐演奏,信手拈来,即化之为我,新颖独特,感人肺腑,既是传统,又谓新声,精致地展现出阿炳个人深沉的音乐构思和意念升华。在《二泉映月》中,我们可以感受和体察到民歌、道乐的乡土音韵,感受和体察到剧曲、说唱音乐的吟叹乐语和扣人心弦的运腔走板,还有那“曲调加花变奏”和“曲体鱼咬尾转换”等多种制曲手法。这些,无不显示出传统音乐的精髓已经成为阿炳音乐灵魂深处的核心喷泉。阿炳虽然过早离世,但幸运当初国家有了传统音乐研究机构新设,有了杨荫浏等一批音乐学家开始进行传统音乐收集,作为中国民间音乐典范的阿炳音乐才得以传承。由此也可以说,阿炳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民间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传统音乐守护者和传承者。有人说,阿炳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听阿炳的音乐是一种高超的传统音乐享受。其义理,即在于此。
阿炳音乐的灵魂在大众。
阿炳一生都在社会底层挣扎、在大众音乐生活中生存,最终靠音乐乞讨换取着生命的延续。由此,他广识人间烟火和民众苦乐,深为大众知音,因而他的音乐具有很强且广泛的“可听性”。他的说唱、制曲,曲调鲜明流畅,充满世态真情,切实触动人心;他的二胡、琵琶演奏,技法朴实,纯熟而不故弄玄虚,推衍乐意进入心脾而让广大受众群体难以忘怀。中国民族器乐本身即是一种出于一般民众音乐生活的音乐类型。如果说唐代之前,中国民族器乐的精华多被吸引汇聚于宫廷和教坊的话,那么宋元以来,宫廷教坊渐衰,民族器乐的精华即主要生存和流传于民间。这种音乐,在民间乐人及其大众音乐生活的养育下,通俗性、可听性的特征日渐突出。明清以来更是如此,从而至近现代,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富于民众生活情趣的雅俗共赏曲目。其实,所谓音乐的民间性,也就是音乐的大众性。民间音乐产生于大众,在大众音乐生活中自我完善和接受筛选,那些艺术精湛且受大众群体喜爱的音乐类型及其作品,也才可能跨越历史年代从中脱颖而出并流传至今。阿炳的音乐就是其中的代表,不愧是根植于大众音乐生活的典型风范。
阿炳音乐的灵魂在心血。
众所周知,阿炳音乐感人至深的程度可谓“如诉如泣”,让一些音乐大家闻而涕下。世界上任何“如诉如泣”的音乐作品,都不是那种应时的、实用性的、炫技性的、刻意而为的写作产品,而是作者毫无它求地用心和血铸成的精致“”。阿炳的器乐创作就属于这种类型。他把自己的心跳和血液献给了他所创造的音乐,而不是应时和追求那表面的浮华。这里所言“如诉如泣”,是说这样的器乐作品情感真切、曲调性突出,意境深远,与受众者交流如述衷肠,以至于我们无法拒绝聆听它那揪心剐肺而娓娓道来的人生感叹和世态炎凉;这里所言“毫无它求”,是说我们听到和观察到的阿炳器乐创作,没见有什么特别的功利目的。《二泉映月》原本连标题都没有,还是杨荫浏先生提示他、帮他用了这么个题称。按阿炳自己话说,这是一首“依心曲”。依心呵,就是从心血中流出来的音乐!凡是深知中国传统乐器特殊性能的器乐玩家大都可以感受到,那是作者和受众群体共同喜爱的一种音调,由此奏者编者便将之倾注心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心和血将之磨砺而出。而这种磨砺是中国传统音乐积累中所有经典曲目,由粗略逐渐达至精致的一个主要路径,也是中国传统器乐(乃至其他音乐类型)演奏家制曲、衍生和创作某一民族器乐曲作品的一种优良传统。如《江河水》、《一枝花》、《豫北叙事曲》、《江南春色》、《大起板》、《十面埋伏》、《思乡》、《寒鸦戏水》、《春江花月夜》、《秦腔主题随想曲》、《鹧鸪飞》、《三五七》、《姑苏行》等等,都可以划入这种被奏者、编者用心“把玩”而广受欢迎的优秀民族器乐作品之列。
阿炳音乐的灵魂在哪里?在传统音乐积累中,在大众音乐生活中,在奏者、编者心血磨砺中。这些,便是我的一种思考。
二、魂兮归来
上述阿炳音乐之魂思考,并不是此文的最终目的,而是想要结合当下我国民族器乐创作和表演现状进行呼吁:中国民族器乐曲的创作和表演,无论是现实还是将来,都不可“魂不守舍”,而需要我们面对某些误区和缺失呼唤——魂兮归来!
当下我国民族器乐创作与表演,状态如何?其成绩当然不可低估,大作品、新创意和新探索的作品不少。但是,这不是我评价一位民间艺人成就的主旨,而是想要以阿炳音乐之魂为镜鉴,对照其某些方面失魂而产生的偏颇,以呈现我个人管见。
我们的民族器乐创作和表演,某些方面确实失魂了,其下一些具体表现,当可窥见一斑:
首先,我们的民族器乐比赛和表演(乃至教习),不少选手和学员,重技轻艺,片面追求舞台和表演“热闹效果”,炫技之风,充斥舞台和练习场所,甚至《野蜂飞舞》、《无穷动》之类西方技术性练习曲或炫技作品一并上阵,热闹非凡。凡舞台展示其复杂西式“技巧”时,个个得意自豪、精神抖擞;轮到传统音腔性乐曲演示时,常常虚浮失当、状态“疲软”,连《鹧鸪飞》这样的优秀曲目,大段传统连音奏法的驾驭都心有余而力不足,真可谓一个西式“快”字了得或“炫”字了得。一些所谓具有“新概念”的民族器乐新作,多见西方乐器演奏技法和结构的复制或模仿,少见相关民族乐器本身最具民族特色和意味的传统技法和意味的表达和弘扬,试问:传统之魂,哪里去了?!
又如,民族器乐曲创作和表演,至今新作数量确实不少,但远离大部分民众审美习性和听觉传统的迹象却越来越明显。不少作品都以自我表现为时尚,仅在非常专业化的小圈子内流传,有的甚至在小圈子内都不被看好。总体而言,不少作品和表演,要么是不切合实际理念定位太“高”,要么是炫技成分过强,要么是动人乐思太少,要么是音乐结构庞杂。虽然近几十年来新作品创编不少,但多是“审美自视”或“眼光向上”,而“眼光向下”贴近传统音乐生活者寥寥,故难于见到更多受欢迎的普及性民族器乐新品出现。例如,迄今我们在春节和其他传统民俗节日中所见、所听的民族器乐曲,仍然还在“炒冷饭”,而且只有“冷饭”可炒——翻来复去还是“老三曲”:《步步高》、《喜洋洋》、《金蛇狂舞》,或者再加一个焕之先生的《春节序曲》。须知,这些都是四五十年前或更早时期的民族器乐编创了,这让当代大都市和新农村期盼出现自己爱听并能演奏的大众化新作的民族器乐爱好者,情何以堪?难道在当代音乐院校和乐团为数不少的民族器乐新作中就是筛选不出、推导不出几首让广大民众能够侧耳恭听、雅俗共赏的民族器乐新曲?试问:大众之魂,哪里去了?!
再如,我们的民族器乐创作和表演舞台常常见到的是应时而作、应景而演的作品,那种用心写作、真情演释、动人心脾、过耳不忘可广泛传播的佳作并不多见。不少作品常常远离社会生活,停留在所谓创作“新理念”中不能自拔,甚至采用所谓工业化式的复制生产,美其名曰“现代创作”。其作品,有音响无人情,感情苍白,内涵缺失,更是写不出、演释不好动人心脾的抒情乐章和传统韵味曲调。首演完了,音乐会结束了,这些作品也就“消声匿迹”。由此我们也就很难从中体察到那种民间优秀乐人用心和血来打磨一首传统器乐曲作品的艺术精神,感受不到编创者和音乐之间那种心血交融的“杜鹃涕血”幽境,其音乐自然也就过耳飘去、烟消云散。须知,中国民族乐器的演释,被我们视之为不可或缺的“民族音乐”是因为她们都具有根基深厚的历史积累,都具有母源故土音乐的血脉特征。除去其中部分打击乐器外,余下大都属于演奏上以乐调见长,表演上以入心为佳的丝竹类乐器。无论是制曲还是演奏,历来就有“声尽意不尽”、“一曲万重情”的音心相映传统。现在,那么多苍白无情的民族器乐曲涌出,试问:心血之魂,哪里去了!?
魂兮归来!由此我们需要为中国民族器乐招魂,需要为阿炳式中国优秀民族器乐精神招魂,魂兮归来!魂兮归来!!
篇3
随着婚姻档案查阅利用的增多,与利用者发生冲突的机会也增加了。虽然我们的工作能得到绝大多数利用者的肯定和好评,但是也有部分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有意见。婚姻档案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档案,对除当事人以外的一般利用者保密,这是与利用者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为此,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2006年1月20日联合《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第 32 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对婚姻档案的查阅利用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各地、各档案保管单位对《办法》的理解不一致,贯彻执行时把握查阅利用标准不一样,给利用者留下“不同地方查阅标准不一样”的印象。下面就五个方面的困惑和广大同行一起探讨,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与帮助。
一、婚姻当事人因故不能亲自前往查阅自己的婚姻档案,授权委托他人代为办理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律师持当事人授权委托到档案馆查阅利用婚姻档案。通过近几年的接待工作发现:一般情况下,律师持有的“当事人授权委托书”都没有经公证机关公证,却强烈要求查阅利用当事人婚姻档案。他们认为:只要是律师,持有律师证,有当事人的委托,就可以查阅利用当事人的婚姻档案。在《办法》第十五条(三)项明确规定:“婚姻当事人持有合法身份证件,可以查阅本人的婚姻登记档案;婚姻当事人因故不能亲自前往查阅的,可以办理授权委托书,委托他人代为办理,委托书应当经公证机关公证。”笔者认为,没有经公证机关公证的授权委托书可以视为无效委托,可以不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服务。目前,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律师持有委托人的身份证原件,尽管委托书没有经公证机关公证,但能看出委托的真实性,可以为律师提供婚姻档案的查阅利用。
二、婚姻当事人一方作为原告,通过法院离婚,委托律师查阅婚姻证明
这种情况,律师通常持有原告的书面委托、身份证复印件、状和律师证,要求查阅婚姻当事人的婚姻关系。《办法》第十五条(四)项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和安全部门为确认当事人的婚姻关系,持单位介绍信可以查阅婚姻登记档案;律师及其他诉讼人在诉讼过程中,持受理案件的法院出具的证明材料及本人有效证件可以查阅与诉讼有关的婚姻登记档案。”如果书面委托经公证机关公证,应予以办理。如果没有经公证机关公证,因为尚未立案,没有“受理案件的法院出具的证明材料”,我们一般不提供婚姻档案查阅利用。但如果律师持有委托人的身份证原件,尽管委托书没有经公证机关公证,我们也可以间接看出委托的真实性,这种情况,我们也灵活处理,为律师提供婚姻档案查阅利用。
三、婚姻当事人作为被告,尚未立案,原告律师持律师证要求查阅被告婚姻关系
按照《办法》第十五条(四)项规定,因为尚未立案,没有“受理案件的法院出具的证明材料”,且没有发生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律师仅持书和律师证要求查阅被告婚姻关系,为了保护婚姻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档案馆可以不提供查阅利用。
四、关于《办法》第十五条(五)项的理解
《办法》第十五条(五)项规定:“其他单位、组织和个人要求查阅婚姻登记档案的,婚姻登记档案保管部门在确认其利用目的合理的情况下,经主管领导审核,可以利用。”笔者认为这项规定是《办法》对特殊情况下查阅婚姻档案的一种解决办法。例如:婚姻当事人双方均已经死亡,其父母或子女要求查阅婚姻档案办理遗产继承,就适合这种特殊情况,可以经领导审核同意后,为其提供婚姻档案查阅利用。对于婚姻当事人行动不便,经村社证明,被委托人持婚姻当事人的亲笔委托,并持有当事人的户口薄或身份证原件,经领导审核同意,也可为其查阅利用婚姻档案。
五、婚姻当事人要求提供在某段时间范围内的婚姻状况
婚姻当事人要求提供在某段时间范围内在本地的婚姻状况,还有一种情况,当事人没有结婚,但要求档案馆提供未婚证明。笔者认为不能提供。大家都知道,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婚姻档案没有收集完整,并不是所有结婚的都有婚姻档案;没有婚姻档案,档案馆也不能确认当事人没有结婚。所以档案馆不能根据查阅结果,为利用者出示“在某段时间范围内在本地没有结婚”的证明材料。
这两方面的情况,如果利用者坚持要档案馆出具相关证明材料,笔者认为,我们只能出具“经查阅,××时间段在我馆没有结婚登记档案”的证明材料。
六、几点建议
《办法》颁布以来,由于大家对《办法》理解不一样,部分婚姻档案保管单位对以上五种情况,为利用者提供了档案查阅利用,并出具了相关证明。利用者遇到不给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时,许多人都不理解,说:“同样的手续,我到××地方就可以查阅婚姻档案,为什么到你们这里就不行了?”这使我们很困惑:给他们查阅了,违反《办法》规定,害怕承担责任;不查阅,律师就和我们理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我们往往要花大量时间来做更多的解释工作,影响档案的正常查阅利用。
为了切实维护好婚姻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资政惠民”,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笔者建议市民政局、市档案局对贯彻落实《办法》进行认真研究,拟定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实施办法,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婚姻档案查阅利用的标准和口径,明确部门权力义务,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1.对《办法》第十五条(三)、(四)项的规定,要求各婚姻档案保管单位统一标准,严格执行。对持有委托人身份证原件,但委托书没有经公证机关公证的情况,明确界定是否为查阅利用婚姻档案的合法手续。
篇4
朱某某(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李某某(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原系夫妻关系。1998年8月10日,朱某某向儋州市法院诉请离婚时,曾申请市法院保全以李某某的名义存入银行的定期存款229万元,市法院也作出民事裁定,依法保全以李某某的名义存入银行的18笔定期存款229万元;同时,朱某某、李某某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的财产还有不动产宅基地、楼房和动产货车、轿车、机械设备等,且双方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的上述财产均无异议[有儋州市人民法院于1998年10月10日作出的(1998)儋民一初字第429号民事调解书足以认定]。2001年12月3日,朱某某向市法院起诉,再次请求分割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财产的一半归其所有;一审庭审中,朱某某提出变更诉讼请求,仅主张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中的定期存款229万元中的100万元判归其所有,其余财产放弃主张权利。李某某在诉讼中辩称,1998年8月10日朱某某向市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时,并申请保全了定期存款229万元,后在双方沟通并满足朱某某的要求后,朱某某自愿撤诉;同年10月,朱某某又向市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期间双方经协商分割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所有财产,双方自愿达成离婚协议。因此,诉讼时效期间应从双方的离婚行为成立之日起计算,现朱某某在二年后向法院起诉,根据《婚姻法》第47条的规定,此项请求已经超过两年诉讼时效,故请求判决驳回朱某某的诉讼请求。另外,朱某某在一审、二审诉讼中未举出证据证明其存在有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断、中止及延长的法定事由。
[原判情况]
一、一审审理情况
案经儋州市人民法院作出(2002)儋州民初字第3号民事判决认为:原告朱某某、被告李某某曾存在夫妻关系是事实。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的财产经庭审举证、质证,可以认定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的财产有不动产宅基地、楼房和动产货车、轿车、机械设备以及定期存款18笔共人民币229万元。对上述财产,虽经本院1998年在为原、被告调解离婚时对其中一小部分分给原告,但仍有大部分财产尚未分割。就本院(1998)儋民一初字第429号民事调解书载明的事实来看,本院在为原、被告调解离婚时并未查明原、被告双方实际仍存在的其他共同财产,因此,被告以本院儋民一初字第420号民事调解书作为已分割财产的依据,证据不足,不予采信。对于被告提出时效抗辩的理由,因原、被告争议的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该财产尚未分割,不存在诉讼时效问题,因此,被告这项抗辩理由不能成立,不予支持。对于原告提出变更其诉讼请求,即仅主张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定期存款229万元中的100万元判归其所有,其余共同财产放弃主张权利,本院应予照准。依照《民法通则》第四条、《婚姻法》第十七条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李某某应从原被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创造的共同财产中分割100万元人民币给原告朱某某,限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给付。案件受理费14600元,由原、被告各负担7300元。
二、二审审理情况
上诉人李某某以一审适用法律不当为由提起上诉,请求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改判驳回被上诉人朱某某的诉讼请求。案经海南中级法院作出(2002)海南民终字第275号民事判决认为:上诉人李某某与被上诉人朱某某原系夫妻关系,1998年8月,被上诉人朱某某向一审法院诉请离婚,根据被上诉人的申请,一审法院依法保全18笔以上诉人李某某的名义存入银行的定期存款229万元,证明被上诉人已经知道此存款属于夫妻共同财产;1998年10月10日调解离婚时除调解书确认并已进行分割的财产外,被上诉人应该知道存款及其他夫妻共同财产的存在,也应该知道离婚时如不分割,其对共同财产所享有的所有权受到侵犯,即被上诉人提起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之诉的权利行使的诉讼时效应从双方调解离婚生效之日起计算至2000年10月11日之前,被上诉人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以保护其权利,但被上诉人却于2001年12月3日才向法院提起诉讼,显然已超过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且未有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及延长的法定事由。因此,被上诉人已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胜诉权,人民法院应依法不予保护,其诉讼请求应依法驳回。原审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判决不当,应予纠正。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婚姻法》第四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一)第三十一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撤销海南省儋州市人民法院(2002)儋民初字第3号民事判决;二、驳回被上诉人朱某某的诉讼请求。一审诉讼费14600元、二审诉讼费15010元均由被上诉人朱某某负担。
[评析]
原告朱某某的重新起诉再次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是否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其诉讼请求是否受法律保护,是本案争议的焦点。
为了正确地适用法律对本案进行处理,首先掌握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问题。所谓诉讼时效期间起算,又称为诉讼时效期间开始,即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7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的规定,由此确立了我国法律关于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的一般标准,它包含两个要素:第一、在客观上存在着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第二、在主观上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所谓“应当知道”,是一种法律上的推定,就是不管当事人实际上是否知道权利受到侵害,只要客观上存在着知道的条件和可能,由于当事人主观上的过错,应当知道而没有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人民法院就应当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对于权利被侵害“应当知道”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上,应当根据不同性质的案件来进行确认起算的时点,如: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其诉讼时效一般应从受损害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损害发生时起计算,即一般从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受害人知道自己受到损害,其诉讼时效应从受害人知道之日起计算;如受害人仅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但不知道具体侵权行为人是谁,其诉讼时效从受害人知道具体侵权人时才能开始计算。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30号《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1条的规定,当事人依照婚姻法第47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是两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基于上述民法理论与法律规定,再来分析前文所述案例。即原告朱某某再次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定期存款229万元中的100万元判归其所有,己超过法律规定的二年诉讼时效期间,其诉讼请求应依法予以驳回。其理由是:
1、关于原告朱某某再次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第137条的规定,即对于一般民事权利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对于诉讼时效期间计算,一般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开始计算。就本案而言,双方争议229万元的定期存款,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夫妻任何一方对争议229万元的定期存款所享有的所有权认为受到侵害而提起诉讼,应属于一般民事侵权之诉。虽然原告朱某某对争议229万元的定期存款所享有的所有权受到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符合《婚姻法》第47条“离婚后,另一方发现被私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30号《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1条“当事人依照婚姻法第47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是两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之规定,作为权利人的原告朱某某向人民法院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同样适用上述法律及司法解释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2、关于本案中诉讼时效期间从何时计算的问题。
对于诉讼时效期间计算,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的规定,即一般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开始计算。就本案而言,原告朱某某于1998年8月10日向市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时,曾申请保全了定期存款229万元,市法院已作出保全裁定,证明原告朱某某已经知道或者发现这229万元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且原告朱某某从1998年10月10日调解离婚时起就应该知道或发现这229万元定期存款尚未分割,也应当知道或发现对这229万元定期存款所享有的所有权在1998年10月10日调解离婚时尚未分割而受到侵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30号《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1条“当事人依照婚姻法第47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是两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的规定,原告朱某某向人民法院主张“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即229万元定期存款”的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应当从双方调解离婚生效之次日起,即从1998年10月11日开始计算。
3、关于原告朱某某向法院主张权利是否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问题。
由于夫妻共同财产,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享有平等的使用权、处分权。夫妻离婚时,一方对共同财产所享有的所有权受到侵害,应当属于一般民事权利受到侵害;对于权利人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问题,应当与一般民事权利采取的保护措施相同,即应当适用一般民事侵权之诉关于两年的诉讼时效的规定。就本案而言,权利人朱某某从1998年10月10日调解离婚时起就应该知道或者发现这229万元定期存款尚未分割,也知道或者发现对这229万元定期存款所享有的所有权在1998年10月10日调解离婚时尚未分割而受到侵害,其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应从双方调解离婚生效之次日起,即从1998年10月11日开始计算至2000年10月10日之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以保护其民事权利,而权利人朱某某却于2001年12月3日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显然已超过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30号《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1条“当事人依婚姻法第47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计算”规定的两年诉讼时效期间,且朱某某在一、二审诉讼中未举出证据证明其存在有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断、中止及延长的法定事由。因此,本院二审依据上述事实与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认定原告朱某某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已超过法律规定的两年诉讼时效期间是正确。
4、对于原告朱某某的诉讼请求是否受法律保护的问题。
篇5
当我第一次听到《梦中的婚礼》时,单纯地认为这是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我爱上了这首曲子,于是把它放在音乐播放器上,每天都听一下。
听了没多久,我开始仔细地品尝这《梦中的婚礼》中的韵意。我听着,听着,好像联想到了什么。为了更让自己体会这首歌曲的意思,我打印出这《梦中的婚礼》的曲谱,开始自己用钢琴演奏。当我可以熟练地弹奏这首曲子的时候,我好像发现当中有一个凄美的故事……
刚开始,是一段优美的旋律。给我的感觉,好像是一对情侣在大教堂举行婚礼。婚礼顺利地进行着,所有的人都为这对新人感到开心,为他们祝福。只是,新娘的脸上好像有一点不愿。
琴曲进行着,开始第一段地增幅,进入第一次——忽然有一个男子人撞开了教堂的大门,很明显,他是来抢新娘的。从刚才新娘的表情,不难联想到新娘应该是被迫与新郎进行婚礼,或许那个新娘家里迫于新郎家给的压力,才准备牺牲新娘。这时,新娘真正喜欢的人就来闹事了。
那个人被保镖打得满身伤痕,扔出了教堂。新娘眼里泛起水雾,却不能让任何人看见。舒缓的音乐响起,婚礼继续顺利地进行。
交换戒指的前一秒,那个男子又闯了进来!音乐开始了第二段。婚礼的音乐响着,新娘看着两人理论,到了最后,最终的掀起——两个男子开始互相搏斗,刚才被打出去的那个男子忽然变得格外勇猛,最后的结果,却是两人同归于尽。新娘终于跪在地上,抱头痛哭。
婚礼变成了丧礼,音乐继续进行着,好像在无情地嘲讽这残酷现实。
篇6
【关键词】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演唱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06-01
歌剧在欧洲音乐艺术发展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独有的审美形式以及艺术内涵,被人们所喜爱。取材于博马舍同名戏剧的《费加罗的婚礼》,积累了众多歌剧艺术的精华,特别是在演唱风格以及技巧上,成为了莫扎特歌剧上的标签。
一、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演唱风格
(一)歌谣带来的抒情演唱。《费加罗的婚礼》取材于戏剧,但是经莫扎特的改编后,加入了丰富的音乐特征,使得这部歌剧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在演唱上也有了歌剧独有的风格。在歌剧的演唱中,抒情性的特征十分明显。这是因为莫扎特在歌剧中加入了歌谣的元素,让演唱时的抒情变得明朗和清晰。例如第一幕第二场费加罗的独白部分,主人公要从情感的宣泄上表现出主人公对伯爵的心理变化,加上歌谣的融入,抒情性就变得十分明显。从歌谣的带动中,从人物的演绎中体现了歌剧演唱的抒情特性,将情感融入了歌剧的演唱当中。
(二)歌词体现的戏剧特征。《费加罗的婚礼》在歌剧的表演中,利用咏叹调的演唱,将费加罗、伯爵夫人、苏珊娜等人物的性格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而这部歌剧的戏剧性特征十分明显,在歌剧的演唱中,歌词的使用是串联戏剧性的主要手段。同时,莫扎特几乎在每一幕的部分都进行了重唱的设计,通过歌词的重唱,将歌剧的戏剧性表现更为突出地展示出来。
(三)奏鸣序曲让情绪明快。《费加罗的婚礼》的序曲利用交响乐手法,通过奏鸣曲形式呈现出来。其中,无论是小提琴的弹奏,还是木管乐的咏唱,抑或是全乐队的配合。都从明快的节奏中体现了强烈的情感特征。同时,在序曲中还将费加罗与苏珊娜的咏叹调加入,形成了人物情绪与音乐情绪的融合,整体的奏鸣序曲就表现了一个十分明快的情绪,抒情写意、优美动听。
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演唱技巧
(一)力度的控制。《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音乐和情感都十分明显的歌剧,因此,在演唱中,对于力度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以咏叹调为例,在这部歌剧中,费加罗、苏珊娜、伯爵夫人等角色的咏叹调都表达了各自的情感和性格特征。比如伯爵夫人所演唱的“让我丈夫回到我身边,或者让我死亡”这句中,内心的情感显得十分激动和强烈,在演唱中要注意音色和音量上的力度,特别在死亡的音标上有着延长标记,要从力度上把控,不能长也不能短。要恰到好地呈现出伯爵夫人内心的情感。
(二)速度的把握。速度,一方面体现出演唱者对于节奏的掌握,另一方面,也会体现出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表现。另外,由于歌剧中的歌词具有许多抒情性、戏剧性的特征,不同的速度表现出来的情感特征和戏剧效果也会不同,所以,速度的控制就变得十分重要。比如《快给忙人让路》这个选段中:“好家伙,费加罗真是个好家伙,好家伙,费加罗真是个好家伙。我交好运我多快乐……”这几句歌词显得十分明快和绕口,速度的快慢和绕口令式的歌词会给演唱带来阻碍,这就对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风格的呈现。《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歌剧,歌剧中就会有多种多样的角色,这些角色的演唱,会呈现完全不同的风格,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巧妙地将角色的演唱风格呈现出来。比如伯爵夫人的忧伤和无助、苏珊娜的开朗和激情。这种鲜明的演唱风格在表演中需要从音乐节拍、音色、速度上进行有效控制,需要演唱者巧妙呈现。
(四)技巧的处理。演唱技巧也是这部歌剧演唱中十分重要的地方,因为这部歌剧的情感特征十分明显。因此,在演唱中就要将技巧融入到每一个吐字和气息的运用中,利用巧妙的技巧把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表达出来。比如《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中的歌词:“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我就弹起吉他,奏起音乐,我就要你跳得逍遥”。歌词上虽然友善,但是却表达出费加罗对于伯爵的敌视和不满。所以,演唱中就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多利用胸腔与喉咙的共鸣,通过稍微居后的声音表现出厚重与结实。
三、结语
《费加罗的婚礼》作为莫扎特创作的对后世影响颇深的歌剧,在演唱风格和演唱技巧上都有着莫扎特独有的标签。要想将这部歌剧的演唱吃透,还需要更多的观摩和练习,才能够对这部歌剧中呈现的显著风格和特点进行呈现,才能将歌剧的演唱进行更直观的表达。
参考文献:
[1]王亚妮.浅析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J].大舞台,2010,(12):105-106.
[2]曲歌.莫扎特女高音咏叹调演唱风格的探究――以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为例[J].乐府新声,2016,(2):133-139.
篇7
如果你还没有想到,那么BOLIN帮你想到了,如果你想到了,那么可能他们想得更多……
新结婚时代
北京有这么一对小夫妻,丈夫沈博原来是地下摇滚乐手和北京电视台的剪辑师,妻子王林朝九晚五的做了八年公司白领,两个人都深深痴迷于影像的记录性质,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情节用DV短片拍摄了下来。让他们自己没想到的是,他们的短片竟然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还得了奖上了电视。后来夫妻俩相继辞掉工作成立了自己的小公司,全职做起了“影像工作者”。他们,就是制作原创性私家婚礼影像的“BOLIN新文化”。
BOLIN成立之初并不是主推婚礼影像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为朋友拍摄的婚礼视频因独特的剪辑和精美的画面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沈博和王林才第一次意识到婚礼影像应该有更好的记录方式,并认真考虑要做这件事。工作初期,两人对婚庆市场并不十分了解,只是觉得旧式婚庆视频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和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纪念,“婚礼影像应该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更人性化,能够体现新人的个性,记录意义丰满的瞬间,并且永不过时。”而随着两人工作的展开及对婚庆市场认识的不断加深,BOLIN更多地看到了“对新式的、时尚高端的婚礼影像大量的市场需求”以及“婚庆市场观念上的局限和落后”,现在他们想做的已不仅仅是拍摄优质的婚礼影像,更是从理念上普及婚礼影像的“新文化”意识,传播一种“新文化”观念,以适应“新结婚时代”的到来。
用做纪录片的态度拍婚礼
对BOLIN来说,拍摄每一部婚礼影像都是他们的“创作”。他们更多地视婚礼影像为“作品”而非“商品”。虽然BOLIN制作的婚礼视频走的是视觉路线,但他们的制作态度却更像是在拍摄纪录片。
在拍摄之前,BOLIN十分注重前期与拍摄对象的沟通,他们认为只有了解拍摄对象个性、背景和专属于他们的爱情故事,才能更好地定位整体影像风格。正是因为对每次的拍摄对象都有着独特深入的了解,迄今为止BOLIN在影像风格上从来没有重复过。他们希望让“每一对新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专属婚礼影像”。
拍摄前两人会对现场做认真细致的考察,拍摄现场根据婚礼流程和环境的不同,合理安排定机位和游机位。值得一提的是,旧式婚礼视频的拍摄过程很多是摆拍,相当于摄影师安排好机位控制新人“表演”,而BOLIN强调抓拍,“抓住情感真实流露的瞬间,记录对他们来说有纪念意义的现场”。在拍摄过程中,他们十分注重视角的选择、细节的捕捉和环境的记录,“很多细节都有美好的意义在其中,对于新人来说,这一天的一切都是美妙的,包括天上飞的鸟和向他们微笑的路人,我们尽量将这些一并记录在内”。
作为“纪念”重要内容的亲友采访也很需要技巧,提问时要尽量开放,巧妙利用周围人的互动性,多采多录,后期选择精彩的句子进行剪辑。
在影像质量上,BOLIN对视觉感受有很高的要求,初期使用的索尼190标清摄像机已经基本淘汰了,现在使用的设备是索尼HVR-Z1C高清摄像机、佳能EOS 5D MarkII。现阶段主要是用Z1C高清摄像机拍全片,EOS 5D MarkII拍花絮,不久后可能会实现EOS 5D MarkII的双机位拍摄,高清摄像机也将逐渐更新换代,以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
较真儿的剪辑态度
后期剪辑是最花时间的,不同于传统婚庆视频剪辑大段大段的“组装”,BOLIN强调的是认真细致的“剪辑”,每一帧画面和声音都斤斤计较。因为是鼓手出身,沈博对声音方面极为苛求,强调背景音乐与影像内在情绪的切合。为了找到合适的音乐,沈博往往要听大量的音乐素材,至少花一周的时间做选择。影像的节奏是根据音乐的节奏设计的,注重画面的旋律性。在剪辑花絮时,除了背景音乐之外,BOLIN还大量运用了现场的同期声(这是传统婚庆花絮不会去做的),目的是让影片具有更高的现场还原度和可看性,渲染气氛,使得影像更富质感、更加立体。使用同期声大大加重了后期的工作量,要处理很多同期声的尾音以及混响问题。
BOLIN的后期不管剪辑还是调色都使用AVID软件。在特技和调色方面,BOLIN有自己的观点。在剪辑过程中他们尽量不用特技,调色也尽量清新自然,干干净净,因为这样才能“耐看”。过多的特技和偏蓝色调乍一看显得挺高级,但经不住反复琢磨。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们追求的就是不过时”。
“成片出来后我们会制作DVD光盘并向客户提供高清数据文件,因为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是把笔记本电脑连在显示器上看的。高清近几年内肯定普及。随着蓝光的价格下降,以后可能还会普及蓝光。我们还为DVD光盘设计盘面盘盒的海报,不是套用模板的设计,一般是用婚礼现场的空镜或者新人特有的现场装饰的照片进行设计,在这方面也确保不重样。”谈到BOLIN的工作,王林满脸堆笑,“现在我们正在推广视频影像请柬,新人可以通过网络向好友们发出邀请,既环保又新潮!”
谈到BOLIN新文化的价位,王林坦诚地说:“我们的价位是分档的,每档前期拍摄人员的意识经验技术和后期制作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当然越高的档次内容配备越能接近我们给新人打造完美作品的想法,相应的付出也必然会多。如果新人预算费用选择不了完美团队那档,那我们会根据他们的现场环境、整体效果及新人重视的环节等,保留最必要的,减去相对于他们来讲不太重要的部分。当然我们价位的设计都是物超所值的,往往是我们对自己要求太严格,在已定的档次上又常常超值付出。”
新结婚时代
北京有这么一对小夫妻,丈夫沈博原来是地下摇滚乐手和北京电视台的剪辑师,妻子王林朝九晚五的做了八年公司白领,两个人都深深痴迷于影像的记录性质,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情节用DV短片拍摄了下来。让他们自己没想到的是,他们的短片竟然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还得了奖上了电视。后来夫妻俩相继辞掉工作成立了自己的小公司,全职做起了“影像工作者”。他们,就是制作原创性私家婚礼影像的“BOLIN新文化”。
BOLIN成立之初并不是主推婚礼影像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为朋友拍摄的婚礼视频因独特的剪辑和精美的画面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沈博和王林才第一次意识到婚礼影像应该有更好的记录方式,并认真考虑要做这件事。工作初期,两人对婚庆市场并不十分了解,只是觉得旧式婚庆视频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和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纪念,“婚礼影像应该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更人性化,能够体现新人的个性,记录意义丰满的瞬间,并且永不过时。”而随着两人工作的展开及对婚庆市场认识的不断加深,BOLIN更多地看到了“对新式的、时尚高端的婚礼影像大量的市场需求”以及“婚庆市场观念上的局限和落后”,现在他们想做的已不仅仅是拍摄优质的婚礼影像,更是从理念上普及婚礼影像的“新文化”意识,传播一种“新文化”观念,以适应“新结婚时代”的到来。
用做纪录片的态度拍婚礼
对BOLIN来说,拍摄每一部婚礼影像都是他们的“创作”。他们更多地视婚礼影像为“作品”而非“商品”。虽然BOLIN制作的婚礼视频走的是视觉路线,但他们的制作态度却更像是在拍摄纪录片。
在拍摄之前,BOLIN十分注重前期与拍摄对象的沟通,他们认为只有了解拍摄对象个性、背景和专属于他们的爱情故事,才能更好地定位整体影像风格。正是因为对每次的拍摄对象都有着独特深入的了解,迄今为止BOLIN在影像风格上从来没有重复过。他们希望让“每一对新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专属婚礼影像”。
拍摄前两人会对现场做认真细致的考察,拍摄现场根据婚礼流程和环境的不同,合理安排定机位和游机位。值得一提的是,旧式婚礼视频的拍摄过程很多是摆拍,相当于摄影师安排好机位控制新人“表演”,而BOLIN强调抓拍,“抓住情感真实流露的瞬间,记录对他们来说有纪念意义的现场”。在拍摄过程中,他们十分注重视角的选择、细节的捕捉和环境的记录,“很多细节都有美好的意义在其中,对于新人来说,这一天的一切都是美妙的,包括天上飞的鸟和向他们微笑的路人,我们尽量将这些一并记录在内”。
作为“纪念”重要内容的亲友采访也很需要技巧,提问时要尽量开放,巧妙利用周围人的互动性,多采多录,后期选择精彩的句子进行剪辑。
在影像质量上,BOLIN对视觉感受有很高的要求,初期使用的索尼190标清摄像机已经基本淘汰了,现在使用的设备是索尼HVR-Z1C高清摄像机、佳能EOS 5D MarkII。现阶段主要是用Z1C高清摄像机拍全片,EOS 5D MarkII拍花絮,不久后可能会实现EOS 5D MarkII的双机位拍摄,高清摄像机也将逐渐更新换代,以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
较真儿的剪辑态度
后期剪辑是最花时间的,不同于传统婚庆视频剪辑大段大段的“组装”,BOLIN强调的是认真细致的“剪辑”,每一帧画面和声音都斤斤计较。因为是鼓手出身,沈博对声音方面极为苛求,强调背景音乐与影像内在情绪的切合。为了找到合适的音乐,沈博往往要听大量的音乐素材,至少花一周的时间做选择。影像的节奏是根据音乐的节奏设计的,注重画面的旋律性。在剪辑花絮时,除了背景音乐之外,BOLIN还大量运用了现场的同期声(这是传统婚庆花絮不会去做的),目的是让影片具有更高的现场还原度和可看性,渲染气氛,使得影像更富质感、更加立体。使用同期声大大加重了后期的工作量,要处理很多同期声的尾音以及混响问题。
BOLIN的后期不管剪辑还是调色都使用AVID软件。在特技和调色方面,BOLIN有自己的观点。在剪辑过程中他们尽量不用特技,调色也尽量清新自然,干干净净,因为这样才能“耐看”。过多的特技和偏蓝色调乍一看显得挺高级,但经不住反复琢磨。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们追求的就是不过时”。
“成片出来后我们会制作DVD光盘并向客户提供高清数据文件,因为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是把笔记本电脑连在显示器上看的。高清近几年内肯定普及。随着蓝光的价格下降,以后可能还会普及蓝光。我们还为DVD光盘设计盘面盘盒的海报,不是套用模板的设计,一般是用婚礼现场的空镜或者新人特有的现场装饰的照片进行设计,在这方面也确保不重样。”谈到BOLIN的工作,王林满脸堆笑,“现在我们正在推广视频影像请柬,新人可以通过网络向好友们发出邀请,既环保又新潮!”
篇8
中式婚礼主持词
一、开场
华堂异彩披锦绣,良辰美景笙歌奏,今日举杯邀亲友,钟情燕尔配佳偶。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各位长辈尊亲,在下有礼啦!
首先欢迎大家在这幸福美好的日子里如约来到 先生和 小姐的婚礼喜堂,此刻xxx大酒店是欢声笑语、张灯结彩。好!良辰已到,恭请执礼者各执其礼,执事者各执其事,观礼者助兴围观,乐手笙箫鼓乐齐奏祥瑞之声!
大家请看现在花轿已到喜堂门前:恭请新嫁娘 小姐下轿(督导调度新郎新娘从候场处走到花门下就位,新郎手中牵红绸的一端,另一端交给新娘,新娘头顶红盖头,注意将中央金色装饰顶在最顶端。新娘右手牵红绸,左手执苹果)
二、入场
牵红绸(音乐:锣鼓步步高)
一条红丝绸,两人牵绣球,月老定三生,牵手到白头喽新人驾到!
三、迈火盆
(舞台前方设象征性火盆)玉凤抬足迈盆火,凶神恶煞两边躲。喜从天降落福窝,好日子红红火火!迈火盆)
四,新人登台就位,鸣炮,奏喜乐(音乐:大秧歌)
男左女右,喜神驾到,新人就位。
朋友们,天圆地方,人海茫茫。梧桐凤凰,儿女情长!
有缘携手在一起,多亏了天地成全造美意,恭请 氏子孙 先生携新婚佳偶 府小姐,怀虔诚之心,行恭敬之礼,面对龙凤双喜婚神,参拜天地谢姻缘!
新人跪:
一叩首:诗题红叶天授意,谢天赐良缘;
有请再叩首:蓝田种玉地作媒,谢地造美眷;
有请三叩首,结发成婚由海盟,谢天地成全!
(一拜天赐良缘定今生;二拜地造美眷配鸾凤;三拜天地成全山海盟)天地礼毕,掌声请起!
二拜高堂父母受礼 。
一叩首:感谢父母养育恩;
有请再叩首:孝敬父母是本份;
有请三叩首:早日抱上胖孙孙新人起身
五、夫妻对拜(音乐:百鸟朝凤)
请新人相隔两步相对而立。
龙飞凤舞结良辰,夫妻对拜喜盈门,新人跪 -(督导注意,请新人相向而立的时候提前将黄毯铺好),白头偕老夫妻恩爱,
有请一拜;比翼齐飞事业添彩,
有请二拜;早生贵子幸福康泰,
有请三拜。新人起!良缘必有宿命,大礼本自天成,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六、挑盖头(三挑)(音乐:欢乐年)
秤杆金秤杆亮,秤杆一挑挑吉祥(督导注意,说完此话后立刻将秤杆递到主持人手中)来新郎,用这秤杆上十六颗如意星,挑出花堂的璀璨之星,挑出自己的幸福之星!左一挑吉祥富贵,右一挑称心如意,中间一挑挑出个金玉满堂!
七、合卺礼(音乐:万寿无疆)
篇9
关键词: 浙江三门县 喜丧音乐 初考
中国民族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反映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喜丧音乐①作为人民群众生活殊的音乐形式,随社会文明的发展一直流传至今,尤其在农村,在筹办喜事或丧事时,通常使用喜丧音乐,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民俗特征。
喜丧音乐主要是为喜庆婚礼、丧礼演奏的一种音乐。这种音乐形式自古就有,其产生的目的是为婚礼增加喜庆气氛,或是为丧礼烘托逝者离去的悲伤感。由于农村举行婚礼或丧礼都是很隆重、神圣的,因此喜丧音乐在地方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种带有礼仪性质的吹打乐队便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②。
笔者以浙江三门县的喜丧音乐为例,研究这一特殊的民俗音乐形式的意义和价值。
一、三门喜丧音乐渊源的探究
三门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毗临海市。三门是个盛产海鲜的地方,当地居民在盛产海鲜的季节下海捕鱼,量少的鱼就亲自挑鱼到城里卖。量大时,渔民就把捕来的鱼低价卖给鱼贩,由他们运到城里零售。当鱼量减少的时节到来时,他们就回到地里种地干活,这种生活和作业方式是因为地域的特别形成的。而往西走大部分是山区,当地农民基本以务农为生。但也有很多当地人为了生活上的需要会做些小买卖,当地人称为“以副养农”。其实当地农民自发组织的、以喜丧音乐为主的吹打乐队也是为了增加收入,是当地民间艺人“以副养农”的副业之一。
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相对来说是比较繁杂的,如过节,每年就有很多:正月的“春节”、元宵节、二月的“二月二”龙抬头节、三月的“清明节”、五月的“端午节”、七月的“七月半鬼节”、八月的“中秋节”、九月的“重阳节”、十二月的“灶王节”等。这些节日是传统的大节日,所以在来临时,村里的人会请戏班子来唱戏,尤其越剧最受欢迎。这些戏班子主要以走穴为生,没有固定的演出地点,也正是因为这样,音乐的交流才多了起来。喜丧音乐深受越剧的影响,其中有些演奏曲目是根据越剧的曲子演变而来的,甚至连伴奏乐器也非常相似。喜丧音乐的伴奏乐器在越剧中也有使用,同时农村在结婚或者举行丧礼时,地方喜丧乐队也会在现场演唱越剧经典乐段以取悦听众,达到活跃现场气氛的效果,很多喜丧乐队的乐手都是从越剧班子退下来的乐器演奏者。
三门的喜丧音乐在上世纪90年代初基本还是套用越剧的曲调。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管弦音乐形式在农村的基督教音乐当中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于是农村的喜丧音乐形式开始发生了一些改变:西方的管乐开始悄悄走进乡村。当年单一的乐器架构开始发生一些改变,村民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原来的音乐形式,而是追求更新鲜的听觉效果。但是有一点却非常有意思:以西方管乐为主的乐器演奏形式只用于丧礼,在演奏群文乐曲的同时演奏传统音乐曲调。而婚礼使用的音乐还是传统的乐器架构演奏的传统曲调,没有太大改变。唯一不同的是,在以前使用传统乐器架构演奏传统曲调音乐的同时加进越剧演唱。
二、三门喜丧音乐特点考察
1.曲调特点
三门的喜丧音乐形式随着地域性的不同而不断发生改变,使各区域的喜丧音乐的风格各异,地方性特点明显。喜丧音乐的形式非常紧密地和渔民生活结合在一起,会经常演奏当地渔歌的曲调。这些曲调大部分是没有命名的,原因很多,但是老人们说最主要的是因为当地农民缺少文化知识,很难为一首曲子取上一个好名子。另外,还出现同样的曲调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曲名的现象,如在喜庆婚礼上最重要的曲子《喜歌》,表达喜庆气氛。当亲人去世后演奏的最重要的曲子《送葬曲》,这些曲调的旋律非常简单也非常动听。有意思的是,表达喜庆气氛的《喜歌》竟然和葬礼上使用的曲调旋律几乎一样,几乎所有婚礼或葬礼进行时必演的作品为何在两种不同情感和不同气氛的情况下,却奏着同一曲调,有着几乎一样的旋律呢?由此可想见这支曲调的重要性了。
2.乐队编制及器乐形式
当地的喜丧音乐以吹打乐队的形式进行着演奏,演出规模较小,基本由4~6人组成,有两个唢呐手、两个打击乐手、其他乐手一名或两名。主奏乐器是唢呐,演奏主旋律,其他乐器作为节奏乐器使用。伴奏乐器分为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和拉弦乐器三种类型。吹奏乐器主要是唢呐,小唢呐(在办丧事的时候会加入西洋管乐);打击乐器是铜锣、小锣、大锣、擦、铙、钹、板鼓等(在办丧事的时候会加入西洋打击乐);拉弦乐器主要是二胡。乐器基本上是当地民间艺人自己制作的。演奏时间的安排主要根据婚礼或丧礼的礼仪时间而定。如一对男女结婚时,乐队在接新娘时要吹奏乐曲,送娘家人时也要吹奏,吃饭时规定要吹奏多少次。
3.曲式特点
三门的喜丧音乐主要使用五声调式,使用较多的是F宫调式。节奏中会出现一些散拍子,大部分使用四拍子或二拍子。曲子的旋律非常简单且容易上口,很受农村人的喜欢。
笔者从当地民间艺人的演奏中记录了《喜歌》部分唢呐的曲谱,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喜歌》,主要伴奏乐器有:唢呐(喇叭)、擦、铙、钹、板鼓、二胡等,二胡使用比较少。如下曲谱。
此曲调是用在婚礼上的一个曲子,当地人叫《喜歌》,由唢呐演奏主旋律,其他乐器作为节奏乐器进行伴奏。为了烘托喜庆气氛,曲子的速度较快,喜庆的感觉较浓,这个曲子在曲式上很有特点,整个乐曲进行反复演奏直至放慢速度结束。整个曲子的“锣鼓经”非常简单,都是一板一眼。各乐器在乐曲重奏或结尾时都会使用重音增强听觉效果,表现喜庆气氛。这样的听觉效果符合农村的听觉要求:简单、通俗易懂。曲调虽然比较短,但是演奏时反复使用此旋律直至结束,演奏时间有三五分钟之久。
三、三门喜丧音乐的社会价值
1.社会功能
顾名思义,喜丧音乐给婚礼或丧礼烘托气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喜丧音乐也是农村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的表现。在音乐演奏过程中,结婚的新人得到祝福,逝去亲人的人得到慰藉和解脱。喜丧音乐是农村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种方式,它维系着人和人之间朴素的感情,是喜丧音乐能一直在农村流传的原因之一。喜丧音乐这种“天人合一”的音乐,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基础,决定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③。
2.音乐研究的价值
虽然喜丧音乐各地都有,但是三门喜丧音乐却以它独特的旋律流传于当地,加上地域性特色和海洋文化的结合,更是体现其价值,充分展示当地喜丧音乐的特殊性。同时,优美的旋律还增加了音乐本身的可听性,音乐本身结构简单,和人民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音乐的个性极强,配器非常简单,符合农村群众听觉习惯。喜丧音乐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没有经过任何特别的修饰和处理,以最原始的音乐元素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任何音乐形式的存在必定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民间的喜丧音乐形式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音乐形式开始慢慢远离人们的生活,但有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这样一种存在了千百年的音乐形式,在当今这样一个大时代能否继续立足和延续下去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政府非常关注挖掘及保护地方性乡土文化遗产,许多具有地方性特色的艺术形式慢慢得到保护。从发展角度来看,要加强对地方性特色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让它始终贴近、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符合未来农村文化发展需求,使我们民间的珍贵文化形式得以弘扬,不要流逝在社会发展的岁月中。
注释:
①也称悲喜音乐,此文指在喜庆婚礼、丧礼演奏的音乐形式。
②胡军.茅山道乐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③钦媛.中国传统音乐“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探析,赤峰学院学报,2012.
参考文献:
[1]胡军.茅山道乐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2]杜亚雄.中国传统乐理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 西方婚礼;婚俗文化;婚俗习惯
在我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具特色的婚礼。这些婚礼中应当遵循的习俗就是婚俗。因文化习俗、所处地域环境等的不同,婚礼在形式上也会有所差异。尽管各地不同的婚俗文化都不尽相同,但婚礼的确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喜事。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在西方的各个国家究竟有着怎样的婚俗习惯。
美国:大多数的西方婚礼上,新娘都身着传统服装。有一句老话,告诉女人结婚时该穿什么或该戴什么:
“Something old,something new,something borrowed,and something blue.”――“旧东西,新东西,借来的东西,蓝色的东西。”
当新娘筹划她的婚礼时,她的姨妈和姐妹们会念那首传统诗歌:“旧东西,新东西,借来的东西,蓝色的东西”以求好运,并帮她按照习俗一一核查她所需要的物品,给她做婚礼的准备。这句“求好运”的话可追溯到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许多美国新娘都非常认真地遵循着这一婚服传统:
“旧东西”象征着与新娘的家庭和过去保持联系。许多新娘会戴一件家传珠宝,或穿自己的母亲或者祖母的婚服;
“新东西”象征着新娘的新生活能交好运,顺顺畅畅。婚服通常是新的,但新娘也可戴新首饰或穿新鞋;
“借来的东西”提醒新娘在她需要的时候,朋友或家人会帮助她。这件借来的东西,可以是一块漂亮的手帕,或是好朋友的婚纱;
“蓝色的东西”象征着忠贞不渝。这蓝色之物,通常是穿在新娘腿上的吊袜带,也可以是根缎带或一件珠宝。
罗马:在每种文化中,婚礼都是件特别的大事。因此婚礼上有许多礼仪和迷信。
西方文化中的许多婚礼传统旨在保护新郎新娘免遭厄运。
罗马人推出了伴娘这一习俗(伴娘就是穿得像新娘一样的妇女),用伴娘来迷惑魔鬼;婚礼上有些鲜花气味很浓,可以吓跑魔鬼。因而在过去,新郎新娘都佩戴鲜花。同时,鲜花代表激情和奖赏,传达出繁荣富饶和出类拔萃的讯息,新娘手捧的鲜花,乃是幸福的象征。婚宴结束时,新娘把花束抛向那些参加婚礼的单身女性,有幸接到新娘花束的人将有好运气,也会是下一个喜结良缘的人。
法国:扔吊袜带之风始于法国,因为新娘身上的装束被法国人认为是吉祥物。婚礼上,新娘把吊袜带抛向宾客,任何一个接住吊袜带的人都有指望交好运。在美国,传统做法是新郎把吊袜带从新娘腿上解下,把它抛向未婚男士。接住它的男士,则被认为是下一个要结婚的人。有些婚礼上,接住吊袜带的男士,会把它放在那位接住鲜花的女士的腿上,或者,他们可能开始跳下一支舞。还有一种常见的做法,就是那些接住鲜花和吊袜带的人和新娘、新郎一同照相。
希腊:婚礼面纱是一种希腊习俗,为的是不让恶魔找到新娘。起初新娘戴面纱是作为年轻和童贞的象征,信奉天主教的新娘戴面纱代表纯洁。因此,许多新娘在赴教堂举行婚礼的时候都选择戴双层面纱,新娘的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以后,由新郎亲手揭开面纱。
在西方的各个婚俗文化之中,对于配饰、婚礼步骤、新人礼服规格等也有着特有的要求。
钻戒:《圣经》上说,在远古时代,男子向女子求婚时的证物就是指环。9世纪时,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规定男方赠送婚戒给女方是正式求婚所不可缺少的步骤。
新娘礼服的颜色:新娘礼服的颜色代表着传统,也有特定的含义:白色代表纯洁童贞。基督教婚礼上使用的白色连衣裙,起源于乔治五世的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推荐,并定为王室的婚礼用装。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的婚礼就是用了白色连衣裙,引起整个英国社会的关注。此后,西方婚礼上采用白色连衣裙的习惯很快扩展到英国上流阶层,19世纪后也扩大到普通家庭。
在西方的结婚习俗中,新娘会穿着白色的礼服,象征维多利亚时代中的“纯洁”(由于大众和媒体的误导,白色礼服被以为是象征了“”,但事实上代表的是头纱)。因此在这种“白色婚礼”传统中,寡妇或曾离婚的女性被认为不应当在其再婚的婚礼上穿着白色的婚纱。
头饰: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佩戴头饰的习俗由来已久,古时的女子在适婚年龄都会头戴花环,以区别于已婚妇女,象征着童贞。
新娘会站在新郎的左边:这个习俗起源于抢婚盛行的年代,由于担心新娘的家人会在婚礼上将新娘抢回去,新郎必须空出右手来随时应战。
互吻:根据习俗,婚礼是以新人的亲吻而宣告结束。这一吻有着深刻的含义:通过接吻,一个人的气息和部分灵魂就留在了另一个人的体内,爱使他们合二为一。
抱着新娘入洞房:这一习俗是从一些土著部落的婚俗演变而来的。由于这些部落里的单身女子太少,所以男子们要到邻近的村落去抢亲,将她们扛走,免得她们一沾地就会逃走。今天,人们认为,新娘不能用左脚迈进新房的门,所以最好让新郎将新娘抱进房。
新婚夫妇的汽车:当新婚夫妇乘车出发度蜜月时,汽车的后面会拴上许多易拉罐。它起源于古代扔鞋子的习俗,参加婚礼的宾客们向新人身上扔鞋子,认为如果有鞋子击中了新人乘坐的车子,那么就会带来好运。
汽车鸣笛:跟在新人汽车后面的车队一路不停地鸣笛,以驱走恶魔。
婚礼音乐:时常在结婚典礼上播放的音乐,如结婚进行曲等。较著名的有:华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中的《婚礼合唱》,通常是用来当作进场时的音乐,也称做“新娘来了”(Here Comes the Bride)。孟德尔颂为莎士比亚的戏剧《仲夏夜之梦》所作的插曲《结婚进行曲》,通常是用来当作退场时的音乐。 夏尔-玛丽・魏多的《第五号交响曲》中的《托卡塔曲》,也用来作为退场音乐。
结婚周年纪念日:西方人对于结婚周年纪念日十分重视,美国也不例外。他们为婚后每个周年纪念日都分别取了有趣的名称。
第一年叫纸婚,第二年叫棉婚,第三年叫皮革婚,依次下去是:毅婚、木婚、铁婚、铜婚、陶器婚、柳婚、锡婚、钢婚、绕仁婚、花边婚、象牙婚、水晶婚。
从第十五年以后,每五年一个名称。它们是:搪瓷婚、银婚、珠婚、珊瑚婚、红宝石婚、蓝宝石婚、金婚、翡翠婚、钻石婚。中间银婚和金婚是两次隆重的大典。望文生义,可以看出这些名称象征夫妇情感随着光阴的推移,一年坚似一年,一年更比一年珍贵。
在美国,每逢这些纪念日,夫妻常常互赠礼品,并说一些相互赞美和致谢的话,使对方感到欣慰。有的人甚至画一幅宏大的图画,写上“感谢此生有你相伴”等字样张贴在门口。妻子回家一眼望见,势必深受感动,再次促进夫妻情感。这种做法对促进家庭生活的圆满是大有裨益的。
在大部分的文化里,通常都会存在一些结婚上的传统与习俗,其中有许多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其原始所象征的意义,逐渐演变为世俗婚礼。希望通过以上对西方婚俗的简单介绍,让大家对西方的婚俗文化有所了解,同时,对当代西式婚礼上的各个环节背后的深意有所体会。婚礼,不仅仅是进入婚姻生活的必要开端,更包含着对新人的祝福和告诫。
【参考文献】
[1] 应立国.西方婚礼.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1.
[2] 郁龙于.中西文化异同论[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