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评估范文
时间:2023-03-14 14:4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我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结合师德师风教育,每位教师对照个人的工作情况和岗位,从工作态度、工作目的以及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有等方面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场面热烈。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师德自我评估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师德自我评估报告一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是调动教书育人积极性、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因素。我园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专项检查的通知》(教监〔2__〕33号)精神和要求,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园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我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我们组织全体教师通过集体培训、讨论交流、个人学习等形式的活动,教师的行为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情况自查如下:
一、落实制度,规范道德
为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教师行为,根据上级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并结合我园实际情况,我园将各岗位、各部分的职责、行为道德等汇编成制度,实行管理制。
长期以来园领导一直把师德师风作为重点问题,在教职工大会上反复宣传,明确要求。要求教职工根据工作岗位对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进行强调,明确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增强了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幼儿、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每学期本幼儿园都与教师签订《岗位安全责任书》《教师师德承若书》《教师有偿家教承若书》等,全面规范师德行为,为树立良好的园风园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精心组织,途径多样
1、集中培训。师德培训活动采取专题讲座、观看影片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全体教职工通过认真学习,从思想到行动都得到了一次净化。
2、讨论交流。结合师德师风教育,每位教师对照个人的工作情况和岗位,从工作态度、工作目的以及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有等方面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场面热烈,感到这次学习的内容很是贴合我们当前教师的实际,大家感到身边的正能量,感到有无穷的动力为民幼的教育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个人自主学习。重点学习涉及教育的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相关学习资料以及县教育局有关的文件精神。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纠正,自我提高。
二、丰富内容,提高思想
我园坚持以“师德建设为基石,形式多样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实现“同心、同行、同乐”的追求,努力践行“爱生如子,爱园如家,爱学如痴”的师德承诺。
(一)抓思想认识提升素养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围绕“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养”为目标,组织学习了《做个幸福的教师》《幼儿教师应具有的素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其它相关的内容,不断提升广大教职工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和精神风貌,把教师的师德师风要求落实到了位。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
(二)抓典型示范树立榜样
组织教师学习典型的事迹,诠释道德风尚,多次组织教师观看和学习先进事迹,以先辈先进为镜,不断发扬光大他们的宝贵精神和人格风范。开展了观看杨善洲的舍小家为大家的电影和《小人国》的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芭学园人为教育理念记录片;写学习反思等等,进一步为教师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孩子做了进一步的诠释,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洗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抓身边标杆激励他人通过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激励全体教职工。发挥榜样的力量,开展了“夸夸我身边的同事”“民幼最美教师”等等活动,让身边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事例展示在教师面前,让每一位民幼人的心中充满阳光般的温暖、照亮民幼的每一个孩子!
(四)抓专业素质,内涵发展
1、以书为友,以书为伴。我园根据园里“读书工程”,每学期幼儿园都会统一购买书籍和专著,鼓励广大教师与书为友、与经典为友,营_读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倡导教师做学习型教师,要养成爱学习、会读书的良好习惯。我园围绕主题开展好书、好文章推荐分享交流活动。让每位教师在交流活动中能被浓浓的书香氛围渲染,能在与同伴互动分享中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交融,让本园老师从书中得到了领悟,体验到阅读的愉悦,享受了收获的幸福,从而丰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
2、严管理,树新风。每学期我园都利用寒、暑期结合园本培训活动开展了师德、师风大讨论,通过学习讨论,对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教师观,建立什么样新型的师幼关系,都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教师们自觉增强了教书育人和与时俱进密切相关的思想意识,增强了要做善于学习、不断创新、具有人格魅力的好教师的奋斗目标。
3、领导重视,狠抓不懈。园领导以身垂范,起到了很好的模范榜样作用,注重从自我做起,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并注重对青年教师进行前途理想、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熏陶,引导教师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园领导与教师始终保持着平等融洽的和谐关系,不摆架子、不说空话、不唱高调。当教职工中发展不良苗头时,班子人员及时找其谈话,深入了解情况,及时予以引导教育。
三、实践活动,丰富内涵
我园工会一直将教师的心理健康活动作为工作的主旋律。让教工们在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中,陶情养性,从而激发其爱园之情,敬业之情。结合“三八”、“元旦”等节日组织教职开展晚会、体验等主题活动,如:三八跳绳、爬山比赛活动、户外野炊活动等内容健康、形式多样,通过这些积极健康的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提升了个人生活品位、愉悦身心,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向心力,使全体教职工凝聚成一个和谐幸福的集体。
四、严格管理,注重实效
针对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我们开展了过程性评价,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年度考核、教育教学管理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其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以家长的满意率作为评先、评优的首要依据。如:向幼儿家长发放《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家长调查问题卷表》,接受幼儿家长对教师师德师风的监督,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幼儿园及时给予了处理、整改。
五、抓住重点,自查自纠
1、通过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我园不存在乱收费、乱订资料、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有偿家教的现象。
2、存在的问题有:
(1)缺乏主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
(2)个别教师工作主动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够突出。
(3)个别教师节约意识不强,有浪费现象。
3、针对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出整改措施:
(1)主体方向
①健全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②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幼儿园和上级教育部门有关的学习活动,把时间用在业务钻研上,勤劳苦钻,精益求益。
(2)个体方向
①爱岗敬业。只有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才能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才能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教育不只是给幼儿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样健康成长。
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③严谨治学。认真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保教水平。
④关爱幼儿。平等地对待班级里的每一名幼儿,当幼儿有进步时给予表扬,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及时指出并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对幼儿要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
⑤尊重家长。只有和家长共同携起手来,才能了解每一位幼儿特点,才能对幼儿因材施教。
⑥廉洁从教。身为教师,要廉洁从教。对家长、对幼儿要一视同仁,拒绝请客送礼。
总之,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我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长抓不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大力弘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园丁精神,为推进我园的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而奋斗。
师德自我评估报告二
站在教师这个职位上,有艰辛也有快乐,有成就也有不足,现就我的师德师风方面的自查,做一个报告。
一、师德师风方面存在问题:
1、在爱岗敬业方面,我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幼儿园,注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幼儿身心健康思想。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但有时候我对待工作还不够尽职尽责,偶尔有敷衍现象。
2、在关爱幼儿方面,我关心爱护幼儿,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幼儿合法权益,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但在平等、公平对待幼儿,特别是要求幼儿方面,还不够严格。热爱幼儿是教师处理与幼儿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爱是教育的万金油,当教育之爱成为普照的春晖,师生之间爱的能量就会在交换与互动中不断裂变,释放能量,产生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我尚待努力。
3、教书育人方面,我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我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缺乏长期性,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优化校内育人环境的关键因素。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4.在为人师表方面,我基本上能够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事,就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还不够理想;我能够维护其他教师在幼儿中的威信,也关心集体,积极维护学校荣誉,但对如何更好地共创文明校风,还缺乏智慧上的协作;我应当通过靠集体的力量,群体的智慧,合作创共。
我就以上存在的问题的改进措施:
1、坚持理想,坚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信念。
我必须做到:切实加强党教育理论学习。约束自己,认真整改,树立先进而纯洁的现代教育观。
2、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增强制度的严肃性。
注意加强学校教育制度的宣传工作,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增加自己对教育不良现象做斗争的勇气,树立良好教师的自我形象。
3、转变作风,积极工作。
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
4、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篇2
关键词:内部控制;CSA;方法;要点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2-0111-02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CSA)是指企业内部为实现目标、控制风险面,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恰当性实施自我评估的方法。CSA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评估活动。设计CSA的目的是使企业管理者了解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以及可能引致的后果,然后让他们自己采取行动改进这种状况。研究表明,实施CSA对于一个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内部稽核程序和业务经营程序以及控制风险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作用
(一)内部控制自评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管理控制风险的工具,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对风险进行控制
内部控制自评,对企业而言,这是综合地控制企业的各方面,包括相关的社会效益,使企业对内部控制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不仅要考虑对发现的问题如何改进,促进各部门更有效地履行责任,还要使控制措施便于理解,使董事会更了解管理的情况以及风险。同时,也降低了审计成本,使内部审计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使内部审计人员不再仅仅是“独立的问题发现者,而成为推动公司改革的使者”
将以前消极的以“发现和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内部审计活动向积极“防范和解决方案”的内部审计活动转变,从事后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转向事前防范,从单纯强调内部控制转向积极关注,利用各种方法来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时,利用控制自评可以让审计师获得更多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从而提供更全面、更客观的审计报告,以利于有效地运用有限的审计资源。审计师利用控制自评方法还能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并且能收到在传统审计程序中无法取得的信息。
(三)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可以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他们可以学到风险管理、控制的知识,熟悉本部门的控制过程,发现当前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也向高层管理部门表明他们对现存内部控制的态度,明确管理责任,保证企业内部有良好的人员分工,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同时,也让管理部门了解到对内部控制的责任。这样,使风险更易于发现和监控,纠正措施更易于落实,业务目标的实现更有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广泛接触各部门人员,和各管理部门建立经营伙伴关系,有利于共同采取措施防止内部控制薄弱。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方法及其适用性
(一)研讨会法
研讨会法是指把管理当局和员工召集起来就特定的问题或过程进行面谈和讨论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组织中不同层次的成员都了解内部控制系统的哪些环节存有缺陷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然后让他们自己主动采取行动去改进这种状况,而不是被动地坐等会计人员来检查。实施控制自评的方法对于一个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控制环境、改进业务流程以及控制风险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问卷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表是调查者根据被调查单位的业务类型、经营类型、交易循环状况、内部控制制度情况等,把内部控制制度中的必要事项,特别是与确保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信性以及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有关的一切事项作为调查项目,系统地列示出来,并反映在一种表格上,这种表格就是内部控制调查表。在该表中应设置“是”、“否”或“有”、“无”、“不适合”、“备注”等栏目。调查者利用问卷调查表要求受访者按照表格的要求填写回答的内容;或根据调查项目,直接要求受访者回答问题;最后,利用调查结果来评价他们的内部控制系统。这种方法既是调查内部控制制度,获取必要信息资料的重要工具,也是评价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
(三)管理结果分析法
管理结果分析法是指除上述两种方法之外的任何CSA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管理当局布置工作人员学习经营过程。CSA引导者(可以是一个内审人员)把员工的学习结果与他们从其他方面如其他经理和关键人员收集到的信息加以综合。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材料,CSA引导者提出一种分析方法,使得控制程序执行者能在他们为CSA做出努力时利用这种分析方法。
三、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要点
内部控制是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大要素构成的。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时就应该对应这五大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评估。
(一)内部环境评估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任何企业的内部控制都是在特定的内部环境中实施的,内部环境不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还直接决定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内部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在进行内部环境评估时重点关注治理结构是否形同虚设,机构设置是否重叠,权责分配是否明晰,人力资源政策和激励约束机制是否科学合理,企业文化是否促进员工勤勉尽责等。
(二)风险评估评价
风险是指对企业达到自身经营目标和执行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威胁,通常由发生的可能性和产生影响的程度两个要素组成。企业面临风险会对其实现既定目标产生影响。风险评估是企业为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关注风险识别的充分性;风险分析的恰当性;风险应对策略的充分性、有效性。
(三)控制活动评估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控制措施的实施就形成了内部控制制度,这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重要内容。评价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应当系统分析业务流程中的控制点,关注企业内岗位职责的设定,是否存在相互制约的控制点被安排在同一岗位的职责中;评价授权审批控制的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对企业编制的常规授权权限指引进行审查,看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是否都合理安排授权、审批程序;对会计系统控制的评价一直就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基本内容之一;内部审计通过对财产的记录、盘点资料、报表等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重点抽查,审查相关手续、记录是否完整,账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来评价企业财产保护措施实施情况;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关注企业预算控制的有效性,一方面是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准确性,另一方面是可行准确的预算得到了切实的执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营运情况分析制度的有效运行,关注其是否能合理分析企业获取的各类信息,改善企业运营状况,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人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制度的主体,各种控制措施都需要具有相应素质的人员来执行,如果人员素质不符合要求,控制措施就会失效,因此,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要关注企业是否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是否以考评结果为依据决定企业员工的岗位安排。
(四)信息与沟通评价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信息是企业的资源,是企业各种经营管理行为的依据,信息的质量对管理层能否作出恰当的经营管理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充分、及时的沟通有助于管理当局了解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客观地评价各部门的工作。迅速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健康运行。
信息与沟通评价主要包括企业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要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审查与评价,关注反舞弊机制的有效运行,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的建立健全。
(五)内部监督评估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曾经有效的内部控制可能会变得无效,因此,对内部控制的制定、执行及效果需要进行跟踪式的监督与评价,以便满足管理当局根据环境变化适时调整内部控制系统的需要,确保内部控制系统完整、有效。内部监督评估主要就是评价监督机制是否执行并有效。
四、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评估组织文化,适当选择CSA方法
作为一种发展中的新方法,CSA方法的成功与员工的有效参与直接相关。员工的反应与接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企业组织文化的函数。企业组织文化反映了管理当局对CSA指导原则的态度。只有在一个结构化的环境中,CSA过程才能得到充分彻底的支持并得到不断重复以求改进。CSA执行者应该基于对组织文化的分析结果来选择CSA的方法。在公司文化不支持参与式CSA方法的情况下,问卷调查和内部控制分析会有助于改善控制环境。另外,在选择实施CSA时执行者还应当就以下问题进行决策:组织中实施CSA的分部;需要考虑的职能或目标;评价过程具体应当包含的层次(车间、分区、分部等)。
(二)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形成内部控制评价合力
虽然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可以指导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但这种指导仅限于质的方面,也就是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项目的范围和重点。在具体项目的审计中,评价结果无法从量上指导审计人员确定审计范围。目前,我国审计人员处理这种情况还只能依靠自身的经验判断和制约判断,这样必然会导致审计风险的扩大,与内部控制评价的初衷相违背。因此,为了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不论CSA 过程是由内部审计部门还是管理经营当局来实施,内部审计人员都应当持续监控并参与CSA,使内外部审计和CSA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形成合力。
综上所述,CSA是适应新控制模式的评审方法,它既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通过CSA的执行,企业相应的控制程序和政策得到体现与强化,员工对流程运作更加熟悉,开始强调顾客服务、产品质量、安全性、环境等非财务领域的重要性与质量控制与内部控制整合成一个体系,组织各部门员工加强沟通等,这一切帮助实现内部控制的整体增值。
参考文献:
[1] 陈红.内部控制评估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3).
[2] 周涛.论CSA在内部控制三维立体框架评估中的作用[J].交通会计,2009,(3).
[3] 陈吉东.如何实施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J].财会月刊(理论),2007,(12).
[4] 刘素珍.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8,(7).
[5] 孙曼丽,杨明.控制自我评估[J].企业管理, 2007,(5) .
[6] 林新岳.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J].中国集体经济,2009,(3).
[7] 张国昀.美国萨班斯法案框架下的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体系的探讨[J]财会学习,2007,(11).
[8] 李玉环.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J].会计之友,2008,(10).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就是指公司管理当局以监控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评估部门业绩及个人表现、改进内部控制及管理缺陷为目的,按照一定的内控评估标准进行的内部测评、缺陷整改以及最终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系统、连续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上市公司并未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重要性。因此这项工作并为很好地落实到位。
一、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必要性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基于管理当局强化内部控制的需要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过程有助于管理当局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并能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而不是等到因内部控制的缺陷导致财务报告或经营出现严重问题时才做出反应。同时。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过程也是对部门业绩和员工表现的一种考核,从而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达到强化内部控制的目的。
(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是基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需要
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约束会计人员遵守相关的财务法规,减少会计造假,直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而且可以规范管理当局的管理活动。制约管理当局粉饰财务报告的行为,间接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三)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是基于对外部信息使用者信息披露的需要
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而出具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是一种描述管理机构控制策略和内部控制活动的工具,外部信息使用者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可以获得财务报告所不能提供的信息,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以及整改的情况。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结合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可以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长期生存能力。
二、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障碍
(一)管理思路和工作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近年来,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日益加深,内控管理工作也不断深化。但是,上市公司内控的本质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内控的管理思想特别是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较低层次。造成自我管理进度不能完全满足外部监管要求,使得内部控制的评估工作流于形式。
(二)内部控制实务中存在突出问题
观察大多数上市公司,可以发现在内部控制的实务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内控认识不足,存在盲目乐观情绪;二是内控工作定位错误,认为内控只是某个部门、某个时期的工作,未认识到内控是全员的、长期的工作。这些问题使得内部控制在各部门之间的执行各自为政、相互脱节,无法有效地沟通与协调,执行力度很低,给内部控制的评估工作设置了很高的障碍。
三、积极创造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条件
(一)上市公司应积极调整管理思路和转变工作方式
首先,应该意识到调整管理思路和转变工作方式是实现公司管理目标的必然要求。要着力提高企业价值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相统一、发展和管理相促进、文化和资源相协调、努力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范围不仅仅是计划与控制。而是包括公司全部管理流程的整体投入产出过程;内部控制管理的要素不仅仅是组织结构、数据和人员,而是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企业价值、管理基调等全部要素的组合。
(二)整合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公司治理机制
内部控制评价客体是内部控制的实施对象,即对企业战略和内部控制目标实现具有影响作用的部门或个人。按照委托层级关系,可将其依次分为: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下级执行单位与个人3个层次。对董事会来说,其内控评价目标是分析评议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对高层管理者来说,则是对企业经营战略选择的贡献:对公司执行单位和个人来说,其内控评价目标是分析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质量以及执行效果对战略目标实现的贡献。通过多层评价,达到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缺陷、揭示偏离法律规章情况和发现管理中内部控制薄弱环节,逐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
篇4
关键词:高等;继续教育机构;自我评估;模型;评估指标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为什么要创建我国高等继续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模型
继续教育质量评估是推动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对继续教育的教育目标及教育决策进行适时的调节,促进继续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人才培训质量,完成为国家培养各类短缺人才的使命。政府和继续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对办学机构进行质量评估与监控,来规范和衡量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法规的执行和办学效果等,只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ISO9000教育质量认证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继续教育质量的需求。
由于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时间比较短,目前还没有针对继续教育的国家质量评估体系。国家对继续教育质量评估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继续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属于教育评估领域的新课题,其难度主要是对继续教育质量的真正内涵及其衡量标准很难准确把握。在短时期内,国家还很难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效的质量评估体系。
继续教育机构该如何了解自己的办学质量状况、查找存在的问题,找到不断提升的途径呢?如同企业需要质量自检一样,继续教育机构也需要借助一种自我评估的方法,一种自我诊断的工具,让管理者们定期给继续教育机构“体检”,诊断“病因”,查找问题和不足,从而“对症下药”。如果构建一个能适用于我国高等继续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体系,就能为继续教育机构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一个自我评价的方向和思路,最终达到推动高等继续教育机构健康、良性发展的目的。
自我评估体系是一个从“主体—客体”的主动、连续的评估模式,是一种从外在客观评估向内在自我评估的转变,可以帮助继续教育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培养自我评价和预测的能力,是自我突破和提高的有效途径。从国家教育监管机构的外在客观评估转变为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内在自我评估,不仅需要教育机构在思想认识上实现从被动转向主动的转变,也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大多数高等继续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体系。
如何构建自我评估体系呢?本文尝试采用模型的方式。模型是人们将研究的对象看成一个系统,从整体的行为上对它进行研究,这种系统研究不在于列举所有的事实和细节,而在于识别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和相互关系,以便掌握本质规律。
对于所研究的系统可以通过类比、抽象等手段建立起各种模型。这称为建模。模型法设计者首先将自己要处理的事情抽象和概念化,进而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表达或描述,而模型正提供了这样一种做事的手段。模型的设计以分析判断继续教育机构当前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为主,所涉及的评估指标应充分体现继续教育的特点,反映继续教育工作的规律。
评估指标体系在结构上应是一个有机结合,层次分明,主次得当的整体。指标体系要全面反映整体要求,对重要指标不能遗漏,对于一些反映枝节问题的指标要予以删减,以保证体系简化,重点突出。不同指标间的关系应该清楚明了,同一指标的各要素避免重复。指标内容及评估方法等力求简洁明了,便于理解操作。
机构管理者需要常常思考的是:当前的机构发展状况是什么?优势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如何改进?借助于自我评估模型,我们不难找到答案。自我评估实施过程就是继续教育机构不断学习自我评估体系,探索、积累和改进继续教育质量的过程。自我评估模型成为机构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的有效工具。
二、我国高等继续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模型
(一)自我评估模型的基本框架
表1中包含7项指标和每一指标的具体要素。模型的设计借鉴了由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推广和应用的“继续工程教育自我评估模型(EFQM)”的思路和内容。
(二)自我评估模型的评估指标
自我评估模型共7项指标,每一指标划分为4个等级,这4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递进,逐步上升。
继续教育机构每达到一个发展等级,就意味着在质量改进及发展中前进了一步。评估时应根据本机构自身的情况选择相对应的等级,评估的目的不是得出分数,排列优劣,而是改进不足。
1.指标1:管理者
优秀的管理者对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机构的发展把握前进的方向。
要素包括:管理者制定合理的机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有效推动实施;制定规范的运作流程或管理体系;与外界保持畅通密切的联系;与员工之间有良好的沟通机制。
第1级:管理者没有确定机构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各项活动依赖管理者的个人动机和激情,而不是全面程序化过程,没有明确的运作流程或管理体系,问题出现后才会去寻找解决的办法。
管理者从不主动建立外部关系,与学生、教师及其他外部机构很少沟通与交流;管理者凭主观自行决策,没有基本的沟通机制,员工只是按命令行事。
第2级:管理者确定了本机构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制定了少量的短期计划,并对全体员工进行了解释说明,但并没有要求贯彻实施,遇到问题倾向于共担责任;机构运作流程被明确但无文件确认。
管理者有个人才干保持机构正常运行,勉强与外界保持联系;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有沟通渠道,随机会面,员工的建议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管理层。
第3级:管理者制定了本机构发展的方向和中期目标,并使所有员工了解后积极配合其贯彻和实施,发出的命令为机构共识。制定清晰的运作流程及管理体系,对机构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管理者直接与外界保持一定的联系与合作;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有定期沟通机制。
第4级:管理层形成团队,对机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讨论后达成一致,得到成员广泛的认同。制定标准的运作流程及管理体系,可支撑全国性运行,按长期目标制定计划,一旦发现问题,随时做出调整,持续性的改进标准流程系统及服务程序。
管理者与外界建立系统的联系,全面收集信息,及时更新战略规划及政策,定期出席国家级会议;管理层与员工定期研讨,互动交流,及时掌控整个机构的各种问题,激励员工一起朝着发展目标努力。
2.指标2:发展规划
优秀的组织机构制定宏伟的发展蓝图,能走多远并不重要,关键是你想走多远。
要素包括:以利益相关方(教师、员工、合作项目、学生及其他机构)为导向制定发展规划。从市场和行业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计划来实施发展规划、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和评估机制、一旦行业或市场发生变化后的应对机制。
第1级:机构没有对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进行分析并制定发展规划,或者制定了发展规划但是由于偏离实际情况对实践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所有活动及计划的制定都是个人主观行为。执行过程中没有监控和评估机制;没有灵活的应对机制。
第2级:机构有初步的发展规划,对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进行了一些调研,所获取的信息有一部分会得到应用,但没有形成体系。没有长远的实施计划,只定期收集相关信息,制定一些短期计划;计划执行中没有相应的监控或评估机制。没有应对市场变化的措施。
第3级:机构较有条理地分析了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并据此制定了发展规划,对员工进行了全面系统地传达,但没有进行任何讨论和改进。员工会定期收集发展动态及相关信息但不会进行具体分析,只根据预先制定的计划或步骤实施和执行;执行中有具体的监控和评估制度,对合作项目是否符合发展规划和办学政策等进行判定;有一些应对市场变化的临时措施。
第4级:机构采用系统的方法对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进行判断,制定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发展规划。建立完备的信息收集系统,对各项指标进行深度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定期组织相关活动推进计划的执行,提倡创新;执行中有动态监控及系统评估机制,发挥着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作用;一旦行业或者市场发生变化,有明确的应对机制随时改变发展策略。
3.指标3:人力资源
优秀的组织机构能够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管理,使个体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要素包括:岗位职责、业绩评价和激励措施、员工能力培训和提升、员工沟通机制4个方面。
第1级:机构没有明确界定员工的岗位职责,一些岗位无人负责,员工只是被动执行上级主管下达的任务,对工作缺乏全局性把握。不进行员工业绩评价,没有激励机制;不提供相关的岗位培训;内部没有工作汇报等制度,员工之间的沟通很不正式。
第2级:机构界定了员工短期的岗位职责,建立了一些工作团队,员工承担相应的职能和责任。有不定期的员工业绩评价,没有激励机制;明确了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但相关的培训却是随意进行的;机构内部有工作汇报制度,但没有实现信息共享;有一些沟通渠道但并不明确。
第3级:机构管理层明确所有职位的基本要求和岗位职责。员工能够参与决策的制定,不同的团队通过规范的流程进行工作,团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员工对于所在团队的任务有充分理解和支持;有定期的员工业绩评价制度,管理者根据员工业绩的优劣进行奖惩,但未完全落实激励机制;有员工培训计划,员工的培训成果能在机构内得到共享,在工作中得到应用;员工之间有明确的信息交流制度,能实现信息共享。
第4级:机构管理层和各部门围绕组织发展规划就所有员工的岗位职责达成一致意见,管理者能够听取各团队的构想和建议,也给予团队一定范围的授权。有系列的方法和工具用于员工的业绩评定;有明确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机构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机构对员工的技能和能力及岗位需求进行系统评估、检查和权衡,鼓励和帮助员工提高个人能力,并评估员工培训的有效性;有明确的员工沟通机制,沟通建立在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能互相分享经验。
4.指标4:管理制度
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帮助组织机构建立责、权、利明晰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流程,增强机构的人才吸引力及核心竞争力。要素包括:财务管理制度;技术、信息和知识管理制度;人事(管理人员、师资队伍)管理制度。
第1级: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职能由个别人说了算。机构没有为员工、教师和学生提供任何技术支持。在管理方面没有实现信息共享,仅由部分员工收集继续教育领域的信息和知识。没有建立起能够吸引人才的人事管理制度,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
第2级:机构有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设定了整体财务目标,没有细化到个人。
建立了技术支持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财务、管理及学术研究工作提供支持,一些日常的工作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管理,有关继续教育管理和运作流程的资料文件被集中放置以便查阅;制定了一些人事管理方面的制度,但由于没有奖惩机制或实施不力,员工凝集力不高。
第3级:机构每年制定财务政策,为所有活动制定具体的经济目标并细化到团队和个人。
对内部管理工作提供了恰当完备的技术支持,已形成信息共享系统,有专人负责收集和研究继续教育管理方面的资料,并通过本机构网站向员工、客户及利益相关方各类信息;制定了系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的工作绩效能达到职位的基本要求,核心竞争力较高。
第4级:机构制定了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经常评价目标的实现情况,并根据结果开发新的培训项目和合作伙伴。
利用技术管理监控内部流程,信息系统能提供用户的反馈信息并持续完善,收集并整理所有关于继续教育管理的重要出版物供员工查阅,员工熟知该领域内的杰出专家;机构的网站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网络是其重要的商业运营手段。有完备的人事管理制度,大部分员工的工作绩效超出预期水平,团队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能为实现目标共同努力。
5.指标5:项目管理
优秀的组织机构具备自主研究与开发市场的能力,合作项目按照标准流程运作,有效监管培训项目的教学质量,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保持行业竞争中的优势。
要素包括:市场研发及竞争对手分析、项目设计与更新、教学管理及质量监控、证书发放。
第1级:机构没有开展系统的研发工作,对培训市场及客户需求了解很少,靠个人关系找项目。
提供的培训项目、知识和课程、学习材料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项目负责人自己落实教学各方面事宜,并承担质量责任;学习证明或证书能够轻易获得。
第2级:机构不定期地进行一些用户需求调研,对培训需求有一定了解,但主观上不重视研发及培训成果总结,有外部合作的关系和平台,对竞争对手有一定了解。
所提供的知识和培训项目很不系统且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管理有初步流程,但各环节之间缺乏联系;根据调查问卷或授课教师了解培训质量,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依据授课教师的标准发放学习证明,比较容易获得证书。
第3级:机构定期开展市场需求调研,主动开发市场,与客户直接接触获取信息,对竞争对手有常态的调研机制。
所提供的知识、培训项目和学习内容能够及时更新,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要;有专职的项目管理团队或人员负责教学管理工作,有系统的质量监控、教学评估制度保障培训的质量;有规范的制度管理学员的出勤、成绩的考核及能力的评定等,并依此核发学习证明,培训合格的学员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第4级:机构建立了研发团队研究和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培训项目,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往的培训成果,通过完善的客户调研体系随时发现新的需求,关注竞争对手的文化和新能力,共享信息并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新项目的设计建立在对以往项目信息反馈的基础上,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对项目的评估,评估结果推动项目的持续改进和创新;有规范的教学管理流程、质量监控系统、项目评估系统、学员学习监控系统;将学员的考核及学习证明的发放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培训的学员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6.指标6:办学效益
优秀的机构能取得显著的办学效益,合理有效地利用经济资源,树立明确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既是知识传递和应用的培训者,也是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推动者。要素包括:培训人数、财务绩效(资金筹措、年度收入总额、年度盈利额等)、学术著作发表数量、社会评价。
第1级:机构近年来的培训人数没有增加甚至减少。办学资金短缺,未来办学情况不明朗;对财务绩效及学术考核不全面,业绩不良,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形象。
第2级:机构近年来的培训人数每年都有所增加。办学资金比较紧张,办学条件的改善受到资金的限制。对财务绩效、学术著作发表数量等方面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各项业绩发展平稳,但未达到发展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质量,开拓新的培训项目提升办学效益;在行业内初步树立了自身的形象,但知名度不高,与行业内的佼佼者差距较大。
第3级:机构近年来的培训人数逐年递增。能多方筹措办学资金,办学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发展前景看好,定期会对财务效益、学术绩效及业绩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业绩逐年增长,大部分绩效数据达到预期目标,但还需要向行业内的领先者学习优秀的经验;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获得过一些奖项,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4级:机构近年来的培训人数逐年大幅增长,经过系统评估显示所有任务和目标均已完成,除上级拨款外,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办学条件明显改观,极大地满足了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财务绩效、学术著作发表数量均显著增长,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有望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树立了极好的社会形象,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对全社会继续教育的发展进步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
7.指标7:客户满意度
优质的培训提升学员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为客户创造可持续性的价值,不断为客户增加效益。要素包括:客户对培训内容、培训质量、学习环境、客户服务的满意。
第1级:机构没有测评客户的满意度。没有收集任何有关教师授课情况及培训质量的信息。学习环境并不理想;机构及其大部分员工没有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第2级:项目培训结束后,机构进行了客户满意度调查,但结果显示客户及学员对培训的内容、培训质量及学习环境的某些方面并不满意;机构及其部分员工的服务意识并没有达到客户理想的状态。
第3级:项目培训运行中及结束后,机构都定期组织客户满意度的调查和测评,结果显示客户及学员对培训内容、质量及学习环境基本满意;服务意识好,客户比较满意。
第4级:项目培训运行中,机构能运用系统的测评工具定期调查客户的满意度,并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及调查结果随时改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客户及学员对培训内容及质量非常满意。能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设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学员非常满意;具备了良好的服务意识,并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客户非常满意。
三、自我评估模型的使用方法与修订
(一)使用方法
1.打分方法
评估过程中用分数计算方法,打分方法非常简单,各项指标没有权重。每一指标中处于第1等级得1分,处于第2等级得2分,处于第3等级得3分,处于第4等级得4分。共7项指标,总分最低分为7分,最高分为28分。
参评人数至少5人,通过讨论及计算得出平均分数。例如,5人打分,分数分别为:25、26、26、27、28,则平均分为26.4,可对应第四类机构。为提高评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除去主观打分外,参评机构应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自评者根据总得分情况,可以清晰地看到本机构的发展状况,了解今后的改进方向。
2.评估方法
参评人员应选择对本教育机构非常了解并参与日常管理(或项目运行)的相关人员。评估可以在全院或部门员工中进行,强调全员参与;评估机构可以成立评估小组,帮助所有参评员工学习评估体系,公开讨论逐项评分,通过交流达成一致意见,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机构在完成首次评估之后,必须拿出提高质量的方案和具体计划,进而在实践中取得进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组织第二次评估,最终实现持续改进。
在参评过程中,必须强调参评人员秉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力求反映自评单位真正的教育管理情况,不能弄虚作假、虚报假评,致使数据失真。
3.按照打分获取的平均值将继续教育机构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10分以下。机构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教育质量完全以个人为中心,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流程。凭借个人关系拉来项目,项目管理缺乏质量监控,服务及培训质量达不到客户要求,发展前景堪忧。
第二类:10~15分。机构建立了初步的发展规划或短期计划,但实际执行效率低下;培训质量管理建立了初步流程,但由于观念陈旧,客户及员工的负面意见较多,亟待全面改进各项指标。
第三类:16~22分。机构制定了中长期发展目标,建立了清晰的质量管理体系来促使目标的实现,机构所有的活动按照运作流程开展,有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体系,在行业内表现出色,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加。可借鉴行业内优秀机构的经验逐步改进。
第四类:23~28分。机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及规划,建立了系统的运作流程和评估体系保障机构的持续改进;坚持以客户为导向,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在行业内和社会上有重要的影响力。目标是保持创新思维,提升机构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的加盟。
(二)修订方法
继续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模型主要适用于我国高等学校从事继续教育培训的机构。由于每个学校的情况千差万别,模型不可能符合于所有机构的自我评估要求。使用者可以定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某些指标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模型更加切合自身需求,准确地反映本机构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在修订的时候,主要分三个步骤:
第一,阅读自我评估模型的各级指标说明,增加或删减某些要素,提出新的说明。
第二,阅读各级指标下4个等级的说明,进行补充或说明。
第三,是否需要增加新的指标,若果需要,进行补充并修订分值。
四、结语
本文构建的自我评估模型仍然很粗陋,很多地方有待深入思考和完善,寄望于此项研究能为高等继续教育机构通往成熟、良性和创新发展提供一种理念和方法,一种评估和预测的手段,学会在行动之前先计划、行动之中能反思、行动之后善总结,推动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持续性改进。
参考文献
[1]周正怀.关于高职高专教师继续教育评估的几个问题[J].沧桑,2008,(6).
[2]王荣寿,强雁,徐俊峰.继续教育评估指标初探[J].继续教育,2000,(5).
[3]杨雪虹.构建科学的继续教育评估指标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1,(12).
篇5
[关键词]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2)04-0101-04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推动,更有赖于高校自身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教学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是高校顺应时展和国家的需求,应对高等教育转型的客观选择。
一、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一)顺应当前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充,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供教育质量保障看做是高等教育机构在世界范围内的信誉保证和产生影响的一个基本条件。我国高等教育承担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艰巨任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在当前尤为重要。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突出强调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高校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教育部最新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进一步强调要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要求高校加强教学内涵建设,实现特色发展。
(二)契合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精神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指出,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要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要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完善校内自我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开展自我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对外。
(三)体现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学管理的内在需要
经过连续十几年的扩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然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在满足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生源整体质量下降、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下滑的危机。工具主义的价值观大行其道,学校和教师偏重科研,对教学投入不足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从制度和体制出发,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系统完备、运行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系统,对当前高校办学回归大学的本体价值,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源危机,获得社会认可,实现可持续发展尤为迫切。同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既是高校完善教学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又是发挥教学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教学质量自我评估不仅有助于高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掌握当前客观教学状态,更能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激励二级学院、基层教研室和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教与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构建的原理和重点
(一)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构建原理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科学的方法论是构建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的前提和保障。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从内环境说,既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又包括教师、学生、管理、组织、信息、环境等因素。从外环境说,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导和扶持,高校所在城市和社区环境,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和文化氛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取决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和作用。因此,高校要构建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估系统,就必须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构建,以系统论原理为指导,以自我评估为手段,整体规划,逐级构建,逐层推进,保持开放,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教学质量系统各要素及其影响因素,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构建重点
1.把握教学核心环节和阶段,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基础。教学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些核心环节的质量。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督导队伍,对课堂和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通过完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机制强化对教与学的动态把握和实时反馈,全方位监控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按照“检查—反馈—改进—建设—检查”的运行机制具体实施,使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过程形成一个循环闭合的流程。
2.重心下移,定期开展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估是关键。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的基础在二级学院,只有引导学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保障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教学质量视为办学第一要务,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系统才能发挥实效。要通过定期开展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考核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相应奖惩来形成教学管理长效机制,运用激励和约束两种手段,督促二级学院更新教学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管理,严抓教学质量,严肃教风、学风、考风,敦促师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与学中。
3.常态化、数据化、立体化构建是保障。教学质量的保障和评估需要定期以专项检查形式强化,更需要将其融入日常教学要求和监控中,形成常态,使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内化为教师和二级学院的自觉行为。利用评估机制,加强教学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采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并实时向二级学院反馈和校内外公布,接受广大师生和社会监督,形成推动高校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的内在动力。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各个环节和因素开展,包括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教风学风检查、试卷和毕业论文专项检查等多项内容,决定了该系统需要加以立体化、开放式的构建。
三、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建设实践
2007年,青岛科技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为巩固评估成果,强化教学内涵建设,建立教学管理长效机制,青岛科技大学近年来着力加强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青岛科技大学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构建实践及其特点简介如下:
(一)青岛科技大学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模型(见图1)
(二)青岛科技大学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模型的特点
1.开放性。内外结合、由内而外、保持开放是青岛科技大学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建设的理念。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动力,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学质量建设方面,青岛科技大学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不断强化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完善内部评估系统,在教学上不等靠上级主管部门行政推动,不搞形式主义,坚持致力于夯实基础、提升内力,将日常监控、专项检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主动探究、深挖内涵、开放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
2.先进性。保持传统、丰富内涵、不断完善是青岛科技大学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建设的宗旨。该系统根植于学校几十年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成果,如教学督导员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青岛科技大学不断丰富教学质量建设的内涵,引入和融合新的管理机制和手段。如组织学生网上评教、开展专业评估、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检测制度、改革教学督导员组织和聘任方式等都是近年来推出且取得明显成效的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的新举措。
3.整体性。三个专项、三个平台、三种机制是青岛科技大学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的整体架构。青岛科技大学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和关键环节,除教学督导和质量监控日常化外,坚持定期开展试卷、毕业设计(论文)和教风建设专项检查,成效显著。基于常规教学督导和专项教学检查,学校搭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二级学院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综合考核、本科教学工程三个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并相应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约束和激励三种机制。系统结构有主有辅,其中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平台建设是核心,结合学校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将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分为教学质量目标体系、组织领导体系、制度体系、教学资源保障体系、过程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六大体系,强调教学质量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领导、广大师生和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协同完成,需要建立多种激励和规范机制来实现。
4.层级性。微观全面、中观坚实、宏观高效是青岛科技大学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的目标。教学质量评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教学质量内外环境、影响因素、核心环节等多种要素逐级构建。就其微观层面建设来讲,重在科学解构系统要素的逐项建设,通过全面评估夯实基础;就其中观层面建设来讲,重在不断丰富平台建设内涵,使其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就其宏观层面建设来讲,重在使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如学院年度本科教学综合考核作为系统中观层次平台,下设教学制度建设与管理、教学秩序、培养方案、教研活动、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实习、教育技术、教材建设与管理、教学效果、试卷、毕业设计(论文)、师生满意度、教学管理工作时效性等13个一级指标,通过考核带动并整合了系列教学专项检查,形成了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在保障综合考核结果信度的同时,发挥考核、激励、导向多重功能。
5.稳定性。日常监控、专项检查、年度考核是青岛科技大学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保持稳定性的手段。青岛科技大学坚持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检查日常化,每学年组织教学督导员深入课堂检查近1000名教师的理论教学和近150余名教师的实践教学,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为了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青岛科技大学还以教学督导员为主,各部门联合开展,齐抓共管,进行了多项教学专项检查。为推动学院(部)教学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青岛科技大学出台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综合考核办法》,把该项工作以制度的方式加以固化,实现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推动了学院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主动建构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内部保障机制,契合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精神和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主旨,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强化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当前高校办学的核心任务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温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2012-03-25].http:///bjpd_sdzx/2011-04/25/content_22604972_1.htm.
篇6
[关键词] 雷达图法;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12-0022-03
学位授权点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单位,是研究生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基本载体。学位授权点的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单位的办学特色与办学水平及培养研究生的能力。建立现代完备的学位点自我评估体系是保障学位点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等文件,切实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实行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建立以培养单位为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
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不仅是国家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支撑点,是各学位授予单位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意识,科学、合理规划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学位授权点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及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通过自评可以及时掌握本单位学位点建设绩效,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形成良性发展机制。同时,学位授权点自评还为授权单位接受国家及省学位委员会抽评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各学位授予单位都在探索适合本单位的学位授权点自评体系及自评方案。笔者认为采用雷达图法可以比较直观、全面的反映学位授权点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 雷达图法
雷达图法也叫戴布拉图法、蜘蛛图法,最早是在日本企业界中普通应用的一种反映财务总体状况的评价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各项评价指标集中展示在一个由同心圆组成的网状平面中,每组数据占据一个独立封闭的多边形,根据多边形面积大小来比较若干数据组所代表指标在整体中的情况,所占面积越大,表明在整体中的水平越好。[1]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第一,考虑了评价指标的多元性及不确定性,把不同类别指标在集中在同一图中进行直观对比与评价。第二,将定量的数据以定性的方式显现,通过叠加不同形状的雷达图,可以直观判断出评价对象的单项指标及综合水平对比情况及优劣态势。第三,直观、形象的反映多个指标的变动规律。实现了动态分析。雷达图对比性强。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对评价对象自身进行不同时间点的纵向比较。反映了其发展轨迹,为其提供了可行的目标与方向,为客观公正的了解评价对象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 将雷达图法引入学位授权点自评体系的适切性
1 通过雷达图分析法可以全面、直观的了解到本单位学位授权点的各项指标是否达到最低标准,与最低标准的差距在哪里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2 通过雷达图分析法可以全面、直观的了解本单位的学位授权点建设与国内或省内及培养单位内同层次、同类学科学位授权点之间的横向对比情况。通过找出差距、积极借鉴,有效提升自身水平。
3 通过雷达图分析法还可以对学位授权点自身情况进行纵向比较。通过在某个时间段内对学位授权点的各项指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使学位点自身与管理部门更全面了解一个时期内的建设效果,以便更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学位点水平。
三 学位授权点自评指标体系构建
1 体系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既认真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及省有关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的统一要求,围绕国家地区的总体规划、市场需求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充分彰显本单位研究生教育特色,按学科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2)全程性原则
强调研究生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严格从研究生招生管理情况、培养过程情况、论文授予质量情况及教学改革情况等环节加强管理。强调每个环节都要符合预定的目标和质量标准,重视预防,而非最终的质量评判。
(3)全面性原则
突出科教结合、产学结合及对外开放情况,强调培养单位育人环境的营造。从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研究生管理与服务、研究生培养条件保障、国际交流情况及学生满意度情况等各个方面对学位授权点提出明确要求。
(4)导向性原则
引导学位授权点将工作重点与今后发展方向与评估标准相结合。学位点自我评估具有诊断性,通过对各授权点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学位点的发展引导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上来。
2 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要素分析
在学位点自评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指标不仅要从不同侧面反映学位点状况,还要注意其结构关系,不仅要求系统、全面,还应能反映学位点发展的多层面,同时,更要具有引导、创新、控制、反馈等多重功能。[2]参照《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本单位的办学定位,笔者认真听取了本单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与建议,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构建了学位点自我评估指标体系:师资队伍情况、科学研究情况、教学改革情况、研究生培养情况、培养条件保障情况及学生就业情况等。由6个一级指标以及及18个二级指标构成。
四 采用雷达图法对学位授权点进行自评需要注意的问题
1 雷达图中三个同心圆半径的确定
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采集数据的真实性、采集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及足够数量的样本量,是取得有效统计结果的必要条件。在较大范围内收集尽可能多的各类型、层次的学位授权点基本信息的真实数据,能更客观、全面的反映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位授权点的相应表征,对于客观确定雷达图的同心圆半径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从多个角度分析,获得多层次的结果,使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具有可信度。在确定三个同心圆半径的选择上,根据获得数据资源的多少可以选择外圆代表国内或省内甚至校内同层次、同类型学位授权点的最高水平,中间圆代表国内、省内或校内同类型、同层次学位授权点的平均水平,内圆代表国家学位授权点最低标准。[3]国家对学位授权点评估的最低标准可以参照《关于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中国人民学位委员会进行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初审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审核工作的通知》(学位【2010】18号文件)中国家对申报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最低要求。省内同类型、同层次学位授权点的平均水平与最高水平可以从省级学位委员会学位授权点基本信息数据库中获得。另外,如果数据资源比较少,也可以选择校内各学位点之间比较。
2 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高校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建立更好、更完善的研究生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充分发挥现有的信息管理技术在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优化研究生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完善基础数据建设,实现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全程跟踪与监督,还可以通过增加研究生教育质量分析评价和预警机制模块的功能对研究生教育管理、教学现状进等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及科学有效决策,[4]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对学位授权点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与共享,建立起高校学位授权点比较完整的基本信息库,为利用雷达图法进行学位授权点自评提高基本数据信息。
3 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作用
自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及与学校研究生培养有密切关联的社会人士的重要作用,对于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对自评材料的论证和评审都具有重要作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要进行全程监督和评审把关。定期质量报告和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应严把质量关,坚持标准,规范操作,做到程序公平,过程公开,结果公正。要加强公示环节,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这样既能保证自我评估的公正性,又能增强自我评估的透明度和科学性,提高自我评估的效率。
4 完善配套机制建设
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建立一套完整的建设、评估、优胜劣汰机制。培养单位根据自评结果,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及区域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对人才发展的实际需求,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硕士学位授权点(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自主对学位授权点进行及时的动态调整,做出新增部分学位授权点;部分学位点扩大招生、继续招生、减少招生、限期整改甚至撤销学位授权点的处理决定。既增加学位点的忧患意识;又激励学位点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学位点的跨越式发展。
5 进一步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目前的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涵盖了学位点建设的主要方向,且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随着学位授权点建设的增强,以及不同评估主体的多元化需求,须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评价指标。
6 要提高认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自我评估是学位授权点自我诊断、自我提升的过程。通过自我评估,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自评工作的最终落实要靠各学位点的各位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通过广泛宣传、充分发动,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各位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树立正确的评估理念,变“要我评”为“我要评”。
评估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自评可以有效保障学位点按既定目标有序建设。定期的学位授权点自我诊断式评估,是对本单位学位授权点的全面检查。学位授予单位在全面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增强学位授权点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采用雷达图分析法可以直观的看出学位授权点整体建设情况及每个学位授权点建设内涵的横向对比情况,可以清楚的看到各学位授权点在师资队伍情况、科学研究情况、研究生培养情况等各项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同类、同层次学位授权点中所在的位置。可以发现学位授权点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国家最低标准的差距,与同层次全省、全校范围内平均水平的差距,明确在今后建设中需要切实加强的指标,以便在今后有针对性的加强建设。
参考文献
[1]梁传杰.基于雷达图法的高校学位点监控机制之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2(1):59-64.
[2]朱明,杨晓江.大学学位点自我评估的审视与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6):72-76.
篇7
鲜嫩的大桃,
营养丰富的核桃,
甘甜可口的柿子,
又大又红的红杏。
我们爱你——
太后山的壮丽巍峨,
壮丽无比的老象峰,
大溶洞的美丽神奇,
篇8
(赤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本文对2011--2014年内蒙古上市公司对外公布中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发现随着我国政府及监管部门内控法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数量呈现递增趋势,这表明上市公司对待此问题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但是重视的程度仍有待于提高.通过对相关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研究,结论为报告尚未达到向投资者传递新的有价值信息的目的.因此,建议政府及监管部门除强制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聘请审计师对其进行鉴证外,应在企业设计及执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给予积极指导,以确保具体操作实施的针对性.
关键词 :内蒙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自我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100-03
1 引言
在SOA法案404条款出台前,一般只有在审计报表时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并确定下一步的审计程序与方法,目的是控制审计风险.SOA法案出台后,所有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除了必须履行传统的美国证券市场监管法案所规定的义务外,还必须履行一系列由萨班斯法案新规定的义务.SOA法案404条款还明确表明COSO内部控制框架可以作为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
就实际来说,内部控制一向被认为是企业自身的事,也只有企业自身意识到其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才能使这项工作踏实落地,而不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宏观调控部门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否有作用?怎样才能外内结合地使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本文通过对2011—2014年度内蒙古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这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在些基础上提出在准备及以后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相关规定与研究
2.1 文献综述
在2011年之前,因为很少有企业自愿披露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针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研究非常少.关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文献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介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思路及方法(林朝华、唐予华,2003;王立勇,2004).
2011年以后,随着相关政策法规出台,很多上市公司开始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对外公开,部分学者对这样的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杨有红和汪薇(2011)通过描述性统计对2010年沪市年报内部控制信息对外公开程度的真实性进行系统性的解析,认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未得到具体执行、信息披露的自发性呈现强迫状态、而非自愿.而且相关中介机构的评价标准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形成这一行业的统一标准.杨有红和陈凌云(2012)对2009年沪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情况进行统计,发现2012年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比2011年有所增加,但上市公司主动披露自身内部运营情况报告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3 内蒙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研究
3.1 内蒙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现状
2012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有:富龙热电(000426)、时代科技(000611)、ST平能(000780)和远兴能源(000683)和包钢股份(600010)等5家公司.2013年在2012年的基础上增加了露天煤业(002128),但是包钢股份(600010)没有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2014年在2013年基础上增加了北方股份(600262)和金宇集团(600201)两家.统计情况见表1.
通过表1,我们可以发现内蒙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的数量2011年只有两家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但随着相关法规的,自2012年现实情况开始有所好转.这意味着,内蒙古上市公司中对外公开其内部运作情况的的上市公司在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较小.除了包钢股份未继续进行披露外,其它5家公司持续进行披露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意见.
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公司不仅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还聘请会计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进行审计.具体情况是:2013年聘请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出具审核意见的公司只有一家,即当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露天煤业(002128).2014年在2013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北方股份(600262)和金宇集团(600201)两家公司.统计情况如下:
结合我国的相关规定及表1、表2信息,说明尽管2002年起国家就有相关的规定,要求披露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但直到2006年上交所、深交所做强制性规定以后,才开始有公司执行规定.而对报告进行审计至今为止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但聘请审计的公司也在呈现递增的趋势.究其原因是对自己公开的资料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并没有把握,需要审计进一步确认、提高把握.也有人认为是这些上市公司内控质量好,有动力通过披露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向市场传递其优质的信号(林斌、饶静,2009).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也发现我国推动企业注重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力量来自政府及监管部门,企业内生性的并没有真正显现出来.
3.3 自我评价报告的内部控制内容分析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机制,对其发挥得作用应该是监督和互相制约的.其建立应与企业自身状况相符.因此,我们认为每个企业对内部控制实施状况进行自身评价时应紧密结合自身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但是,看一看历年的上市公司所对外披露的自我评价报告中可以发现,雷同性极强,甚至完全不同行业的自我评价报告的重复性也是惊人的.具体统计情况如表3.
201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同2013年相比,只有时代科技一家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容变化大.2012年该公司采用简单的总体评价,认为现行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公司战略规划、经营特点,得到了有效执行.2013年、2014年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分别就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要素进行专门披露了自我评价报告.201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容也仅有ST平能一家公司在对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要素进行分析时存在差异.ST平能之所以重视内控的自我评价和审计,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不仅同一公司不同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容基本相同,而且不同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也无太大差异.其评价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两类:一是公司建立了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如甲、乙两个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甲公司:通过不断的建立、补充和完善及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整改、提高,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比较系统、细致、针对性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施的可操作性,具有前瞻性和国际性的视野,对于公司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经营,都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将进一步根据公司的情况和监管机构的要求,继续完善公司的内部制度,确实落实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对公司的健康运行发挥促进、监督、制约的积极作用,并切实保护相关利益人的权益.乙公司: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已建立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我国有关法规和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已构建的内部控制结构和设立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是有效的,能够对编制真实公允的会计报表提供合理的保证,能够对公司各项业务的健康运行及公司经营风险的控制提供保证.随着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公司将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使之始终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阅读甲乙两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我们并无发现实质性差异,都是对内控进行了简要评价,最后肯定了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二是按内部控制基本要素进行罗列,所列的信息过于通用化,几乎可以从教科书上找到,无法从报告中了解到具体某公司发展的有价值信息.
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容进行分析,我们没有发现其能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信息,上市公司只是披露了其遵循政府及监管部门的要求、遵守了政策法规.无论业绩好的公司抑或业绩差的公司,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容相差无几,我们无法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容辨别两家公司运营的好坏,也无法获得其比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公司的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然而,这一结论与一些实证结果相反,如杨有红等对披露自我评价报告与未披露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的会计差错更正、审计意见和受证监会处罚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两类公司无论是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或是合规性上均有显著不同,披露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其内部控制有效性更强.我们认为尽管实证结果发现披露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更强,但这不能表明公司所对外的相关信息能够指引相关的投资人依据此类信息作出合理,正确的抉择,并从中受益,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可能是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这一行为传递了其具备更强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而非其披露的内容.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所对外披露内容的真实性和实效性,而不简简单单只关注于重复性,差异性等表面文章.
4 改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公开的建议与对策
在政府及监管部门的鼓励和推动下,2011—2014年内蒙古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数量逐年递增,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财政部2008年6月28日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规范企业内部运作规范、加强领导与员工的亲密关系和促进企业持久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仅依靠公司自身的改进和提高,而没有外力的干预和制约,恐怕并不能真正保证其真正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从搜集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来看,全是对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肯定,这显然与实际情况是不符的.我们应借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302和404条款规定,公司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或类似职务者必须书面声明对内控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负责,并要求随定期报告一同对外披露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报告.即强制上市公司对其内部控制进行主动披露,同时邀请相关中介机构的负责人进行审计,这样才有可能促进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向中小投资者披露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
〔2〕杨有红,汪微.2006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会计研究,2008(3):35-42.
〔3〕袁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问题与改进——来自2007年年报的证据.审计研究,2008(5):90-96.
〔4〕杨有红,陈凌云.2007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会计研究,2009(6):58-64.
篇9
【关键词】资产评估行业,新业务,拓展方向
一、引言
目前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沟通,信息共享和渗透都不够理想,狭窄的评估业务类型容易引发评估机构之间低层面的竞争,虽然这几年,,资产评估业务已扩展到金融不良资产、珠宝首饰等许多领域,但资产评估服务空间的拓展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许多资产评估的服务领域一些评估机构还非常陌生。因此,笔者认为我国资产评估行业新业务的开拓可从现有业务领域的深化和新兴业务领域的开拓两个方面入手,同时应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以提高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专业化和现代化。
二、资产评估新业务的开拓方向
目前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沟通、信息共享和渗透都不够理想,狭窄的评估业务类型容易引发评估机构之间低层面的竞争。虽然这几年资产评估业务已扩展到金融不良资产、珠宝首饰等许多领域,但资产评估服务空间的拓展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许多资产评估的服务领域,一些评估机构还非常陌生。因此,笔者认为我国资产评估行业新业务的开拓可从现有业务领域的深化和新兴业务领域的开拓两个方面入手,同时应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以提高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专业化和现代化。
(一)纵向拓展企业“后改制时期”的资产评估服务
现在,大多数国企第一轮改制已经基本完毕,进入其股权可能在新的层面上进一步重组的改制, 我们权且称其为 “后改制时期”。 在这一时期,经重组的企业股权已是多元化的股权,新股东们欲实现其利益最大化,迫切需要摸清家底,将企业的经营与股东权益两方面都运作好,科学合理地进行投融资决策。即改制后的国企更多地需要资产评估的咨询服务。这一情况为资产评估业务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为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1、资产评估是实施知识产权的重要手段,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其商品化、产业化,同时建立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合理确定知识产权的价值。基于资产评估的重要作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统计和财务核算制度。”
2、当前知识产权评估需要着力做好几项工作:加强知识产权评估相关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评协十分重视知识产权评估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二是要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广泛搜集整理知识产权评估的各种基础数据。三是要加强专家库的建设,要整合各方面的专家资源。四是要加强案例库的建设,搜集整理各种知识产权交易案例和评估案例。加强知识产权评估制度和准则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知识产权评估的法规制度,规范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评估管理部门、委托方、评估报告使用方、评估机构和评估师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公共资产评估将成评估新业务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有关负责人日前介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将有更多新领域需要资产评估,评估范围正在从传统的生产经营型企业资产评估,扩展到金融资产、资源性资产、公共资产、文化资产等领域,因此,公共资产评估、税基评估、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等将会成为新的评估业务。
(四)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新业务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基于企业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核算,披露要求,运用评估技术,对财务报告中各类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或特定价值,包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可收回金额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的现值等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与传统的资产评估业务相比,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不再是基于特定的交易目的和其他与资产交易相关的经济行为,而是服务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以财务报告为目的,基于非产权流转的资产评估。
(五)评估咨询类新业务
价值评估咨询即通过项目数据的科学分析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从而为金融机构、企业 、银行以至政府的决策提出评估报告。这类评估为带有咨询性的价值评估,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需求。
三、总结
我们展望了一些资产评估即将到来的可能实现的新兴业务,但首先我们应该做好拓展资产评估业务的一些基础性工作,来迎接这些挑战:资产评估业务的拓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如体制、观念、信息平台、技术胜任能力和人才等方面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通过资产评估的立法来根治市场分割导致的恶劣执业环境;另一方面,我们的评估机构必须转变“等、靠、要”的思想,踏踏实实地建设人才队伍,建立信息平台与技术平台,从而提升执业水平。后者是关键。
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的沟通,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们必须及时捕捉市场信息,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从而为我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和智力支持。此外,还应积极学习国际上知名资产评估机构的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 在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方面与国际接轨,并结合我国经济市场的实情,探索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业务新领域。
参考文献:
[1]沈伯扬 汪伦. 关于资产评估业务拓展的思考[J]. 中国资产评估,2007(3):16- 25.
[2]沈菊琴 傅江蕴. 浅析新会计准则对资产评估业务的影响[J]. 会计之友,2009(1):47- 52.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政策 执行效果 评估体系 评估指标
1、前言
要促进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必须提供一个公平规范的法律环境。近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电子商务政策,使我国电子商务的政策法律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技术、安全、标准、人才以及诚信等问题日益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只有深刻认识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执行效果,政府及相关部门才能更好地对我国已有的电子商务政策体系进行评估,进而科学地制定和执行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相关政策。
2、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执行效果评估体系
目前关于电子商务政策比较深入的研究有:鲁孙林从我国与其他国家电子商务政策之间的差别出发,研究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改进的措施;郭秀明提出:政府在制定电子商务政策应遵守的原则及应该扮演的角色;杨坚争对我国已有电子商务及其可能的成效进行分析。这些现有的研究都没有对已有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从而如何评价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政策体系等问题亟待解决。
1) 评估标准体系
关于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标准的研究经历了从单纯功能性标准评估,逐渐向集功能性标准和价值标准评估于一体的整体性评估演变的过程[1]。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包括两个标准:价值标准(公平)和目标标准(功能性标准)。
2)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将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如表1所示):标准层、目标层、指标层。
表1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执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层次分析法中指标权重计算方法[2],首先根据各指标相对重要性构建出判断矩阵。关于各个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参考调查问卷中对权重的原始设计。根据构建出来的判断矩阵来确定各层指标的权重,再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层次指标单排序权重及一致性检验1
3)数据来源分析
(1) X1,X2,X6,X7数据来源
X1取自专家分析,如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关于《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解读报告及国内学者研究成果,得出我国电子商务准入是公正的,但是政策中关于电子商务的准入较低,且相关政策不够健全。本文将X1打分为6.5。
由于电子商务税收个案中存在区域不公平性:如武汉 “我的百分之一”征税案、上海“彤彤屋”征税案。现阶段电子商务交易免税,相关电子商务税收的法律还在研究中,因此相关做法的影响范围很小。综述考虑,对X2打5分。
我国电子商务政策的执行极大推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网络文化的丰富也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对X6和X7评分时打6分和6.5分。
(2) X3-X5数据来源
X3-X5数据来源于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电子商务诚信评价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电子商务诚信状况调查报告》。问卷通过百分比形式收集数据,本文为了使各个指标间的标准统一,将百分比数据进行处理,转化为区间为[1,7]中的得分。同时为了反映我国电子商务政策的正面效果,本文将这些指标值与最高值相减,得出正面影响作用的得分情况(参见表3)。
表3 X3-X5得分情况
(3) X7-X9数据来源
X6-X7数据来源于《2010-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报告》中关于融资环境介绍部分,本文将融资次数和每笔融资金额量化,主要通过各个行业的融资次数和每笔融资金额进行排序(参见图1)。可以看出在我国投融资市场上2011年电子商务融资92次,行业排名第6位,每笔融资资金51万美元,排名第1。通过各行业情况对比,把排名得分情况转到[1,7]区间中,得出X8为5.9分、X9为7分。
(4) X10-X12数据来源
X10-X12数据来源于《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发展调查报告》,该报告有上海市11所高校参与,从全方位考察上海市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调查回收的问卷共489份。本文挑选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电子商务能力得分、社会单位对本专业学生满意度得分、学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重视度得分三个综合性指标,来评估我国电子人才培养体系情况。
表4 X10-X12得分情况
X13-X15数据来源于《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查》。调查主要采用企业走访和在线问卷两种形式,共发放问卷4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27份。被调查企业涉及我国1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本报告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采用了百分比法和均值法,其中均值法的区间为[1,7]。本文选取了问卷调查中电子商务技术发展水平来分析评估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执行的效果问题(参见表5)。
表5 X13-X15得分情况
从对评估指标权重和指标数据来源的分析中,可以得出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效果评估体系及现阶段各个指标的表现情况。(参见表6)
表6 各层次评估指标权重及得分
3、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结果及分析
层次分析法中关于综合分值的计算公式:
4、结论及启示
1) 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执行价值实现程度
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执行效果价值标准为67.1分,其中电子商务政策的公正性为87.5分,电子商务政策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得分为33.5分,电子商务对群众公共利益的满足为91.6分(参见表9)。
从价值标准得分及其构成可以看出,总体来看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执行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并处于中等水平。
2) 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执行目标实现程度
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执行效果目标标准为61.2分。其中健全电子商务发展支持体系84.6分,健全电子商务发展技术服务57.6分。从具体的目标完成情况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发展支撑体系得分较高。说明我国电子商务政策已经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电子商务支撑体系84.6分。其中电子商务融资体系90.8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65.7分。说明相对其他行业来说,电子商务的融资环境较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需要继续加强。电子商务技术服务体系得分较低,原因之一是目前很多传统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电子商务技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3)提高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效果建议
(1) 健全我国电子商务政策体系
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执行效果得以保障的前提是有一个健全的电子商务政策体系,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时间还不长,电子商务政策体系还不健全。应不断健全我国电子商务政策体系,以适应和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2) 加强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执行的监管
有了健全的电子商务政策体系后,就会面临电子商务政策执行和执行监管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和监管评估体系,从企业、行业和企业等多个维度对相应电子商务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
(3)增强社会、企业及消费者电子商务意识
政府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增强社会、企业及消费者电子商务意识,培育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良性土壤。
参考文献:
[1] 杜橙.关于当前我国开展政策评价的总体思考与建设[J].管理评论,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