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凤楼范文
时间:2023-03-15 13:3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上海凤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工程实例主要介绍了超高层建筑上海会德丰广场塔楼的结构设计,包括基础设计和结构的电算分析等内容,以及采用何种技术措施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能。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上海市中枢南京西路1717号批租地块,东靠华山路及静安公园,南临延安西路,西侧为上海市少年宫。基地面积12675m2,地上为一幢54层的高级办公楼和二幢三至四层的商用裙楼。塔楼办公区由于建筑要求视线开阔,大空间,故采用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体系, 标准层层高4.42m, 主屋面高度250m,屋面以上有两层收小的设备层及部分钢构架。北面裙楼主要为商业用途,地面以上高22.5m,南面及北面裙楼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于地下室顶板结构上,在结构上与主塔楼之间成两个独立的单元。
在基地范围内设置三层地下室(局部另有夹层),为停车库、机电设备及人防等用房,总开挖深度约20m左右,用地下连续墙作施工时的围护结构。
2.基础设计
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为了减少塔楼对地铁沉降变形的影响,塔楼采用直径850mm的钻孔灌注桩,以第9层的灰色粉细砂层作桩端持力层,一般桩深约至地表下76m,而在塔楼中心一定范围内布置了一定数量的加长桩,桩深约至地表下86m。施工前巳进行试桩以确定最终的单桩承载力,根据基桩静载荷载试验结果所计算的单桩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为7687kN。同时在塔楼承台外侧与地铁之间,布置了深约至地表下106m的“隔离桩”以减少地铁沉降。
裙楼的抗拔桩采用直径为800mm的钻孔灌注桩,桩深约至地表下55m。桩端置于第8-1层灰色粘土夹砂层,抗拔承载力设计值为2250kN。
塔楼采用群桩联合承台,塔楼的所有荷载均经过一个38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承台传到桩群之上。承台采用有限单元法SAFE程序,计算分析承台内力及桩顶反力。裙楼采用1200mm厚的筏板桩承台设计,裙楼的荷载由柱通过筏板承台传至桩基础上。由于部分地下室上面并无任何建筑物或上部建筑物重量不大,该部分结构的桩基础将考虑地下水浮力的作用,按抗拔桩进行设计。
在塔楼桩承台周边设后浇带以降低沉降差异的影响,同时也可减少施工期间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后浇带贯通至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的两旁设有止水带,连接时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密实。
塔楼相对裙楼/地库的不均匀沉降按保守的估算50mm做考虑,在离3.8米厚大承台板边14米外的裙楼部分,我们视为沉降为零。因此从3.8米厚承台板边到14米范围,沉降是线性渐变的。
在计算梁板柱因沉降引起附加应力时,用各自沉降差进行计算。
受力模型为
靠近塔楼端远离塔楼端
塔楼端下沉,梁底增加附加弯矩
最大弯矩为3iΔ/L(其中i为线刚度,i=EI/L,L为跨长,Δ为沉降差)
梁增加附加剪力为-3iΔ/L。
考虑到梁实际受情况,我们将梁的配筋包络图定为
3iΔ/L1/2×3iΔ/
柱子的附加弯矩同梁端,取3iΔ/L或1/2×3iΔ/L。
板的附加弯矩同梁一样考虑。
当梁是铰结时,此梁可以不考虑沉降的影响。
当板配筋平行于3.8米厚大承台板边时,也不考虑沉降的影响。
裙楼1.2米厚承台板也与梁一样考虑沉降的附加弯矩。
3.上部结构设计
3.1风荷载
本工程塔楼风荷载是主要荷载,上海地区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55Kn/M2,塔楼根据规范按B级高度筒体乘以1.1系数,即基本风压为0.55 x 1.1=0.61Kn/m2 ;地面粗糙度按D类考虑。为了进一步了解风荷载情况,进行了风洞试验。并对风洞试验的结果和上海筒体规范DGJ08-31-2001中风荷载的取值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风洞试验得出的风压值大于规范计算值,为此风荷载取值按风洞试验结果取定。具体比较如下:
3.1.1 风洞试验的结果与按上海筒体规范的计算值比较
由加拿大RWDI风工程顾问咨询公司提供的风洞试验结果按其受力方向,对应于上海筒体规范,可计算出每一楼层的Fx(X向风荷载)和Fy(Y向风荷载),因修改后的风洞试验结果之座标系改为00和900,为方便进行对比,把风荷载进行了方向转换,其相应之500(X向)及1400(Y向),见表:
3.1.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风洞试验的Fx和Fy都大于按上海筒体规范的计算值。风洞试验结果的底部总剪力ΣFx和ΣFy分别比上海筒体规范的计算数值约大14.2%和17.8%,因此选用风洞试验的结果作为结构计算风荷载输入数据。
3.2地震作用
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 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类别属软弱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V类,设计地震特征周期值为0.90S。抗震等级:塔楼为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体系,抗震等级按B类高度提高一级即取特一级,塔楼以下首层至地下室三层均为特一级,南面和北面裙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抗震等级为三级,+0.00以下:首层抗震等级同塔楼(即特一级),地下夹层及以下非塔楼向下延伸部分抗震等级为三级。
抗震计算采用考虑扭转藕连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塔楼选用27个振型进行计算。塔楼结构抗震计算采用了两种计算程序 (SATWE和ETABS)进行计算分析比较 ,并按规范要求采用SATWE进行弹性时程分析计算及按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工字2002-6-161号文要求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分析补充计算。
3.3塔楼计算结果及分析
对该工程中的超限高层办公塔楼,根据要求用两种计算程序SATWE(2005年4月版)和ETABS(8.42版)进行分析计算,同时对办公塔楼按规范要求采用SATWE进行弹性时程分析计算。
3.3.1 办公楼SATWE和ETABS主要的计算结果及初步分析
由于地震力、风力坐标夹角取0°(X向)取90°(Y向)时,其计算结果为非控制值。故本报告中计算结果均为地震力、风力坐标夹角取50(X向)及140°(Y向)的计算输出值。
上述平均剪力值大于SATWE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80%, 各条波分别作用下的底部剪力值大于SATWE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65%, 满足规范GB50011-200第5.1.2条中的规定。
3.3.3 计算结果分析结论:
本工程通过用SATWE及ETABS二种程序计算:结果相差不大,结构动力特性基本吻合, 层间位移角及位移比值满足规范要求。地震作用下的剪重比在规范规定的合理范围内,且满足最小地震作用的要求。
SATWE及ETABS二种程序计算得到的第1阶模态均为X向平动,扭转模态为第3阶, 扭转周期与第1阶平动周期比满足规范要求。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层剪力沿竖向无明显突变,满足规范要求。
篇2
围屋是家园也是城堡
战乱环境中,客家围屋既是家园,也是城堡。从明嘉靖二年(1523年)起,到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止,前后长达40余年时间里,山贼、海盗、佛朗机夷寇(葡萄牙人)、倭寇,对福建沿海各地的侵扰接踵而至。
对于明代嘉靖年间福建那段惨烈的历史,《明世宗实录》概括为“福(福宁州,今宁德地区)、兴(莆田)、漳、泉诸处,无地非倭矣”。明代漳州海澄人李英也说:“福建罹毒最甚,十年之内,破卫者一,破所者二,破府者一,破县者六,破城堡者不下二十余处。屠城则百里无烟,焚舍而穷年烽火。人号鬼哭,星月无光,草野。”《福建省志》则归纳为:“福建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起,严重倭患达七八年之久,先后被攻陷的有府城县城十二座,卫城所城九座,沿海主要城镇大多遭到围攻,军民被杀被掳十余万人,房舍被焚数万间,财物被掠无数,使原来繁华的沿海地区为之残破萧条。”
连天烽火里,闽人的聪明才智被激发出来,他们开始学习原来用于军事防御的城、堡、寨、垒的做法,举全族之力,将自己的家一步步建成军事堡垒。这不是哪位天才灵光闪现的发明,而是升斗小民被逼无奈之后的殊途同归。清代康熙《漳浦县志》说,1558年,倭寇袭扰漳浦,今属云霄县的莆美镇建起两座土石混合型土堡――蒲尾土堡和前涂土堡。清代康熙《安溪县志》说,1561年,倭寇袭扰安溪,今安溪福田人黄大任“倡造寨堡,教民练武……众赖以安”。明代王应山《闽都记》中也说,嘉靖末年,倭夷为患,今霞浦北壁人董世道开始捐资倡筑土堡。更神奇的,是今安溪官桥镇赤岭人林昌。据康熙《安溪县志》所载:“林昌,不习书史,而肮脏有机智。所居地,旧多患寇。寇至,则举族逃窜山谷中。昌出资财,筑楼十仞,基墙高厚,中列正楼,外楼四绕,仓、井臼、爨甑、床凳之属皆具。”这和现存的方形土楼形制几乎一样。
结寨保命的成功做法,很快得到推广。清代乾隆《海澄县志》说,1556年,倭寇突袭漳州月港等地,“屠掠甚惨,巡抚都御史阮鹗谕居民筑土堡为防御计”。明代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云霄人林偕春,也根据1558年云霄蒲尾土围成功抵抗倭寇袭击的经验,在其《兵防总论》中明确提出:“坚忍不拔之计在筑土堡,在练乡兵。”他认为,坚固的县城和军事寨堡作用有限,要保护广大百姓,“则不如在乡各自堡之为安也”。他并提出具体设计方案:“凡数十家聚为一堡,砦垒相望,雉堞相连。每一警报,辄铎喧闻,刁斗不绝。贼虽拥数万众,屡过其地,竟不敢仰一堡而攻,则土堡足恃之明验也。”
民间成功经验加上官方推广,明代嘉靖年间以后,漳州地区民间土堡土寨土围土楼日渐增多。据明代万历年间修撰的《漳州府志》说:“漳州土堡,旧时尚少,惟巡检司及人烟凑集去处,设有土城。嘉靖四十年 (1561年)以来,寇贼生发,民间围筑土围土楼日众,沿海地方甚多。”该文并做了统计:“龙溪县土城二,土楼十八,土围六,土寨一;漳浦县巡检司土城五,土堡十五;诏安县巡检司土城三,土堡二;海澄县巡检司土城三,土堡九,土楼三。”
法天相地 自成方圆
《周礼・春官・大宗伯》上说:“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圆象天,琮八方象地”。如此,对今天客家人居屋之见作成圆形与方形,便明显都出于西周早已有行了的祥瑞礼神的这一种信仰观念。即将屋式建成圆形,便为示礼天之神;作成方形,则又当为示其礼地之神;将圆形与方形屋式作并肩建在一块,古人继后中崇拜的天神,是指天帝、天皇之类;地神,是指地祗、土地神等。那其方圆两种都建在一块了,无疑,便当展示建此居屋的主人他们,都已对天体间之天神与地神两者作出了崇拜,与此也拥有它们的庇护了;将方形屋建在中央,四周角则建圆形居屋,其方与圆既同样都为礼天、礼地展示,那位居中央地方,当为居者最早所选居住的中心,亦为地神施护的所在,故当以挚成先为地祗以礼,作出尊奉;其后,居者子孙衍传了,自又该赖助于天神的庇护,因而便又有了围绕着方形居屋而建其圆形居屋建筑的出现。
圆楼是客家比较流行的民居类型,即圆形土楼。
这种圆形的建筑物划分有大、中、小三种类型:小的土楼往往有2层至3层高,只有一个围屋。中等的圆屋通常是3层至4层高,而它的围屋则是里一圈外一圈,或者是仅有一个外圈,但里边的开放空间相当大。大型的圆土楼则有4层至5层,里面包围的围屋多达3圈。最小的圆楼里的房间大约有12间~18间,而一般的小圆楼大都有21间~28间左右。中等的大约有30间~40间。大的基本上都在42间~58间左右,至今,我们所知道的最大的土圆楼竟达六七十间。
圆楼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圆土楼是3层的,里边居住有20家的居民,人数有100以上。这种具有群居倾向的圆形土楼往往会有一个主要的出入口。它的墙厚度达1米多,其主要出入口的门用钢铁填补,并用两根水平的木把穿闩,当门开的时候,木闩缩回墙中,即使木闩被锯开,这种锁门的装置依然完整无损。
进入大门是一个很大的天井庭院,圆屋里的所有房间的门和窗都朝这里开。
低层除了天井和楼梯,所有的房间都用作厨房和餐厅,第二层的房间一般是储藏间,人住在第三层。每一层的房间都完全一样,并且每个房间前面都会有一个走廊,由于房间是圆形的座落,因此走廊也就围成了一圈。从一层到另一层一般都会有四个楼梯供上下。所以,居住在圆楼的客家人都会拥有这样的居住单元:低楼的厨房,用作储存粮谷杂物的二层房间和作为起居的三层房间。如果围屋内没有那个圆形共用的走廊的话,每家每户都有自己单独的上下楼梯。在福建永定县,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圆楼,其中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承启楼”全楼内外共4圈,外高内低,外大内小。外圈周长229.34米,高12.4米,低层墙厚1.5米。有4层,每层有72间房。全楼总面积5376.2米,共400间房,中心为方形的祖宗祠堂。
闽西南土楼的主人主要是“客家人”。所谓的“客家人”也就是历史上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随着历史事件、自然灾害等原因的迫使,迁徙、流落到闽西南,而被当地人称为“客家人”。
客家人的先祖从中原迁徙而来,落户异地他乡,“惟恨所居之不远,所藏之不密。”在闽西南的山地、丘陵地带,在茂密的植被掩映下建起了土楼,聚族而居,防备着盗匪的骚扰和土著的进攻。由于是在闽西南的山地丘陵地带,大块的土地很匮乏,所以建造土楼既节省土地又可以居住比较多的人,一个家族聚集在一起,生活中相互之间有所照应,对外防御中克服了人少力单的薄弱状况,形成人多力量大的合力。所以土楼逐渐在闽西南民居建筑中流行开来,以明、清为多,直到现在也有新的土楼继续诞生。
土楼的楼基有的是采自附近的条石垒砌,有的则是当地的河卵石与红土搅拌砌成楼基,楼墙则是取自当地的红土经过发酵,夯筑而成。楼内主要是用木材隔屋,木质的通道、楼梯。一般的土楼都是三层,而比较近代的有四层还有五层。就拿怀远楼来说吧,它建于清宣统年间,历经近百年的风雨侵袭,夯筑的三合土楼墙依然光滑,一进大门,正对大门的是楼中楼,拜祭祖先的祖堂,而祖堂又是曾经的私塾,祖堂后面有一口水井,全楼四层,每180度有一个楼梯,共二座楼梯,每层相通,通过楼梯楼内互通。一楼没有窗户,二楼窗小,三楼、四楼窗户稍大一点。通常一楼房屋比较潮湿,都是堆放农具或圈养生畜的场所,全楼居住着七十多户人家。晚上值更的人把大门闩牢,里面真是固若金汤,万无一失,如若外面稍有动静,从四楼的哪个角度都可以洞察外面的情形。随着历史的流逝和逐渐相互渗透、相溶的民俗、民风,土楼建造的选址、选材和建筑式样、建筑工艺都随之当代的历史背景有所改变,唯一不变的是以血缘而居,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和对儒家思想的尊崇,体现在每座楼内都有祭祀的祖堂,在靠近大门的地方有全楼共同的舂米的器具,共同的水井。
振翅欲飞五凤楼
五凤楼在早期客家的发展地区和客家文化的核心地带,最常见的土楼是五凤楼以及其他形式的平房。“五凤楼”也被称做“围龙屋”,作为客家典型中原文化的代表,它很像皇宫的小型翻版。
在福建龙岩市上杭县,有2000间以上这种土楼,而福建西部的其他每个县市:如永定、武平、宁化、连城等地也有超过千间的五凤楼,整个广东,大约有1万座五凤楼,其中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总的来说客家地区有约2万座的五凤楼,是圆形土楼的4倍之多。
五凤楼的“五凤”分别指五种不同颜色的“鸟”:品、黄、绿、紫和白色。它同时也象征着东、南、西、北以及中五个方位,因此称为“五凤楼”。
五凤楼有几种不同的式样:三厅式的,两厅加一个边房式的,三厅两边房式的,三厅两边房加上后面围龙的,九厅两穿堂的。这些不同规模的土楼有一个特点是所有的房子都为中轴对称。
其中九厅式的是最大的类型,由三个五凤楼组成,对齐于同一轴线。它往往是那些有500年~700年移居历史的大家族居住。最后的那五凤楼称为“回楼”,中轴线上的三个中央大厅分别叫做上堂、中厅和下厅。在最后和倒数第二的土楼之间常有空地或天井,由此也降低了中间土楼的水平高度。第二个的五凤楼叫做中堂,接着又是天井庭院,然后才是最前边的土楼,称为低堂,它比中堂也要低些。这样九厅式的由三个独立的五凤楼组成,对称于同一的中轴线,高低的三个坐落。
最为常见的五凤楼有三个厅堂两个边房。后堂和两边的房屋一般是两层的,在楼的前面都有一个半圆状的池塘,其中池塘的直径边靠近土楼与之平行,夹在塘与土楼之间还有一个称为“禾堂”的空地,它是客家人用来晒谷物等的场所。
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圆寨,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两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土楼是一种活化的遗产
福建土楼列入“世遗”后,不仅土楼名声大振,土楼旅游也是热火朝天,在政府高兴的同时,土楼居民也欢喜,不菲的收入让政府、村民都得到了实惠。土楼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都会涉及多方利益,村民是土楼最基层的保护者,土楼开发保护绝对不能离开村民的参与。
福建漳州市平和县曾尝试引进外资对霞寨镇村东村清溪楼开发保护,却引发争议。
在清溪楼的引资开发中,产生的分歧在于来自上海的投资方对土楼的维修不是以旧补旧,而是将土楼房间内有着极高文物价值的青石板、石门框、台阶全数挖出,土楼内的古雕、木栅栏、屏风、楼板也被全数编号拆除,几乎都换上了一些崭新的木料,并准备将拆下的这些古老的木石构件装上车,运往上海重建一座“清溪楼”。
村民黄永祥回想起当初修土楼时的情景,至今仍觉得无法理解:“有谁敢保证这些古构件运走后,开发商还会再来开发土楼呢?”黄永祥说,同在平和境内的崎岭土楼,原先就有人借开发之名对土楼进行修复,在将土楼文物掏空后却撒手不管。
如何对众多有着历史文化价值的非“世遗”土楼加以保护,有着30多年土楼研究经验的专家黄汉民有着自己的看法。黄汉民说,土楼既然是活的,就应该允许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遗憾的是,在一些土楼的改造中,由于保护意识不够,曾有居民在改造中将原有建筑改造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其原有的文物保护价值。
篇3
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孝悌忠信礼义廉
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上联:万瓦千砖 百日造成十字庙下联: 一舟二橹 三人遥过四通桥
上联:童子看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下联: 先生讲命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上联:数声吹起湘江月下联:一枕招来巫峡云
上联:松叶竹叶叶叶翠。 下联:秋声雁声声声寒
上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咩咩。 下联:水牛下水,水淹水牛角,哞哞哞
上联:曲溪曲曲龙戏水。 下联:陇埔陇陇凤簪花
上联:龙怒卷风风卷浪。 下联:月光射水水射天 .
上联: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境。 下联: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情
上联:狗牙蒜上狗压蒜。 下联:鸡冠花下鸡观花
上联:凤落梧桐梧落凤。 下联:珠联璧合璧联珠
上联:尝因酒醉鞭名马。 下联:唯恐情多误美人
上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下联:山西悬空寺空悬西山
上联:三个土头考老者 下联:五家王子弄琵琶
上联: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下联: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上联:蚕为天下虫下联:鸿是江边鸟
篇4
有谁见过真正的凤凰吗?在神话中,它被称作百鸟之王。在《尔雅》中,凤凰被描述为:“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有谁见过艺术家的凤凰吗?2010年2月的一天,一对放在通州一个雕塑园仓库里的巨大凤凰正被徐徐拆下。它们曾经壮观地悬在巨大仓库中,要动用滑轮、脚手架以及100多名工人才能移动。
这一对大鸟构形奇特:钻土机是凤嘴,安全帽是凤冠,绑有许多五金工具的玻璃舱是风脖,铁锹包扎了凤凰身躯的一部分,铁皮桶卷成凤凰的羽毛,掘土机构成了凤爪,工地护栏布料做成了飘带。其中一只凤凰昂着脖子,展翅欲飞,另一只则呈呼应之势。
《地书》之后,几无新作出现,这两年在国内主要展出的是《木林森》。这一次,他意欲何为?
《凤凰》与金融大厦的异质同构
“凤凰是一件公共艺术作品。”说。《凤凰》5月将亮相上海世博会,它将被悬挂在世博中国主题馆的大厅里。但在此之前,的心愿是让它先在北京与公众见面。“凤凰的材料都是北京CBD建筑工地的废弃物,它适合在北京展出。”
两年前,这个项目就已启动。说:“公共艺术作品不太好做,我不大愿意接。停车场里的岗亭,没人觉得不舒服,因为它是合理的,而要是放一个雕塑或别的东西就会显得生硬。”
这次,找到合作的是香港恒基集团,他们在北京CBD的金融中心大楼大厅为的作品专门留出了位置。“一开始想用仙鹤。但香港人有忌讳。”相对而言,凤凰就好多了,它进入当代艺术的案例并不多,不像龙的符号感那么强。
凤凰一只长28米,一只长27米;宽约8米,每只重约6吨,体形巨大。这是目前体量最大的现成物拼装作品。凤凰悬挂在空中的视觉效果,既像恐龙时代的怪鸟,又像星球大战中的飞行器。
的灵感来自参观建造大楼的工地,当他看到民工们在未完成的大楼里爬上爬下时,他捕捉到了当今中国快速成长背后的复杂命题:原始积累,辉煌背后的劳动价值,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等。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现状就像凤凰一样复杂。设想过这样一种场景:金融大厦悬挂的艺术品来自建造大厦的废料。这种反讽、荒诞却又合理的表达正是一种“异质同构”。
而评论家李陀则对这种艺术作品能被机构接受更感兴趣。他建议把每天发生的事记下来。他联想到墨西哥的无产阶级壁画家迭戈・里维拉,让资本家洛克菲勒接受了壁画学派这种形式,这跟艺术史、社会史,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是有关联的。
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奥运期间,北京工地大楼停工,制作凤凰所需的废弃材料短缺。奥运后经济危机来临,恒基决策层又接受不了这种怪异风格的作品了。清华大学教授汪晖对此评价说:“在经济高涨时,这些集团特别自信,所以能够接受这种带有调侃性、揭示性的作品。经济衰退时则正好相反。”
《凤凰》出自民间手艺
形容自己,这两年都在与这两只怪鸟“搏斗”。“从美国回来后就在着手这件事情。”中国环境为艺术家提供了别样的灵感,“如果是在美国。我做出来的可能就不是这种感觉了。”
MoMA的艺术策展人来参观后,目瞪口呆,称“震撼”。但中国艺术家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一次艺术家黄冰逸对说:“你这不扎了一个大彩灯嘛。”
这种说法得到认可,“我就是想用一种中国民间的方法和手段来呈现对中国现实的思考”。
原来废弃物涂脂抹粉后也可以这么漂亮。称,中国除了文人传统之外,还有一个庞大的“农民思维”传统。这一传统构成了中国的民间性。当他参观正在建造的大楼时,他看到民工们“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极其熟练”。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现代化的大楼就是这般“土法上马”、“手工制造”的。
篇5
关键词 城市空间;游民;城市经验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6-0002-01
1 迁移中的城市空间
对于城市空间对于人类生活的景象表达作用,城市社会学家早有论述。按照吉登斯的说法:“所谓场所,不是简单意义上的(place),而是活动的场景(setting)。”(安东尼・吉登斯,2002)而一个空间的物理组合和社会组织不仅仅构成社会群体的表达,也是社会群体的自画像,揭示出社会利益结构的空间坐标。美国学者苏贾指出过:作为一种社会产物,空间性既是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预先假定,又是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具体化。”(爱德华・W.苏贾,2004)。从考察社会行为者的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内涵来看,空间性本身还应该是一个媒介,一个在产生意义的媒介。意义的空间就是传播的空间,而这个空间是生产性的(邵培仁,2006)。
涉及具体的城市空间,周岩在其研究中指出:电影中的城市,一类是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边缘空间展现;另外一类是欠发达的边缘城市、城镇(周岩,2014)。大陆青年导演在涉及写实题材之时,除了留意农村以外,更多的还是将视角投向转型过程中的小城镇。身处其中的人不少是社会的承担者,他们被遗弃,生活无所依傍且终日彷徨(邱宝林,2010)。
本文选取《榴莲飘飘》《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老唐头》3部风格迥异,但是均有对于“游民从大城市回归东北家乡”的叙事主线,均有对于回归前后,城乡二元空间的信息传达。
3部影片中,女性主人公在城市生活的经历中,一个在香港做3个月暗赚钱的东北戏剧年轻女演员,也就是香港人眼中的“北姑”,一个由于历史原因在东北草草结婚生子却又无比热爱着都市生活的上海老知青,一个在北京从事易的城市外来“务工者”。他们共同困境是:虽渴望都市生活,但其在都市生活都受到了到阻滞,必须切断城市的生活,回到其具有深厚生命根基故乡。
2 “回归”前后:市井空间表达
3部影片中的主人公城市生活经验的起点,从影片的叙事结构来说,是从“大城市”经验引入开始。
《榴莲飘飘》导演陈果将市井底层生活叙事经验运用入影片。以秦燕香港轨迹展开的叙事中,没有出现与城市文明相关的光鲜事物,作为“都市象征”的高楼大厦也未出现。长达一两分钟的固定长镜头被大量使用,用于表现街角社会,街景大多是碎片化的,城市街景以及宅屋的取景,如以茶餐厅为例的一个场景内,镜头的机位的调度中,常常以秦燕在局促的空间之内的行动作为其手持拍摄镜头晃动的根据,这种镜头的晃动给观众带来的不舒适感。在镜头与镜头的组接之间,产生了一种镜头外部节奏构成的局促感。比如阿芬的父亲洗漱穿衣的中景,摄像机的取景框定范围以房间的墙壁作为观众视域范围,产生取景框边沿和室内物理空间(如墙、门)重合的视觉效果。
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碎片化”的都市空间叙事也同样常见:骗子潘知常在一家小饭馆里和姨妈故作风雅,镜头迅速摇到窗外的街景,各种市井中的小门面招牌鳞次栉比,姨妈的头边借位招牌上“青春”二字,形成一种讽喻和潜在的危机。然而作为上海都市的“标志物”却也总在以残缺的方式出场:金茂大厦、东方明珠,时而会在家或者医院的窗户里露出一角。
对于“故乡”,创作者往往用更加宽阔、静态的景别来描述空间,相比于都市中的“运动镜头”或者是手持镜头,镜头内部的稳定性增强了。比如在《榴莲飘飘》中由香港切换到“东北”牡丹江边上的小城中,在雪地里,用塑料膜包裹着的宽阔的街道两边的残雪以及稀少的人烟构成的运动长镜头,让观众在长长的“香港都市经验”之后,获得了第一次视觉上的舒缓。在宴请亲朋好友庆祝小燕归来的饭馆中黑压压的几桌人吃饭、叫好构成了一个喧腾巨大“人情场面”还有居民楼、火车站候车室、新年的临时公共戏台等大量宽阔、具有多样性的“公共空间”的全景拍摄,让影片对于之前香港街道的叙事相比之下多了一种“生活感”。在香港的城市街道中,小燕将行走作为到达的生存式的工具。而在东北她生活的城市之中,而行走并不是唯一目的。小燕在香港私密性较强的“生存”经验变成了公共性参与拓展的“生活体验”。
创作者很多时候会有意创造一种两种城市空间在叙事上的视觉对称片段。在《榴莲飘飘》中,小燕腰际处始终保留着的一条红线在她初到香港和归家以后到澡堂洗澡的两次特写的对称、小燕在香港吃饭时的狼吞虎咽和在家中吃饭时的细嚼慢咽以及姨妈和宽宽在上海的医院和东北居民楼内出现的两轮城市夜空中魔幻的大满月。以及唐彩凤“归家――离家”往返沿途之中望向窗外。创作者主观营造的城市空间的对比营造了对于不同城市空间的张力与戏剧性的一种集中性表达。
3 主人公在自我言说中完成的城市空间表达
除了城市空间这一以非生命物为实体进行记叙的以外,作为城市空间中的行动者的主人公,其实其本身也作为城市空间的一种表达载体,呈现出对于作为“我”与“他者”的城市空间的自觉和想象。
在《榴莲飘飘》的第一场中,运用到了维多利亚港和牡丹江水景的叠化,秦燕开始了用东北方言叙述:“我的家,就住在一条江上,小的时候,我每天都穿过这条江去上课,原来香港也有一条大海,每天人来人往的,都要到对岸去工作,一年四季都可以坐船或者坐车。”在影片的开头,主人公就将“我”与“他者”在这个城市中的空间位置交代得非常清晰。而在其与“接客”的香港男人对话中,她却再也没有流露出像是独白中那样对于“东北人”的自我认同,她声称自己是湖南人,四川人,上海人,只在与同行的“北姑”聊天时,才会透露自己是“东北人”的身份。
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从邻居老水和医院护士的口中可以得知,姨妈给自己编造了一个“洛杉矶海外的亲属背景”用来掩盖自己的核心家庭的根基在东北的事实。她经常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实现一种“排他”的城市空间身份中对于自身的独特性定位。在宽宽刚来到姨妈家中时,姨妈在楼道中对于这个楼道中居民的评价是:“整幢楼都是瘪三,像我这样的正经大学生是没有几个。”可看出姨妈虽然身处市井但是清高自我的。此外,姑妈在城市的日常会话之中,标准的普通话与上海话之间游刃有余的转换,也正是姑妈一方面积寻求着在城市空间中的积极的群体认同。可以说“上海话”的使用,对于主人公来说,是在特定的城市地理空间定位中,对于自我“上海人”的积极定位。
在《老唐头》中,唐彩凤在回忆在北京的城市经历时,是这样评价自己这次的回归的“这不是不行了,回家种田吧!”其实阐释的是唐彩凤对于都市经验的惯性,对于东北的疏离与无奈。在纪录片的最后,唐彩凤化妆在美容院的特写镜头以及画眉时她的自述“真的,我太邪门了,到哪里都能碰到老大,都奔40岁的人还漂着呢。”等,其实无一不表现城市生存状态。唐彩凤在对于“自我”在不同地理空间中的认知中,她自觉到回故土之后的空间经验对于她是根本性的,但是同时这种对于生活经验的评价也是负面的。
回归前后,人物对于“都市生活空间”的生活惯性,与人物形象的前后反差形成了更多的戏剧张力。在《榴莲飘飘》中,回到东北老家的小燕由浓妆艳抹、短裙、黄发变成了棉衣、耳罩、短发的普通装束。然而内心并非彻底回归,影片尾声,小燕在家乡面膜店中问美容师“有没有进口的面膜?”是对于都市经验的追溯。姨妈在上海时鲜艳的穿衣风格以及整齐的黑头发到了东北被一身破棉衣所代替,然而她在上海城市街道之中指责“外地人”不讲公共卫生,勒令城管干涉的“洁癖”在东北的居民楼却依旧存在,面对粗糙简陋,“家”本能的清洁冲动。对于打扫这一生活细节的坚持,却是对于城市生活空间在人物内心的追溯。
参考文献
[1]李道新.“后九七”香港电影的时间体验与历史观念[J].当代电影,2007(3):34-38.
[2]张浩.“九七”后香港电影中的大陆形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3]邱宝林.新世纪中国青年导演电影话语建构图景与传播逻辑[D].上海:上海大学,2011.
[4]陈晓敏.香港电影中内地女性形象的变迁[J].电影文学,2010(2):25-26.
篇6
关键词:鲍照;乐府诗;清新俊逸
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里对乐府诗的渊源进行过阐释:其一,乐府诗与音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二,乐府诗最初来源于民间,由诗官采集;其三,乐府诗最初的功能是教化百姓,移风易俗。此外,刘勰还对乐府诗的发展作了概述:从汉初汉武帝设立乐府到后汉再到魏晋时期,乐府诗的创作群体是由民间向文人逐步过渡的。
魏晋文人以乐府诗形式创作的诗更加注重辞采,之后到了鲍照所在的南朝刘宋元嘉时期,“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元嘉文学创作倾向从哲思逐渐回归到情感上来,以情思取代玄理。下面本文就来分析元嘉时期的这种文学倾向对鲍照的乐府诗创作形式上有怎样的影响。
首先,鲍照的乐府诗创作的特点体现在频繁用典上。我们以《代陈思王京洛篇》为例:
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绣桷金莲花,桂柱玉盘龙。
珠帘无隔露,罗幌不胜风。宝帐三千所,为尔一朝容。
扬芬紫烟上,垂绿云中。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鸿。
但惧秋尘起,盛爱逐衰蓬。坐视青苔满,卧对锦筵空。
琴瑟纵横散,舞衣不复缝。古来共歇薄,君意岂独浓?
唯见双黄鹄,千里一相从。
此诗写了一个色艺双绝的女子,备受君王宠爱,享受着无比的尊荣,但色衰爱弛的前景始终使她忧心忡忡,唱出了古代女子以色事人、荣枯转瞬的一曲悲歌,从而使诗的正意现露出来。此诗描绘细腻,抒情深婉,鞭挞了历代君王的无情无义。这首诗共有七处用典,如“凤楼”二句用晋代宫阙“凤楼”以及《黄庭经》“绛楼重宫十二级”的典,又如“扬芬”二句,用郭璞《游仙诗》“假鸿乘紫烟”以及潘岳赋“垂炜于芙蓉”之典等等。与前代的乐府诗相比用典是比较频繁的。我们从这些典故出处中可以看出,鲍照乐府诗的用典使得其乐府诗在语言上逐渐脱去了汉魏乐府诗的质朴气息,更富于辞采美。
其二,鲍照对乐府诗的体式上有了创新,其乐府诗创作中出现了许多杂言乐府诗,并尝试着创作了七言乐府诗。我们以《拟行路难》中的两首乐府诗为例:
其一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葡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一》是一首完整的七言乐府诗。在用韵上非常考究,诗中“琴”、“衾”、“沉”、“吟”、“音”韵脚压平水韵的侵韵上。在七言诗的句式上,上下对仗工整,七言诗所展现出来的内容也较五言乐府诗而言更加丰富。《拟行路难其四》则是一首以七言诗为主的杂言诗,这首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明代王夫之评论此诗说:“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仰,神情无限。”伴随感情曲折婉转的流露,五言、七言诗句错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韵脚由“流”、“愁”到“难”、“言”的灵活变换,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全诗起伏跌宕的气势格调。
其三,鲍照乐府诗的创作在语言上更加注重遣词炼字,重雕琢而又不失自然清新之感。我们以《桑》为例:
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蚕作,采桑淇洧间,还戏上宫阁。
早蒲时结阴,晚篁初解箨。蔼蔼雾满闺,融融景盈幕。
乳燕逐草虫,巢蜂拾花萼。是节最暄妍,佳服又新烁。
绵叹对途,扬歌弄场藿。抽琴试抒思,荐佩果成托。
承君郢中美,服义久心诺。卫风古愉艳,郑俗旧浮薄。
灵愿悲渡湘,宓赋笑洛。盛明难重来,渊意为谁涸。
君其且调弦。桂酒妾行酌。
这首诗读来给人一种清新之感,而细究其诗的字字句句,都能看出诗人用词炼字的细细雕琢。如“蔼蔼”、“融融”两组叠字渲染了春暖花开的祥和氛围,再如“乳燕”二句中,“逐”、“拾”二字用得极其生动,准确的把握住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此外,上文中提到鲍照在乐府诗中善用典,这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鲍照乐府诗在语言上较重雕琢。
综上所述,鲍照在乐府诗上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语言上,用典居多,重雕琢,对七言乐府和杂言乐府诗有了一定的创新,整体诗风清新俊逸;另一方面在内容上,鲍照在乐府诗中加入了自我意识,重视自身情感的抒发,以乐府旧题抒发新意。鲍照的乐府诗作为从汉魏乐府到南朝后期乐府诗的过渡,其乐府诗风脱去了汉乐府的民间质朴气息,也并未有齐梁时期乐府诗的绮丽之感,重雕琢的基础上不显造作,因而有清新俊逸之感,对中国古代乐府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鲍照.鲍参军集注[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钟嵘.诗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篇7
《沉香屑》于紫刊2至6期连载,搜罗到这几期的紫刊,也该算收集齐了张爱玲的《沉香屑》。圆了沉香梦,收书之日,找写了一张纸条夹在第二期的《紫罗兰》里――“含混着上海里弄阁楼霉潮气味的紫罗兰已全无一点花的芬芳”。
加上最近所得袖珍本《紫兰花片》,二十年来的辛苦搜罗,周瘦鹃经办的紫罗兰系列,我是大体齐备了。最先是自海王村旧书铺下子得到了那种大开本的《紫罗兰》杂志五十多本,大概总价是八百多元。大《紫罗兰》出了96期,每年24期,半月
期,整是四年。我发现周瘦鹃办刊物,有一规律,停刊不是说停就停,总要出满一个整数,这个整数多为整年。最为相似的例子是《半月》杂志,半月一期,一年24期,出齐96期便结束了,整是四年。另如1941年出的《乐观》月刊,狭长的小开本,出了一年十二期停掉了,周瘦鹃作休刊辞《别矣,读者诸君》云,本志出版,已及一年,值此时艰,办理文化事业,原非易事,所幸同人勉力工作,尚不致半途而废,现以纸张难购,不得不权作小休。《乐观》坊间不易见到,记得买到手后,问过姜德明先生。上海沦陷时期,周瘦鹃好像只编过三种杂志,小开本《乐观》之外还编了一本大开本的《乐观》,仅出一期。再一种便是以刊载张爱玲成名作《沈香屑》而名垂吾国杂志史的《紫罗兰》,这个紫刊是瘦长小本,出了十八期,周瘦鹃也因此成为赏识张爱玲的第一人,那篇纪实性的《写在紫罗兰前头》,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初涉文坛的张爱玲面貌。
说起搜寻这本载有《沈香屑》的紫刊,还是很曲折的。曾于北京西单横二条中国书店期刊门市部见一全份(18期)《紫罗兰》,标价竟达6000元,我是此店的老主顾,可享八折待遇,八折的话是4800元,还是贵。在“为了张爱玲而下狠心买”与“嫌这两炉香太贵而不买”之间犹犹豫豫过了好几年,这家地处灯红酒绿闹市区的旧书店的这套紫刊还未售出(于此可知,为了张爱玲而赴汤蹈火如我者,没有),但价钱又调高至9000元(案,现在是五位数了),哀莫大于心死,彻底与《紫罗兰》告别罢。整份《紫罗兰》买不起(这就是我的不是了,一凡有张爱玲文字的杂志,必求整套无阚不可),另有一路可走,《沉香屑》于紫刊2至6期连载,周瘦鹃大发“深喜之”感慨的《写在紫罗兰前头》刊在第二期(还没有哪位编辑像周瘦鹃这样为无名的张爱玲说了这么多美好的话。柯灵的好话是事过境迁以后说的),搜罗到这几期的紫刊,也该算收齐了张爱玲的《沉香屑》。思路为之一变,机会随之而来,我只用了前述价格的八分之一就圆了沉香梦,收书之目,我写了一张纸条夹在第二期的《紫罗兰》里――“含混着上海里弄阁楼霉潮气味的紫罗兰已全无一点花的芬芳”。
当年,周瘦鹃对于自己编的《紫罗兰》也是十分喜爱,他在1943年5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阴。晨风甚劲,气候突转寒:予御夹衣两重,并羊毛半臂及哔叽单长衫,犹凛然无暖意,夏行冬令,实为异数。是日因须赴邹荆丈沙利文午餐之约,九时许与凤君枵腹出,……《紫罗兰》第二期已见于市上,书店书摊中,在在皆是,封面画之碧桃紫兰,灿然动目,予于此际,色然而喜,雅有他乡遇故知之感。昔日之“在在皆是”,今天都哪去了。
郑逸悔说过为什么周瘦鹃有如此浓得化不开的紫罗兰情结――“瘦鹃生平,对于紫罗兰花,有重影事”。魏绍昌则将此“一重影事”说得明明白白,原来周瘦鹃少年失恋,女友周吟萍的西文名叫violet(紫罗兰)。周瘦鹃自己也说过:“那段刻骨伤心的恋史,以后二十余年问,不知费了多少笔墨。”
篇8
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被称为拥有一城两岸、带状组团、山水园林、桥岛特色的三峡库区惟一兼山城特征、桥城景观、水城神韵、岛城风貌、月城形象的“东方威尼斯”,更拥有着传承久远的忠文化,雷锋精神在忠县人们的身上闪光。
“盆景景致美无双,不立庭院浮江上。”忠县拥有集奇特的建筑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还有被当地人誉为美致无双的盆景——石宝寨。石宝寨始创于明代万历年间,在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修缮和完善,至今已有400多年了。石宝寨有三个独特之处:第一,它是12层塔楼依山而建,每一层塔楼的结构都是穿斗式木结构。整座塔楼修成,没有用一颗铁钉,因此被誉为世界奇异建筑之一。
第二,石宝寨有厚重的文化。它的典故与传说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一直教育着人们要弃恶从善,忠信为人,因此被载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石宝寨在长江边上,自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当地县政府就大力投入,对石宝寨进行了原址保护与就地保护,花了三年多时间,筑造了一个围堤,将其全部围起来,人们从长江上一看,石宝寨就好像漂浮在浩瀚长江上的一个盆景。
欣赏完了精美而富有厚重历史文化内涵的石宝寨,就不得不说说忠县的农业奇观。我们知道,一般的柑橘都是一季花一季果,而忠县的柑橘一边开花一边结果,树上的果子有的刚刚成果,而有的就已经成熟了,花果同树,三代同堂。忠县的晚熟柑橘除了此一奇观外,味道也极为甜美,糖分高,水分高,深受顾客们的喜爱。忠县也因此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柑橘城,成为全国农业柑橘的标准化示范县。忠县县政府凭借此农业奇观与优势,结合石宝寨,将农业旅游休闲一起打造,半城山水满城橘,无限风景在眼前。
说起忠县的名字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忠县原来不叫忠县,而叫临江,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感念忠县自古以来出现的许多忠臣良将,如宁做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的严颜,巴曼子等等,便将临江赐名为忠州。抗战时期,小小的忠州,便有1345位儿女将鲜血洒在了抗日救国战场上。
在当代,为了三峡工程的顺利启动,有1.8万忠州人背井离乡。再难舍的故土,为了国,为了大家,忠州人仍毅然背起了行李,虽然眼泪留在了故土,但背负在身上的精神却更加闪耀。近几年,忠县更是涌现了一大批道德模范,如全国敬老好儿女李素娥,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吴林香,还有缺钱不缺德的郑定祥等等。
忠县地杰,自然人灵,在许许多多的人灵当中,就有一位德高望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农家,就读于西南师范学院学艺术。1963年,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26岁在任教的他深受鼓舞,便下定决心做一件事。这件事,他一做就是50年。他就是方凤富老先生。
在1963年全国学雷锋的热潮中,方凤富也在积极地学雷锋做好事,但他做的好事与别人不太一样,他学习的画画,便成立了一个雷锋班,免费教校外一些青年画画。当初第一名来学习的学生冯德骥,在方凤富的积极鼓励与耐心教导下,如今已经成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数次获得国家级金奖、国际大赛银奖,被很多国家收藏。当年方凤富一个做好事的念头,成就了如今的艺术大家。
方凤富开设的雷锋班免费招收了第一个学生后,前去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最多时达一百多人。再多的学生,他也没收过钱,可是随着学生的增加,学习环境问题凸显出来。他的家只有20多平方米,最多只能坐40个人,其他人都得站着。北碚区环卫所的一位领导听说了他的事,十分感动,便将自己的会议室让出来,让方凤富办学。
外地人听说了方凤富的事,纷纷联系他去讲学,偏远的地区,如四川彭水县通信不便,就写信请他,他都不辞辛劳,跋山涉水前去讲学。对于贫困的学生,方凤富不但分文不收,反而还会赠送纸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事情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方凤富也遇到过困难,甚至他还想过自杀。办“雷锋班”免费教人画画,是特定时期一个热血青年的正常选择,却不是他必须承担一生的责任,尤其是家庭的困难,家人的不理解,以及母亲因病去世,他却外出讲学,无法守护床前的悲痛,都如千斤重石,时时压在方凤富的心头,让他的困惑越来越深:为什么做好事这么难?然而困惑再大,当他看到一张张喜悦于学习的脸,一份份感恩的心,他身上担负的责任就怎么也放不下了。
方凤富不但免费教人画画,还捐画捐钱给贫困地区的学生,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看到家乡的学校破烂不堪时,他两次出资共约5万元,重修了学校。近几年,他为了官坝小学、鲤鱼村小学,出资约七十几万元,赠送的书画和画册,约近两百万元。
方凤富不但拥有无私奉献的品质,艺术造诣也极高,他自创了音乐绘画法,被《人民日报》誉为“中华葡萄王”。先后在法国、新加坡、日本、俄罗斯等国举办过个人画展,三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其国画作品在上海世博会获得金奖;2011年曾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展”,方凤富也被授予“当代杰出艺术家”称号,获得“中国文化艺术交流突出贡献奖”同时荣获金奖。
篇9
找出那么两三天的休假,坐上沪宁高铁,到苏州,24分钟;到无锡,48分钟;到常州,56分钟;到南京,73分钟。或许,上班都没那么快。
当我们偶尔离开那个每天匆忙奔波的城市,或许我们能够拉近和自己生活的距离。
苏州
黄天源
黄天源糕团店占了观前街这样的市口,总是生意很好。
据说黄天源创办在道光元年,最早是个粽子摊,后来才逐渐加上了黄松糕、糖年糕之类的点心,变成了糕点铺子,猪油年糕是最有名的。
现在黄天源里面还开着面馆,价钱比一般面馆贵一点,但在观前街算得上价廉物美。香菇素面味道不错。
常州
福记
福记在人民公园的边上,做的是江浙风味,没什么特定的菜系,而且是明档点菜,应该说不算是非常有自己特点的饭店。
但是,这家店的每一道菜都做得不错,极少失败的。比如一道小点心擂沙圆子,外面裹着黄色的松花粉,口感绵软香滑,很让人惊艳。而且这里的服务相当好,上菜倒水都很规范。
常州糕团店
这些点心店真是常州的特色。其中一样特色就是小麻糕,就是上海人说的蟹壳黄。
常州糕团店最早叫四喜汤圆店,这家店的小笼包、麻糕、糕团、汤面都算是特色,只不过需要早饭时候去吃,因为老师傅都是早上在店里坐镇,下午就下班了。
南京
魁光阁
其实秦淮河边那些饭店,风格都差不多,卖的东西也差不多,都是秦淮小吃。但是魁光阁位置好,就在夫子庙前面一点,紧靠着秦淮河,靠窗的景致很漂亮。
魁光阁主要经营的还是茶,但是小吃的名声太响,最有名的是五香茶叶蛋和五香豆,配上雨花茶。茶馆里面有一个小戏台,晚上的时候会有表演,春江花月夜之类的。虽然是过去了多少年,依然有些秦淮特有的脂粉香气。
鸡鸣寺
鸡鸣寺也是个很有名的旅游景点,又称古鸡鸣寺,在鸡笼山上,始建于西晋,是南京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不过这里要说的,是鸡鸣寺的素斋。和一般寺庙一样,这里的素斋也是以素面为主,素浇面、素鸡面都不错。当然也可以点菜,都是用着荤名的素菜,还有素包子和粥。
这里没有空调,但是开窗就可以看到旧城墙和玄武湖,湖上的风吹过来,很容易被让人安静下来。
无锡
三凤桥
一般人讲起三凤桥,其实是讲三凤桥肉庄,饭店边上的外卖店,基本上买酱排骨都是要排队的。要是自己吃的话,不妨上旁边二楼的三凤酒家直接点新鲜的。无锡排骨、椒盐排骨都是刚做出来的,货真价实。熏鱼和虎皮凤爪也很好吃。无锡菜相当甜,但是三凤桥能做得甜而不腻,这是考验功夫的。
既然临着太湖,当然河鲜也是好的。爱吃甜的人一定要试试看“脆鳝”,太湖三白鱼馄饨名字很有吸引力,但是吃起来倒不那么惊艳,不如老老实实点太湖三白好了。
西新饭店
不少人知道西新饭店是因为它的卤豆腐干,当然在无锡,这算是一家一直口碑不倒的老饭店了,算是经济实惠的家常菜馆。
篇10
30多年时间,他跑遍徽州与江浙地区,寻找即将倾塌或面临拆迁的古民居,收购、迁移、修缮、重建,终于将它们活化成眼前壮观的古建群落。他是秦同千,他想要复原属于中国人的诗意生活。
一路买 一路收藏
在家乡绍兴,秦同千有两处仓库。一处是过去的部队库房,装满之后,他又把一所空置的中学校租了下来。较之收藏书画文玩、古董家具,收藏老房子的问题就是太占地方。屋外的空地上成片堆着石柱、柱础、拴马桩、栏板、雕窗、马槽、石门楼或石牌坊的构件;库房内是分门别类的老家具、匾额、门扇、花窗,铁架上密密麻麻码着老房子拆下来的冬瓜梁、牛腿雀替、元宝托等雕花件。户外还搭了些棚子,下边成堆的大木料用雨布盖着。
一堆青灰色的石板淋在淅淅沥沥的江南细雨中,有些还没拆掉运输时包裹的塑料膜。从露出来的局部可以看到精致繁复的雕工。那是秦同千十几年前在安徽碰到的一个石雕门楼,据说是乾隆年间的东西。房子已经倒掉,没了,只剩这个门楼,卖主开价15万。秦同千没有下决心买,可是回去了又总惦记着。十多年里这门楼的价钱一路上涨,秦同千跟卖家也一路谈不拢,最终买下来,用了118万。
每一堆木头就是一幢老房子。20多年来,他一直在往回买。在江浙、安徽,老房子最多最好买的时候,是20世纪末。用秦同千的话说,就是“成龙的那个时候”――影星成龙收藏的十几幢徽派木建筑就是在那些年买下的,其中四幢后来捐给了新加坡。时间回到1988年。秦同千在安徽出差时,看到一幢摇摇欲坠的晚清民居,他既震惊又痛心,久久不忍离去。脑子里萌生了一个吓到自己的念头:我要把它买下来!这是秦同千头一回买老房子:雇用了20多人,拍照、测绘、编号、分拆……把拆下的砖墙和瓦片也编了号。
一个月后,这幢古宅被迁至绍兴的一处仓库。秦同千想着找块地方,把这堆石料、木料、砖瓦原样搭成房子,再通上水电煤气,自己住着玩玩,或者开个茶室。却没成想这一收就停不下来了。看了这个太心疼,看了那个不忍心。“老祖宗这么好的建筑,凝聚手工匠人多少心血,怎么能想烧就烧,说拆就拆?”没有人给他答案,他就干脆一路买买买。只要一听到老房子废弃或待拆的消息,他都会想方设法,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宋、明、清时期,有文化的人,做官的人,回乡一定要造个园子。那时候造园子是最牛的了。不可能像我们现在买个钻戒,买个汤臣一品,有钱以后买部豪车。那个时候有匹马就可以,有头驴也可以了。”秦同千说到,“第二个想法,我觉得这些东西以后肯定有价值。我是做生意的,这个判断还是有的。我们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想中国有一天会觉醒过来,中国的东西是好东西。”
敬畏古建 “记住乡愁” 会稽山麓品臻园一角
有年春节,听说有几幢老建筑准备拆除,秦同千急了,正月初二即出发去安徽探访。按照当地新年风俗,进门的客人要吃4个白煮蛋讨彩头。浙江人过年是不吃鸡蛋的,怕捣蛋,可是为了房子,那个上午,他跑了4户人家,硬生生吞了16个白煮蛋。又一个冬天,听闻黄山附近有4幢长期弃置的老房子,秦同千冒雪连续驱车3小时前往,山脚不通车,天寒地冻的,他爬了2个多小时山路才抵达目的地。
没有电的山谷里,眼前只有3幢已经面目全非的老房子。再迟些,老宅一定堙没在尘土之中,徒留残垣断壁。他就这样乐颠颠地到处跑,饿了就随便泡个方便面,也不知道图个啥:爱人说他收破烂,女儿喊他老古董,收购的房子不能住不说,还难以保存。秦同千是着魔了。当听说大量古建筑流入海外,甚至在国外整体复原;当看到国内一边拼命拆古建筑,一边又拼命建“假古董”,他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为了几块难以搬运的青石板,他会整宿无眠,但下次听着有老宅旧居的消息,他又激动难抑。“有时甚至觉得,古建筑是我痛苦的根源,是我的牢笼。”因为被困住了,他更决心把这事做好。慢慢地,秦同千仓库里已有400多幢老房子。这早已超出了他“退休后造个园子”所需要的数量。他放慢了收购老宅的速度,也开始认真考虑这些东西该怎么派上用场。为了不让这堆“零部件”受到损坏,秦同千在保管、修复等方面投入的资金,要高于当年购买成本的10倍还不止。
秦同千老家上虞的春晖中学,是民国名校,李叔同、丰子恺、朱光潜、夏D尊等诸多名师曾在这里教书,电视剧《围城》里的三闾大学就在这里取景。1989年,学校的标志建筑、建于1922年的主教学楼仰山楼被鉴定为危房拆掉,次年建起新楼。老校友谢晋导演一次回母校说:我若拍摄春晖的场景,镜头摇过去,只能拍到一字楼、大礼堂、曲院、图书馆,再就摇不过去了。2012年,春晖中学又拆掉了“1990版”仰山楼,在原址按原貌复建起“1922版”。
“类似的折腾各地都有。”秦同千说。但这也证明老建筑再次吃香了。“不是说‘记住乡愁’吗?中国人都是有乡村记忆的。中国城市建设没几年,上海也不过两百年。怎么叫乡愁呢?你大致到这个地方一看,有牛、有羊、有河、有溪沟,有砖雕、木雕、石雕,有床,有家具……这就是乡愁。中国的文化传统,你要到实物中去体验、使用,否则没感受的。”秦同千说。
复建 只为更好地保存
自1997年起,他就租下上万平米的仓库,专门安置古建筑和古家具,还聘请专人看管,防潮、防腐、防白蚁,不敢有丝毫怠慢。十多年前,秦同千成立了修复工厂,从安徽、浙江、北京聘请200多位老匠人,对腐烂甚至残缺的建筑部件进行整修加固。再后来,向秦同千询购古宅的人越来越多,有些甚至开出数十倍于原价的数字,但都被秦同千一口回绝,“我对古建筑有一种敬畏感,当初就是喜欢才买的,现在为什么要卖呢?”
国内与学者交流,国外考察优秀项目,他知道,“老房子的特性是在使用中得到活态保护,空置不用反而容易腐朽损坏。”但是,复建在什么地方呢?“随便找地方建一个民居博物馆,包括建在什么工业园区,过一段时间可能又拆掉了――那时候这东西可能就当柴烧掉了。我要找一个不能再让子孙去拆掉的地方。”
2008年,秦同千在绍兴会稽山的一个山坳里找了块地方:山清水秀,又不会受到城市动迁的影响。秦同千当即把地买下来,想着做个酒店。因为只有酒店,才是真正让人居住体验的地方。买下地后,他花了两年时间盯地方、想格局;开工了,又呼朋唤友到工地,像个孩子似的跑上跑下,兴奋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规划。
老将指点 修旧如旧 复建之后的晚清戏台
为了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秦同千花费很多工夫找来老工匠,为了配上原来的样式,又千辛万苦寻找老材料。为请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到现场指点,秦同千自己都数不清跑了多少趟。阮仪三是同济大学教授、古城保护干将,平遥、丽江、周庄等知名古城古镇都因为他的努力推动得以保全。阮仪三一向强调古建筑的“原址保护”: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原结构、原环境,而秦同千的这种异地复建,并不是他提倡的方式。但架不住秦的再三促请,老先生终于去了工地。正是工程繁忙时,几百个工人在架子上复建古屋。那些专注的老匠人,那些保存完好的建筑部件,让老先生惊呆了,“秦同千,你是个疯子!”是啊,能做到这地步的商人确实很少。
阮仪三终究是默许了,四处跑动“指点江山”:比如房子是清中后期,而某个部件是清早期的东西。秦同千认真地听,把错的拆了,再去库房找对的配上。库房也没有,就再到市场上搜罗、等待;有些木雕被破坏掉了,就去找东阳人用同样的木料给它修复上去。在会稽山麓被命名为“品臻园”的地方,秦同千收藏的白果厅、雕花楼、盐商官厅、戏台等,成了餐厅、阅览室、咖啡厅等酒店公共设施。而在另一处――上海青浦区朱家角品臻园,秦同千收藏的最大古宅“五凤楼”和一幢晚清戏台按照原样复建起来,围绕着这两幢古建的是一家奢华酒店、一个筹备中的艺术馆…… 江南第一官厅――五凤楼
秦同千的古建修复团队,有大木工、雕花匠、砖雕匠、石雕匠,多的时候四五百人,长期留聘的工匠也有近百人。一个好的雕花匠,吃住全包,每天工钱550块。秦同千还找人采访几位老工匠,出了一本《古建保护实录》。老匠人们在这里做得舒心,因为没人催没人逼,他们可以不紧不慢地做自己满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