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范文
时间:2023-03-15 16:3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也萧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那么哪些营养物质是大脑所需要的呢?现在各种媒体广告铺天盖地地向你推荐花样繁多食品和营养品,让人目不暇接,不知所措。科学家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大脑所需要的物质和身体其他部位器官大体一样,无非就是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大脑的特殊构造和特点,有几种营养物质对大脑的活动非常重要。一是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如果大脑缺乏氨基酸,不仅损害大脑的智力活动,而且大脑的排泄物不能顺畅运出去,大脑功能失调或紊乱,人过早糊涂。二是不饱和脂肪酸。许多人坚持低脂肪饮食,甚至信奉素食主义。最新医学调查发现这不利于大脑的健康,摄取不饱和脂肪酸不足10%的日本人,脑溢血引起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希腊人。希腊人摄入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日本的3倍。三是B族维生素,特别是B12。因为B族维生素是神经递质合成必不可少的,而神经递质是大脑向外信息的化学信使。老年人体内合成B12的能力减弱,所以必须适当补充。但好东西也不能像广告说的那样越多越好,要知道任何过量营养可能变成。
最近医学调查发现,导致早老性痴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后,消费重点投向吃。年轻时瓜菜代,甚至吃不饱,现在有钱了,带有补偿性质。进食过饱,营养过剩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含量会明显增加。这种物质的名称是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的大村治教授提出的。他发现人在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这种物质比进食前增加了数万倍。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物质能使毛细血管内侧细胞和脂肪细胞增殖,并能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是引起早老性痴呆的重要原因。甚至有的学者发出惊人之语:约有20%的早老性痴呆患者在青壮年时是大饱口福的“美食家”。正如民谚所说,美食不可多得。
酒足饭饱是现代人的悲剧。许多人开始探索半饥半饱状态,因为这时人的神志更清醒,思维更敏捷,做事效率更高。早在三十年代,美国康乃尔大学营养学家克莱德・麦凯做过试验,证明限制进食的小白鼠比自由进食的小白鼠寿命长三四年,这就是著名的“麦凯效应”。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人饥饿时胃黏膜会产生一种名叫“GHRELIN”的激素。这种激素借助血液循环进入大脑,能够引起一系列的反应,诸如能激发脑垂体中许多不同的生长因子等,而这又会引起大脑其他区域的连锁反应起到改善大脑功能的作用。
篇2
金融危机造成基金公司的危机,也让基金经理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原本人才流通就快的基金行业更是出现了大量的裁员和跳槽的现象。
2009年,中国基金业进入了第十个年头。随着多重因素影响下股票市场风险的集中释放,2008年我国基金行业规模十年来首度出现了负增长,行业总规模从年初的3.3万亿元缩至约1.8万亿元。基金公司的危机,也让基金经理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原本人才流通就快的基金行业更是出现了人才流失现象。
人员更换频繁
2008年度业绩排名百名以外的基金经理离职或增聘公告不胜枚举。基金经理不再是“铁饭碗”,管理的基金业绩表现不佳,被公司劝退,超炒鱿鱼!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业绩表现不佳,被公司炒掉。 仅仅一年甚至更短时间的操盘业绩表现不佳就被基金管理公司炒掉。这其中也不难看出:一,大部分基金管理公司现在是追求短期的业绩和排名,短期的最大利益化。这是一种极其浮噪的表现。这些所谓宣传价值中长期投资的基金管理者,在宣传上是价值中长期投资,在具体操作上是说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二,迫于短其业绩的压力,有能力水平的基金经理也被逼走谁最短时间内盈利最大化的道路。迫使其最大限度增加投机暴利的操作。从本质上这是真正在忽悠基民和准备成为基民的投资者。各基金经理都有其对外宣传的投资思路和理念。实质上这和市场中庄家做股票,拉高了股价就不断出利好讲故事同样。有时故事情节非常动人,实质上后面的动作是出人意料的惊人。
人员的频繁更换,基金管理公司这样的做法表面上是为基民着想。到底是为基民的利益还是为基金管理公司其最大利益而想,有时候难以说清楚。
基金经理转行人数增多
很多基金经理由于不看好2009年行业的发展,以及受08年基金公司和券商对员工降薪的影响,因此已经转行或正在预备转行的人明显增多。根据酷评网调查显示,在证券、银行、保险这三个金融行业中,证券领域的销售转行最多,占该行业销售从业人员的26%。行情的低潮让很多基金经理无法完成既定任务,在残酷的危机面前,他们对后市也产生了恐慌情绪,纷纷开始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转行成为不少人的首选。
基金经年轻化
现时,三百家基金都在“混”业绩比较优良个股这趟水。而A股市场两市业绩相对比较好的股票也就那么两三百家。 在市场的这种环境下,注定绝大部分基金其投资出现类同,所以其命运也类同。在这种情况之下,大部分基金经理有没有真正的水平基本都同样。换言之,通常要研究生甚至博士才能担任的基金经理,现阶段凑合着找一个具有两三年股票投资经历,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就了事。
笔者查询了一下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相关资料:大成创新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新任基金经理倪某某出生于1980年,仅有3年的证券从业经验;而南方积极配置基金新上任的基金经理张某某出生于1979年;同样不足30岁的年轻少帅还有银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尚某某。
正常情况下,入市苦学三年也只是对股市有个大概的认识,又何堪基金经理这样的重任呢?
人员变动对操作的影响
一些基金研究人士认为,优秀的基金经理对行情判断好,从决策到行动都非常果断,往往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但去年以来公募基金经理和管理层人员剧烈变动,转行或转为私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业绩表现。
基金业人才频繁流动,影射出业界的浮躁。基金经理大量流失,投资风格千差万别;“新手上路”越来越多,缺乏投资经验,这些都对投资者造成伤害。
现时由于绝大部分基金投资品种和持股基本“类同”,仓位也一直基本“类同”。所以整体上在下跌市场中谁多亏点谁少亏点本质上是运气上的问题。投资品种类同,持股类同,仓位也一直类同这哲射出,在整个基金行业群体中,大部分基金其实现在都是靠看天吃饭。其管理水平远远与其正面宣传的投资方法理念差别万千。 以笔者之见在如此环境下基金经理要下真正脱颖而出独领风,除了在选股的挑选上跳出往同行扎堆的大蓝筹股里钻的思维外最重要的还是在把握指数高低位与持股仓位的操作配置之上。笔者不甚过多研究基金持股品种,但时刻留意群基金们的持股仓位。就拿08年年初和年底基金的持仓分析。08年年初上证指数在5000点之时大部分基金持仓超过80%,08年年底上证指数跌2500点这些基金持仓同样还是80%左右。指数从5000点到2500点跌幅过半,但其仓位则重仓基本没有变化,避险也就无从谈起!
敢于轻仓也需要勇气!现在基金群体存在一种共通的危险思维:“大家都不轻仓一旦自己轻仓而且看错,那么倒霉的就是自己一人。大家都重仓,小跌大跌共同跌;小亏大亏共同亏。法不罚众对自己个人影响不大,钱不是自己的亏了最多少拿奖金。为保自安看着跟着队伍保日子。”实际如此思维如此行为这并是中庸之道取中间,对基民而言这是严重的渎职行为!
篇3
1、采购成本是企业购进原材料的关键费用。企业在降低采购成本时,要派诚信的、有议价能力的采购人员去采购。企业方可以与原材料供应方签订长期供应合同,以减少价格波动,来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2、降低时间成本。时间成本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产差额。而企业中的时间成本是为了达到某种生产目的,占用或使用如资金、材料而引起的应当支付费用。也就是说这种时间成本,是实实在在的金钱成本,而不是虚拟成本。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传统职业教育偏重于校内的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大缺陷,学生不知所学技能的用途,毕业后无法将所学技能应用到企业岗位当中,无法尽快适用企业要求。因此,单凭学校自身校内技能训练条件是培养不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校企合作的岗位技能训练。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的职业型和技能型培训的有效手段。
1.学校的需要
校企合作确定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得企业人才的需求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率。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方向,学生需要完成产品的加工,对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产生好奇心,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对老师而言,带领学生完成产品加工的同时,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并弥补不足,还可以从中发现新问题、新课题和新方法,找到自己的改进方向和研究目标。
2.企业的需要
校企合作可以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向学校提出订单式培养计划,保证企业用人,也可以定期安排企业员工到学校参加岗前培训和项目研讨。同时,开展校企合作,充实了企业的技术力量,老师与企业员工进行技术交流,学生的创意设计、技能比武都可以围绕企业的业务进行,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为企业逐步建立起资料信息库,推动企业的技术发展和产品研发,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水平。
二、校企合作的教学过程
首先,对参加生产教学一体化学习的学生进行动员。教师对学生讲解生产教学结合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并强调现场纪律和严格的作息时间,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对学生提出几点要求:第一,产品产量比较高,要有较高的工作效率;第二,产品合格率高,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第三,严格的操作规范,需要在人身安全、产品的保护、工量具的使用等方面执行严格的操作要求。
其次,教师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课前准备
教师把要加工的产品与学习的专业知识紧密联系,采用项目教学的形式,以典型零件为载体,通过边教、边学、边做相结合,完成产品加工任务;注重知识面的扩展,举一反三,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作技能。
2.现场管理
在操作加工之前,老师先讲解加工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明确每天的生产计划以及工序要求,熟悉产品加工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然后作出如下工作安排:
第一,设备分组。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对所用设备进行合理分组,确保各生产线工作顺畅。
第二,人员分组。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对学生合理分组,每台设备至少配备2名操作者、1名质检员,对整个现场要选出3名优秀学生进行巡检,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及时纠正,确保产品的产量和合格率。
第三,安全操作规程。对现场的纪律要求严格,学生必须穿合身的工作服、戴工作帽。留有长发的女学生要将长发挽起、固定后戴上工作帽。操作前,学生要有足够的技能基础,如:在数控车床上加工产品,学生需要熟悉车削工艺,具备较熟练数控车床的操作技能,操作加工前必须仔细阅读机床上的警示标牌;对测量工具的使用要得当,课后要对机床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清扫,并对设备进行保养。操作规程都要按照企业的标准要求学生,让学生在加工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第四,分组产量评比。每天生产加工结束后,有专门人员统计每道工序所加工的产品产量和产品合格率。把结果公布于现场的生产进度板上,并进行评比,对先进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
第五,质量分析、质量跟踪。每天检查发现问题当日汇总,对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制订改正措施,确保达到合格的工艺技术要求,为下次改进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六,宣传阵地。在加工现场设置宣传栏,介绍生产教学结合项目、产品的用途和产量、安全操作规程、学生的学习心得和先进事迹等内容,做好配合生产实习的宣传工作。
生产现场的任课教师要进行专业知识集中讲解、现场巡回指导、纪律的维持、人员的安排与调度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等工作。
3.课后巩固
学生课后要对每次加工的产品进行工艺分析,结合加工中出现的问题,制作加工工艺卡片,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工艺设计水平。要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流程,巩固操作技能和所学知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经验。
篇5
从这一道理可以得出结论:企业若要成就市场,关键是要学会灵活运用“营销”这一手段。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成功利用营销手段运作市场成功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但是在这些辉煌的脚下,我们能看到什么呢?
“大品牌、大企业、大市场”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弱势企业都会失去生存的空间。关键在于弱势企业要有积极的态度,以改革求变谋生存的思想,深度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增强企业实力。大的企业集团在联合、兼并的过程中,对联合、兼并的对象将会实行多方位评估,择优入围。而弱势群体又会产生优劣之分,绝对弱小的企业难免出局。
在此前提下,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应市场变化提出了动态平衡营销理念,该理念认为:营销过程不是静止的平面或形式上的改变和调整,而是一个动态性的产品与市场博奕中所演绎出的平衡状态,产品除了内在品质的完善、技术含量的领先和生产工艺上的先进外,一方面,它需要有区别于同类对手独到的定位、卖点和差异化的操作模式,换言之,就是要有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最主要的关键是不能用所有的精力、物力和财力围绕产品的自身物质属性绞尽脑汁,而需要怎么考虑把内在的优势和外在的推广手段在资源整合基础上充分彰显个性化的特质。以达到内外之间的平衡以及在双方对接产生的落差中通过多种动态调整方式给予充分弥补,从而规避由此带来的市场风险。
可以说这一理论正是针对目前中小弱势企业生存困难、运作不灵的现状提出的,因此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雨”,给部分弱势企业带来的利好消息。提出之出就受到了众多重量级报刊媒体的追捧。
蓝哥智洋的“动态营销理论”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动态平衡营销的理念,即差异化、生动化和人性化。
差异化营销――让企业在竞争中占尽先机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指出,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要么具有成本优势,要么实行差异化战略一有差异才能有市场,才能在同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弱势企业要立足市场,首先要有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产品或服务。在各行各业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弱势企业必须在开发产品时就立足创新,在运作过程中营造差异化优势,实现业务、产品和价格的优化组合,开创全新的市场格局。同时还要不断推出独具特色的新产品,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寻求新的“顾客”增长点。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然而,在产品特别是基础语音业务同异化日盛的今天,服务的同质化、趋同性也日益突现。仅仅从关注客户需求方面寻找差异化还是不够的,我们面对的同时也是一个“个性化”的消费时代,除了关注客户的需求外,还要对客户进行“差异化”服务。把传统的卖产品、卖服务转向卖需求过渡,提供超值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客户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发展,领先一步,不断超越,始终让客户感受到本企业的差异化特色服务。只有做好服务工作,建立起与客户之间的诚信关系,不断提高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和对公司的忠诚度,使客户乐意用企业的产品,才能提高企业的营销竞争力。
大体来说,除了以上服务差异化和产品差异化两点是差异化营销必不可少的环节之外,还有以下两点也是必须要提的:
1.实施市场差异化营销。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仅仅依靠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不能掌控市场,必须根据市场变化,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实施差异化营销。用心去占领这部分市场,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施手段差异化营销。根据不同的市场特点,适时、适地、适度变换营销手段,是战胜竞争对手、争取最大市场份额的有效措施。对必保市场、必夺市场、必争市场和随机市场,可以分别采取大量促销与限量销售,薄利多销与厚利少销,低价促销与高价限销,赚钱经营与赔钱经营,热情服务与冷淡服务,先发制胜与后发制胜等不同的营销手段,以确保市场份额的稳定增加与经营效益的稳步提升。
总之,弱势企业要想成就市场,除了产品质量优良外,还必须读懂市场,采取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以有限的营销投入,获取最大的市场份额和最佳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只有灵活运用差异化营销手段,才能开拓市场、挖掘市场,才能取得较大市场份额,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生动化营销――让企业在竞争中呼风唤雨
迈克尔・J・沃尔芙是美国最大媒体与娱乐业顾问机构一一BOOZ―Alan&Harnilton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创始人。他在不久前出版的《娱乐经济》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娱乐经济的概念。他认为,娱乐因素已经成为产品与服务的重要增值活动及市场细分的关键,娱乐经济已成为新的世界通货,2l世纪的货币不是欧元,而是娱乐。
娱乐的这种巨大力量,催生了整个娱乐营销的概念。
迈克尔・J・沃尔芙曾自问自答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消费者的时间如此少、口味又如此善变的世界里,企业应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呢?一旦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企业可以加进些什么来提高产品的价值,使产品更具吸引力?答案只有8个字:娱乐内容或娱乐要素,也就是娱乐的内容和经验。今天,娱乐业对经济的冲击铺天盖地、无所不至,公司必须超越竞争对手,去取悦、撩拨和教育消费者。换言之,公司需要提供消费者可以参与的娱乐经验。
娱乐营销,换言之就是蓝哥智洋国际行销机构提出的“动态营销理论”中的要素――生动化营销。
生动化营销的到来决不是偶然的。新经济中物质的因素在逐步降低,非物质或是人文的因素在快速增加,以全球两大手机品牌的竞争为例,来自芬兰的诺基亚,提出一句震撼人心的广告“科技以人为本”,打破了该产业以技术竞争为核心的概念,首创手机的外壳可以替换,迎合了年轻人买不起第二支手机但可以换外壳来求新求变的风尚,于是拉开和第二大品牌――来自美国的摩托罗拉的竞争。可见,即使是高科技产业的产品,也必须在实用之外,加入休闲娱乐方面的附加价值,才能发挥它整合营销的效应。
举个简单的例子,百事可乐公司主席罗杰・思瑞克曾说:饮料之战没有永远的赢家,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趣。这大概是生动化推广的一种境界。
国际知名企业尚且如此,弱势企业就更应该在营销过程中寻求“生动化”方式。总之,生动化营销就是企业围绕产品所展开的一切推广手段、方法和模式都要从过分的商业促销中走出来。从全民
参与角度出发,强调趣味性、娱乐性和互动性,在活泼中融入个性,在轻松中吸引投入,同时,双方保持协同一致与交流沟通中增加理解、友好等动态平衡元素。和传统营销方式相比,生动化营销的最大特点是摒弃和削弱传统营销中严肃、呆板、凝重的一面,让产品变得亲和。轻松起来,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了生动化营销手段,企业何必板着脸挣钱呢?
弱势企业只有真正掌握了生动化营销的真谛,才能真正地在市场营销中呼风唤雨、战无不胜!
人性化营销――让企业在竞争中百战不殆
人性化营销,顾名思义,就是一切以人为主,依照人性来进行市场营销活动,通过充分满足人性的需求来达成企业经营的目的。这一观点是包括众多知名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在2 1世纪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人性化营销,弱势企业必须提到日程上来。
为何如此说呢?举一个大企业人性化营销的典型例子,海尔集团是率先提出“您来设计我来实现”人性化新口号的知名企业,其意义在于由消费者向海尔提出自己对产品的需求模式,由海尔集团来实现。这种人性化营销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海尔集团产品的人性化和实用价值与传统工业社会的产品价值已经不能同日而语。海尔的市场权势,正是用它所提供的满足顾客人性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造成低于其他满足顾客需求源的位势,才使它的营销活动处于强势的地位。而这个过程,可以归结为塑本、造势、增值和创新的人性化营销链。这个营销链周而复始地运行,形成海尔营销的良性循环。
人性化营销的最大效果不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而是提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品牌忠诚度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行为忠诚度和情感忠诚度。行为忠诚度是指消费者在实际行动上能够持续购买某一品牌的产品,这种行为的产生可能源于消费者对这种品牌内在的好感,也可能是由于购买冲动、促销活动、消费惯性、转换成本或者市场覆盖率高于竞争品牌等其他与情感无关的因素促成的。情感忠诚度是指某一品牌的个性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相吻合,消费者对该品牌已产生了感情,甚至引以为豪,并将此作为自己的朋友和精神寄托,进而表现出持续购买的欲望和行为。
这种典型的人性化营销方式正是众多弱势企业所应该借鉴的,过去人们购买商品,更多地是看重它的使用价值,一方面是由于商品匮乏,品种单一,没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低而导致文化欣赏水平不高。现在人们购买商品时,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等低层次的需求,人们还需要商品能够更多地符合自己的人性化。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尤其是弱势企业必须迎合现代消费者的心理,多设计开发具有个性化、人性化化的商品,增加商品的文化附加值。
篇6
关键词:工业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140-02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工业中小企业是指从业人员1 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 000万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 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成本核算作为企业管理和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期间成本的对称,产品成本是指可以计入存货价值的成本,包括按特定目的分配给一项产品的成本总和。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特点、生产经营组织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具体确定成本计算的方法。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中小型企业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中小企业一般选择品种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要求按订单生产,也可采用分批法。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汇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分步法很明显不适合中小企业。现行工业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及建议改进措施如下:
一、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工业中小企业较少配备专职会计,使用兼职会计现象比较严重。工业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知识老化现象严重,知识更新较慢,远不能适应现代会计核算的需要。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差,缺乏职业道德,知识和能力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只具有应付日常业务的能力,缺少会计业务的整体组织和综合分析能力。致使工业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弱化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工业中小企业要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树立创新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业中小企业要加强后续教育,不断增加新知识的培训,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
二、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学
工业中小型企业因受到财力、物力和人力的瓶颈,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影响。财务决策能力、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控制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辅助核算部门没有独立核算;车间物流划分不明显;传递手续不完善而导致数据失真;车间生产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区分。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符合其管理的需要,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大多数应使用实际成本法,而不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
三、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
从企业看,为使将来生产销售产品的耗费能够计量,从而与其收入相配比,必须正确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任何一个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都是必要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了解决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但有些工业中小企业对这个问题看得并不重要。它们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产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有多少,统统按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来核算成本,结果必然是不管各产品耗费工料费的差别有多大,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却都相同。但由于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一样,因此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对此,工业中小企业要规范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在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既要适应企业生产技术与生产组织的特点,又要满足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于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企业,应以每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计算产品成本。对于同时生产几种产品而且每种产品又分多种规格时,应以每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品种法核算产品成本,然后采用系数法核算品种内不同规格产品的成本。对于生产主要产品又兼营生产少量副产品的企业,应以主要产品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再用适当的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如果副产品数量较多,也可以每种副产品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
四、费用分配标准不适当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耗费的费用,应选用适当的标准进行分配,合理地计入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的成本计算单中。但有些中小型企业不管分配什么费用,一律用工人工资作为标准,而实际上这些共同费用并不都与工人工资有关。对此,工业中小企业要选择适当的费用分配标准。对于不同的共同费用应采用不同的分配标准。具体而言,一是合理选择分配标准,分配标准与所分配费用的多少应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二是要简便,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易于取得,计算比较方面。如,动力费一般与机器工作的时间有关,应采用机器工时作为分配标准。辅助材料一般与产品所耗原材料重量、体积等发生联系,应按产品重量或体积作为分配标准。制造费用可采用生产工时,也可采用工资标准进行分配。
五、月末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
有些中小企业,不管在产品有多少,一律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无所谓。这样必然会造成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的时候,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产成品成本就会虚增。而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的时候,由于完工产品数量大,产成品成本又会很低,人为造成成本不实。因此工业中小企业要科学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很多,如何选用,则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在产品的具体情况,不能脱离企业实际而盲目地选择哪一种。当各月在产品数量很少,月末在产品成本计算与否对完工产品影响不大时,可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当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且数量变化较大,但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时,为了简化手续,月末在产品成本可只计算直接材料一项,如果企业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各月末在产品变化不大时,可按定额成本法或定额比例法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如果月末在产品较多且数量变化较大时,也可以用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六、科目设置简单化,成本信息不真实
在工业中小企业中,将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合并为一个成本科目,导致成本费用归集混乱,无法反映真实财务状况。此外,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比较小,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基本相同,除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他项目不归属到具体某一产品,其核算的产品反而失去真实性。因此工业中小企业要加强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度;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
篇7
一、秭归县劳动力资源及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
秭归县是典型的劳动力资源和劳务外输大县,截止到2012年末人口367107人,据不完全统计,县长年外出务工人员为9.1万。2010年至2012年县应届高校毕业生分别为1654人、1499人、1588人,合计4741人,可以看出,县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平均1500人左右。
二、秭归县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1.机关事业单位招录。2009年至2011年,秭归县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分别为69人、52人、82人,总计为203人,占到上述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的4%。
2.三支一扶录用。2009年至2011年,秭归县共招收“支教、支农、支医、扶贫、人社、青年事务、共青团、计划生育”渠道217人,占到上述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的5%。
3.大学生村官。2009年至2011年,秭归县大学生村官31人,占到上述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的1%。
4.县内用人单位及其他形式灵活就业。通过县内企业招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招录等形式实现灵活就业。
5.县外多渠道就业。针对2011届高校毕业生125人开展就业跟踪服务,省外就业人数达89人,占到抽样调查人数的71%。
三、县内规模企业中高校毕业生状况
1.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通过走访帝元罐头、屈姑食品、匡通电子、戈比迦玻璃四家劳动密集型县内规模企业,近三年吸纳高校毕业生分别为35人、30人、123人、37人,工资待遇为1500~3000元,职业以会计、市场营销、行政管理、业务员居多。从中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目前从事的都是管理类岗位,工资待遇略高于普工,但和经济发达地区工资待遇比较仍有明显差距。
2.高校毕业生流失情况。从上述四家县内规模企业摸底了解到,存在着留不住人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流失总人数为41人,且流失人员大多为外地户籍人口。从企业自身情况看,一方面重视高学历、专业技能对口人员,一方面限制招收外地高校毕业生,优先招录本地高校毕业生或成家立业者,造成了供求两难矛盾。
3.高校毕业生实习情况。四家县内规模企业分别与华中农院、武汉理工大学等院校广泛合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2011年共为92名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实习机会大量增加。高校与企业的广泛合作对于人才培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高等院校充分认识到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实习的重要性,提高了高校毕业生技能,达到了理论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另一方面使企业充实了高学历人才,为保证企业实现跨越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实现了双赢。
四、秭归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的特点
1.秭归县登记高校毕业生失业人数远低于普通学历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据不完全统计,秭归县人力资源市场大厅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1000多人,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数为45人,充分说明了秭归县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较高。根据对去年125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情况分析,经过六个月左右的时间,125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已全部实现就业,就业率达100%。
3.就业渠道呈现多元化发展。据相关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民营及外资企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升学出国等。
4.县外就业人数明显多于县内就业人数。同样以2011年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分析,秭归县高校毕业生在县内就业36人,县外就业89人,县外就业率是县内就业率的247%。
5.院企广泛合作,呈现主流趋势。从近期走访的部分企业可看出,高等院校与县内规模企业走上了院企合作的良性轨道,自2003年就有部分企业在尝试与高校合作,且合作时间较长。在此合作领域有着广阔的空间,可使高校毕业生提高就业技能。
6.秭归县高校毕业生总数不是很高。县教育部门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在1500人左右,加上往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累计当年需就业人数只在两三千人左右,通过招考、自主择业、国有及私营企业等途径即可安置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真正长期失业人数在秭归县不是很多。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误区。高校毕业生由于投入多、学历高,对用人单位期望值过高,一是认为机关事业单位是铁饭碗,是尊严和身份的象征;二是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特别是高学历人才不愿到基层特别是边远、偏苦地区就业。
2.高校毕业生专业与企业需求矛盾突出。从走访企业看,7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岗位与所学专业接近,说明企业岗位对专业的局限性。
3.部分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在举办招聘活动中,部分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片面追求高学历,将能胜任工作的大专、中专类人员拒之于门外,造成了招不到人和供过于求的矛盾。
4.吸纳高校毕业生的规模企业较少。能安置高校毕业生的规模企业是今后就业的主渠道,由于秭归县经济欠发达,有实力、有影响、能提供大量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规模企业还不是很多,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不愿返乡就业。
5.高校毕业生就业配套措施落实不到位。由于秭归县中小企业及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无法解决户口及后期保障等问题,特别是中央、省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扶持政策在秭归县还未完全落实到位,客观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致使高校毕业生有后顾之忧,造成就业不畅。
六、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建议
首先政府要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通过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改变毕业生竞争现有岗位的境况,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创造新的岗位,为大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出台符合我县县情的积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逐步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对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规模企业,给予资金、政策上的倾斜,同时工商、税务、财政等相关部门应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氛围。
再次,政府提前介入,加大高校毕业生动态监测。教育、人社、学校、乡镇等部门对高中毕业学生建立动态跟踪台账,同时为大学生就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如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档案托管、就业见习等。
最后,大力拓展实习岗位促就业。政府部门要认定一批具有高校毕业生实习资质的基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方案,积极筹措资金,激发用人单位积极性,大力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实习岗位,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技能。
篇8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概念;过程
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细胞,是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市场的开放化,以及市场机制的引入,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越演越烈,而企业需要在“大浪”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尤其一个企业的经营的成败,直接与企业营销管理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充分认识“企业的营销管理”的定义概念,而“企业的营销管理”的定义概念就首先要从“企业的营销”的定义概念认识开始,所以,文章从3个方面来阐释要义。
一、“企业的营销”概念
“企业营销”的定义目前在学术界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人们普遍上认为“只要是涉及到以赢取利益作为目的的,并且在这个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并随机作出反应的动态的过程”称为“企业营销”。当然,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企业营销”又有不同的定义概念。
在社会层面上看,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美国)在2001年把企业的营销的根本意义概括为“向人们传递一项高标准的生活方式”。在管理层面上看,企业的营销就是“向人们推销产品的一门艺术行为”。
在人们的生活实际中,专门从事人类与企业产品进行“交换”的活动的手段非常多,并且需要五花八门的技巧,已经成为一门艺术。“企业营销”的活动不仅囊括了企业生产领域、企业流通领域、企业销售过程,而且包括以顾客为全过程的服务领域。因此,在市场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市场环境里,为了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顾客需要,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目标、做好定位、做好商品研发、做好销售渠、做好商品运输与储存、做好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全过程。
二、“企业的营销管理”概念
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美国)认为“企业的营销管理”指的是“为了达到企业所定下的目标,对此进行生产、经营、销售、服务,尤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注意将企业目标跟顾客需求保持交换,以实现两者利益的最大化,并为这个最大化利益的交换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企业营销管理”也就是为了刺激人们对企业商品的需求欲望,好让企业实现生产规模与销售量的扩大化。但是,这种认识还是狭窄的认识。在实践当中,其实“企业营销管理”活动不但是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扩大市场的需求,而且是调整人们需求跟市场供应平衡的“无形的手”。
为此,“企业营销管理”的任务至关重要,起到协调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促使企业与顾客在“交换”过程中实现买卖双方利益互利互惠的重大意义,这也就实现了企业经营管理与营销的目标。所以,“企业营销管理”本质上为“管理市场的需求”。而在“管理市场的需求”过程中,最大的参与者就是顾客。而参与的顾客又分为2大类:一类是新顾客,另一类是老顾客。为此,“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就是不仅要不断吸引新的顾客,还需要尽可能的留住老的顾客,在新老顾客与企业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
三、企业的营销管理过程
“企业营销管理”的关键在于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销活动跟错综复杂变化的市场环境相协调。所以就需要充分认识企业的营销管理过程,而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主要分为4个步骤:
(一)探析与评估市场机会。“市场机会”指的是“市场当中还存在着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也就是说“哪里的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那么那里就有企业发展的市场机会”。可这种“市场机会”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识别得出来,这就需要企业的营销员自身具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评估能力。所以讲“营销机会”对一个企业非常具备吸引力,谁抓住了“市场机会”谁就赢得了市场的先机。而要赢得“市场机会”就需要企业具有高度的战略眼光,能够看到到企业的长处,又要看到企业的短处,尽量发挥长处,规避短处。此外,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适者生存,为此效率地的企业必将被淘汰,这就需要一个企业具有评估能力,能够充分依据市场变化,看出企业在市场里存在的问题,然后做出调整,采取举措将市场威胁降到最低,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二)探究与抉择目标市场。一是预测与推测市场中的需求。也就是针对企业抉择的营销策略,既需认真仔细地测量市场现有的容量,又需科学地预测市场将来的发展规模,为企业踏入市场提供科学、合理、客观、准确的依据。二是展开市场具体细分。也就是将整个市场按照顾客们不同的需求进行具体明确的划分,然后归类,分成为几个类型。三是抉择目标市场。也就是企业可以抉择多个市场或一个市场做为自身提供服务的对象。一般情况下,很多企业均是向一个市场或者一个子市场提供专项的服务,不可能同时为多个市场或者多个子市场提供不同的服务,毕竟一个企业跨行业地去生产经营是很吃力的,而且也不可能行行都做的很好,为此,这就需要企业对自己做出充分的认识、评估,然后根据自身的专长进行集中提供服务,以在市场中赢得绝对的优势。四是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也就是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并结合自身实际,经过调查、分析、评估等基础上,确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在市场当中的定位,包括企业形象与产品形象,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企业的产品具有鲜明的特色。
(三)定制企业营销组合对策。“企业营销组合对策”指的是“企业按照市场目标需求与企业的目标定位定制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对策,以便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与长远战略”。而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企业营销控制的各种要素,依照美国管理学家麦卡锡的企业营销控制要素的分类,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产品结构;二是产品价格;三是分销渠道;四是促销组合。
“企业营销管理”既受到企业内部目标定位与资源的影响,又受到企业外部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制约。而正是这些影响与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要素具有可变性,不易于控制,因此,企业的营销管理人员需要在工作中对营销组合对策做出科学、合理、准确的谋划,确保企业在内部与外部要素的制约想仍然能够与市场环境保持协调。
企业的营销组合对策应当具有灵活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随时做出进一步调整。通常情况下,在短期时间里,企业能够对环境的变化做出比较快的价格调整、规模的调整等,而企业对研发新的商品、完善渠道的分销等却需要很长的时间。此外,企业的营销组合对策还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复杂的组合对策,也就是说“产品结构、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组合”4个要素是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这就需要企业格外注意安排好这4个要素相互之间的配合,促使各层次所有营销组合要素均能够达到灵活运用与有效安排。
(四)管理市场的营销活动。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既应当根据商品的特色定制出别具风格的营销规划,又应当落实营销方案,并对整个方案的实施进行控制。而企业营销计划的实施过程有:(1)定制详细的行动计划;(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3)设计需符合决策与报酬制度;(3)研发和科学分配人力物力财力;(4)树立健全企业文化与管理风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执行落实营销计划时,企业的营销管理人员有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这就需要企业预先制定有突发事故的应对策略,通过对企业营销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对危害的防范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突发事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确保企业营销目标的实现。此外,为了保障营销计划的顺利实施,企业的营销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还应当跟企业的规模与营销管理的任务相协调。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金融专业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099-01
按照社会的具体需求,依据文化与社会的共同发展趋势,为学生制定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培养方案叫做课程建设。课程是是实现教育教学的综合目标,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手段。课程建设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教育部门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有了新的要求后,课程建设工作也逐步被广大高校教师所重视。
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变幻莫测,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学生了解实时的金融动态,就必须利用校企合作这一方式。当前高校金融专业课程的设计中教材依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理论性的知识占据了课堂上的大部分内容。高职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比本科教育少一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课程有一定程度的精简,精简后金融专业课程的特点就是理论知识占了绝大多数,实践活动大部分被简化掉了。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对目前金融领域的变动无法及时了解。虽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变革,加入了其他的方式来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但是目前依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目前行之有效的最好办法就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开展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的育人初衷就是要培养出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型、复合型、适应性人才。金融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工作的起点,所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金融企业的工作环境、职业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开展校企合作能让学校与企业完成双赢,企业在此项活动中能培养出适应自身岗位特点的专业性人才,学校可以有效提升自身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并完成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一)课程建设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常用的课程建设形式只有两类,课程置换与课程共建。课程置换就是将传统的金融专业课程全部或者部分替换为企业的专业培训课程。课程共建就是学校与企业一起进行课程的构建,目前采取的主要手段是让企业的员工加入学校课程构建的工作队伍中,并参与其中的课程设计部分。
(二)课程建设范围局限性强
目前的校企合作制多应用与专业课程建设中,对于非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则没有实施校企合作。因为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校企合作理念是专业课教师自然而然产生的观念,这种观念在非专业课教师中还未完全树立,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没有体现。而且,想要将非专业课程的内容与专业的校企合作联系起来展开教学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校企合作概念理解不准确
目前在许多金融专业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专业技能过多的重视,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以及职业文化等方面的培养,认为校企合作的展开就是想让企业获得拥有过硬技能的人才,忽视了企业对人才全面性的需求。事实上,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工作开展的理念应当是让学校与企业联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这种合作在课堂中不仅能学到学校应当传授的知识,同时也能学到企业需要从业者掌握的知识,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促进。
三、如何更好的实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
(一)完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原则
首先在实施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双方应当确立各自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应当由企业起主导作用,学校其主体作用。因为在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是以企业的具体需求与整体要求为基准进行的,企业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校师资都能够有所要求。只有当企业正确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出相关要求时学校才能够培养出适合企业的专业性人才。而之所以要以学校为主体,是因为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提出自身的人才需求以及对课堂内容的要求后,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其体现出来。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所以学校能够更好的发挥课程建设的主体作用。其次,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校企合作开展的最终目标。高职院校中,教育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自身职位所需要专业技能、理论以及素质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所以在课程建设当中学校必须对企业的具体需求有所了解。高职教育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企业需求方面的内容,也要让学生学习教材理论中的相关知识。所以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应当发挥出的作用,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与课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使学生接受的教育能完成对其综合素质的全面促进。最后,树立以项目课程为基本方式、以课程单元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模式,保证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成果。项目课程,就是在课程开展的时候,企业提出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这种方式能让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具体需要更加契合,帮助学生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整合。课程单元则是一门课程的组成单位,通常情况下一个课程单元当中会有几个课时,将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整理就能够形成一个课程单元。
(二)改进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内容
课程论中将课程建设分为了三个重要阶段,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课程实施。在这三个大方面中依然存在一些更小的方面,例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资源、课程师资等是课程设计这些细化分类。在进行课程目标的设置时,我们需要对此目标进行全面的考量,思考其是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所促进,并且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课程内容必须与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相适应。对课程进行评价时需要遵循固定的两项评价标准,首先对企业的要求进行理解和落实,然后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拔高和推进情况。课程资源就是学校能够为教学提供的设施等。在进行课程的整体组织时,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把针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进行分类整合,并在其教学过程中添加各类要素,最终形成各个教师独特的课堂内容。课堂内容受到了许多因素,例如教师的教学观念、企业的人才需求、学校的教学政策等的影响,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对教学大纲、教材等材料,应当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出更有应用价值的专业性人才。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模式是曾倩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学校与企业在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为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国内知名信息化运营专家中企动力认为,传统意义的网络营销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随着企业网络意识的提高,效果将成为网络营销评估的核心标准,也意味着以效果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营销型网站时代真正来临。
市场需求催生营销型网站发展
中企动力认为,传统网站建设根本无法满足成长型企业的这种发展需求。传统网络营销从表现形式和最终效果上来看,更像一个“广告牌”,“有且可以看”,其重视的是“有”而不是“用”,技术的落后和思想理念的落后,最终导致了企业网站页面看似精美,实际却无法让真正的目标人群能够搜索到网站,同时也无法有效地使访客转变为顾客。也就是说,传统网络营销效果无法把控。
网络营销历经10年的发展,随着企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和营销理念的成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网络营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必须是一个可控的投资行为,投入的资本必须可以转化或可见的效果。因此企业对网站建设的需求,也必须从“单一展示”转变为“全方位营销”,从“面子工程”向效果工程的转变催生了营销型网站的发展。
效果,网络营销评估的核心标准
营销型网站的出现,就是要解决传统网络营销遗留下来的弊端:企业网站粗制滥造,满足不了企业网络营销需求;网络推广粗放经营,难以获取有效流量,更不乏忽悠型推广毫无作用;流量转化粗枝大叶,得不到有效利用,白白浪费大好商机。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解决效果不可控,不可评估的问题。
网络营销相较于传统营销,呈现出一个最大区别:网络营销模式是有足印的。好的足印,跟进者纷至沓来,优化顾客体验,加强与顾客间的沟通交流,追踪网络营销效果,就成为网络营销举足轻重的部分。也就是说,企业可以根据顾客需求,对网络营销提出更进一步的效果导向和个性化需求,这将直接用来判断企业网络营销是否成功,是否达到原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