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萧何范文
时间:2023-03-19 11:2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也萧何败萧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情境;第二课时;数概念
案例一 “认识几分之几”第一次课堂教学
师:(口述)一袋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这袋桃子的几分之一?
生:(口答)一袋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这袋桃子的. (这是本单元第一课时认识的几分之一的旧知,现教者试图从方法入手开始认识几分之几的新课推进. )
师:3只猴子分得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思考本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生:假如一袋桃子有4个,4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3只猴子分得.
生:假如一袋桃子有8个,8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3只猴子分得.
……
课后反思:教学本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时,教师精心设计,创设了完整的情境,使用了精美的课件,课堂效果极佳. 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的教学时,一则对学生极大的信任,目标定位放得过高;二则想尝试换一种教学方式,从方法入手,还原数学本质教学分数几分之几. 基于以上两点思考,进行了上述的教学. 但因学生的心理年龄毕竟小了些,思维方式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渐变的过程,他们很难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东西,整个课堂变成了个别学生展示的舞台,差生不会说,优生说;学生不会说,老师说. 这节课失败在于没有使用具体形象的情境帮助学生经历将数与具体的物质实体相分离的抽象过程,并以此来推进我们的数概念课堂教学.
案例二 “认识几分之几”第二次课堂教学
师:(课件)一袋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这袋桃子的几分之一?
生:(口答)一袋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这袋桃子的.
师:(课件)3只猴子分得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生(窃窃私语):又是分桃子呀?上次不是分过了吗?
课后反思:为了体现数概念教学中意义关联、创造生成、关系沟通的原则,现今苏教版数学课本情境往往保持一种连续,如可能性教学中的摸球游戏等. 也正是由于这种连续所形成的单一,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 课堂上我听到学生窃窃私语,“又是分桃子呀!”这种审美疲劳的排斥感,将让我们的学生自动游离于课堂之外,好奇心没有了,你怎么去激发学生学习数概念的兴趣呢?而且孩子的判断力不是很强,他心中想“我会了的知识干嘛还要学呢?”其实他自己不知道他懂不懂,其实没有掌握,但他认为自己掌握了,又不参与课堂学习了,这段知识他是断层了. 这节课失败在于虽然我们的第二课时使用了具体情境――精美的课件,却是第一课时情境的重复使用,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三 “认识几分之几”第三次课堂教学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袋小番茄,准备与办公室的周老师、丁老师、杨老师三位老师分享. (老师出示一袋小番茄)请你帮助巢老师分一分,巢老师能分得这袋小番茄的几分之一?
生:老师能分得这袋小番茄的.
师:那周老师、丁老师、杨老师三位老师一共能分得这袋小番茄的几分之几呢?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有学生举手问:老师,你这袋小番茄有几个?
师:你猜?生:我猜有4个.
师:还可能是几个?生:8个,12个,16个……
若干分钟后,小组进行全班的汇报.
生:巢老师分走了这袋小番茄的,1 - = ,周老师、丁老师、杨老师三位老师共能分得这袋小番茄的.
生:每位老师分得这袋小番茄的,周老师分得这袋小番茄的,丁老师分得这袋小番茄的,杨老师也分得这袋小番茄的,3个是,所以周老师、丁老师、杨老师三位老师共能分得这袋小番茄的.
生:我还有一道算式: + + = .
生:假如有4个小番茄,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假如有8个小番茄,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不管有多少个小番茄,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生:……
篇2
品牌期望事与愿违
中国没有世界级的服装品牌,这是中国服装人心中长久的痛。这么多年,中国的服装人士始终在探讨。在实践,尽管进步很大,但还是没有能够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服装。就像中国足球一样,联赛开展很多年,最后不得不承认,我们还很弱。与中国足球不同的就是中国服装有着强大的产业基础,毕竟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最大的服装出口国、最大的服装消费国。
当前,中国服装民企的资本积累已经不容小视。如何发展壮大是这些民企当下考虑最多的问题,当然走品牌发展之路是不二的选择,但鉴于当前国内服装界的状况,很多民企考虑直接买断国际大品牌,从而走一条捷径,直接和国际品牌接轨,占有了品牌,就可以迅速地占有销售渠道,也才能拥有定价权。于是就有了在福建。七匹狼、九牧王、安踏、柒牌、特步等纷纷要海外并购的品牌;4位温商联手入股皮尔・卡丹在中国的业务;13名温商组团前往欧洲洽购50个知名意大利品牌。
不过这种海外的扩张真的会如这些海外兵团所愿吗?从目前来看还很难说,更多人还是不看好当下已经发生的品牌交易。就拿皮尔・卡丹而言,其自身的海外发展就已经积重难返。这些年,“皮尔・卡丹”的运营模式主要是授权,授权后你随便加工生产,然后世界各地到处开店。尽管皮尔・卡丹本人在中国赚了个盆满钵满,但是皮尔・卡丹这个牌子在中国已经被拉下了神坛。在某种程度来看近乎于失败。同样几年前华伦天奴撤出中国市场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品牌被做烂。这不能仅仅归罪于中国的仿冒,和品牌自身的经营管理关系甚大。今天,我们的服装企业拿下皮尔・卡丹在中国的服装和衣饰业务同样可以看作是过去每年花几百万美元拿下权的延续。试想连皮尔・卡丹本人都无力挽救其大牌形象,我们接了这个烂摊子无非是再吃上几年老本。只是在他的光环下去赚取最后的利润。
盲目贪大后患无穷
尽管当下服装企业海外投资很积极、在政策上国家也有扶持,但是品牌企业并购并不容易。就拿13名温商组团前往欧洲洽购50个知名意大利品牌来讲,最后的结果仍是无功而返,显然欧洲人想卖的都是不良资产,对于品牌在开价和经营上有很多苛刻的条件。这对于还没有品牌经营管理经验的中国企业来说,想要完成蛇吞象不那么容易。
在抓紧品牌并购的同时,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也在进行着海外转移,这种转移是以海外开厂形式出现。一般都是东南亚国家,做的还是原来的老行当――OEM,只是看好了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与本土联动,形成规模上的巨无霸制造业航母。这种投资短期来看也许会有赚钱效应,但是加工制造业一定要有市场作支撑。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也没有太多附加值,盲目的贪大不是件好事,早晚会成为负担。特别是海外办厂,对于当地的法规和民情是否熟悉和适应更是首要考虑的。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就曾表示,一些企业境外投资时此前曾遇到“建厂容易、关厂难”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对当地一些退出政策不够了解。我们应当看到。被民资收购的资产几乎都是不良资产,外国企业之所以出售,原因当然是经营不善,而我们对被收购企业本身了解又不够深入,这样中国民企很难改善其经营状况,所以还是要谨慎出手。
有专家指出,由于法律和文化等差异导致的不确定性成本也不能忽视。由于各个国家法律体系不一,并购后企业资产评估、财务费用、税务等隐形成本浮出水面,企业文化的差异也给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因此,现在机会虽多,中国服装企业还是要小心再小心,并购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综合效应。
增强软实力任重道远
篇3
世界各大中小学院校里,各大顶尖科研所当中,都会陈列着一位女人的画像,他就是居里夫人。集物理学、化学最高荣誉奖项于一身的居里夫人,身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居里夫人在求学阶段当中,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无不透露着坚强自立的品质。在她求学过程中,身处异乡的她每个月只花费40卢布,而且这四十卢布的多大部分都用到了她的学业当中:购置实验器材、购买大量的资料。无论生活有多么的艰难困苦,居里夫人始终保持着自己对科学的那一份热爱与追求,对成功的偏执,对胜利的渴望。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居里夫人在他最美丽的年纪丽遇到的对的人。在进行科研过程中,居里夫人遇到了一位物理学家,并且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成为了居里夫人的丈夫。在成家之后,居里夫人并没有以此为理由过着家庭主妇的生活,而是与丈夫一起投入到了科研工作当中去。有句俗话说得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与丈夫搞科研的过程中,居里夫人与丈夫一同发现了元素镭,并且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居里夫人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奖,也是世界上首次女性获得诺贝尔奖。在发现镭元素之后,居里夫人并没因此得到满足,而是一心一意想把镭元素提取出来。由于当时居里夫人和她丈夫的家庭条件比较拮据,所以在提取镭的过程中使用的科研设备也是很简单朴素的。居里夫人和他丈夫找来了一堆可能含有镭元素的一堆矿渣,这堆矿渣重达几顿。然后,俩人又找来了一口大锅,把实验室放到了一个四周没有围墙,并且还停放过尸体的地方。于是,提取镭的光荣之路就开始了。在提取镭的过程中,丈夫不幸病逝。居里夫人忍着丧夫之痛继续完成实验。实验的重担全都落到了居里夫人的身上,拿着一根粗的铁棍,在充满乌烟瘴气的大锅里搅来搅去,手上也磨出了茧子。终于,通过不懈的努力,从几顿重的工业废渣当中国仅仅提取出了0.1的镭。并且,居里夫人个人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在成功提取镭元素之后,居里夫人并没有申请专利。而是把提取镭的方法公布于世,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明明可以通过镭发家致富,可为何要做出这般举动呢?居里夫人回应说:“科学研究的成果就是用来造福世界造福人类的,如果按那样做的话,未免也太自私了。”多么伟大的人才能有着如此的胸襟啊!
人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居里夫人逝世后,医生给出了明确的死亡原因:由于骨髓缺乏正常的生理功能,造血能力大大下降,白细胞总数少于常人。而这罪魁祸首,就是镭。这仿佛就像是一种宿命,居里夫人成于镭,也败于镭。不禁有种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感慨。
篇4
关键词:挂面白板纸 清洁生产 资源回收
中图分类号: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57-01
1 企业概况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部《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的规定,肇庆某挂面白板纸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对于清洁生产的要求,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以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
该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加工为一体的挂面白板纸技术开发企业,企业利用回收废纸制浆生产挂面白板纸。共设有制浆生产线2条(面浆线1条、底浆线1条),造纸生产线2条,其主要产品为挂面白板纸。
2 典型加工流程分析及重点物料平衡分析
该公司工艺流程与常见的瓦楞纸制造有一定的差异,但使用的是常规造纸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破碎、制浆及抄纸产生的废水;电锅炉燃烧产生的废气;破碎、沉砂、除砂、废水处理产生的固体废物等。
产生的清洗废水其中含有SS、COD和BOD等,废水通过管道输送至厂区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排放,固体废物等收集交由地方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处置。
该公司抄纸车间主要进行上浆、真空吸水、压水、烘干、复卷等操作,主要污染物也是废水等。清洁生产审核小组会同车间技术人员对干纤维物料进行衡算,绘制出2011年5月3日的干纤维的物料平衡表,平衡数据见表1。
3 物料损耗分析
(1)制浆损耗。
①制浆环节。
通过干纤维平衡分析,选纸环节干纤维流失占10.02%,制浆过程干纤维流失为9.52%,其中流失了大量的短纤维,不仅造成原材料的流失同时也会增加废水治理的污泥量,可通过技术改造回收部分浆料减少物料的流失。
②抄纸环节。
造纸过程抄纸环节干纤维流失1.21%,复卷环节干纤维流失0.97%,通过对比,抄纸环节干纤维流失相对制浆环节少一些。
(2)存在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物料平衡分析不难发现,制浆环节干纤维流失量占比例最大,干纤维流失量占19.54%。通过现场分析发现,制浆环节中废纸中废塑料、铁丝、木屑等较多,用水量大废水中的短纤维没有高效率回收。
4 方案产生及实施效果
根据物料平衡分析结果,企业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分析和一系列试验,最终确定了应对措施。
(1)短纤维回收。
面浆车间、底浆车间所产生的浓缩水以及造纸车间压干产生的稀白水中含有大量的短纤维或滑石粉(硫酸铝)、增白剂等,直接排放不仅造成原材料以及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废水处理系统的负担,增加了污泥量。通过在废水站进水口处安装90目的斜筛过滤装置,回收排放废水中的短纤维及部分浓水回到制浆池中。
新增回收设备和改造费用需要投入4.2万元,无其他运行费用,回收纤维价值5.82万元/年。
(2)面浆水用于底浆制浆。
面浆车间浓缩水中含有大量的短纤维、滑石粉、增白剂以及碱性紫等材料,同时浓缩水的水质满足底浆用水要求。直接排放至废水处理站不仅造成原材料及资源的浪费,同时增加了废水处理站的负担。通过加装搅拌机、水泵以及铺设相应的管道将面浆车间的浓缩水回用至底浆制浆车间。
此方案节约用水,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减少废水排放,降低生产过程中干纤维的使用量,改造方案投资约5.6万元,经济效益51.90万元/年。
5 结语
从案例实施过程中可看出,清洁生产需要切入企业原料损耗的原因分析中,来寻找可替代的清洁生产方案,而方案实施最终效果,必须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现有技术是否成熟可靠,以及经济可行性来确定。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皇帝;喜好;精谨;写实;催化剂;成败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02-01
一、独立形成中的工笔花鸟画中皇族作用
六朝的人善于运用花鸟形象进行艺术思维在花鸟诗中有具体的表现,特别是帝王阶层更是善入此道。深厚的花鸟审美社会基础,是花鸟画产生的相应条件,人们的审美情感正在自然而然地进入花鸟画。
当时花鸟画题材的作品的艺术追求,是写实方向的尚“真”传“神”,即造型“精谨”,富有“生气”,这说明花鸟画在向工笔方面走向成熟。
二、成熟发展的工笔花鸟画中皇族的作用
工笔形态为主的花鸟画完全成熟于唐代宫廷,产生了曹霸、韩幹、边鸾这样的大家。皇帝对曹霸称赏有加,《丹青引》说“至尊含笑催刺金”。韩幹以画唐玄宗的御马著称。边鸾是一个声名显赫的专奉诏为帝王作画的从三品官员。
隋朝虽然命短,但是却不乏帝王中喜爱花鸟的记载,如《炀帝记》中记载:“大业八年三月,见二大鸟,高丈余,皓身足,游泳自若。上异之,命工图写。”盛唐李隆基凭借自己高超的艺术才能,带领唐代宫廷君臣进入艺术的“雅兴”时代,一时间汇集画家吴道子、韩霸、韩幹等大家。唐明皇之后的德宗皇帝是明显推进花鸟画发展的帝王,如《唐朝名画录》中记载新罗国进献孔雀,诏边鸾“于玄武殿写其貌,一正一背,翠彩生动,金羽辉灼,若连清声,宛应繁节。”正是帝王的重视,宫廷花鸟画才取得了不朽的成就。
三、登上巅峰时期的工笔花鸟画中皇族的作用
宋朝历代皇帝对宫廷院体花鸟画的重视,主要因素是当时宋代都市经济的繁荣富足,使绘画能成为生活环境的雅趣。
开国皇帝赵匡胤“性好艺文”,在西蜀被灭的时候就启用黄筌父子,这奠定了当时宋朝初期以黄家为基础的工笔形态的基调。太宗赵光义也是一位特别喜爱花鸟画的皇帝,特别重视黄筌之子黄居寀,对黄居寀是“尤加眷遇”、“恩宠优异”,太宗皇帝的宠爱使“荃、居寀画法,自祖宗以来,图画院为一时之标准”。到了徽宗时代,徽宗是一位优秀的花鸟画家并致力于画院的教学、教育、创作等工作,更以皇帝的权利切实提高了画院画家的待遇,为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环境。
四、复兴时期的工笔花鸟画中皇族的影响
宫廷院体工笔形态的花鸟画经过元代90多年的沉寂在明朝初期至中期的一个世纪间,再度复兴出现了。出现了边景昭、吕纪、戴进等画家。
边景昭他的线条很有宣德帝欣赏的所谓“棂棂凛凛”的笔法,题材上说他的花鸟画有宣传儒家政教功用的特点。边景昭重启传统宫廷院体之美,尽管后来此道寂寥,但是富艳绚丽的边景昭画风像是新月当空,在明清几百年中犹如孤灯独照。再说吕纪,《明画录》云吕纪为孝宗“嘉赏有渥”。吕纪的花鸟画的处理题材的思想,据记载有利于绘画向皇帝“进谏”的特点。有记载,孝宗曰:吕纪之画,妙夺化机,极关治体,足为传世之宝。谈论明代宫廷绘画总不能离开戴进,戴进是以一种清淡的风格理解了唐宋的传统,他的线条有宣德帝主张的顿挫有力的用笔特点。
新创的院体粗笔形态中朱瞻基起了重要的作用。朱瞻基既发扬了唐宋工笔,又发扬了南宋马、夏。在绘画理论方面,提出了宋画精神意味的“展图理,动植皆自然”的见解。
皇帝皇权理想,使得传统的宫廷院体花鸟画艺术产生了崇高的美感。然而当皇权失去了儒圣的理想之后,很容易演变成社会的祸害,所以被帝王所助长的院体花鸟画最后还是扼杀在了帝王手中。
五、花鸟画的多元化时代
清代花鸟画发展的一个巨大成就就是吸收西方文化产生的“中西合璧”的新形态。清立国以后康熙皇帝重视西方科学文化,西洋绘画也随之传入宫廷中,成果显著的花鸟画家中最为优秀的是郎世宁,扎实的西画功底掺杂中法,这种新画法深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喜爱并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器重。
篇6
数学家高斯赞誉“数学是科学之王”,可见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迷人魅力。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精准性,人一旦深入学科本质撞见思维光芒,就会真真实实爱上数学。把数学变得活泼有趣,其实是使思维活泼有趣,只有体验到思维乐趣,才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感性积淀,真正让学生爱上数学。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在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知识体系,使得他们对课堂中的原汁数学味嗅觉越来越灵敏。学生的这个特性,使得数学课堂能够以其独特学科特色真正吸引学生,课堂上的思维能量才是数学课堂的“颜值”所在。
一、情境呈现数学元素,激思维乐趣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24时计时法》这一内容,教材安排的是一张电视节目预报单。大部分学生对上面的时刻能读能认。但是为了使学生能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使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情,并从学情生成教法,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展示班主任老师的作息时间表,包括老师的起床时间6:00,出门上班7:10时间,午饭时间11:45,阳光活动时间15:20,下班时间17:00,晚饭时间18:00,睡觉时间22:00,要求学生根据时刻,用手势或图画表示太阳的位置。这是个游戏情境,学生肯定是感兴趣的,并能在这个过程中自由发挥。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直接与24时计时法直接关联,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融入了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中,同时学生想要正确表示15:20时的太阳位置,需要切换到“下午3时20分”理解,使学生能直接将探索焦点聚集到本课的难点,所思所论都是围绕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12时)展开的。这样的情境创设既以“数学味”吸引学生,又以“数学味”诱生深入。
二、资料贴近学生生活,让思维落脚
例如学了“比的意义”之后,教材需要介绍“黄金比”。很多教师在介绍这个内容时,无非是将相关“黄金比”的文字内容整理成文字或图片供学生阅读。而这些文字和图片的数量再大,我觉得简单的阅读过程并不能使学生体会到黄金比带来的美感与作用,学生的印象也不深。因此我精心制作了一系列图片,包括电视屏幕的长宽数据、模特肚脐高度和人体总高度数据、摄影画面构图的数据、埃菲尔铁塔的第二层平台高度与总塔高……均以黄金分割点为依据,同时配以另一组对比图片。组织学生根据图片中数据进行比值计算,使学生在对比与辨别中发现并欣赏黄金比所带来的和谐比例关系和美学价值。这样的信息呈现通过比值计算,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物品和建筑的设计、美术创造、人体与自然等方面都广泛存在着,体会到生活中设计不是那么随意简单的,而是往往凝聚了人类的智慧。
三、媒体助力化解难点,扫思维障碍
数学课堂需要媒体的协助,但是目前有的教师盲目使用,置教学内容于不顾,有些简单或者易知的知识点,也用多媒体重复加以演示,剥夺了学生表达或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些便于教师实物演示的环节也用电脑演示,淡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有些课件又太过繁杂,主次不分,追求动画效果,却忽视了本质的数学知识……其实“成也萧何败萧何”。用在实处,帮助化解难点,帮助学生从中品出“数学味”的多媒体才是必需的。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声色俱备的情境;利用多媒体呈现图片与文字资料、再现解题思路快捷而方便;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的、多角度的观察,将数学公式、概念等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利用多媒体进行复杂实验的模拟与扩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操作指导明确具体,为思维开路
有效的操作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操作,通过操作解决什么问题,目标是什么等,操作活动要深入问题本质,不要为操作而操作,流于形式。有深度的操作活动是一座桥梁,它使学生感知进一步积累,形象进一步丰富,经验进一步明晰。操作后一定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对操作结果认真总结、准确归纳,使具体动作与感性认识转化成抽象逻辑与理性认识。
五、讨论按需给足时间,得思维收获
篇7
关键词:企业并购;成功经验;本钢;北钢
2010年本钢与北钢进入实质整合阶段,这标志着本钢与北钢合并成功,本钢与北钢合并重组以来经济效益显著,这预示着两家钢铁公司的重组是符合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的。合并以后,两家钢铁公司的生产规模高达两千万吨,营业收入也超过千亿,其在我国钢铁行业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强化,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整个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得到了强化。总结北钢与本钢的合并经验,发现有 “三个互补、三个统一”的经验值得借鉴,具体分析如下。
一、三个互补
1.资源优势的互补
资源整合是企业进行并购重组的主要推动因素,不同企业开展并购的目的虽然不同,但是资源互补的优势绝对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举例而言,企业并购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纵向的一体化,寄希望于通过纵向一体化的实现来打通整个产业两,典型案例就是钢铁生产企业逆向并购铁矿石生产商,我国很多企业涉足矿山开采,就是谋求产业链的贯通。另外一种模式就是横向的一体化,横向一体化的实施主要是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通过并购那些与自身的管理模式相契合的企业来形成规模优势,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实现市场主导者以及领导者的位置。观察本钢以及北钢的合并更多的是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出发考虑的,本钢与北钢两家企业距离相近,企业管理制度以及文化背景都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因此两家企业的合并重组是一个资源优势互补的过程,通过合并,两家企业的在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都可以被整合到新的企业中,形成合力,更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产品优势互补
企业并购重组的又一推动因素就是产品优势的互补,不同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背景下获得生存以及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在某类产品的生产方面能树立竞争优势,例如在产品的性价比或者质量方面独具优势,因此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空间。任何一个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不可能在所有的产品领域内获得领先优势,企业获得发展规模壮大的一个捷径就是通过并购来实现产品优势的获取。本钢以及北钢在产品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优势,本钢在高档汽车板、家电板、管线钢、集装箱板等领域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其产品在市场上美誉度较高;而北钢在建筑钢材方面优势明显,而且通过最近几年的技术改造,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但是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要求较高,通过两个企业的合并,新的本钢集团可以大大的拓宽产品领域,进而减少因为部分产品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而产生的销售受到冲击。
3.管理优势互补
伴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原材料以及生产工艺方面的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管理的创新来实现企业的新发展。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因而更加彰显,观察本钢与北钢的合并,同样可以带来管理优势方面的互补,作为辽宁省内具有重要影响力以及行业地位的本土钢铁企业,两家企业在管理方面各有优势,如本钢做为老牌国企的在销售、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底蕴,北钢做为股份制企业的执行力强的特点,通过重组以后可以有效的进行管理方面的整合,一方面发挥管理优势的互补作用,另一方面实现管理成本的下降。
二、三个统一
1.采购统一
在钢铁企业的发展中,原材料的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长期以来我国铁矿石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虽然本钢以及北钢有自己的铁矿山,但是产能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仍有很大一部分的缺口依赖于进口。在此背景下,两家企业选择合并,可以大大的提升铁矿石采购量,增强自身在铁矿石采购中的话语权,一方面可以降低铁矿石的采购价格,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这对于铁矿石成本占据钢铁产品不小份额的钢铁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竞争优势。同时,由于两钢生产的相似性,本钢与北钢的合并统一了两个企业的采购渠道,为降低采购成本、优化供应商结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定价统一
钢铁企业在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整个行业呈现出激烈的竞争局面,很多企业都是采用低价竞争的策略来实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是这种策略的采取直接导致企业的盈利微薄,一方面不利于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更不利于企业产品的不断创新,原因很简单,创新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的,但是因为企业没有资金进行研发,因此企业的发展空间有限。本钢与北钢在很多产品层面都面临直接的竞争,这导致两家企业陷入严重的竞争内耗之中,对于两家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影响。而通过两家企业的兼并重组,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两家企业的恶性竞争问题,两家企业可以通过产品价格方面的统一来实现攻守同盟,这样利于两家企业最大价值的实现,而不是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潭,无法自拔。
3.人力资源统一
企业在兼并重组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人力资源方面的统一重组,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钢铁大王卡内基所说,把我的工厂全部毁掉,但是只要我的团队还在,三年以后我还是钢铁大王。很多企业重组中都是毁于人力资源整合失败,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而本钢以及北钢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两家企业同处同一城市,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人员的稳定性;其次,两家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结构等方面也有着许多的共同点,这也为两家企业人力资源成功整合提供了坚实保障。
总之,本钢以及北钢的兼并重组是钢铁行业中企业整合较为成功的一个案例,二者的成功整合不仅仅利于两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对中国钢铁行业的进一步整合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
参考文献:
篇8
曾经,“百度一下”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动词。因为百度就是搜索本身,我们的互联网生活处处都有百度的存在。百度也正因为在搜索引擎领域的成功,使其成为了互联网三巨头BAT中打头的一员。但是近年来随着ATM、TMD等各类新组合的出现,我们发现百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如今说到BAT也不过是习惯性的顺带捎上百度而已。
百度在搜索领域风光不在,即便这些年没有了google这一竞争对手。而且,提到信息搜索再说“百度一下”,或许还会被人笑话,大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感。除了各类负面新闻败光了百度赖以生存的品牌形象,百度这些年的下坡路还体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
回想百度的新闻,上一次百度上头条恐怕还是因为李彦宏把无人驾驶汽车开上五环被开罚单。可能让百度人顿感落寞的是,大众不再关心百度的产品,只剩下花边新闻值得一看。这些现象都反映出百度作为互联网公司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事实。
百度为什么离我们越来越远?百度在PC时代实现了搜索垄断,一路顺风顺水,最大竞争对手Google被关在国门之外,即便是360在电脑上捆绑浏览器,锁定360搜索引擎,也未突破20%的市场份额,百度始终牢牢占据第一。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搜索入口被分散,百度在搜索领域却一成不变毫无突破。反观搜狗等其他后起之秀,纷纷针对垂直领域不断深挖。搜狗将微信搜索、知乎搜索、搜狗明医等窗口打通,将百度存在的问答、信息、医疗广告上的弊端进行了升级,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群体。如今,百度在搜索引擎领域已经不在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反而饱受诟病。
(1)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跟风转型不成功
百度如今只能算是在吃着PC时代积累下来的老本。实际上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出现了许多颠覆性的机会,比如:小米以智能手机为核心构建起了智能硬件生态圈;美团主攻吃喝玩乐等生活服务成为了一方霸主;今日头条以算法驱动一举逆袭成为国内最大的资讯平台,并开始蚕食百度的互联网广告业务。然而,在这些领域百度都曾有涉足,但大多如蜻蜓点水般参与过,不温不火。
作为互联网巨头的百度,当然不可能对趋势毫无察觉,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也进行过大手笔的收购,企图实现转型。比如:出资19亿美元收购91,用以阻击360,希望在无线端实现全面覆盖。但是,百度未曾想到移动端流量入口最大的敌人却并非是360、应用宝等手机应用市场等巨头,而是众多智能手机生产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流量分发开始从中心化走向分而治之。
百度同样也看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生活服务领域的巨大商机,团购火热就收购糯米做团购,外卖火爆就开发百度外卖做外卖,但是由于战略定性与运营能力不足等原因,结果都以无疾而终。
(2)搜索之后无爆品,百度缺少烟火气
大家不妨仔细回想一些,近五年来百度有哪些新产品是值得称赞一番的?
答案很可能是没有。百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么多年来却没能在产品层面有建设性的突破,可以说是错失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
虽说百度在其他领域并非颗粒无收,但也是毫无拿得出手的爆品。百度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产品,就只剩下了百度搜索和百度网盘。而百度网盘并非由于产品优秀,更多的是因为占到了政策优势和曾经积累下来的技术实力才能勉强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超过70%。
但是,同样成也萧何败萧何,百度网盘如果有朝一日因盗版等擦边球问题而受到较大的政策冲击,百度网盘的市场规模恐怕也将大幅下降,极具政策不确定性。
反观阿里和腾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可谓无孔不入,如八爪鱼一般张牙舞爪,要么自己做,要做投资布局。如今,腾讯已经将微信覆盖到了每个人的手机,与手Q一起捍卫者自己社交帝国的荣光。不仅如此,腾讯还接连推出了几款爆品手机游戏,带领全民走进了娱乐至死的疯狂时代,虽然饱受争议,但风光无两。
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腾讯更是一改抄袭作风,直接投资外部公司,如:京东、美团、滴滴、搜狗等,也是名利双收。阿里就更不用多说,虽然马云已经宣布退休,但是阿里在电商、支付、云业务、生活服务、新零售、AI等领域都是玩得风生水起,一出手就能随随便便上头条,再加上马老师这个大IP的加持,这种影响力怕是连腾讯都无法企及。
对比之下,也就不难理解百度为何总被唱衰,总是被掉队。
一方面,是由于百度在新业务领域基本毫无建树,纯粹靠着吃老本;
另一方面,腾讯阿里的各个新产品新业务都跟普罗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深远。
而百度呢,却仍躺在陈年老黄历上不食人间烟火,实在是离老百姓的生活太远太远了。
(3)竞价排名臭名声,路径依赖害百度
百度行业新闻不多,但是负面新闻不少。近期,作家六六更是在微博上大骂百度垃圾企业,骂李彦宏是骗子首领,因为她仅仅使用百度查询上海美国领事馆信息就出现一堆虚假广告。在魏则西事件引起公愤后,百度广告还是非常的嚣张,所谓无广告不百度。
百度的搜索竞价排名是百度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同样也是让百度病入膏肓的毒瘤。应该说,路径依赖是种病。一旦习惯了,就会变得不思进取,抱残守缺。尤其是,竞价排名背后的既得利益之于百度实在太诱人,一旦手起刀落下狠心割除,不仅财报难看,在没有新业务接济的前提下还可能自毁长城。这里面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想必只有百度高层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想百度对搜索竞价排名业务的依赖有多深,只要看看陆奇出走的事件就能明白。想当初,前微软全球副总裁陆奇空降百度出任总裁兼COO,一度成为Robin之后的二把手,主政百度的486天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百度股价累计上涨近60%,最高时候带领百度市值逼近1000亿美金。
因此,陆奇也一度被外界看作是拯救百度的救星,然而陆奇的改革却依旧不能触碰到百度的搜索利益。坊间传闻,在陆奇确认离开之前,与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之间的矛盾已经水深火热,最终陆奇毅然决然选择离职。
就在陆奇离职不过十天后,百度搜索部门重启了医疗竞价广告排名。这一前一后的事件走向变化,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也直接证明了之前媒体们的各种猜测——陆奇正是因为触碰到了百度搜索竞价排名的既得利益才导致了出走。对于百度来说,陆奇的出走让其失去了“百度中兴”的可能,更是将百度再一次拉回了舆论的漩涡。
科技驱动能支撑起百度的未来吗?卓越的职业经理人陆奇最终没能帮助百度扭转颓势,但是为百度留下了ALL in AI的标签。然而深受臭名所累,产品能力薄弱的百度,真的能用科技驱动支撑起百度的未来吗?
(1)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全面布局,率先进入无人驾驶领域。
百度集团目前将主要的事业群体划分为六大领域:
搜索引擎,维护传统主营业务搜索引擎服务;
人工智能领域,负责百度AI领域的研发;
智能驾驶领域,负责搭建智能驾驶生态群;
金融事业群,负责互联网金融业务;
智能生活事业群,负责智能硬件物联网领域的开拓;
另外还有一个是新兴业务事业群。
可见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与其他互联网企业无异,除了放弃了新零售领域的开发,基本上将所有人工智能领域覆盖到了,并且在无人驾驶领域处于先行地位。然而,即便如此,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所面临的对手也不容小觑,国外有特斯拉和 Google,国内还有阿里、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也正积极布局无人驾驶领域,产业格局不尽相同。
(2)人工智能领域尚未出现爆款产品,无人驾驶后来者穷追猛赶
百度虽然大刀阔斧的杀入人工智能领域,但是还没有推出一款证明其技术能力的产品。百度希望通过智能音响搭载百度duer os ,推广其智能语音技术。然而外观出众的涂鸦未获得市场认可,随后低价策略的小度智能音响、搭载屏幕的小度在家也是反响平平。
或许是由于产品能力较差的原因,所以百度至今没有打造出爆品。但是如果仅作为技术服务商,百度好像也不那么合格。翻看百度AI开放平台,可以了解到目前百度核心的AI技术也就是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同类竞争者众多,也并不是什么最新的黑科技,让人对百度人工智能领域的期待少了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率先进入的无人驾驶领域。但是该领域尚未形成头部效应,还处于你追我赶的阶段。百度虽然推出了Apollo,希望打造智能驾驶领域的安卓平台,如若成功,百度在智能驾驶领域将举足轻重。
但是开放式的平台搭建需要大量汽车软硬件厂商密切配合,而面对风口并非百度一家拥有搭建平台的能力。比如:阿里巴巴近期也了AliOS 2.0系统,宣布驾驶体验或可千人千面,这对与百度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压力可谓不小。
(3)BAT的差距已经形成,在人工智能领域勿重蹈覆辙
百度的成功取决于它做对了搜索引擎这一件事,从竞价排名流量变现上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掌握流量入口是百度pc时代称王的关键。2011年,3Q大战结束,百度曾经以460亿美金市值短暂超越腾讯,领跑BAT。
然而,随着pc互联网时代的终结,百度失去了入口优势。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合适的角色。不同于腾讯和阿里分别从社交和电商作为切入点不断开枝散叶,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什么都试着去尝试,但是什么都没有做精做好。O2O业务花费了百度大量的经济投入,却无疾而终。
可以说,正是由于百度没有其他支撑性产品业务的崛起,才导致百度搜索广告过度逐利,令其臭名远扬。
相比目前,阿里和腾讯早已双双突破4000亿美金市值,而百度的市值还在800亿美金左右徘徊。如今选择加码AI领域,以技术见长的百度能否抓住这一次机遇,逐渐摆脱对搜索竞价排名的依赖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重蹈覆辙,坚持战略定性,真正做到All in AI,百度才可能不断缩小跟阿里、腾讯之间的差距,从而在人工智能时代重获新生。
篇9
笔者通过和一些民营企业打交道及其他渠道了解后得出家族企业不肯创新,不求改变,改变不彻底都是重要的死因。“成也萧何败萧何”用来形容家族企业兴旺再到衰退再形象不过。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笔者以下就家族企业的优势、劣势及发展方向进行逐一分析;
家族式企业的优势
一、相互支撑促发展;
家族式企业一般的发家史多半是家里面出现一个能人,抓住了一个好的机会进行大胆尝试,积极经营赚的了第一桶金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资金基础。但是在刚刚起步阶段往往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朋友等不遗余力的伸出援助之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经过艰苦奋斗创造了一笔财富,攻下一座座城堡。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两权合一、利益捆绑促使阶段性效率提高;
由于家族式企业的员工很可能就是公司的股东,因此他们之间存在利益捆绑关系。员工之间不是靠着制度的监督去做事情,而是靠着自觉去做事情,其员工的积极性和干劲十足在企业发展之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尽管家族式企业有很多优势,在一定时期内也促进了企业的高速发展但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企业的管理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战略眼光都会随着发展而逐渐显现不足的一面。“小富靠和,大富靠变”在家族式企业的生存程中有些不求进取要麽在平庸中平庸,要麽在平庸中衰亡。很多企业要麽死在不变的境地,要麽死在变革的途中。家族企业为什么要变,我们还要从家族式企业的弊病说起,笔者认为主要问题在以下几点:
一、家族以外员工无归属感
家族式企业在人员提拔和重用上侧重任人唯亲,难以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用人机制混乱而无章程从而导致想做事者没有机会。家族内部人和外部员工之间有明确的优越感。从而导致企业的内部协调不畅,员工归属感下降。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时候这种弊病还不是显现的十分明显随着规模的逐渐扩大员工归属感的问题会得到无限放大。从而导致企业不攻自破、
二、管理重人情、轻制度;
管理成熟的公司往往靠以规矩刻画方圆,而家族式企业常见弊病是重人情而轻制度。这种制度下的结果会使企业的家族内部员工关系十分融洽,为企业带来和谐的利益。但是负面作用显现的是工作无追踪、难落实、有奖励、无惩罚。制度是每个企业员工应该遵守的准则。如果只是外部员工遵守而不是所有员工共同遵守则会导致利益群体的出现。导致脊背区太多,时时刻刻都隐藏着危机,甚至是致命的危机。
三、个人英雄支撑企业发展而非体系、流程支撑公司发展;
笔者经历过国内大型民营企业、外企、国企、家族式企业、转型期的企业。我们看到成功的企业绝大多数是有文化、有流程、有系统的企业。但是家族式企业往往是靠一个人的专断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判断出现时事前无预测、过程无调整、结果无评估直到问题严重的不可收拾的时候才发现。企业实力较强可以慢慢折腾,实力不强者死在路上。
四、多头领导导致效率低下;
管理要有跨度、有深度如果事事人人管、人人都管事其结果是管不了任何事情。很多家族企业员工的工资、费用、甚至买个脸盆、垃圾袋都要有多人去管理都要老板的家人去做。对外部员工则是防了又防。其结果导致效率低下,正确的意见不敢提,负面的影响不愿说。从而效率低下甚至贻误战机。
针对以上的家族式企业的弊病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解决?笔者提出观点如下:
一、走出去请进来
笔者认为家族式企业的弊病的根源在于家族内部员工在企业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即使有部分外部员工也是处于无关紧要的位置在公司内部几乎无任何话语权。所以家族式企业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这个关键动作。通过各种途径让家族内部员工不适合岗位的走出公司的管理层,让企业外部的管理人才走进管理层。逐渐平衡内外部员工在人数、权责、话语权等几个方面得到有效的制衡。
二、建立有效、公平的用人机制
公平、有效的用人机制是每个员工进入一个公司,一个团体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想更是家族式企业领导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多数的家族式企业在进行变革时经常是总经理闭门造车式的制定一些制度,制定相关章程以此作为企业每个部门严格恪守的圣旨。但是这些章程制定的标准什么?由谁来执行?谁来监督?可操作性如何?可能章程的制定者本身都不太清楚。更可怕的是在企业内部实行双重标准,老板总会认为我的亲戚不会不遵守纪律,他们一定是比外来员工更靠得住。实际上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老板在武断地认为内部人更可靠的时候极大的伤害了外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笔者认为要建立有效,公平的机制时不妨全面考虑先了解内外部员工的对机制的需求及理解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会提高机制事项适用性、有效性。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之中还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三、突破个人主义、建立有效流程;
家族式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老板说了算,老板是真正意义上的教练员也是前锋。更多的情况下老板是电话不断。今天买个塑料袋,明天买个扫帚都要老板本人知道,老板本人批准。这是最可怕的事情。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笔者认为是抓大放小、看似不管实际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建立分部门、分级别、分层次的签核机制。是管理有深度、有跨度的标准。以一个生产销售型企业为例:企业可能有生产部、研发部、营销部、物流部、营运部、会计部等六七个部门。我们必须将每个部门建立起独立的考核、追踪机制。同时各部门之间又要相互协作、相互监督。一旦某个部门除了问题之后做到事前有预警、过程有监督、结果有评估。通过流程来推动企业的发展而不是通过个人来推动。
四、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分离;
篇10
在监狱度过漫长的15个月后,这位中国乳酸菌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最终被定性为:无罪。三项罪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均不成立。
出狱后的李途纯已失去其创建的商业“帝国”,他再无往日的豪气与霸气,选择一声不响地隐逸修养起来。而同为一代企业家及落难者原科龙集团创始人顾雏军出狱后,却大张旗鼓地在到处喊冤……
曾经,豪气的李途纯在最辉煌时曾对国内同行不屑一顾,甚至连当时跑出“火箭速度”的蒙牛乳业都未曾放在眼中。从白手起家打造出太子奶帝国,并开始式的扩张之路,业务涉及乳制品、食品、调味品、童装、日化用品、酿酒、旅游休闲、餐饮、零售、传媒、房地产等。他的目标是:10年达到1000亿元营业额,进入世界500强。作为当时中国乳酸菌行业的领导者,李途纯和他的太子奶似乎有些得意忘形。
而多元化的冒进,以及对赌失利背负巨额债务,再到因集资等原因身陷囵圄,发展到最后被定性为无罪终获自由身,李途纯及其背后的太子奶,经历了太多的跌宕起伏。
而回望当时时局,整体中国乳业格局可谓三分天下。蒙牛乳业已挑起液态牛奶老大的旗帜;三鹿奶粉雄霸国内市场半壁江山;而作为新兴的乳酸菌领域,太子奶有着无穷大的市场空间。如果李途纯能像蒙牛乳业的牛根生一样,专心、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而不是充满野心与幻想。或许,结果截然不同。
“激情”冒进
李途纯最崇拜的人是自己同乡,所以他也很善于把握机会。在少年就学时,他三次失学,经受七次考验,才得以加入共青团。1977年恢复高考,他的成绩属县里前几名,却因政审不过关没被录取。1978年,他再次参加高考,又考得不错,被录取了,可当地有关部门又不让他走,他跑到市里、省里据理力争,才给自己赢得了上大学的机会。
1989年,30岁的李途纯出差杭州,在岳庙里读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句词,他形容自己当时“跪倒在岳飞像前,两个多小时,痛哭流涕”。岳飞的壮志未酬契合了他埋藏许久的野心和不安,他不想一辈子默默无闻。回到家,他马上辞去了株洲市饮食公司经理的国企工作,带着300元钱和一麻袋书,坐上了南下深圳的火车。
然而早期和他共事过的人对他南下深圳的经历有另外一种描述:李途纯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株洲饮食公司的职工,后升任饭店经理,事业蒸蒸日上。虽然这家饭店的生意并非很红火,但足够他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李途纯敢于决断、擅长交际的特点,圈中颇为突出,让人感觉他显然不是“池中之物”。
下海开书店、卖挂历,生意开始扩大,旋即失败——糟糕的钢材生意使李途纯欠下一大笔银行债务,他不得不遁走南方沿海。这期间工作更换频繁,很少有人能够想到他数年之后会重新崛起。
李途纯在深圳偶遇握有日本乳酸菌技术的盛延岭后,1996年他带领一班人马在湖南株洲建起了太子奶工厂。当年银行的欠贷,他轻易消解——“他拿着可行性报告找到那家银行负责人,出了个两难的选择题:要么继续投钱支持自己发展,要么等以后有钱再还。”
1998年太子奶投下巨资拿到央视日用消费品“标王”——“他们不停地举手要价,其实资产总额还没有竞标价格高。”而当时就连李途纯去央视竞标的20万元的入场券也是借钱买的,最终太子奶以8888万元获得当年央视黄金广告时段日用消费品标王。
李途纯回株洲后,他找到一些官员,“微言大义”表明自己的宏伟蓝图,纵论“标王”对于株洲的意义。“画的这个饼,都是将来就业和税收的增长。”政府机器随之开动,太子奶的命运由此改变。这次的豪赌,让太子奶在该年轻松拿到8亿元订单。当时红旗广场,排起的队伍一眼看不到尾巴,外省提货的车子,常常一等就是半个月,这戏剧般的变化让高管们对他敬之若神。
2005年后的三年间,信心满满的李途纯走上了式的扩张之路,目标是10年达1000亿元营业额,进入世界500强。2006年时,太子奶已在全国30多个省市设立了100个销售分公司,发展3000多个一级经销商,这样的超级销售网络面临巨大风险。拿货越多,现金折扣就越高的模式,诱惑经销商不再在开拓市场上下功夫,转而四处寻找能打入货款的机会。打入太子奶账上的货款,最高的一人有1200万元。
为了完成激情梦想,2007年初,李途纯与高盛、大摩、英联等共同出资注册离岸合资公司——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其中高盛、大摩、英联出资7300万美元占该公司30%股权;同年9月,太子奶获得花旗银行、比利时联合银行、香港华商银行、马来西亚大众银行等六大国际财团提供的5亿元无抵押、无担保、低息三年期信用贷款。
高收益背后必定有高风险。风险投资的确是无数创业者的“梦工厂”,但风险投资者不是救世主,更不是活雷锋。他们斥巨资扶持太子奶的终极目标也不仅仅是培养一个重量级的大型企业,他们需要得到现金回报,而且投入越大,就越急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套现,而最好的现金回报方式是上市。所以,上市不仅是太子奶的梦,更是他们在风投“押送下”不得不走的路。
如果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上市上,就难免急功近利。为了上市,太子奶煞费心机,四处烧钱跑马圈地。同时为获得巨额风投,还与蒙牛一样与风投签订对赌协议,太子奶因此被冠以“蒙牛第二”。
此时,李途纯手里存有大量囤积资金。之后几年间,他斥巨资在湖南、北京、湖北、江苏、四川同时启动五酸菌生产研发基地,形成“东西南北中”的全国性战略布局。而事实上,仅黄冈一个基地的产能就能满足集团的全部销售量。截至2007年,太子奶的销售额跃升到了30亿元。太子奶在中国乳酸菌饮料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76.2%,成为行业老大。
李途纯的激情战略促使太子奶的发展极度膨胀,除此之外他和高层的大肆铺张的奢靡生活也随之而来。办公楼投资过亿元,房间水龙头50000一个,廊柱上镶嵌着宝石。甚至豪华办公楼建成后,他忽然起意在顶层加一个大型游泳池,但终因难以承受重负而放弃了。集团的主要办公场地均铺设厚厚的地毯,员工进去汇报工作时都有些站不稳。即便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时候,他仍选择在北京某商厦买下三楼整层,原因是竞争对手就在脚下的二楼办公……蒙牛超常规极速发展的正是资本的力量,但效仿蒙牛的太子奶却成了东施效颦,陷入资本困境。
遭遇滑铁卢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李途纯风光无限之时,他怎样都不会想到灾难已逐渐逼近。与风险投资“对赌”后,他把目光聚焦到业绩复合年增长率。从经销商手中圈钱的做法也变本加厉,而且各种现金奖励、折扣的比例越来越高。
2008年,全球遭遇金融危机,外资银行为求自保纷纷向太子奶催款;同年9月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更是给中国奶业市场带来灭顶之灾。由奶粉事件引起的行业危机波及到整个乳制品行业,由于重建品牌声誉的需要,企业对乳源和制奶过程的检验测试需要加大投入,宣传公关费用会大幅增加,在这样的环境里,地方品牌的企业由于资金和奶源的条件限制,更容易先倒下。
而消费者心里则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心态将影响乳制品的消费量,从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出发,除了婴幼儿奶粉没有替代品外,对于其它奶制品却是宁可不喝,也不冒险,而太子奶一直宣称的优势技术乳酸菌生物科技并没有趁此机会进行深入人心的市场扩张。与此同时,太子奶的销售也大幅萎缩,无法实现与风险投资签署增长超过50%的对赌协议,太子奶陷入空前危机,李途纯也因此失去太子奶的控股权。
2009年初,株洲市政府督促和协调李途纯以股东身份出面,与英联等三大国际风险投资公司明确股权关系。株洲政府注资1亿元,由新成立的高科奶业托管太子奶,并从三大投行手中“要回”李途纯所持的61.6%,并抵押给高科奶业代为行权。
成也萧何败萧何——风险投资的进入曾让李途纯和太子奶无限风光,而“对赌协议”却让他江山失手……回望蒙牛当年的“对赌协议”,却是另一番结局。
2002年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以认股方式向开曼公司注入约2597 万美元,取得该公司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权,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也变更为合资企业。为了使预期增值的目标能够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与蒙牛管理层签署了基于业绩增长的对赌协议。双方约定,从2003 年~2006 年,蒙牛乳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不低于50%。若达不到,公司管理层将输给摩根士丹利约6000 万~7000 万股的上市公司股份;如果业绩增长达到目标,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就要拿出自己的相应股份奖励给蒙牛管理层。
曾经的蒙牛,有一支以牛根生为首的优秀创业团队。牛根生多年在个人或企业危机的风口浪尖上奔走,其于苦难中练就的气量、气魄与气度使得这块金子最终熠熠生辉。他具有很强的大局观,并因奉行“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而笼络大批人才,他的部下不但商战经验丰富,且对他忠心耿耿。相比之下,李途纯的“惊世骇言”可见一斑,他曾宣称“我只喝乳酸菌奶,不喝常温奶”、“我只和跨国公司竞争”,如此高调,必然会惹来“树大招风”的隐患。
太子奶学到蒙牛的速度,却没学到蒙牛的质量。蒙牛没有陷入“扩张馅饼”的诅咒,很大部分源于蒙牛重营销的战略。无论是从产品销售模式还是广告宣传上,蒙牛都得心应手。太子奶有营销吗?曾经的太子奶每一级的经销商都会设商超版、明星版、时尚版三个级别,但产品换汤不换药,都是乳酸菌饮料,只是在包装上有所差异,同质化严重。缺乏有效的营销术,太子奶拿什么赢得市场?
此外,太子奶上市生不逢时。2004年蒙牛上市时,乳业发展如火如荼,且中国宏观环境一路高歌,为蒙牛上市助了一臂之力。太子奶选择在2008年上市则有些“倒霉”,一场乳业大地震让整个乳业哀鸿遍野,虽然太子奶没有高中“黑榜”,但太子奶不能独善其身。而且整个2008年宏观经济形势恶劣,原材料成本上涨、银根紧缩、股市低迷、金融海啸等,也让投资者的钱袋紧了许多,这必然会影响太子奶的融资能力。
其实在高科奶业托管之前,为了应对资金困局,从2008年开始,李途纯就在全国范围内面向社会公众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到2009年12月,太子奶集团吸收的公众存款达1.3亿余元,其中绝大部分没有兑付。该1.3亿元包括以“货款准备金”名义向经销商集资约5600万元,还包括以“高利贷”方式借款5000万元至6000万元,其余还有向员工集资的数百万元。正是这一“集资”行为,将他推向了悬崖。
2010年4月,突然有媒体援引文件称,太子奶已经破产并留下30亿元的债务,开曼群岛大法庭委任香港保华顾问作为太子奶的临时清盘人。作为太子奶创始人及最大股东,李途纯随即表态:“即日起李途纯本人及太子奶集团对公司21亿元债务终身负责,确保一分不少地归还,我们完全有能力归还。”同年7月27日,株洲市委宣传部对外界通报,李途纯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法院依法裁定太子奶进入破产重整程序。“非法募资 ,虽像是欲加之罪 ,但也师出有名。”著名的乳业专家、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曾说。
当时太子奶员工多次为追讨集资款、工资等,游行示威、堵路堵桥、围攻政府,全国各地经销商加入其中。由政府委托接管太子奶的高科奶业与员工、经销商间的矛盾达到高峰,厂内冲突无数。
“显而易见,这些经销商可能就是李途纯发动过来给政府施压,以便从托管方高科奶业手中抢回太子奶公司的经营权。”王丁棉说,“李途纯事实上已无能力偿还21亿元债务,却又与托管太子奶核心资产的当地政府相对立,反对破产重组,他利用经销商‘绑架’政府,政府自然也会有办法将他捆绑,好让太子奶顺利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2011年11月8日,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株洲太子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太子奶集团供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共同签署重整协议。三元食品与新华联集团组成的联合体将提供7.15亿元资金偿还太子奶全部债务,并获得重整后的湖南太子奶、株洲太子奶、供销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太子奶的全部重整资产。重整后的“太子奶”公司总部仍将保留在株洲,同时会追加投资、盘活资产,将“太子奶”品牌做大做强。
而此前,太子奶破产项目曾进行两次全球招商,试图出售破产重整项目的主要资产来拯救太子奶。在三元食品与新华联出手之前,曾有软银资本、百事可乐、霸陵投资、境内外地产企业与管理人就太子奶重整密切接触,但因种种原因而未能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