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范文

时间:2023-03-21 12:3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代奸雄,曹操,你奸诈,为此你失去了很多。陈宫弃你而去,徐庶不愿为你效忠;你自负,乌植边,赤壁旁,多少无名将士因你而去,白骨遍野,哭声响彻天边;你猖狂,挟天子以令诸侯,华佗死于你手,你宁可负天下人、、、、、可是谁敢说你不是英雄,你有思想,你包装了自己,他成就了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至今留唱千古。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你没有李清照的婉约,却集豪迈惆怅于一体。你时而狂妄,时而惆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你有远大的抱负,却又为酒所困,以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随酒飘逝,你藐视权贵,不摧眉折腰,你更喜欢去做“谪仙”。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与你同销万千古。你就是你,愁也要那样诗意。君不见,高唐明竟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用思想包装自己,人生才有价值”你说。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余晖脉脉,水悠悠,秋风撩起了你的头发,摸不平你满面的愁容。花自凋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面对国恨家仇,你一介女流,虽无力狂澜,但你还有诗词,还有思想。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到海棠依旧。历史怎能不留下你的大名---李清照。

篇2

【关键词】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鉴赏方法答题思路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美的灵光,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古今中外的诗人们,以其妙笔生花的精彩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歌,经过时间的磨砺,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别、超越时空的不朽文明,扣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双重享受和熏陶。诗歌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地找出诗人所塑造的形象,从而把握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为鉴赏分析提供充分的准备。

一、鉴赏要素

人物形象,首先是人,如沁园春的群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人民群众,个象:作者自己。其次是物,例文:植物:,元稹的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偏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动物:官仓鼠,曹邺的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景物形象例文:《水调歌头・游泳》,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鉴变通途。

事物形象例文:事物或事件,唐人?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二、鉴赏人物形象方法

1、问题设置方式:①一般提问: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简要分析。②变式提问:有人认为塑造了这样的形象,有人认为塑造了那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看法。③条件提问:诗中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例题:

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问题提出: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问题解答: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国忧的抗金英雄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虽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通过这一形象塑造表达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形象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2、答题思路总结:①先明确是什么样的形象。②就和诗歌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③点明形象的意义或表达效果。如抒发了什么情感,表达了什么思想。

3、答题套路: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形象,从事中()看出,句中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例1、

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问题提出:就独坐敬亭山一诗分析塑造的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自由、闲逸又有点孤傲的诗人形象。众鸟飞尽,孤云闲游,山静而空,作者与山相看不厌,表现了作者与世无争,从自然中寻求乐趣,忘怀人生得失的旷达思想。

例2、

王维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问题提出: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诗中描写了一个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诗中“马蹄轻”--奋力追击“忽过”“还归”--策马疾驰的英姿。“回看”--踌躇满志的神情,这些词语真切的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和喜悦,刻画了充满生气的仪态和情景。

实战演练A: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问题提出: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答题套路: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念”写出了感慨,“独怆然而旗泣下”写出了凄凉和忧伤。表达了对封建统治着不能重用人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实战练习B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题提出: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题套路:塑造了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广阔寂静的画面,在这样的环境中渔翁不怕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表现了远离尘世,超然物外的孤傲形象。

实战演练C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词中含有典故,说出意思。

2、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问题提出: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题套路:塑造了气概豪迈,狂放不羁的形象。描写了上阙:“牵犬”“驾鹰”的风姿和壮观的场面。下阙:虽年迈,却有赴疆杀敌的豪情,表现了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三、鉴赏形象术语:

不慕权贵 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 心犹无己 忧国忧民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慷慨愤世 矢志报国 报国无门 建功立业 友人送别 思念故乡 献身边塞 反对征战 爱恨情长 悯农怜农 热爱山川 今衰昔盛

篇3

但今天的他还是当年那个他么?从四年前用“”来评价恶搞的胡戈,到今天面对记者笑称“人家玩儿呢”,不只是娱乐精神从无到有的转变;从戛纳回来的年少得意凯爷风范到今天“和和气气”啥都不争的谦逊作派,很难说是某一部片改变了他。他欣赏坡、荆轲、程蝶衣、程婴,那种世道变我不变的古今侠士;他意识到年少轻狂不尽是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对电影始终不渝的热爱;他没有商业算计也无商业策略,深以为好电影不在票房而在于执著尖锐地向社会提问;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电影不能主题先行讲好故事很重要……如果说《无极》之前,陈凯歌在我们心中是高高在上只供景仰的,现在的他,我强烈地感觉到:那颗曾经年少轻狂的心,从九霄云天已然落到了凡间。

谈《赵氏孤儿》

“我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拍一个与现实完全无关的电影。”

《赵氏孤儿》是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故事,有一万个读者便有一万个对赵孤的解读。陈凯歌分析说纪君祥写下这个本子,是寓意汉人捍卫本族衣冠,而他将其搬上今天的大银幕,自有今天的解读。在这个版本里,程婴没有主动献出自己孩子替死,舐犊之情人人平等,这些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而陈凯歌所要捍卫的,正是这个礼崩乐坏时代里仅存的道德人心。

谢晓:《赵氏孤儿》改编自历史故事,是因为现实找不到好剧本,还是因为这个故事刚好能承载您的某种想法?

陈凯歌:这么一个故事能够千古流传,一定有它的道理,也一定有它的价值在里边。我只是觉得我在这故事里头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人物,故事本身也很精彩,所以不过就是想用现代电影的方式,让它继续流传。我不是历史学家,但我知道石油和煤炭由古代倒掉的树木变成,这些历史人物其实也是在历史岩石里。如果我们不能从今天汲取任何能量,有没可能从那儿,从那些人物身上汲取一些能量?

谢晓:我们注意到您对经典有些改编,是不是为了靠近自己想表达的思想?比如说程婴的身份,改成普通医官,而不是原来的士大夫或门客。

陈凯歌:其实我觉得没那么大,现代性和思想性都不一定有,当你把一个故事讲好的时候,它想包涵的思想也都在里头了,思想这东西没法单独提炼出来说,只能在故事里边去感觉去寻找。至于程婴,历史上也没有一个固定版本,我们依据的版本还是元杂剧,讲他是一个“草泽医人”,就是一民间大夫,这说法我比较接受,他没有责任一定要救赵氏孤儿,那如果程婴做的事情,一般人也会去做的话,故事似乎就有了更大一点的普遍性。

谢晓:所以说,其实还是有您自己的思想在里头。

陈凯歌:我比较反对一个电影在开始做剧本的时候就有一个清楚的意识形态,而元杂剧的意识形态很强,是写要恢复汉人衣冠,要抢救的不是一个小孩而是一个民族,这样的写法很难让一个人物真实。我就想能不能说改造一下中国电影的基础,回到常识,一个人会不会为救别人而非常自觉、主动地把自己孩子献出来,我觉得这是不可信的。我之所以要拍这么一个片子,一定程度上是有感而发,我看社会新闻,有天看到一个18岁少年,还不上3万块钱的债就自杀了!倘若我们社会中间有一个程婴,这个小孩身边有一个程婴,能够跟他说一句宽慰的话,可能他就不会死在现在的社会里。

谢晓:现代社会还有程婴吗?

陈凯歌:如果我们身边还有那些“急功近义”的人,不是急功近利,去跟那个自杀的孩子说一句,这条命就救起来了。我在这电影里只有一个提问,就是我们现在还需要不需要程婴这样的人,或者说程婴这样的人在今天这个社会里还能不能存活。我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拍一个与现实完全无关的电影。

谢晓:影片在节奏方面前半部分丰富一些,人物比较多,后半部分更侧重于他养育孩子,显得沉闷一点,《梅兰芳》同样有这个节奏的问题,这是您刻意的处理?

陈凯歌:这个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很难有统一标准。但我自己感觉,如果永远是同一个节奏,会让人生厌,它做了一个无益的表达,就是生怕观众抓不住,所以要以相同节奏向前,向前滚动,如果全都是紧,心态不好,要稍微松弛一点,电影这东西不是打游戏机,不是越紧张越好,电影不是这样的东西,但这个呢,大家可能有不同的解读。

谢晓:选葛优来演,是因为他有票房号召力么?之前《夜宴》也找了他,但大家老笑场。

陈凯歌:所以最后判断还要让观众来做。葛优是一个人才,葛优是谁呢,是他所有演过的人物的总和,而不是所有的人物是他的总和,反过来的,他深深受到他所扮演的人物的影响,他在他所扮演的人物里头去体会人的酸甜苦辣,而且努力地接近这些人物,所以就没法不演好。(这个角色,除了他没有第二人选了?)我觉得难,很难找到一个更合适的,他应该是最合适的。

谢晓:现在看,影片是否达到您内心理想?

陈凯歌:我觉得还行。我觉得故事算做得比较结实,整个前面故事从开端到屠岸贾被杀掉,都是很写实的,最后有一小段是,程婴在弥留时候有一段神游,重新看到自己妻儿,是一个梦境、幻境,在结尾时有点写意味道,我的意思是让大家喘口气。整体上是比较写实的。

谈电影风格

“我说我哪儿都没去,无所谓回归。”

总结自己奋斗至今的电影事业,陈凯歌说是“一事无成两鬓斑”,哈哈一笑过后,他抚颊道:“拿黑给染咯。”于是,便真有些悲怆的意味在里头了。鲁迅说,中国人一向少有失败的英雄,我们每个人都盼望喜气洋洋的大团圆结局,但陈凯歌却尤其迷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荆轲、迷恋生不逢时徒生哀叹的程蝶衣。他愀然于工业文明及其带来的资本扩张,他认为好电影要有匕首般尖锐的提问。然而在电影乃至整个文化产业均被资本裹挟着踽踽前行的这个时代,他的很多固执提问注定是无解的。

谢晓:您拍片一般是遇到有意思的人物才拍么?

陈凯歌:说得更具体点就是有担当的人物,牛人。你回头看看我过去拍的那些电影,无非是一脉相承。荆轲,同样是贩夫走卒市井中人,我说他杀不了秦始皇,他是失败者,而这样一个失败者为什么被人记住?他没有那么伟大的业绩,他不是秦始皇,但他可以以一人之力去面对一个强权,如果说我的电影有什么继承的话,程婴也同样是,我喜欢这样的人。我觉得当我在一个故事中间能找到类似这样的人物,我才会拍。

谢晓:刚才举的这些人物是不是有您自己的影子在,以一己之力去对抗?

陈凯歌:其实只能这么说,我不是荆轲不是程婴,我也做不到像程蝶衣那么勇敢,那么的“不忍”。 我做不到,我没这么厉害。我可以做到的只是,在我的电影里,让我的这些人物承担我做不到的。(您算俗人么?)我肯定是个俗人。

谢晓:但您是心向往之,期望自己成为那些角色?

陈凯歌:心向往之是肯定的。在我的人生里,我一直是迷路的孩子,我就一直没找着路,可我有一点好,我没停着,我一直找,可能我一辈子也找不着,可我一直在找,这可能就能解释我为什么一直拍电影。但我跟我电影里的这些人物相比,差得远,不是一个等级。

谢晓:您说的迷路,是指电影事业吗?

陈凯歌:拍电影的路只是一条小路,在整个人生里,其实一直找,就没太找着。

谢晓:不会吧,您对自己评价这么低啊?

陈凯歌:我对我的评价是很低的,叫“一事无成两鬓斑”,呵呵,这话发自内心,但拿黑给染了。是真的,不是客气,也不是谦虚,是真这么想。这跟我自己成长的年代有关系。

谢晓:是不是您太完美主义,对自己很苛刻,觉得自己没找对,其实在外人看来是对的?

陈凯歌:不是,我觉得理想主义也好,完美主义也好,其实都是贬义词,而不是褒义词,一个人事事追求完美,这人肯定是个讨厌的人,我是觉得顺着众生来肯定是个对的事。但你不要自视很高,觉得你有引领别人的责任,这个是错的,绝对是不对的。

谢晓:您什么时候有这种想法的,年轻的时候?

陈凯歌:没有,其实,最近有人跟我说“你好像很有变化,你这变化是不是从你的失败和挫折里来的”,这么说我也同意,但更多的,不是。更多的是从佛教的经典,我不是虔诚的佛教徒,我很少跪拜,我只是觉得佛教里的智慧太伟大了,《金刚经》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比如这次他们说陈凯歌回归,我说我哪儿都没去,无所谓回归。还有,菩萨讲普度众生,可是佛说,所有口口声声讲普度众生的人都不是菩萨,真正普度众生的人只做不说,所以我现在就格外没兴趣去谈一个电影的意义何在,如果真有意义,已经在电影里了,不用把它单独辟出来。我觉得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行,不要想着功名利禄全得,不行。所以我现在是没什么太高兴的事,但永远是笑口常开,这个比较自在。

谢晓:可时代变了很多,您从上世纪80年代做导演以来,思想中有什么是不变的?

陈凯歌:在今天这样的社会环境,你说坚持了什么,人家会认为你是一笑话。我只能说,我只有一件事坚持了,就是我不做违心的事,我也不说违心的话。你看我拍的电影吧,好也罢坏也罢,满意也罢不满意也罢,都是我想拍的,我没做过――给我一剧本,条件特优厚,然后我就拍了,这种事我没干过。

谢晓:您对好电影有怎样的衡量标准呢?

陈凯歌:尖锐,有提问,才能被称为好。(就是有思想?)不是思想,我反对统一标准,你说这电影看完了我忘了就哈哈一笑,或就是动作精彩,应不应该有这样的电影?太应该了,但应不应该有有提问的电影,应不应该有尖锐地触及人心或社会现实的电影,应该。可现在咱们是整齐划一。我觉得,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上,电影被绑架不是第一次。

谈个人性格

“今天特努力地去争,到明天争的这成浮云了,有意思吗?”

千年之交,两部史上巨制,《无极》和《英雄》却收获截然不同的命运,前者被大家质疑为天马行空得不知所云饱受恶评,后者却被誉为直接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创新意义非凡。而一直以票房说话的冯小刚近些年也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再三得奖,更获得资本与媒体的双重青睐。相较之下,陈凯歌作为“第五代”无可争议的领军人物,曾经的年少得意、鲜衣怒马,如今俱往矣,明显落在了张冯之后。然而陈凯歌说他从来“不争”,不计较世俗名利,也不喜欢娱乐圈的酒池肉林,年少即读佛经的他现在更加领悟到,那一切皆是浮云。

谢晓:年底三部大片上映,坦率地说您现在压力大不大?

陈凯歌:我说过我不在江湖,江湖也没我的传说,没我的地位,有人叫我老大哥,我就说啊,你把这老大哥拆开了,可以变成老大,可以变成大哥,我说我不做老大,我也做不成老大,我不是大哥,我也不是老大哥。(所以是不想跟人争?)我一辈子没跟人争过什么,我跟你透点私情,我在北影这么多年,没分我房子我没找过人,没去跟人争过。(这是因为您骨子里清高吗?)不是清高,争不来的。我插队的时候经历一件事,一个上海的知青砍树,那树哗啦就倒了,这人一刹那就没了,这事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什么都不要争,你争不来,你争不到。和和气气的好,没有任何深思熟虑,没有票房策略,我就是不想争。

谢晓:但现在商业社会提倡竞争。

陈凯歌:不竞争不能进步,光想着竞争,不是导演应该干的事,所谓术业有专攻,这不是你的专业,你还是想想怎么把你的电影拍好,所以我争的对象就是我自己。我也不想超越自己,我烦这词,我只是说,这时间每天都过去,时代一天一个样,你要学会去适应。我觉得我有知足的心态,我们班28个同学,现在还有几个在拍电影?所以我得珍惜。而我很奇怪,21世纪了,怎么中国人倒信了丛林法则了?这18、19世纪西方是丛林法则,到20世纪人家已经不信了,认为丛林法则是不合理的。

谢晓:自己不争的话,身边的人都会支持吗?

陈凯歌:我闹不懂为什么要做第一,这事儿我没搞懂。(从小到大您是属于那种当第一的学生吗?)学习上我倒还好,但我也没把这当第一作为学生的责任,今天啊,特努力地去争,到明天争的这成浮云了,有意思吗?没有什么事情是真的值得去争的。

谢晓:就是说您也不看重这第一所带来的好处对吧?

陈凯歌:人生干吗要有那么多好处?我有一朋友,老喜欢沿着川藏线开着车去跑,走到一地方碰到藏族一老汉,请他吃腊肉,那腊肉好吃得不得了,他就跟这老人说,你这腊肉应该多做,做了卖出去,那老头说我卖出去干吗?挣钱啊。老头又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吗?他这一问就把我这朋友问愣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人家跟你活的就不是一个道,我觉得这个活法特别自然。

谢晓:那您能去改变吗?活在一个社会里,很多东西不得不随波逐流。

陈凯歌:我改变不了,但我可以改变我自己,我可以让我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来。我确实爱没事翻翻古书,坡有一个陈姓故旧,坡被贬到黄州去,重新碰到,吃了一惊,这人戴一古代的方帽子,周围人都管他叫方山子,这人原来是个世家子弟,家里有钱,亭台楼阁,小时候学击剑想做个侠客,想以一剑平天下,成年以后读书,也是想用书里的智慧匡扶天下,两件事都没做成,于是戴这么一方帽子在山里走,坡去看他家人,发现他的妻儿“面有得色”,很满足的样子,他不懂,他说他到离开了都不懂,但他看到了这一家人的满足,所以他回来写了《方山子》,《古文观止》里有,我喜欢这样的人。

谢晓:古人对您的影响看来是很大?

陈凯歌:不大。其实你看张国荣演的程蝶衣就是这样,就是所有东西都变了,他自己不变,我心里喜欢这样的人。

谢晓:您看了那么多古书有没有以古人自比?

陈凯歌:没有。古人的风骨,它是生活方式决定的,咱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全崩了盘了,所以我做不成古人了。但古人有一个东西,甭管到了什么时代都能学,叫自爱、干净,我不敢说我就是一个多干净的人,但至少我觉得人得自爱。

谢晓:现在三大导演里,冯小刚与资本接轨了,张艺谋成了政府的最爱,从成功的角度来说,您是不是不如他们?

陈凯歌:我比他们差远了,是真心话,我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他们都比我成功,都比我厉害,都是名人。我对他们二位都很佩服,是真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间,做出这样一个成绩,不容易,但是我……怎么说呢,刚才我也讲了,我觉得我是一直找路还没找着呢,什么时候找着了再说,我不想自己有什么品牌标签之类的,不自由,有了一个什么品牌的话吧,背着扛着很难做事。

谢晓:您接下来怎么打算?想过舒服日子?还是按部就班地,每两年创作一部作品?

陈凯歌:我这种人就是贱命,从小就没怎么过过好日子,也不知道好日子该怎么过。说颠沛流离有点过,但也差不多,你想你16岁就走了,一走就走了7、8年,等于是你最需要父母关心的年龄,父母不在你身边,全靠你自己,就像野地里的一棵树,你自个儿长去吧,没有什么能保护你。由于受少年时期经验的影响,一辈子都不太会把自己安顿得特好的。葛优,他吃饭时候拿出一筷子,是用小盒装的,他过得特仔细,我就跟他一块吃饭,我就笑说:“优优,你这是边工作边享受。因为你想得很清楚,你是一辈子干这个的,不是只干一部。”所以一辈子干这个的人,仔细,悠着点儿来。葛优他想得挺明白,可你要让我这么做我做不了。我现在还有这毛病,丢三落四,反正脖子上东西不能挂,一挂就找不着了,都这个岁数了,还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至于说拍戏,我没有什么退休的想法。这个全看你自己,你要有自知之明,你自己行还是不行啊,心里知道,我的判断是我现在还行。

谢晓:像您这样的性格在圈里挺多朋友吧,因为你不争嘛,也不会成为竞争对手?

陈凯歌:对,但是我也不喜欢那酒池肉林。我社交不多,我嫌费工夫。

谢晓:您不觉得寂寞?

陈凯歌:我还真不寂寞。我是这样的人,只要有字的东西我逮着什么看什么,所以这是一个毛病,阅读到了很贪婪的地步,拿你这提纲我看半天,还能改错字,加标点符号,我有这习惯,然后有时也喝两口酒,喝得不多。(一个人喝?)那不能,喝酒不能一个人喝。

回看《无极》

“不用,无反可平,已经过去了。”

如果说当今中国电影导演里还有“士”的话,那就是陈凯歌了。这样你就能够理解当年《无极》被恶搞以后,陈凯歌的冲冠一怒,士可杀而不可辱,文人永远视作品为生命,而不仅仅是挣钱的途径。时至今日,陈凯歌依然倔强地捍卫着《无极》的价值,“不需要,无反可平。”正如同王朔几年前所评价的,第五代导演中,只有陈凯歌现在的电影里还有着导演个人的文化坚持。这大概也是我们期盼凯歌归来的真义所在。

谢晓:这几年看您接受采访都说到,曾有一段时间,自己心气很高。

陈凯歌:《霸王别姬》得奖回来声势很大,我拿了金棕榈回到北京,那时候才1990年代初啊,媒体并不是很发达,就有好多人拿着摄像机在那拍,有一个记者,跟我说了一句话,他神色有点凝重,他说:“陈导演,我今天拍是拍了,但是不能播。”我就问明知道不能播为什么还拍,他说:“那也得拍啊。”这其实对我挺鼓舞的,这是一个说得很淡的话让我很感动,很感动。我想,人年轻的时候都会有狂的时候,这是人性。但你还是得收了心,这也是可以做得到的。可我在收心的时候,我又问我自己,这个“狂”该作何解释,为什么古代诗人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擒苍”,架着鹰牵着狗,为什么曹操会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狂”到底好不好,“狂”不是轻浮和骄傲,让我觉得应该有内心的一个,对自己想做的这件事,有一个始终不渝的热爱。

谢晓:从以前程蝶衣不忍到现在程婴的忍,是不是反映了您心路的变化?您的角色变温和了,可以达成与世界的和解了?

陈凯歌:忍是为了不忍,程蝶衣是一切都不能忍,程婴是一切都可以忍,但他忍的最后,是把孩子养大带到屠岸贾面前,所以他还是不忍。本质上还是不变的。我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虽然相信佛教的经典,但佛家是把一切看空的,无所谓忍也无所谓不忍,它告诉你要忍辱,忍辱是精进的前提,你不忍辱就没有办法精进,但我们毕竟还是生活在一个无法完全看空的环境里,在这种情况之下,好样的就别忍!

谢晓:您会做到这样吗?

陈凯歌:做不到。不行,但我觉得有人能做到。我吧,一直就特矛盾,我还是要说坡,我特爱他,才太大了,但古今大才难为用,老子就说,那么大树肯定砍你,打开一看又不是黄花梨,做不了好家具,就空长了一副巨木。坡评论张良说,古之所谓豪杰者必有过人之杰,人情有所不能忍之,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这不行,这是小忍,坡觉得张良是应该做大事的人,所以应该忍。

谢晓:冒昧地说,《无极》之后您好像并没忍住。

陈凯歌:没忍住吧,是因为我是一真人,因为我自己的生活经历决定了我无法感性地认同一个概念就是:我是一个名人。名人在我脑子里扎不了根,我一直觉得我跟大家是一样的,你跟我也是一样的,所以你说了什么不好听的话我会还击,这就是常人心态。如果我把我自己当成了一个名人,我就会对自己说,“哎,克制,别。”我没有,我觉得你跟我也一样,我跟你也一样,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谁知道结果就不对了。但即使这样,我今天仍然不愿把我的地位调整成一个名人,我仍然拒绝这么做,说白了,我跟田壮壮在这一点是一致的,我们要始终保持着我们的平民身份,我就是平民。

谢晓:之前您说要胡戈,后来了没有?今天重新来看这个事情,您怎么评价?

陈凯歌:没有,这事没有重新评价的必要,另外一方面,人家玩儿呢,那你就看人家在玩,看人家在玩你就成了,没有那么郑重其事地要重新评价这事。

谢晓:对影片本身有没有想重新评价?您觉得还不错是吧,《刺秦》就是,一开始大家都说不好,但时隔五年之后大家又觉得还可以,您对《无极》是不是也有这种心态,也许过了几年之后您期待大家给它了?

陈凯歌:这话以前说过了,《无极》是一部有缺陷的电影。但不用,无反可平,已经过去了。我是这样一心态。所以你比如说陈凯歌回归这事吧,听上去我好像走了邪道了,但我要跟大家说的是,天下没有邪道也没有正道,你就走就是了。这些都是必然会发生的事。

谢晓:当初拍了《无极》,给您惹来那么多风波,不管您对这事在不在意,客观上造成对您的生活,包括情绪的影响。您觉得受委屈了吗?

陈凯歌:没有委屈,人生就是这样,比如我看你提纲上讲“阴霾”,阴霾和晴朗是一个东西,没可能说一直晴朗,它还会有阴霾,这个是规律,所以你不要跟规律作对,这个是不对的。你就是对好与坏、正面负面,所有说法,都应该一样地去面对,我可以说这点我现在能做到。

谢晓:假如《赵氏孤儿》又被批评,您还会用平常人心态来还击吗?

陈凯歌:不会了。因为我觉得,人家也是为你好。而且我觉得说好说坏对我都没那么重要了。这个就说到佛家说的你要忍辱,所以前些日子我也讲,那是跟演员讲的话,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大家提,都很正常,我接受,我也会做错。

谢晓:是不是这几年的心态有很大变化?

陈凯歌:不,一直以来都是。经历了这些事让人不痛快,但没什么大不了的,真没什么大不了。我现在基本的状态是事事都不执著,不是一定要去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完成一个什么样的梦想,这些东西对我来说都没用。

谢晓:没有对您发生影响吗?

陈凯歌:没有发生大的影响,没有让我自我否定。有的时候吧,人不高兴,他是觉着从众了,我自个也否定了,我没有,这就行了。要是因为别人对你的批评或不理解而造成你自己对自己的不理解,这个事大了,我没有。

谢晓:有一次您在访谈节目里说希望大家忘掉您以前的作品,好像是要重新开始的感觉,这是否定自己的以前吗?

陈凯歌:否定不了。大家都忘了,也否定不了。官员退休只有一个人说的话我特惊讶,我觉得说得特好,就是吴仪。有人说您以后还出来么,她说不出来了。问希望大家怎么评论你对国家的贡献,她说忘了我,全忘了,把我也忘了。我觉得吴仪老太太真牛。连人她都要人给忘了。同样的,我自己就是,得把我什么成绩,什么这个那个,什么得奖,都忘了,你才能重新开始,我好多年没看《霸王别姬》,好多年我不看,每一个电影对你来说你都应该看成是第一部,别当祖师爷,反正我见过咱们这儿有祖师爷,但我觉得我不是,我特烦祖师爷。

谢晓:但感觉媒体把您塑造出来的形象跟您自己说的有差距啊,您是被绑架成这种公众形象了么?

陈凯歌:也别说绑架了,人家也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够了解。在人家对你不够了解的时候,你别解释,你让大家通过今天这样的聊天,反正我就没觉得是在做采访,就是大家都平等地去说话。那样的话大家都多一点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也许将来大家再提起陈凯歌的时候,写法就不太一样,这就是了解,你就一张嘴,你能告诉多少人你是什么样的人呢,那叫无用功,所以这个时候你就……我宁愿让人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判断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也都接受,但是,它不会改变我自己做事的方式。比如说,我觉得我对所有人都和气,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这就是礼义仁智信头一个字我做到了,就是我要讲“礼”,我要对人有礼貌,这东西就是,不是嘴上的事,是你在行动中间,在生活里能做到的。所以我就无缘无故笑口常开。

(采访助理_本刊记者 曾明辉)

主编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