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灾害范文
时间:2023-03-23 20:5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洪水灾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暴雨突发性强、强度大、历时短。每年汛期,午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暴雨,丝毫没有前兆,一次暴雨过程一般不超过1h,而降雨量可达40~70mm,降雨范围在10km2以内。
2.暴雨与冰雹经常同时出现。尤其是7月的暴雨,往往是雷鸣电闪,狂风大作。先降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的冰雹,紧接着倾盆大雨随之而来,集水迅速汇流,2~3h后下游遭受洪灾。
3.上游受雹灾,下游受洪涝灾害,即在暴雨笼罩范围内成雹灾,而下游地区有时滴水未降,却易遭受洪涝灾害。
4.洪水造成财产损失大。山区洪水峰高量小,洪水历时短。由于洪峰流量大,所到之处,河水猛涨,冲毁农田、房屋、桥梁、堤坝,使水库漫溢、决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县共决口小型水库13座,塘坝近60座。
二、防洪措施
1.注重坝群建设,层层设防,削减洪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园河流域建成了“五库一坝”工程,即张湾、碱泉口两座中型水库,园河小(1)型水库,刘湾顺坝,阳山、赵壁山水保骨干坝。控制流域面积687.15km2,总库容达4000多万m3,可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总调蓄量2900万m3。
汛期运行方式是:上游的阳山、赵壁山两座水保坝拦泥排清水,轮流冲刷张湾水库库区泥沙,中游碱泉口水库调洪淤泥压碱泉,下游的张湾水库是中型调洪骨干水库,起拦洪调蓄、补给园河清水库水源之作用,刘湾顺坝分洪导清,将洪水导入排洪渠入原河道,园河水库利用张湾水库“澄浑排清”的水量灌溉西安乡1333hm2水地。“五库一坝”联合运用,有效地拦洪滞洪,调洪蓄水,确保了下游2333hm2农田,西安、罗山两乡近3万名群众,3条公路干线及京呼银兰通信光缆的度汛安全。
篇2
1洪水洪涝灾害等级划分及分析
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多发的国家。洪水来势汹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经济。农业是一种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土地资源为对象的部门,是国民经济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产业部门,其发展状况不但影响着城市的布局与现代化,同时还担负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但是,农业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以洪水为甚。洪水的爆发导致农田被淹没、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甚至大面积死亡,最终导致粮食减产。当前工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愈加富足的同时也使环境被大肆污染破坏,随之而来的就是极端水文事件的频发。凡是因为水量过多而造成的人类生产生活受损的都属于洪涝灾害的范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简单的描述词并不能详细的记录灾区受灾范围、面积以及程度等信息,为了方便研究,一些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等级划分,分为四级:一级轻度涝灾,是指小范围内“大水”“大雨”,但未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影响;二级中度涝灾,指降水持续时间长、局部地区受灾;三级大涝,受灾范围较广、大量农田被淹、城垣倒塌、有人、畜死伤;四级特大涝灾,降水时间长,强度大,范围广,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破坏。
2洪水暴发导致农田被淹
洪水对农业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大量农田被淹。一级洪灾发生时,由于受灾范围小、洪峰流量较小,一般不会对农田造成损失;二级洪灾发生时,受灾面积增大,洪水流量较大,带来的损失也比较大;三级洪灾发生的特点是大范围、高强度、降水较集中,这个程度所造成的损失也可想而知。从一级轻灾的“伤禾苗”到二级中灾的几公顷、几十公顷,再到三级重灾的数千、数万乃至数十万公顷,随着洪灾等级不断上升,受灾农田面积也在急剧扩大。由此可见,农田是洪灾发生损失最为惨重的领域之一,而这种破坏是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
3洪水暴发使得农作物受损,粮食减产
洪水暴发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洪水发生可以在短期内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起到毁灭作用,而最终将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收。洪水规模的不同对农作物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洪水的强度小,对农作物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并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即使是农作物减产也不影响人类的正常的生产生活。但对于农民及农村经济来说却并非如此,农村的经济是由农民撑起来的,而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关乎农民的生存发展,农业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农村粮食、农作物的收成。一旦洪灾发生,随之而来的粮食农产品减产也必然会对农民生计造成灭顶之灾,农村经济也将因此一蹶不振,农民对农业的依赖以及热情度也会降低,农村经济将进一步遭到破坏。除此之外,洪灾的爆发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河流泛滥、内涝积水、山洪暴发、毁坏建筑物及其他物资,造成流域两岸大量的人员伤亡、疾病,交通和通讯受阻,并次生农林病虫害,滑坡、泥石流等其他自然灾害,由此,洪水暴发的灾害可见一斑。
4结语
篇3
关键词:安康市;汉江上游;洪水灾害;风险评价;GIS;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S42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6-0088-07
AbstractThe flood disaster has occurred frequently with serious losses in Ankang City, which locates in Qinba mountain area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flood disaster system, based on GIS and AHP, the flood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on Ankang City was studied from the hazard and vulnerability of flood disaster. The natural factor indexes, including annual rainfall and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in nearly 50 years, terrain elevation, slope and water system of Ankang City, were considered to analyze the flood hazard. The economic indicators, such as population density, GDP density and annual grain output per unit area,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flood vulnerability. Then the AHP method was used to compute the weights of evaluation indexes,and the grid of ArcGIS was used to overlay the hazard and vulnerability of flood disaster. The results of flood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for Ankang City wa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od disaster risk of Ankang City concentrated mainly along the Hanjiang River, and decreased generally from the main stream to the branches. The results were in consistent with the “7.18” flood events in 2010, which show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Meanwhile,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easonable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planning for Ankang City.
KeywordsAnkang city; Upp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Flood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GIS; AHP
洪水暮κ侨球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1]。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发生频繁且损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频繁发生的洪水灾害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恐慌,严重影响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2]。面对如此严重的洪水灾害,修建水库等工程措施与洪灾风险评价为主的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成为防洪减灾行之有效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洪水灾害造成的风险依然存在,其造成的损失呈上升趋势,所以开展非工程措施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指导防洪工程的建设,以更加有效地防洪减灾,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洪灾损失,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3,4]。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洪灾风险的评价已做了许多研究。例如何报寅[5,6]、陈华丽[7]等采用因子叠加分析得出湖北省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图;王建华[8]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模型;Anselmo等[9]通过建立水文水动力学模型对洪水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价;刘家福等[10]将GIS与AHP集成方法相结合,得到了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图;张会等[11]利用GIS技术评估了辽河中下游的洪灾风险,并绘制了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图。其中,借助GIS方法,从洪水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两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比较成熟,并广泛应用于洪灾风险评价之中,而且与实际情况相比,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位于秦巴山区汉江上游的安康市,每年汛期期间,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展强盛,加上西南低涡及强台风影响,在其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下,很容易引起暴雨等强降雨过程,为洪水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河流水量增加,水位升高,使河流两岸地势平坦的区域面临淹没的困境,从而形成洪水灾害[12]。例如1983年7月、2005年10月和2010年7月等出现的大洪水,均给安康市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3-15]。而且根据曹丽娟等[16]开展的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河和长江流域极端径流影响的预估研究发现,未来汉江流域发生洪水的可能性将增大。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多变引起的极端降水事件增多,以及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汉江上游安康市进行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有助于安康市科学制定防洪减灾规划,最大限度地减轻洪灾损失,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合理规划利用。
本文基于洪水灾害系统理论,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从洪灾形成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载体等三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Arc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康市进行洪水灾害风险评价,以期为安康市防洪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最南部,下辖汉滨区及旬阳、石泉、平利、紫阳、岚皋、宁陕、镇坪、汉阴、白河县等1区9县(图1)。地处秦岭和大巴山的中间位置,汉江上游由西向东由石泉入境,经过白河后流入湖北省。地势中间低,南北两侧高,构成“两山夹一江”的自然地貌景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受大巴山和秦岭制约明显,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位于秦岭以南,处于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具有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特征。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雨量充沛,而且受特殊的环流形势影响,多连续性降水或暴雨,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降水变率大[12,17,18]。安康市境内河流均属汉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汉江、月河、旬河、任河、岚河、黄洋河、蜀河等,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大气环流状况及网状水系,使得安康市易出现暴雨洪水。
据历史文献记载[19],从公元180年以来,安康共发生较大洪水51次,其大洪水13次,属于洪灾多发区。例如1983年安康大洪水,使全省48个县不同程度地受灾,受灾农田117.5万公顷,受灾人口764.3万人,倒塌房屋283 490间,全年经济损失达151 278万元,使安康老城区基本被毁,严重影响安康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稳定[13]。
当前安康市是国内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安康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安康市正在利用其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多种产业。因此,对安康市进行洪水风险评价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稻堇丛
安康市1960―2009年降水数据由安康市气象局提供,高程和坡度数据取自SRTM-3 DEM,人口密度、GDP密度、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耕地面积等数据来自《陕西省2010年区域统计年鉴》[20]。
2.2研究方法
2.2.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洪水灾害系统是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载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系统,它构成了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21,22]。本研究即依据洪水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载体三方面出发,将安康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分为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和洪水灾害易损性评价两部分。洪灾危险性评价主要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两方面分析,致灾因子选取降水量和降水变率作为评价指标,孕灾环境主要选取地形和水系指标;洪灾易损性评价主要从社会因素分析洪水灾害造成的承载体的受灾情况,采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口密度、GDP密度、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等指标。据此,根据安康市近几年洪水灾害情况,遵循数据的客观性、可获取性等原则,建立了安康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
2.2.2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进而对评价指标实现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8]。通过具体的数学计算,可确定各评价指标对洪水灾害风险影响的重要程度,即权重。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且有数学依据,适用于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中指标权重的计算,具有较大的合理性。本研究参照相关文献[8, 23,24],结合1983、2005、2010年安康市洪水灾害情况,并请相关专家对评价指标赋值,建立了判断矩阵,然后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最后通过一致性检验(CR
2.2.3因子叠加Arc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本研究利用这一优势,在ArcGIS 10.0软件中,运用空间分析工具的地图代数功能,根据指标权重值对安康市洪水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进行叠加,得到安康市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对安康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价运用如下公式[ 25]:
3洪水灾害风险评价
3.1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
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主要分析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各因素对造成洪灾危险性概率的大小,主要包括降水量、地形、水系等自然因素。
3.1.1降水量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安康市降水量具有年际变化大、空间分布不均的明显变化特征,这是造成安康市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综合分析了安康市1960年至2009年近50年的降水量和降水变率,并根据降水量越大、降水变率越大对洪灾危险性影响度越高的原则[25,26],赋予综合降水因子对洪灾危险性的影响度(表1)。在ArcGIS 10.0软件中,利用ArcMap的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简称为IDW)对降水量及降水变率数值进行空间插值,得到安康市10个站点近50年降水量和降水变率两个插值图层,再利用Combine函数叠加这两个图层,并根据表1赋予其所属级别的影响度,得到综合降水影响因子图(图 2)。
由图2 知,降水因子影响度在紫阳县和镇坪县出现高值,其次为石泉县、岚皋县,其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处于西南暖湿气流的迎风区,加上地形的影响,出现多个暴雨中心;而旬阳县由于暖湿气流的移动,降水量减少,影响度出现低值。
3.1.2地形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地形高程和坡度影响洪水淹没范围。安康市南北秦岭和大巴山区地势高,而中部汉江沿岸谷地地势较低,洪灾威胁性大。即地势越低,地势起伏越小,发生洪水灾害的可能性越大。地形高程采用SRTM-3 DEM 数据,坡度采用相对标准差来反映。根据绝对高程越低、相对高程标准差越小对洪灾危险性影响度越高的原则[25,26],赋予综合地形因子对洪灾危险性的影响度(表2)。利用ArcMap软件叠加DEM和高程标准差栅格图,得到综合地形影响因子图(图3)。由图3 知,地形因子影响度高值主要分布在汉滨区中部盆地,其次为汉阴、旬阳、白河等地,这是由于这些地区位于汉江两岸河谷地区,地形平坦且地势起伏度小。
3.1.3水系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水系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安康市受洪灾影响的危险程度。安康市各支流呈网状分布在汉江南北两岸的山地和丘陵地带,组成了安康市的河流水系网[27]。在汛期暴雨时节,支流水量快速地向干流汇集,导致水位迅速升高,再加上低洼地区排水不畅,易造成洪灾。根据河流等级越高、水量越大影响范围越广的原则,把研究区划定为一、二级缓冲区。地形平坦的干流及一级支流河段,缓冲区宽;二级及其他支流等地势陡的河段,缓冲区窄,并赋予各级河流合理的缓冲区宽度[26,28]。在ArcGIS 10.0软件中,运用Buffer功能将提取的河流矢量图按不同的干支流、不同的地形高程做出不同级别的缓冲区(表3);然后依据距河流越近对洪灾的危险性影响度越高的原则[25,26],赋予河流各级缓冲区影响度:一级缓冲区为0.9,二级缓冲区为0.8,非缓冲区为0.5,进而得到综合水系影响因子图(图4)。结合图4 知,缓冲区宽度在地势较低的汉江干流及一级支流处最宽,并依次向两边递减,水系因子的危险性影响度以河流干流为中心逐渐向两边递减。
3.1.4洪水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在ArcGIS 10.0软件中利用地图代数功能的栅格计算器,将综合降水影响因子插值图层、综合地形影响因子栅格图层和综合水系影响因子图层根据各指标权重进行叠加,得到洪灾危险性影响的综合评价结果。各影响因子对洪水灾害危险性影响的叠加公式如下:
式中,H为洪灾危险性影响度,P为综合降水因子影响度,M为综合地形因子影响度,N为综合水系因子影响度。
安康市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 (图5) 表明,洪灾危险性等级整体上按照河流沿线分布,以干流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干流越近,危险性越高。由于汉江干流沿岸地势平坦,处于河流的一级缓冲区内,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逐渐加剧,改变了下垫面等孕灾环境,不透水面积增加,在降水量多的情况下,地势平坦的地区容易积水且难以排出,因此洪灾危险性最高。汉江干流及其支流的二级缓冲区洪水灾害危险等级次之;安康市西北部和东南部由于山地多,地势起伏较大,孕灾环境较稳定,洪水灾害危险性比较低。
3.2 洪水灾害易损性评价
易损性评价主要是分析洪水灾害对人民生命安全、经济、农业等的影响程度,包括受灾人口数、经济损失、农作物减产等情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将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越来越多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作为构成经济效益的主体;而与此同时,自然也不同程度地反馈给了人类,如洪灾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在同一洪水灾害影响下,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等情况不同,遭受的损失也有差异。安康市经济发展对农业依赖性高,同时安康市的石泉县、紫阳县、汉滨区、旬阳县等几个县区均位于汉江及其支流边上,洪灾发生时不仅对当地粮食产量影响很大,而且也严重威胁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命安全。根据安康市1983、2005、2010年洪灾受损情况以及各县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性,选取了代表性的人口密度、GDP密度、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等作为易损性的主要衡量指标。根据人口密度、GDP密度、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越高,洪水灾害易损性越高的原则,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并赋予相应的影响度(表4),在ArcGIS 10.0中得到各指标的影响度分布图。为综合评价安康市各县区承载体的易损性,参照相关文献[25,26],运用ArcGIS 10.0的Grid模块,将三项指标的影响度分布图进行等权重叠加,得到洪水灾害易损性综合影响度分布图(图6)。由图6知,汉滨区、汉阴、石泉等县区人口密度、GDP密度、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均高,易损性也高;紫阳县、白河县次之;岚皋县、平利县处于中等易损性;旬阳县、宁陕县处于较低易损性;而镇坪县由于山地多,人口多分布在狭长的河流两岸谷地区域,密度小,经济较落后,处于低易损性。
3.3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
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是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易损性的叠加。由公式(1)得到安康市洪水灾害L险评价等级图(图7)。
由图7可知,安康市洪水灾害高风险和较高风险主要集中在汉江干流,且逐渐向两边支流递减,其原因是汉江干流沿岸地区,各支流汇聚,水量较大,尤其是汛期受副热带高压和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量较多且多暴雨,使水位较高;此外,该区域地势低平,人口城镇聚集,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下垫面环境,使河水汇集速度快且排水不畅,加剧了洪灾的危险性;汉滨区经济基础雄厚,人口密度大,耕地面积广,洪灾造成的绝对经济损失巨大,承灾体的易损性高,因此洪灾风险性高。汉江干流及其支流的二级缓冲区洪灾风险等级次之,由于此处有河流流经,地势较低,汛期降水量较多,为洪灾提供了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安康市西北部和东南部由于山地多,地势起伏大,孕灾环境较稳定,洪灾危险性低;居住的人口较少,经济发展较落后,易损性较低,因此洪灾风险等级比较低。因此,汉江干流沿岸等洪灾风险比较高的区域,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增加投入,完善洪灾预警系统,提高堤防等防洪工程的建设标准,加强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提高灾后恢复能力。
4验证
2010年7月汉江上游发生严重的洪水灾害事件,使安康市遭受了1983年洪灾之后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洪灾。据统计,这次洪灾主要分布在汉江干流沿岸的汉滨区及汉阴、紫阳、旬阳、平利、岚皋等县区;受灾人口65.31万人,损坏房屋2.47万间,作物受灾面积达2.181万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7.7亿元 [15]。将2010年安康洪水实际受灾情况与安康市洪灾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对比验证,可以得出两者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说明基于GIS和AHP的评价方法可行性较高,可为安康市防洪减灾部门制定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结论
本研究依据洪水灾害系统理论,从引发洪水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载体三方面出发,分危险性和易损性两部分评价了安康市的洪水灾害风险。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安康市洪水灾害危险性等级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汉江干流沿线。该区域地势平坦,人类活动显著;处于河流一级缓冲区内,遇到暴雨时节河流汇集速度快,造成水位迅速升高,导致河流两岸农田、建筑物等被淹没。易损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汉江沿岸地区人类活动增加,城镇越来越密集,洪灾造成的绝对经济损失将越来越大,因此,承灾体的易损性高。从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结果来看,洪水灾害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汉江上游干流两岸,其洪水灾害危险性和社会经济易损性均高。而安康市西北部和东南部由于山地多,平地少,地势起伏大,且不在河流缓冲区内,危险性低;而且经济相对落后,易损性低,因此洪灾风险等级也比较低。本研究结果与2010年安康市洪水受灾情况基本吻合,说明该研究结果可为安康市制定合理的防洪减灾预案、建设防洪工程等以减轻洪灾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家福,张柏. 暴雨洪灾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2015,35(3): 346-351.
[2]陈鹏,孙滢悦,张立峰,等. 基于GIS的城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及时空演变――以哈尔滨市为例[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13(3):170-175.
[3]许有鹏,李立国,蔡国民,等. GIS 支持下中小流域洪水风险图系统研究[J]. 地理科学,2004,24(4): 452-457.
[4]徐镇凯,黄海鹏,魏博文,等. 基于系统多层次灰色模型的洪灾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以鄱阳湖流域为例[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13(1):20-23.
[5]何报寅,张海林,张穗,等. 基于GIS的湖北省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J]. 自然灾害学报,2002,11(4):84-89.
[6]何报寅,张穗,杜耘,等. 湖北省洪灾风险评价[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21(3):21-25.
[7]陈华丽,陈刚,丁国平. 基于GIS的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J]. 人民长江,2003,34(6):49-51.
[8]王建华.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4): 338-340.
[9]Anselmo V,Galeati G,Palmieri S,et al. Flood risk assessment using an integrated hydrological and hydraulic modeling approach: a case study [J]. Journal of Hydrology,1996,175: 533-554.
[10]刘家福,李京,刘荆,等. 基于GIS/AHP集成的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以淮河流域为例[J]. 自然灾害学报,2008,17(6): 110-114.
[11]张会,张继权,韩俊山. 基于GIS技术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以辽河中下游地区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141-146.
[12]靳俊芳,殷淑燕,庞奖励. 近60 a来汉江上游极端降水变化研究――以安康地区为例[J]. 干旱区研究,2014,31(6): 1061-1067.
[13]孟婵,殷淑燕. 清末以来陕西省汉江上游暴雨洪水灾害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5): 46-51.
[14]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 安康年鉴2006(总第九卷)[M]. 安康:安康市文化印务公司,2006.
[15]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 安康年鉴2011(总第十四卷)[M]. 安康: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2011.
[16]曹丽娟,董文杰,张勇. 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河和长江流域极端径流影响的预估研究[J]. 大气科学,2013,37(3):634-644.
[17]张楷. 汉江上游暴雨洪水特性研究[J]. 灾害学,2006,21(3): 98-101.
[18]查小春,黄春长,庞奖励,等. 汉江上游郧西段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研究[J]. 地理学报,2012,67(5): 671-680.
[19]李幼木. 汉江安康流域洪水规律分析及水库对安康城区的防洪作用[J]. 科技综述,2007,35(10):37-39.
[20]陕西省统计局. 陕西区域统计年鉴2010[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1]史培军. 三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自然灾害学报,2002,11(3): 1-9.
[22]魏一鸣,范英,金菊良. 洪水灾害风险分析的系统理论[J]. 管理科学学报,2001,4(2): 7-11,44.
[23]夏萍,汪P,李宁秀,等. 层次分析法中求权重的一种改进[J]. 中国卫生统计,2011,28(2): 151-157.
[24]Yang X L,Ding J H,Hou H. Application of a triangular fuzzy AHP approach for flood risk evaluation and response measures analysis [J]. Natural Hazards,2013,68: 657-674.
[25]李景宜. 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与洪水资源化:以陕西省渭河流域为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6]廖丹霞,杨波,王慧彦,等. 基于GIS的河北省滦县洪水灾害风险评价[J]. 自然灾害学报,2014,23(3): 93-100.
篇4
在长兴县的西北部,分布着郁郁葱葱的绵绵群山,在群山东部有一处三面环山的狭长山谷,众多山泉小溪在此汇流成一条大溪,顾名思义称其为“合溪”。
就是这么一处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却让世代居住在此的长兴百姓吃尽苦头,“大雨一下水盈丈,晴未三日溪滩白”。回想起1999年的“6·30特大洪灾”,长兴百姓至今仍心有余悸。当年这场洪涝灾害,全县共有48.5万人受灾,内涝受灾农田52万亩,1000多家工矿企业停产,大部分国道被冲毁,导致县内交通中断24小时,全县经济损失达17.29亿元。
建设合溪水库,确保当地防洪、饮水安全,是长兴人民多年来的夙愿。可由于财力有限,一直未能付诸实施。对此,长兴县人大代表心急如焚,多次向县人代会提交关于合溪水库建设的建议。在代表们的强力推动和长兴县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合溪水库终于获批立项,并于2007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为了让这几代长兴人的梦想得以实现,代表们对事关25万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和饮水安全的合溪水库建设更加关注了,尤其是水库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据统计,从2008年开始,长兴县人大代表共提出25件有关合溪水库上游环境保护的建议,其中包括陈建中等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对合溪水库上游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徐振华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建立合溪水库上游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等等。建议指出,合溪水库作为长兴县城乡居民今后生活生产的主要水源,县政府要切实加大上游环境保护力度,抓紧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确保水库水源水质安全。
为确保这些建议得到有效办理,长兴县人大常委会连续5年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进行跟踪督办,并多次赴实地开展调研,有力督促政府全力以赴办理好代表建议。
办理结果
水库建成清泉入口 百姓夙愿得以实现
针对代表们提出的建议,长兴县政府非常重视,多次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主要领导还亲自带队赴合溪水库上游进行实地调研。
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09年县政府出台了《合溪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合溪水库集雨区限制和禁止类产业目录》和《合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污染整治工作方案》,从严控制新上建设项目,并划定了水库畜禽禁养区、限养区范围。2012年,县政府又相继出台《长兴县合溪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和《长兴县合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建设办法》,明确了保护区的划分范围、部门职责、保护区禁止类行为等内容,并建立了合溪水库生态补偿机制,从水质监测专项奖励、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对合溪水库上游乡镇给予生态建设补助。
“一龙锁合溪,山川出平湖”,历经4年艰苦建设,合溪水库——这座总投资9.314亿元,集雨面积235平方公里,总库容达1.11亿立方米的大(二)型水库,终于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今年6月起正式向长兴城区供水,长兴人民的多年夙愿也终于得以实现。
篇5
【关键词】城市水灾害;现状;危害;防治方法
1、城市水灾害及其类型
1.1 城市水灾害
水灾害是以大气圈、水圈、土圈为主产生的灾害,如洪灾、涝渍灾害、潮灾、旱灾、泥石流灾等。水灾害是相对人类而言的,在人类生存的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水灾害,这就是灾害的普遍性。近20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和城市洪水灾害三大水环境问题,水危机已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制约和障碍。[1]
1.2 城市水灾害现状
气候差异大,地势复杂,是我国致灾因素和灾种多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紧张,经济密度在地理上分布很不平衡,所以对水灾害更为敏感,易产生巨大灾害损失。
城市化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城市人口众多,建筑密集,财富集中,是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因而城市水灾害具有种类多、损失重、影响大、连发性强、灾害损失增长严重等特点。城市水灾害主要表现为:雨水资源大量流失;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城市洪灾风险加大;生态环境破坏;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等。[2]
1.3 城市水灾害的类型
根据长期统计分析,危害我国的水灾害种类很多,其中危害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较长的是干旱、洪水、涝渍、风暴潮及灾害性海浪、泥石流、水生态环境灾害。其中城市水灾害主要由干旱、洪水、涝渍等引起。
1.4 城市水灾害防治现状
1.4.1缺乏城市水灾害防治规划
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有时为了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甚至挤占河道,从而降低了河道的分洪能力,加剧了洪水灾害。另外,由于城市地域狭小,集水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生产活动集中,取水也集中,所以容易出现资源型缺水;同时,排污集中,对水环境破坏力大,又容易出现水质型缺水。[3]
1.4.2防洪措施单一
在城市水灾害防治规划中,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主要依靠工程措施,城市河段的防洪标准偏低,容易发生超标准洪水。在城市化地区,由于建筑物和地面衬砌的影响,使得不透水面积增加,截断了水分入渗及补给地下水的通道,使地表径流增加,滞洪、蓄洪能力下降,常造成洪涝灾害。[3]
1.4.3暴雨、洪水预报方法不完善
在洪水预报、防汛调度、通讯手段等方面落后,科研投入少。
1.4.4地下水次生污染严重,致使水质污染发展很快[4]
1.4.5市民和企业防灾意识淡薄,城市防洪资金筹措渠道不畅
2、城市水灾害的起因
造成城市水灾害的原因很多,但在所有致灾原因中,自然因素占主导位置。我国水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度高,致灾的自然因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地形、地势、地貌、地质、地理位置、大气运动和植被分布等。除自然因素外,人类不当的或缺乏必要保护措施的开发活动,对河流会构成直接的威胁。主要因素为:
2.1 城市人口增加、经济增长,用水量增加
2.2 城市化对降雨的影响
2.3 城市发展导致污水排放量增加
2.4 城市建设使下垫面性质发生变化,改变了径流形成条件[3]
3、城市水灾害的危害
城市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造成人员伤亡和国家、集体及个人的财产损失。
3.1 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水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也将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城市人口的急骤增加,好多新建的公用设施、企业和住宅向容易受灾的低洼地区或沟谷等危险区域发展的趋势增加,易造成更大损失。
3.2 对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影响
城市和工矿现代化程度越高,对生命线的依赖就越重,而自然灾害对生命线工程的潜在威胁也就越大。如不加以防御,必将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3.3 对地下设施的影响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城市中好多设施都在向地下发展,在地下生活和活动的城市人口将日益增加,如果在城市内出现洪涝灾害,首先应有足够的设施确保地下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4 对社会运行机制的影响
城市灾害不仅可以给灾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可以使社会动荡不安,破坏社会正常运行机制,从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4、城市水灾害的常规防治措施
4.1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既能减少水资源的需求量,又能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减轻对水体的污染。
4.2 尽量减少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下垫面的透水性
积极开发城市湖泊的作用,兴建城市蓄水设施,修建雨水渗透设施,向地下补充地下水,既可减轻城市洪涝灾害,又可以缓减城市水资源不足所引起的问题。
4.3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
加强管理,合理开发,充分发挥现有各种防洪工程和防洪设施的作用。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改进防洪资金筹措渠道,逐步形成城市防洪建设的良性循环。
5、对城市水灾害防治的建议
5.1 提高管道建设标准
5.2 综合利用水资源,充分利用污水
在沿河适当位置建设污水处理厂,将原来排向河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截流收集起来就地处理,注入河道作为水源。这样,既扩大了城市净化水域面积,为退污还清后的河道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保证,又节约水源,有效地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在当前水资源严重不足情况下,实现污水资源化,是城市节水的必然途径。[5]直接回用和间接回用是城市污水资源化的两种有效途径。
5.3 高额保险作保障
5.4 完善法制,加大执法力度
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危机预警机制及危机状态下的社会治安、社会救援、市场监管、信息反馈与沟通、指挥协调等方面常备不懈的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并制定应对可能危机的长期战略,城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克斯毛维克,特加大-古波特,陈吉宁编著.城市水管理中的新思维――是僵局还是希望[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
[2]车伍,李俊奇著.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左其亭等著.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方法・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4]周振民著.城市水务学[M].科学出版社.
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184-1
0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它也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我们时展和社会进步的源头所在。但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都是建立在破坏水资源以及对环境的破坏的基础之上的。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环境,人们要在这样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
1 水利工程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
现代社会的不规则发展,造成的自然灾害,对于当前发生的洪水灾害来说,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是极大的,危害到受洪水灾害的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一部分群众人口的伤亡,这样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受灾群众的经济损失,受灾严重的地方和受灾群众的家庭靠辛苦挣来的长期积累下来的钱财一时之间瞬间消失;洪水灾害使受灾地区的社区的以及国家的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毁损,使受灾地区一部分农民辛苦耕耘的自然资源也遭到了破坏;尤其是特别严重的洪水灾害,那造成的人口死亡率就大大提高了,造成的社区及国家的基础设施的损害是相当严重的,更重要的是受灾地区的群众会家庭支离破碎,原本完好的家庭会因为洪水灾害而破坏,长期积累下来的财富也会因为洪水灾害变为没有,使还活着的受灾群众生活会面临困难。洪水灾害造成的影响之大之广,当今全球为了社会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今全球凡是受到过严重的洪水灾害的国家,都会把防洪抗灾列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课题,既然是作为课题的话,就会积极的研究和讨论怎样才能预防洪水的发生
针对我国的自然环境的特征和社会经济的是时代历史,我国把洪水抗灾列为是我国的历史任务,把这一任务的建设成为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方针政策,这一措施得到锻炼全国上下的普遍的重视与肯定。不间断的加强和巩固防洪减灾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倡导和积极响应社会公众提高抗灾减灾的意识,这些仍然是当今时代与社会公众的一项历史使命。提到防洪减灾,那防洪抗灾工程体系就是一个基本的措施,确保工程配套设施完善和工程状况良好才能充分发挥防洪工程体系的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达到了人与自然资源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样是一项重要举措。
2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水利工程的要求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要求下,防水减灾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有效率的控制经常遇到洪水的侵害,确保使受到过洪水灾害的地区在绝大部分地区甚至是在未来的绝大多数的年份里使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不会受到影响,可以在未来的很多年保持社会发展的正常运行;在遭遇到大洪水侵害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务必将洪水灾害控制在预先规划好的局部地区,这样才能使国家经济的发展得到持续,运作正常,人民群众的生活不至于发生动荡,也不会影响国家在未来的的长远计划,才能按计划完成,这样的也不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环境的灾害;当遭遇到特大的洪水灾害的时候,关键是要对洪水的出路事先做出及时的安排,对于局部的地区受到灾害的时候,要使局部受灾地区得到及时而迅速的援救和恢复。如能在防洪减灾这一历史任务上达到上述的目标,虽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局部地区,某些年份暂时会受到影响,但是在大的方向上是不会使国家的发展发生长期的大的波及这样可以使它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这样一个好的势头。
3 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我国水利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利用,对于我国的水利工程和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学技术的应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也迅速增加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确造成了环境的不断的恶化,使得一些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了污染,然自然环境的恶化程度远远超过了之前发展科学技术的初衷。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基础,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水资源,尤为重要的是水利工程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外部环境的恶化对工程建设的效率也同样有着及其严重的影响。当前,整个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已由单项工程建设逐步发展成流域综合开发,并形成整体系统,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型水利工程涉及范围广,即使同样的工程建设到不同的地点也会产生不同的环境影响。因此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我国水利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 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要求就是人对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举措以及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些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水利工程工作所提到的一个主要要求。要充分的尊重水资源的循环、其再生的规律还有就是与相关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个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及在水利工程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充分应用,但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水利工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周叶中,邓联繁.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视野[M].人民出版社,2002.
[2] 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学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2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篇7
洪水的形成有几种不同的原因。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河流和湖泊的蓄水能力下降、堤坝溃决也会导致洪水。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有关。究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短时间的暴雨或者长时间的持续性降水导致的。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或者加剧了洪灾的发生,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导致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河床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水能力下降等。
我国大陆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年降水量从1600毫米递减到不足200毫米,多寡悬殊。东部地区不仅降水多,而且全年降水量的60%-80%又集中在6-9月份的4个月里,其中最大的降雨,又往往占全年降水的30%-50%。据调查,最大洪峰流量与多年最大洪峰流量平均值之比,在北方达到5-10倍,南方达2-5倍。因此,我国东部地区往往暴雨洪水集中,它是我国洪水灾害的主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长江、珠江、松花江、嫩江、辽河及淮河等洪水灾害此起彼伏,损失严重并呈逐步加重趋势。特别是1998年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引起严重的洪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
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尽可能使已发生的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在现代防灾体系中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对防御洪水起到了重大作用。提高暴雨预报的精度和准确率,提前防范,可以有效地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防洪则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
篇8
突发暴雨应急预案1
1、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公司所在地区5~11月为台风季节,平均每年有台风影响3次,灾害最大台风为2015年8月8日,中心最大风力12级,2016年9月15日出现最大台风暴潮,中心风力达12级以上。由于台风期风暴可引起增水,台风增水或汛期涨水;且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150mm,上述情况可能会对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应急抢险工作实行公司统一组织领导和分部门牵头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2)参与救援行动的公司人员和机械设备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服从指挥,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救援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3)参与救援行动的全体公司人员要在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安全、高效、有序完成救援任务。
3、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公司成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1)总指挥:彭志洪
(2)副总指挥:吴小烽
(3)成员:蔡治寰、张清和、高海同、雷冬明、郭明祥、徐水土、王黎明、戴尧城、何文峰、尹克明、何贞贞、雷峰、胡新华、王涛
(4)指挥部设:综合协调组、安全保卫组、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等专业处理组,具体承担事故救援和处理工作。
2)指挥机构职责
(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以及善后处理的组织指挥工作。
(2)专业处理组的职责
综合协调组:负责安全事故的报告,通知指挥部成员及相关单位组别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各专业处理组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公司总经理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抢险救援进展情况,落实上级领导和公司领导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具体由王涛负责。
安全保卫组:由公司保安队负责,具体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进行警戒、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由张清和负责。
抢险救援组:公司保安组负责,进行抢险救援;由张清和负责。
医疗救护组:公司保健室负责,行政部其它组别配合,联系XX医院急救中心,组织有关医疗单位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理;具体由蔡治寰负责。
后勤保障组:由行政部负责,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提供各种抢险救灾物资和通讯保障工作;具体由蔡治寰负责。
事故调查组: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时介入,配合现场勘察取证,以及上级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工作;具体由吴小烽、高海同及有关专家成员组成。
善后处理组:由行政部和各单位等部门配合,处理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具体由蔡治寰负责。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一)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
1、通过设置的监控录像进行监控,监控录像由消防控制中心负责进行监控。
2、通过现场工作人员监控,由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巡检方式进行监控。
3、通过日常气象信息收集,应急指挥组成员应定制中国移动(联通)天气预报信息服务,随时掌握天气情况。公司任何部门收到政府机构发出的防台风、防暴雨、防洪水紧急预防信息,必须马上同时转达到彭志洪、张清和、蔡治寰吴小烽处。
(二)防止台风、洪水、暴雨灾害的安全对策与措施
1、当气象预报发出台风、暴雨、特大洪水的红色预警警报时,应急指挥组自然成立,总指挥召开会议部署应急响应工作。应急指挥组应至少提前6小时向全公司发出预报信息。
2、工务部、公共事务部、行政部必须安排应急值班人员,并将应急值班人员向全公司通报(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值班地点)。
突发暴雨应急预案2
为确保选矿厂在发生破坏性暴雨时,各项应急工作能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务院《发生破坏地暴雨急条例》结合我选厂工作实际,特制的本预案
一、应急机构的组成
1、领导小组
选厂防暴雨灾工作在上级防暴雨减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实施。选厂防暴雨减灾领导小组由厂长为组长,副厂长和各工段长为小组成员,选厂调度为指挥部。
2、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暴雨及防暴雨减灾工作的熟悉和了解,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长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与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质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抢险设备等物质,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暴雨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减灾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度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生产秩序,全面保障生产和员工生活的稳定。
二、临震应急行动
1、接到上级暴雨、临雨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负责各项抗震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雨减灾任务。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大型锅炉、供电输电机房机库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抗震减灾顺利进行:
4、加大广大员工宣传教育,做好员工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全力维护选厂产和生活秩序。
6、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质准备。
三、震后应急行动生
1、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区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暴雨后,领导小组立即赴本机指挥所,各抢险救灾队伍必须在震后1小时内在本单位集结待命。
2、领导小组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选厂抢险救灾。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连续的急促铃声和呼喊声),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2)迅速关闭、切断书店(应急照明系统除外),防止暴雨过后滋生其他灾害。
(3)迅速开展与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元转移并送至附件救护站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施、重要物品的保护。
3、积极做好广大员工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稳定人心,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选厂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公司办公室。
四其它
1、进入暴雨紧急状态后,选厂指挥部将通过各种方式各种命令、指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将通过电话、口授等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
2、在抗震减灾应急行动中,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突发暴雨应急预案3
为保证集团区域内发生暴雨洪水灾害时,应急处置工作能协调、高效、有序进行,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XX集团暴雨洪水防范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七个工作组、一个办公室和一个督导组
设立暴雨洪水防范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设立暴雨洪水防范应急工作督查组
二、责任片区划分
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防范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启明同志负责集团防汛和预防暴雨洪水灾害的全面工作;第一工作组负责虎头岭农贸公司防汛及预防暴雨洪水灾害工作;第二工作组负责黄金山农贸公司防汛及预防暴雨洪水灾害工作;第三工作组负责农贸市场、娱乐场所、牛头山居民区、大湖池居民区防汛及预防暴雨洪水灾害工作;第四工作组负责中学、小学、医院片区的防汛及预防暴雨洪水灾害工作;第五工作组负责工、副业单位(含民营企业)片区防汛及预防暴雨洪水灾害工作;第六工作组负责东风、红旗农贸公司防汛及预防暴雨洪水灾害工作;第七工作组负责民主农贸公司、种猪场防汛及预防暴雨洪水灾害工作;暴雨洪水防范应急工作督查组负责督查七个工作组和各二级单位预防暴雨洪水灾害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暴雨洪水防范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工作组之间的协调及材料报送等工作。各二级单位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工作预案、明确责任片区、责任人员和工作职责。
三、预警预防重点及工作要求
1、加强对中、小学安全管理,全面排查暴雨洪水可能给学校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予以排除,尤其要对学生公寓、教学楼、食堂、厕所实行重点监控以及小学教学网点的监控,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向集团暴雨洪水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教学楼、学校食堂、学生公寓有安全隐患时,停课后再组织抢修。
2、加强对居民住房、村民住房的安全监控。各工作组按责任片区落实领导责任制,督促相关单位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预案,逐村、逐户、逐片全面排查居民住房、村民住房安全隐患,发现情况及时告知居民或村民,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居民、村民生命安全。密切关注“五保户”、“困难户”、“打工户”和弱势群体对象住房及辅助设施情况,帮助他们消除安全隐患。
3、加强企业安全监控。全面排查企业生产区、生活区和辅助工作区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如有单位不配合的视情况强制停业整顿。金凤凰装饰材料公司第三条生产线旁的山体有滑坡的可能,督促企业采取相应措施,中科实业在建工程在暴雨洪水期间停止建设,永恒纸业、佳丰香料、恒丰茶厂、食品厂、服装厂、建材厂、大米加工厂等企业都有不同程度安全隐患,逐一排查,确保企业员工生命安全。
4、确保山塘水库安全渡汛,斗门塘、龟山湖二十四小时派人值班,水位达到警戒线时及时泄洪,虎头岭、黄金山、民主等农贸公司的山塘水库每天派人巡查,做到蓄水、泄洪两不误。
5、加强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市管办二十四小时监控农贸市场安全,发现隐患及时向集团主要领导和暴雨洪水防范应急工作小组报告。暴雨比较集中时关停网吧。
6、加强供电设施管理。电力公司对集团区域内高压线路、已接管的低压线路全面负责,用电单位负责区域内的用电安全,各单位要做好预防雷电安全知识宣传。
四、严明工作纪律
各工作小组成员必须深入到责任片区,领导、督促责任片区相关单位落实工作责任制,因工作马虎、麻痹大意、缺岗缺位造成的责任事故,依法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五、做好值班安排,按要求报告片区内暴雨洪水灾害情况
1、集团暴雨洪水防范应急值班室设在集团招待所,联系电话。。
2、各二级单位从6月8日至6月11日安排人员值班,具体值班人员名单报集团备案。每天上午10:30时、下午15:30时向集团暴雨洪水防范应急值班室报告灾情。重大灾情隐患随时向集团暴雨洪水防范应急值班室报告,并向集团主要领导报告。
3、集团暴雨洪水防范应急值班室和各二级单位值班室要作好值班记录,以便备查。并保持记录的整洁完整。
突发暴雨应急预案4
为进一步做好高温季节、强降雨、雨雪天气等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防止给敬老院内特困老人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特制定此应急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
1、极端天气应急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组负责人及班组成员职责:
(1)做好日常巡查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极端天气(高温、强降雨、雨雪)带来的影响。
(2)一旦发生极端天气(高温、强降雨、雨雪)导致大面积停电等事故时,及时做好相关应急工作,尽快恢复供电等。
(3)根据极端天气(高温、强降雨、雨雪)带来的'影响,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4)及时向上级报告灾情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
(5)必要时请求外力支援。
(6)全体成员应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做好极端气候的防范工作。
2、极端天气应急抢险队
队长:
队员:
(1)平时加强配电房、消防系统、电路系统、水电房的安全检查。
(2)发生极端天气(高温、强降雨、雨雪)同时引发灾情时,组织人员实施救援行动。
(3)及时向自然灾害应急小组汇报极端天气(高温、强降雨、雨雪)产生的后果。
(4)事后总结应急处置的工作经验。
(5)一旦发生极端天气(高温、强降雨、雨雪)及时组织院内老人转移至安全地带,确保院内老人生命安全。
二、应急程序
1、敬老院应急程序
(1)一旦发生极端天气(高温、强降雨、雨雪)时,应迅速采取相应应急措施。
(2)及时报告自然灾害应急工作组组长(夜间通知总带班人员),报告自然灾害(高温、强降雨、雨雪)造成的具体灾害(如雷击起火、雷击停电、雷击引起设备故障、洪涝灾害等)情况。
(3)如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由办公室以电话等多种形式向各部门发出通知,积极组织应对,尽量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
(4)如时间紧急,应立即报告自然灾害应急工作组组长(夜间通知总带班人员),说明详细情况,向各部门发出通知,及时安排护理组妥善安排老人做好避险工作,如遇强雷雨天气,应提醒各班组将用电设备的电源切断,以防止雷击损坏设备。
(5)如极端天气引发洪涝灾害,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抗洪。
2、各班组应急程序
(1)各班组接到自然灾害(高温、强降雨、雨雪)通知后,应该在允许情况下把所有用电设备电源先行切断,待天气恢复正常后再投入使用。
(2)接到自然灾害(高温、强降雨、雨雪)的通知后,立即做好防火、防汛、防停电的准备。
(3)突然发生自然灾害(高温、强降雨、雨雪)引发的停电情况,应立即通知各班组开启应急灯照明、及时启用备用电源,并及时通知电工或值班人员积极配合处置。
(4)加强巡视老人房间,安抚院民,同时注意防火、防汛、防触电。
三、保障措施
1、办公室加强对院内安全隐患部位的自查自纠工作,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2、安全员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24小时随时待命。
3、服务室常规备有应急灯、电筒等照明用物,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状态。
4、医务室加强日常管理,应急呼叫保持畅通,配备足够的救治药品。
篇9
关键词:洪水保险制度;自然灾害保险制度;洪水保险计划;中国洪水保险模式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6-0136-04
1 引言
城市洪水保险在国外欧美等国早有研究和实施。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1968年提出的洪水保险计划,它提出了国家、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及个人和企业在洪水保险中的互相关系与作用。其目的是通过社会参加社会保险的积累对洪水风险给全社会带来损失的补偿,从而保证全社会成员的满足程度在洪水风险中不会减少很多,从整体上提高全社会的社会福利。发达国家如美英法等国的洪水保险计划几经修改完善,己成为一种可实施的国家洪水保险计划。
2 美国洪水保险
2.1 洪水保险产生背景
20世纪30~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堤防等防洪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洪水灾害损失,防洪工程所取得的防洪效益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洪泛区土地的无序开发及其人口、资产的不断增加,水灾损失与政府的灾害救济费用每年仍呈增长趋势。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美国联邦政府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考虑用非工程措施来解决洪水灾害问题,美国的防洪政策也由此作了相应的调整,开始注重非工程措施的减灾作用。洪水保险作为主要非工程措施之一,逐渐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开始研究和推广实施。
2.2 洪水保险制度建立
美国的洪水保险,是从立法着手,由政府运作,利用私人公司,通过商业手段,逐步实施和发展起来的。目前美国已建立了一套较好的洪水保险运作模式,调动了联邦政府、当地社区和个人的积极性,并最终提高了洪泛区的管理水平,减少了洪灾损失,从而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建立强制性洪水保险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着手洪水保险的研究。195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灾害保险法》,设立了联邦洪水保险制度,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洪泛区征收洪水保险费,一方面可以增加洪水高风险地区成本,抑制土地开发,避免更多的洪水灾害损失,另一方面能减轻政府救灾的财政负担。在这期间,防洪保险是由保险公司承担,但由于洪水灾害损失预测困难很大,一场大的洪水可以导致数家保险公司破产,保险公司对从事防洪保险没有积极性,洪水保险在执行初期并不顺利。
1965年,美国联邦政府、国会和保险公司开始协商解决洪水保险问题。1968年国会通过了《全国洪水保险法》并据此制定了《国家洪水保险计划》,建立了国家洪水保险基金。国会授权住宅与城市建设部组建了联邦保险管理局,负责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管理,联邦保险管理局又与拥有120多家保险公司的国家洪水保险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至此,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由政府运作管理,保险公司参与实施,在全国各地逐渐开展起来。
《全国洪水保险法》提出了洪水保险计划,并规定该计划由全国洪水保险人协会具体管理,不过这时的计划实施仍采取自愿形式,即由该协会的成员公司(起初为130个)通过其人,向符合投保全国洪水保险计划条件的社区销售洪水保险。一旦洪水发生,承保公司收不抵支时,联邦财政承担保险公司的部分赔偿金,这不但可以稳定承保洪水保险的保险公司的经营,也可以使受灾地区得到经济补偿。1973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洪水灾害防御法》,并于次年实施。首先该法不但扩大了洪水保险计划的责任范围,如将塌方、地表移动等列入赔偿范围,而且还将联邦洪水保险基金由40亿美元增加到100亿美元,并规定,居住在洪泛区的受灾者若未购买洪水保险,将不能获得联邦政府的灾难援助或灾害贷款等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利息仅为2%的长期贷款和2000美元或更多的豁免优待。这种方法颇具吸引力,增强了人们投保洪水保险的愿望,也强化了人们的洪水风险意识。
联邦洪水保险计划是由联邦政府保险组织,其特点是资本属国有,业务经营具有垄断性,其经营有专门政策法律规范。一般自负盈亏,少数情况予以补贴。保险一般用固定费率制,且费率较高。
全国洪水保险计划(NFIP)由联邦保险管理确定费率,确定洪水风险区域和风险等级,建立洪泛区建设规范。对座落于确定为防洪标准为100年区域的民用建筑保险限额为250000美元,非民用建筑为500000美元;对地方政府没有确定防洪标准的,则分别为250000美元和100000美元。保险费率的制定综合了全国的情况,将其分为若干个组:A――水库及河道沿岸;V――海滨地区;B,C,X――代表有较低风险洪水地区的财产。建筑标准主要集中在底层,地下室的高度要符合100年一遇标准,禁止影响防洪通道。只有地方政府采取了防洪减灾措施的地区,才能得到联邦政府在防洪建设项目上的援助,个人才能对这些社区的财产购买保险。
国家洪水保险实施中的困难有,逆向选择的存在,风险不易分散,很难精确估计损失,保险费率太低,没能正确反映洪水风险损失,而导致的补贴似乎加剧了洪泛区的发展。
Browne,Mark J.&Robert E.Hoyt(2000)利用1983年到1993年美国50个州数据,分析了“美国国家洪水保险项目”实施情况,指出尽管该项目40%的保单得到补助,但项目覆盖率依然很低。由于收入水平和洪水保险价格等原因造成居民和企业对洪水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1993年该项目所承担的损失不到实际洪水损失的8%,这一情况在低收入地区更为突出。研究表明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保险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洪水风险转移方法。
2.3 洪水保险基础研究
洪泛区洪水风险图、洪水保险费率图是实施洪水保险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开展洪水保险的前提。6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历时数年时间编制完成了全国洪水风险图,并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修订洪水风险图对不同频率洪水淹没范围、水深作了区划。洪水保险费率图则在洪水风险图的基础上对各个地区的保险费率作了区划。
洪水风险图的绘制是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在全国公开招标选定多家公司完成的,合作期限一般为3~5年,多家公司为全国分区绘制了洪水风险图,并提供有关技术咨询服务。
2.4 洪水保险运作体制及方式
国家洪水保险计划是由联邦政府管理和运作,洪水保险基金由国家统一管理,具体操作则由保险公司完成。保险公司执行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洪水保险计划,主要是向洪泛区居民出售洪水保险,并在洪灾发生时及时办理有关赔偿手续和垫付赔偿资金,其保费收入上缴国家洪水保险基金,赔付也由国家洪水保险基金支付,保险公司不承担风险,风险由联邦政府承担。个人可通过保险公司或保险咨询公司购买保险,一般每个家庭每年为洪水保险需支付300~400美元。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根据保险公司保单的售出情况返还保费的32.5%,作为保险公司的收益和费用,保险公司再从这些费用中返还10%~20%给洪水保险咨询公司。目前,全国有91家比较大的洪水保险公司参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洪水保险计划,还有约130家洪水保险咨询公司通过这91家洪水保险公司参与这项工作。
当洪灾发生后,保险公司不是赔付洪灾的全部损失,只是赔付其中的一部分,如对于房屋赔付约68%,并且限定最高赔付标准,房屋最高赔付标准为25万美元,屋内物品最高赔付标准为10万美元。
2.5 洪水保险激励与约束机制
美国的洪水保险并非是强制性的保险,而是由社区、保险业和银行业共同参与,通过一系列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定,来鼓励居民购买保险。
政策规定行洪区内原则上禁止修建房屋,已建的要迁出。在洪泛区,建筑物基础要高于100年一遇水位。保险计划实施之前已有的建筑,要采取防御措施。遭受洪水毁坏的房屋,在利用保险赔付重建时,必须满足防御100年一遇洪水的要求。开发新项目,必须取得许可证,并保证其所用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法将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洪灾损失,联邦政府才会为建筑物及其内部的财产进行保险。
政策还规定社区如果不参加洪水保险,当出现洪水灾害后,社区的重建和恢复将无法获得政府的财政帮助和信贷担保。洪泛区居民如果不参加洪水保险,他在购买和建造房屋时,将无法获得银行的贷款,这一措施也减少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地方政府在国家洪水保险计划实施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指导洪泛区开发建设,划定不同标准洪水淹没区域,规定洪泛区不同区域建筑物底部的高度;二是发放洪泛区建设许可证。
2.6 洪水保险基金管理
美国的防洪保险基金是非盈利的,并由联邦政府统一管理。如果发生较大洪水,洪水保险基金不够支付保险赔偿时,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会向国家财政临时借款,日后再从洪水保险基金中还付。目前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管理的洪水保险基金仍欠联邦政府财政17亿美元,2000年洪水保险售出434万个保单、15亿美元,实际支出16亿美元。
2.7 洪水保险计划执行
在美国,约有2万个社区涉及到防洪问题,目前已有1.97万个社区参加了国家洪水保险计划,联邦政府洪水保险计划不强迫社区参加洪水保险,但一般规定在100年一遇洪水淹没区以内必须购买洪水保险,高于100年一遇洪水区域不要求必须购买,目前美国洪泛区中参加保险的社区达90%以上,但参加保险的居民只有40%。
3 法国自然灾害保险制度
1982年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法律,建立一个新的自然灾害保险制度:规定法国境内的财产在购买财产险的同时可以购买附加险(自然灾害一切险)来免受自然灾害而带来的直接物质损失和利润损失,但是否为自然灾害需由政府公布发令来认定。法律将自然灾害定义为:由异常的自然力量造成的事件,包括洪水,滑坡与沉陷,干旱、雪崩,地震和海啸。这项附加险的费率是根据每一合同设置的单一费率为基础计算出来的,政府作为再保险人对中央再保险公司进行担保。例如1982年8月至1983年10月,对于投了火险和其他财产损失险,以及利润损失险的,自然灾害综合险的保险费率是5.5%。这个费率是公共管理部门根据洪水平均每年造成6亿法郎的损失而制定的,原则上它可为洪水这一频繁的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提供赔偿,以及支付保险公司的管理费和中间人的佣金。1983年10月起,灾害险费率调至9%。同时法律规定,对于涉及自然灾害的风险,保险公司不得在世界再保险公司寻找保护。立法授权中央再保险公司在国家的保证下对这些风险进行担保。不过,这并非强制制度,保险公司可以选择再保险,也可以挑选再保险人。
这种制度由于立法的支持有效的克服了私人保险公司遇到的“逆向选择”的困扰。因为在传统保险做法下,逆向选择使得洪水风险变成“不可保的”。但是由于大多数人面临的风险较小,只有少数人面临的风险很高。因此由于投保人数少带来的经济问题,会引发该制度的严重的不平衡,甚至该制度的存在都会收到威胁。
4 英国洪水保险计划
英国是少数提供私人洪水保险的国家之一。1961年政府和保险业间签署了一个协议,协议给定了政府必须提供足够的防洪措施,而保险业必须为所有财产提供洪水保险,而且保险费率不得超过所有投保财产的0.5%。
洪水保险是和所有自然灾害绑定的,且由于财产抵押要求财产必须投保所有灾害险,因此洪水保险实际上是强制性的。这种保险形式,由于保险费率与实际的洪水风险无关,因此道德风险成为主要问题。不管是政府还是投保人都对洪水风险漠不关心,缺乏责任感。在协议签订前,英国和其他大部分发达国家一样,都是由国家承担灾害补偿救济责任,但自从1961签订协议将此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协议并未规定政府的防洪力度,政府的防洪投资实际上是减少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每年的防洪投资为GDP的0.2%~0.9%,而英国不超过0.03%。尽管洪水风险损失只占到总财产的10%,但由于洪水风险是强制保险,风险实际上在所有的财产所有者之间分摊,故洪水保险的渗透率在75%和95%之间。从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厄尔尼诺现象,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水、飓风等使保险业感受到潜在的巨大威胁。天气变化,防御工程的老化和财产值的增加导致了洪水风险的增长。这种压力使保险公司可能会退出协议,除非政府采取更为实际的防洪措施来减轻未来的洪水风险。一种方式是直接增加防洪投入,例如修建堤防;另一种是地方政府必须控制洪泛区财产的风险损失增加,加强洪泛区管理,例如禁止在洪泛区修建新建筑。
2002年,协议作了一些实质性的修改。洪水保险由无条件提供改为有条件的,且保费不再是统一的,而是有差别的。“有条件”不仅指经济上的考虑,而且也包括其他难以评价和控制的非经济的因素,如防洪措施。除了政府采取各种努力使得高风险区的财产可保以外,保险业也可以要求投保人采取预防措施作为投保的条件。这种修改使得道德风险问题得到了一些缓解,但仍不能完全解决。
5 中国洪水保险模式实践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保险业以来,对洪水保险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教训。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洪涝灾害的保险赔款累计近200亿元。对于受灾投保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受灾家庭重建家园,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国家已经开始探讨将洪水保险作为加强洪水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但尚未进入全面推行阶段。洪水风险分析与区划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为推进洪水保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5.1 通用型洪水保险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0年重建以来,水灾损失被纳为赔付的范畴。但是,洪水保险并不单独列项,只是各种自然灾害保险中的一项。它采取适用于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综合条款,因此,称之为通用型洪水保险。
5.2 定向型洪水保险
1986年1月至1988年12月,1992年秋季至1996年秋季,水电部、财政部、民政部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两个阶段开展了安徽省淮河行、蓄洪保险。在保险试点期限内,一旦行洪,农作物直接受到的损失部分,将由保险公司据保险条款的规定负责赔偿。国家不再拨付农作物遭受直接水毁损失部分的救济款;同时,作为执行保险合同的先决条件,行滞洪区的围堤堤顶高度不得超过国家指定的标准,超高者必须铲除。淮河行、蓄洪区的洪水保险试点是一种享有国家补贴的商业性保险。因被保险对象限制在特定的行滞洪区内,并有洪水保险。
5.3 专向型洪水保险
我国防洪工程战线长。在重大水灾年份,水毁工程必须及时修复,资金缺口大,国家财政负担很重。对防洪工程实施工程保险,是一种专向型洪水保险。
5.4 政策型洪水保险
1985年至1993年民政部推行的农村救灾保险是与洪水保险相关的政策性保险。全国设立了102个试点县。保险范围涉及农房、耕畜、劳动力与农作物等,实行“低保额、低保费、低赔付和高保面”的“三低一高”原则。试点期间针对不同区域特点探索出四种保险模式,①商业性保险模式;②借贷保险模式;③互保共济模式;④储粮储金模式。这些试点为我国开展洪水保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开展洪水保险具有借鉴意义。但各种试点方式都暴露出一些问题。除此之外,由于洪水是小概率事件,在特定的试点时间和试点区域,洪水不一定发生,因此根据试点得出的结论对洪水保险的借鉴意义是有限的。
6 结语
在我国,建立国家洪水保险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实施方式上需要慎重。片面的宣传或简单照搬他国的经验,可能会对决策者产生误导。美国洪水保险体制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只有以立法与国家计划的形式、以及与经济手段相结合来推进洪泛区的洪水风险管理,才能达到抑制洪灾损失随经济发展急剧增长的目的。我国的洪泛区土地已经人满为患,洪水高风险区的开发已成既定事实。但是我国的城市化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如何发挥洪水保险的作用,避免高速城市化过程中人为加重水灾损失的趋向,仍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程晓陶.美国洪水保险体制的沿革与启示[J].经济科学,1998,(5) :79~84.
[2] 刘京生.对我国洪水保险若干问题的思考[J].保险研究,1999,(4) :16~18.
[3] William J Petak, Arthur A At.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减灾政策[M].向立云,程晓陶译.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4] 刘长青,黄涛珍.强制施行洪水保险浅议[J].河海大学学报,2003 (9) :41~43.
[5] 蔡文远.浅议洪水保险体系[J].保险研究,1999 (2) :27~28.
[6] 蒋永辉.建立我国洪水保险制度的构想[J].中国保险,1998,(12):14~15.
Research on Flood Insurance System in Developed Country and Flood
Insurance Model in China
Zhong Shiming
(Administration Deportment of Tiegang Shiyan Reservoirs Shenzhen 5181833)
篇10
关键词:防洪规划;目标;原则;内容
洪水本是发生在河道及其泛滥区域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如果人类活动处于洪水范围内时便会形成洪水灾害。洪水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人类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造成的灾害也越严重,洪灾往往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洪水会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容易引起瘟疫蔓延,形成脆弱的社会环境,对特殊的文化古迹、珍贵物种、风景名胜区等造成不利影响,破坏经济发展,给居民、企业、厂矿、学校、医院、交通运输、通信、商业等各部门造成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做好防洪规划是极其必要的,为做好防洪规划这一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掌握防洪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及内容,这将对我们做好防洪规划起到标杆的作用。下面就防洪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及内容进行逐一简单介绍:
一、防洪规划的定义
防洪规划是指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区域的洪水灾害而制定的总体安排。根据流域或河段的自然特性、流域或综合规划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安排,研究提出规划的目标、原则、防洪工程措施的总体部署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规划等内容。规划类型一般有流域防洪规划、河段防洪规划和区域防洪规划。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区域的综合规划;区域或河段的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的防洪规划。防洪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防洪规划中必须首先充分认识河流的洪水演进特性,包括河湖对洪水的自然调蓄作用,天然河道宣泄洪水的能力以及大洪水漫溢泛滥的情况。它是一种战略性计划,对河道治理及防洪设施的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是指根据所在流域的洪水特性、历史洪水灾害,规划范围内国民经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对防洪的要求以及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技术等条件,考虑需要与可能,研究防治毁灭性灾害的应急措施。防洪规划必须全面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的目标。防洪经济效益是防洪规划的主要目标,此外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充分考虑社会福利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三、规划原则
防洪规划的指定应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遵循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方案研究中,还要充分考虑防洪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要求,处理好蓄与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并注意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1局部与整体。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防洪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全局出发,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洪水。为了保全大局和重点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有时要做局部牺牲。重点保护对象一般指:洪水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毁灭性灾害的地区,如重要城市、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文物古迹或大面积农田等。
2近期与远期。洪水灾害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历次洪水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有所差别。要根据各地区或部门对防洪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分轻重缓急,分阶段、有计划地逐步提高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和一般地区防御常遇洪水灾害的要求。
3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一般耗资很大,并需占用大片土地;非工程措施可用较少投资,减轻洪灾损失,是防洪灾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规划中要研究二者的结合,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安排和建设。
4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人均、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量偏低的流域,河流的开发与治理要考虑综合利用,兴利与除害统筹兼顾,把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处理好蓄与泄的关系:山丘区一般以蓄为主,修建山谷水库、水土保持工程,拦蓄洪水,消减水沙洪峰;平原区一般以泄为主,并辅以分蓄洪措施,合理安排洪水出路。如“松花江防洪规划”具体遵循以下原则:①充分发挥现有防洪工程的作用,近期以整顿、挖潜为主,争取少花钱多办事。②兴建控制性水库与堤防工程相结合,水库工程应结合兴利考虑防洪等综合利用的要求。③防洪标准选定及防洪治理措施上充分考虑近期与远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突出体现城市与主要河段防洪的重要性。又如“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城市防洪规划”遵循的原则如下:“为提高该区的综合抗洪能力,解除安邦河两岸的洪水威胁,确保城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三江平原综合治理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突出防洪重点,上、下游兼顾的原则,选择经济指标优越,技术切实可行的方案。达到占地少,动迁少,工程坚固,防洪效果好的目的。”
四、规划内容
规划内容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防护对象、治理目标、标准和任务;研究确定防洪体系布局,包括设计洪水与超标准洪水的总体安排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防洪措施,划定洪泛区、蓄洪区和防洪保护区,规定蓄滞洪区的使用原则;对拟订的防洪工程措施进行工程方案比选并初选工程设汁特征值;拟订分期实施方案,估算所需投资;进行环境影响和防洪效益评价;编制规划报告等。
1调查研究。收集、分析流域与保护区的自然地理、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气象与洪水等资料;了解历史洪水灾害的成因与损失、社会经济现状与今后发展状况;摸清现有防洪措施与防洪标准,广泛收集各方面对防洪的要求;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探工作。
2拟订防洪标准。根据规划范围内自然地形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将其划分为若干防洪保护区,根据保护区不同防护对象的重要性、洪灾损失的严重程度,结合可能的防洪措施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合理选用。
3选择防洪体系。根据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现有防洪体系,综合考虑各部门对防洪的要求,研究各种防洪工程在整个防洪体系中的作用、工程量、施工年限和投资等,通过综合比较论证,选择最优防洪系统方案。
4进行环境影响和防洪效益评价。防洪工程以减轻洪水灾害、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主要目的,它本身是一项环境工程。但是,防洪工程的实施也会带来一些负作用,如牺牲局部保全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三废排放”、移民安置等,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还应注意对环境敏感因子进行调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防洪效益是指防洪系统实施后所能减轻的直接与间接洪灾损失。防洪经济效益计算能用货币表示的部分,以年均效益作为一项评价指标。年平均效益的计算一般用频率法或长系列洪水资料逐年计算法推求。由于年均效益并不能全面反映防洪措施的实际效用,因此,必须对典型特大洪水年进行计算分析。为了考虑实际防洪效益的不确定因素,应作敏感性分析,并根据防洪对象的具体条件,按预测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估算计算期内各年的效益,以反映洪灾损失随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计算的经济效益只是防洪效益的一部分,此外,还要对不能用货币表示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加以定性分析。
5编制报告。一般包括流域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概况,水文气象与洪水特性分析,历史洪灾损失,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现状,规划比较方案与选定方案的防洪作用,工程投资、施工、移民安迁计划以及规划图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