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范文

时间:2023-03-31 15:5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安全

篇1

1、实施安全生产法,人人事事保安全。

2、依法监管,公正执法,确保安全。

3、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4、掌握安全生产知识,争做遵章守纪职工。

5、安全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6、居安思危除隐患,预防为主保安全。

7、抓好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8、广泛开展安全活动,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

9、开展安全月活动,深入贯彻安全法。

10、生命至高无尚,安全责任为天。

11、安全是效益的保障,安全是幸福的源泉。

12、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13、广泛动员,强化监督,责任到位,常抓不懈。

14、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

15、要认真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稳步促进安全形式好转。

16、安全生产一刻也不能松懈。

17、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

18、广泛动员,狠抓落实,群防群控。

19、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20、安全在心中,生命在手中。

21、留一生安全给自己,送一份平安给家人。

22、见了违章严批评,道是无情却有情。

23、现场施工讲文明,周围居民得安宁。

篇2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按照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地实施意见》(建质[*]47号)和市安委会的统一部署,对*年开展全市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具体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通过全面排查各类隐患,建立全市建设项目安全隐患台账,狠抓隐患整改,推动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和遏制建筑安全事故,促进我市建筑安全生产形式持续保持稳定。

二、排查治理范围

全市所有建筑施工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三、排查治理内容

1、各施工企业落实建筑施工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情况,施工项目执行国家和地方安全强制标准情况;

2、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监理单位是否按工程强制性标准,组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专项施工方案,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实施安全旁站监理情况;

3、建设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提取和企业安全文明施工资金投入保障情况;

4、按照规范、规定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对危险性较大工程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情况;

5、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建立,及安全教育培训采取的方式方法等情况,特别是对新进场、转岗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6、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订及演练情况;

7、事故报告和处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以及“四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追究和处理的情况。

四、排查治理方式

1、各施工单位按照排查治理的内容和重点,对所属在施工项目逐一进行自查,对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2、市、区(县)建设安全站按照管理权限,对所管辖的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督查,市、区(县)建委组织对全市建筑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重点抽查。

3、坚持“三结合”:一是坚持把隐患治理工作与建筑安全治理重点结合起来;二是坚持与日常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结合起来,加大日常的检查力度;三是坚持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更新相结合,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五、排查治理重点

以防范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和规范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为重点,主要内容为:

(一)脚手架工程的搭设方案的编制、审批、交底、验收及使用等情况;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专家论证、交底、验收等情况;

(二)建筑起重机械的备案登记、安装、拆卸、检测、验收、使用、维修保养等情况;

(三)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等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查验、使用情况。

依据《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13号)、《建筑施工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55号)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等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检查和整改。

六、时间安排

结合全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根据不同时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分四个阶段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第一阶段(3月1日至4月30):围绕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建筑安全生产,部署*年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区、县建委、各集团(总)公司、各施工企业结合本地区、本企业特点,研究制定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做好部署和落实工作。结合全市开(复)工安全检查,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条件进行重点检查,达不到开工条件的项目,不允许开工建设。

第二阶段(5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隐患排查治理,推动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各施工企业要全面落实施工现场各项管理的标准化,对所属建筑工地开展自查,建立项目安全隐患台账,定人、定责任、限时进行整改。6月30日前将隐患台账及整改情况,书面报项目所在地建设安全管理部门。6月份,组织开展“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三阶段(7月1日至10月30日):围绕奥运会召开,市、区(县)建设安全站加强对施工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服务、指导和督查。结合夏季施工的特点,各企业重点开展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等机械设备,以及深基坑、管沟(槽)和地下作业的排水、放坡和支护情况的安全隐患排查。

第四阶段(11月1日至12月30日):结合冬季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各施工企业开展冬季施工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市、区(县)建设安全站要对施工现场防火、防冻和防滑等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防一氧化碳中毒、防物体打击、防触电以及恶劣天气室外高空作业伤害等情况进行检查。

七、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区、县安全站,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全国“两会”、奥运会和夏季达沃斯论坛等活动的重大意义,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起来,各区县要建立隐患排查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和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真正做到抓出实际效果。结合所管辖区域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的实际情况,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制订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确实把工作做到位。

2、制订措施,落实责任。对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施工项目,要采取处罚措施,对由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认真,疏漏重大安全隐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加强沟通,上下联动。市建委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加强沟通与配合,共同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市建设安全站要建立全市项目安全隐患排查台帐,各区、县建设安全站要建立分台账,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动态管理。

4、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各区、县建委要加强对本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督促和引导企业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对重大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要坚持抓典型,用典型经验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广泛进行安全生产宣传。要建立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强化舆论和群众监督。

5、建立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各区县建委、各集团(总)公司、各有关单位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准确报送有关隐患排查数据、资料,以掌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和掌握形势,指导和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篇3

作为建筑师,在谈及建筑质量与安全一题时,本人与上述专家也有相同的感受。建筑安全与知识产权问题看似并无关联,但站在专业人士的社会责任层面讨论,便有很多相似之处。

时值日本地震及海啸,引发了人们对建筑安全的关注,人们会直接联想到建筑抗震、防洪、消防等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极端情况,但实际上建筑安全远不止这些内容。建筑师作为专业人士,其所肩负的安全责任远非防范房倒屋塌、大楼失火那么简单,因为做到这些仅仅是建筑师的责任底线。

早年曾听到一位大师级的人物说过这样一句话:建筑师在设计时大量地使用玻璃,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让人不免诧异,玻璃作为建筑材料的出现,曾经推动过人类建筑技术及艺术的进步。现代都市高楼栉比,争高指直,通体玻璃的大厦比比皆是,渲染出多姿的城市形态,甚至成为城市先进性的体现。然而,这样做的后果是造成了大量的光污染,加大了建筑的能耗,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建筑的造价,还会留下玻璃破碎、坠落的安全隐患等等。这是随时随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设计及建造行为,难道不比抗震与消防的隐患更具威胁吗?建筑大师贝聿铭上世纪在美国设计的汉考克大厦,就是由于玻璃的安装与质量问题,在大风的作用下,全楼大面积玻璃破碎,贝老的事务所也曾因此而岌岌可危,好在事后澄清事故的原因与其事务所无关,而是玻璃的材料及安装问题;去年北京某著名别墅社区,因为室内装饰的干挂石材脱落,致使一名儿童死亡。这些看上去都是偶然事件或低概率事件,但同样给建筑师和建造者敲响了建筑安全的警钟。

在中国建筑界,许多建筑师设计手法大胆豪放,让建筑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多样性。但在丰富了城市风貌及设计思想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出现了许多过度形式化的建筑,形成了大量不适用的变异的使用空间,甚至在一些形象工程中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浪费与能源消耗。

篇4

抓主要矛盾开展专项整治消灭事故隐患

标本兼治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

建设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拟定的部门规章《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定》目前已提交法规司。 20xx年,建设部还制定了建筑施工企业提取安全费用的调查研究和测算工作方案,经过调研,确定了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计提依据、计提标准和使用范围,并会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草拟了部门规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规定》,广泛进行了调研和征询意见。同时,为贯彻落实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政纪处分规定》,建设部下发了贯彻实施意见。为了建立汛期建筑安全长效机制,建设部还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汛期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经请示国务院安委办明确了房屋与市政工程范围,理清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职责。此外,还向全国转发了上海、北京、湖南、南京等地区和城市有关安全生产的工作经验,就行政许可工作、保险工作和起重机械管理工作开展了调查研究。

动态监管大力查处事故推动安全生产

篇5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799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对施工安全缺乏应有的重视

不管是施工单位的管理层,还是负责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人员,还是在施工工地上具体施工的施工人员,只要有一个人对于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度,那往往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而往往在具体工程项目中,人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工程的进度;关注的是工程的成本,有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操作要求、规定视而不见,违规操作,或者减少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再加上有时候人们的侥幸心理,形式主义,总认为安全事故那是嘴上讲讲的,所以对于一些安全检查也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往往忽视了存在的安全隐患。

2、施工单位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

施工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是专门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的素质。专门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本来就不多,另外,他们的职业道德是高还是低,专业水平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安全事故是否会发生。道德水平高的,为人正直的,工作认真负责的,专业水平高的,在进行安全检查的时候能够用专业的眼光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职业道德或专业水平不够高的,也许根本发现不了问题,或发现了问题也隐瞒了,这些都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其次是具体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许多一线施工的人员是农民工,他们缺乏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规范操作的意识和水平也都比较低下,在这些因素下往往就会蕴藏着安全隐患。

3、安全管理中“物”的因素

3.1施工中的材料是否合格,是否合乎工程的要求

由于工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这给材料的检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再加上一些承包商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降低成本,提高利润,采用一些不合格或者与工程技术规范不一致的材料,甚至有的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偷工减料,这些都给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3.2施工中机械设备的质量影响着工程的安全

工程施工所采用的施工设备数量多,种类也多,流动性也大,这给机械设备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一些施工单位对安全的不重视,对机械设备的态度是重使用、轻保养。没有专业的人员对接械设备进行专业、有效、定期的保养,在具体工程中,为了追求工程的进度,盲目操作,使一些机械设备长期得不到休息,线路老化或内部零部件长期超负荷运作,成为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3.3对一些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物质的存放管理是否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施工需要一些特殊的物质,尤其是有的时候一些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的化学物质等。对于这些物质的存放、管理,都有具体的相关规定。在一些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由于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专业知识的缺乏,没有引起相关的重视,随意处理、放置这些物品,也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

4、安全管理中“环境”因素

这里的环境既有自然环境也有人文环境。由于建筑工程的环境具有露天、高空、水中、涵洞等各种自然因素,有些时候作业施工的场地狭小,这些恶劣的自然环境都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安全事故的产生。人文环境是指施工单位对安全的重视度,施工队全体工作人员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对施工纪律的遵守度。如果整个施工单位能经常进行安全教育,施工队友相互之间能经常提醒严格遵守施工纪律和相关规范,就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1、整肃建筑工程外部环境

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首先要整顿建筑行业的市场环境,给各建筑施工单位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这需要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用国家的强制力量整肃行业内部的不规范行为,比如拖欠工资、价格不合理、随意转包工程等。同时,只有通过法律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才能在行业内形成守信的良性循环,彻底转变行业风气。

2、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2.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施工安全的准备工作,要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首先是做好施工前的调查研究。针对现场的地形、地物、地貌,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以及现场安全警示的工作。其次在施工生产准备阶段,企业管理层,要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开展好安全生产的宣教,实施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2狠抓施工生产安全计划的落实

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并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和施工条件,合理地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确保施工生产中的安全。

2.3确保材料供应的质量

材料部门对于各种原材料,应建立健全进场前检验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为此,要求材料员、工程技术人员,要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掌握好常用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性能,熟悉材料在保管和运输的规定,做到分门别类的保管和堆放。凡属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运到工地,以确保材料不会造成施工安全问题。

2.4电力、机具、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首先规定它们的操作者,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持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其次,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遵守作业制度;第三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管理档案,实现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

2.5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总结以往的安全教训,找出“通病”、“顽疾”,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在日常施工中,发现安全隐患时,要当场剖析原因,即时指正,限期整改。对预防措施和纠正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应跟踪验证,保存验证记录。同时要建立健全奖罚制度,以经济辅助手段,促进施工安全生产。

2.6加强施工安全的事后总结工作

要认真回顾项目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成效及弊病,提高安全素质,增强安全理念,持之以恒地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

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设备及高空作业的重点监管

根据我国当前的施工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我们发现设备设施引发的事故和高空作业引发的事故是所有事故中的最主要的两点,几乎占据了所有事故比重的百分之七十。因此,加强施工现场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和高空作业的检查是安全人员的工作的重点内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进行设备设施检查的时候,要求我们的安全人员熟悉施工现场所用设备的拆装,如升降梯的拆装,如果不熟悉,那么安装人员即便是违规操作你也很难发现问题。落实用电规范,严查违规用电行为。对于未经检验或是检验不合格的设备,要及时的清除现场,尤其要加强施工前的设备检查是防范设备事故的最有效措施。

高空作业事故发生往往都会造成人员的死亡,主要是这类事故多是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措施没有做好就进行作业,发生事故也多是坠楼。加强高空作业的安全管理需要从高空作业设备的穿戴规范着手,防止大意麻痹心理而忽视了安全绳以及头盔的作用。尽量避免高温天气下的户外作业,必须进行施工作业的,也不能长时间呆在户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户外作业活动。

4、进一步深化房屋建筑现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要想做好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除了相对于问题的解决措施以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工作: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的检查,加强施工中安全因素的定期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联系网。需要围绕机械动力、电气线路、高处作业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以防止机械伤人、触电、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发生。另外还需要针对自身施工的特点进行专业的检查,例如:防毒、防爆、防塌、防火、架子平台、高空吊装、深基坑等方面。

探索施工中安全管理的新方法,要积极应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具、新设备,提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也要应用创新的措施、方式、方法,结合安全生产的实际,应用实际可靠的生产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安全管理超前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的管理控制,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既可以更好的实现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保障施工单位的利益,又可以推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为实现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的部门要通力合作,严格施工规范,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确保工程安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林鹏,张屹泽.试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469.

[2]李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之我见[J].中华建设,2014,01:122-123.

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安全鉴定

现代化的城市发展促进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面貌的改变,城市大建设中房屋建筑业发展迅速,但是有限的城市空间和城市土地中建造房屋,既要保证工程规划设计的合理,同时又要保证房屋建设使用的安全。针对房屋建筑安全问题,在实际的施工建造中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做好安全管理和安全鉴定工作,并根据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及房屋安全鉴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和制定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提高房屋建造的实际使用效益。

1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及安全鉴定的意义

1.1安全隐患的排除

房屋工程项目在施工建造中由于使用方向和建造目的不同,在施工中应用的技术手法和施工材料也不同,若这两者出现应用偏差或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出现操作失误,将导致房屋工程隐患存在,影响后期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例如,在房屋建筑规划中工程设计人员由于专业基础有限,在房屋工程设计中缺乏实际经验,一味按照工程合同和相关文件要求设计房屋建造内容,对现场施工各要素把握不当,导致房建工程施工难度增加[1]。工程设计人员在房屋建造中没有做好地基工程的勘测和规划,在房屋外形构造上一味追求美观性,致使房屋建设的质量安全系数和抗震等级等均难以达标。在此过程中对房屋建筑项目进行安全管理和安全鉴定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降低房屋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1.2施工技术的进步

建筑工程类型不同,在施工建造中应用的技术方法和建筑材料类型也不同,因而对建筑项目的建造质量和使用安全影响度也不同。房屋工程在建设后投入使用,由于时间或外部环境、人工活动等影响,容易造成多种不同的房屋质量安全问题,这就要求工程建设人员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采用先进的基础手段做好预后处理,针对房屋工程项目容易出现的材料老化问题和空间结构问题,预留改建空间。对房屋建筑进行安全管理和安全鉴定是从房屋建筑实际的使用效益出发,及时发现、管理、控制和解决房屋建造使用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这有利于更好的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不足问题,能够在一系列的房屋施工问题分析和解决中不断提高房屋建筑施工水平和技术标准[2]。

2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及安全鉴定的内容

2.1检验砌体结构安全性

房屋建筑工程在安全管理与鉴定中关于砌体结构的检验属于基础性的检验内容,在房屋施工建设中,砖砌结构比较常见,对其进行现场检验,需要重点检查砌体结构中建造使用的砂浆材料是否具有合格的抗压强度。房屋建筑砌体结构砂浆的抗压强度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使用稳定性,在安全鉴定与管理中需要与工程设计诸要素结构,运用科学方法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获取其检测数据,并在参数分析和数据计算中获取最终安全鉴定结构。在普检程序中一般每1000平方米检测一个构件,选样在每2000平方米一个。当房屋建筑的砌体结构出现延期复检时仍需要按照相关执行标准进行安全测定,对于房屋建筑结构殊的空间位置包括地下室、首层和底层等,检查鉴定工作需要更加细致、检查程序需要更加规范。

2.2钢筋使用安全鉴定与管理

房屋工程项目在建造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多种不同型号的钢筋材料的使用,保证项目框架的基本稳固性,钢筋在绑扎中需要与混凝土施工等结构,进一步提高房屋抗压强度,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稳定性。在房屋建筑安全管理与安全鉴定工作中要重视起钢筋材料使用和钢筋结构应用的质量安全检验工作。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受钢筋使用数量、绑扎位置和粘接方式的影响较大,大型房屋建筑项目中浇筑混凝土需要测定钢筋实际使用数量和质量是否符合工程标准。一般在建成构件后可以应用雷达探测器和电磁传感器等进行钢筋焊接测验,了解钢筋变形和绑扎位置变化情况。一级全焊透焊缝中抽取检验的钢筋试样数量应该在50%及以上,二级不全焊透焊缝中抽取检验的钢筋试样数量应该在10%及以上。

2.3混凝土结构安全鉴定管理

房屋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材料,其基本性能包括抗压强度等对房屋建筑安全系数和质量稳定等级具有重要影响,因而房屋建筑安全安全中需要重点做好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的鉴定和检验,常用的鉴定方法有钻芯法和回弹法。应用钻探设备对混凝土构件进行钻芯取样能够更加准确和直观的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重点防止破坏混凝土构件结构,控制好钻探设备的使用[3]。而在回弹法测定中则是对混凝土表面回弹高度应用回弹仪进行鉴定,了解其材料弹性强度,在这种回弹高度的测定中能够更加准确的计算和获取混凝土构件压缩极限,从而为房屋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提供技术参考,保证房屋建造的有效性。

3结束语

房屋建筑是基础性的民生工程类型之一,在实际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建造中需要保证其建造质量,为人们的居住使用安全提供基本保障。房屋建筑工程中容易出现的技术问题、材料问题等,均需要在实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方法和先进仪器设备做好建筑安全管理及质量安全鉴定工作,减少房屋建造和使用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促进现代房屋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房屋工程在规划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通过建筑安全鉴定与管理,能够更加直观的发现建筑质量问题,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予以及时的补救能够保证和提高房屋建筑的后期使用质量。实施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及房屋安全鉴定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进步的体现,同时也是保证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毛裕国.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16,(6):37.

[2]李陵洲,陈曦虎.我国房屋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J].住宅科技,2011,31(3):33-35.

篇7

关键词:建筑装修;结构安全;环境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7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环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建筑装修中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在建筑装修中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起来。

一、建筑装修与结构安全问题

1、主体结构安全问题

由于多数建筑装修工程都是在主体结构完成之后才实施的,这样往往给主体结构增加很大的荷载,其中包括材料荷载、施工荷载等,而且,主体结构和装饰构件的结合构造也很复杂,解决不好将对主体结构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新建建筑的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应通盘考虑;装修构件的荷载应作为主体结构所承受的荷载考虑在结构设计之中,主体结构构件上也应预先考虑装修构造的连接措施,比如预留埋件,避免对结构钻孔可能造成的损坏。二次装修时,必须对装修荷载进行结构承载力验算,保证主体结构的安全。建筑装修增加的荷载如楼地面装饰层、增加的隔墙以及吊顶等,应作为新增荷载对主体结构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如: 一般住宅楼面设计活荷载为1.50kN/m2,而花岗岩、大理石等石材加上混凝土找平、粘结层,荷载会达到0.7kN/m2~1.0kN/m2,如果再加上新增吊顶荷载、活动荷载以及家具电器的自重,荷载会更大。一般要求楼面加铺的各类装饰材料,其均匀荷载应低于设计标准值的40%( 即准永久值系数小于0.4),一般不超过0.6 kN/m2。悬挑阳台因其设计承载能力有限,不宜改作厨房、居室或堆放重物,板面不能粘铺除塑料、硬木地板之外的石材、陶瓷等其他地板砖。建筑物的结构支撑系统是整个建筑的骨架,每一个结构构件,其截面形状、尺寸和内部因素( 如梁柱的配筋情况) 都是由结构计算确定的,在这些结构构件上随意开洞、开槽或者拆除某一构件,将会减小结构承载面积,从而影响到结构受力状态以及结构系统的稳定;即使非承重墙( 框架结构中的轻质墙体除外) 也往往对于建筑的整体刚度起着一定作用,墙体承重结构中非承重墙体的存在还影响到结构计算时采用的刚性或刚弹性方案有效性;在不影响结构受力的建筑构件上开洞、开槽时,必须了解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和当前的受力状态,保证该构件局部或者整体所承受的荷载可以由其他部位或构件代替承担,同时要对代替承担荷载的构件强度进行验算,如果验算结果不能满足力学性能要求,应对原主体结构相应部位或整体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加固补强。

2、装修构件的自身安全问题

建筑装修构件作为一个整体一定要根据其材料的力学性能、装修部位及受力情况进行严格的设计计算。连接和固定装饰面层的骨架结构,作为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经过力学计算来确定,保证其自身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特别是一些较大型的骨架结构,如室外的灯箱广告牌等,所选用的骨架结构力学性能必须安全可靠,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装修面层材料与骨架之间必须保证有可靠的连接,连接过松将会使面层脱落产生安全隐患,太紧则又会使面层材料在受热膨胀时产生内部应力而导致破坏;装修面层材料的厚度和平面尺寸应该按照受力情况来确定,如果采用标准板材及相应配件,必须按照产品要求使用,若非标准定型装配,则需要进行计算。

3、装修构件与主体构件连接的安全问题

建筑装修构件尤其是墙面和顶棚上的装修构件,必须与主体构件安全可靠地连接,才能保证整个装修部分的安全。装修构件与主体连接点的位置必须慎重选择,连接点位必须能够保证结构受力合理;同时连接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必须可靠,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节点构造方式是装修构件与主体构件连接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合理联系,牢靠连接,以保证整个装修构件的整体安全。

4、装修施工中的建筑结构安全问题

建筑装修中不按照国家有关施工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极易形成结构安全隐患: 如施工时集中堆放材料( 地砖、砂、水泥等),可能使荷载过于集中,极易造成楼板裂缝;野蛮施工也会影响房屋安全,如拆墙打洞时使用大锤会给墙体带来很大振动,这样会破坏砂浆与砖之间的粘结,降低墙体的抗压和抗剪强度,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可靠性;打洞和凿孔的位置不当可能破坏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甚至凿断或改变钢筋位置,使其承载力降低,危及结构安全;安装吊顶灯具,用电锤在天棚上大量钻洞,使混凝土板由于振动而产生局部松散,致使强度降低,影响承载力。为了消除这些安全隐患,必须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进行文明施工,如在拆墙洞时不能用重锤,应尽量避免扰动紧邻洞口边的砖块,最好采用切割开洞的方式施工;楼板上开小洞时,如系圆孔板可在圆孔部分开洞,现浇板则要避免凿断钢筋,开大洞则要采取加固措施,同时严禁用重锤敲击,以免造成楼板开裂;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不能过分集中堆放,尤其在挑阳台等悬挑构件上堆载更要引起重视。

二、建筑装修与环境安全问题

建筑装修引起的环境安全问题是指在建筑装修施工过程中以及建筑装修完成之后产生的噪声、粉尘污染以及装修材料挥发的有毒有害气体或者产生的放射性形成的对人体生活环境的危害。这是近年来建筑装修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活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1、装修施工与环境安全问题

装修施工噪声与粉尘污染都是在装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污染,随着装修施工的完成就不再出现,但是对建筑环境的安全和人们健康的威胁也不可忽视。装修施工噪声是指在装修现场产生的环境噪声,主要是由电刨、电钻、切割机和磨光机等施工机械的运作和装修工人的敲击作业所产生的。建筑装修的施工噪声强度大,其场界噪声(场界外1m处测量)一般都在75dB( A)以上,有时可达100dB(A)~120dB( A) ,而且具有多样性、突发性、冲击性和不连续性等特点,尤其住宅装修时严重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给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2、建筑装修材料与环境安全问题

建筑装修使用的涂料、油漆、粘合剂、合成板、墙纸以及墙布等装饰材料会向室内环境散发甲醛、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和含有可溶性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的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地面以及前面装修使用的天然石材花岗岩以及瓷砖等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 主要是氡) ,形成放射性污染氡;这些有毒物质会引起长期与其接触的人群产生头昏、失眠、皮肤过敏等亚健康表现,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呼吸、消化、神经、视觉等系统的病变,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要解决建筑装修材料产生的环境安全问题,最好能尽量减少室内装修中材料的使用量,以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释放量,提倡功能主义的装修设计和选用绿色装饰材料,使消费者于简洁、实用中充分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与舒适。即根据房屋的总面积与设计方案中各种装修材料影响空气质量物质的释放比例,通过科学的计算分析出设计方案在施工后的空气环境质量,并针对设计中可能引起居室空气污染超标的设计之处进行修正。在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用不含甲醛的粘胶剂,不含纤维的石膏板材,不含甲醛的大芯板、贴面板;尽量采用水性涂料或用桐油替代普通涂料;尽量减少有机溶剂对室内环境的危害;由于天然石材中含大量的氡辐射源,因此要尽量减少花岗岩、大理石等铺地材料的面积等等。

结束语

建筑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安全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建筑装修中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规范进行操作,充分注意安全隐患,将建筑安全的理念深入到建筑装修的设计、施工和选材每一个过程中,就完全能够实现建筑装修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晓强.建筑装修与建筑安全问题[J].山西建筑,2011(07)

篇8

关键词: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建筑业快速发展并发挥支柱产业地位作用的同时,安全生产问题也成为一个突出的焦点,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建筑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瓶颈。为了保证建筑安全管理的长期化、标准化,在出现安全事故隐患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因此,建立安全预警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的概念

建筑安全预警管理,就是根据建筑企业日常的安全管理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和要求,来确定建筑企业的运行处于“事故状态”或“正常状态”,并由此做出对策的管理活动。它是对建筑企业运行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在事故隐患发生的情况下,采取既定的组织、管理方法干涉和调控其运行过程并使之恢复正常状态的活动。

二、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根据系统非优理论,“优”范畴包括最优和优,即成功的过程和结果;“非优”范畴包括失败和可以接受的不好过程和结果。实际上,任何系统大部分存在于“非优”范畴之中,以“非优”范畴的角度去分析系统形成非优的行为是一种比较适用的思想方法,简称“非优思想”。利用系统“非优思想”来构建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基本程序是:

1、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收集工程项目系统中的非优事件、非优状态发生和发展的大部分信息(即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的类型、事故发生的部位),列出各种非优状态的分布(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统计),建立非优信息库。

2、以系统科学原理为指导,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整理,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次要因素和内、外部条件以及非优状态的主要特征量,构建一个预警的指标体系,并对建筑生产所处的各种安全状态的范围做出科学的定量估计。

3、正确评价当前工程项目的状态,并准确地预测各种安全状态可能发展的趋势,并将趋势值与各种安全状态的范围(预警准则)进行比较,经过计算分析及时发出警示信息。

4、按照警示信息,决策者应在短时间内做出大致的判断,寻找引起事故可能发生的原因和根源,实施预控对策,防止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损失或抑制事故进一步恶化。

5、预控对策实施后,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状况进行动态的跟踪监控,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预警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不断地调整更新。该系统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图1)

三、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运行模式

根据信息论、控制论和决策论的基本原理,本文构建了基于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相结合的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图2)

由图2可知,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信息,因此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灵敏的预警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包括历史的监测数据,而且包括项目的及时信息。然后,对建筑安全历史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建立数据融合的模板。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发生,通过现场监测把这些因素转化为数据送入预警系统中,然后进行数据库的查询,若该数据的融合结果已经存在,则直接输出数据库中的结果;若该数据的融合结果不存在,则先要进行数据的融合,然后再输出融合的结果。接着,根据输出的结果进行预警分析,预警分析通常要经历四个步骤:监测、识别、诊断和评价。最后,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制定一系列的预控对策。

四、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指标的建立与评价

为了监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状态,必须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进行衡量和评价。根据事故成因理论,建筑安全事故的成因可以归结为四类因素,通常称为“4M”因素:即人(Men)的不安全行为、物(Machine or Matter)的不安全状态、环境(Medium)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Management)的缺陷。

本文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遵守的是以下原则:

1、科学性。建立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要正确反映客观实际事物的本质,能反映出影响建筑安全事故的主要和次要因素。同时,每一项指标的概念应明确,界限要清楚。

2、系统性。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有机整体,选取时应该从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使该体系指标尽可能目标一致,相互联系,层次分明,反映全面且精炼。

3、可行性。每一项指标的设置必须有实际的意义,且有足够的数据的支持,便于量化计算,尽量使评价程序和工作简化,可操作性强。

4、可比性。选取的指标要能够通过现有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量化,这样才能做出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和比较。

5、动态性。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性质,危险因素也始终在变化,所以指标也是动态变化的,以适应未来的改进需要。

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指标体系分解如表1所示。(表1)指标体系确定了之后,我们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一个项目的安全等级进行评判。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综合评价指标集。根据表1,指标体系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集U为:

U={U1,U2,U3,U4}。其中,U1={U11,U12,U13,U14,U15,U16,U17,U18,U19};U2={U21,U22,U23,U24,U25};U3={U31,U32,U33,U34,U35,U36,U37,U38,U39};U4={U41,U42,U43,U44,U45,U46,U47,U48}。

(2)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确定权重值的方法可以采用相对重要程度相关等级计算法,这种方法可靠性高且误差小。A={a1,a2,a3,a4}为U的权重分配,A1={a11,a12,a13,a14,a15,a16,

a17,a18,a19};A2={a21,a22,a23,a24,a25};A3={a31,a32,a33,a34,a35,a36,a37,a38,a39};A4={a41,a42,a43,a44,a45,a46,a47,a48}为U1,U2,U3,U4的权重分配。

(3)选择评价集。根据项目的安全状况,可以选取四级评价集,如:V={V1,V2,V3,V4}={好,较好,一般,差}

(4)建立综合评估矩阵R。请部分专家对各个因素依据评价集进行投票评价,得到每个Ui的单因素评价矩阵Ri,如:

R=rrrrrrrrrrrrrrrr

(5)作矩阵的复合运算得某个对象的综合评判结果矩阵Bi,从而得到指标的评价矩阵B,然后对B进行归一化处理。如:Bi=Ai×Ri(i=1,2,3,4)。

B=BBBBbbbbbbbbbbbbbbbb

(6)求总目标的评价向量C,C=A×B。

(7)对总目标评价向量C用最大隶属度原则选取,得到评价等级。根据评价等级的结果,在综合考虑了非定量信息的情况下,发出预警信号,做出预警决策。

五、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信号的设计

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的评价值大小,通过类似于一组海洋气象“风力”信号标志:双红色、单红色、单黄色、单绿色三角旗来发出预警信号,分别表示项目状态处于“危险状态”、“逆境状态”、“准逆境状态”和“顺境状态”,从而可以得出一个预警信号图。通过该信号图,我们可以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状况作出评估,同时可以观察分析信号的变动情况,来判断未来安全状况的发展趋势。

我们可以先设定每一个信号不同的分数段(十分制)作为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当评价的结果经过归一化处理后落到这个标准的一定范围内时,信号系统就会亮出相应的信号来警示管理人员。当管理人员收到信号后,应及时采取预警对策进行预控。预警对策的方法是首先应对使项目产生逆境的最大权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依次分析相对次要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警规避。(表2)

六、结论

本文构建了建筑工程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反馈给项目预警部,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根据预警部的信息采取及时的预控措施,可以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或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该系统通过计算机编程人员编写成程序软件后,可以将建筑业的很多不确定因素定量化,而且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佘廉,胡华夏,王超.企业预警管理实务[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佘廉.企业预警管理论[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孙波,刘振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

篇9

目前,北京有很多工地在监管上仍然仅依靠安全管理人员巡逻监管,缺乏科技智能化手段。为了在建筑工地推进智能化管理,配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已试运行了两三年数字信息化管理系统,经过实践检验和不断改进调试,该系统日趋完善。奥体文化商务园项目在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项目数字信息化,建立数字化监管模式。数字信息化监管作为工地监控信息工作平台,综合处理所有安全相关信息,项目部将每个月的安全生产情况上传到集团的信息工作平台中,实现集团、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子系统,项目监管人员可远程控制安装在建筑工地的摄像机——“电子眼”,实时调阅工地现场图像场景。

二、“电子眼”编织安全网

为了对工地实施有效监管,创建安全文明工地,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奥体文化园项目部建立了“平安工地”信息化建设方案。在数字信息化系统的远程视频监控子系统建设中,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投入资金8万余元,在奥体文化园区项目工地上试点安装了“电子眼”。目前这些“电子眼”已经在该项目“上岗”一年多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此,记者对奥体文化园项目部进行了采访。项目副书记魏立柱介绍说,该项目工地共安装有8个“电子眼”,负责对3万多平方米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消防保卫等情况进行有效监控。“电子眼”分别安装在工地大门口、人员进出场刷卡门口、工地最高点、材料储备区、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作业面等关键位置。“电子眼”采集到的视频信号经过压缩编码后,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至项目部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可随时查看施工现场的情况:工地现场是否有安全措施,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是否履职在岗……这些信息均能通过“电子眼”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施工现场24h远程监管。项目管理部门可以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建筑工地的运行作业情况,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弥补人员不足带来的管理死角。这不仅可以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可以加强现场工人的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提到这个“电子眼”信息监控系统,魏立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工地面积大,涉及点广、周边的人员复杂。自从工地安上了‘电子眼’,工地的各个角落的情况就一目了然,起到了实时监控的作用。工地里发生安全隐患,以往只有安全管理员巡视到的时候才能发现,现在立刻就会被‘电子眼’捕捉到。”魏立柱举了个例子,按照有关规定,如果风力大于5级就要禁止塔吊作业,但有时候虽然项目部已经下达禁止塔吊作业的指令,但仍然会有工人为了赶进度,在大风天气继续作业。通过“电子眼”的监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施工现场有人违反规定作业,并立即予以制止,避免发生事故。此外,由于奥体文化园项目是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很容易发生火灾事故。因此在动火作业时需要格外小心谨慎,动火人员需持有动火证,现场还需要有项目部管理人员、监理方管理人员监护。而“电子眼”对动火作业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有关人员是否到位,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一旦发生火灾等异常情况,监控系统还会自动报警,有效地消除了火灾隐患。“电子眼”的应用,使工地管理更加精细化,对事故隐患的预防更加切实有效。奥体文化园项目部技术主管肖鹏谈起项目数字信息化,深有感触地说:“施工高峰的时候,交叉作业特别多,施工面积大,技术部门即使每天不停地跑现场,也照顾不到全部。一年下来,我光鞋就坏了6双。自从采用了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信息化技术后,我们能够在监控中心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情况实现远程视频监控,配合着对重点部位进行现场监控,对搞好现场施工科学管理、降低各类事故发生频率、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等,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提升集团管理水平,大幅节约管理成本,确保施工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三、安全培训显新意

篇10

二、项目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指生产必须安全,而另一方面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但现在仍有许多企业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安全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项目领导在项目管理的同时,没有认清安全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建筑施工企业在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应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创造效益,创建优良工程,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三、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安全意识淡薄。由于企业领导长期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抓安全生产形式主义严重,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不配备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肆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工人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员工相应的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引起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识淡薄,理不清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造成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解决建筑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相对滞后.安全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缺少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激励措施。施工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与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不同步等;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安全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等不懂.无法对施工队进行管理。

(三)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安全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等。

(四)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难以深入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

四、安全控制的措施

(一)宣传问题。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全体员工要对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内容深思熟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克服单调枯燥的方法,变传统说教方式为寓教于乐,采用安全演讲、知识竞赛、报刊、安全漫画展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把基本精神广泛宣传贯彻。

(二)加强培训教育问题。培训教育的重点是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对各级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章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而且要加大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实现本质安全。

(三)责任问题。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要紧紧咬住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不放松。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四)制度执行问题。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因此,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要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没有安全许可证、没有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企业坚决不允许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事故防范能力,保障一线操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分散企业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安全工作例会、安全巡查和不良安全行为记录公式等制度。

(五)治理问题。要控制事故的发生,就要从源头做起,搞好专项治理。从近几年各地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种类来看,主要是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触电等。故要定期开展企业项目部、班组检查制度,要做到查问题、找隐患、对存在危险源的地方设置安全警示牌、标志牌,发挥其警示作业人员促进安全的作用。事实表明,针对薄弱环节实施的专项治理是遏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

(六)监督问题。建设施工安全,加强监督是大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继续完善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安全执法机构,配备一定数量和专业齐全的执法监督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执法检查;各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应切实履行职责,监督人员要时刻牢记质量、安全重于泰山的神圣责任,努力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水平。要不断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执法水平,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提升安全监督档次。

(七)查处问题。对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建立安全信用体系,并对其安全生产不良行为进行记录,凡有章不循,违规不纠,屡出事故的企业应追究法人代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另外还要视其情节轻重及责任大小,给予降低企业资质等级、吊销执业资格或停止投标的处罚。典型案例要进行新闻媒体曝光,真正起到警示教育促进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焦红,王松岩.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纪明波.当前我国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