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
时间:2023-03-21 13:5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工智能专业要学哪些课程
数学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和随机过程,离散数学,数值分析等。
算法基础课程: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等,还有各个领域需要的算法,比如你要让机器人自己在位置环境导航和建图就需要研究SLAM。
人工智能是一个综合学科,人工智能专业的主要领域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导论、图像识别、生物演化论、自然语言处理、语义网、博弈论等。
人工智能专业就业方向
1、机器人设计、制作相关方向
学习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和知识,可以成为当今和以后国家急需的机器人人才,系统了解机器人结构、应用和设计开发,培养科学的工科思维方式,激发兴趣、自由发挥创作、培养沟通、协调、专注能力。
2、基于AI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各个工种方向
利用AI和机械臂的结合,可以培养动手、制造,维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桌面机械臂的课程,是引向人工智能技工的就业方向;AI技工需要掌握轻工业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编程相关的方向
通过学习机器人编程课程,你能领悟或培养出工程结构思维和编程思维,这也是AI时代里任何工作都需要具备的应用技能,部分优秀的学生还能晋级为国家都需要的人工智能高级编程人才。
4、新制造和新设计相关方向
3D打印是未来新制造的基石技术, 3D打印相关技术,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新制造、新设计的就业大门。不管以后你是上班还是自主创业,3D打印技能和思维都能助你一臂之力。
第一:智能化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会陆续普及应用,在这个大背景下,智能化必然是发展趋势之一。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将首先在互联网行业开始应用,然后陆续普及到其他行业。所以,从大的发展前景来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第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互联网当前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发展,产业互联网将综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来赋能广大传统行业,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必然会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就业岗位。
篇2
当前国内外高校管理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呈现不同状态。相对国外高校,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整体的信息化程度仍相对落后,学生管理信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均有不足,管理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学校整体信息化意识还比较淡薄,而教育育人、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上到下地推广缺少信息化平台支撑。
一、高校学生信息化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管理信息化工作效率低下。应用系统之间共享性差,高校现有的应用系统因建设时期不同大多单独开发,信息共享性差、系统集成度低,不仅功能单一,而且相互交叉。
比如,宿舍管理与资助管理系统都涉及学生基本信息,但两个系统的设计不统一,导致学生信息数据不通用,不能共享,无法综合利用,两个系统部署使用后,都必须重复采集学生数据信息。不断重复的采集工作,耗费了学校、二级院系、一线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大量时间和精力,加大了他们的工作量,也使学生感到厌烦。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也缺乏同步机制,使得数据信息不准确,实时性也差。
2.科学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信息化建设依托的是信息网络技术,但建设效果的最终决定因素还是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推动者和信息化成果的使用者,决定着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教师较多是文科背景出身,信息化总体能力不够,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较低,信息化意识相对薄弱。有些教师还不能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或者只是满足于简单的使用,有些不能熟练操作学生管理系统,多数更是缺乏信息化应用意识,不会主动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不能够借助信息化提升工作效率。这种情况,不利于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很好推进。
3.以生为本的信息化平台缺乏。当前高校已逐渐形成以行政为主导、管理者为主体的管理格局,使得学生管理系统的规划,以及学生管理信息的取舍更多取决于管理层的认知与偏好,与实际工作流程和真正的教师、学生需求存在不少差距,因此无法充分满足教师实际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更无法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关注。各行政部门主导的学校当前信息化平台更多是解决行政办公的要求,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缺乏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平台。
二、时间轴(Timeline)成长平台概念
时间轴式成长平台,包含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时间轴Timeline视角,从时间角度来看,学生从招生、迎新、在校期间、离校、就业、校友整个生命周期中,经历了新生、在校生、毕业生、校友的四个身份,这个四个身份对应阶段学生所享有的服务以及关注点也是不同的。新生阶段,学生更多地关心学校概况,校园文化,学校的各项奖助策略,学生报到迎新手续办理,与新同学间交友的期待。
这个阶段涉及:招生数据、校园门户信息以及迎新系统等对接。在校生阶段,学生会关注到学习学术、学生奖助、课外体验、生活服务等服务,涉及到教务教学、学生工作、党团工作、后勤工作等。毕业生阶段,学生关注学业情况、毕业流程、实习就业、职业发展,学校当前教学、就业工作的相关内容。校友阶段,学生关注母校发展、校友间联络、校友活动等校友工作内容。基于学生所处的阶段平台提供对应的服务,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享受到服务。浙江省高校C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服务订阅,让学生关注自己关心的服务情况,也利于学校相关服务消息更加精准地推送,避免造成垃圾消息。
从学生的视角,学生更多以每周、每月、每学期的视角来关注自己学习生活的过程。所以平台应该提供学生登录平台后,基于每个学生当前所在的学年学期、月份、周次来展现本时间段内,学校相关部门开放给学生的相关服务,对于学生而言他可以看到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准备,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更加充分地完成相关任务。
第二部分关注学生成长变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泰勒(T.Taylor)、迈克柯兰(C.McClain)等提出了增值(value added)评价法。
通过学生参与各项服务,分析学生在整个大学就读期间或者某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采用增值评价方式,描述学生在学习上进步或能力素质发展的增量,这里参考美国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调查(Student Experience in the Research University,SERU)项目,并且结合高校C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专业能力素质和第二课堂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包含了学生在校期间各学科学习情况、学术参与情况、科研课题等;第二课堂能力素质,包括了学生获奖、创新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因当前学校间培养人才关注方面不同,平台提供灵活的设置,支持各学校把自己学校人才培养特点加入进来。因为当前没有一个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能力的强弱,通过增量的方式,来完成相关方面在校的记录,更多来体现学生的优势,而不是作比较。
从平台的建设角度,不是完全推翻以往高校C当前已建设的信息化系统,对于已有系统更多加以利用,通过webservice来完成现有系统业务抽取为服务方式,来完成当前学校可以开放给学生的信息化服务的统一窗口,减少了推翻重做的时间与资金成本。并且结合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出配套的Android与IOS的APP,让学生、教师随时随地使用平台。
三、时间轴式(Timeline)成长平台价值
1.对于学生自身价值。首先增强了易用性,学生是使用本平台的主要用户,对于学生而言,不用再登录烦而复杂的各类的学校各类办公系统,有了一个统一的入口,完成身份认证后即可使用学校提供的各类服务。其次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平台更多从学生视角,与学生日常在校生活状态相似,以享受服务、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参与到学校信息化,提升学生体验,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并在参与时间轴的过程中可以实时掌控自己的表现。再次让学生关注到自身成长,学生通过此平台更能关注到自己成长,增量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能力素质。而不是以往学年续期综合测评给出的一个分值或者等级就认定学生的优良中差。
2.对于学校职能部门价值。首先提升办公效率,相比以往开展一个业务需要学校院系班级逐级传递造成信息准确性与延时性,各部门的服务的项目、时间、参与方式、评价反馈等能够更清晰透明地告知学生,学生也能够第一手获取到信息。其次做到学生信息共享,同一个平台中产生的学生数据,各部门可以共享,不会存在多个学生数据信息源的问题,便于多个部门之间对学生管理能够更好地协作,不会再出现学工系统里面该学生已经申请走读,宿管系统里该学生是住宿,有安排的床位这种情况。再次关注到学生发展,与常规办公系统单纯解决行政办公相比,时间轴成长平台关注到学生发展,基于不同学生专业素质、第二课堂等能力的达成情况,能够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指导计划与建议,让教师从日常的办公中转变到培养与引导学生的理念上来。
3.对于学校发展的价值。一方面通过大数据为学校决策提供支撑,通过此平台产生了学生各类的数据信息,研究数据广泛运用于相关报告、政策制定中。以浙江省高校C,校内的学科专业认定,以往没有数据支撑,更多靠各专业主观的报告,而现在通过平台能够清楚看到相关学科专业开设来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方面学生的达成情况,第二课堂能力的达成度情况,反推来看该专业的课程开设的合理性,各专业的教学质量的监测定期给出指导意见等相关需求。
时间轴式(Timeline)成长平台是一种更好的教育质量评价方式,有别于以往教育质量评价方式,平台基于增值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在校中的学术能力、思考能力、道德水平、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评价,有效掌握学校教育的实然状态。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思考。如在浙江省高校C,学生B参与挑战杯活动的经历让自己有机会参与到了教师科研课题中来,继续让学生B发展自身的兴趣特点。
结语: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学生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相关管理部门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陆续开发或购买了相应的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以浙江省高校C作为现实典型进行实例分析,探讨搭建“时间轴式”学生成长平台应用的理论研究价值及实际操作可行性,以期建立以生为主体的服务型平台,并让学生了解自身成长的过程,引导学生德智体更好地全面发展。但这一概念由笔者首次提出,在具体理论搭建和技术支持,及后期的应用推广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期待学界对时间轴式学生成长平台还能有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篇3
文化产业的概念
对于文化产业,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一个围绕着文化创意为核心来展开,结合技术和产业化的方式来制造、宣传不同形态文化产品的行业。文化产业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包括新闻出版、文化艺术、文化信息传输和文化用品生产等。并且在每一大类当中又包含了许多的小类,涉及到的行业非常多。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文化产业主要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因此在文化产业当中,人是其中最为核心的资源,有许多人把文化产业又称为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这也意味着如果我国想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需要注重人才的创新培养。我国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在这些年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整体上与发达的国家相比较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过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且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尤其是在2014年,更是被文化产业称为政策年,在这一年当中,前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既有扶持小微企业的,也有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通过这些政策,文化产业也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空间,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在国家的推动下,高校要更加注重文化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才能有效的帮助文化产业不断进行创新迭代,从而推动文化产业往更高的层面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文化产业的创业发展必须要依靠优秀的人才。文化产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哪个企业拥有的创新型人才越多,就意味着它的产品将会越发具有竞争力,越能在市场当中占据更多的份额。虽然这些年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目前也已到了一定的人才培养的瓶颈。如果想要继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注重人才的培养,而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主要是:
文化课程培养缺乏目标性
虽然现在有着越来越多的高校非常重视文化产业,并且也在校内开设了多门文化产业类专业,但是当前并没有哪一所高校在文化产业类专业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大053CULTUREINDUSTRY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部分高校都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加之文化产业所涵盖的范围非常的大,导致学校在开设相关专业的时候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专业,以至于只要是文化类的学科都可以称之为文化产业。而且,每一所学校其培养模式也不一样,从而导致了文化类的专业课程设置五花八门,课程的培养缺乏专业性,目标性人才培养与市场出现脱节的情况。师资力量存在不足的情况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教学上,大部分的学校其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且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时间并不长。因此高校在这方面的经验并不足,也没组建完善的教师团队。在当前的高校当中负责文化专业课程的教师大多都是跨专业教学,这些教师都并非是该专业的教师。教师在教学当中更多的是以围绕着书中的一些知识为主,更加注重理论性知识,少有把知识与实际进行结合。但由于文化产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文化产业专业课程当中,如果教师无法把理论性的知识与实际进行结合,就会导致教学出现脱轨,以至于学生在毕业以后无法较好的融入到文化产业当中,难以从事相关职业。因此在当前的高校当中,普遍的专业教师都缺乏实践的经验,对文化产业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和透彻,所以大部分的高校在教学效果上普遍存在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在文化产业类的专业上,教师的教学形式极为的单一。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在教学当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创意培养。更多的就是要求学生围绕着书中的知识来展开学习。可是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注重创新的产业,如果教师在教学当中不重视学生的创意培养,则脱离了文化产业的教学目的。第二,文化产业类专业非常注重实践性。因此高校需要积极的与外界取得联系,实行校企合作的方式,从而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范围,让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进行学习,还能去到相关的企业中进行实践,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进行一个巧妙的结合,这也能帮助学生更早的适应社会。但是当前高校的文化产业专业教学,基本上是与社会需求脱轨的,导致许多学生在学校学习完以后,进入到社会当中发现所学的知识无法应用到职场当中。
关于高校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创新思维
针对文化产业专业高校应当设置相对合理的课程这一状况,高校应当要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在课程当中更多地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思考,这就要求高校不能只通过成绩来评定学生。高校教师应当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设置优化,在教学当中引入更多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设置相关文化课题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给到小组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着课题展开学习。在课题学习当中,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主动权,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在分组学习上,教师还可以结合分层教学方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来制定更加有针对性地主题。
明确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的高校普遍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开设的课程往往五花八门。主要原因还是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大多以校内课程的讲授为主,并没有关注到社会的变化与需求。对此,高校应当要积极地关注市场变化,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了解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比如高校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的形式展开调查,可以先是以观察法展开调查,进入到当地的相关企业当中进行了解,获知企业对于人才的一些要求,其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来展开调查,通过这些方法来找到当前文化产业专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上,需要写出具象化的内容,而不是抽象的。其次,在课程的设置上也要有针对性。课程的设置:一是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定;二是要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设置的课程,不求多,但求精。课程内容设置上,要制定出一个学期当中学生具体要学习的内容,合理分配好理论知识课程与实践知识课程,且要明确出在学习完课程以后学生可以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状态,以终为始,设置出明确的目标,这样在教学上能够更具方向性与针对性。
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大部分的高校在文化产业专业上,其教师团队都严重不足,也没有成立专门的教研团队,课程内容无法得到更新和迭代,许多的课程内容教学都比较老旧。甚至还有些高校直接复制其他高校的教学内容。对此,高校首先应当要保证自身的师资团队齐全,既要有一线的教师,同时也要成立专属高校的教研团队,针对当前的课程进行优化;并且要引入专门的考核,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其次还应当要不断地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以符合当前社会的要求。在具体的措施上,高校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可以通过扩宽教师招聘渠道的方式来进行。比如从文化产业当中寻找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因为文化产业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展开教学时教学内容就会显得单一且过度注重理论性知识。其次应当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培训,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培训上,可以通过定期的校外培训来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并且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对于教学能力较弱的,应当以培训基础的教学为主,而对于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应当以培养实践教学经验为主。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
文化产业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如果学校想要有效的培养文化产业专业方面的人才,就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对此,高校应当积极与外界进行联系,可以和当地优秀的文化企业进行合作,邀请文化企业与学校形成联盟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文化企业当中进行参观或者是学习,从而加强学生的实践。对此,学校可以专门开设企业实践课程,让学生进入企业当中进行实践,完成相关的学习,以这种方式展开教学,能更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不仅是对学校有好处,同样地对于企业也有着莫大的益处。当学生毕业要进入到市场的时候,这些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能够获得一手的资源,直接从学校里进行招聘。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闭环,学生学习的内容也会越来越符合市场的需求,从而极大地填补了当前文化企业的人才短缺的问题,并且合作的文化企业还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与学校进行协商,优化课程内容,以此来获得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学校还可以让教师去到企业里进行观摩,以此来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
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辐射力,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新人才
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此,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邀请学生来参加相关的校园活动。在举办文化活动上,学校不能是以命令式的方式来进行,需要有充分的宣传。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学生对何种活动更加感兴趣,要基于学生的情况来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组建相关的文化社团,通过社团来加强文化宣传。融入现代科技管理,培养优质人才现如今社会经济与结构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学校起着关重要的作用。有了信息的支持,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等院校中,把科技建设应用到学生教学中。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能够获得足够丰富的知识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为了切实地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建设,培养出对于社会和国家在各个领域和阶层有着独特思维的人才,高校教学在整体趋势上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当前,关于高校以及科研等示范基地要逐步完成建设,同时要以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为基准,不断的展开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探索,积极创新激励体系,不断的发掘人才。其次整合技术资源,将人才优势与技术充分的融合,为国家以及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优势。在国内曾经开设有28个双创示范基地,这些都来自于名校以及科研院校,其中包含清华,交大,南大,四川大学等,占全国比例达到14%。后期将有92个双创示范基地建立,其中包含北京大学,南大,南京工业技术学院等。由此可见,高等院校的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并且在国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对高校的发展非常重视。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完善培养机制,要起到引领以及护航的作用。在学校建立政策以及帮扶等机制,对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同时也能转变人才的观念。面对着社会的需求,高校需要不断向社会输送高科技人才,为社会所提倡的创业以及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人才的培养是高校任务的重中之重。当前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想要培养文化产业专业的人才,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引入更多具有实践经验的文化产业专业教师,还要有专门的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强与文化企业的合作,从而帮助学生更早的进入到企业当中进行学习。最后还应当要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通过相关宣传,邀请学生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周绍镇.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基于丹麦大学的经验[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13):51-53.
[2]唐也婷.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基于数字化旅游视域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7: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