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03-23 01:4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管理统计学》、《税收学》、《高级会计学》、《财务信息系统》、《高级财务会计学》、《金融会计学》、《证券投资学》、《中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财务与会计电算化》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会计、财务会计、企业理财、税务筹划、投资理财、理财规划师、注册会计师、国际资产经营、企业财务管理、财务与资本运营。
财务管理主要研究管理学、经济学、法学、金融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计划、决策、控制、监督等管理活动对资金运动进行管理规划,进行融资、投资及资本运营,并对亏损、破产等财务危机进行预测、防范和化解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高端财务人才稀缺,供不应求,想要成为行业精英挑战高薪,学习财务管理专业是非常好的选择。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金融/投资/证券;
3 房地产;
4 互联网/电子商务;
5 建筑/建材/工程。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会计、财务主管、出纳等工作,大致如下:
1 会计;
2 财务主管;
3 出纳;
4 仓库管理员。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技能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篇2
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重要性
首先,我国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他们对管理、技术类的人才有非常大的需求量,企业需要这一类型的人才来提高自己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一方面,是企业需要财务管理类的人才,一方面,是学习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纷纷改去做会计类的职业。这样的供求不对接,造成了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岗位配制上出现了混乱。这就需要我们对财务专业人才的定位培养,使他们在学习完财务管理专业后,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职业性与综合性的良好专业能力及素养,来满足市场的需要。
其次,专业建设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是对人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1]。学生在学校学习完,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那么,社会需要怎样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能开始入手对财务管理的定向培养。根据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职业来看,会计类专业是很多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从事的主要职位。而真正在学校学完财务管理后去从事其相关专业职位如:企业财务管理或者金融管理等职位的学生只占了其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这就说明了在建设财务管理这项专业时,并没有给它找到一个很好的定位,来体现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区分于其他专业的特色。
1.如何实现对财务管理专业人的才培养定位
了解市场。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上,要明白“培养怎样的人才”这个问题。这首先要了解市场到底需要什么,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整个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无论是作为学习财务管理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自己能够被市场接受才是他们学成之后的主要目标[2]。如果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获得市场的肯定,被其接受,这个专业的存在就会面临挑战。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因此,实现对财务管理专业人的才培养定位上首先就要切合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先要了解市场的需要以及对财务管理相关职业岗位的任务和具体工作程序作出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去定位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要“培养怎样的人才”的问题。
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合理体系。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工商管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税法、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统计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投资项目评估、市场营销等、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3]。关于这些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考虑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之间的有机结合,课程体系应该要体现出层次并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组合搭配,实现每个课程的相互串联,相互作用的合理教学体系。
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能够在最后熟练的进行财务管理的实务操作,才是衡量一个学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的最为重要的标准。在财务管理的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经常的接触实际业务,明确自己通过学习了财务管理专业,在以后走向相关岗位后要做什么,从而可以更好的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以及学习的方向,有针对性的去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规划,找准自身定位。在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上,教师可以给出相关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了解,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及分析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习过财务管理专业的从业人员应在多变复杂的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市场环境中具有正确的决策能力,准确的定位自己的方向,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的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
篇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34
1引言
财务管理专业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一级学科工商下设置的一个专业。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是由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与原三峡学院人文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组建而成。自组建以来,在“双服务”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利水电行业)的引领下,财务管理专业发展迅速,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生规模日益壮大。财务管理专业的迅猛发展也吸引了不少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甚至工科专业的大一新生转专业到财务管理专业。如此多的学生进入到财务管理专业学习,其就业质量到底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教研项目为依托,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不仅有助于学院了解学生们当前的就业质量现状,也有助于学院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向社会和用人单位输送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2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问题分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以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反映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优劣程度,包括大学生就业地区流向、就业单位性质、就业的薪酬水平、就业满意程度、职业发展空间等。基于此,我们在借鉴国内外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和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的基础上,据学院每年上报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实际情况,选择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的薪酬水平、就业地区流向、就业单位性质、就业行业等五个指标来调查和分析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1毕业生就业率
毕业生就业率是量化分析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衡量就业质量的前提标准,它可以直观反映毕业生就业人数比例。一般来说,高的就业质量往往需要合理的就业率水平做支撑,但并不是就业率越高,就业质量就一定越好。三峡大学2015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89.39%,说明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
2.2毕业生就业的薪酬水平
薪酬是毕业生基本生活的保障,是高质量就业的基础。一般来说,毕业生薪酬水平越高,?f明用人单位对其能力的认可度越强,就业质量也就越好。数据显示三峡大学2015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月收入主要集中在两个区间内。有63.40%的毕业生月收入集中在2000-3000元区间段,有18.17%的人月收入集中在3000-3500元区间段。总体来说,毕业生就业薪酬水平偏低。
2.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
由于不同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所蕴涵的机会收益也就不同,因此,谁能在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就业,其就业质量也就越高。数据显示三峡大学2015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地区流向仍为湖北省,占比达到42.7%,其次是广东,占比13.34%,其后依次是江苏、湖南、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总体来看,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比较低。
2.4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就业单位性质不同,其工作环境和待遇也有所差异,因此,也能部分反映就业质量的高低。数据显示三峡大学2015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占比38.93%,其次是事业单位,占比15.36%。
2.5毕业生就业行业
毕业生就业行业不同,其薪资待遇也有较大区别。一般来说,垄断行业和金融行业往往薪酬水平较高。数据显示三峡大学2015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最高的是水利水电企业,占比23.51%,其次是制造业,占比16.19%,金融行业占比不到3%。
通过对以上五个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分
析,可以发现,尽管近三年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率很高,但就业质量并不是很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毕业生就业薪酬总体水平偏低。
(2)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比例较低。
(3)毕业生在金融行业就业比率过低。
3提高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建议
3.1改变传统的以会计为主的培养模式
财务管理专业虽然是属于会计学领域的财务管理方向,但是,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一直是以会计为主导的,导致学生重视会计相关课程的学习,而忽视财务管理相关课程的学习。一般来说,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毕业生比较容易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但想进入银行、证?还?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单位从事会计工作是非常难的。而一般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薪资并不高,这就是导致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薪酬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要改变传统的以会计为主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2根据培养模式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具有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根据培养模式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有的财务管理专业是以会计为主的培养模式,所以培养方案中主要以会计相关课程为主。而要培养具有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培养方案也要适当调整,增加具有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知识的相关课程。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 毕业生 就业 发展前景
一、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资料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2013届实际毕业后就业及走向调查,通过与教务处联系获取数据的方式,落实到每一个毕业生,获得准确度较高的数据。
2013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中,83.85%的人毕业后选择全职工作;1.6%的人选择自我创业;1.2%准备在国内外读研;6.1%准备继续需找工作;还有2.1%放弃了了继续求职和求学。
2013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是银行,其次是事务所,就业比例分别为22.79%和18.71%,其他的职业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47%;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是:“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中有28%的人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其中12%认为是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其余还有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生活方式等原因。
二、财务管理专业就业问题分析
(一)自主创业比例过低:创业意识有待加强,创业优惠政策没有高效落实
一方面,财务管理专业更多的学生职业规划都是成为一名高级的财务管理人员,大多数同学的就业定位都是去会计师事务所或在企业做财务,没有自己创业的想法。
另一方面,优惠政策的落实尚有待加强。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中明确规定了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市场准入、资金、税费、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但由于尚未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优惠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大多还停留在政策层面。
(二)企业新招用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并且由于下一阶段的经济走势尚不明朗,许多企业用工仍趋于谨慎,新招用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单位更是减少了招聘应届毕业生的计划,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
(三)缺乏实践经验仍是影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都认为“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因素。有59.6%的用人单位在招收大学生时首先考虑实习经历和实践能力,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大多忙于专业知识学习以及各种考证考级,导致实践经验缺乏。
(四)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仍需加强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放下身段,先就业后择业,应是大学生主动应对当前就业难的有效举措。但是,也有不少的大学生被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吓倒,既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不愿去从事太辛劳的工作,也没有去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求职本领,而是在家坐等,“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不强。
三、财务管理专业就业方针建议
第一,学校要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政策的落实,对优惠政策的基本内容、享受条件和申请办法,及时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帮助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一步掌握政策,鼓励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自主创业。
第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要加强实习的意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毕业前就具备岗位对口的实践经历。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的就业教育课程,提前了解就业形势和掌握就业信息。
第三,统筹人才需求规划与财务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实现大学生需求与供给的有效衔接。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学习应当与社会所需的财务人才要求相衔接,增强财务人才需求规划编制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得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更有竞争力和优势。
第四,就业满意度和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取决于经济环境和用人单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身,如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就业心理边际递减等因素,所以财管专业毕业生要有理性的就业期望,符合用人单位需求。
第五,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是决定就业质量的内在因素。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自身要明确社会及单位的用人标准,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加强专业学习,巩固就业根本;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做好求职准备。
四、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这次浪潮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无论是微观或宏观领域,都会对公司的投融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时,财务管理和其他相关专业学科之间的交互就显得至关重要。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角度来看,趁着金融浪潮,拓展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视角、丰富研究路径固然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遇,但是此时也是考验本科毕业生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利用专业知识对所在的企业或者单位进行战略调整,就会面临极大的挑战。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突出的财富管理专业技能,能为公司和个人财务决策提供方向性指导及具体方法,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理财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应该定位于高级专门人才,主要的就业目标定位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的实务型岗位。再者,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该兼顾多方学科,理论知识充沛,实务处理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篇5
(一)财务管理专业亟须清晰定位。
由于财务管理和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较为接近,因此在专业定位上,既要突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又要与会计学和金融学有所区别。就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的比较,前者重点是理财,着重资金的规划、筹措与运用分析;后者重点则是会计实务,着重企业经营的数据核算。就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学专业的比较,前者的重点是企业金融,后者的重点则是面向金融市场。各地方高校在对本专业进行定位的时候,应借鉴成功高校的经验,立足于自身,在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基础上,突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省属地方高校应将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为以财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为基础,将会计学、金融学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服务于公司理财和企业金融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二)适应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地方高校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理论的要求来确定的,重素质、重基础、重知识面的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基础知识和实务技能,力求培养出具备财务管理及财务会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具备会计核算、管理会计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投融资决策、财务报表分析和税收筹划能力,能为各类组织和个人财务决策提供战略方向及工具应用指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作为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做了大量人才需求调查后结合社会对财会类人才技能需要而开设的各门专业基础课程,必须适应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着眼于拓宽基础、突出创新、注重能力,积极建设优质课程,并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要着重精选出针对能力培养具有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增加实务训练的内容。
二、地方高校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目前,我国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地方高校越来越多,但由于许多地方高校财管专业建设不成熟,没有突出特色,实践性教学投入不够,甚至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财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省属高校财管专业应在提升办学层次、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建设、开拓实践环节方面下工夫,培养具有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即创新我国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依据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根据地方高校自身培养人才的类型、地域性特征以及学校办学条件等,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再根据培养目标,构建出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均衡发展的课程体系,并加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建设,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理论的要求来确定,其中本科层次教育应重素质、重基础、重知识面的协调发展。省属地方高校应按照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研究应用型人才成长需要的知识结构,强化基础知识和实务技能,着重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制度设计能力、价值创造能力、风险规避能力和财会工作组织能力等较强实务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合理构建财务管理课程体系。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着眼于“拓宽基础、突出创新、注重能力”,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形成结构合理、相互衔接、功能互补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即以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为框架来设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精选出针对能力培养具有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增加实务训练的内容。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应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双师型”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一方面可通过让理论知识较系统的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聘请一部分在企业财会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四)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
加强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实用技能,必须将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省属地方高校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加速财务管理知识的传播和更新,使财务管理教育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
(五)狠抓实验室和实训建设。
省属地方高校要重视财务管理实验室建设,为实验教学、师生科研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提供良好保障。从“学做分离”转向“工学结合”,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境,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校内通过3D实训平台进行财务经理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训财务报表分析以及财务沙盘实训,按企业财务和业务部门及真实企业职业环境和岗位设置组成学习小组,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独立和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和任务,让学生真刀真枪演练,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
近年来有关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正在大力开展,一些地方院校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提高社会认可度,进行了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大量研究和大胆尝试。因此,围绕三峡大学应用型本科建设目标,2000年至今,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团队多次到企业进行毕业生的需求量、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人才培养的满意情况、需开设课程的建议等方面的调研,并积极地进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讨、论证、改革和实践。
(一)宏观上更新培养理念,明晰本校财务管理专业定位。
依据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与地域特点对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进行明晰定位非常重要。由于人才需求的实际,决定着专业选择、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地方高校必须树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的理念,从地方经济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的特点及当地财会人员需求的现状,有侧重地进行专业及方向的选择。一是就业区域定位:2009年坐落在宜昌市的三峡大学作为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综合性大学,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为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求索”校训和“双服务”发展战略(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利、水电行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三峡区域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经济的重要纽带之一,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域之一。随着宜昌市建设特大城市以及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需要,宜昌本地各行各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会不断增长。因此,作为省属地方高校的三峡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就业去向应立足宜昌,服务湖北,辐射三峡,面向全国。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在宜昌本土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有关部门具体从事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税收管理及资产评估等实务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二是就业层次定位: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有别于重视理论的基础性与系统性的学术型教育,又有别于注重实操,而缺乏理论根源的技术型教育。三峡大学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的是既懂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又懂现代财务管理实操技能的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三是就业岗位定位:三峡大学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有关部门财务管理岗位群,包括出纳、核算会计、总账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投资部经理、投资部助理、理财部经理、理财部助理、融资部经理、融资助理等。因此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符合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岗位的需求。
(二)微观上适应学科发展,重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篇6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1981年率先成立旅游系以来,旅游管理专业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近年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管理学科也持续成长。与研究生和专科层面的培养目标不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德才兼备的、能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从事服务管理及咨询的中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财务管理作为从会计学中衍生出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是会计学、金融学与管理学的有机结合,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财务管理课程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操作性也很强。要想做好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教师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教学手段。
一、激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兴趣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生源多为理科功底相对薄弱的文科生,而且从专业冠名的角度看,该专业的针对性很强,学生容易在思想上重视旅游学概论、旅游管理学、旅游英语等专业课程,而认为财务管理、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等仅为辅修课程,不予重视。
所以,在财务管理的第一堂课上,教师就应该向学生阐明财务管理对于旅游管理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可以首先指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虽然有的学生可以通过公务员考试途径就业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从事旅游中职教育等,但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去向仍为旅游行业中的企业,包括旅行社、旅游景区、旅店、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或者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等,而无论在哪种类型的旅游企业就业,本科毕业生都不应将职业前景局限在导游或者普通业务员层面,而应定位于成长为企业管理人员。而财务管理作为在一定经济主体的整体目标下,对投资、筹资、用资及利润分配进行管理的一种专业活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财务管理课程对于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只要充分激发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地去学习,财务管理课程就不会被看成是枯燥的公式、繁复的计算和深奥的理论的代名词,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和配合就能见到实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能事半功倍。
二、在教学内容上加强财务管理课程与先修基础课程之间的联系
财务管理课程不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必须有一系列先修课程做铺垫,这些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初级会计学、统计学等等。所以在教学课程设置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在修过相关基础课程之后再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内容的联系与区别中去理解财务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比如:结合管理学原理中的管理流程来介绍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结合财务管理的数据来源来阐明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会计提供的相关数据,财务管理工作成果依靠会计工作披露出来;在讲解货币时间价值计算、资金需要量预测、利润预测等内容时,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学基础知识在这些知识点上的运用等等。这样既能让学生在找到先修知识的用武之地、增加学习热情的同时,加深对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并且案例应紧扣旅游管理专业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在课堂纯理论教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其目的是通过紧扣实际的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下果断决策的能力。
为此,教师首先应精心选择旅游行业中的企业案例,比如旅行社、度假村、游乐场、酒店等,并结合这些企业的经营特点,设计恰当的财务管理问题,提前将材料发给学生;然后在案例讨论环节,由师生共同营造出轻松的讨论环境,并让学生成为主角,使学生围绕主题发表见解;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小结讨论情况,指明案例的答案往往并不是唯一的,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接着,学生还应撰写分析报告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最后,教师应在注重分析过程而非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分析报告打分,并将其与平时成绩挂钩,从而为案例教学法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在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上,应充分重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不能过分倚重期末考试分数
不同的评价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很多学生在经过了长达12年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学习训练之后,已经形成了比较顽固的思维定式,即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试。而这种思维定式必然对其大学阶段的学习产生负面效应。这种现象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当中也一样存在。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中不再自发地死记硬背公式和机械做题呢?教师大力改进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和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应该在成绩综合评定方面加大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比重。笔者认为,学生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在综合成绩中各占50%是适宜的。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平时表现细分为“课堂展示表现”、“师生交流”、“小组讨论表现”、“出勤”、“作业”等多个项目,给各项目赋予不同的权重,并且有的项目由教师评分,有的由学习小组评分,有的则可交给学生自评。这些措施可使学生的平时表现得到客观的量化。而期末考试也可不采用闭卷的传统形式,而采用开卷形式,在题型设计上可摒弃偏重考评记忆能力的填空、名词解释等题型,而多采用注重理解、运用能力考评的论述、案例分析等答案呈开放性的主观题型。这样就有利于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到注重理解和应用的方向,从而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篇7
本学期通过一个学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习,了解到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简单说,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终生的工作经历。一般可以认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任职前的职业学习和培训,终止于退休。我们选择什么职业作为我们的工作,这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职业规划课对我很多的教育意义,所放的视频针对性极强,给我们这些刚进大学的懵懂学生敲响了警钟,这也是周老师为什么把这门课开在大一的目的所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记得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德博士曾对美国社会进步动力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他们在做每天、每周、每月活动规划时,都会用长期的观点去考量。他们会规划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未来计划。他们分配资源或做决策都是基于他们预期自己在几年后的地位而定。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刚刚跨入社会的职场人士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才能避免走许多的弯路。
一,自我分析
(1),出生背景
我来自中国的靠东南沿海的内地省份,出生在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小县城里,虽然家乡的经济不是很发达,但由于周边都是沿海的省份,还是感觉到了改革开放30年对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在思想上虽然不是特潮流的那种,但是对于新生事物的基本可以接受。家里的条件在小县城里来说还算过得去,所以在小时候并没有吃过多少苦。我知道如果进入社会之后我这样的经历是远远不够的,社会是复杂的,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要各种经历都要去尝试的,所以我希望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能够锻炼自己,加强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性格与能力
我的性格并不是那种外向类型,很多东西我都愿意自己一个人体会与经历,有时候会把自己排除在集体之外。还有我并不喜欢和别人交流,也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比较独断独行。对一些事物有时候就是三分钟的热情,有些时候不能坚持自己最初定下的目标。但我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每一次的成功都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动力,我喜欢超越周围的人。
我虽然有时候做事丢三落四,但我在关键时刻能够打起百分之百的精神。还有我喜欢帮助周围的人,并不计较目前的得失,能够把目光放在远方。
二,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我学的是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财务管理说通俗了就是原来的会计和出纳的工作,当然,现有体制下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再是那么简单的统计和支出的事情了。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成立得比较晚,所以我国的财务管理研究水平也与国际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大中型工商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各类投资基金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财务分析和管理工作,以及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财务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有相当数量的本科生毕业后在本校、国内重点科研院所及国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学习。
就业前景分析: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企业资金筹集、控制和投放的一项管理活动,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多就业于企业的财务部门,当然也包括一些事业单位,用一句很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成为企事业单位资金流动的中枢神经”。但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的第二个阶段,由过去的政企不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所以各方面都亟待完善,这其中当然也就包括财务管理方面。企业不仅需要那些能够从事内部理财业务的人,而且越来越多地希望这些人才具有更高的素质,从而能够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做出贡献,包括投资、规避风险等一些方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使得毕业生市场上此类人才十分走俏。当然,这里所说的走俏主要还是指名牌或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因为这些毕业生自身素质及学校师资水平的缘故,所以他们毕业以后的能力基本满足企业的要求,而且进行在职培训的潜力巨大。相对于这些名牌毕业生而言,一般学校的毕业生就显得供大于求了,因为不管从现有能力还是从潜力上来看,他们都不具有优势也就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从整体上来说,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是相对意义上的供大于求。
而且一般来说毕业生多喜欢到大公司从事要职,但就我个人的观点,在大公司谋职不仅需要深厚的财务功底,能够精通财务知识的精髓,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战略的眼光,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打算,能够精打细算,以使公司的财务状况始终处于良好且保持投资的高回报率。上述所有的要求使得每一位想要胜任财务部门工作的求职者必须具有极强的能力,使自己每一天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因此,我们在择业时不光是羡慕那些大公司,更多的应该是仔细分析与思考一下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优势突破回避劣势,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也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职业分析
对于我们来说当然是进一些金融机构,或者是一些前景比较好的企业去工作。相对于其他的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有比较长的历史,并在管理运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需要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熟悉市场经济运作原理,通晓管理学知识。专业知识面较宽,培育出来的人才适应能力也比较强。要想学好本专业,应该经常到实际财务部门进行专业实习,了解实际财务工作的运作情况,熟悉实际财务资金的流转,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财务管理的就业内在环境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财务的国际化问题已是必然选择,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展开国际竞争,更要强调财务的国际化。处在日新月异的经济及商业环境里,企业规模越大,投资项目也越多。资金来源已不再局限于股本与银行贷款。此外,不同的策略与决定带来不同的风险,例如:业务国际化涉及外汇风险;以浮动利率融资则产生利率风险。针对避险的需求,金融市场提供了不少避险工具,如期货与期权等。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竞争观念、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风险观念,从整体最优化出发,进行各项财务决策,在动态中实现对生产经营的导向、调节和控制,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的就业外部环境分析: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跨国公司规模化、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特别是金融市场地位的日趋重要,使投资风险加大。由于向国际化不断靠拢。因此,我们的财务管理也应向国际惯例靠拢,目前国际上,投资管理受到空前重视。公司财务的内容转向对有效市场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结构理论和定价理论等问题的研究。公司财务的研究方法逐渐由描述性转向分析性,由定性方法转向定量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公司财务理论和方法深入发展的同时,其外延也得到了不断突破。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到非公司性的组织机构中,如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非盈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等。公司财务管理的研究延伸到跨国企业中形成了国际财务管理专题。
我的第一职业目标是进入银行工作
在工作中应具备许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我认为本专业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及运用所学理论结合实际业务进行创新的能力;熟悉我国经济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及规则;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通晓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掌握企业在投资和筹资决策时的基本原则和决策分析方法,学会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进行财务预测。
具体分类就是以下6点: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3), 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 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我离自己想要的岗位还有很大的差距,不了解财务管理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活动进行预测、组织、协调、分析和控制的方法。一个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在产品生产方向、规模和质量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企业管理的中心就是财务管理。因此,参与财务决策的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经理,必须具备、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在这方面我所欠缺的太多,所以我要在未来的三年中好好的丰富自己。
四,未来三年的计划
我所读的专业也不是我们学校的强项专业。但在这里有一在平凡不过的我,但是我的心是绝对不平凡的,我的“野心”绝对可一征服我在这里的每一天,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既然我改变不了现实,我也不要现实改变我自己,我要自己改变自己。让我的一生都是奋斗的一生。
大学生对未来应该有一个规划。在我着一直都树立着这样的就业关:谋生,不应该是心为形役;更理想主义应该是收获幸福,互相成全,值得为之奉献的。而我选择后者。求职应聘,学习和能力是两张永久的通行证,但在学历和能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个性品质优秀才能被主考官看重。诚实,感恩,勤奋,自信。
对于未来的三年,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首先是去考一些必要的证书
1,首先是考英语四六级,再是计算机二四级,这些都是专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的条件。
2,接着是考会计上岗证,这个证书对与我们这种专业来说很重要。它在我们找工作时会是很重要的砝码。
3,其次是考CPA,难点的就是ACCA,ACCA之《财会资格证书》自1972年推出后,全世界已有一万多人获得了这一证书。其中不少人得益于这一研究生水平的课程,在世界各地担任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总经理等职。然后再考个内部审计师。
接着是去去企业实习。
在企业能学到学校和课本里不能学到的知识,也可以进快的融入社会。
如果有条件的话我还是会去选择考研,因为研究生有两大优势。
1,与大专生本科生相比,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技能的熟练程度等方面优势明显,特别是博士毕业生。而且,大多数研究生都有跟导师一起做课题的经验,理科研究生还有参与实际项目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弥足珍贵的,对求职有很大的帮助。很多大公司的技术研发岗位之所以青睐研究生,就是看中了这一份的经验。
2,求职目标更为明确,心态更成熟。
篇8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问题;措施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新增设的,归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从教育部设立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很多高校都设立了该专业,在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中,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几年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定位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财务管理专业本身应用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社会贡献价值,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在进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应突出专业特点,在培养目标、方向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一、地方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998年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对于地方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我国有一个不成规定的高等学校分类标准: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高职院校,在研究型和高职中间的部分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地方院校居多,大多数都是从地方高校教育整合后成立的本科院校,一般的发展历史较短,学术研究实力较弱,而主要以培养就业人才为主要目标,这恰符合了国家增强本科实践教学能力、本科教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目标,因此充分发挥地方院校在本科应用型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促进整个高等教育发展,解决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有重要意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特点以及本科人才实践性的要求,在国家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和要求下进行一定调整,更突显应用型人才的特点,突出实践能力强,职业能力强的优势特征,比如可以将财务管理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经济、管理、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财务管理、财务规划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专门人才。
二、当前财务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财务管理专业作为经济管理中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对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开展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这影响着财务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地方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历史短、经验不足
虽然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开设了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而且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也是一个国家设立较晚的一个本科专业,这个专业本身的发展历史久比较短,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上本身就存在着历史较短,学科建设经验较少,实践教学模式等不健全等问题。而地方本科院校很多都是从多校合并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发展起来的,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全新的本科专业,与综合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相比——综合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的金融、管理等相关学科基础雄厚,地方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比较薄弱,在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培养本科应用型的财务管理专才方面经验较少。
2.地方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有待改进
虽然国家教育部规定了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但是在具体课程的开设上,地方院校虽然按照教育部的课程要求开设了主干课程,但是在其他相关课程的开设上相差较大,特别是对于高级财务管理研究和应用性财务管理不同方向的选修课程的开设比较欠缺,而且课程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财务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是一种实践性强的专长培养,因此专业课程的开设是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但是目前的课程现状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需要。
3.地方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力量较弱
教师队伍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力量,但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教师队伍整体力量比较薄弱。首先,地方本科院校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师,很多地方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都是从会计、金融、管理等方向转行而来,对财务管理专业缺乏系统的知识储备。其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具备金融、管理、经济学等学科综合知识和实践应用经验,而大多数财务管理教师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较差。再有,财务管理专业要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有专长的双师型教师进行指导,但是目前的专业教师队伍普通不具有双师资格。
4.地方院校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地方院校的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大多延续了传统理论教学的方式,主要以掌握课本内容为目标,以课堂讲授方式为主,普遍缺乏实习、实验、模拟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活动的模拟操作和系统软件的实践更是鲜见,学生参加的财务管理专业比赛普及面也十分狭窄,但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主旨是加强本科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地方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必须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大投入。
三、地方院校加强财务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改进措施
应用性本科教育的应用性主要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术、技术、职业三者的结合;二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从应用性本科教育的内涵上看,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职业适应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地方院校要从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本科学生智力能力、交际适应力、生活适应力、竞争适应力、职业道德适应力等非智力适应能力,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具体到财务管理专业应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改进。
篇9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学; 金融学; 培养方案; 专业特色
目前,人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是区别于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应该作为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各高等院校在专业和院系机构设置上也体现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有的院校单独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并归属于会计学院,有的院校则将财务管理专业归属于金融学院,有的只是在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下设财务管理专业方向。对财务管理专业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影响到本专业的特色教育,很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认识模糊,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感觉前途迷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特色。
凌婕、徐文佳(2007)曾撰文指出,财务管理专业没有必要单独设立,应并入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一是从同一院校来看,历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低于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故认为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其二是从三个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去向来看,就业结构相似,均有进入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具体岗位也有相同的;其三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会计学或金融学相似课程较多,专业定位有共性,培养的学生规格没有本质区别。
笔者认为,上述实证研究的结论比较牵强附会。首先,从高考录取分数来看,分数的高低的确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度,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高。尽管财务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略低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但在大多数院校仍然属于较热门的专业,第一自愿录取率在90%以上,录取分数远高于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及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难道这些录取分数低的专业都没有独立设置的必要吗?这个结论显然有些荒唐。其次,从毕业生就业走向来看,仅凭就业机构的相似性就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无特色也是站不住脚的,每一个单位都需要吸纳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除了上述三个专业外,同一单位还要吸纳其他许多专业的学生。当然,这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的确很相似,大多数是会计核算岗位和金融业务岗位,但如果按照财务管理因此可取消的逻辑思路,会计学或金融学也可以取消了,应该合三为一,因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有做金融业务的,金融学毕业生也有做会计实务的。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是会计核算或金融业务岗位,几乎没有直接进入财务管理岗位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了会计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知识,完全能胜任这两个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刚出大学校门的学生不可能一步迈入,只能从基础的会计实务做起,以后随着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财务管理才能逐步走上重要的财务管理岗位。就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该专业毕业生也不可能刚进入企业就当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同样的道理。
至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相似的问题,笔者下面主要从各专业培养方案入手进行比较分析,因为专业培养方案比较详细地反映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生知识结构,是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料。
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相似之处
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相似。各高等院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具体课程及各课程的课时不完全相同,但总体框架基本上是相似的,通常都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六大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模块中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也很相似。
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课、计算机课程、体育课等,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和最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块,是所有本科生都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三个专业在该模块课程设置上几乎没有差异。
学科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专业思想意识和专业学习基础的教学模块,通过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引入专业学习之门,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金融学同属经济管理类学科,都需要掌握数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因此该模块课程设置上也大同小异。
科学人文素质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模块,该课程设置的课程门类多,包括培养法律意识、营销能力、理财能力、文化素养、文体艺术能力的各类课程数十种,不分专业在全校通开,各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进行选修。
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比较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同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及财务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内外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的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会计专业问题。
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等单位从事金融管理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由此可见,三个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规划和财务控制的财务管理人才;会计学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会计管理人才;金融学专业侧重于为金融机构培养金融管理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同
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它们是构建人才主体知识结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块,在专业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各专业的教学特色也由此凸现。财务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三个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呼应,三个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如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税法、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财务理论、资产评估学等;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会计、审计知识为主,如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计算机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金融学开设的专业课程以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知识为主,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国际结算、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从课程设置来看,财务管理专业也开设了不少会计学和金融学的课程,这是因为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协调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由于资金运动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的过程中必然与各方面发生较复杂的财务关系,还会受到经济、法律、金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由此给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基础扎实、精通专业、知识广博,不仅要精通财务管理知识,还必须熟知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经济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会计学是财务管理的专业基础,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的依据都是会计信息,财务管理的效果也是通过一系列会计信息反映出来的,不懂会计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金融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财环境知识,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都离不开金融市场,财务管理人员还必须掌握金融学知识,熟悉资本市场,善于运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和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才能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不同
实践性教学模块是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而设置的。该模块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三个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块设置的项目基本相同,均包括认识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模拟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项目。但各项目具体内容和方式是各有特色的,其中社会调查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选题和文章内容上,应侧重于各自专业领域的内容。而在各种类型的实习中,除了实习内容不同外,财务管理的实习方式也有别于其他专业。
模拟实习是模拟实际业务发生情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其中涉及的各种专业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模拟实习的内容来看,财务管理专业除了会计核算外,还应包括大量的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会计学专业以会计核算和审计为主;金融学专业则以证券投资操作和银行业务为主。
毕业实习一般是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相对而言,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比较容易找到对口的实习岗位,会计专业学生一般可到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实习会计业务;金融专业学生一般可到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实习金融业务。而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并且可能涉及到企业的一些财务机密问题,不可能让实习生参与企业财务决策过程。因此,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只能找到会计核算的实习岗位,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在校期间的模拟实习来弥补该环节的缺陷,具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案例教学,一种是ERP沙盘仿真实验。这两种方式都与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极为相近,实施得好完全能达到实地实习的效果。
案例教学可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案例,学生自己扮演财务经理角色对案例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相互间的案例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补充修正自己的判断和决策。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锻炼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出财务决策的能力。大量的案例教学还能使学生从失败案例中分析失败的根源,避免将来重蹈覆辙,并能从成功案例中学到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逐渐成熟起来。
ERP沙盘仿真实验主要是构建仿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将实物沙盘和ERP管理软件的全面运用相结合。在ERP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利用ERP企业管理软件对仿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利用ERP管理软件将模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经济业务融为一体,实现动态管理、实时控制,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实现企业资源(资金流、物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配置与协调。整个实验从财务角度透视了仿真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关键词:高职,财务管理,培养模式
一、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设置本专业培养目标时不明确,基本上是在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金融、法律、管理、理财等相关工作岗位,并强调其就业的广泛性。而财务管理专业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胜任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在表述上模楞两可。其培养目标不准确,对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起不到指导作用。
(二)专业定位较模糊
从许多高职院校对财务管理专业介绍来看,其描述与会计专业相似。只是会计专业偏重于会计核算,而财务管理偏重于财务应用,从本质上来看并无太大差别。在财务管理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其专业定位模糊,导致教师和学生对该专业的了解比较肤浅,很多学生对会计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甚至把二者混为一谈。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许多学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专业课程设置可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而能体现其专业学科特点的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设置上课程安排不精,很多学校则是在会计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某些金融、税收、理财方面的课程,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和财务管理专业特点的课程较少。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的高职教育中,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本身起步较晚,加上财务管理实践与理论差距和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课程中的实践性内容偏少,且缺少适合财务管理的专业实验室,要么与会计专业同用一个实验室,要么实验室只是摆设,很少起到实践教学的效果。目前的高职教育中财务管理专业本应重视案例教学,却没有引起重视。
(五)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从师资队伍看,目前给财务管理专业授课的绝大多数教师仍然是有会计知识背景的老师,或者是从其他相关管理学科上临时转过来的老师,具有金融学、投资学、理财学知识背景的老师所占比例偏少,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所占比例更少。
(六)缺乏适合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材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在教材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大困难,几乎很难找到专门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教材,应用情况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形:一是使用会计专业教材,二是使用财经大类教材,三是使用本科教材。教材的严重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本专业更好的发展。
二、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特点
1.与高职院校企业管理学科基础接轨
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等几个专业都是高职院校管理类比较成熟的学科,财务管理专业拥有与这些学科专业相同的基础,该专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管理学科中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有利资源为其服务。
2.与职业资格认证教育接轨
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打造有丰富兴趣爱好的职业化人才,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设置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教育接轨的“职业资格”课程群。
3.与创业教育接轨
创业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还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对高职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全面植入创业教育课程群。
三、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1.设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专业如何定位也就是专业的市场定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金融机构、投资公司、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从事会计核算、会计报表分析、金融、投资、理财、经济管理等工作。就业方向决定了人才培养规格是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具备会计处理、报表运用、纳税申报和投资、融资等基本技能知识和信息收集、处理的基本素质要求和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确定人才培养计划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吸收企业专家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分析和确定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
(二)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
1.教学模块设计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应当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切入点,按照职业需求,坚持基础理论教学与校内同步模拟实训并重。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课程应设置以下几个模块素质教育模块、会计核算模块、会计信息处理模块、金融、理财模块、职业技能模块、创业教育模块。
2.教学课程设计
教学模块的合理设定决定了课程设置应体现其要求,应设置以下课程:公共基础课(包括:英语、数学、体育、入学军训、思想政治、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专业基础课(包括:市场营销、管理学、统计学、纳税筹划、沙盘对抗创业实训等),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要求;专业核心课当中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要求,管理会计、会计报表分析、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财务软件的应用,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应用处理的要求而金融学、投资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体现了金融理财的要求;会计从业资格取证、助理理财师取证课程、案例课程则体现了职业实训和职业技能的要求。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1.教学手段的改善
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学生、企业会计、项目和实训场所有效组合起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和调动各种元素,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使平面的知识变为立体化。
2.教学方法的改进
“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路线”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改变传统闭卷考试的唯一考核方法,实行学生技能考核综合化,可以对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等全方位地进行评价。
(四)搞好实验实训条件和实践教学内涵建设
1.改善教学实训条件
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按照“校企联手,双向互动”的基本思路,根据财务管理岗位技能培养的要求,在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建设沙盘对抗模拟实训室、银行业务模拟实训室、财务岗位模拟实训室和ERP实训室。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及网络教学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系统,满足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培训需要。
2.加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及操作规程,建立完整齐全的学生校内实训手册和校外实习档案,做到实践教学的组织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实践内容落实和经费落实,使实践教学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要求。
(五)进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不断充实教师队伍
有计划地引进财务管理、金融、理财等相关专业的应届研究生、博士生充实到教学队伍当中。由于应届研究生、博士生对新事物有着独特的见解,从而能够增添现有教师队伍的活力,也能引领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2.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按照专兼结合的方针,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聘请足够的行业企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任教师要有计划地到企业培训,或到企业进行岗位训练,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搞好配套优质教材建设
1.引进优质教材
加强优质核心课程和配套教材建设优质核心课程要体现岗位技能要求,并能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材的选取上要积极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优质高职高专配套教材,这种教材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而编写,便于学生的掌握和吸收。
2.编写校本实训教材
根据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要求,组织教师自编实训教材,对每一门实训课程根据其内容按岗位特点进行细分,全面构建以“岗位实训及考核”为特点的实训教材体系,形成理论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载体多元、内容丰沛、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1 邓金额 周荛阳.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推行“411”工学结合模式初探[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39-41.
2 郭琳琳.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J].新西部,2009(10):213.
3 周亚娜.对创新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J].会计之友,2007第11期下:86-87.